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21:2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媒体监督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媒体监督论文

篇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以民生为内容、媒介为桥梁、和谐为基调、发展为目的的民生新闻成为主流新闻的一部分。民生新闻体现了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比如时常见诸报端的房屋渗水、看病就医、买菜购衣、就业上学、物价上涨、好人好事、服务态度、消费意识等,无疑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参照标准和行动坐标。从电信业与媒体沟通的实际情况看,对电信业的价格定位、资费标准、业务办理、售后服务等问题成为目前受众比较关注的焦点。

一直以来,电信业在我国的新闻媒体眼中都是相当低调的,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很难找到曾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话题。应该说这种埋头苦干、只求发展的新闻策略在通信大发展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随着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家运营商的群雄逐鹿,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日渐增强,民生新闻的风起云涌,面对媒体过度谨慎、刻意回避的主导思想将为公众所诟病。人们更加欢迎那些以有责任、敢担当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企业。

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电信消费涉及到千家万户,人们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会十分关心任何影响其消费意愿的问题,也会积极参与到预防危机、化解矛盾的行动中。关键要转变企业内部的观念,形成新型的服务大众的文化氛围,以便形成良好的利益互动机制,形成应对公共事件的高效运转的机制。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多元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过程的常规运作。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担心把真实信息披露出来后会引起社会的恐慌,甚至把信息垄断起来当成自有资本而不愿意向社会公开提供。随着电信行业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各运营商的品牌之战愈发激烈。品牌既是区别其他运营商的标志,又是对大众实施优质服务的保证和承诺。而维护良好的品牌,在公众面前打造一个和谐、进取的企业形象就是建立信息公开的坚实基础。

因此,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兴趣点及接受媒体信息的习惯和心理特点,以正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另一方面,公众对自己选择的电信运营商的相关状况有知情权,媒体也有报道权、监督权,除了日常的品牌形象和业务宣传外,企业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邀请各新闻单位参观、采访,让他们代表公众实地体验、考察,把心中的诸多“疑团”逐一解开。电信企业要注意从媒体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事先为媒体提供领导演讲的底稿、举办新闻招待会要考虑记者们的截稿时间、要用媒体可用的语言写新闻稿、要考虑记者照片取景等等,才能使企业的声音得以顺利进入媒体,并与之形成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从根本上杜绝对企业的负面猜测,整合和协调大众对电信业的认可。特别要重视民生新闻的搜集和反馈,建立回应舆论监督机制。从点滴小事入手,积极回应公众的各种质询,把这类新闻当成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塑造一个诚信、可亲的企业形象,让大众把企业当成自己的贴心通信管家。

第三,建立企业内部各环节联动的支撑运转流程。如同一项电信产品的推出,妥善处理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客户反映的问题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往往涉及业务、服务、网络、法律法规等各个层面,所以建立以新闻管理部门为龙头、法律部、网运部、市场部等相关部门为支撑的内部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对待舆论监督应该以《电信条例》为法律准绳,在既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又维护企业良好信誉的前提下,积极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确保及时让消费者了解信息、消除误会,进而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

篇2

学生质疑

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2005秋季班学生鞠川阳子于去年10月1日完成了毕业论文《中国民营养老院的商业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她称曾与复旦签订了10年保密期限的《保密协议》,论文属于“绝密”级。按照学校要求,鞠川阳子将论文提交给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然而,今年7月鞠川阳子在网上搜索信息时发现,Google、Yahoo、Baidu等各大搜索引擎上都有中国知网、论文天下、经理人文库、管理资源网等网站销售(付费下载)该论文的链接。她认为,自己的保密论文被泄露并且被公开销售。

校方公告

对此,复旦公告说,之前的相关报道不属实。复旦的公告回应了所谓的“出售”“挂卖”,称:“复旦大学向社会公开论文无任何营利行为。2007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开发利用知识资源、促进学位论文广泛交流、推进研究生培养社会监督、建设我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精神,我校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订协议,加入《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该电子杂志社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教育部主管的电子与网络出版单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电子期刊,由该社‘中国知网’实施网络出版。我校完全出于学术公益服务的目的,按稿件录用发表要求选择投稿。录用出版论文的稿酬由作者直接向杂志社领取。”

篇3

很多人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术著作和比较有实体价值的文献,让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学术垃圾,这样的论文缺乏创意,是根本没有任何现实价值可言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网络暴力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网络暴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辉,陈红莲.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刘伟锋,安晓静.网络暴力现象解读[J].民主与法制,2010,(1).

[3]陈秀丽.网络暴力现象内涵及原因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4]孙召路.网络暴力与少年暴力:从涵化理论说起[J].青少年研究,2004,(2).

[5]杨奎臣.网络暴力亚文化对青少年侵犯行为的助长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2).

网络暴力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1992),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侯晓红(2005),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6卷第2期.

[3]王椿阳(2007),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浅析,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第19卷第1期.

[4]沈燕清(2007),论网络中去个性化的负面影响及防范,新西部第20期.

[5]郑艳(2009),心理学理论视角的网络去个性化现象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第30卷第2期.

[6]兰玉娟(2009),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心理科学进展第17卷第2期.

[7]谭斌(2009),高校网络社团中的去个性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8]王兆芬(2011),去个性化在社交困难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79期.

[9]姜方炳(2011),网络暴力的概念根源及其应对,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

[10]江根源(2012),青少年网络:一种网络社区与个体生活环境的互动建构行为,新媒体第111期.

[11]刘艳(2013),网络暴力问题的危害、成因及预防,浙江师范大学.

[12]陈代波(2013),关于网络暴力概念的辨析,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网络暴力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cnnic.net.cn/html/Dir/2010/07/15/5921.htm.

[2]张慧中.网络暴力第一案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8-12-01.

[3]彭兰.如何认识网络舆论中的暴力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8-25.

[4]周国平.“网络暴力”何时休[N].人民日报,2006-7-12.

[5]李亚诗.从“网络暴力”看我国隐私权的民法保护[J].中国商界,2009,(11).

[6]郑永晓,汤俏.“网络暴力”喧嚣背后的政治与文化——兼论近年来网络文化的监管与疏导[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7]思哲.“人肉搜索”并非全是“网络暴力”[N].中国文化报,2008-9-26.

