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式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8: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游戏式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游戏式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素质教育

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一个变革促进了多媒体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在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课堂教学密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一、使学生视听结合,以形象生动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人的一生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主要靠听觉器官接受知识,但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单用听觉,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左右;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此时能以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方式呈现信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现出了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和其它感觉器官,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和生动,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教育素材,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掌握,由“苦学”变为“乐学”。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便会自然提升,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求知欲,课堂上气氛也活跃起来。

二、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就是真实的英语环境。虽然英语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练习英语的语境,但局限于母语的影响,真实的语言环境是难以创造的,因此一个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正是英语学习中所期望获得的。多媒体教育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创设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的模拟语境。刺激学生感觉器官,闻其声,观其形,身临其境,沉浸在英语氛围中,更多的进行语言实践。这种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

此外,随着英语学习的继续,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熟悉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语言。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工具,把从网络上搜索到的适合学生的背景知识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从而学到更为地道的英语。

三、增大课堂信息量的输入,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备好课,把知识点写在教案中,上课时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学生看了之后,再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黑板不够用就要把前面所写的东西擦掉继续使用,这中间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系统,把知识投影在大屏幕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约了板书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通过大量练习的展示来加大训练力度,由此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使课堂密度增加,解决了中学英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还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对学过的知识可以随时翻看,不像黑板似的擦掉就没有了,这样可以防止学新忘旧,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降低遗忘率。

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的弊端

在正规的多媒体教师中,教师在操作课件,学生在各自电脑前认真听讲,避免了后排学生听课效果差的弊端。传统方式下,学生在本子上做完作业,教师花时间去批改,等到讲评时,已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学生很有可能把作业中的错误当作正确知识记忆,知识漏洞得不到及时弥补。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布置练习,学生用计算机输入答案,计算机可以立即做出评价。这种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迅速查缺补漏,与传统的教师批改作业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另外,针对个别程度较好,练习完成较快的同学可以再发送一批练习让他做,个别程度差的同学,适当发些基础知识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五、促进素质教育开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传统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接触,中间缺少教学手段。教师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教学方式,以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进行一言堂教育,教学效果不佳。英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展个性,挖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内在潜能,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好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发展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使教师以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学习者,师生观念不断更新,并带来教学效益的全面提高。

正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以上优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因此现代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倍受青睐。我们要不断研究改进,发挥人的主观努力,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教育是心与心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老师与学生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整体。只有发生心灵的碰撞,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激发其成功的激情,这中间的纽带,就靠诚信。然而,在工作实际中,常常会看到有的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隔阂,甚至对立,发生冲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生逃课,对老师冷漠。致使师生都很苦恼。

众所周知,受社会大环境某些阴暗面的影响,学生的心灵会蒙上一层尘土,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单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讲诚信,我们教师就应该在学生面前树一座诚信的丰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我们要作学生真诚、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敢于负责的典范。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建立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实现老师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大多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老师的服从者,师生间的交往是制约性的交往,缺乏对话的平等。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度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尊师重教已为人耳熟能详。老师因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而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尊崇自不待言。所以,在我们的学校中,教师的尊严一般来说不成问题,而学生的尊严却是个向来被忽视的问题。据调查,许多学生(特别是暂差生)在回答教师的问讯时往往有“履冰邻渊”之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的宗旨应是培养和谐的人,对这一点至今仍要大声疾呼。要培养和谐的人,就必须首先把孩子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通过发掘孩子的自身特质和潜能,让其身心与智能健康地成长。但在我们一些教师包括家长的意识和潜意识里,学生,孩子不是有情感、有自尊,有自主意识、需要激赏与关爱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什么都不懂,必须讲导、塑造、打凿之“物”,甚至是达到预定目标(如学校的升学率、家长的理想)的一种手段。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要构筑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学生活泼、主动全面地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不能以长者、尊者自居,随意地指手画脚,而要以民主的心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构筑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才能保证教育结构实现良性循环。

二,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头脑敏捷,反应敏锐,感知外界的能力相当强;能很快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作出反应,即使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可能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影响其心理的稳定性,如果我们只能讲一些大道理,他们会很厌烦;如果只是对学生讲这不许,那不许,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生疏感,距老师于千里之外,躲起老师来;师生间缺乏相互的信任。所以,教师应作好“学生朋友”的角色,赢行学生信赖。学生心中有话才能毫无拘束地跟老师直说,甚至把不愿告诉父母的内心秘密也倾吐给老师。这样,我每次给学生提要求,都要从学生自身的利害关系出发,告诉他“为了。论文格式模板论文的格式。。。。。”你“应该。。。。。。”。这样,变强迫命令为学生自发行动,师生间的隔阂减到最少。所以,真正有尊严的教师,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在我看来,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比让他多记住几个单词重要得多。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误解

