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烹饪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2:2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烹饪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烹饪专业论文

篇1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04-02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认可度也逐渐提高,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技能型劳动者,不少行业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如餐饮行业,中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已挑起行业的大梁,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却越来越困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说的功夫、读的兴趣和写的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听的本领――记流程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针对“听”的专题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听清要点、听懂言下之意等,能够通过复述实现教学目标。但由于语文教材中所举例子一般与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并不易掌握,往往敷衍了事,实际训练效果不佳。为此,对于烹饪专业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认真“听”一节专业课,认真记录该节课学到的一道中式烹饪家常菜的制作流程,并在语文课上对所记录内容进行复述,由教师检验“听”的成果,比一比哪位同学“听”得最认真、复述最清楚,评判专业课教师对烹制中的细节介绍是否到位。要求学生在专业课上做好内容记录,一是内容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对待;二是他们为专业课的内容复述作准备,这就促使他们课前预习,在专业课上“听”得认真,记住重点,关注细节,到了语文课的内容复述时才能表述流利、讨论热烈,从而实现了语文课与烹饪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课基础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了每道菜的烹制流程。

二、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说的功夫――介绍菜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多“说”,不喜欢朗读课文、发言不积极,不注重口语训练。过去,在语文课口语考试中,烹饪专业的学生得分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他们认为今后的工作环境是在厨房认真做菜,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的言语交流,对自己“说”的能力并不重视。对于语文教材上的口语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对他们来说太大众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结合烹饪专业学生的特点,从当今社会对厨师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一名优秀的厨师不仅要能烹制一道好菜,还应该能将一道佳肴的妙处介绍出来,为食客带来听觉的享受,并提高各种菜系的文化听品味。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对会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学生明白:好菜也是需要包装的,能用美丽的词汇介绍美食的妙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食客。此时,笔者适时提出要求,好厨师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由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介绍烹饪流程的兴趣了,学生往往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学会介绍不同菜系的烹制方法,或介绍不同美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不愿说、不屑说,到大声说、抢着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烹饪专业学生读的兴趣――取菜名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很难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那就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笔者在引导烹饪专业学生进行阅读时,仍然是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现有的一些通用菜名加以改革,取一个新菜名,新菜名或要有文化底蕴,或有时代特点,或有诗情画意。刚开始,学生觉得很难,但慢慢就在课文中找到灵感,取出一些较有创意的菜名,如将普通野菜汤重新命名为“我愿意是激流”、扣肉双吃命名为“将相和”、杂粮包命名为“那些年”等,在取菜名的环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在天马行空的取菜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意,而创新和创意的源泉就在于多学习、多阅读,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对专业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书籍,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培养烹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列写菜谱

中职语文考试的作文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写得很少,甚至空白。用学生的说法就是“语文课最不愿意写作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烹饪专业的学生采用练习写菜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刚开始,学生认为列菜谱很简单,但真正动笔后才发现要写好一个详细的菜谱也不容易,因为菜谱的菜名、原料、烹制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要一一写清楚就有点难度,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列菜谱的练习中不断地增加词汇量,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把菜谱写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进行专业学习,要将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精彩,才能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储德发.试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专业渗透――以烹饪专业语文教学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

[2]杨峰明.浅谈烹饪专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方文化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 (10)

篇2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

在汹涌的经济大潮面前,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调整姿态。整个社会和教育界都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努力摆脱传统普通教育的苑囿,摆在每个职业教育者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实现一次华丽的转身,唱响当代教育的主旋律。

在这次轰轰烈烈的职业教育改革中,曾经尾随普通高中语文摇摆的中职语文正经历着巨大的阵痛。一门传统的基础文化课在宏大而模糊的概念如经济、效益、发展、变革等面前不免显得有些手足失措。要改,怎么改?改了,跟得上吗?改过的,是我们需要的吗?改变,是离目标更近还是更远?

教材改革、教法颠覆、教师重组,一记又一记的重拳推出,中职语文到底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一、凸显语文的工具性

以往的中职语文跟在普通高考模式的后面亦步亦趋,已经为人们所诟病。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念:职业学校的语文必须要有职业特点,进而必须要彰显实用性,进而批判过去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太强,进而要淡化中职语文的人文色彩,进而改善这些不合时宜的人文超标的症状。于是,形形的校本教材应运而生,无一例外地放大了语文的工具性质,克制地表达人文气质,即使表达了,这些表达又都向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看齐,与德育课的内容相交互。

工具性不鲜明,职业性就不突出,中职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无法显现。缺什么就补什么,吃哪里就补哪里,正如缺钙补钙,吃脑补脑。在这样的思路下,放大中职语文的工具性似乎就无可争议了。

以一个一线教师的经验来看,笔者却在变革中有着复杂的体会。因为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笔者认真研究过各种中职语文新教材,几乎每一种教材都增加了听说训练的比重,而且在作文训练中应用类文体是重头戏,甚至是唯一内容。

听说多了,阅读少了;写应用文类多了,写真实生活少了。按理来讲,这些实用的内容对学生的就业是有用的,学生应该更爱学,应该学得更好了。从笔者个人的经验来看,旧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新问题又出来了。什么新问题呢?逐渐加大的听说训练确实提高了对听说的认知,但具体的训练效果却很难提高。了解了听说的方法,却达不到高质量的效果。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那是方法论的问题;如果茶壶里连饺子都没有,那就是本体论的问题。对基本阅读已经滞后的大多数中职生而言,通过偏重听说技能而自觉或不自觉放逐阅读,单一的听说训练效果也就不难想象。笔者也曾在所教班级通过多种方式试图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举办课前三分钟口语表演、时事播报、演讲辩论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为数不多的优秀学生有明显进步,整体水平仍不理想。不是学生不爱讲,而是大多时候他们没东西也没能力讲。阅读毕竟是能力发展的基石,削弱阅读来反衬听说,不能不说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听说技能不好,显然不是阅读太多的错,恰恰相反,而是阅读得太少。听说缺失这个板子打在基础性阅读过多的身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急需纠正的偏差。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职作文教学改革中,大量的单一的应用文占领了整个作文教学课堂,请假条、收据、通知、启事、合同等,这些文体的实用性显而易见。老师们煞费苦心通过多种形式争取把应用文写作上好。这么有用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形式,上着上着,却发现学生不怎么买账。问题出在哪里了?学习知识很有用,中职学生厌学却是不争的事实;掌握技能也很有用,中职学生却需要反复督促。笔者并非贬低中职生的智能和素养,而是希望在事实背后摸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途径。

