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档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1:1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档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汇交工作做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归档档案的价值,这就要求汇交工作必须全面并且精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地质报告的编写、图鉴的制作等工作都利用计算机完成。因此,近年来汇交的地质成果资料除了纸质版本外,都配有电子文件。从而,汇交验收工作必须对纸质报告和电子文件分别进行。
(一)纸质地质档案的汇交及验收
纸质地质档案验收的重点在于汇交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完整性主要检查汇交资料是否齐整。每一套地质报告都由报告正文、附表、审批文件、附图(附件)等组成。汇交验收不仅要查移交清单与移交文件是否相符,还应根据卷内目录核对资料是否齐全。在汇交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附图短缺,因此,仅根据移交清单清点,无法查明原报告图纸的缺失。规范性主要检查汇交资料是否按照规范进行编制,如:报告正文打印装订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有残缺;图纸打印是否完整,是否按照手风琴叠图方法正确叠图等。每套汇交的地质报告需要有两套,一套用于存档,一套用于后期借阅利用。
(二)电子地质档案的汇交及验收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2006年)对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电子文件的命名、电子文档的格式、电子文件在存储介质中的组织形式、电子文件的汇交及验收等。因此,对于电子文件的汇交和验收工作可以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规定要求进行。
二、地质档案的整理及保存
(一)地质档案的整理
保管期限的划分。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一章第三条的规定,地质档案属于科技档案范畴,在保管期限的划分上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中心馆藏的地质档案尽管年代跨度大,但其对地质工作都具有不同的利用价值,且馆藏资料数量总体不大,管理难度和成本都不高。因此,中心馆藏地质档案的保管期限都定为永久。随着今后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再根据实际情况对年代久远的地质档案重新评估定级。分类划分。对于地质档案采用“3•X•X—XXX”方式编号,类目号采用三级类目编号,案卷顺序编号使用三位阿拉伯数字。一级类目号为“3”。根据《山西省煤炭地局档案分类大纲》的划分,地质勘查类档案编号为“3”。二级类目编号范围为“1—8”,代表地质档案类型,共8类;三级类目编号范围是“1—7”,代表山西省境内不同煤产地(表1)。三级类目使用省内煤炭系统惯用的分区方法,按照山西省地理区域共划分为六大煤田和五个煤产地。案卷顺序号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编号,编号从001号起,顺序编写。每组编号可以满足最多999卷地质档案归档。目前馆藏归档数量最多的类目中,也仅有270卷地质档案,其他各类目下存档数量为几十到一百不等,考虑每年档案增加总数仅10卷左右,因此采用三位数进行编号可以在较长时间满足需要。对于成果地质资料的组卷顺序,地质行业有着规范要求,顺序为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其他附件,因此卷内编号时需保持原有顺序。尽管每套报告卷内文件数量大相径庭,但总数都不会超过1000件,因此编号可以采用三位阿拉伯数字编号。以报告正文为001号,依次排序。排号顺序为报告正文附表各类图纸其他附件。值得注意的是图纸的排序应按照附图目录中的顺序依次排序。另外,对于包含电子文件的地质档案,在编制索引目录时应将电子文件的文件名及保存路径与相应纸质档案的索引信息对应。
(二)地质档案的保存
纸质地质档案需装入无酸纸盒存放在密集架上。由于地质档案有各卷内件数相差大,借阅使用频率高的特点,选用的档案盒就需要同时兼顾结实牢靠、便于取拿、尺寸合理(经济性)等特点。因此,承装地质档案的档案盒选取了薄(220×30×50mm)、厚(220×306×75mm)两种尺寸。由于档案盒在密集架上是垂向排列,管理员只拿档案盒的脊部,因而档案盒脊部需显示便于查询定位的基本信息,包括档号、案卷题名、盒内档案的卷内顺序号范围、盒数及盒序号等。库房应做好“八防”工作,并对库存档案进行定期抽检,对因多次借阅利用发生磨损的的档案及时修复,或使用电子档案复制。电子地质档案保存需刻录三套,一套用于存档、一套负责借阅查询、一套异地保存。光盘须根据数据容量规模选用档案级CD-R或DVD-R,刻录光盘经过校验后用光盘记号笔在光盘印刷层上标记案卷题名、档号等基本信息,并装入光盘盒中放入防磁柜竖直保存,避免挤压。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规定,光盘的保管温度为17℃-20℃,相对湿度介于35%—45%之间,较纸质档案都有很大区别。[1]对于电子档案,库房除了做到“八防”工作,还应重点防范磁场和酸性气体对光盘载体的影响。存档的光盘每4年进行一次抽检,抽样率不低于10%。[1]
三、地质档案的利用
服务于生产是地质档案的落脚点,但高频率的翻阅使地质档案极易产生过度磨损,因此,规范的查借阅程序,不但可以使地质档案发挥应有作用,还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地质档案的借阅需由申请人提出,作为申请人主体的只能是法人单位,不允许以个人名义申请借阅,并且中心只向局属各勘查院提供原件外借服务,对系统外单位的申请只提供查阅服务。局属各勘查院借阅时,经办人应携带个人身份证明及单位委托书或介绍信,国土部门批准的项目立项书等材料向中心提出申请;系统外单位提出申请时还应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相应的地质勘查资质证明。档案部门接到申请后,审核申请材料齐备后报送局地质处审核。对局属各勘查院提交的材料,地质处审核立项真实性和资料借阅范围是否符合勘查范围;而针对系统外单位提出的申请,还要审核立项审批材料的真实性等。通过审核的申请,提交分管局领导授权方可借阅。鉴于地质勘查工作对地质资料依赖程度高、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地质档案的借阅时间以30天为界限,到期后如仍需继续使用的,需携带档案原件,到中心办理续借手续。档案原件需经管理员清点,并检查无污损后,方可续借。这样既可以满足地质工作需要,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使借出的资料得到监控和保护。
四、其他影响因素
(一)提高管理员素质
无论管理制度如何完备,作为档案管理主体的管理员的素质对管理效果都有着决定性作用。[2]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地质档案的管理员来说,除了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地质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对档案管理人员地质知识的培训也是提升地质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与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二)提高数字化程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工作和档案工作中的普及,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对生产年代久远,并仅有纸质版本的地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这些档案的保存时间,降低由于长期借阅造成的纸质档案的破损,延长档案寿命。[3]
五、结语
篇2
1、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测绘日等主题日开展相关的咨询宣传活动。到小学开展2-4次国土资源专题讲座,在2个村社向广大村民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咨询和讲座活动,发放宣传材料,解答法律法规方面的疑问。
2、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做好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的制度建设,落实好动态巡查的效果。结合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和村社密切配合,力争取得预期效果。
3、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和做好“七有”标准的落实。在重点地段更新制作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
4、做好地籍管理的相关工作。完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编写目录和档案封面。