在工作中,师生间难免会产生误解,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华解与学生的矛盾,用自己的热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一次,一位同学拒绝交作业本,我找到他问为什么,他说“看别人的作业认真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你看我的作业不认真”。当时我非常生气,但没有发作。而是采用了“冷处理”的方法。把学生带到办公室,打开办公桌上的作业本,和学生一本一本地看,没几本,学生就说“老师,我错了”。我告诉他思想上想不通,生活上有困难都可以和老师讲,也可以写条子。他心情舒畅地走了。

可见,即使学生误解了自己,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那样只能加深师生间矛盾,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要坦城以待,以心换心,用一腔赤诚的爱,换来一片真挚的情。教师对学生出自内心的爱如“润物细无声”的三春甘霖,学生从教师的辛勤耕耘中体会、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尊师情感。

四、正视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每一个教师都难免在教育学生,处理矛盾,课堂教学上产生失误。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形成诚实;光明磊落的品德。但自己有错的时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文过饰非,知错不认错,学生会认为教师言行不一,好唱高调,从而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最宝贵的机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

可见,诚信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落实!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教学研究》

篇3

我认为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理想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

二、开放互动

1.形式是开放的

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也有不定的学生与学生互动;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说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学生自主安排、师生双向批改、双向评价式的互动型作业。

2.思维是开放的

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中,学生头脑里没有了教师填鸭式的框架束缚,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内容,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3.答案是开放的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不同,在互动答问的过程中,语文问题的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在思考,允许学生答案的多样性,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三、质疑答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宋代学者张载也说:“学贵有疑。”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了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提供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平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学生的思维状况好比火花,一旦点燃就会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诱发学生思维的工作,引导他们质疑问难。

四、自由创造

语文课堂上互动教学是以老师和全体学生的互动为表象,但切忌停留在学生的动的表层上,应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创新。并不是问题提得越多课堂效益就越好,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价值如何,应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最好的课堂效益。

理想的语文课堂互动教学应该是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互动的课堂学习中,别人的感知课文、理解知识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可能产生。

五、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趣味实验学生实验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创新教育应结合进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例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大气压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又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了。

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例如,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等,这样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超级秘书网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篇5

摘要:在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阅读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阅读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

1、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

3、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4、促进了课外名著研读,深化巩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1、创设情境,为写作教学创建理想的环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

2、观察训练,激发想象能力

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3、评议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堂上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等,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种交流中就不能充分发挥。

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阅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阅读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阅读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阅读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阅读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1、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

根据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过程研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优化

虽然素质教育说了很多年,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仍存在这样一些不足: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师生关系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2教学内容情景化

高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如:讲close单词时,教师先做出关门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单词,由于形象、直观,他们很快便能接受。再如:教句型wouldliketodosth时,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说:I’mhougryIwouldliketoeatacake。然后讲解句型,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liketodosth的用法及特点,由此完成了该句型的教学活动。

情景教学的途径很多,可利用电教手段、实物、简笔画等展示情景,也通过深造学生参于来模拟情景。情景教学应力求形象、生动,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及语言材料,同时有助于调动其多方面的感知活动,使他们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以增强理解程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焦虑感及畏难情绪,从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活动。

3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同时,还可灌输情感和思想教育,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将合作精神创精神和友爱、孝亲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当然,教师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点及局限性,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艺术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真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艺术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放进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开发。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因此,我们除了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还必须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英语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7

1.拓展游戏走进体育课程中的意义。

“拓展游戏”是“拓展练习”的一种方法,它来源于二战间的英国。它借助多种代表型场景和活动模式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能够对人的身心和意志品质激起一定的刺激或压力,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式与互动性的学习。它比古典的体育游戏更加丰富,组织方式与实行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更加看重学生的身心体验与心灵的体会。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也取得了更大的尊敬与磨练。

