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5:5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

篇1

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营销策略时,我会先让学生们说说他们喜欢的品牌,然后,再让他们去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对这个品牌了解多少,是否知道这个品牌是如何推广的。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要讲解的营销策略相关知识。

讲解完以后,再让学生们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喜欢的品牌设计一套营销策略。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入题就会处于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并会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直到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也锻炼了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们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现实场所中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组合时,我会将学生们带到校园内的一家超市中,结合该超市的实际情况,现场为他们讲解什么是产品组合,该超市的产品组合情况、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让学生们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使他们在现实场所中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战教学法

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创新和改革市场营销教学方式,其终极目标无非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性的市场营销人才。所以,采用实战教学法,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战,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实战教学法,是指以学校为依托,创办专业对外服务的营销策划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助,为广大小型企业提供免费的或低费的市场调查、产品推广宣传、广告策划创意、促销活动设计等营销服务,实现“学用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将所学习到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最快的速度,直接运用到现实操作和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使得他们能够更直接地掌握市场营销策略和战法,不断锻炼营销实战技能,真正地体悟市场营销的真谛。

篇2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并能指导相关经济行为的决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能调动学习主动性的研讨式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应运而生。本文在简单介绍研讨式教学内涵要求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研讨式教学的步骤,并分析其效果和不足。

1研讨式教学的内涵及要求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被广泛运用。1997年研讨式教学法开始被引入国内,随后受到极大关注。研讨式教学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研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索、选择、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师生共同探索,进而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它包括讨论式、启发式、专题式、案例和讲授式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它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协作自行探究,学生始终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创新性,要有探究的价值;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量力而行的教学规律。

2研讨式教学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自2013年始,践行研讨式教学改革。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改革需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环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编制体现研讨式教学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研讨式教学区别于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在教学大纲上也要有体现。比如教学时间的重新分配,教学内容的整合安排,哪些内容需重点掌握,哪些内容需重点设计研讨环节等。(2)教学设计体现研讨式教学特点。研讨式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教案和课件设计都应体现问题导向。小到每个知识点,都可以从问题切入,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大到每一个完整的理论,可以设计覆盖完整内容的大主题大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讨。(3)科学设计研讨主题。可以说研讨主题的设计是研讨式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好的主题设计,应该既覆盖教材理论重点内容,又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在参透教材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比如讲授价格理论时,可将研讨主题设定为当前最热的房价问题;讲授生产理论时,可选择规模经济问题作为研讨主题;讲授市场理论时,可选择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收入差距为研讨主题;讲授分配论时可讨论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等。这些研讨主题的确定,既依托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留给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4)合理安排研讨小组。确定研讨小组是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上第一次课,需先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性质、内容、学习意义及能力要求,并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特别是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要求等,使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学生根据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组成每组3-5名成员的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研讨式学习。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搜集、数据分析整理、研究报告撰写和PPT制作讲解等工作。(5)组织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介绍过程需要有观点、数据、材料支撑。在小组代表介绍完毕后,同小组同学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接下来是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环节。师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提问,由小组成员回答,还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把握课堂研讨时间,既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又不能影响教学进度。最后是教师点评,从形式到内容,指出优点和不足,同时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补充说明。(6)研讨的课后延伸。研讨课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研讨主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有无改进空间等。学生可以从学到的知识、发现的问题或差距等进行总结。同时,经过研讨阶段,学生可以对研讨主题撰写研讨心得或直接撰写小论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包括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论证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研讨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自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践行研讨式教学以来,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得到增强。这种问题驱动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从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到观点的提炼,再到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确定,从报告论文的撰写到主要观点结论的陈述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此过程中,认真参与的学生,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和提高。绝大部分学生反馈“研讨式教学法优于以往的讲授型教学方法”。(2)学生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做到学以致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对身边无处不在的经济现象熟视无睹,原因在于缺乏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训练。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提出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不仅能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得到培养。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研讨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最后撰写报告或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科研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无形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有不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动手撰写科研论文。(4)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研讨式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表现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这些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做相应的调整。这个教学反馈的速度较快,反馈周期短,因此学生的正确认识能及时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则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4研讨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研讨型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讨论主题要准,质量要高。主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质量的高低,合适的主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增强教师继续进行研讨型教学的信心,故设计好的主题是讨论成功的首要步骤。因此,选题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实践基础,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专题。笔者的原则是,选题应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了解,选择性地选择有争议的知识点;其次,选题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选题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涵盖课程内容中比较多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探索时有较大发挥空间。(2)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讨论气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的表现、观点和发言,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做出决策。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难以进入状态,部分是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发言;部分是由于偷懒,准备不足而不愿意发言;还有部分学生表达能力差而不愿发言。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度,笔者尝试了多种方法:一是诚恳邀请性格内向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并多加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二是将发言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体系中,激励学生发言;三是讨论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保证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有锻炼机会。(3)制定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在讨论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想“搭便车”,往往出现“一人代劳,全组过关”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课前制定并公布了详细的考核标准,要求明确每次研讨工作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并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体系。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公正评判的基本要求,也是督促学生学习和提高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梅.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现状评述[J].高等教育,2008(3).