5、加强开展国土资源业务专业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在市级媒体刊物以上发表,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发表报道2篇,报送信息报道6篇以上。
篇3
论文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已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已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自2000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档案信息化的概念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类档案馆(室)中蓬勃开展起来。对于档案信息化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前我是知之甚少的,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学习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现将我的一些拙识浅见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究竟什么是档案信息化?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而这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什么原则呢?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但不管是通过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3、效益性原则: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做到按“需”数字化。
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现保管着管理类档案、产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地质档案等多种类别的档案。但其中以地质档案的利用率最高。地质档案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一口油水井的动、静态资料以及每口井从投产到目前的生产数据,油水井演变过程,能给我们提供初始条件下地下储层的情况,是原油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条件。有效利用地质档案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稳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室就将地质档案做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点,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对二十一万余份地质档案进行了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
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又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2、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耗资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的业务建设。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所建树,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并能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还应该坚持前瞻、协作、实用、人才储备四项原则。
1、前瞻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3、实用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更在于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人才储备原则: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
篇4
关键词:丛书 著录 系列
中图分类号:G2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丛书在我们编目员编目时,经常见到,如何著录是编目界一直研究、探讨的课题。严美丽也说“丛书、多卷书的著录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多有争议”。
到万方数据资源里期刊图书情报档案检索框里显示:在21.671.939篇论文中检索输入丛书、著录检索论文,就显示:找到124篇论文,论文之多不言而喻。
因为我订了2012年《图书馆建设》杂志,我在2012年第6、8期上看到了2篇关于丛书著录的文章。
《图书馆建设》2012年6期上的王学军,李力的文章《CALIS与国家图书馆丛编项著录的差异分析》提到了带有“系列”字样的书,CALIS与国图两家的著录方法大相径庭。CALIS是将带“系列”字样的书,当作丛书来处理了,有225、410字段,国图是将“系列”作在附注项,即用了300字段。
例:CALIS:2001#$a细胞生物学$f韩榕主编
2252#$a生物科学专业“6+X” 简明教材系列
国图:2001#$a细胞 生物学$f韩榕主编
300##$a生物科学专业“6+x”简明教材系列
我想起我也编过在题名页、封面上方有“XX系列”的图书,一般是教材和重大科研课题成果会以这种方式出版图书。我是将其按丛书著录,将带“系列”字样的文字著录在225并有410字段,我进行了实际演练,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
我在公共检索系统里,选丛书题名,输入带“系列”字样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很长,一般有两句话组成,只输入头一句话就可以了),点检索按钮结果查出如图1(我馆只有一本)(图1)。
我又将这条记录调出来,做了修改,去掉225和410增加300字段,在300里填上带“系列”字样的文字,在公共检索系统里检索,结果检索不到。这充分说明记录在225字段可增加一个检索点,把带“系列”字样作为附注项,记录在300字段是检索不出来的,我们编目为了什么?是为了让读者更方便。编目界的争论都是在纸上谈兵。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动一下手,做一回读者就知道该怎么作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图书馆建设》2012年8期上关英明的文章,《丛书编目问题探讨》其中一个观点是4--不能生成丛书题名检索点,我又将我作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调出来,此套丛书是我们单位出的,一套7册,现已全部出版完毕,全到馆了全入库了,我在公共检索系统,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作检索词,选上丛书题名,点击检索按钮,7本书全出来了,如图2。
如果双击某一本,再点下方的简单信息,简单信息就出来了。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410就是能生成丛书题名检索点。
我们要敢于向权威说“不”,权威也是靠基层的实践人员的经验,来修订规则的。我们编目员要把平常遇到的问题说出来,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的意见对修订规则是一大贡献。我的实践演练证明,CALIS的做法是可取的,国图的做法有点欠妥。
编目员要善于利用手中的资源,进行实践验证,有人说有607字段可不要606字段,我就在电脑上试了一下,把606删掉,再卡片显示,结果看到排检项中的Ⅲ处是空白的,所以,有607字段,606字段仍要保留。
任何工作都需要理论的指导,看一下2个权威性的编目规则对丛书的定义是怎样的:
ISBD(M)对丛书的定义:“一组互相关联的单独出版物,其相互关系是:各出版物除了有各自的正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出版物的总题名,即丛编正题名。”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对丛书的定义:“一组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文献,每种文献除具有各自的题名外,还有一个适用于整组文献的总题名。”从两家权威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2点:1 一组相互关联且各自具有独立题名的单独出版物;2 整组出版物同时还有一个总的题名。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信息的图书,就应该按丛书著录。带“系列”字样的图书是符合这2点的,是应该按丛书来著录,一般这样的图书都在封底列出全部图书的题名信息,其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如图3,当前的这本书会用颜色加以区分。
参考文献
[1] 王学军,李力.CALIS与国家图书馆丛编项著录的差异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6):46-48.
