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09:0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方剂学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方剂学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中医;《方剂学》;教学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习者必学的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所培养的中医人才素质息息相关。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两方面重视下述问题。

1重视药物配伍的讲解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教学中透彻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让学生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1.1君臣配伍君臣配伍是方剂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互作用决定该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如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重在发汗解表、温肺化饮,为治外寒内饮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柴胡为君药,配伍黄芩为臣药,和解少阳,为治少阳证的代表方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分析方中的君臣配伍及君臣配伍的形式,除了相须、相使的增效配伍形式外,还包括去性取用、治疗主证和主要兼证、治疗主因和主证及特定的君臣配伍形式,通过分析君臣药在方中的作用,让学生抓住方剂药物组成的主要部分,提高对复方立法组方、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理论认识。

1.2佐使配伍方中的君臣药还须借佐使药协助增强疗效、制约或降低毒副作用,并使药效升降走守达病所。佐使配伍也是形成配伍规律的重要因素,说明方剂的组成中每味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综合反应的。特别是特殊的用药,如清营汤中配伍金银花、连翘透热转气,体现了营分热证特点及治疗原则;黄龙汤中配伍桔梗宣肺气而通肠腑;芍药汤中配伍肉桂防苦寒伤阳;败毒散配伍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等等,在教学中要重点分析。

1.3药对配伍药对是中药复方的核心,是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配伍,是复方的最小单位,它构成简单,却具备了复方基本主治功能,是经典复方疗效的体现。方剂学中药对配伍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以提高疗效,扩大治疗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药对的特性和统一性。如著名方剂桂枝汤包括桂枝与白芍、白芍与甘草、生姜与大枣、桂枝与生姜、芍药与大枣、桂枝与大枣等多组药对。既要分析理解方剂组成中的主要药对,又要归纳总结同一味药配伍不同药物所组成的药对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如麻黄配伍桂枝重在发汗解表,配伍杏仁宣肺平喘,配伍石膏清泄肺热、宣肺平喘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药对的作用,在分析运用和变化运用古方时要抓住主要药对,或在药味增减时也力求考虑药对配伍。

2重视证、法、方、药紧密联系的分析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其高度吻合也是方剂学学科知识的关键所在,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法、方、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法,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通过透彻地分析证、法、方、药之间联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3重视介绍中医方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及影响药效发挥的因素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民间有“是药三分毒之说”。由于药物因素、或病人的体质因素、或病证的特殊性、或针对用药的特殊性(如需用药量大、需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等)或煎服调护法的影响,方剂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疾病、某些患者、或某些特殊状态下出现毒副反应。近来有关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影响较大的诸如日本报道的小柴胡汤的副作用有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膀胱炎、药物性肝损伤、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及我国的龙胆泻肝丸的毒副反应等,震撼了大众观念中中药是绝对安全的错误认识。

方剂学作为传授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重要课程,有必要重视临床安全无害地应用方剂。因此介绍中医方剂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同样应该成为方剂教学中的必讲内容。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当尽可能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内容,并将其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尤其是对具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频率高的方剂应特别强调其使用的适应证、用法、调护、禁用对象、报道中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早期症状、后果、处理方法。如果已明确方中某种用药与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发生高度相关时则应重点提出,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避免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4重视方剂中药物的用量与用法的强调

方剂中药量至关重要,标志着药力的大小,决定作用的强弱;而煎法与服法,对疗效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方剂的教学中除讲授一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外,还须提醒学生要掌握特殊的药量、煎药法及服药法。如吴茱萸汤中重用生姜;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炙甘汤中重用炙甘草、生地,且水酒各半煎服等。同时服药时间亦有讲究,桑螵蛸散治遗尿宜夜卧服;“真人养脏汤”治下痢在饭前服等。

5重视方剂的歌诀记忆

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花费时间多,效果差。而汤头方歌是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以诗歌体裁,编写成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学生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另外有些方剂,可自编趣味歌诀,记忆方便、效率高、经久不忘。还可自编一些趣味歌诀做适当的补充,如三仁汤:“三仁爬竹竿,(厚)朴通滑下(夏)来”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记忆的趣味性。

6重视方剂之间的联系对比

有些方剂,组成、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这样的方剂可互相比较,找出共性,突出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类方剂中可同中求异,如清热剂中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清胃热,但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属实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属实中夹虚之证。不同类方剂中,可前后联系比较,异中求同,如治泄泻的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但因每方适应证的病因病机不同,故可作以区别。另有药物组成部分相同的方剂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桂枝汤”的加减方有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含增液汤的方剂有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清营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小柴胡汤与旋覆代赭汤佐使药相同等等。

