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6:2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既有建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节能改造项目规模
乌鲁木齐市将在2015~2019年的5年内,完成160个项目、114万m2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这些建筑绝大多数是1990年后建造的,建筑地段优越。结构形式基本为框架或砖混结构,建筑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的建筑。
1.2节能改造项目类型
按建筑功能划分,节能改造项目基本上可分为教学类、办公类、综合类、宿舍类、医疗类等五类建筑。
2节能改造内容及改造目标
2.1节能改造内容
节能改造内容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加装热计量表及电气系统的节能改造等。
(1)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主要针对建筑物的外墙、屋面、外门窗、地面、非采暖地下室顶部、采暖地下室外墙、接触室外空气的外挑楼板等进行节能改造,以实现整体节能目标。
(2)采暖计量及采暖系统改造主要是通过分室增设温控阀、每栋建筑采暖总入口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及热计量装置;采暖系统改为带跨越管的水平单管或双管形式等方式进行节能改造。
(3)通风系统的改造主要是完善通风系统,改变因无组织通风换气形成的大量热损失的状况。
(4)空调系统的改造主要为一般办公室不再设空调机,对已有的空调系统可加以完善改造。
(5)电气系统的节能改造,通过计算,如有必要对原有建筑照明装置、原有动力系统控制装置、低压配电系统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进行更换。
2.2节能65%目标的确定
目前,我国新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及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依据的是现行国家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的节能率为50%。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我国即将颁布实施节能率为65%的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为适应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后的要求,乌鲁木齐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采用65%的节能设计标准是必要的。
2.3节能目标
将在原建筑能耗的基础上实现降低总体能耗不低于65%的节能目标。根据对9个典型案例项目的能耗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的平均节能贡献率为61.48%,供暖系统中所增加的散热器恒温阀、系统平衡等措施带来了供热系统效率的提高,此部分的平均节能贡献率为5%;两部分合计,总节能率为66.48%。
2.4依据的节能设计标准
国家目前没有公共建筑节能65%的标准。本次节能改造中是依据国家即将的节能65%的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标准征求意见稿,严寒C区甲类(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m2)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
2.5围护结构保温材料的选择
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应选用保温隔热好(导热系数λ值小)、防火性能好、表观密度低、压缩强度高、质量吸水率小、憎水率高、容易施工且性价比好的材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条例》中要求:建筑外墙装饰装修和保温工程禁止使用易燃(燃烧性能为B3级)、可燃(燃烧性能为B2级)材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外保温材料防火暂行规定》对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B1级,严禁采用B2、B3级材料。高度大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其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高度小于50m的公共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当采用热塑性(EPS、XPS)B1级保温材料时,每两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建筑物首层(或建筑突出部分平台上的第一层)严禁采用热塑性保温材料。对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所选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必须遵循上述规定。对160个工程项目、114万m2建筑面积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时,所选用保温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表4的要求。
2.6节能改造项完成后节能量分析
在160个工程项目、114万m2建筑面积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选择不同的建筑功能、结构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朝向、建造年代,从五种建筑类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9个典型案例项目进行能耗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节能改造后总的节能(天然气)量。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节天然气量(Nm3/m2),其中教学类建筑为15.78,办公类建筑为15.76,综合类建筑为17.12,宿舍类建筑为16.26,医疗类建筑为15.41,采用面积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得出160个工程项目、1136726.20m2建筑面积单位建筑面积的平均节天然气量为15.94(Nm3/m2),节能改造完成后节天然气总量为1811.47(万Nm3)。3.7节能率分析各类建筑的节能率,其中教学类建筑为66.22%,办公类建筑为66.30%,综合类建筑为67.14%,宿舍类建筑为67.30%,医疗类建筑为66.50%,采用面积加权平均计算的方法,得出160个工程项目、1136726.20m2建筑面积平均节能率为66.48%。
3建议
篇2
关键词:中学校园;教学楼;场地设计;整体性;和谐
Abstract:WiththedesignandtheexperienceofYeFeiGeneralBuildinginNan''''anTechnicalSchool,thearticlediscuss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ideasofthedesignonsiteinthepractice.Basedonthelayoutofexistingbuildingonthecampus,thedemandsofthefunctionandtheregionalcharactersoftheenvironment,wetrytoresearchrationalandeffectualconceptsofcreationinordertomaketherelationbetweenoldandnewbuildingbeharmoniousandsymbiotic.
