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2:3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冶金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冶金工程论文

篇1

实际执行QHSE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将以上四个基本目标针对班组、职工、项目、设备系统等管理节点进行分解。QHSE虽然是一个体系化管理模式,但是,针对每一个目标,QHSE都有着完全独立的监控管理模式。其PDCA循环可以概括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方面。计划是对单一目标的QHSE目标给出总体的评价指标和实现方式。其中,QHSE并不是简单的下达目标和考核目标的管理模式,而是就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作出分解和提出指导意见,同时对分解目标进行合理的论证,防止项目中不可完成节点的存在。实施过程也是根据既定的计划目标和分解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因为QHSE提供了逐步考核的管理模式,特别是QHSE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执行团队的执行考核更加客观。检查过程是指对于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的每一个分解目标进行逐一的监控,对于已经出现的管理事故和实施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他问题进行汇总和研究,以便及时发现整个项目目标的问题,以便在出现更加严重问题前给出适当调整,防止企业因为管理问题蒙受损失。改进是紧随检查过程之后的重要过程,也是QHSE管理模式的管理原动力所在,通过对检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使整个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

2管理实例分析

冶金工程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85亩,为一年消耗赤铁矿石180万吨的大型高炉式炼铁厂,该炼铁厂拥有550立方米高炉4座,设计年产量150万吨,建设阶段,需要安装高炉4座,粉磨机8台,常温空压机12台,高温空压机8台,风选机4台,布袋除尘机8台,给煤分离器4台,排烟风机4台。各类皮带机、链板机及风槽设备若干。此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转载点较多,控制系统较为复杂,设备联合运转难度较大,牵扯的施工单位也较多,所以,文章项目管理过程中的QHSE分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梳理如下。

2.1业务量化和细化程度不够

QHSE的最大难点在于常见业务的分解上,如果能够将常见业务制定完全量化的评价目标和完全细化的目标分解,就可以保证QHSE管理落到实处。但是,冶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业项目。目前大多数冶金建设单位的董秘办公室或者行政办公室的文书中,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整个作业流程的足够的细节。而工程技术人员多数对于管理业务和管理实务并不熟悉。这就造成了整个项目中缺少可以编制企业整体QHSE目标和计划的责任人。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的QHSE管理分解工作是直接下发给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技术负责人分别制定的。这个过程相当于整个项目的QHSE都是由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员编制,使得其管理效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甚至很多基层单位的QHSE目标分解不具备可执行性。使用这种业余人员制定的QHSE目标管理整个项目,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所以,建议在项目管理中QHSE管理采用合同责任制。因为承包单位对于项目管理的细节较为熟悉,在施工开始前,由承包单位在竞标书中提出QHSE分解方案,直接将该目标写入分包合同中,会更加有效的实现QHSE的目标贯彻。

2.2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水平不足

因为QHSE管理系统的业务操作十分复杂,目前的项目管理技术公司已经将整个流程封装成了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即便是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也有很多企业难以找到足够的管理技术人员对该系统进行完整的部署。不少承包单位更是不能充分意识到该系统的重要性,对于“额外增加”的管理内容抱有负面情绪。这些现象较为严重的影响到了QHSE管理模式在冶金企业的推广。

2.3项目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不少项目目前已经开始通过较为严厉的行政介入手段推行本QHSE的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冶金建设项目内部绝大多数管理部门的人员都存在类似的执行困难,所以,基于法不责众的原理,项目几乎不可能因为QHSE管理模式推进的不作为撤换所有的承包单位。所以这种矛盾状态使得单纯的行政施压的方式无法有效的促进生产单位完成QHSE的执行。因为项目承包单位对于QHSE的推进难度主要来自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问题,所以建议项目在推行QHSE的过程中,执行QHSE准入制,使得进入项目的所有执行和承包企业在参与项目之前就紧密围绕QHSE的四个要素的要求进行。

2.4顽固问题被搁置

以往的QHSE推进工作中,存在了很多因为QHSE的超前性,特别是QHSE对于环境和健康等难量化问题的量化难度带来的实际工作问题被大量搁置,因为关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使得QHSE的推进工作没有办法得到切实落实。建议企业在QHSE的推进工作中,首先将此推进工作作为一个重点管理项目来进行研究,积极的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使得QHSE推进的阻力被最大程度的解除。

3结束语

篇2

1.1定位不清晰、功能不齐全目前,国内加工配送中心在建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清晰,部分加工配送中心业务只是简单的钢材剪切、配送、仓储,只起到中转功能甚至是钢材贸易商的角色,没有先期介入挖掘下游用户的市场需求而提供相应的专业化加工配送服务,无法满足终端用户对经济、快捷、高效钢材配送的要求,更不能为用户在选材、用材指导方面提供一揽子的钢材解决方案,与国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市场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相差甚远,导致部分加工配送中心投产后设备开工率低、加工业务简单、加工水平不高、技术服务能力匮乏、盈利能力较差甚至亏损。

