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探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1: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引探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引探教学法论文

篇1

一、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年纪,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教授和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导致小学生活跃的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减退。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变差,习惯去依赖教师来学习课堂内容,解决学习问题。

(二)注重应试教育

我国的主要教育制度就是应试教育,对于任何一门学生学习的科目,学校都会采取期末测试的方式来对比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然而音乐是一项灵活多样的科目,它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纸张文字之上,也不只是一两首乐曲可以检测出来的。所以,应试教育通常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天赋,只看到了学生书面上的成绩。不仅如此,应试教育会让音乐成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学生会对此产生排斥和抗拒。由此导致上课无法积极的思考和参与,最终影响了音乐的基础学习。

(三)教学内容单一

音乐在各项学科之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学习的内容也不够丰富。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没有实际的操作。例如,某校教师在教习音乐的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带领学生认识五线谱和音符。挑选个别同学来进行演唱的示范。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音乐课堂上可以使用到的道具或者是乐器,学生只能听老师单调的解说,或是老师在讲台上用钢琴为同学将乐曲演奏一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状况,降低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重视兴趣培养

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解学生的喜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教学生学习一些容易上手的小乐器。例如,某位教师为同学准备了笛子,上课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就可以紧跟着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好奇心,专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向老师提问。最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团体的演奏,虽然不够熟练,但是学生对简单的乐器操作有了基本的认知,课上不再是单一的听讲,也能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内容中。教师应秉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倡实践操作

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就不能让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本教学,这只会让正处在贪玩好动年纪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例如,某小学曾经的音乐教学模式,仅仅是在课堂上简单的演示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跟着老师参与进去。经过教学改革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设备和一些小乐器,课上教师不仅单独为学生演示内容,还会邀请学生一同演奏。像是在讲解《雪绒花》的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乐曲短片,然后又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乐器演奏。学生对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积极跟随老师的思路,加快了完成课堂任务的脚步。

(三)丰富课堂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简单的乐器演示之外,还应该更加丰富课堂的内容。在内容的丰富上,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演唱和乐器学习等方面,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带有趣味的课堂小活动。例如,某校园内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带领学生进行演奏,还会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乐曲的内容之后,根据乐曲阐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来编排一个小型的音乐剧。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部分学生进行乐曲的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都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很好的利用了他们贪玩的特点。在“玩”和“教”相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的表现更加的积极,对乐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改善教学环境

由于传统教学的特有的教学模式,音乐课堂的环境相对较为简单。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力度,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的雄厚,调整教师的薪资水平,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应该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音乐教室提供更多的器材和用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也要为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77―0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应用科学理论又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特点是行业性、应用型、社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基础适度、口径适中、重视应用、强化素质。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含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噪声的评价和标准,以及环境噪声评价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措施,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典型课程。以往的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注重理论讲授,较少体现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特色。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当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研究。

一 制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和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是指导课程教学,制定课程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学大纲的改革开始。制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大纲,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根据课程在专业中的位置及课程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关系,重新确定各章节各教学环节的学时、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一)明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基础。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噪声控制设计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噪声污染控制方法及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设计。

(二)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制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强化实践教育,改革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实践的情况,应增加实验、现场教学、综合训练等环节:在学时分配上,应向实用性实践性内容倾斜。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理论教学学时必须作适度的缩减,对在其他相关课程中能涉及到的内容可以少讲,如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等内容在“大学物理”课程中会涉及到,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等内容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中会涉及到,因此可以少安排学时;在教学重点上,除强调基本概念外,还要注重与实际相关的内容,如“环境噪声控制应用实例”也应作为重点来讲解;在考核方式上,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改变只由期末考试定成绩的做法。

(三)学时分配参考方案。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地位与性质,决定了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学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采用34学时。表1所示为“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参考方案。

二 重在应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要做好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学内容要体现适时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的原则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实践,重在应用,并适当介绍新技术。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包含了各种传统的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又引入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对这些庞杂的内容按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行优化整合。

