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23:1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文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文化论文

篇1

(一)模型设定投资往往具有累积效应,即前期的投资行为会影响后期的投资行为。基于此,本文建立一个含有被解释变量一期滞后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模型中投资规模的一期滞后项Ii,t-1是个体效应εi的函数,故Ii,t-1与干扰项μit相关,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这使得常用的OLS估计严重上偏,固定效应估计严重下偏,随机效应估计也存在一定的偏误。针对这种情况,Arellano和Bond(1991)提出的GMM估计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内生性问题。GMM估计方法主要有差分GMM估计和系统GMM估计两种,前者设定解释变量的差分值为工具变量,能有效克服内生性问题和异方差问题,但Windmeijer(2005)的研究表明,差分GMM估计不能充分利用样本信息,并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而系统GMM估计法同时使用水平方程和差分方程,并将差分变量的滞后项作为水平值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一阶差分GMM估计法的小样本偏误,因此,本文选择系统GMM估计法作为研究工具对中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问题进行研究。

(二)变量选择1.投资变量。多数文献将资本性投资视为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部分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其他资本投资的比例过低,甚至为零,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来衡量中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具体地,固定资产投资为固定资产净额与年末总资产的比值以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其中,固定资产净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工程物质及在建工程三项净额之和。2.融资变量。将融资因素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并且外源融资可具体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类。文中采用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现金流净额,流动负债和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来刻画这三个融资因素。融资因素变量也都除以年末总资产来消除公司规模对融资变量的影响。此外,由于公司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由期初的融资情况决定,本文引入这三个融资因素变量的一期滞后为解释变量。3.控制变量。根据相关的研究文献,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控制变量是有益的。本文发现公司规模、成长能力、盈利能力、投资机会和年度虚拟变量等都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经回归比较分析发现,当期和往期的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投资机会对公司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较为显著,引入这三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对系统进行修正,但不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计量检验与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本文的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考虑到时间延续的长短和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数量选取了2006~2011年所有文化传媒上市A股公司的年度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以下公司:(1)2009年1月1日之后上市的公司;(2)经营不稳定的ST、*ST和S*ST上市公司;(3)数据存在缺失值的公司。经过筛选后,最后得到20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深市9家,沪市11家,共107个公司年度观察值。

(二)统计分析通过对2006~2011年的年末总资产平均数进行排序来对样本公司按规模大小进行分类,20家样本公司中有6家属于大型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14家属于中小型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表2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变量的分布较对称,且没有较大的异常值;投资规模(I)和投资机会(Q)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右偏,且不同规模的公司偏离程度不一,这说明中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规模差异。表3列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其结果表明:所选取的融资因素变量与投资规模显著相关,各融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太显著。除股权融资变量之外,其他融资变量与投资规模均正相关,但是各变量之间具体的相关关系还需要通过模型验证才能得知。进一步考察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发现取值处于1.25和3.14之间,表明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实证检验及分析本文所取的面板数据存在1~3年覆盖不全的情况,横截面单位数量大于时间序列跨度,且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故采用系统GMM估计法进行回归估计,并进行了检验干扰项序列相关性的Arellano-Bond检验和检验工具变量过度识别的Sargan检验。表4为模型(2)分全样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三种规模进行估计的结果,其中系数的标准误进行了稳健性(Robust)处理,均为纠正了异方差和序列相关后的估计量。从表4可以看出,三种情况下模型(2)的Wald统计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模型整体非常显著,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Sargan检验的结果均接受了不存在过度识别的原假设,表明三种情况下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Arellano-Bond检验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中小型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情况下,模型(2)符合系统GMM估计法差分后的干扰项只存在一阶自相关而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这一假设,而大型上市公司的动态模型由于横截面个数与时间跨度相同不符合系统GMM大横截面数量、小时间跨度的假设,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实证结果显示:(1)三种情况下滞后一期的投资规模变量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估计值为正,表明滞后一期的投资行为与当期投资行为显著正相关,从而说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的确具有显著的累计效应。其中,中小型企业动态模型的回归系数0.958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意味着中小型企业受往期投资行为的影响更大。(2)滞后一期的内源融资(IF)的估计系数在全样本和中小型企业的情况下显著为负,表明企业的投资规模并没有随着内源融资比例增加而扩大。虽然内源融资具有低成本、低风险且自主性强等特点,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并没有为企业的投资行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3)滞后一期的债务融资(DF)和股权融资(EF)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增加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比例与企业投资规模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依赖外源融资来满足投资活动的资金的需求。其中,中小型企业的滞后一期的股权融资的回归系数0.994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股权融资偏好。(4)控制变量中除了滞后一期的盈利能力(EBIT)与投资规模显著存在负相关关系外,其他控制变量回归系数为正,但基本上都不显著,说明公司规模(ASSET)和投资机会(Q)对投资规模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5)与全样本相比,中小型企业融资因素变量的估计系数的数值相对较大,表明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行为受融资因素的影响更大。这符合中小型企业的处于发展初期的特点,其发展空间更大,对融资带来资金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三、结论与启示

