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1:2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P2DR模型主动防御技术SCADA调度自动化
随着农网改造的进行,各电力部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除完成SCADA功能外,基本实现了高级的分析功能,如网络拓扑分析、状态估计、潮流计算、安全分析、经济调度等,使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调度自动化的应用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改善了调度运行人员的工作条件,加快了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的步伐。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心脏"[1]。正因如此,调度自动化系统对防范病毒和黑客攻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0号令)[9]中规定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高于电力管理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电力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高的自身安全防护设施,不得与安全等级低的系统直接相联。而从目前的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调查结果来看,不少电力部门虽然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中部署了一些网络安全产品,但这些产品没有形成体系,有的只是购买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保障安全的技术单一,尚有许多薄弱环节没有覆盖到,对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没有统一长远的规划,网络中有许多安全隐患,个别地方甚至没有考虑到安全防护问题,如调度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之间,调度自动化系统和MIS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等,如何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病毒侵入,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电力系统采用的现有安全防护技术方法方面,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被动防御技术,有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其缺陷。防火墙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对病毒、访问限制、后门威胁和对于内部的黑客攻击等都无法起到作用。入侵检测则有很高的漏报率和误报率[4]。这些都必须要求有更高的技术手段来防范黑客攻击与病毒入侵,本文基于传统安全技术和主动防御技术相结合,依据动态信息安全P2DR模型,考虑到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安全防护模型,对于提高调度自动化系统防病毒和黑客攻击水平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威胁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的技术因素
目前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如iES-500系统[10]、OPEN2000系统等大都是以Windows为操作系统平台,同时又与Internet相连,Internet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Internet最初设计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3]。此外,随着调度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数据交流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电力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等需求的发展,使病毒、外界和内部的攻击越来越多,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日显突出。
2基于主动防御新技术的安全防护设计
2.1调度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由于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它主要需要和办公自动化(MIS)系统[6]、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为了保证电网运行的透明度,企业内部的生产、检修、运行等各部门都必须能够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了解电网运行情况,因此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设有Web服务器,以实现数据共享。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之间由于涉及到需要同时控制变电站的10kV出线开关,两者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而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需要通过其Web服务器公布于众[5],同时由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要求,考虑到投资问题,可以把它的安全防护和调度自动化一起考虑进行设计。
2.2主动防御技术类型
目前主动防御新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陷阱技术,它包括蜜罐技术(Honeypot)和蜜网技术(Honeynet)。蜜罐技术是设置一个包含漏洞的诱骗系统,通过模拟一个或多个易受攻击的主机,给攻击者提供一个容易攻击的目标[2]。蜜罐的作用是为外界提供虚假的服务,拖延攻击者对真正目标的攻击,让攻击者在蜜罐上浪费时间。蜜罐根据设计目的分为产品型和研究型。目前已有许多商用的蜜罐产品,如BOF是由MarcusRanum和NFR公司开发的一种用来监控BackOffice的工具。Specter是一种商业化的低交互蜜罐,类似于BOF,不过它可以模拟的服务和功能范围更加广泛。蜜网技术是最为著名的公开蜜罐项目[7],它是一个专门设计来让人"攻陷"的网络,主要用来分析入侵者的一切信息、使用的工具、策略及目的等。
另一种技术是取证技术,它包括静态取证技术和动态取证技术。静态取证技术是在已经遭受入侵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取证工作。现在普遍采用的正是这种静态取证方法,在入侵后对数据进行确认、提取、分析,抽取出有效证据,基于此思想的工具有数据克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和数据恢复工具。目前已经有专门用于静态取证的工具,如GuidanceSoftware的Encase,它运行时能建立一个独立的硬盘镜像,而它的FastBloc工具则能从物理层组织操作系统向硬盘写数据。动态取证技术是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它是在受保护的计算机上事先安装上,当攻击者入侵时,对系统的操作及文件的修改、删除、复制、传送等行为,系统和会产生相应的日志文件加以记录。利用文件系统的特征,结合相关工具,尽可能真实的恢复这些文件信息,这些日志文件传到取证机上加以备份保存用以作为入侵证据。目前的动态取证产品国外开发研制的较多,价格昂贵,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发了一些类似产品。
2.3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模型
调度自动化安全系统防护的主导思想是围绕着P2DR模型思想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框架,P2DR模型最早是由ISS公司提出的动态安全模型的代表性模型,它主要包含4个部分:安全策略(Policy)、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sponse)[8]。模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在P2DR模型中,策略是模型的核心,它意味着网络安全需要达到的目标,是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在网络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具体对各种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取舍,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成本和效率的平衡[3]。防护通常采用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主要有防火墙、加密和认证等方法。检测是动态响应的依据,通过不断的检测和监控,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响应是在安全系统中解决安全潜在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在安全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2.4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御系统设计
调度自动化以P2DR模型为基础,合理利用主动防御技术和被动防御技术来构建动态安全防御体系,结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其安全防御体系模型的物理架构如图2所示。
防护是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前沿,主要由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防火墙和陷阱机实现。在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和公司信息网络之间安置防火墙监视限制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范对内及内对外的非法访问。陷阱机隐藏在防火墙后面,制造一个被入侵的网络环境诱导入侵,引开黑客对调度自动化Web服务器的攻击,从而提高网络的防护能力。