篇3

关键词:3R科研式教学;算法基础;教学与科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48-03

计算机算法的应用已经普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计、电信和互联网、一般生产制造业以及经济与金融业等。算法技术不仅仅是应用在计算机领域,在其他理工类及社会科学领域里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任何问题的求解,都离不开一般性的算法设计原则,因此,开设“算法基础”的课程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算法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不仅要讲授计算领域中不同问题的标准算法,更重要的是分析其算法复杂度,且在诸多可行性算法中选择一种时间或空间效率最高的方法。所以,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它需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两门课作为基础。这门课程不仅要学习较复杂的算法设计思想及数据结构的选择,还要掌握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的语法。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能掌握算法思想又能对高级算法的编程有一定的认识,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难点。

无论是从当前教育当局的政策导向来看,还是从算法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来看,科研和教学都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十分有必要在算法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因为我们发现,在原来的大部分教学时间里,学生只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知识,而少有主动性的参与,缺乏必要的科研训练,因此很多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短时间内很难写出有创新性的论文。所以,如何将教学与科研真正结合起来,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进行教学改革,实施3R科研式教学,从而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一、3R科研式教学的定义及特点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加入研讨最新的算法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一些研究问题作为课堂或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实验等做法,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笔者在算法教学中不断总结、提炼出了“3R科研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我们在“算法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尝试性采用的一种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教学方法,3R即丰富性(Richness)、循环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丰富性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研讨环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循环性表现为利用ACM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上与课下互补性的学习环路;关联性主要在于利用任务驱动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

结果表明:3R科研式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性传授知识的灌输式,而代之以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交流的研讨式,在教学目标上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教学形式上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在师生关系上变“主─客”关系为“主─主”合作关系。

二、3R科研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1.通过3R优化课程教学

由于3R科研式课程教学涉及师生双方教学观念、思想的转变,以及选题内容、查阅文献、开展研究、撰写论文、讨论交流等一系列问题,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都比较多,也因此可以不断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此外,基于工科学生进行研讨式教学成熟的经验还不是很多,我们也在逐步探索和尝试,及时地对每一次研讨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希望有利于下一次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课程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培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提出最重要,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去“改造”和“创新”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能自己提出问题,探索解决,并很快地开始进行创作,教师则要及时指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

3R科研式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虽处于不同的位置, 履行不同的职责, 但双方是平等的, 因而有人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双主体”, 互相认同对方的地位, 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 实现教学相长。一个有创造性的优秀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前进, 教会学生怎样处理大量的信息, 更多地应是一名向导和顾问, 而非简单机械的传授知识的工具。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取得好的实际教学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并重, 互教互学。

4.编撰课程学习指导书,明确教学目标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毕竟不如研究生,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之前, 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计划, 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计划之内活动。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编撰一本学习指导书,学生通过指导手册的使用,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3R科研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通过几年的尝试性教学,我们发现,3R科研式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生检索文献、阅读资料、撰写文稿、宣讲等全过程就是让其在学习如何做学问,也可以说是按照做学问的路径对学生进行培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突出科研地位,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进了师生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注入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关系比较淡薄。增加了研讨环节的教学后,教师从独唱演员变成了“导演”,学生从消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演员”。“演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时常请教“导演”,“导演”为了“演员”表演到位,也时常加以指导。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距离变近了,有助于真正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良好关系。

