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1:40: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眼视光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纪录片;人文关怀;人本理念
一、纪录片中人文关怀的意义
纪录片是以最真实质朴的事情为创作对象,创作灵感源于普通的生活,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包装加工,以真实创作为原则,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对于纪录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基于其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为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理解。《电影术语汇编》(美国)中是这样界定纪录片的:“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取材于人的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纪录片理念不论在中方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人本理念在我国的萌芽是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齐国名相管仲在《管子》“霸言”篇中就曾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可见中西方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见识在本质相差无几。其实,人文关怀恰恰是人本理念在现实中的一种具体体现和表现方式。人是纪录片最亘古不变的主题,电视纪录片的迅速崛起并受到广大电视人的广泛关注,进而成长为社会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是缘于纪录片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关注,对人类生存坏境的忧思。
二、人文关怀在纪录片中的体现
1、纪录片题材选择中的人文关怀
假若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确定纪录片的选材方向,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人情,人物传记,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纪录片的选材依据。但是,不论纪录片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宽窄、选题方向,人文关怀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精神[1]。只有这样,纪录片作品才能产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才会更加深切的引起观众的共鸣。传播心理学认为,观众都爱接受同自己具有情感共鸣的信息。因此,平民化的视角成为纪录片选题的重要标准。尽管题材的选择并不代表主题的确立,但从电视纪录片中如此多的平民化的题材和视角中,从一声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纪录片创作者对生活的尊重和对人们的真诚。
2、确立主题中的人文关怀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主题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主题的确立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选定了题材也就确立了主题。其实不然,主题和题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题材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筛选主题的过程。因此,在选题确定前就已经存在的人文关怀意识,接下来就会自然延续到主题的提炼和框架的构思中,并继续潜移默化的发挥其引导作用。陈氓曾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生活空间》的纪实手法想到的》中谈到:“在节目的前期拍摄中,选择关注某一个方面,并不等于有了结论,结论的产生往往源于我们在关注过程中的发现,在这个关注过程中,创作者应该始终做到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是努力判断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不会主题先行,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人文关怀最提倡的是原生态纪录。用事实说话,在真实的事件中发掘有意义的主题,而不是为了迎合主题而去影响事件原本的形态,这是对被采访者和受众的最大尊重,也是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之所在[2]。
3、纪录片细节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口号,想要仅通过单薄的解说词来表现是远远不够的,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是具体而又生动的细节。“所谓细节,就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语言、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语言细节上要做到与被访谈对象平等交流,语言和缓,让被访谈对象和观众都能感觉舒服,以使节目更加深人人心[3]。人们或许已经不再记得当时的画面情节,但是那些细节索表现出的柔和的、美好的、真挚的情感却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心灵之中,即使是回想起来,仍旧能够温暖心房。这就对纪录片的创作者和摄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表现细节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临场发现细节的敏感和及时捕捉细节的能力。此外,对于那些表现效果差、毫无价值的细节,应当果断的进行舍弃。《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成功运用细节的典范。在电视纪录片中,细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情节细节、场景细节、物象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音响细节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慢慢的剖析主体形象,用细节突出情感,最后烘托主题。
三、总结
纪录片的社会影响源自于其所蕴涵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念的思想高度。它把重心更多的转移到了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忧虑上来。对于社会现实市场经济生活的关注不能等同于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全面肯定。真理是朴素的,将市场经济行为下记录片拍摄经费与纪录片内容的人文关怀精神有机的结合才是返璞归真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何苏六.纪录片的责任与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5(1).
篇2
关键词:《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教学软件;《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教学软件;《双眼视觉学-斜视检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一、《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建设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眼视光服务领域的完善,现代社会对视光学和眼科从业人员的要求将更高,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合格的眼视光师不仅仅能验光、配镜,而要求能全面考虑患者眼部健康和双眼视功能状况,提供舒适视觉服务的医学验光;也要求视光师能提供初步合格的眼部健康体检和筛查服务;眼科医师也要求对双眼视的概念和处理有深入理解。美国视光学培训体系对视光师的斜弱视与双眼视处理技术的培训很重视,视光师要求对就诊者完整检查其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状态及用眼情况;对幼儿等检查弱视等眼病危险因素,并据此进行初步处理或转诊眼科专科医师。
《双眼视觉学》的知识是合格的视光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使其区别未经过严格科学培训的验光人员的重要知识素养,也是眼科医师必需的知识。具有了合格的双眼视临床处理能力,视光师才能针对患者情况,给出个体化的、具有舒适视觉的眼镜处方,也能具有初步的眼病筛查能力。因此,制作《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教学软件为该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二、《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的简介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得到了改善,我们运用Flash软件,开发了《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形成自主的计算机互动式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一:《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
《双眼视觉学》视听教材模拟课堂讲座的形式,具体分五小节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弱视,配合幻灯,将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做了详细的剖析和讲解,并且结合临床病例,内容翔实完整,讲解清晰富有条理,层层深入,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查漏补缺,也完全配合相关教材进行自学,不失为学习《双眼视觉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二)《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二:《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
《双眼视觉学》教学软件——《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通过将计算机的动画效果用于斜视与眼球运动的模拟,将斜视常用分类以目录的形式表现(如图1所示),在每个分类下再细化(如图2所示),条理更为清晰明白。《斜视和眼球运动模拟软件》以知识的准确传递为基础,以形象生动为指标,以通俗易懂为关键,将抽象静止的的斜视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动画演示;将复杂的斜视体系总结归纳,简单化为树形图,制作出的一个集体系简单、内容形象生动为一体的,富有趣味性的斜视与眼球运动动画模拟软件,使枯燥的斜视知识变得有趣味性,达到化难为简的目的,帮助使用者更好、更准确、更方便的掌握斜视与眼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该软件完成后,获得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以该软件为基础制作的斜视课件获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一等奖。
(三)《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三:《斜视和眼球运动仿真软件》
在《斜视与眼球运动模拟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拓展,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和模拟病例,建立病例数据库,研发了《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软件中增加斜视的种类以及非斜视性眼球运动异常方面的内容,丰富斜视检查方法,提高动画的仿真度,以病例为向导,根据详细的检查项目和检查结果,高度仿真模拟临床斜视和眼球运动异常的病例,制作出适用于教学的“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该软件包括斜视(隐斜、显斜和A-V型斜视)、肌肉和神经性的眼球运动异常(肌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眼球运动异常和神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眼球运功异常)、瞳孔异常(瞳孔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暗室检查)和屈光不正(远视、近视、老花)四大部分(如图3所示)。每部分的内容都会进行二级分类,每一类又涵盖若干病例,总计百余例。每一病例又将进行相应的文字解释;检查仿真动画包括交替遮盖法、单眼遮盖法、眼球运动、屈光矫正、角膜映光、瞳孔对光反射等;同时,对检查仪器做简单的3D动画演示和使用说明(如图4所示)。该软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内医学教育相关杂志。该软件还获得温州医学院2009年实验室开放项目、《JY091202斜视与眼球运动仿真软件的研发》还获得2009年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已顺利结题。
(四)《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四:《斜视检查》
《斜视检查》视听教材是以视频为介导,生动呈现各类斜视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斜视检查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整个视频包括:1.斜视临床表现及分类,病因、双眼视功能状况和各类斜视双眼视预后:视频收集各类典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正位眼的表现:包括共同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和特殊类型斜视,斜视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不同类型斜视的预后不同,斜视双眼视预后与发病年龄、处理及时与否、是否伴有弱视和治疗后眼位情况有关:双眼视觉发育过程及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等。2.斜视的常规检查:包括标准的视力检查,斜视患者眼前后段检查,标准的注视性质检查及注视性质的分类及其对视力的影响,斜视患者进行屈光状态检查的重要性和要求。3.斜视的专科检查:包括:①基本内容:如角膜映光检查(HT),交替遮盖检查(CT)、遮盖去遮盖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②水平斜视:HT、CT、眼球运动检查、斜视度测量(CT+prism,REF,LEF,krimsky test)。③垂直斜视:HT、CT、EOM检查、斜视度测量(CT+prism,REF,LEF):特别强调DVD 患者的检查,其垂直分离的斜视度很难完全测到,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遮盖,检查时要注意采用遮盖去遮盖+三棱镜检查方法,测量左右眼分别注视时的斜视度。④同视机检查:利用同视机测量其主观斜视度和客观斜视度,并根据其主观和客观斜视度的情况分析其双眼视网膜对应情况,对具有一级视功能者需要采用二级视功能图片测量其融合功能和融合范围,对于部分斜视患者,需要根据同视机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指征。⑤双眼视检查:根据线状镜检查结果判断其视网膜对应情况,同时需结合眼位判断结果。⑥立体视检查:随机点立体视和Titmus检查图检查视近立体视情况,Optic3000检查视远的立体视情况。⑦ Worth4点分析:检查视远和视近两种距离下的双眼融合功能,了解是否存在双眼间抑制。
三、《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的应用
斜视是眼科学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理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包含的各大内容,不仅具体详细讲解了课本上繁杂的理论知识,斜视与眼球运动模拟仿真教学软件的动画演示功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弥补了文字和图片的弱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教学模式而言,该软件可结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同步演示;学生也可以对照该软件进行自主的临床斜视检查的模拟,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安装此软件,用于自学或复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斜视与眼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的建设适用于适用于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也适用于专科培训的眼科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将使温州医学院各层次的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受益,目前眼视光专科生每年招生约为60人,本科生约为120人,研究生约为40-50人,住院医师专科培训约为10-20人,受益的眼视光专业学生每年至少为200余人;也可适用于临床医学生的眼科学学习,根据效果并可向市场发行,将有更广阔的受益人群。
四、《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的优势
《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项目已整合成五个光盘的形式,使用方便,无需安装,用Flash或IE浏览器即可顺利运行。窗口友好、界面简洁、操作简单,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即可使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医学动画也随之快速发展。国外此类系列教材软件已有较多不同版本。但作为国外软件,首先是用外文制作,中国人使用并不方便(如德国的V irtual Strab ismus软件)。其次,国外的软件大多集中在更高层次的临床应用和定量生物力学上,界面和操作都非常复杂,不适合教学(如澳大利亚的Orbit软件)。我国的医学动画眼科涉及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对眼解剖和眼成像方面,斜视与眼球运动方面基本上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几乎不存在动画,因此,斜视与眼球运动模拟仿真教学软件的研发再配合双眼视觉学的视听教材的开发,不仅从理论上,更结合临床,给《双眼视觉学》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1]梅克.Flash 8 ActionScr ipt标准教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370.
