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0:3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肿瘤学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下面我以“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的教学活动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根据“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如图一)内容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和幼儿的个体差异,我有意识地提供了同类型经验、不同层次的相关结构的活动,如看标记画图形、图形身份证、填图形片、按二维特征摆放图形等。
(附图{图})
图一
“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是指要求幼儿按照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在表格上找出符合三个特征的位置,并正确摆放图形。表格的上下两横排和竖排第一行的特征标记使表格具有坐标的性质。表格中的每一个空位都表示着一个图形的颜色、形状及大小三者的统一。它要求幼儿不仅能准确地分别感知图形的三维特征,而且能理解表格空位表达的是某一图形的三个方面的综合特征。而“按二维特征摆放图形”(如图二)要求幼儿按图形的颜色、形状这两个特征在表格上正确地选放图形。这比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少了一个维度的综合,在操作要求上显然低了一个层次。“填图形”活动是根据图形和差异线(注),找出某差异线与某图形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它只是对两个图形片进行直观的比较和分析,没有前两个活动所具有的空间感知上的难度。“看标记画图形”和“图形身份证”这两个活动要求幼儿根据标记画出相应的图形,或根据图形画出相应的标记,它与前几个活动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准确地感知图形特征为目的的,但它没有比较、分析、概括图形特征的要求,只是巩固对一个图形特征的感知,显然它在这几个相关活动中难度是最低的。
(附图{图})
图二
上述几个活动都是关于分析、综合图形特征的同类活动,却有着不同的层次。选择和提供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主动地储存、建构有关图形特征的知识经验,理解表格(即坐标)所表示的数学意义,获得多维度地分析、综合图形特征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在小组活动时,我注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活动,并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活动内容与要求,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尽可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例如,对个别必须通过反复操作才能理解图形、表格的综合意义的幼儿,我鼓励他们先操作难度层次低的活动,再操作属于同类经验但较为复杂的活动,促使他们通过感知多种材料来逐步积累同类型的经验。对于能正确地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的幼儿,我要求他们讲述摆放的理由,提高其对几何图形特征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外部的动作逐步内化为相应的认知图式,进而理解并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经过几次操作活动之后,大多数幼儿能正确地在三维排列板上摆放图形,不少幼儿能运用语言表述操作的结果。为什么幼儿能较快地掌握按三维特征摆放图形的操作规则呢?我认为这是幼儿在感知图形特征的活动中积累了有关经验,并在同类操作实践中得以迁移和运用的结果。
篇2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要求非常高,对高中生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积极与高中生开展互动和交流。只是在山区的高中,高中生的数学基础差,数学学习的能力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策略,提升数学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1加强数学审题
数学审题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前提,往往高中生在拿到试卷后急急忙忙开始解题。但其实这并不是科学的解题方式以及步骤,高中生往往忽视了解题的技巧,审题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若是过于匆忙,很容易导致做错题,甚至解题思路完全错误。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要仅仅关注是否将解题的思路将清楚[1]。更是要让高中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将题目审清楚,弄清楚题意,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明白如何去把握解题的正确方向,做好正确下笔,也就是说审题要保证一定的时间,这样做题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明显的效率。
2加强学生的表达
此处的表达指的是不仅要会做题,更是要能够表达出来。并不仅仅是讲解题目或者是传授题目,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思路上的启发,包括课堂交流以及课后交流。首先就是对做题体会的交流。高中生的习题联系也是对题目和教材的理解[2]。通过高中生在课堂以及课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对自身的想法进行探讨,这样对题目以及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并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联系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其次是讲解思路。实际上解题的目标并不是解题,而是让高中生在解题中之间提炼出解题思路,这样可以加强自身对数学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去讲,反映出高中生的思想,展示出高中生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教师就能对其中反馈出来的一些信息全面掌握,也能对教学计划实施必要的调整。很多时候高中生的相互交流效果要超过教师的讲解[3]。这也说明高中生间交流的语言往往要比教师更加贴近。最后就是教师在在数学课上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课堂上给予高中生足够的尊重,要尽可能排除山区高中生对教师的畏难情绪,加强生生交流,也是加强山区高中生的竞争以及友谊。对于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高中生,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及肯定,对于一些回答错误的高中生,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要让高中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习惯。数学交流并不是简单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强化对高中生的训练,合理对高中生进行引导以及设问,让高中生慢慢变得善于表达。实际上数学语言本身就是包含着大量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说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净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实施思路习惯的培养,并引导高中生对数学法则进行掌握和巩固。通过表达,高中生可以对自身的思维进行理清,并掌握题意的真正内涵,也能对数学语言理解更加深刻,提升自身的数学感悟能力,这些都是山区高中生比较欠缺的一些方面。
3加强书写的规范性
对于一些数学题目,很多高中生明白正确的证明方法,也明白其中考查的到底是哪一项知识点,但是落实在书写上总是无法全面表现出来。实际上书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山区的高中生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很多题目明明是结果正确,思路也正确,但是书写不规范还是无法得到满分,这样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而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需要教师加强对高中生的训练和指导。对于应该怎么写、写什么,教师都要说得非常详细,并借助一些例题来进行示范,同时要告诉高中生书写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好高中生的课堂作业,纠正高中生在书写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解题书写不仅要做到规范,更是要让高中生形成正确书写的精神,对于一些解题中的错误,也要要求高中生规范订正下来,若是发现了好的解题方法,高中生也要记录在笔记本上。
篇3
坚持定期体检有利于发现早期肿瘤。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跟上肿瘤学发展的趋势,掌握最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培养,对于外籍学员来说,与他们接触最密切的就是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代表着中国,教师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人品修养来扩展外籍学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外籍学员通过授课教师的的言行会逐渐积累对中国的印象。因此,作为教师,应具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职业修养,深厚的基础专业功底,举止大方的言行举止,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展示中国教师的英姿,不断增强个人魅力,树立在外籍学员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努力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提高教学能力