(一)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做到少而精,对理论知识不能求全求深,以够用为度;对实践性、应用型内容需要强化,如将原噪声测试和监测、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精简后整合到环境噪声控制中去讲授。对吸声和室内声场、隔声技术、消声器等宜结合现场教学,对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

(二)保留传统,重在应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噪声控制技术,这些内容是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基础。如在大型的影剧院、放映厅都用到有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高速公路边经常见到隔声屏障,这些内容都是噪声污染控制的核心,需要详细阐述。

(三)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实现这个目标。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多选择一些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环境噪声控制应用实例时,以柴油发电机房噪声控制工程设计为例,引导学生从声源、声传播途径等环节对柴油发电机房噪声进行控制,选择合适的噪声污染治理措施。并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进行设计计算,实施噪声控制措施,并确定治理后噪声是否达标。

三 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在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后,要实现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专业名词多,理论抽象,所以“难讲授、难理解、难记忆、难应用”成为课程教学的难点,可以通过采用现场教学、项目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使用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直观、生动。可以使学生对比较陌生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快速地掌握相关内容。尤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如果能有一个相关的教具放在现场,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观察实物或模型,对感兴趣的地方提问,甚至可以动手拆装,这样教学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如果能在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主要的噪声控制技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从理论上和具体结构上对主要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进行比较学习,无疑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若采用课堂教学法来讲授,由于学生对相关的机械结构等知识比较缺乏,所以讲授的内容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我们尝试采用了直观、生动的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与一般的认识实习或者参观有所不同,认识实习只能获取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现场教学是在通过操作示范、观察现象后进行理论讲解和总结分析,透过一般现象得出普遍规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后还可以通过布置综合性练习,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现场教学变数较多,要做好课堂设计和课前准备,如对“吸声和室内声场”部分进行现场教学,目的是要讲解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的结果与特征,以及材料的密度及厚度、背后空腔、空间吸声体等因素对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

性的影响,课前要准备好相应的吸声材料和吸声体。

(二)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需要探讨的问题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启发,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案进行评价。也就是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智力,激发兴趣,促进发展的目的。如讲授“消声器”时,把“摩托车的排气筒除了排气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作为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根据消声器消声降噪的原理给出各种答案,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对消声器进行分类。问题引导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很抽象,有些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有时需要用到大量图片来说明问题,这些内容很难在黑板上描绘,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也很难在黑板上表现出来。为了讲解这些图片和一些学生无感性认识的噪声污染控制技术,靠挂图和简单教具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等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为了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课程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可以是: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30%(含作业、测验、实验等),期末综合大作业占10%。综合大作业是课程学完后进行的综合训练,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作业可以是一些典型机房、车间、道路等地噪声控制工程的设计,通过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声传播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技术。单元测验、期末考试试题中要加大应用题的比例,评分标准不能单一,答案只要符合降噪的原则,都可以得分。

五 结束语

课程是专业的细胞,只有做好每门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是当前课程教学中的新课题,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只有在课程教学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探索、创新,才能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江苏高教,2008,(1):68,78,88.

[2]郑坚.应用性本科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3(2):60―62.

[3]徐国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4]沈建明.现场教学法在《数控机床》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28:146.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教学 问题与改进方法

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工作。当下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的于课堂教学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等不良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缺课现象很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学生不但考试成绩差,其思想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也令人堪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德育课堂的时效,真正实现德育课的育人教化功能,是摆在中职德育教育人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认为首先应找出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综合素质不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在听课中普遍感觉,一是德育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表现为知识面狭窄;大家知道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又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素养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二是德育课教师对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不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少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师缺乏对时政资料的收集和将其综合引入教学,必然造成教学的“理论空洞”,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课堂效果自然低下。

1.2 教学活动组织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德育课教师在组织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现实中的大部分德育课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仍是“填鸭式”、“一言堂”的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作用,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特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和单一。