篇2

“管理电脑化”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商部门与人民群众最紧密联系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职能的到位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能否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能否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的要求,能否在履行职能中创新监管模式并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自今年以来,宜春市袁州区城北工商所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利用电脑进行业务管理,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模式。城北工商所的经验对基层工商所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启迪。

一、城北工商所实施电脑收费及管理的投资

1、购置一台电脑,不到5000元;

2、研究开发应用软件。

袁州区工商分局晏江、城西工商所赵晓鸿同志自行开发了一套以基层工商所收费为主的、适应工商所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同时在城北工商所等四个工商所推广,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观念问题),只有城北工商所使用较好并取得良好效果。

可以看出,一个工商所要实现“管理电脑化”,其投资并不大。

目前,省局正在研究开发一套工商所使用的“经济户口”监管软件。

二、管理电脑化与监管模式的改革

实现管理电脑化后,城北工商所在监管模式上有以下改变:

1、变“上门收费”为“上门缴费”,有利于实行规费送交制。

在电脑管理以前,自觉上门缴纳规费的经营户为20~30%。今年以来,由于实现了计算机收费管理,在定费问题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减少了随意性,上门缴费的经营户上升到90%以上。这种变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用技术手段杜绝了收费中的腐败现象,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收费系统有严格的程序管理。更改内容需程序管理员才能操作,而收费另有其人。就是说,既使所长要减免规费,也必须通过程序管理员和收费工作人员,这就使监督和制约机制得到加强。该所实行的是“外勤”巡查核报、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的定费制度,一经定费,执行中不易再作更改,减少了上门收费时的“弹性”。电脑收费系统的应用有力地杜绝了“人情费”甚至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②提高了应收规费上缴率,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

今年1--6月,该所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48%,实收规费104万元。近两个月来,经营户一般在每月1--10日主动上门,极少数未上门的,再上门催缴。有效地堵塞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规费流失。

2、变“定任务、下指标”为统一窗口收费,有利于市场巡查制的到位。

一般而言,工商所收费是将有关收费目标分解到组室(按业务分组)甚至个人,并将完成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利益挂钩。如:个体、市场收费有稳定的“费源”且因经营户及其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定费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任务完成较容易;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的收费规定比较确定,变通余地不大;查办案件相对较难、较辛苦而又无法与收费挂钩……。由此造成容易完成收费任务的岗位大家抢,反之则互相推。这种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同时也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在实行电脑收费管理以前,该所人员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上门收费”上,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无法到位。

实行电脑收费,一个窗口对外后,改变了原有的“定任务、下指标”方式,使工商所的分工模式更加合理,市场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城北工商所将全所人员21名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大块:“内勤”负责市场主体登记、规费征收、财务、消费者投诉、文书档案、来信来访、后勤服务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外勤”的职责是市场巡查,依据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职责并结合当前的重点工作,对市场和经营主体实施监督、管理、服务,查办案件,并全面实行执法责任制。由于收缴规费的效率提高了,使工商所有条件集中力量实行市场巡查制。

3、变“人脑记忆”及书式查询为“电脑查询”,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能。

将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及管理信息输入电脑,可以及时调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及几年来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情况,其意义在于:

①便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

②便于向经营者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

篇3

(1)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和主体意识。

自由探索的热情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工商管理培养计划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实现思想、个性发展、生命价值充分实现的自由。热情是成功的催化剂,保护了学生的热情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实现长期有效地学习,让学生乐在其中。

(2)既要提倡合作,不能放下竞争。

竞争是人的天性,也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有竞争,才能有所进步。同时,竞争离不开合作。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共融技术集成,所以发展就需要超越个人的局限,团队成了成功的必要手段。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工商管理培养计划需要学的很多,向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等很多学科。每一课都很重要,不能因为不想学而不学,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最终得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的实施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