检测是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主动防御的核心,主要由IDS、漏洞扫描系统、陷阱机和取证系统共同实现,包括异常检测、模式发现和漏洞发现。IDS对来自外界的流量进行检测,主要用于模式发现及告警。漏洞扫描系统对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主机端口的已知漏洞进行扫描,找出漏洞或没有打补丁的主机,以便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陷阱机是设置的蜜罐系统,其日志记录了网络入侵行为,因此不但充当了防护系统,实际上又起到了第二重检测作用。取证分析系统通过事后分析可以检测并发现病毒和新的黑客攻击方法和工具以及新的系统漏洞。响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取证机完整记录了网络数据和日志数据,为攻击发生系统遭破坏后提出诉讼提供了证据支持。另一方面是根据检测结果利用各种安全措施及时修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漏洞和系统升级。
综上所述,基于P2DR模型设计的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系统有以下特点和优越性:
·在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进行主动防御,具有双重防护与多重检测响应功能;
·企业内部和外部兼防,可以以法律武器来威慑入侵行为,并追究经济责任。
·形成了以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策略为核心的防护、检测和响应相互促进以及循环递进的、动态的安全防御体系。
3结论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次设计的安全防护模型是采用主动防御技术和被动防御技术相结合,在P2DR模型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使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御在遭受攻击的时候进行主动防御,增强了系统安全性。但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并不是纯粹的技术,仅依赖安全产品的堆积来应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攻击手段是不能持续有效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主动防御技术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安全机制,尤其是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等必须长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梁国文.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功能.农村电气化,2004,(12):33~34.
[2]丁杰,高会生,俞晓雯.主动防御新技术及其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电力系统通信,2004,(8):42~45.
[3]赵阳.电力企业网的安全及对策.电力信息化,2004,(12):26~28.
[4]阮晓迅,等.计算机病毒的通用防护技术.电气自动化,1998,(2):53~54.
[5]郝印涛,等.配网管理与调度间的信息交换.农村电气化,2004,(10):13~14.
[6]韩兰波.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农村电气化,2004,(12):33~34.
[7]HoneyntProject.KnowYourEnemy:Hnoeynet[DB/OL]..
[8]戴云,范平志.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4):17~19.
篇2
防火墙是当前公认的确保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手段。它通过对访问权限的控制,对所涉及用户的操作进行审查和过滤,有效降低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风险。防火墙可以对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的所有活动进行即时有效的监督,不管是对运行秩序还是内部网的安全运行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1.1计算机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对计算机网络保护作用的实现是通过将内部网络与互联网分开来实现的,具有相当强的隔离性。在防火墙的使用上,通常都是依靠包的源地址和数据包协议等进行设置的。此外,防火墙的实现途径还有服务器的软件这种形式,不过使用频率相对少一些。防火墙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里,它的主要目的除了限制主机之外,再就是规范网络访问控制,功能相对单一和简单,不过,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防火墙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了,集成了信息的解密、加密等多种功能,另外还具有压缩机解压这种新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因此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1.2防火墙的主要功能
防火墙的功能是比较多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机的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非法信息及各种网络病毒的攻击和侵入,另外防火墙还可以对网络中部分特殊站点进行严格规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相关人员的无意操作所带来的网络风险。其次,防火墙能够比较彻底地拦截不安全访问,外部人员如果想进入内部网,必须先经过防火墙的审查,只有审查合格了才能够进入,在这一个环节中,那些不安全的访问用户就会被过滤掉,大大降低了网络安全的风险。再次,防火墙能够很好地保存网络运行中产生的各种信息数据,当它发现网络中出现威胁网络安全的非法活动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3]。
二、结语
篇3
1.1建筑局部结构不合理
地下室的修建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局部构造甚至要比高层建筑的修建更为困难,建筑地下室漏水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局部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首先,在设备的安装上应该确保所有的设备都能够与地下室的结构形成通路,不会出现积水,在安装局部设备之前要检查预埋套管的质量、型号、数量等,最好设置止水环,确保与周围的墙壁紧密结合。如果出现管道的变形或伸缩力度不够时,可以采用直接穿过墙体混凝土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好先将凹槽准备好,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施工后遗留下来的缝隙,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雨水的冲刷会造成地下室漏水。
1.2混凝土刚性防水功能失效
混凝土结构丧失刚性防水功能的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裂缝、浇筑质量缺陷造成裂缝、漏振或过振或施工缝作业不当所致、模板板缝支设不密产生缝隙漏浆、上部模板浇筑引起下部模板变形产生裂隙、水泥水化热过度集中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变化较大造成温差裂缝[1]。因此,在建造地下室时,要选择防水性能优良的结构混凝土,这样会减轻其出现变形的几率,尤其是在梁式结构的地下室施工中,更应该充分考虑地板的承载能力,防止出现地板弯曲变形而渗水。实际上,混凝土刚性防水功能而导致地下室漏水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对于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混凝土可以承受足够的外力甚至腐蚀力,还要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
1.3柔性防水层被局部破坏
城市建筑地下室的柔性防水层出现局部破坏的原因首先是防水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有些防水材料的涂膜厚度远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使用几年就会失去防水功能。其次,柔性防水层不可避免会出现薄弱的部分,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小心将其弄破。再次,柔性防水层会出现部分混凝土涂膜的缺失。最后,就是在修建外墙的过程中造成局部防水层的变形或破坏。总之,地下室的防水至关重要,尤其是柔性防水层更需要格外的注意和保护,以确保人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
2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艺的分析
2.1设计好地下室的防水构造
任何建筑在施工之前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建筑地下室的修建更是如此,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条件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地下室的防水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建筑地下室应该有明确的防水结构建造图,能够让施工人员严格根据图纸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地下水不会渗入室内影响居住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地下室贮藏物品的安全,与此同时,不可以让地下水腐蚀钢结构,如果出现漏水,即使是轻微的、不容易被发觉的,经过日积月累,也能够将钢建筑腐蚀,这会给居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通过增大混凝土的抗腐蚀和抗压能力来提高地下室的使用寿命[2]。另一方面,地下室的防水设计要以排水为主,而不是一味的堵水,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条件来选择设计方案,尤其要注意最高水位的变化,防水材料的使用也要得当,做到物尽其用,笔者通过实地的调查发现建筑地下室如果做成全封闭式的就能够极大的提高其防水性能,同时,也可以涂抹相应的防水层并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确保地下室防水效果。