1.3 德育课不受重视。

德育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是部分中职学校盲目偏向于“重专业”、“轻文化基础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德育课也随之受到轻视。其次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课师资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德育课教师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短缺,教师教学方法老化等问题。

2.改进步

2.1 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1)增加时政新闻知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与所学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非常乐意的事情。

(2)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和专题讲座。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教师要注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增加了“三生教育”、“新农村建设”、“环保世纪行”、“低碳生活”等知识竞赛与讲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极大地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2.2 重视课堂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学习教过,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进各自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扮演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组织与引领者的角色,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和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2.3 重视课堂导入艺术。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些的序幕。开头组织和引导得好,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

2.4 重点抓好教学的组织环节。

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有效的点拨释疑,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切实掌握知识,提高认知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这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具体的有:①引探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发,激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各自的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选用; ②幽默式教学法即错式教学法;它是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最佳方法。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很多。有道是: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及教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既能获得功半事倍之效果。

2.5 完善考试方法。

一是改变传统的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评知识点,并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的片面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的《德育大纲》要求:德育课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实行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课本上的内容);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真正把德育课育人的功能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是本人从事中职德育课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德育课是一门极其复杂的人文社会科学,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大有学问可做。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提高,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工作的研究和管理,必须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师资的培训,唯有如此,中职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9国家教委出版).

篇4

论文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幼儿教师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而继续教育的方式将直接影响继续教育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行动研究,在借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及分析幼儿教师职业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方式,并按照组织机构的不同进行了分层梳理。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用优质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幼儿教师主观上也要求自己不断成长。专业成长离不开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的方式影响着继续教育效果。探究行之有效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理论上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实践上能使幼儿教师和各级部门选择合适、有效的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在感兴趣的、相对宽松的氛围中更好地调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观愿望,形成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每位教师的成长必然促进幼教队伍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优质的教育。

一、现状分析

(一)研究现状

众多研究者普遍认为,继续教育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较多,有的已形成系统的培训模式,我国很多学者也对此开展了研究。目前在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分类有以下几种:(1)郭景扬的导师模式、课程培训模式、专题研究模式、研训一体化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案例教学模式;(2)姚继业、陈邦峰的中小学全员练功模式、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中小学学科基本功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以及区域资源共享等;(3)张家祥的新教师培训模式及学科教师培训模式;(4)易长发的新任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以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短期进修在职培训模式。

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我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如董随东提出的十五种校本培训方式:“示范一模仿式(师带徒)、现场诊断式(微格式)、专题讲座式、问题探究式、案例教学式、情境体验式、自学一反思式、主题组合式、任务驱动式、行动研究式、网络交流式、教科研年会(论坛)式、学校与教师教育机构合作、校际合作式、‘校本一区域’联动式。

以上模式可迁移运用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来。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同一学者所归纳的几种模式并不是采用同一种分类标准,几种模式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交互混淆,比如“案例教学”就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时更要深人思考。

2.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的研究现状

我国针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方式的研究还不多。李圣丽指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形式上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讲述与研讨相结合,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院内学习与幼儿园岗位指导相结合,参观学习指导见习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了讲授、自学、讨论、辅导、答疑、实践练习等方法,并根据需要配合使用录音、录像、幻灯等现代教育手段。

杨继红指出“培训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讲述法·练习法、个别辅导法、自学指导法”。

刘占兰的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在职培训的方式上,由单一的讲授式走向探究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职培训的模式从专门的院校集中封闭式培训模式向院校集中培训和各种专题研训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模式转变。

已有研究成果只能启发我们的思路,因为已发表的论文的只是作为课题研究的一小部分,成果较笼统;有的只针对某一种具体的方式进行阐述,介人不全。且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身上,虽然成果可借鉴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来,但幼儿教师毕竟不等同于中小学教师,其工作性质、知识层次、学习特点与中小学教师有着明显区别,也将导致继续教育方式的不同。