Keywords:middleschoolyard;thebuildingofteaching;sitedesign;integrality;harmonization
在当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学校招生规模在扩大,校园建设速度也在提高,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校园总体布局重新整合的问题,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问题,以及实现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在既有环境中,一座新建筑的介入,建筑设计必须从建设基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出发,把新建筑视为既有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设计要素进行环境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环境的特殊性,才能表现建筑师对建筑与环境理解的个性化,从而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建筑风格不仅兼具特定地域的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又能提高校园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1工程概况
南安职业中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南安职专”)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城南,泉州市鲤城区通往南安市的308省道线南侧。整个校园坐落于山丘之上,总体成北低南高的走势。从校园的总体布局上看,其主轴线从北侧的正大门始向西南方向至办公楼前的圆形绿化岛发生一次转折,使得轴线呈正南方向贯穿整个校园,叶飞将军教学楼(以下简称“将军楼”)建设基地处于这段正南轴线的东侧地块。由于山丘地形的影响,建筑沿等高线布置,使得将军楼建设基地东侧的其它建筑不是呈南北座向。将军楼是在校园中一座石构教学楼被确认为“危房”拆除后进行原址重建的项目,由南安市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捐资人民币170万元,委托华侨大学关瑞明先生主持设计。将军楼的名称取自南安籍爱国将领叶飞先生的姓名,反映出南安人民对叶飞将军的纪念与缅怀。工程建设根据基地现状与投资情况,建筑面积控制在2600m2±5%以内,造价控制在650元/m2左右。
2基地条件
将军楼建设基地位于校园主轴线的东南侧,基地的正北侧为一座现有的教学楼“仙都楼”;东北侧紧挨着一座作为仓库的平房,朝向南偏西55O;在仓库背后且与之平行的是一座学生宿舍楼,形成了基地东侧半围合的形态。基地西侧为运动场,南侧为拟建的教学楼用地。地面经平整后,基地的室外标高与北侧的仙都楼一致(见图1)。
3场地设计的探索
建筑的形成过程,是吸取有利因素和排除不利因素的过程。在设计中运用节地设计思想,一方面为了能处理好建筑与其外部环境的协调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空间,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对场地进行优化设计就是要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使得平面布局合理,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效用。
3.1总体布局
从校园总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将军楼的选址位于教学区、宿舍区与活动区的空间节点上,针对建筑周边的既有建筑和道路的情况,对建筑平面的外轮廓进行限定,从而与环境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加强校园空间的整体性。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地段的具体条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性,建筑总体平面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来说,集中式布置较分散式布置更能节约用地,因为采用集中式布置,建筑场地、道路、日照与防火间距等所需的空地比较少,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并能兼顾之后的发展用地。具体的方法如下:
(1)对齐法:将军楼的西侧与仙都楼的西侧对齐,使将军楼角点B、F与仙都楼角点A处于同一条线上;
(2)平行法: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取d1值为25m,绘制与仙都楼平行的BC线;同样方法绘制与仓库平行的CD线,但d2值可以小于25m,根据建筑面积来计算具体取值;
(3)垂直法:直角作为教室空间的首选形状,因此,南侧边界与东南侧边界的确定采用垂直法,令FEBF,DECD,可得出带有三个直角的五边形BCDEF,其中五条边的长度待定(见图2)。
3.2单体设计
叶飞楼几乎是在学校教学区的边缘处,经过对建设地块环境的仔细研究,设计时充分考虑四周建筑走向,从图面上来看,建筑的主要形体围合成了一个凹形空间,犹如一凹形容器——兼具与外部景观间的最大渗透性和保持独立的最大内省性(见图3)。
3.2.1流线分析
基于与四周环境的互动关系,流线分析主要是对出入口的分布及交通流线进行设计,以此对人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行为加以协调组织。南面是采光通风最好的朝向,建筑物的主入口放置这一侧,并结合入口处预留的广场空间,使之能与操场互相呼应,建筑视野开阔。西北侧临着学生宿舍区,考虑另一入口放置在西北侧,以便能组织人流疏散。两个出入口节点的布置,加上以尽可能在南北侧多布置功能用房的前提,平面水平方向上自然形成了Z字折线形的交通流线。随着功能用房的叠加,竖直方向的交通核顺应而生,结合折线形水平流线的两个转折处设置楼梯,这样,折线形水平流线与点状竖直交通核构成了立体的交通系统。
3.2.2空间布局
以流线为基础的水平空间划分是在适合使用要求的几何网格上进行的,教室标准平面选用7.2m×8.4m网格上进行划分。设计时首先保证教室朝南,出于对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南向的考虑,将卫生间结合楼梯间放置在北侧,减少了对主体教室的影响。这样处理得到了五间完整的教室,并使得建筑平面布局更加完满(见图4)。
竖直方向空间布置采用功能分层的设计手法,一层设计成书库及阅览部分,便于大股人流疏散;二层以上布置成合班教室。在平面处理中,建筑体块的东北角出现折形空间,与主体走向成35°偏角。为使得教室尽量能朝南采光通风,在平面处理上设计四个折形窗,既满足了这一要求,也丰富了立面效果(见图5)。
3.2.3造型设计
基于建筑面积的控制,本方案的主体建筑层数设计为五层,在南面主入口的两侧突出的教室为四层,将军楼的造型通过这样对称的形式达到一种平衡。这一中高两底的形体构成,是闽南传统建筑交椅式建筑形象的缩影,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延续,加强了建筑形象的立体感。闽南地区春夏盛行偏南风,秋冬盛行偏北风,建筑采用外廊,既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处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的关系时,大致是通过空间、造型、色彩等方面来建立新建筑与原有建筑两者之间的有机关系,使它们既有呼应又互相区别。基于相对有限的基地和资金条件,将军楼以实训中心楼的材质和色彩为参照体系,力求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谐统一。在立面处理上,对窗与实墙的比例进行探索。在窗墙的虚实变化之中,形象得以生动体现,为使其具有较大的表现力,特别是立面上折形走廊的处理,不仅适当地放大了走廊交通空间,而且加强了立面上光影效果,增强了凹凸之感(见图6)。
4结语
在校园规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创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构筑合理的、有效的空间以适应多变的需求是势在必行的。张锦秋先生在设计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和谐建筑”的理念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和而不同”,第二个层次是“唱和相应”。“和”是指相异因素的统一,“同”是指相同因素的统一。[1]在汲取既有建筑风格特征的基础之上,通过创新的手法使得新建建筑风格能做到虽有别于已有建筑,却能与之相“和”的境界,从而达到和谐共生。
场地优化设计,不但节约用地和提高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而且给建筑与其场地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恰当的方式。使得新旧建筑之间能进行良性的对话,从而建筑与多变的校园环境达到和谐共生,大大提高了新建建筑在校园环境中的适应性,这是本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重大收获和尝试。
(项目负责人:关瑞明;建筑设计:关瑞明陈艳艳;结构设计:黄奕辉罗才松;合作单位:福州联盛建筑设计院)
篇3
关键词:框撑-核心筒结构超限高层受力性能刚度
1工程概况[1]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心地带,建筑面积约100000m2,由7层裙楼及56层塔楼组成,裙房平面尺寸为81m×54m,塔楼平面尺寸为34m×34m(外包尺寸为37.6m×37.6m),将地下二层按规范要求的嵌固构造处理,使其作为上部的嵌固端,嵌固以下埋深11.9m,以上229.3m(结构计算高度)。建筑总高度为241.2m(未包括出屋面的电梯,观景厅及水箱间的高度),核心筒平面尺寸14.6m×14.6m。该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对称,竖向抗侧力构件上下连续贯通、无刚度突变(见图1、2)。
该项目地下部分及塔楼筏板基础建成后停工至今已达三年之久,被市列为“四久工程”。
2结构优化
2004年7月业主委托我院对该项目进行方案优化设计,要求方案满足建筑扩大空间、结构安全、经济合理并符合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规范要求。对原设计单位所作的结构设计方案,我院提出以下优化意见。
①减少框架柱数量,增大建筑空间
为满足建筑大空间的功能要求,将原设计方案中每边八根柱减少到每边五根柱,底层柱截面由原设计的1500mm×1500mm、1400mm×1500mm增大为1800mm×1800mm、1700mm×1700mm,上部各层柱分段减小,以满足轴压比的要求。优化后可以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约750m2,并节约混凝土用量约2700m3。为了弥补结构抗侧刚度的不足,在塔楼四角区设置“L”型桁架(见图3),构成框架桁架结构,内部布置剪力墙核心筒,形成框撑-核心筒体系。并且在建筑上将四周的支撑暴露,造型美观,具有独特的标志性风格。
