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范文

时间:2023-03-21 21:3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群众利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群众利益

篇1

担负着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光荣职责。办公室的工作质量如何,党政办公室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县委办公室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工作落脚点,强化干部公仆意识,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得到县委主要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畅通渠道,让群众的诉求得以表达。一是强化干部责任。严格实行问题首问负责制,规定凡群众来信来访,县委办第一接访人必须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礼貌,并认真记录来访(信)人的基本情况、所陈述的事实,必要时作好相应的笔录文书。对于事项,能当场解答处理的,立即给予答复处理;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收到事项之日起24小时内填报《处理笺》,提出拟办意见转局或有关领导处理,并及时将办理情况反馈给来信来访者。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地杜绝了接待处理工作中的扯皮现象,提高了来信来访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干部经常深入到农村、企业、学校、社区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实情。特别是通过深入基层,发现和掌握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资打假、农民增收、土地流转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提供综合性、预警性、前瞻性的决策服务。今年来,我们创办了《工作情况交流》、《领导参阅》等两本刊物,将上述调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反映给领导,有力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为了加强对社情民意的掌握和反馈,我们还构建了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共1000多名群众参与的民情调查网络。三是实行集中接访。县委办主任首先带头,每个月到县中心公开挂牌接访,主动走近群众,直接面对群众,妥善化解矛盾。同时要求办公室每位同志轮流到县委值班室值班,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为方便群众上访,我们还主动让出机关实体场所,促成了县人民群众维权服务中心的建立。“中心”以县局为依托,将局、联席办、稳定办、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法律援助中心等单位职能进行整合归集,实行合署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场解决、交办、督办各类问题,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的问题得以调处。一是出台领导负责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要求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包保责任人,并规定一般问题由责任单位负责,比较重大的问题由分管县级领导负责,特别重大的问题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负责;对所负责的问题,相关领导要包调查、包处理;对接访时明确表态的问题,事后要跟踪督办,落实到位;对接访时现场没有答复的问题,事后要专门研究处理。二是出台法律援助制度。积极向领导汇报,促成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出台,规定由县财政拿出专项经费,聘请11名律师到维权中心值班接访,免费为上访群众解答疑问,并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把律师参加接访制度延伸到了乡镇和县直单位,目前,全县40个乡镇和58个县直单位均聘请了法律顾问,为群众依法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三是积极协调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涉及群众权益问题的解决。今年上半年,县委办共牵头召开部门联系会议14次,妥善解决上访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各类问题20多个,受益群众达210多人。尤其对群众最急迫的需求、最切心的愿望、最难解的困难,及时向领导汇报,通过行政的力量推动问题的解决。如原来某乡安全生产隐患比较突出,群众反响强烈,办公室向领导汇报后,县委立即成立了由一名常委牵头的强有力的整治班子,很快将问题予以根治。

三、实行跟踪督查,让群众的利益得以兑现。一是围绕民生工作抓督查。在抓好日常督查督办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专项督办,坚持从落实上查责任,从根本上解难题。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帮助群众致富等事关民计民生的热点、难点进行督查督办,满怀真情、满腔热忱地帮助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二是围绕领导批示抓督查。围绕县级领导的批示件的落实情况实施跟踪督查督办,是督查工作的重点。我县自今年6月13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以来,领导批示交办问题57件,目前我们已对46件实施了督办,回复43件,其中办结29件。三是围绕重点问题抓督查。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其权益的重大问题,督查室均建立了专门台帐,实行全程跟踪督办,做到了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并通过创办《督查通报》刊物,及时将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做到了不畏不惧、不瞒不漏。目前,《督查通报》已成为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强有力的刊物,得到了领导和广大干部的高度评价。县委书记郑弟祥明确指示:“督查室要在维护群众权益方面发挥‘助推手’作用,对于反面典型,要通过《督查通报》曝光一批、整改一批,凡是没有反面典型的《督查通报》一律不发”。

