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8:4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中药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中药学论文

篇1

目前,就大多数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来看,《临床中药学》理论课多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知识薄弱,尚无临床实践,而临床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年,两者之间间距长达三四年,临床实践机会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中药多死记硬背,对中药的性能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药物功用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因此,中医类或中药类学生在毕业后也普遍存在着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中医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动手操作能力、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对疾病综合处理能力、理法方药运用能力等临床能力不强,并且对于中药的采集、炮制、中药饮片辨识等实践相关内容及方法知识欠缺;中药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对中药理论开拓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课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成为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

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篇2

1.1中药临床药学的内涵

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患者的状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2]。中药师是实践和发展中药临床药学的主力军,因此中药师应该尽快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中实践、应用其学科方法和内容。我院中药师在完成中药调剂工作之余,在此方面有所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2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必要性

中药临床药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这门学科却是围绕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而进行现代研究的依据。不仅可以促进中药学的不断发展,而且将新的中药学研究成果及时向医师传达,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中药学服务。这就需要临床中药师熟练掌握这门学科,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合理的指导和咨询服务。而且在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用药咨询更是十分必要,中药师可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迫切要求得到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中药师通过补充中医理论等临床知识,可以完成中药咨询等工作,满足患者的需求。我院中药师开展了中药咨询、中药干预、中药处方点评分析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不断听取中医师的建议,向中医师学习相关临床知识。长此以往,临床中药师逐渐被中医师所接受,同时也提高了中药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中药师的沟通和应急的能力。一方面,满足了患者对用药咨询的需求,受到患者的认可和好评;另一方面,提升了中药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所以,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里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具有可行性、重要性及必要性。

2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

2.1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任务

中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4个方面:审核处方;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物信息;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测;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药物咨询[4]。我院中药师对中药处方进行审核和查对,发现药品用量过大、用法不清等现象时,会及时与中医师沟通,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对处方进行修改;如出现用药错误和配伍禁忌,会请中医师重新开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对于需要先煎、包煎等特殊处理的中药,中药师会特别提醒患者注意煎法等事项,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我们为每位患者提供用药告知单,详细介绍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煎药步骤等事项,并留有中药师的联系电话,确保患者在用药全程遇到问题时可以咨询。中药师干预的处方问题、患者的咨询等及时记录,并每月汇总、分析上报院部。目前,我院中药师初步开展了门诊患者的咨询和处方点评工作,尚处于学习、积累阶段,并没有参与临床查房及医嘱点评,希望通过中药师的不断实践和努力,使中药临床药学得到重视和发展,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发挥中药师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2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

2.2.1开展中药咨询服务中药咨询的形式主要有窗口咨询、电话咨询等,中药师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用药指导,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定期向医护人员提供用药介绍、药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药的用药咨询工作由中药执业药师担任,患者可以咨询有关中药的规格、价格与功能主治、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中药的煎煮方法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随时向中药师咨询有关用药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中药师会利用掌握的中药学知识耐心向患者交代,确保患者正确使用中药,不仅避免了错误使用中药,而且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2.2中药合理用药宣教进行中药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中药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结合医院中药应用特点,向全体医护人员通过讲座、《药学通讯》以及会议交流等形式进行中药合理应用的宣教。为提高宣教效果,我们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易接受性[5]。

2.2.3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管理中药注射剂由于制剂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为了避免不良反应发生,中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管理至关重要。中药师通过处方评价、临床查房、医嘱分析等形式,及时发现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并予以解决。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而且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正确、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

2.2.4不良反应的搜集与上报医师开具的处方中不单是中药,往往是中药与化学药联用,这也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不良反应的搜集和上报是中药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药师要特别注意中药与化学药合用所产生的用药禁忌,若配用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中药与化学药不宜联合使用的药物颇多,这就要求中药师必须具备化学药药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中药与化学药配伍禁忌,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使用药品。

3中药师的责任和工作切入点

3.1中药师的责任

3.1.1鉴别真伪,保证质量

中药师的首要责任是保证中药质量,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及贮藏、保管等环节都要引起重视[6]。在中药饮片的采购过程中,进货渠道必须正规,饮片入库前必须具备质检报告等相关文件,由经验丰富的中药师鉴别真伪,做到防止以次充好,掺杂掺假,对中药饮片的产地、批号及品质状况都要登记备案。在中药饮片仓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中药饮片的特性,设立合适的储存库,定期进行养护,以确保中药材质量合格。

3.1.2严格把关,规范调剂

中药师在调剂配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应规范,并认真审核处方,注意剂量、配伍、禁忌证等信息[7]。中药师应严格按照处方称取相应的药物,注意不同炮制品及不同产地药物名称的区分,准确地称量药物,尤其是贵重药物和有毒药物。中药师应有条理按顺序地调剂药物,以防止混药事件的发生。将每次服用的药物单独成包,叮嘱患者药物的煎服时间、方式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帮助患者煎制药物。

