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导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7:4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教导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坚持定期体检有利于发现早期肿瘤。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跟上肿瘤学发展的趋势,掌握最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培养,对于外籍学员来说,与他们接触最密切的就是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代表着中国,教师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人品修养来扩展外籍学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外籍学员通过授课教师的的言行会逐渐积累对中国的印象。因此,作为教师,应具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职业修养,深厚的基础专业功底,举止大方的言行举止,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展示中国教师的英姿,不断增强个人魅力,树立在外籍学员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努力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提高教学能力
来参加培训的外籍官员大多数来自非洲或者东欧不发达国家,没有中文基础,仅有少数学员接受了出国学习短期的中文培训,且只局限于日常简单交流。他们大部分学员英语水平较好,但是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很难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因此语言沟通是成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上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就是教师能否清楚、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医学词汇,而且还需要以口述的方式恰当、准确、规范、简练地表述,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时还要能听懂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准确的回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派了有留学经历、外语基础好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员,并聘请外籍教师在开课之前对授课教员进行培训。
同时挑选了相应的肿瘤学英语视频教材,让授课教员在上课之前反复观看,充分熟悉肿瘤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标准发音。纠正不标准的发音,改变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是课前及课间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逐渐适应彼此语音特点及发音习惯,培养师生之间的友谊,使相互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然流畅,即使有时不太明白重复解释时也能互相理解。对于部分来自法语系的外籍学员来说,我们的教学压力则更大,因为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将幻灯材料翻译成法语然后再通过法语翻译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体会是放慢教学的进度,让学员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课后留出较多的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采取开小灶的方式,单独解决学员们存在的各种由于语言交流导致的问题。
加强互动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效果
外籍学员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为自信、独立、活跃,而且他们在当地政府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想法特别多,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对于同样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旦有问题会随时提问,与教师具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往往不把书本作为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他们独立自信的体现。
他们对待教师的态度非常客观。他们会把教师当作朋友,非常友好,而且也很尊敬。但少数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态度有些问题,他们会直言不讳地要求更换教师,不留任何情面。加上外籍学员的医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因此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特点。外籍学员随堂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到与其关联的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甚至临床问题,涉及面广,导致课堂的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而且外籍学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一部分学员基础知识的较为缺乏,影响了他们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如何来平衡这些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鉴于这一点我们考虑到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学员接近,容易与学员沟通,激发外籍学员的热情,提高学员的兴趣,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外籍学员学习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针对这方面我们教师就会在课堂上以启发式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乳腺癌在当地的发病率如何?乳腺癌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如何?外籍学员非常喜欢课堂上教学互动这种方式,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使学员专心听讲,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学员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学员更有兴趣参加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应该说是一个与外籍学员的好朋友和交流者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期望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寻求更合理、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外籍学员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合理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
篇2
1.1医学生道德教育尚未形成协同工作机制
传统的医学院校道德教育工作机制为党委统一领导、党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司其职共同实施。但在实践中,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与团委、宣传部、学生处等各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联动机制,资源分散,在教育内容、方式、载体、评价等诸多方面无法充分释放彼此的活力要素从而达到深度合作。从外部来看,医学院校的德育工作与其他高校、卫生管理机构、实习就业医院、社区、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协同性也不够。忽视了家庭的教育动力作用,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少,未能实现与用人单位和社会行业之间的紧密结合,没有做到将德育从校园延伸到课外和校外。
1.2医学生道德教育尚未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首先,没有形成以思政课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教育平台。不少医学院校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甚至科学主义至上,但忽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思政课课时开设不足且普遍实行大班授课,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医学人文修养课程大多为选修课程,课程种类单调,课时数量较少,课程资源匮乏,无法发挥合力作用。其次,重视理论讲授,轻视道德教育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在制度、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力度不够。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清,衔接性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活动形式与活动主体较为单一。再次,道德教育网络平台构建滞后,对学生的网络心理与行为缺乏了解,不能及时跟进医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和及时介入医学生道德成长的全过程,容易造成教育真空现象。