有句古语叫因材施教,我们现在也要做到这一点。转变一直以来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作用,大学应该给与学生广泛的选择天地。

(2)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多增加创新创业课。

不能仅仅把学生拴在课堂上,要多带学生去市场去公司,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而不是在窗外徘徊,一直到毕业也只有纸上谈兵的经历,要让学生在简历上有内容可写,有与211、985院校学生竞争的资本。

(3)加强实践性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例如建立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建立实验中心,另一方面,走出校门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以合肥市为例,近些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很多当地企业招聘大学生加盟以捕捉商机,因此学生的大量创意都可能在创业园区得到支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4)学校要有所创新,敢于招聘有创业经验的老师并给与方便,学校教的好不好,很大部分在于老师好不好,照本宣科的老师已与时代脱节。

创新型老师需要以下几点要求:崇高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拥有创新方式获得信息并加工和输出的能力、爱护学生和善于指导学生寻找个人职业方向的能力,具有被学生信任的人格魅力。

(5)创新评价体系,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传统,我们要的是学生在人生答卷上的精彩表现,而不是简单地一份卷子决定的期末成绩。

篇4

关键词:资本结构;治理结构;经营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67-01

1 资本结构优化的评价标准选择

一个客观、实用的评价标准,其出发点应该是资本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对于资本结构优化目标是否实现,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指标是否达到某一数值或额度标准,更应将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另外,衡量资本结构是否优化的标准还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标准,是随企业经营状态变化而相应变动的、能够适时实现企业价值目标最大化的资本结构优化标准。例如,对负债结构的评价不应当以低于60%或更低的水平为标准,而应以资产负债率对实现相应状态下企业价值目标的贡献程度为标准;对股权结构的评价,也不能以股权的国有或私有的简单比例作为标准,而是应当比较不同经营状态下企业的股权安排对企业价值目标的贡献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说,标准的确定过程应是一个“状态依存”的动态过程。

根据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配股融资要求,即连续3年净资产收益率(r)不低于10%为标准,将上市公司的经济状态划分为绩优(即r>10%)、绩中(0

基于这样的目标,在三种不同经营状态下资本结构优化目标是:减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成本,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预算约束“硬度”。具体说来就是:①要合理利用债权融资,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的作用和“预算硬约束”的作用;②要合理调整股权结构,兼顾大小股东的利益,使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层机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利益相关群体的积极性。

2 各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

(1)“绩差”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当上市公司处在“绩差”状态时,通常资产负债率高,企业的资产清算价值低,偿债能力弱。甚至有濒临破产的可能,债权人负有最大的资产损失风险,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应当是首先保证当前状态依存所有者――债权人的利益。此时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主要以降低资产负债率为主,从而可以减轻企业还本付息的负担,提高盈利、增加还款能力。

(2)“绩中”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当上市公司处在“绩中”状态时,通常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也很大。企业的“状态依存所有权”在股东手中。相应地,企业的控制权也由股东掌握,为了减少委托――成本,尽可能使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一致。此时应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优化资本结构的目标。

(3)“绩优”状态下上市公司的特点及资本结构优化目标。当上市公司处在“绩中”状态时,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都很高时,企业的“状态依存所有者”应该是为企业提供一切资金来源的所有者(主要是债权人和股东,同时也包括提供人力资本的工人)。此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仍掌握在股东手中,企业的价值目标转为“全体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但处于“绩优”经营状态下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无论与其它上市公司相比还是与非上市的同类企业相比都是最低的。之所以会出现负债率利用不足但又对企业绩效起负作用的矛盾现象,是由于负债融资的性质决定的。另外,股权结构的各项指标对企业价值目标的贡献也不大,同样也存在股权结构及股权性质调整的必要。

3 各状态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企业造成较高的财务成本;二是对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良作用,造成治理结构在企业经营中失效或起反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对资本结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