四、兴办利民实事,让群众的困难得以解决。一是认真搞好新农村建设。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县委办除了出台针对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外,还专门就所联系的点村实际情况,抽调专人抓好这项工作,先后完成了村庄规划、4公里通村通组公路硬化、村部维修、农网改造等多项工作任务,帮助建起了红豆杉基地、苎麻基地、烟叶基地,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二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点村20多户困难户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在今年初的抗冰救灾过程中,县委办在全县办公室系统发出号召,累计为群众捐赠钱物50多万元。三是深入开展“四送”活动。每年上半年,县委办都深入到所联系的点村,开展了送戏、送科技、送药品、送生产生活急需物质的“四送”活动,并为村民免费进行体检,成为了群众最信赖的“后台”和“靠山”。

篇2

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更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冲击,大量企业停产、倒闭,失业返乡农民工增多,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增加,维护稳定压力增大,尽管目前经济已企稳回升,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大力度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完成“保稳定”这个硬任务,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人民警察要努力响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把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当作大案来侦破,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人民群众才会理解我们、赞成我们、拥护我们。对当前公安工作来说,维护稳定是第一要务,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尽早发现、调处矛盾纠纷,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就可以赢得工作的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广西公安厅党委把今年确定为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年”,围绕“保稳定”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防控、大调处活动,在全区公安派出所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室,推行“三级限时调解”工作机制,推行“五级五长接访”和“公安超市”工作机制,实施化解矛盾纠纷、和谐警民关系“十百千”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发现、化解矛盾纠纷,巩固基层稳定防线的新路子。

把小事当大事抓,防患于未然,固稳于根基

现阶段,涉及社会治安稳定并最终汇集到公安领域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主要在基层。很多普通的矛盾纠纷,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解,由小拖大,由简单拖复杂。如果这些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解,矛盾双方往往就能冰释前嫌,和睦相处,促进社会和谐。

为切实提高公安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广西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将化解矛盾纠纷的关口前移,在每个派出所建立统一规范的调解室,推行管段民警、警长、派出所长“三级限时调解”工作机制,对因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矛盾纠纷,尽量不进入司法程序而采用调解的方式加以解决。发生矛盾纠纷,先由管段民警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调解。如果管段民警调解不成,则交警长也在一定时限内调解。经过调解,当事人仍不满意的,再交派出所长调解。尽可能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一件小事,或许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名群众、一个家庭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可能是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推行“三级限时调解”工作机制,让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解,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缩短了纠纷调解的时间,而且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激化,实现在第一时间、第一环节解决问题的目的。

推行“五级五长接访”和“公安超市”

多年来,广西公安机关日常的工作都是由一两名专职员接待来访并登记报批,由于层层转办,环节繁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一些群众重信重访,甚至越级上访。

2005年,公安部在全国推行公安厅局长“大接访”,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被人民群众广为称道。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广西实际,把县、市、区公安厅局长接访工作机制往基层延伸,把派出所长、警长纳入领导接访工作机制,把工作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形成了“五级五长接访”的公安工作模式。针对公安机关几十年来工作存在的弊端,我们将内部各警种、各部门的业务在接访窗口集合,在一个窗口为来访者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让来访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直接管辖部门的接待,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称之为“公安超市”。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领导包案、部门、约访、下访、挂牌督办、苗头隐患排查调处、黄牌警告、特困人救助、评议监督与考评等十项配套制度。

通过建立“五级五长接访”和“公安超市”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公安工作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各警种齐抓共管工作的工作格局,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公安工作网络,推动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的解决。

实践证明,“五级五长接访”和“公安超市”工作机制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愿望,深受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在最基层构筑了坚持的稳定防线,合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实施“十百千”工程

为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确保化解矛盾纠纷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区公安机关实施化解矛盾纠纷、和谐警民关系的“十百千”工程。到年底,全区共评选出10个“化解矛盾纠纷、和谐警民关系先进公安局”,100个“化解矛盾纠纷、和谐警民关系先进派出所”,1000名“化解矛盾纠纷能手”。通过实施这一工程,使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在基层公安机关常态化,成为基层公安民警的一项基本功,推动全区公安机关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实施的“十百千”工程,依托广西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行“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的“四公开”,全部考核在网上进行,按网络排名顺序决定“胜出”。“十百千”工程的实施,得到广大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防范和减少不和凿因素上,把化解矛盾纠纷当作分内之事。基层公安民警踊跃参与,争当“化解矛盾纠纷能手”,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

