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0:4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种植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种植专业课有很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实践性,其容量大,内容比较深奥、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而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增强每堂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介入教学双边活动。所以在种植专业课教学中选择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要在种植专业课堂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或联系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以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激发求知欲,将问题化繁为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还可以引入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任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等。以《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这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改善环境所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拍摄或从网络上搜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的照片及视频等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通过小组参与讨论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找出初步防治对策,由于得到的结果是通活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来的,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并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包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因材施教,切实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种植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引导和自身的学习、模仿、反思,了解种植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操,让自己在专业课学习中成长为思想高尚、知识够用、技术精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专业课教师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做人,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如《农业经营与管理》(经济合同)这一节的教学方法,可先用案例示范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内容,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程序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再用模拟教学法模拟现场,让学生扮演谈判双方的角色,就合同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双方确认后,完成合同签订;又假设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如何自行协商解决或调解仲裁及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等以一系列模拟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重学法、活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种植专业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以学为主、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3遵循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的教育性性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种植专业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应使学生养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等良好品性。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如在《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找出本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防御对策、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基本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利用和保护农业环境资源的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思想道德因素,将其自然渗透在种植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而不能生搬硬套。
4坚持专业课的实践性原则
做到学以致用种植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采取以实验实习基地为课堂进行实地示范操作和实物教学的方式,让种植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空洞抽象的,以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种植专业课教学特色。如学习《林果生产技术》(嫁接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时,专业课教师可把学生领到果园进行讲解并实际操作。这样面对实物,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使教师易讲,学生易学,其基本嫁接、扦插要领也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将各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发挥最佳效果。面对农作物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单纯的种植专业课课堂理论教学就存在着不足和缺陷,而实践教学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实施,往往只能了解表面和部分技术环节,不能形成完整的实践过程。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现农作生长及生产技术的整个过程,就能很好地解决专业课教学实施环节的不连续性问题,使学生不受环境影响就能学到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对种植专业课的某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部分,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就可以使抽象的内容视觉化,让学生能简捷直观的了解,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第三,可通过现代网络信息化资源资源,补充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专业课教师要根据种植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合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以取得整体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6坚持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就是要讲求实际教学效果,把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试金石。对种植专业课来说,教师要对本节课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改变旧的接受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探究式、训练与实践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思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更好地实现种植专业课的教学目标。
7把握课堂教学时空观
确定教学内容“广”“深”“新”对种植专业课堂教学时空观的把握,直接决定教学成效的高低。首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时间观念。一方面要把握时间的长度,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要把握教学的速度和节奏,掌握种植专业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教学时间密度,避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空间观念,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强化种植专业课课堂教学空间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合理确定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学内容的份量)、深度(知识体系的层次)和新度(教材中新知识有效成份),做到课堂教学内容份量适中,教学实施由浅入深,知识“新”“旧”结合、以“新”为主,实现高效的种植专业课课堂教学。
8确立合理教学目标
篇2
关键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相继出现,这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对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机构,契合市场的发展需要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职业中专学校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和革新会计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体系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职业中专院校的会计教学而言,在教材体系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第一,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会计教材较少,不少院校直接使用会计本科专业的著名教材来进行教学。可是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在教学特点、教学宗旨、学生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第二,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常常出现出版时间长、修订不及时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知识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反映,旧知识又不给予及时的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效果,也不能使学生及时的把握市场动态。
(二)教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如今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多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现今的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凸显出了对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强大需求。中职教育要考虑到市场需要,在会计教学中过于偏重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只会使学生与市场脱轨。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性课程,但实践课程却很少,因而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严重脱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而言,重理论轻实践会造成学生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落后