来参加培训的外籍官员大多数来自非洲或者东欧不发达国家,没有中文基础,仅有少数学员接受了出国学习短期的中文培训,且只局限于日常简单交流。他们大部分学员英语水平较好,但是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很难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因此语言沟通是成为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上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就是教师能否清楚、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医学词汇,而且还需要以口述的方式恰当、准确、规范、简练地表述,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同时还要能听懂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准确的回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派了有留学经历、外语基础好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员,并聘请外籍教师在开课之前对授课教员进行培训。
同时挑选了相应的肿瘤学英语视频教材,让授课教员在上课之前反复观看,充分熟悉肿瘤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英语词汇及标准发音。纠正不标准的发音,改变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是课前及课间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逐渐适应彼此语音特点及发音习惯,培养师生之间的友谊,使相互之间的沟通更加自然流畅,即使有时不太明白重复解释时也能互相理解。对于部分来自法语系的外籍学员来说,我们的教学压力则更大,因为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将幻灯材料翻译成法语然后再通过法语翻译进行授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体会是放慢教学的进度,让学员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课后留出较多的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采取开小灶的方式,单独解决学员们存在的各种由于语言交流导致的问题。
加强互动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效果
外籍学员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为自信、独立、活跃,而且他们在当地政府都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利,想法特别多,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对于同样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旦有问题会随时提问,与教师具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往往不把书本作为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他们独立自信的体现。
他们对待教师的态度非常客观。他们会把教师当作朋友,非常友好,而且也很尊敬。但少数情况下,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态度有些问题,他们会直言不讳地要求更换教师,不留任何情面。加上外籍学员的医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因此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要求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特点。外籍学员随堂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到与其关联的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甚至临床问题,涉及面广,导致课堂的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而且外籍学员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一部分学员基础知识的较为缺乏,影响了他们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如何来平衡这些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鉴于这一点我们考虑到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与学员接近,容易与学员沟通,激发外籍学员的热情,提高学员的兴趣,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外籍学员学习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针对这方面我们教师就会在课堂上以启发式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乳腺癌在当地的发病率如何?乳腺癌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如何?外籍学员非常喜欢课堂上教学互动这种方式,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使学员专心听讲,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学员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学员更有兴趣参加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应该说是一个与外籍学员的好朋友和交流者而不简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期望后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寻求更合理、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外籍学员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合理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
篇4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教师在上一堂课时,不仅仅是站在教室讲台上讲解知识,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是整个这一堂课的管理者。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而课堂中集结、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间形成的各种关系,课堂教学管理需要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因素及其关系,即对这些因素及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以某校物流专业《运输与配送管理》课课堂教学管理为例,有老师尝试使用分小组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课前他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好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与目的,而且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活动组织也没有到位,结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根本无法配合,就出现了学生不知如何动手的混乱局面。即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没有做一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是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过程无法顺利推进,也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只有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还应该包括课堂中各种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当然影响三者有效交互的其他因素也同样重要。在中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加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总之,中职课堂教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在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甚至厌恶这个专业的学习。二是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玩手机、睡觉、翻阅课外书籍是常见的情况。三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听教师指挥、不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或作业、顶撞教师、逃课,甚至是因不满意安排而与任课教师起冲突等等。四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只是按教材进行理论的讲授,甚至在这些理论讲授过程中,有些内容过于深奥难懂,教学方法过分单一,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导致整堂课下来的课堂气氛十分死板沉闷,致使学生对物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兴趣进一步下降,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物流专业学生方面的问题。(1)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自控能力薄弱。从某校近三年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来看,2011年为380分(不区分专业),2012年为395分,2013年为402分。虽然录取分数每年都有一点点的提升,但是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也还是跟普遍中职学生一样,有相同的特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而且自控能力薄弱,上课时爱讲话、玩手机,学习兴趣缺乏,人生目标不明确。由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将这点因素考虑进去,授课内容的理论知识偏多或过深,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在台下却昏昏欲睡。