[8]刘亚奇.“网络暴力”事件中传统媒体的角色[J].新闻窗,2010,(4).

[9]罗昕.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J].当代传播.2008,(4).

[10]程少华,傅丁根,孝金波,游海滨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N].人民日报,2009-2-3.

[11]何新华.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受众心理机制[J].新闻爱好者,2008,(10).

[12]王刚.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J].传媒观察,2007,(1).

[13]易文.“网络暴力”的心理解析[N].南京日报,2008-6-23(Al0).

[14]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9,(3).

[15]霍晓丹网络暴力现象中的青年心理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16]徐源.网络舆论暴力的意识形态解析——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些许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

篇4

一、各股(室)、二级机构要根据所承担的职能,制定部门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履行岗位职责的具体要求以及对不履行职责所产生的后果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制订岗位责任制要科学、合理、严密,体现效率原则和权利、义务相对应原则。要在保证工作质量和充分履行职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工作程序,方便群众办事。

三、加强对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岗位职责中能量化的要尽量量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不能量化的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作为考评依据。

四、定期组织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同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奖惩挂钩。

工作人员首问首接责任制度

为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工作人员责任,杜绝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现象,保证来计生委办事人员能得到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根据我委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首问(接)责任人

本单位工作人员对来委办事(包括办理业务、上访、投诉、咨询等)的人员要主动热情招呼,不得互相推诿、冷淡办事人员。主动接办人员、来办事者先找到的人员或首先接电话的人员即为该事项的“首问接责任人”。

二、首问(接)责任人的职责

(一)首问(接)责任人负有主动、文明、礼貌、热情接待来办事者的责任;

(二)首问接责任人要向来办事者主动出示胸牌,问明来意。对来电话者,要主动告知对方单位和工号,问清对方意图;

(三)对来访内容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能答复或解决的,首问责任人对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受理接办,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办理;

(四)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部门或本人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解释清楚,并引领来委办事人员到有关科室部门,落实承办单位和责任人。对电话咨询的,要告知负责答复部门的电话和联系人。

(五)首问责任人对不属于本单位办理范围内的事项,要认真说明理由,介绍或联系到其他职能部门办理。

三、违反本制度者,第一次予以诫勉教育,第二次予以效能告诫,并责令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经告诫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岗处理。

顶岗工作制度

一、顶岗工作制度是指在工作日内,岗责任人因各种事由不在岗,岗责任人应顶岗的工作制度。

二、实行顶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限时办结制、政务承诺制、办事预约制等制度的有效落实,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

三、各股室都要确定岗,避免出现无人顶岗现象。

四、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应做好本职工作,并享有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对岗的工作认真负责。

五、岗责任人因事由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的移交,因特殊原因来不及移交的,岗责任人要主动顶岗。

六、因推诿扯皮等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的,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追究在岗责任人的责任。

限时办结制度

一、限时办结制度是指群众到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办事,在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应当根据政务服务承诺,在承诺期限内办结群众提出的有关事务。

二、承诺期限

⒈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入户粮关系证明、非农一孩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有关证件的,应当随到随办。

⒉对群众的申诉、举报或投诉,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答复,并及时依法处理。

⒊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办理各类证件的,应向服务对象说明具体情况。

三、未按上述规定时限办理的,第一次予以诫勉教育,第二次予以效能告诫,并责令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经告诫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岗处理。

服务承诺制度

一、服务准则。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便民利民的服务标准和原则,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承诺内容。根据职权范围、工作职责,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定服务承诺内容。服务承诺的内容应包括服务的具体事项、服务时限、行诺监督及投诉办法以及违诺责任等。

三、公开承诺内容。应在办公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办事程序流程图等公布承诺内容。

四、行诺监督。通过设立服务承诺监督台、投诉电话和举报箱或举办群众接待日活动等方式,接受对违诺行为的监督和举报。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并向当事人反馈。

五、违诺处理。本单位人员违反承诺制的行为,要从行政论文、法律、经济论文等方面作出处罚规定,并严格执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要按承诺的标准予以赔偿。

办事预约制度

一、办事预约制度是指当事人因工作需要或情况,需要预约办理有关事务或进行上门服务的,计生委应根据预约要求,在职能范围内办理当事人提出的有关事务。

二、预约范围

⒈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职能范围内应受理的业务工作,可以预约。

⒉异地人员办理有关计划生育证件等有关事项的可以预约。

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帮助解决及服务的有关事项,可以预约,必要时也可以上门服务。

⒋因特殊情况需要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延长服务时间的,可以预约。

⒌其它需要预约的有关事务或事项。

三、违反本制度者,第一次予以诫勉教育,第二次予以效能告诫,并责令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经告诫仍不改正的,予以待岗处理。

政务公示制度

第一条政务公示制度系指行政论文机关向行政论文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大众公开履行行政论文职能的标准、要求、程序等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

第二条县计生委依据行政论文管理相对人办事方便、行政论文要求公开透明、行政论文行为接受监督的基本原则实行政论文务公示。

第三条县计生委各股室以及工作人员,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公示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像片、姓名、部门、职务;

二、机构设置、行政论文职能、位置分布、股室职责;

三、办事程序、标准;

四、机关的对行政论文管理相对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五、其它公示内容。

以上公示内容通常做法采用墙上悬挂、桌上摆放、带身份牌、编印办事服务指南、公示栏张贴、上网络公示栏以及其它公众媒体公开等形式。

各股室负责提供各自应公示的内容,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委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每月不定期检查和每季度定期一次检查各股室公示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凡应该公示而没有公示以及公示内容不规范、不标准的,委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书面责成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按《干部诫勉制度》处理。

第七条政务公示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单位、股室、个人的年终考评的一项内容,并由委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并提出奖惩建议。

效能考评制度

一、委机关及下属二级机构的干部职工均列入考核范围。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根据县委、县政府规定的内容,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成绩。

三、考核办法

⒈实行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由各股室负责人对本股室干部职工的德、才和工作表现逐月作出考评,半年进行小结,形成书面意见,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年度考核在每年末或翌年初进行。