2.2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和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处理工艺,要想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就应该对混凝土进行泌水处理,上涌的泌水和浮浆会跟着混凝土坡面流到坑底,并随混凝土向前推进,在支模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底部留孔排出泌水和浮浆,当混凝土坡脚接近尽端模板时,要立即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再通过反复的碾压来达到密实缝隙的效果[3]。实际上,混凝土的泌水处理重在养护,施工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养护时间大约持续十四周,确保混凝土不会因为水分蒸发过多而引起裂缝。
2.3结合刚性防水与涂膜防水
刚性防水与涂膜防水都能够对地下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在施工之前,对地下室漏水严重的部位重新修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刚性防水层的完整,要求施工设备不破坏混凝土的预埋件,之后制作UEA砂浆保护面,这是一种新型的防止保护层破裂的技术,能够对整个地下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这种涂膜性的材料还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被广泛采用。另一方面,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也要极为严格,施工人员应该严格参照混合比例进行施工,通过粗细骨料的混合来提高混凝土的刚性和渗透压,在膨胀剂的选择问题上也要通过实验确定添加量,通过刚性防水与涂膜防水的结合能够使建筑地下室的防水性能极大增强,这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道路桥梁的防渗漏工作。
3结语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管理;高校;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随之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处处可以看见计算机被广泛使用,高校教学管理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将教学方法与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相结合,信息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的作品内容,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情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丰富了教学手段与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基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高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研究随着科学技术与信心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各种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的当中,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应用范围与实践操作都具有很多优势,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另外在操作上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来进行表现,更加人性化,所以信心技术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现代教育体系也随着信息结束的发展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内容,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堂的教学手段与内容,推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基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方法研究
(一)促进教学内容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度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教育的水平,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素养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教师是教育行业的先知,首先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意思,开拓思想,教师能力的高低与教学的质量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优秀的教师才可以创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成果,学校要注重对于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秉持“需要性、参与性、和谐性”的理念,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到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去[3]。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课堂如果想要取得较高的课堂效果,与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多样化有很大的关系,教学内容作为一门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分为,其次是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教师也应加强对现代的教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教学内容,注重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程相结合,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的魅力与精髓,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可以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利用信心技术的直观性与生动性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入推进信心技术走进课堂堂的教学中[5]。
(三)开放教学管理,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高校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古今中外的教学内容进行欣赏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理论转变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挥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能力的潜力与创造性,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任务,缺乏独立思考与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没在经过很好的实践动手操作的培养,而且对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有效地利用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缺乏创新力与综合分析能力[6]。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程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鼓励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中,更要学会在生活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整理与分析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自主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结语
教育是培养全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信心技术不断发展与推进的时代下,只有在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达到和谐一致的状态下,课堂程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改变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堂教学相结合,使教学的方式更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互,强化学生的思维、表达等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毛文波.电脑绘画引入高校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5.
