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22: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接入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接入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电力线通信技术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一、引言

随着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以及各类Ieternet相关应用的飞速发展,应用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网上流量每6~9个月就翻一番。再加上由单一信息形式、单一业务向数据、语音、图像“三合一”多媒体信息形式以及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也即所谓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网络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骨干网速度已经达到了上百Gbps,并且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光纤到大楼、小区。

如何使千家万户上网,便是大家都在谈论的所谓“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接入网建设投资约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可以说这是宽带网络建设的瓶颈、热点和关键环节。目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竞争激烈。

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xDSL技术、以太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接宽带接入技术等。但xDSL技术覆盖面有限(只能在短距离内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并且一般高速传输数据是非对称的,仅仅能单向高速传输数据(通常是网络的下行方向)。因此xDSL技术只适合一部分应用。此外,xDSL技术对铜缆用户线路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实践中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以太网的带宽管理能力先天不足,光纤接入技术的价格昂贵,Cable技术在实现双向传输上面临大幅度的改造,并且这三种技术在设置终端接口时都存在极大的不便,必须给各个终端预留相应的接口,这样每个房间都必须预埋线路,对于未预埋线路的楼房来说线路改造工程浩大。

最近几年出现了电力线通信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其中无线部分包括IEEE8002.11和蓝牙技术。与上述几种技术比较,它们具有易建设、见效快等优势,下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术。

二、电力线通信技术

电力线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技术简称为PLC技术,是利用配电网低压线路传输高速数据、话音、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因为它具有无需新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的显著特点,被认为是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其接入方法十分简单,用户通过特定的PLCModem联结到户内电源插座,通过电力线进行互连或者接入相应的PLC主控设备,然后连接到网络。用户只需装设一台PLC-Modem,不用拨号,就能在线地接收和发送Internet信息。PLC调制解调器主要由接口、调制解调和耦合等三部分组成。接口部分是指电力线调制解调器同用户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的接口,这些接口包括同智能设备之间的RS-232接口、同计算机之间的RJ-45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模拟电话之间的RJ-11接口。

采用高速的PLC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首先,PLC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是一种无需布置新线路的技术,节约了资源。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用设备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

PLC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因特网访问服务、话音服务,从而为用户上网和打电话增加了新的选择:

另外,PLC对家庭联网也提供支持,使人们可以尽享由PLC技术带来的家庭音、视频网络,多人对抗游戏等娱乐。

同时,PLC技术是家居自动化的生力军,通过遍布各个房间的墙上插座将智能家电联网,提前享用数字化家庭和舒适和便利;利用PLC技术进行远程自动读出水、电、气表数据,可以用一张收费单解决用户生活的所有收费项目,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并且,可以为电力公司提供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的新手段,提高电力公司管理水平。

为此,国际上有众多的公司先后投资这个领域,如美国的Intellon、InariIntelogis、ITRAN等公司,韩国的Xeline公司,欧洲的ASCOM、Polytrax等公司,PLC芯片的传输速率从1Mbps发展到2Mbps、14Mbps、45Mbps。目前PLC技术已经形成两种发展模式:其一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家庭联网模式,这种模式的PLC只提供家庭内部联网,户外访问使用其它传统的通信方式,支持该模式的国际组织为Home-Plug,是一个为高速家用电力线通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开放规模而成立的论坛。另一种模式是面向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提供自配电变压器或楼边至用户家庭的全面PLC解决方案。该模式的国际组织为国际电力线通信论坛。2000年3月23-24日,在瑞士的Interlaken召开了国际电力线通信技术论坛成立大会,该论坛着重制定了与PLC有关的技术标准、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以促进PLC技术的发展,来自17个国家和51个厂商、用户、投资者成为论坛成员,其中包括北电网络、思科系统等IT行业的巨头。目前在北京的华景园小区和广华轩小区都已经采用了第二种方式。

三、IEEE802.11和蓝牙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WirelessAccessTechnology)也称无线接续技术,或称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Loop),主要功能是以无线技术(大部分是移动通信技术)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用户。无线用户环路的宗旨和目标是提供与有线接入网相同的业务种类和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无线用户环路由于具有应用灵活,安装快捷等特点,目前已也是接入技术中热门的话题。IEEE802.11和蓝牙技术是针对小的或者更小(微)的无线网络而发展的技术。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

由于802.11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802.11工作组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两个标准。802.11b规范指定在2.4GHz通信频带,物理层采用高速直接序列扩频技术(HR-DSSS),保持与最初802.11DSSS标准的兼容性。调制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高效率的“补码键控”(CCK)调制方案,从而达到了11Mbps的顶端数据速率。第二种调制方案是“信息包二进制回旋式编码”(PBCCTM),凭借其能够提供3dB的编码增益,延伸了通信的距离。因此作为在5.5和11Mbps速率的范围内获得更高性能的一个选择。802.11a工作在5GHzU-NⅡ频带,并被指定高达54Mbps的数据速率。与单个载波系统载波调制技术。由于802.11a运用5GHz射频频谱,因此它与802.11b或最初的802.11WLAN标准均不能进行互操作。

为了提高802.11b的性能,802.11工作组进而提出了802.11g标准,这一初步标准是T1公司、美国Intersil等数家公司提出的妥协方案,在确保与IEEE802.11b相互兼容的情况下,实现2.4GHz频带下的多种数据传输速度(最大54Mbps)。调制方式遵循CCK-OFDM与T1公司的“PBCC-22”,PBCC-22技术使得22Mbps与现有支持11Mbps的IEEE802.11b产品间相互兼容。

蓝牙(IEEE802.15)取自10世纪丹麦国王哈拉尔德的别名。蓝牙技术是一种用于替代便携或固定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线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其设备使用全球通行的、无需申请许可的2.4GHz频段,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在支持3个话音频道的同时还支持高达723.2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就是说,在办公室、家庭和旅途中,无需在任何电子设备间布设专用线缆和连接器,通过蓝牙遥控装置可以形成一点到多点的连接,即在该装置周围组成一个“微网”,网内任何蓝牙收发器都可与该装置互通信号。而且,这种连接无需复杂的软件支持。蓝牙收发器的一般有效通信范围为10米,强的可达到100米左右。正如爱立信蓝牙组负责人所说,设计蓝牙的最初想法是“结束线缆噩梦”。

对于802.11来说,蓝牙的出现不是为了竞争而是相互补充。由于它和IEEE802.11b采用相同的工作频率,造成了相互之间的干扰,并且由于其芯片价格相对昂贵,所以在蓝牙技术发展的初期,其前景并不光明。随着技术的发展,一种新设置的芯片和编制的软件可以让蓝牙无线网络避免与其他使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网络发生干涉,而且在802.11a(工作在5GHz)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蓝牙技术又重新获得了新生。

篇2

关键词:3.5GHz固定无线接入

信息产业部已于2001年6~8月就重庆、武汉、南京、厦门和青岛五城市的3.5GHz固定无线接入频率和经营许可进行了招标。现即将在全国32个城市进行招标,预计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市场将于今年启动。随着电信格局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竞争也更趋激烈。