7重视形象生动教学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简单计算。

3、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地球仪让学生理解地方时的产生。

2、适当结合初中地理内容,让学生来复习巩固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

五、教具

地球仪、自制图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自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太阳高度的概念,知道了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大小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每个地方的人们都以当地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定为本地的12:00,那么随着地球的自转,将会产生什么问题?(教师一边提出问题,一边拿出地球仪演示)

(学生回答)会产生时间的差异。

【解决问题】(教师总结)对,因为在一天当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约只转过了1°,我们可以假定在一天当中,太阳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固定的,那么在某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我们把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提出问题】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在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那么根据地方时的定义,就有无数的地方时,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不方便,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解决问题】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板书)

(演示)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的地方事先标注好A、B、C三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同学们会发现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提出问题】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那么那里的时间是最早的呢?(给学生留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

【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人为规定以180°经线作为“最东面”。这样,通过板图我们就会发现东时区的时间是早于西时区的时间的。而且,东时区的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早,反之西时区的时区数越大,时间越晚。

(练习)1、已知东八区是6:00,东四区为几点?(2:00)

2、已知西三区是15:00,西九区是几点?(9:00)

3、已知东八区是6:00,西八区为几点?(昨日14:00)

由练习自然引出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限。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变化都从这条线开始,实际的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照顾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最后,在日照图上练习时间的计算。

(答案)

A:6:00B:12:00A:12:00B:0:00

C:12:00D:0:00C:0:00D:18:00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 锻炼口语能力 鼓励与欣赏 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0-02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根据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综合需要出发的,是口语交际在素质教育方面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口语交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师进行素质教学的重点,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学习交流重要的方式。

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社会,人与人进行交流,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口语方面的交际,来完成信息方面的传达,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口语交际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其中我们要做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一、指导学生进行话题的交际训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方面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话题训练,如果一开始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是学生不喜欢的或者是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就会感到比较得吃力,就没有刚开始的热情,出现厌烦、烦躁、呆滞无趣的状态,慢慢地就对口语交际训练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始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供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产生口语交际方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2.我们可以提供学生这样一些话题,比如,来进行自我的介绍或描述的话题,对其要求是自我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特征,要正确描述自己,在把介绍说完整的情况下,尽量简短一些,也可以限定时间,在其他同学的自我描述时,要注意倾听他们说些什么,最后进行一些评价。

通过这样的自我介绍的话题谈论,就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话题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对口语交际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此外,通过这一口语交际话题活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坦然的面对客观而真实的自我,调动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有话可说了,进一步会大胆的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的了解。

二、培养小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源泉

1.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都具有无所顾忌的特征,他们经常会想说什么就会直接说出来。但是,由于受家庭、社会等等言语方面环境的影响,会使一些小学生比较胆小、害羞,甚至内向一些,不敢于在大众的面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就给语言表达规范学习带来了一些障碍。因此,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主动给予这些学生关心和呵护,根据他们的特征来实施具体教学方式,着重把培养和塑造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实施课题教学中,要积极利用一些绘图、相片、视频、课件、简笔画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情趣,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平等民主的交流环境,为学生创造心灵沟通的平台,能够使学生进行自由自在的口语交际。

2.更多的鼓励和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动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的天性,敢想敢说的特性,不害怕表达失败,勇敢的、坦然的面对自己或别人在交际中的不足之处,培养强大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创设出更多交际的机会学生,要善于利用学生口语交际点所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活动,比如,语言游戏、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敢于积极表达,多给予鼓励和欣赏,像说一些“你真棒!”、“你进步很快!”、“相信你下一次发挥的更好!”等词,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