篇5
关键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调查
1 调查概述
调查涉及河南省行政辖区内3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省级2个,省辖地、市级13个及县、区15个档案馆)。内容包括:进行了档案馆安全保障的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情况问卷调查。发出电子调查问卷31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为97%。
2 档案馆安全风险因素调查
影响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档案馆客观环境条件好坏,人为管理水平高低,科学技术能力强弱,都直接影响着档案安全。因此,笔者依据环境、管理、技术三大因素展开调查与分析。
2.1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档案馆的环境调查了5个方面风险因素。县级档案馆环境问题较多,环境是基础,调查少、汇报少、投入少是主要原因,统计显示三级综合档案馆60%环境存在较多风险因素,见表1:
2.1.1 周边环境风险因素。随着城市建设发展,2000年以后建设的新档案馆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并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交通便利;而70%以上的老档案馆在老城区,排水环境、照明、取暖、变配电条件差,档案馆库区离居民生活区近,不便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处理。
2.1.2 库房环境风险因素。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档案馆,库房防震烈度指数、消防指数、防雷设施等基本建设达不到建筑标准。2000年后新建设的40%的档案馆门禁、自动报警、监视监控等安防系统设置不完善。同时,为网络布线、双路供电还达不到信息化建设标准。珍贵档案和声像、光盘等特殊载体档案保管、保护因建设滞后不能满足保温、隔热、温湿度控制、防潮、防水、防日光、防紫外线照射、防尘、防污染、防有害生物和防盗等防护要求。
2.1.3 设备环境风险因素。70%以上的档案馆在档案新装具、信息资源安全屏蔽、档案安全防盗、库房温湿度监控、自动报警、灭火设施和设备方面不符合国家综合档案馆有关标准,需要更新、完善,满足发展需要。
2.1.4 工作环境风险因素。仅30%的档案馆工作环境单独成区,库区或库房入口处设有过渡间、密封门,档案馆库房内部温湿度达到相应规定要求,但是,初步调查多数档案馆工作环境存在较多风险因素。
2.1.5 网络环境风险因素。三级综合档案馆,网络环境差异较大,80%的数字档案馆中心机房建设所需档案信息化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海量化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电磁屏蔽设备、防静电设备不足,网络环境风险隐患较多。
2.2 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档案馆的管理调查了六个方面风险因素,县级档案馆管理问题集中,主要是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法、手段与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中,档案的载体和档案的形式特征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不适应。统计显示,三级综合档案馆50%管理存在较多风险因素。见表2:
2.2.1 管理机构。大多数档案馆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行之有效专门的档案安全管理机构和组织网络,档案实体库房、文件中心专兼职档案安全工作人员配备不全。
2.2.2 管理规范。多数档案馆库房管理标准和规范执行不力存在潜在风险较大。档案馆档案鉴定、销毁、修复、保护标准和规范执行力不足。
2.2.3 规章制度风险因素。档案馆档案安全责任制、档案安全紧急事故处理预案落实不到位、难落实、存在潜在风险。
2.2.4 工作流程。多数档案馆在档案接收、库房管理、利用接待、数据库操作人员工作流程执行中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2.2.5 管理措施。多数安全状况普查工作欠缺。档案馆档案出入库记录、库房管理、信息处理、安全管理工作记录、日常管理考核记录工作欠缺。
2.2.6 业务技能。多数档案鉴定、保护、信息加工、开发人员业务技能不强,特别是文件中心、数据库管理、维护技术力量不足。
2.3 技术风险因素分析
档案馆的技术调查了保护和网络两大技术风险因素,计算机软件、网络设备投入少,使县级档案馆技术普遍较低,统计显示,三级综合档案馆70%技术存在较多风险,见表3:
类目
单位 档案安全技术风险因素自评情况(小项:16每项:满分:32分)
保护技术
8项得分 网络技术
8项得分 技术风险因素得分
省级B馆 9 8 17
市级A馆 13 13 26
市级B馆 13 14 27
市级C馆 3 5 8
县级A馆 5 3 8
县级B馆 4 3 7
县级C馆 1 2 3
2.3.1 保护技术。档案馆档案除尘、去污、去酸、杀菌、消毒、除霉以及字迹再现加固、修复破损褪变档案技术不能满足有关要求;计算机处理录音录像、档案信息数字化转换技术不能满足有关要求;防灾备灾同质、异质、异地备份技术力量弱,档案保护技术风险较多。
2.3.2 网络技术。档案馆服务器与网络设备、重要通讯线路及通讯控制装置等技术及设备没有备份;镜像、防病毒技术、数字档案馆加密、访问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力量弱,数字档案网络技术风险较多。
3 档案馆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国家档案局提出“建设与文化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档案强国”新战略目标,档案工作大力实施“安全第一”战略,确保档案安全与保密。在河南省三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安全风险因素调查中发现,档案馆安全保障的环境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普遍存在。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平衡,发展相对滞后,库房经费投入少,管理人员缺乏,技术薄弱,存在较多风险。
国家综合档案馆安全要得到充分保障。包括要有适合档案安全的保管环境,即档案馆库;要有保证档案安全的各方面管理设施;破损的档案及时得到修复、抢救;有档案的容灾备份,如异地备份、异质备份等技术保障。
综合档案馆安全要实现前瞻性风险管理,要求档案馆工作列入领导日程、列入发展规划和计划、列入工作报告、列入投资概算、列入财政预算、列入立法计划、列入执法检查、列入考核体系;档案馆工作各方面条件满足需要,档案工作机构、编制、人员、经费、馆室面积、设备技术等应有尽有,满足需要。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应包括法规标准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业支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等。
4 结语
对各级档案馆安全风险因素调查分析,研究角度和切入点各有不同,观点纷呈,但还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探讨。
篇6
论文摘要:介绍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背景,列出整个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探讨煤矿企业信息化如何开展信息化实施的重点、企业信息化集成工作如何规划,如何开展。
1前言
近几年来,围绕煤矿如何实现信息化提出过一些新的想法,其中数字化矿山最为常见。但在如何现数字化矿山这个问题上,很多厂家或集成商提出过自己的一套理论与实施方法,虽然出发点不同,也各有利弊,但总的观念是一样的:尽量与生产过程结合,与设备管理相结合。在这种背景下,锡林浩特矿业公司的信息化规划确定了方向。
2锡林浩特矿业公司的信息化规划
锡林浩特矿业公司的信息化规则从项目筹备初期就着手进行,在进行信息规划的过程中,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支持,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也得到了公司各部门的充分配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思路与想法。信息系统是一整套管理方法的数字化体现,因此,必须充分做好规划,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与兼容性,这样才能满足将来公司发展的需求。矿业公司的信息化规划涵盖生产、经营、管理的所有主要环节,并确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在2010年初步形成数字化矿山基本模型。