此外,职业中专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章节的课程讲授。会计本就是一项复杂而乏味的工作,长此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进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完善职业中专会计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合理选择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教材的使用,应打破现有的模式,让专业的中职会计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特色来引入优秀教材。在教材选择上,应该从多方面去衡量教材,如:是否内容规范新颖、是否与市场需求契合;各章节模块是否明晰、要求是否明确;交叉内容的处理上是否衔接合理、是否具有整体性;是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综上所述,我认为学院可参考部分会计资格考试的指定辅导用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考试指定书都是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财税制度来制定的大纲,内容修订及时,知识构架也比较符合市场需要;二,教材难度适宜,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对考试指定用书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相应的考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另一个重点。此处要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教会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综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对此,笔者认为:除了常规理论课程的学习,校方还要与各行业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联系,以参观、见习、访问、调查研究等形式,从不同方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运用;或建立相应的会计模拟实习基地,引进符合新会计制度要求的企事业账务供学生学习与体会。在模拟实习的过程中,务必要聘请专职实习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让每一名学生能明确了解及熟悉会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深刻领会到单、证、账、表之间的数据联系与业务逻辑,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除了教材与实践外,教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多学习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教师在讲授账簿的种类、设置原则时,可以利用图片呈现出企业的部分表格,并用音频对企业的常设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的设置原则和用途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强化了学生记忆。另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让学生接触会计实际工作的模拟资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共享性的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总之,会计活动是多样而又复杂的。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要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几方面大力革新,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永柏 单位:湖南省耒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篇3
1.1课程设置不科学首先,大部分学校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实际动手能力却较为欠缺。但是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走向了一线生产岗位,而非设计或者开发等岗位,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切合实际需要。其次,教学的内容也存在问题。教学内容应当是电气专业和更多专业交叉融合的产物,但实际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受传统教学内容的桎梏,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最后,有些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应当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要。
1.2教学、实践设施落后由于电气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其教学和实践设施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规模教学或资金不足,导致其教学和实践设施不足或者落后,只有少数形成规模的或者资金充足的中职院校配备了数量不多的教学设施,例如数控机床、线切割机床、铣床等。但学生数量较多,实际操作的次数很少,加上时间一长,已有的设施变得落后,因此,制约了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
1.3教材内容落后教材内容的落后是影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所用的电气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内容脱离实际,并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性和衔接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对教学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师资力量匮乏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师,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老旧,且对新知识吸收较慢,另一些年轻的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教学热情充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上最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2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策略
为了让我国的电气专业教学得到有效提升,向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中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当前我国对电气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主,偏重实际操作”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
2.1.1减少基础课的课时由于电气专业偏重实际操作,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基础课的课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是必学的科目,但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没有必要按照原来的模式安排这几门课,可以按比例减少课时数。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或就业方向等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体育、计算机等相关科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2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实际操作课程,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例如电工技术、电机和变压器的学习等;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厂房进行参观,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组织学生参加电工等上岗证书的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在毕业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总而言之,只有有计划地教学,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中职院校更好地教授专业知识。
2.2增加教学、实践设施投入增加教学设施和设备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中职院校为企业优先输出短缺的专业人才,企业为院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互惠互利,获得双赢。
2.3科学选择教材对于知识的基础——教材,应当根据培养目的和方向选择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当前的电气专业教材应当更偏重于实际操作知识比例较大的教材,并随着知识的更新而更新。另外,还应当注意教材与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和连接性。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应当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的师资比例。重点培养、挖掘或引进一些既熟悉电气专业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促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引进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其进行教学培训,然后走上教学岗位;还可以从其他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3结束语
篇4
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人才数量不少,但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多。同时还应当注意到,由于职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很多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并不精通,无法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很难就业。从这个角度讲,职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范围很广泛,比如可以从事广告制作、影视编辑、办公文秘等,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为机关、企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设备、网络维护和管理、机房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销售、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人员。