3.1.3服务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师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因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医师开具的处方如发现有不妥之处,应立即与医师联系、沟通,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证实存在用药禁忌,应拒绝调剂,并将处方退回,重新开具[8]。中药师不仅要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而且更应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咨询服务。我院中药师虽然在工作中与医师相互沟通和学习,但还没有参与到临床查房和医嘱点评的工作中。故中药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完成职业功能的转变,逐渐参与到临床治疗中去。

3.2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

中药学学科发展较快,但临床医师更注重医学知识的学习,对药学知识的学习不如临床药师快且丰富。而这正是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最佳切入点[9]。对于饮片的特殊用法,中药师会及时与医师沟通,提醒医师正确标注;中药与化学药联用虽可能提高疗效,但也可能存在配伍禁忌,中药师应及时发现配伍问题,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需要中药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储备,找到适合本岗位工作特点的切入点,更好的提供药学服务,提高中药师的地位和作用。

4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4.1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难点

中药师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主体,同时,临床经验不足也是制约中药师大胆实践的因素之一。中药师与临床医师在沟通上存在障碍,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深入的发展,使中药师难于融入中医药治疗团队。在具体工作中,权威诊疗指南的缺乏使中药师难以完成处方合理性评价,影响了中药师作用的发挥。

4.2中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对策

篇3

一、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1.1病例1:患者,男,53岁,因头面部皮肤挫裂伤于2008年5月31日入院,同时诊断有脑震荡。经外伤处理后给予脱水、抗炎等对症治疗。6月1日给予(1)生理盐水250ml、头孢米诺钠1.5g/(2)甘露醇125ml/(3)葡萄糖氯化钠500ml、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25ml/静滴。

据病历记载:患者从6月1-5日一直在沿用上述药物治疗。在6月5日下午2点钟(第四天),静滴液体0.5h后患者出现寒战、体温38.4℃,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憋气,立即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mg静推、非那根50mg肌注、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1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当日下午3点钟患者病情好转。

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药物联用禁忌手册》中明确规定甘露醇与头孢米诺钠不可同时配伍。另有文献报道:有两例同时并用甘露醇+头孢噻肟钠第5d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停换用地塞米松和青霉素3d后尿量增多、7d后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剂,静滴后主要经肾脏排出,此药特点是:起效快、脱水降颅内压作用强、效果肯定,不足的是:快速脱水后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心功能不全者可出现心衰,所以建议不要将甘露醇与经肾代谢的头孢类抗菌药物联用。

上述输液反应可能是头孢米诺钠诱发了甘露醇的药物不良反应:寒战、发热(因为同批号的甘露醇从未发生过不良反应)。虽然甘露醇与头孢米诺钠并非同组输液,但是在体内同样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在此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头孢类抗菌药物与甘露醇在联合应用时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2病例2:患者,男,65岁,因脑梗死、高血压、肺部感染于2008年3月23日入院,入院当日即给予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薄芝糖肽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静脉点滴,3月25日早上病人的前胸、后背、双侧上肢开始出现较大面积的红色皮疹,高出皮肤表面,并伴红肿、瘙痒,请皮肤科医生会诊诊断为荨麻疹。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经抗过敏治疗后,26日高出皮肤表面的皮疹消退,但仍留大量红色斑痕,27日皮疹斑痕逐渐消退。

分析:经查阅上述三种药品说明书中均有可能出现荨麻疹和皮疹不良反应的说明,所以患者在联合应用三种药后出现了较严重的荨麻疹。如果我们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选择不具有相同不良反应的药品,就有可能避免此类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1.3病例3:患者,男,77岁,汉族,山东济南人,于2007年12月25日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既往病史有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疼,高血压病。

患者于25日晚6点30分左右静滴氟罗沙星注射液约10min后出现意识恍惚、谵语、肢体轻度抽搐、口吐白沫,考虑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立即停用该药,换用生理盐水静滴约15min后神志清醒,症状缓解。患者晚9点40分左右再次出现意识恍惚、肢体轻度抽搐、呼吸费力,立即给予吸氧,约15min后症状缓解。

分析:根据情况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氟罗沙星注射液诱发癫痫发作案例,但患者在入院病史询问中并未提曾有过癫痫病史,提示我们今后在给患者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警惕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积极开展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为中心的合理用药工作

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合理用药。我们从2007年11月25日—2007年12月25日期间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的药品中抽取了18份住院病历,最后筛选出了两份比较典型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了分析,并在全院科主任周会上从合理用药方面提出了药学角度的提醒和补充,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1病历1:患者,男,63岁,2007年11月25日入院,2007年12月12日出院,初步诊断:右侧自发性气胸,补充诊断:高血压病,于2007年11月27日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该患者自11月25日起应用头孢曲松钠2g,bid,左氧氟沙星0.4g,qd,自11月29日开始用洛美沙星0.4g,qd,至12月11日停药,其中除左氧于11月28日停药外,头孢曲松钠连续应用17d,洛美沙星连续应用13d。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如下:

(1)此患者体温一直正常,并无联合用药指征,连续应用左氧、洛美沙星、头孢曲松纳最长达17d,明显违反了抗菌素使用原则。

(2)该患者男性63岁,属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就属低下型。以上三种抗菌素均主要经肾脏代谢,联合应用加大其肾毒性,严重时可导致肾损害。

(3)上述三种抗菌素中头孢曲松钠与左氧氟沙星有11项相同的治疗作用,洛美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有32项相同的治疗作用,属重复用药。

2.2病历2:患者,男,42岁,2007年12月13日入院,2007年12月23日出院。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12月14日大便检出霉菌++。

自12月13日起使用头孢曲松钠2g,bid,洛美沙星0.4g,qd,甲硝唑250ml,bid,一直使用到12月23日,三种抗生素联合应用达11d。

根据以上用药情况分析如下:

(1)该病人患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有联合用药的指征,但采用三联抗菌素,且连续应用11天,特别是甲硝唑连用11天,属过度治疗。

(2)据病历记载,该病人是因在住院前应用抗菌素无效的情况下住院治疗的,且在入院第二天就检出霉菌++,在未做细菌培养的情况下,盲目采用三种抗菌素联合应用,违反了抗菌素使用原则。

(3)上述三种抗菌素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和相同的治疗作用,从药效学的角度来讲,抗菌谱一致的抗菌素以不合用为宜,以免增加毒性反应或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篇4

[关键词] 中药学;毕业生;毕业实习;带教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66-02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主要包括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富有成效的实习带教方法会使毕业生从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中受益匪浅,可极大提高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PBL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理念,是时刻不离问题的教学模式,具有有的放矢、高效率等优势。通过PBL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结合毕业生实习带教实际,首次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毕业生实习带教的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实习带教模式。本文提出的PBL毕业实习带教模式,将为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基于PBL的选题指导

当前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期间主要从事偏向于中药药理或化学的实验研究,往往是对具体中药或复方的研究。因此,在实习之初,带教老师可多通过PBL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引导学生首先选取待研究的中药,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研究选用药物的哪方面内容,是偏向于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质量控制还是药理研究,若是药理研究,是研究抗癌、保肝、抗抑郁还是其他等问题。

2 基于PBL的文献检索、研读指导

在选好题之后,文献查阅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基于PBL启发学生搜索、思考当前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哪些,通过哪些数据库能下载到全文而哪些只能看到摘要等;在清楚了文献数据库之后,就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数据库搜索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之后,需要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系统的研读。此时,可以通过开展让学生讲解文献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并在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献研读的能力。

3 基于PBL的实验设计指导

在选题、文献检索、研读之后,即进入实验设计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安排实验时间、准备哪些实验材料、采用哪些实验方法、实现实验方法是否具备应有的实验条件、如果不具备局部的实验条件如何来解决等问题。通过基于PBL的启发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即将开始的实验奠定扎实的实验设计基础。

4 基于PBL的实验过程指导

实验设计完成之后,即进入了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需要强化哪些实验方法操作、实现这些操作需要掌握哪些要点、有哪些核心实验步骤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找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边演示操作边讲解要点,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完成实验。

5 基于PBL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指导

在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即进入了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选择何种统计软件、利用所选统计软件中的何种检验方法来分析、如何分析、何时有统计意义、如果需要用图表来呈现结果如何来制作图表等问题。通过基于PBL带教,学生掌握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结果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独立完成了对实习期间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呈现,而且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了扎实的科研素质基础。

6 基于PBL的论文撰写指导

在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之后,即进入了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素、每一部分撰写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之后,教师抽出专门时间对学生讲解自己的认识,以弥补学生认识之不足,从而有助学生撰写出更专业的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7 结语

当前,实习带教方法的优化改革已成为高等院校从事毕业实习带教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PBL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优秀教学方法,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渗透到普外科[2]、肿瘤[3]、麻醉[4]、神经外科[5]、护理[6-7]、急诊科[8]、血液科[9]、中医内科[10]、检验科[11]、医学影像学[12]、乳腺病科[13]、病理学[14]等多个学科。本文结合中药学实习带教实际,首次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的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模式,以期为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 19(1):58-60.

[2]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00-101.

[3]蒋亦燕,杨晓蕾,全世超.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研究,2011,31(2):149-151.

[4]蓝鹏.PBL教学法在口腔外科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75-76.

[5]隋宇玲,王文军,周玉琛.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10-111.

[6]施华.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 7(17):100-101.

[7]王佳琳.护理专业PBL教学法示范课程的建设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147-148.

[8]王丽,杨辉,宋丹,等.急诊科高护实习生应用PBL教学效果评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98-99.

[9]孙士玲.PBL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65-66.