(2)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从高职院校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都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以物流专业一个55人的班级为例,2007年,男生30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为6∶5;2010年,男生40人,女生15人,男女比例为8∶3;2013年,男生47人,女生8人,男女比例为11.75∶2。因男生相对女生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懒散、调皮、思想冲动,甚至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所以管理难度比女生大。而在开展中职课堂教学时,为使课堂效果更好,教学目的更容易达到,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会增加如提问、小组活动、动手实践等活动。如果在女生较多、男生较少的班级,这些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度会高些,而且完成的效果也会好些。如果在女生较少、男生较多的班级,要达到相同的参与度和效果,可能授课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和更多的精力去组织管理课堂。所以,男女失衡这种情况,加重了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3)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专业的认识不够。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前,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不了解什么是专业,什么是物流。从学生到学生的家长,他们都只是认为读完初中,就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希望完成高中后继续升读大学。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依然像初中阶段一样,较为重视语数英三科的学习,忽略专业课的学习。然而,中职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尽量安排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如《仓储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入库操作,教师在讲授理论———入库操作流程后,就会安排学生到实训室里进行入库实际操作。部分学生在讲述实操感受时都反映说:原来物流就是搬运工,这么低级的工作,我以后才不想做这样的工作。学生先入为主认为物流就是低层工作,导致物流专业课开展时,学生对物流专业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专业实操活动较为马虎,使得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了。(4)学生人数较多,不利于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教学的开展。由于物流专业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基本都是55人以上。在上实训课(或理论实操一体化课)时,一个教师负责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导致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管理无暇顾及。
2.物流专业教师方面的问题。(1)教学准备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所以缺乏教学组织能力,照本(或PPT)宣科,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或者教师的表达能力差,对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自己也解释不太清楚,讲解不当或教学失误,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一段时间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2)课堂管理方法不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肯定会出现各种情况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反应过激,大加训斥,滥用惩罚手段,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扩散开来。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反应过激或滥用惩罚手段,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地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另外,如果教师对频繁出现的学生违纪现象疏于管理,或熟视无睹,也同样导致课堂秩序越来越混乱,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教学质量。(3)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黑板、粉笔以及简单的原始工具为主,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限于将原来板书的内容打入PPT中,用PPT代替板书,对多媒体的其他功能运用不够,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为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除运用传统手段外,还必须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投影、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并学会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及开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4)缺乏专业知识。要知道,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现有教师较大一部分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这样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流专业学生就慢慢地失去了对物流专业学习的兴趣,以至于不愿听、不愿学,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管理。
三、提高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技巧与方法
(一)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4]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分小组教学,在小组中树立典范,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优势,引领其他组员,同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培养的方法如下:第一,根据每次授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性学习,归纳总结出小组的答案后公布。对准确找到答案的小组,可以邀请其向全班同学进行说明和分享,并适当给予表扬和加分鼓励。第二,因中等职业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所以在物流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每章节的内容和教学任务需要,都应适当安排具体的实例操作。在实例操作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培养小组长,让小组长协助再在组内指导其他成员的操作。同时,教师要多观察学生操作的完成情况,发现完成效果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甚至还可以邀请该学生进行全班的展示示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他同学更主动开动脑筋探索问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有事可做后自然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
(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在物流专业学生入学时,学校应该对新生和家长开展物流专业专题介绍会议,邀请专业教师对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发展前景、就业岗位、中职物流人才定位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从新的定位,明确自己中职学生的身份,了解物流专业的相关课程的重要性,不能停留在只学语、数、英、物、理、化、生的初中阶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到中职教学是技能实践性教育,中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就业岗位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一线操作岗位,但不是搬运工。只有对中职物流专业有了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学习不产生排斥心理。不排斥,才能慢慢形成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
(三)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物流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类课程并不是十分适用,需要采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应该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懂得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还能让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还应该和学生实际需要结合,改变死板的教学方式,多增加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多结合实际经验,多与学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才能使课堂教学挂历产生效能。
