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0:3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广告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广告论文

篇1

关键词 互联网广告 法律规制 完善 经济效益

一、互联网广告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广告迅猛发展。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网站数量166.9万上网用户5.2亿,互联网广告收入达到72亿元。互联网广告正在成为商家宣传产品、维护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潜力巨大。互联网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横幅式广告、按钮式广告、弹出式广告等。本文就如何开发互联网广告管理及法律上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试图找出适合一般网站联网广告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希望本文所做的探讨以及设计和实现的思路能够对国内互联广告投放管理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网络广告的监督管理是互联网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二、互联网广告管理及法律相关问题

(一)法律关系

传统商业广告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清晰的,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互联网广告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空间中,制作、经营、广告变得极为简单,两种或三种主体职权于一身,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广告互动主体定位的不明导致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模糊化,给互联网广告规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监管体制

原有的按地域划分进行监管的广告监管体系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广告规制的需要。互联网的超国界性、无地域性给法律的适用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互联网广告本身面向全球市场,而各国法律对互联网广告的规定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在一国合法的互联网广告在他国有可能就是违法的。

(三)虚假广告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自由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既不需要核实身份,也没有什么成本。这样一种开放性的平台为一些不实或欺诈信息提供了方便。大量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执法部门疲于应付。

(四)骚扰广告

无论你是否需要,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利用电子邮件发送的广告,只要你的电子信箱地址被某些广告者知晓,他们就会用统配方式发送,而且很难拒绝。还有在下载或浏览的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全屏或半屏的、可退出或不可退出的广告,这类广告相当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妨碍了用户对网络的正常使用。

三、互联网广告的管理及法律保障

(一)保障网络服务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谨慎认定互联网广告服务中介的责任。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站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类是网站自身进行网上销售,成为交易的一方主体,比如网上商城;一类是网站(网络服务商)提供综合性或者行业性的虚拟交易空间,会员或者客户通过其进行交易,这种网站一般被称为交易平台,比如易趣网、阿里巴巴等。前一种情况下,网站相当于传统的卖家,其承担的义务在传统法律框架下基本能够解决。

(二)强化网络广告的执法监管

在我国,网络广告的监管已经实现“管理从无序状态趋于有序的状态,”国家工商局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广告新的有效监管方式。

(三)规范网络监管机构

虚假网络广告之所以能蒙骗消费者,一是消费者贪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监控不到位。因此,要有要防止虚假广告的侵害,就必须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易制度,做到规定健全,交易有序,把真实广告同虚假广告真正区来。政府可以建立网监视。在不增加政府负担的情况下,可以赋予一定的监管职责,负担起网络广告的监管责任。这样做,既不会增加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财政支出,又可以使互联网广告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四)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

任何商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由于网上的广告效益主要是由站点的内容受欢迎程度所决定的,而互联网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空间,在上面进行各种伪装是非常方便的。广告者为了增加自己站点内容的吸引力,往往会将自己的页面设计得富丽堂皇,甚至采用超链接的技术将有关信息包装得真实可信。在法律尚不健全,管理尚不规范的时候,首先只有依靠消费者自己鉴别和防范,尽量减少受骗的可能,避免虚假网络广告的侵害。当然,政府及有关部门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启,提醒消费者如何辨别虚假网络广告。

(作者单位为大连市24中学)

参考文献

[1] 陈健.基于olap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009.

[3] 郭卫华,等.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法律出版社,2001.

[4] 王云斌.互联法网:中国网络法律问题[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00.

[6]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与网络法规汇编[M].法律出版社,2001.

篇2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Web广告)的支出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网络广告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但是,中国网络目前的普及率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网络广告的优势的发挥,人们会逐渐习惯网络广告,网络广告具有光明的前景。

一、网络广告的现状及优劣势

近几年来,中国网络广告(Web广告)的支出呈现几何级数增长。2004年网络广告的支出为8.06亿元,2005年为29亿元,2006年支出40亿元,2007年支出62亿元,据权威机构预测,2009年、2010年和2011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到125亿元、165亿元和370亿元,呈跳跃式发展。2008年全球互联网广告开支总额将达652亿美元,占所有媒体广告开支的近10%。根据IDC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市场模型和预测,到2011年这一份额将达13.6%,与此同时,全球互联网广告支出将增长至1066亿美元。由此可见,网络广告的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1、网络广告的优势

一般来说,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比较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覆盖面广,且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接触的人将更多,产生的广告效应将更大;二是信息量大,广告主提供的信息容量不受限制,在进入每一个广告的链接地址后,广告主可以提供相当于数千页的广告信息和说明,把自己的公司以及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放在自己的网站中;三是网络广告有的放矢,由于浏览信息者即为有兴趣者,所以直接命中潜在用户的可能性大,并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四是网络广告在网络上可以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可以使客户能亲身体验产品、服务与品牌,让客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网络广告的劣势

(1)网络广告的效果至今无法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把握,比如网络广告所影响的区域、受众以及受众的购买力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2)中国网络目前的普及率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目前在网上做广告的大多是一些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广告非常大的一个收入来源是互联网站本身,新浪网有30%多的广告来源都来自于COM公司。而中国网民大多是16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些人对网络广告几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即便有些网络广告具有吸引力,这些企业销售的产品也与他们有一定距离。而30岁以上能够买的起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成功人士目前还并非是上网的主要人群。

(3)市场份额不大。中国网络广告市场2007年的增长率为50%,占整个广告市场份额的6.7%左右。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将继续发展,2008年的增长率仍将达到50%,尽管互联网迅速膨胀,但就2008年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互联网还只能居于第二位。

(4)烦人的弹出式广告。只要你打开网页,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就会扑面而来。这些叫人难以忍受的网络广告多以弹出式广告为主。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有62%的被调查者强烈表示厌恶这种“弹出式广告”;而此前对横幅式广告(Banner)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被调查者对横幅广告(Banner)表示抱怨。从网民的不满反映中可以看出弹出式网络广告效果不太好。

(5)网络广告业的专业策划和创意人才群体尚未形成。

二、解决网络广告存在问题的途径

1、网络广告要发挥个性化广告的优势

网络广告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细分,根据产品特有的目标市场,将网络广告按照受众的特点进行投放,从而使广告能够到达真正感兴趣的用户中,获得更好的效果。如e龙就通过了解受众在网上点击或浏览的主要信息获取该用户的兴趣点,从而投放该用户所感兴趣的产品广告,这样用户对该类广告不仅不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相反会觉得非常有用。

2、网络广告形式要不断创新

创新的广告形式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一般来说,网站页面广告主要有横幅广告(Banner)、漂浮广告、弹出式广告、字条链接(Hot topic)、图标按钮广告(Button)等多种形式,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时当然可以采用,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创新,要将传统广告创新的手段运用到网络广告上。这样不仅能减少网民对网络广告的排斥感,而且还能使广告的效果大大提高。此外,还可以通过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进行整合的形式进行跨媒体广告,充分融合两者的优势,使广告的层次更高、效果更好。