3.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这是实行3R科研式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归宿,也是这种教学改革最突出、最根本的特点。在大学高年级中实行3R科研式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做”,教师在做学问中教,学生在做学问中学。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需要掌握某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有本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要完成预定的科研任务,至少需要如下5种能力:(1)检索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2)阅读文献、鉴别资料的能力;(3)归纳综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4)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创新的能力;(5)文字、口头表述能力。上述5种能力对于全面完成科研任务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也都是形成科研能力的必要成分。毋庸置疑的是,科研能力既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也不是一下子从整体上可以培养起来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更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训练以促进整体能力的提高。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科研的地位,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是3R科研式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原因。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在我国教育的百花园中,“讨论法”和“研究法”作为两种单独的教学方法其实早已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发言,都要准备个人的发言;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样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法的结构和顺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主动探究问题,提出见解,开发思维能力。3R科研式教学方法吸收了这两种教学方式的精华,将研究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我们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但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毕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3R科研式教学对大学生所进行的仅仅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并且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尽管如此,3R科研式教学对于大学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蒙应杰.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4(3).

[2]史国川,谢宝陵等.“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及其实施[A].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陈述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彦鹏,王宏强.博士研究生研讨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篇4

【关键词】 职业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

几年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教师坚持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遵循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路向,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课程的特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教学理念,把握课程功能定位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师生共同探索、教材和课外读物并用、课堂与课外并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的定位,是让学生成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

二、创新教学模式,调整理论实践比例

本课程教师贯彻“三贴近”(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将教学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学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创立“知行教学模式”,即总体上用一半时间简明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用一半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种用一半教学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用一半教学时间进行多样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又采用“三大模块”(即理论教学模块、能力训练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组织教学。

1、在理论教学模块上,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效果;

2、在能力训练模块上,加强课堂讨论和交流环节,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取“课题项目研究”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开放式教学,不断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3、在社会实践模块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影像资料、进行论文写作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调查方面,鼓励学生按照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设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空间。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

这些年来,本课程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题项目研究方法等,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

1、专题式教学法。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基本理论时,结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一是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具有深刻性;二是围绕一个主题在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扩展,知识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照本宣科地讲解,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只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抓得准,研究比较深入、分析比较透彻,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专题式教学法,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生动的材料说明,学生听后满意,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又不是就事论事、单纯的材料堆积,能较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

2、案例式教学法。

鉴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把案例引入课堂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就亲临般地经历一系列的真实事件和问题,接触各式各样的具体情境,实际、生动,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型课程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研讨型课程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发现问题、寻求思路为教学方法,以启发、阅读与交流为主要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学习的过程。可以说,研讨型课程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培养学术兴趣、拓展学识学养”。

本课程重视课堂讨论。每次讨论时,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设计主题,确定代表不同意见的发言小组,使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错误认识要加以引导和纠正。课堂讨论的主旨不是要拿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结论,而是要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培养其审时度势、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能力和精神。

4、“课题项目研究”教学法。

“课题项目研究法”集“听、说、读、写、行”于一体。一般在开学初,要求学生以志愿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人数以2至5人为宜),拟定并递交课题项目计划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课题内容、研究大纲、研究方式和途径以及最终成果形式。老师在对研究计划初审后,通知学生正式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自始至终指导、帮助学生研究。

在这里,“听”——是指学生聆听老师的悉心指导,听取老师的合理性建议。“说”——是指教师讲清基本理论,讲求研究方法和技巧,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就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积极发言、上台演说、“答记者问”等。“读”——是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阅读教材、阅读参考资料,寻找和发现问题等。“写”——是指让学生动手撰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命题文章、调查报告、建议提案、学术论文等。“行”——是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考察社会状况,在更深层次上思考问题。通过加强课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知行合一”。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业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开阔知识视野,增强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改革。

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做法是将平时考核成绩与学生理论、实践成绩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学生上课出勤、日常行为表现、课上讨论交流发言、参加活动情况等方面,并对那些在课题项目研究、社会调查实践中成绩优秀、成果突出的学生给予充分考虑。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是通过参加期末笔试的方式取得,或可以通过递交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方式充当,或者将考试和调研成绩迭加优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用平时作业、实践调查等多种元素进行考核,尤其是结合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1-9,(1).