图1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建筑轴侧图
②减小核心筒内墙墙体厚度
经过计算分析,芯筒内的内墙对抗侧刚度贡献较小,主要承受的竖向荷载是墙体本身的重量,因此可以将内墙厚度适当减薄。原设计方案芯筒内墙厚度为800、400、350、250mm,优化设计后改为400、250、200mm。同时将原设计中芯筒外墙厚度也减少100mm,由此可以节约混凝土用量约4500m3,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约1250m2。
③其他
在满足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将原设计方案中窗群梁由500mm×1500mm优化为500mm×700mm,塔楼井字梁由250mm×450mm优化为200mm×400mm。
3结构整体分析
3.1设计基本参数
①设计基准期50年,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②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两类。由于本工程特别重要,现将建筑设防类别提高为乙类。由于本工程建筑场地为I类场地,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该工程为B级高度建筑,其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和框架柱均为二级。
③场地的特征周期,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放大系数。
④基本风压为0.45kN/m2,基本风压增大系数取1.2,即按0.54kN/m2取用。地面粗糙为C类,风压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按荷载规范取值。
3.2主要结构构件截面
表1核心筒剪力墙尺寸
楼层
心筒外墙厚
心筒内墙厚
-2F~4F
800
400/250/200
5F~21F
700
400/250/200
22F~32F
600
350/250/200
33F~40F
500
350/250/200
41F~53F
400
300/200
53F以上
400
300/200
表2框架柱截面尺寸
楼层
角柱
中柱
框架主梁
-2F~4F
1800×1800
1700×1700
500×700
5F~22F
1800×1800
1700×1600
500×700
23F~31F
1700×1700
1700×1400
500×700
32F~39F
1600×1600
1700×1200
500×700
40F~52F
1400×1400
1700×1000
500×700
52F以上
1200×1200
1700×800
500×700
表3混凝土强度等级
楼层
核心筒墙
框架柱
梁、板
-2F~24F
C60
C60
C30
25F~33F
C50
C50
C30
34F~42F
C40
C40
C30
42F以上
C30
C30
C30
3.3计算模型与程序
根据本工程结果的特殊性,结构整体分析采用SATWE和TAT两种软件分析计算。为了优化结构设计,并充分利用已经施工完成的基础,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分别对六柱方案、五柱方案和四柱方案三种框撑-核心筒体系进行计算分析。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方案,专家组一致推荐第二方案,即五柱方案。
3.4主要计算结果
①五柱方案
表4~表6为SATWE和TAT主要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应说明的是,采用SATWE程序计算,可将楼板按弹性楼板考虑,消除了复杂结构体系按刚性楼板假定计算带来的误差。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3五柱方案
表4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分析软件
SATWE
TAT
备注
结构总质量(t)
147815.625
146626.9
第1周期(s)
5.6758
5.8466
第2周期(s)
5.5607
5.7573
第3周期(s)
2.3090
2.5085
<0.8T1
第4周期(s)
1.4015
1.4830
第5周期(s)
1.3840
1.4739
第6周期(s)
0.8100
0.8773
第7周期(s)
0.6542
0.6842
第8周期(s)
0.6194
0.6466
第9周期(s)
0.4535
0.4717
注:表中只列出了前9个周期。
表5抗风计算结果
分析软件
SATWE
TAT
备注
x向最大层间位移
1/1163
1/1033
满足规范要求
y向最大层间位移
1/1127
1/1012
满足规范要求
x向顶点位移
163.25
181.97
满足规范要求
y向顶点位移
170.03
185.73
满足规范要求
x向总剪力(kN)
12813.6
12999.04
y向总剪力
12796.3
12982.13
x向总倾覆力矩(kN·m)
1860922
1896806.4
y向总倾覆力矩(kN·m)
1860582
1896478.6
表6抗震计算结果
分析软件
SATWE
TAT
备注
x向最大层间位移
1/1836
1/1969
满足规范要求
y向最大层间位移
1/1804
1/1968
满足规范要求
x向顶点位移
102.01
90.62
满足规范要求
y向顶点位移
105.01
91.26
满足规范要求
x向总剪力(kN)
8410.2
11730.15
y向总剪力
8491.4
11730.15
x向总倾覆力矩(kN·m)
1124786
1565804.38
y向总倾覆力矩(kN·m)
1112582
1536540.25
考虑第I振型,并忽略阻尼的有利影响,计算出结构顶点顺风和横风最大加速度:,,均满足高规规定的小于0.15m/s2的要求。
②六柱方案
最大轴压比0.66
结构顶层最大加速度:,。
内筒尺寸不变,外框架柱底层面积率为原设计方案(“筒中筒”方案)的71.4%。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4六柱方案
③四柱方案
(a)平面图(b)立面图
图5四柱方案
最大轴压比0.69
结构顶层最大加速度:,
内筒尺寸不变,外框架柱底层面积率为原设计方案(“筒中筒”方案)的76.0%,需设置三个加强层。
④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表7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
T
Δ/h
备注
筒中筒体系
6.2951
1/817
0.75
原设计方案
框撑-核心筒结构体系
六柱方案
5.4618
1/1433
0.66
0.05890
四柱方案
5.7756
1/1237
0.69
0.13840
有加强层
五柱方案
5.6758
1/1127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结构优化;设计
1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
1.1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定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几种结构可类型为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①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梁柱、楼板等部分组成,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完成对平面框架的布置。框架结构造价低,但在水平荷载影响下变形较大,抗震效果不佳;②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中,剪力墙主要布置在电梯间,通过核心筒承担水平荷载,抵抗地震力,整体稳定性高。但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容易受到平面布局限制,出现质心和钢心不重合的现象,结构扭转过大,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③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强竖向和水平向的承载能力,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到和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重点在于剪力墙的布置及自重的控制;④筒体结构,在电梯间及建筑布置剪力墙,形成筒体,该结构具有更高的刚度。
1.2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除了受建筑需求影响外,其主要因素可归纳为:①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基本风压等;②建筑方案特征。主要包括方案建筑的高度、高宽比、长宽比以及建筑体型,其中建筑体型包括平面体型和立体体型。平面体型是由平面规则性、平面对称性、平面质量和刚度偏心等组成,立体体型是由结构高宽比、立面收进体型、塔楼和层间刚度等组成;③建筑使用功能要求。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大体上可分为住宅、办公楼、旅馆和综合楼等。某种功能的建筑可能只有某几种结构型式和它相匹配。比如高层住宅,由于其使用空间较小,分隔墙体较多,且各层的平面布置基本相同,因此这种功能的建筑就比较适合采用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④结构抗灾水平及现场施工、后期使用、运营维护等。
1.3结构选型实施案例
本章节以某工程为例,该工程中主要包含的高层住宅和多层商务办公两部分,建筑的总占地面积95388.440m2,其中工程中主要以1号楼、2号楼、3号楼为高层建筑,且楼层均为36F,其中且高度分别为117.390m、119.400m、119.400m。本工程主要采用钢材、混凝土等材料。本章节以1号楼为研究对象,1号楼拟建楼层36层,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0.75KN/m2,场地Ⅱ类。建筑对称布置,平面规则,其空间分隔小,隔墙多,且各层平面布置基本相同。通过考虑其竖向、水平向荷载、造价施工方面等因素,本工程采用剪力墙结构,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控制结构的整体刚度及侧向位移等,使结构更安全、更稳定、更经济。
2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2.1结合建筑类型进行优化