1.1 加强体育课的趣味性。

“拓展游戏”是将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的游戏,借助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使大学生处在一个未曾经历过的陌生新奇且带有合作气氛的环境中,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吸引学生并激起他们参加的兴趣。拓展游戏所带有的趣味性,全面地借助大学生探索、新奇的心理特点,用各种各样的趣味小游戏激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乐趣。让学生积极地加入到活动中去,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让课堂的趣味性得到了提升。拓展游戏的特征与互动模式,让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参加与体验,进而体会到别的课程所不具备的快乐。

1.2 提升体育课的实用性。

据跨国单位在华战略调研看出:团队精神、忠诚度、创新能力与交流能力是跨国单位在选择人才最关注的 4 大品质。所以,现今大学生若要成为适合时代需求的人才,不但要有专业性知识与技能,也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拓展练习在锻炼体能、净化心灵、提升个人责任感、加强团队协作意识等层面都有着及其显着的成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如果可以精心策划、遴选或者自行设计一定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拓展游戏”

当作课程辅助材料,就能够使大学生在激烈的“拓展游戏”练习中不断挖掘个人潜能、战胜心理挑战、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自信。将“拓展游戏”融入体育教学顺应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有着巨大的影响。

1.3 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许多拓展游戏里总会听到这句话:“不是不能,而是不敢,不是能力问题,只是心理问题”.游戏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种类的难题,这时就要客服极强的心理恐惧。比方说拓展游戏中的“断桥”还有“信任背摔”等,在这些特别式的环境与氛围中,所有站在上面的人都会觉得害怕,学生应不断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提升情绪调整与自我控制能力,保持平和心境,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进而增强自信心。同时在游戏的开始与结束总结探讨中,老师也会指引大家谈谈完成项目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游戏的可行性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师具备开展拓展游戏的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通常都具备较高的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对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层面的知识也有较深的认识,这样高校体育老师就能够较为容易的掌控拓展游戏项目的设置、重点与规律,并顺利地组织学生实施练习。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场景和模式,让拓展游戏和体育教学良好地融合在一起,借助拓展游戏的开展来改善现今体育教学相对单一、乏味的组织模式,让体育课受学生欢迎。

2.2 符合现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大学生在个性上已逐渐自主与独立,不再过多的依靠教师,主观想法、抽象思考能力都获得了巨大地提升,因此在体育活动中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会教师传授的常用与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更愿意探究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拓展游戏的加入,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提供了不错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游戏里享受运动,在运动里得到感悟,在感悟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2.3 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需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讲述,大大倡导开放式、摸索式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练习的水平。拓展游戏是一种体会式学习,提倡学生积极参加、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看重学生的情感领悟。老师仅仅提供及时的启发与指引,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及交流和协作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改变,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拓展练习新颖独特,内容丰富,把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可激起学生的加入热情、培养学习乐趣、激发学习潜能,满足了现今教育变革的指导思想,对促进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善有着巨大的意义。

3.拓展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在身体素质训练中的运用。

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生活条件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有很大的提升,但体育练习却相对缺乏。而且很多高校体育课的内容设置只是初、高中体育课的延伸,学习内容重复,以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抵触心理。借助拓展游戏高趣味性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身心都得到锻炼。特别是对身体素质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带动、鼓舞他们去积极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品质、提高自信,从而提高了参加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3.2 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借助专业式的训练模式,让参与者战胜人体的迟钝,慢慢提高身体兴奋度,很快地进入到锻炼状态。体育课程准备活动常常挑选慢跑、广播操等专业性练习。

因地制宜的选取身体力行的、小运动量的、耗时不多的拓展游戏进入到练习当中,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3.3 课后总结。

为了增强巩固拓展游戏的成效,一定要在活动后及时加入学生探讨环节,使学生借助这个时间进行游戏方法、意义以及更加深入的人生哲理的探讨,增强游戏的“育心”成效。同时教师对不够自信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可安排更多的一些针对性练习。

总体来说,将拓展游戏融入体育课堂将促进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改善与创新,是拓展训练走进高校的最好融入点,它不但使体育课内容更加丰富,使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得到提升,也拓宽了体育课的性能。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若是可以有效地利用生动有趣的拓展游戏,将会让学生兴致增强,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获得提升,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伴随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变革的进一步深入,拓展游戏必会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邓小红。谈体育教学中拓展游戏对学生兴趣特质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9(4):179 -180.

篇8

【关键词】 教学方法;效率;科学

一、目前我国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在台上很卖力的讲课,而且讲的很认真;学生在座上挺认真的听课,但是感觉学的痛苦。

教师的困惑:我在认真备课,该讲的都讲了,重难点都重复n遍了,学生就是不会,怎么办?

