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3: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告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告管理论文

篇1

如果把美国的情况与中国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就会发现,在中国,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的转化以及相应的大众生活观念的改变是以更快得多的速度完成的,差不多可以说是"转眼之间"。在80年代初期与中期,中国的主要媒体中的偶像性人物是陈景润、乔光朴、陆文婷等生产性偶像,他/她们身上体现的是一种个人奋斗与积极进取的生产性伦理(当然,这些大众偶像式的人物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塑造的,因为广告在当时还处于非常幼稚的起步阶段,消费性的流行杂志也非常罕见)。但是到了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不但充斥于各种大众流行报刊(比如《时尚》、《女友》等)的封面人物与传记主人公几乎一律都是消费偶像--演艺界的各种明星。

消费伦理的迅速流行当然也反映在广告中。广告不仅参与了消费偶像的塑造与消费伦理的推广,而且它本身也必然依托于消费伦理。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数字是:在1983年上海电视台所播出的广告中,生活资料类的广告占34%,日用品的广告占50%。到了1988年,前者的比例下降到2%,而后者的比例则上升到61%。而在今天的商业广告中,日用品特别是奢侈品的广告更呈现出压倒性优势。生产伦理让位于消费伦理于此亦可见一斑。

著名演员濮存昕做的恒基伟业商务通广告就是宣扬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典型文本。镜头之一:身穿白衬衫的濮存昕在拼命地挤公共汽车,突然腰间的BP机响了,他只好逆着上车的人流又拼命挤下车去找公用电话;镜头之二:濮存昕开着小面包车,拿着手机指挥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干活;镜头之三:老板办公室中的濮存昕,正在用恒基伟业商务通查询,美丽动人的女秘书(李湘扮演)为他送来一杯咖啡,两人相视而笑;镜头之四:濮存昕正开着奔驰回家,娇妻(即刚才的那位秘书)出门恭迎,濮存昕一手拿着商务通,一手拥着娇妻,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幸福。此时屏幕上出现一行字:"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这个广告在几十秒钟内编造了一个"成功"男士的故事,同时也制造了制造"成功人士"的模式或配方:年龄大多在35岁-45岁之间,身体微微发福,满面红光,有车有房,更有美女相伴。问题在于,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故事"根本不包含他/她的个人奋斗历程,它是在瞬间神奇地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标志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质性的,即是否拥有高档的消费品。与陈景润等80年代"成功人士"形象不同的是,"濮存昕"的成功在于他拥有高级轿车、别墅、豪华办公室以及美妻。或者说,成功的标志是"江山"(这里的"江山"已经不是革命江山,而是商业江山)与美人兼得。科学技术(手机、商务通)在这里也获得了与80年代截然不同的价值含义:它的意义在于带来消费水平的步步上升,

以及物质享受程度的步步提高。等高科技手段只是通向高消费(这才是广告所渲染的真正的幸福与成功)的敲门砖。换言之,拥有高科技可以使你成为百万富翁,进而自然地拥有你想拥有的一切:名牌车、美丽的妻子、豪华的住宅等等。濮存昕的成功是用物质价值加以计量的:从BP机,到手机+面包车,再到商务通+豪华办公室,最后是奔驰+别墅+美女。(在有些广告中,"成功"与某种商品之间关系没有被叙述得这么复杂,而是在两者之间简单地划上了等号,比如:"贝克啤酒是每个成功男士都拥有的")。

当然,也有一些同类广告的主角是"成功女士"(相对比较少见)。比如某手机广告:华丽堂皇的时装会上,亚洲经贸地区总监--一位气质高傲的成功女士用手机提前预定了一瓶红酒,在会接近尾声时,她已经坐在舒适的客厅里独自"高品质的生活"(即该红酒),画外音:"真正的品味就是提前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这则广告没有告诉我们这位总监的任何工作方面的信息,而是突出渲染她的消费。这样,成功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就被貌似巧妙而实则粗暴地建立起来。