汶川地震震害结果表明,对于教育类项目,如中小学,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相比其它建筑,教学楼竖向结构体系相对较弱,强度和刚度不足,并且建筑体型不对称,致使建筑在地震中易倾倒。因此教育类项目,应在建筑侧边及楼梯间布置剪力墙,以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针对文化体育类项目,例如图书馆、博物馆,根据其典藏书籍及文物的特点,其荷载大,使用空间大,平面不规则,在结构进行竖向布置时不必按照传统9m模数布置,某项目案列按12m模数优化柱网后,结构截面变化不大,但能更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
2.2结合建筑总高度进行优化
在某超高层中,通过对比分析钢骨砼柱—砼梁与钢管砼柱—钢梁,钢梁组合楼盖可有效降低梁柱截面,满足建筑使用净高要求,且中庭洞口各层交错布置,采用钢梁组合楼盖解决了传统支模难题;可有效控制塔楼标准层室内梁高,内部净高高出150~200mm;绝大部分构件都在工厂加工完成,最大化地提高建筑产品工业化水平,大大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施工工期大大缩短。
2.3结合建筑荷载进行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受着巨额成本的压力,地下室优化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在满足安全和建筑功能、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覆土、消防车、人防等荷载,再进行平面布置,并进行多方案比选,项目实例表明,在常规8.5m×8.5m柱网情况下,荷载越大,采用大板结构,建筑物含钢量最低,最经济。在结构优化过程中应多方面考虑,对建筑安全、美观、经济等全面比较,以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2.4剪力墙结构优化理论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1)在进行结构计算时,应通过软件分析,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轴压比等各项指标确要求。(2)通过适当的缩减剪力墙的长度,减轻自重,增加高层建筑内部使用空间。(3)剪力墙的肢截面控制,在具体的控制中,需要保障肢截面以简单、规则为基准,具体的门窗洞口,同样需要设计整齐成列,并形成明确的墙肢与连梁,进而使得应力可以的合理的分布,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4)剪力墙过长的部分,采用的开设洞口的方式,完成对剪力墙的均分,再由的弱连梁对他们进行连接,避免剪力墙出现的脆性剪切破坏,影响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5)剪力墙应自上而下的连续性布置,减少高层建筑出现刚度突变的情况,保障剪力墙的连续性。设计过程中适当对剪力墙的厚度和混凝土强度进行调整,满足轴压比的要求。(6)对窗口梁和阳台梁等截面进行调整,完成对结构刚度及位移的微整,是结构布置更合理。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设计的基本情况,可完成高层建筑的结构优化,从而使得高层建筑的空间效果、结构性能和高层建筑的整体综合效益等均可得到改善,在保障高层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升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结束语
篇5
一、独立审计准则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致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动摇了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信任。从暴露的问题看,这些上市公司进行会计造假肆无忌惮,而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不按准则执业,也难辞其咎。美国的安然公司和我国的银广夏公司进行财务欺诈就是很典型的两个例证。安然公司在清盘过程中,不得不对其编造的会计报表进行修正,将近三年来的利润额削减20%,约5.86亿美元。安然公司作为美国的能源巨头,在追求高速增长的狂热中操纵会计准则,进行表外融资的游戏,并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接受美国司法部门的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三年中,美国涉及盈利报告数据失真并予以修正的大公司数量达到了233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首席会计师特纳说,在过去6年中,金融欺诈和随之而来的公司会计报表修正等行为已使投资者的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已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开始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怀疑。应当说,美国的审计准则还是比较完整的,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象安然公司那样的审计失败呢?除了审计准则存在的缺陷外,是否与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的与其行业职责不符的行为有关:一是会计师事务所降低审计标准,以期加强与客户的关系,发掘更多的咨询业务。在收费标准方面,咨询服务要比审计服务高得多;二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跳槽到客户去工作,在执业期间迁就客户,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三是审计制度阻碍了注册会计师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新手或对会计报表的检查流于形式。
我国出现的银广夏等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目前正在审理中,据已公开的案情分析,虽其根源在于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但注册会计师未能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对出具的虚假财务报告也负有审计责任。不可否认,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败,除了自身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是有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一旦与管理层发生分歧,容易发生公司购买审计意见行为;二是有些公司对高质量的独立审计缺乏内在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时,考虑的是谁能以低价快速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三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些违规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四是有的地方或部门出于不同目的,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进行不恰当干涉。但是,注册会计师不能由于存在着种种不利的外部环境而去迁就现状,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执业环境,就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执业标准和道德规范。
国内外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的新问题,使得独立审计准则的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件虽还没有涉及审计准则问题,但滥用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避重就轻的问题是存在的,随着司法的介入,对审计准则的考究难以避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制定出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准则,向社会公众表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该达到的标准和承担的审计责任,以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因此,独立审计准则应当起到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应当为社会公众衡量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提供依据,从而使司法部门能够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二、独立审计准则建设亟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原则和规则的关系。当前,国外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主要有“原则导向型会计方法”和“规则导向型会计方法”两种做法。原则导向型会计方法适用性强,能够应付日渐复杂的经济业务,但不够详细。规则导向型会计方法针对性强,具体明确,但只能在特定法律环境下才会起作用,容易受到操纵。因此,安然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士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在制定审计准则时,我们同样要处理好原则和规则的关系。独立审计准则既要有原则性的规定,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又要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便于注册会计师执业,以保证独立审计准则得到贯彻和落实。
第二,关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问题。在近期国内外证券市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件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倍受关注。我国虽然颁布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还比较原则,需要制定具体准则和指南。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一些与独立性有关的现象急需规范和明确。例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存在经济利益、亲属和个人关系;曾在审计客户中工作或准备到审计客户中工作;长期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在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提供非鉴证服务;等等。