2协同理论及其与医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联系
2.1协同理论的内涵特征
协同理论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Haken)首次提出,强调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协同发展的过程,需要参与各方具备共同的目标,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围绕共同目标形成共享理念,构建沟通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近年来,协同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应用成果。作为一种提高组织创新绩效的有效方式,协同理论目前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转变教育理念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
2.2协同理论及其与医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的逻辑联系
医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开放性和创新性并行的课题,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的有机结构的整体,它不仅需要专职德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且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协同过程同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目标的一致性。协同理论,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通过优化组合和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特长与优势,促使某一目标的完成。医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涉及相关教育部门、社会、家庭以及医学生群体自身,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但在促进医学生发展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构成了各系统协调合作的利益基础和前提条件。系统的开放性。协同理论认为,通过与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信息与能量交换,系统才得以将所需信息输出并维持其正常的生命运转。在这种交换过程中,系统经历着复杂的螺旋上升式能量转化与优化成长过程。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协同发展,需要各参与主体积极为医学生创造道德成长的平台和空间,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为医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是推进医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机制的协调性。协同理论认为,系统内部的每个要素与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必然价值,任何单个个体的缺失都会破坏系统的整体性并导致其正常功能的丧失。系统协调得好,整体就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会制约系统任务目标的实现。医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机制的确立将各参与主体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突破体制的限制,相互协调,共享资源,及时沟通,朝着系统的目标前进,这是医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3医学生道德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心态、行为方式和行为选择正在发生改变,主体性意识正在觉醒,这就要求在对医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时,通过观念创新、平台搭建,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立足医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能够促使医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参与教育过程的内容和途径,增强医学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1积极树立协同观念
为达到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需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和决心,首先在观念上确立协同意识,树立“大德育”观念,改变传统德育中单兵作战、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局面和做法,积极推进教育主体之间在观点、资源、信息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在创新发展的方向、原则、方法和环节等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兼容并蓄,努力做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部门的融合、培养模式的革新和运行机制的优化,以尊重医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前提,充分发掘医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医学生的人性需求,肯定医学生通过正当手段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激发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道德精神的魅力,体会压力和痛苦、快乐和成就,从而提升道德的底线,提炼生命的价值。
3.2搭建校内外协同平台
良好的协同发展平台是医学生道德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搭建协同平台不仅能提升整体德育的质量,各参与主体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平台中得到了锻炼,实现了双赢的效果。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扬长避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稳定的教育协同结构。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丰富,如何协同这些资源,使其变成自然而有序的教育常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校内系统来说,重要的不是可利用资源有多少,而是如何组织这些资源成为最具实效性的教育手段。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厘清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组织管理机制,落实校内参与主体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形成教育资源共享、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管理体系。德育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了解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寻找德育与医学生专业精神培养的契合点,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督促各临床专业课教师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学校管理层负责专兼协调,统筹规划,从领导机制上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在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平台搭建、校园文化、网络引导、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努力营造民主法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仁爱厚德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医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内驱力。从校外系统来说,形成同城高校、卫生管理机构、医院、家庭、社区融合一体的校外德育网络体系。与同城高校定期开展德育活动,共享思政理论课、日常大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体会与经验;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层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比校内德育工作者更了解具体的内容;就医疗卫生工作而言,社区联系着卫生管理机构、医院和普通群众,社区日常工作内容映射着医疗卫生系统跳动的脉搏,可以协同发展使他们参与到医学生德育工作中。医院实习是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成长中的重要一站,在相对固定的实习地点和较长的实习跨度内,实习医院自身的人文氛围和职业环境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和规范。学校和实习医院可以根据实习计划和要求,共同制定严格的实习管理考核制度,对医学生的德、能、勤、廉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价,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4结语