1.2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化目前,国内加工配送中心缺乏标准化的制度和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从前期设立阶段的调研选址、股权结构、机构设置到后期运营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物流水平、库存监管、资金管控、风险分析、信息化建设、应急机制等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可以复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与终端用户市场对加工配送中心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要求不符,也不利于加工配送中心在不同地区间的复制推广。

1.3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当前整个钢筋工程的加工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由于图纸设计不标准,设计图纸无法直接导入翻样算量软件;②钢筋翻样软件版本多但不成熟,钢筋翻样仍然以手工为主;③钢筋翻样软件的翻样结果不能与数控加工设备实现数据共享,需手工输入,费时费力且易出错;④目前,国内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多采用进口设备,虽然进口设备有成熟的钢筋信息管理系统,但国内外设计和加工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自带的信息系统难以在国内使用;⑤无法实现加工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当前,钢筋加工过程中信息化缺失,使技术人员很难对加工过程和进度实现可视,技术人员要了解加工进度和发货情况,必须到车间现场去询问和统计,工作不便,统计工作量较大,也不够精确。

1.4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能力低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发展分为现场加工阶段、成型钢筋单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成型钢筋组合构件加工配送阶段,这三个阶段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依次提高。当前我国处于成型钢筋单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欧美、新加坡以及台湾已经进入了成型钢筋组合构件加工配送阶段。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技术工作主要包括技术交底、图纸翻样、优化套裁、料单转换、进度监控、签收管理、对量结算。现阶段我国亟需具备以下技能的成型钢筋加工技术人员:①能够熟练阅读并解读图纸,熟练掌握平法识图;②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及流程,清楚施工顺序和步骤,能够制订成型钢筋加工配送进度计划;③熟练掌握钢筋工程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能够控制成型钢筋加工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④熟练掌握图纸翻样技能,能够对接收的料单对照图纸进行料单审核,否则无法与前场进行细节沟通,也无法主动提交钢筋采购需求计划;⑤熟练掌握钢筋对量方式和方法,能够进行成型钢筋加工配送量的对量和结算。

2推动我国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一方面,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产业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在欧美等地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为了推动中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逐步淘汰落后的钢筋现场加工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率、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局面,需要政府出台行业鼓励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施工企业逐步接受成型钢筋,进行模块化生产。另一方面,在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家在抑制投资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产业链,鼓励现有钢铁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提升等措施不断挖潜,建立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是处于“阵痛期”的现有大型钢企提升增值服务、拓宽产业链的有效方式。

2.2规范行业标准在欧美、台湾等成型钢筋加工配送技术比较成熟的地区,组合成型钢筋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的改变。在这些规范与标准中,根据成型钢筋安装的需要,对锚固方式、连接方式和节点设计等进行了变化,使组合式成型钢筋应用得以实现。

2.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个钢筋工程的全过程信息化势在必行。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建筑工程云计算阶段,钢筋工程的信息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建筑软件开发商与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商和成型钢筋加工配送企业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一套适用于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信息软件,将钢筋工程的整个链条用信息软件贯穿起来。在技术成熟地区,设计规范的标准化为成型钢筋技术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设计规范的标准化实现了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带来了钢筋翻样的标准化;图纸到料单的转化实现了信息化,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信息化与料单实现了有线或无线通讯对接;数控钢筋加工设备的信息化使钢筋加工过程实现了可视性,可以方便的跟踪成型钢筋加工进度和质量;二位条码的广泛应用使交付签收日益方便快捷,保障了钢筋加工质量的可追溯性;交付过程的信息化使钢筋对量、结算工作简单、快捷。

2.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力度首先,要提高对成型钢筋技术工作的认识。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推广需要先进的硬件与软件相互结合,作为成型钢筋加工配送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关注硬件建设,更应重视技术系统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使之与硬件相匹配。

篇3

作者:徐征 陈利生 余宇楠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冶金工程 专业英语

[论文摘要] 编写适应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特点的教材是培养学生专业外语综合能力的基础。教材必须反映出专业英语交叉学科的特点,符合冶金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学生应用的需要。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外语能力的要求,开展冶金工程专业为了达到英语教学的需要,必须编写适应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特点的专业英语教材。

一、教材必须反映英语教学的共性以公共英语的思路编写突出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训练。必须转变以往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重阅读、重翻译的思路;把专业英语按照公共英语的教学思路来进行编写,从词汇、句法、文法三个方面入手,利用专业英语的教材,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明确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特殊范围内的英语教学的两层含义。首先,是英语教学;其次是介绍的内容是有关冶金工程的内容英语教学。即英语教学是共性,专业英语教学是个性。教材的构成应用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正文、词汇表、词汇练习、句法练习、翻译、应用文训练等。