在日常的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对一个话题只有寥寥几句话的表达,并且也非常的表面化,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于探讨的话题并不有什么体验或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匮乏和表面化,所以,进行口语交际课外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与大自然,在实践中多听、多看、多学、多想积累素材,这就会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自然表达出个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语文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语交际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正确的倾听、表达以及交流自己想法和观点,真正使小学生学会基本的人际交流与沟通,为以后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认为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堆历史资料,一堆死材料,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人消除距离消除陌生消除隔膜,还原画面即把死材料转换为心中活的画面。还原作品所描写的镜头、画面和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词作构筑的具体情境之中,真切感悟和深入理解词作的审美功能与抒情效应,进一步开掘学生形象思维的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审美创造性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画面感非常强烈的古文或诗词。例如在讲到欧阳修的《踏莎行》这首词画面感非常强烈,但是如果不理解词境的话理解是会出现很多中偏差的。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词义,然后根据作品构思出一幅画。然后选取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下,大家评点一下,哪幅画更符合作品的意境。可以请绘画天才的学生站出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候馆梅残”。首先展现出的是旷野上有一个旅店,旅店旁边,有几枝快要凋零的梅称。这也暗示着季节,既是环境的描写,又像一个舞台背景。“溪桥柳细”旅馆旁有小溪,溪边是成行的柳树,溪上还有一座小桥。“楼高莫近危阑倚”就有学生画出小楼,楼上还有一个哭泣的美女来表现“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你别到楼上去望我,因为你想看也看不着我,我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一句用画面展示是最难的,比如说这是高楼,这是栏杆,下面是平芜草地,草地的尽头是春山。佳人睁大眼睛看得再远,也只看到春山的脚下,而我呢?已经到了春山的那一边了。这时候当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来之后,教师再去讲解作品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会变得很容易,达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再如晏几道的《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讲到这首作品的时候,因为它是动态的,所以我会让学生画完之后,再用语言去描述一遍作品的情境。许多学生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有偏差的,但是就在这种讨论辨析中学生的画面意识越来越强烈,最后老师再抛出正确答案“从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跳,一直跳到月亮西下,跳了好几个小时,也许是从七点跳起,一直跳到晚上十一二点了。”舞低杨柳楼心月“这七个字,不仅仅是句法比较奇特,而且意蕴深厚。这是个典型的蒙太奇镜头:室内是人在跳舞,尽情地狂欢。既有跳舞的人,又有晏几道,即使抒情者和朋友们在欣赏,并且摇头晃脑地说:”好,好。“这是一个画面。也可能还有音乐在伴奏。同时有另一个画面,你可以用蒙太奇的镜头将两个镜头叠映在一起。这另一个画面是,窗外有杨柳和月亮,月亮上升到柳梢头以后再慢慢地往下滑落,下沉。月亮的升降,又表明时间的迁移。这七个字构思极其巧妙。所以写出好的词需要锤炼词句。如果让我们用七个字,把室内的人物活动是室外的景物如此鲜活地表现出来,真是不容易。”学生就会心领神会,收到了的事半功百的艺术效果。

二、将学生的角色扮演穿入理论教学

学生于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互动相合。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能否形成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为了让老师对作品情节的讲述立体生动。因此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作品情节的叙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几个命题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自由分组。角色小组内部讨论决定,要求作品在忠于原著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通俗化的语言处理,包括有限的合理想象。很多同学都表演的非常出色,全部脱稿。营造了充满激情迭起的课堂氛围,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辩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由于之前有电视剧的广泛传播,因此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但是作为四大名著又不能跳过去。因此在教学《西游记》时,常识性知识介绍之后,我就会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即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喜欢孙悟空的学生集中到一组,喜欢猪八戒的一组,唐僧和沙僧各一组。我请四组同学作为四个辩论代表队。给四个代表队时间进行商议。首先阐述一下你方喜欢某个人物的理由,需要有论点和具体的论据做支撑,然后谈谈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也需要有论点和具体的论据作支撑。这就要求学生充分熟悉作品。阐述之后进入自由辩论时间。往往都是猪八戒代表队和孙悟空代表队之间的辩论最为激烈。在辩论过程中,教师提取学生辩辞中的关键词,将人物的优缺点都在黑板上呈现出来。辩论结束,基本上四个人物的形象就都呈现在黑板上了,一目了然,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和延伸。比如学生辩论之后,老师可以出几道简单的性格测试题,即按照唐僧师徒四人性格特点涉及的。唐僧是完美型、孙悟空是力量型、猪八戒是活泼型、沙僧是和平型。结果发现往往自己就是自己讨厌的那个类型的人,而自己喜欢的人往往是与自己互补的。由此可以抓住时机砥砺学生,应该客观第看待别人更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辩论式教学不但引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格的砥砺,收到的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篇5