二、加强实践,培养技能——专业文化的作用核心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实际训练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转移到社会上,职业高中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培养对口人才。举例来说,电脑销售公司可以与计算机维护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网管可以和网络维护与应用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实际训练的条件,又达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运用在工作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针对市场需求,职高可以选择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着重知识实践以及应用。模块可以设置四个,分别为:基础技能、职业技能、拓展、训导,基础知识只需要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基础技能要具有独立性,各个学科之间知识尽量不要重合。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来说,国家和省市每年都会举行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竞赛,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并和来自其他地区、院校的学生展开竞争。再者,职业资格考试也是展现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一般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取得五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督促。学生可以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作为目标,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学生能力突出,学校还可以鼓励他们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广东番禺职业高中经常在校内组织计算机竞赛,2009级学生戴某在广州图形图像处理竞赛中拔得头筹;2010级张某和陈某两位学生获得了图形图像处理模块竞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三、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专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学校要出台诸如《学生日常准则》、《违纪处分准则》等文件,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更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计算机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经常用到的,学校要在实验室张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准则》、《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即使学生走入了社会,也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文化看似与计算机学习无直接关系,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工作素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可能要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操作计算机和上网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及时性和共享性,学生能够得到形形的信息,其中不乏有害的信息,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不利影响;再者,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较好的交互性,学生会感到其乐趣远远大于枯燥的教材,因此网络成瘾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能导致学业荒废,对此,学校要出台准则,鼓励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上网时自觉拒绝不良信息,同时把握上网时间,让计算机成为进步的工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篇5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师大多来自普通的师范学校,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普教的影响很深,教学中仍以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十分严重,且多数教学模式只为应付考试,而对于无升学压力的中职学生来讲,考试也已无法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更何况教学内容陈旧,无特色,脱离旅游专业的特点,学生也看不到所学知识与专业的联系,自然远离了语文的学习。
二、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特色
首先,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应具有旅游专业的特色,强调实用性,教给学生用得到的语文;其次,要强调浅显性,教给学生学得会的语文;再次,强调实践性,教给学生能用得到语文,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和旅游专业的职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旅游专业特色。
(二)突出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内容更贴近旅游专业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听说的基础训练中,训练学生听清、听会,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训练学生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说的能力,使学生灵活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结合旅游专业的特色,整合现行教材资源。在现有的教材中有大量与旅游有关的课文,如《边城》中淳朴的凤凰小镇、《三峡》中雄奇的长江三峡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与旅游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运用导向教学法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模拟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我指导教学法等。所谓模拟情境教学,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模拟社会场景,这些场景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通过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较为具体和综合的全面理解,缩短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所谓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讨论,把一个证实典型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即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助学习的一种模式,任务驱动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并巧妙创设情境。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中,可设计一个“我带黛玉游贾府”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担当导游角色,从而完成对贾府环境的解读,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又具有实践的作用,是一次很好的专业能力训练。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还应注意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无疑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首先应找准合理的切入点,即教材的哪些部分可以用行动导向教学完成,而哪些使用传统语文教学法会更好等,只有真正的适合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中职旅游教学任务。
(四)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更贴合旅游专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今的教学评价标准应立足发展,体现立体多元化。对于旅游专业而言,旅游专业教师、景区的导游人员、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都可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来,来自这些专业人员的评价可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标。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的成绩来作为测量学生的标准,还应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意志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对学生形成立体化的评价方式。
三、结语
篇6
1.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课程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没有突出侧重点。这样既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识。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这种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在各学校课程结构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2.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讲授法,有的虽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由于制作水平限制,变成了文字和图片的大量堆砌,反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很少,学生以记笔记为主,基本无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程呈现方式呆板,无法使学生感兴趣。
3.教学评价落后而单一
长期以来,农业中职教育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发出“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课程的恐惧与日俱增。由此可见改革中职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要找到一种评价机制,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二、推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对中职学生的传统认识
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上来看,中职学校学生是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大多因为学业不良而引发厌学、逆反、麻木、脆弱的问题学生,但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只是属于考试不利群体,是“后进生”,而职业教育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智力观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哲学思想开创新思路、新局面。作为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者,要理解个体差异,不为分数而烦恼,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的学生,准确定位学生的智能类型,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多给他们鼓励和引导,启发他们智慧的潜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让他们充满激情地面对学习,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2002年,国务院颁发的文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与教材。”在科技发达时代,中职教育的理念、制度、内容、方法等必然要发生新的变化。要树立先进的中职教育课程理念,就必须彻底解构传统的课程理念,树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现代课程理念。从根本上改造学科课程,在教材中引进学生能理解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一般原理和思想,使课程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压缩旧的内容,充实科技新内容,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成果及时反映在学科之中,要把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并用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校的课程问题。