在进行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住几个基本原则:
(1)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2)与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紧密相关;
(3)注重集成性,避免出现信息孤岛。
3实施重点
信息化应该如何进行,不但是露天煤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型企业中,脱离生产的信息化往往被看作是锦上添花,没有进入到公司的核心业务中去。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可以看作是国家认为信息产业部的社会普遍服务和市场化转型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的信息化推广方向将更多地向生产领域融合。而信息系统的实施因为可能涉及到公司管理的变革,更需要将实施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之外的管理环节上。
(1)流程再造、规范管理。信息化实施的首要工作是规范管理过程与工作标准。因此,系统实施的第一步是对业务模式与流程进行梳理,对不尽合理的流程与模式进行再造,只有建立起了真正适用、精简合理的业务流程,才有可能使管理制度与工作标准落到实处,而只有公司的管理落到实处了,信息化的实施才能成功。
在锡林浩特矿业公司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重新梳理整理了物资管理业务流程30多余条,设备管理流程20余条,并对公司日常管理的其它业务流程重新整理,形成电子流程,公司的收文、发文、签报、任务通知、工作联络等均实现了网上办公,简化流程的过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2)高度集成、资源共享。系统实施要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必须留有相应的接口,以实现业务数据在各个信息系统的共享。在矿业公司的信息化集成过程中,实现了财务与物资管理系统的集成,物资管理系统中的入库、出库、付款申请可以及时同步到财务系统中,自动形成库存及成本;而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实际付款信息也可以自动回传到物资管理系统中的合同模块,实现对合同付款的有效管理。基建管理系统中的概预算管理数据也实现了财务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基建期概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投资完成的同时,具备了快速竣工结算功能。而卡车调度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集成,则可以把调度系统的故障自动传到设备管理系统形成故障工单,为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矿业公司的信息化集成,不但表现为集中存储、数据共享这样的层面上,还表现为更深层次的应用。系统集成采用了先进的LDAP认证,并采用OracleOID技术实现了单点登陆,只需要通过登陆门户系统之后,就可以轻松的访问其它的业务系统。在实现单点登陆的基础上,系统还实现了待办事项的集成,通过门户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的集成,将各应用系t统待处理业务集成到门户系统中进行处理,通过及时地对待处理业务进行提醒,减少了流程流转的时间,并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创新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流程再造的过程,就是管理变革的过程。在矿业公司的实施过程中,针对煤炭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多个环节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财务系统中的日利润模型采用了实际成本加计提的方式;GPS卡车调度系统创造了新的自动卸载模型;设备管理中引入了工单的先进管理模式,并实现了与GPS卡车调度系统的接口,使设备故障有了记录可供追溯,管理人员可对频发故障进行统计与分析,为设备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整个信息化集成体系中,Oracle的BIEE工具成为重要的报表分析平台,它的跨异质异地数据库的强大功能,良好的数据展现方式,成为我公司数据展现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平台。通过合理的建模与展现,与公司管理相关的生产数据、经营数据、设备数据、物资数据等均实现了无缝的集成(见图1),公司管理决策层只需要登陆到BIEE系统中,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自动从业务系统提取出来,不需要人工干扰的准确的管理数据,极大的提高了决策分析的效率与速度。
4主要实施内容
矿业公司信息化内容包括了企业管理的大部分内容,分批次先后建设了OA办公系统、无线集群系统、CCS基建管理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SURPAC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网上招投标系统、四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AM资产管理系统、FMIS财务管理系统、GPS卡车调度系统等。OA办公系统实现了便笺、收发文、工作流转、工作安排等协同办公功能;无线集群系统是生产调度的通讯工具,是生产指挥、统一协调的重要系统;CCS系统实现了基建期与投资有关的财务管理、进度管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生产与安防保卫工作的有力助手,分布于公司各处的监控对于减少现场管理人员、事前发现和事后追溯有重要意义;SURPAC实现了计划、地质、建模等与生产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功能;清华紫光档案管理实现了档案台帐、档案分组、电子档案、档案借阅管理等功能;网上招投标系统使主要的采购工作通过网上来进行,降低了物资成本、提高了采购透明度;四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等;EAM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包括物资计划、汇总利库、物资采购、合同和物资出入库管理,设备管理模块实现了设备台帐、频发故障、油脂化验、单机成本核算等;FMIS财务管理实现了总帐、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相关功能;GPS卡车调度系统是生产调度指挥的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自动调度,自动统计产量、运距、提升高度、设备实动率、可用率等生产指标。新晨:
篇7
关键词:化测绘,地籍调查,建库
1、 引言
近年, 随着国家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地籍测量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免费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要达到规程要求难度很大,随着GPS、GIS、全站仪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测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逐步走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时代。
2、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 3 ) 有配套的成果资料, 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4)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免费论文。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地籍数据库建立