绪论,是学生入门的第一课,如何利用这第一节课,将对以后的教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轻松有创意的课程引入,可以带动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并引发其学习动力,这样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出来,学生也会主动的去接受学习。所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及动力就成为了这第一课的首要任务。首先要结合社会现行引领大趋势的电子产品———计算机的发明与制造过程,简介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电子技术是一门在不断革新、不断探索的科学技术,其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次,我们应举例介绍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如液晶电视、激光唱片、交通指示灯等,使学生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使他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汲取。还有可以简介与电子技术相关的专业,使其明了电子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的思想对其产生向往。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选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①多种方式的问答。问答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者是实践经验,有目的性的引导提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作答,有的则是为了抛砖引玉带出之后的新课程,不回答,同时根据教学进度适时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②诱发求知欲,进行实体演示,演示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程中运用教学用具或者做相应的示范性试验等方式,将学生引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摩实践将所习得的知识加深理解的一种方式,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与实际更为贴近。③不断地练习,进行章节测验。④运用类比法教学。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是将内容相近的知识点同时进行讲解,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⑤不断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授课完毕后,要对此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考过程,这对知识的梳理与加工有很好的效果。⑥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得学生信任、尊重老师,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个人的良好人品与修养,会得到人们的欣赏与向往,作为育人者,教师应该更为注重个人素养及人格魅力,只有拥有了渊博的才识,具备极强的综合处理事务能力,通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行为品质。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在学生们眼中会起到放大的效果,教师的优缺点都会被放大。⑦讲解二极管的整流功能时,就和学生说,大家听说过“整容”吧,整流和整容是一个道理。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⑧在教授新课时,避免一次讲的太多,讲一点,练习一到两节复习巩固,千万不要讲的太多,避免学生害怕学习该门课程。

3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模拟电路实践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基础实验、提高实验与职业技能,电工电子基础试验中心拥有创新实验室,可以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电工电子的综合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在实验的内容教学中,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试验比例。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对枯燥无趣的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利用实验课中的器具实验用品进行模仿验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引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模拟电路实践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课目,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来选择安排实验学习。例如,放大器的Q点和动态特性的图解法是非常抽象的教学内容,经过相关程序的仿真,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电路设置Q点的必要性,动态参数的变化规律,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的不同之处。根据黑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为不同专业安排的1周~2周的模拟电路实训,设计培训、制作电路与电源,一阶滤波器电路,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学生首先进行理论设计及计算,然后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进行仿真,最后到动手操作、调试、焊接、制作。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不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学会财务分析电子电路。首先,要让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听课前先预习的习惯,然后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将教材的重点、难点、惑点等都找出来。其次,督促要求学生做好随堂笔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笔记重点记录教师讲课的,主题、重点、难点、概念,关键词,对难点进行重点标注,以方便课后的复习。督促学生复习可以防止遗忘。课后学生自主的温习课程及笔记,可以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加深理解。

5教学应有侧重点,以应用为目的

高职要重点着手于理论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因此,教学内容上要彰显高职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侧重于应用性、针对性。将知识与能力相互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的的初衷是对其的灵活运用,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侧重点。目前电子技术基础具有很浅的实用性,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授课时不可再生搬硬套之前的教学方式:首先讲解元器件的原理、特征、性能,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对内部结构进行讲解,再举例说明它的具体应用。曾经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偏重于细节,忽略了整体概念的讲解,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了副作用。因此授课时应有所侧重,重点讲解新思想、方法及应用,重点讲解所谓粗线条分析。需要与实际电路相结合,使学生对电路的应用更加了解。

6设计特色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篇6

1.注重教材选择

明确教学目的目前我国的教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教材是西方经济学原版引进的,另一类教材是国内学者编写的。原版教材体现了西方经济学者的思维方式,经济理论,但由于语言、翻译、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等的差异,在我们地方高校并不适用。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对我国财经类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状况,思维方式分析把握清晰,大量直观的、中国的案例安排,使学生能学懂经济学中的原理,真正提升学生经济学素养,告别懵懂的经济学认知。

2.课时安排合理

重点突出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容量比较大,课堂教学时间珍贵,,而我们的课时有限,所以,我们不可能全部讲解到,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对于一些重要的章节,经济学中的核心内容,问题,我们花很多的时间,详细重点讲解,而对于比较好理解的简单的章节,问题,就讲的简单点,少花点精力。例如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劳动市场均衡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我,我们会多花时间,把知识讲透,繁杂的难于理解删掉,简单的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3.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情景教学法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经济调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经济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概念原理以外的西方经济学。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例如海尔品牌的战略,海尔成立几十年,相对其他家电产品曾多次易主,而海尔冰箱却一直占据销量第一的位置。通过分析案例,海尔的价格一直高于市场上的其他品牌,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但是为什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原因就是通过广告,改变消费者的偏好。这就很生动的解释了经济学中需求的影响因素-偏好。案例教学法可是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