[10]孙晓敏,余克强,赵晓山,等.中医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54-55.

[11]张苏,唐先平,沈朝辉.PBL教学法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248-249.

[12]关丽明,李雪丹,张立娜,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88-190.

篇5

近几年,随着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3]。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4]。因此,构建新型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如何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1构建中药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是指组织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场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由野外见习、企业实习、医院实训实习及毕业专题实习等几部分构成。

1.1药用植物野外见习

药用植物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见习基地,在大二开学的第一周安排学生到基地进行野外见习,通过一周野外见习,学生对中药的生境、生态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既拓展了知识面,学生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企业实习

利用药学院自身科研优势成立浙江格鲁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为学生了解市场与现代医药企业的运行、树立市场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产业单位承接业务,采取项目分拆、工程师带教指导、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方式,以实现学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企业提高效益的良好互动。自办企业聘请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也成为学生兼职导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产业技术知识。同时学院建有温郁金GAP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目前已经成为集“教学、科研、实习、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教科服务平台,每年都能接受数十名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温郁金GAP基地实习,使学生了解道地产区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质量控制,并掌握道地药材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学生通过企业的实习,在接触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前接触到产品和市场知识,并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1.3医院实习实训

医院实习实训是药学类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医院实训,使学生了解药品的使用剂量、规格和注意事项,熟悉药品调剂的整个过程[5]。由于临床工作是今后毕业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去向,我们对教学计划做了较大改动,首先是增加了大一暑假临床实训,即利用大一暑假的时间,到附属医院的药房进行一个月的实训,实训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对药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及就业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其次,我们在每年的例行教学实习检查中了解到中药学专业学生下点实习时间偏短(20周:12月底~5月初),这期间不少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期初补考、毕业前补考、找工作等,还有春节和元旦等假期,真正投入到实习实践工作中去的时间大大减少。为此,我们从2007级开始,对中药学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把第七学期的一部分课程提前上完,第七学期另一部分课程调至第八学期,学生第七学期下点实习(即拟9月1日~2月28日进点实习),第八学期初返校继续第七学期的部分课程学习,以便学生真正实习下点时间延长,加强学生实践训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实践素质的拓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1.4毕业专题实习

毕业专题实习,包括毕业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实习实训项目,以往我们将学生的毕业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直接交由实习单位完成,但是几年的实践发现有的实习单位由于科研方面的不足,导致课题研究和论文完成的质量较差,为此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专业老师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尽可能地将学生的科研论文在校本部完成后再下点实习,实践证明最近两年我们毕业生的论文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学生通过毕业专题实习,可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并掌握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论文答辩过程,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几年的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全国、省、市及学校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9年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2008年获浙江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09年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1年又斩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2010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的朗肽创业团队荣获“大学生就业?创业群英会———‘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奖。近三年来,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5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3人,校级优秀毕业生9人。在校学生自然科学科研立项中,中药专业学生连续3年名列前茅。

2与实习基地合作共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现有十几所附属医院和教学实习医院,在人才培养与教学基地之间,通过学科建设紧密联结起来,药学院为基地提供技术与项目的支持,基地则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机会和就业机会。为提高基地教师的带教积极性及带教水平,我们利用学院具有的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及浙江省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开放基金这一载体,使医院相关人员参与了项目的申报及课题研究;同时利用中药学专业具有招收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这一优势,我们聘请符合条件的非直管附属医院的药剂科老师当硕士生导师。为进一步提高实习单位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药学院与实习单位交流与合作,实现“医、教”共赢,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联合申报、产业化等方面展与实习基地展开紧密合作与政策优惠,使实习单位科研、带教水平及带教积极性显著提高,同时在每年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时,请带教药剂科指导老师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我们还召开每年一次的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经验交流会。总之,通过各种措施激励医院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终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p#分页标题#e#

3以导师制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篇6

[关键词] 科研能力 中药学 课程研究

医学的发展必须以科研的提高为基础,对医学生加强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1]。尤其对中药学这一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学科而言,必须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科最新的研究结果和动态,为学生的科研思维奠定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科研不是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而是研究生主攻方向的思想,因而在中药专业教学中忽视了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这种现状,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在中药本科专业中开展了以提高其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多学科渗透与融合,培养科研素质,注重创新能力

对于中药专业学生而言,必须系统、全面地掌握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品开发研究、医院药房、药厂生产、产品营销等工作,教学内容虽然侧重在药而不在医,但医学与药学知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2]。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于临床,为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问题和思路。因此,中药学教学与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药制剂等学科是密切相关的。

