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5:3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专业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专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分流而来,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水平低下,数学本就是他们的弱项。再加上许多学生进入中专就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在他们看来数学学科学与不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更是滋生消极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应付,越是不学越是不会,越是不会越是不爱学,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数学教学处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的困境之中。
(二)数学教材专业性不强
现行中专数学教材过于重视数学理论的系统完整性和论证的逻辑严密性,只是在高中数学教材基础上降低了教学难度,并没有充分体现中专数学教材所特有的特点,教材缺乏实用性、趣味性与专业性,并没有很好地将之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与专业脱节,造成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低下。
(三)数学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多教师依然采用“黑板加粉笔”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沉闷呆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教材上现成的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二、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增强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这一点,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断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正视数学学科,这样学生才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并不陌生,已经与数学有九年的“交情”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这一点学生非常了解,在学生眼中数学就是数字、符号、字母、公式与定理的堆积,枯燥无味。如果说学生的世界是多彩的,那么在学生眼中的数学就是灰色的。要重新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火焰,就要给数学教学蒙上一层面纱,让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寓数学知识于具体形象而熟悉的情境之中,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改变枯燥的知识讲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与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现象中来提取数学问题,创设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一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来进行公式的推导,而是为学生创设了借钱还钱这一他们非常熟悉的情境:甲因公司资金短缺而急需一笔钱,他找到了乙说明情况,想从乙处借得这笔钱,并承诺会给予乙一定的利息,乙答应可以借给甲这笔钱,但乙提出了这样一套还钱方案,即第一天还1元,第二天还2元,第三天还4元……后一天所还钱的数是前一天的两倍,以此类推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清。究竟哪一种还款方式最合理呢?这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弄清乙提出的方案所要还的钱数。这样自然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知的学习上来,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求知欲最旺,积极性最高,最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将教学与专业结合,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针对当前中专数学教材与学生专业脱节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基础教学模块旨在让学生掌握此阶段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专业教学模块则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选取最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内容。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的最佳结合,彻底改变以往数学与专业分离的现象,要将数学学科与专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运用能力与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做调查与研究,要对各专业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以及要在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深入了解、全面掌握,进而明确各专业教学的侧重点,这样才能加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如计算能力是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中专生立足工作岗位的重要能力之一,像收银员、会计、出纳、预算等岗位都需要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体探究
赞科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局限于运用一种方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运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问题教学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将知识一股脑地抛给学生,而是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来巧妙地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呈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过程,将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定理等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中,这样学生更能从中获取大量直观认知,通过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这样才能达到对抽象概念定理的本质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
篇2
1.1适合于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
都说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好,其实当你与这些学生接触后会发现他们的智商并不低,他们不愿意学习是因为他们不适应教师枯燥的理论说教。项目教学法灵活有趣的形式,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很容易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1.2适合于中职专业教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即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其教学内容与形式复杂多样。学生要会想学好就必须多进行实践。因此教学中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理论知识。
2采用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对比
项目教学法在我校专业教学课程建设中已经实践了一段时期,收效显著。我将采用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现总结如下:
2.1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通过对项目教学实践的班级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态度的评价分析,以及与前几届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课的主动参与意识很强,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发表见解,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普遍感觉到这种方式教学不再像以往的传统方式那样乏味。
2.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项目教学过程的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分析,得出经过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们对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较传统教学方法下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内容的设计、疑难问题的解决、项目的制作与交流,可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不会去主动地思考。可见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们的学生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学会”即可转变为“会学”才行。
2.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观察发现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明显提高,以往不愿意与别人接触的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也都能积极地和组内成员交流与讨论,相互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因为项目评价时的竞争意识使得组内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为了自己组的作品能超过其他小组,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对照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项目教学法下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明显有所提高。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是自己来完成学习内容,与其他同学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很少,原本性格孤僻的学生依旧是不愿意与人交往。
2.4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本次项目教学实践结束之后,我分别把同一课程《illustrator平面设计》的学生学习成绩与上一年级未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学生进行对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启示