[2]牟德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设置的思考[J].思想研究,2006,(5).

[3]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 当代教育论坛, 2007,(8)

作者简介:姜莉莉,女,(1971-),江苏涟水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与研究

篇5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我们将教师讲授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讲授、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两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基础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讲授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信道模型、编码技术、调制技术、接入技术、交换与组网技术等,除简单回顾大学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外,主要补充高级的通信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专题研讨作知识准备,采用了国外著名大学通信与网络方面研究生教材【5-6】。

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部分,主要讲授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技交流、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方法与规范。文献检索向学生介绍信息工程领域常用工具,如:SCI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EEE数据库等的使用。讲授根据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文献查找筛选的方法。文献阅读介绍三关阅读方法。科技论文写作讲授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图表、科技术语的写作方法与常用写作规范【7】。科技学术交流主要介绍PPT制作方法、演讲技巧等。

另外,在学生开始专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工作或感兴趣的题目,给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做学术报告的范例。在本门课开始的第一次课,我们将本学期的专题讨论内容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选择某个专题,自由组成团队,并推举团队负责人,提前准备研讨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但需得到老师认可。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可以指定加入某个团队或组建新的团队。

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本课程的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往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对专题研讨内容进行划分,目前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通信、深空通信、认知无线电、超宽带通信、实时通信与机载网络、扩频通信与保密通信、卫星通信与网络等。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情况,专题内容会略有调整。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专题下的子专题准备研讨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选择题目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准备PPT和技术报告。准备内容包括: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开放问题、自己观点、研究设想、总结等。

课堂上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利用多媒体陈述演讲内容,考察学生制作演讲文稿、组织演讲内容、演讲仪态和现场驾驭能力,教师做好记录。针对报告内容,首先发动学生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或同组成员回答和解释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争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向报告人提问,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报告人的演讲文稿制作、内容组织、演讲仪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教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学术争论一般不做“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调研文献和思考。

3. 成绩评估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期末笔试30%,演讲成绩30%,技术报告30%,课堂讨论10%。期末笔试主要考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形式。演讲成绩会在每次研讨课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民主评议,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作为演讲成绩,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同一组的同学原则上分数相同。演讲结束后,报告人小组同学将根据演讲文稿、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独立整理和提交技术报告,教师根据技术报告对每个同学评分。任课教师认真批改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批改完毕并给出成绩后,会返还给同学,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到期末根据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情况,给出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便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体会与不足

通过《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我们有下面体会:

1.结合热点进行演讲示范,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兴趣

例如,目前IP地址资源耗尽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教师很快作了IPv6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学生不但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也学会了演讲中问题提出、知识讲授、演讲驾驭的一些技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题研讨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养是研讨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研讨课中的角色,首先是一个主持人。而主持人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研讨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研讨课程的教师,必须对交流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有良好的人格且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使课程进展顺利,并避免自身成为课堂的中心;要鼓励、接受、支持合理的各种观点;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当好听众,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好阶段性课堂总结。

3.前期充分准备是学术交流成功的保障

部分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外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资料,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地组织好自己的报告内容,有的报告内容肤浅,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报告时,盯着电脑屏幕念屏幕上的文字或打印出的演讲稿。有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太熟悉,出现讨论冷场现象。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所选专题领域的一两篇综述文章为基础,查阅文献,展开论述。要求小组同学事前多讨论,演讲同学事前多模拟练习。教师审查通过的演讲文稿才能进行演讲,并且演讲人在演讲前几天需将演讲文稿发给所有同学,让其他同学事先熟悉内容,对该专题感的同学还可以做进一步调研。这样演讲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

三、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过程。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平等讨论与思考,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和素材;授课时,要很好地控制时间,注意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讨课,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精神面貌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初步统计有95%以上的同学对这种授课方式持肯定态度。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胡玲琳.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22-26.