第三,关于社会公众期望差距。当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更多的是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由此导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越来越多。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期望很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发现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并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既要坚持审计准则,保证审计质量,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注册会计师的职责,缩小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之间的期望差距。
第四,关于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是注册会计师既可以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虽然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但已经引起国际职业界的注意,包括国际审计与可信性保证准则理事会在内许多职业组织都在对此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必要适时出台有关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意见,引导注册会计师在一些公司试用。
三、进一步搞好独立审计准则建设工作
从1995年起,中注协先后制定了5批独立审计准则,共46个项目。总的来看,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已基本建立,它为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应对证券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要按照既定的务实原则、接轨原则、配套原则和科学原则制定准则,既要及时出台注册会计师急需的准则项目,又要适时修订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及相关项目,增强独立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目前,国际审计准则体系已经发生变化,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也已经更名为国际审计与可信性保证准则理事会,它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领导下作为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国际审计与可信性保证准则理事会已经颁布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国际审计准则,成为许多国家制定审计准则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主要参考。我们要注意研究国际审计准则的新变化,取其所长,使我们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制定得更加完善。
篇6
关键词:建筑外墙;装饰施工;问题;优化措施
建筑外墙装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建筑装饰效果,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还会对建筑结构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基于此,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的几点浅见。
一 浅谈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
建筑外墙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以下笔者分别从幕墙施工、饰面砖施工、以及涂料施工等建筑外墙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1)建筑幕墙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是所设计的计算立柱力学的模型与工程实际不配套,立柱与横梁等材料的截面特性参数存在错误;二是防火棉太薄、防火节点的设计松散以及防雷节点处理不到位;三是预埋件的材料、规格以及锚固和焊接长度不达标,甚至不埋设预埋件。
(2)建筑饰面砖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筑饰面砖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饰面砖脱落,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由于从高空掉落砸伤人,原因主要是三点:一是饰面砖浸水时间不达标甚至不浸水,导致墙面砖的粘附性低;二是施工过程中的面砖缝处理不到位,尤其是水泥与灰浆的使用量控制不精准导致面砖缝处理效果低下;三是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水平不过硬,加上一些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的缺乏,导致所黏贴的饰面砖需要多次移动或敲打才能确保施工效果,但这就使得其粘附力降低,久而久之导致饰面砖脱落。
(3)建筑涂料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建筑涂料施工时存在的质量问题涂料施工工艺不够成熟,难以将涂料性能充分发挥出来。而根源就在于使用的涂料腻子的耐久性与强度不达标,有是施工企业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大都使用自制的耐水性能较低的水性腻子,不仅腻子批割较厚,还在短时间内刷漆,就把腻子中白水泥的碱性固定在底层,经过雨水和水汽的侵蚀,就会在漆膜才生碱性降低漆料的耐碱性而褪色,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相应优化措施
(1)幕墙施工质量问题的优化措施
一是着力提高结点安装质量,尤其是土建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在幕墙埋设预埋件,还应确保埋设质量,并加强与幕墙施工设计方、土建方的沟通工作,确保预埋件的预埋位置和质量与幕墙设计标准相符;二是加大力度检查和控制预埋件的焊接和连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板材施工质量,加大力度坚持立柱安装质量,如立柱的垂直度达标与否,横梁的水平度与幕墙分格尺寸与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三是选派专业人员对每一施工安装环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加强施工方和设计方的沟通,找出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及时整改,直到合格之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直到整个施工工程的完成。
(2)狠抓砌筑质量,为提高饰面砖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在粘贴饰面砖之前,首先必须根据挂垂线来确定基层厚度,确保粘结层的厚度大于10毫米而小于15毫米,并做好基层表面的抹灰和粗糙处理,从而确保饰面砖与粘结层的最佳粘结性能,并在粘贴之前的两小时浇一次水,确保饰面砖吸收足够的水分并晾干。其次是在建筑外墙装饰饰面砖施工过程中,必须狠抓墙体砌筑质量,这是确保饰面砖施工质量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须确保施工用的饰面砖经过浸水并确保浸水时间达标,若不浸水,饰面砖就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而导致摊铺的砂浆不能均匀,导致砖缝内的砂浆难以饱满而降低砌体的粘结性和抗剪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沉缩裂缝的控制,利用砂浆把砌体和框架柱之间的缝隙嵌填密实,并将框架柱中所伸出的拉结筋砌入砖缝之中。此外,当砌筑填充墙且经过梁板底部时,应预留空隙,在填充墙砌筑之后的一星期内进行补砌,但应严格控制砖缝灰浆指标,不仅要均匀搅拌,还应确保配比的准确性,一般选用比例为1∶1.5和1∶2的砂浆作为粘结层砂浆。
最后是贴砖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即在找好规矩(挂线、找平、规方、弹线、分格)的基础上,将选好的面砖最好先用少量砂浆在其背面刮一下,以增加面砖与粘结层的结合,按粘结层实际预留厚度打满灰,按面砖粘贴的准确位置和砖缝间隙摆砖基本一步到位,在靠尺的检测下,对面砖逐块找平、敲实,要避免反复移动、揉压面砖。
(3)确保涂料材料质量关
一是选用优质外墙乳胶涂料(底漆和面漆)和高性能的外墙腻子。墙腻子选用耐水性好、干燥快、碱性不高、不易开裂、附着力好、硬度高的产品。二是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施工前确保墙体平整坚实,无松脱物、油脂等;确保墙体及批刮后的腻子pH值
三 结语
总之,探讨浅谈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避免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而作为现代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必须结合当前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才能在提高建筑外墙装饰施工质量的同时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助推我国建筑装饰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全胜.建筑外墙装饰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