概括起来,我通过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索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3.1选取切实可行的项目
在项目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工作项目制作切实可行。另外,项目的选取最好能与企业接轨,要是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学生会更有学习的兴趣。
3.2转换师生的角色地位
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角色的转换,如作为合作者与学生一起研究确立项目;作为学习者与学生一同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作为咨询者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制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实施项目计划,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与技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听者的角色,从自己开始进行社会调研到工作项目的设计完成,直到最后的项目交流评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有更多学习的自,从而由以往的“学会”转变为现在的“会学”。
3.3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通过真实项目的演练,组内合作及组间的竞争,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3.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中职专业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使用这一种教学方法。因为每种教学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情况,教师们也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技能层次的差异,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等,适当地将项目教学法与其它一些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更能发挥出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3.5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提高
篇3
1.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课程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没有突出侧重点。这样既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识。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这种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在各学校课程结构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2.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讲授法,有的虽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由于制作水平限制,变成了文字和图片的大量堆砌,反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很少,学生以记笔记为主,基本无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程呈现方式呆板,无法使学生感兴趣。
3.教学评价落后而单一
长期以来,农业中职教育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发出“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课程的恐惧与日俱增。由此可见改革中职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要找到一种评价机制,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二、推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对中职学生的传统认识
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上来看,中职学校学生是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大多因为学业不良而引发厌学、逆反、麻木、脆弱的问题学生,但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只是属于考试不利群体,是“后进生”,而职业教育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智力观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哲学思想开创新思路、新局面。作为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者,要理解个体差异,不为分数而烦恼,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的学生,准确定位学生的智能类型,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多给他们鼓励和引导,启发他们智慧的潜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让他们充满激情地面对学习,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2002年,国务院颁发的文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与教材。”在科技发达时代,中职教育的理念、制度、内容、方法等必然要发生新的变化。要树立先进的中职教育课程理念,就必须彻底解构传统的课程理念,树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现代课程理念。从根本上改造学科课程,在教材中引进学生能理解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一般原理和思想,使课程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压缩旧的内容,充实科技新内容,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成果及时反映在学科之中,要把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并用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校的课程问题。
3.设置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教材,既不是真正客观的学科内容的物化,也不是真正客观的编著者意图的外化,而是一种既包含学科内容,又包含编著者意图,也包含其他未定成分的综合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职业化、综合化的改革趋势。新形势下中职教材应囊括教学的目标、做人的道理、知识以及技能,中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根植于工作世界的真实生活,也必需传递职业角色中的种种扮演活动。
4.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
现代教学论不仅要研究教师的传授及传授术,更要研究学生的接受及接受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主体在接受内容时有怎样的不同,研究在不同的接受主体面前如何改进传授。当然,更要研究传授、接受什么样的内容。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形式来恰当地“转译”、“组织”、“传授”各学科领域内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使之既能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不失其知识的实质;既强调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又强调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按照工作过程的阶段组织实施学习任务。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篇4
在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之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应是相当谨慎的,因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也可能会起到严重的反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多媒体的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教学带来反效果。在声乐的教学之中,老师们为了将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就会运用多媒体来为同学们进行指导,让同学们去“照葫芦画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学到的只是声乐的表面,并不能学到更加有用的东西。还有的老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就会将学生们的演唱录下来,通过声波的形式去展示给同学们,通过对比不同声音的不同波形,让学生们从声波的形态中去学到正确的演唱方法。大家应当都了解,声乐是一种带有情感的艺术,是通过科学的发声将歌曲的情感思想用表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只有通过老师们自身充满情感与思想的演唱,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只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们的声波进行分析与改正,是并不能够给同学们带来情感与思想上的教导效果的,只能是让学生们毫无生机的去演唱所谓的正确曲调。还有,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老师们会为音乐配上图片甚至影片来配合单调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但是音乐所配的图片与影片却会“反客为主”,同学们的注意力就都会放在图片与视频之上,对音乐的赏析到成为了次要的,从而就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其实,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去避免的,下面我们就这些在音乐教学之中的错误,来进行改正与完善,去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们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了解到了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一些不合理运用后,我们就来对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之中的运用来进行修正和改善,并提出良好的意见。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声乐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去依赖多媒体并不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声乐的教学之中,老师们应当为同学们进行带有情感的演唱,并为同学们带来富有思想及情调的讲解,这样才会给学生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们也就能更好表达自身的情感及思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好的去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多媒体所不能够替代的。在另一方面,声乐也是一门极为抽象的音乐艺术,故而声乐的教导是一项艰巨而又长久的任务,只有老师与同学们共同的去努力才能够有所成果。在声乐的教学课堂之上,老师们还要去引导学生们,去对学生们的发声、咬字、吐字以及姿势等进行纠正与指导,这就需要老师们要有极大的耐心去引导学生们,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在音乐赏析的过程中,多媒体着实显得有些多余,这是一个同学们对音乐作品情感与内涵的一个赏析与体验的过程,也是使学生们让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相互体悟的一个过程。要想让同学们得到更为深入的感悟,就必须要同学们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去进行体悟,并展开自身的思维与想象力,去获得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运用到音乐之后,在同学们经过音乐的熏陶与思维的飞跃,在给同学们以直观的感受,就能够让同学们的情感与体悟得到升华,让同学们在音乐的赏析之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东西。