⒉平时考核实行分级负责,委主任负责对委机关科级干部进行考核;分管领导负责对分管股室长进行考核;股室长对本股室的干部职工进行考核。

⒊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由委机关效能办公室负责实施。在年度考核时,除负责对本机关干部职工考核综合评定外,还要对二级机构的考核进行审核。

四、年度考核的时间、内容、标准、具体方法步骤,应根据县委、县政府、县人事局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由委机关效能办公室拟定实施方案,提交机关效能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五、年度考核结果存入干部、职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奖惩、任免、工资晋升的依据。

六、凡属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的给予降职或调整工作岗位处理。连续两年评为不称职的,予以免职或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应予辞退。二级机构干部职工参照以上办法处理。

七、本单位科级领导干部的考核按县委组织部规定的要求参加考核。

八、本制度由委机关效能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

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为规范本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明确个人岗位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增强廉政建设和遵纪守法意识,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制

行政论文过错,是指本委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造成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有关制度的事实,以致影响行政论文效率和行政论文秩序,给行为对象或者国家、公共利益造成其它不良后果的行为。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制,就是对工作过错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论文和经济论文处罚的制度。

二、行政论文过错的主要情形

本委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视为过错:

(一)首问责任人不履行首问责任,贻误办事者办事的;

(二)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三)服务态度不热情,与办事者顶撞争吵的;

(四)私自进行有偿咨询或服务,违规收取押金、保证金和其他费用的;

(五)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许可,或者擅自提高、降低许可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六)未履行办事承诺制度,无特殊原因和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许可事项或告知办理结果的;

(七)对明显虚假的材料,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的;

(八)故意制造虚假材料或谎报事实的;

(九)办理业务明显违反法律、法规或其它有关规定的;

(十)其他应该追究工作过错的行为。

三、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

(一)行政论文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⒉通报批评;

⒊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⒋扣发当月岗位工资和年终奖金;

⒌轮岗或停职离岗培训;

⒍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

⒎给予行政论文纪律处分。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二)工作过错行为是由数个行政论文环节过错造成的,工作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三)工作人员的行政论文行为造成本单位赔偿,有过错的工作人员应承担—定的赔偿责任。

(四)在年度考核期内,工作人员的行政论文行为被群众投诉,经核实的,第一次扣除当月岗位工资的%,第二次扣除当月岗位工资的%,第三次扣除当月全部岗位工资,对本人进行离岗培训、轮岗或降级使用处理。

(五)工作人员过错行为性质特别严重,触犯刑法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责任。

(六)有过错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从重追究过错责任:

⒈在被调查过程中拒不交代过错事实的;

⒉有索贿受贿、敲诈勒索、、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等行为的;

⒊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⒋其他经行政论文过错追究机构认定,应从重追究过错责任的。

(七)有过错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从轻追究过错责任:

⒈主动承认过错行为并及时纠正的:

⒉其过错行为没有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⒊其他可从轻或免予追究过错责任的。

篇5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策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3]李燕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集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6-7.

篇6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写作字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师推荐题目√自拟题目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之一。识字写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手写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化书写工具的冲击,学生写字现状不容乐观,写字教学面临空前的挑战。本论文致力于探求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症下药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提供相应参考。

选题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写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写字教学也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当世界三大古典文字中的北非埃及的圣体字、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字早已淹没在时展的浪潮中,汉字却依然生机盎然。我们骄傲的以为汉字能经受住高科技的挑战,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交流工具的普及,传统的手写交流方式被Email、QQ、短信等所取代,手写体汉字逐渐被方便快捷的键盘输入所取代,甚至连作业都大兴打印稿之风。学生写字质量愈发下降,出现了写字兴趣淡化、提笔忘字、字迹潦草凌乱、错别字连篇等现象,有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如何保证学生的写字质量,如何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信息时代中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对于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法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软硬笔兼学,还要临摹名家书法,学习书法知识。此通知一出台,引起各方热议。可见,写字教学已引起各界关注。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的冲击,对写字教学的认识不足、应试教育下沉重的课业负担等也是制约写字教学有效开展的因素。开展写字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我们首先要明确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去发现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写字教学的开展。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索,从获得的“写字教学”相关研究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在写字教学意义、写字教学现状及写字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论述写字教学的意义的重点多在写字教育的功能上作了一些论述,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汉字不仅有着鲜明实用性,而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与美育因素。认为写字教学具有育德、益智、健体、审美、养心、博学等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高尚的精神品质,提高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在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中,大都提到了电脑、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对学生书写汉字的冲击,很多学者认为频繁使用电脑打字已对学生的汉字书写和学校开展写字教学造成了不良影响,汉字书写有着电脑打字不可替代的优点和特点,写字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研究认识到电脑等信息化工具对写字的影响,却没有探究信息化工具对汉字书写影响的具体表现,更没有从造成问题的根源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提出运用好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促进写字教学的策略。总之,这些研究强调了意识的提高,但缺乏具体的方法对策和实践探索。

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教育部做了很多努力: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011年8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除此之外,国内很多学者也在探求写字教学的出路,提出改善写字教学现状和解决写字教学问题的策略。

江平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五章第一节详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关注点及识字写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蒙学相结合促进写字教学开展。

刘永康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三章论述了识字写字具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使用电脑的意义,并结合课程标准论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论述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和教学措施。

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一文中从造成写字教育困境的原因出发,确认科技对书写技能的影响和基础教育中写字教学的弱势地位是造成写字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认为全球化的背景使汉字书写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新媒体技术形成了对传统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电脑的广泛使用在客观上造成了书写技能的弱化。现实中应试教育难以撼动的强势地位,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写字教育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名存实亡。对写字教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见解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尝试和探索,试图为写字教育的生存、发展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使写字教育在“键盘时代”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传承和综合育人价值。

魏南疆著的《语文教学散论》第三章论述了汉字具有简洁明确、构词灵活、达意迅捷的特点,并评价了童俐俐的《识字与写字5》的示范教学。

孙熙春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中小学书法课“虚位”现象极其严重,并指出应试教育、师资不足是制约学校书法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最后从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师资培训、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努力方向。