(四)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照本宣科,应能够在上课时灵活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应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多参加进修、交流会等。这样,一方面能够在此类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收集教学素材;另一方面也能结识更多业内物流专业人士,拓宽人际关系,掌握更多的实践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远比从书上看到的陌生死板例子生动多了,学生听起来也更积极,对任课教师的崇敬也相应增加了,对这门物流专业课也慢慢地喜欢了。只要学生喜欢上这门物流专业课,那在课堂上的表现自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乐于参加课堂中的教学活动,那对任课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管理就变得容易、轻松多了。
(五)严格课堂管理制度,掌握处理问题行为的尺度,灵活运用奖励手段在开学第一堂课时,教师就应该跟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课堂纪律,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第一堂课提出的纪律要求来管理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该仔细观察课堂中的状况,注意学生的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旦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要及时作出适当的指导,公平公正地按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处理,但处理的方法要注意尺度,不能过于强硬或激烈。曾经有人在某中职学校进行调查,发现有96.7%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并分析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总体上有“普遍性”、“复杂性”、“持久性”等特点。如果要完全杜绝这些课堂问题行为,是绝对不大可能的。在出现的各种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处理方法上,除了惩罚方法外,我觉得还可以灵活运用奖励手段,例如:口头表扬、加平时成绩、给予学生某种荣誉、发奖品等,这样不但鼓励表现良好的学生,还可以促进落后的学生。
篇5
一、创设互动的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过程就是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起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的展现自己,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讲解后,请学生来领读课文,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组别进行连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表达力,这种氛围是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争着学的氛围中,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互动交流的畅通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
二、适当的鼓励、促进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细节的把握,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是问题有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一些课堂的奖惩方法。如对大胆发言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表达真实感受的,帮助同学解答疑问的等同学给予奖励,对不尊重同学,嘲笑别人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读完课文,班里一位不大爱说话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树叶都是绿的,为什么枫叶是红的呢?课文印错了吧?”听到他的发问,首先表扬了他,然后认真地讲解枫叶的变化过程。看到他那专注的神态感到欣慰,鼓励学生向他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时,课文内容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影子有多大,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一下对影子的感觉。学生们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适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里”“在树荫下,影子呢”等问题,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式的互动交流方式很好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请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有的学生: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有的学生: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有的学生说: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师。同学们通过互动讨论,都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四、融入情境、提高交流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开展充分的想象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索学习内容的能力,增强了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对内容概括总结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推敲》时,在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后,先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当学生还回味在故事里时,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演贾岛,有的学生演韩愈,还有的学生表演门,学生之间的互动表演提高了对学习的热情,更有学生在表演推和敲的动作时,旁边的同学配合着发出了推和敲的声音,令观看的学生忍俊不止。这种情境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课文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
五、敢说敢做、培养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样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话可说,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发展,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精心设计课程计划,利用情境教学与设疑、鼓励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敢说敢做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口语交际课《应该帮助他们》,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看图,角色说演。创设情境是为了双向互动,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双向互动仅有一、两次是不够的。教师可提出“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残疾人需要帮助?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等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学会帮助他人。
总之,互动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搭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分流;能力分班;高中
一、美国关于班级分流的研究
在美国,高中班级分流主要是指按照学生以前的学业成绩,把他们编入不同的教学轨道,轨道覆盖了完全不同的课程,贯穿了所有科目,最终把学生导向毕业后不同的走向:1.高轨道,指的是大学预科课程或荣誉课程,帮助学生进入一流的学院或大学;2.中轨道,是为那些大多数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准备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也没有学习缺陷,或者他们不确定高中毕业后会做什么;3.低轨道,包括职业教育和粗浅的学业课程,是为那些成绩不好或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设置的,毕业后他们可以符合二流学院、社区大学或就业的资格。在1930年,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W.S.Miller和HenryJ.Otto发表了第二篇关于分班实验研究的综述。他们认为只要分班方法正确,是有利于学生的。一年以后,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AliceKeliher引用了同样的实验数据,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她认为分班对学生的成绩、自我概念和社会前景都有负面影响。这一争议持续至今已经70多年了。