学生的困惑:能听讲、完成作业,但遇到综合运用题就丢分;

学生的困惑:上课想听,老师一味讲,来不及思考,跟不上;

学生的困惑:学习成绩不错,但学习兴趣整体不高,为了考试而学;

以上这些可能是每所学校都会有的老师和学生的困惑,它使我们的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产生的原因分析

面对种种问题,如何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瞩目的问题。

1.课堂教学模式僵硬: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行课堂中,教师为了自己的预设模式能顺利展开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课上的学习机会有很大差异,就会出现上述困惑——跟不上,所以这些学生课堂参与时间减少,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游离于课堂之外。现代研究也发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往往就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造成的。因此,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学生学习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长期以来,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老师来确定,学习任务由老师来安排,学习过程随老师调控,学习结果则靠考试来评价。学生个性意识的缺乏,使得他们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参与意识的缺乏,使他们在课堂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听讲和记录,很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问题意识的缺乏,就会把学习仅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总之,学生把取得高分当作学习的目的,把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动力,疲于应对,无乐趣可言。

3.对课堂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其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焦点。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生命价值的体现。可见,课堂教学对于每位参与者都具有重要的个体生命价值,所以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为理念,使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构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生命课堂则成为我们教师新的追求。

三、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

课程改革是教育人性化的改革,是人文精神的回归,这不仅针对学生的教育,也适用于对教师的管理,促使教师自主发展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学校从各方面为教师打造发展的平台,帮助教师专业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教师则关注自身发展,并以此做为职业追求。

1.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而在课堂改善方面,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何调动教师内在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的想法是:研究学生。在教师看来,最能打动他们的还是学生。但是,由于教师习惯于大班授课,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谁也顾不上”。而教师一旦深入研究学生,就会对学生更加负责。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最直接、最稳定的影响因素。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开展了教学设计专题教研活动,学习如何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明确其中每一个环节如新课的导入、情节的设置、练习的设计等等都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准备,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从

不同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的探索

1.内容向导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工作者往往都把目光放在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使很多学生出现在课前不预习和课余不温习的现象。而一些预习的同学也是没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盲目看书。内容向导式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在要讲述下一节的内容时,提前给出内容的要点和侧重点,给学生确定一个学习提纲,并且在下次讲课的时候进行课堂提问,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讨论式教学:高中教育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且不少学科都是为了应试而准备,确实是一门枯燥无味、抽象的学科,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知识都不是很容易理解,而各个知识点之间还存在着链接,是由浅入深的学习。

3.游戏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的教学对于刚刚通过中考的学生来说确实有段“衔接期”,主要是它的枯燥和乏味。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讲一些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进行游戏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来组织一些教学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趣味,体会到学习知识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有针对行的教学游戏,例如:知识竞赛,抢答,辩论,分组设计等等。通过游戏这种趣味的授课方式和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高中教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总之,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探讨、共同学习才是全面的教学。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做作业、回答问题等。良好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变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动讨论法和游戏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交流思维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迪,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组学生选择最适当的学习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小波,情境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篇9

总之,一句话,我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

人们常说,学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遇上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就会成器成宝。哪一位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学生成名成家,但只有那些用心去雕琢的人才可能领会到其中的乐趣,也只有那些用情去雕琢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学生的爱戴。我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明白教育的伟大意义和自己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常常告诫自己说:“教师的每一点疏漏都会带来学生一生的知识或人格缺失”。班主任工作繁重,压力很大,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毫无怨言地默默耕耘,几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爱心诠释着教师的崇高。

一、勤学习,更新观念;重研究,勇于实践。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把老师的一举一动当成标准,是样板。所以我深知自己言行的影响力,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敬业爱岗。同时注重学习,因为我深知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天天更新,一天不学在知识上我们就可能有漏洞,就有可能给学生不全面的知识。在学习中,时时把握住时代的脉膊,用最新的理念,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在短短的几年中我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参加了各项继续教育的培训,学习实践了许多成功的方法和经验,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路子。

二、倾真情,浇灌幼苗;献爱心,转变学困生。

做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做老师,做班主任最难的就是如何引导和转化学困生,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师生之间是要以心换心的。

