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06: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库系统原理论文

篇1

一、 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部分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关系代数、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这一部分强调的是理论和基础,当然也设计了一些实验,但主要是验证性的和较小的设计性的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作相应章节的习题之外,还要适当的给出一些应用实例,启发学生在课外去查阅相应资料,为下一环节的数据库应用做准备。

在数据库应用部分中,我们主要以典型的Oracle、SQL Server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并结合相应的开发工具,以几个具体的应用课题为目标要求学生选择性的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学生在实际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理论知识,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现在各高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适当采用多媒体授课,一方面可以增大知识信息量,把原先难以在课堂上表达清楚的内容生动的演示出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采用,也有必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

学生的外语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要求,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目前,有大量的著作、期刊、论文都是英文原文,快速、准确的获得科技前沿信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为了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我们结合国际合作班教育进行了双语教学尝试,积累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三、实验和课程实习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不断交流的过程,实验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桥梁,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创新,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除了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之外,我们还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除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之外,从提高综合能力出发,我们增加了综合性课程设计。通常,学生必须成立几个工作组,共同设计并实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这些系统要求学生在工作组中必须考虑现实社会问题所涉及的开销、安全、效率等。增设数据库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

四、考试和考察

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是我们注重学生多方面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因为担心考试而整天抱着书本死记硬背,这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摒弃考试这种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方式,但这绝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除了数据库原理部分采用常规考试以外,我们还增设了课程设计考察、答辩、提交论文等多种不同的方式。

常规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程设计考察主要验收学生所设计的系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程度;答辩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阐述主要内容;提交论文是对课程设计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学生对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深刻分析,有重大改进或独特见解,按照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五、科研

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一举两得。我们努力注意最新技术的引入,同时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从一些科研任务中选择有实用价值的题目在课程中进行了讨论与实验。当然,这部分实验对于需要解决的题目来说还很不够,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利用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工作。科研带动了教学,加强了教的目的性,也提高了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也推动了科研,带着问题的教学势必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六、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除了本课程的前序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以外,与本课相关的课程还包括《软件工程》《OOP方法与技术》《可视化编程》《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或是本课程的后续课,或是并行课,有的需要本课程的知识,有的为本课程提供一定的支持。因此,我们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在学习完《数据结构》,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熟悉一种编程环境之后,尤其注重与《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必须把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数据库建设中来。运用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开发数据库系统,一方面为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进一步认识,所以可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另外,有了《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便可以较为容易的形成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思想,同时亦可构建基于C/S或B/S计算环境的网络数据库等实用系统。

篇2

摘 要:分析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现状与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教材选取不合理、考核制度沿袭传统的应试模式等诸多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一套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优化

Abstract: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s of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It is held that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example, the theory is separated from the social needs, practice teaching tache is not thought much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runs against the engineering principl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far from persified, teaching materials is reasonless and the checking system stresses too much on examinations. In respect to these problems, the measures to research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sures, practice teaching, checking methods and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of the course. Finally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a suit of the measures of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we obtain the better effect.

Key words: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Teaching reformation; Creative abilities; Optimize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作为培养数据库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高等院校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在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而应用性课程的教学又多以低端数据库系统平台为基础,如FoxPro, Access等,对大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的管理和应用涉及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分析该课程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教学改革方案,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分析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认为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原理是其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目前一些高等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教师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第二,教师重点偏向流行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甚至放弃原理的教学,造成学生对具体开发工的操作能力突出,但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既理解原理、具有扎实功底,又善于灵活运用、富于创新。

(二)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考核中实验课也没有一定的比例等。

(三)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

现代企业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一条原则,但考察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践到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被动地来完成这些任务的,缺乏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反映出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毕业后也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当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日趋流行,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板书的负担,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同时好的课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但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分依赖也给课程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当学生长时间注视投影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由于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加快了演示的节奏,缺乏教与学的友好交互,学生的思维难以与之同步,从而使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合理的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教材选取不合理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材内容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早期的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这将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考核制度沿袭传统的应试模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考试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违反教学规律、背离教学培养目标的现象已严重阻碍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发展。

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根据当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的总体思路如下:

第一,正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第二,采用能够反映国内外技术发展前沿的教材来组织教学。

第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善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

第四,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强调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

第五,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式、交互式和情景式相结合。

第六,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第七,强化课程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多渠道加强师生交流。