Slavin认为尽管好班学生从分班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是以差班学生因此而遭受的损失为代价的,因此这种分班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学校是根据综合成绩而不是根据某科目成绩来分班的,其结果是减小了具体到某一科上学生的差异,从而使分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Oakes,1995)。此外,被分到差班上的学生由于缺少正性榜样的影响,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害的(Page,1991)。从教师方面来看,有研究表明差班的教师不愿意教这样的班,有意或无意地表达了他们对于学生较低的期望(Weinstein,1996)。差班教师没有做很多工作来适应差班学生的需要(Ross,Smith.Lohr,&McNelis,1994)。同时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差班的教学水平比好班和中班的要差。比如缺乏热情、组织松散,教授更多事实而不是概念(Gamoran,Nystrand,Berends,&,LePore,1995;muskin,1990;Oakes,1995;Raudenbush,Rowan,&Cheong,1993)。混合班的教学水平大致和好班和中班的教学水平相当,比差班的教学水平要高(Goodlad,1983;Oakes,1985)。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差班学生自信心的打击,这一做法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Oakes&Guiton,1995;Page,1991)。在差班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违纪、旷课或辍学(Goodlad,1983;Oakes,1985;Rosenbaum,1980)。
持利大于弊的研究者认为,当不同的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时,班级分流能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能从班级分流中得到最大的好处。这样对提高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效果(Kulik,JamesA1995)。中学校长倾向于安排了解高级知识的教师去教高级的知识,如果让有高级学历的教师去教算术,让没有接受大学课程的教师去教微积分,这样就是促进公平吗(Benhow&Stanley,1996)?关于分班伤害了差班学生的自尊心问题,Kulik认为尽管被标上差班学生的标签是很尴尬的,但是在混合班里,差生和优秀学生的成绩每天都被比较着,差生被迫公开展示自己学业的不足,这对于自尊心的伤害也是一样的(Kulik,JamesA,1992)。
在近年来,分班制主要被指有两大缺陷,其一是无效率,即没有提高学业成绩;其二是不公平,即差班的学生受到的谴责。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班级分流本质上是有害的,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放弃班级分流制度而采用混合班制度会使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质量更高。所有的证据也并没有说明班级分流使所有学生都获益,或者说混合班明显地阻碍了成绩的进步。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例外,对于他们来说,有更多丰富教学内容的提高班比混合班好。
二、国内关于高中班级分流的研究
国内关于班级分流对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是对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心理问题做的比较研究,很少有对关于分班对学生心理影响时实证研究。对高三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作SCL-90如调查后发现,重点班学生较普通班学生存在更明显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强迫症状,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也高于常模组。这说明他们承受的压力很大。普通班学生大部分对升学深造或就业顺其自然,既不焦虑也不紧张,少部分学生升学心切,虽不在重点班,照样要上大学,难免焦虑紧张,因此测试结果出现两个极端,总分特低与特高(肖玉雄等,1999;初红,2001)。普通班学生由于其学习名次、地位等心理挫折更易产生自卑、焦虑情绪(施学忠,2001)。根据诸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学生厌学已达1/3以上,而等级分班制造成的厌学高达2/3。
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教育分流是指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层别类,让学生进入不同的学校,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教授不同内容,使其成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教育分流主要有四种形式:其一,小组分流。这一分流方式是指依据学术性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兴趣特点,将学生分别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其二,班级分流。这一分流是指依据学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固定的班,例如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分别按照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教学进程,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其三,学校分流。这一分流形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将学生导向不同的学校;其四,毕业分流。这一分流形式是指社会各行各业依据学生毕业的学校以及在校期间学业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吸收不同的学生。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肩负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和各行各业劳动力的任务;—同时承担为国家和社会精英阶层选拔和输送合格新生力量的使命。高中阶段有多种类型的学校分流,包括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等。这些不同类型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需要。既然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是向高等教育机构输送合格的人才,那么在普通高中内部进行的班级分流是否有必要?目前的高中普遍实行把学生按照不同成绩编入重点班(或称快班、实验班)和平行班(或称慢班、普通班)的班级分流制度。尽管研究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建议应该采取两项行动:减少班级分流的使用,在保留班级分流制度的学校改善班级分流制度。
1.减少班级分流的使用
一般来说,越是实行严格的班级分流,对整个学校的成绩和学生地位平等越没有好处。在高中时有过分班经历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偏科,如果把学生长期固定在一个轨道上的话,他们的偏科现象会更严重(Gamoran,1992)。为了减少班级分流,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消除严格的班级分流,如那些在高中出现大范围的、机械的分班程序。在做此努力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好班的学生会比在混合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消除分班制的同时,应该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让教师改变以前习惯的做法,掌握能提高所有学生学习的、更多元化的策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原发性肝癌组324例和肝硬化组208例均为本院近6年的就诊患者,且肝癌的诊断符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有关诊断标准[3];肝癌患者男性253例,女性71例,年龄为32~88岁和40~75岁;肝硬化患者男性158例,女性,50例,年龄为27~65岁和32~62岁。对照组725例为近年来我院体检人员,其中男性351例,女性374例,年龄为24~59岁和24~54岁。
1.2方法 各实验组成员1257例均在自动生化仪(日立7060C)做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正常参数为3.6~6.1mmol/L,以≥6.2mmol/L视为高血糖。
1.3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四格表专用公式进行统计学处理,χ2=(ad-bc)2n/(a+b)(c+d)(a+c)(b+d)。
2 结果
对不同组别成员做血糖检测,情况见表1。肝癌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为27.78%,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的20.19%,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而两组间男女性高血糖检出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80和1.19,P值均>0.05)。肝癌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总例数,还是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52、19.10和20.49,P值均<0.01)。肝硬化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是总例数,还是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86、3.97和5.33,P值分别为<0.01和<0.05)。
3 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多数伴有肝硬化,而肝硬化可影响糖代谢,约有20%~30%或20%~60%的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1,4,5],另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联系问题,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2~3倍[6]。本研究表明,肝癌组的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肝硬化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为27.78%与20.19%,与国内、外研究相符[4,5];且不论是总例数,还是男女性分别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提示高血糖水平与肝癌密切相关,是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又一个致病因子,且印证了糖尿病确实是肝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6];另提示高血糖水平与肝硬化也密切相关,而肝硬化与糖尿病均为发生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叠加在一起,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更大,即糖尿病更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7,8],故也可将糖尿病作为进展性肝病预后的预测因素[9]。