刘伟在《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一文中从电脑打字会导致青少年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导致手写汉字附带信息的减少甚至丧失、增加青少年写别字的几率几方面论述了电脑打字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并要求社会、家长、学校互相配合提高对写字教育的认识,重视键盘的同时不应忽略了手指。

总之,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写字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可见,写字教学还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解决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改善写字教学现状,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继续屹立于信息化时代浪潮中,还是很有希望的。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一、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手写体汉字有着电脑打字无法取代的特点

1、个性化特点

2、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1、汉字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

2、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学习语文的基础

3、识字写字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

(四)写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耐心、恒心

3、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写字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书写现状令人堪忧,远未达到课程目标

1、写字兴趣淡化

2、写字习惯不良

(二)学校写字教学开展有待加强

1、写字课落实不到位

2、写字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3、大部分教师书写水平偏低

三、导致写字教学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各界对写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错误的写字观:电脑输入能代替手书

2、社会对写字要求减低

3、教师重写字质量,轻写字教学过程

(二)应试教育的桎梏影响写字教学开展

1、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写字教学

2、沉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练字

3、对“减负”的错误理解:把写字课当“负”减掉

(三)交流工具信息化的冲击

1、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减少了手书的几率

2、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教师板书示范行为

3、打印稿作业增多导致书写能力下降

四、写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多方协作、端正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1、社会、学校、家长应提高对写字教学的认识

2、学校应确保写字教学课时,明确写字的要求和目标

3、教师应做好表率,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写字

(二)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

1、把“三笔字”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2、做好在职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3、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准教师写字能力的培养

(三)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1、学校避免盲目推崇多媒体教学

2、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信息化媒体资源

3、家长应监督孩子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

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主要问题: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尤其是信息化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及其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重点:提出改善现阶段写字教学问题的对策

难点: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来促进写字教学

研究目标:

论述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等对策。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分析、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前期文献准备,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和完善论文。

第四阶段:完成论文设计。

可行性分析:

首先,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该课题相关理论有所了解,而且近年来关于写字教学的研究很丰富,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能找到充足的资料支撑该论文的论点。

其次,研究成本低,该论文不需做问卷调查、实验,我坚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同学的帮助下,我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脑、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并从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提出合理利用信息化媒体资源的对策。

进度安排及预期结果:

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一至二周选择指导教师

第三至七周选题,收集文献资料

第八至十周整理文献资料,撰写提纲

第十一至十三周撰写开题报告

第十四至第十五周论文开题答辩

第十八至第二十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八学期:第一周至第五周论文修改

第六周至第十周论文定稿

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论文答辩

预期结果: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

[3]魏南疆.语文教学散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5]王振刚.对键盘时写作字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05)

[6]张琼.农村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06,(12)

[7]王洪峰.试论中小学写字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孙熙春.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6月20日

[9]赖冬美.汉字是美丽的,写字是快乐的——浅谈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写字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2011年1月第一期

[10]刘凤山.键盘文化背景下书法教育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36卷第5期

[11]尹功仁.源流并导.标本兼治——浅析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2]章立千.走好“五步”练就好字——浅议小学低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年9月第7卷第9期

[13]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J].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3日第004版

[14]辛旭.E时代,握住鼠标丢了笔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9月17日第A01版

[15]刘伟.从电脑打字对青少年汉字书写的影响谈汉字书写教育[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5月第6期NO.6

[16]曹远富,李世淼.当前小学写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行动与反思,2007年2月号

[17]吴永波.从社会书写现状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紧迫性[J].美与时代,2007.10下

[18]纪光治.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写字教育[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9]籍艳玲.网络时代加强汉字书写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0]马梨.教育部出新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上一节书法课,这四十五分钟书法课该怎么上[N].美术报,2011年9月3日第051版

[21]陈一玙,曹娴.小学书法课离学生有多远[N].湖南日报,2011年9月9日第009版

[22]燕怡.勤于打字疏于练习——学生手写字丑各方看法不一[J].教育与职业,2003年第6期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DB/0L].,2011年8月2日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小组意见:

组长签名:

篇7

关键词:翻转教学;网络;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6-0176-02

教学模式可视为教学要素结构和教学流程组合的一种方式,它以特定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并服务于特定的教学目的,是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流程、教学功能和教学环境所构成的体系。翻转教学模式颠倒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顺序以及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重新规划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使用。其理论基础是发展区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生在课堂外通过视频自主学习,将学不懂的地方作为问题记下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这种讲解就讲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通过互联网,学生很容易得到优质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可以不完全依赖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其更大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翻转教学把原来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模式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模式,它是一种“从教学到学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2)从知识导向到问题导向。从课后复习消化课堂知识为主到课前自学提出问题为主;(3)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4)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翻转教学也是一种混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通过在线学习接收内容和讲座,且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路线和进程;一部分是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的实体地点进行。由于学生减少了出席实体学校的面对面课程,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实践环境多变和实习地点分散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因此,其应用并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对毕业论文指导这类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也有很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一、加强问题导向,使论文选题更加贴合实际

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多种多样。依据翻转教学模式的原理,毕业论文的关键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摆到前面,让学生带着问题的眼光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才可能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具体而言,一个好的选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发现。(1)实际和实践的途径。通过对现实事物和活动的认真调查、观察或亲身参与,以及凭借以往积累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所在。(2)大众传媒的途径。关注各种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找出一些热点问题或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3)与人沟通的途径。与教师、领导、同伴、任务委托人等他人的沟通交流也是发现问题和碰撞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4)阅读文献的途径。这个途径可以说是从问题到问题。通过对别人研究的问题学习和思考,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

二、毕业论文指导应更加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

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多种多样,主要平台说明如下。

第一,短信群、微信圈、QQ群、微博和电子邮件等各种现代即时通讯技术。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可以实现音、像、画、图等各种类型信息实时的双向和多向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意见,也可以看到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和分析。同时,这种指导与交流方式具有追溯回看功能,有助于更充分、深入地进行总结归纳。此外,利用这些虚拟网络,可以临时组成富有弹性的虚拟攻关小组,集中各方面的知识,通过更好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去解决问题。