学生就曾真诚地反映过,“这些应用文套路都一样,网上一查就有了,还要花这么多时间来学来写,太无聊了。”笔者试着用“有用论”说服他们,学生却说:“有用吗?老师太功利了。”笔者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话戳到了我们的软肋,也进行了诚恳的反思。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无疑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有用是无法真正点燃兴趣之火的,只有让他们发现语文中的美,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调整了作文教学的策略,重新开放丰富灵动的文本空间,无论文体,不计用途,推荐好文章,朗诵好句段,仿写好片断,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原来,照着葫芦画瓢的应用文写作,因为文句不通和用词不准等基础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质量难有变化。教学调整之后,学生习作的文句通了,文法通了,文意通了,一通皆通。

二、高扬专业性

在学科发展越来越精细的今天,中职语文与专业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甚至生成多种崭新的交叉学科。如学机电专业的,语文课程内容以机电相关知识为主;学烹饪专业的,语文学习倾向于烹饪特色。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彰显专业的特性,让语文学科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笔者支持这样的变革,同时也有一些忧虑。

语文学科向专业倾斜以后,涉及面自然就窄了,如果窄到只剩下专业相关内容,这时对专业会产生什么作用呢?举个例子,还说说烹饪专业,这个专业除了要求刀功和厨艺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一个冷盘如何构图才有美感,一盘热菜如何起名才有创意,一种美食如何制作才显文化底蕴,这一切都需要广泛而扎实的文化功底来支撑。再如,美术专业的语文课程内容哪些才是相关的,哪些是没有用的,恐怕并不能很容易说清楚。就说较实用的房屋设计吧,它的理念也在不断吸收多元文化的因素,更不要说新兴时尚的动漫制作,没有生命质感的作品谁又会买单呢?《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形象制作来讲,说不上精细和高超,却能在众多国产动画片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成功塑造了一只普通小羊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也为我变得柔亮――天再高心情一样奔放,每天都追赶太阳――在任何天气都拥有让人大笑的力量。”)而不是一个简单几笔的小羊画像。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种精神,自然就画不传神,画不到位。

我国各行各业的很多专家在谈到自己的专业成就时,大都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有一个国学底子的老师或早期扎实的汉语学习经历。

三、倡导就业性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就业才是中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就业率和起薪工资成了人们评价职业教育时津津乐道的话题。殊不知,教育界早已明确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激进主义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建构了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理论。美国学者隆・米勒(R.Miller)将这种理论做了系统化的阐述,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1988年,米勒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份以全人教育为宗旨的专业期刊――《全人教育评论》(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1990年6月,在米勒的倡导下,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学者在芝加哥签署了著名的“全人教育宣言”――《2000年的教育:全人教育的观点》。

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和发展性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体魄和潜能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且可持续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似乎很难贯彻这种理念,受教育者或多或少地被视为生产流程上的简单要素:一部部运转熟练的机器或者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永不松动的螺丝钉,受教育者的创造性、个体人格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忽视了,甚至有专家认为这样做会把受教育者选择生活和职业的权力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

就业视角的短视是显而易见的,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专业在发展,人就不能忽视自身的发展。究竟哪些能力是一辈子适用的,没有人可以准确预言,只有全人教育的理念才能根本应对这种要求。

早在20世纪初,王国维和等就曾表达过全人教育的理想。1906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说,“人是知情意的综合体”。也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蒋梦麟、、傅斯年等五四学人都有此类的言论。

人在当今社会的异化,西方学者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借鉴。发达的西方从工业化走来,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深思的。赫伯特・马尔库塞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正大量出现“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 person)。全人问题,已经是全世界都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正在现代化进程中行进的中国,通过认真的反思和前瞻,是可以少走弯路的。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如果过度解读“工具性”,改革的力度就浅了;如果狭隘地纠缠于“专业性”,改革的范围就窄了;如果无节制地放大“就业性”,改革的视野就短了。

迷失于工具理性,同迷失于人文万能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得按教育的规律办教育,在这个前提下,改革都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北大出版社,2009.

[2]智效民.和他的朋友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8.

[4]闫绪娴.如何进行人才测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论文摘要:为了切合当前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丈基于社会对烹调技能人才的需求,联系教学实际,从教材改革、观念更新、充实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等方面来阐述,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推动冷盘制作技术教学改革的发展,从而切实提高中等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

当前中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烹饪教学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一个分支,对于烹饪重要模块之一的冷盘制作技术课程,尤其应以“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为教学改革方向。笔者希望借此机会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对冷盘制作技术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调整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单纯与课程内容标有关,而且与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科技术发展的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时我校冷盘制作技术课程的目标仅停留于传统、基础的冷盘制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与当今冷盘制作的行业特点和学科发展水平已有一定的差距。现时,酒店、餐厅、食肆等企业对冷盘制作技能人才需求量大,要求却甚高,除了要求应聘者懂得基本的制作宴会拼盘、卤水拼盘等外,还要求应聘者能在大型的主题活动中拼出各种特色的象生装饰类拼盘。换句话说,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已不单单停留在实干型人才,已提升到创新型、比赛型的人才了。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顺应行业发展潮流,结合职业活动的特点,冷盘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应注重以下几点:①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②注重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③注重专业的应用。具体地说,大概可分为以下目标,即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获取途径与技巧、懂得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手段与技巧、学会学习与自我管理方法与技巧等。

二、改革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安排

现时我校冷盘制作技术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编写于1988年的《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冷盘制作技术》。虽然里面富含冷盘制作的基本功识和图例,但由于理论知识较多,教材偏难、偏深,重理论、少实例,部分内容(冷拼实例图解等)甚至已与现今专业发展脱节了。因此,不少任课教师往往认为冷盘课应以实操为主,理论课为辅。原因是实操课较为直观,好上;理论课难上,教学难度大。的确纯粹的理论比较沉闷、抽象,学生只能以自己经验和想象去领悟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词。这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中职烹调专业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多少会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某些任课教师为了避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已不愿使用此教材,只是在实操课中简单介绍部分理论知识。即使选用,教师也会把理论课时压缩为4-6节,约占学期总课时40节中的1/10-1/7,使理论课与实操课程严重失衡。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只能掌握操作技巧,严重缺失理论基础。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改革。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可开发符合专业特色、突出其岗位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兴趣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实用为中心”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除保留旧有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外,可考虑增加以下教学内容:(一)理论部分:1.冷盘菜肴的常用调料与药物香料;2.冷盘菜肴的烹调方法;3.冷菜冷拼的制作要求(包括色彩的搭配,宴席拼制要求,冷拼容器的选择,冷拼不能串味,冷拼的清洁卫生,成品和半成品的保管等);4.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冷菜冷拼的欣赏(二)实操部分:1.冷菜冷拼的主要原料和制作方法(包括卤水的调制和保养,卤味菜肴制作,凉拌菜肴、烧腊菜肴、腌制菜肴、卷类菜肴、冻制菜肴、料盐水菜肴、蛋黄糕、蛋白糕的制作方法,冷拼原料干货发制方法等)2.冷菜冷拼的刀工运用(企刀法、平刀法、斜刀法雕刻刀法,浮雕刀法,凤尾形花刀法,麦穗花刀法,原料的刀工整形等)3.冷菜冷拼的拼摆手法(排、堆、叠、摆、覆、压、卷、贴、嵌、裱等)4.各类操作实例图解(平面拼盘、什锦拼盘、立体拼盘、像生拼盘类等)。