这就不难理解,这类关于"成功人士"的广告(谎言与神话)都是各种演艺界的明星做的,因为他/她们都是清一色的消费偶像。明星做广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们很少见到有那个劳动模范或科学家做广告)。除了上面提到的濮存昕以外,还有:刘德华立信手机广告,张惠妹做雪碧广告,黎明作乐百氏纯净水广告,巩俐立信手机广告,赵薇做娃哈哈AD钙奶广告,赵本山做泻痢停广告,葛优、徐帆做"南极人"内衣广告,章子怡做联想电脑广告,舒淇做山水音响广告,朱茵做大力士沐浴露广告,张柏芝做东洋之花美白霜广告,谢霆峰做可口可乐广告,等等。可以说明星离不开广告,广告更离不开明星。由消费明星把消费伦理宣扬得裸的莫过于王志的"派"牌服装广告。他在不同的背景依托下摆出各种姿势,尽情地、多方位地展示自己身上的"派"牌服装,最后说出一个字:"派"。

总之,这些广告宣传的不是艰苦创业或奋斗进取,而是谁比谁更会消费,谁的消费水平更高、更时尚、更前沿。由于明星在今天具有巨大的知名度与示范效应,所以,这些广告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20)尤其是在市场不成熟、消费者购买心理还不健全的中国就更是如此。据说力士公司最初在中国打市场的时候,在广告形象的选择上颇费心计。最后他们选择了中国人崇拜的的国著名影星娜塔莎·金斯姬作为广告形象,结果证明人们对于明星的崇拜果然可以有效地转移到商品身上。再比如法国高级服装品牌雪莱进入中国市场时,在选择广告形象人方面曾颇费心计。后来他们决定请香港影星张曼玉来做,结果大获成功。据雪莱公司高层回忆,由于雪莱进入中国较晚,知名度不高,很多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但因为抬出了张曼玉,所有的人都恍然大悟:"就是张曼玉做代言人的那个牌子啊,知道,知道!"(21)可见,对于那些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来说,请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来混个"眼熟"(或耳熟)是多么重要。(22)

在笔者看来,消费偶像的大举占领广告证明了,在中国,生产性伦理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君不见如今的广告中"至尊至美"、"皇家气派"、"出人头地"追慕豪华奢侈的用语漫天飞舞,在电视广告的画面上,到处可见金碧辉煌的豪宅,灯红酒绿的豪宴,风驰电掣的名车,它们对于国民经济是否具有拉动作用我们不敢妄加判断,但其鼓吹的文化价值与生活观念却不能说是健康的。

从阿尔多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来看,此类广告发挥的是维护与强化个体与他/她的生活条件之间的想象性关系或虚假关系的作用。一个沉浸在奢侈品广告中的人会整天做着"三大件"(奔驰、别墅、美女)的白日梦而忘记了自己作为贫下中农的真实处境。广告把个体与他或她的"生存的真实条件"间的关系再现为一种想象的/虚假的关系,使主体生产虚假/错误意识而同时又不能认识其虚假性。在上面提到的由消费明星做的那些广告中,广告的观众被结构为一个能够购买产品的"主体",一个能够自由地选择奢侈品、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虚假"主体"。有了汽车就有了社会地位,腋下除味剂实现了革命抱负,……而实际上,人们依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烦恼中,相当多的人还在衣食住行而发愁。

朱迪斯·维廉森(JudithWilliamson)在《广告解码》(DecodingAdvertisements)中就成功地运用了阿尔多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广告中的意识形态。她指出,广告在先了我们与自己的生存环境之间的假想关系,广告不断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不是以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基础而产生的阶级差别,而是在某些特殊商品的消费方面所形成的差别。因而社会身份也就变成了一个我们消费什么,而不是我们生产什么的问题。与所有的意识形态一样,广告通过"召唤"来发挥其功能:它产生了各种主体,而这些主体反过来又隶属于广告的各种含义以及广告的消费模式。在广告所设置的语言环境中,它通过"你"这个代词来把你召唤为一个假想的主体,在由"你"所打开的假想空间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并变成了广告中那个假想的"你"。由于这个"你"实际上是一个由广告创造的虚假主体,所以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主体的"误识"过程。广告在讨好我们,让我们很快乐地想到我们就是广告话语中的那个特别的"你"。而我们在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其物质实践的主体与附属品。(23)广告中这样的谎言难道还少么?