3、做好广告设计

以横幅广告(Banner)制作为例,改进网络广告(Web)的显示技术,可以使广告的效果更好。显然,一个大的横幅广告图形和使用动画都能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统计表明动画图片的吸引力比静止画面高三倍。另外,也可以适当的变换图片,当同一个图片放置一段时间以后,点击率开始下降。而当更换图片以后,点击率可能又会增加,保持新鲜感是吸引访客的一个好办法。

三、网络广告的前景展望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网民的人均购买力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网络广告的境况可想而知。

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网络本身的问题;有些问题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可以解决的;有的问题本身就不是大问题,比如,很多网络用户十分讨厌网络广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电视广告一样,人们会逐渐习惯网络广告。因此,网络广告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喜的是,企业投入互联网广告的费用明显增长。不少传统行业,包括家电、汽车、饮食方面,都开始在自己的市场预算里划出一个不小的份额投放到互联网广告上。根据iAdTracker的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为6053家,比2006年的3480家增加2573家,增长73.9%。以行业分布来看,目前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企业既有一批高科技公司,同时又有大量大型传统企业。从2007年与2006年各行业品牌广告主数量变化趋势可以发现,除了网络广告支柱行业(交通汽车类、IT产品类、房地产类以及网络服务类等)之外,有更多行业的广告主在网络广告上日趋活跃,广告主数量大幅度提升,如娱乐休闲类、医疗服务类、金融服务类、零售及服务类等,这意味着网络广告在传统企业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 方家平:网络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N]《通信信息报》,2002.4.30.

篇3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网络营销,影响因素,模式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发展引导的新信息技术正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态势,向传统行业广泛渗透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缩短城乡差别等“三农”问题得以解决,农产品营销是一个重要关键。网络营销对于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模式。

1 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因素分析

1.1 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1.1.1 农产品网络营销本身的优势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传统营销方式在互联网上的具体运用,是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发展,其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效率高、内容丰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本低。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BBS、E-mail等网络工具进行交互式沟通,形成“直复营销”的现代模式,既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提高生产技术,改良农产品的品质,也符合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消费者需求和发展趋势[2]。

1.1.2 政府越来越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引导

国际促销、国内促销和以中国农业网上展厅为主要平台的网络促销,是农业部开展营销促销工作的三项重要内容。目前,农业部己把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农业部要求各省农业厅(农委)市场信息处要深化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网上推介工作职能,把网上展厅的推广应用作为重要职责。

1.1.3 网络用户数量迅速增长和基础设施不断增强

按照中国网络用户发展规划,今后最大的潜在网民是农村人口,随着网络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即将成为网民,会大力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虽然农业信息网站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1.2 制约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环境因素

1.2.1 法规环境因素

从目前我国网络营销实践的角度看,以下几个方面的法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包括网上交易的市场准入、安全认证、电子支付、用户隐私权保护、税收征管等问题[2]。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媒体,人们可以在其上自由的信息并从事商务活动,因而就存在着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用、从事非法交易、违约等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应及时通过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网络营销的开展。

1.2.2 基础设施环境因素

电子支付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1.2.3 社会环境因素

传统营销观念制约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信用体系建设落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对网上进行信用欺诈的违法行为的监督与处罚力度小,甚至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处罚条例[3]。

2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模式研究

2.1 无站点网络营销模式

无站点网络营销是指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而是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开展初级的网络营销活动,属于初级的网络营销,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开展的具体营销活动可以有免费供求信息、直接向客户发送信息、网上拍卖、加入专业经贸信息网和行业信息网等[4]。这种营销策略已经被实践证明在当前农产品营销主体实力不强,而农业专业网站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实用的选择[5]。

2.2 基于企业站点的网络营销模式

当农产品营销主体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后还是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企业一旦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则可以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阶段。

2.3 交易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双方当事人的不同,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有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B2C)、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C2C)和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等许多种。其中B2B、B2C和C2C是三种最基本的网络营销运作模式[6]。

2.4 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虽然是一种以虚拟方式进行的商业活动,但它与物流有着密切的联系。虚拟方式需要物流实体系统的支持,同时电子商务也为物流提供了新的物流方式和手段[7]。

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在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销售系统的同时利用原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综合利用网络和传统渠道的优势。企业自营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具有一定物流资源的传统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时所采用。对于缺乏资金的中小农产品企业来说,负担较为沉重[8]。农产品网络营销企业对于订购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及样品的客户,可选用快递业务的物流配送模式[7]。第三方物流是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物流能力受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力的制约等[9]。

2.5 网络支付模式

根据电子货币的支付流程的区别,可以把电子支付的基本系统模式大体分为“类支票电子货币支付系统模式”和“类现金电子货币支付系统模式”两种。常用的网络支付工具有支付宝、易宝、财付通、银商通、手机支付。

2.6 广告模式

常见的网络广告模式有:网幅广告、赞助式广告、对联式广告、富媒体广告。其他广告类型:文本链接广告、插播式广告、移动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电子公告牌广告。

3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市场被众多企业所看好,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日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趋势预示着发挥网络营销的强大优势正是农户和农产品企业获得发展的正确选择。只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不断创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探索相对应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充分认识从产品网络营销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就会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大发展[10]。

【参考文献】

[1]程丛喜,耿朋飞,陈娟.基于我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现状及创新策略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9(16):60-64.

[2]纪路,周诩.浅论目前中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5(7):11-12.

篇4

关键词:网络企业风险投资商业模式

一、网络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本文所讨论的网络企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企业。这些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商务活动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采购和销售,通过互联网对实体企业进行宣传和对其他产品进行网上营销,通过互联网向特定顾客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的人们提供虚拟的社区服务等。

网络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成本递减性;边际报酬递增;赢者通吃、强者更强;注意力经济下的“免费”原则。

二、初创期网络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根据我国学者关于风险投资评估的研究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IDGVC、软银中国创投等的成功案例,可以知道风险投资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行业环境、创业管理团队、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商业模式、变现能力等。本文从创业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两个方面阐述初创期网络企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1.创业管理团队。美国风险投资之父GeneralDoriot曾说:“可以考虑对有二流想法的一流企业家投资,但不能考虑对有一流想法的二流企业家投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更看重管理团队的以下特征:

(1)激情。创业者必须具备激情,这种激情会感染周边所有的人。在一种激情的环境中,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变得积极主动。这种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带动作用、感化作用,会激励整个团队,甚至团队的新成员行动起来。

(2)互联网行业背景。从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案例来看,那些有着良好互联网行业背景的人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如季琦在创办如家酒店连锁公司时,由于他在携程的成功经历以及和IDG多年的良好合作,使得IDG为季琦投资了l50万美元,不久又追加投资至200万美元。