篇3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专业的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表现在说话的内容、态度、语气以及语调等多个方面。舞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运用特定的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概念。舞蹈教师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使学生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由于口头语言贯穿于每节课的始终,在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在讲授舞蹈动作时,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准确,比如动作如何做、动作要领及舞蹈的风格特点,必须清楚地讲授给学生。在教授一个新的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地讲解这一动作的做法及其表现的特定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口头语言还要生动形象,语言的生动性在舞蹈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舞蹈教师应尽可能用形象的语言,将动作描绘得尽可能生动些,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染学生。当然,教师在授课前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做好进行口头语言阐述的准备。在教授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授课,力求做到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合理。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语言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口头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占有基础地位,准确的运用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
四、结语
篇4
(一)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了解。
舞蹈是高雅的艺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舞蹈,但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和感受舞蹈的美感。舞蹈教学能为每个学生接受舞蹈知识创造便利,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对舞蹈基本知识有更为全面了解。学生也只有在对舞蹈基本知识由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舞蹈的艺术美,逐渐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舞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美学艺术、哲学思考等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促进大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提高学生艺术素质。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名族、东西舞蹈文化的差异,陶冶情操,感受舞蹈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高尚品格。
(三)推动美学教育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舞蹈是学校开展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时能感受舞蹈的外观美和内涵美,加深对美学的理解和认识。舞蹈还能美化学生形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在欣赏舞蹈过程中,能更为深入的了解舞蹈内涵,精神得到放松,情感得到满足,带给学生心理上愉悦的感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具有积极作用。
二、开展舞蹈教学,推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对策
为更好发挥舞蹈教学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丰富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形式。
不仅要学习舞蹈基本技巧,还要学习舞蹈文化课程,掌握舞蹈发展历程、风格介绍、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内容,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舞蹈文化课程。开设舞蹈欣赏课,对古今中外舞蹈作品有更为全面了解,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舞蹈文化知识。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利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课堂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对舞蹈文化有更为深入了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
(二)重视舞蹈文化教学。
注重舞蹈文化教学,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例如,学生藏族舞蹈时,要让学生知道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的典型,不仅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还具有高原空旷美,并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学习蒙古族、朝鲜族舞蹈时,要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详细介绍,知道舞蹈所表现的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等内容,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促进舞蹈教学效果提升,增强学生的舞蹈文化素养。
(三)培养学生舞蹈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舞蹈表演,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以活跃学生思维,更好投入舞蹈欣赏之中。要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舞蹈欣赏,让学生多看舞蹈作品,多听舞蹈歌曲,多用肢体语言表演舞蹈,从而让学生舞蹈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更好欣赏舞蹈,加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逐渐提高自身舞蹈文化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舞蹈表演并参加艺术实践。
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舞蹈表演的机会,通过排练剧目,让学生在舞蹈表演时正确抒感,加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还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创编自己的作品,反映校园生活和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表演和作品创编中加深对舞蹈文化的了解,形成自己的真实体验,提高舞蹈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
三、结语
篇5
作者:聂东明 唐祥德 周炎林 聂春芳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