三、体现多媒体在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之中的实用性
多媒体在音乐的教学之中还有很多的良好运用,一些老师们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制作好学生们所要去训练的内容,这样在课上对学生们进行训练的时候,就能够运用多媒体来对学生们进行训练,从而避免了老师们不断进行伴奏的辛劳,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都得到一样良好的辅导。
篇5
[摘要]职业中专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新课标
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中专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功能要求在职业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中专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需要已极大地提高了,能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数学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未来。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的学生还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教学理念。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己经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的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数学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做数学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为形成最高级的符号表征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失败、再失败、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人人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数学的理解,这样的数学,不仅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对形成他们良好的世界观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职业高中阶段用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应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三、应用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职校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
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中,一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需要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篇6
尽量做到通过该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能够掌握或熟悉本剂型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关键岗位、常用原辅料、质量控制点、生产区域洁净要求及其他相关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其它有关的基础知识。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轮廓清晰,工作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可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克服在项目工作中的现场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内容;明确学习者复习、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课时、内容等。按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分组安排以6~8人一组为宜。每组成员可以好、中、差生混合,这样有利于互帮互学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亦可相似水平的编为一组,以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增加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受到尊重与激励。
2.2合理分工,结果整合小组间要体现大体平衡,但在小组内可把任务分成若干块,小组成员各负其责,除了必须完成独立承担的任务外,还必须为小组集体成果负责。这样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合作气氛。
2.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合作学习既追求团队总分,也不放弃个人得分;既发挥了优势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弱势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内必须人人努力,而且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才能取得团体总分上的好成绩。
2.4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学生可根据课题内容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亦可分担不同任务角色,使每个人都在不同角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要对学生的意见立即做出评论,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应保持旁观、克制的态度和咨询师的角色,尽量少提供直接答案,而只提供信息来源。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4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项目
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以质量为本的良好职业道德,操作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互帮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风貌;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5项目任务书编制案例
5.1教学项目板蓝根颗粒的制造。
5.1.1项目任务制造1000包(规格:含糖5g/包)符合质量要求的板蓝根颗粒。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专或高职)
学习时间:查阅资料,18课时,生产制造48课时
5.1.2学习目标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绘制颗粒剂的生产流程、写出质量控制点、知道颗粒剂质量要求和相关理论;能够熟练进行各岗位操作、设备操作、工艺计算、检测仪器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物料、状态、卫生控制等;能防止与排除常见的生产、质量、安全问题,适应车间班组的工作、组织环境;能对产品的半成品和成品做出初步的质量评价;在工作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以质量为本,操作上严谨细致,并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1.3工作任务按GMP人员净化要求,进入相应洁净级别的岗位操作间;用提取浓缩设备制备板蓝根清膏;用粉碎机、分筛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需要粉碎的物料进行粉碎、过筛,得到细度符合工艺规定的粉末;根据批生产指令正确领取合格物料,按工艺规程及配料称量SOP熟练完成物料地称、量、取,使用高效湿法制粒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物料与清膏或润湿剂混合制备湿颗粒,湿颗粒必需符合质量要求;使用热风循环烘箱,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合格的湿颗粒进行干燥,得到干颗粒,干颗粒必需符合质量要求;使用整粒机、原盘分筛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合格的干颗粒进行整粒分级,并与其它物料混匀,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颗粒;根据批生产指令正确领取合格的内包材,使用颗粒包装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合格颗粒进行分装,分装出符合半成品质量要求的板蓝根颗粒;根据批生产指令正确领取合格的外包材,按操作规程熟练进行手工外包装,随时自查、互查外包质量。
6教学实施案例
6.1板蓝根清膏的制备(18课时)
6.1.1学生复习内容板蓝根、板蓝根清膏及板蓝根颗粒的质量要求,煎煮法、酒精沉淀法、减压蒸馏法及相关设备操作。
6.1.2教师演示内容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6.1.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生混编式。
6.1.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本次为何要选用煎煮法,其它还有那些提取方法?各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1.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2蔗糖粉的制备(6课时)
6.2.1学生复习内容辅料、糖粉的质量要求,锤式粉碎机的操作。
6.2.2教师讲授内容出粉率及物料消耗定额。
6.2.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混生编式。
6.2.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医药生产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哪些?本次为何要选用锤式粉碎机?讨论并制定蔗糖出粉率。
6.2.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3板蓝根颗粒的制备(12课时)
6.3.1学生复习内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要求,湿法制粒,湿颗粒干颗粒经验判断法,颗粒机、干燥箱及筛分机的操作。
6.3.2教师演示内容湿颗粒、干颗粒质量的经验判断方法。
6.3.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混生编式。
6.3.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各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颗粒剂质量控制点有哪些?
