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缝施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3:0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接缝施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灌浆材料
水利施工中常用的灌浆材料可分为水泥浆材和化灌浆材。实际作业时需根据接缝和裂缝的张开度的大小对浆材进行选择,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1.2灌浆施工条件
因防渗的高要求性,接缝的灌浆的作业条件要求较多。主要需把握好温度、施工顺序等必要条件。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灌浆操作才能确保分段的坝体链接紧密,能够较好的结合为一个受力整体。具体的条件要求。
1.3灌浆施工顺序
水利施工中,灌浆作业必须遵循先固结后接缝的顺序。另外,对于各个坝段接缝部分的高程和类型应遵循图1所示的具体施工循序。
1.4施工工艺
1.4.1灌区的接缝灌浆工序
灌浆的具体操作应该遵循由低到高,由基础到坝体的顺序进行。一般灌浆操作从基础开始,逐步向上逐层灌浆。在进行当次灌浆操作时要确保上次灌浆以及相邻区域灌浆已经完成。减小浆材的串漏概率,保证灌浆的密封性和质量。当施工中遇到多种浆材要一起操作时,必须遵循先接缝后化学的灌浆次序。灌浆时出现操作事故要迅速处理,保质保量,减少维护阶段的压力和成本。坝段高层相同时,灌浆需严格遵循中间向两端的施工顺序。同时,在对相邻灌区进行灌浆时要确保施工的间隔在4天以上。如若工程的人力、设备等条件充足或者工期紧迫,各坝段接缝可以进行连续灌浆施工。但施工作业时需确保施工的间隔小于8h。另外,若坝段间接缝存在若干独立灌区,灌注施工间隔要求更加严格。单独作业时间隔需控制在10d以上。连续作业时间隔小于4h。
1.4.2接缝灌浆的压力与控制
在坝体接缝灌浆时,要先对接缝表面与相邻接缝同时进行起压和水平压。平压压力需保持在0.2MPa以下。在上层接缝灌浆准备阶段和灌浆作业阶段均要进行水循环。且灌浆施工完工后也需进行至少6h的通水循环维护。控制好灌浆压力一方面可以确保浆材经管道运输的顺畅性,提高作业的封闭效果以及浆材与混凝土界面的结合质量。另一方面适当的压力可以对浆材起到压力泌水的作用,提升灌浆的密实性。在压力控制方面可以使用双向控制法,使用上层排气槽的压力进行主控制,使用下层进浆管压力进行辅助调控。其中,有盖重灌区和无盖重灌区的压力值需分别控制在0.25~0.35MPa和0.1~0.15MPa。灌浆作业时也可以使用接缝增开度主控、压力值辅控调节的双孔方法对增开度进行控制。
1.4.3接缝灌浆施工作业
灌浆作业的准备阶段需要对灌浆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灌浆的顺畅性。其中要着重检查设备的进浆管的通透性和排气、回浆管的通畅。检查完毕后可以进行单开出水率的实验,当其不小于30L/min且水流无外漏时表示设备运转正常,可进行灌浆作业。灌浆时,配好的浆材经灌浆管输送至接缝处。同时,使用放浆口进行辅助排出接缝内空气、水等。灌浆作业快结束时,注意观察浆比,当其大于1.7g/cm3时,按照作业的先后顺序对管口进行逐一关闭。为了控制作业压力值,使其符合设计规定,作业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大灌浆量、间歇性开启排气口等方式。2.4.4灌浆结束条件灌浆作业的结束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判断,一方面需检查回浆管,观察浆材比值是否接近浓度最大值。另一方面需观察灌浆压力值的变化及接缝增开面的大小,确保符合设计规范。同时,需要测定出浆管的出浆率,当其小于0.4L/min时进行计时,20min后才能停止作业。停止灌浆作业后,按照先阀门后机械的顺序进行关闭,且需控制闭浆持续时间大于36h。灌浆完成后,需组织人员对接缝和裂缝处的增开度进行测定和记录,并联合监理方进行作业质量的检测,评估质量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余下工程的施工。
2接缝灌浆施工质量控制
2.1注浆质量控制
浆材的灌注阶段是整个灌浆作业的核心,注浆作业的质量直接决定整个灌浆施工阶段工程质量。为了避免注浆时出现串浆、压力控制不稳定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保证施工质量,作业时需注意到以下几点。
2.1.1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是浆材在管中输送的直接动力,直接关系到出浆的流畅性和连续性。同时,稳定、适当的压力值有利于接缝灌浆的泌水和保证密封性,促进浆材密实度和与界面的粘合性。对于地基破碎带、裂缝等进行注浆时,首先要对基底岩石的性质进行判断。当岩体较为完整时,可以逐步提升注浆压力,使其满足设计标准值。如若基底岩体较为破碎或形成溶洞,需控制压力由低至高依次提升,减少因压力提升过快导致的浆材浪费、流失。
2.1.2封孔作业
注浆作业完成后,需要对留下的注浆孔进行封孔作业,保护连接浆材。封孔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反出浆进行浓度和比重的监测,若数值过大需改为纯压方法进行封孔作业。
2.2接缝灌浆完工质量检查
灌浆作业完成后,需要组织检测人员与监理单位对灌浆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提高灌浆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备份,便于学习施工中的不足,改进以后的施工技术。检测措施主要是压水检测,对于质量较差的部分需要进行取芯检测。
3结语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裂缝问题;产生原因;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建筑的整体建设过程中,裂缝问题的出现与建筑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时,需要重点考虑建筑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作为建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性的结构设计对保障建筑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同事对后期建筑物的使用效果也非常重要。但是,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经常有裂缝现象等一些常见问题的出现,这些裂缝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有一定的而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需要对裂缝问题进行重点设计,确保能够有效的控制裂缝现象的发生,建设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中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专家对裂缝问题的研究也不断的深入,现阶段已逐渐讲解决措施,转移到结构设计方面上。一旦建筑物中出现裂缝,则会对整个建筑物的建设质量有较大的威胁,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对改善建筑工程裂缝问题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的预防建筑工程中裂缝问题的发生,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进行设计。目前,导致建筑工程中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是不合理性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了在以后的建筑工程中减少裂缝问题带来的危害,需要从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改善。同样地,有效的预防裂缝问题,还更深层次的分析裂缝出现的原因。
(一)、结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第一,随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等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盲目的认为混凝土等级的提高,会对墙体结构的抗渗透性有一定的提高;没有科学依据的认为混凝强度与安全程度成正比,错误的认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安全性能也随之提高,这些都是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中不足的重要原因。没有科学依据的随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等级,以此来补偿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这种现象不但会造成大量的水泥浪费,还会使得混凝土在变干前发生变形,造成墙体出现裂缝。
第二,长期暴露混凝土墙体。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墙体结构比较薄且具有一定的长度,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一些附加温度也是导致墙体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二)、混凝土材料中存在的缺陷
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你除了建筑结构设计外混凝土材料也是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为了规范混凝土的使用范围,以及充分利用混凝土材料,我国建筑工程中一般都采用商品混凝土。虽然,传统的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相比较,商用混凝土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商用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含砂率对建筑工程施工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裂缝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另外,商品混凝土比起传统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较高。由于水泥量、水灰比和含砂率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建筑的荷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强度降低则会导致荷载不足,使得建筑工程的墙体出现裂缝。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严格依据标准的配合比来使用混凝土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由混凝土自身引起的建筑墙体裂缝问题。
三、改善和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需要针对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条件,进行不同层次的解决,具体的解决手段如下:
(一)、设计规则的结构形状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刚性,在对结构进行布置时,需要进行规则性设计。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布置不是规则形状,则会导致建筑物的刚性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建筑物结构的变形。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中的关键环节,规则的结构设计,对控制和改善刚度薄弱环节有重要存在意义。以此,为了减少和避免结构开裂现象的发生,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对结构的形状进行规则性设计。
(二)、选择符合建筑结构设计的刚性要求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环节中,建筑的整体刚度是通过计算得到的。为了保障建筑物的质量,需要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深入的计算,得出准确结果后再进行结构设计。为确保建筑结构不出现由沉降现象引起的裂缝问题,需要在结构设计之前,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进行充分计算和分析。
(三)、选用合理的混凝土标号
在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中,不同的结构部位具有不同的设计体系,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用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障建筑工程不出现裂缝问题,需要确保结构设计环节中混凝土标号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选用合理的混凝土,对工程的防水需求和承载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中,一般使用强度合理的C25-C35混凝土。另外,在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一定量的粉煤灰,不仅能能够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还可以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水泥品种的选择过程中,一般使用收缩性较小的水泥材料。同时,在控制内外温度的条件下,还可以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降低水灰比,增加建筑结构的整体养护效果和保温效果。
(四)、建筑表面的涂抹法
在建筑结构的表面刷涂一层高分子结构的防水涂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防水涂料一般包含氰凝、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和丙烯酸酯等。建筑表面防水涂料的涂抹过程中,对混凝土还有一定的要求,在刷涂之前需要确保混凝土表面整洁、坚实和干燥,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同时,才能确保表面刷涂的防水材料的防护作用。
(五)、合理的尺寸设计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尺寸的大小对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减少喝预防裂缝出现的重要环节。如果尺寸不合理(过长或过短),建筑的温差应力不同,最终会导致墙体裂缝的出现。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对结构的尺寸进行合理控制,全面分析和考虑长度与温度应力之间的关系,设计出既满足设计要求,有避免裂缝现象出现的设计方案。
(六)、楼板配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要求,不仅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性的选用,还需要对楼板配筋进行一定的选择,建筑工程楼板配筋也是影响裂缝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楼板配筋的直径大小、钢筋间距都是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在投入使用后,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需要对楼板配筋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使用标准规格的楼板配筋;第二,楼板配筋的直径在满足标准规格的条件下,需尽量使用小直径;第三,楼板配筋的间距尽可能缩小。
(七)、灌浆法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中,灌浆环节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步骤。在灌浆过程中,首先需要优化选择具有不同特性的灌浆材料(一般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类、氰凝、水溶性聚氨酯和丙凝等)。其中,在灌浆材料中环氧类材料具有较为广泛的来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使用范围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的灌浆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可灌性和较低的粘度行,还易于扩散,因此,在防渗漏和补强方面有较好的使用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物的裂缝问题是目前建筑工程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建筑结构中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建筑结构设计对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来预防裂缝现象的发生。为了确保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不再出现裂缝,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吕强,马琳瑾,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及结构设计构造对其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12期
[2]董春玲,李兴凯,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8期[3]李宏,试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3期
篇3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
防治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施工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一、蜂窝、麻面
1.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2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4)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3 防治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
(3)模板去面清理干净,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二、孔洞、露筋
2.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免费论文。
2.2 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5)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2.3 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3)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4)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三、缝隙、夹层
3.1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3.2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3.3 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四、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
4.1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4.2 产生的原因
(1)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7.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3)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4.3 防治措施
(1)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五、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5.1 现象。同批混凝土
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5.2 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4)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5.3 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篇4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加强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市政道路施工的研究,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如何提高施工质量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与各位朋友鉴赏。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1、路面不平整和裂缝现象。比如,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没有对进行充分的振捣,对地基的处理不当,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不成熟,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市政道路的路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此外,我们常见的市政道路一般为混凝土道路或者沥青混凝土道路。这两种道路的表面经常出现一些裂缝。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在购买材料时,没有选择合格的材料,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所以导致市政道路在完工以后,质量出现问题,路面开始出现裂缝,然后经车辆的辗压,裂缝越变越大,或者有些裂缝周围的混凝土和砂石等开始出现塌陷,道路不能够正常使用。裂缝的产生,大大地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从目前来看,从事市政道路施工作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尽管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吃苦耐劳,但由于他们主要凭借个人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训练,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应的质量安全意识、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于是进一步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消极影响。