(3)良好的教育背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处于高新技术企业顶端的网络企业,要求它的管理团队必须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如雅虎的杨致远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硕士;搜狐的张朝阳曾在1986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并于199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4)创新精神。创新或创意是互联网世界的生存前提,无论是雅虎的网络门户模式,亚马逊的网上超市模式,还是eBay的网上拍卖模式,创新使网络企业具有无穷无尽的增长动力。

(5)团队结构。一个管理团队是由管理、财务、技术、生产、营销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投资者更希望网络企业的技术人员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更希望管理层利用掌握的信息按照顾客的需要调整发展计划,更希望企业的管理者有全球性扩张经营的长远目光。

2.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家在被问到“评估被投风险企业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问题时,大部分风险投资家会首先回答是商业模式。由于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分享、沟通和娱乐,因此,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效率,来替代传统行业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批批吉服饰(上海)有限公司为例,在2007年9月举行的商界论坛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PPG获得年度最佳商业模式第三名。PPG的商业模式是将男装交给七家合作企业贴牌生产,PPG负责产品质量的管理,然后通过无店铺的在线直销和呼叫中心方式,将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手里。这种直销模式,去除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同时将存货率大大的减低,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PPG的概念吸引了风险投资的关注。其首席运营官黎勇劲就来自于PPG的第一家投资商,当时他的身份是集富亚洲董事。他选中PPG的原因有三:商业模式好、市场够大、管理团队能力很强。

(2)开发“长尾市场”。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种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GoogleAdwords、Amazon都是长尾理论的优秀案例。(3)寻找新的收入模式。GoogleAdSense是针对网站主的一个互联网广告服务,它面向的客户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对于普通的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小得简直不值一提,边际收益很少,且需求各异又使得边际成本大,但是Google利用自己开发的“搜索”技术,大大地降低了边际成本,从而能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众多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润。

(4)吸引“注意力”。网络企业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点击数”,成为用户心目中能够经常想到的领域经营者,那么企业面临的商机是无限的。网络企业赢得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关联性。网站必须有浏览者需要的东西,而且应该重点考虑用户访问网站是为了得到什么。②权威性。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在Google、百度随便键入一个关键词得到的都是成百上千的网站地址。要想获得高度黏着力,网站必须具备权威性。③参与性。参与性通常体现在互动、竞争、娱乐等方面。④共有性和个性化。如当当网有“我的当当”,使购物者比较轻松方便的管理自己的定单。

参考文献:

篇5

互联网,即I nternet,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成千上万相互协作的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结合而成的集合体。 互联网在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今天已经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公认的第四媒体,并日渐有超越乃至取代报纸、广播、电视影响之势。互联网的产生和应用引发对互联网是侵蚀国家主权还是强化国家主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互联网与国家主权:侵蚀还是强化?

事实上,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是否对国家主权造成侵蚀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电话、电报、无线电、电视等信息技术产生之初,信息技术就被认为是对主权的侵蚀。但是相对于其他技术,互联网更具有侵蚀国家主权的可能性特征:

(一)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国家主权的物理边界性

互联网空间作为一个互联网和信息的几何体,本是由计算机建构和支撑、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访问的多维互联网空间。从这个空间里的任意一点出发,都可多处延伸。但是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不具有任何领土边界,也不受任何物理空间的限制。因此,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可能是跨国性的,一旦拥有设备,个人可以访问全世界的网络,浏览世界的信息,而且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可以任意地跨越国家边界。相反,国家主权建立在国家的领土空间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物理空间为基础,受物理边界的限制。国家只能在其领土边界内行使对内最高权。因此,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空间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里的人和行为无法和现实空间里的地理位置一一对应,导致传统的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管辖权难以行使,国家无法有效地控制互联网,并且,国家对互联网的有效管制还可能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而涉嫌侵犯他国主权。

(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国家主权的封闭性

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体系,任何人可以在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上连接互联网,来去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而且互联网作为一个思想和言论的交流场所,个人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在各个网站之间自由流动。因此,一些原本属于国家垄断或管制的信息可以轻易为一般人获取,国内的反对势力也可以通过网络宣传自己的主张,扩大自己的势力。相反,国家主权强调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并时刻提防任何来自外部的侵犯和干预;国家即使对外开放,也是有限的对外开放,其开放程度以国家主权权利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为前提。

(三)互联网的无法约束性和国家主权的最高性

互联网建立时并没有一个中心控制机制(即互联网的非中心化) ,同时互联网又具有无边界性和开放性,对于个人在网上的行为,国家很难判断和确定其互联网活动的具体地点,因此国家很难对个人的网上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但是,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国家对其管辖领域内的一切人和事享有属地管辖权。也就是说,理论上,国家有权利对传送到其境内的信息以及从其境内传送出去的信息行使管辖权,并且国家有权利对在其境内使用网络信息的个人行使管辖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权。但是,国家管辖权显然在目前无法顺利地实现对互联网的约束,而且,国家对互联网采取的有限的管制措施还可能因为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而涉嫌侵犯他国主权。互联网的无法约束性构成对国家管辖权的冲击。

(四)互联网的主动性和国家主权的被动性

个人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是主动的、积极的。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偏好自由自主选择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便捷自主地把自己想要的信息传播到各地,这种信息传播可以针对不特定的大众,也可以对特定人。因此互联网上的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另外,互联网作为思想和观点相互碰撞和交流的场所,网民对相关事务的介入,评点和讨论是主动和积极的。相反,国家主权具有被动性,一般情况下,国家不会主动地强调国家主权,只有当国家主权面临被侵犯的危险或现实时,国家才会采取措施维护本国主权。可见,互联网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无约束性和主动性特征与国家主权的物理边界性、封闭性、最高性和被动性特征是截然不同的。互联网和国家主权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互联网不可避免地会给国家主权带来一系列冲击。

二、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冲击

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指国家固有的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因此,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完整和独立,维持自己的稳定和繁荣,从而能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组织国家,根据自己的利益制定法律,提供服务,并且规定本国法院的管辖权和本论文由无忧整理提供权能”。“主权是最高权威,在法律上不从属于任何其他世俗权威的法律权威,主权含有全面独立的意思”。 国家的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国家本身才可以对其做出某种限制。”R国家主权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也主要集中在对国家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和信息主权的侵蚀上。

(一)互联网对国家政治主权的冲击

1.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互联网的管制可能产生侵蚀第三国的国家主权的危险。国家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表现形式。国家有权对互联网进行管制。“互联网管辖权像传统的国家管辖权一样,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实际上,国家内部享有管辖权的机关对互联网活动的规范恰恰是主权原则在互联网空间的体现”。 但是,国家管辖权的行使也同时受到国际法和国内法约束,其中国际法规定国家行使管辖权的范围和限度,国内法规定管辖权行使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国家根据主权原则对互联网行使国家管辖权时还必须考虑到国家所承担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法义务。互联网不受传统领土边界限制的特性使得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可能会产生侵蚀他国主权的危险。常见的例子是跨国损害,即当事人的互联网侵害行为发生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域,但其行为引起的损害结果却发生在另一个国家。此时出现了行为发生地国家的管辖权与结果发生地国家管辖权的冲突。结果发生地国对该互联网行为的调整和规范将不可避免地对行为发生地国产生影响。例如,法国法律规定所有针对法国公民的广告必须使用法语。相应地,所有针对法国公民出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也必须使用法语。