3.5GHz固定无线接入FWA(FixedWirelessAccess)系统采用点对多点微波技术。该系统在传统的电路型无线通信技术中融合了IP数据通信技术,主要提供大容量的语音和数据业务接入,也可以为窄带无线系统和移动基站提供回传连接。对于不便铺设光缆的用户、相对分散铺设光缆不经济的用户以及对开通紧迫性很强的用户,引入快速经济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急需的接入服务,对解决“最后一公司”接入网的瓶颈问题,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因此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1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结构

系统构成一般包括中心站(CS)、终端站(TS)和网管系统三大部分。中心站和终端站又分别可分为室内单元(IDU)和室外单元(ODU)两部分。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分布式系统,TS用户通过用户接口网络(UNI)与单个的用户终端(TE)或者一个用户驻地网(CPN)相连,中心站(CS)通过业务节点接口(SNI)与外部网络相连。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中心站(CS)

中心站位于服务区中心,逻辑上可以分两个部分:中心控制站(CCS)和中心射频站(CRS)。中心控制站是业务汇聚部分,并提供到网络侧的接口;网络侧的接口一般有STM-1、10/100Base-T、E3/T3、n×E1等接口。中心站覆盖的服务区一般分为多个扇区,每个CRS对应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对一个或多个远端站提供服务。CCS将来自各个扇区不同θ用户的上行业务量进行汇聚复用,提交不同的业务节点;将来自不同业务节点的下行业务量分送各个扇区。

(2)终端站(TS)

在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中,终端站(TS)属于远端设备,设置在用户驻地,为用户提供系统的接入点并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接口。可提供接口类型包括10Base-T、E1、n×64Kbps、FR、POTS或ISDN接口。

(3)接力站(RS)

接力站作为系统实现的可选项,用以转发中心站和终端站之间的信号。RS天线可以采用扇区天线或小波束角定向天线。

(4)网管系统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一般采用基于图形界面的网络管理系统,系统可运行在MicrosoftWindowsNT或UNIX平台上。用户使用系统可轻易地对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网管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及计费信息的收集等。

2系统性能特性

2.1频率使用

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避已颁布的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所用的频率资源和相关频率参数,其双工方式为FDD,上行远端站发射频段为3399.50~3431.00MHz;下行基站发射频段为3499.50~3531.00MHz;同一波道收发射频频率间隔100MHz。

2.2调制方式和多址方式

调制方式主要包括GFSK、QPSK、8PSK、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不同调制效率Em(bit/s/Hz)不同,由以下公式给出:

Em=[(log2(M)·R)/1+r]bit/s/Hz

其中,M为调制阶数,R为编码率,r为滤波器滚降系数。调制效率随着调制阶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实际工程中,外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急剧增加,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因而可根据需要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调制方式。在一个扇区可以采用多个调制方式混合使用,其目标是使得在任何一点都将采用尽可能高效的调制方式。也就是在一般情况下,根据传输质量和传输覆盖范围,离基站近的区域可以使用比较高效的调制方式,距离大时采用更可靠的方式。

常用多址技术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根据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一些特殊情况,具体采用那一种多址方式,需要根据业务模式、技术成熟程度、性价比等来考虑。

传统的FDMA效率较低,但是目前出现的W-OFDMA以及动态FDMA技术使得接入效率大为提高。OFDMA经过串并变换到各个正交子载波上后,并行码元信号周期远大于串行信息码元周期,再加上保护间隔,使其能基本消除码间干扰。因此与其他接入技术相同的高斯噪声相比信道上能支持更高标准的干扰,而且在OFDMA时信道均衡非常容易,QPSK情况下不需均衡器。OFDMA现已被IEEE802.16TG3标准确立为唯一的传输方式。动态FDMA技术根据业务量调整调制解调器的参数,动态分配每个频分信道的带宽,在两个不同极化的扇区中使用同一频率以提高频率利用率。但是OFDMA对相位噪声非常敏感,对同步和前端放大器的线性要求更加严格;动态FDMA对调制解调和ODU要求严格。

CDMA主要基于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使得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扩频码采用正交码或准正交码作地址码实现码分多址,CDMA主要应用在北美蜂窝标准IS-95、IMT-2000以及卫星通信等。CDMA的优点是容量大、抗互扰能力强、信号功率谱密度低、相关特性好,CPE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比值小,但是当PN码正交性能欠佳或者干扰超过干扰容限时,性能将恶化,因此抗自扰能力相对欠缺。另外占用的信号频带宽,扩频后的带宽远大于扩频前的信息;地址码数量大的限制,对大容量的通信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频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带来不少的麻烦。

TDMA是发达端对所发信号的时间参量进行分割,形成许多互不重叠的时隙。因此抗自扰能力极佳,而且对时隙的管理和分配通常要比对频率的管理和分配简单又经济,这样TDMA也具有较大的信息传输能力,易于实现带宛动态分配,比较适合突发性较强的业务流量。但是TDMA抗互扰能力差,相邻小区重复使用频率受限制,因此系统容量低于CDMA,且CPE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比值相对CDMA非常大,对同步要求比较高。

2.3扇区调制效率和容量计算

系统在服务区范围内,一般通过划分多个扇区对频率进行再用以提高系统容量,而扇区在不同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例如链路距离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这使扇区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调制效率,因此有必要计算整个扇区的平均效率。那么扇区的平均调制效率计算如下:

这里∑是所有调制区域的加权。频率再用率和扇区平均调制效率是通过具体划后得出的,而且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规划后才可确定,以实现规划得出的值为准,这个数值是可以变动的,目的是使其最大扇区容量达到最大。

固定无线接入网络容量可以由以下公式给出:

每个基站频率资源=运营商可用频率资源×平均调制效率)

3与其他宽带接入技术的比较

目前全球宽带网络热度空前高涨,各网络运营商竞相在各大市场构建宽带IP城域网,提供低廉的高速IP接入服务,参与电信市场的竞争。而宽带接入技术的种类也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光纤接入方式(FTTX)

光纤接入网有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等多种形式。利用光纤传输介质,提供高带宽、高可靠性和高抗干扰性的数据传送,接入网常用形式有ATMVP自愈网、ATM无源光网络(APON)等,还有SDH环网等传统技术。APON的优势在于:它结合了ATM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PON透明宽带传送能力业务的接入非常灵活。但是铺设光纤相对投资较大、耗时较长,有些地方铺设极为不便等问题,因此不少公司均发展XDSL传输系统。

(2)高速数字环路(XDSL)技术

基于XDSL技术的铜线接入技术适用于已有的电话基础网络,通过2B1Q、CAP(无载波调幅调相)、DMT(离散多音)等频带编码技术,挖掘双绞线高频段带宽的资源,通过带宽倍增技术实现宽带接入,满足高数据通信需求,主要技术有ADSL、HDSL、VDSL等。VDSL的传输距离短,必须建立在FTTB基础上,而ADSL线路较长,容易受外界干扰同,造成速率波动。

(3)光纤风轴混合网络(HFC)