3.设置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教材,既不是真正客观的学科内容的物化,也不是真正客观的编著者意图的外化,而是一种既包含学科内容,又包含编著者意图,也包含其他未定成分的综合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职业化、综合化的改革趋势。新形势下中职教材应囊括教学的目标、做人的道理、知识以及技能,中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根植于工作世界的真实生活,也必需传递职业角色中的种种扮演活动。
4.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
现代教学论不仅要研究教师的传授及传授术,更要研究学生的接受及接受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主体在接受内容时有怎样的不同,研究在不同的接受主体面前如何改进传授。当然,更要研究传授、接受什么样的内容。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形式来恰当地“转译”、“组织”、“传授”各学科领域内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使之既能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不失其知识的实质;既强调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又强调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按照工作过程的阶段组织实施学习任务。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篇7
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走到今天,基本形成了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专业能力素质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为要求设置内容,以技能为本位、以需求为导向的基本思路。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就是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因为课程体系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一开始就需要积极的评价思考,同时进行全程跟踪,根据CIPP模式,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分成四部分。
1.1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背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即面向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护理保健工作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的背景分析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明确护理背景分析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方向。在CIPP评价体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毕业实习及选修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加重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与理论之比大于1∶1,同时考虑到现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书写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偏低,课程体系中就大大地加大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将《应用文写作》、《书法与美术》、《演讲与口才》、《求职面试技巧》、《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文书书写规范》等列入选修课,在教师的准备、教学设备的改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学生走向社会和实习岗位后,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社会效果明显。
1.2课程体系建构中的输入评价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可行性判断,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选拔和引进了一些特殊人才,如书法与美术教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通过举行全校性的人才选拔比赛,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来选拔特长教师,同时通过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对教师队伍专门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综合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加大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本校实训条件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基础实训指导》、《临床实训指导》、《基础护理实训指导》等教材,为更好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编写了人文素养教材2本,对每门科目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及标准等,在课时分配等方面都制定严格规定。在教学设备投入方面,本校利用省示范学校建设契机,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实训室的建设,大量引进了模拟患者和智能训练等数字化产品,模拟病房建设,开通网络课程等,为提高心理健康,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全天开放,免费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课程考核评价的方面,改革原来的一张纸考到底的模式,采用开放式考试模式,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及综合素质的考核。每期通过输入评价,形成一个最佳方案,呈交课程负责人或相关的教育管理者。
1.3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评价在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理论指导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评价专业课程体系方案落实程度,也就是说,教学方案是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是否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地方落实得较好,哪些地方落实得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教学条件是否满足教学情况等。二是评价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基本功是否扎实外,还要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无课改意识、职教理念、素质教育意识、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的表现是否受到欢迎,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怎样。对教师考核实行了校领导-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教研组-学生等多级考核及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收集信息。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堂考核,任课老师每节课都要认真填写好学生课堂考核登记表,包括学生出勤情况、积极性、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纪律及表现、随时测试情况等,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其兴趣、参与、感受、收获等。过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反馈,以利于对课程体系方案进行不断改进,目的在于对下一轮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课程体系的质量。
1.4课程体系建构中的成果评价CIPP模式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四个阶段。通过多年实践,本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成果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以后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满意度如何,学生的收获是什么,是否有负面影响,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课程学习的通过率,执业考试通过率,就业率,毕业生的适应性及临床对毕业生的评价如何;该课程是否需要继续开设;该课程成功开设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分别有哪些;该课程受到什么表彰,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学校的借鉴意义等。通过自制的评价表格,每期期末发放给学生,填写调查意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以了解课程实施的成效,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综合评价报告,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为决策者和授课教师提供参考。
2小结
篇8
赏识教育即用赏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它是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一生!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时,教师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学生的基础差、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其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尊重、理解和关爱。而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后加以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向着更高,更远,更加美好的目标努力。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只是好学生应该赏识,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感情是更脆弱,敏感,适当的赏识是一种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2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2.1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的现状