[2]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3] Rodriguez-Farrar HB.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handbook for facult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 [M]//Third Edition. Providence: The Harriet W. Sheridan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2008: 7-12.

[4] Fisher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for faculty, academic staff,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Revised Edition [M]. Standord: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49-59.

[5] Bernard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3.

篇6

[论文摘要]“浸入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方法在国外语言教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得以推广和普及。本文通过对加拿大语言浸入式教学法的介绍,结合目前高校教学的困难,对浸入式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进行讨论。在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些专业学科的双语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浸入式”教学法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改革当中。

一、“浸入式”教学法及其原则

“浸入式”教学法(Immersion)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不仅在教学课堂中使用,而且在平时活动中也要得到很好的应用。而浸入式教学法实现了向自觉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得学生能在更为地道的目的语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在运用浸入式教学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一)全英语教学原则

由于母语的正负迁移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语言习惯、意义、方法及形式应用到英语学习当中,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全英语浸泡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目的语输入频率和机会。而目的语的输入是把第二语言尽可能地转化为内在输出的过程,这一转化的完成标志着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以英语作为载体进行教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全英语氛围,其中涉及一些常见的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等等,让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英语就会和母语一样运用自如。

(二)互动原则

正如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所说,人的学习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成长为其中一员。实践证明,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能更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效果要比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而老师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或审判者要好的多。在整个互动过程中,老师讲解和学生提问交叉进行。除了教师的参与性,还应当注意教师此过程中的鼓励作用,经常鼓励学生能极大地克服学生的羞怯心理和紧张情绪,完全转变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那么学生们就会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并在学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中国到底适不适用呢?进一步讲,这种模式可不可以应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英语学习中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出探讨。

二、高级英语教学现状

(一)受教材制约

高级英语的特色在于题材经典,用词地道,文化背景充实。但目前本教材存在的问题是所选择的版本仍然是老版的(张汉熙,1995年出版,迄今已经重复印刷了30多次),并无与时俱进的东西,这就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不能真正体会高级英语中的奥妙。可是,目前又很难找到和国内学生水平相匹配的教材。

(二)受语境环境制约

语言是一种工具,是基于环境变化和交流需要的产物。和新加坡、印度等国不同,我国是非英语国家,官方语言只有汉语,即便是在我国最发达的城市,课堂上也很难做到用目的语交流,课堂之外使用频率更是不多。换言之,除了在高级英语课堂短短的45分钟之外,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英语环境。

(三)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制约

即使是对高年级学生也很难为其提供全英语语境。由于受到之前学习理论的影响,还是注重语法讲解和语句分析,往往学生无法读懂一个长句子,再谈理解或交流就毫无意义了。目前的高级英语课堂往往是汉英交替使用,教学媒体主要是英语板书和PPT课件。以全英语授课,即“全部浸入”(total immersion) 教学方法的实现,将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浸入式教学对高级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级英语教学模式基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讲解为重点的传统守旧教学法阶段;从本世纪80年代后开始出现以交际法理论原则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模式阶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交际法原则提出的合作教学理论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模式以及在由上而下的阅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语篇分析教学法阶段(丁小蕾,2008)。综合高级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每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设计都是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针对以上讨论的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把高级英语教学开展得更好更扎实。

(一)保证良好的师资

首先是拥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学队伍。应该组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适时举办一些研讨会,及时分享教学体验,处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通过引进教师和鼓励有过出国经历并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高级英语教学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自学和在浸入式教学实践中提高英语授课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辅材料

篇7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教学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国内外很受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教师通过捕捉“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独有特点,运用“两微一翻”策略,通过翻转课堂平台,利用PC端和移动终端,系统地将微视频、课件和进阶练习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基于问题探究学习。课堂上老师抓住学生的重难点进行教学重构,增加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依据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将枯燥的课程变成一节充满欢乐和智慧的灵动课堂。