第九,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综合地应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受到良好地训练,所以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完备知识体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强化基础训练,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软件工程原则,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当前的研究发展状况,掌握数据库的应用技术。

在实施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时,应从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到应用开发,涵盖如下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2)设计方法包括软件工程原则、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等。(3)应用开发包括 IBM DB2数据库系统、基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C/S(B/S)构架的应用。

(二)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综合使用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案例、任务驱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探索,促进知识的加深和迁移。

1.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加快学生的学习步伐

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下练习,均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案例。从数据库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和开发等诸方面,对案例逐步展开,加快学生对抽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对理论内容的吸收。

(4)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即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其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该方法主要用在实验教学当中。

2.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并注意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针对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

(三)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鼓励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并具体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实践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中的上机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要合理。(1)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2)上机时应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创新思维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学生自觉地培养创新意识

富于想象并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注重实践,具有勤奋努力、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这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必备条件。

2.建立一种全新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

学生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后,不但要形成软件,还应鼓励学生撰写相应论文,在论文中阐述其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对于一些优秀论文,教师应给予一定奖励,并从中挖掘人才,建立课外研究小组,与教师一起从事数据库应用和开发研究。

3.建立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无疑是教育的关键和主体,教师应通过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后辅导、开展答疑解难、指导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实验等环节,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培养创新人才。

(四)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要灵活一些,应将考核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进行。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任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随机抽查个人的方法来考核小组成绩,促进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强化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更好的搞好课程教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在开课的前一个学期期末,任课老师集中讨论、确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开课前两周内,大家对备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任课老师要互相听课,以取长补短,并不定期的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教学方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讨论,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六)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

积极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开发课题:(1)基于VB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2)基于.NET的高校设备管理信息系统;(3)基于Delphi的教研情况管理信息系统;(4)基于Web的某一超市大型管理信息系统;(5)基于Java语言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6)基于C/S模式的铁路机务段化验管理信息系统;(7)基于实例推理和粗糙集理论的冲模智能CAD系统等。

五、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并已付诸实施。目前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我们将继续在数据库的教学改革上开展新的工作,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作新的探索,努力寻求新的切入点,使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更好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吴达胜,刘丽娟,孙圣力.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研究[J].计算机时代.2005(11):31~32.

[4] 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2):113~114.

篇3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应用;学习能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17502

作者简介:饶彦(1980-),女,硕士,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图像处理。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个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与要求。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行为或思维方面比较持久变化的内在素质,并且,还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换言之学习能力并非是指学到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指通过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之成为一种终身技能。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数据库系统应用》是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大三下学期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这时候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整合前面学习的知识,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应用不仅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信息等其它理工科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该领域知识有助于帮助理工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以适应更广泛的职业挑战。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来实现,本文就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这四大基本要素来探讨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内容

数据库教学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式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开发环境等。

(2)语言基础。包括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以及对表的基本操作、查询与统计等。

(3)程序设计。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表单设计。

(4)系统开发。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的所有活动的集合。

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在内容组织上应该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出发讲解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数据库领域的最新进展,比如演绎数据库等智能数据库,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2教学方法

从面向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潜能和积极性。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尝试从以下4部分展开: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数据库系统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数据库的相关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解、实验操作而获得。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余练习,设计一个比较系统的、能涵盖各章知识点,并且学生又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数据库示例,使各章节的内容围绕同一个示例展开。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学习和练习,而且能够体现各章节知识的逻辑联系与连续性,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2)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以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等章节,由于已有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先导课程,故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组织学生自学,让他们通过对比学习找到这些知识的共性和特性,这样学到的知识更深刻、更牢固、更能举一反三。另外一些操作较多的章节,如表单控件设计部分,可以先演示示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其中的组成部分及其实现原理,鼓励学生在自己动手实现示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网络互动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积极探索网络互动教学手段,如建立教学网站,在网站上设立教学园地,给学生提供教学辅助软件和素材下载,设计一些实际项目的动态演示,接收学生的课程设计作业等,同时在网站上提供讨论平台,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交流讨论。

(4)任务驱动。 部分较大的实验采取将学生分组,给每个小组下达不同的实验任务。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分析任务、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相互合作、互相激励、解决问题。在整个实验的进行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使学生熟悉了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实践环节

本课程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包含很多的实际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设计一个好的实践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并能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开发设计出小型数据库系统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每个问题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程序调试等步骤都能让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的相关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系统工程化思想有所认识,使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做好前期准备。