[2]刘芳.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篇5
摘要:选壤土或砂壤土用健壮苗木定植,定植园四周配置防护林,用水后及时中耕,采用穴施、条沟、环状沟施有机肥,保持施量1kg果2kg肥,自然开心形或自由纺锤形整枝,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防治病虫害,是新疆霍城人工仿生栽培樱桃李的有效经验。
樱桃李(PrunuscerasiferaEhrhart)是蔷薇科李属植物,俗名野酸梅,新疆霍城县已开发利用,用来加工饮料、果酱等,并可从中提取果胶、果酸物质,果仁脱苦脱酸后可加工成营养丰富的蛋白饮料,还能酿造果酒,其果酒风味独特,品质上乘,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霍城从1999年开始对樱桃李进行人工仿生栽培,积累了不少经验。
1建园
樱桃李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壤土或砂壤土,有机质含量大于1.5%,地下水位在1.5m以下。
选纯正、粗壮、芽眼饱满、生长充实、无机械伤、无冻害、无鼠害的苗木定植。要求苗高1.5m,根颈处粗1cm以上,主根长25cm,侧根3~5条,长25cm。一般坡地株行距3~3.5m×4m,每666.7m2定植45~60株;平地2~2.5m×3~4m,每666.7m2定植84~111株。萌芽前或落叶后定植均可。新疆霍城以春季萌芽前栽植为宜。从3月20日至4月5日,越早越好。秋栽因气候干燥寒冷,易使幼苗抽干或受冻,必须防寒。栽植前按株行距开沟挖穴,树穴规格为40cm×40cm×40cm或60cm×60cm×60cm,底土与表土分开,株施有机肥5~10kg,肥与土拌匀,再覆5~10cm的表土后栽苗,栽植时先填表土,再踩实,最后将心土填在坑的上层,整平,立即灌透水。保留整形带内(剪口以下20cm)的芽定干。
平原地每小区7~10hm2。坡地或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土壤比平原地差异较大,小区面积可缩小到3~7hm2。四周配置防护林,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栽5~6行树,副林带栽2~3行。如小区面积过大,则应间隔80~100m加2~3行副林带。
2土肥水管理
每次浇水或雨后,都要及时中耕除草,使土层疏松,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秋季深翻树盘,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般在幼树期每年中耕除草3~4次,结果后每年1~2次。幼树期行间1m可种豆类、绿肥、苜蓿等低秆作物及牧草。作物高度以不超过40cm为宜,禁止间种高秆及生长后期需水较多的作物。
樱桃李根系较发达,水平根主要分布在地表20~40cm处,在生长季节要求土壤湿润,但怕积水,应及时排水。一般全年浇水4~6次,即萌芽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和入冬前及时灌水。前期多浇,后期尤其是8月份以后要严格控制灌水,以控制枝梢生长,促进枝条老化,增强树体抗寒性。幼树期浇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盛果期浇水则多量少次。
土壤施肥主要采用穴施、条沟、环状沟施。为保持樱桃李的天然果实品质,结果后禁用化肥,以秋施堆沤肥、羊粪、牛粪、鸡粪等为主,施肥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施肥量根据立地条件、树龄、树势和有机肥料的种类和质量而定,一般应做到每结1kg果施2kg肥。霍城一般幼树期每666.7m2施1000kg羊粪,结果后施羊粪2000kg。
3整形修剪
篇6
减少能源的消耗是节能技术实施的主要目的,将节能技术充分应用的情况下,就能够将能源利用率大大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沿着节能方向发展。将节能技术应用于房屋建设施工中,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我国社会向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进而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能够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和能源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将我国的能源消耗降低。
2节能建筑的特点
1)全寿命周期性,也就是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项目选址、设计、规划、施工及其运营等多个方面,这样就强调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该过程中必须全面科学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2)延伸性,建筑节能对环境的影响,而延伸性则是对项目建设前的材料生产、运输和开采过程的综合考虑,因此在选择建材的时候必须具有前瞻性,以可循环再利用材料为主,对最大化节约资源进行强调,保证生态周期。
3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所存藏的能源自然也具有丰富性,并且占据全球第三位,但是却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结构简单、地域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低等不足。具体表现如下:基于我国人口众多,即便能源丰富,但是人均实际拥有量却较少;二是受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资源分布不均,如水资源就明显的表现出南多北少;还有就是在能源结构上多以煤炭为主,每年消耗量达到12亿t以上,但是受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能源利用率上严重不足。再加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假如不能够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就会导致能源枯竭,进而引发供需矛盾,进而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由此可见,加强房屋建筑的节能建设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4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4.1墙体节能技术
1)设计方面。墙体节能设计是实现施工节能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实现最大化施工节能。在设计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以设计施工图为依据将施工砖块排列图设计,并且与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加强施工中裂缝、砌体开裂、阻热值等相关问题的处理。同时为了确保墙体施工质量,必须采用整砖平砌来建设空心砖承重墙,整砖不足的情况下则实施实心砖外砌;以实心砖砌筑墙中预埋件和洞口管道位置,并且砌筑过程中还要留出空洞或者是进行预埋处理,不能以水泥砂浆充填凿孔,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冷热桥、通缝和不密实现象的发生。
2)选择保温材料。要想实现建筑的节能,就必须尽可能选择质量好、保温性好的材料,这样才能实现墙体保温。具体可选择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如护墙选择蒸压粉煤碳加气混凝土,对外墙开裂问题采用聚苯颗粒保温料浆解决。