(1)“绩差”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这类上市公司负债率普遍偏高,而且由于失去了股权融资的能力,在股东掌握控制权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恶意借贷”,进行高风险投资或干脆浪费、侵占借贷资金,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依据“状态依存所有权”转移理论,企业的实际所有权及控制权应当由债权人掌握。这时应当采取寻求高质量的资产重组或债转股等途径来保证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因为:①资产重组可以给企业引人优质资产,提高企业的盈利以偿还贷款的能力,虽然不是每一个濒临破产的上市企业都能找到合适的对象进行重组,但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来解决破产来导致的资本结构恶化问题。②债转股可以将债权按当时的市价转化成公司的优先股,并不失去其破产清算后获得补偿的优先权,但可以减轻企业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绩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处在“绩中”状态下的上市公司,其资本结构下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小,换句话说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很小。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股权结构与债权结构的不合理:负债融资的比例并不高,但大都是来自于银行的“软约束”借贷资金;股权结构中国有性质的国家股、法人股占公司股权比例太大,一方面国有资本所有者对企业控制的“缺位”,另一方面,占小比例的流通股(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参与企业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改变这一状况的主要途径如下:①减少银行借贷资金的比例,增加企业债券融资比例,甚至可以将部分银行债务转化成优先股的办法,减少企业债务利息的负担,增加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②减少国有股比例,增加非国有法人股的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过大会使得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出现“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减少国有股比例,降低股权的集中度,让股权结构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但仅仅减少国有股比例还远远不够,因为股权结构过于分散,会造成股权融资过程中“搭便车”现象,使成本上升。这时还应该注意增加社会法人股(非国有法人股)的比例。法人股大股东的引入可以使上市公司从“所有者缺位”导致的治理主体“虚拟化”找回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法人治理主体,从而将显著地改变上市公司原有权利机关的构造与功能,并有条件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权利制衡和激励机制

(3)“绩优”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途径选择。

在“绩优”状态下经营的上市企业,其负债结构与股权结构相对于上市公司群体中的其他企业,以及非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同类企业都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用的发挥。但这类企业存在一个普遍的特征就是负债比例偏低,财务杠杆利用严重不足。其原因一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比债务融资成本低,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力更弱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大都不持有公司股份或持股比例极小有关。另外,相比之下债务融资在财务约束上相对较“硬”,经营良好的企业更偏好与利用约束较“软”的股权融资。因此,对这类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企业债务融资的比例,尤其企业债券融资的比例,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效应,使企业整体利益(既包括股东,也包括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增加。至于经营者,可以股票期权等形式分配其一定额度比例的公司股份,使企业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更努力地经营好企业,使企业整体绩效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摘要:首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几种融资式分别从融资条件、融资成本以及优缺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以该比较分析为基础,本文最终认为今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更注重融资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将种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再融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资方式有三种: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在核准制框架下,这三种融资方式都是由证券公司推荐、中国证监会审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等证券发行制度,这三种再融资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许多差异:

1.融资条件的比较

(1)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低于6%。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对分红派息的要求。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发行对象。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5)发行价格。增发的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内部控制为20倍;配股的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而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原则上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70%,并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

(6)发行数量。增发的数量根据募集资金数额和发行价格调整;配股的数量不超过原有股本的30%,在发起人现金足额认购的情况下,可超过30%的上限,但不得超过100%;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数量应在亿元以上,且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的40%或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两者取低值。

(7)发行后的盈利要求。增发的盈利要求为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前一年的水平;配股的要求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发行完成当年足以支付债券利息。

2.融资成本的比较

增发和配股都是发行股票,由于配股面向老股东,操作程序相对简便,发行难度相对较低,两者的融资成本差距不大。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理论上看,股票融资成本和风险并不低。

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为6.2%,由于银行贷款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很低,若以0.1%计算,其融资成本为6.3%。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在1%-2%之间,平均按1.5%计算,但出于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费用(承销费在1.5%-3%,平均不超过2.5%),其费用比率估计为3.5%,因此可转换债券若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可转换债券按5年期计算),大大低于银行贷款6.3%的融资成本。同时公司支付的利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但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有所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优缺点比较

(1)增发和配股

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因此操作简单,审批快捷,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只是操作方式上略有不同。

增发和配股共同缺点是: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并且,由于股权的稀释,还可能使得老股东的利益、尤其是控股权受到不利影响。(2)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而可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点十分明显:

首先,是融资成本较低。按照规定转债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若未被转换,则相当于发行了低利率的长期债券。其次,是融资规模大。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前一段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了,相当于发行了比市价高的股票,在同等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可为发行人筹集更多的资金。再次,业绩压力较轻。可转债至少半年之后方可转为股票,因此股本的增加至少有半年的缓冲期,即使进入可转换期后,为避免股权稀释得过快,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发行公告中,安排转股的频率,分期按比例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不会很快摊薄股本,因而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并且随着投资者的债转股,企业还债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因而比增发和配股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