篇3

有这样一名同志,他始终践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坚定着“为群众打开大门”的初心;他上任仅仅一年,就攻下诸多陈旧难题,提起他,群众们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河东区建委党委副书记——韩正。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关键在干部,关键在担当,而担当作为往往就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件件小事中。

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工作往往事无巨细,每一件小事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唯有脚踏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才会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韩正同志面对建委积压的许多陈旧问题,不气馁、不退缩,主动到群众家中拜访、了解情况,送政策上门、送解决方案到家。他还改变工作时间,杜绝群众办事遇“闭门羹”的状况,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问题。他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满意指数”,用自己的“奉献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韩正同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民办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关心群众生活的实际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群众利益无难事。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韩正同志永远是迎难而上。无论是推进片区征收工作还是落实积案化解,他都把担当置于首位,立说立行是他的风格,走在前面是他的常态。他成功化解了许多因拆迁引起的上访问题,短短一年时间,落实定向安置房源1700套,完成征收966户,清理强占房654间。我们要像韩正同志那样,以担当为要求,把追求优秀作为一种习惯,遇事不避难、当事不推责,敢于啃最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迎难而上,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复杂棘手问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疾苦放心间。”我们提倡担当作为,首先应要求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切实实体民情、解民忧,把群众繁杂、琐碎的“小事”解决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篇4

――责任到位。治理教育乱收费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及时通报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政策法规、典型案例和查处情况,发挥警示作用;对反映相关问题的信件和材料进行统一编号、登记,通过派人督办、电话督办、信函督办等形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约谈追究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学期对乱收费问题举报较集中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进行约谈。

――规范到位。建立市长为总召集人的全市教育改革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全方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解决教育投入不到位、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结构不合理等源头性问题;以名校带动战略为引领,实施市区中小学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的综合治理力度,2014年扩充121个教学班、新增学位5445个;持续深化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及治理教育乱收费纳入评估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规范教育收费,建立了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向全社会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加强县(市、区)教育投入及市直学校经费定期审计,让教育收费和经费拨付在阳光下运行;将教育乱收费治理工作层层纳入政府行风评议之中,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评议;将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办学行为、校务公开等内容纳入政府督导评估体系,建立推进教育行风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在教育系统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治理到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深化作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专项整治活动,重拳治理教育“三乱”问题,全市共排查整改办学行为、师德师风等方面问题49个。每年印发《关于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置警戒线和高压线,完善收费审批、公示、管理、监督等程序,从严规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收费行为。作为省级试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中小学教辅材料准入机制,以“一科一辅”为核心,全面加强对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质量、价格、评议、选用等各环节的管控,并定期对全市中小学校教辅材料购买及有关费用结算情况进行督察,确保教辅资料征订及使用的规范。以群众举报为线索,重点对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情况进行严肃查处,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严格规范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2014年共清退违规收取的服务性收费及代收费6万多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监管到位。加强督导检查,开展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和“小金库”专项检查;建立春秋两季开学大检查制度,将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办学行为、校园安全等列入检查范围,不断建立完善长效督察机制;坚持把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与教育系统党风政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校务公开相结合,与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相结合,与教育系统创先争优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拓展公开渠道,扩大公开范围,加大公开力度,增强政策、程序、结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接待日等形式,广辟渠道,广泛接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做到有访必查。2014年,共查处乱收费案件19起、党政违纪11人次,清退违规资金19.9万元。

――宣传到位。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每年两次走进许昌电台“行风热线”和许昌电视台《聚焦30分》栏目直播间,与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面对面”,宣传教育收费、招生管理等相关政策法规,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借助许昌教育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回应广大群众提出的问题,对于相关举报和投诉,由局纪委监察室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诉举报人。

篇5

关键词:利益诉求 建设渠道 保证畅通 解决问题

根据中山大学蔡禾教授的观点,社会存在矛盾和不同的利益诉求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利益诉求能否通过合理通畅的渠道得以表达。在社会学科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减压阀”的理论,即锅炉的耐压程度有限,蒸气压力过大会最终导致锅炉爆炸。只有设置一个在压力过大时能起到排压作用的阀门,才能确保锅炉的安全。而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要缓解矛盾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正需要适用“减压阀”理论,建设合适的渠道,让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在体制内得到表达。