(3)课堂实验法

课堂实验是一种专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的互动、简短的游戏,得利于实验经济学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今天才能将课堂实验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来,教师通过简便易操作的实验,深入浅出的情景设计,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

4.考核方式的改革现

在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通过试卷考核,考核方式单一,成绩不能体现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后的成绩评定方式注重平时成绩,不论是作业、演讲、回答问题还是课堂笔记、出勤等这些平时的学成绩的40%,期末考试的的60%也会减少对死概念和原理分数比例,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教学的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还包括教师间的听课,评课,互评,教师的评学,以及学生的评教,只有各个环节组合给力,才能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1.教师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关键在于听水平高的老师上课,不断的学习、丰富、构建教师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运用好教学技巧,熟练使用教学方法。

2.建立教师考评制度,奖罚分明严格执行教学资料考评制度和和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把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纳入到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的发放上了,利用机制倒逼教师工作质量。

三、改革效果

篇7

学观念,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数学教育改革的亮点,已日益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注意,逐渐形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1998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里“开放题”居然也堂皇入室。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

①发散性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②探索性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趣味性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④多样性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⑤主体性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⑥竞争性开放题解答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其有了优与劣、多与少、简与繁的区别。也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竞争意识悄然地渗入学生的头脑,把竞争机制引入开放题的课堂教学。

⑦创造性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现成的模式可循,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找不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开展智力活动,用多种思维方法(如联想、猜测、直觉、类比,等等)进行思考和探索,因而开放题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工具,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观念转变的原因:

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

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

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

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观念转变的内容:

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

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

②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

③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④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

⑤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案例:设计花坛。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

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

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

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

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

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六、开放题的教育价值观

开放题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与一般的数学问题一样,也具有知识教育价值。开放题最突出的、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也是开放题教育价值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体现。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放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教育价值。

从结构形式上看,开放题具有组成要素的非完备性和解题答案的不确定性;从解答过程和解题策略看,开放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等特性。开放题的特性决定了开放题教学的开放性,因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掌握数学的灵魂——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以及成人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做准备。

开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机制,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可见开放题的人文教育价值也很大。

七、开放题的设计艺术: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需要开放和设计大量的开放性问题,与当前的数学教学实际密切相关且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的开放性问题。开放题设计模型的优点和误区可由下面的框图描述:

开放题的优点开放题认识误区

①开放题顺应开放化的社会需要②开放题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③开放题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美感④开放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⑤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开放题追求卓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⑦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⑧学生解答开放题时不但要综合运用、重组已学的知识,而且时常需考虑问题解决的策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⑨教师在研究开放题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观念、解题能力、扩大知识面等多方面得到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①开放题在单一的技能训练、知识学习上费时费力,效率较低②开放题教学易受课时的制约,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在低层次上重复,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③开放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易推广④对有些开放题很难制定出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故在用开放题作考试题时困难重重⑤现有的适合教学使用的开放题数量太少,开发和设计更多的数学开放题又面临较多困难⑥受考试文化的影响,要使更多的教师重视、认识、接受开放题,还有一段艰巨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开放题的编制、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开放题的设问方式。语言的暗示性要恰当,防止将思维导入歧途;要把握问题的开放度,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可发展性,给学生一个提问题的机会,也许比解题本身更重要。

八、开放题的解题艺术:

1、传统教学法解题摸式

这种解题模式,学生在得出结论后没有自我反馈的过程,去发现总练习题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信息。

2、反馈教学法的解题模式

在反馈教学法解题模式别注重解题后的自我反馈和自我小结。引导学生去发现习题中潜在的知识信息,去联想、归纳、类比,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教学思想方法和处理技巧,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

篇8

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深入纺织企业调研。为适应纺织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我们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省内纺织企业调研,合理设计专业调研方案,深入企业、人才市场及职业院校,综合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就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和素质等,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2)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一定三年、每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要求,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分析论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系统优化,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审议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会审意见,依据会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检验、跟单与贸易等工作,精技术、通工艺、会检测、能管理、懂贸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创新“三结合、三同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指的是: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三同步”指的是:项目实训与产品生产同步;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同步;技能培养与素质提高同步。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三结合、三同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根据企业需求、课程特点、设施条件,采用“能力递进、分段实施”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职业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基本素质培养。完成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并开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加强英语、计算机及纺织专业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学习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教学在教室和实训室交叉进行,并结合企业参观、专业单项技能训练、模拟实训等方式,完成纺织技术及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在生产中选取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校企共同管理和考核,完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岗位核心能力的分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整合学习内容,形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的要求,遵循我国人文素养教育规律,执行学院的“三维课程体系”规划。在专业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纺织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完善“基于培养纺织生产工艺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制订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座谈等多种渠道,按照山东省大中型纺织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制订课程标准。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序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提炼工作任务,实施以生产工序为项目导向,以工艺设计为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其中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4.核心课程建设