正如有学者指出,师生交互关系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认知、交流产生情感,表现在行为中的共鸣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师生交互吸引的教学过程。它包含有教学互活动与社会互活动[4]。据此,我们可以将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分成两类: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互冲突和数学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交互冲突。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表现形式数学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交互冲突的表现形式与一般课堂教学冲突具有相似性,主要反映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上,具体表现为师生在数学教学交互过程中心理关系的冲突,包括师生之间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及合作性方面的冲突,从心理成分构成看,主要是情感和行为的冲突。这类冲突对师生的认识、情感、态度等都有重要影响,既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的职业信念,也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互冲突主要表现在:数学语言符号系统引发的冲突和师生、生生之间数学认知水平差异引发的冲突。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因为其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而形成一个独立且特殊的系统。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活动中,师生需要借助这种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去进行数学地交流互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特殊规律,由此会引发和形成交互冲突。引发师生、生生之间交互冲突的数学认知水平差异,具体体现在数学抽象能力、数学严谨性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差异三个方面。在数学教学交互过程中,因为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数学抽象、数学严谨和数学应用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导致数学教师和不同的学生群体对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目标、数学思维方式、数学价值观念等认识和反应出现矛盾,从而形成冲突。数学教学交互过程中,数学抽象能力差异的反映是,部分交互参与者(教师和抽象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够较快地从所呈现的现实材料或者数学材料中,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合理保留下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等数学形式化的思维材料,而其他交互参与者则由于对数学以逻辑为链条的形式化符号系统理解不深,容易陷在具体材料中;数学严谨性上的差异的反映是,部分交互参与者(教师和严谨性强的学生)能够做到对数学语言掌握较好、使用规范,对数学结论的叙述精炼、准确,进而推理严密、逻辑严谨,而其他交互参与者却往往会在思维和表达中留下许多的漏洞;数学应用能力上的差异的反映是,部分交互参与者(教师和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既能够比较容易地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来,也能够较快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其他交互参与者却往往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会束手无策。这些差异使得数学课堂始终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使得数学教学交互经常被迫中断或者需要进行转换。
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与一般课堂交往冲突一样,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但无论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只要管理和利用得当,都可以产生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像有学者指出的,教学冲突是一种文化冲突、共有冲突和建设性冲突[5],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看到它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一)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积极影响及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创造力生成、稳定课堂教学秩序等方面[2]。对于学生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活动中,学生常常为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喜爱,争取多一些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的机会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当其观点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挑战时,该学生就会重新审视和重新评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激发其学习动机,促使其得出更有创造性的观点,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对于数学教师,数学课堂中产生的人际关系交互冲突会使教师更加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师生、生生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教学实质互冲突则会促使教师更勤于钻研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技能的掌握,数学思想的交流,以及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品德的养成等,所有的教育任务的完成,有赖于良好的数学课堂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数学课堂教学交互的顺利进行。而数学课堂教学的交互冲突的积极影响正是反映了这种意义上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和教学交互的有序性。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积极影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交互冲突的功能)随着交互冲突的产生和形成而起作用,它是客观存在的,往往在数学教学交互过程中自然生成,不需要教师加以特别管理就能对数学教学交互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消极影响及利用一般地,数学课堂交互冲突的消极影响表现是,会有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诱发非理性人际行为等方面的反映[2]。对教师而言,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最明显的消极影响就是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因为交互冲突一旦发生,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参与者势必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就会遇到障碍。另外,面对交互冲突,部分老师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对教学和学生失去信心,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无法进行下去的原因,是教师始终守着知识“权威”,教学交互要按照教师预定的方式进行,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时,教师不予认可,于是产生了交互冲突,课堂交互难以继续。对学生而言,交互冲突会使师生或生生产生对立情绪,形成不和谐的师生或生生关系,当师生或生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学生就会感到心存压力,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在学生眼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鼓励,都具有特殊的意义。面对师生交互冲突,学生会胆怯,会害怕,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新,勇于探求精神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心理功能下降。数学课堂教学交互中,如何化解矛盾、疏通障碍,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在交互过程中的主导或者组织作用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有效利用消极冲突上。有学者提出了冲突管理与利用的一些原则性方法,比如,建构良性人际关系、重建师生之间的信任、重构师生沟通平台、加强协商合作、加深理解、建构课堂文化共同体等等[2]。这些原则方法应该也适用于数学教学交互冲突消极影响的疏导和化解。另外,数学教师利用交互冲突的消极影响时,还需要根据数学教学交互冲突的特殊表现形式,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首先,要把握数学教学实质互冲突产生的消极影响。要正视师生数学抽象能力、严谨性和应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认真分析差异的具体表现,切实了解差异的程度,准确把握差异带来的交互冲突的不利影响。其次,积极搭建化解交互冲突消极影响的“脚手架”。这里所谓的“脚手架”,是指针对师生在数学认知上的差异,为防止交互冲突消极影响的产生而采取的数学课堂殊的方法和策略,或者可以说是为数学教学交互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搭建疏导交互冲突的“脚手架”,既要从认知方面进行,也要从情感方面着手。认知方面是指,数学教师根据数学教学交互参与者对数学理解和认知的差异,合理设计问题情境,分层次给学生指明认知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在不同水平的参与者之间搭桥铺路,保证教学交互的顺利进行;情感方面是指,数学教师通过恰当评价数学交互活动的效果,使每位学生均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教学交互的欲望,让教学交互得以有序开展。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比如数学课堂教学交互冲突的性质、特征、产生过程、教学案例等等)有待于数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篇6