一、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现状

应该看到,近年来,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以笔者所在区为例,“区-街-社区”三级维稳中心(站点)工作体系已经全面建设完成而且运转良好,各级人大代表在工作室定期接访制度也已经形成并投入动作;黄埔信息网的电子渠道便捷可靠,12319电话热线时刻畅通;区领导、区各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集中接访活动,各基层单位的大门更是随时向来访群众敞开,综上所述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可谓十分畅通。而就检察机关而言,通过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积极为有关当事人答疑解惑,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取得了很多绩效。特别是笔者所在院民行科在网上开通微博帐号,与网民进行直接的网络互动,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实际上,笔者所在区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都将了解和解决群众利益诉求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群众的反映来看,仍有部分群众坚持认为其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问题没能得到圆满解决,从而对有关部门产生不满意、不信任、不认可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导致群众利益诉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原因

(一)在理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一切的冲突都必须加以消灭

实际上,和谐社会也是有差异、有矛盾、有冲突的。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矛盾和差异都给消灭或者掩盖下去,而是要建设合理有效的途径,让矛盾和差异都能够在体制之内得到表达,让群众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得到抒发。只要让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群体的人都能够看到并通过这样的渠道和平台表达利益诉求,跟有关部门协商对话、共寻对策、齐心解决,就是和谐。片面地理解“和谐”,就会片面地理解“稳定”,对照现实生活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在权责上存在误解,认为政府机关应该承担起全部责任,不能解决利益诉求就是没有恪尽职责

这种观念影响甚广:一方面是在机关内部,各种考核制度走向僵硬化,一级督促一级,将所有的利益诉求都当成不稳定的因素和每一级组织考核的重要指标,强调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方面是在群众中,对政府机关产生依赖情绪,不分事物性质,有困难找政府,解决不了怨政府,结果不如己意骂政府,既加大了政府机关的工作压力,又对其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在方法上相对单调,过分依赖行政化手段

在经济领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使我们认识到,政府不是万能的,它管不了所有的事,至少它是会失灵的。但社会管理领域,这种观念还未普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就是其体现。行政化手段确实有其“快而准”的优点,但凡事皆无绝对,行政化手段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可以及时息纷止争,皆大欢喜。使用得不好,则将原本地位超脱的行政机关直接拉入矛盾冲突之中,留下更多的事态后遗症。

虽然当前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貌似丰富,但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其在“入口”上大包大揽,在“出口”上举步维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疲于接待,但受职权限制又常显力量有限。司法机关因为其本身的工作定位,又不宜主动地、直接地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去。群众对反映问题机制给予了太多的期望,对于所反馈的结果又存在着比较大的心理落差。这种渠道设计上的不合理,使得社会管理凸现越来越多的冲突和不稳定因素。

三、检察机关参与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方法和路径

要全面解决当前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中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改变观念,把不同利益诉求视为社会稳定的有机组成部分

蔡禾教授认为:“一个允许冲突表达的社会,一个能把冲突纳入到制度化解决机制的社会,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讲,反而是一个有弹性的社会,可能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对于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平常心去理性对待,以制度化体系去规范处理。政府机关内部应将对公务员的政务考核与处理程序挂钩,而与处理结果脱钩,既要在加强绩效管理上下功夫,严加督促,也要适当松绑,减少基层工作人员“维稳”工作压力。同样地,对于司法机关人员特别是检察机关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也要有更清晰的功能定位,必须坚持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之下进行,保持司法机关相对超脱的地位,解决有关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要分清类别,有的放矢地处理群众利益诉求

一般来说,群众利益诉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对于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可以协调解决;对于司法机关职权范围内的“涉法涉诉”问题,依规定仍由司法机关处理;对于群众之间的利益纠纷,政府机关可以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建议双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有实际困难的可由法律援助机关介入协助;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为政府机关提供法律咨询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要培育平台,使群众在依法化解基层矛盾中发挥主体作用