但是,可转债像其它债券一样,也有偿还风险。若转股不成功,公司就会面临偿还本金的巨大风险,并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这里还有一个恶性循环问题,转股未成功的原因必然是股价低迷,而股价低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公司业绩滑坡,若此时必须偿还本金,公司财务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趋势

长期以来,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普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公司股权再融资以增发为主,配股较为少见,仅在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无法吸引新投资者认购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法。

增发新股自1999年7月由上菱电器股份公司成功实施以来,在发行数量、规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融资渠道已经大大拓宽,而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分红压力日益巨大,股权融资的成本也不再低廉,从长期看,增发和配股等股权融资在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可转换债券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上市公司在制定融资方案时,根据环境特点和自身条件以及发展需要量体裁衣,在一次融资或在一段时期内的融资中综合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融资。由于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限制较严,满足条件可以采用该融资方式的公司只是少数,从理论上分析,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应该符合增发和配股的条件,可以把增发和配股作为备选方案,融资方式的选择余地较大;但符合增发或配股条件的公司则不一定能符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条件。而且,一些公司即使满足条件,也因为受资产负债水平的限制而发行总额有限。因此,同时采用可转换债券、增发以及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组合融资对于资金需求规模大的公司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精心设计组合融资方案,将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结合起来,运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增强融资的灵活性,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使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配合,在控制融资风险、成本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今后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更注重融资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将种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再融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上龙:国有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途径探析,资本市场,2002年9月:10-11

篇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品格;四川银花丝

1 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品格

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项目中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别,它的生产技艺是“活态”传承,而成果则是实物展示。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表现出了比较一致的作品质量和风格:

(1)从物质载体来看,重视选材。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选材一般极为考究,多用金、银、玉石、象牙、犀牛角等珍贵材料,即便是木料、石材等传统材料,均会首要考虑珍贵品种、奇石等。选材的考究往往意味着对其传世的期许,表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恒远”的追求。四川银花丝的选料为银,为突出其艺术效果,会采用“嵌宝”等表现手法,所选材料品质很高,器物造型高贵典雅,富丽堂皇。

(2)从表现手法来看,工艺细腻精致。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手法细腻多样,无论是王公贵族用品,抑或寻常百姓之物,其表现形式无一不趋向繁复、精致的极端审美趋势。中国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工匠在各自领域较为封闭的发展,经过各代的传承,追求极端的精细,将中国人“内敛”的品格特征借助于器物的精细,表达得淋漓尽致。四川银花丝技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仅“平填花丝”种类就可以分为光丝、麻花丝、滚筒丝、拱丝、水浪丝、桂花丝等十多个种类。银丝最细直径可以拉到人一根头发的一半。

(3)从创作内容来看,追求写实风格。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内容一般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如动植物、瑞兽、祥云等,通过艺术化的加工,真实再现某一种场景、造型、姿态。对于这些内容细致入微的表达,表现出民族性格中“务实”的品格特征。四川银花丝的创作取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多为具有实用价值的首饰、胭脂盒,具有装饰价值的各式摆件。器物造型灵动,但规整,表现手法重写实而非写意。

2 商业思维对非遗传承的影响

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民族品格很好地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审美品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国家希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将其继承发展。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展示的生活方式毕竟失去了现实存在的基础,工业化的社会发展必然抢占手工业的生存空间,而手工业的发展形势也非民生发展的方向,因此,淡出社会主流视野也是必然。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演示和还原其原生态的生存图景是对历史及人类文明的尊重,这样的传承是一种“活态”传承。

(1)利用非遗影响,获取高额经济利润,将获利作为首要衡量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今的市场中是一块金字招牌,级别越高,经济价值相应越大。旅游市场,作为一个完全提供消费服务的行业,与非遗产品有着天然的近缘关系,将非遗项目开发为旅游商品,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表演性质的非遗项目,如昆曲,体现的是一种参与感受。工艺品性质的非遗项目,因其最终的展现形式是实物成果,易储存、可转移,所以更能实现经济效益。而非遗项目在市场化运作中,能否获利是资金介入的首要衡量标准。

(2)手工艺品较长的制作周期导致不能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目前高端的商务、旅游市场有着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例如,银花丝,从发展历史来看,在物质条件丰裕的盛世,总是成为消费市场、收藏市场的宠儿,现在的时代条件更是如此。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因其是纯手工制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这样不能迅速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了因稀缺而形成的市场供应不平衡及价格的高昂。这样的矛盾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未能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商业思维必然要求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获利后的市场回报资金并没有很好地进入传承机制之中。