在班务管理上,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深入学生、家庭、社会了解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前年我所带的一个班,纪律差,学风不浓,学困生和玩劣学生多,接班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引导、教育。有的是因家庭关系的原因厌学,有的是因为自身的基础太差不想学,也有的是因为智力的原因失去信心。摸清了班级的情况后,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利用班队会举行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主题队会。为了改变部分学生爱上网、打游戏机的坏习惯,在课余,周末我深入网吧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在电视、报纸上收集了许多生动事例讲给大家听,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中学生打游戏机的害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收集一个网络游戏毒害学生的事例,举行了“生活中网络好与坏”主题辩论会。还让学生写了“网络在我的生活中”的作文和“远离网吧”的宣誓书,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专心学习。

我深知一个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从最差学生身上着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班上有个学生,特别调皮、贪玩、厌学、打架,交结社会闲杂人员,在学校影响很坏,也给班集体的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经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生母去世,父亲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他父亲每月寄上几百元钱,生活很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指定了专人帮他学习;然后再和他的家长沟通思想,要求他经常打电话回家,使他在家能享受到温暖;再抓住他头脑灵活的特点给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有了自信心。一有时间我就和他谈心,跟踪了解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进展。给他讲父母生存的艰难,做子女的不应该再为父母增加负担,只有他学习好了,才让家里人少操心,才能为家里减轻压力。我还利用放学时间为他补课,尽量让他能在短时间内赶上其它同学。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的学习不但赶上其他同学,而且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了学校的奖励。现在,他在班级中已经成为一名尖子生了。通过努力在各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明、守纪、勤学、向上的班风逐步形成,教学成绩由原来的年级倒数第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校内各项活动也是同年级的佼佼者,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三、流血汗,任劳任怨;常鞭策,终得硕果。

爱一行才能钻一行,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让我在工作中不计得失,不懈的钻研。连续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已经习惯了快节奏地工作,忙碌地生活,始终以满腔地热情投入工作。当别的同志因病住院时,当学校的工作安排不开时,我都毫无怨言地接过重担,有时一天五、六节课,但我从不喊累叫苦,小病从来不请假,当学生们有时看到我带着病痛样子为他们上课,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本领,使我在教学这块领地越干越爱,越干越钻。当我顺利的拿到了大专学历后毫不满足,我没有停止学习,现在自学本科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很快更新了观念,不断摸索制作运用课件,积极利用农远资源上课。曾多次承担校内外观摩课,示范课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我还积极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其中《放飞爱的天使》、《浅谈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分获市一、三等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新的天地,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知识和技能。为了对电脑有个深入的了解,为了制作课件方便,我还专门购买了电脑,现在我所制作的课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如了。

篇10

职前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课程 教与学模式的改革

2012年9月全国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会议上部署启动了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2013年11月8日,杜占元副部长在教育部教师培训高级研修班中提出,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师应该是教育家、熟练的技术应用专家,教师需要懂得整合资源,改善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并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手段开展教学评价。[1]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的学习及专业成长已不能只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资源。本研究以建设小学英语教育类国家精品共享课为契机,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意,全方位地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启泉指出,课程改革对教育界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2]对于教师专业化,对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束定芳认为,合格的英语教师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3]王蔷教授就认为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需要具备:1.英语语言能力、2.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3.才艺技能、4.游戏和活动组织能力。[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于专业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知识与能力内化、升华过程,主要有两个培养阶段,一是职前的教师专业成长,二是职后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高师院校承担着促进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职前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理论的学习,也需要通过交流、探究、分享、反思、总结,把理论及实践知识内化为个人知识,促进其专业成长。职前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学生将习得的理论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个人教学理论的自主建构,有助于促进他们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二、促进职前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类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在线课程教学及学习模式的思考

数字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学习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称为“泛在学习”。学习已经不是传统的讲授―记忆模式,而成为是一种建构、改进、分享过程,参与、共建、共享是当代的学习文化属性。而现有一些在线的精品课程建设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教学的需求,而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则考虑较少。本研究将针对教学法课堂出现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建设国家教师教育类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契机,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等意识,从不同方面促进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1)通过资源库及教学内容的重构,构建融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为一体的学习平台

该平台吸纳一线小学英语教学专家深度参与课程的建设,突出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技能及典型的工作案例分析,提供大量泛在的、实时的资源,为学生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提供学习支持。并加强线上及线下的课程相辅相成的学习,结合小学英语课例观摩等自主学习模块和顶岗支教、小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等技能实训模块,旨在营造仿真或真实的小学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训练。

(2)通过课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将MOOC和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及学习模式