糖尿病导致肝癌发生增加的可能机制是:葡萄糖不仅是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还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运,而肝脏在人体能量稳定和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对正常器官是一种慢性刺激,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正常细胞的癌变,且其血糖和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为肿瘤生长提供了能量,又可加速肿瘤生长,故长期高血糖可能在本质上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二者在发病机制方面还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如二者发病均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且有一些相似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加之高胰岛素血症、降糖药物、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均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癌,再叠加肝硬化这一危险因素,则更易导致肝癌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和肝癌、肝硬化都是常见疾病,都为社会所关注,三者之间关联密切。如何预防糖尿病与肝癌的发生,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病率,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身体健康,合理饮食结构,适量运动锻炼,健康快乐生活,预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高血糖症。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患有肝硬化的糖尿病患者,不但应积极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还应定期肝病体检,以有效做到肝癌的早诊早治。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EI-serag HB,Hampel H,Jarach F.The ussociation between disbetes and hepatocellular careinomasa systematic review of epidemic-ologic evidence[J].Clin Glin Gsstroenterol Hepatol,2006,4:369-380.
[2]汤钊猷,主编.原发性肝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0.
[3]中国抗癌协会主编.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1.
[4]孟庆媛,黄颖秋.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65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64-74.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我院住院部的初治肺结核患者91例。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中初治肺结核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44岁,体重38~70kg;③肝功能正常且无肝脏基础疾病。9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抗结核治疗均采用2HRZE/4HR方案,使用药物为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板式组合药(体重38~54kg的患者3片/d,体重55~70kg的患者4片/d,饭前1h顿服)。治疗组在服用结核药基础上加用保肝药还原型谷胱甘肽0.2g(口服,3次/d)。试验组仅服用结核药物。
1.2.2观察指标 药物性肝功能损害判定标准[2]: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结合胆红素(TBIL)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且其中之一升高≥2ULN。试验期间每个月检测肝功能1次,对用药期间出现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或过敏症状者立即复查肝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3]:轻度:ALT<80U/L;中度:ALT<120U/L;重度:ALT≥120U/L。中断化疗标准:ALT>正常值3倍(ALT≥120U/L)和/或TBIL>正常上限值2倍(TBIL≥41μmol/L)。
1.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1例,试验组:45例,脱落1例,剔除0例,完成44例,发生肝损3例,肝损率为6.82%。对照组:46例,脱落0例,剔除0例,完成46例,发生肝损5例,肝损率为10.87%;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受损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肺结核标准化初治方案中HREZ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尤其是在强化治疗期,其肝脏损害发生率更高。部分患者常因肝功能损害而中途停药或不规则用药导致治疗效果打折和疗程的延长。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各不相同。目前考虑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4]:①量效关系密切型:即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氨硫脲、乙硫异菸胺、丙硫异菸胺有明显量效关系。这些药物的肝细胞毒性主要为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毒性作用的直接损害和间接损伤。②量效关系不密切型:即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发生与用药剂量无密切关系。此型主要为药物过敏及特异质反应。目前认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嗜酒、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和重症结核病等。其原因:①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均因衰老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等问题,对肝脏毒性药物的代谢能力减弱,且老年患者的并发症较多可能是引起老年人群DILI发生率较高的原因。②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时,肝脏的保护作用减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易对肝脏产生毒性。③原有HBV感染者,肝组织亦有潜在损伤,有肝炎活动者,肝组织肿胀变性,再化疗过程中肝细胞再度受到药物损害,双重损害可导致严重的肝坏死,甚至发展成爆发性肝炎[4]。④饮酒使谷胱甘肽的消耗增加,长期酗酒者,可能造成肝脏脂肪变产生药物毒性作用。对于有此类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上主张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使用保肝药物,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对于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临床上常存在分歧。许多学者主张所有患者在抗痨同时均需积极保肝治疗,也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预防性保肝能够有效降低DILI的发生率。但也有不少学者反对在抗痨的同时予预防性保肝治疗。也有文献报道,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不能显著降低DILI发生率,与单纯服用抗结核药物比较无显著差别。他们认为:①由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DILI机制复杂,预防性保肝治疗对药物及其代谢物直接导致的肝脏毒性也许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免疫特异质反应所致DILI的意义不大,因为抗结核药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形成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形成具有免疫原的自身抗体,激发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和T细胞超敏反应,也可激发嗜酸粒细胞超敏反应,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导致肝细胞凋亡[5]。②保肝药物也有不良反应,且很多药物在肝脏中代谢,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如长期使用甘草酸二铵可出现高血压、血钠潴留、低血钾;联苯双酯的不良反应为黄疸,甚至加重原有的慢性肝损伤[6]。③此外有研究认为部分出现肝损患者属于适应性肝损害,在肝损发生后虽有肝脏病理改变,但肝功能可逐步恢复。本研究则支持无肝病基础的青年肺结核患者抗痨期间无需预防性加用保肝药物。张雷等的研究[7]也认为对HBsAg阴性的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加用保肝治疗保护作用不明显。
由于目前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因此对预防性保肝治疗的争议仍不断,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严格随机对照研究,临床实验的可信度较低,难以推广。同时没有进行特定人群与一般人群的亚组分析,因此也无法确定是否在某些人群中预防效果更好。希望能尽快开展预防性保肝用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广大结核病患者预防性保肝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2):70~74.