[2]牛俊兰.斜视新概念[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12-184.
[3]王光霁,崔浩.双眼视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28.
篇3
孩子为什么会发生弱视
首先需要说明,眼科界将弱视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原来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定义为弱视。近五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建议将弱视细分为两个年龄段,定义为:3到5岁,低于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0.5)的;6到7岁,低于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0.7)的,附加条件为必须具备有弱视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些儿童可诊断为弱视。
孩子发生弱视的相关因素有四种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患者,看近或看远时影像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屈光参差性弱视:
一眼或双眼有屈光不正,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像,日久发生弱视。
斜视性弱视:
由斜视引起复视导致患者感觉不适。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地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导致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弱视的一般治疗方法
遮盖疗法:
用不透光的材料作眼罩包盖健眼,就会眼强迫弱视眼锻炼,但要根据患者年龄和视力,以及注视性质决定遮盖的方法。年龄越小,遮盖时间越短。
红色滤光片法;
眼底黄斑区只含锥细胞,锥细胞对红光敏感,此法迫使中心凹注视,抑制旁中心区。目前国内有不少此类治疗仪。对于旁中心注视的患儿可以采用本方法,以改变注视性质来提高视力。
海丁格光刷疗法:
利用偏振光原理,改变注视性质,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
压抑疗法:
利用光学及药物方法减弱主导眼的视力,同时促进弱视眼的功能。对于不愿接受遮盖疗法的患儿多采用本方法。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抑制主导眼看近,二是抑制主导眼看远。
光盘疗法:
这是在现代视频光学基础上针对小儿弱视开发的一套计算机软件。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不同类型的弱视患者,选择相应的训练项目。
药物疗法:
口服左旋多巴(思利巴),但须注意使用方法。
弱视为什么会反复
只要弱视儿童存在的斜视、屈光参差等导致弱视的因素不去除,弱视儿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立体视觉,没有坚持进行巩固治疗,弱视反复就是可能的。
原因:
1.患儿没有遵守医嘱,未能按时复诊,未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所获得的正常视力尚未巩固即自行打开遮盖的健眼。
2.没有坚持视觉训练,在视力正常之后,治疗效果没有得到巩固便停止训练。
3.弱视治愈之后,视力还没有巩固,就急于做斜视矫正手术,手术后遮盖手术眼,即原来的弱视眼,造成弱视复发。
4.弱视患者视力提高后,由于没有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的训练,造成弱视复发。
对策:
1.遮盖效果需要巩固。弱视发生发展及治愈康复,均要经历一个发育过程,在此期间,存在着不断进步或反复(复发)的可能。因此除首次治疗要求疗效好外,还需要尽量维持及巩固效果。已见效果后,遮盖次数虽然减少后但不能立刻停止,主眼可以逐渐打开。如每天打开两个小时,三个月后若视力稳定,则增加打开时间,每天递增2小时至全天。目标是使主眼视力比弱视眼低视力表的两行,以维持弱视眼已获得的视力。还可以同时加强双眼单视功能训练,视力正常后头6个月需1月复查1次,以后改为3个月、半年1次,直至追踪复诊3年彻底治愈为止。
2.因为斜视性弱视治愈后仍存在着竞争机制问题,所以准确把握斜视矫正时机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旦弱视眼经治疗视力提高或接近健眼水平,即要行手术矫正斜视,并同步做双眼视功能训练,争取恢复融合功能,消除抑制。
3.屈光参差性弱视,当双眼视力平衡后仍然存在着双眼影像不等问题,若随意摘掉中度或以上远视眼镜,就有可能由于视疲劳、调节障碍引起视网膜影像模糊,最终导致弱视复发。所以不能立刻摘掉眼镜,应逐渐减小弱视眼的屈光度。必要时须通过屈光手术进行矫正。
如果发现弱视眼视力下降,可重新遮盖健眼,弱视眼仍能提高到原来的水平。对斜视弱视除进行增视疗法外,还要努力训练双眼单视功能,以防止视力退步。
提醒:
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时期。因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和敏感期(6~8岁)是视觉发育的最快时期,同时也是视觉在遭受异常环境刺激最易产生永久性损害的时期。因此,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以内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及去除形觉剥夺因素是预防弱视发生的根本办法。在这个时期,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婴幼儿是否有产生弱视的可能因素,做到早期发现,及时纠正。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或帮助其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光线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孩子有斜视的现象,应尽早带其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因为约有1/2的斜视合并弱视。
弱视眼在基本治愈后,在视觉发育尚未成熟(通常认为12岁)之前,须坚持定期复查,以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篇4
国家 文化部艺术品评 估委员 会副 主任, 中华民 间藏品 鉴定委 员会主 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中央电视 台《艺术品投资》专家组成员,中国荣宝出版集团艺术总监,美国东方收藏协会艺术顾问,澳大利亚华夏传媒集团艺术顾问,澳洲收藏协会艺术总监,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艺术大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考古、挖墓、写书与文物鉴定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的一些老专家的观念和认识还停留在过去那个年代,“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凝固了。他们不去市场,看不上市场,顶着“大帽子”,扛着“大牌子”,只鉴真,不鉴假,怎么可能不走眼呢?我曾跟国内个别专家去过市场,有的眼光差得令人吃惊,可他们有国家发给的招牌,人们信这张招牌。我常和一些研究员说,不要以为你是研究员就可以鉴定民间藏品了,民间有太多的藏品你根本没有见过,大学毕业了,分到博物馆,只要不调皮捣蛋,写几篇论文,四十岁左右保证给你当研究员,先给副的,再给正的,是不是“帽子”一戴就变成鉴定家了?一个博物馆上百个研究员,是不是都能鉴定文物?回答是否定的。我并没有想把许多研究员一棍子通通打死,说实在的,我们的博物馆里确实也有不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型鉴定家,我可以报不少人的姓名。搞收藏找专家是正常的,专家找对了,你会“一帆风顺”,找错了,只有自认倒霉。此次我随央视《艺术品投资》去了武汉、西安、河南、北京、天津等地看了大量的民间藏品,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毫不过分……一位“藏家”藏了几百件“五大名窑”精品,没有一件是真的。我说他不对,他说我给×××专家看过了(这位专家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是国宝)。我说这样好不好,你认为你的藏品是真的,应该值几个亿,你可以拿一个到国内,或者国外拍卖行去拍一下,你就不会再住这个破房子了,连空调都没装。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难道不想在有生之年享受一下生活?几百件只拿一件,不会有损你的收藏吧?他说他舍不得卖,可转眼到了他的店里,他又在竭力地推销自己的藏品,想卖个好价钱。搞收藏搞到这个份上,也就没有意思了。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不能怪他,责任应该是那位所谓为他掌眼的专家。在他为卖不出货而痛苦的时候,那位专家正在喝着别人送来的香茶,看着别人送来的彩电,用着别人送来的“红包”,在悠闲着呢……我也亲眼看过这位所谓宋代名瓷的“鉴定大家”是如何为他人鉴定藏品的。一位外地“藏家”拿了几件被北京几位专家枪毙所谓的“精品”,请他看,他通通说好,每件都在500万以上。连电视台的外行都感到吃惊 悄悄对我说,这东西贼光自闪,连一点出土痕迹都没有,他怎么能说是真的。我只能笑而不答。后来对他说了一句,这片子要播出来,你的饭碗也差不多没了。我国绝大多数的专家是可信的,目前在收藏界流行的“专家信任危机论”只是少数专家造成的。在北京古玩城,你说你的藏品是×××专家看过的,想转让,你会被拒之门外,在南京古玩市场,你说你的东西是×××专家鉴定的,古玩商们会淡然一笑,那好,你就慢慢收藏吧……可以说这些少数专家是在给我国的专家队伍抹黑……
穷困的藏家,过着穷困的日子,还在四处为他宣传,“中国只有他能看懂‘五大名窑’”!