基于同轴电缆接入的HFC方式是在传统同轴CATV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频分复用技术实现模拟电视、数字电视、电话和数据同时传送。系统成本比光纤环路低,并有铜线及比绞线无法比拟的传输带宽,适合当前模拟制式的高质量视频业务市场和CATV网使用。但是当前HFC都是单向的,要实现双向通信,其改造的费用非常高昂,难度也非常大。

(4)LMDS技术

LMDS工作在10GHz以上,可用频带宽,高达1GHz,可以承载几乎任何通信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等。可提供多种通信系统一般具有的优势,如建设成本低、启动资金较小、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网络运行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但是服务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一般为2~4km,不适合远程用户使用(在同样传输距离的情况下自由空间损耗比3.5GHz固定无线接入至少低2dB)。通信质量受雨、雪等天气影响较大,大暴雨还可能引起无线通信链路的中断。

(5)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方式

3.5GHz宽带无线接入方式以蜂窝式覆盖,半径10km左右,适合各种用户接入。3.5GHz固定无线接入和其他接入技术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具体如下:

·工程项目建设方便、快捷

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相比,很大的优势在于工程的启动与实施非常迅速。开通快,建设周期短,组网灵活,用户终端设备简单,投资省。尤其在大城市,有线工程往往要经过市政等部分的审批,因为对道路、绿地等环境破坏较大,而且施工量大,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次性投资小,后期扩容能力强,投资回收快

篇3

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宽带网络建设也随之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宽带上网与共享互联网中丰富的声音、视频等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生活活动及工作的新时尚。然而,在看到宽带上网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互联网发展及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即:为了抢占地盘,很多接入运营商恶搞互联网“圈地”运动,最后导致资金的严重浪费,重复建设,工程维护及建设费用难以收回。还有很多接入商为节省接入费用,通常会在对2M端口租用后,就开始实施运营,由此就形成窄带在外,宽带在内的情况,导致宽带宽不起来,在运用时形同虚设。此外,还有很多接入商直接在接入网中应用以太网中所包含的局域网技术,由此就会有比较高的系统接入成本,需要重新布线才能得以应用,且在用户信息安全及管理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二、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发展趋势

(一)融合与统一

从根本上说,融合与统一是有线电视接入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由DOCSIS逐渐升级为DOCSIS3.1,由EPOC+EPON逐渐升级为Epoc,EPOC又和DOCSIS3.1中的PHY不断融合与统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其融合与统一具有促进作用,例如SDR,促使本来极为困难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互通与融合——各个技术简单化融合。很多厂商与网络运营商都希望统一与同和,这对成本与风险的降低、市场的扩大极为有利,其成本也包括运维成本与设备成本。然而,以往技术通常难以实现统一化,所以急需一种统一架构。统一架构设想:前端多种技术本身属于一个集成统一平台,而CCAP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基本能够统一光节点中所含的光电转换装置,即:EPOC中继架构与C-DOCSIS2.0中所含PHY架构、C-DOCSIS2.0在OFDM参数与编码调制方式方面具有相近或者一致性,且从设备与芯片生产应用视角来看有完全统一的可能性。

(二)最需要的架构

一般系统速率等级均为下小上大,该系统具体到接入网,始终希望接入网局端设备速率比设备终端大。且各级速率总容量始终为下大上小,将其收敛、汇聚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FCU一方面起到电与光之间相互转换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1G-10G相互转换的作用。在已知网络条件下,FCU中各个支路能够频率复用,由此EPOC频谱需求就能够得到完全解决。此外,EPOC局端并未设1G阶段,而无法规模部署10GEPON的重中之重就是ONU光模块有着过高的价格,10GEPOC同样会出现类似性问题,所以10G与1G之间的转换具有必要性。一般由若干个64MHZ的子信道共同组成1GEPOC,这样不仅能够对FBC技术予以采用,同时还能够通过绑定技术实现,而且子信道带宽是终端速率的标准。

(三)逆向思维的EPOC

就现阶段来说,实现EPOC的关键与难点是可变速率和固定频谱的同轴怎样与固定速率光纤相匹配。逆向思维:与固定速率条件相满足,通过可变频谱同轴,同时和同轴信道相适应所导致的速率与调制效率的改变。无线通信与模拟通信是固定频谱信道主要来源,对无线电的感知,势必需要与可变频谱相适应。同轴本身属于一种处于封闭状态的本地信道,能够对频谱进行充分挖掘与灵活配置。数字化,尤其是在进一步深入光纤后,以太网中的同轴信道能且应换一种思路,确保以太网频谱、速率具有可变性,而TDO则在可变频谱更为适用。所有FCU均与一个调制简表相对应:统一对下行进行调制,下行调制后保证速率固定,且匹配于10GEPON速率,根据该FCU应用场景最差的情况对频谱进行配置。如果宽带有多余,可作他用,例如:低等级、非实时的应用。由此光纤段与同轴段相同,均为固定码率,而频谱宽带与调制指数两者可有所不同。在准动态或者静态对上下行宽带进行配置的情况下,FDO和TDD也无根本性差别。基于FTTB(光纤到楼),除一些频段高端损耗比较大或者有干扰外,设计SNR的指标可超过45dB,能够为调制率最高要求提供有利保障。就算是有太大损耗的频谱,若未受到干扰,那么其信噪比是相对较为平稳的,只是无法上升至调制率要求最高值,然而,基本上调制率处于稳定状态。所以,频谱需求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对OLT进行进一步扩展:其中一部分与10GEPON相对应,其速率从头到尾处于固定状态;另一部分则对可变速率技术予以绑定且扩展,像HPAV或者HiNoc。在调制后具有不恒定速率的条件下,同轴段由信道频谱中将(10GEPON)速率通道划分出来,此为固定通道,其余为可变通道。由此能够与EOC演进相适应,同时与前后代技术两者具有兼容性与共存性。一般由OAM统一调度频谱资源。

(四)高度分散与高度集中

由于存储容量、计算能力及传输宽带的不断增大,控制、调度及业务平台逐渐向云端集中,且应用处理与选择也逐渐向终端分散,其中间逐渐简约化,层次也逐渐变少,仅仅剩透明管道。此为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高度分散与高度集中的必然发展趋势。首先,接入网部分会出现高度集成,即:功能下降大约2个数量级,基层度上升大约2个数量级,其成本同样会相应下降。某企业在CCBN领域所展出CCAP板卡容量为64(频点)×50(IPQAM)+32(频点)×50Mbit/s×8(DOCSIS3.0端口)=16Gbit/s。如果根据户均静态宽带计算,那么一块板卡就能够支持1301户。如果一个机架有80块板卡的容量,那么一个机架就能够支持大约10万户。就算是静态宽带箱100Mbit/s升级,一个机架也能够支持1万户,这样计算得出,一个10m2的计算机房间能够支持大约10万户。若根据20%的静态宽带渗透率计算,如果一个机架能够为5万户地区服务,那么一个面积为10m2左右的机房就能够为50万户地区服务。由于以太网高度集中带来业务平台与技术平台的不断统一与融合、高度分散所引发的终端融合具有其发展必然性。

三、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发展目标

篇4

关键词:LMDS,系统构成,应用,雨衰

 