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及学习模式,发挥教师监控、引导、调控等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课前要求学生观看教师教学视频、优秀教师的案例片段及查阅相关的项目学习模块资源,对项目模块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课堂上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反思,探究出“案例引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活学活用反思提高”的教学程序,然后通过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反思教学行为、合作学习等能力,塑造学生的专业态度及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3)通过学生的参与、共建、共享,打造开放式、互动的、泛在的在线课程资源学习平台

学习是交互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课前鼓励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资源过滤、筛选、采集并上传;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教学视频进行录制与编辑,并上传共享区;课后激发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模块的拓展探究活动,撰写学习心得、反思、小论文等与同伴分享。通过学生参与课程的共建共享,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打造其专业精神及专业素养。

2.在线课程教学及学习模式探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5]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愿望,也对高校的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挑战。

(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学习、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将学习方式分为认知、体验―探究、分享―评价、反思―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拓展的学习特性,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基于“自主体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前完成项目知识模块的前置性学习。本活动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使他们实现自主知识建构;基于“探究、分享”的学习活动能促进项目模块知识的内化吸收,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习惯,并通过交流分享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同伴的互助,实现教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深化;采用“评价、反思”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对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对各项目模块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在本研究中学习的评价表现在小组互相点评或者课程的评价栏留言中,这种基于同伴点评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反思性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则包括学习笔记、项目学习报告等。通过这种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及反思能力;采用“巩固、拓展”的学习活动能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获得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学生可以采用画出本项目学习的思维导图、完成项目作业、参加项目学习测试、参与教学实践等学习形式。

通常来说,特定的学习方式就会有相应的学习行为来配合。

学习活动一:课前的自主探究体验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为主体,通过教师导学案的指引,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独立采用搜索、浏览、过滤、阅读、思辨、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活动基于搜索引擎的项目学习模块资源查询与检索、基于课程资源的探索学习、基于交互空间的资源分享。学习行为包括:搜索资源、查看资源、完成导学案、疑惑、在讨论区发帖等。

学习活动二:课前和课中的交流、分享包括个性化交互和组群间的交互,如学生间的交互、个别学生与教师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交互等。交互形式有实时聊天、留言板、讨论组、邮件、论坛等。学习的行为分为线上及线下两种类型:课堂上可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分享、互相点评等方式;线上可采用回复短信、回复留言、发帖或回帖、收发邮件等一系列学习行为。同伴互评、教师点拨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

学习活动三:评价及反思性学习是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再认识过程。主要的学习方式有: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点评。

学习活动四:总结、拓展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总结、拓展所学的项目模块知识,使学生对模块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形成系统的认识。主要的学习形式为整理笔记、完成学习手册、完成项目作业及测试、微格实践、实训室训练、教育见习、实习等。

(2)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了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所谓混合式教学也就是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所发挥的引导、启发、答疑以及监控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又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6]

教学活动1:帮助学生激活、补充已有知识结构。

首先教师通过导学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及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学习资源平台上提供相应学习项目模块的视频及文本知识。教学视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任课教师以知识点为切入点的微课,二是优秀一线教师的课例片段。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将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除了视频资源,在学习平台上,教师还提供与学习模块相关的文字学习资源,如文献资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学生可以利用导学案的引导开展自主学习,并把碰到的疑惑记录下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程的互动栏目,如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中间开展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

教学活动2:帮助学生发现理解错位,开展反思、调整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吸收、内化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学习伙伴。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需了解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情况以及存在的困惑,掌握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课前学习的收获,反思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通过创设模拟的英语教学情境,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爱好等组成学习小组,尝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需在教室走动,以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汇报活动,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教案、课件、说课、微课等形式,并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使学生通过同伴互评来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效果,开展教学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重构学习内容的知识及技能框架。

教学活动3: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形成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Richards,Platt认为,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需重视反思教学法。反思性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创见思考的能力,是改进学生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很好的途径。[7]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引导项目小组开展反思,要求学生对项目学习的过程各种细节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各学习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和互动,教师及时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补充。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笔记和项目学习手册,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如微格课室的教学实操、实训室的教学专项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或者实习等。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这一改革浪潮中,高师院校要在大力推动在线课程时关注职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学生则通过开放、共享、互动、泛在的学习资源平台来开展课前的感知体验、课堂的交流互动、课后的拓展实践;教师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课程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的养成,而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也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情意。

――――――――

参考文献

[1] 杜占元.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师培训改革高级研修班上的报告.2013-11-08.

[2]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电化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