[2]曾玲玲,周桂琴.药物性肝损害标准及其临床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1):17~20.
[3]肖东楼,马玙.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
篇9
关键词:MELD评分;ICGR15(%);K值
如今肝脏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疾病且最易出现多发性病变的一种疾病。肝癌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长,患者数量及手术量一直居于首位,严重的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目前临床上评价肝脏功能的评分体系有很多,从2002年起,美国采用新的肝脏分配评分体系---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目前临床上对肝脏储备功能运用最广泛的评估体系,运用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n,INR)等常规生化检查和病因结果计算得来,预测公式最初为R=0.957×loge(肌酐mg/dl)+0.378×loge(胆红素mg/dl)+1.120×loge(INR)+0.643(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其他原因为1),而同时在临床上还运用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是评价肝脏储备功能试验中较为敏感的方法[1-3]。其检测指标如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和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K(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K value),可以对MELD评分系统进行有利的补充。因此,研究MELD评分与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指导临床医生对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功能做出最准确的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014年5月湘雅三医院普外科移植中心肝脏疾病患者总共88例,正常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0~80岁,平均(52.59±13.06)岁。所有患者入院前进行血清生化学检查,检查患者的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并对患者腹部、上腹部等进行影像学检查,然后按照MELD的评分标准进行分组,每个患者均接受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前准备 依据患者入院当日的生化全套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阳性体征,计算每个肝衰竭患者的MELD分值。MELD计算公式为R=9.6×ln(肌酐mg/dl)+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6.4(病因:胆汁淤积性和酒精性肝硬化为0,病毒等其他原因肝硬化为1),结果取整数。
1.2.2入选患者ICG试验测试过程[4]
1.2.2.1检验前准备 ①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因ICG内含碘,对碘过敏的患者,不能进行ICGR15min试验的检查。②患者禁食6~8h、禁止饮水4h,保持平稳心态,检测期间内病房关闭手机等无线设备,避免人员来回走动,保持病房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有所波动。③测量并记录患者身高(cm)、体重(kg)以及检测3d血红蛋白(g/dl)的结果。④准备试验所需物品,如棉签、胶布、酒精、静脉穿刺针、国产吲哚菁绿试剂、生理盐水、注射器、5ml灭菌注射用水等,用来配置ICG溶液。具体配置方法:用5m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25mg吲哚菁绿试剂,配制5mg/mlICG溶液,反复吸取溶液,观察玻璃壁或者其他地方有无残存不溶药剂,充分溶解ICG。使用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5mg用药来计算ICG用量。
计算公式:ICG粉末量(单位:mg)=体重(kg)×0.5mg/kg
ICG溶液量(ml)=ICG粉末量/浓度=(体重(kg)×0.5)/5=体重/10
1.2.2.2检测步骤[5] ①开启DDG分析仪及数据分析软件,连接鼻探头并固定安装,选择BV/K模式。②输入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血红蛋白数值(mg/l)、身高(cm)、体重(kg)、ICG量。③患者平卧,静息15min左右后,建立输液通道、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穿刺点选择一侧肘正中静脉较粗的位置穿刺,穿刺成功后,先用生理盐水推注,保证静脉畅通、无外渗,然后将计算好的ICG溶液量在10s内快速注入至体内,推完后快速滴注100ml的生理盐水。④为保证ICG全部静入血液,用鼻探头时刻监测血中的ICG浓度。⑤顺利检测完后,拔出输液装置。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1.3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统计学分析软件,将所有研究对象按MELD评分、ICG标准进行分组,进行χ2检验,研究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线性回归分析MELD与ICGR15(%)、K值之间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分析,研究MELD评分系统与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的相关性,并研究其意义。
2结果
2.1 MELD评分以及ICGR15结果 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TTBil、Cr、PT、INR、MELD评分)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结果一般在参考值范围内,参考值范围出自湘雅三医院检验科生化实验室和临检实验室,见表1。按照MELD模型公式对患者进行评分,据其分值分为三组:MELD≤10,共计61例,占69.32%;1015,共计17例,占19.32%。18例死亡患者的MELD平均分值为(17.75±2.94),ICGR15(%)为(33.18±18.32)%,存活患者的MELD平均分值为(7.12±5.20),ICGR15(%)为(9.57±5.1)%,MELD和ICGR15(%)组别之间χ2检验分别为t=3.159,P<0.001和t=3.24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和表3。
