新收入准则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6:1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收入准则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7年7月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经由财政部统一对外,其中规定非上市企业必须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准则。新标准规定以控制权转移取代原有的收入规则的以风险报酬转移为收入确认的重要依据,同时,准则中还明确了收入确认的“五步法模型”,为进一步规范收入确认和计量奠定基础。随着主流媒体迭代和发展,传统电视广告业态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媒介传播渠道、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的核算日趋复杂,在2021年广电媒体行业全面实施新收入准则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广告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对这些业务做出规范处理成为实务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新收入准则对收入确认的基本要求
新收入准则规定收入确认采用“五步法”模型,其步骤为:第一,识别合同。识别合同就是解决合同成立与合同独立的问题。如果合同关注资产的转移,以控制权的转移为依据,经双方确认、权利和义务清晰,支付条件和可收回对价明确,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则可判定合同成立,反之则不成立。辨别合同是否独立,则主要在于区别合同是合并还是变更。合同合并指企业与同一客户先后订立多份合同只为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并且合同价格相互关联。合同变更则是要区别变更后是应当作为一份还是多份,操作时是按老合同执行还是新合同。第二,确定合同中的各种履约义务。确定单项履约义务的关键点在于合同中的某项承诺是否可以清晰地与其他承诺相互区别开,如果可以则说明该项义务应当可以被区别为一项单项履约义务看待。以此类推,合同有几个不同之处,即合同包含几个单独的履行义务。第三,确定交易价格。根据新准则确定的交易价格应考虑合同变量对价、主要融资成分、非现金对价、应付客户对价等因素,最后调整交易价格确定收入。第四,将交易价格分配到合同中的各种履行义务中。基于上述步骤,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根据单个售价的比例或是打包出售时单独部分占比将合同价格分配到各个履约部分中。第五,实际执行时确认收入。在明确好每个单独履约义务的价格后,就需要在实际履约时确认收入了,根据新准则的要求,收入确认方法分为“时间段确认”和“时间点确认”,前者是基于某一时段内的业绩进度,分段确认;后者是在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的某一时点确认收入。
二、电视广告收入确认面临的问题
(一)实际广告收入难以精确确定
传统电视广告中的4A广告年度投播通常签订的是框架协议,合同中没有明确的合同金额和具体执行信息。这就往往会导致广告收入确认的延迟和不精确。尤其当广告订单发生临时调整时,由于双方确认过程繁琐,财务与相关业务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等,往往会导致财务信息滞后,财务拿到的原始订单上的广告金额可能并不是最终确认的金额,这些情况的出现难免会导致广告收入的误入,影响收入确认的准确性。此外,因合同中广告没有标明具体播出时间,按照新标准被认定为(广告时段)控制权尚未转移给客户。综上所述,只能依据每次播出前下达的媒介订单(详细列示了播出时段、播出内容等信息)锁定具体的时段和播出金额,经客户确认后作为商品控制权转移的凭证,确认广告收入。框架合同和正式媒体订单构成了一揽子交易的本质,合并为同一合同进行会计处理,因此,广告播出订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广告收入确认的精确程度。
(二)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难以界定
电视广告常常采用的是“套餐经营”的方案,即在广告期内,客户可选择多个不同单价的时段进行组合播出,以达到持续的广告效果。这样的方案直接影响到合同中单项履约义务难以区分界定,过去往往是作为一揽子交易,按照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处理方式确认收入,既增加了财务风险,也与收入准则相悖。例如:套餐广告类型包含15秒和30秒的组合硬广方式,为了增加客户黏度,现在还会加入少部分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推送等组合播出形式,合同往往会将各种播出形式组合,和客户确认最终确定一个合同金额总价。但是根据新收入准则规定,不同秒数的硬广,按次数计量的新媒体推送应当被作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单项履约义务分别区别对待。
(三)收入确认的时点不确定
传统电视广告收入确认存在财务与业务分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存在广告补点,赠播等形式的广告收入确认的时点存在不确定,直接影响广告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收入虚增的风险。新的收入标准明确规定了在某一点或一段时间内确认收入的要求。传统电视广告订单通常在一段时间内衡量播出情况,在一段时期内确认履行义务,但是其中对于类似具有收视率保点计价CPRP的广告则应以“某一时点”确认广告收入,只有达到了约定收视率保点数才算满足约定履约义务。只有在达到了合同约定的收视点或者是完成了合同约定的赠送播出后,才可以按完成的时点确认收入。
(四)广告出现的时间界定困难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拓宽,“两微一博”的新媒体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传统电视广告的整合营销当中。互联网上的广告形式不像传统电视广告有明确的媒介订单可以直接一目了然。新媒体形式的广告往往会与活动、节目等项目结合,品牌线上的推广很难精准界定广告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间,这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广告收入的确定,企业应收账款的统计等,给企业后续经营管理带来不确定的风险。