3)施工方面。墙体保温系统施工是墙体节能的关键环节,需要将墙体内外侧设置保温层,相较之下,内侧的施工技术较为简单,并且与外侧相比在保温效果上明显低出许多,将保温层设置在外侧可将使用面积大大降低,但是具有粘结性差等不足,并且在不当措施的影响下,还可能产生脱落、耐久性低、开裂和渗水情况,并且在施工造价上外侧也要显著高于内侧。通常情况下施工工艺涉及到了复合、干挂、粘贴、抹灰和喷涂等方面,并且施工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了避免撞击首层墙面的情况下抹灰层和保温材料出现空洞,则应将带有玻璃纤维的网格布加贴于首层墙面,假如墙体防潮的下方是底层墙的外表面,则应加强防潮处理,并且在保温层上涂刷氯丁型防水涂料,在涂料表面干燥的情况下,在其表面上喷涂下一层界面,以此来实现墙面的保温建设。
4.2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我国最为丰富和最洁净的能源,因此在房屋建筑建设中可将该技术充分的应用,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将其保温作用充分发挥,而且还发挥了建筑的热源效率,而对于南方城市建筑来说,则能够将建筑的遮阳技术和自然通风技术改善,将空调耗能减少,促进建筑的节能环保。除此之外,太阳能还具有安装方便、维护维修简单、不受环境限制、不消耗燃料、无污染和安全可靠等优势,以太阳能技术来对建筑物的采光量和采光面积进行控制。北方多以太阳能技术进行供热和采暖,并且建筑物的照明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基本用电量也能得到满足,其工作原理就是以太阳能电池将太阳热能转换为电能,并且在蓄电池和供电线路的作用下实施供电,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供热需求,从而实现建筑节能。
4.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屋面保温细节具体考虑。在保温材料的选择上严格遵循产品技术规范,保证选择的保温材料具有合适性,通常情况下屋面保温材料选择的是沥青珍珠岩板和水泥。在施工结束之后,还要对竣工质量进行验收,以此来确保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对屋面进行绿化设计,并且与太阳能技术充分的结合,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该工程上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了基层清理、保温层铺设、排气孔和排气道设置,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精细性,除此之外对燃烧性能、压缩强度、抗压强度、规格、导热系数、品种也应该进行充分考虑。
4.4门窗节能
该技术的出发点是房屋门窗框和玻璃扇的闭合性与传热系数,在进行门窗节能施工的时候,环境温度必须在5℃以上,并且墙体和门窗框之间必须以聚氨酯发泡剂充填,以密封胶密封表面。除此之外还要对门窗墙壁严格控制,将外墙和外窗耗能减少,同时将冬季冷风直入室内的情况有效避免。再者就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外窗材料,保证材料的密闭性,具体可以为气密性好、保温性好和抗冲击性好的隔热铝合金外窗。还有就是在进行门窗施工的时候,必须选用新型的玻璃,进而有效弥补普通玻璃的不足,即冬季耗热量大、夏季耗冷量大,同时将新型玻璃的传热系数适当、反辐射率低、低辐射、保温性好等优势充分的发挥。
5结语
篇7
论文摘要:我们在对建筑施工生产全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将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对策作为手段,将施工安全技术与安全防护对策作为支撑,互为补充,综合治理,建设好建筑施工安全系统工程,以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的目标。
一、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概述
(一)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的定义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就是以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证要求为核心,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探索施工安全的内在规律性,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从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安全保证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和防护对策。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贯穿工程施工的始终,对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及保证。
(二)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的意义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是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和构建文明施工场地的重要保证之一,对于预防及减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起着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
②有利于提高工人安全施工的技能水平,丰富劳动力市场,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基本措施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同时它也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地连续施工并从而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前提。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做好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面,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合理编制作业面的工种、技术等级;合理安排作业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
(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
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
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四)经常进行预防性试验,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预防性试验就是对现场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用品等,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定期进行机械强度或绝缘性能等特征的试验,避免“带病”运行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如混凝土强度试验、电气设备与用具的绝缘试验、钢筋的拉断试验等。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由于长期磨损或意外损伤,可造成设备事故,甚至使周围职工受到人身伤害。要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有计划地检修,使其保持在安全运行使用状态,从而确保使用操纵人员的人身安全。
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五)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