1.注重药理、生化、微免等基础医学学科知识的渗透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渗透,兼收并蓄,大大拓宽了传统中药学的学科内涵,中药学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性学科。实验中药学、临床中药学、分子中药学等次级学科的分化已日益明显[3]。为顺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立足于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中药学教学中引入现代科学研究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科研的开展又必须根植于药理、生化、微免等基础医学研究,并以基础医学研究作为手段。多学科合作是创新发现的有效途径[4]。中药教学与基础医学在教学与科研中,二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启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现在大多数医学院的中药学教育重视化学基础教育而轻视基础医学教育。这是因为在中药学专业创办之初,主要是为药厂生产一线培养技术人才。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药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已不再大规模需要技术人才,而中药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马上进行适应性的改变,这使得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化学、分析等知识与能力较强,而药理、生化、微免与临床知识相对不足[5]。为此,我们教学团队一直在进行探索性的改革,将中药学与中药药理学教学融合。在对药物功能主治介绍的同时,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加以解释,启发学生进一步总结、探讨与思索。例如:在讲解清热解毒药时,我们重点介绍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在讲解活血化瘀药时,我们介绍其改变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动力学的机理。这样学生就不再觉得中医药术语的抽象,而更直观地理解中药知识。

2.淡化临床治疗,注重与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炮制等专业知识的衔接

中药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是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中医学专业研究中药的目的是以临床知识为本,以潜方用药为目的,然而中药学专业更应突出以药物为主体[6]。为此,对中药专业而言,中药学教学的详略、主次、重点、方法是不等同于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应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调整教学的结构和程序,淡化应用临床各科病症的病因病机和症候特点的相关内容,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药物功用特性上,鼓励学生了解药物作用的实质,为衔接后续中药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已从过去单纯的临床用药观察,发展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探讨中药的化学组分、药理作用、疗效机制等内容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诠释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起到积极的作用[7]。因此,在讲授时,教师不仅要介绍中药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来源、加工、药性、功能、主治,而且要介绍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种植炮制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在这些与其他专业课衔接的知识点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中药资源学,注重各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当前国家十分注重中药、天然药物创新与产品开发。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用药存在着一定差异,各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分配在本省工作,故对本省常用药必须掌握或熟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8]。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几乎各论每一章都收载有各地的药用植物。因此,笔者建议在修改统编教材时,应将现在的重点药、熟悉药的数量适当缩小。增加各地药用植物的介绍,增加的分量由各院校依据当地具体情况补充。制订大纲、质量标准以及举行统考都可以根据培养目标适当调整。

比如,在我省秦巴山区就有很多珍贵的药用植物[9],“太白七药”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因为没有收载在统编教材中,在中药学课程讲授中,并没有相关的内容。但实际上,在科研领域,大批的学生在参与其种植炮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工作。同时我省大批的制药企业也在研发生产这样的优秀产品,比如“盘龙七片”。对此学生反映迫切需要对本省珍贵药用资源知识的介绍与了解。

结合中成药学知识,中药研究新成果的及时补充

近年来,中成药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新统计可供药用的中成药数目已达一万多种[10]。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发态势良好,如丹参滴丸、络欣通、康莱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拓展了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疗效[11]。这些中成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虽是基于中药学知识,但却是中药学知识的进展与突破。在教学中适时地予以补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兴趣,同时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目前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还没有专门开设《中成药学》课程。当前《中成药学》课程则主要针对许多药学各专业和西医临床等专业的学生开设选修课[12]。我们教学团队建议,统编《中成药学》教材,开设36学时的《中成药学》必修课。此课程的开设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正确选择使用中成药,掌握中成药的基本知识,研究开发中成药的基本素质、能力、实用技术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强调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介绍方剂学科的发展动态

中药学很多知识来源于科研实践活动。科研是获得知识的最直接、有效、迅速的途径。教师通过科研不断吸收新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同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方向,熟悉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相反,缺乏科研背景,只能照本宣科。枯燥的教学会极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科研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自主性学习模式[13]。

以一定的学术研究为背景,有创意和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14]。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学术研究中。近年来,我院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参与带教本科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引导学科的发展动态,讲解科研中的热点和空白点,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打破陈规,逆向思维,开展文献研究。同时方法上给予指导,为他们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大胆放手地让他们独立参与科研全过程。明显发现学生在科研方案设计、实验动手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将科研理论融汇于教学中,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药教学亮点。

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院士在论述教学与科研关系时,曾指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15]。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成果可以更新教学内容、科研思维创新教学模式、科研资源可以改善教学条件、科研实践促进学生创新。随着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中药学教学改革将会更加全面与深入,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的中医药人才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岩,李治淮,刘孟安等.提高西医院校中药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074-3075.

[2]袁颖,何世民,金素安等.导入与启发相结合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医教育,2011,30(5):43-44.

[3]陈立军.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4):22-242.

[4]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5]史志超,钱桂敏.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探索[J].药学教育,2007,23(1):23-25.

[6]翟华强,张冰,闫永红等.国家级中药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8-888.

[7]吴嘉瑞,张冰.基于BB平台的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5):8-10.

[8]李海燕,王倩.对中药学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5):324-326.

[9]欧莉. CAI课件在中药学教学中应用的探析[J].中医教育,2011,30(4):35-36.