3、工程施工建造材料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在进行施工准备时候的材料物资质量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物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败,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在采集物料时候,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是不符合设计施工的标准,或者是材料的保管不当,发生挥发磨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4、施工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不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施工更是一个及其需要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地方,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没有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社工设计,难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众多工序的分配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施工标准,对整个施工管理造成很大的限制,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需要做好各种施工设计,施工标准的规划时候,还必须确立各种材料和机械的使用规范,领用原则,和各种机械材料的护理仓储制度。使得各种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减轻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难度和压力。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对策
1、平整的路面,能够减少车辆的颠簸,提高行车的舒适度,同时还可以减少车辆的破损,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路面出现不平整不仅会增加车辆的破损,甚至有时还会导致一些交通事故,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进行必要的防治。为了保持路面的平整度,还要做好接缝的处理。接缝的处理往往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关键因素。接缝的关键技术是怎样切除接头。在市政道路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先拿一个长三米的直尺检查端部的平整度,然后选取摊铺层面的直尺的脱离点为界限,使用切割机,进行切缝处理,挖除接头。在新铺的接缝处,要采用斜向的辗压法,然后根据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结合两者,处理好接缝处的不平整问题,使前后的路段能够保持高度一致,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另外,对于路面裂缝问题,可以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处理。当沥青路面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沥青的针入度,使得沥青低温延度和腊的含量都在控制的范围之内。然后要做好沥青路面的接缝处理,纵向接缝最好采用热接的方法。在控制路面的平整度时,要做好每一层平整度的工作,保证各层的密实度。在进行摊铺时,要使用摊铺机,操作时要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严格按照操作的标准进行施工。沥青混合料不能够直接倾倒在铺筑的底层上,而应该卸在铁板上。
2、针对施工人员素质低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健全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为施工人员定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的考核力度,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以开展必要的施工人员资格、技术水平认证。此外,还要尽量为施工人员改善劳动条件,这类似于从另一个角度激励了施工人员的劳动热情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能够给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压力缓解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市政道路施工工作。
3、充分发挥监理部门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必须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对施工流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严格实时监控,对施工单位施工标准作出监督考察,对不合理施工,违章施工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规范化。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理。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监理是市政道路工程监理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监理单位必须全程参与到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保管,领用等各个环节,确保原材料质量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原材的选用符合工程的特点。比如在外墙渗漏施工中,现有的建筑材料多以混凝土为主,选用这种材料,质量难以保证,使用时间较长就会发生变形,导致了建筑物之间接触不牢,从而发生外渗现象。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获得中标之后,要坚持多级质量控制,多层次的质量负责原则,加强对施工企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体制。设置项目经理职位,坚持项目经理的第一责任,坚持施工质量检测部门进行质量自检,同时,要建立起施工的相关工程试验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序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送检工作,并严格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各种质量管理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广,使得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为了与现阶段城市化改造相匹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几年来,城市市政建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目前市政道路铺设面积越来越广,使得市政道路工程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把握好施工的质量,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首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克 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0期
[2]刘万里 赵守峰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 -2012年4期
篇5
关键词:施工,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1.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道路施工工艺和技术进步也大有发展,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也逐步有所重视。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而施工质量又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操作机械、施工工艺等有关,总之,公路最终的成品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质量的好坏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经多年的施工实践,已经初步摸索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断板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2. 水泥混凝土裂缝、断板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体积变化是水化后温度升高而后又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化时产生水化热,10 kg 42.5水泥约125千卡的热量,混凝土在水化初期,比原温度升高约30℃、特别是在严热的高温天气施32,水化热量大而不易散发。使混凝土温度升高达45℃以上,混凝土体积因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论文参考网。当水化热消散后,混凝土构件因冷却而收缩,就产生了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发展的时候板已经到了凝固的末期,混凝土回弹模量已经变高,而塑性流动性则降低了。再加上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所以冷缩产生的拉应力是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3.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指标的质量控制