篇5
[关键词]电视接收机;专业实验;专业知识;多学科知识;专业边际学科;非专业学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300―05
引言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专业指导教师的知识、素质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理论实践水平的提高,在高一阶段的专业理论课学习中,在已学过的专业课基础上,进入了较综合性、完整性、实际性的学习阶段,如何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多学科的知识内容融合到一起,使知识成为结晶,是需要教师的综合教学指导和学生自己的知识运用传递、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将数年的辛勤苦读积累结晶,除了实验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外,在教学方面需要有良好的理论和指导技巧,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美的收效。
一 良好思想品德和情操风范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操风范是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应首要具备的思想和精神风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在实验教学内容中不仅要有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更重要的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品德,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细心耐久的献身精神。专业实验指导教师,不但要有丰厚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亲身实践、规范技能的双重教学责任,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要亲自指导学生操作、动手上阵。所以作为专业实验教师首先要具备满腔的工作热情,热爱教学事业,爱学生如同爱子,有主人公的精神风范,树立吃苦耐劳脚踏实干的作风,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孜孜不倦、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详尽解答,还要主动循环性观察每一组学生实验中的情况和技术操作的规范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序善诱,引导、培养学生有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科学思路,启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通过高一级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学习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开拓、知识进步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 专业知识的培养
现在做实验的概念与过去不尽相同,在过去学生做实验时,负责实验的教师主要负责实验室房间和设备的管理,其它的主要是学生自己来进行,如果有理论、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指导教师处于被动指导状态。着重在仪器使用上的指导,结果往往是大多学生对实验课当任务完成了事,收效甚微,实验做的粗造、模糊,很难使理论和实践内容得到得很好结合,甚至一知半解。本着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各个环节的教学水平,在现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教师已有了较高的水准要求,实验教师不仅要管理好实验室而且肩负着指导好学生做好实验内容,肩负着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传递、启迪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实践、研究、探索知识结构点的能力,拓展专业基点、技能,创造新的实践领域,培养出优秀的高级人才。实验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教学责任感和指导义务,还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指导水平,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努力学好掌握实验课的理论知识,在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不仅要将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好,还要将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基础内容进行复习、查阅,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熟能的结合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在指导教学时应达到没有断层、断点,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吻合,问题提出时应使学生得到满意的回答,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位专业知识丰富、博学、睿智、值得尊重、信赖、可敬的教师。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知识和层次应达到一至高点,大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使命,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既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产出,如同产业工人制造产品一样,质量与合格程度体现了生产者的自身素养和技术技能。因此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知识台阶,步步提高,拥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高瞻远瞩,才能肩负社会重任。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应没有知识点之别、理论和实验之分界,就我院教学情况来讲,实验教师同样能带理论课教学,许多实验课教师每学期有相当的理论课学时,在某种意义上讲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在专业水平和知识上应没有大的差别,甚至实验教师在实践技能上更有优势,但实验指导教师还应放高基点,在教学中寻找差距和不足不断提高综合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应用在知识的传递和培养人才的教学实践中。
三 多学科知识的学习
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现在人知识结构中是应当具备的,尤其作为教育者,也是现在教育中所提倡的,避免知识单一化、偏科化、旁类知识或技能“文盲化”,比如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一点理工科知识都没有,听不懂理工科课程,缺乏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理工科的学生不懂文史方面的知识,写不出象样的文章,词不达意、纹理结构混乱,词语表达浮浅,这样出来的人才无论从专业角度或是社会角度出发都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成就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束缚了学科深入的发展和事业广度的全面性,据报道在已获得若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获奖人都在以后补修过社会科学,可见一个全面的学科知识的拥有,会对科学顶点的达到起到重要的成就作用。对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讲,如施出“一口”需要有“一斗”的含量,既需要有丰富、饱满的内涵素养和知识内容,才能给与学生较多的知识传授,培养出专业知识优良、综合知识丰富、有发展的优秀素质人才,服务于社会。
1 专业边际学科综合知识
在电视机原理中不仅有纯专业性的知识内容还涉及有多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在电视接收机图像从采集到传输、还原,要经过多种工序才能够实现,其过程除了要拥有电子学非线性电子技术或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外还含有光学、光电学、电磁学、色度学、物理学、人身体学等多类学科内容。
(1)光学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例如在讲电视成像原理时要从光学的角度,首先应知道电视图像是一种光信号,从而可以利用光学原理讲述一些光学的基本常识引入到电视图像中,如激光是一种电磁辐射,电子辐射波的长短可以用波长来描述,即依次排列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射线等,波长在380nm~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能够使人产生颜色的感觉称为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波给人的颜色感觉不同,亮度感觉也不同,电视接收机的成像感觉就是从光的反应中来的。
(2)光物理学在电视接收中的应用
在描述发光源时要从光物理学角度描述:及物体可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发光体的颜色由它本身发出的光谱所确定,不发光体的颜色与照射光的光谱和不发光体对照射光的反射、透射特征有关:在引入图像采集时,将客观景物转换
成电信号是由光电靶的特性及外附的负载电路完成的,可以先从像素讲起,既电视所显示的一幅(帧)图像的画面是由众多的密集像素组成的,利用光谱成像的原理,物体在光照设状态下的反射、透视特征,由摄象管的电子束对明暗相间、颜色不同的成像靶面进行扫描轰击,由于光电靶极面存在着电阻的导电性使电路得到不同的电流(电压)数据转换采集到电路中去,由光电管将亮度的时间函数转变为电流(电压)的时间函数,完成了图像的分解过程,即把一帧图像的信息按时间顺序分解为一个一个象素,一行行传送出去。在图象的接收端是上述的逆过程,在通道中输入的电信号经放大、解调变换为符合原规律的电流(电压),来控制电子束轰击显像靶面使图像还原,完成了图像的采集工作,在这之前要对摄像管的结构特点进行介绍。
(3)人体学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在描述电视画面对人的连续性和动感的特点时,应从人体学和光学的角度上进行讲解,即人能感觉到图像的颜色和亮度是人的眼睛生理特征决定的,电影和电视都是根据人的眼睛视觉特征发明的,利用人眼视觉的惰性和有限的字节分辨力,电视每秒钟扫描50幅画面,每幅画面由312根扫描线组成,看起来就成了整幅的活动景象,在这里可以对认识觉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如人对不同可见光波颜色的感觉不同、亮度的感觉也不同,从而反映人对不同波长的光的不同灵敏度。对彩色的视觉,应让学生知道人眼睛视网膜上用大量的光敏细胞,按形状分为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杆状细胞灵敏度很高,但对颜色不敏感,人的夜间视觉主要靠它起作用,因此在夜间看到的黑白形象却无法对他辨别颜色,锥状细胞即可辨别光的强弱又可辨别颜色,白天的视觉主要由它来完成的。
在讲述画面对人的反映时,要利用身体学人眼睛的对景物的观察,一幅画是由许多密集的像宿点组成的,那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一幅颜色、亮度、明暗相间的画面却看不到象素呢,这是由于人的对景物的细节有一定的分辨极限,即分辨力,另外还可以从分辨力的概念入手,讲述它的有关因素。在提到利用视觉的惰性,而发明的动感电影、电视画面时,可以讲述人眼对发光物体的反应,让学生知道人眼的主管亮度感觉与客观亮度感觉是不同的,当一定的强度的光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不能在瞬间形成稳定的主管亮度感觉,而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上升;当亮度消失后,人的亮度感觉并不立即消失,也是按近似指数规律下降,人眼睛的亮度感觉总是滞后与实际亮度的,这一特性称为视觉惰性和视觉暂留。
(4)色度学在电视接收机中的应用
在描述彩色电视机色彩时,要利用色度学描述彩色的三要素及美术方面的物理配色常识,使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亮度描述一种色彩需要的亮度、色度和色饱和度三个基本参量:亮度反映光的明亮程度。光谱一定的彩色光,辐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反之亮度越低;色调反映了彩色的类别,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颜色。发光物体的色调由光的波长决定的,不发光物体的色调由照明光源和该物体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共同决定;色饱和度反映彩色光的深浅程度。同一色调的彩色光会因所含白光比列的不同,其饱和度也不同,如深红和粉红,深红的饱和度高,粉红的饱和度低。色饱和度和色调称为色度,它表示彩色的种类和彩色的深浅程度。三基色的原理是彩色电视机的基础,摄像机把图像分解成三基色信号,电视机又用三基色信号配出原图像的色彩,从而实现与实际景物相近的特色。在描述电子束做行、场扫描时,涉及到电磁学用电流、磁场的作用对电子束的控制作用的描述等。
在所有的的这些学科中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或板书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知识更开阔,更富有联系性。
2 非专业学科知识
非专业方向综合知识是指非涉及专业课程理论以外的的综合知识,这类综合知识拥有对专业知识的边际效应,可以启迪、引导专业知识的思维学习,培养其兴趣感,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是教师具有知识的全面性,从文理、学科互补、语言的角度上,能很好的表达专业知识的内容,具有旁类博引、优化点睛的作用,增加学生学习趣味和理解力。
(1)文学对电视接收原理教学的影响
有良好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对于电视接收机教学可以使理论表达得更完善、透彻、语句结构搭配合理、文化含量丰富、文字表达清楚,给人一博学深厚的感觉,同时指导教师在文书抒写方面也会很好的表达所研究成果的论文内容以及反映在课堂上。
(2)历史对电视接收机的知识引导作用
懂得一点电视接收机形成的历史知识,在指导实验授课时可以描述一下历史在本学科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及古人对类似学科的思想、意念,以及在物的方面类似影像等,并以此讲述学科的发展史、专业的发展史,并对发明创造、关键人物做一介绍,作为此类课的开课引子提要,探究学科的深入,学生就极想知道以下所要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印象。