作为人们普遍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管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舞蹈,还是作为文化的舞蹈艺术,总能激发起人们心中潜藏已久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制度在经过多次改革之后,日见成效。其中包括音乐舞蹈艺术性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意识到音乐舞蹈教学要将专业技能和学生心理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此凸显舞蹈教学的艺术性和多元性。只有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音乐舞蹈教学才是真正合格的教学。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若干点高职音乐舞蹈艺术性教学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高职音乐舞蹈艺术性教学对策
1.1借助情感诱导,让学生真正认识音乐舞蹈
作为音乐舞蹈的精华,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撑,音乐舞蹈势必没有灵气,只是一种优雅的形体表演而已。所以教师要借助情感诱导,让学生真正认识音乐舞蹈。
我们都知道音乐舞蹈以舞传情,是一种以情达意的艺术表现。但是学生对音乐舞蹈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去用心感受舞蹈所蕴含的情感,感受每个动作所带来的情感波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已经日趋成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对情感有自我的解读。教师就是要将学生的自我情感融入对音乐舞蹈的认识中,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在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在舞蹈理论课中加入情感的讲解,并让学生欣赏舞蹈的情感韵味。同时,在实践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因情而动的意识,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感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每一次形体起伏都是情感的体现与延伸。教师要通过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而动,让音乐旋律启迪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逐渐达到艺术的境界。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活跃期,他们渴望将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契机,要通过把握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将他们对艺术、对舞蹈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1.2借助先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音乐舞蹈教学要谨记自己的教学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舞蹈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
毋庸置疑,高职音乐舞蹈教学就是要培养具备专业舞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成为一个合格舞者所必备的素质。如果一直停留在别人的艺术层次上,模仿别人的舞蹈动作,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艺术人才。所以,高职音乐舞蹈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音乐舞蹈艺术不断传承文化底蕴的需要,更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首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认识。前文说过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动态表现。基于这种入门级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舞蹈中所要传达的情意,领略舞蹈的肢体语言。比如,古典舞表达的是一种浓厚的中国情结,传达着低回、忧郁的心理情愫;民族舞表达的是一种大气、豪放和激情的心理情意。其次,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丰富意蕴。作为重要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本身就被赋予了众多含义,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含义,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再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自由舞蹈比赛的课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秀出自己的舞蹈,释放自己的心情。高职生正处于想象力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所帮助。
1.3借助舞蹈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舞蹈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欣赏舞蹈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在高职音乐舞蹈教学中开设欣赏课程,必定能激发学生学好舞蹈的兴趣和信心。在欣赏优秀舞蹈作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汲取作品中的舞蹈精华,学习经典的舞蹈动作,进而收获新的知识,以此勉励自己更加努力。此外,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在优雅的舞蹈动作、优美的音乐旋律感染下,学生内心充满了对舞蹈世界的向往。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舞蹈欣赏课程,激发学生创作舞蹈作品的欲望。
在欣赏舞蹈作品前,教师要先讲述舞蹈的时代背景,并对舞蹈做相关介绍。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世界,去感悟舞蹈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从而让舞蹈与学生心理产生激烈碰撞,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动力。在欣赏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作品中受到的启示,谈谈在作品中感受到的难以忘记的东西,以此巩固欣赏效果,并让学生相互补充,达到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欣赏过的舞蹈作品,进行自主创编。可以在原有舞蹈动作基础上进行续编,也可以让学生另行编舞。只要学生能用舞蹈动作表达出内心情感,教师就要给予表扬与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结束语
篇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要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利用旧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
二、讲解故事导入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他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的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三、营造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营造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到: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至此至57岁逝世,其间20余年全是聋疾的时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是在这段时期产生的。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端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样的形象。
四、扣住文题导入