6.3.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4板蓝根颗粒的分装(12课时)
6.4.1学生复习内容颗粒内包材的质量要求,颗粒分装机的操作。药品内包、中包、外包材相关知识。
6.4.2教师讲授内容包材特点及其与药品质量的关系。
6.4.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混生编式。
6.4.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各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如何绘制?本次产品的出率如何计算?
6.4.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篇7
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由重视理论学习向重视实践活动转变,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向兼顾知识目标、方法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共同实现转变,教师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向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转变。它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行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与中职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匹配的。对于中职建筑课程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决定课程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建筑课程这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而言,需要创设相应的现场工作实际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从而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为出发点,使自己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驱动教学法的引入恰能满足这种教学需求。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探索式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还会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2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的实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四个环节来实施。
2.1合理的情境创设——前提实现任务的情境,是直接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引学生“入胜”?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并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如果能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通过创设一系列与教学课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提高中职建筑专业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许多,较常用的有:方式一:以教学现场创设真实情境。如《建筑制图》课程中,知识点为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可这样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观察一下天天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教室,有谁知道它的建筑平面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它的主要绘制步骤有哪些吗?方式二:以建筑(或实物)模型创设情境。对于一些建筑结构而言,多呈现立体形态,且构建层次相对比较复杂,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仅以文字、图片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让学生参观模型则能弥补这一缺陷,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知识点是基础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创设: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建筑实训工场中的基础模型,然后请学生动脑思考:基础的工程量如何计算?方式三:以解决实际问题设置情境。如《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中,知识点是墙柱面装饰工程量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引入:最近,老师家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墙面想做涂料装修,你能帮我算一下客厅、卧室墙面涂料的用量吗?方式四:展示图片(或视频)创设情境。如《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中,知识点是建筑物承载力的计算,教师可这样创设:首先展示一些新闻中报道的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在抛出问题:建筑物需要多大的承载力才能保证安全?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厌学现象较普遍,因此情境的设计要新颖、多变,尽量创设贴近现实生活情境的问题,将学习置于现实的情境之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应用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以致用的价值,这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培养其综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2精心的任务设计——关键任务设计成功与否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建筑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通过创设的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其中,“任务”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设计的任务要有趣味性。在设计任务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脚手架搭设,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脚手架模具,把学生分组,并假设成某建筑公司的几个脚手架施工班组,要求合作完成一个4层砖混建筑的脚手架搭建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2)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钢筋的加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钢筋、扳手、卷尺、扎丝等工具,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先制作纵向钢筋和箍筋,熟悉制作方法后,再要求绑扎完成一个简支梁的钢筋笼骨架。这样层层深入,学生就不会因为新知识的增多而对完成任务失去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新任务的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3)设计的任务要有开放性。在设计任务时,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只需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但是不要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如《建筑制图》课程中,知识点是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室平面图的绘制,在任务布置之前,教师提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如钢尺、图板、铅笔、装有绘图软件的计算机等,至于如何把教室的平面图测量绘制出来,则让学生自己讨论商定和执行,教师在过程中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这样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3高效的协作学习——途径协作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重要途径。任务设计好后,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执行,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采用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在建筑专业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协作学习是指通过组内成员的协作和沟通,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知识主体的意义建构,让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开阔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协作学习较常见的模式是竞争式的合作。所谓竞争式的合作模式是指由多个协作者组成协作组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而不同的协作组间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木模板的安装,教师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组,通过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让学生自行设计装配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地理解各配件的作用,安装的顺序,共同定出最合理的安装方案,最后再根据设计图动手安装模板,圆满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组内不同的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组间的竞争又同时促进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对个体差异的包容能力。