2.2 MELD评分与吲哚菁绿(ICG)试验之间的关系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MELD与ICGR15(%)、K值之间的关系,图1以ICGR15(%)为自变量,MELD评分为因变量,利用Pearson做简单的相关回归分析,R=0.595,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以K值为自变量,MELD评分为因变量,R=-0.260,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ROC曲线及线下面积AUC 运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以敏感性为纵坐标,特异性为横坐标,将数据分为两组,2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88例肝衰竭患者为试验组,绘制出ROC曲线,x轴代表特异性,y轴代表敏感性。由ROC曲线图分析得,ICGR15(%)的ROC曲线面积大于MELD评分曲线面积,ICGR15(%)曲线面积AUC=0.721,MELD评分曲线面积AUC=0.666,ICGR15(%)-MEL D曲线面积AUC=0.905,且ICGR15(%)敏感性高于MELD评分值,特异性低于MELD值,ICGR15与MELD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3。
3讨论
肝脏作为人体最主要的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称为"加工厂"。目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继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来评估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MELD评估体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替代以往标准的分配原则。本次实验对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自2013~2014年5月的88例肝衰竭患者进行χ2检验分析,首先将MELD评分分为三组,t=3.159,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MELD评分﹥15时,死亡率为47.06%,高于其他两组数据百分比,可提示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术前MELD评估时,要特别注意分值在15分以上的的患者,警惕患者出现死亡的可能性。MELD评分中的三个指标是以客观的血清生化学检查作为依据,但其病因需要人为解释,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而且评分体系中的Cr受患者血容量不足或者过度使用利尿剂而升高,胆汁淤积会使维生素K吸收不良造成INR延长,这些肝病外因素会造成MELD评分系统受到肝病病情的影响,因此,离准确的预测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评估尚有不足之处[6-8]。
吲哚菁绿排泄实验,一般正常人静脉注入大约30min之内97%会从血液中排出,但肝功能不完全、肝硬化患者等,ICG实验测定,其消失曲线最初会呈直线下降,15min后趋于平坦,从ICG的摄取、处理、排泄3个方面。综合的反映了肝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Merle用ICG排泄试验预测了25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不能自行恢复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0,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8.9%。故临床上也经常使用ICGR15(%)作为评价肝功能的敏感指标。表3将ICGR15(%)也分为三组,t=3.24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显示ICGR15(%)越高,死亡风险率也越高。有文献表明,ICGR15(%)高于14.8%即预示着早期肝功能损伤的出现,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80%,优于常规生化指标,肝衰竭患者的ICGR15>60%时,80%3个月内死亡。ICG清除试验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存活概率)和评估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因此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但是,ICGR15(%)受到肝血流量和胆汁排泄等影响,所以,运用ICGR15(%)的检测需要结合其他评估体系,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
本次试验运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方程来表明MELD评分与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相关性。图1可得,MELD评分随着ICGR15(%)的增高而增高,利用Pearson做简单的相关回归分析,R=0.595,P<0.05,故MELD评分与ICGR15(%)显著正相关。图2中,MELD评分增高,K值降低;MELD评分降低,K值增高,R=-0.260,P<0.05,故MELD评分与K值可能存在负相关性。
ROC曲线图可以用来比较两种诊断试验或评价标准的临床意义,通过图形可清楚地对比出两种方案的价值大小。本次资料分析后,根据分析结果绘制的ROC曲线显示,ICGR15(%)曲线面积AUC=0.721,MELD评分曲线面积AUC=0.666,ICGR15(%)-MELD曲线面积AUC=0.905,这表明两种评价方案,在预测肝衰竭患者肝脏功能方面,ICGR15(%)的敏感性高于MELD评分,MELD评分的特异性高于ICGR15(%),与文献报道一致,联合两者指标,有利于更近一步提高预测肝衰竭患者肝脏功能的准确性。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4结论
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ELD评分与ICGR15(%)、K值均有较好的相关性,MELD评分与ICGR15(%)呈正相关性、K值呈负相关性。两者结合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家鸿,郑树森,陈孝平,等.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20-25.
[2]胥楠,严律南.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完善与肝移植预后[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5(2):122-124.
[3]陈成伟.ICG清除试验在肝功能评估中的临床意义[C].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