地籍测量不但能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关键的是其提供了一份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我们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主要讲后面的三个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1、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这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可以录入, 并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也可以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三种, 即坐标解析法, 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我们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面积值精确, 运用公式:
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 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街坊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4、 地籍资料的更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数量、质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不断变化, 因此地籍资料必须进行修正,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资料更新包括地籍要素调查更新,界址点线修补测、地籍图的更新, 修测以及后续的各类资料更新计算统计等,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
4、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免费论文。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 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
5、结束语
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1014- 2007)
[2] 金其坤,地籍测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
[3]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徐绍铨.GPS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土地科学,1996年
篇8
自2003年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建立“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以来,得到全国各界工程地质(含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相关专业)行业高科技人员的积极响应,已经收到420余份反馈回来的专家登记表,均已录入数据库。“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已初具规模,从针对服务的行业来说,包括水利电力、铁路交通、矿山和工业民用建筑等;从专业领域来说,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研究等;从遍及的单位来说,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部委直属勘测设计院和公司等一百多家;从职称分布来说,包括工程院院士、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从工作职务来说,包括院长、副院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经理、校长、系主任等。
入库的单位及其人数情况: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14人;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11人;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12人;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43人;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15人;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39人;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11人;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1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7人;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39人(这里只列出了10人以上的单位)。
2软件功能
2.1基本功能
①显示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专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工作职务、工作单位、单位性质、联系方式。②显示专家专业特长,工作领域。③打印专家表。④按照入库序号、姓名和工作单位排序,方便检索。⑤可随时登记入库。
2.2查询
按照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单位性质、技术职称、专业特长、工作领域等单个字段查询,查询的结果可显示专家基本信息、专业特长和工作领域,打印专家表。
2.3高级查询
多个字段的组合条件查询,查询结果可制作报表。
2.4数据库维护
数据库管理员能够轻松完成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如添加、删除、查询等。
专家库可用于人事档案管理、查找工程咨询专家、聘请工程项目评审专家、查找稿件评阅人、聘任学位论文审阅人等。
3系统界面及功能模块
3.1主界面
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界面包括菜单区、查询区、信息管理区和信息显示区。菜单包括记录、查询、管理员和帮助等项。查询区包括单个字段的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按钮。信息管理区由基本资料、专业特长、工作领域、备注、全表浏览、打印、退出按钮组成,点选不同的按钮,信息显示区将显示不同的信息。
3.2高级查询界面
点击主界面窗口中查询区的高级查询按钮会弹出高级查询窗口,如图2所示。通过该窗口可生成查询条件、选择结果中要显示的字段、选择排序字段、选择组合查询条件,并执行查询。查询结果由查询结果窗口(图3)显示出来。
3.3查询结果窗口
点击高级查询窗口中的开始查询按钮就可弹出查询结果窗口。查询结果窗口左上部分显示符合查询条件的记录,右上部分是打印全部结果按钮和打印选中结果按钮。下部是选中专家的详细信息,当点选左上部的不同专家,其详细信息会改变。
3.4查询结果报表打印窗口
点击查询结果窗口中的打印全部结果按钮将弹出查询结果报表打印窗口,如图4所示。上部是打印按钮、导出按钮和缩放比例下拉列表框,中间是报表显示区,下部是页码显示和翻页按钮。
3.5选中结果报表打印窗口
点击主界面信息管理区打印按钮和查询结果窗口中的打印选中结果按钮将弹出选中专家资料报表打印窗口,如图5所示。
3.6数据库管理员界面
点击主界面管理员菜单下的管理员登陆菜单项后,弹出管理员登陆对话框(图6),输入帐号和密码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库管理员界面(图7)。
数据库管理员界面由菜单、工具按钮、专家信息编辑区和全表数据浏览和编辑区组成。工具按钮包括移动记录、添加、删除等按钮组成,专家信息编辑区用来编辑专家信息,全表数据浏览、编辑区浏览和编辑数据库记录。
4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开发
4.1数据库
(1)信息来源
通过学术会议、信件和网上下载(见/xwdt-040106.htm)等途径分发“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专家登记表”,收集反馈回来的原始登记表,录入数据库中。
(2)创建数据库