课文的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依据情况,在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我们的作者好像连‘1+1=2’都不知道,还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的回答到。“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克服自己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为通俗易懂了。
五、巧设圈套导入
无论是道理还是知识的学习,如果能让人亲身体验,定会长久不忘。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思路,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闪光点。因此,如能在导入环节中运用新奇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一番知识的内涵,势必会让学生学得更动,更快乐。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前,我先做了个调查:“孔子教导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下面请本着实事求是态度,没预习课文的请高抬贵手。”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请根据文章标题猜猜本文的内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说写了作者到山中拜访了一位隐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谈・・・・・・这样一来,那些没预习的同学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学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制造悬念导入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的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的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七、借助媒介导入
篇8
一、目前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市场营销教学在摸索中不断的前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模糊
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动态概念,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需要从当下的工商企业的营销现状出发,针对社会较为急需和紧缺的岗位来设定教学目标。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大中职院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普遍存在着两种问题:一是定位过宽,即将各种市场营销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学而不精,无法学以致用;二是定位过窄,将市场营销限制在“销”上,过分的强调推销和促销。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把握好“宽”与“窄”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知识面广,另一方面也要学生能够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方案不够科学
教学目标的不够清晰导致了学校教学方案不够科学,比如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学”味太浓,与职业教育不符合,同时在课程的编制上没有考虑到中职院校的实际师资力量导致编制的课程无法实施。此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市场营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用技术,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等特点,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和理论的有效结合。遗憾的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的实践课教学仍旧不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却缺少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师缺乏营销实战经验
市场营销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知识和经历上本就不足,如果教师也缺乏营销实战经验的话,那么就无法对错综复杂、千变外化的市场现象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简单化的讲解,学生也无法对动态的市场有着足够的认识。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教育格局的逐步完善,一方面为我国市场营销教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当前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中集中体现在中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和人力资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学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学校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作为办学方向,把“以就业为导向”贯穿于整个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
(一)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当紧紧围绕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来进行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兼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课程如思想政治课程,体育课程等;二是专业知识课程,如公关关系学、广告学、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等;三是实践课程,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演练教学、实习等。此外,学校还要重视选修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形成差异化的知识结构点。
(二)改革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教学应当采取知识与能力教学模块动态优化配置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即通过案例分析来加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认识;模拟情景教学法,即再现生活中的营销活动,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营销竞赛教学法如基本能力竞赛、营销知识竞赛、营销方案设计竞赛、营销技能竞赛等。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篇9
作者:陈元玉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根据艺术教育特点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育。艺术教育除理论鉴赏课外,还有技能训练和社团活动等形式。(一)大学生文艺社团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起重要作用,它是将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是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爱校爱国热情,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大学生文艺社团主要有歌舞团、合唱团、话剧团、礼仪团、各种乐团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工作,组织他们制定文艺社团工作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文艺社团活动。(二)群众性文化活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风校貌建设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学修养,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载体主要有话剧社、摄影协会、美术协会、文学社、动漫社、手工艺协会、辩论队等,高职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提高文化认识能力,增加人文内涵,为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三)社会性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组织不同艺术内容的实践活动,将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让学生得到锻炼。如组织“大学生暑期文艺下乡”活动,让学生排练一台文艺节目或进行一场艺术作品展览,既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收到双赢的效果。