(二)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2007年7月至12月,课题组对湖南省长沙、常德、岳阳、吉首、湘潭五个地区近1259名在职幼儿教师进行了关于继续教育情况的问卷调查,抽样对象覆盖政府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等。被调查的五个地区基本代表了湖南省内发达、较发达、不发达地区,可以反映我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见表1)。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需要学历提升

表1显示,我省幼儿教师第一学历偏低,这样的学历层次显然离“专业化”、“研究型”的要求很远,难以满足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提升学历层次。最终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逐渐减少,期望成为大专、本科、研究生的逐渐增多,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教师已经看到了自身差距,有学历提升欲望。

2.教师学习机会不均,期望继续教育

调查中,有48.2%的幼儿教师认为“掌握专业知识,适应本职工作”是“参加工作以来,遇到工作上的最大困难”,分别有48.2% ,42.4%表示“肯定会”、“可能会”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表明她们对参加继续教育有强烈的愿望,但学习机会不等(见表2)。

有28.6%的人长达8年时间没参加过业余培训,值得思考。当然,不排除有教师参加工作还不满8年的情况,但对于要求高素质的教师来说,缺乏继续教育显然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3.继续教育力度不够,需要加大投人

对于“当前,幼教师资整体水平不高,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的问题,有44%的人认为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反映我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加大推进力度。

4.继续教育内容多样,针对性可加强

我省幼儿教师最想参加的培训依次是:技能技巧、教法、教育理念、科研、其它,分别占45.5% ,22.4% ,14.8% ,14.2% ,3.1。虽各方面内容都有人需要,最能体现教师多方面个人素质的技能技巧还是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第一位。认为当前幼儿教师急需的培训依次为:幼教改革45.1%,音舞美技能37.9%,幼教理论知识36.2%,其它7.8%。可见,在教育改革潮流冲击下,作为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改革信息;而音舞美技能、幼教理论知识这些本该在职前的学校教育中莫定扎实基础的专业技能与理论,已然成了幼儿教师急需解决的薄弱环节,也间接反映出幼儿师范教育的不深人、不全面。因此,继续教育的组织部门,应该从幼儿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继续教育内容。

5.继续教育方式有变化,但还需丰富创新

从问卷结果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为:46%参加函授,23.4%参加短期培训班,23.3%参加自考,54.8%的人觉得最好的培训方式是短期培训。看来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幼儿教师只能短期离岗。

从与省市幼教专家的沟通中,我们还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已逐渐开展园本教研、园本培训,通过课例研讨、专题讨论、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虽形式有变化,但形式和内容都还需更丰富、更有效。

二、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方式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繁琐。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非常具体、繁琐,生活护理、教育教学、保育保健、安全等等,事无巨细,但必须到位。

2.高活动性。无论教育教学还是生活护理,室内还是室外,幼儿教师都必须让孩子在自己视线之内,而孩子是好动的,教师上班时几乎无法坐下片刻。

3.高坚守性。幼儿需要教师的呵护,而安全问题更让教师时刻都要全身心投人。认为“工作中最怕,发生的事是—安全事故”在调查中高达97.2%,足见幼儿教师工作时精神的高度紧张。

(二)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

1.比较感性。幼儿教师以女性为主,女性的特点导致幼儿教师的学习较为感性。

2.易于共鸣。由于感性,学习中容易引感共鸣。

3.基于经验。学习内容和方式结合实践,大多指向问题的解决。

4.缺乏系统。学习时间不集中,常导致幼儿教师学习比较零散,缺乏长远规划,处于补需状态,常常“书到用时方恨少”。

5.对纯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我省76.6%的幼儿教师第一学历为中专及以下,较低的起点导致幼儿教师理论底蕴普遍较薄,对理论性太强的学习不感兴趣。

(三)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特.x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和学习特点,继续教育应具备以下特点:

1.参与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了,然后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简单一句话阐明了旁观与参与的效果截然不同。幼儿教师感性、易共鸣,更要强调参与性,才能在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经验。