因此,如果一个在美国登记的互联网网站使用英语对法国公民广告,将会被法国政府起诉,即使该网站是符合美国法律的规定的。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协作管制互联网也同样面临着可能产生对第三国主权侵蚀的危险。以欧盟数据库保护指令为例。欧盟于1995年10月24日通过数据库保护指令,根据指令规定,在其通过后的3年内,所有的成员国的国内立法应符合指令条款的规定,而且,指令要求成员国仅向那些对数据进行适当保护的国家传送数据。依此,如果第三国希望继续和欧盟成员国保持数据传送关系,这些国家必须对数据提供欧盟法律所认可的适当保护。由此可见,指令要求第三国实现数据适当保护,这也是对第三国主权的逐步蚕食。可见,无论是国家还是国际组织,其对互联网的管制都面临着这样的现实:互联网管制行为会产生全球化的影响,并且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违背了国际法上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原则。互联网管辖权的行使,在国际层面上是引起国家管辖权的冲突,在国内层面上是外国管辖权域外行使和本国管辖权域内行使的冲突。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国家管辖权的重叠和冲突变得更加突出和明显,可能侵蚀国家主权威胁甚至可能会引起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

2.互联网对国家安全主权的冲击。国家安全主权是国家政治主权在国家安全领域的体现。每一个国家的安全既取决于其自身的特点,也取决于其所处的国际体系的特征。互联网使得国家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据统计,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计算机系统每年受到入侵高达25万次,其中有16万次是成功的闯入。199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大规模排华骚乱后,一些计算机黑客纷纷攻击印尼的官方网站,并向印尼的政府电子公务系统投放大量垃圾邮件,曾一度造成印尼政府电子公务系统的瘫痪。又如“911”后,美国发现,互联网在这一起恐怖事件的密谋和策划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中央情报局称,拉登和其他利用大量的互联网技术和电子邮件进行联系。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位于一国境内的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另一个国家产生影响,对另一个国家的相关系统进行攻击。但是,互联网的跨国性又使得单个主权国家无法依据其对内的最高权对互联网上的个人行为进行完整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且国家的相关管制措施又可能产生侵蚀他国主权的危险。即使是依靠国际组织和国际协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应的效果。

(二)互联网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

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中表现为一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决策权,对内表现为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权和制定经济法规的自主权,对外表现为自主参加国际经济活动的权利。联合国《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规定:“每个国家有依照其人民意志选择经济制度以及政治、社会和文化制度的不可剥夺的主权权利,不容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强迫或者威胁”。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国家经济主权也面临着冲击。

1.互联网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国际经济组织制定国际市场运行规则的能力也增强,从而削弱了国家独立发展经济和独立制定经济法规的能力。互联网通过实现信息一体化来推动经济全球化,并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互联网作为一种快捷的、跨国界的通讯方式连接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大量交流和瞬间传播,相对于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电报、广播等而言,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从而促进信息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信息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篇6

新媒体给报业带来的冲击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媒介大战中,新媒体以其技术优势尤为活跃,在受到受众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分流报纸的受众群。

当今门户网站在传递信息方面以其量大、全天候、即时、互动等绝对优势,正在取代报纸的地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37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17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已经达到1.62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430万人。②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在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中,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其中减少看报纸的人有30.3%。有意思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因年纪有所差异,几乎所有年龄层都增加了上网时间。而针对北京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综合性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1岁,报纸读者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③

二是新媒体抢占报业的经营市场。

2005年中国报业出现了战略“拐点”,各大报业广告市场纷纷跌入低谷。仅以《北京青年报》为例,8月作为“中国传媒海外第一股”的北青传媒股价一路走低,跌破发行价,其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半年业绩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7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6630.9万元大降99.7%;其营业收入总计为3.68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138亿元下跌28.32%。④2006年,中国报业延续2005年的低迷状态,虽实现了报业总量的增长,但据慧聪国际资讯的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报纸经营总额为691.5亿元,同比增长5.97%,低于2005年的9.97%。⑤

同比新媒体的经营情况,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在2005年报业经营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网络经营却是一派红火。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呈现持续性上扬:网易第二季度广告服务营收比上年同期增长30.8%,新浪第二季度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31%,搜狐广告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7%。⑥2006年,新浪广告营收为1.201亿美元,非广告营收为9280万美元,广告营收占总收入的近60%;搜狐总收入为1.省略nic.省略。

⑤⑦《2006年中国报业盘点》,人民网―北方传媒研究,http://省略。

⑧吴云:《论新旧媒体的竞争与融合》,来源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⑨张金海等:《2006年中国传媒创新趋势》,《中国广告》,2007(2)。

篇7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有电子商务概念描述和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理解的“一态”、“两加”,以及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和四分图,以期更清楚的认识电子商务,加深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电子商务概念范畴四分图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人员、企业、组织结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的描述。这些描述有些类似,有些却存在分歧。笔者结合国内外现有电子商务概念的研究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更加全面、具体、深入的诠释。

1、现有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研究描述和认识

1.1 研究背景介绍

目前对电子商务概念已有的研究和认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论文和出版著作中的研究和定义;知名企业以及重要的电子商务机构给出的定义。

在中国知网利用高级搜索篇名包含“电子商务”,并且篇名中包含“概念”或者“定义”的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搜到90篇结果,但相当一部分跟我们的要求无关,比如有些研究的是“概念股”等。进一步筛选出来探讨“电子商务概念或定义”的相关论文17篇。在这17篇论文中,都有对电子商务概念或者定义的描述。

在出版著作方面,笔者主要参阅了加里·施耐德编著的《电子商务(第6版)》、淘宝大学编著的《电商运营》、付蕾等主编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三本书。

关于知名企业和电子商务机构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描述,笔者主要查找了惠普(HP)、通用电气(GE)以及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描述。

1.2 对电子商务概念研究和描述的典型代表

1)沈洪敏在论文《电子商务定义与概念探讨》的描述

文中指出,“可以把电子商务理解成四个字‘电子’和‘商务’,即先理解什么是企业的商务活动,然后再理解电子商务,即这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便是广义上的电子商务。而企业的商务活动便是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一切的活动,为了理解这类活动以及电子化”。[1]他将企业商务活动分成了人财物管理、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七类活动。

2)淘宝大学编著的《电商运营》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描述

书中第4页有这样的描述,“电子商务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是指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的商务或活动,这些工具除了包括初级电子工具,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还包括NII、GII、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狭义的电子商务概念是指主要利用互联网来从事的商务或活动,将电子工具的内容锁定在了互联网这种表现媒介和形式上。”[3]

