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1:2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病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探讨多媒体实验与传统实验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制作脱落细胞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配合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实验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媒体实验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有较好效果。
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cytology)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并作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称诊断细胞学、细胞病理学。脱落细胞学是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两大方面。其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任何传统方法不可取代的技术和手段,已成为目前国际细胞病理学诊断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在脱落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脱落细胞学的实验教学中,是脱落细胞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多媒体教学在脱落细胞学实验中的优势
1.1直观形象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集成具有交互性系统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给临床医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已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已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并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交融的特点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wwW.133229.coM脱落细胞学实验需要大量典型的细胞脱落学图片,包括正常脱落细胞形态、炎症增生脱落细胞形态、肿瘤脱落细胞形态、例如:阴道、痰液、浆膜腔积液、消化道、泌尿系统、溢液等脱落细胞图像,通过多媒体实验教学的引人,能够生动逼真地演示这些图像,使这些图像变抽象为形象、静态为动态、微观为宏观、复杂为简易,更好地演示区分了各部位的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的特点,从而使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2优化实验课选择良好的标本进行示范教学。
学生进人阅片阶段前,示范教学在形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课前,教师根据本次实验内容,选用一些典型的教学染色良好的标本片。讲完实验课内容后,让学生先看示教,然后在显微镜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细胞(正常或异常),清晰地显示各种细胞的形态大小,形状及结构、胞核的大小,核染色质的分布,核仁的有无及多少,胞浆的量及颜色,颗粒的有无及性质,核浆比例等。在镜下进行形态辨认,因为有据可依,学生心中有数,有益于学生做阅片对照,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实验报告要求绘图,并写出诊断依据。我们又将专业课件《现代针吸脱落细胞学诊断学多媒体图谱》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此专业软件包含大量的临床标本图片,大大丰富了实验课,使学生的眼光更加开阔,接触到大量以往脱落细胞实验课接触不到的特殊临床标本。例如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的诊断中,无论是正常淋巴结细胞形态、淋巴结良胜病变的细胞形态,还是淋巴结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在讲授标本图片的同时,旁边都会出现大量的图片,既形象又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了实验技术、阅片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以达到社会对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课前认真准备,课中细心带教,课后辅助工作对提高脱落细胞形态学实验课教学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
2、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较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信息功能薄弱,脱落细胞教学片局限,学生不能阅到大量的不同病例的典型脱落细胞片,因为课时有限,与临床会产生脱节,实验教学质量难以稳步提高,实验课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去验证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另外传统实验课主要有实验老师主宰,实验计划、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等均由教师确定,学生主要是接受,这样会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长期会使学生缺乏进取心,大家不能互相探讨,各看各的片子,实验有时会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3、改革考试制度
为了考核学生辨认细胞的水平,脱落细胞学采用封闭循环式单独辨认细胞进行考核,考前将学生隔离在考场旁边的房间,宣布考试纪律,学生根据考号分组进人考场,第一轮的考试按固定路线依序辨认10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脱落细胞,每分钟换一个位置。第二轮的考试则是考生共同观看电视大屏幕,每分钟换一个图片视野,考核完毕这组立即离开考场,然后再进行另一组考核,使考生不能互相沟通和没有舞弊的机会。我们的实验考试以30%的实验成绩进入总成绩,避免了学生重理论轻技能。通过实验考核,强化了学生实验课的主动性,同时也规范了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意识到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篇2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治疗分析
本病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细菌感染、消化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关于感染因素,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疱疹病毒和I型腺病毒,但这些病毒是否为本病的致病菌,至今尚有争议,因有人用多种细胞进行病毒培养,及采用细胞病理学观察均未能测定出病毒。又有人认为L型链球菌是本病的病原菌,因报道从复发性口疮中分离出L型链球菌,并发现口疮患者对L型仪一溶血性链球菌疫苗的皮肤敏感性增加,且用L型链球菌感染动物可产生类似口疮的表现,但有人认为L型链球菌仅仅是继发性感染。关于遗传因素,不少研究报告,明显地反映出复发性口疮具有遗传倾向。例如,据调查,父母双方均有口疮史者,其子女的口疮患病率明显高于双亲中不患口疮或仅一方患口疮的子女的患病率,说明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史。
关于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与本病的关系,有人发现有些口疮患者有维生素B12、叶酸、血清铁蛋白、血浆锌含量偏低现象,故认为口疮的发病与维生素B12、叶酸、铁、锌等缺乏有关。
还有研究表明,口疮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故认为口疮可能是机体内、外因素引起的免疫应答或免疫功能下降而造成口腔粘膜组织的损害。
对于植物神经和免疫系统尚不稳定的儿童,其神经营养障碍或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儿童患复发性口疮的重要因素。此外,儿童胃肠功能紊乱,或从食物中摄入的量不足,容易影响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往往也与复发性口疮的发病有关。
复发性口疮亦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本病是不同病因或不同病理状态引起的相同临床表现。
一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7~2009年共收治复发性口疮病人,32人,其中儿童有16人,男性患者21人,女性患者11人,经治疗痊愈者为24人。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唇、颊、舌、腭、龈等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儿童的复发性口疮似多见于牙龈和唇、颊粘膜。
发病初期,局部粘膜出现充血或红斑,此时患儿有烧灼样疼痛,不久便发展成为浅表溃疡,此时疼痛加剧,影响说话和进食,所属淋巴结肿大,患儿家长往往误认为是“牙痛”而就诊。
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4μm,边缘整齐清晰,周围有1~2mm的粘膜充血红晕区,溃疡表面凹陷呈碟状,其上覆有薄层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基底部较软。而后,溃疡面积缩小,上皮长入而愈合。一般持续7~10天,可不治而愈,为自限性,愈合后不留瘢痕。
有些患者间隔一段时间后又会复发,复发间隔时间个人不一,儿童多为偶发性,也有经常复发者。
成人的口疮具有长期反复发生的特点,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每次可以发生一个或数个大小不同的溃疡,每隔一段时间即可发生,有的甚至无间歇期,此起彼伏,不断发生,可延续十余年或更长时间。而且,开始发病时,往往病程短,间歇期长,反复发作后,则间歇期缩短,病程延长,同时溃疡数目、大小亦可随之增多、增大,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三临床诊断
可根据口腔溃疡的大小、深浅、数目以及有无复发史等做出诊断。但儿童的复发性口疮需与疱疹性口炎进行鉴别。疱疹性口炎的溃疡数目多,面积小,约1mm左右,当融合成较大溃疡时则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溃疡周围粘膜充血、发红。发病前或发病中,患儿多有发烧等全身不适症状。
四治疗
本病应针对可能的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对于儿童主要在于改善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适量的补充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例如维生素C、B2、E、B12、B6和叶酸等,如有缺铁或缺锌者,亦可补充铁或锌。
局部治疗有涂布剂、贴敷药膜、含漱剂和中药粉剂等。儿童不宜选用腐蚀剂。
(1)涂布剂
(2)贴敷药膜金霉素药膜、洗必泰药膜局部贴敷1日3~4次。药膜是由各种主药、麻醉剂和羟甲基纤维素等制成,用时剪取一块比溃疡面稍大些药膜贴敷于溃疡面上。
(3)含漱剂2%~5%碳酸氢钠溶液、0.25%金霉素溶液含漱,1日3~4次。
五讨论
临床医师应对复发性口疮病给予足够重视,提高诊断确诊率,如能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震康,樊明文,傅民魁.现代口腔医学2003.
[2]李佩洲,常新华.口疮宁颗粒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期刊论文]-辽宁中医杂志2002(7).
[3]苗建英.运脾化湿法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体会[期刊论文]-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