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六)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超级秘书网
三、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措施
实践证明,安全须得文明,文明导致安全。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现在许多施工企业都已认识到,必须把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作为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必保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
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不仅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
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任务是缔造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和规范施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文明行为。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包括创造安全文明施工场所和采用安全文明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两个大的方面,而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行为即进行安全文明作业和操作。这三个大的方面的技术及其分支就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
(二)施工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是相辅相成的,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井然有序,改变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对提高投资效益和保证工程质量也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JimmeiHinze.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症状;发病原因;综合防治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或“坐坡”,最早于1929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燕麦上被发现。该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病毒性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传播危害。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玉米后,病毒就传播到玉米植株内。病毒在玉米植株内发生繁殖,繁殖一定数量后植株开始表现症状。一旦发生,无法治疗,导致产量损失严重。
1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诊断
(1)心叶比较。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
(2)叶背、叶鞘等部位比较。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
(3)根系比较。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
(4)整株形态描述。病株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2发病原因分析
2.1毒源量大
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生植物。近年来由于锄草不利,导致田边、路旁、沟渠及沟边杂草丛生,为传毒的灰飞虱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积累了大量的毒源。
2.2播期
据统计调查,播期不同发病程度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灰飞虱发生活动规律造成的。若灰飞虱成虫迁飞盛期与玉米感病生育期(即玉米三至六叶期)相吻合,则发病严重。
2.3气候条件
近年来,秋冬季温度偏高,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时间拉长,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多。夏季多干旱,玉米长势弱,抗病能力下降,而干旱则更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发育,促使其大量迁飞传毒蔓延。
2.4耕作制度
近年来,夏玉米面积逐渐扩大,且部分玉米与、大豆、蔬菜田等插花种植,为灰飞虱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极有利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2.5玉米的抗病性
目前推广的玉米,普遍表现不抗粗缩病,感病品种多,如鲁单9002、鲁单984、鲁单981、郑单958、登海9号、登海11号等发病较重。
3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毒引发的病害,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粗缩病,但以出苗至六叶期﹙可见叶9~10片﹚植株最易感病,且获毒叶龄越小,发病越严重、损失越大。拔节后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小、有10片可见叶后,玉米即使感染了病毒,一般也不发病。若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种子及土壤中残留寄生病源,田间湿度大,温度在20~35℃,灰飞虱虫口密度大时,病情将加重,且有传染蔓延趋势。
4综合防治
由于灰飞虱在玉米上活动性较强,加上缺乏抗病品种,在防治上要采取以调整播期、种植耐病品种等农业措施为主,同时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抓好玉米种药剂拌种、玉米苗期灰飞虱防治,控制灰飞虱数量,减少传毒危害。
4.1选用抗病品种
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应选用抗耐性好的品种。如鲁单50、农大108、鲁玉16、沈单7、中玉4号、西玉3号、苏玉9号等品种。
4.2选择安全播种期,避开感病叶龄期
要使玉米幼苗易感病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春播玉米提早播种,夏播玉米推迟到6月上中旬播种。减少“半春半夏”玉米(5月至6月上旬)的种植面积。
4.3轮作换茬
往年发病较重田块,可轮作1年其他作物,消灭原病菌源或让其自然死亡,次年再种玉米。
4.4合理田间布局,降低发病率
提倡连片种植,减少零星种植,避免品种单一化,做到播期基本一致,避免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吻合。
4.5加强田间管理
秋翻地,清除田间病株及沟边杂草,减少病毒和灰飞虱来源;玉米播种或出苗前大面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毒源,提倡化学除草;结合间苗、定苗及早拔除田间重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消灭毒源;玉米生长后期及早拔除不结实的绝收病株,改善田间健株生长环境,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合理施肥和浇灌,促进植株生长,缩短玉米易感病生育期,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
4.6化学防治