(3)经济学对电视接收机理论知识的解析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但经济学常常借鉴了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现象,解释科学原理概念,是人类对世界现象的解释更精确,有效的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学一点经济学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启发、解释各个学科的概念现象,使学生触类旁通,广博精深。如效率:从经济学角度上是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从电子学的的角度上来讲是尽量减少管耗,使功率输出最大化,电视接收景象达到自然竞象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在做电视接收机设计时,尽量消除不利损耗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精髓到没有再“改进”的余地,使输出偏好最大化。利用经济学的均衡的概念来解释、调整电视接收机的机体、电路平衡。如在电视接收机实验中作项目平衡调制,需一级一级做系统平衡稳定调制,在开始电源及全频信号会对解码分离过程有干扰现象,在从高频接收到全频输出的每一单元的细调过程会逐渐消除,使各个环节参数达到匹配、接收通常,即增益和反馈系统便不再增加和减小,此时叫平衡状态,从经济学角度上讲,当相对两者利益都得到关照,使他们相对处于一种“无话”可说的满足状态,印两者处于暂时的“平静”――平衡――均衡状态,但当由于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电源等因素即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使得电平衡和均衡状态失衡时,这就需在自身条件下调整,此时调整后的调整,在机器各器件正常情况下属于自动调整,在经济学上称为“看不见的手”。而调整这种状态,在经济学上是以边际调整为手段,边际是“最后”的意思或是“新增加的”量,是一个导数变量概念,是一个变化的量对另一个变化的量的影响程度,在这里的一个变量就是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或是社会因素,另一个变量就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电路或利益。
(4)法学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解析和作用
从法学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拥有法理性,其涵盖着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的常理。法学是关于
权利、义务及界线的研究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体系。在自然科学中,权利相当于功能,义务相当于范围,界限相当于参数,它们在实体中发挥着规范、秩序、正义、合理、准则、智能等因素,作为复合学科的制约性,同样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制约,同时服务于实践社会,在针对不同的介质,它们存在着规范的类别,在法学中社会规范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技术规范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自然科学中规范是调整物物之间的功能、价值的平衡和最大化。法律是高度的形式主义规则,它不问人们的实质有什么区别,只要求形式上的一律平等,同事同处,同罪同罚,这种平等性和法固有的确定性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和公平感。在自然科学中,其科学内涵是纯属自然性的,其实质是只将已经存在的自然性在原有的状态或重新结合的方式再利用,这种利用的最大化和最有效化激励人们的研究、探索、发展和竞争,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其实质就是达到一个均衡、秩序的状态。在法学中,如何通过权利和义务分配来促进效率的提高,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是法律活动和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在自然科学中,同样是利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降低损耗,促使功效产出最大,是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制造所期望的目标所在。因为效率如同秩序、正义、自由、功能、范围、参数的采用。对一个社会而言,低效率往往意味着贫困,高效率则通常意味着富裕,而法律所配置的权利、义务及其界限是否合理,与资源是否有效的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而自然科学中所配置的功能是否最大化、范围是否利用得当参数的配置和选用是否合理,是决定效率最大化的直接因素。因此以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来分配资源、利用资源,以功能、范围、参数的规定来保障自然科学资源的利用和优化使用是实验教学的实践所在,在电视机原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以此原理启迪达到调整平衡、收效最大化的作用。
因此在现在知识结构中,没有孤立存在的学科内容,它们都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于电视接收机原理的实验指导,文学修养可以增加老师的文化内涵,以文博理,提高文字或语言上的表达能力。经济学、社会学科可以指导启迪学生思维、思路,扩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出、应用、需求,提高效率,使功效最大化。法律、哲学,能够正确的指导人的意识行为的合理化,将学科具有公正、合理、秩序性。同时对知识的产出有法律的保障来使产权得到保护,使各个方面相得益彰,使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最优化输出。同样自然科学知识对文科类学生也起到睿智、科学、规则、秩序的作用,拓展空间思维能力形成学科互补。提高专业实验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不仅能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文化修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接收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及开启学生的创造性,实现抽象原理到具体演示的形象转化,使学生有较开阔的形象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启蒙学生的博学多智和对知识的渴求感,同时,一个博学多智的教师也必将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对教师本身也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四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电视接收机指导教师在对实物课件及设备的应用自身操作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培养。它关系到能较好地帮助实验指导教师完成实验指导任务,准确有效的对课件和仪器进行操作使用,提高技术水平。
1 电视接收机指导老师对实践课件操作能力的培养
电视接收机实验教师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大都是各专业的学生,在各个学校的实践课情况不同,但一般在学生时期实践和条件有限,对实际操作缺乏充足的时间上的实战演练,一般仅做做实验而已,在这些教师从事电视接收机实验教学工作后,对实践操作的要求很重要,因为他们是指导实践的教师,如果这方面技能不足,会影响自身的教学指导水平,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专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能够动手维修一些教学仪器,制作一些课件,组装一些设备等,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加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会对所从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更好的认识,增加内存的含量,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做好工作。
2 电视接收机指导老师对实验仪器的功能利用
在仪器使用方面,一种仪器往往有多种功能,分为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一般在使用中往往仅使用其主要功能或一部分,忽略了辅助功能的利用,仅旨在能完成基本实验操作。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其辅助或其它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甚至不知道这些功能的存在,被白白搁置浪费,没有很好的利用设备资源,造成浪费,这是很可惜的,这对于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全面的实践操作发挥功能效果是不利的。电视接收机指导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般仪器使用操做中,也应发挥仪器设备的辅助功能,挖掘实验设备的潜力,在用一种方式完成实验测试后也应用另一种方式对所做实验内容进行测试。因此注重电视接收机指导实验教师本身的操作技能培养,是全面提高实验指导教师教学素质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
五 电视接收机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
专业实验教师不但应有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在对学生的实验技术、理论的理解和技能操作上得到很好的引导、应用和发挥,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1 实战前的思路引导
实战前的思路和技术形象性的引导有利于对即将进行实验内容的通道疏通,使在对内容认识上、理解上、操作上做好准备工作,起到预习进入的作用。比如在做电视接收机的高频接收信号及分理实验过程时,可以形象引导为信号的的输入有如远程运载货物,即高频载频传递,在进入高频端转换成短程运载方式,将高频载频转换成中频载频,在进入中放后,又将信号的各个细节分工处理成音频、视频、色频、扫描等信号,有如货物进行分类整合、物归其所。
2 实战中的技术指导
实战性的技术指导在于教导学生有规则和次序的进行实验步骤操作,对实验课件有层次、接续的实验方式,对仪器的使用有智能性的操作,课件与仪器的使用有步骤和条理,使之成为一综合的结合体。如在做电视接收机实验中,首先应将实验板块固定好,将电路引线连接好,检查无有断路和短路现象,再将电源按照电压值要求准确测选好连接到实验板上,将电源开关闭合:第二步按设计要求将测时信号点引出,利用示波器或高频毫伏表后频码分析仪进行测试分析。在测试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实验中要求有各个板块级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出信号的测试,学生在做这项内容时往往在使用仪器上犯错误,分不清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的区别,应该使用示波器或高频毫伏表还是使用万用表,首先应让他们清楚概念。即所测试的信号是高频信号,所谓的高频就是频率高的意思,即高频率是在高频仪器设置中体现出来的,在测输出交流信号波形或频率时应使用示波器或者高频毫伏表,在测试低频静态工作点时应使用直流万用表,在这应对学生有概念性的增强,不能让学生混乱使用,由于电视接收机的直流电压值较高,特别在行输出级高大成百上万伏,特别要当心仔细,指导教师因特别强调注意,加强责任心,以免造成机体或人体损伤,或非但测试不出结果还有可能混乱使用中造成仪器损坏。如需测试电路总电流和功放级集电极直流电流时,应将万用表串联到电路上,需将电路断开,这时应特别注意的是要关闭电源连接,这要对每一位学生应特别细心的指导,因为避免操作失误在接通电源时断开电路,使电压瞬间激增击穿电路,一定要在两人配合下,一人负责连接测试仪,一人负责接通电源,使操作准确无误。
实战中的技术指导旨在培养实验教师对工作的精心细致、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上的沟通,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和良好的评价,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喜爱,对操作技能的踏实探求,从而转化为对专业课的热爱,促进教学工作的配合和有效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6
【关键词】:3S技术 GPSRSGIS 土地勘测定界 应用1前言
土地勘测定界是伴随着土地管理部门职能到位而逐步开展的一项以法律为依据,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提供管理和规划的依据。
2 3S技术介绍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
3土地勘测定界简介
土地勘测定界(简称勘测定界,勘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4 3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现今电子技术发展推动了全站仪智能化,计算机与绘图软件的完备使测绘更加快捷准确节省人力物力。 采用全站仪与CASS6.0相结合, 快速获得测量数据及成果图, 大大提高了测量质量及效率, 节省了费用成本, 有助于地籍测绘成果数字化测绘及管理。
4.1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测量时根据土地勘测定界测量的要求.需要采集两类数据:一是地块的地理坐标数据:二是属性数据如权属、利用类型等。每测一个地物,同时填写野外记录表。利用GPS技术进行地勘测定界主要有一下优点: (1) 减少人力费用;由于GPS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非常方便,因而减低了野外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精确地3维系统,24小时免费使用,全天候作业。精度高,使用大地测量型双频GPS接收机,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原理进行静态相对定位,目前达到的典型精度为1ppm。 (3) 控制网几何图形已不是决定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长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自由布设。能在同一坐标系统中提供三维信息,GPS定位是在国际统一的坐标系中计算的,因此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相互关联,可实现数据共享。 (4)操作简便,容易使用。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因控制点之间无通视的要求,顾客省去大量建造标志的费用,同时野外实测时间短,人员少,大大降低了测量成本。同时由于信息自动接收,数据自动存储,内外业紧密结合,减少了繁琐的数据记簿和手工计算工作,由于配备有功能完善的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迅速提交控制测量成果,提高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规划程度。4.2遥感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更调查,及时准确地获取变更信息,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遥感的出现,扩展了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认识能力,较之于传统的野外测量和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遥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增大了观测范围;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用于监测动态变化的现象;能够进行大面积重复观测,即使是人类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