3 策略分析

针对前述挑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1)寻求发展模式,保持独立品格。对于非遗的发展,在商业化的背景下,要完全放弃与商业市场的接轨,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且与市场的结合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商业思维的影响,非遗的传承会受到较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如为了加快市场推出周期,改变原有的制作工艺;为了迎合大众市场品位,创作内容庸俗化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非遗项目,尤其是需要“帮传带”的工艺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实现经济效益,更要保持其独立品格,摸索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模式。

四川银花丝在传承过程中得到了金银制品贸易公司的支持,目前的发展模式是四川银花丝的工艺美术大师与公司合作,成立独立的工作室,由工作室负责银花丝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而由公司负责材料的采买以及产品的市场推广。这样的发展模式突出和尊重了传承人的主体地位,设计和创作相对独立,而市场推广又由公司专业团队运作,取得较好效果。

(2)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实践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是关键,传承人的培养是非遗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因其需要对传承人的“帮传带”,使得传承人的培养又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培训。实践操作是培养的关键,而非遗项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又是推动其传承的动力,只有通过行业的发展,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3)加强推广宣传,突出文化价值。四川银花丝及其“平填花丝”工艺是中国古老、精华、最具有特色而独树一帜的艺术,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明清时期发展至鼎盛。这样的一门艺术形式,从公众的认可度来看,知名度却远远小于蜀锦、成都漆器。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为银花丝的发展打开局面。另一方面,在外销产品中,银花丝因为其独特的背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认可度,这是宣传中不能忽视的角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银花丝所展示的民族的高超、华美的制作工艺应该走向世界舞台。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四川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体表现了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民众乐观、悠闲的审美心态。虽然目前的传承环境充满商业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族品格在传承中应该进一步的保护和发展,保持其独立的民族品格。同时,加强传承人才的培养,注重创新,使得古老的技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梦.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视角[J].财经科学,2006(4).

篇7

论文 关键词:中西文化融合;林纾;传统文化;反思

论文摘要:林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在中西文化融合与近代

    (四)“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观念。

    

    林纤认为,

篇8

关键词:双面向;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76-03

所谓“双面向”就是既面向“行业”又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它是S大学既服务水电行业,又服务三峡地区经济“双服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双面向”人才培养体系包含:“双面向”的专业改造、“双面向”的课程体系、“双面向”的队伍建设、“双面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双面向”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5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实施“双面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以来,S大学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行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逐年提升。

一、依照“双面向”实施专业改造

从2004年S大学经济与管理各专业按大类招生开始,通过设置专业模块方向课等方式,满足学生按市场需求选择专业方向;随后过渡到按照“专业建设成熟度+市场需求度+人才培养定位满足度”来改造传统专业,增设专业方向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按专业方向招生和培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水电行业大中型企业每年均会主动到S大学招揽管理类人才,人才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专业模块方向设置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电力行业对电力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S大学在开设电力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获得学生和用人单位,尤其是涉水电类企业的好评,师资上通过引进、原有专业教师到水电企业挂职实务训练、外聘兼职教授(教师)也已满足要求,并符合人才培养的定位,2009年改造成功,2010年顺利实现按电力市场营销方向进行招生、培养。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计划每年定向培养100名左右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旅游职业经理人才,为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尤其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区域提供高素质的旅游专门人才。利用专业改造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对物流管理专业增设港口物流、医药物流等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面向工程类培养项目管理经理人方向进行改造等,实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定位的目标。经过改造与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已于2010年度被S大学认定为“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年开始电力市场营销的招生工作,旅游管理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班”开始招生,物流管理的港口物流、财务管理的水电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向等均受到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构建“双面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水电行业和三峡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为导向,辅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发展,实施“学科平台+专业基础+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设置模式,构建了“双面向”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强化厚基础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就业、兴趣等,在专业拓展上实行新跨越。平台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科基础,分公共基础平台和学科平台,通过平台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以后专业拓展、个性发展提供保障;按专业特性设置专业必修课程,保证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专业模块选修课程的设置增加各专业的自由度,学科类下的各专业结合自身专业服务水电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实际,通过专业模块引导学生结合个人职业规划进行选择;或通过在原有课程中增加章节、案例教学来突出水电企业运营与管理相关知识,培养和引导学生职业取向和职业素养。旅游管理专业适应旅游国际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宜昌国际水电旅游名城发展的需要,增设国际旅游与导游模块、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模块。旅游管理专业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财务管理专业通过开设工程管理原理、工程财务与成本管理、施工单位会计和投资项目评价等模块课程,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工程项目的财务决策与管理能力训练。物流管理专业针对宜昌建设三峡现代物流中心,成为长江上、下游物流联系的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增设港口物流、国际货运、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等课程。市场营销专业为了适应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增设电力市场营销方向,通过开设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供应与销售管理、电力产业政策与市场监管和电力客户服务管理等核心课程及实践,培养既懂电又懂营销的复合应用型成才,深受电网企业的欢迎,2010年第一次招生第一志愿率就达到了1∶10。