二、教材必须反映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冶金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要反映出冶金基本单元操作,冶金过程中所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知识——如环保、经济指标评价、冶金过程的发展历史、冶金设备、典型金属的冶金原理及提取工艺和流程。紧紧抓住专业词汇的学习、训练这条主线,使学生能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建立起用专业英语这一工具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

三、教材必须适应高职院校特点,拓展学生知识面

教材必须适应高职院校宽口径,重能力培养的特点,从“大冶金”的思路出发,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冶金技术发展的趋势来进行编写。做到“一进一退”来编写教材。“一进”是指教材应延伸到采矿、选矿部分,了解采矿、选矿的基础知识。“一退”是指还冶金工程材料科学分支的本来面目,介绍物理冶金及新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了解冶金技术的新进展及采选矿基础知识、材料科学的最新动态,拓宽知识面。

四、教材必须适应学生需要,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及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材应突出对学生专业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即突出应用之训练及常用交流方式的介绍。

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进行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由学习模仿——应用的模式来重点培养以下几项能力——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模拟求职对话。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冶金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五、教材内容必须适中,符合高职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应该在12~15单元,每单元可由A、B、C、D四篇文章组成,其中A、B两篇文章可作为精读材料;C、D两篇作为补充的阅读材料。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又可使学生有一定地自主学习的余地。使课堂的精讲多练与学生课余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形成冶金专业英语教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只要把握好专业英语,专业与英语交叉的特点,根据高职教育要才培养模式,反映学生的实际需求,内容适中;就能更好地适应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栾国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1).

[2]韩红.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29).

[3]胡仲禹.浅谈化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5,(2).

[4]孙涛,张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3).

[5]张世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框架构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篇4

近年来,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招投标价格日趋合理,企业利润空间变窄,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加强内部管理,压缩可控成本,成为企业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所采取刺激措施加大,建筑施工企业又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但继续重复原有的成本管理举措势必会重从走老路,为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走出成本管理的误区,现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一)成本管理认识上的片面性

成本控制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技术与经济、人才与信息资源的结合。但目前不少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流不能有效流转,导致技术与经济的脱节,整个成本管理缺乏系统观念。如技术人员提出的施工方案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经济方面考量,却不是最优化的,大大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项目成本预测上的滞后性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投标报价阶段完成前,先完成投标项目的成本测算。但许多建筑企业在投标阶段仍是按照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跳过项目成本预测,直接计算项目投标价格。对完成投标项目所需成本只是一种平均的、粗略的估计,若项目中标,再重新对这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详细的测算或直接简单地按照中标价确定一个降低比率。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性

相当部分企业考核机制落后,成本目标管理不到位,责、权、利并不真正对称。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但在项目实施过程或结束后,不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或进行了考核,但不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造成了大家都争着不计成本的干项目。

(四)成本控制水平低,控制效果差

第一,控制手段落后。

缺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成本分析,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二,受控时间的不准确。项目成本控制范围只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而工程项目成本的内涵不仅仅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还应包括项目的前期市场调查、项目信息的跟踪和投标的成本,以及质量保修成本等。

第三,受控部门范围的过于狭窄。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经理部,未能充分发挥其他相关部门在成本控制中应有的作用。

第四,成本控制动态管理差。成本控制没有跟上成本发生的时期,往往在成本发生以后才控制,不能对成本目标实施动态管理,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控制效果差。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途径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不能将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事实上,从项目的投标开始,一直到竣工保修,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我认为: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重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对于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主要是进行成本测算,以确定投标报价。成本测算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要根据施工现场踏勘,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工艺流程、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进行机具的配置、工种结构和人员的选配,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税金、计算投标费用、预计保修服务费,从而测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以此作为投标的最低底价。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中标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对项目成本进行细化测算,以确定目标成本,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依据。测算每道工序(单元)应消耗的时间、投入的劳力、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进行成本倒逼。

(三)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1.人工费控制

对作业层人工费的控制,应依据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和分解的目标责任成本,以班组为基本考核单位,推行工料单价承包并签订承包合同,明确班组的责、权、利。在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中,应该做到:

第一,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农民工用工计划,根据用工计划时时签订专项任务劳动合同,并以此计算民工费。

第二,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

第三,在施工过程中,应增强民工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遇调配民工、追究责任等问题,直接与民工负责人交涉;也可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明确责任。

2.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占项目成本的75%左右,因此对材料费用的控制更显得十分重要。材料费控制主要控制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通过货比三家降低材料价格,采购量较大的材料可以采取招标方式进行采购或尽量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零星材料可实行代储代销,减少现场库存积存;班组领料和配比发料,严格控制材料浪费。