(2)大大“加宽”了人眼所能观察的光谱范围,遥感使用的电磁波波段从x光到微波,远远出了可见光范围;而雷达遥感由于使用微波,可以不受制于昼夜、天气变化,进行全天候的观测;(3)空间详细程度高,航空像片的空问分辨率可以高达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与航空遥感相比, 航天遥感能够进行连续的、全天候的工作,提供更大范围的数据,其成本更低,是获取遥数据的主要方式,而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紧急的观测任务以获得高精度数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是在前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变更申报到现场勘查,在详查图上标绘宗地变化的边界位置、权属变化和利用类型的变化,再到室内进行编绘更新。 4.3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应用
对地籍空间信息和图形属性数据的处理需要借助GIS系统平台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建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地籍数据而言,系统数据分层处理必须以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数据分统计、查询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和伸缩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地籍管理工作需要为目标,无论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是界址数据等专业数据都需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来作为支撑和后台支持,因此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结束语
通过GPS技术与数字测图在实际中的应用,与传统地籍测量对比,无论从控制网的布设,还是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地籍测量全面应用3S 技术,实现了地籍测量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促进了土地管理从外延粗放型到内涵集约型的转变,对于发挥地籍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森林旅游 旅游资源功能 产品设计
一、对“森林旅游”的认识
森林旅游是依托森林旅游资源而发生的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态之一。现代意义的森林旅游起源于美国,其标志是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建立。随着收入的增长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回归大自然,森林特有的景观、良好的环境、各种保健功能和休闲氛围满足了人们的愿望,促成了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森林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82年我国第一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成立。
学术界一般认为,“森林旅游”是指依托森林资源,在人工或天然的森林环境中进行观光、度假和娱乐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森林旅游”包含了三个关键字眼:“回归”、“生态”、“休闲”。“回归”即回归自然,追求纯真;“生态”即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休闲”强调的是一种慢节奏和身心愉悦的体验。
二、对“森林旅游资源功能”的认识
1.游览观光功能
森林旅游资源往往面积较大,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为人们观光游览提供了适合场所。森林游览观赏对象可以是千姿百态的自然生物景观,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再加上瀑布、温泉、林草、花卉、珍禽、异兽,辅以草原、江河、湖泊等,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
2.休闲度假功能
休闲度假是人们利用假日外出,让身心放松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厌倦了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开始爱上以休闲、放松为主题的度假式旅游。森林远离城市喧嚣,人口密度低,无工业生产设施,环境污染少,水源涵养健康优质,空气负氧离子较高,是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养生保健功能
现代社会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多数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清新,水质健康,是人们静心疗养的好去处。有些森林内还拥有优良的温泉、药浴池和药膳等,是康体养生的福地。
4.兴趣娱乐功能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参与性,森林面积较大,是理想的户外活动基地。在森林中可以开展多种娱乐活动,如建立野营基地、狩猎场、烧烤地、体能拓展场所,或选择较平坦的草地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以增加游客的体验。
5.科普教育功能
森林是一个很大很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环保”、“生态”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它显然是人类学习环境、了解环境的一个天然大课堂。无论是自然景观的形成,还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发展历程,都极具教育意义的,是青少年开展科教旅游、愉悦身心的场所。
三、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分析
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山地景观资源(三迭纪和侏罗纪时期的地貌、以狮头山和南山睡佛为代表的奇特象形山石)、水域景观资源(源头水瀑布、天女浴池)、生物景观资源(海南虎斑鳽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天象气候景观资源(温暖湿润的气候、此起彼伏的云海、瞬息万变的雾霭)、历史民俗景观资源(天女浴池等神话传说、电影电视剧拍摄地影视文化、粤桂古商道、瑶民瑶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图,如图:
由图可知,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所具备的的功能完全覆盖一般森林旅游资源功能,这是由十万大山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基础所决定的,也是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优势所在。通过图示可以发现,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最主要的功能是游览观光功能,其次是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功能,这给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四、基于“旅游资源功能”角度的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设计
根据上文中对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设计如下:
1.观光游览型产品---基于游览观光功能
产品支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观光游览产品是以满足旅游者对森林景观的美学欣赏愿望为目的而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十万大山地区拥有优美的森林生态,如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皇袍山等;有六色通天岩、歧山岩等地质景观;有明江、凤亭河水库、神马水瀑布等水文景观;有十万大山云雾、凤凰山云雾等气候景观;丰富的生物景观蔗海、金花茶、千年古榕等;还有丰富的遗址遗迹、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登高揽胜,都是绝美的风景。
2.滞留服务型产品---基于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小木屋旅馆;帐篷旅管;农家客舍;宾馆、旅店
滞留服务类休闲产品不是简单地满足游客过夜的需要,而是让游客在生态文化的理念下感受食宿这一日常行为在森林旅游区内进行的不同体验。对于十万大山来说,过夜游客应该占绝大部分,而实际上,游客以“一日游”观光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森林公园接待设施不足,游客大多前往上思县城住宿。因此,在公园内建造小木屋旅馆、帐篷旅馆、农家客舍等,不仅充满趣味,也是解决游客山内住宿、深度游的关键。
3.康体健身型产品---基于养生保健、兴趣娱乐功能
产品支持:登山;骑马;垂钓;攀岩;狩猎;高尔夫
十万大山有“森林海洋、天然氧吧”之称,是康体健身活动难得的好去处。上思县旅游局可以在每年的旅游文化节开展系列活动,如用适当的口号号召本地人及外地游客参加登山、垂钓活动,号召专业人士参加骑马、攀岩、狩猎等活动,加强当地人及游客的参与性,让大家深刻体会“森林旅游——健康康体”的内涵;也可以招商引资建设高尔夫等高级健身康体场所,吸引广东高消费人群及南宁等周边城市高消费人群。
4.保健疗养型产品---基于养生保健功能
产品支持:森林浴;森林医院;疗养院;林间漫步;温泉
城市中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处于紧张工作环境中的中、青年人。上思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面对着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周边城市人群。作为天然氧吧,来到这里的旅游者可以尽情享用森林里的新鲜空气,感受最原生态的生活。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病人疗养,上思县旅游局可以招商引资建森林医院或疗养院,还可以规划温泉疗养、水疗spa等活动基地。
5.野趣游乐型产品---基于兴趣娱乐功能
产品支持:烧烤;篝火晚会;吊床;野炊;露营
野趣游乐型产品突出的是一个“野”字,要体现出产品的原始性、荒野性。人们通过消费该产品,可感受到原始丛林生活,体验到与自然亲密接触所带来的乐趣,还可以增进亲友、同伴彼此间的情谊,满足人们的猎奇体验需求。十万大山森林公园内分布着完整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雨林,无山不绿、无峰不秀、无石不奇、无水不飞泉,可谓野趣十足。在公园内进行露营、野炊、篝火晚会、烧烤等活动,可增加园内体验的野趣。这些产品不仅受年轻人欢迎,也受家庭、公司等团体游客的欢迎。
6.参与体验型产品---基于兴趣娱乐、科普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采摘品尝水果野菜;识别草药;种植纪念树(林);
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要让旅游者在森林环境中亲身参与各种活动,追求通过动手实践而获得果实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城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原野风味。十万大山森林地区属于热带,瓜果野菜非常丰富,珍贵草药奇多。鼓励游客采摘品尝水果野菜、识别草药,也可让游客购买自己采摘的产品,加强整个体验过程。此外,鼓励游客种植纪念树,一方面可以让游客通过亲力亲为为生态建设做贡献,也可以纪念树成长的形式加强景区和游客的情感联络,吸引游客下次再来。
7.科普考察型产品---基于科普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动植物展览;采集标本;地质地貌;森林知识讲座
科普考察型产品的设置主要是希望通过森林休闲的经历,让人们获取更多有关知识,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和儿童。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十万大山林区内山岚叠嶂,森林苍郁,珍惜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天然的动植物展览区。在开展科教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采集标本、了解十万大山的地质地貌,景区还可以根据游客规模适当开展森林知识讲座。
8.商务会议型产品---基于休闲度假功能
产品支持:森林会所;展览;政府、企业、学术会议承办
此类型产品主要为商务人士准备,一改传统的钢筋水泥高档豪华却严肃紧张的工作气氛。让原生态的工作环境唤起人们的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体会工作乐趣。十万大山地理位置优越,离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及珠三角地区较近,有一定的商务会议旅游消费人群。在会所的建设上,不用高档豪华,力求简约、亲近自然而又不失便捷即可。
9.民俗文化体验型产品---基于观光、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民族住宅服饰观赏体验;民族音乐;民族饮食;摄影;民俗活动;民族节庆活动体验;民族纪念品
十万大山上居住着很多瑶寨居民,民族特色较浓郁。在开展森林旅游的过程中,浓浓的民族风情无疑会为森林旅游产品增光加分。鉴于大多数瑶寨汉化严重的事实,我们将重点放在开发瑶族饮食、瑶族服饰以及工艺品上,丰富十万大山旅游纪念商品。此外,重视瑶族的山歌、民俗体验活动及节庆,也是加深游客体现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徐学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M].2007年3月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田金萍.河南森林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9年2月,(1):78-85.