实践证明,不少大学生正是通过学校艺术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提升了职业能力。(四)综合性艺术比赛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各种艺术比赛,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美术作品展览、主持人大赛、艺术设计赛、书法比赛等。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组织的艺术项目比赛,如模特大赛、选美比赛、超女赛、快男选拔赛等,使艺术人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艺术方面的明星新秀,引领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根据艺术教育发展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只有健全优化师资队伍,拥有一批优秀的艺术教师,才能构建起完整的艺术教育平台,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从而改变艺术教育落后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树立精品意识,制定高水平教师人才引进计划,与此同时,在现有教师中选好对象,重点培养;二是要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都重视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三是为艺术教育老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参加学术会议、争取科研课题、安排教师深造等方面要给予支持,让他们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有成就感,能安心、上心工作,不断创造佳绩。[2]四、根据综合素质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公共艺术教育评价是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机制,通过以评督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达到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目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教学成果等方面。评价体系设计力求宽泛,不能过窄、过细;要强化可比内容,扩展评价外延,力求简洁明了,使之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掌控性。学生艺术素质和艺术能力评价内容包括:艺术修养、艺术能力、艺术活动及参加艺术社团等方面。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专家观摩、撰写论文、表演、作品设计、作品编创、竞赛等多种方式。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避免学生对艺术考试的恐慌心理,要通过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检验学生的艺术能力。公共艺术教育是涵盖众多艺术门类的教育,无法全面量化,应遵从实际,提取艺术教育中的可比因素并加以主观的判断、分析,把宏观与微观、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使评价合情合理,真切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篇10
作者:王成宇
资金欠缺,市场尚未形成对于游戏开发,若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后盾,是难以持续和深入下去的。况且国内众多的游戏研发团队都是通过投资赞助的形式获得资金,目前国内教育类游戏的需求还尚未形成市场,研发团队没有动力投入精力和财力到教育游戏中。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有三:其一,教育类游戏尽管被教育界认同,但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说,其还不被人们理解。在学校教育中,学校也没有把教育类游戏融入日常教学这样的主动意识,所以导致该类型游戏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开发显得乏力,难以为继。其二,不少家长对电子游戏仍存在传统的观念,担心孩子沉迷游戏而耽误学业,所以在没有家长支持的情况下,学生接触电子游戏的机会很少。其三,中小学课程内容繁多,要把课本知识整合到教育游戏中,其开发的难度很大,没有雄厚的资金也是无法持续下去的。上述原因导致教育类游戏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实道路显得异常崎岖。游戏类型单一,创意较少在现有的教育类游戏中,针对少儿的游戏较多,而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教育类游戏却不多,即使个别教育网站有类似的教育游戏,也只是填字、猜字等较为简单的游戏。这些诸如组词、读拼音等简单游戏相较于商业市场中各类丰富的游戏来说显得过于简单、枯燥,缺乏创意,无法吸引学生,所以目前尽管教育类游戏不少,但无太多人关注。
内容、形式架构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需求在各类信息的冲击下,时下的青少年较过去的同龄青少年显得早熟和视野开阔,但许多教育者还存在陈旧的观念,有着把青少年教育幼稚化和低龄化的倾向,这就导致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不同步,这种思想波及教育类游戏的设计定位,导致所设计的教育类游戏呈现低龄化、幼稚化、浅显问题复杂化、缺乏智慧等倾向,不受学生欢迎,无人问津。在研发教育类游戏时,研发者应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喜好确定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尤其在游戏背景故事的架构上不能停留在幼稚的思维上,应把当下的思想与观念融入游戏,让学生感觉游戏既有可玩性,又有知识含量,从而吸引学生自发参与到游戏中,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形式学习。教育类游戏应该提高可玩性和思想成熟性,将学生真正吸引进来,而不是让其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为之。所谓可玩性,就是在内容的构建上改变死板的知识表述方式,将这些知识融入有趣的事物或故事情节,在设计形式上注重视觉的审美性。如今的青少年自我独立意识觉醒较早,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意识。国产游戏《梦幻西游》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其精美的、梦幻般的游戏场面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类游戏对这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因而提高形式的表现张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之一。教育类游戏类型多元化,知识结构综合化当前国内中小学科目繁多,教育类游戏研发者如果把每堂课的内容作为单一的游戏来开发,则费时也不讨好。笔者建议设计者把课本知识按照难易标准进行划分,然后综合同等程度的知识内容综合地研发出一款游戏,其中包括这个年龄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内容,把这些知识内容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以整体的形态将这些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游戏、习得知识,这样学生会学到很多书本里所没有的知识,包括行为教育、礼仪教育、风俗文化教育和性知识教育等。这类游戏可以角色扮演类、策略类、竞技类等多种形式呈现。
该游戏在1991年就被投入市场,其借鉴了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不仅将世界各古文明历史与相关的情节对应,同时在视觉元素上忠实地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建筑和风土人情,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玩家亲身经历神秘的古老文明。该游戏让玩家体验到的文明内涵远远超越了游戏本身,不少从事教育的人士把该游戏作为历史文化的教材。这种集娱乐和知识为一体的精品游戏,让人不得不被深深吸引,主动参与其中,其所体现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研发教育类游戏开源应用模块如今中小学课堂知识变化较大,研发游戏的周期又相对较长,要让游戏实时地与课堂教学接轨,单靠开发一款游戏犹如杯水车薪,对课堂教育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要调整好这样的时间维度的差异性,开发教育类游戏应用模块不失为一种折中的选择,就像其他软件研发一样,游戏研发者可以构建数款不同风格的教育类游戏模式。授课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教育类游戏模式中,自主添加课堂知识,改变死板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样的游戏模式是采用开源的方式,教师只需要简单利用图片和文字内容,就可以实现课堂的游戏环节。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更大的拓展,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必将是教育发展之趋。教师如能有效利用教育类游戏,则有望实现该方面的愿景。促进教育类游戏的发展是适应教学全面革新之需,教师要转变观念,尽早把教育类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促进我国教学事业在信息时代快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