在实践环节的具体设计上,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每次实验我们提供多种题目供学生自行选择,并且题目在难度上具备足够的区分度。因为如果实验的难度过高,会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而实验难度过低,又会使部分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提高,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每次实验我们应为学生编写实验指导书,将实验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以下3类:

(1) 验证型。即要求学生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上机验证,此类实验的完成决定了学生实验的及格成绩。

(2) 拓展型。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加以小小的拓展,从而鼓励学生在验证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应用型。选择与实验内容相关且难度适中的应用型问题,引导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型和应用型的实验能使选择这部分实验的学生体会到创造和征服困难的成就感,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每次实验结束教师应根据学生选择的实验难度和实验的完成情况打分计入平时成绩,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拓展型或应用型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考核方式

考试是一种有目的、有对象的考核和检测手段。考试并不是学习目的,而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给予学生该阶段学习的肯定,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理论考核(60%)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的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考勤决定,期末理论考核试题则主要侧重于对数据库系统理论以及各种命令的考核。事实上,因为期末考试所有学生用的是同一份试卷,试卷内容又缺乏对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的考核,期末考核成绩往往不能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题目太难会使不及格的人数过多;题目太容易又会让大多数学生取得高分,成绩无法呈现正态分布,失去了考试的公平性。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降低期末考试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所占百分比,平时成绩结合了学生完成理论作业和实验作业的质量、参与讨论的次数等多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对认真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予成绩上的肯定,以此激励他们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而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此外,让学生在学习网站上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平时成绩得分情况,及时获得教师反馈。

5结语

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快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思想,进而能够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本文就《数据库系统应用》这门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法4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当然这些措施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完善,使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数据库编程的知识和技术,还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济民.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子珊. 普通院校计算机学科本科人才培养道路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5):7778.

[3]孟中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篇4

摘 要:本文通过对车辆动态称重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及特点的分析,设计出1套动态称重系统并简述其实现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其功能是动态测量行驶中汽车的前后轴重,并计算其总重,判断是否超载,实现全自动、不停车监测。系统软件共分PC机与单片机两大块,其中:单片机部分软件采用MCS-51汇编语言编写,PC部分采用Microsoft公司的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应用程序开发工具设计。该系统既可以成为1个独立的检测单元来使用,也可以通过主控机的数据库系统与整过检测站乃至全国各汽车检测站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车辆称重;动态;VB6.0;数据库;软件设计

Develop and Research on Convenient Dynamic

Vehicle—Weighing—System on Highway

Abstract: This article gives a systematical study about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design automobile’s brake system. Design a set of dynamic state of weighs the system to combine simple description in fact now method, include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ts function is a dynamic state to measure to drive the medium automobile in front and back the stalk is heavy, and compute it total and heavy, judge whether overload, realization fully automatic non—stop metering .The system can be used as a separated test unit, also shared by the whole test station through the database in master-control, even by the entire country.

篇5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发展趋势和方向

1构成与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组织、存取和维护大量数据的人机管理系统,是由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实现数据组织、存储、管理等功能的组织形式,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处理提供了前提。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数据库的正常运行提高了保证。数据库用户往往只有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具才能与数据库打交道。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应用程序不能直接从存储介质获得所需数据,它必须先将请求提交给数据库管理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从存储介质检索数据并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因此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接口。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管理,其功能主要包括:

(1)方便而准确的原始数据输入。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源于正确的原始数据输入。在定义数据库中信息逻辑结构的同时,还完善了整体约束,整体约束是保证质量的一种规则。数据库中的品种、类型、试验工等一系列文字内容的项目,可以从下拉框点击输入,简化了试验人员的操作,避免出错;系统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完整性、准确性效验,一旦发生错误,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

(2)实用而便捷的数据编辑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子系统帮助用户增加、修改、删除数据库中的信息,并帮助用户在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3)灵活的查询检索功能。根据字段值,在数据库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记录,可以查询任意时间段的产品质量信息;也可以顺序浏览有关信息。

(4)系统管理的功能。DBMS的数据管理子系统具有管理数据库的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由以下4部分组成。

1.1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翻译处理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简称DDL)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各种模式,翻译程序负责将它们翻译成相应的内部表示,即生成目标模式。

1.2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或解释)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简称DML)实现对数据库的检索、插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DML分为宿主型DML和自主型DML两类。

1.3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些系统运行控制程序负责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的控制与管理,它们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监视着对数据的所有操作,控制管理数据库资源,处理多用户的并发操作等。