以纺织生产工艺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纺织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纺织生产工序,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将“纺织材料性能与检测”“现代纺纱技术及应用”“现代机织技术及应用”“织物结构设计与应用”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5.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支撑,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典型的企业案例、质量标准、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资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网站、专业课程及技能测试题库、工学结合教材、电子教案与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满足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同类专业及企业提供共享服务。

6.顶岗实习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确定实3习单位。学生与合作企业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学生与学院、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实习单位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纺织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完成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实现由学生到专业人才的角色转换。在生产中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技能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7.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篇9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真实的模拟。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着眼点在于使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教学过程。对于兼容理论与实践的统计课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和模拟,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情境和实际工作情景之间的差距。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以“行为导向”为理念的案例教学法遵循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案例的功能是提供情景、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力。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以及充分交流意见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逐步培养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最终实现了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目的。

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2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除此之外,这些统计软件都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以图表的形式展现许多统计分析结果,有利于更加直观地进行案例讲授,从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功能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统计教学中,将统计软件、统计案例和传统的统计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一方面,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丰富数据,可以为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提供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从始到终参与了整个案例数据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而且渴望知道他们搜集到的数据有没有实际价值;如果数据有应用价值,通过数据的整合,能发现什么样的问题,进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因而对于这样的案例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很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佳。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由于所研究的问题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同时又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全程参与,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统计方法的积极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针对实验设计,问卷的设计,异常数据的处理,软件操作等问题,学生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相互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大提高了他们自学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很高的成就感。

篇10

“MEMS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理念: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强化实践、提高能力。“MEMS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根据“MEMS技术基础”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着手从4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学生能接受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做好了预习,自然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会提高,学生获得知识量就可以最大化。为此,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扫描成PDF文档,发给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要提问,课后要复习。

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③增强师生互动。讨论是掌握课程知识精髓、激发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MEMS技术基础”由于内容设计的知识点比较多,模型和实物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理论教学与实例教学的有机结合会有利于学生对课程难点和重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MEMS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1.理论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方式,既借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PPT+板书),又采用了多种与传统授课方式不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课堂中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提问、演示、讨论、答疑等方式开展交互式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过程。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单向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将实物引入课堂。为克服理论讲授枯燥、抽象的现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针对某些直观性强、学生可以通过实物获得感性认识的课程内容,引入实物教学的手段。比如将MEMS常用材料和实际加工的MEMS微器件引入教室,边讲解边演示,产生情景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讨论课。讨论课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在课前认真预习,对课堂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开展讨论课时,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老师提问,将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和讲解,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和总结;另一种是由同学提问,其他同学来回答和讲解,提问的同学来评价,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和总结。

4.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讲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应用背景”密切结合,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即将教师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形成互动的统一过程,以真正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出拥有系统知识结构、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本科人才。同时,为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EMS典型产品实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考试模式下,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刻苦,但善于临时应付考试,往往取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平时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但在考试中并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得到的是不理想的成绩。为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情况,采取相对比较全面合理的考核方式。在保留传统理论考试基础上,增加“自主学习式”、平时题签式、交流讨论式等多种考核方法。所谓“自主学习式”考核方法,是由主讲教师根据工程实际需求,确定几组MEMS微器件设计题目。学生通过自学和与任课教师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经过课程设计题目选择、文献综述、构建原型、MEMS结构设计、微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运动分析与性能评价等,最后撰写课程报告,ppt答辩。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分阶段增加交流讨论、书写报告等环节,采用鼓励式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现象,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上述不同的考核方式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评价,使最终的考核成绩比较合理。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得从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全面提高。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为评价教学方法的成效性,选择了2013~2014春季学期的授课班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试点对象。对改革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从平均考试成绩和优良率两方面进行比较。平均考试成绩和优良率的对比结果见。图中,2014年度代表改革试点班,2011~2013年度代表非试点班。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改革试点班的平均成绩和优良率明显高于非试点班。同时笔者对试点班的1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同学们对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的改革比较认可,对工程应用实例比较感兴趣。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