书记在论及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时指出,要让群众学会运用法律调处利益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力求“群众的问题首先由群众协商、群众的矛盾首先由群众化解”。在这个利益诉求“原子化”的时代,即使有公平的制度也未必就能获得充分的执行。政府机关要将培育平台、发展社会自治力量摆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位置,通过创造一个公共平台,使得不同利益的人组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政府的主持协调下进行公平公正的沟通对话,自主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想着政府万能,由政府裁决一切,最后也是由政府承担一切。

(四)要依法管理,加强对群众思想意识的引导

篇6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就是要实践好“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否认真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深度,同时也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能否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块试金石,是检验我们的宗旨意识强不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高不高,工作作风实不实的重要尺度。

群众小事系大事。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种观念:群众的一桩桩、一件件具体困难和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群众的小利益就是党和国家的大利益;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领导干部认真解决群众的小事,就是在干大事,谋大利益。

篇7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 群众工作 新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反映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体现未来发展思路、指引未来发展方向、引领未来行动的先导”,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五大发展理念与群众工作新要求

第一,群众工作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组织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新理念、新方式、新机制开展群众工作。要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群众工作。自觉贯彻落实有关群众工作的讲话精神:要把握和顺应群众工作基本规律。科学认识当前历史阶段下群众工作新特点:要创新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独特作用。

第二,群众工作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群众工作不是孤立的。要找准群众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在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中去谋划开展群众工作:要处理好群众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增强各单位各部门做好群众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要处理好群众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增强群众工作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职能。

第三,群众工作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要营造积极健康的党群、政群、干群工作环境,加强对群众的正面引导;要使用绿色高效的群众工作手段。提高群众工作效率:要不断改进群众工作作风,秉承低碳、生态、可持续的工作理念。

第四,群众工作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要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开放合作力度,加大群众工作的上下联动、区域协调、部门合作力度;要把群众工作面向社会_放,鼓励社会组织、普通群众共同参与到群众工作中来;要坚持“古今中外”的工作原则,积极研究总结过去的群众工作经验。借鉴国外的好的群众工作方法,共同为开展群众工作服务。

第五,群众工作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要积极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要加快全国群众工作大数据库建设。让全国群众工作机构能够共享基本信息和资源:要积极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和问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要不断开拓渠道、创造平台,让政府服务为更多群众共享。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群众工作的着力点

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兴衰成败。必须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阶段性特征,顺应群众工作的一般规律,自觉以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引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群众工作的价值判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继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去认识群众工作。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一个带有原则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群众工作的具体实践,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判断。

第二,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改进党风。必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提高党员宗旨意识,提高全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必须严明党规党纪,“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严防群众工作中的不严不实现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篇8

在我看来,虚荣不过是缚于心灵的枷锁。虚荣之人,每天顾忌着别人的眼光,悲叹着自己的渺小,于是便无所顾忌,向着他们所谓的巅峰一步一步爬。有人说,虚荣让人拥有了上进的动力。然而,这样的“上进”,却是基于为别人而活;这样的“动力”,仅仅是源于对他人欣赏或是羡慕忌妒恨的一种病态渴求。这样的人生何其可悲!追求虚荣,无法活出自我的人,恰如马戏团里的小丑,因滑稽的妆容遮盖了内里那个哭泣的灵魂,按照人们的希冀,做着那些哗众取宠的乐事。表面光鲜,只有自己才知道那些无法言说的伤痛。

如何才能做到不虚荣?在我看来,无非两点:自信与自守。

自信者,自有一种从容气魄。他们不会因为卑微而感到妄自菲薄,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于是便不会做出类似于找“存在感”的举动,企图赢得别人的眼光。“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自信正可以让人具有这样一种强大的心灵力量,不轻贱,不迎合,对待非议一笑而过,对待赞赏心如止水。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坦荡无私天地宽,不会因他人左右而虚荣。

自守也是不虚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守,即坚守内心,坚守自我。虚荣,大多是心灵的沦陷,一方面陶醉名利、物欲之中,另一方面则洋洋自得于别人的欣羡。于是乎,越发沉沦,越发迷失。懂得坚守的人,永远不会为外物所诱惑,他们知晓人生在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为了谋求内心的安宁与舒适。为他人而活,失了初衷,成为被虚荣控制的木偶,纵使取得多大的成就,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不造作,不虚荣,心中自能一片清明。