建议材料采购部门及现场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工长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同时公开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保证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

第二,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

3.机械费控制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20%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机械调配权归职能部门所有,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如果实行项目部工程承包制则要求:

第一,确定机械手的岗位职责,每天记录自有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也应该确实的溶人到工地中,了解工程进度。

第二,对于重要工序所使用的重要机械,机械手可以在施工工序开始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承包机械种类、数量及台班数,待工序完成后如台班数节约则所节约的台班数按台班费兑现。

4.非生产性行政费用控制

要精减管理机构;

压缩费生产性人员占总人数的比重。根据施工项目的大小,对现有管理机构进行资源整合,重新规划部门职能,提高职能部门办事效率。

(四)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与业主方联系,积极组织合理合法的索赔,并力争尽快回笼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

(五)建立系统的成本分析机制

项目核算人员应按月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核算月度实际成本,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并及时反馈到各个责任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

项目经理部还应做到施工前对项目成本要有预测和计划;

成本控制目标应层层分解,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分析内容为:

现场已完工程量,监理已签字工程量;人工消耗及费用,未来一周的每日用工计划;材料消耗、运输费用,周转材料,修旧利废,材料节超情况及原因,未来一周材料需用种类及数量;机械费用发生额,维修折旧及租赁费用,未来一周机械需用种类及数量;对项目部费用控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档案。

(六)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篇5

关键词:冶金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46-02

新时代不仅学校是学习的场地,社会也是学习的大课堂,因此,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指标。冶金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对现有知识的接收能力,还需要具有对知识的收集归纳总结能力,并能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产或工程问题。此外,冶金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还应有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有较强的吸收、融合和创新能力,同时必须具有高效地利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冶金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冶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要快速适应环境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冶金专业类人才除了要有对冶金相关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之外,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为例,冶金工程分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两个方向,学生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的基础及专业理论、设备工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学习,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冶金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数理和计算机方面工科专业的基础和社会人文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外,应重点地掌握冶金专业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很多的冶金方面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属于交叉学科的领域,学生应及时了解与冶金方面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能增强应用。除此之外还须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应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2.思维分析的能力。冶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比较强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针对冶金生产和工程等实际方面的问题,首先能用独立观察和判断能力、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文献检索和利用能力剖析这些问题,再利用工程思维能力并遵照工程问题的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3.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实践是区分工程与科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评判一个大学生应用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冶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冶金工程测验的能力、设计规划的能力、研究方案实施的能力和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的能力。

4.创造创新能力。冶金工程所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其根本任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的核心就是一种创新。创造和创新是现代冶金行业发展源动力。尤其是现在冶金行业处在市场、成本和环境多种压力下,创新能力对冶金行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冶金作为工程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应该在一般创新方法的应用基础上,树立创新的新意识,磨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并应用在生产和设计实践过程中,提升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是21世纪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院校对教学的核心要求。因此,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完美配合,各尽其职,努力让培养的每位学生都成为现代冶金行业的工程师。

1.学校通过完善管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团结合作,其一,高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学、思考、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大环境;其次,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全校内选择自己感兴趣与爱好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完成学习;其三,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学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学的热情;其四,学校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需要和必要的设备及科研项目,对科研有兴趣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以加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协助教师做一些科研工作。

2.开展有关科目的学习竞赛活动。学校应充分重视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通过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让学生在主动竞争中找到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英语口语竞赛、数学竞赛、工业设计、工业创新等竞赛,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竞赛。

3.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积极从经费和精神上支持学生开展的社会性实践活动。目前看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的学生仅占极少数。因此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学校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第一,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在学校周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第三,是学生回家选择企业或农村进行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方式,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也要求学生写一些有一定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理论课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1.完善教学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为加强基础教学,大类的专业课程中物理化学、冶金原理课时都有所增加;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视野,增设了一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选修课。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冶金工艺的基础性知识和生产控制中的规律。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工程设计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多媒体课件、虚拟炼钢等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和创新学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2.重视专业课教学,实施工程案例教学法。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守“一专和多能”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出本专业的特色。特别注重结合冶金专业的特点对核心专业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引进工程案例的教学法,并将很多工程实践研究成果编入到教案,用于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讲授中,需将专业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冶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运用先进手段构建系统培训平台。面对目前实习教学中的困难,在企业生产中能获得的生产实践经验越来越少,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开发出先进的教学方法,组建冶金系统训练的平台,包括了:(1)开发模拟冶金的生产工序烧结―连铸―轧钢全流程方面的多媒体软件,使学生获得钢铁生产工艺中各工序的运转原理和工艺参数及操作制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实习,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效果性,明显提升了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2)用网络虚拟炼钢的系统,加强了学生冶金工程操作能力的培训。国际钢铁大学网站提供了连铸、热轧、抗拉测试等10余个模拟的平台,用户可在模拟的平台上进行相关生产方面的操作,系统会根据用户们的操作过程计算出产品的成分、性能和成本。

4.实践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效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引导和主动研究两者的结合,用来培育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实践课通过实践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层次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课程中,本专业的教师和生产一线的人员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详尽介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当场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5.课余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被动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计划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教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自学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需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教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思考,带着疑问去学习。同时学生应该在课余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

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探索思想,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也很强。因此,师生共同努力,继续优化冶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积极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和成果,让理论和实践积极结合,努力探索建设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实施―优化―再实施―再优化的模式。相信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仲明,李红,杜建群.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原则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2011,(3).