教学内容改革了,随之变化的便是教学安排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运用和再生。现时我校冷盘制作课程的教学时长安排约为40学时,相对于充实了许多的教学内容,显然是不足够的。学校可考虑把冷盘制作课程的教学时长增加至80节,规定其中20节为理论课,60节为实操课。这样安排既可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备课、授课,也能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强调理论课内容的改革和课时的安排,是为了让任课教师和学生都重新体会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相互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因材施教,结合现代化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冷盘制作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或演示图例操作步骤,学生模仿完成学习任务。显然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在教学改革巨轮的推动下,作为教育者尤其应该不断调整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冷盘制作课的理论课传统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半知半解地努力抄笔记。到底学生学懂了多少呢?教师的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呢?或许这也是教师心里面的一个谜团。笔者认为,任课教师考虑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配合教师精彩的讲解,使学生深层地吸取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冷盘制作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与“学”或简单的演示法和实习作业法,也可以使用下列几种现今较为先进、成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是教学变得有效。

1.比较教学法。近年,江浙地区的选手频频在全国中职烹饪技能大赛中冷盘制作项目比赛中独占鳌头,成绩彪炳,引领着我国冷盘制作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展示近年全国各类型的冷盘制作比赛获奖品种图片,引导学生对选材、图形结构、色彩搭配和拼盘技术等方顶进行对比,将江浙地区冷盘制作专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发展、研究方向与广东的现实状况做比较,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自己适应职业的发展方向;将职业教育的历史与本专业教育的现在或者将来的可能情况做对比,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潮流。 2.分层教学法。对于一些难度中等但创新空间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先在全体演示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拼出基本图形的基础上选择是否加人一些原创的元素,令图形变得有“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某些个人不能或很难解决的冷拼品种作为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冷拼的品种。

4.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师可选定一个大型的主题活动或一个主题宴会,要求学生在此情景下,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一个与主题相关且有特色拼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

并完成设计图形、选取原料、加工原料和拼盘等步骤,能提高学生对团体协作的认知,提高在今后工作中的合作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和组织形式

冷盘制作学科的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测试,成绩主要有平时成绩、笔试和操作考试按比例组成。这种评价方式过分依赖于测验,过分追求客观性和标准化,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意学习成绩,忽视学习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显然,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适应的。为此,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可分为分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1.分阶段评价

除了每学期、每学年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考核,即期终考核和学年总评外,教师还可以在一定学习阶段各进行一次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的检验。这种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使用的熟练程度、社会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检查的方法、形式各种各样,教师可通过随堂测试、举行小型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完成某阶段性的学习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在阶段性评价中,教师可归结出学生学习特点,发掘学生的闪亮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令学生感到学习成就感,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亦可不断通过数据统计而总结教学的成败,有助于改善往后阶段的教学设计。

2.形成性评价

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综合学生各阶段的评价结果,结合期末考核和学年总评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作出全面、客观的分析,进行综合性评价。

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无论是哪种程度的评价的组织形式一般都应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其中“他评”又可分为“教师评”“学生评”两种。在通常的情况下,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占较大比例。但是,学生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课任教师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教师亦能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选派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市、校级的冷盘制作专业比赛;“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选手学生在大赛中向众人证明自己的实力,消除自卑感,增加成就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P键词:烹饪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38-0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烹饪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特点日益突出,而烹饪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及人才紧缺的现状,已成为制约烹饪行业迅猛发展的瓶颈,市场对烹饪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是烹饪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会话能力。但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审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教育,不难发现此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1],更为重视建构知识体系而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创新改革。

一、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烹饪专业属于工学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特设专业。从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逐渐开始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2]。受传统职业价值观影响,大部分人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尤其在本科学校,相对属于“冷”专业。生源参差不齐、兴趣不同等因素使得烹饪专业英语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不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重要性没有理性而充足的认识,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各种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专业知识欠缺。烹饪专业英语课程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才能将烹饪知识融汇于教学之中,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英语教师具备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但是烹饪专业知识可能相对较弱。目前兼备一定烹饪专业知识和良好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应用。目前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方法单一、枯燥、机械化,忽略了语言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交际。学生孤立地记忆单词忽视读音,在实训实践或课堂中缺乏对所学烹饪英语的运用,缺乏语境实践运用,学生难以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乐趣及价值,学习效果不理想[3]。

4.重工艺技能、营养配餐轻语言学习,缺乏活力机制。学习技能获得一席之长,是烹饪专业学生苦学的出发点。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学习;烹饪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诸多,烹调技能在所有知识学习中排在前列。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已经是学生热衷的行业。而烹饪专业英语却备受冷落,化解其教与学难题,应从评价体系入手[4]。

二、烹饪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有词汇多。烹饪专业英语属于轻工业英语范畴,大量词汇采用派生、合成、转化等构词法构成,但这些词汇长单词多、专业性强同时缩写多,词汇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2.独特语法较多且句子结构复杂。专业英语主体一般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或设备,叙述的是客观的过程或现象,长句多,大量使用定语从句、非谓语形式及被动语态等,专业性强、难以理解。

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5]。地方本科院校要准确定位,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6]。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烹饪专业英语教改措施

1.提高师资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既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始终强调学习烹饪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高以后工作中的竞争力做准备。同时应加大教师培训和学习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专业水平[7]。

2.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烹饪专业英语兴趣。当前较多的多媒体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可考虑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增加学生学习实用性、趣味性;师生互换,让学生成为主角,由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锻炼学生能力同时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如与往届毕业论文相结合,提高学习实际应用价值。

3.与实践应用结合,完善烹饪专业英语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上应采取较为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的卷面考试,教师应做到把烹饪英语词汇运用和烹饪专业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客观差异,对于英语基础较扎实、口语较好的学生,考评时不但把专业词汇运用作为考评内容,还对技能实训时能否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或解说作为重要考评内容;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把实训时能否把烹饪原料、菜单、设备、工具、方法等词语用英语表达作为考评主要内容,考评更注重他们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五、Y语

综上所述,烹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应用能力上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教改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芳.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改创新[J].英语广场,2016,(3):132-133.