2.园本性。应能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和教师的困惑,改善实践,服务本园。

3.互。强调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

4.引领性。由于现有幼儿教师理论水平不够,培训如缺少专业引领,易导致幼儿教师的学习停留在经验层次上。何况相对其他行业人员来说,幼儿教师视野相对狭窄,需要在理念上有人引领,开拓眼界,提升高度。

5.实效性。培训要有效率、出效益,使教师有收获,能够改善教师工作实践。

6.可持续发展性。培训的过程不仅应该使教师获得期望的知识、技能和新经验,而且应该使教师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获得不断的自我改善,获得基于角色专业优势的创生能力。

三、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及运用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了解、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总结经验等途径和方法,本研究认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依照词典对“方式”一词的解释,我们从形式和方法两方面分类表述。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

1.教师个体自发的

(1)学历教育。通过自考、函授、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获取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

(2)阅读学习。①书本阅读。分专业和非专业阅读,有条件的教师可到图书馆广泛阅读。②网络学习。网络具有随机性丫决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网络学习能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宽视野,使教师迅速把握最新教育信息,中国幼儿教育网、新思考网、各地教育信息网都是不错的选择。

(3)自我反思。自我反思着眼于终身学习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一下”,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反省、深人思考和分析。反思能帮助教师形成独立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教师反思的方法主要有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后记等几种。

2.幼儿园组织的

(1)园本教研。园本教研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专业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办学层次。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案例分析、教育会诊等,仅以最常用的课例研讨、集体备课为例简要介绍。①课例研讨。这是幼儿园最常用的一种园本教研形式,即以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探讨,重点解决活动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将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评课融为一体,研究活动成功之处,也分析不足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课例研讨又分一课多研、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多种形式。一课多研即对同一个教育活动,多次组织、多次研讨、层层改进;同课异构指同一教育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与组织,比较不同教师对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异课同构即采取相同的教学设计和流程来上不同内容的课,以探讨这种教学设计和流程是否具有普通性。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注重发挥教师的同伴互助作用,汇聚集体智慧,着重解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一般操作程序:个人分析教材、备课、主备课人说课、相互讨论、集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一反思、完善教案。集体备课可分层开展:全园性集体备课,一般由幼儿园业务管理者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可由年级组长或教师轮流组织;分项教研组集体备课,一般由教研组长组织。 (2)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由本园组织发起,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以本园教师为培训对象,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的一种继续教育方式。①师徒结对。是一对一的个体培训,由本园职级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落实导师制的流程为:公示担任导师的条件。教师自愿报名担任导师一公示导师名单、青年教师与导师双向自愿结对、导师与青年教师分别制定培养计划和成长计划。双方根据职责、计划实行帮扶、检验帮扶效果,评选优秀。②专题培训。以大家关注的、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培训主题,从点上人手,面上突破,形成专题。组织者根据主题层层引导,帮助教师逐步理清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如何说课”的培训即采用了此种形式。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我园在家长开放日中增加了“向家长说课”环节,但老师提出疑惑:向家长怎么说课?培训组织者沿着“概念解读(什么是说课?)、意义探讨(为什么要说课?)、方法讨论(如何说课?)、案例分析(如何面向家长说课?)”的思路引导教师逐步分析,通过探讨、交流,教师明白了面向家长和同行两种不同对象调整说课内容及方法。③分层培训。由于年龄、工作时间、经验水平参次不齐,整齐划一的培训不能满足每位教师的需求,分层培训必不可少。但同一年龄段、同样工作年限的教师在水平上不尽相同,有的非常优秀、有的却还不能独挡一面,我园实行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这样的分层标准。④分类培训。根据岗位开展分类培训,可按管理者、班主任、晚班老师等分别培训。