[3]邓文新.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08).

[4]心策.能力与品德是人最根本的心理素质――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忠良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7).

[5]杨海清,施福新.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3).

[6]徐月欣.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合格人才[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0,(03).

篇6

关键词: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4-02

一、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以知识传递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已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改革势不容缓。

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在当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建国初期主要是借鉴前苏联教育模式,按行业设置专业。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当时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随着冶金及材料工程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系统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将炼铁、炼钢、电冶金三个专业调整为钢铁冶金专业,专业面有所拓宽,但专业宏观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着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培养“通才”。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而不应是通才教育。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2000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将钢铁冶金、粉末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这就是要强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科交叉与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

面对未来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将是掌握整个工程技术系统所涉及的有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在形势和任务多变的情况下,在群体的协调工作中对跨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求得最合理解决方法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显然,在高等学校有限的学制内完全达到这一要求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培养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主流。

1.强化公共基础课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是高校按照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具体设计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时配置、实践环节等项内容,其中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规格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学时配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为了适应高等人才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学科交叉、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模式,我们对教学计划作了如下调整:①调整课内理论总学时到2300学时以内,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精讲与课下多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启发、引导、讨论和提问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学会什么向会学什么转变。②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增加总学时。重点是增加外语和计算机课总学时,并要求外语和计算机学习四年不间断。外语课除了240学时的公共外语课外,在三、四年级还开设48学时的专业外语。专业英语的内容由过去只讲钢铁冶金逐渐向科技英语拓宽;同时鼓励学生学习第二外语。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并翻译1到2篇外文文献。计算机课内总学时由40学时增加到100学时,其内容由过去只讲Basic语言改为讲计算机原理、Fortran语言、网络技术和软件设计等内容。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绘图,用计算机打印设计说明书和论文;同时在冶金数学模型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冶金热力学、冶金过程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三门课为冶金专业的三大理论支柱,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理论,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我们对这三门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对授课内容和学时都进行了调整。冶金炉热工基础为原钢铁冶金专业的另一门专业基础课,这次改革将本门课改为冶金过程传输原理,它侧重于冶金过程中三相间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理论性较强、覆盖面宽,特别是加强了数学解析内容,增加了专业理论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钢铁工业将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品种效益型转变,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此,在金属学基础上增加一门属于金属学范畴的选修课——金属强韧化,为学生将来进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考核方式;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62-0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与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基本语言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情况是指采用英语和汉语作为授课语言),在实现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培养其综合能力。

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求综合地解决包括产品成本、能源消耗、质量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集成性命题。这些命题的完成与否不仅需要钢铁冶金专业知识,而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研究背景的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冶金厂环保》双语课,目标正是培养具有环境保护和钢铁冶金专业知识同时兼备良好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就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冶金厂环保》双语课概况

《冶金厂环保》双语课是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冶金类拔尖创新人才班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为16个学时、1个学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外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安排情况见表1。英语授课计划比例为80%,采用全英文板书和全英文课件授课,课堂作业和试卷均采用英语命题,并且要求学生必须采用英语答题。

二、提高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弥补教材短缺现状,降低课程难度

教材与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形式可分为四类,即引进原版教材、自编英语教材、英汉对照教材和原版改编教材。若在双语教学中完全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可能只了解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而忽略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可设置配套的中文教材,必将有利于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目前,本专业《冶金厂环保》双语课程尚未有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授课素材主要依靠科研工作的积累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同时为了降低双语课程的难度,在授课前均将课件和授课计划拷贝给学生,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和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调整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形式。期末考试采用书面考试(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而平时成绩依据出勤情况、期中考试或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平时成绩的存在是保障课堂互动的基本条件。

双语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特殊形式,为了敦促学生在平时课程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由传统的10%~30%提高到现在的40%~50%,并给予细化,以改变以往平时成绩仅以平时出勤为唯一评估标准的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分成几个部分,如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汇报、课堂作业等,给予各部分不同的分值比例,并控制考勤的比例。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双语课《冶金厂环保》采用开卷考试,平时成绩比例为40%,分为平时考勤、课堂作业、课堂讨论和课堂汇报四个部分。考核方式调整后,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双语课堂授课方式的改进