1.引言

LMD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系统工作在20-40 GHz 频段上的点对多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适用于城域接入网的本地宽带业务传输和接入,基站典型覆盖半径为3-5km,每个基站可支持数百个端站,按用户的需求动态分配带宽,每个端站最高带宽可达 8-16Mb/s,可捆绑各种宽、窄带业务,支持数据、话音、视频、Internet,LMDS技术的成熟与完善,长期困扰运营商的接入网“瓶颈”问题便迎刃而解。

2.LMDS系统的构成

LMDS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主要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数字基站(DBS): 做为集中器,发送并接收所有用户业务。核心功能在于对RF信号的调制/解调,同时完成无线用户的汇聚,并与骨干网的连接。

·无线基站(RBS): 结构紧凑的室外单元,传输RF信号至扇型天线,IF信号至DBS。一般情况下,基站包括多个RBS,每个RBS提供一个扇区的容量及覆盖。RBS安装于铁塔或房顶。

·无线端站(RT):安装于用户端,墙面或抱杆安装,环境适应力强。包括设计非常紧凑的收发信单元及集成天线,与NT传输IF信号,由NT供电。

·网络终端(NT):室内单元,提供1个多个终端接口,可与用户直接连接,或与用户端集中设备相连(如Routers/多业务交换机、ADSM mux、VPN hub,或PBX)。核心功能在于对RF信号的调制/解调。可固定在机架,或桌面放置。

·网络及业务管理:对骨干网设备、基站、端站,即有线和无线系统所有的操作维护进行管理。提供业界功能最强大的管理系统,包括简单易用的完全图形接口,方便的路径及配置管理,良好的路由选择及恢复功能,超强的可扩展性及灵活性。

1-1 LMDS典型网络结构[1]

3.LMDS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应用举例。

LMDS是一个可以综合租用线、交换话音、ISDN和基于IP业务的多业务平台。本节将描述租用线业务的主要应用及相应的典型网络配置作为典型应用:

PBX 互连

数据租用线业务,通过集中器、FRAD(帧中继)、网桥或路由器提供广域网连接

租用线业务提供端站与基站之间 E1/T1 或 分档E1/T1 的透明传输。系统汇聚业务通过TDM E1/T1电路接口或DBS ATM接口传输至骨干网。所有配置和路径管理,包括无线资源的分配均由网管系统完成。

2-1租用线业务[1]

3.LMDS系统雨衰的影响。论文格式。论文格式。

LMDS使用约30GHz的频段作为传输媒介,这是因为微米波的波长与雨点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因此抗雨衰性能差。通信质量受雨、雪等天气影响较大。雨衰影响是LMDS系统设计必须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

国际电信联盟对降雨的影响已进行了深入研究,在ITU-RP.837建议中,将地球分为15个降雨气候区,分别以大写字母A到Q来表示,每一降雨区是以与它相关的降雨强度统计来表证,并给出了对应不同降雨强度所发生的时间概率。遵照ITU-R P.838建议,可以针对工作频率、极化和降雨率计算比衰减(dB/Km)和有效路径长度(这是考虑到在整个传输段长度上降雨强度不是均匀分布的缘故),进而可以针对衰落储备值Ft计算出在一定传输距离下,降雨衰减超出Ft的时间百分数P,或反之,根据雨衰特性及Ft求出在保证P值一定的情况下可用的通信距离是多少。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在ITU-R P.841建议,从长期百分数P变换到最坏月份百分数Pu。在考虑LMDS因雨衰引起的不可用性指标时,时间百分数Pu即为不可用性指标。[2]

系统抗雨衰性能

系统增益

nA7390收发信机性能优异,在BER=10-6时上下行门限接收电平值可达到-83dBm和-81dBm,由于MII行业标准( -82dBm和-76dBm )。

n采用标准天线时,系统增益达148dB;高增益天线,达160dB。

自动增益控制(ATPC)性能

n为了满足不同通信距离和不同地区降雨率减对发射功率的要求,A7390 LMDS系统支持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TPC)功能。

ATPC调整速度

nA7390 LMDS系统在上行链路实施ATPC,保证系统工作在理想的C/N指标。论文格式。ATPC动态范围为40dB(MII要求为35dB)。

nATPC工作方式:慢环路调整、快环路调整。

n快环路调整时,速度高于1000dB/s(MII要求为20dB/S)。

参考文献:

[1] 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A7390 LMDS,Mobil Network Division, Fixed Wireless BU,Harry - August, 2003 。上海贝尔内部资料。

[2]周志敏,浅析LMDS多点分配接入技术(一),http:tech.ccidnet.com/art/1084/20031024/68551-1.html,2003年10月23 日

篇5

关键词:安全审计系统,地址映射方法

 

1 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几乎所有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将接入了互联网。互联网让人们快速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通过各种通讯手段准确迅捷地传递信息,在各种论坛、博客、空间畅所欲言,给单位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伴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网络安全论文,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管理手段新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计算机被外部人员非法侵入,窃取国家涉密信息和企业商业秘密;二是内部人员向外部泄漏国家涉密信息和企业商业秘密;三是工作人员利用办公计算机在互联网、传播违法信息。以上情形都可能给单位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给单位和单位相关负责人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中国。此时网络安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安全审计系统也应运而生。它通过实时审计网络数据流,根据用户设定的安全控制策略,对受控对象的活动进行审计。

目前的安全审计系统网络接入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在互联网出口处利用TAP设备分流一路数据给安全审计系统,如图1所示;在局域网核心交换机上通过端口镜像方式将上网数据“复制”给安全审计系统,如图2所示。这两种方式都能获得完整的互联网上网信息,然后系统按照已设定的各项安全策略进行信息审计,及时反映结果。不过此类解决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种数据的采集方式决定了它所截获的用户上行数据包的源IP/Port和下行数据包的目的IP/Port职能是局域网内网IP/Port,不能掌握该用户计算机在经过路由器或防火墙之后的公网IP/Port,在某些情况下如国家安全部门或公安机关对某些互联网违法犯罪的源头追查时跟踪到属于某单位的互联网接入地址,但在进一步确定相关具体实施人员时由于经过了NAT地址转换无法核实内部行为人,而此时安全审计系统也无能为力。

本方法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安全审计系统不能提供摘要增加很高的硬件软件成本网络安全论文,升级较为方便。

2 技术原理

安全审计系统本身没有参与NAT地址转换,它无法主动获得内外网地址映射关系,需要模拟发现实际映射关系。技术原理为:主动发送数据包探测NAT转换前后的地址映射关系,包括:映射关系探测的触发,探测数据包的构建,探测数据包的发送,经NAT转换后的探测数据包的截获与分析,最后建立地址映射关系并保存。

地址关系映射表是以源IP,源Port,目的地址为索引的映射关系表,并随时探测系统,在发现映射关系表中没有的或者已经过期的条目时,触发探测活动;截获经NAT转换后的探测数据包后,更新地址映射关系表并保存。

探测数据包IP报头中的源IP、目的IP与内网用户计算机实际发送数据包源IP、目的IP相同;探测数据包TCP/UDP头中的源Port、目的Port与内网用户计算机实际发送数据包源Port、目的Port相同;探测数据包Ethernet层的源MAC地址应为一个内部网络中不存在的MAC地址,以保证探测数据包不会对内部网络硬件设备的ARP地址表造成混乱;探测数据包IP报头中的TTL字段设置为安全审计系统发送探测数据包的物理接入点和探测数据包的截获物理接入点之间路由器数目基础上再加1网络安全论文,以保证探测数据包在进入因特网到达第一跳路由器即被丢弃,对因特网不造成任何负担。

3 技术实现

下面介绍技术实现方法的步骤:

(1)安全审计系统截获内外网交互的全部数据包,通过“匹配上行数据包X源MAC地址是否为Y”过滤上行数据包,Y为探测数据包Ethernet层的源MAC地址,例如10-10-10-10-10-10中国。匹配成功则不做任何处理继续处理下一个数据包,匹配失败则进入下一步骤.