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在资源配置、管理职能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管理误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消极人力资源管理的被动状态,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科学使用人才,是石油企业快速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面临的挑战性课题。
一、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一是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石油企业在改组过程中,实行“一刀切”,使许多有用之才提前离岗,造成人力资源的无谓浪费。三是部分企业受
3.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人是环境的产物, 也是制度的产物。无数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 就会有什么样的员工队伍和工作绩效。石油企业要以一种动态的观念来考虑人员与岗位的匹配问题,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人的能级水平和岗位能级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人是有差别的,其能级变化有快有慢,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竞争条件的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使有些岗位可能失去存在的价值, 有些岗位的功能可能增加、能级提升,这些变化必然打破原来的能级匹配模式,要求建立新的能级匹配模式。石油企业只有以一种动态的观念来考虑人员与岗位之间的匹配,才能使员工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懒人变成勤快人,使勤快人变成有作为的人,企业因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4.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以解决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薪酬要与工作绩效、员工贡献直接挂钩,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使薪酬成为员工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实践创新、不断贡献业绩的激励手段。石油企业要创造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要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营造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氛围,让员工对组织的未来和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小华 . 全面激励模型让员工自己激励自己 [j]. 人力资源 ,2009(1).
篇8
关键词:建筑墙体 装饰面 泛碱问题
我国的一些建筑物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建筑墙体容易出现墙皮脱落以及表面裂缝的情况,而且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还容易出现一些白色的结晶体,这些结晶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泛碱问题,整个问题也一直是建筑人员的困扰。因为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出现的现象,在对建筑物最初的施工中不会有影响,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比较大,不但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还容易造成建筑结构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对这些建筑物的墙面进行修补已经势在必行。
通过对我国的建筑墙体的泛碱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了造成泛碱现象的具体原因,本文也对这些原因进行详细的介绍。经过原因的分析,也得出了一定的解决方式。只有保证建筑墙体的稳定性和质量,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心、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高。
1 墙体泛碱的原因研究
泛碱现象的出现,通常是因为建筑墙面的防潮性降低引起的,而且多半是发生在离地面比较近的位置,所以在建筑的地下室等位置泛碱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解决泛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墙体的表面粉刷一些具有防潮性的涂料,这种涂料的必须要具有防水性并且性能比较稳定。我国的一些建筑因为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泛碱现象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所以很多都没有进行防水层的设置,有的虽然也有粉刷,但是粉刷的材料的防水性特别低,而且材料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就会导致防水层的脱落的情况,地下的水分毫无阻碍的通过防水层进入了建筑的墙体,和墙体的一些有机物质发生了反映,造成了墙面出现了裂缝以及泛黄的情况,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这些水分还会更深层的进入墙体中,造成了墙体的强度减弱,混凝土等物质产生了溶解,而且泛碱现象一般发生在建筑的底部,容易造成建筑的底部结构不稳,从而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规律与启示
(1)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泛碱现象出现了原因以及基本的规律。因为泛碱现象需要一定的水分以及湿度,所以在地下室以及接近地下的位置比较常出现,而经常受到阳光照射的墙体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在温度比较高比较干燥的地方,泛碱现象是不容易出现的。在比较开阔的地方也不容易出现。相反建筑的背阴面出现泛碱现象的概率比较大,因为不能经常接触到日光,墙体内的水分不易被散发,容易导致泛碱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并且相对潮湿的地方,泛碱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高,而且这些白色的晶体的日益累计,也会不断的对墙体造成腐蚀,所以还要注意对白色晶体的处理,注意对房间内的通风。
(2) 泛碱现象的出现和季节的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夏天天气炎热,日照充足,墙体内的水分比较容易散发,所以可以对泛碱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春季以及秋季的风比较大,而且温度比较适中有利于前提内水分的蒸发,所以虽然也可能出现一定的泛碱信息但是影响不大。所以最严重的就是冬季,冬天的温度较低,而且阳光不充足,地下的水分会因为温度低而凝结,所以水分会集中的对地下室进行侵袭,而地下室的通风条件不好,水分不易蒸发,就很容易出现泛碱的情况。
(3) 墙体的泛碱的现象和风力也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我国一些建筑物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泛碱现象出现在水分比较容易侵入的位置,在比较封闭的位置,也就是风力比较小的位置,墙体受到的风化现象比较小,水分比较难以侵入。但是在风力比较大的位置,长时间对墙面产生的磨损,水分易侵入,风力比较大的话,就容易造成墙面的裂缝和脱离。
(4)将无风处起鼓的仿瓷涂料揭开后.发现其内部大多数是空的,有很少或没有白色针状结晶体,有风处也是如此。仿瓷涂料起鼓并非泛碱形成的结晶体膨胀所致,而是水分向外蒸发过程中产生较高水蒸气渗透压力及仿瓷涂料透气性较差且透气性不均匀所致。
(5)有些部位的仿瓷涂料并没有起鼓、开裂和脱落,而是在表面有~层白色的霜状、棉絮状结晶体,将结晶物扫净后仿瓷涂料完好无损。此处的仿瓷涂料透气性较好,将过大的水蒸气渗透压泄掉了。
3 措施与方法
综上所述,要防止上述现象出现,应从“防、堵、放”几方面人手。
3.1防
“防”就是防止,要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应特别注意墙体的防潮设计,推荐利用地圈梁或基础梁兼作防潮层。多层建筑的底层墙体全部用水泥砂浆砌筑也能有效阻止水分通过墙体内部的毛细管向上渗透。
3.2堵
对于已经泛碱的既有建筑.要切断水分向墙体渗透的通道,即堵,具体
有以下一些方法。
(1)地基注浆法:其原理是把浆液加压注人上的孔隙,以切断毛细水的渗透路径,减小地基的透水性。
(2) 墙体注浆法:在墙体上打一些向下倾斜的孔,用聚氨酯类的单液注浆材料注浆,切断毛细水的渗透路径,但此法对墙体有一定的破坏性,使用时要注意墙体的结构安全。
(3)墙体设置隔蒸汽层:墙体表面粘贴釉面瓷砖等非透气性材料作装饰面(隔蒸汽层),阻止墙体中的水分向外散发,从而防止盐碱结晶析出。我们用此方法处理了某建筑的卫牛间墙体,经过近2年的观察.发现瓷砖饰面上方的仿瓷涂料已出现起鼓、开裂和脱落等现象,但瓷砖饰面却完好无损,可见此法的处理效果还是可以的。
3.3放
对墙体中的水分渗透、蒸发的路径进行人为引导,以防墙体及其饰面受到侵蚀,具体有以下方法。
(1) 采用粘结力非常好的透气性材料装饰墙面,水分可在墙体表面蒸发,盐碱结晶体在饰面表面形成而不会将饰面胀落。
(2)设通风央层,将底层墙体表面的饰面及抹灰等全部清除干净,使砖鳝出,然后在墙体表面铺设龙骨,外钉装饰性矿棉吸声板,事先在矿棉吸声板表面扎出一些规则的小孔以通风排气问,使潮气可以排出,析出的盐碱结晶体留在矿棉吸声板和墙体之间的夹层里,避免了盐碱结晶析出对墙体饰面的侵蚀。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墙体以及饰面泛碱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止泛碱问题的措施,为我国建筑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要彻底的预防泛碱的问题,还需要研制出防潮性比较强的材料,而且要注意对墙体的检查和保养,定期的涂抹防潮层。