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为碎片化知识点视频,使学生能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线下跨校直播互动和小班讨论学习,使学生可以把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同学、老师讨论,老师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将来的名师需要有好的慕课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运行模式,将优质课程资源在东西部高校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并以此带动跨校跨地域的教学团队建设。学生遇到疑难处随时求助网络、课下登陆教学管理系统,由老师实时追踪学习进度――颠覆传统教学过程,借助互联网搭建的“翻转课堂”,其实主要是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阅读论文,课上直接切入深度讨论,也可视为“翻转课堂”的例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主要是在面对面的课堂中进行,而由学生完成的知识理解与吸收更多在课下与家中进行。“翻转课堂”却颠覆了原有的教学顺序,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源及自制影片,预先向学生讲解课堂内容,课堂时间则用于交流讨论,带领学生共同进行思维训练。

篇8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教学改革 病毒学 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在大学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大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由教师创设主题和引导,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主动性学习学科知识,同时培养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就病毒学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1 研讨式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教师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在课堂上占绝对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以教材为中心,通过口授,PowerPoint,板书等方式“满堂灌”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接受者,通过耳听,笔记等方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是教学这个舞台的绝对中心,学生只能充当观众,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和期末时突击复习就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这种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学生逐渐会成为“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思考问题,不会解决问题”的“三不会”学生,学生的知识也仅限于笔记,教材中。这种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并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摒弃。

现代教学观点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充当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启发教学,文献阅读,小组讨论,专题学习,案例讲授等多种具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把教学变成是一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师生共同合作,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的引路人角色主要体现在以“引导”为主,通过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价值,并有利于学生发挥的问题。这些情景和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科的发展前沿的掌握能力,更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和特点,对课堂的期望和要求。在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后,再以教师全面,深刻和独特的见解,利用现代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使其从一个“门外汉”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聆听,阅读,分析,归纳,凝练,展示等过程变成一个“内行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

2 病毒学课程特点

病毒学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是以病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毒学基本原理与生物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具体来讲,它是在充分了解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基础上,研究病毒基因组的功能、复制、表达及调控机制,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病毒感染、致病的本质,为抗病毒药物研制,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及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日新月异”是对生命科学发展速度一个贴切的形容。而病毒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量成几何级数增加,书本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科的发展速度,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而且,在病毒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靠填鸭式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尝试在病毒学这门专业课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改革的一些尝试。

3 病毒学课程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开展研讨式教学前,应主动了解学生相关专业基础学科知识水平,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注意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连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除了经典内容外,还要根据学院特色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补充一些特色内容,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修改和完善。此外由于病毒学学科知识更新非常快,很多信息都是来自海量的专业文献,特别是外文文献,因此,了解学生文献资料的查阅能力和外语水平也非常重要。在掌握这些情况后,针对学科规律,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制定包括研讨的主体,研讨的具体方式,资料的收集,时间分配,预期目标,成绩评定等方面的详细教学计划。

3.2 精心选择研讨主题

选题是研讨式教学的关键,选题的难易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研讨式教学的效果,选题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和意义明确,每个专题都有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培养要求;(2)与现实紧密相连,具有吸引力,每一次研讨课题,应由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现象或是话题引入;(3)选题难度适宜,学生能在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下,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己查阅资料,分析整理信息,并凝练出自己初步的想法和观点;(4)选题应该具有综合性,能包含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易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发挥。在选题内容设计上,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而学科的研究前沿,具有争议的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及社会热点相关的问题适合设计成研讨主题,而且学生对于这些论题的热情非常大。

3.3 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确定了研讨的主题后,应根据主题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不同的研讨方式及教学环节,如“病毒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是祸还是福”等一些至今仍未有定论的话题,非常适合设计成辩论的环节,让学生分别站在正反方这两个对立面去寻找相关知识和证据,并从病毒学,生命科学,医学,历史,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去阐述和论证自己观点,通过辩论的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更锻炼了口才和反应能力。对于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可以设计成团队PowerPoint制作展示及解说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一感兴趣的学科前沿研究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跟踪学科前沿,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凝练,制作成PowerPoint的能力,在解说环节中,学生的口才,自我表达表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展示。在辩论,PPT制作展示及解说环节,由于课时限制,都是采取分组,最后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的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团队精神。除了这些课堂教学环节外,综述的写作也是研讨式教学中经常会设置的一个环节,由教师设置一个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自己查找资料,撰写综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综述的主题设计非常重要,是决定综述写作环节成败的关键。应该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参考文献资料非常充足的课题,这些主题可切入点多,留给学生分析、判断、思考的问题也非常多,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挥,使综述论文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3.4 悉心总结每次研讨任务