(2)将上行数据包X的源IP、目的IP、源Port和目的Port作为四元组在安全审计系统中的映射关系表中查询,如查询已存在映射关系,重置该映射关系失效定时器,并回到步骤1中继续处理下一个数据包,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3)安全审计系统构建探测数据包A,A中目的MAC地址与X中目的MAC地址相同,源MAC地址为步骤1中Y;A中源IP/Port,目的IP/Port与X中对应字段相同;A中应用层为X中源MAC地址、源IP/Port以及当前的日期时间信息;A中IP报头TTL字段设置为安全审计系统发送探测数据包的物理接入点和截获探测数据包物理接入点之间路由器的个数再加1。

(4)安全审计系统使用适当的发送机制将上述探测数据包A发送到内部网络。

(5)安全审计系统使用适当的数据包截获机制在外部网络中,以“TTL字段值为1”作为包过滤条件,接收A经过NAT转换后的数据包B。

(6)安全审计系统通过解析B网络安全论文,获取经NAT转换后的IP/Port以及应用层中NAT转换前的IP/Port和时间戳信息,即可获得内部用户计算机MAC、IP、Port与NAT转换后的外网IP、Port之间的地址映射关系及产生该关系的具体时间。

(7)安全审计系统将该条映射关系保存在系统内并为其设置合适的定时器,将该映射关系以及产生时间同时记录到长期存储介质。定期器过期后,安全审计系统在映射关系表中删除该条记录,同时将长期存储介质中该条映射关系设置为过期状态,并记录具体过期时间。

4 结论

本方法解决了当前安全审计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获取内外网地址映射关系的方法,包括映射关系的发现和映射表的维护、保存方法,并能够避免对被审计网络和因特网产生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安全审计系统功能和加强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W.RichardStevens. TCP/IP详解,卷1:协议.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3]宋西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4]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光纤,光交换,FTTH,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0.引言

光纤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的成熟,应用也先当广泛,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本文从它比较有前景的光交换技术以及FTTH两个大的方面来分别论述一下他们的现状已经优缺点,最后再介绍一下光纤的种类和选择光纤的方法。

1.光交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光交换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将输入端光信号直接交换到任意的光输出端。光交换是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现代通信网中,全光网是未来宽带通信网的发展方向。全光网可以克服电子交换在容量上的瓶颈限制;可以大量节省建网成本;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光交换技术也可以分为光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目前还主要是开发光路交换,但今后发展方向将是分组光交换。

光纤只是解决传输问题,还需要解决光的交换问题。过去,通信网都是由金属线缆构成的,传输的是电子信号,交换是采用电子交换机。现在,通信网除了用户末端一小段外,都是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合理的方法应该采用光交换。但目前,由于目前光开关器件不成熟,只能采用的是“光-电-光”方式来解决光网的交换,即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用电子交换后,再变还光信号。显然是不合理的办法,是效串不高和不经济的。正在开发大容量的光开关,以实现光交换网络,特别是所谓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

目前市场上看到的光交换,多数是基于光电和光机械的。而基于热学、液晶、声学、微光机电技术等光交换机将逐步被研发出来。其中微光机电技术(MEMS)是目前最有前途的一项技术。光交换为IP骨干网的光子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方案。一方面,通过光交换可以使现有的IP骨干网的协议层次扁平化,更加充分的利用DWDM技术的带宽潜力;另外一方面,由于光交换网对突发包的数据是完全透明的,不经过任何的光电转化,从而使光突发交换机能够真正的实现所谓的T比特级光路由器,彻底消除由于现在的电子瓶颈而导致的带宽扩展困难。此外,光交换的QoS支持特征也符合下一代 Internet的要求。因此,光交换网络很有希望取代当前基于ATM/SDH架构和电子路由器的IP骨干网,成为下一代光子化的Internet骨干网。

2.光纤到家庭(FTTH)的发展

FTTH(Fiber To The Home ),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具体说,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

FTTH可向用户提供极丰富的带宽,所以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接入方式,对于实现信息社会有重要作用,还需要大规模推广和建设。FTTH所需要的光纤是现有已敷光纤的2~3倍。论文参考网。过去由于FTTH成本高,缺少宽带视频业务和宽带内容等原因,使FTTH还未能大力发展,只有少量的试验。近年来,由于光电子元器件的进步,光收发模块和光纤的价格大大降低;另外宽带内容日趋丰富,都加速了FTTH的实用化进程。

FTTH的优势主要是有5点:第一,它是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中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源;第二,它的带宽是比较宽的,长距离正好符合运营商的大规模运用方式;第三,因为它是在光纤上承载的业务,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第四,由于它的带宽比较宽,支持的协议比较灵活;第五,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点对点、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功能。

发达国家对FTTH的看法不完全相同:美国运行商Verizon和Sprint比较积极,要在10—12年内采用FTTH改造网络。日本NTT发展FTTH最早, 早在1997 年日本NTT 公司就开始发展FTTH,2000年后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用户数量大增;美国在2002 年前后的12 月中FTTH的安装数量增加了200%以上。

FTTH[遇到的挑战:现在广泛采用的ADSL技术尚有一定优势。与FTTH相比:①价格低廉②利用原有铜线网使工程建设简单③对于目前影视节目及文件的传输ADSL既可满足需求。这些原因使得FTTH目前大量推广受制约。

设备成本过高造成投资效益低是阻碍FTTH发展关键因素。目前FTTH的设备价格还非常高昂,往往一线售价近1000美元,但在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原因之一就是其电信运营商可以向用户收取较高的服务费。据了解,在日本电信运营商向FTTH用户每月收取5000—6000日元服务费,折合人民币约400—500元,在美国FTTH用户每户每月服务费也约为80—100美元,电信运营商的FTTH网络一般2—3年可以收回投资,这种投资效益显然是不错的。但在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在国内不少城市,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ADSL和基于5类线的LAN宽带接入月使用费已降到50元人民币以下,个别使用费较高的地区,如深圳,月使用费也只有100元人民币。基于这种宽带接入服务的资费水平根本无法支撑FTTH网络建设和运营,投资回收周期长达10年,这样的投资效益显然不可能唤起电信运营商的投资兴趣。可见,宽带接入市场需要的是低成本的FTTH,惟有低成本的FTTH才会有应用和发展的机会,而且也一定会有发展的机会。