1.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调整英语授课比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有保障。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有三种,即浸入型、过渡型和保持型。其中,浸入型双语教学指完全运用英语开展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合于教师和学生英语表达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学活动;过渡型双语教学指先保留部分汉语教学,然后逐渐引入英语并逐步提高英语的使用比例,最终进入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学生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层次的教学活动;而保持型双语教学是以汉语教学为主,时而运用少量的英语进行教学的模式,适合于学生英语水平处于低层次的教学活动。

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分为英才试点班和平行班。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方式,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维持理想的教学效果。

2.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之一。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同科研的结合占主导地位,而针对学生学习与科研的结合,不能仅是理解为做毕业论文一个环节上,而是应该把这个结合视为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并重型高校教师的特长。

针对《冶金厂环保》双语课,需要将冶金学科及相关环境保护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引入双语课堂,促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和了解本专业课的前沿动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追求真理的精神。如在讲授“Util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Waste Slags”章节部分,不仅对冶炼渣的来源、成分及钢铁厂目前采用处理工艺等传统知识进行详细阐述,而且对新工艺如Pyrolytic Self-slaking Process、Water-grunulation Process等展开介绍,以充实授课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自己平时科研工作的收获及遇到的问题以ppt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了解到看似高深的科研工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促进学生尽早了解科研领域,而且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研和教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科研工作有助于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科研工作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师范大学魏红通过对2364门课2291人次(男教师1378人次,女教师913人次)授课效果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之间呈正相关,教师的科研对教师的授课效果有促进作用。因此,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引入双语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结合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针对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和见解。如弥补教材短缺现状,降低课程难度;调整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调整英语授课比例;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些措施和方法的实施为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和维持提供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念炳.冶金工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价值工程,2013,(23):243-244.

[2]郭爽.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通信,2013,(1):275-276.

[3]殷瑞钰.冶金流程工程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0.

篇8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2]李振亮,陈林,包喜荣,郭瑞华,刘永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2):30-33.

篇9

为何一份造假名单可以席卷网络?这还要从我们终将逝去的“985”“211”说起。前段时间,教育部正式宣布,关于“985”“211”的政策文件均已废止。而此前,这6个简单的数字,在人们心目中早已和“名校身份证”“名企敲门砖”“名人聚集处”画上了等号。所以,当它们即将走出历史舞台,习惯了以此为依据来评定学校实力的人们,只剩下“拔剑四顾心茫然”。

随着“985”“211”的谢幕,“双一流”新格局开始了。那么,“双一流”之后,考生们又该以什么标准择校呢?

・七嘴八舌・

老师A:清华大学就算改名叫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再教育学院,它也还是国内的top。

学生B:别扯那些没用的,就说给不给装空调。

路人C:这就好比是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

单位D:我们这次招聘会优先录取原“985”高校的毕业生,当然,原“211”高校的毕业生也会有机会。

……

“国家队”依旧值得你拥有

――原“985”“211”高校

经过多年的重点建设,原“985”“211”高校享受了很多的好待遇,当一切重头再来,从各方面来看,它们都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支持计划中占尽先机。所以,学生在择校时,它们依旧值得考虑。

・河南・

河南省往常因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为人诟病。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河南省公布了相关方案,并豪砸31亿元打造一流学科。从该方案公布的一期名单中可以看出,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普通高校有更多的机会竞争“双一流”,但郑州大学还是毫无悬念地成了大赢家。在首批入围的17所高校中,郑州大学占据了35个重点培养学科的9席。

・内蒙古・

内蒙古也仅拥有一所“211”高校――内蒙古大学。该自治区曾提出要建设4―6所国内一流高校的目标,并专门提到要重点支持内蒙古大学率先进入“国内一流”,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

・上海・

即便是在强校扎堆的上海,“985”“211”高校也是大赢家。上海提出了“高峰高原”学科计划,在未来三年预计投入36亿元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在其中的I类高峰学科名单中,仅有5个学科来自非“211”高校。

・广东・

在广东省2015年公布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中,省内4所“211”高校全部被列入重点建设高校之列,而非“211”高校仅有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入选。

・武汉・

近日,武汉市通过《关于实施“十大计划”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意见(草案)》(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在汉高等学校将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理论经济学等优势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选择一匹“黑马”杀出重围

――具备优势学科的高校

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崛起归根于它们在学科选择和学科建设上另辟蹊径,别具一格。所以,占有学科优势的高校很可能会成为“双一流”中的“黑马”,在择校时,有优势学科的“黑马”型院校也是准大学生们很好的选择。

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面对诸国对于我们那片蓝色领海下的石油资源的觊觎,“981号”的出现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信心和方向,而西南石油大学就参与了“981号”的研发。该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学科稳居全国前列,且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4亿元,排在众多高校的前列。