第二,扩大开放式指导。翻转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引进更多更广的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对毕业论文指导来说,借鉴这一思路,可以加大引入社会人士、校外专业力量加入指导队伍,参与当面指导或远程网上指导,实现跨学校、跨地区的教学资源整合。甚至可以组建成立毕业论文指导专业协作组,以指导本学校学生为主,兼顾参与有协作关系的外校学生某部分某阶段的论文指导工作,形成交叉与复合的指导格局,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乃至创出特色,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潮流。

第三,导入不同论文选题涉及专业知识点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巩固用到的知识。毕业论文也是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全面复习。仿照翻转课堂教学,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可以建立专门网站,上传各种与毕业论文选题紧密相关的微课、慕课视频资源供学生在“干中学”。同时,可以链接一些相关文献、数据、统计资料资源,为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第四,建立毕业论文专题论坛和分论坛。通过网上论坛,可以和展示各自的观点,分享与共享阶段报告、文献综述等,起到互相启发、思想碰撞的作用,实现扩大交流和扩大知识点的效果。

三、进一步增强个性化指导

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组织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发现学生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毕业论文同样如此,通过利用以上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指导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有创意的、个性化的项目和问题,对其毕业论文进行引导和指导。为此,教师需要在针对学生个性进行指导方面做更多的精心设计。比如,对论文选题和不同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学生在线情况进行统计跟踪,开发在线测试和评价等自动功能,以满足翻转教学模式下的毕业论文指导需要。总之,翻转教学模式下的毕业论文指导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指导,它是综合性、全方位、基于实时信息和多向互动的指导。引入翻转教学模式的概念有助于改进和拓宽现有论文指导方式,缓解传统的全程面对面指导无法应对学生地点分散、师资资源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毕业论文阶段,学生面临实习、应聘、考研等未来去向的重重压力,经常不能集中进行指导的问题。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在组织和流程上的改变,既是有形的媒体和硬件的改进,也是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随着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数字化学习、移动课堂、电子书包、虚拟现实学习及游戏化学习等新的教学形态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毕业论文指导也不例外,必须像翻转教学模式一样,采用与时俱进的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变革。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2]毛姣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应用挑战[J].时代教育,2014(7).

[3]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

[4]刘彬让.研究型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

[5]刘彬让,李论.试论研究型农业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10(7).

[6]张利荣.我国本科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

[7]杨俊,王光明,张玘.影响本科研究型教学实施效果的教师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4).

篇8

关键词TQM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

1TQM理论的概念与特征

菲根堡姆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其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该体系的核心思想在于希望为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持续改进来达到让顾客长期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长期受益的目的。[1]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尝试着将TQM运用于其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根据科学性、全员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可发展性的原则,以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为调研样本,分析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TQM理论的相关学习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理解,提出从生源质量、教师水平、教学管理、培养条件以及论文审核五个方面了来构建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2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生源数量增加,但相近专业的人数较多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矿业工程作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工学照顾专业,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的矿业工程研究生都是由其他专业调剂。调剂的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对后续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教学和培养方案设定造成困扰。

2.2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教学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本科生培养模式不同。在硕士培养阶段,大部分课程需要由具备高学历的教授、副教授等担任,且上课也多采取集中授课方式,研究生的接受时间、接受能力都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跨专业学生。因此,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与实际教学质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3现场实践教学仍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利用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对于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重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现实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虽然重视实践教学,但随着国家对于矿山企业的安全问题把控越来越严,使学生得以实践的机会越来越难以落实。

3基于TQM理论构建矿业工程培养质量体系

3.1深层次招生改革

基于TQM理论,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需从源头入手,通过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来促进整个培养体系的完善。首先,提高行业声誉。彻底改变矿产行业“脏、乱、差”在社会中的固有形象。(1)动员在校研究生以及优秀本科毕业生进行宣传,鼓动本专业本科生进一步的入学深造;(2)在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宣传,利用微信、QQ群、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加强沟通交流,宣传现代化矿山企业的新面貌,新形象。其次,吸引优质生源。(1)在大学本科期间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且有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才会获得推免生资格,应重点关注推免制度。(2)矿山企业具有本专业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人,也是硕士研究生的优质生源。因此,针对本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宣传讲座,增加企业员工入学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主观意愿。(3)给予扶持政策,矿业工程作为国家照顾专业,除了考分上进行降分照顾,相关院校在学费上也应进行相应的减免,吸引优秀学子。此外,改良招生制度。调研矿业行业市场劳务需求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往往对矿业工程的硕士研究生有较高要求。相较于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言,专业方向上的创新性和开放性往往是这些用人单位更为关注的能力。因此,在硕士招生过程中,要把目光从应试能力转向综合素质。

3.2建立健全导师团队

首先,要对研究生导师的师资水平做出严格要求,确保研究生导师都是真正有能力的好导师。研究生导师师资水平的考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除了对导师的教龄、职称、学历、学术水平进行严格考核,还应该对思想道德水平、教学教育方法等要素进行综合的考量,防止高水平低素质的教师进入到研究生导师队伍。其次,针对师资力量匮乏问题,可以建立健全导师团队培养机制,将研究生培养“导师制”转变为“导师团队制”。结合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合理平衡导师团队的规模和结构,针对不同导师团队的师资力量以及科研经费,合理的安排研究生的数量,充分保障每个进入团队的研究生都能接受导师足够多的知道以及科研经费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导师团队内部,还应要结合不同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学生的兴趣方向来进行分配。此外,针对导师的培养效果,还要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防止部分导师过分重视科研成果而轻视对于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研究生本人的科研成果好坏以及对导师满意度的调查纳入监督评价机制,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导师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对于校外导师也应建立评价和淘汰机制,增强校外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3完善课堂教学体系

首先,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增加矿业工程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可以采取学分制,由学生自行联系本科教学教师,完成相关基础专业课程学习。其次,要科学制定矿业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结合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分为三部分:(1)基础培养目标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培养;(2)专业培养目标应由研究生导师初步制定,导师团队开会讨论通过。这样才能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3)实践培养目标应由研究生导师团队中的校外导师初步制定,并由导师团队开会讨论通过。这样可以保障实践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一致。制定了科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就应该紧紧围绕该目标,做出更加细致和恰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针对学生的研究选题方向的前瞻性、试验方法或技术路线的科学性、科研成果的科学性。此外,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虽然课堂集中教学还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网络普及,学生对于不同教学形式也有了诉求。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强化监督与考核工作。为了切实保障教学效果,应对现有的监督与考核方式作出进一步的强化。一方面要强化学习成绩的考核制度,分阶段进行定期考核,使学生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都保持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程监督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该监督评价可以由成绩分析、同行评教和学生评分共同进行评价,对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3.4提升补充培养条件