2.4及时的效果评价——提升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必要环节,它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自信心与成就感的良好时机。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需要教师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析和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筑专业教学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例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知识点是砖墙的砌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规格为长3米高1米的一砖墙砌筑。当学生完成任务后,从中挑选出几个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以示鼓励。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由本组成员自己来说明其制作过程,也可以由其他组成员提出质疑和改进措施,而这时学生往往会争相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案,使问题豁然开朗。当然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应该适时控制,既肯定学生提出的建议,又指出建议中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做好总结点评,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中值得推广和需要改进的做法。这样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3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专业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近几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教学面貌较以前大有改观。“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更是得以大幅度提升。笔者在欣喜之余也颇有体会:(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很难把握每一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有的组提前完成,可有的组只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今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证探究效果,又不影响进度。(2)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应多花一些心思,尽可能与建筑行业及社会生活相贴近。要做到这一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又成为当务之急,“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应落在实处。(3)在以任务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地调整任务内容,及时地降低或提高任务的难度,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性特点得以充分的发挥。
4结语
篇8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美术设计专业 教学实践
一、理论基础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同要素说”,他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只有当技能具有相同因素时,一种技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技能。”他认为学习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前者对后者产生迁移作用就越大。如滑冰和滑雪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因素,所以学习滑冰对学习滑雪有正迁移作用。
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给我们的启示:如果两种学科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则不管学习者是否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共同性,都有迁移现象发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在学习目的、方法、过程、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因素,那么在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着学习正迁移现象,这样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成分加以利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专业有关的知识教育,来实现学习的正迁移,达到语文和专业双赢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美术知识的教学实践
1.文学和美术的关系
文学与美术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都是来源于一定社会的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都包含了作者的人生体验,能引起审美者的共鸣。它们的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艺术,而美术是用物质材料塑造艺术形象的视觉造型艺术。
文学与美术都属于形象思维范畴,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用线条、色彩来塑造形象,给人以视觉美感,文学用语言文字来塑造形象,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二者均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媒介反映作者的主观思想。
文学与美术可以互渗互融。它们的相通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上,美术作品大多具有文学性叙事题材,许多美术作品通常根据文学原著提供的题材和情节来创作,而许多文学作品又是以美术作品为题材,大多数美术鉴赏类的文章都是以美术作品为题材的。二是以再现、摹拟为特征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文学中的“叙事状物”,就是通过语言的中介和读者的联想,在想象中呈现形象。美术采用直接描绘、显示物象的直观表达美的形式。
2.语文课与美术设计专业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与美术设计、美术专业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将来踏上社会主要从事美术设计行业,需要有较高的创造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而语文课本里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鉴赏能力与文学修养成正比关系。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进行美术设计创作,需要有想象和审美等能力,这些能力往往通过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本的分析和品味,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语文素养,文学修养的提高势必会带动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增加创作灵感,所以学好语文课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术专业的设计和创造,需要丰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语文课的学习能加以补充。比如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不单单是画出五个福娃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大量的传统文化,其中有多重含义,涉及“北京欢迎你”、“金木水火土”、“年年有余”、“鲤鱼跳龙门”、“五环”、“五福临门”、“奥林匹克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渗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实践证明,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设计创作能力的高低,是涉及为将来专业设计、绘画打基础的问题,所以引导美术生重视文学修养,学好语文,对其知识体系的建构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的想象能力,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都得以全面提高。
3.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渗透的相通点
在电脑美术设计和美术专业班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探求语文课与专业之间的某些相通点,不能随随便便渗透专业知识。在渗透时,要把握文学与美术的相通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专业能力,用专业知识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挖掘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相通点,下面从不同角度来分别加以探讨。
(1)从创作的源泉来看,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是在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都是作者在对生活的理解上表达个人主观艺术理念的活动。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绘画,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2)从创作的内容来看,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只不过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绘画是用色彩和线条塑造形象,二者的相通点都是通过塑造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意图。
(3)从创作的形式来看,都采用写实主义、象征、比喻、抽象、意象等相近的手法。在形式上,文学和美术往往是对应的,文学中的表述类型和美术风格流派一一对应,如印象派的色彩和文学的语言感彩,现实主义、古典主义与19世纪文学等,都有相通的地方;美术讲究“空白”,文学讲究虚实相生,美术作品的构图和文学写作的谋篇布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4)从创作结果来看,都体现对“真、善、美”的核心追求。文学的功能是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文学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追求真、善、美。美术的价值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与真、善、美是相对应的。
4.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渗透的途径和意义
(1)借助多媒体,采用电影或者画面的形式,把课文内容直观地显示到学生的面前,形象可感,学生爱看,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如《雷雨》《红楼梦》。