三、电视广告收入确认的建议
(一)及时更新广告财务管理系统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财务系统的自主开发和使用,其中有些企业更是已经提前实现了财务信息共享系统。集中、科学的系统化管理是广告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广告财务管理系统,以此来更好地贴合不断变化的会计准则和广告市场变化的需求。通过系统更新升级来解决实际广告收入难以精确确定的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在优化时要将最新的会计政策与前段业务最新信息融合,实际操作中应该重新梳理优化电视广告播出从下单、排期直至播出的财务管理流程。让财务管理工作能在前段进行干预和知晓,对于补播、赠播等的情况能够通过系统实现相关业务信息的及时共享,财务可以通过系统主动并且及时获得,而不是仅仅依靠传统人工交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借此提高电视广告业务板块中财务人员及时、真实、准确地核算能力。
(二)强化专业知识培训
新准则更强调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判断力。为了避免由于财务人员对准则不熟悉而造成会计处理方面出现问题,企业应当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对企业业务财务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以便于财务人员能够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和提升业务能力,对于收入确认的时点把握更加精准;另一方面,企业对财务人员应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可以从制度和奖励方面,促使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奠定坚实基础。激励财务人员跨领域合作,尽量能在广告刊例价格的制定和合同内容签订时给予经营部门和相关法务部门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力争做到在合同中明确区分各个单项履约义务,未雨绸缪,以此为依据,避免后续各项业务混淆难以区分计量,违背新准则要求。
(三)优化合同管理
新收入准则具体实施中的第一步是确认签订的合同。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与相关部门提前交流沟通,根据新准则对企业的广告合同模板、签订条款细则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将合同的签订与会计准则、核算要求相结合。通过规范合同的订立,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尽力做到在广告合同中区分各个单项履约义务,对广告播出的时间,刊例,折扣,赠播,补播等事项应明码标价,以避免因不明确的合同协议而引起的后续争议。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参照之前要求在实际管理中做好前期广告合同审核工作以及中后期逐步落实合同的实施状况与收入确认相一致的跟踪与管理。
(四)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的沟通
各种新媒体广告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媒介和内容,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广告出现的时间不统一和变化多端。广告财务管理特殊性在与它不是单纯的会计处理,它还涉及业务处理。广告财务工作人员不单单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量,还要保持与业务部门的及时沟通,以便于第一时间知晓和获悉前段业务端口的信息变化,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同时企业应该加强收入确认的风险把控,让财务人员参与到广告合同和订单的审核管理中,对于广告合同内容的执行情况及时更新,企业应当重视财务人员的前段干预和把控。
四、结束语
目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电视广告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存在不确定性。新的收入标准是基于收入合同,对交易各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给予相应的法律规范和保护。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提前制定计划,加强流程管理、强化专业人员的培训、优化企业财务系统,在此基础上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这将有力地推动广播电视广告业务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对传媒业的蓬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颖.新收入准则在广告收入确认中的应用——基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实践[J].时代经贸,2019(08):83-85.
[2]罗沈娴.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7):210-211.
[3]柳凤英.新收入准则下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的对策[J].纳税,2019(11):187-189.
[4]周文辉.张崇安.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商业模式的构建路径——赋能视角的案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0(03):47-51.