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矿业工程研究生的科研设施进行完善。矿业工程鉴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实验设备都是大型化的,因此学校和学院应提供相应大小的实验室。关于检测设备,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提供矿业专业专用的检测中心。条件不具备的高校也应该提供大型设备的共享平台,以确保矿业工程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较强学术交流。矿业工程较其他传统工科专业而言,每年的招生规模,社会人才需求,开设该专业的院校都较少,因此更应该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学校或学院应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或企业加强联系,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举办相关学术论坛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在“评优评先”过程中,也应向科研工作倾斜,引导和鼓励学术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进而改善学术氛围。此外,高校应充分意识到研究收入来源有限。当出现经济拮据时,研究生往往会过多参与社会兼职活动来获得经济报酬,从而导致精力的浪费。为了保证研究生将精力用于学习和科研上,学校或学院应给予研究生一定的科研补贴和科研奖励。此外这种奖励还会激励研究生在科研上积极上进,做出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

3.5强化学生论文质量

篇9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29

围绕当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了改革的“一条主线” (即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和“两个着力点”(即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和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视角,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划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就两者关系而言,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需要通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作用于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培养单位作为直接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主体,在整个研究生教育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成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总体构架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多元主体参与、研究生教育完整培养环节、研究生培养单位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系统,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相关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任课老师、管理人员、研究生等多元主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运行方式。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主要由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所组成。因此,笔者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构架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等三个子机制。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主要是保障研究生教育的正常运行,从研究生培养过程来看,包括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生学位管理机制、研究生管理机制和研究生教育条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是激发研究生教育相关多元主体激励性并形成相应动力的运行方式,从对不同主体的激励来看,包括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是从制度层面对与研究生教育相关主体的制约机制,从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影响的不同主体来看,包括培养单位制度建设机制、研究生培养社会监督机制、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和研究生培养导师淘汰机制。综上所述,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系统结构见图1。

图1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组成结构

二、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一)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机制

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机制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招生这一研究生教育环节中,以保证并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为目标,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改革人才选拔方式,完善研究生招生政策制度,围绕选拔研究生优秀人才而形成的研究生招生运行方式。在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体系中,研究生招生机制处于第一个关键环节,要保证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不断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为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加工材料”。具体而言,研究生招生机制由招生项目、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节按一定程序形成的工作过程。该过程包括制定招生计划、组织命题、阅卷和录取等。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对象包括硕士学位研究生、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或学位办和研究生招生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全国统一招生的办法,此外还有由各有权组织单独考试的研究生招生单位自行组织但与统一考试同步进行的单独考试招生。博士生招生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招生。

除却这些基本的研究生招生基本运行工作程序外,要构建起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机制,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招生机制探索与实践上,还要把握两大核心对象和要素,才能有效构建起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机制。一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相关院系和科研机构。在当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招收规模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形下,要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探索研究生招生指标与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行研究生招生指标在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不同学科组织机构上的科学分配,将研究生招生指标向有良好科研条件、研究生导师条件的学院、学科上倾斜,才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目前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学位授权点、科研质量与水平、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培养质量等要素分配招生计划,建立与研究生教育资源相匹配的招生计划动态调整和信息公开机制,就是一种在研究生招生机制上的有益尝试。当然,这种教育资源分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比如可以在现有的分配机制上,加入社会需求度、生源规模、生源质量、就业质量等其他一些关键要素,对现有招生指标分配方式予以进一步完善。二是研究生生源。在当下研究生生源总体数量呈逐年递减的形势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均面临着优秀生源不足的严峻现实,这对于层次较低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如何吸引优秀生源,就显得更为迫切。要改革现有人才选拔方式,除当前所开展的加大复试在研究生招生评价中所占比重等方式方法外,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免试研究生招生规模比例,积极推进本硕博联读、本硕联读等招生规模,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尤其是在当前出现出国热、留学热,大批学生赴欧美等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留学的形势下,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吸引优秀生源留在国内学习,减少优秀生源外流。

(二)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机制

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是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围绕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监督、教学成效的评估与验收等教学工作内容而形成的运行方式。具体而言,研究生培养由相关的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和相互衔接的培养环节而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项目体系,结合研究生个体培养需求而形成培养计划;为实施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创建相关培养制度机制,并作好相应的物质条件准备;保证各培养环节有机衔接和高效有序、良性运转的培养秩序,协调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职能部门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估等。

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生培养质量常常为社会所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不足,在于现有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行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所谓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打破现有研究生教育基本完全依赖研究生培养单位而实行封闭式办学的发展思路,要实行与中科院、工程院系统,与有良好科研条件和指导研究生人才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的协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将社会上的有关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到现有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中,从而弥补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在转变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这样的思路下,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其研究生培养机制上,要紧紧把握如何激发社会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尤其是要把握社会相关单位的利益诉求,改革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与社会相关单位的合作共赢,是当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单位研究生学位管理机制

培养单位研究生学位管理机制是指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围绕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全过程而构建的运行方式。具体而言,研究生学位管理过程包括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科研锻炼、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分委会讨论与表决、校学位委员会审定以及研究生导师资格的评审及管理等工作。

就当下各培养单位研究生学位管理的现状而言,关键在于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对研究生导师的管理。要彻底转变将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博士生导师作为头衔、职称待遇的做法,切实将研究生导师作为岗位,是教师的一种责任和担当。要建立研究生导师可上可下的制度,建立并完善研究生导师上岗制,逐步建立研究生导师淘汰制。二是强化对研究生的管理。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就进行了学位论文阶段,这是研究生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的关键环节。在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要转变现有研究生培养“难进易出”、基本保持零淘汰的培养管理制度,加大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查力度,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无论是研究生导师还是学位论文答辩委员,无论是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还是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都必须严格学位授予标准,逐步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淘汰制。三是尽快制定并出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型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近几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类型的结构战略转移,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拓展了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增加了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由于现有的《学位条例》是恢复研究生教育之初,仅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类型而制定的,因而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上,仅限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1990年开始试点,虽然经历了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但在专业学位论文的标准上,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没有出台相应的基本标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缺失这样的标准制度,对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就难以对专业型研究生学位论文予以把关。因此,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迫切需要国家出台宏观的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与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把关提供基本依据。