3.1 抗折强度指标的控制
强度是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分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剪强度等。目前由于我国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尚无控制抗折强度的具体规定,因此,在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一般按抗压强度做配合比设计,按抗折强度作施工质量检验。
(一) 骨料质量对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同质量、不同级配的混合料,其抗折、抗压强度的差异很大。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力学指标是抗折强度,它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在选用骨料及配比上应注意满足下列要求:
(1) 粗骨料的强度应高于混凝土标号的1.5倍,其压碎值不宜大于2O%。
(2) 骨料的强度要符合质量要求,通过硫酸钠溶液浸泡,然后烘干,经5次循环的重量损失不宜大于8%。
(3) 粘土、淤泥、尘屑、硫化物和硫酸盐、有机质、云母、轻物质及针片壮颗粒等有害杂质,要采取高压水冲洗等措施将其控制在3%以内。
(4) 表面特征及颗粒状要好。
(5) 粗骨料中薄片状及长针状颗粒应控制在15% 以内(细骨料可不加限制)。
(6) 颗粒级配要严格重视。总之,小尺寸集料必须用足,大尺寸集料不能过多。这样才容易全面满足混凝土路面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要考虑对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因素外,还要考虑混凝土易脱水的程度和脱水过程中混凝土体积的压缩。脱水量越大,体积压缩量与脱水量之比(密实系数)越大,强度提高越多。但应注意的是这并不等于原始加水量(水灰比)越大越好。此外,真空吸水主要是增加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其最终强度影响不很大,但路面建成后要经受车辆长期反复荷载作用,所以还应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
在水泥的选用上,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检查生产厂家的水泥产品化验资料,标号太低、稳定性差的水泥应禁止使用。
(2) 在现场进行水泥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抽检试验,特别是安定性指标必须进行抽检。
(3) 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水泥进行单独配合比试验。即使同一厂家生产的水泥,由于出厂的时间不同,也要单独做配合比试验,以保证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4) 由于火山灰水泥含很细的附加填充料,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影响脱水效果,在真空吸水施工中宜少用或不用。[来源:论文天下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指标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整度是使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平整度高的路面,不但可以提高通过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减少对面板的冲击力,从而延缓甚至避免错台、卿泥、断裂现象的发生,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影响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从施工方面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模板安装时很难做到模板顶标高和模板接头处无误差,模板的失稳、变形及模顶的磨损(磨损后沾染的砂浆很难清除净)都会给平整度带来“先天不足”。
(2) 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料时稀时稠,摊铺不均匀,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收缩不均匀,影响平整度。
(3) 混凝土拌制时间不足,拌和料组成成分不均匀或运料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致使混合料中浆体含量少、收缩值小,浆体集中处骨料较少,收缩值大。
(4) 配料未采取准确秤量,致使水灰比忽高忽低,或砂量时多时少,影响坍落度及和易性,造成真空脱水率不均匀,导致最终水灰比和密实度的不均匀。
(5) 漏振、振捣不足或振捣过度,除了会使浆体分布不均匀外,自身还会产生密实度的不均匀,影响平整度指标。论文参考网。
(6) 真空脱水时间掌握不当,致使中部和表层已达到塑性强度,边部和下层却仍是弹软状态,造成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指标控制
混凝土板厚是保证使用寿命的基本指标,混凝土路面板厚主要靠加强检测和提高基层平整度来控制。具体控制办法如下:
(一) 水泥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检查
(1) 检查模板尺寸,模板高度必须与路面板设计厚度一致。
(2) 检查模板刚度。禁止使用变形大、顶面不平顺、缺边少角的模板。
(3) 检查模板的安装质量。要求位置、高程准确、线条顺直、接头平整、牢固,在振捣混凝土时不下沉、不变形、不位移。
(4)检测立模后的模板高度。通常用拉线法检测,每5 m(纵向)检测l处,每处用小钢尺量测
3点(横向)。一旦发现模板高度不合格,应及时对基层表面进行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二) 混凝土浇筑以后的检查
混凝土浇筑以后,在振捣过程中如果发生模板沉陷或倾斜,面板平整度差等现象,说明实际板厚度可能不合格,因此,还要钻孔取样,最终确定实际板厚的合格率。
3.4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质量控制
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它是产生错台、卿泥和断裂病害的主要发源地,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接缝施工质量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1) 缩缝
缩缝分压缝、割缝2种形式。由于画线割缝是确保接缝处强度、平整度及接缝顺直的有效工艺,不但保持混凝土面板边角完好无损,线条平直美观,施工简易质量好,而且可以连续浇筑,加快施工进度,便于流水作业,又有利于应用真空脱水工艺。所以除一些交通量小的三、四级公路及其他道路上仍采用压缝形式外,其他绝大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广泛采用割缝形式。提高割缝质量的关键是掌握最佳开割时间。过早开割,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引起上层砂浆蹦落,拉起碎石,缝槽不顺直;过迟开割将加快刀片磨损,增加造价、延误工期。特别是昼夜温差在l5℃ 以上时,如不及时割缝,很容易引起断板。
(2) 纵缝
纵缝有企口缝、平缝2种形式。平缝分设拉杆与不设拉杆2种做法。城市道路采用企口缝形式居多,而公路上采用平缝形式的较多。从过去修筑的混凝土路面的调查情况看,无论是企口缝还是平缝,当未设拉杆时,都有局部拉开错台病害出现。所以建议高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的纵缝最好采用企口加拉杆的形式。对三、四级公路可视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而定,可不设拉杆。纵缝间距原则上以一个车道宽为准。为保证其接缝的顺直,必须严格控制模板质量及模板的安装质量,最好用画线剔顺的方法将纵缝线修正顺直后再浇筑相邻板,特别是弯道上,画线剔顺是消除折线、确保纵缝线圆滑的最有效办法。论文参考网。若2条车道线水泥混凝土板一次施工时,中央纵缝以采用割缝(假缝)为宜,纵缝间距如在5 IT1以上时,容易在板中部发生裂缝,应尽量避免采用。
4. 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既有水泥混凝土施工特点,也存在路面工程的普遍特性,在施工过程中应首先从原材料开始控制,充分重视人为因素的影响,规范各个工序的操作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对主要指标(如平整度、强度)加强控制,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燃. 水泥混凝土公路技术实践与展望[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2] 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篇6
关键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528.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先进的施工方法不断出现。道路的施工整个过程都要做好水泥混凝土的拌和、摊铺和碾压这三个关键性的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和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材料和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确保施工的质量,让施工的工艺发挥最大的作用。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1施工前材料验收
混凝土的性能与水泥密切相关,所以水泥进场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水泥物理试验报告,并对其品种、标号、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查验收。集料中含杂质的检验。集料(砂、石子)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以上,混凝土质量除与水泥品质有关外,也与集料中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目前主要对集料的含泥量、有机质含量、生石灰和其他轻物质含量进行检查验收。
1.2 混凝土的拌和
混凝土拌和采用JS500 双卧轴强制式拌合机,供料系统采用自动计量的 PL800 配料机,拌和前应按校正后的施工配合比要求,对水泥、水和各种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控制好施工配合比,经检验无误后,再进行拌和,拌和时间为60s/盘~90s/盘。
1.3 水泥混凝土的运输
拌和站拌和好的混合料要迅速的运输到摊铺现场,以保证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到最终水泥混凝土成型,最好保持在 5 个小时之内。混合料无论是从拌和站装载还是施工现场的卸载都要采用分层装卸的方式,要保证水泥混凝土的均匀性,防止出现大面积的离析现象。在摊铺过程中水泥混凝土的送到量要能够保证摊铺机连续均匀的进行工作。