[3]李进,侯碧清,邱建丽.广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2009
年9月,(22):197-201.
篇8
18岁:一首《小白杨》进了北大
小撒是回族,据说撒姓是回族的第四大姓。他生于广东湛江,父母都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从小到大他的生活都没离开过艺术,对世界的理解或许就始于文工团那一方小小的舞台。
翻开小撒的成长页码,记录着这样一些“艺术经历”:4岁时,他一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儿歌毫不怯场;11岁时和妹妹撒贝娜策划、导演、演出一台家庭“晚会”,这一年他还获得了武汉市五年级口头作文竞赛的第一名;初中后,他对演讲、唱歌产生了兴趣,常一个人在家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有时让爸爸作示范;上初二时,他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拿了第一,从此一发不可收。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小撒穿梭于各类演讲比赛,选手一听有撒贝宁参加,就“只能争亚军了”。得意洋洋的小撒甚至还想,长大了就以演讲为生吧,当个演说家挺威风的。后来成名了的小撒说:“我喜欢演讲,因为我爱上了那种站在舞台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儿,直抒胸臆的感觉。演讲给我自信,演讲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对今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撒的高中时代是在湖北省重点中学武汉一中度过的。
那时小撒对前途没有什么设想,只是很盲目地热衷艺术。高三的一位历史老师怕他贪玩误了前途,常在下课后找他聊天,点拨他。有一次教师说:你是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一旦有一根针扎到身上,你觉醒了,就能做很多事情。听了老师的话,小撒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突然觉得应该努力,尝试一下。当时正赶上北大保送机会,全国400多人只有2个名额,想不到这一努力真的换来了成功。
北大每年都邀请各省重点中学里学习好、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参加冬令营,高三那年,小撒有幸去了他神往已久的北大。试演时,别的同学唱的多是美声或民歌,小撒却唱了一首(《把根留住》,评委老师感觉还不错,问:“你会唱民歌吗?”小撒搜肠刮肚地想起了一首《小白杨》。老师说,明天汇报演出,你就唱《小白杨》吧。小撒傻了眼,连夜找到父亲的战友,赶制伴奏带,还请了一位声乐老师,用两个小时速成,调整发声发音,第二天顺利通过了汇报演出。当时的北大副校长王义道接见了他们,王校长还希望小撒学业和文艺特长齐发展,将来考到北大来。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时,小撒接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激动得差点晕过去,回宿舍收拾书包时眼圈红红的,同学不解地问,“你被开除了?”
18岁的小撒靠一曲《小白杨》跻身北大。成名后的小撒说:是那位老师开启了我的心灵之窗,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空。后来长大了,就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了解的另一个自己,发现、挖掘出来,会让你惊喜。
22岁:央视最年轻的法制节目主播、北大法学院硕士
北大是自由、宽松的。热爱艺术的小撒在北大如鱼得水。他的专业是经济法。在小撒眼里,法律同样是艺术,是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纠纷,用来平衡整个社会的艺术。其实他最初对律师的肤浅认识来自影视剧:带着假头套,在法庭里走来走去,很威风;而且每个案子不一样、辩护辞、当事人、观众也不一样,充满了挑战,是最难得的表演。在他看来,律师既能改变别人的命运、又有渊博的学识和表演的空间,还能满足表达和说服的欲望,很符合他对职业的想象。幸运的小撤不仅进了北大,而且还找到了兴趣和专业的契合点。
1997年夏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刚开始筹备,到北大法学院招主持人,老师推荐了小撒。当时他正在香山排演话剧《保尔・柯察金》,呼机在山里收不到信号,只能面试其他的同学,走时栏目组留下了联系电话。一个星期后,小撒回来了,但面试已经结束。他嘴上说,算了,无所谓,心里却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一连几天小撒都在琢磨到底要不要去试一试,打个电话。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在学校公用电话亭里、用饭票给栏目打的电话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接电话的是北大校友钱蔚,她让马上去试镜。小撒穿上仅有的一套肥大的蓝西装,打了条红领带,急急忙忙地去了,像个傻女婿。那时小撒夏天总在外面踢球,晒得又黑又瘦,像个猴子似的就被“牵”来了。肖晓琳第一次见到他,都不敢相信是新招来的主持人。在演播室里,小撒结结巴巴背了一段有关“企业破产”的毕业论文。编导急了:“停停,这是招主持人,不是让你背论文来了。”然后,递给他一张报纸,“随便找一段,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小撒就“美国一男孩因黑客被抓”一事,联想到北大的一个“邮件事件”说了一通。然后就回去等消息。两天后,接到了“尽早加入节目运作”的电话。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不少人认为,一个没有任何电视从业经验、没有接受过正规播音主持的22岁大学生,把中央电视台一个日播栏目交给这样一个小伙子主持,冒着很大风险。当时栏目内部在小撒的去留问题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先作为记者留下来,慢慢培养;二是觉得镜头感不错,有可塑的潜力。争论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当时正值小撒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压力很大,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是坚持还是放弃?甚至常常失眠。那时小撒每天一早从学校赶到中央台,在演播室里从早上8点录到晚上9点,录完节目,回到学校,人就成了一摊烂泥。即便发着高烧他也咬牙扛着,觉得自己代表着北大法学院,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正是年轻人不服输的那股劲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刚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时,小撒不知该与嘉宾说什么,一上去就围绕案子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没有主题,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聊得摄像、导播昏昏欲睡。导播开玩笑说:“你把“今日说法”都做成一台春节晚会了。”那段时间,坐在演播室里,只要灯光一开,小撒便紧张得汗如雨下,经过一年的磨练,才逐步进入状态,在镜头前找到了感觉。
1998年1月,22岁、一脸书生气的小撒和开创了中国法制节目新形态的“今日说法”一同走入了观众的视野,同样的清新、同样的亲切、同样的独特。人们开始关注天天说法的小撒,那个邻家男孩般、理性、
机敏,有些与众不同的主持人。
他说,“从1998年到现在,一晃9年过去了,在中央台很少有这么年轻的人能经历一个节目从初创到成熟的全过程,我对法律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才真正感受到法律的魅力。有人曾问我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我说是在最心爱的岗位和最亲密的同事一起走到了今天。最快乐的是未来能和兄弟姐妹们一直走下去。”
直到今天,小撒的签名仍是“‘今日说法’撒贝宁”。
23岁:“荣事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冠军、一夜成名
在进入“今日说法”的第二年,小撒获得了全国电视法制栏目主持人比赛一等奖,并且参加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比赛――“荣事达”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
小撒是在自己主持的“今日说法”后的广告中得知这次主持人大赛的。大赛主题是选拔新的电视主持人,探讨新的主持人理念,这让小撒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但又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新人,需要有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方面又想到自己已经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了,如果拿不到名次很丢面子。所以,小撒一直躲着没报名。直到最后一天,同事捎话说,主任强调一定要你去参加这次大赛。后来,小撒说自己参加比赛,就像被人揣了一脚,心里却很感激,终于有人帮自己作了决定,这或许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当时进入复赛的有50名选手,分为五组,每组10个人,小撒被分到了第五组。那天,小撒上场的时候,那道有关法律的专业素质题也出现在大屏幕上,现场的观众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叹声。其实,他们那个组有3名选手的题都与法律有关,而且是10个选手一起抽的签。这只能说小撒幸运。他最终夺冠,几乎一夜成名。那个“今日说法”里的书生成了明星,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但小撒很清醒:我不想被早早定位在主持人上,永远呆在演播室拿话筒,那样再说个一两年,我所学到的知识肯定会被掏空的。况且,当你得到奖杯的瞬间,荣誉已经过去了,如果怀里一直抱着它,你会走不动的。
问及成功的秘诀时,小撒这样回答:“我是沾了法律的光。央视是全国最权威、最大的宣传平台,而“今日说法”从创建之初就遇到咱们国家经济大发展、群众迫切需要法、渴望了解法的良机,一路走下来,我天天跟大伙见面;加上我从北大法学院毕业以来,头上有‘法律硕士’、各种主持比赛奖等……这些因素凑到一起,很容易与观众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密切的关系,赢得他们的认同。”
刚做主持人时,总编曾对小撒说,做法律节目要耐得住寂寞,是十年磨一剑的工作;如果你想当明星就去“幸运52”或“开心辞典”。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当幸运之神频频眷顾,光环层层叠加时,23岁的小撒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说:“常常会问自己:我真的那么优秀吗?回望自己的成长,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许多机会不是留给我的,而是被我撞上并争取到了。如果这个机会走到另一个年轻人面前,他只要努力一点,也是能够抓住的。”
27岁:中国法律援助形象大使
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时,小撒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并不轰轰烈烈,只有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让他觉得有一些吸引力,但有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那是2001年,“今日说法”的观众,一个安徽老人来北京上访,他在北大找到了电视上经常看见的小撒。老人倾诉着自己遇到的不平事,小撒给了老人一些建议,让他找当地媒体,可能对于解决问题会更好一些。老人临走时非常感谢,还留下了当地特产一袋姜糖。两个月后,老人突然又找来了,说是按小撒出的主意,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他是来表达谢意的。他手里拎着一包茶叶,一条烟,还有一包姜糖,非让小撒收下不可。老人说:“我知道你们“今日说法”的主持人绝对不会看不起我的礼物,不会觉得我的礼物太轻。”这件事让小撒忽然理解了:法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无意中会成为促成一件事公平解决的一个因素。法制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在于带领大家触摸和认识法律真实的力量。