[page_break]注释:

(19)、参见《洛文塔尔的消费偶像观》,《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20)、有不少观众谈到自己买某某产品就是因为某个熟悉的明星做了广告的缘故,还有的因此打起了官司。比如巩俐与濮存昕做的"盖中盖"广告。

(21)、《偶像与品牌谁成就谁》,见《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2日。

篇2

在我国,公益广告本身和权力具有着复杂的关系,公益广告的实质是权力的体现。因此,它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场域,它同时体现了公益广告管理的复杂性。在权力维度方面,中国的公益广告尤其是政治型公益广告具有以下几个问题: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特征明显;广告传播本身作为权力来源并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需求;作为一种资本和场域,公益广告充分体现出了它本身的复杂性。这些特点,给公益广告的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主要的是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没有抓住受众的具体需求。同时,使得广告的管理更加复杂。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应该在下面几方面进行改进:淡化公益广告的意识形态特征;淡化广告的权力色彩,增强其服务性,同时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需求;理顺公益广告管理主体的关系,调整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公益广告的管理比较复杂。他们之间管理关系的复杂性实质上就是权力本身的复杂性,理顺公益广告管理自身的复杂性,既有利于调整广利体制,也有利于整合相关资源,从而推动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力维度的改进

目前,我国公益广告管理方面在经济力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我国公益广告目前的人才投入、资本投入和制度的建设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就目前有限的资源来说,以企业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收益分配的动力机制也并不健全;以国家为主体的公益广告收益分配的动力机制也并不健全。从管理主体上看,无论是在投入上还是在收益分配动力机制上,政府目前仍然是主体。因此,在整个调整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更大的发挥其他各个主体的重要作用,最终形成政府与其他各个管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知识力维度的改进

在我国的公益广告实践中,公益广告的管理在上述几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在资源和资源的调配方面,应充分保障公益广告行业资源的充沛。二、在知识产权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公益广告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既有利于公益广告的创新,又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形成品牌的影响力。三、在在创新能力上应更加注重公益广告行业中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形成创新的氛围,当然也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奖励以刺激公益广告的创新欲望。

四、文化力维度的改进

文化力的主要作用在于塑造核心文化、形成相互认同和对某一个发展目标的认同。它是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公益广告管理中,其文化力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在于凝聚力不足、导向力不强、激励力发挥作用小和辐射力的表面化等。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重点要从以上几个方面予以解决:管理的目标是增强公益广告的凝聚力,当公益广告向自身回归的时候,其对受众的影响力自然强化,其凝聚力也就得以增强;强化公益广告的导向力,要淡化公益广告的政治性和商业性,在公益广告的选题、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需求,将受众的需求和传播者的意图有机结合,以受众的实际生活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作为切入口,以此来增强公益广告的导向力;在激励力方面,增加公益广告传播给受众的力度,同时增加受众接受公益广告以后所获得的利益,只有增强受众接受公益广告后的利益,才能对受众形成相应的刺激,以进一步使得受众行为朝向传播者的意图转变;在辐射力上,扩大公益广告的辐射范围,突破地域的限制,使得介益广告在整个社会会中形成规模优势,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区域内。另一方面,公益广告的辐射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受众的认知和态度层面上,而应该进一步深入到受众的行为方式中,而这正是公益广告实现传播效果的关键。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广告制;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

UnderstandingthesignificanceofcarryingoutadvertisingagencyinChinaproperly

HUAIBE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

Abstract:AfterjoiningWTO,Chinaisnowprogressivelyopeningupitsadvertisingmarketstotheworld,and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whichindeedbringsusbothchallengesandchances.Thisarticleisprobingintothesignificanceofcarryingoutadvertisingagency,statingthenecessityofcarryingoutadvertisingagencyinChinainaspectsofchangingourexecutingconceptsandmethods,adjustingtheoperatingsystemandimprovingouropportunity-seekingvisionssoastobetterservethenationaleconomy.

Keywords:advertisingagency;advertisingclients;advertisingfirms;media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广告业涉及到数量庞大的广告主、广告媒介、广告公司和消费者群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告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广告业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和效益的产业。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广告经营者单位10.18万户,广告从业人员87.14万人,广告营业额达1078.68亿元[1],发展相当迅猛,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广告业还显得幼稚与粗糙,要想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际上同行业的先进运作方式与经营机制。

广告制是被许多国家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广告运作机制,也是目前世界广告业中存在的主要形式。广告制是指广告活动中的一种经营机制,即由广告主把自己的广告业务委托给广告公司去完成,广告公司站在客户的角度,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客户提供完成广告活动所需的一切服务,广告媒介通过广告公司承揽业务,广告公司处于中间桥梁地位,为广告客户和广告媒介提供双向服务。