(1)搞好种子药剂处理。选购包衣种或播前用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量的2%拌种,或用20%“呋•甲”种衣剂按种子量的5%进行包衣,可有效地消灭灰飞虱,显著降低发病株率,减轻发病程度。
篇9
关键词: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87-02
0 引言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具有存史、励志等的重要作用,是广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提出“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乡土的教育活动中,地方文献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顾名思义地方文献就是“记录某一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其内容是反映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知识宝库,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纪录,是地方文化的积淀,也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历史与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和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对于推动当地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管理收藏的一大主力,必须突出亮点,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1 收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意义
由于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它是地方高校及本地区教学、科研、生产活动的丰富的情报资源。地方高校是本地区的最高学府,高校图书馆作为其最大的文献资源库,收藏大数量的地方文献,逐步发展成为地方文献信息中心,既可以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又可以兼顾本地区科研生产、经济建设的需要。由于地方文献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精神文化风貌,有利于宣传地方文化,便于学生了解当地史实,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保护本地区文化遗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地方文献的特点
2.1 形式的多样性 以地域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地方文献除了包括传统的公开发表的各种小说、散文、剧本、诗歌、杂文、美术作品、摄影、书画作品等以外,还有应该包括碑文、作者手迹、文件档案、录音、录像等文献形式。地方文献记录了当地原有的物质文化特色以及特色的形成原因、发展基础,记录当地经过长期的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保持和发扬当地的物质文化特色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2]。它反映出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方面,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到该地地理人文、民风民俗,甚至名人轶事、种族延续等无不涵盖,是其它学科文献所无法超越的。
2.2 明鲜的地域性 地方文献详确地记录了一个地域的政治、地貌、经济、文化等人文科学与自然状况,常常被称为“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文献资源。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地方出版物和本地人士著录中记载了许多本地从古至今各方面的资料。它所记录的对象一定是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名胜古迹、文化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和现实,这也是地方文献最本质的特点。
2.3 较强的资料性 地方文献的内容来自于社会、自然、基层等方面,它属于原始记录,特别是大量的统计资料,信息内容丰富可信、资料性很强,无论从形式到内容涉及到了某一地域内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无以伦比的作用。
2.4 资料的稀缺性 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近现代文献,许多地方文献资料都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的。有的堪称是唯一的,有的是偶然性出版物,有的是一次性出版物,很多地方文献出版后就变成孤版、绝版。就在印刷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印刷量还是很少的。如部分县区整理的近现代史类,仅内部印发几百册,古代文献就自不待言了。
3 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原则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地方区域性资料建设的长期系统工程。在对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即完整系统的原则、专门性原则和特有性原则。由于高校图书馆人力和财力的有限,在对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因优先考虑社会需求,分清轻重缓急来确定文献收集整理的重点。
3.1 完整系统的原则 地方文献的产生为满足地方社会的需要,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社会需要会表现出它的连续性。如年鉴、族谱等都是按年度连续编排出版的,对于这些地方文献,应不断采购,使它保持完整。只有在连续地记载下统计数据才有利于教学科研的需求,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出该地区该领域的资料。
3.2 专门性原则 地方文献所记载的人物、事物和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特定区域、又或者与这一区域有关的范围内,与该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及对该地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事件等;除此以外,地方文献内容的专门性也是很强的,记一人,讲一事,说一地等等十分广泛,资源庞大复杂。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也是地方文化发展的真实体现。它们两者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并传承于现代与未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财富[3]。在这些方面,高校图书馆没办法做到全面收藏,就应该有所侧重地收藏,收藏与本单位教学科研有关的的地方文献。便于保证收藏质量,更大地为本单位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服务。
篇10
关键词:地下建筑 防火 疏散 对策
1、地下建筑使用、装修改造常见消防安全问题