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对每次主题任务完成后的点评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决定下一个环节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每次点评既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更应该对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学生的热情和付出表示赞许。在点评时,应更多的使用鼓励、向导性语言,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努力,每一个进步都能引起教师关注,在获得自信和满足感的同时,对下一个探讨课题更加充满热情和责任心。对于教师来说,点评工作是对自身的一种检验。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对学科前沿的把握能力外,还要对大学的教育规律及学生心理特点有所了解,使点评工作不是仅仅给个分数和评语,而是对学生专题工作完成后的一种肯定和从教师角度上给学生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其参考。因此,在点评前,教师需要认真准备,包括检查学生对研讨的主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能力中存在的短板;此外,对学生疏忽的知识点或研讨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应进行二次备课,在点评中及时指出及给出正确观点答案,这也是教师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中主导地位的重要体现。

4 结束语

几年的实践证明,病毒学课程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后,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内容,更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对主题的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师生的交流互动,课程的学习变得立体,生动;同时,研讨式教学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要进行资料查找,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等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堂上的内容,更需要向课后进行延伸,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日后在生物技术领域中进行知识的获取和更新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病毒学课程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更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使该课程的课堂质量,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L鼙韭畚氖芤韵孪钅孔手?.江汉大学课堂方法教学改革项目《病毒学研讨式教学改革探索》;2.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潭.seminar 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构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2] 沈文捷.“seminar 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

[3] 朱国琴.尝试探究教学提高课堂实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

篇9

伦理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本途径。伦理学课程中,与中国梦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五爱”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

当前在中国梦教育内容还不能大规模进教材的情况下,积极探讨如何在伦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中国梦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中国梦教育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广大伦理学一线教师可以说责无旁贷。

一、结合中国梦教育,合理地处理教材

伦理学课程中,与中国梦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五爱”规范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处理“五爱”规范的教材内容时,在备课、设置教案和课堂教学等环节要体现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中国梦是国家梦。“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国家,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贡献力量,早日实现国家富强。

中国梦是民族梦。“爱人民”就要爱每一个骨肉同胞,坚定人民立场,服务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国人共同努力。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规范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内容。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体中国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离不开全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梦的实现更离不开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处理教材时,如备课、设置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中国梦的教育灵活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使中国梦教育和“五爱”规范内容教学两不相误、相得益彰。

二、结合中国梦教育,进行研讨式课堂教学

中国梦教育能否落到实处,不仅在于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途径。我在参考各种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和伦理学课程特点,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进行研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

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在伦理学课堂结合中国梦教育进行的研讨式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1.教师根据伦理学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3~5个与中国梦相关的选题给学生;

2.学生根据选题,独立查找与中国梦教育和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3.分组充分讨论,小组达成共识;

4.课堂研讨,这是关键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可以交锋,甚至激烈辩论;

5.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凸显教师主导性的环节。

教师就课堂的研讨-交锋-辩论,肯定各方合理观点,并指出不足之处,予以提高。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满堂灌和学生缺乏问题而学习的弊端,激起学生的“缄默知识”,使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想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更新知识结构,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三、结合中国梦教育,进行课堂主题演讲

选择与中国梦教育结合紧密的教学内容,比如“五爱”道德规范教育等,在研讨式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安排1-2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登台演讲。选5-7个学生代表当评委,最后综合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根据学生演讲具体实际,教师进行综合点评,指导提高。

课堂主题演讲具体操作如下:

演讲内容:请选择课本第三章第二节“五爱”道德规范内容,结合中国梦教育,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演讲,题目自拟。