现代广告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广告业内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长处,促使广告行业形成良性运行秩序,提高整体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入世给国内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体带来的冲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广告主方面

入世后,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涌入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广告主。市场上广告信息的增多,将进一步分散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弱化广告的效果。

面对挑战,国内广告主一方面应该积极应对,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优化广告战略,提高广告的效果,应该将广告战略放到营销战略的整体中去通盘考虑。而推行广告制,将会使企业获得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广告服务。

我国在未实施广告制之前,许多企业在广告宣传中缺乏统筹计划、整体策划,很少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如要树路牌广告,就请户外广告公司制作,要在报纸、电视上做广告,就请报社、电视台设计、制作,这样常常造成广告图形、广告语言、广告形象的紊乱,从而影响和削弱了广告传播的整体效果。在很多时候,出于营销战略的考虑,企业都需要在多家媒体上齐头并进,去进行一系列的广告宣传,这时,单个的媒体单位既无力策划,也难以实施。而将广告业务全权交给广告公司去统筹负责就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的这一需求。

伴随着市场的逐步细分及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以大众媒体为载体的传统广告的效果在相对下降,广告主越来越希望能够从外部获得包括市场、行销、公关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或是获得能达成实效的专业化服务。作为活动主体的广告公司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市场调查能力,拥有相应的设备、专业的人才力量,而这些都是广告主、媒体(广告者)难以具备的。广告制的实施可以让广告主将广告业务全权委托给公司去做,企业的决策者可以节省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专心于自身的经营。1999年,处于经营困局中的安徽口子集团将主打产品“口子窖”的广告、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等业务全权委托给安徽金鹃国际广告有限公司,从而创造了“口子窖”连续五年的市场辉煌。

二、广告公司方面

根据WTO广告服务承诺时间表,我国最迟从2003年12月10日起应该允许外资在广告公司中拥有多数股权,最迟从2005年12月10日起应该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广告公司。这意味着国内的广告企业将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近年来,境外的广告巨头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速,全球排名前10位的广告公司已全部在中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业务发展都非常迅速,在服务对象上,由主要服务于跨国公司逐渐转为全面出击,既固守原有的跨国公司客户,也和本土广告公司争抢本土大客户;在空间上,由集中于京、沪、穗三地逐渐转为向二线城市全面渗透。

相比之下,本土广告公司单个实力普遍不强,计算下来,2003年本土广告企业平均每户从业人员仅有8.92人,平均每户经营额仅为66.99万元人民币,约合8.1万美元,这样的实力显然还不具备与外资广告巨头竞争的实力。外资广告公司拥有成熟的广告运作经验,其经营范围渗透到媒介购买、市场调查、广告制作、策划创意、整合营销等各个方面,面对它们的有力竞争,本土广告公司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专业人材缺乏的缺陷将更加突出,特别是本土的中小型广告公司将会受到严重挫折,本土广告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确定广告制在我国广告业经营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对广告公司来说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利好。实行广告制,有利于广告公司和媒体之间的明确分工,充分发挥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各自优势,提高广告公司的地位和责任感,发挥其在广告运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进而提高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制作方面的水平,提高广告效果,增强我国广告行业在国际广告市场的竞争力。

三、媒体方面

近年来,在国内的传统媒体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同时,它们还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威胁,外部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入世后境外媒体对我国的强大冲击,二是各种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有力挑战。

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对外资传媒进入我国是有一些限制的,如在印刷、出版、广播、电视和电影等行业严禁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但这并不意味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体仍将保持原有的态势运行,而不受WTO的影响。外资媒体觊觎中国传媒市场其实由来已久,近年来,在报刊发行、卫星电视频道“有限度落地”、非新闻类节目交换、互联网内容提供等方面,国外传媒大公司对国内市场进行渗透的步伐明显加快。国外传媒大公司的发展早已成规模,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人才素质、资本实力、产业化经营,都比我国先发展了一步。2001年我国新闻媒体的广告总收入为367.24亿元,而美国《纽约时报》一年的广告额就达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40亿元)[2]。世界排名前20位的媒体公司几乎全在美国,而且差不多都是上市公司,象国际数据公司IDG、时代华纳公司、迪斯尼公司、新闻公司、维亚康姆公司、迪斯尼、FOX公司等外资传媒巨头都已进入了我国并开始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3]。