此外,还有一些拥有行业背景特色学科的高校,如西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昆明理工大学的冶金工程、云南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的音乐与舞蹈学等,在“双一流”的背景下,它们很可能会借助自己的优势学科“突围”,成为一匹匹“黑马”。

民间高手

燕山大学:我是“土鸡店”的王者

在强手如云、工科必备的“土鸡店”(土木、机械、电气)摘得机械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殊荣,燕山大学作为一所以机械见长、符合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高校,此次相当有希望冲击“双一流”。

首都师范大学:最接近“双一流”的社科类高校

从近年来的学科评估结果来看,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学、世界史超过了80分,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超过10项,培养出多名全国知名的院士。

南京工业大学:实力将证明一切

南京工业大学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之一,拿到了很多“985”高校都梦寐以求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化工领域,南京工业大学已跻身全国一流高校的行列,完全有机会冲击“双一流”。

昆明理工大学:彩云之南,心中的方向

作为云南地区最知名的工科大学,如果将其建设好,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完全符合国家的战略意图。该校的冶金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4,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一应俱全。

河南理工大学:来自民族起源地的晨光

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从矿业高校发展而来的工科高校,其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上的造诣是相当值得肯定的,该学科排名位居全国第5,仅次于中国矿业大学、中科大、中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这些全国一流大学。

竞争上岗,实力说话

――选学校,看名气不如看实力

学科高精尖是大学立足的方向所在,借助“双一流”的东风,会有更多的好大学冒出头来。下面,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在“双一流”大潮中“时将待我”的高校吧。

十所高水平地方高校

苏州大学:该校的高被引学者数量在全国排名第23,与中南大学齐平,并超过了厦门大学。该校还在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榜上有名(大陆地区共有32所大学上榜)。

上海大学:取得的企业科研经费在所有地方高校中最高,达4.9亿元。

首都医科大学:数在非“211”高校中排在首位(11713篇)。在获得的科研经费排名中稳居非“211”高校前3名,同时还拿下了临床医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面的3个二级重点学科,其临床医学的学科稳居全国第7名,国家三大奖拿到手痛,各项数据远超大部分独立的医科院校。

福州大学:FWCI指数为1.261,达到且高于全国38所“985”高校的论文质量的平均水准;成果转化收入8300万元成地方高校之最,排全国第5名。

南京医科大学:该校的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ESI学科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1位、全省高校第4位。

其他5所:天津医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获得“红包”较多的高校

・陕西・

日前,陕西省公布了《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陕西省未来5年将按照优势学科A类、优势学科B类、特色学科、扶持学科4个层次,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和优势特色学科。

长安大学:获得了4.57亿元的企业科研经费,在西部地区排名最高。

西北工业大学:科研论文数量超过了1万篇,在国内排第25名。获得企业科研经费达3.97亿元,位居国内第21名。

・广东・

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分别与深圳、佛山、东莞市政府,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签署了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协议。目前,已明确的省市两级财政投入超过80亿元。

东莞理工学院:在未来5年内,东莞理工学院将投入35亿元用于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其中,省政府投入5亿元,东莞市财政投入15亿元,东莞理工学院自筹经费10亿元,社会投入5亿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获得省市两级共计60亿元的大手笔资金支持。

・北京・

未来5年,北京市将投入超50亿元巨资建设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首批获得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认定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安徽・

自安徽省公布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之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先后入选。

除了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没有公布具体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其他6所大学目前公布的方案中都明确了巨额的建设经费,这6所大学得到的经费最低都有6亿元,相信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这两所大学所得的经费应该不会低于5亿元。安徽省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投入预计将超过70亿元,虽然与广东省还是无法相比,但是总体投入规模已经算非常庞大了,不禁让人非常期待安徽省这8大省属高校未来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Web of Science;SCIE;JCR;ESI;收录;引用;影响因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15

〔中图分类号〕G254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62-04

Web of Science是美国Thomson Scientific(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基于WEB开发的产品,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包括三大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和两个化学信息事实型数据库(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简称CCR和Index Chemicus,简称IC),以及科学引文检索扩展版(Science Ciation Index Expanded,SCIE)、科技会议文献引文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dex-Science,CPCI-S)和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会议文献引文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 Humanalities,CPCI-SSH)3个引文数据库,以ISI Web of Knowledge作为检索平台。

SCI和SCIE(SCI 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前者收录期刊3 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 000多种(包括2 000多种刊),学科覆盖150多个领域。在SCIE中的所谓的刊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些期刊也是ISI从全世界学术期刊中精选出来。因SCI的WEB版1997年才推出,在此之前国内各文献单位所订购的多为SCI的印刷版或光盘版,所以自然形成了以这两种版本所收录的3 000余种期刊为基础的学术统计和评价体系,当SCI的WEB版出现后也就自然出现了核心刊和刊的区分。不过目前随着网络版的普及,刊的概念很快就不再存在了。