3.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1)园际合作。①联片互助。根据园所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由上级部门协调,将相邻几所园化为区域性园际合作体,建立学习共同体,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经验推广的目的。②送教下乡。一般由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园所选派“名、优、特”教师,深人到农村地区,以专题报告、教学观摩、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现场展示,给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拓展视野、模仿学习的机会,逐步达到名师资源全省共享的目的。湖南省教科院就经常从长沙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中抽调优秀教师及活动送到益阳、宁乡等地,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幼教事业的发展。③对流。为发挥各级示范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也为提升落后地区及园所的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可将示范园与其它园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持续、稳定地实施交流。如湖南大学幼儿园定期帮扶长沙县福临镇幼儿园,专门制定了“扶助计划”,明确了具体帮扶的岗位、时间、内容,并确定责任人,保证帮扶到位。④跟班学习。一线教师或管理人员到较好园所的对应岗位进行全程跟踪学习。2007年娄底一位副园长到湖南大学幼儿园跟踪学习园本教研,亲历了一个教研活动从收集问题、甄别问题、确立研讨点、设计方案、实施教研、反思教研的全过程,融人式的亲身体验让她感慨万千:“以前只知道要搞园本教研,却不知道到底怎么做,这次全程参与让我豁然开朗。”

(2)教科研年会(论坛)

如岳麓区常组织“园长论坛”,交流观点,共同促进。

4.由社会机构组织的

各省、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培训中心等社会团体常常举办各种继续教育活动。

(1)参观考察。组织机构在会前联系几家优秀的、有特色的幼儿园作为考察点,然后向各园发放培训通知,组织报名者前往参观考察。这种方式教师最感兴趣,因为考察园一般在教育、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上海、深圳,能够获得较新的幼教信息,拓宽教育视野,能激发自己工作的创造力。但幼儿园要注意在考察归来后组织教师交流,这样既能资源共享,还可使外出学习不流于形式,不让考察变为旅游。

(2)优秀活动展示。这是颇受一线教师喜爱的继续教育方式,湖南省教育学会婴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都面向全省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如“我与名师面对面”。社会机构或民间组织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为主要职责,开展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他们常能敏锐地抓住市场需求,满足幼儿园需要,探宋才‘些与时俱进的话题,如“如何开展高效的园本教研”、“怎样提升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等。

5.由师范院校组织的

调查对象中,有21.4%的人认为“当前幼教师资整体上水平不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毕业水平”’。可见,教师在师范院校并没有打好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那么,师范院校既要加强全日制在校学生的专业管理,还要在幼儿教师“回炉”的过程中,保证开设的成教班、长线短线自考班、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等真正起到丰富幼儿教师理论底蕴、夯实理论基础的作用,而不是以产生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方法

根据我们的研究,在继续教育施教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有:

1.参与式培训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是影响活动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参与式培训重在让个体的认知、情感等卷人群体活动中,通常采用头脑风暴式小组讨论,组织者随机将参加培训者分成几组,每组内分工为召集者、发言者、记录员、时间控制员和噪音控制员五种角色,针对某现象或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产生思想碰撞,进一步创造新思想。它给了每位教师发言机会,避免“带耳朵不带脑袋”现象,最能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当然,如果参与人数太多,组织者不易控制会场,导致分组讨论走过场,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参与式培训的人数不能过多,30人以内为宜。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对特殊情境进行讨论与分析,从中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并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解决同类问题。

“案例教学分为案例形成和案例运用两个阶段,案例形成包括前期准备一确定主题、情景描述三个步骤,案例运用包括案例引人、案例讨论、诊释与研究三个基本过程。”闭例如在一次“关于教育论文的写作”培训中,组织者在每一个环节都呈现了合适的案例引导教师分析,仅以“教育论文的选题”环节为例:先出示多个文章标题,引导教师比较分析“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然后展示若干较好的标题,之后归纳选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教师获得了选题的关键经验。由于案例接近真实情境,可以直接借鉴,学以致用,这种方法应成为园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

3.情境体验法

就是在培训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J清境,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教师情境体验、总结转化。这种培训抓住了幼儿教师比较感性、易于产生情感共鸣的特点,使教师对所学习的内容通过体验获得深刻体验和感悟。这种方式的培训效果较好,易于被教师接受,可多使用。

4.微格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