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户外媒体、流动媒体、POP媒体、数字电视等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同传统媒体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削弱着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

可以说,国内的传统媒体现在已经面临着发展甚至生存的关键时期,广告收入对媒体来说确实重要,但相比之下,媒体的收视(听)率或发行量应该具有更为本质的意义,没有收视(听)率或发行量哪来的广告收入?媒体竞争的核心是媒体的质量,是收视(听)率或发行量。现在国内的好多媒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许多精力都耗费到广告经营和媒体推介上面了,自身吸引力不够就采用低价竞争策略,有些媒体广告价格的折扣随意性很大,长此下去,这些媒体必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无情的淘汰。2003年一年,随着国家对报刊市场“治散,治乱”的力度加大,全国就有600多家报刊媒体因为重复建设、经营水平低等因素而被迫关闭。

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媒体应该走集团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道路。具体到广告经营这方面,媒体应该配合广告制的实施,按专业分工的原则,将广告业务委托给广告公司去做,从而集中人力、物力办好版面和节目,提高媒体的质量和竞争力,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不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而且对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电视台就是一家通过坚持广告制而受益的典型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将其众多频道和栏目的广告业务分别委托给国内数十家知名广告公司,腾出精力来用于节目建设,通过对各个频道和栏目的不断调整和改版,提高收视率,既巩固了其在国内电视媒体中的“龙头”地位,也确保了广告经营收入的持续增长。2003年央视13个频道的广告总收入为75.3亿元,增幅为17.95%,加上电影频道总额超过80亿元,占到全国电视广告市场的27.31%[4]。

广告制的实行还有利于媒体规避广告经营风险。以目前实行广告总相对比较成熟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例,从2002年开始其广告中心的应收款基本上保持为零,因为其在招标确定广告公司时要向广告公司收取3—5%的保证金,标的在5000万以上的为3%,5000万以下的为5%。如果广告款逾期不到,广告中心就要向广告公司预警,扣掉其保证金作为滞纳金,这对规避报业集团的广告经营风险尤其是广告到款风险有着极大的好处。

除了以上提到的积极影响之外,推行广告制也有利于广告业的宏观管理。广告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由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广告经营者的经营资格,保护合法经营。制充分体现了这一内容,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业务实力、人才优势、注重信誉的广告公司,才能获得广告权。广告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实施公司资质审核制度和进入退出制度,来监督广告市场的正常运行,维护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

广告制在西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1990年5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在温州试行制的通知》,迈出了我国探索实施广告制的第一步;1993年7月,国家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及全国52个城市试行广告制。1994年我国制定了《广告法》,但该法并未对广告制作出强制性规定,广告制是否实行取决于广告活动主体的态度。

从总体上看,我国广告制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陆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试点城市实施效果较好,实现了试点工作的预期目标。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紧俏媒介均已实施,但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广告业各方主体对是否应该全面实施广告制的态度还不统一,尤其是媒体,对于推行制,态度非常暧昧;广告公司零散化经营现象非常普遍,多数广告公司实力不足、不能全面客户的广告业务;广告收费形式日趋多样化,实际费率越来越低;存在种种不正当竞争等等。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理顺我国广告业内的各种关系,规范我国的广告活动,使我国广告业顺利地与国际接轨,必须推行广告制。考虑到广告制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和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要顺利推行广告制,现阶段我们必须着力处理好这样一些问题:进一步普及广告教育,增进大众尤其是广告主对广告作用的科学认识;调整结构,规范运作,提高广告公司自身的实力;积极开拓新媒体,扩大媒体容量。此外,管理层也应该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广告业的宏观管理,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广告公司的准入、退出制度,加强对广告公司的资质认定工作;扶持建立独立可靠的第三方媒介信息监测、效果评价机构;坚持将广告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广告市场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广告业自律体系和消费者监督体系;鼓励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广告经营单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进一步开放广告市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等。

总之,只要广告市场各方主体都能充分认识到实行广告制的最本质意义——通过专业分工,提高广告创意水平和制作质量,提高广告在整合营销传播中作用;同时通过严格执行企业的准入退出制度和资质认定制度,强化对广告市场的管理,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障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广告制就一定能在我国广告业内全面、顺利地推行下去,而且一定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广文.2003年中国广告业统计数据分析[J].现代广告,2004,(4):36.