[2]冯玉珠.大类招生培养背景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3):55-61.

[3]陆涓.烹饪专业英语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研究性教学[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3):56-58.

[4]林红明.“实训+英语”考评机制下中职烹饪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8):71-73.

[5]袁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改革――CBI模式下的创新性英语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228-229.

[6]程国煜,李景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古汉语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260-263.

[7]孙争争.改善“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09,(27):202-203.

Discussing on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in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of Cuisine

YANG Sheng-ru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Henan 450046,China)

篇5

[关键词]职校生英语学习 心理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03-01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极其困难的。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失败者,他们对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有的干脆放弃了英语,从而对英语学习有了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职校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解除心理障碍的对策及具体实施对策,我们的付出和收获才能成正比,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表现

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表现,把职校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分为以下几种:

(一)无用型

职校生大部分是中考失利,缺乏学习的目的和动力。职校生比普高生的学业负担轻,升学压力小,应付学完二年的课程就能毕业,就能就业。其次,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如:烹饪、会计、美容美发、广告等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现在所学的英语与专业课基本没有联系,只是学好专业课就行。

(二)玩乐型

有些学生由于过分热衷于玩乐,整天在课堂上睡觉。他们通过抄同学的作业或试卷,来达到通过老师作业检查和考试的目的。

(三)自悲型

部分学生在智力上存在差异,知识基础差,性格内向,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考试经常不及格。特别是有时还遇到同学和老师的冷遇,甚至批评、挖苦、讽刺、训斥,学生便自暴自弃。

(四)迟缓型

职校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认知速度和水平有限,他们反应缓慢,习惯机械记忆知识,因此,英语学习效率要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低很多。

(五)反抗型

这类学生具备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水平,因为和任课教师曾经发生矛盾而产生对抗心理,或因不满英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学方法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解决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和方法

从教育心理角度分析,职校生也有进取心,也想进步,也想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也想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我们要挖掘他们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找回信心,大胆地去学英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除英语学习职校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和方法:

(一)采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活跃轻松课堂氛围

教师应使用图片、视频、多媒体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认真做好每一节教学案例,多使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喜欢英语课堂。

(二)创新的使用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校生因专业不同,故他们兴趣也不同。任课教师要善于结合专业需要而教学,灵活、创新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和取舍,以便提高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任课教师应学会取舍教材,大胆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和对话。比如兴趣爱好、天气和运动、购物、旅游、就餐、购物、求职等话题。例如:旅游职业学校根据中职学生专业的特点,编写具有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编写了《旅游英语》《烹饪英语》突破了学生无用型心理,学生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三)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同,采用分层式教学

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我们采用分层式教学,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层次,各层次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作业要求也不同。

(四)教授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中职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校生英语水平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懂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讲解和强调一些英语学习方法,如“怎样记背单词”“怎样拼读单词”“怎样学语法”等,并鼓励他们找寻适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巧妙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

(五)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篇6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平面版式设计;实践与思考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对东莞市黄水职业中学及外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调研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开设的“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图形图像处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美容与装饰”,烹饪专业的“美术与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与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内容都有紧密的联系。根据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及特点,笔者在这几年尝试性的开设了“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对美术教学的改革和探讨。对文化课如何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为专业课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平面版式设计的内涵与运用

平面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的感受到某些要传递的意思。表面上看它是关于编排的学问,而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的范围可涉及到报纸、杂志、书籍、画册、网页等平面设计的领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翻阅报刊、浏览网页的时候,又或当我们漫步街头与各种林立的广告牌、指示牌、商标等相遇时,更有超市、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商品陈列的样式,现实生活中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版面设计,为自己博文进行编辑装饰,diy电子贺卡、生活影集这些都是经他人或自己精心设计展示出来的版式效果,我们也从中自觉不自觉地感知与品味版型设计。这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但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同时也衍生了许多新的专业,如网页制作与设计专业、动漫制作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而这些专业都与版式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的必要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有助于相关设计软件教学目标的完成。据调查了解,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动漫制作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有专职教师任教。他们基本上都是既具备相当的设计素养,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多媒体技术”中的word、powerpoint,或计算机专业、网络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及精品课程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coreldraw中有关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搭配、图形的组合等有关编排设计方面的课,还是由信息技术课的老师讲授。由于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两个专业跨度较大,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来自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的平面版式设计、美学知识缺乏,对版面排版、色彩搭配一般规律了解不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所举示例只注重了信息技知识的传授和堵养。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有关设计或文字排版的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相关的创作;或者信息技术老师由于设计(美学)素养不够,往往不能很好利用平面设计的编排规律对设计元素进行组合排列,主要表现在对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形、色彩及点、线、面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能力较弱,从而直接造成有关设计课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开设平面版式设计正好对辅助学生学习相关设计软件和信息技术达到教学目标。

2.平面版式设计课能激发学生学习设计软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上所述的几个软件,如果只让学生学习软件操作的技术,没有了解学习这个软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那么学生的学习就相当枯燥。由于学生没有版式设计的基础,要求他们运用这软件对文字、图形、色彩以合理、美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显得相当困难,对字体的运用、图片的放置、色彩的搭配比较随意,版面杂乱无章,色彩花俏,毫无美感。而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课,使他们懂得运用平面版式的编排规律,用这些软件制作出各类精美而具有艺术效果的版式作品,他们就有了成就感,并认识到平面版式设计在专业课中应用的广泛性.自然就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欣赏到国内外大量的版式设计作品,开阔了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而平面版式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大分支,它与其它艺术一样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学生赞美某个设计作品或某本书籍中的图形图像多么美,但是不懂作品为何美,美在哪里,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更加不会欣赏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或对作品的评价仅止于感官认识,至于作品的内涵、意境都不能领会。这就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需要老师在设计课中多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从版式中的构图、点线面、黑白灰、空问、色彩等美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让学生审视美、领悟美、捕捉美。在“平面版式设计的原理”这一章中讲授的平面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平面版式设计形式与法则、平面版式设计的造型要素、平面版式设计中的网格体系及色彩象征,这些内容就很好的诠释了如何有效地将特定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如何在版式设计中做到诉求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个性化统一。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学习版设计原理和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和色彩组合构成法则后,审美评价能力和情趣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4.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意理念。版式设计是指在规定的版式上将各种所需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达到视觉生理学和视觉心理学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尊重视觉美学的自身规律,达到视觉感官的完美结合。创造想象力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而平面设计就是表达想象力的平台。学生可以创造性地把个人见解、设计对象以及版式等设汁元素重新组构,来表现版式设计的个人风格。学生对不同色彩、肌理、块面、紧密、动势等进行编排,编排出给人或紧张或放松或兴奋刺激或夸张怪诞的视觉元素,这就是版式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但能使学生在编排中掌握排版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意理念。