1.3 当前研究和描述中存在的问题1)一般都用静态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对电子商务的概念给出一个确定的描述,而很少考虑电子商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实际上电子商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存在。如果不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的概念,就很难理解当前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不能对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有透彻的理解。2)通常仅仅对电子商务给出一个定义,然后再分出一个广义和狭义。而实际上“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从“电子”和“商务”两方面分别可以分出一个广义和狭义。也就是“电子”有广义和狭义,“商务”也有广义和狭义,这样一组合,就会产生四个概念范畴。

2、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概念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电子商务概念的具体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简单来说,无非就是利用电子化的工具、设备、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但如何理解这句话,才是更关键的。在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认识方面,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了“一态”、“两加”四个

关键词 ,并构建了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和四分图。

2.1 一态

“一态”是指,电子商务的概念存在动态变化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认识,不能仅仅用静态的眼光去看,而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电子工具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内容是变动的。维基百科“电子商务”词条中有这样的描述。“在过去的30年间,电子商务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初,电子商务意味着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将商业买卖活动简化,通常使用的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电子货币转帐,这些技术均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在‘.COM’时代,电子商务增加了新的组成部分——‘网络贸易’,客户在数据加密传输技术支持下,利用网上商店的虚拟购物车和信用卡等电子货币支付形式,通过互联网完成商品和服务的采购。”[8]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电子商务的概念,早期电子商务的概念更多的是EDI和EFT。随着互联网和WWW的出现和普及,电子商务更多的是指互联网商务。而近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移动商务。相信将来电子商务还会有新的组成内容。

2.2 两加

“两加”是指,电子商务就是“电子”加“商务”。电子是指电子化的设备和网络。商务是指一切商务活动。将电子化的设备和网络应用于一切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为电子商务。

与沈洪敏的思路类同,我也将“电子”和“商务”进一步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但与其具体分法不同。按照电子工具网络出现的时间,我将“电子”分为八种:1、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2、电脑及企业应用软件;3、EDI和EFT;4 、企业内部网络; 5 、互联网; 6 、WWW;7、移动网络;8、物联网及未来电子工具和网络。我将“商务”活动分为九类:1、信息搜集与调研;2、信息与广告;3、交易;4、售中客服;5、资金流;6、物流;7、售后客服;8、采购;9、企业内部管理。将上面每一种电子工具及工具的组合应用于任何一种商务活动及商务活动的组合,都可以成为电子商务。由此我们可以画出一个二维图。如图1。

“电子”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子”指互联网尤其是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广义的电子包括上述一切电子终端、设备和网络。“商务”也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务”是买卖交易,包括物流、资金流、交易、售中客服、售后服务。广义的“商务”包括上述一切商务活动。这样我们可以画出一个电子商务概念范畴四分图,如图2。

由此可以分析,【1 】区是最狭义的,指基于互联网的买卖交易,实例如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应用。【2】区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一切商务活动, 整个互联网产业, 如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门户网站、网络广告等,当然也包括【1】区的内容。【3】区【4】区在“电子”这一维度是广义,包括上述所有电子工具和网络。例如,电话销售、电视购物以及EDI和EFT,可以划分在【3】区的范畴;erp、SCM、CRM等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划分在【4】区的范畴,同样【3】区的内容都可以划分在【4】区范畴内。通过这个四分图,我们就可以看清图1 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楚淘宝天猫等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以及其他各种电子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3、总结

本人在已有研究描述的基础上,强调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理解的“一态”,及电子商务概念是动态变化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对电子商务概念中“电子”和“商务”分别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并构建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和四分图,更为深入和清晰的展示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沈洪敏.电子商务定义与概念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1

[2] 加里·施耐德.电子商务(第6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淘宝大学.电商运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付蕾,王蓓.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吕兴焕.电子商务定义的重新界定[J].天中学刊,2004

篇8

关键词:新媒体;旧媒体;前景;信息技术

一、对新媒体的认识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1]。

相对于旧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的新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2]。2012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新媒体是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体类型。

二、新媒体的发展过程

新媒体兴起的过程简单可概括为:首先是电脑的发明,然后是互联网的出现和HTTP协议的发避孕药。其他的数字技术包括卫星电视、宽带网和手机无线服务平台,这三项数字技术的兴趣,为数字技术席卷当今世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也为数字技术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新媒体的运用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新媒体已由高端用户、个别人群,向普通用户和大众人群推广。已经普及的办公自动化和正在以几何状发展的网络电视、视频点播、广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电子书刊、网络广告等,因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倍受用户的亲睐[3]。特别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整合和电信、移动、联通3G牌照的发放,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移动业务、以网络为代表的互动业务、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清业务,成为新媒体下一步发展的总体趋势。新技术摧生着人们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和新的竞争意识。它以旺盛的生命力赢得市场认可的同时,对传统技术也形成了挑战和技术革命。

2011年5月15日,爱立信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日前表示,预计至2013年全球将拥有65亿手机用户。互联网宽带用户也将在未来5年内激增,预计将达到25亿。而两年后的今天,其用户数远远不是上述这个数字了[4]。从这些数字表明,新媒体的市场占有率的上升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它不仅体现在对新市场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对传统媒体所拥有市场的一种挤占。从我市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中的广播市场明显萎缩,电视市场、平面媒体(报刊)处于稳定状态,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市场份额增加速度十分明显,并有抢占传统市场的趋势。也就是说,从全球、全国和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新媒体的诞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新媒体以其诸多的应用优势,成为市场新宠儿的局面,正在逐步从高端化向大众化普及,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新媒体内容整体呈现视频化趋外,用户在消费视频内容方面也在发生变化。网站的视频节目构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影视长剧、播客分享、传统电视和自制节目[5]。过去用户以观看前三者为主,特别是影视长剧,各大网站不惜血本购买版权同步或提前播出,以吸引用户。但随着版权购买成本的增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视频网站开始打造自制剧、纪录片和教育科学类等时长在20分钟内的视频。这类微视频将成为新媒体内容新的发展方向。新媒体造就了新闻的产、供、销的多元化生态环境,也将用户带入一个在过剩与稀缺间焦灼的社会环境。然而,新媒体的力量就在于既因为新技术产生了一种情况,又能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这样的一种问题。面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Solomon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也是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的必然选择。So、Lo、Mo,分别是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的缩写,Solomon是社交、本地和移动三概念的结合,目前应用于网络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其实Solomon模式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及科学传播,能够形成一种基于内容本地化、方式社交化、获取移动化的整合式传播。

一般的社会化网络具备三层构造:第一层为个人信息展示,第二层为共享与分享,第三层为基于社交空间的群体协作,在社会化网络里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构建社会化网络的三个层次使得互联网起来赵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会让网络时代进入一个“机器也会思考”的时代。我们现在就可以想象:当我们去故宫博物管作参观时,当我们用手机拍下太和殿的照片后,我们的网络空间里立刻就能呈现出相关太和殿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最新的与太和殿或故宫相关的新闻、视频,互联网还会根据你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给出精准的参观建议、参观贴士以及社交网络里其他朋友的推荐、介绍和心得体会。当然如果恰好有同属一个社交网络的朋友也在故宫的话,互联网也会及时告知你,把朋友推送到你的身边……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互联网时代的跨媒介互动――谈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艺术评论-2012(5).