1.4 水泥混凝土的摊铺
为保证施工的质量,特别是采用新的施工技术、新材料时,首先要铺筑一定长度的试验段来验证其可行性有多大。在摊铺机的摊铺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摊铺的质量,重点关注混合料的离析现象,发现离析出现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1.5 水泥混凝土的碾压和接缝处理
在混合料摊铺完成之后,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含水量的测试,以保证水泥混凝土满足最佳含水量的要求。当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要求时对其进行初压、复压、终压三个过程。在初压时可以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全面的静压。复压的时候要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复压4-6 遍,压完之后要对压实度进行检验,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终压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宜太快,静压1-2 遍就可以。在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如果出现中间间断时间过长的情况要设计横向的接缝,要尽量避免出现纵向的接缝。纵向接缝的施工时要预先留下15cm 左右的宽度,作为其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点,最后进行跨缝碾压。相邻两幅的横向接缝要错开 1cm 以上的宽度,可以采用垂直的平接缝,平缝要紧密的粘结在一起,并且要充分的进行压。
1.6 养生
混合料在碾压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养生,养生期要至少达到7天。在表面进行适当的遮盖。要及时的观测养生的情况以便决定是否进行必要的洒水处理。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
我国的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我国的道路建设从业人员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创新了许多的先进的道路施工技术。我们国家也制定了完善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不断进行完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对施工技术进行质量控制。
2.1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病害中最主要的是裂缝,公路路面会受到各种复杂的应力作用,温度的变化也会引起温度应力等,当各种应力的不利综合作用超过混凝土应力许可范围时,路面就会发生裂缝。因此,混凝土路面施工应保证足够的抗拉和抗弯拉强度,以应对各种不利应力的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预防措施,一是要把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应严格按《路面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等原材料质量,对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验,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严禁使用;二是要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按配合比正确投料,粗、细骨料要按照筛分试验数据和规范要求合理的控制级配,保证混凝土的凝固程度及在耐热、耐损、抗压等方面的能力,确保混凝土路面的质量。
2.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水泥混疑土路面施工中,在摊铺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模板的高度、间隔、支撑稳定性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混凝土摊铺时的松散部分应略高过模板顶面,浇筑摊铺间歇时间不应超过lh,如超过 1h 应作施工缝处理。在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必须按照公路路面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后,应校正拉杆位置,做好接缝施工并进行填缝,一般在混凝土养护期满后要及时填封接缝,以防止泥砂等杂物进入缝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收水抹面及拉毛技术操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平整度、粗糙度和抗磨性。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
在公路的正常使用中,由于雨水或车辆的原因,公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破损,或是由于使用年限长,公路达到了使用年限也会出现较严重的破损现象,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破损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路面进行维护和修理,以达到公路的使用性能,为行车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在对公路进行修复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所以应制定公路的大中小修和养护规划,保证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另外,接缝是水泥混凝土板块的薄弱部位,一旦填缝料老化损坏,要立即更换填缝料,否则冬季水泥混凝土板块收缩,填缝料与板块之间被拉开形成孔隙,雨雪水渗入路基,造成板块卿泥。此外,坚硬的石子落入缝内,夏天板块受热膨胀,石子易将板边挤碎。填缝料的修复办法较为简单,主要是将旧填缝料和接缝清干净,重新灌入新填缝料,其关键是保证填缝料的更换,应做到饱满、密实、粘接牢固,保持接缝完好,表面平顺,清缝、灌缝宜采用专用机具。同时,填缝料更换宜选在春秋两季,或在当地年气温居中且干燥的季节进行。
4 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道路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路面抗流动性,耐磨耗能力和荷载量都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面的施工质量,并使之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吴少鹏;玄东兴;磨炼同;;水泥混凝土路面高性能压浆混凝土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朝晖;秦仁杰;黄云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灌浆技术研究[A];第四届国际道路和机场路面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曾小军;曾胜;许佳;龚先兵;;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状态下最不利荷位转移规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刘涛;卜小明;李治龙;;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封堵治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篇7
论文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公路建设中,高等级公路路面通常采用沥青混凝土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舒适度及路面使用的耐久性等。本文阐述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阶段的要点以及控制方法。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 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一些实用技术上的探讨。
1 准备阶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内的主要工作有: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人员配置,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和场设置,设备的安装调试,下承层的处理等。
1.1 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
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是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通常由技术人员及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去做。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掌握项目规模并准确的计算出沥青混凝土的数量,为合理确定施工计划打下基础。
1.2 人员配置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往往是连续作业,所以人员配置都是双班制,在关键工序上要多配置几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
1.3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
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阶段应当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查。
沥青是最关键的材料,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购,一般设计文件都有明确要求。工地试验室主要检查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其它指标可根据需要选做。沥青的贮备要用专用贮备罐,专用贮备罐安全、 防水、保温、无浪费,加热使用方便。
各种规格的碎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骨料,在实际工作中,碎石的规格首先由面层的级配类型确定最大值。其次,要确定碎石的不同规格的分类,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碎石粒径与实际的碎石生产商所用筛子的筛孔尺寸不尽相同。具体各种规格的数量以 配合比及级配要求确定,确定方法以图解法试配。沥青混凝土面层用碎石、砂、石屑及矿粉组成混合料,理论级配中每种 规格材料的用量是确定的。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单独碎石、 砂、石屑的级配中不是很稳定均衡,故在工地准备材料时要随时抽检筛分,不断进行微小的调整。采贮量以总用量90%控制,这样不会造成某种材料过多或过少,对工程的成本是有利的。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这项工作由工地试验室负责完成,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业主指定的专业试验室去做。这项工作要尽量提前,最好能在贮备原材料前完成。