[2]周新军.外资传媒觊觎中国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J].中国外资,2003,(6):28.

篇4

【关键词】电视广告;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

电视广告作为当代社会最活跃的消费文化的文本之一,它在大众文化消费时代所具有的符号特征和意义,它对以往广告模式的突破和反叛,它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的地位等,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研究价值。而提供这一研究的理论视角,则是围绕后现代主义或批评或肯定的各种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与电视广告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文化领域内一种现实与理论交错的社会现象。它提倡时尚和奇异瑰丽的艺术形式,它崇尚与热衷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文化;同时,它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理论的青睐而给予各种诠释。这些,犹如一个令人眼花缭乱而又急速旋转的风洞,往往令人瞠目结舌,望而却步。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文化思潮,具有鲜明的反叛和批判色彩,它的矛头指向自启蒙运动以来到19世纪现代主义的思想文化成果,主张与现代性理论、话语和价值观彻底决裂。我国旅美学者田晓菲认为:“后现代主义,确切地说,是一种心态,一种存在状态,而不是一种哲学”;“它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并因此有自嘲,也有嘲弄——嘲弄传统和权威。它不相信任何庞大和具有综括覆盖性的意识形态,也不相信艺术和理论、高级和通俗、艺术形式和艺术形式之间存在什么绝对界限。”①

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反叛是从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实践开始的,它以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性而闻名遐迩;然后才因此而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理论上予以抨击或肯定。也就是说,由于后现代主义有着较为丰富的艺术实践,不论对它如何评价,其生存的根基是难以撼动的。

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文化和价值观念上进行自我证明、使自己的全部活动“合理化”的过程。正如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所指出的,在西方传统和现代思想文化中,话语活动都是在某个“宏大叙事”的制约下,或参照某个“宏大叙事”而构建起一套自圆其说的元话语。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实现,资本主义弊病百出,因而产生了对这种“合理性”的种种怀疑,即“知识的合法化问题”以及“叙事危机”。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流精英文化及其专制性权势针锋相对,营垒分明,担当的正是这种怀疑、批判和否定的角色。这清楚地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和信仰危机。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采用的是破坏性的否定思维方式,有着过于强烈的否定和破坏色彩,重视解构而轻视建构,理论上众说纷纭而令人莫衷一是,因而在学术界取得轰动效应之后,至今仍然未能充当主流文化的盟主。

如果说,过去主流的精英文化一直作为研究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主要对象,而大众文化更多的是受到批判和责难的话;那么,在后现代主义出现之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者之间的界限已经相对模糊,而且这种理论活动更多的是涉及到对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现象的分析和评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西方大众消费社会得以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由此出现了各种与前不同的新的因素,市场、商品和跨国经济等体系不断成熟,并发挥出越来越多的意识形态功能。种种事实表明,当代意识形态的有效过程,已经不仅仅是以阿尔图塞所分析的国家、阶级、集团、学校、家庭等社会机制的活动方式进行,而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文化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去实现的。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正如罗兰·巴尔特在担任法兰西学院教授的就职演说中所指出的:我们曾经认为权势是一种典型的政治现象,现在我们则相信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现象——于是我们发现权势出现于社会交流的各种精巧的机构中,不只是在国家、阶级、集团里,而且也在时装、舆论、演出、游乐、运动、新闻、家庭和私人关系中,甚至在那些企图对抗权势的解放冲动中……②因而罗兰·巴尔特等人十分关注当代的大众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日常生活。种种事实还一再表明,这种文化思潮是国际性的。

电视和广告分别作为大众文化的媒体和急先锋,自然也倍受学者们的关注。电视是一种媒介,或者说是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之一。尽管在科技属性上,电视是电子光束扫描,电影是物理光学投射,两者是不同的;但在表现形式上,电视和电影仍然有着不少共同之处。它们都是以具像仿真的影像与声音、音响的结合,串组成综合的符号系统,有着声形并茂、音像俱全的共性,因而在研究上彼此可以得到很多的借鉴与支持。如英国纪录片专家格里尔逊提出纪录片的定义是:对事实事物做创意的处理;其理论支柱来自法国纪实美学经典作家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巴赞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像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幻景。”③这里,电影再现外部世界的幻景的观点是完全适用于电视的。而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当艺术与现实的界线彻底消失,两者都已瓦解为普遍的“模拟虚像”时,也就是鲍德里亚所说的“电视就是世界”④。广告更是现代社会商业化和市场营销的直接产物。出于商品和劳务占领市场和相互竞争的需要,广告的发展,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在其对社会日常生活的渲染和影响上,莫不令人刮目相看。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电视广告这一文化消费现象。