篇2
内容摘要:近年来,研究开发成为社会创新主流,技术类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无形资产的确认依赖企业管理层的判断。文章在探讨新会计准则确认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对管理层决策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并探讨了管理层对这些因素的判断偏好。
关键词:技术类无形资产 技术力量 技术生命周期 知识产权
新准则下技术类无形资产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企业由原来的主要依靠物质资料产生价值转变到现在主要依靠智力资料产生价值,技术开发和科研创新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核心竞争力并胜利的关键因素。会计的实质是反映社会和经济现象,在这种大环境的转变下,旧的会计准则已经日渐显示出其不适应性。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包括《新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长期资产。着重强调了企业对资源的控制和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性。控制是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可辨认性是指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新准则提供了无形资产确认的基本框架: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从我国的制度背景出发,这两个条款作为公司管理层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直接决定了管理层的判断。新准则无疑是将无形资产的范围扩大了,无形资产的确认更依赖管理层的决策和判断。同时,技术类无形资产(也就是通常的技术)更新迅速,未来收益相较于土地权、版权等不稳定,其在报表中的确认就更依赖于管理层的偏好。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开放的判断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客观性甚至会计舞弊。因此,了解管理层在什么环境下容易产生确认无形资产的倾向是十分必要的。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技术类无形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它是由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和其他与技术相关的权力构成,这类无形资产主要依靠高度密集的技术、知识及智力为其所有者带来可能的高收益,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都属于技术类无形资产。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能够为持有者带来超额利润,价值转化过程风险较大等特征。
技术类无形资产的确认诱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状况。一部分企业并不将创新作为其经营周期中的一部分,进行科技创新的原因是该类企业想做一个项目,用于创造短期收益或者造成暂时性市场冲击。此时,管理层所关心的主要是技术力量和技术生命周期。另一部分企业处于科技领域,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存续的内源性因素,研发和开发活动深入该类企业每一次项目的启动、成长、完成周期。此时,管理层所关心的是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正确认识技术强度、研发周期和与无形资产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层可以较为准确地做出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成本投入、未来现金流、投资回收期等相关信息的评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性更高的会计信息。
影响技术类无形资产确认的因素
(一)技术生命周期
技术生命周期即指一项新技术在商业上表现为可行的产品的平均时间。一个周期包括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新发明阶段,科技的成长较为缓慢,此时,经验和错误促使系统向前推进。到了成长期,科技的发展是持续且快速的。处于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已被市场认可,其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比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也容易计算。进入衰退阶段,科技的上限已出现,发展速度也非常缓慢,发展已到达极限。这体现出科技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当科技达到其自然极限时,它将成为一个衰退的成熟技术并且非常容易被取代。较原技术拥有更高绩效且发展速度更快的新技术,将影响旧技术并在某一时间点,取代旧技术。技术进入市场后,借由市场渗透的产生,并形成市场成长,表现为市场交易量。一方面,在技术发展阶段,技术尚未接触市场,不但没有市场交易量和实质收入,企业研究人员还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创新、研发和测试。另一方面,新技术开始市场应用后,市场交易量增加,成长速度逐步增加。此时,市场的渗透依赖创新的速度和市场的需求。例如:软件市场的技术生命周期通常小于一年,而船运业的革新周期大于10年。这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因此,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能够在市场需求的时候,快速推出技术革新以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保持其技术革新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较短的技术生命周期不仅减少企业投入的现金和技术的成本,并且能够冲击市场创造短期收益,降低了技术投资的风险,使技术革新收益形成一个敏捷、快速的良性循环,降低了未来收益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偏好将具有较短生命周期的技术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技术力量