[2]尼葛洛庞帝,胡泳,范海燕.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69-270.

[3]会议论文数字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的蜕变──从“电视新闻”到“视频信息”2007年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2007.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桌面互联网 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是各种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的产物,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75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了97.31%,实现快速增长。根据预测,未来数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仍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15年预计将达到2651.2亿元(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3)。

移动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甚至被比作“改变世界的第四波浪潮”。与桌面互联网相比,其操作系统、显示设备及应用等存在巨大差异,这就使得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及其盈利模式有较大差异,探究适应移动互联环境的盈利模式具有重要价值。

现有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虽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像新浪、百度、淘宝这样盈利模式清晰、产品特色明显的巨头厂商,但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并极具前景的盈利模式:

(一)广告模式

在传统的桌面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新浪、百度这样的广告巨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广告的内容、形式以及提供者等方面,有了明显变化。移动互联网下的广告接收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终端,都较传统PC屏幕更小,更容易吸引眼球;并且与PC长时间漫无目的的广告浏览相比,效率更高,但因涉及流量计费和占用屏幕,又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反感,这是移动互联广告的特点。但是由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多为实名,精准性比桌面互联网强很多,只要投放准确,其投入产出比远高于桌面互联网广告。

从早期的3G门户、空中网等站点广告开始,移动广告的形式经过了短信营销、彩信报刊等形式,到如今基于各类操作系统的移动应用成为了移动广告的主要载体。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刚刚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中的统计,2012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和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分别为为753.1亿元和63.5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46.8%和162.4%,2012年4个季度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均保持20%以上的环比增长,发展势头迅猛(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二)游戏模式

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游戏相比,移动互联网游戏具有时间碎片化、终端型号不易标准化、视觉听觉效果不足,以及易推广实名制等特点,移动游戏的主要类型以手机游戏(简称“手游”)为主。我国手游用户数量在2009年时,只有7400万,到2012年已经达到1.87亿,3年间年均增速为50.1%。与之相对应的桌面互联时代风光一时的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在2012年底虽然仍有3.36亿,但较2011年底绝对规模增长率仅为3.5%,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手游终端的便携和移动的特点能够满足随时随地游戏的需求,因而比需要长时间坐在PC前的传统游戏更易普及。豌豆荚、APP Store等第三方平台的发展也帮助游戏进行了运营推广,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进一步促进了手游行业的发展。PC游戏厂商主要使用的道具装备付费、充值卡、付费激活等方式,这也是手游行业中主要的收费方式,但是手游时间短的特点使其很难做到PC游戏中的“社区化”,即用户不会长时间沉湎于某个游戏中,这造成了手游的营销成本较高,用户的“黏性”较弱的情况。目前我国的手游用户更多倾向于没有电脑或暂时无法使用的游戏人群,且存在流量消耗资费高的不足,单纯完全照搬PC游戏的付费模式,必然无法长久,还需要探索更可行的付费方式。未来随着游戏质量的提高和体验效果的加强,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手游付费模式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内容付费

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生意只有两种:付费的和免费的。免费模式并不是新经济首创,却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当然,天下没有真正免费的午餐,免费是建立在“交叉补贴”的基础之上的。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发现了商机的企业通过免费去笼络客户,摧毁该产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例如腾讯基于客户细分的免费加收费模式。移动互联时代,除了通过免费应用来吸引使用收费服务外,还有苹果iTunes和亚马逊Kindle,通过出售终端固件,将用户牢牢绑在产品之上,使用衍生收费服务,这种提供的服务,无论是音乐、图书、视频、应用等都属于使用内容,即内容付费(廖雪莲,2012)。

从总量来看,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内容付费的规模较小,目前无论是音乐、视频或新闻等内容仍以免费为主,用户的付费习惯也未完全养成,但根据调查,4亿移动互联用户中,约有20%的用户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内容支付费用,这对于从业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机会无限的市场。手机本身就是一直需要付费的,所有的功能和服务都是付费的,这更加利于用户形成付费习惯。2011年时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就已突破1300亿元, ipda等手持阅读终端上涌现的期刊、电子书、报纸等收费内容,是这几年在出版产业中最明显的变化。

此外,移动视频也是内容付费的一种主要形式,移动互联网要求视频时间更短、信息量更大,随着我国移动视频使用者过亿,越来越多专为手机等移动制作的原创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互动性、社交性更为加强,目前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设置了收费专区。虽然付费尚未成为视频行业盈利的主要途径,多被视为一种补充,但是随着收费习惯的养成,移动视频收费前景广阔,我国甚至已有人将2013年称为“移动视频商业化元年”。

(四)O2O模式

O2O(Online to Offline)是线上付费、线下消费的一种交易形式,其实质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本地化的深入,线下与线上、信息与实物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成为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盈利模式。2011年我国O2O市场规模已超过560亿元,预计5年内将突破2000亿元。

我国的O2O模式,发端于携程,团购模式出现后,达到了一个,但团购在我国发展不尽如人意。我国线上消费只有线下消费的1/32,大量类似餐饮、打车等临时性、时间短的服务仍赖于线下消费,如果发挥移动互联网实时性、随机性的优势,将线上支付和线下服务对接,将会打开一个亿万级别的市场。

目前我国的O2O服务大多仅仅通过提供某项满足单项需求的应用,比如“滴滴”提供打车、“大众点评”提供找餐馆服务等,缺乏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平台,来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本地化需求。从这一点来看O2O还处于一个初期,但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移动支付的完善、线下商家的重视,未来将有可能会出现规模类似于“淘宝”的提供“一站式服务”的O2O平台,届时将大为推动O2O模式的发展。

(五)入口模式

通过为用户提供入口来盈利,在桌面互联网时代极为普遍,比如浏览器、即时通信等。在移动互联中,提供入口,积累足够的用户,也是一种普遍的盈利模式。在我国目前移动互联行业中,入口类型主要有应用平台、社交类应用、即时通信等,这些模式彼此之间在功能上也存在相互交叉。

以IOS系统的App Store和android系统的豌豆荚等为代表的应用平台成功的绕过了移动运营商和搜索引擎,控制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如在andriod系统占据超过一半市场份额的豌豆荚目前手机终端装机量已超2亿,每日分发应用超过3000万次,并且通过各类应用和游戏中的广告已实现盈亏平衡。这种通过商业生态加强用户黏性的做法,使得这类应用平台成为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的入口选择。