三、形成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按照“双面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专业改造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工商管理类已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青年教师到水电企业挂职等实务训练,高级职称教师积极参与水电企业科研合作等机制,培养教师的实务工作经验。如市场营销专业全体专业教师利用暑期到宜昌供电公司顶岗挂职轮训,物流专业教师到宜昌市港务局、交通物流发展局进行实务训练,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教师深入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等大型水电企业进行培训和项目咨询等。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或曾经供职于企业,或在企业挂职过,或与水电企业合作开展过课题研究等,教师队伍“双师型”比例达到95%。

四、探索了“双向互动”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

“双面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人才培养方案虽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执行中想要落到实处,其保障机制就异常重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优化,从战略合作层面突出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职责,满足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的需要。走出去方式: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宜港集团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云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水电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30余个,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请进来方式:聘请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三峡财务公司总经理、中国葛洲坝集团副总经理、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国家电网公司宜昌超高压局党委书记、湖北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云南云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多人为工商管理类兼职教授(教师),不定期为本科生开办学术讲座、授课、毕业论文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等。

五、建立了“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设置均以“行业+区域”为主导,依托S大学服务水电、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加深水电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沟通、广泛了解,缩短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好地就业与创业。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面向水电行业和区域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拥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以后的职业拓展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必须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到企业后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以及教学执行中一贯坚持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齐头并进,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校内实验室注重模拟企业运营环境进行企业招聘、财务预算核算、物流配送、酒店管理、景区导游实务等技能训练;校外实践基地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职业素养的熏陶。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校外基地与学校实验室明确分工,能够在校外基地解决的问题,就不带到校内实验室,同理,能在校内实验室解决的问题也不带到校外实践基地。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授(教师)有机结合:实行校内教师不定期到水电行业和区域内大中型企业进行挂职实务训练,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校外兼职教授(教师)不定期到校内主讲或合讲部分课程或开展学术讲座,对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实践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等;校内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企业进行企业内训,提供管理咨询等,校外兼职教授(教师)到校内对专任教师开展专业技能指导,相互合作,实现双赢。

六、“双面向”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稳步提升。近几年,工商管理类四级英语一次通过率稳步提高:2009年、2010年2011年四级英语一次通过率分别达到85%、86%、88%,在S大学名列前茅。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均能结合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和实习或工作单位选题,实证分析课题比例逐年上升,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系统梳理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产生一批高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如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权配置研究――以中国葛洲坝集团为例、湖北电力公司营销策略研究、福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分析、建设三峡航运物流中心的策略研究等近30余篇荣获省学士学位优秀论文。学科竞赛成果显著,工商管理类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5人次,省大学生挑战杯赛金奖4人次等,银奖10人次。工商管理类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获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3人次,发表科研论文14篇。

2.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尤其面向水电行业和三峡区域大中型企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社会声誉显著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2014年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将全部面向省内按一本招生。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意见的统计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满意度很高。

3.建设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双面向”人才培养凝练的成果获得各类奖励,如《省属综合性大学跨门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S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荣获S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面向水电行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荣获S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分制下大类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管理实践》荣获S大学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系列建设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对“双面向”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的认可;另一方面,在教育界、用人单位涉及的行业中影响力也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巧慧,邢培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50.

[2]孙素芹,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现代教育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2,(09):72-75.