虚荣是外表艳丽的曼陀罗花,一旦触碰便会逐渐沉沦。懂得自信、自守,不忘本心,洗尽铅华,终会发现,原来荆钗布裙也是一种美丽。

篇9

【摘要】研究学生群体性接种时的心理状况。在接种时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群体接种引起的心因性反应,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特别是群体性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减少异常反应的发生以及可能引起的纠纷,确保群体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安全接种,达到提高群体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提高有效接种率,扩大和巩固基础免疫成果,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完成计划免疫的目的。【关键词】学生;群体接种;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34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疾病控制工作目标和重大事件的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某种或某些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进行有组织地使用预防性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阻止传染病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预防和控制疫苗对疾病的发生、流行,乃至最终消灭疾病为目的的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昆明市疾控中心下发的文件,经市教委同意备案,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由省疾控中心发放疫苗至市疾控中心,再下发至区疾控中心,麻疹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厂生产,2人份/支,批号:20080310-4,失效期:2009年10月21日,同时配发一次性注射器。2008年11月12日~11月15日笔者所在科对辖区内一所中学、两所小学的3367例学生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其中中学生1257例,小学生2110例。在接种前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云南省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实施细则》的要求,参加了区疾控中心的专业培训,使每个医护人员熟悉群体性心因反应的特点,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宣传动员、摸底调查工作。首先进入学校与相关校领导及校医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得到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把教委、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下发的文件复印件留给校医备案,然后请校医把知情同意书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通知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签字,并告知班主任进行初筛,不符合接种条件、有禁忌证的学生暂缓接种。其他学生本着“知情同意、自愿接种”的原则,经家长签字同意才列入接种名单。待校医通知工作人员已经收回家长同意通知书,约定好时间后,组织分批进行接种。

12方法

121利用下午时间进入学校集体接种,每天大约接种700~800例。

122制定实施预案,安排合理规范的流程。

123冷链及储运用区疾控中心统一配发的冷藏包,装入冰块及温度计,温度保持在2 ℃~8 ℃,保证疫苗的冷藏效果,由学校派专车接送医护人员。

124接种现场不同的学校选择在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卫生、光线明亮、温度适宜的礼堂或大会议室布置好接种台,配专用的医疗垃圾分类桶,临时休息椅,临时应急抢救床,急救药品、小氧气瓶等。

125不论中学或小学生,均由各班主任带领排好队,由两名副主任医师筛查把关,认真询问过敏史、接种史、健康状况,有无禁忌证,进行简单必要的体检。电子体温计测温,查看咽部,护士详细登记,并进行接种前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126接种护士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接种资格的人员组成。按照《疫苗接种工作规范》操作,接种过程中边注射边轻言细语地安慰学生,动作轻柔,语言温馨,让学生能很好的配合。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无家长的陪伴,护士还要帮他们脱下衣袖,暴露上臂三角肌,不断地进行心理护理,使接种顺利进行。

127接种完毕,由护士和校医引导至休息椅上休息30 min,并认真观察有无接种反应,再次进行心理护理。如果发现有同学因紧张自述不适,立即进行心理疏导,安慰,给口服温开水,加上班主任的陪伴,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紧张度,休息数分钟后均好转。

128所有学生接种完毕,清理接种现场,医护人员仍留在学校1 h,防止有学生发生迟缓反应,确认无反应后方离开学校,医疗垃圾带回医院处置。2结果3367例学生接种完毕,共有4例中学同学和1例小学同学自述不适,占接种人数的014%,其中1例中学同学自述乏力,头晕。医师查面色潮红,呼吸稍急促,心率加快,经医师给予心理疏导,卧床休息,口服温开水,吸氧等处理后好转。此反应占接种人数的002%,其余学生未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讨论

31预防接种心因性反应实际上是指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反应。心因性反应不是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的,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系,而与受种者的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

32群体性预防接种比较容易引起群体心因性反应,心因性反应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在临床上只有精神或神经症状,意识并不丧失,受心理暗示的影响而使病情加重或减轻。在预防接种中,这种反应可以发生在个体也可发生在群体。可出现晕厥及各种神经官能症表现,如感觉疲惫,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也会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出汗、厌食等表现。