电子专业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很多,并且对课程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对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大多数电子专业课内容又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多,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少,而中职电子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不容易懂,操作又非常深奥,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2.2电子专业课课堂运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赏识教育,即把赏识运用到教学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爱心和教学艺术,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学生的行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大都来源于课堂教学。教师学会赏识学生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情感,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在电子专业课上,教师赏识学生就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哪怕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一堂课只学会了画二极管的图形符号,,教师就应该表扬他,只要他能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哪怕没有回答对,教师都应该鼓励他,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这种善于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对中职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神奇而又强大的力量。
3中职电子专业课课堂开展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3.1调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感到难学的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学科,但那时的课程内容设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多为生活中常体验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学习起来有熟悉之感,兴趣较浓。中职阶段电子专业的学生逐渐接触《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测量》、《电子测量》、《无线电整机装配》等专业课,而电子专业课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讲枯燥乏味、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弱。而学习兴趣是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并使他们产生抵触、焦虑、恐惧等情绪。有些学生由于连续受挫而逃学或回避学习,由此导致了学习成绩大幅度地下降。学生越是学无所得,就越是怕学、厌学,加之知识的系统性和积累性,便容易形成知识缺陷和认知兴趣缺失的恶性循环。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在电子专业课课堂中,教师应以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电子线路》中我通过对整流电路的分析掌握各电路的计算规律,在教学课堂中不断设计具有争论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主题研究项目,学生自己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或个人学习或小组研究,这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并提高技能,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3.2课堂赏识有度
篇9
同样的内容中职阶段学完后高职阶段老师还在强调的现象,造成中职和高职教育资源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通常是按照普通高中学生的标准开设的,中等职业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普遍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比如像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性课程。这与当前较多中等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理念有关,映射出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与原则的不一致,致使中职和高职基础课程缺乏应有效的衔接。中职学生报考高职后想要在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训水平与中职相差无几,升到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甚微,使中职学生失去提升的机会。
二、推进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做出了清晰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由以上可以看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为“技术技能人才”,这为中职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中高职业院校要树立统一的教育发展理念,将中高职教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改革和规划。中职和高职分别定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以中职和高职的内在联系为准绳,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深化,认识到两者的共同之处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定出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
篇10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1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火热,如此以来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员存在约200万的缺口。中职旅游教育专业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快速成长起来,为我国造就了众多高质量专业人才。但是,虽然中职旅游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一部分毕业生却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被社会认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分析中职旅游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有效解决旅游专业人才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中职旅游专业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认可。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职业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当前,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生于90年代后,这一代学生普遍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与前几代的职业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这一代学生的特点后,精心设计教育规划,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中职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最传统的口头或板书形式来讲授知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得课堂极其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通常旅游专业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枯燥的课堂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2、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甚至逃学、厌学。一般来说,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平平,他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卑,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又处于叛逆期,很多时候学习并非自己的意愿,只为应付考试,甚至有些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只为一纸文凭,拿到毕业证。学习目的的严重偏颇,学生又怎么会有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呢?此外,中职生无法吸收与掌握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而这并不是中职学生智力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中不能理解性地记忆教师所讲的内容,只是机械地做笔记,课下也不温习,甚至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长此以往不会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相关策略
1、积极推崇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训练
中职旅游专业是一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开展相应的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到活动实践中去巩固知识、检验知识。学生就业是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过程,学校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将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选岗位的需求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旅游行业特别火热,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招生的规模。学校要深入分析当前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招生并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方式。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有效资源与长处,清晰教学目标,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就业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分析、解决出现的矛盾及问题,确保学生在毕业时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能够达到国家教学标准,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强有力的优势。
三、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旅游专业以其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根据中职学校制度有关规定,担任旅游专业教师要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二、学校要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三、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可聘请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理想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理想,针对这一现状,首先,中职学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旅游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就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其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旅游职业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致力于旅游行业的职业理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