(四)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机制

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机制是指以思想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为目标,针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健康、社团活动、职业发展等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运行方式。具体而言,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过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安全法制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评优评先、就业指导等。从长期的教育实践来看,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机制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思想育人,主要包括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党群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和由培养单位联合科研机构、单位或个人开展的博导论坛、研究生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二是文化育人,主要包括由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以丰富校园文化、提升研究生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开展的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素质教育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三是服务育人,主要包括培养单位等管理部门联合研究生会和社团组织,开展有利于研究生生活、学习与就业的权益保障及服务工作。

针对当下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机制运行现状,结合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机制的三个环节,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一是针对研究生较本科生年龄较大、思想较为成熟的特点,充分调动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党群组织积极性,以研究生自我管理为主、培养单位管理为辅的原则,重视新媒体手段的运用,着力从教育的形式路径、工作载体、内容体系、覆盖范围等方面来进行顶层设计,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二是针对研究生群体科研压力较大,就业与婚恋问题较为集中等特点,充分调动研究生会和社团组织的积极性,按照“打造精品,树立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素质讲坛、体育赛事、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等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和打造一批展现新时代研究生精神风貌与理想追求、研究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品牌。三是针对研究生生源结构、招考方式、培养方式、培养类型和研究方向的多样化,其教学、科研和活动的组织形式呈分散性特点,以学科专业、科研团队(课题组、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依托,畅通校、院、研究生三级信息渠道,建立矩阵式的研究生日常服务与信息反馈网格体系,扎实推进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进基地、进实验室、进课题组,确保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每一位研究生。

(五)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条件保障机制

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条件保障机制是指以向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科研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等为目标,在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环境条件、经费与制度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运行方式。具体而言,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条件包含了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学科声誉与影响力、师资队伍、科研环境和条件、教学环境和条件、学习生活条件、校园文化等。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条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层次高校之间、不同类型高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性比较明显。从整体上来看,受多年来高校办学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本科教育、轻研究生教育”的现象,在研究生教育条件保障建设上,主要需要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生投入问题。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需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建设力度,保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研究生教学条件需要改善。部分高校研究生教室和教学条件往往是本科生选剩之余的地方,研究生教室分布比较分散,不便管理,且研究生教室条件较差,开展现代化教学的多媒体等相关设施严重不足。三是研究生生活条件需要改善。与研究生教室大体一样,学校在本科生宿舍安排之后,再考虑研究生宿舍的安排问题,研究生住宿条件亟需改善。研究生教学条件与研究生住宿条件不好,主要是受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室安排主要由教务处负责,研究生住宿安排主要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而这两个部门主要负责本科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而研究生教学和学生管理往往由研究生院(部、处)和研究生工作部管理。因此,要转变这种现状,需要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管理体制,理顺研究生管理与本科生管理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研究生教育保障条件不足问题。

三、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动力机制

(一)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

研究生培养资助机制是指基于当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为目标,在研究生培养的不同阶段,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研究生实行相应资助的运行方式。研究生培养经费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保障,我国研究生培养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委托培养单位经费、学校自筹经费、导师科研课题经费、研究生个人交纳的学费、社会赞助等,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是研究生培养经费的主要来源。

自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以来,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生不同阶段的资助标准、资助额度、经费来源等方面的改革,其改革核心内容在于进一步拓宽研究生资助资金渠道,尤其是将导师作为出资方纳入研究生培养资助体系之中,加大研究生培养经费筹集力度,保证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研究生教育公平、公正、和谐发展。在当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进入改革深化期,尤其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研究生资助的情形下,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已由导师出资转移到资助标准的制订上,即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制定出合适的资助评价标准,尤其是对于博士生和硕士生两种不同的培养层次、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不同的培养类型,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制订比较科学的、多元化的资助评价标准,这是当下研究生资助机制构架并完善的关键所在。

(二)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

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是指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激发研究生导师开展研究生培养积极性,在制度层面开展的相关工作的运行方式。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主体,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的构建,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导师付出与所得的关系,要激励导师出资资助研究生培养活动,立志为研究生教育事业付出自己的艰辛努力和心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从而激发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热情与积极性。

从当前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任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实际现状而言,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激发。笔者认为,其主要应在如下几方面予以改进:一是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与评价制度。当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教师职称评定、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上,仍然存在着“重科研、轻人才培养”的倾向,能否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是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而对于人才培养,则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这自然会引导研究生导师重科研而轻研究生课程教学与研究生指导,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制度政策层面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内容与比重,切实将高校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人才培养上来。二是要加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好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任课教师的激励。研究生导师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倾注其心血,奖励在研究生培养上作出成绩的研究生导师,要加大现有的各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的奖励力度,同时要将研究生教学改革纳入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容,鼓励研究生任课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三是要实行研究生导师招生指标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以研究生导师近几年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关键内容,以各高校二级单位为对象,视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情况,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异的导师,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而对于在研究生评估和抽查中出现问题的导师,则减少其研究生招生指标或暂停招生,甚至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

(三)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激励机制

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激励机制是指以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实施科研创新奖励,组织开展社会活动等。具体而言,研究生综合素养培养激励包括研究生培养单位及二级单位所设置的资助研究生的各种科研创新项目,由研究生培养单位组织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家有关部委、省级地方政府所开展的各类科研竞赛活动,由研究生培养单位所设置的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优秀学位论文奖、社会活动奖等。

对于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的培养机制、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观的认识问题。目前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知,呈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化倾向,形成了基于不同视角的学术质量观、过程质量观、效益质量观、就业质量观等 。我国教育领域知名专家顾明远先生曾在论及研究生教育质量时指出:“我国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获得学位的毕业生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不仅应该具有高深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因此,在当前论及研究生教育质量时,必须关注研究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这是保证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内涵和根本要求。因此,笔者以为,研究生培养质量观应从研究生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文史哲知识、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整体综合素养进行衡量和评价,并以提升研究生整体综合素养系统构建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