33有资料查证,2005年6月安徽省泗县大庄镇防保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数名乡村医生,对该镇19所中小学的2500多例学生集体接种甲肝疫苗,部分学生接种疫苗后出现群体不良反应及1例死亡。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最后经相关部门调查被定性为群体性心因反应。因此,在接种前、中、后做好学生的心理护理是计划免疫人员的重要职责,对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极大的作用,能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1],从而解除学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在轻松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顺利接受疫苗接种。

35保障措施

351接种流程合理规范,为保证安全接种,减少反应,必须在学生身体健康时才可接种。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高度的责任感、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医德医风,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以争取受种者的信任与配合[2]。

352心因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处于生理发育期的儿童中,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在实施预防接种过程中,同时包含着一个心理护理的过程,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接种质量[3]。因此在给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时要注重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防范。其防范对策及措施如下:(1)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平时做好预防接种宣教工作,特别应讲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原则,使接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出现反应后思想紧张和恐惧。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的晕针,避免让受种者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或在饥饿、疲劳时进行接种。(2)排除干扰,疏散患者。一旦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应及时疏散患者,隔离治疗,避免相互影响或暗示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3)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无需补液者应避免输液。(4)疏导为主,暗示治疗。正面疏导,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稳定情绪可辅以药物治疗,应用小剂量镇静剂,也可采用暗示疗法,暗示受种者不过度关注预防接种及机体反应。(5)仔细观察,处理适度。群体反应人员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合并症,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参 考 文 献

[1] 齐红.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414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6(11):22-23.

[2] 岑绮玲.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1.

篇10

“办公桌”前移,在一线服务群众

“我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家服务的,你们有什么困难和诉求尽管说,我们一定努力办到。”去年9月,贾柯河牧场党委副书记侯建带领便民服务队来到药山远牧点,对正在采挖药材的群众真诚地说,并拿出笔记本一一记录。

每年4月到9月,阿坝县的牧民群众会去远牧点山上挖虫草、贝母等药材。针对药山远牧群众服务管理薄弱的实际,县机关干部将办公桌直接前移到村一级,零距离服务群众。按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三分之一的干部留守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三分之一的干部进村入户上门为群众服务;剩下三分之一的干部深入药山和远牧点,建立远牧临时党支部和工作组,协调解决群众相关矛盾纠纷及实际困难。

“讲桌”前移,在一线培训干部群众

长期以来,阿坝县机关和乡镇(场)、村组干部长期坚守在保稳定、促发展一线,培训学习机会少,工作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政策和方法等问题,干部素质和工作能力亟待提高。

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阿坝县设置了方针政策、公文写作、法律法规、财经制度等6个专题、19个方面的专业课程,深入各乡镇(场)送学上门,培训基层一线干部达8000余人次;农业、畜牧、旅游、就业等部门设计出适合阿坝县实际的农牧民技能培训课程,组织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各乡镇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农牧民技能培训,受训人数达3000余人次。

“课桌”前移,在一线向群众学习

“我县一定要发展特色畜牧业,带动其它产业。”麦尔玛乡的村干部提出建议。贾洛乡的老干部说:“我们要将扎崇节、赛马活动等民间文体活动搞起来。”在外经商多年的商人说:“阿坝县一定要发展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愿望是强烈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阿坝县委副书记、县长苏均深有感触。

一年来,阿坝县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访贫问苦暖民心”、“访富问计聚民力”、“访贤问策集民智”的“三访三问”活动,走访群众5万多人次,交心谈心近1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0多件,一场场座谈、一次次交流,畅所欲言的建议汇聚而来,共收到意见和建议2000余条。

“餐桌”前移,在一线凝聚群众

“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你要多多的来我家,还要坐久一些。”河支乡村民泽夺拉着工作组干部罗日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诚挚地说。

泽夺家劳动力少、孩子多,农忙时节罗日就搬着被盖到他家去住。罗日白天帮他到地里劳作,晚上就辅导孩子学习。在罗日的帮助下,泽夺的女儿顺利考上了卫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