5.平面版式设计课可以拓展就业范围及提升就业能力。2l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在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重要性.有些公司还提出要求有文字编辑能力、图形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现今最热门的职业是it互联网等有关职业(智联招聘网排行榜),招聘此类人员大部分都要求具有网站整体页面的设计和布局观,有较强的文字、色彩、图形设计能力,能独立完成网页设计作品,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及较好的审美观。所以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的编排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机率,而且使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实现从最初的图形图像处理人员到平面设计人员的晋升,平面版式设计基础使他们得以持续发展。

三、开设平面版设计课的可行性

1.平面版式设计课程的开设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美术课在中职学校为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服务,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文件要求美术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普及开设《平面版式设计》这门课程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还辅助学生学习好“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中的有关课程,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好相关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转岗就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生对平面版式设计课程大多有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在中职学校开展平面版式设计课的教学,丰富了美术课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对文字、图形、色彩的编辑和平面设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兴趣。为了证实开设这门课程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对所学专业课是否有辅助作用。笔者在每学年课程结束后就向学生做问卷调查(如图1和图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85%的人感到有兴趣,97%的人感到对自己所学专业课有辅助作用。当然还有15%认为学习平面设这门课无所谓或没有兴趣,还有3%人认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没有辅助作用,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需要改正,还要帮助小部分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对版式设计的认识。

图1选项为:a.很感兴趣(22%)b.有兴趣(63%)c.无所谓(11%)d.没兴趣(4%);

图2选项为:a.很大(28%)b.较大(51%)c.不大(18%)d.没有(3%)

3.平面版式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元素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一个设计师要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艺术字体,就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深刻的认识。而现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图形资源的共享,要取得一幅有创意图片是相当容易的,当前各种艺术字体的产生也为设计提供了素材。另外在各个软件中自带的色彩填色对话框里丰富而有序的色彩,很好的描述了色彩的分类,可帮助个人快速地选择正确的色彩而定出作品的色调。在以往的色彩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要做大量的色彩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制作精细、工整,不允许有一点错误,不然可能就会导致返工。然而运用排版和绘画软件进行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等就很方便,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做出手工制作难以表现的效果。

四、课程内容及能力目标的设置

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校本研训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C-0049-03

曾有学者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一个融进修学习、实践锻炼相互结合螺旋上升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过程,根据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在特定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目标下采取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以一线教师为培训主体的校本研训模式,是整合职业学校校内外培训资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立足学校,找准校本研训切入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对“校本”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研训需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的发展,立足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它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校本研训必须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需要。但从现在的职业学校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情况来看,其内容大都是全员性,以满足大多数教师的要求而设计培训,忽视了教师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所在学校的文化背景、办学条件的个体差异,而且在选择培训方式方面,教师也缺少自主性,从而导致教师对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职业学校校本研训要做好学校调研,以解决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存在的盲点、难点为切入点,丰富校本研训内容,探索建立校本研训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滨海中专”)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专业群建设、信息化教学等方面有很大困惑,这就为校本研训找到了切入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校本培训计划。立足切入点,结合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学校在2017年春学期先后邀请多名专家来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其中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面对职教新体系: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与教学?》《基于“任务学习”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进》《基于“学习需求”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进及质量评估》《校本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有面向专业科教师的培训:《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机制构建与探索》《专业群建设申报指导》;有面向青年教师的培训:《交互式微课制作技术(Fousky、Ispring Suit)》《语音合成软件的使用》《音频编辑软件GoldWave的使用》《资源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的使用》《在线课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现工作坊》等,这种分层安排、分别培训模式体现了校本研训的层次性和目标多样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层面上,向各自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科研促教,找准校本研训关键点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了“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立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职业教育也同样适用。教科研是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而让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他们理论素养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滨海中专非常注重课题研究工作,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2014年承担了3个盐城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职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职业学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平台研究”、“中职校‘2.5+0.5’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教师们经过及时的课题研究培训和科研方法指导,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提炼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圆满结题。2015年5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子课题“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文明素养与行为培养的研究”。2016年12月获得了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3个立项课题“中职学生‘一体两翼’文明礼仪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以‘慕课’为手段构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让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除了积极申报立项课题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于2016年成立了“盐城市皋建军德育名师工作室”,申报了1个盐城市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改实验项目。通过课题研究和名师工作室、教改实验项目的开展,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现了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团队共研,找准校本研训突破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校工作重点要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化研究水平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万事皆通,这就需要教师之间互动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借鉴,增强团队共研意识。而提高教师团队共研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

一所学校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本研修良好氛围,就必须组建教师科研团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才能得到很快的提升。一般来讲,学校的教科研团队包括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精品课程建设团队等。学校除了建立上述团队外,还需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临时的攻关团队、学习团队、工作坊等。并要求每个工作团队建立QQ群、微信群等,实现信息实时交流,问题及时探讨,利用网络形式进一步发挥团队在校本研修中的积极作用。滨海中专在本学期的“在线课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现工作坊”培训中,根据校本研训和教师专业特征,将参培的青年教师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8人,针对“在线课程教学设计”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如课程进度、时间安排、师生互动的把握,课程目标、考核评价的有机整合,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有机结合等,在学习小组内团队攻关,形成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新的教学软件的能力,优化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还注重发挥QQ群、微信群的作用。培训资料实时在群内即时共享;培训结束后,研修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专家教,或与同事进行研讨,使校本培训由课堂延伸到课余,极大的提高了培训的效果。

四、反思导教,找准校本研训增长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仔细的考虑。”教育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的内省行为,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品质、教学经验、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思考分析的过程。教师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实施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但很多教师对反思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任务层面,缺乏对深层的教师教学反思价值的探讨,不认为它是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有些教师即使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也是形式单一,千人一面,或只关注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缺乏对教育教学作深入思考。