2003年8月,27岁的小撒被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评选为“法律援助形象大使”。接到“法律援助形象大使”聘书时,小撒跟司法部长开了个玩笑,说您这个聘书不规范,没期限哩。张部长一愣,问他:那你希望做到什么时候呢?小撒回答,希望我的青年时代甚至一辈子都投入到法律援助之中。于是这份形象大使的聘书就成了“终身制”。总理视察央视时,还对“法律援助形象大使”的小撒说:“形象要好,行动也要好!”鼓励他多关注与老百姓相关的问题。
现在北京的公交车上印着他的大幅照片,满大街都能看见“法律援助形象大使”小撒的笑脸。这个称号让他更加认定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不能徒有虚名。
作为法律援助形象大使的小撒说:“在法制传播平台上自己引导的是价值观、甚至是人生观,我感到了人生的意义。这比单纯作一商业广告要强。”
30岁:金话筒奖、25年25人
2006是一个丰收年。这一年,三十而立的小撒先后获得了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以及“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称号。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了第22届电视金鹰奖电视节目主持人最佳奖,以及央视十佳主持人称号。
9月的上海,在中国电视主持人诞生25年来第一次举行的盛大庆典上,评选出了25位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小撒当选了,接过奖杯时,他说不敢相信自己得奖了。因为这个奖实在太重。人选“25年25人”的标准很高,比如:各类电视节目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主持人;各时期在电视界起到引领作用的主持人等等。25个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是沈力老师,已经是奶奶辈了。从业8年的小撒拿到这个奖项,他说,这是个意外的惊喜,这个奖励更多的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期望。
小撒成了电视圈里光环最多的年轻主持人。他说,即使做一个偶像,也绝不是别人见了就让签名的那种,而是做最具权威性的、让所有人都折服的那种。他最欣赏崔永元、白岩松。小崔能看穿人心,提问永远是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而白岩松眼里永远有新闻。
我问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出名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小撤回答:“我不是明星。但是作为法制节目的主持人,有许多无形的约束,你要洁身自好,要自律,不能有任何污点和错误,要为国家法治建设作些贡献。”
篇9
1.医学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1.1组织学生适当选题,积极申报笔者所在的教研室主要承担《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在进行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员们展示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激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进行科研思维的能力。在这门课程的讲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学生,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及目前各位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和教研室各课题组的教师联系。通常会有学生主动到教研室与教师联系,通过一定的接触后互相确定。近3年来,曾在教研室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学生有眼视光专业七年制及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学生、护理学院五年制学生等,其中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主。
1.2课题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师科研课题的内容,由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小的研究项目。我们通常选择教师科研课题中部分实验周期不长又可以说明问题的实验,或就学生的条件单独为他们设计可以短期完成的实验。近年来,科室申请到了题为《波动性高糖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环孢素A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干预》和《波动性高血糖对不同脏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等多个课外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在为学生提供课外科研活动平台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并从实践的角度帮助导师在本科生中发掘研究生教育储备人才。
1.3查阅资料与课题立项教师将选定的课题告知学生后,通过交谈,将课题的内容、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学生说明。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实际情况,选择研究方向,并以小组为单位(一般每组3~6人),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根据查阅的资料及教师的指导提出课题立项申请,然后将相关材料上报科研处。科研处汇总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及答辩,符合条件的签署课题任务书。至此,科研课题立项完成。学院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一般每个课题为2000元左右),予以达到结题的目的。
1.4课题的实施根据课题内容及查阅资料的结果,并根据学生课余时间的多少,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科研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课余时间,如中午、晚上及周末到实验室来工作,实验室随时对学生开放。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经历和实力都有限,需要带教老师进行悉心指导,教会学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进,学生随时汇报实验进展,教师则根据阶段实验结果适时调整实验的方案与方法。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适当的时候再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钻研的品质。
1.5完成论文项目结束后,教师要辅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所得结果做出合理、恰当的解释;讨论研究意义,写出科研论文。在指导教师修改后,力争能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据统计,本教研室课外科研小组目前正在整理或撰写的论文8篇,已接受的待2篇。
2.几点体会
2.1通过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突破了“以教师为重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教学工作原则,确立了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使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与加强能力培养互相融通,业务培养与素质提高有机结合。
2.2实践证明,本教研室开展的本科生课外科研小组活动对学生、教师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对于科研的内容有了较直观、感性的认识,为他们以后科研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学生反映“觉得自己思路开阔了,思考了更多项目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方法,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这是在专业课培养上难以充分实现的”。随机抽查了几名未参加科研的学生和已参加科研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医学专业课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10
一、文献探讨与背景资料
(一)视障者的定义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视障者定义是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视力残疾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341-2010《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规定,视力残疾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双眼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按视力和视野状态分级,其中盲为视力残疾一级和二级,低视力为视力残疾三级和四级。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处统计,截至2014年台湾地区残疾人数已达112万人,接近总人口的百分之五,而视障者约有6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百分之五。
(二)国内外关于无障碍旅游的研究
我国的残疾人无障碍旅游研究起步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无障碍旅游研究尚在一个初级阶段。陈凯(2006)、张丹宇(2006)、荆怀芳(2007)、宫斐(2007)等学者主要从市场的角度对无障碍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学者曾九江(2007)专门针对聋哑人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研究。
国际上关于无障碍旅游的研究比较丰富,从休闲旅游阻碍、残疾人出游动机、出游方式、权益保障、市场研究等方方面面对无障碍旅游进行了深入研究。如Crawford 和Godbey(1987)定义了3种类型的休闲阻碍,Takeda等研究者(2002)针对残疾人构建出了AABM(Accessthility and Altitudianal Barrers Model)模型。针对无障碍旅游不同的细分市场O1iva和Simomsen(2000)对听力和视力障碍人士的细分市场作了探讨,Smith(2005)等人对残疾儿童的休闲旅游市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较近期的研究,则大多是与旅游相关行业:酒店、旅行社、从业人员等有关,研究这些具体不同的旅游行业对无障碍旅游发展的影响。Kim等研究者(2012)立足酒店业,从残疾人对酒店业的需求及酒店业自身的管理角度进行了研究。