城市的普通地下室和人防工程使用性质在土建工程设计前除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和配套用房外,大部分为待定规划使用性质。大部分工程竣工后,才转入开发利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单位在后期盲目开工和设计,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以下常见问题。
1.1消防安全出口得不到有效保障。
利用居民住宅楼下的地下场所在商业开发过程中,常常借用居民疏散楼梯作为地下空间的安全出口,保障不了疏散的独立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住宅居民和商业人员同时疏散,导致人员疏散速度下降,极易造成人员踩踏,违背了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居住部分的楼梯与非住宅部分的楼梯必须独立设置的规定要求。在实际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居民从自身防盗安全考虑,也不允许其他人员随意使用,造成场所的安全门在营业或使用期间上锁,不能保障有效畅通。
1.2防火分区和疏散距离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大部分商业开发与原有地下空间设计不符,在装修改造过程中导致安全出口不足和疏散距离过长或净宽度不符合技术规范标准。比如利用地下汽车库开发的一些项目,原设计的汽车库最大防火分区为建筑面积4000m,最远点到最近楼梯间的疏散距离可达60m,如若改为商业使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和最远点的疏散距离将缩小50%,若作为公共娱乐场所或宾馆、饭店使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最大只有1000m2。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随着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减小,疏散楼梯的数量将会根据疏散距离和实际楼梯数量有所增加。加之随着防火分区的改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都将随之改变,但在实际改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成本的增加,许多单位并未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进行施工,从而给原有建筑带来了新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这些设施将得不到有效发挥,有的设施还将成为导致火灾事故拔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苗助长的祸根。
1.3地下建筑不利于采光,安全出口借用防火分区。
不利于人员快速疏散利用地下建筑开办的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由于建筑面积较大,防火分区较多,疏散楼梯较少,自然通风、采光较差,人员的疏散只能靠应急灯和疏散指示标志进行疏散。发生火灾时,日常照明将被切断,消防应急广播同时起动,由于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如果没有人员或设施的引导,被困人员只能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或疏散导流标志向最近的安全出口进行疏散,由于地下空间场所有的安全出口采用相邻防火分区借口使用,就会发生人员相互碰撞,易发生踩踏事件。
2、地下的防火设计
2.1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空间单元。防火分区的设计可以分为水平与竖向两种。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确实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分隔。在进行水平防火分区分隔时,要根据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选用可靠的构件作为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及水幕等。为了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从起火层向垂直方向的蔓延,给建筑物高度划分防火分区,即竖向防火分区,竖向防火分区主要是由一室耐火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做分隔构件,实际上在各种竖向管井上加装防火门,也起到竖向分隔的作用。
2.2防烟分区。
在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虽然有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系统来完成灭火作用,但往往由于火灾时产生的大量烟雾无法迅速排出,容易造成人员的窒息伤亡,消防人员也无法迅速进入。地下建筑应严格进行防排烟分隔,将着火区域所产生的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之内,不使其蔓延扩散。并应在着火区域内积极有效地进行排烟。在地下建筑中需划分出一系列清楚的防烟分区,单独的防烟区域应有对应的排烟与空调设备。在较大的防烟分区或建筑功能要求大的开放空间的区域,则需使用防烟卷帘。在紧急情况下,防烟卷帘从天花上落至人的头顶高度,将空间二次划分为许多“储烟区”,使烟雾集中在天花附近,然后再由排风扇和排风管排出室内。
3、地下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
3.1安全疏散设计的原则。
安全疏散设计必须使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应易于理解。合理设置出入口及安全疏散路线。设置完善的警报系统,并提供一套完整的引导疏散的标识体系。同时应提供多种疏散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因为任何一种单一的疏散方式都可能由于人为和机械原因而失败。
3.2安全疏散路线的设计。
走道在疏散设计中被称作第一安全区。当着火区间的人员逃出该区间进入走道后,该走道应能较好地保障其顺利地走向前室和楼梯间。因此对作为第一安全区的走道应有多方面的要求。为避免对疏散路线产生阻力和造成不安全感,与安全出口相连通的走道应简明直通。疏散走道应减少曲折并能向两个方向疏散,疏散走道内不宜设置门槛、阶梯和突出物等,并直通安全出口。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应为每100人不小0.75m;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防火分区,其疏散宽度指标为每100人不小于1.0m。为了避免着火房间内的烟、火迅速地蔓延至走道内,走道两边的隔墙应为耐火1h以上的非燃烧体,并且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填实全部空隙。其墙面及吊顶的装修,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地下建筑中常常布置有大量的自动扶梯。这类自动扶梯一般认为不能作为火灾时的疏散通道。但在灾害初期,自动扶梯作为建筑物内人员最为熟悉的路径,往往承担了主要的疏散任务,即使建筑断电扶梯停运,人们依旧可以沿自动扶梯上下,减少疏散时间。因此,可以认为自动扶梯在疏散逃生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果火势不在自动扶梯的附近就可以疏散,一旦当火势离自动扶梯很近时,必须引导人们到其他的疏散出口。
近年来,地下建筑利用率日益攀升,无论是旧人防工程的再利用还是新建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规划,都以功能性为主,多为地下商业街和停车场之用。在防火和疏散问题上,要充分结合各种功能不同的建筑特点,针对人流量和空间利用的特点来设计适合实际需求的防火和疏散措施。怎样遵照防火规范、规章的要求,建立起完善的火灾防护和预警系统,创造良好的火灾救援环境,降低火灾损失程度,是值得地下建筑防火设计工作一直探讨和追寻的。
参考文献
1、 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