滨海中专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作为校本研训的一个重要载体,建立以“个人反思为基础,教研组内交流为平台,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反思机制。学校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案例,交流教育教学反思心得,并按照“实践―反思―实践”的教育教学行为推广教育教学反思的成果。每个寒暑假和学期结束,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文章、案例等的评比,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评比结果作为绩效、评优、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春学期以来,学校安排了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校本研训,要求每位参培的教师将培训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认真、系统的反思,并撰写心得体会。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和信息化教学”培训,反思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和认知;可以结合“基于‘任务学习’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进”的培训,反思一节课堂教学;可以结合“面对职教新体系,我们需要怎样的管理与师资”的培训,反思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反思自我职业个性的完善等。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的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更需要丰富校本研训方式,提高校本研训实效,让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伴、同行,让教师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获得成长的幸福。

篇8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苏州 215200)

摘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但未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有效推行。文章针对课例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结合江苏省职业教育“五课”教研工作与“两课”评比活动,进行课例研究“职教化”实践。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五课”教研;“两课”评比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31-04

2013年9月20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育研究方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课例研究在职校推行情况不理想,开展不够广泛与深入。2010年10月,江苏省教科院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全省职业教育“五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工作与“两课”(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活动。活动“以评促进”,推动教师成长为课程的开发者、信息的加工者和情境的设计者。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将“两课”评比活动与职校课例研究相结合,将职教课例研究做实做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实施现状

(一)校级层面

目前,国内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同构)等形式开展课例研究。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某个课例,在多次教学体验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设计,从而改进教学研究。多人同课异构是同年级的教师选定课题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设计,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本地某四星级中专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校级公开课开设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开设公开课并无尽量选择相同课题的要求,教师也并无此意识。

(二)区域层面

近两年来,随着课例研究的逐步推行,市级职教教研部门也尝试在苏州市大范围内开展了一些课例研究活动。除了传统的市级优质课评比采用参赛选手相同课题的方式,可以视作“多人同课异构”的情形之外。2012—2013学年,苏州教科院职教所分专业组织开展了现代制造类(机电)、现代制造类(电子)、财经商贸类、餐旅烹饪类等主要专业的“同题异构”专题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为时1天,4名教师针对相同课题进行执教,课后由执教教师谈设计思路、该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点评、参与听课的教师集体评课。

(三)理论研究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net)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如表2所示。

而张聪慧在《“课例研究”近十年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一文中得到2003—2012年课例研究论文144篇,分年度统计,如表3所示。

学科学段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2、表3、表4可见,课例研究在中、高职起步晚、开展少,且以公共基础课为多数,专业课数量很少。而且课例研究在中、高职的研究主体基本是教师个人,几乎未见专职教学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成果。

总而言之,课例研究在中等职业学校并未得到真正推行,无论是职教教研部门还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都没能真正接受这种在普教领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并应用推广的有效教研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学校课程门类多、学情差异明显,直接影响到校内课例研究工作的开展

如前所述,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其前提条件是至少要有两名以上(最好三名以上)教师任教于相同学科,且学情相近。但以上两个条件目前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并不具备。以本地区某四星级中专校机电专业部为例:该部现有5个专业,17名专业教师,每名教师每学期同时担任2-3门专业课程教学。由于专业多而教师少,任教同一门课程的老师通常只有2人,且均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类课程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

同时,随着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苏州市大力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实践,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就读的层次更丰富多样,往往同一届相同专业的班级属于不同招生批次,生源不相同,学情差异明显。例如,机电工程部现有的两个2013级机电专业班级,一个是对口单招班,另一个是“3+3”试点班,录取分数线相差近40分。这样的学情直接造成了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多人同课异构”的障碍。

(二)区域范围职业院校错位发展,直接导致了校际课例研究实施不深入

2011年5月起,苏州市启动了“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工作。通过三年的创建,从优化布局、做大做强、对接产业的角度出发,全市形成了以国际教育园为龙头,每个县级市都有1~3所高职院校和1~3所主体型、规模型、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新格局,推动职业院校联动发展、错位发展。各职业学校均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重点专业,走特色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形成了校际之间相同专业师资水平不均衡的情形。例如,苏州地区营销专业骨干教师基本都集中在张家港市,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龙头老大”则非苏州旅游财经学校莫属。

苏州教科院职教所组织开展了市级“同题异构”主题教研活动,集中进行了开课、评课活动,以期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教研活动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一是从开展次数到参与人数都很有限;二是教师的反思及评课教师的反馈是否能够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未为可知。这样一来,就会降低课例研究活动的实效性及优质课例的辐射作用。

(三)职业教育专职教研力量薄弱,直接导致了对区域课例研究推动乏力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指导任务日益繁重,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教教研员队伍,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等工作,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是引领和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水平,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职教教研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面向学校——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内涵水平。(2)面向教师——辅导教师参加各项教学业务相关赛事(其中仅江苏省级常规性重大赛事就包括师生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创新大赛、职教论坛征文比赛及“两课”评比等),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职校师资水平的提升。(3)面向学生——一方面研究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另一方面研究江苏省职教学业水平测试。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匹配的是目前薄弱的职教教研力量:目前苏州市有中职学校33所(其中代管学校6所),另有技工院校10所,2012年底在校生10.53万人。而全苏州大市范围内专职职教教研员仅有13人;截至2013年9月,吴江区中职在校生5 821人,开设专业25个,在职在编专任教师人数为295人,而区专职职教教研员仅1人。一次完整的课例研究活动,至少要完成从设计到课堂执教再到课后评课这样两轮甚至三轮的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目前职教师资严重缺编、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常规性地组织落实开展。

中等职业学校课例研究对策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有专任教师88.09万人,承担着2 113.69万名在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借助“课例研究”这一有力工具,实现对职教教师专业成长及对职教课改工作的大力推进,成为了摆在广大职教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十二五”以来,江苏省组织开展了全省职业教育“五课”教研工作与“两课”评比活动,其无论从活动内容、实施步骤及活动功能方面均与课例研究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因此,笔者在工作中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为抓手,对职校课例研究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以赛促进,促使职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个人重视并参与到校内课例研究活动中来

作为一项省级教学业务重大活动,“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定期举行,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均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比赛成绩列入各项考核或评比指标。例如,《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中明确列出:“2-2-3示范课与研究课:有1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3-2-3培训与教科研:制定‘五课’教研工作方案,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和校本培训”。

苏州市级学科带头人评比条件及名师工作室评定条件中也明确将教师个人“两课”比赛成绩作为业务能力指标。这些举措都大大提高了学校及教师个人对“五课”教研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校内课例研究创造了良好氛围。在具体实践时,由教龄在10年左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纲,精心选择本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要单元,由教研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集体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后实施“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反馈、改进”等环节。从2011年至2015年,每个专业至少将有5名教师轮流执教,而校本教研活动也围绕“五课”教研这一明确主题有条不紊地开展,将课例研究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区域层面围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开展的校际教研活动更加深入、持久、有实效