1.4实用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还提供一些实用程序,数据库用户可以利用这些实用程序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与通信。

2主要应用

2.1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社会企业等现代化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等成了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基础系统平台,系统平台将信息化和传统的业务工作衔接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中间媒介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2.2数据库在企业中常用模式

在企业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是两种:一种是信息资源处理,另一种是信息网络服务。

2.3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企业常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企业常用技术有客户用任务器体系结构技术、分布式数据库、Web数据库。Web数据库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优秀范例,也是一种网络数据库,通常表现为三级数据库模式:数据库、中间Web服务、前端浏览。企业信息应用,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数据库很多的新技术都是在与实际应用结合中发展而来,现在企业信息应用在内容上越来越广,早已超出早期的生产数据处理存取管理,而是将信息应用扩展到所有活动及成果方面,比如企业文档图形数据库化管理。

2.4数据库技术对决策应用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人们在信息化进程中已经建立了数以百万计的信息系统。由于人类获取数据能力不断地增强,数据库的数据和规模还在快速增加,这些数据都是宝贵的资源,人们在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已经意识到这些数据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和规律,并着力与数据库技术对决策应用支持的研究和开发。

企业已经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反映了该企业当前的运行状态,按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需要,应用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完成企业管理所包含的日常任务,一般把这种数据库应用称为联机事务处理(OLTP)。而在决策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联机分析处理(OLAP),也就是要侧重于满足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需求,快速灵活地进行大量数据的复杂查询和分析处理,并以一种直观清晰的形式将结果提供给决策人员,以使他们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的状况,了解市场动态,制定正确方案,增加企业效益。

3发展趋势

3.1数据库产品多样化和数据库技术集中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也越来越多样性。数据库产品市场社会应用定向不同,发展出不同的数据库技术,形成不同的数据库产品。比如SQL Sever产品、DB2、Orcle产品,还有其他专用领域里的数据库系统也都各自存在。数据库产品技术也越来越具有集中性,数据库管理系统越来越庞大,技术越来越集中。比如,现在的数据库能从企业生产数据到管理再决策到知识运用,一个新的产品集中多项现代数据库新技术。

3.2数据库技术发展高端化

数据库技术一直是社会现实需要作为推动的,现代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已经对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这样的现实需求推动着数据库技术从以前的专门的技术领域走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领域,走向企业等生产业务决策等前台。要求数据库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信息服务、到业务本身管理,甚至到知识和决策。这就产生和发展了相应的技术,比如数据挖掘技术、知识库专家系统、能处理和控制大量的生产信息和资源的数据库技术如ERP。

3.3数据库理论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知识库等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将依赖于其越来越成熟和通用的数据库基础理论技术的发展。比如新的数据模型理论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正如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理论知识推动关系数据库发展一样,新的数据库基础理论也会推动数据库技术的大发展。数据库在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可伸缩性和高安全性方面将不断提高,在互联网方面结合新的技术实现不同数据库的数据互用互联,采用发展的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表示技术等。在不同的应用上将出现不同的数据技术来协同支持原有的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比如中间件等,这样可以扩大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形成灵活而集成的数据库技术。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发展趋势[J].微型机与应用,2006,(10).

[2]苑森淼,康辉.数据库系统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13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库技术也开始进行广泛的运用和学习,并且高职院校的数据库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和更新。高职院校培养是实用型人才,正好数据库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用系统,所以高职院校对于数据库的学习和研究也在加大力度。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中都开展了数据库的相关学习安排,并且在高职院校中着重强调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学习和研究。

一、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分析

(一)高职院校数据库的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和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计划。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社会中需要的高职人才的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正确取舍教材中的知识和材料,只有培养适合社会的优秀人才,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报效祖国和社会。

高职院校数据库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了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中的要求,符合社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专业中对计算机水平以及数据库要求不同等等这些客观因素。高职院校在设置数据库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相同的数据库课程,并且在最后的考核中的要求也采用同样的标准,那么这种错误做法不仅会使有些学生学习数据库的过程中,感觉这门课程对自己而言要求太高了,并且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后根本用不到这种类型的数据库,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在学校白白浪费了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一些对自己工作没有帮助的知识。不仅仅对于高职院校的数据库教学内容设置需要考虑这些,其他的一些本科学校对于工科生和经济类的学生所安排的数据库就有所差别,比如:大部分的工科生学习的数据库相对于经济类的学生都比较难,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经济类的学生所使用的数据库与工科生从事的工作所运用的数据库是不一样的。