但不论国内外,对无障碍旅游背景下视障旅游者这一特殊的细分市场关注度都不够高,因此本课题对无障碍旅游研究来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与量化研究相较,质化研究采用的样本数量较小;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台湾地区视障旅游者的无障碍旅游发展现状,本研究中访谈对象是来自于台湾各地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11位视障旅游者,采访时间前后跨度1 个多月。其中有6男士,5位女士;年龄从30岁到55岁、视力障碍程度从视力低到盲不等。人口统计学资料详见表3。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将深度访谈法与焦点团体访谈结合,辅之以实地考察的方法。
深度访谈法与焦点访谈的抽样方法均采取滚雪球法,选取11位视障者作为样本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随着访谈的深入进行而加以变化,以求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问题的前因后果。在深度访谈中,每位访谈对象接受一次面谈,面谈时间约为60~90分钟。访谈完留下每个被访谈者的联系方式,便于以后回访和核查。访谈过程、研究过程均作详细记录(访谈过程有录音记录) 最后对访谈所获数据进行全面而严谨的分析。
实地考察法是研究者直接参与教育活动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研究方法。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曾作为志工,亲自参与视障者朋友的旅游休闲活动,并对台湾部分景区景点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真正使用情况。
(三)访谈内容
访谈大纲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其一为视障者旅游愿望及旅游经历,包括:对旅游的喜好程度;旅游资源与旅游项目的类型的偏好;外出旅游次数、距离;外出旅游的方式以及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等。其二是对台湾旅游业为视障旅游者提供无障碍旅游服务软硬件方面的评价,包括:旅行社、景区、住宿业、餐饮业、交通及旅游咨询等软硬件的评价。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访谈结果显示,台湾地区视障旅游者无障碍旅游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出游动机与旅游偏好分析
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如耳聋、肢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认识和接触社会,同时也促使他们的求知欲和接触社会的愿望更加强烈。视障者作为残疾人中一个特殊的细分市场,他们也非常渴望从旅游参与中获得乐趣和感悟人生的价值。
研究显示,超过九成的(10位)视障者都有着较为强烈的出游欲望,“我很喜欢玩。视障者跟一般人一样,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以我来讲一般人体验的休闲活动我都想要尝试。”(S1)“对于往外跑旅游这件事很喜欢,很喜欢往外跑。” (S2)
大多数视障旅游者外出旅游需要家人或朋友的陪同,并没有太多单独外出的旅游经历。“有些是亲戚朋友、组一大团出去,其实我们大概都是:公司、学校、民间团体,组织我们参加活动,不一定是跟团。对于视障者学生,还会有夏令营。”(S2)而旅游类型偏好,则不会因为视障的原因而特别受限,不同的视障者表现出的类型偏好差异较大,如有一些视障者喜欢自然风光类、有一些视障者更钟情于历史古迹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活圈,不会因为他是视障者,所以他就偏爱什么活动。” (S2)其次,在接受访谈的视障者中,绝大多数的视障旅游者都有过跟团旅游的经历,但在台湾本地旅游一般不会选择跟团出游,多是自助游,有5位受访者明确表示本地出游更多时候会选择组织家人、朋友、其他视障者朋友与志工等一起出游;但如果是出国的话,更多时候会选择参团或组团旅游;此外,鉴于台湾地区目前并无旅行社有专门为视障旅游者开发的旅游产品,视障者参加的旅游也有很多是由公司、学校、民间团体组织的活动。“如果(出国)基本会参加旅游团,(台湾)就是自己安排。省掉了找资料,自己要做的功课。旅游团会有导游有解说,所以去国外会比较方便。也蛮多是视障者自己组一个团,但是会有志工陪同。一半视障朋友一半志工,向旅行社提出申请。也有三五好友去参加一个团。”(S10)
2.视障旅游者的旅游障碍分析
有学者对残疾人自身的障碍进行了研究,如Murray等人(1990)把自身的障碍归为经济的、身体的、态度的三种。其中经济方面是一个重要因子,除去收入因素外,残疾人游客比正常游客花费更多这些花费包括旅游陪伴、辅具设施、无障碍房间和交通设施。然而笔者在进行本研究访谈时发现,台湾地区的视障旅游者所遇最大的阻碍是因视力障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景区景点需要别人报读与导览,出行需要人带路及协助上下交通工具,菜单需要报读、菜肴需要说明,此外还会在旅游项目或类型上受限等。经济原因反而较少提到。“大部分盲友挺喜欢外出的,但大部分不外出的原因,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人带他们出去。旅游涉及从一点到另一点,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所以需要人规划。如果没有人带,旅游就会很有限。对于盲友最大障碍:没有人带。”(S8)“遇到最大的障碍还是:眼睛看不到,要听旁边人的报读。”(S1)
(二)外部因素
1.无障碍公共环境分析
在台湾地区的无障碍硬体环境中,有4位受访者明确提出很多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规范,针对的大部分都是肢障者,对视障者的关注度不够;有些无障碍设施本身的设计也不尽合理。“目前台湾视障者的无障碍环境真的是有待改善,光是导盲砖这个部分,现在目前设施设备相关规范是:只要你是地面不同材质的就可以了。对我们视障者来说,统一的导盲砖是好辩识的,可是如果说只要是不同材质就可以的话,不同材质在不同地方又要如何辨识所谓的不同材质?”(S1)
但值得一提的是,视障旅游者对台湾本地区的旅游交通,尤其是捷运和高铁的部分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归其原因是在这两个部分的旅游交通,服务台与乘务人员对视障旅游者的引导服务十分到位,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存在服务不专业与不耐心的情况。然而,公交与康复巴士的表现则不能让人很满意。“在台湾,不论是台铁、高铁、飞机都有对视障者的专门服务人员(到服务台申请相关的服务)。可引领我们上下车等工作(对于视障者算是友善的),基本没有太大问题”(S8)“我去搭高铁,感觉不错,服务的很好。”(S9)
2.旅游行业的无障碍旅游环境分析
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行业等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因素,在视障者的无障碍旅游方面扮演的角色存在着明显不足。
从景区方面来看,极少自然景区配备有视障者参观所需的导览仪器。大部分博物馆、美术馆虽会有电子语音导览,“不管在定点的艺术中心还是自然景区,导览很重要。美术馆:有电子设备,输入数字它就会自动进行介绍和导览,台湾的公立的博物馆都会有机器。”(S7)但景区环境有时过于嘈杂,视障旅游者想从中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较为困难;并且人工导览的部分不会有特意为视障者培训的专业导游与解说员。“但一般的景区景点导览都是对一般人的,有的时候对我们来讲也不是那么清楚。”(S2)
旅行社方面,台湾的旅行社并没有为视障者专门设计与提供相关的旅游产品,若是视障旅游者们自己组团,虽然旅行社会努力满足视障旅游者的要求,但是相应的费用会较高;此外,旅行社因为一两次和社会上一些爱心团体合作而承办的相关活动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在台湾参加过专门为视障者办的(旅游团),就是跟普通团。”(S1)“没听说过旅行社有专门为视障者朋友规划相关的游程。”(S2、S7)
酒店、民宿及餐饮行业为视障旅游者提供的相应服务的质量则会因不同级别与不同素质的服务业者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就酒店而言,视障旅游者对四星级以上的酒店的服务基本上表示满意。“好的经验也很多,随着台湾服务业水平的提升,念菜单、跟我们说套餐里都有什么,带我们去上洗手间,现在好像很少遇到不是很好的经验。”(S8)但在住宿时仍遇到一些困难,如:分不清房间方向与房间内物品的基本摆放,尤其对洗漱用品的识别、插座位置、遥控器的控制比较困惑。在就餐时,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吃自助比较困难;在普通旅游就餐过程中点菜、夹菜、加水、上厕所等细节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不便。以上这些对旅游行业的服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有次我们几个朋友去自助餐厅用餐,我们就跟他说我们都是盲友, 能不能麻烦你帮我们拿个菜。他就说我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如果拿过来你们不吃,就会浪费。后来他就不帮我们拿。”(S8)“我们遇到过一家饭店,从我们到饭店开始,就有人带我们去cheak in,带我们到房间,介绍开关在哪里、沐浴露是哪瓶,带我们去吃饭,他会介绍菜名和菜的特色。”(S6)
3.台湾视障旅游者无障碍旅游的人文因素分析
现台湾视障旅游者多通过网络、旅展、报纸杂志、邮箱推广等渠道,由家人或朋友陪伴进行自助游,也有许多的则是参加由协会、媒体、外界爱心人士与志工团体共同组织的旅游活动。 包括家人朋友、团友、志工、旅游从业者、甚至是社会上的陌生人在内,都对视障者的无障碍旅游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有时周围明眼人与旅游业服务人员对他们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周围的硬体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从我视障之后,遇到了很多好心人士,但只要‘坏心人士’来那么一个,就很可能让一个视障者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踏出来之后,再也不敢走出来了”、“所谓的无障碍环境,我们很希望硬件方面是有改善的,但除了硬(件)设备,最重要的是人。社会大众的认知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往往让我们视障者受到最大伤害的也是人。所以我会觉得‘有爱无碍’,只要有人愿意带我们视障者,我们到哪里都没有障碍。”(S1)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要改进与提高台湾地区视障旅游者的无障碍旅游,笔者认为加强社会大众与旅游业者对视障旅游者的认知是首要的。其次,在旅游业中,应鼓励支持引导旅行社开发针对于视障者的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行业的服务水平,向细致化、系统化、专业化方向的迈进。
无障碍旅游的发展是一个社会与国家文明进步的指标,也是尊重人权的体现。盲人朋友虽然眼睛看不到,但他们一样有权利走出家门进行旅游休闲活动。我们应该多关注与关怀这些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
(二)不足
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主要采用了质化的访谈法,研究的重点并不在于推广某一假设,而在于深入的探讨当前台湾视障者无障碍旅游的发展现状;但必须承认的是,由于笔者的年龄较小、研究经验较少,对质化的访谈法仍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因而在访谈技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正;此外以后的研究中,还应多增加样本容量,并综合使用问卷法等量化的研究方法,以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
五、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