二、电视广告——视象文化的主体

在写作本文时,笔者无意中看到了电视上的一首音乐电视的歌曲表演——《我爱万泉河,我爱五指山》。令观众诧异的是,片头有意突出了拍摄现场:大型的摇臂摄像机在移动,工作人员用红布遮盖住一个小山包,一大群手拿梭标的小演员来回奔跑——当歌手昂首高歌时,片中应有的“万泉河”、“五指山”等主要视觉符号根本就不存在,符号的能指已经“漂移”,真正的场景已被转换到了“天涯海角”。

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所说的一种拼贴和戏仿,一种断裂感(fragmentation)的历时意识的消失。万泉河、五指山可以代之以天涯海角,革命年代的斗争场面变成了失去历史性的近乎调侃式的画面。难怪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认为:“这种画面跳跃闪烁的音乐电视,近乎为一种研究的理想类型。观众如此紧紧地跟踪着变换迅速的电视图像,以致于难以把那些形象的所指,连结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叙述,他(或她)仅仅陶醉于那些由众多画面迭连闪现的屏幕图像所造成的紧张与感官刺激。”⑤这也就是说,符号所指——意义使人难以辨认,而能指则像万花筒一般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美国的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最早认识到电视是一种视象文化的学者之一,他深刻地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视像文化的流行。他指出:现代社会空间完全浸透了影像文化,“所有这些,真实的,未说的,没有看见的,没有描述的,不可表达的,相似的,都已经成功地被渗透和殖民化,统统转换成可视物和惯常的文化现象”。⑥他还说:“电视出现后,代替收音机成了最基本的媒介,而且随着电视的出现,广告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广告及广告形象这一问题就成了我们所称的后现代主义的中心问题,因为电视广告以其速度之快和效果之好完全突破了旧有的广告形式。”⑦由此可见,在文化生产领域内,电视的普及使整个人类生活视像化,形象取代语言成为文化转型的典型标志,而电视广告也在当今的大众文化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

另一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也认为:“电视广告是人们广泛体验的社会事件,是一种独特的信息模式”,“对于正在上升的新文化来说,电视广告是决定性的符号标志”,“很难逃避这样一个结论:电视广告是人们的一项主要社会活动,是发达工业社会中社会图景的突出特征”。他还以鲍德里亚的观点来分析电视广告。因为广告中的消费对象改变了理想的话语情状,“广告呈现为一个能指,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与广告所促销的对象不存在传统的关系,广告使这个词依附于那个对象。广告建构起新型的语言与传播现实。这些漂浮的能指恰恰在广告中通过再语境化实现意义”。⑧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能指的漂移”这一符号学概念。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在《现代神话》中,引入了符号学先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一组有关符号的二元对立的概念——能指和所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意指作用。索绪尔把能指看作是语言的音响形象,而所指则是意义或概念;二者结合起来就是符号,构成了符号对指示物(即事物对象)的意指作用。而在当代社会视觉形象大量出现后,能指就是这类形象(或意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罗兰·巴尔特还根据语言学家耶姆斯列夫的阐述,指出“这是一个二次序的符号体系。第一次序体系中的符号,也就是说,概念和意象间的结合整体,在第二次序的体系中,变成只是能指。”⑨为了强调能指的“堆叠”特性,他把第一次序的符号称为明示义(denotation),指的是符号明显外在的意义;而第二次序的符号则是隐含义(connotation),是符号在其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引申的意义。前者是直接意指,后者是含蓄意指。上面所说的“能指的漂移”,就是第二次序的能指。因为一个所指可以有无限量的能指,所以能指才能“漂移”起来,以致产生音乐电视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无数能指,也才能如上文所说的,五指山、万泉河可以变成天涯海角,等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主义将视像文化看成与世隔绝的独立的符号世界,使符号表征与其所指相分裂,能指与其意义相脱节,认为视觉符号的意义都是相对的、相互消解的,都是符号能指的置换运作,可以无休止地被阐释下去。这样一来,视像表述和话语建构也就成了一种“视像游戏”,与实际存在及其意义并无多大关系,也可能并不相符。这个被后现代主义称之为“表征危机”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学术建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应当低估的。