在MicrosoftOfficeAccess软件中建立专家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的字段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技术职称、工作职务、专家特长、工作领域、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基本涵盖了专家的基本信息、特长、工作领域和联系方式。
(3)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方式有两种方式:①在Access中录入;②数据维护方式,即在数据库管理员界面中输入数据。
所有专家的信息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位专家的信息在数据表中表现为一条记录。
4.2系统功能的代码实现
采用Microsoft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运用其集成开发环境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根据软件的功能模块分别创建程序界面和窗口(图1-图7)。开发过程中使用了ADOData控件、DataGrid控件、DataEnviornment设计器、DataReport设计器等。
下面着重叙述高级查询的实现。在高级查询窗口中,用户填写的查询条件包括查询结果中显示的字段、where子句查询条件、字段排序子句,用字符串连接生成SQL查询语句。然后在专家数据表中查找符合查询条件的专家记录并在查询结果窗口中显示给用户。完成高级查询功能的程序片段如下:
PrivateSubcmdQuery_Click()
DimstrKeyAsString
DimstrSQLAsString,strsqlAllAsString
DimstrOrderSQLAsString
DimstrOrderAsString
DimintLenKeyAsInteger
DimiAsInteger,jAsInteger
''''查询结果至少要显示一个字段
IflstKey.SelCount=0Then
MsgBox"查询结果中至少要显示一个字段!",vbMsgBoxSetForeground,"缺少字段"
ExitSub
EndIf
IftxtCondition.Text=vbNullStringThen
MsgBox"请加入查询条件!",vbOKOnly+vbInformation,"提示"
ExitSub
EndIf
''''查询结果中显示的字段
strKey=vbNullString
strkeys=vbNullString
Fori=0TolstKey.ListCount-1
IflstKey.Selected(i)=TrueThen
strKey=strKey&lstKey.List(i)&","
EndIf
strkeys=strkeys&lstKey.List(i)&","
Next
strKey=Mid(strKey,1,Len(strKey)-1)
strkeys=Mid(strkeys,1,Len(strkeys)-1)
''''where子句查询条件
strWhere=vbNullString
IfLen(Trim(strQuerySQL))>0Then
strWhere="where"&Trim(strQuerySQL)
Else
strWhere=vbNullString
EndIf
''''字段排序字句
IflstOrderKey.ListCount>0Then
mstrOrderSQLs=""
intLenKey=0
Forj=0TolstOrderKey.ListCount-1
strOrderSQL=lstOrderKey.List(j)
IfoptOrder(0).Value=TrueThen
intLenKey=InStr(1,strOrderSQL,"(升序)",vbTextCompare)
strOrder="ASC"
Else
intLenKey=InStr(1,strOrderSQL,"(降序)",vbTextCompare)
strOrder="DESC"
EndIf
IfintLenKey>0Then
strOrderSQL=Mid(strOrderSQL,1,intLenKey-1)
IfmstrOrderSQLs<>""Then
mstrOrderSQLs=mstrOrderSQLs&","
EndIf
mstrOrderSQLs=mstrOrderSQLs&strOrderSQL&strOrder
EndIf
Nextj
mstrOrderSQLs="orderby"&mstrOrderSQLs
Else
mstrOrderSQLs=""
EndIf
''''字符串连接生成SQL查询语句
strSQL="select"&strKey&"from"&"专家库"&strWhere&mstrOrderSQLs
strsqlAll="select"&strkeys&"from"&"专家库"&strWhere&mstrOrderSQLs
adoconnection.ExecutestrSQL
adoconnection.ExecutestrsqlAll
IfErrThen
MsgBoxErr.Number&vbCrLf&Err.Description&Err.Source,vbCritical,"SQL语句错误"
Err.Clear
ExitSub
EndIf
SetrecResult=NewADODB.Recordset
SetrecKeyword=NewADODB.Recordset
frmQueryResult.strSQL=strSQL
frmQueryResult.strSQL=strsqlAll
recKeyword.OpenstrSQL,adoconnection,adOpenStatic,adLockOptimistic
recResult.OpenstrsqlAll,adoconnection,adOpenDynamic,adLockOptimistic
IfrecKeyword.RecordCount<=0Then
MsgBox"没有您要查找的记录!",vbInformation+vbOKOnly,"找不到记录"
ExitSub
EndIf
''''查询结果显示
frmQueryResult.ShowvbModal
EndSub
篇9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 信息共享受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观念,促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信息化水平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才能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作用,由此可见,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规划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围绕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制定自己部门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中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在新的形势下为使国土资源信息化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向前发展,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做好规划,统一思想,分工协作,全力以赴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一、 国土资源信息化概述
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化是指国土资源数据的数字(数据库)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业务管理流程的计算机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是一项涉及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级别的系统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特点:一是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数据量大;二是业务管理内容流程复杂;三是数据共享程度高,时效性强。鉴于以上特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考虑,进行统筹规划,为了保证国土资源信息化不走弯路,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规划,通过规划,理清思路,确定方针,提出目标,明确任务,才能有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在国土资源部(国家)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国土资源评价、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启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土地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土地、地矿、海洋、测绘、地质等领域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进程。