1.高职院校进行数据库教学内容设置时需要考虑的内容或者因素

在高职院校进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够过分注重课本或者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社会实践中需要的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应该将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工作进行联系并且将社会中需要的技能在平时的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讲解。除了考虑上面的问题之外,还应该结合高职学校的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对于数据库学校的兴趣、爱好,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量身定做属于他们自己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学习中能够更加熟练、自信的操作数据库技术。

2.举例说明应该怎样恰当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变革

我们在这里用数据库系统概论这门课程为例子进行讲解,应该怎样才能恰当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数据库系统概论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包括数据库的根底理论、数据库的应用模块以及数据库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这三大部分。这三部分中包括的内容都很多,其中就需要将这些内容中的细小问题进行适当的取舍,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数据库课程。比如:在数据库应用模块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Visual Foxpro、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对于经济类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只有Visual Foxpro即可,因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学习中一般只会遇到关于这个的问题;如果学校将这些知识都安排给经济类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些系统,只能是无故增加学生的工作量和学习压力,从而阻碍学生更好地学习数据库的课程。

在进行数据库教学内容变革的同时,需要将数据库的所有内容进行有序的组合,将有关联的或者有先后顺序的知识点合理的安排在一起,否则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混乱。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数据库的学习,让他们所涉猎的范围扩大,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操作以及一些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即可,不需要涉及太多的知识点。

(二)课堂授课内容的改革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并且它的主要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仍然不明白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要想在一定的学时和学生的有限能力之内很好地完成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最主要的改变数据库的教学模式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的方式。课堂教学的质量上去之后就能够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相应的数据库课程改革就能够圆满的完成。

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善是师生的关系,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善于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教课老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谈或者沟通,并且听取他们关于课程内容的一些意见或者问题,善于倾听学生对自己课程的评价,将学生的意见进行仔细的思考,对于那些有用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采用,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据库这门课程。数据库课程的实验需要依靠计算机进行,其中计算机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我们的数据库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能够对出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并且老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学习,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并且经常向老师请教相关的数据库问题,才能培养出高职院校所希望的实用型人才。

数据库的教学质量没有显著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老师进行知识讲解或者实际操作的方法不对。所以要想让高职院校的数据库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就需要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观念。

二、提出了有效的数据库教学方法:

(一)实际案例教学实验法

数据库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也就使得很多同学只通过老师的理论讲解是不能够实际掌握相应的技能的。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特征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些综合因素,运用相应的实际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具体的接触数据库原理的知识。数据库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SQL的学习内容,那么数据库老师就应该尽可能的搜集有关SQL的案例程序分析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大量的案例讲解分析中慢慢的理解SQL的主要原理和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实验来学习数据库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学习数据库这门比较难的课程。

(二)小组训练法

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其他队友的团结协作能力,有些数据库需要很多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团结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所以高职院校的数据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其中可以采取小组训练的方法,也就是说老师将3-4个人分为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的建立。在每个小组中设立一个组长,让小组组长组织大家查找资料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大家一起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老师可以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互相评价法

在老师完成一定课时的教学之后,让学生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水平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或者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指出对方的优缺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能够及时地进行改正缺点或者完善自我,同时也能够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和协作能力。

这三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所以不同的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将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我们只有经过不断的改革数据库的教学情况,让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时刻与社会需求相对应,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数据库水平。高职院校的数据库教学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为目的,建立一个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数据库教学体系。我们需要建立的教学体系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中的工作,也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增强对数据库课程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翟中.数据库教学办法变革的探究与理论[J].黑龙江高教研讨,2007,4

[2]陈树对等.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办法研讨[J].电脑学问与技术.2007,3

篇7

 

姓名:               专业:      所属系别: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职    称:          

开题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论 文 题 目 :小型医院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1、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与本人实习、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仅靠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和脱离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的改进,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医院业务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减轻业务劳动强度,减少了差错,科学管理药品,节省人力,提高医院的财、物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方便患者就医和查询,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所以,一个现代化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院,除了具备一流的医疗队伍、一流的服务设施之外,还应具备一流的业务管理系统。 