拌和场设置
拌和场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场地位置在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宽大、平整,并对环境及周围居民无影响,且不受洪水侵扰。场内运输道路要平整、方便,进出的各种机械车辆要方便掉头,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同时要将油料及沥青等易燃物品与电源及各种加热设置隔开,并合理解决动力用电。
设备的安装调试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及产量,与所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有重要关系,拌和设备要能满足工期的要求及工作的连续性要求。
路面的平整度主要取决于摊铺机,摊铺机最少选用1台, 摊铺机的生产效率要高。压路机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轮胎压路机的组合作业。其它设备均要与整个施工环节相匹配。总之,设备在选择上要以故障率低且性能优越为宜,一般来讲,进口设备的性能指标较好。
工作面的提供
沥青混凝土面层是铺筑在刚性的基层之上,基层的强度、平整度、弯沉的大小,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提供一个整齐、干净、有足够强度的工作面是必须的。
施工前用扫帚等工具清扫路面基层表面,要达到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灰尘与杂质。对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并冲刷不掉的路面污染物应用人工作将其凿除。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路面基层的纵断高程和平整度若不符合要求应制定处理方案,报审批。 转贴于
a若路面基层石局部松散,凹凸不平右凿除后用素混凝土填平;
b若路面基层纵断面高程超过设计标准,应进行纵断高程调整;
c若横坡超过设计要求,应按0.1%渐变设过渡段调整。
2 铺筑阶段
2.1 沥青混凝土拌和
沥青混凝土拌和时要控制其温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级配。拌和时沥青的温度在160~170℃左右,由于常温的矿粉是与矿料同时加入的,为保证矿料的拌和温度,矿料的进料温度控制在175~190℃,混合料出厂温度以155~170℃为宜。
2.2 试验段施工
在进行大规模施工之前,应当用正常施工所需采用的全部设备,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在严密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下进行试铺,试验段长度200-400m,并通过试铺解决以下问题: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确定摊铺机的操作方式,包括摊铺温度、速度、振动振捣强度、自动找平方式;选择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速度及遍数;确定松铺系数;确定施工产量及每天作业段长度;横向工作缝的处理的方法;
2.3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混合料尽可能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车速、运距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配置,并留有适量富余的备用。装料前在汽车翻斗内抹一层柴油与水(柴油:水<1:3=混和物,以防止粘料。)
2.4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施工段尽量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为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厚度达到设计工求,上面层摊铺采用走雪橇方式控制摊铺层厚度和平整度,摊铺机安装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每天开始摊铺前,熨平板必须预热,预热温度不得低于70℃。人工修整时,不允许站在热混合料上操作。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
2.5 摊铺层碾压
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铺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和速度,紧接摊铺后进行,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初压采用2台双轮轻型钢轮压路机在混合料摊铺后进行稳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2-3km/h。碾压时力求 速度均衡、行走要直、工作面长度不要大于50m;完成后即可进行复压,复压采用3台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二遍,碾压速度4-5km/h。复压完毕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终压采用1台轻型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重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
2.6 施工缝的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理的好坏对平整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连续摊铺路段平整度较好,而接缝处较差。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 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 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质量
0.引 言
公路路面平整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路面施工全过程各环节质量控制的最终体现,受影响因素很多。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于路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路面平整度的合格率既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又反映了施工队伍的水平。近年来,新疆自治区一些新建通车时间只有两三年的公路沥青路面,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路面裂缝、波浪、碾压车辙、桥涵与路面接茬不平、跳车等路面不平整现象,笔者就出现的这些普遍现象,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公路沥青路面产生不平整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沥青路面出现不平整的因素分析
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影响因素很多,单是路面平整度,就与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素质、路基施工质量、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处理、路面底基层及基层的施工、路面施工机械的选用及路面材料的质量有关,而这些恰恰就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原因。
1.1 路基因素
路基是公路路面的基础,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陷,将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公路路面整体下沉或者路面小面积沉陷,从而造成路面的不平整。
1.2 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公路基层为一般为次高级路面基层,刚度较大,如果施工要求不严,基层表面不平整,无论怎样使面层摊铺平整,但压实后也因虚铺厚度不同,路面也会产生不平整。
1.3 桥梁涵洞两端跳车也是影响路面整体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桥梁、涵洞两端的路基病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常见的公路病害之一。目前,在新疆自治区内一些重点高速公路,还有其他乡村公路,包括新建和已建的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桥梁、涵洞的台背填土,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而是压实不到位,通车后,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论文参考网。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大,造成沉降不均匀。在桥梁、涵洞与路基结合处,常会产生细小缩裂缝,雨水渗入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陷。桥梁伸缩缝在选型和施工时考虑不周和处理不当,产生跳车现象。
1.4 机械性能和施工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机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之一,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摊铺机械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的质量。
1.5 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影响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有:(1)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2)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3)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1)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刚开炉或料温低,含水量大时,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2)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质量及降低了道路使用寿命;(3)拌和能力过小,出现停工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一个个坎;(4)当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会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形成台阶,为道路的平整度留下了隐患。