社交类产品在桌面互联时代就被广为接受,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为2.44亿,全年新增用户919万,但新增用户与使用率方面均较前年有所下降。由于PC端发展形势不佳,又要花费大量投入进军移动互联网,或者推出新的社交应用,因而在2012年,许多主要的社交网站处于亏损状态(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但是摇摆于社交应用和社会化媒体之间的微博盈利模式却越来越清晰,根据新浪的数据,2012年新浪微博总收入达到6600万美元。这主要归因于微博内容短、传递速度快,成为与手机极为匹配的一种应用,可见只要社交产品能够调整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在移动互联时代,仍大有可为。

即时通信服务在2012年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年增长率超过50%,虽然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即出现了QQ、飞信等成功的即时通信产品,但正是移动市场的活跃使得我国即时通信的用户规模超过5亿。这其中,QQ、微信、飞信占据市场规模的前三位,特别是微信,被普遍视为第一个拿到了移动互联的“船票”。

(六)移动电商模式

传统电子商务都是在电脑上做,便携性、移动性差,移动电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无时间地域限制的市场,真正做到了与客户的无障碍沟通,实现了“客户走到哪里,生意做到哪里”。我国的移动电商已具有一定规模而且还将继续扩大,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已经开始逐步挑战传统购物和传统电商,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2012年移动网络购物整体市场规模550.4亿元,其中淘宝无线居主导地位,占比达76.4%。京东、苏宁易购、凡客诚品等主流B2C平台也先后推出了移动客户端,加入这一趋势。应对移动电商的迅猛发展,第三方移动支付也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支付宝、银行等均推出了各自的移动支付产品,包括移动等三大运营商也成立了“手机钱包”等支付公司,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移动支付需求。2013年上线的微信支付,更是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国内的信用体制和移动支付体制的完善,相信不久能够实现手机直接结算小额费用,手机信用卡结算大额费用,这将大大提升移动电商的进程。

移动与桌面互联网的比较

移动互联网移植于桌面互联网,其盈利模式也大多借鉴了其成功的模式,但移动互联网的体验与桌面互联网存在较大的差异,单纯照搬并不能实现持续发展,需要对二者的差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一)终端的差异

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以手机为主,屏幕小、处理能力低、使用时间短,这就要求提供的服务应该更准确快速,并且效率更高。同时,手机使用范围更广,易于携带且处于移动之中,可以消除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完成各项服务。此外,手机用户的身份受限于SIM卡,不同于桌面互联网的单一IP多用户,这有助于根据客户的偏好进行细分,提供更精确的个性化服务。

(二)用户的差异

根据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远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这主要归因于大量低端智能手机推向市场,降低了移动上网的门槛,大批老年人、农村居民、农民工、低学历人群,成为新增网民的主体,这与桌面互联网时代网民的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桌面互联网的用户多为具备一定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知识的人群,甚至还必须学习专门的软件,无形中提升了使用门槛;而移动互联网通过降低应用门槛,使各类服务简单易用,实现无障碍操作,让更多“小白”可以享受无线互联的便利。

(三)消费偏好的差异

终端和用户类型的差异,造成消费偏好的差异,桌面互联网的使用中,更多侧重于传统的商务办公、获取信息(搜索、新闻阅读)、交流沟通(即时通信、BBS)、娱乐(游戏、小说、视频、购物)等。这些应用为适应应用场所和使用对象的差异,在移动互联网中都做了改进。移动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性更强,与个人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由于终端的便携,几乎从清晨伴随到夜晚,比如可以作为路线导航,在公共场所作为娱乐工具,通过手机进行随时随地的社交等。

(四)业务类型的差异

虽然桌面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服务形式,但移动终端的特点是使用对象单一、屏幕小、移动便携,这使得传统的业务不能“照葫芦画瓢”。比如桌面互联网用户追求的高品质电影,受碎片化使用时间、传输速度、终端配置低等的限制,就不适合移动互联网,更多的是内容丰富、时间短的短片、微电影等。同样的还有大型游戏、电子商务等,都需要进行业务类型的创新。

相对应的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出现了很多新的业务类型,比如根据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各类签到业务、通过O2O联系线上线下的各类业务、基于终端唯一性的精确广告推送等,都是桌面互联网难以实现的,移动互联网使其变为可能,并且前景广阔。

对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立足差异,探索新型的盈利模式

如前所述,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从业者不能抱残守缺,而应该利用这种差异形成的机会,去创新适合自身,存在市场空间的盈利模式。

桌面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无论是三大门户、阿里巴巴还是百度,都是遵循了市场规律,把握了用户的某种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现在出现的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从内容上看有衍生之处,但如果原封照搬,只会碰壁南墙。创立于2003年的3G门户,是我国乃至全球最早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之一,立志于成为移动互联的“好123”。尽管其用户数一度号称亚洲第一,并早早了手机浏览器,但“移动互联网门户”的定位忽视了移动用户的体验,过多内容的加载,导致打开速度过慢。作为后来者的UC浏览器抓住了网速这一关键,创造性的开发出云端架构,节省了用户的流量费用,帮助运营商降低了网络建设的压力。时至今日,UC浏览器有效使用时间占到手机浏览器总体使用时间的61.9%,覆盖人数稳居市场第一,并在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长上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同样类似的还有搜索服务,移动搜索并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竞价排名及通过关键词搜索为用户提供海量广告信息这种形式,正基于此,2013年9月,腾讯出资4.48亿美元现金入股搜狗,希望借助搜狗手机输入法等产品,通过腾讯在移动平台的优势,在移动搜索中率先找到明晰的破局路径。

(二)立足国情,创新适合我国市场的盈利模式

我国的13亿人口,5.9亿网民数量,决定了任何一种产品,只要找到适合我国市场的盈利模式,很容易取得成功。在桌面互联网时代,微博在借鉴推特(Twitter)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用户的特点,添加了发图片、视频等功能,成为集各种媒介于一身的社交化媒体平台,新浪微博注册人数在2012年底即已达到5亿。

从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来看,除了微信等少数应用,无论是移动搜索、移动娱乐、移动支付以及LBS等方面,均还缺少“杀手级”应用业务。因为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基本是与世界同步的,甚至一定程度上还领先于其他国家,而且移动互联网市场与本土运营商环境、生活形态等有较大关联,这使得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很难如同桌面互联时代一样,通过借鉴他国经验的“迭代式创新”取得成功。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有大量的需求,需要移动互联网企业能够从国情出发,进行业务创新,吸引客户并满足其需求。