医院业务管理系统不仅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而且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因此,医院对业务管理系统有着强烈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医院出入院处、病区、药房、药库的业务流程,在整体分析医院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实际工作业务的基础之上,结合管理系统开发的理念,用VB 6.0作为前端开发工具,开发了医院业务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服务的业务信息系统。全文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系统的模块设计、实体-联系图(E-R图)设计、关系模式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详细地阐明了本系统开发的目的、过程及预期效果。

业务管理系统是一门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便有效的管理医院。

参考文献

[1]张莉 王强 赵文方 董莉 《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催五子、于宁。界面设计与Visual Bbasi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完成课题的条件(包括实习单位情况)和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意义:1、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快、更快的服务,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吸引更多的病人到本医院就医;

2、人力工资昂贵,迫使医院采用计算机以提高劳动效率;

                                                                                              

功能:1、门诊挂号:为病人提供就医卡方便病人;

2、住院病人管理系统:是医院可以随时了解病人情况;

3、药房管理系统:提高了药品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4、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费用的管理、病历管理系统、以及外部接口等。

 

 

3、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4、选题报告会评议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5、学院审查意见:

 

 

 

 

 

 

 

篇8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62-02

2008年9月重庆邮电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进行“数据库原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这是我校第一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对该课程的建设是我校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专业提升的关键举措。在三年多时间内,课程组任课教师围绕该课程展开了一系列建设性工作,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和尝试,获得了面向双语教学的“数据库原理”的一些合理教学方法。笔者以课程组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做探讨,为今后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一、教学模式的探索

1.明确教学思路

当前,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1]没有完善的教学理论予以支撑。[2]数据库是计算机领域中理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3]“数据库原理”双语教学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用英语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方面的专业英语,让学生获得更强的技术支撑、更广的专业视野和更宽的职业发展机会。

开展“数据库原理”双语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实际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水平等具体情况,决定其具体模式,并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和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情况及时调整,从而达到掌握数据库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经讨论,课程组明确了如下教学思路:以英文教材为基础,讲授以汉语为主,同时介入英语表达,循序渐进,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水平的基础上,保证英语水平的提高。

2.课程资源的准备

选择即有利于实施教学思路、又适合学时安排的教材是教学准备的首要任务。本课程组选用的是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的教材《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作为一本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的教材,该书体现了易于理解、面向应用的特点,知识要点清晰,书面表达言简意赅,英语字句流畅,非常适合“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制作教学素材。课程组的师资队伍中既包括多年从事数据库理论研究的教授,也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以及积极探索数据库相关新课题和新方向的青年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能力。课程组教师及时跟踪数据库技术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和动态,在针对每界学生授课之前,由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组教师都会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发展方向等组织一个综合性教学研讨会,保证在课程实施的每个细节上达成一致。根据其教学经验共同制定体现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建设的教学方案,授课严格按照教学方案有条理实施。在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定期或不定期地讨论、交流授课体会。为配合课程理论教学,课程组教师编写了大量的练习题、模拟试题并配备相应答案;为配合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组教师根据教学和研究经验设计了大量的开发案例并提供解决方案。这些资源均被上传在课程建设网站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访问这些资源,有疑问可及时向老师提出。讲义原则上为英文,但全英文势必影响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理解,因此,课程组教师都在讲义中对一些核心专业术语(如Transaction、Schema)用汉语做批注,对于一些重点章节(如E-R图)、难点章节(如关系代数、规范化理论)内容也采用适量的中文幻灯片做深入分析和讲解。

3.教学方式的探讨

(1)授课方法。采用双语授课,英语和汉语所占比例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课堂上英语讲解太多,会使学生太注重语言而可能忽视数据库本身所含盖的技术层面;如果基本上用汉语讲解,学生虽然很容易学习数据库的专业知识,但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不利。针对数据库课程教学技术性强、专业词汇多的特点,讲解过程中英语的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初几节课主要采用汉语授课,穿插一些简单的英语和专业词汇,并对英文讲义中的语句进行中文翻译。在学生能够适应的情况下,开始逐渐增加英语比例,最终保持英语在授课中所占比例为40%左右。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又不影响其对课程专业知识的接受。

(2)互动式的案例教学途径。课程组坚持以专业知识的讲解为目标、以英语为专业知识的传递媒介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他们以看、听、说、讨论的方式积极掌握核心原理和技术。课程组教师对于一些重要且易于采用英语表达的知识点,就用英语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抛出。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根据关联知识进行评论,并作为评价学生平时表现的一个重要依据。而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则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或几个学生相互协作解决,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

篇9

关键词:信息系统管理;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北京农学院横向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204115002)资助。