篇9

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一大项,关系到是否能拿到学位。由于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模式,对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不够,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上仍不尽如人意。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选题不准,内容偏离专业要求

有的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进度不匀,写作过程前松后紧

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指导教师也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

(三)把关不严,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有关,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约束的制度有关。

(四)监控不力,写作指导呈现无序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在论文指导上出现了“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调”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法。论文进度如何,教师在指导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状态,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由上述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必须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构建新的论文指导模式。针对以往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年初开始对毕业论文实施开题报告制度,正式启动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开题报告的六个栏目依次为: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思路(写作提纲或研究思路);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审定意见。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开展毕业论文指导,经过两学期的摸索,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果。

(一)严把开题报告关,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学之初,由专业责任教师集中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强调毕业论文在开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总要求,回顾历届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教训,并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事先确定解决的方法。公布选题范围,介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题和选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详细说明开题报告中的每一栏目及填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向学生着重交待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的制度文本,一旦通过,将是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基本依据。这样,学生就对论文写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2、指导教师审查开题报告

学生将填写的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一是看是否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是否规范;二是初步审查选题是否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工商管理专业要求以及选题的思想性、新颖性、时代性、开创性;三是看选题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四是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五是看指导教师本身对选题的熟悉程度和指导好论文写作有把握的程度。对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小问题或只需作局部调整的问题,一般采取电话或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适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问题比较多或需要重写的开题报告,就与学生直接面谈,提出指导教师的具体看法。

篇10

本文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在划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基础上,整合实践教学的手段,提出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维结构体系中,逻辑维是每个阶段基于系统工程角度的工作步骤,包括明确教学阶段、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六个步骤;时间维是按实践教学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具体分为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课外实践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专业实习阶段、毕业论文阶段六个阶段;条件维是实践教学所需的主要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校园环境、教学制度六个方面。

(一)逻辑维

1.明确教学阶段明确教学阶段要求把握实践教学不同阶段的特征。理论教学阶段、课程实验阶段与课外实践阶段侧重于单一方面的能力教育;综合训练阶段侧重于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但还停留在模拟的层面上;专业实习阶段则强调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毕业论文阶段则强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要求根据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2.建立教学目标建立教学目标,是对实践教学所处的阶段,提出应达到的目标,并制定出衡量是否达标的准则。教学目标的建立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3.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对不同性质的课程做出归类,要规定实践教学各个阶段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课程开设的顺序、课时的分配等。制定教学计划要确定该实践教学阶段一般的教学活动程序,要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实践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每个阶段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组合。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5.完成教学内容要在实践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按照实践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优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的特点,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6.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包括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评定和改进四个方面。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以及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其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二)时间维

1.理论教学阶段根据该阶段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在基础课程,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中,实施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大量的案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平面板书式的教学方式提升为立体视频教学方式,将多层次、国际化、多专家参与的立体教学视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效果生动化、科学化。2.课程实验阶段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是课程实验阶段的主要目的。在该阶段实践教学的安排上,除了要保证实验的必要课时外,还要丰富实验课程的形式,增加一些设计性、创新性、自主性较强的实验课程,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虑软件先进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软件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应尽量保持实验室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实验课程,全方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课外实践阶段课外实践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该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商业计划书策划等竞赛。学校要提供更多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经受锻炼、感受生活、接受挑战的机会。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野外活动。4.综合训练阶段综合训练是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综合应用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强化实践教学。该阶段的训练中,学生要扮演总经理以及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自己公司每年的经营做出一系列决策,与其它虚拟公司竞争。通过专业综合训练,能够显著地增强学生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5.专业实习阶段专业实习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去实习基地或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长期的定岗实习或者是短期的参观见习。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深化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整合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工商管理的核心课程,综合应用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6.毕业论文阶段毕业论文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综合应用的考核,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经历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对其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学生收集资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从而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三)条件维

1.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首要条件。学校要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实践教学的研讨会;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相关方面的科研研究;有计划地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式锻炼,培养一支既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者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选聘企业中实战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2.教材教材是完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要依托。许多实践课程往往缺少配套的教材,很难购买到,学校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撰写,供学生使用。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理论教学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基础要求和专业要求,课程实验阶段、综合训练阶段选用的教材要强调专业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训练。3.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使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科专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验室功能构建、实验设备购置等方面要紧密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实践教学方面为学科专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另外,还要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功能实验室,使得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4.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应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生产企业、服务行业、政府以及能提供实践教学的相关单位,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5.校园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学生能广泛获取学习资料与信息,使学生能随时从网上下载最新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创造条件;要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来学校做讲座或开展学术活动,介绍前沿的科学研究动态,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热情;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实行开放式教育。6.教学制度教学制度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教学制度建设应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和考核、教师及学生评价体系、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基地管理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考虑,建立根本的保障和激励制度,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发展,进一步调动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