[10]周蓓.运用纲目法优化临床中药学教学[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98-99.

[11]李杨.中药饮片识记课的设置对中药学教学质量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21-122.

[12]赵宇昊,刘仁慧,王秀娟等.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5):76-77.

[13]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14]常丽虹.浅探中药标本在中药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91-92.

[15]李越兰,洪寅,宋捷民等.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72-73.

作者单位:张彦 黄英 冯永辉 张寒 孙艳平

汪兴军 魏彩霞

篇7

关键词: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必修重点课程,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它起到了承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并为《方剂学》及各门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的桥梁作用。中药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炮制方法、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主治。其中功效主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教学质量,从而直接影响中医临床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以往《中药学》教学模式中,因受课时和实际条件限制,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实验课。即使有实验课,也主要是安排学生到野外采药、到药房参观实习等,虽然增加了学生对鲜品中药及中药饮片的识别能力,但对学生理解药物的功效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今教育的先进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我校中医基础教研室开展了《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1],具体汇报如下。

1 开展《中药学》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背景和方式

传统《中药学》的教学多以老师为核心,由于中药学记忆和理解知识点繁杂,老师在讲课时希望尽可能详细,面面俱到,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追本溯源主要是教学互动少,教学设计存在缺陷,知识点之间联系不紧密。与传统教学实验相比综合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只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选题和提供实验器材等,具体实验实施由学生单独完成。这种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达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化培养的目标[2]。

2 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教学对象的选择 实验组选取我系2009级本科中医专业1班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学生实行理论课+综合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选取我系2009级本科中医专业2班15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学生实行理论课+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中药学理论课学习时数同,实验课均由相同的教师指导,并进行过相同的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训练。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在一个章节的理论课后安排一次实验课。实验课内容以药房参观学习,识别中药为主。这种安排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验组的教学不同以往"一边理论一边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在所有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实验课。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中药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实验。本次教改通过教研室查阅文献、反复讨论,共提供学生三份综合实验方案:①麻黄、桂枝、生姜对小白鼠的发汗作用比较;②大黄煎煮时间对小白鼠泻下作用的影响;③白及、仙鹤草、血余炭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2.3实验操作、实验的具体实施 传统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先讲解实验课相关理论,然后带领学生认识实验室或药房里中药,最后由学生自行辨认,这种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学生人数太多,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带教老师示范操作,听不清带教老师的讲解。

综合性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带教老师将提前确定的三种综合实验方案随机分配到三个小组,为各实验小组提供实验所需的药物、实验动物、器材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了从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撰写科研小论文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态度等。

3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为了客观地评价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和实验课成绩,两种方法综合分析。

3.1问卷调查分析法 由教师列出调查项目表,在中药学课程理论和实验课完全结束后发给实验组学生,请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并收集统计处理,发出160份,回收160份,应答率为100%。

3.2实验课成绩分析法 实验课成绩评定标准:考查学生的实验理论、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验总成绩。

4 结果与分析

见表1、表2。

5 综合性实验教学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反馈的意见看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为他们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虽然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但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这不仅需要老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老师具有解决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方法和技术,拓宽知识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6 结语

由于中医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较薄弱以及实验条件及经费限制等因素,本次教学改革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尝试,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但初步尝试与实践为本学科的实验教学构建了新模式和方法,并为今后在本科生范围内开展大的综合性实验课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篇8

1调研与总结

在进行中药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调整改革前,我们专门召开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讨论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到国内兄弟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进行调研,对收集到的建议和到兄弟院校学习的经验与调研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提出我院中药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案。

2调整与改革

按照“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08)3号]文件中有关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参考国内多所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对我院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完善了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课程体系,精炼和确立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构建中药学本科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1教学内容调整中药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中药学专业教育的目标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进行必要调整、补充新的内容,使课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各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讲授基本的和共性的部分,减少讲授个性的和特殊性的部分;重点是讲方法,当向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及时讲授反映专业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的教学,突出实践对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2.1.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要精讲,讲方法、讲重点、讲难点和疑点。结合广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中药产业的需求,理论教学中融入广西特产药材和民族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色。教学过程加强传授中药的功效、鉴定、种植、采集加工、养护、炮制、质量分析、提取工艺、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的生产研究、强化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临床实践等知识。

2.1.2实践教学中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很大比重,主要由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在实践教学中,完善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前期、中期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并指导实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期结合产学研基地实习、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前期、中期,采取统一集中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对于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主要采取集中教学,教师讲授和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有利于巩固基本实验技能;对于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逐步建立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期重视毕业实习的开展,加强实习检查,及时与实习单位、实习同学沟通反馈,切实抓好后期教学实习质量,在实习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实干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复合实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认药,到药材市场调查,在大二、大三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接触药品生产、流通、管理第一线,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更好地了解目前药品的质量及市场流通情况,增加学生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课程体系改革重点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调整基础课、实验课、选修课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注意基础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精简融合相关课程内容,注重中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构建以中医药学为主干,以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计算机、管理学知识为支持工具,辅之以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课程体系。