1.6 碾压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有着重要影响,选择碾压机具、碾压温度、速度、路线、次序等都关系着路面面层的平整度,在压路机型号的选择上,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沥青料前后推移大,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小碎片飞溅,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则不易碾压密实和平整。碾压速度的调整上,压路机碾压速度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在已碾压成型的路面上停置而不关闭振动装置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1.7 接缝的处理不当
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两种,接缝处理不当常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陷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这在多条路面上都不同程度的反映。
2. 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层平整度的措施
2.1 严格控制现场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
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数量必须满足合同要求,特别对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实验室主任、质检负责人、施工放样人员、现场指挥人员、拌和站操作人员、摊铺机操作人员、压路机操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很强的责任心,而且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论文参考网。
2.2 严格控制路基路面基层所用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拟用于路基路面基层的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应严格按试验检测规程所要求的检测项目、频率认真检测,特别对强度、标准击实、压实度、级配、含水量、拌和时间等应严格控制,不合格或不宜用于路用的原材料绝不允许采用,生产配合比中的各原材料剂量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且保证准确无误并严格实施。
2.3 严格控制各种机械设备
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数量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并且必须符合合同和规范要求,特别对拌和站、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等关键的设备更应严格要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碾压工作作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施工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应由业务熟练考核合格的压路机驾驶员承担压实任务。
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不得在摊铺层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功突然刹车,驾驶员必须防止压路在同一断面上停顿,以及在尚未冷却的面层上停留。压实工作分三步实施,即初压、复压和终压,压路机的机械性能完好率应达到设备管理要求;由于公路沥青面层的碾压控制对路面平整度非常重要,在沥青摊铺后,先用8T压路机碾压4~6遍,每次来回轮迹重叠30cm左右,压路机运行速度控制在25~35m/min,再用震动16T压路机进行碾压6~8遍,压路机运行速度控制在40~45m/min。
2.4 严格审查审批施工工艺和方法
我们必须在施工前认真审查和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特别对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下,以及路桥、路遂、桥遂等接头处路段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从放样、运料、整平、分层厚度、含水量的测定、碾压、纵横缝的处理、养生、开放交通等各个环节认真审查,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符合规范要求的试验段。施工过程应加强各项指标检测的力度,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发现有不合格的指标,立即责令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2.5 原场地的处理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道路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认真、规范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当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m时,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若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则须用挖掘机或人工将基表层土清除换填,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不小于30㎝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如发现草炭层、鼠洞、裂缝,应更换符合条件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当坡面较小时,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层,其处理方法同上。但当坡度较大时,应将坡面做成台阶,让填料充分嵌在地基里,以防止路堤的滑移。台阶的尺寸,依土质、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一般宽底不宜小于1m,而且台阶顶面应做成向堤内倾斜3%~5%的坡度,并分层夯实。当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2.6 路基填土的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有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重视。并且路基填土的压实度一定要求达到95%以上。
2.7 特殊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是最常见的特殊路基,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虽然在对其认定上尚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对于路基高度不高,软土层或淤泥层比较薄的地段,采用砂垫层、置换填土、反压护道、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以增强路基承载力。减小日后路基的沉陷量度。此种方法较经济,能节约工程成本,是软土处理中最常用的措施。对于排水地基,根据实地情况,可采用砂垫层法、袋装沙井法、砂桩、塑料板排水法及置换填土来处理。对于软土地基应采用垫隔土工布、碎石桩、加固土桩及强夯的办法处理。另外,还可经采用垫隔覆盖土工布、增设土工格室、土工格栅等办法。
2.8 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论文参考网。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截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在一般路段,路基排水沟渠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要注意防渗、防冲,采取加固及防止渗漏措施;高填土地区公路边沟以采用浆砌片加固效果较好。
3.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是工程质量检验的主要指标
平整度是沥青路面质量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沥青路面是否合格的标准,只有平整度达到要求才能确保工程通过验收合格,但在某些工程中,片面地强调平整度而忽视其他质量,也将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既要注重沥青路面平整度,使之能达到规范要求,令行车舒适,又要顾及其他质量指标,才能创造出优良工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是影响道路使用性能、反映道路综合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反映路面施工质量与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平整的路面将会增大行车阻力,使车辆产生附加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作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还会对路面施加冲击力,加剧路面和汽车机件损坏以及轮胎的磨损,并增大油耗,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影响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研究改善和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技术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2]彭余华,沙爱民.沥青路面不均匀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06).
篇9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 应力释放;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 ; 养护