光纤本身也有缺点,如质地较脆,机械强度低就是它的致命弱点。稍不注意,就会折断于光缆外皮当中。而且光纤的接续比较困难,施工人员要有比较好的切断、连接、分路和耦合技术。

FTTH的解决方案: 目前,FTTH接入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基于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接入技术的EPON和GPON,基于小区有源交换接入(Active Optical Network——AON)的Fiber P2P技术。

P2P方案一一优点:各用户独立传输互不影响,体制变动灵活;可以采用廉价的低速光电子模块;传输距离长。缺点:需要在用户区安置1个汇总用户的有源节点,用以减少用户直接到局的光纤和管道数量。

PON方案——优点:无源网络维护简单,原则上可以节省光电子器件和光纤。缺点: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高速光电子模块;需要采用区分用户距离不同的电子模块,避免各用户上行信号互相冲突;传输距离受PON分比而缩短;各用户的下行带宽互相占用,如果用户带宽得不到保证时,不仅要网络扩容,还需要更换PON和更换用户模块来解决。

PON有多种,一般有如下几种:(1)APON:即ATM-PON,适合ATM交换网络。(2)BPON:即宽带的PON。(3)OPON:采用通用帧处理的OFP-PON。(4)EPON:采用以太网技术的PON,0EPON是千兆毕以太网的PON。(5)WDM-PON:采用波分复用来区分用户的PON,由于用户与波长有关,使维护不便,在FTTH中很少采用。

近来,由于无线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可用作WLAN的IEEE802.11g协议,传输带宽可达54Mbps,覆盖范围达100米以上,目前已可商用。论文参考网。如果采用无线接入WLAN作用户的数据传输,对于一般用户其上行数据量不大,IEEES02.11g是可以满足的。而FTTH主要解决HDTV宽带视频的大数据下行传输,在需要时也可包含一些下行数据。这就形成“光纤到家庭+无线接入”(FTTH+无线接入)的家庭网络。这种家庭网络,如果采用PON方式就特别简单,因为此PON无上行数据,不需要测距的电子模块,使得成本大大降低,维护也十分简单。如果所属PON的用户群体被无线城域网WiMAX(1EEE802.16)覆盖,那么就不需要再建设专用的WLAN。接入网采用无线是趋势,但无线接入网仍需要密布于用户附近的光纤网来支撑,与FTTH基本相当。FTTH+无线接入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3.光纤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下面谈谈光纤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方法。光纤大类上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是指可以传输多个光传导模的光纤。在光纤通信初期,就是使用的就是多模光纤(G.651光纤),其工作波长在850nm或1300nm,衰减常数分别为<4dB/km和<3dB/km,色散系数分别为<120ps/(nm.km)和<6ps/(nm.km)。由于它的衰耗和色散大,故只能用于短距离通信。但它芯径大,对于接头和连接器的要求都不高,使用起来比单模光纤要方便,目前多用于局域网。

单模光纤是指只传输一个光传导模(基模)的光纤。其主要优点是衰减较小,传输距离长,传输容量大,在长途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等场合均有广泛应用。单模光纤由于只能传输基模,它不存在模间时延差,具有比多模光纤大得多的带宽,单模光纤的带宽可达几十GHz以上。论文参考网。所以单模光纤特别适合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通信系统。随着光纤制造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模光纤的种类也在发展。常用的单模光纤有以下几种: G.652光纤,G.653光纤,G.655光纤。

选择光纤时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参数:①最大无中继传输距离 ②波长的最大比特率 ③光纤的波长数。以上参数都必须考虑到光纤布设终期的要求。如果最大无中继传输距离在50~100km,建议选择G.652常规光纤,它价格低廉,适合短距离传输。如果距离更长,但只需要单波长在10Gbit/s 以上,则可选用G.653色散位移光纤。如果不但距离长,而且需要多波长承载10 Gbit/s 或更高速率,那么最佳选择则是G.655光纤。

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光纤选择原则:1.距离短应选择G.652常规光纤,采用较多纤芯所增加的投资不大。2.长距离光缆因为传输距离长,必须采用高速率和多波长的波分复用技术,G.655色散位移光纤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4.结束语

光纤通信技术现已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之一,在现在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得到了普遍意义上的应用,在全球通信领域及相关行业在全球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时,光纤通信技术仍得到了一些发展。依照我国现行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模式,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必会代替一切其他的信息传送方式,而成为未来通信领域发展的主流技术,带领人类进入全光时代!

参考文献

[1] 徐公权, 段鲲, 廖光裕等译. 光纤通信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 杨淑雯. 全光光纤通信网[M]. 科学出版社, 2004

[3] 孙学康, 张金菊. 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 陈才和. 光纤通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篇7

论文关键词:高端路由器,网络处理器,城域以太网

 

1.引言

网络流量的指数级增长,导致网络数据的处理越加复杂,特别是在跨区域大型企业,政府等部门对新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现有城域网络各方面的瓶颈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NGN、IPTV等基于IP的话音与视频业务的发展,对城域网与接入网的功能与性能又提出了许多更高更新的要求:高带宽、高可靠性、高QoS、低延时和灵活的扩展性。网络处理器,作为新一代的高性能路由器的核心设备,在数据传输处理方面有许多特别的优势,它不但拥有ASIC处理器的高速高带宽,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高端路由器,同时在流量管理、QoS、OAM等技术也有独特的优势。

2.城域网技术概述

从横向划分,承载网通常可以分为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城域网位于骨干网与接入网的交汇处,是通信网中最复杂的应用环境,各种业务和各种协议都在此汇聚、分流和进出骨干网。多种交换技术和业务网络并存的局面是城域网建设所面对的最主要问题。而基于IP/MPLS技术建设多业务综合承载网络已经被全球运营商认同。

在城域网络中,骨干层通过出口路由器实现与两张骨干网的连接完成高速的数据转发,并充当IP 城域网出口设备。汇聚层作为IP城域网骨干区域向下的延伸,与骨干层构成了核心路由区域,并充当三层MPLS VPN (Multi-PropocolLabel Switching VirtualPrivate Network) 的P 设备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汇聚层BAS (宽带接入服务器)和路由器以上运行三层网络,以下视具体的情况运行三层或二层网络。接入层负责用户接入,采用二层网络。

3. NP-3网络处理器概述

Ezchip公司的NP-3处理器,是一款高灵活性的网络处理器,它提供10G线速的包处理能力及良好的带宽控制能力。通过编程能实现如二层交换,Q-in-Q,PBT,T-MPLS,VPLS,MPLS,IPV4/IPV6等多种功能。同时该芯片集成的一个流量控制器,能提供较强的流量管理功能。

NP-3的数据处理流图如图3.1:

图3.1:NP-3数据处理流图

TOPparse解析和提取各种数据帧的帧头、地址、端口、协议等作为查表的关键字。同时也可利用硬件或软件解析报文,过滤非法的畸形报文、攻击报文。

TOPsearch使用TOPparse提取出的关键字查找相关的路由表、会话表、策略表、统计计数表等。

TOPresolve根据TOPsearchI查找表所得的结果进行判断和决策。同时可以通过高学更新会话状态信息等。

TOPserach II可选,在TOPresolve完成后,进行比较简单的额外的数据表查找。

TOPmodify对报文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发送到不同的路径上。

4.城域网关键技术分析及NP-3平台下的数据转发面实现

4.1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分析

典型的城域网由服务商骨干网络(serviceprovider backbone network, SP-BN)和多个服务商网络(serviceprovider network, SP-N)构成高端路由器,服务商网络之间通过骨干网连接,用户之间则通过服务商网络连接到骨干网,如图1所示,图中SP-BN通过MPLS协议连接,而SP-N通过Q-in-Q(IEEE802.1ad)协议连接。本文将基于该网络实例进行研究讨论。

图4.1:城域网络基本结构

在城域网网络中涉及的三类关键服务:

?点到点二层VPN服务(VPWS)

两个单独的用户站点之间可通过本服务实现二层连接,预先配置好一个统一的服务ID(service ID),建立一条通过SP-N和SP-BN的链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数据帧只需通过预先配置好的service ID进行转发。如图4.1中的Client A与Client B之间的二层服务。

?点到多点二层VPN服务(VPLS)

本服务提供了多个站点之间的二层连接,相当于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局域网,数据帧的转发基于service ID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 MAC address, DA)。如图4.1中的Client A、Client B、Client C之间的二层服务。

?点到多点路由服务(L3VPN)

本服务提供了多个站点之间的三层连接,同时也能够实现本城域网络与外网的连接。在各个用户站点看来,SP-N就是一个虚拟的私有IP网络。数据帧的转发基于service ID和目的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 DIP)。如图4.1中的Client A、Client B、Client C之间的三层服务

?NP-3硬件支持

NP-3的TOPparse模块能实现硬件快速分析和提取数据报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的关键字段,包括MAC地址信息,VLAN标记,以太帧类型,MPLS标签,IP地址,端口,HTTP,UTL等等。在本设计中,重点是对含有多个VLAN标记和MPLS标签的复杂城域网服务的快速处理,NP-3能实现至少4级标签栈的解析,对跨越多重网络结构的复杂服务有强大的支持能力。

4.2NP-3处理器上的关键数据转发面处理流程分析

NP-3处理器的数据转发处理能力强,而对于控制协议的处理能力就较弱。在NP-3上高端路由器,对数据帧的处理依赖于以下三个因素:端口的配置,数据帧的格式以及网络所提供的服务。根据设备的位置,端口的配置又分为四种模式:C-tagged模式,聚合模式,Q-in-Q模式,MPLS模式。

首先确定有几下几类数据帧:标准以太网帧,Q-in-Q帧,MPLS封装的IP帧,各帧的结构如下。

?标准以太网帧,有三种类型:

 

DA

SA

0X800

IF

DATA

 

DA

SA

0X8100

C_TAG

0X800

IF

DATA

 

DA

SA

0X8100

C_TAG1

0X8100

C_TAG2

0X800

IF

篇8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无线局域网,地方电大

 

1.无线局域网的优势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利用射频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局域网络。该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WLAN主要是作为传统布线LAN的延展和替代,它能支持较高数据速率(1~54Mbit/s)、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构的,自主管理的计算机局部网络。还可以采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作为传输媒质,采用扩展频谱技术,移动的终端可通过无线接入点来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1]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成人高校开始在校园内、教室内、会议室内建立无线局域网。尤其对于地方电大里的一些大型多媒体教室,成人开放教育学员的流动性教强,对网络的节点数量的需求不固定和对网络传播速度也有要求,因此需要组建灵活和方便高效的无线局域网。[2]而且越来越多的学员有了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或3G手机,所以建立无线局域网显得更加有意义。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优势体现在:

1.1可移动性

由于没有线缆的限制,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或3G手机的学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移动学习,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时地访问信息。

1.2布线容易

由于不需要布线,消除了穿墙或过天花板布线的繁琐工作,因此安装容易校园网,建网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1.3组网灵活

无线局域网可以组成多种拓扑结构,能十分容易地从少数用户的点对点模式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基础架构网络。

1.4成本优势

体现在用户网络需要敷设大量有线网络建设和扩展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候,自行组建的WLAN会为用户节约大笔的建设和敷线施工的费用,在需要频繁移动和变化的动态环境中,无线局域网的投资更具回报。

2.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原则

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在网络设计中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2.1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网络设备,使无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同时能更好地兼容和适应无线新技术,同时兼顾互操作性。

2.2开放性原则

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2.3可扩展性原则

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做准备,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免费论文。充分利用现有通讯设备,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2.4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

2.5可靠性原则

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使整个无线网络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2.6可管理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使得网络管理人员能方便及时地掌握诸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统计、网络故障等信息,能简便地对网络进行配置和调整,确保网络工作在良好状态。

3.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最简单的WLAN包括无线网卡和接入点(Access Point,缩写AP)。无线网卡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用来访问AP,无线网卡带有发送器、接收器、天线和提供与无线终端接口的硬件。AP是一个带桥接功能的无线基站校园网,放置于固定位置并可连接到有线局域网。AP带有发送器、接收器、天线和桥接器,带有与IEEE802.3有线局域网的接口,可以让无线终端同有线局域网通信。

大型WLAN应用的网络结构以基础设施网络为主。基础设施网络提供对其他网络的访问,带有转发功能和介质访问控制等功能。在基于这种结构的网络中,通信只发生在无线节点和AP之间,而不是两个无线节点之间直接通信,AP起到了桥接其他无线或有线网络的作用。

WLAN网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部分:接入设备、用户终端和支撑网络。[3]

3.1接入设备

依据功能可分为四类:WLAN“固定小区”、WLAN“移动小区”、 WLAN“桥接器”、网络适配器以及通信保密装置。“移动小区”与“固定小区”类型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当用户移动时能否提供无中断连接和越区漫游切换。无线“桥接器”为分散的“固定小区”或独立的“移动小区”提供中远距离的点对点连接,桥接器检查每个数据包的地址,并确定最佳路由方案。网络适配器提供用户终端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无线链路连接。通信保密装置是为了满足通信链路的保密要求设置的,它可以采用分组交换的数据加密设备进行网络端到端加密,也可以使用整体加密装置满足整条物理链路的安全要求。

3.2用户终端

提供的业务包括电子邮件、数据传送、语音和图像信息。

3.3支撑网络

包括本地网络管理和外部接口设备两大部分。网络管理由网络的整体配置和各主要模块(设备、软件)配置组成。

4.面向地方电大校园无线局域网的方案设计

作为成人高校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学员多以业余学习为主,流动性强,且更多的是网上学习,作为学员教学场所的多功能教室,如果有无线网络的话,将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便。无线局域网需要安装无线访问的AP对所属的教室工作区域内进行无线信号覆盖,以提供老师和学员通过笔记本电脑进行多媒体教与学的上网需求。根据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原则以及办公室、教室无线覆盖需求,采用如下的网络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针对无线局域网络中多媒体教室的媒体信息连续性,传输稳定性,可靠应用传输的要求,应尽可能考虑为接入终端均匀分配更多的带宽校园网,同时兼顾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整个工程的造价。