(2)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者学生自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美术专业学生对画面特有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的描述,加深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理解,领会文章的主题内涵。如《祝福》。
(3)配诗作画,对画作诗,增强想象力,加快背诵速度。如在讲授诗歌篇目时,除了学习诗歌写作上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背诵。学生对诗歌分析和背诵不感兴趣,我就出示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简单图画,让学生把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用笔画出来,然后对画面进行介绍说明,按照课文顺序,边看边说边背,结果学生觉得很新鲜,并且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系,容易把握,很快就完成了背诵任务,效果很不错。
(4)画文比较鉴赏,解决疑惑。针对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通过文章分析,利用学生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画,然后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5)通过对意境的分析来把握文本的主题。文学和美术的相通点是寓情于景,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景交融的佳作,生动的语言可以转化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通过对画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文本的意境,从而挖掘作品内涵,把握文本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从色彩角度感受作者的情感。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色彩非常敏感,在色彩运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语言的感彩不容易把握,因此可以把色彩作为切入点讲析课文,来把握作者的意图。如《故都的秋》。
(7)专业角度进行欣赏。美术专业的许多术语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如意境、烘托、虚实相生、白描、渲染等,都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词汇,于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这些专业术语在教学语言中出现,借助这些术语上好语文课。如《蒙娜丽莎的微笑》。
(8)结合专业进行情景教学。对于电脑美术班的学生,比如室内装潢设计专业,将来为顾客设计图纸,完成之后需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解释,有的设计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顾客有可能根本看不懂,设计很可能就会流产。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让学生仿照文本,以“我的快乐小屋”为主题,按照专业的要求设计出室内装潢方案,用笔画出来,然后选出有代表的作品展示,让作者来充当设计师,其余同学充当顾客来进行情境教学,设计师要对自己的作品解释创作意图,顾客提出问题,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将美术引入语文教学,用专业知识来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使平面、单调的语文教学立体化、趣味化、活动化、简单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S].2005.12.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和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比如教师在讲到C语言中几种典型的排序算法时,可以先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排名,你会用什么办法?你又能想出几种排序的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接着引出要讲的课题。又如在讲到网页制作中的“网页间的链接”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这节课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个单机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在课堂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的链接比较,讲明链接的功能。将做得好的链接与一般的链接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我们知道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字幕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00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总是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四、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的软件,越是最先进的软件,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还可能带来气氛的活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发充分的发挥。一是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二是不限于课本的内容,产生对知识的不满足。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指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页制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当今网页制作的先进水平;将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网页制作水平不断向上攀登,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了基础。超级秘书网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施伯乐主编.2002年7月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参考书》.
篇10
一、以“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把德育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活力课堂”。在第五周,全组老师为陈xx老师打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这一课。陈xx老师也非常投入、认真。在本校、职专进行了多次磨课,最后在xx的展示获得了市教研员周xx老师的“完美的一课”的高度评价。在第十九周,我们又开展了教学评价研究,陈xx老师为组员做了《多元评价学生》的讲座,对新课程下职高政治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二、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研讨,全组成员共同参与研究,逐步推广“学为中心”活动。
在期初,教研组积极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县、校有关“学为中心”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把“学为中心”落实具体教学行动上:如第十三周,林明贵老师、张明飚老师分别执教《文明交往》、《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林老师亲切理性、注重生成教学,张老师擅长启发、富有亲和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19周县文化课调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组李世际老师再次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这节《构思创业项目》打破传统,独辟蹊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与会领导、老师一致好评。
三、继续开展基本功磨练提升活动。开展“换主题换地点换形式不换人”的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上课的有效性。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案例评选、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织参加校展示课活动。通过发挥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带动我组整体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的提升。
(2)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参加市里在文成的市德育理事活动,更好地拓宽教研视野和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3)鼓励教师人人参加论文撰写,全面提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本学期教师的论文数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陈xx老师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在xx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教学设计《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获县一等奖;冯xx老师的论文分获省三等奖和县三等奖。黄xx老师的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实践意识的评价——中职政治课教学创意评价主题研讨活动设计》获县三等奖;《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获县三等奖;《中职政治课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获xx市职成教论文(案例)评选三等奖;学生论文《“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获xx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4)开展”以学定教“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课题结题质量,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供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教研组课题《学为中心模式下小组合作的开展》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