(三)立足用户,寻求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桌面互联网时代,模仿跟进某一成功产品,是普遍的市场行为,无论是即时通讯、门户网站,还是电子商务、视频网站,概莫如是。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来看,仍然沿袭了这一习惯,然而,如果不能通过整合价值链,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很难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可持续是盈利模式能否接受时间和外部复杂环境的考验,包含持续生存、持续渗透、持续盈利和持续创新等涵义(于晓东,2013)。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不能离开用户,必须围绕用户体验为中心,加强业务创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核心需求,通过高品质的内容产品吸引用户,形成一定规模的用户平台,通过聚集人气,增强用户黏性,再以此为基础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微信一开始仅被视作是通讯与微博的结合体,但腾讯以微信作为平台,不断升级,整合入支付、游戏等方面功能,逐渐完善其生态系统,成为了一个闭环,从其趋势看,未来甚至可能成为移动终端的核心。

除了强调用户的体验之外,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应该注重用户安全以及用户隐私,由于国内用户长期免费使用应用软件的习惯,大量的第三方广告成为开发者的主要盈利方式,甚至为短期提高盈利,不惜伤害用户体验,强制嵌入一些匿名和安全性未知的广告,或者植入采集用户个人信息的程序。从长期来看,这对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无异于杀鸡取卵。这一点迫切需要国家完善法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共同维护可持续发展。

(四)立足理论规律,寻求科学的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时间碎片化、地点移动化的特点使其在形成基础、技术条件等方面与传统行业有极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需要从业者重新审视,乃至慢慢摸索这个行业的规律。随着行业的发展,长尾理论、LBS和大数据的应用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起到指导作用。

长尾理论与传统二八理论完全相悖,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散向四面八方,因为市场已经分化成了无数不同的领域。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99%的商品都有机会进行销售,市场曲线中那条长长的尾部(所谓的利基产品)也咸鱼翻身,成为可以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润增长点(黄俐,2011)。互联网企业可涉足的产品类型远多于传统企业,天生适合应用长尾理论,如果提供的是虚拟服务,更可以将长尾理论发挥到极致。

以余额宝为例,这是一款支付宝在2013年6月份推出的理财应用,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达到4303万人,规模1853亿元。余额宝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给用户带来17.9亿元的收益,虽然人均投入仅为4300元,远低于传统基金理财户均7万至8万元的投资额,但4000余万用户的长尾让与支付宝合作的天弘基金“草鸡变凤凰”,从年年亏损到资产规模排名国内前十。

此外,诸如应用LBS,应用大数据等理论来探索盈利模式,对于还处于发展初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DCCI[R],2013

2.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简版,2013

3.廖雪莲.摧毁意味着重建的责任-关于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2(11)

4.王艳.基于生态学的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论文,2008

篇10

在今天,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极大地触动了出版业的改革。出版业掀起了数字化的转型风潮。各大出版社纷纷开展纸媒出版向多媒体出版转型,即“互联网+”模式的出版数字化建设。这正是与出版业紧密相关的平面设计行业最需要关注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如何适应出版业的转型,应用型高校教育中的平面设计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转型后的新型媒介和媒体的传播,这是涉及到如何改进设计专业教学方向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出版业;转型;平面设计;教育;互联网+

出版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一直旺盛,尤其是平面设计方向。应用型高校平面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更是与出版、传媒等企业息息相关。对出版业的关注与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招聘工作中找到与企业的对接方式,同时帮助出版企业尽快发现学生的闪光优势。所以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出版社发展的人才,是对应用型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任务的一大挑战。

一、出版业中新媒体的兴起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出版业中,出版介质、经营角色、运作模式等等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数字阅读的需求跟随着Ipad、Kindle等电子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成几何倍数迅猛增长。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出版行业只有抓住发展技术,顺应新的时代技术,推进数字化与新媒体,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传统出版企业的劣势在于生产周期长,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受物流制约,传播数量受预算制约,出版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等。受到数字技术冲击后的出版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量引入了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新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将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技术加入其中,使得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得以迅速传播与推广。这也是现在最为主流的信息传递模式。出版业紧紧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结合当下多种数据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使得原来只能承载于二维纸面的娱乐信息、新闻信息和视觉体验等一系列数据服务立体起来。多元化媒体形式的加入为出版业带来更多样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加速了出版业的改革,促使出版业迅速发展。

二、新型出版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

如何适应新媒体呢?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出版企业呢?平面设计在出版业中一直被大量需求,主要应用于美术编辑等岗位。广义上的美编是指在出版过程中以出版产品为对象的全部装帧艺术活动,以及从事这种活动的编辑人员。在传统出版业中,美编主要服务于版面设计、封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随着出版业的改革,美编的工作内容和身份角色都在发生变化。市场的变化也促使企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变化。平面设计从色彩、构图、文字、字体等扩展到动态效果甚至声、光、电、影元素的运用等等。通过各种手段将图书的形式多样化,传播途径丰富化,迅速抓住消费者的视线,以此激发购买的欲望。手机等平板电子产品的阅读功能就是出版业中的平面设计最应该关注的产品推广方向。新的出版形式促使平面设计在专业技术上发生改变,也推动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平面设计的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基础着手,先要去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信息,比如常规的屏幕尺寸、导航页尺寸、页边距等细节问题,日常去关注手机端的设计,形成自己的灵感库,找出时下优秀的作品,分析作品的设计逻辑,这也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好的平面设计网站也可以给学生以极大灵感,所以在教学中对优秀平面作品的收集和讲解非常重要。除了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设计思路上也需要变改变。新形势下的平面设计教学需要在专业上不断延伸,对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拓展。传统出版业的美编仅仅强调形象和形式设计,而新的“互联网+”时代的美编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新技术,特别是各种电脑、手机技术的融合。新科技成为平面设计的必修课。只有了解这些设备技术才能将设计很好地融合进去,否则设计出的产品就会与当下脱节,也很难满足新型出版的需求。所以教学中在强调设计中的精准和细节之外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宽展学生的知识外沿,启发学生善于“跨界”和“混搭”的能力。

三、结语

电子阅读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必然导致纸质媒介的衰落,因此探索新型的出版形式是出版行业在逆境中生存的必要路径。传统中求新,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出版衍生品和数字版权读物等,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与时代同步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平面设计行业也必须跟随趋势调整设计思路。作为应用型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仅仅按照传统的、简单的设计教学方案灌输给学生最基本的设计技术和技能远远不够,应该积极应对快速发展的现实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扩充学生的知识,特别是跨界知识和互联网知识;另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好奇心是创新的基础。

当学生充分掌握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在获得平面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丰富自我,扩宽自己的视野,更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新生事物。这样的训练才能够使得设计与新型出版业相互呼应,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同步,满足现在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期待。此外,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去企业或机构锻炼充电。教师的知识面决定了学生能够得到的知识,如果教师自己的视野不够开阔,不能够和现在社会形势接轨,就很难教学,也很难科学地引导和带领学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新的求职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莉.“互联网+”时代的编辑业务创新,“互联网+编辑”研讨会论文.

[2]史学卿.新媒体影响下的平面设计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09.20.

[3]王紫薇.出版改制的背景下图书美编转型探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06.30.

[4]单浩.浅析新媒体与广告设计.创意设计源主题论坛:新媒体与信息传播,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