演讲形式:提前报名,根据报名情况最后确定5-10人参加演讲。

演讲时间:每人5-8分钟。

奖励形式:奖励平时成绩分,有条件的可考虑适当物质奖励。

注意事项:普通话演讲;可带手抄笔记或资料,但不能完全低头念稿;评分标准在教师指导和监督下由评委自由把握,但须统一。

四、结合中国梦教育,布置课外作业,撰写小论文

通过研讨式教学,通过课堂演讲,在学生理解基础上适当布置课外作业,撰写中国梦小论文,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一步巩固提高,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加深对中国梦教育的理解。可以在全班范围进行,学生写完后交给教师检查并打分,作为平时作业依据,优秀的甚至可以指导其在刊物上推荐发表。

五、结合实际,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

中国梦教育最终要见诸学生的行为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去领悟、去提高。

中国梦是爱国梦。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祖国的山山水水,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名誉,树立祖国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维护祖国安全,保卫祖国,自觉践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行为规范。

中国梦是民族梦。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陌生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明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要把我们的爱,凝聚成全体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进的持久力量。

篇10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引言: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学生能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值得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1.1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学习数学过程表现出的应该是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昂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求知的欲望。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学生都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投入精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因此受到禁锢,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初中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数学课堂效果提高产生难度。

1.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互相合作进行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合作、互动、探究是此教学方法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主动对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建构、通过互相吸取优点实现问题的解决,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发展的过程。

1.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养成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将体验到数学学习真正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自己头脑的发展和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有所提高。

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1 对探究性情境的创设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主动使用思维能力的“启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情感诱导和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由意志”。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几何知识不同于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需要应用空间感知能力,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这种抽象的学习内容很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探索欲望。此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现在,老师手头有一个工厂设计的订单,有一个洗车场希望对店面进装饰,装饰的元素就是各种几何图形,老师现在想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能不能帮到我”。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开始拿起纸笔绘制由几何图形表示出来的“创意”,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椭圆被广泛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之中,甚至有同学开始考虑用圆柱体表达创意,可见他们的思维扩展到了立体几何的范围内,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充分证明他们对几何知识已经充满兴趣。

2.2 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

有了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之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分成均质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对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是采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为了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强,我以学习项目为子单位,以学期学习效果为终极目标,鼓励每个学习小组对“今日数学家”、“公式王者”、“年度数学思维成就奖”等荣誉发起“冲击”。例如,在“图EDCA、FCBG为正方形,点C在两个正方形的一边上,点F为DC线段的中点,问线段AF、DB长度是否相等,并证明?”此类问题的解决中,我没有直接教学生解题,而是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问题“若点C位于直线AB的延长线上,问线段AF、DB是否相等,并证明?”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有的小组很快对问题展开讨论,同组中有不爱发言的学生,大家纷纷征求他的意见,鼓励同伴表达,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式解题很快使题目得解。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调动自己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对集体荣誉的责任心也使得对数学学习采取回避态度的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投入到学习中去。

2.3 对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进行指导

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并非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学生自发进入“大讨论”的过程,在学生的合作、竞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并带领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在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探究小组清晰思路之外,还在一节课结束之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在合作学习中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优胜组比我们组高明”、“我的小组成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后形成“总结学习结果”的习惯,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自己在学习中使用的能力、自己的思维发展状况的思考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能力进行内化的过程。

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3.1 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影响

为了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起到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使用方面进行整体的调整和布置,这将对教师选择教学工具造成影响,还影响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鉴于教学是由无数个细节所组成的行为综合体,对课堂细节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将直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3.2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创设情境和探索性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晰,头脑风暴式的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在巩固知识方面更主动,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对知识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尊重,而学生也将从这种教学模式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学习态度也因此有所改善。

如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要从本质上认识他们的关系,就要做大量的实验,当实验次数足够大时,其频率才稳定于理论概率,但不等于概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动手,34个小组共同做实验,并将实验数据依次叠加,分别填入表格,再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它的发展趋势,这样学生能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果教师只是自己讲解,那么学生就不会有深刻的感受,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的记忆的层面,不能透彻理解掌握。在以上合作式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有趣的获得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积累了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渗透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数学素养,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同时也落实了素质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导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愉快的、轻松的、效果显著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成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更加积极,因此可以说,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改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式,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实践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贺建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2]严伟娟.浅谈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4(04):118-120.

[3]包艳梅.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