处于创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将技术力量作为评估未来收益稳定性的重要标准。技术力量越强,该技术就越难被同行业竞争者以较低的成本模仿。对于这种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能够独树一帜,作为市场的导航者,在某一段时间内持续的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反之,如果该技术不具备较强的技术力量,在应用于市场后不久,同行竞争者可能纷纷效仿生产类似商品。在首次研发后,同行竞争者往往能够以更低的价格生产类似或者相同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该种商品的市场最终沦为一场价格竞赛。因为研发成本高昂,率先研发该种技术的企业通常没有办法大幅压低商品售价,从而使得技术模仿企业在保持相对较低的开发与生产成本基础上,以更低的市场售价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在市场环境中十分常见,如国产手机市场:许多前几年表现并不突出的生产商,凭借低价销售具有多种功能的手机,使消费者能在低消费的同时,享受到多种高端手机技术与功能,以此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因此,复杂程度高的技术未来投资收益的风险相对较小,容易受到管理层的青睐,使之被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作为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保障无形资产作为现实生产力的原始动因,使有可能的财富转化为现实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可触摸的有形财富,正在被不可触摸的无形财富所替代。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成为无形财富的核心。知识产权一旦具有较高的获利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使之成为人人可以使用的公共物品,就会损害其所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反之,较高的获利能力一旦受到法律的保护,就可以为企业未来创造收益。可以说,在科技领域的企业,知识产权就是保障持续技术创新和稳定现金流的前提。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探讨知识产权怎样对管理层的决策发挥其影响。
1.技术本身―技术的科学联动性。科学联动性即指一家企业所拥有专利的平均引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篇数,简而言之,就是该技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程度。近几年,科学联动性越来越广泛的用作衡量创新技术的指标。在许多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眼里,科学是技术创新的来源,以科学联动性衡量创新技术虽然具有局限性,但仍是极具可行性的。一方面,以科学为基础的活动计划能够明确、具体、系统、量化地解释企业的目标、实施方案和方案评估,使管理层抓住重点并定位最有前途的科技创新领域,避免探索、实验过程中多余的资源浪费;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准确定位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帮助管理层在现有限制下做出使企业获利最大的决策;研究活动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相较于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技术的开发研究。即使提供给每人的报酬更高,但是缩短的实验时间和减少的资源浪费降低了研究开发的成本。另一方面,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来看,科学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在其提供的服务价值中占有绝对优势。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主要依靠技术、知识的投入,技术和知识的倍增性使得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呈现倍增性。然而,最为重要的是,科学联动性越大的技术越复杂,越难被竞争对手模仿。因此,科学联动性大的创新技术,未来的收益风险小、容易实现,企业管理层倾向于将这类技术确认为无形资产。
2.企业本身―技术创新环境。企业管理层在决定是否确认无形资产通常会考虑企业自身所处的技术创新环境。这里的环境不是指企业所处的外在市场环境,而是企业内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从两个方面说明它对管理层决策的影响:一是企业具有的高质量的资源;通常来说,具有较高科学性的技术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并且具备被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技术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及持久发展的动力,企业要想持续开发和研究这类技术,需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提供一个稳定、高水准的研究环境。充足的技术开发经费、高新技术人才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力;资金充裕、良好经济状况是企业利用该技术获取未来持续稳定收益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相关的硬件设备和原材料等是企业能否配合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前提,具备前述资源的企业管理层更倾向于将相关的技术确认为无形资产。二是企业具有的其他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创新技术。即使对于一些无法确定未来收益的创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往往具有“资本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能否实现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和对其他资产的控制权。具体来说,在制度约束下,本不应该确认的技术是不能提供可靠的投资收益的,但是如果当无形资产是与其技术相关的有形资产捆绑式购入的话,无形资产就变得相对“有形”,并且其风险降低。因此,从事该类相关业务,并具有相关有形资产控制权的企业管理层倾向于将技术确认为无形资产。
(四)企业自身经营状况
在确认无形资产时,技术本身与企业所处技术环境因素会对管理层的决策产生导向性的作用。然而,企业管理层做决策时除了要受到道德、制度的约束,应该在约束范围内,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无形资产的确认本身具有主观性以及个性化。针对不同偏好的管理层,其确认无形资产的决策标准不尽相同。更重要的是,对于具有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结构、不同战略定位的企业,决策标准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此,企业本身的资产结构状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状态均会对管理层的决策造成较大的影响。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管理层,为了遵循债务契约的规定和安排日后贷款事项,具有确认无形资产的偏好。为了获得更好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与债权人签订债务契约中通常要求企业拥有稳定水平的运营资本、一定上限的资产负债率等。显然,会计政策选择决定了这些监控指标的计量和评估,对评估既定债务契约的履行或违约有着直接影响。第二,对于经营收入面临巨大压力的企业,其重要任务之一即是缩减开支,减轻收入减少带来的利润波动。因此,为了减少无形资产带来的支出(如摊销费用),管理层通常偏好于不确认无形资产以保证企业获取相对稳定的利润额。第三,处于衰退期的“老化”技术,市场逐渐萎缩,利润率停滞或不断下降,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或现有投资折旧完毕后,整个产业便逐渐解体了。当该类技术产生的收益无法维持其所造成的费用支出,根据成本约束原则,当进行一项项目的收益小于付出的成本时,这项项目是无效率的,不应该执行。管理层倾向于不确认该类技术。
参考文献:
1.冯丽艳.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9(1)
2.张文贤.财务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