参考文献
[1]唐春华 关于石材台阶湿贴表面泛碱现象的原因和防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4)
篇9
关键词:无障碍环境,设计原则,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
1. 无障碍设计的涵义
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呼唤人道主义的全新的设计理念,最早在 20世纪初就已被提出。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仅从残疾人的物质层面需求考虑,只是考虑一般的无障碍的物质环境,即从硬件设施上保证残疾人群体的自由通行与方便使用。而广义的“无障碍设计”则是强调残疾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论文参考网。其要求无障碍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障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不仅要便于使用,更要乐于使用和安全使用。因此,无障碍设计作为一个针对所有人的通用设计,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涵义。
2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概况[2]
有关数据表明全世界已有超过5 亿的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10%,且以每年 1500 万的速度增加,人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导致暂时的身体不适,如怀孕、肢体受伤、重病等,也可成为暂时行动不便者。国际上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最早始于20世纪30 年代的瑞典、丹麦等国家[1],在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于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1990年颁布了《美国残疾人法案》,涵盖了所有考虑为“公共设施”的私人公共机构和设施,要求残疾人在身体通道和享受服务两个方面都必须与常人有相等的机会。为了从根本上转变设计师的理念,美国许多高等院校建筑系,已专门设立无障碍设计技术课程。其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有多层次的立法保障又进入科研与教育的领域,既有全方位的布局,又与建筑艺术协调统一,给残疾人和老年人带来了方便与安全,堪称世界一流水平。英国于1970年颁布了《慢性病和残疾人法案》,其中规定无论建筑物是否为消费性场所,任何装修公共建筑物或商业场所的人都应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为进入的残疾人提供室内外的残疾人通道及便于残疾人使用的停车设施和卫生设施。日本由于长寿和生育率低的缘故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为残疾人、老年人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比较完善。1982年,日本完成了“考虑残疾人利用的建筑设计标准”;之后又提出了以无障碍设计为理论基础的“福利城镇建设”的构想;在一些公共设施中,尤其是商店按商业建筑面积大小实现不同等级的无障碍设计。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资料,我国现有残疾人约6千万,占总人口的5%,是世界上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平均每5户家庭中就有1个残疾人。加之社会老龄化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较晚,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新建或者改造城镇公共设施、居民区和住宅,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与活动的配套设施。”2001 年6月21日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切实推动无障碍建设,2002年在全国开展了创建第一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活动,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沈阳等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交通等各方面都有一批无障碍的典型工程,达到了方便残疾人和受益全社会的效果。事实证明:一个建筑单体或是建筑群乃至整个城市,建立起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不仅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使全社会受益,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3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原则[2]
无障碍环境设计是为全体社会公众服务和使用的,体现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平等参与、共享社会成果,设计中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3.1 可及性
可及性就是能使人方便地感知、到达、进入及使用环境设施,对环境施加作用和影响,以完成自己的行为和目的。环境的可及性包括(1)可感知性:对环境的感知是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2)可达性:建筑和环境要满足人们特别是使残疾人、老年人及其他一切行动不便者可以抵达、进入并使用。(3)可操作性:操作是对环境施加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残疾人在无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地从事某种行为,尽可能使操作的难度达到最简化、方便化。
3.2 安全性
安全性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及一切行动不便者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元素。他们由于自身的生理、年龄、疾病、特殊状态等原因,对环境的感知力和对刺激的反应灵活性都较差,有时难以克服某些障碍导致发生危险,因此需要从环境设计方面给予弥补,使其能方便、安全地使用。论文参考网。
3.3 系统性
无障碍设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能仅局限于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住宅或某些建筑的入口、坡道、电梯和卫生间等局部,关键是系统化、体系化、达到环境的全面无障碍。实现全面的无障碍环境,真正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可以平等地共享社会的文明成果和物质环境[4]。
3.4 适用性
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便利,但也要照顾健全人使用,这是面向全体公民改善人工环境的重要原则。
3.5 经济性
有些设计者和投资者错误的认为无障碍设计耗费资金,占用空间和面积。其实据调查统计,一般新建工程的无障碍基本设施只占总投资的1%,其中许多设施不需要另增加空间;最主要的是,因环境障碍而使残疾者不能就学、就业,社会和政府需拨出可观款项用于救济服务,不如略增加投资,消除环境“障碍”,使大量的残疾人自理自立,减轻社会负担。综合考虑,无障碍环境的建立,是以最小的投入,最大的产出来增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3. 我国无障碍设计的对策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看来,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尚不能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我国著名无障碍专家周文麟指出,“无障碍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应该要有无障碍设计的教学任务,而且要有必要的课时和教材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否则,这会给城市无障碍建设在源头上设置障碍。”[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认为: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条件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为残疾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创造适宜的无障碍空间环境,更好地保障他们通行和使用上的安全与便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弱势群体生活质量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议政府的各级有关部门,多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协调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无障碍设计,让残疾人和我们一起超越环境障碍,共享社会文明。论文参考网。
4 结语
作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建设无障碍环境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课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平等全面的城市无障碍环境,不但可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活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而且无障碍设计也正逐渐演变为通用设计,使全民受益。
参考文献:
[1]周文麟.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2]孙海秦. 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设计探讨 [J]. 建筑设计管理 ,2003(5) :36-38.