中途分类号:[TU761.4]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工程中设置后浇带是工程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施工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位置。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处理,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工程概况蓬莱市新一百工程,总建筑总面积为29000m2,地上12层共26600m2,地下一层2400m2,筏板基础,基础埋深-6.5m;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采用厚度为90cm的C35、P6抗渗混凝土,壁板为30cm的C40、P6抗渗的混凝土,地下室顶板为40cm厚的C35、P6抗渗的混凝土。地下室底扳、侧墙和顶板均设置横向两道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1000mm,位置在5轴、10轴成平行设置,后浇带总长度合计约为500m。底板与顶扳的钢筋均为双层双向,中间设有一道钢筋网片。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该处位置的钢筋搭接长度为950mm,并有3mm厚的止水钢板。
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2.1解决沉降。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为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将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再浇注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为整体。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后浇带的设置要求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不少于800 mm,本工程后浇带宽度设置为1000mm。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许断开。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4、后浇带的施工
4.1模板支设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注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4.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1)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注厚度较大造成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导致尺寸偏差。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的严重流失,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Φ50mm振捣器时间距≮40cm;采用Φ70mm振捣器时间距≮50cm。
4.3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1)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2)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3)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4)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4.4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1)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2)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的挡水带。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封盖,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4)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本工程的防水效果,为此在底板、筏板砼浇筑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在两侧砼浇筑60天后,用高一级掺12%UEA微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浇筑前应进行钢筋除锈,清除浮浆、碎石等杂物,并冲洗干净。
4.5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1)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如果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2)浇注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3)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用膨胀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膨胀剂的称量要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适当延长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4)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28d。
4.6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施工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要求,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GB502082-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有专门的要求。其中第4.1.9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另外,4.7.5条对后浇带的防水措施也作了如下要求: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2)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规范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篇10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1.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分析
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四个方面。下面就以上几种最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1.1裂缝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
和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1.2水破坏
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形成水破坏的原因除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空隙率过大有关外,还与沥青和碎石间的粘结性能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重载车比重及公路沿线降雨量等因素有关。
1.3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论文参考网。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2、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3、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1.4泛油
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论文参考网。而沥青用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2、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都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3、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
1.5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2.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2.1裂缝
1、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混凝土均匀、压实度高、空隙率小,混凝土强度高且比较均匀,面层表面的薄弱处也就越少。3、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2.2水破坏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AC—16Ⅰ、AC—20Ⅰ、AC—25Ⅰ)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用前者作为表面层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SMA路面的广泛应用是最好的例证。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一般情况下,酸性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等)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在高等级公路中,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也是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的有力措施。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粘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论文参考网。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2.3松散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2.4泛油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2.5推移、壅包、波浪
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再者,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2、有效阻止超载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重复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尤为常见。
3.结束语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无论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