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明确其基本三大任务: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在现阶段,重点是加强基础数据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和实现工作流程的信息化。以促进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数字国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家层次土地与地矿领域的重点信息化建设,并通过统一规划、标准建设和试点示范等措施,推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同时,从“数字地球”的战略高度系统集成与整合有关地球表层的国土资源空间基础信息,为社会提供广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务平台,落实资源共享。
二、 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国土资源信息化就是在国土资源部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作用,加速实现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领域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进程。那么,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将通过工作流程信息化改变以手工和纸介质为主的传统资源模式,实现新技术条件下工作。通过各类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完成各类国土资源资料和数据的快速交换、储存、加工和使用,使得以往几乎无法想像的各类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得以实现,从而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国土资源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全社会共享。
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明显进展。在土地管理信息化方面,服务与专项业务工作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定级估价系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系统等已在一些市县土地管理局建成,并投入使用;具有先进水平,基与网络环境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土地网上交易)已在绝大部分城市得以应用。在地矿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在国家和省(区、市)两级建立了一批基础地质数据库,完成了全国1:50万地质图数据的建设1:20万地质图数据库相继建成;围绕矿政管理建立了一批登记数据库和统计数据库;利用GIS技术开展了矿产资源评估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地质资料文献计算机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都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洋领域,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全国海洋信息化工作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建成并运行了海洋监测预报网络系统、海洋调查资料处理系统和海洋污染监测网络系统;完成了1:100万和1:50万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国家公共数据通讯网建立了综合性海洋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对海洋宏观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等海洋信息的授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及信息产品服务等综合功能。在测绘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全国1:100万和1:25万地形、地名数据库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建设,完成了1:400万地形数据库,大地数据库建设;建成长江三峡地区1:5万和七大江海重点防范区1:1万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数据库;加快了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和我国陆地边界谈判与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应用工程的建设。总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涵盖了土地、地矿、海洋、测绘四大门类。
三、 国土资源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当承认: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虽然某些地方和部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但国土资源工作主流程并未实现信息化,尚未真正摆脱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工作方式;数字化信息积累量严重不足,建国六十年来积聚的大量国土资源资料,绝大部分仍然以纸介方式保存;过去十几年建立的数据库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许多国土资源资料仅限于行业部门和单位内部甚至个人掌握使用,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和水平比较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基础差、起步晚、投入不足、加之人才匮乏,缺少经验,致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偏低。
2. 信息化法制建设落后,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和相互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各自为攻,重复建设的局面,使得信息系统建设效率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困难,共享程度较低。
3. 对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标准,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数据、重开发、轻维护的倾向,使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受到制约,一些信息系统建设仓促上马、半途而废或流于形式。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应有一清醒的认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牵动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涉及到庞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支持以及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交换,而且涉及到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构成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和应急信息系统。所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既是前沿性和技术创新性复杂系统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又是现行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一项事关全民的战略任务,必须在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抓住重点、全面推进。