SCI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由此,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学术界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当作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之一。就SCI本身来说,其索引功能帮助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创始人加菲尔德创办SCI的目的所在,即通过文献搜索的办法,方便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掌握本领域或即将探索领域的研究数据,从而减轻了不必要的劳动,更好地结合现存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其引文功能,能很快地看到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引文次数有多少,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学术界也是百花齐放,各类刊物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科研学术接轨,南京大学率先引进了SCI,并将其作为科学评价体系,即科技工作者所在的刊物是否被SCI收录,其影响因子的高低是多少,这决定了对学者理论和研究评价的标准,出现这种现象,国内SCI检测机构纳斯科学论文编辑中心认为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积极意义将纠正到国内学术界、科学界的裙带之风,门派之风,关系之风,SCI严谨、科学的评价结果,对我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重要的鞭策,一方面提高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视野,不再是“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在与国际接轨中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显著的科研成果。就目前具有更多争议的命题——SCI究竟是否是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尺度之一,依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刊物发展的情况,这种评价标准有必要进行下去,SCI在我国的长远发展,势必刮起一股学术正风,对我国科教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意义。在我国,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有关部门和领导研究,决定从2000年的统计工作起,SCI论文统计用检索系统改为用SCIE。也就是说:如果某位作者的论文被2000年版以后的SCIE收录,就算是被三大检索刊物之一的SCI收录了。

21被SCIE收录论文的引用检索

例如查找SCIE收录的论文“Oscillatory dynamics in a simpl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mediated by small RNAs”的引用情况,采用上文的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显示结果如图7所示。

直接点击Times Cited后面的8就可以查看该文的引用情况。当然,这里显示的引用是Web of Science引用次数(即上文提到的“Times Cited in Web of Science”字段),而不是SCIE的引用次数。图7引用检索

22从引文途径检索被SCIE论文引用

如何单纯的查找被SCIE引用的情况呢?下面以“Activation of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inhibits LongTerm Potentiation with synapse-associated impairments”这篇文章进行说明。此时检索应该从引文检索界面(Cited Reference Search)进行,而不是收录检索界面,如图8所示:图8被引题名检索

同样在Citation Databases下面只勾选“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1899-present”,表示检索SCIE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Web of Science最近的一次改版在引文检索界面中添加了“Cited Title”一栏,可以方便的查找已知题名论文的引用。采用上述方法,检索结果显示如图9所示:图9被引检索结果

在select下面打钩,选择“Finish Search”,此时显示的数据是48条,而不是图9中Citing Articles下面显示的49条,这里的“49”就是Web of Science引用次数,而“48”则是SCIE引用次数。

如果不知道文章的英文题名,而想要知道某位作者的论文SCIE引用情况,如检索“陈建国”的论文被SCIE引用情况,同SCIE收录检索一样,将作者名简写为Chen JG or Chen J or Jianguo C or Jian-guo C,然后限定检索项为“Cited Author”,如图10所示:图10被引作者检索

这样检索出来的结果往往会很多,同样需要进行组合检索,可以将作者名与刊名(Cited Work)或时间(Cited Year)进行组合。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未被SCIE收录的论文的SCIE引用情况检索。

23H指数

在检索出某位作者的全部SCIE被引论文后,可以得出该作者的SCIE H-index。h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一名科研人员的h指数是指他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2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20次的论文总共有20篇。生物学家的h指数都偏高,表明h指数就像其他指标一样,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

24ESI高引频检索

以上介绍了Web of Science的引用检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基于ISI Web of Knowledge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高引频论文的检索方法。如检索论文“(BI,C AND N)CODOPED TIO2 NANOPARTICLES”是否为高引频论文,进入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后,在“Most Cited Papers”选择“Highly Cited Papers(last 10 years)”,在“Title word”中输入英文题名中的英文单词,“CODOPED”AND“NANOPARTICLES”,显示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高被引检索

表示该文是HIGHLY CITED PAPERS(last 10 years),反之无检索结果则不是。也可选择作者名、机构、刊名等进行检索。

参考文献

[1]李娜.Web of Knowledge新平台的结构及其功能[J].图书馆学刊,2012,(5):113-114,124.

[2]薛秀珍,何萍.基于SCIE检索的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学科发文及引文情况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13-15.

[3]隆茜.SCIE和MathSciNet数据库的引文检索对比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9,(1):110-112.

[4]王彬,蒋悟生.利用SCIE和JCR数据库检索与分析系统正确选择投稿期刊[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54-156,159.

[5]张春红,汪安,徐克敏,等.扩展版科学引文索引(SCIE)的编排和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3,(2):84-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