[3]刘连新、蒋宁山主编. 无障碍设计概论.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江海涛主编. 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图说.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日]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篇10
【关键词】既有住区停车;新建住区停车;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家用小汽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家用小汽车在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居住区停车带来一些问题,并对居住区环境、安全问题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其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居住区的停车规划问题,这关系到住户的切身利益。
1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区停车现状分析
1.1 配置停车位数量少,停车位不足。按照国际城市建设的经验,城市车位与车辆的比例应该是l:1.2,但目前呼和浩特市既有居住区停车位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车位紧缺现象尤为突出。因此除了新建成的居住区之外,大部分既有居住区存在停车场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1.2 小汽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居住区机动车数量猛增,私家车越来越多,据调查,呼和浩特市大多数既有居住区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某居住区私家车近1500辆,可停车位却只有600多个,汽车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停车位的供给。加之居民的交通意识淡薄,道路两边都停满了车,上下班高峰期,居住区整个交通接近瘫痪。
2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区停车解决方法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区停车的解决办法,根据自身条件和停车配建量的不同,从实施措施上主要可以分为改、扩建和增建、补建三种。
2.1 以改、扩建现有停车设施为主的改造措施
(1)改造原有停车设施
由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原有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出现闲置,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的功能,可根据居住区的具体情况,将部分非机动车库改造成集中停车场停放小汽车,以部分缓解居住区的停车压力。
(2)居住区主、次干路两侧增设路边停车位
对于已建居住区的改造最常用的就是利用小区道路简单改造设置路边停车。常用的是将原有路边绿地改为铺设嵌草砖或者干脆取消路边的草地,只保留行道树,发展成为港湾式停车位。但是此方式增大道路用地面积,牺牲了一部分公共绿地。
2.2 以增建停车设施为主的改造措施
(1)利用现状公建改造成停车场库
呼和浩特许多已建居住区的公建年代久远,结构老化,质量下降,不适应当前社区活动的发展需要。此外,社区活动中心往往和中心绿地相结合,从而具有较大面积的非住宅用地,针对这些相对集中的潜在用地,可进行功能重组,改造成停车场库。
(2)拆除部分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腾出空地改建停车场
对于一些属于违章建设的建筑应予以拆除,改建为投资较低的简易地面车库,则可部分缓解居住区的停车压力。居住区所建临时建筑,大多处在居住区的边角地带,改建成本较低,距住户有一定距离,在环境、噪声方面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较小。
2.3 以居住区周围补建停车设施的改造措施
对于自身用地条件紧张的居住区,在居住区内部静态交通改造完善的基础上,可选择在居住区建设大型停车库,供各居住区公用。停车库的位置应适中,以便居住区居民使用。
3 新建居住区停车方式研究
3.1 地下停车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新建居住区的停车方式主要为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两种停车方式,地面停车可分为路边停车和广场式停车两种。地面停车优点是使用便利,投资小。缺点是降低道路通行能力,易引起交通事故,造成道路周围环境景观的恶化。广场式停车优点是使用管理最为便利,投资小。但只适用于低密度住宅区,影响居住区环境景观。基于地面停车方式的缺点,呼和浩特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升楼盘的景观环境价值,都在设计前就考虑以地下停车库为主要的停车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停车问题,固然有利于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但大规模的兴建地下建筑,一方面会破坏城市土壤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的生存条件,同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是无益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向周边不断扩大,若干年后势必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乃至地下水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提倡更为多样化的停车模式,提高停车效率,尽量减少地下开挖深度已经成为我们必需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地下停车进行一些探讨。
(1) 强制机械式停车位
规划指标明确地库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车位为复式机械车位,将地下二层压缩至地下一层,减小地下室的开挖深度范围。目前这种两层的地库停车模式很少被采用,但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停车方式会逐渐被广泛接受。
(2)结合中心绿地设置地下车库
在中心绿地设置地下车库,将车库标高作高,不仅可以减少开挖程度,同时可以提高居住区的地面景观空间层次。
3.2 在新建居住区中采用弹性规划的方式
住区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住区的停车位规划设计应该考虑远近期结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弹性模式。对于停车位需求较低的新建住区,设计时可留有适当的用地作为未来停车发展空间。如,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近期作为自行车停放或老人儿童的活动场地,远期可作为小汽车的的停放场地。或者是利用学校运动场、硬质铺装等场地作为远期的地下停车空间开发。
4 结语
居住区是人们生活的安家之所,而交通是出行立业之基,解决好居住区停车问题是当务之急、标本兼治的大事。城市居住区的静态交通问题不仅是短暂的供给问题,而且是长期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停车供给与停车需求的平衡问题,毕竟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小汽车的数量应当受到控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使用率来减少居民使用小汽车的需求,从而改善城市住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更高效率的停车设施应大力发展和使用,多方位的解决城市住区的停车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瑞,孙静怡,罗锦.昆明住区停车规划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6)
[2]王倩.旧住区停车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法[J].山西建筑,2009(3)
[3]焦绪国,孟光伟. 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9(1)
[4]陈雪.城市住区停车与绿化用地规划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5]陈钢.大庆市油田居住区静态交通系统改造与建设策略研究:[沈阳建筑大学硕士论文].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