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对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系统与网络营销两大方面的企业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与系统实施的实际运作能力,具有管理与维护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的业务能力。当前,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急需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笔者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的个体学习变为团队形式的协作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和创新活动,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有利促进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提高。

1 开发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学生在创造实践中利用已有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新颖性地解决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产生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课程创新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改革教学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学业评价方法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改革教学方式,变“教学过程”为“学习过程”,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逐步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乐探索”的正确轨道上,让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改革学业评价方法。本着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改革只注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的传统考评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考试与评价体系。课程考核以“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重点测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考核内容上要重点测评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形式上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开卷、专题小论文、上机操作等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这样,使学生达到既掌握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通过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创新实验项目,组织学生组成协作小组,通过设计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方向,学生通过逐步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最后完成设计。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原理图+设计说明书+答辩”来综合评定成绩,对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与此同时,设立创新学分和专门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基金等方式,将学生的新思想、新成果和新发明都以学分的形式体现,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奖可以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

2 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创新

农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既需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又离不开团队的合作。笔者在教学改革中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入手进行了创新实践,效果显著。

在第一课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改革。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增加了沟通、表达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在课堂教学方法中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法,增设了分组讨论、增加学生表述时间等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采用以项目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要求学生组成5-6人小组,选出组长、质量负责人、设计负责人、实施负责人等,给与每个人管理别人和被别人管理的双重机会,大家共同商量、合作完成规定的任务。考核中除考核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外,还加入了能力的考核内容和标准。例如,设置小组互评机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任务后,填写互评表。互评表设置了各个组员的协作程度、交流能力、相处容易度等多项指标,每个指标由好到差设定了五个等级,通过互评表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第二课堂中,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研发,在研发中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训练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合作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沟通表达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学生们在学习数据库系统原理这门课程中,一方面通过理论教学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数据库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3 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

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程群构成,主要有:数据库系统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电子商务、网络维护与管理等。采取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加强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

将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思想移植到对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之中,以E-R模型(管)、关系代数+SQL(门)、关系理论(器)、数据库设计(系统)的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理论教学进程协调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链接与递进,通过由“管”组“门”、由“门”到“器”、由“器”达“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管”是针对与管理能力相关的基础课、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及相应的单项性实验项目,如:数据库的创建、网络组建等;“门”是以课程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线索,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等;“器”是针对课程之间的通融性和共性、按课程群而设置的专业综合性实践项目,从这些课程群中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有农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鲜果类农产品网络营销系统设计等;“系统”是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立体训练的学科综合性实践项目,包括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顶岗实习、工程与社会应用实践、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中,采取“大作业驱动”的教学模式。大作业驱动的实践性项目与我们以往开展的课程设计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往的课程设计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集中2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而大作业的起点是教学初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的。笔者结合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及课程教学目标,分类分层次设定若干课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与教师共拟课题。根据教学内容,将大作业分解为若干模块的小作业。学生的课堂、课后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使学生能够设计开发出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检查验收学生所提交大作业成果时,按目标逐项检验审核,由学生继续修改、完善,获得最后结果。通过此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农业信息系统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在团队研究和创造中学习,使学生自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和创新活动,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充分施展农业信息系统管理的应用能力。笔者推广合作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有年等.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15-18

篇10

关键词:计算思维;IPR-CDIO;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79-04

引言

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各种数据管理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技术强有力的支持。笔者所在学校的数据库课程统称为“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技术”,它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而且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理工科、管理类专业的必(选)修课程,如何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数据库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知识,学会分析和使用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除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外的第三大思维。[1]

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它强调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的培养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2]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将计算思维理念引入“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计算思维的方法,在教授不同知识点时,运用不同的计算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本领域问题的能力。最终,不仅教师形成了新的教学思路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也提升了其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IPR是指兴趣(Interest)、毅力(Perseverance)和责任(Responsibility),IPR-CDIO就是将学生的探索兴趣、解决问题的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项目研发的CDIO过程。教师通过不同级别的项目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共享知识(团队合作)、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知识(技术创新)和传播知识(沟通交流)的能力与素质,同时训练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3]

笔者结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可行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目标,通过使用IPR-CDIO工程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践应用拓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内容