总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内容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工作,是一项庞杂多学科系统工程,各级部门在编制规划、落实任务时务必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化建设正处在一个上下重视,各方参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一定要把握新的发展形势,抓住机遇、齐心协力,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的进程,为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文提示:论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概述、内涵、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举措,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达到服务国民经济,资源共享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宣小红,2008年6期《档案学通讯》载《中国信息资源市场的培育》
2.锅艳玲、卞昭玲、曹建慧2011年5期《档案学通讯》载《信息环境下企业电子文件管理制度建设探析》
篇10
[论文摘要]通过对新疆寒冷地区影响混凝土防渗渠道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防治措施与处理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疆昌吉州、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天山杯”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在防渗渠道建设、喷灌、滴灌节水灌溉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改水防病工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以“天山杯”工程竞赛为契机的混凝土防渗渠道建设,在我县发展得很快,更新换代也很快。据统计,玛纳斯县现有混凝土防渗各级渠道,占全部防渗渠道的85%以上,控制面积达100万亩。经多年实践证明,防渗渠道不仅可以节约用水,控制地下水,而且能够减少清除淤泥工程量,节省劳动力,达到提高灌溉效益,增产、增收的目的。混凝土衬砌是一种理想的渠道防渗措施,具有防渗效果好,糙率小,允许流速大,强度高,使用年限久,可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各级渠道。但是它造价相对比较高,投资大。
二、合理选择结构型式是渠道防渗的基础
合理选择结构型式是混凝土防渗渠道设计的基础工作,防渗渠道设计是根据灌溉面积、作物布局并结合地形、土质、地下水自然条件确定断面尺寸。因此,渠道断面型式直接影响渠道的强度,整体性及使用年限。玛纳斯县在1995年以前的混凝土防渗渠道断面型式主要是梯形,梯形断面的防渗渠道具有施工方便,维修简捷的特点,但是它衬砌断面大,工程量多,整体性差,强度不高,对防止冻涨破坏不利,稳定性相对比较差,不适应填方或软基渠道。施工中勾缝多,质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1995年以后,玛纳斯县引进了先进的混凝土U板成型机,对玛纳斯县已建成而且达到使用年限的各类梯形断面防渗渠道进行了更新改造。U型断面渠道,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各部位受力较均匀,产生裂缝少,施工勾缝少,断面尺寸小,占地少,施工方便,防止冻涨效果好的优点。U型防渗渠道,一般采用单层护面衬砌,在板与板之间设横向或纵向连接缝,自成一体,可有效地增加强度,防止冻涨。在防渗渠顶部设有15-30cm的土壤顶板,可有效地防止雨水灌溉溢水渗入渠基,带走泥沙,破坏渠道。
三、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一)地基处理
基础处理是防渗渠道的根本,做好混凝土防渗渠道的地基基础,可以减少防渗体裂缝,避免渠道因基床沉陷而破坏。在选择渠道线路时,应尽量避开湿陷性、膨胀性粘土及地下水位高的不良地段,对于新建渠道在防渗体工程铺筑之前,先要将渠基整平,然后夯实,最好能提前开挖使基土的水份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强度,减轻冬季冻涨破坏。对于改建渠道,应尽早停止放水,并扒松渠基风干。
(二)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防渗渠道土方工程一般都在秋冬时开挖,为了不影响下一年的灌溉,大部分只有在秋冬季进行,主体铺设在来年春季进行勾缝,这样渠基经过一个冬季的沉降,基土比较稳定,而且春季勾缝能保证质量。有的因工期要求,必须在冬季施工的,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切不可在强冻涨地基上浇筑混凝土,现浇混凝土防渗工程和预制板勾缝工作在连续5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在-5℃以下施工,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必须保证拌制所需的原料及制作和养护期内不结冰,不受冻,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425号,水灰比不应大于0.6。冬季施工常用的保温方法:即在砼内加适量的早强剂,采取覆盖保温,充分利用蓄热养护,采用氯化钙及其它早强减水剂,以提高砼及砂浆的早期强度,防止冻害,一般氯化钙最大参用量是水泥重量之比的3%,且每立方米总用量不提超过6kg,若用加热法,首先应考虑加热拌和用水,当达不到要求时,再考虑加热砂,但水泥不得直接加热,且拌和水温不宜超过60℃。
(三)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
混凝土防渗渠道一般有两种施工方式:一是预制板衬砌,它常用于沉陷未定的一般渠道,这种方法接头比较多,整体性差,容易被破坏,预制砼板的大小,应根据施工条件决定。实践证明,平板梯形砼防渗渠道,因板小砌缝多,防渗整体性差,防渗效果不如U型防渗体好,U型防渗体,整体性好,接缝少,可以防止冻涨,而且相对断面小,过流量大,糙率小,但是它只能用于小流量支斗农渠,断面尺寸过大,一是施工困难,重量大,运输费用高。二是断面超过强度极限,容易断裂。三是开挖断面要求高,基础处理严格。另一种施工方法为现浇砼,它多用于地基较稳定的情况,这种施工方法操作比较困难,施工费用高,要求工期长,但施工质量好,防渗整体性好,强度高,施工缝少,容易管理。
(四)伸缩缝施工
为了适应温度变化,砼收缩,地基湿涨,冬季冰涨及不均匀沉陷等因素引起裂缝,砼护面应设置伸缩缝,可分为纵向缝和横向缝两种,垂直水流方向的横缝,一般间距3-5米,缝宽2cm左右,若底宽太大,则要设顺水方向的纵缝。伸缩缝,多采用梯形或矩形,在填筑缝时,首先要清理缝内泥土杂物,使缝壁清洁、干燥,接着在缝壁刷上一沥青一柴油混合物,再将拌合好并保持在110℃的焦油塑料胶泥灌入缝内,迅速向缝壁抹压,使胶泥与缝壁充分粘结,最后用热烙铁沿缝口压烙,使表面平整并粘牢。
四、运行管理与维护
(一)用水管理
在一定的范围内,应根据水源、供水量、渠道情况及有效灌溉面积,作物种植计划,用水情况,编制合理的调配水计划,并根据计划输水送水,使工程充分发挥其效益。
(二)维护管理
在渠道的日常运行中,应加强观测,及时排除故障。在过水期间要观测各段水流是否平稳正常,渠道内水位是否变化、是否漫过防渗体顶部的封顶板,若漫顶,则水流入防渗层背后,带走泥沙影响土基稳定。在停水期间,检查渠内有无阻水障碍物,渠道有无裂缝,有无漏水,混凝土表面有无剥离、磨损、气蚀现象,接头是否脱落,伸缩缝内充填物是否流失和漏水,以便维护处理。
(三)冬季管理
混凝土防渗渠道常发生冻涨破坏,从而缩短渠道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采取一些管理措施:①冬季输水灌溉宜在平均气温高于0℃时进行,防止渠水结冰涨破防渗体;②冬季雪后融化,要及时将积水排出渠道,以防在渠内结冰;③要经常检查,发现破坏地方要及时维修,防止渠水渗入渠基反复冻融,导致大量防渗体的破坏;④对于与挖方渠道相邻的农田,应在气温降至0℃以下,前半个月停止灌水,以防渠基土因含水量高结冰,引起防渗体的破坏。
(四)技术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