由于职教的特点,校际的听课评课活动开展有很多实际困难。但“两课”评比将上课环节放在赛前本校完成,比赛时选手只需提交教案并进行现场说课和答辩。这样的“简化”是一种科学的折衷,既保证了不脱离课堂教学的根基,又能够将具体教学环境的限制降至最低。这样一来,选手能在备赛参赛过程中真正将“一课多轮”落到实处。同时,每名能够参加省赛的教师都经过了校级、县市区级到市级的层层选拔,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为了使选手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各学校、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专题教研活动,例如,请专家进行讲座、集中区域内骨干教师集体摩课、到外校观摩学习等。由于这类教研活动针对性强,参与的教师积极性高,活动效果好。最终历经磨炼打造出的课例质量自然很高,作为优质教学资源供其他教师研究学习推广,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成长。

(三)教研员以“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为抓手,能更科学高效地整合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

在倡导学校办学个性、主体性的今天,传统的全区性、集中式教研或面上教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了。教研员需要更多地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要确立学校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走向校本教研。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旨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学常规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活动给教师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是提高教师和教师群体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是经验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校本教研的一个抓手。通过“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既能够推动职教课改进入课堂,又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同行、骨干教师、教学专家等多方面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有效地缓解了教研员个人力量不足的矛盾。

结语

藉由“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契机,进行课例研究“职教化”实践,使课例研究真正走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走进广大职校教师的心中,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课例研究对学校及个人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将课例研究的种子播种到职教的土壤中,通过广大职教人的共同努力,更好地实现“职教化”、“本土化”,开出有职教特色的鲜艳花朵,在职教这片广袤的疆域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陆超群.课例研究: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0):38-39.

[2]张聪慧.“课例研究”近十年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100-101.

[3]苏州市教育局.承载使凝聚共识落实行动创新发展[EB/OL].[2013-12-05].http://ec.js.edu.cn/art/2013/12/5/art_10623_140150.html.

篇9

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按照法规在一定时间(立法会议或者上级开会期间和工作任期之后)进行,要从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中职班主任年度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1虽然我刚成为班主任,但在这个学期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是:

一、提高知识,明确职责,加强职责感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校长、教务及学管的助手,又是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桥梁,各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

因此,务必提高认识,加强职责感,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很多学生生活习惯懒散,经常迟到旷课,早训迟到。

要使他们构成一种早起习惯,思想教育十分重要。

2、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功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

也就是在这一方面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能够努力学习。

3、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4、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向他们了解本班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状况,构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5、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协调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二、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状况

要想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克服不好的方面,首先务必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思想状况和原有知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状况,然后加以分析,综合。

三、实施班级管理,构成良好的班风

1、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加强工作计划性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联系本班实际,定好这一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每周要有具体的计划,计划务必做到方向、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切实能够。

2、培养用心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班群众。

班级的发展,一般由松散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四个阶段组成,前两个阶段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必须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制订相应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贴合本班实际,能为同学所理解,有必须鼓舞作用,而且学生经过必须努力能够实现的。

3、选好、用好干部。

班级能否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群众,构成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的工作潜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在2009-2010上学期,同班同学彼此之间不熟悉,透过同学的主动竞争来选班干,但因部分班干潜力不足,导致部分班务滞后。因此在这个学期以投票选举的方式来选取班干4、要组织和开展群众活动,培养群众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5、要构成正确舆论,树立良好班风,抓好班级规章制度建设。

日常行为、道德行为在班级应有一个共同标准,构成一种舆论。不正确行为出现时,会受到批评,抵制,帮忙,构成一种风气。班级应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如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记录,学习状况,轮值制度,日常事务等进行量化管理评比,在班内构成舆论监督,促进良好班风构成。

6、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等。

(1)环境的潜移默化

(2)主题班会是统一班级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总之做好一个中专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给我带给了极大的帮忙,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持续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须会更加的努力工作,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进步,构成良好的习惯,也让他们学有所获。

我认为,班主任善于抓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与各科教师构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也助于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中职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8月份到今天,这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这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对我来说意义深刻。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工作思路,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开展了班主任工作,虽然没有取得惊天动地的成绩,但也还算欣慰,因为看到了自己班上的很多同学在进步,自己付出得到了一定回报。下面简述一下我的工作情况:

首先,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那么多充满个性的学生,工作开展的最基本也是重点中的重点是安全问题,对于安全,做到了有要求,有强调,有记录,为防止安全教育的空洞说教,我常在早班会上把身边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讲给学生听,有时也由学生之口讲出来,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时,我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他们都是曾经的我们,他们今天所走的路我们也曾经走过,我知道他们这个年龄所追求的,其实是他们内心里的一种真善美,只是他们不知道只有带着善的态度去求真,结果才可能美。我利用每天早班会时间,通过身边事例,网络上的一些故事等,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多重要,一学期下来,班内没有一例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另外,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班纪,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时,能够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与此同时,我知道要想使学生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交朋友,就必须以真心对待他们。平日里,我做到了关心学生的生活、家庭、学习等情况,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这样他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另外,我还担任着3个班的《美术欣赏》课,我们的部分学生都缺乏自觉性,表现在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太理想,课堂上有讲话,交头接耳,甚至是逃课现象。课后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老师,不能受学生的影响,如果受他们的影响,他们不听,老师也不讲,形成恶性循环,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我认为这种问题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有的老师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纪律比较好呢?我也向学校的资深老教师请教,并且跟其他的美术课老师展开讨论。最终,制定一套科学,新颖的课程计划。同学们上美术课的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班内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学生管理上的问题,我自身也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争取为学校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谢谢大家!

中职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3一年一度的班主任工作又告一段落,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不断探索,不断学习。虽然班级学生素质不高,但在我的带领下,各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刻,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就本学年的班主任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在职校做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性是在这天这种状况下,学生素质越来越低。已有的工作方法已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我首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职校的班主任没有捷径可走,靠得是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我的思想十分集中,就是要把班级带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我努力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展示自己。除了在围绕班级特点来开展各项活动,还要紧扣学校工作中心。因为,我们的班级还是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但要有自己的特色,还就应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这是一名职校班主任就应树立的工作思想。

二、具体工作

首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的变化是很大的,他们很容易跟风,而且不爱学习。我根据学生的这种状态,努力解决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在职校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我先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思想教育的根本。因为学生会做人了,他们的学习才能提高。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我先让学生在寝室这一块要做好。因为,寝室就是他们的一个小家。大家都要为这个小家服务,都要为这个小家付出自己的努力。一要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二要关心同寝室的成员,三要让自己的寝室变得美丽。有了这几个指导思想,学生明白自己在寝室就应做些什么了。而也是学校四项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我班的学生各方面的基础不好,但有了这些指导思想,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在寝室这一块也做得越来越好了。这也为我班进入四项考核前十名带给了有力的保证。