1.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数据库课程时,教师设计课程体系不仅要考虑如何兼顾课时和教学深度,同时还要考虑实用性。课程体系的设计以数据库应用技术为基础和出发点,涵盖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相关概念和方法,将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技术。在计算思维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能用数据库的相关方法和工具解决将来在工作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不同专业在数据库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要求,在保证能够体现数据管理完整过程的基础上,笔者最大限度地精简了课程内容,精选了必要的知识点,减少甚至去掉不必要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合理取舍讲授的内容。可选择性讲解的内容包括关系的完整性、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事务处理、备份恢复、安全性等。例如,对安全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安全性部分应重点介绍。

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应重点讲解。例如,对关系数据库来说,SQL命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访问方式,从建库、建表、数据操纵到数据查询以及基本的数据分析都要用到SQL语言,数据挖掘前的数据整理和清理,也要用到SQL语言,所以对这部分应该讲透、讲到位。

2.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资源构建

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多种需求,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需要多种在线和离线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相配套。在全国都在缩减公共课课时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笔者设计与实施了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通过MOOC平台呈现课程内容。课下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习题与作业,与教师线上交流、讨论;课上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答疑、辅导、讨论,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笔者与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联合制作的MOOC视频课程(第一版)已经在玩课网(http:///)上线,在线注册学习人数达2300余人,有东北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高校使用了本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良好。

3.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应以思维训练和提高问题求解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其在掌握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技术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计算思维方法。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不同,对计算思维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除了传统教学中使用的讲授模式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探索与计算思维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如表1所示,针对表1中的课程体系,在基础理论、基本操作和系统开发中,教师分别对涉及的重点知识,引入计算思维中相应的方法。在相关知识点讲解和计算思维引入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笔者分别使用基于问题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课堂讲授+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思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案例教学模式

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角度来看,与专业方向相融合的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式中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笔者引入案例教学,重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意识,从而从本质上和全局上进行思考并给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例如,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讲解实体联系模型时,让其设计一个网站管理会员制客户的数据库系统概念模型。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帮助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只有贴近生活并融入专业知识的案例,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整个数据库课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笔者将案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以传统的学生选课数据库为基础讲解基本知识点,然后联系实际中使用的“学生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讲解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教学开始前将学生按照每组3~5人进行分组,并为每个组分配不同的项目。笔者考虑到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主要从功能需求、数据管理需求和信息安全需求三个方面尽可能清晰地描述每个案例,使每个小组看到案例描述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在明确案例需求方面花费的时间,使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数据库设计上,从而突出了数据库课程的重点。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采用分组的形式,每组的作业知识点相同,但是具体的作业内容根据项目不同也有所不同。对普遍出错的知识点在习题课上集中讲解,对个别组出现的个别错误则采用课后答疑的方式解决。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使他们更加正确地把握案例,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设计出合理的数据库,从而为后面的实验和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给出一些与具体理论知识联系紧密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通过小班讨论,消化理解知识点,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的项目案例来检验课堂所学知识,并通过上机操作来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基于问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法,能使师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的螺旋式递进问题情境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启发思考。

基于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基于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情境和感悟问题情境的体验,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建构一个从探究问题到实践、思考、运用相关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

(5)“课堂讲授+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

采用“课堂讲授+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讲授数据库核心的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及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用计算思维的核心思想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利用网络课程向学生讲授数据库具体的操作方法,如表的创建和操作、报表的查询和创建、界面设计以及数据库操作的编程实现等。网络课程不受课堂学时限制,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范围,对于重难点问题学生也可进行反复学习,有效解决了他们学习进度不同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因材施教的作用。

4.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考核方法

为了体现计算思维的培养效果,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需要重视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规范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包括学生在教学平台上的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创新性作品的质量、出勤考核、阶段测试的成绩等,并且采用等级评分制,淡化分数,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考试的重要性,规范考试制度,建立试题库,采用上机考试系统统一考试、评卷,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证不同班级、不同任课教师考核评价的一致性。

在课程考核方面,实现根据培养计划和大纲要求,对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并根据其重要程度作为评分的权重,在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基础上,给予总体的科学评价。笔者所在学校现在主要采用MOOC和翻转课堂的形式,考核比例如表2所示。

结语

计算思维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其数学思维和工程方法对数据库学习非常有帮助。笔者通过对“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技术”课程中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形成了适合高校学生数据库课程学习的一整套课程体系、资源库、支持平台、教学方法和成果,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增强了其利用计算思维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5-7.

[2]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01):7-12.

[3]陆慧娟,关伟,高波涌,何灵敏.基于IPR-CDIO理念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C].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