该方案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了便于对每个无线局域网访问的用户的身份进行严格认证外,提供了丰富的加密和控制机制,能够完全融合目前有线网的身份认证及审计机制。所选设备具有高性价比的无线接入点(AP),而且还有40/64位、128位以及152位WEP数据加密,SSID号广播禁止,MAC地址访问过滤验证可为256个用户提供访问服务,自动的频道选择和输出功率控制,自动负载均衡和高速漫游特性,无线接入用户端口隔离等技术。

具体实施如下(以网件公司产品为例,AP选用千兆无线宽带路由器WNR3500):

4.1第一步

在教室内的相关工作区域进行无线网络覆盖,为保证无线传输的良好质量与可靠性,每个WNR3500 AP间均以300Mbps信号覆盖重叠区域免费论文。每个WNR3500将负责本区域的无线用户以质量保证的最高可达300M速率的无线接入。

4.2第二步

无线局域网的AP WNR3500的10/100/1000M以太网端口,通过双绞线连接相关联的有线局域网交换机的10/100/1000M端口上。

4.3第三步

无线局域网的AP WNR3500可放置在吊顶上或挂在稍高位置的墙壁上或活动地板下。

4.4第四步

根据教室内工作区域的分布和提供访问的有效用户带宽考虑,按照日常普通的计算机以无线300Mbps速率的数据吞吐量作为参照,如果数据终端比较多,可再增加AP数,基本保证每个AP至多接入30个300Mbps无线用户接入(最多可64个无线用户接入)。

4.5第五步

根据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在多个子频道同时工作的情况下,为保证频道之间不相互干扰,要求两个频道的中心频率间隔不能低于25MHz。在一个蜂窝区(Cell)内,直序扩频技术最多可提供3个不重叠的频道同时工作。所以在无线局域网AP设备具体的配置时可对工作子频道按频道1、6、11的规律错开设置,相邻的无线AP在具体布置时也尽可能避开工作子频道的干扰问题。

这样校园网,在教室内就形成了微蜂窝覆盖的无线网络。无线微蜂窝覆盖,就是将多个AP形成的各自的无线信号覆盖区域进行交叉覆盖,各覆盖区域之间无缝连接。所以AP通过双绞线与有线骨干网络相连,形成以固定有线网络为基础,无线覆盖为延伸的大面积服务区域。所有无线终端通过就近的AP接入网络,访问整个网络资源。微蜂窝覆盖大大扩展了单个AP的覆盖范围,从而突破了无线网络覆盖半径的限制,用户可以在AP群覆盖的范围内漫游,而不会和网络失去联系,通信不会中断。[4]

5.结束语

该方案可以有效地使多媒体教室形成无缝连接的无线微蜂窝覆盖,所有在教室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该网络进行上网学习,大大提高了上网的灵活性,同时也方便了管理人员对教室的管理。同时,无论是从无线局域网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性能。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吕芙蓉等.WLAN技术在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2-34.

[2]方彬彬.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2):9873-9875.

[3]雷绪恳.WLAN应用方案[J].移动通信,2004(3):41-43.

[4]StallingsWilliam.无线通信与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21

篇9

通过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作当中引用借鉴了哪些文献资料,可以判断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参考文献的撰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互联网iso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互联网iso论文参考文献:

[1]任刚.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J].科技信息.2013(04)

[2]牟宗友.互联网传媒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6(15)

[3]邬政.传统媒体如何成为“互联网+”的受益者——浅析传统媒体融媒时代的转型定位[J].中国地市报人.2015(05)

[4]候金凤.移动互联网下手机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7).

[5]曾青菲.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联网产品差异化设计探究[J].艺术教育,2016(7).

[6]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互联网iso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年1月.

[2]淘宝网.淘宝公告,http://bbs.taobao.com.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052997.htm.

[4]魏宏.我国B2C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分析.标准科学[J].2004(8):52-54.

[5]黎军,李琼.基于顾客忠诚度B2C的网络营销探.讨中国商贸[J].2011(5):34-35.

[6]沃德·汉森.网络营销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

[7]RaftA.M}Robertj.&FishersB.InternetMarketingBuilding[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04,9(12):49-68.

[8]戴夫,查菲.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9]王耀球,万晓.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

[10]凌守兴,王利锋.网络营销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

互联网iso论文参考文献:

[1]张军国.面向森林火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叶佥昱.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压缩与路由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3]王怿.水下传感网时钟同步与节点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高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施农业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研究[D].,2009.

[5]许华杰.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环境不确定性数据处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6]马奎.无线传感网移动接入与信息获取优化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7]李莉.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8]李石坚.面向目标跟踪的自组织传感网研究[D].浙江大学,2006.

[9]曹明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9.

篇10

论文摘要:从4G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了其优越于3G之处,探讨了4G系统网络结构和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初步展望我国在4G方面发展。?

1 4G的定义与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 ?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指标:1.数据速率从2Mb/s提高到100Mb/s,移动速率从步行到车速以上。2.支持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宽带局域网应能与B-ISDN和ATM兼容,实现宽带多媒体通信,形成综合宽带通信网。3、对全速移动用户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影像等多媒体业务。

2 4G相对于3G的超越之处?

与今年年内即将推出的3G移动通信服务相比,4G技术更为复杂,4G技术在通信特点方面较3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有许多超越之处: ?

(1)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比3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高一个等级,其最大的传输速度将是目前“i-mode”服务的10000倍。 ?

(2)主要发展数字广带(Broad band)为基础的概念。在“毫米”过程中,传播条件相对困难,蜂窝小区也会相应小很多,这会引起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

(3)灵活性要比3G强得多。它能自适应的资源分配,能够处理变化的业务流、信道条件不同的环境,有很强的自组织性和灵活性。 ?

(4)4G移动通信技术将可让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 ?

(5)该技术应该能根据网络的动态和自行变化的信道条件,使低码与高码的用户能够共存。这些方面都要比2G、3G先进。 ?

(6)它能综合固定移动广播网络或其他的一些规则,实现对这些功能体积分布的控制。 ?

(7)该技术将以几项突破性技术为基础,例如一些光纤产品公司用来提高Internet主干带宽的技术,它将对无线频率的使用效率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都高得多。 ?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G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宽上均有别于3G,应该将会是将所有无线服务联合在一起,能在任何地方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讯、定位定时、数据收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移动无线互联网会是无边无际,而预计两年后3G的传输速度上限2Mbps很可能会到达饱和。所以4G将会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流动通讯系统,是宽带接入IP的系统。

3 4G系统网络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3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信道传输;抗干扰性强的高速接入技术、调制和信息传输技术;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适应阵列智能天线;大容量、低成本的无线接口和光接口;系统管理资源;软件无线电、网络结构协议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技术核心。OFDM技术的特点是网络结构高度可扩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比目前无线数据技术质量更高(速率高、时延小)的服务和更好的性能价格比,能为4G无线网提供更好的方案。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都将采用OFDM技术。

4 发展我国的第四代移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