四、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约束机制

(一)培养单位制度建设机制

培养单位制度建设机制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保证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多元主体形成基本要求与规范,保持研究生教育活动有效运转的运行方式。制度建设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培养管理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自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制度建设上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当下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度建设问题,关键在于要把握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处于综合改革的重要时期,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转变原有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思想,增强学术治校,强化研究生教育学术管理。此外,要结合当前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围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单位自我评估,强化自律意识,进一步改进原有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制度,适应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二)研究生教育社会监督机制

研究生教育社会监督机制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开展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接受社会的监督,以构建行政、学术、社会三位一体的新型权力制衡体制为目标的运行方式。具体而言,研究生教育社会监督是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积极接受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各环节的监督,包括研究生招生过程、招生结果监控,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评优评先环节、评选结果及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选过程及结果的监督;研究生选题、开题及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邀请督导员参加并实行对外公开制度等;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优秀研究生评选等过程和结果实行公示制度等。

当下研究生教育社会监督机制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该公示的没有公示。部分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相关信息公示不够,许多按照制度规范需要公示的,没有公示。二是公示范围不够。部分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在相关信息公示上,仅限于有限范围,或限于本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特定人员,或限于研究生培养单位所在的二级单位,或在本研究生培养单位内部网上公示。三是处理不够。对于公示中出现并发现问题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真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使许多人失去了参与社会监督的信心,关注、参考社会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三)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

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增强研究生危机感、提升学习和科研积极性为目标,通过实施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研究生淘汰而形成的运行方式。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构建,包括从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把关,分别在研究生入学实施选择综合素养淘汰,课程学习阶段实施课程成绩淘汰,在科研工作阶段实施科研能力淘汰,在学位论文阶段实施学位论文水平淘汰。

研究生教育实行淘汰制是各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的一种方式,在许多国家,比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其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研究生淘汰率较高,美国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淘汰率甚至达到30%~40%,这种淘汰机制已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的建立一直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所重视,但一直以来,这一机制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这对于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极为不利。实施研究生培养淘汰制度,除了要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教育淘汰社会氛围,完善现行研究生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实施研究生淘汰提供良好法律法规环境,由中央和地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政策,加大监管力度,激励鼓励并推行研究生培养淘汰制外,关键在于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研究生淘汰制度上要进行试点改革,积极摸索有效路径,同时也要为被淘汰者提供改正的机会和其他相应的出路,使改革工作能够在现有条件下顺利推行。

(四)研究生导师淘汰机制

篇10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关于新媒体,学术界目前并未形成统一定义。一般来说,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并不断动态发展的一个概念,泛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信息处理)及网络(传播及交换)等新科技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涵盖了门户网站、电子邮箱、论坛、博客、微博、搜索引擎、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多种媒介形态,具有数字化、超文本、网络化、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对公共传播、社会舆论、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说,新媒体甫一面世就表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知名网络人士李开复曾经说过,“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新媒体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1、新媒体改变大学生认知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接受相对同步的、线性的“课堂+图书馆”的灌输式学习,认知渠道较为单一。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过度丰富的互联网提供了异步的、多媒体的、非线性的信息来源。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有利于开阔大学生学习视野,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异成果。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下的海量信息会造成“信息过载”,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迷失于信息的海洋,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耽搁正常学业。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高效汲取有益信息。

2、新媒体造成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成为了社会性公共传播主体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地、平等地、匿名地参与到公共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去。他们对学校、家长及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不再绝对信任,在价值选择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无政府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价值观塑造上自我放松,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现实挑战。更有甚至,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会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特征而降低对自己的道德约束标准,在虚拟的电子空间内不符身份和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出现窥探他人隐私、戏弄他人感情等负面的网络行为。

3、新媒体影响大学生人格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更多地受到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社交网络、论坛等新媒体工具的影响。在开放、共享、自由、个性化的新媒体空间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我表现意识。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乃至人格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必须引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例如,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带来的精神满足,对现实生活缺乏必要兴趣。

从总体上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工具和载体,有助于丰富工作方式方法。从挑战的一面来看,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把控。(1)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及人际交往变得更多元、多变、动态且隐蔽。(2)新媒体空间内充斥着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西方国家也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容易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倾斜、迷失甚至蜕变。

二、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新媒视域中,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客体的大学生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能够帮助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摆脱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对象、方式和手段,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平台。

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展,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角色和功能定位上,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主体与客体协同学习的模式,构筑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1、借助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要给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阵地不能动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积极整合校外校内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系统建设。同时,结合高等院校特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如网站、论坛、QQ群、微信好友圈等。在思想理论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的超文本、富媒体优势,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引起大学生的主动注意,充分改善课堂教学成果。总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新媒体力量,占领院校舆论主阵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辅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坚决抵制西方腐朽价值观念和落后意识形态的侵蚀。

2、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素养(主要指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吸收及船舶的能力)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媒体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变得较为困难,正是因为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对媒介信息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筛选,在信息时也忽略了审查环节。因此,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媒介素养入手,将新媒体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去,帮助大学生把握各类媒体的特征,发现“媒介表面活动背后隐藏的东 西”,提高应用新媒体的能力。

3、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

借助于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过去那种课堂灌输的教育模式,综合利用讲座、论坛、博客、座谈、谈心、社会实践等方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在形式上,也要综合利用文本、语言、图片及视频等教育元素,设计个性化的课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能够有效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目中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4、健全高等院校新媒体信息过滤监督机制

高等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开展新媒体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大学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使用新媒体。在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应用的引导与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过滤监督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他们充分接触正面信息。同时,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注重自身新媒体素质的提高,吸取同类院校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大学生的各类成长问题(如心理障碍、道德堕落、交际冷漠等)做到及早预防、有效引导和积极解决。

结束语

在信息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已是如火如荼。在带来便捷信息的同时,新媒体也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形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的媒介潜能,建设校园社会主义舆论阵地,切实保障大学生能够实现知识、心理、人格等多方面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刘晓宇.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