在学习上不断的督促她们。因为,只有学生爱好学习,她们的各方面才能得到提高。我平时用心配合各任课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只要碰到一些关键的考试,我要去过问,去帮忙任课老师抓好复习工作。因为有了我的参与,学生对待复习也就更认真了。所以,我班在各种考试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个性是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们占据了6个奖学金名额中的5个。学生成绩好了,学习就更有激情了。

重视班团活动。在这一年中,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以及教育的需要。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效的班团活动。比如,我们在学校操场上开展了,合作就是用力的班团活动。透过这样的活动开展,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不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们身边还有其他人。只有我们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我们还在教室里举行了包水饺的活动。透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动手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要有智慧。我还指导学生在本学期开展了一次校级公开班团活动。这次活动,学生付出了很多,我不断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准备工作。最后,活动十分成功,也得到了领导和很多老师的认可。学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班团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合作精神,提高了潜力。这让我们班也越来越团结了。

我还用心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各个社团,让他们在这些社团中增强自己的交际潜力。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在各个社团都十分活跃,也能为学校的工作带给有力的帮忙。这也是班级构成良好班风的一个有郊途径。当然,我还会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辅导。让他们把工作和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

三、注重总结和学习

只是简单的工作,而不去总结和学习,那工作只能停留在原地。我每开展一次工作之后,我都会坐下来做一些思考。看看在这次工作之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错,哪些地方还有待于提高。以前,很多工作我都喜欢自己去做,但发现工作是做好了,学生的潜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之后,我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上。我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权。比如这次,校园创业活动。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参与,只是做一些指导工作。告诉他们就应如何去创业。全程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所以,我们班在这次创业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十分广,热情也十分高。最后,我们班做得十分好,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我还用心参与一些培训活动。这次学校组织了班主任参加了一个培训,我在整个活动中都十分认真,做好各种笔记,并把一些学到的的东西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去。在工作之余,我去看一些相关书籍,这也让我的工作方法越来越丰富。本学期我撰写的论文《谈“团体辅导”对职校农口专业学生行为习惯纠正的用心作用》获得宁波市三等奖。

四、努力目标

虽然在这一年工作中,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首先自己要心态方面要做一些调整。由于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而且效果来得很慢,这样就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我想,随着自己工作潜力的提高,我的工作心态也会越来越好。要帮忙一些十分困难的学生找到出路,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的目标就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潜力,带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职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4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件十分繁琐,但却是很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门艺术,一项技巧;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不仅仅是老师,还要是朋友。回顾这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亲近学生爱护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信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我认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我也是这么做的,经常一到下课我就来到班级,融入学生当中,与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在这过程中,我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体会,耐心、细心、真心、热心地干好各项学生工作。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了解班级及班级学生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学生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同时还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潜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学生个人的生活环境等,以便使我更好地对症下药地教育每一个学生。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一向坚信这一点。我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我的学生们。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我努力展现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信,使我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书育人德育先行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准则。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是我们的最首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我首先抓思想教育.

1、新生到校,我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校纪和班规,从小事着手,不染头发,不戴首饰……不因为成绩好而放下对其严格要求。

2、公平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计较过去。

对后进生,不急不躁,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安排他们与好学生一齐坐,互相帮忙,共同进步.

3、围绕《中职学生十不准》制定了较细的班规,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并且成立五人小组管理班务,培养自管潜力.学生基本能遵守各方面的纪律,如午睡纪律、课间纪律、和集会纪律等。

4、开学不久,我就开始家访,主要是电话家访。

家访近10位同学,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管理学生,注意其发展的动向,及时带给帮忙,向良性发展.

5、经常与学生谈话,了解班中的发展趋势,及时予以调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6、努力培养班干部管理潜力,多谈心,多讨论,放手让他们去管理,增强个人的独立潜力和管理潜力.

三、组织健全乐观向上班干队伍是良好班风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决定的。班干对班群众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简单。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潜力。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务必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忙班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潜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透过班干部这个小群众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群众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除了选准班干以外,班级分为五个组,以自然座位为准,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由学生推选,组长全权负责各组的各项事务。尤其是早晨,坚决杜绝迟到现象,保证班级准时进入早读状态。在处理迟到问题时,由各组组长自行负责。在学校制度震慑下,再加上班级规定的约束和组长自觉带动,各组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和竞争潜力,使各组无论是卫生、出勤,还是学习热情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这恰恰验证了魏书生的那句话:“学生能够管学生的,班主任不要插手。”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律性,他们真的能给班主任一个很大的惊喜。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绩进步的关键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因此班主任如何抓好学生们的学习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因此,我对学生提出了“真听、多做、好问、求精”口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他们既能够勤奋好学又乐于互相讨论精益求精,从而养成乐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并且还按学科分层次组建8个学习小组,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个别差生还针对性提出“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的口号,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用心参加特长生的培训,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优势。目前有2个同学参加了美术特长生,4个同学参加了体育特长生。

中职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5在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个学年,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班集体,这之前我是对班主任工作最多只能谈得上是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一张白纸。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当班主任,这个班的特点是:(1)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容易被调动。(2)学习主动性高,学习自觉性较高。(3)综合能力及素质有待提高,在管理这个班集体时我常通过思想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及人格品质。

一、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上,由我担任烹饪复合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管理中我主动、大胆搞好对学生干部的发掘、使用、扶持、教育和培养工作,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西我教育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充分利用班会、召开座谈会、电话通知其家长、开张“告别不良行为,重塑文明形象”等进行教育。

二、把学生位置摆正

书上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点不错,学生好比一个铁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细细地去找到那把对号的钥匙,去开启他们的心扉。你先得把学生研究透,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都不一样,你要知道他做些啥、想些啥,怎么让他接受你的教导。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的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在引导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教师的心态要放宽一些,任意拔高要求不要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孩子小,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批评和表扬的时候掌握好火候,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爱到赞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性循环。有一位同学好打架,批评了几次都不管用,我想,看这样子油盐不进了,不能做小炒,我给他加把糖吧。我就让他去找好事做,比如帮值日的同学扫扫地,捡捡地上的纸呀等等,每次周会课时,我都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这一下子,他也没时间打架了,经常找好事做,我再在班上一表扬,同学们一羡慕,他就天天乐滋滋地像换了一个人。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会课没有做好充分地计划与准备

2、每一次活动前后应做的思想动员和动员不够

3、工作能力有限,缺少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