2.2.1确定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确定了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为中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含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等课程为主干课程。在必修课中保证中药传统特色课程如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方剂学等占有重要地位外,还开设现代药学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课程,使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中药理论知识外,还具备现代医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2.2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确立主干课程后,尽量减少必修课程比重,选修课程达到总课程的10%左右;将中药资源学、药学科研方法等传统必修课列为选修课,增加本草选读、药用植物栽培学、药学综合知识技能等专业选修课,结合学生毕业后部分到医药公司从事营销工作,增加了医药市场营销等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后,减少了统一要求,满足了学生能力拓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2.3减少上课学时,增加自学时间学分不变,减少学时。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实验课时由原来的18学时计1学分改为16学时计1学分,实习环节1周计1学分,所有课程减少总学时10%。在减少上课学时的同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提高单位学时的使用效率。学生获得相同学分情况下,上课学时减少,自学和课外时间增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2.4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减少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和实习实践环节,理论课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达到1︰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现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并举,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2.2.5增加学生毕业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学生热爱中药专业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邀请校内经验丰富的实习带教老师,医药生产企业、营销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和学校领导、专家分类分块做实习前的综合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和实习要求,能够尽快地适应实习岗位,安心实习。

3取得的成效

改革和调整后的中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从2007级中药学专业开始实施,4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特别是2011年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9%。教师共指导学生公开58篇,获专利授权2项;学生参加广西全区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5项;参加广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参赛奖1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西赛区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成功参赛奖4项;参加“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老百姓杯”药师精英赛,获一等奖2项。升硕率也有大幅提升,考上区外重点高校的学生也不少。

篇9

【关键词】中药学;C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6763(2016)02-0049-03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2.032

1基于BB平台的《中药学》网络课程的构建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中医、中药各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1-2]。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主干课程的《中药学》,多年来沿习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针对传统《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2012年开始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BB)教学平台,构建“以网络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从而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3]。基于BB平台的中药学网络课程,有效的拓宽了教学空间,网络平台使学习过程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构建知识,其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中药学》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传统中药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正确引导学生有效的使用BB平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再局限于为提高期末考试成绩而浏览平台页面,更多地是通过扩充知识面来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ProjectBasedLearning,CPBL)的特点

CPBL作为协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学习方法,其重点放在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的概念和原则上,同时允许学习者自治的构造自己的知识库,并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4]。CPBL有以下特点[5]:教师设计项目,学生自己做出决定,设计不同的完成任务路径;项目包含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们有责任读取并自主管理他们收集的信息;学生的评估是连续进行的;师生随时保持互动,教师可看到各小组的进行情况并可评价学生的成果;整个学习环境中有允许错误的气氛。

3基于BB平台的CPBL教学法的实施

3.1任务设置及下达

教师设置合适的任务内容,结合中药学教学进度,确定学习目标,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具体任务,在《中药学》课程开始之前完成任务设置。开学后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于《中药学》网络课程平台,通过任务管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速度。初步设计12项项目任务,包括药食两用话生姜;柴胡用量与功效的关系;石膏与知母配伍的科学内涵研究;黄连与木香的配伍研究;亦正亦反话大黄(泻下与止泻、止血与活血、伤中与健胃);苍术为湿邪为病之通用药;茯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科学内涵研究;山楂化瘀作用古今应用;三七之独入血分见知音(止血、活血、补血);牛膝之性善下行;人参为大补元气之要药。主要通过古今文献查阅,从本草或医家论述、临床典型案例、现代药理、毒理及化学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将项目主题进行总结。尤其应注意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需提出本组同学讨论后的独特见解。

3.2小组规划

每3~4个同学自觉组成一个小组,确定分组及本组负责的主题,选举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协调下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在实施发展过程中允许小组变迁,根据不同项目的目标和进程安排等条件,通过划分、合并、循环、重组、重编等手段重新进行小组规划。过程中不同小组,组中不同成员的分工明确,施行小组长负责制,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特定的项目任务。

3.3协作研究

依托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实施项目的步骤设计安排,并具体分割到组中每个人,明确给予任务,强调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可通过现实的方法和技术(例如,在图书馆查资料,阅读整理文献;在一定的范围内作问卷调查等)来解决规定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寻找和决定完成任务所采用的方法。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处理个体和集体的时间安排,必须学会个人学习方法如何与集体的任务相统一。本过程教师根据小组的个体分工及总体目标,分别设计团队阅读评价测试及个人测试标准,对于团队的任务及个体的表现均需控制。小组完成任务后,总结撰写论文,并拟定专题讲稿,制作PPT,进行汇报答辩。

3.4评价评估

包括成果的评估及能力的评估。一方面老师们通过评价指标评估学习效果;另外学生自身也有权利参加关于他们自己的评估。设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影响:能否主动进行预习、总结、归纳《中药学》的学习内容;能否围绕CPBL教学任务主动查阅资料,采取合适方法,以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能否积极参加团队的专题讨论。(2)对学生科学思维建立的影响:撰写的综述是否有理有据,逻辑性强;成果展示中的讲解是否清楚,答辩是否科学而逻辑。(3)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影响:团队的组织和分工是否合理;评价团队的精神风貌(实施过程及PPT制作和汇报);能否积极将学习成果与团队进行分享和讨论。(4)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能否提高中药学课堂学习兴趣;是否愿意参与同学或教师间的互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5)对中药学网络平台的影响:网络平台的点击率;是否熟练利用网络平台资源。

4基于中药学网络平台的CPBL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紧密结合中药学教学过程开展基于任务学习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集中体现了学生“学”和“用”的统一,通过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参与或实施研究项目,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课程相关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协作小组的形式参与学习,学生一方面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的研究负责,但却由小组共同承担责任,降低了个体承担任务的难度,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及组织能力,增强学习内聚力,提高学习效率。结合中药学网络平台,有利于网络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有效的沟通,更利于评价、管理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效果等。另外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管理学习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仁慧,许利平,赵宇昊,等.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108-109.

[2]赵宇昊,刘仁慧,王秀娟,等.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9,28(6):76-77.

[3]胡庆,赵智敏,牟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46(16):727.

[4]KrishnanS.Project-basedlearningwith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fortrainingbiomedicalengineers[J].ConfProcIEEEEngMedBiolSoc,2011:6518-6521.

篇10

按查新项目的检索要求分为只检索国内文献的国内查新和全面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国内外查新,具体项目数见图1。图1显示,2004-2007年国内查新多于国外查新,但2008年国内查新比例为43.9%(186/424),低于国外的查新比例56.1%(238/424),主要是当年仅要求检索国内文献的中医药项目查新减少所致。

1查新学科分布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学科标准分类》(医药卫生)对查新项目进行学科分类,详见表2。表2显示,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项目查新较其它专业多,中医学与中药学次之,再依次是交叉学科、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础医学、药学,其余学科比例均较小。

表3为部分学科进一步细分后的统计结果。选择研究项目较多或每年数量有所增长的专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类研究较多的专业依次是肿瘤学、妇产科学、普通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等,而近几年研究也侧重于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内分泌学、口腔医学等,预防医学类的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以及中医学和中药学研究较多,生物医学工程学每年都有项目查新,卫生管理学2008年增为7项。

2项目负责人职称

查新项目负责人的职称统计见表4。表4显示,20.0%的科研项目由正高人员负责,41.4%的由副高人员负责,38.1%的由中级人员负责,副高人员和中级人员所占比例相近。

分析

1科技投入与人才战略

甘肃省2004-2008年医药卫生项目的科技查新统计结果显示,查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年平均查新数量比1999-2001的260项/年增加了65.4%,查新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密切相关。甘肃省在国家科技创新体制的指导下,加大了科研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增设科研基金项目,增加科技奖项,同时加强科研管理。通过项目申报查新有效防止了低水平、重复研究,确保了科研质量。甘肃省全面实施了领军人才工程,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副高和中级人员已经成为科研的中坚力量。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附属医院的查新项目增多,承担了国际前沿科技项目。

比较偏远的基层医疗单位由于受当地经济、政策、科研投入、管理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专业人员科研水平低,项目文本质量差,低水平重复研究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医药卫生行业的传帮带仍起重要的作用。

2科研水平与知识产权意识

查新目的结果显示,成果鉴定多于科研立项和报奖查新,报奖项目比例由1999-2001年的9.2%上升为14.0%;查引和专利申请的查新比例虽然小,但突破了1999-2001年的零记录,表明研究人员开始注重科研水平和知识产权。国内将论文被SCI、EI、ISTP等权威数据库收录和引用的情况作为衡量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论文查收查引也已成为甘肃省科技奖励申报的必备材料。

知识产权保护对医疗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大专利产权的保护,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医疗机构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单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医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是除医疗和教学外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专利保护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体现。做好医务人员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工作,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二要强化发明人对产权的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

3科研方向及专业特色

查新项目学科分类可反映我省医疗卫生科研方向及专业特色。从整体上看,临床医学专业仍在科研中占主导地位,中药学、肿瘤学、妇产科学、骨外科学、心血管病学的研究比较活跃,尤其是肿瘤治疗方面。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内分泌学、流行病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传染病学等项目较多,表明研究人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较重视。我国中医药学的研究项目数量较大,也是国内项目查新多于国外查新数量的主要原因,占总数的22.9%,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中医药研究已成为我省医药卫生科研的一大特色。目前甘肃省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扶持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开展了“西学中”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活动,大力提升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高度重视“陇药”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科技体制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甘肃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