[page_break]

三、电视广告的后现代符号系统

电视广告的符号体系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故事、神话、隐喻、标志语等。意识形态则渗透其中,形成了混杂上述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仪式化的叙述模式,并试图通过把统治关系宣称为“合法的”来维护这种关系。对于电视广告来说,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和由其他领域引入的符号,往往有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无疑给了电视广告以宽广的解释空间。而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创意,具有詹姆逊所归纳的平面感(深度模式削平)、断裂感(历时意识消失)、零散化(主体消失)、复制(距离感消失)等美学特征,因此对于广告的表现形式与手法来说,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当然这种突破能否成功,至今仍未有定论。

当今社会,许多电视广告把大量的语言及图像符号锻造成动人的流行语汇及流行图腾,似乎是竭力把商业味的普罗媚俗成分压抑到最低:不要过于直白、不要理所当然、不要作图解式的演绎——并借此证明广告符号从来都是不按常规出牌的。但是,这样一来,广告所传播的并不是完整的产品信息,反而是越来越淡化产品信息;而表现出的模糊性、间断性、反叛、变形等“不确定性”因素,体现出对一切秩序和构成进行消解的后现代精神观念。换句话说,这样做,就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美感和观念给予广告符号以重新组合,打破了横组合、纵聚合的符号结构形式,以一种断裂感、零散化的构成方式取而代之,从而实现广告符号代码的突破与创新。这就如同电影导演王家卫制造时尚流行、李安生产大众消费一般。

在电影《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的叙事中断,张曼玉和梁朝伟在高速摄影和音乐的双重作用下舞蹈般行走时,令人想到了这种感情的跌宕与断裂。它连同张曼玉在影片中换穿的几十套旗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拼贴手法,这正是詹姆逊所称的“怀旧模式”。李安的《卧虎藏龙》影片使神秘的东方色彩迷住了西方观众。2000年10月,巴黎地铁站都换上了《卧虎藏龙》的海报。在市政厅广场矗立的电视墙上,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林中飞来飞去,看呆了过路的行人。也许他们正在怀疑自己的力学知识,琢磨着中国人怎么会摆脱地心吸力,而不曾想到这恰好是一种新的符号组合的出现。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电视广告。在宣传某一品牌来电显示无绳电话的电视广告中,一位年轻人先是不耐烦地呼叫母亲、小妹听电话,但是,当看到电话显示出他等待的号码时,他就迫不及待地把电话拿在手中,亲昵地说:“小丽啊……”,这种意识形态的创意表现特征,主要是把无绳电话的实物转换成广告的能指:人物、表情、动作、心态等场景化的符号,以故事的叙述方式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内心,实际上是强制消费者接受电视广告制造出来的场景和仪式,从中体会到一种诱导购物的“愉悦”。这样,广告也就从符号的明示义跳跃到隐含义,产生了含蓄意指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电视广告宣传各种各样品牌的洗发水,用来表现品牌的不是它本身的质量和特性,而多半是让女模特甩出轻盈亮丽的缕缕秀发,然后在动态中吸引消费者留意它的品牌。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重复多少次的仪式化。自然,这已经是专门注重表面,品牌深层意义被“削平”的一种平面感的模式。

如果说,现代主义广告带来的是现代社会的清新气息和欢快情调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广告则是反传统的全新创造。前者可以用“金利来”领带的广告语来佐证:“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斜纹代表勇敢,圆点代表关怀……”其喻意是,西服已成为当今男士们通用的服装,在我国连来自乡土的企业家也不例外。穿西服、打领带,社会上比比皆是,它的含蓄意指,象征着这是一个男人们统领的世界。如果说,这一则广告还能够让人从理性逻辑中得到理解的话,那么,下面这则广告语就简直是匪夷所思。台湾一家百货公司的广告语说道:“有了胸部之后你还需要什么?脑袋。到服装店培养气质,到书店展示服装。”(台湾中兴1997年春秋装——“书店篇”)按说,身材与知识、服装店与书店,本来就风马牛不相及,而广告设计者却刻意而为之。因为在后现代观念看来,女性魅力和内在气质的物化符号就是胸部和脑袋,而逛服装店和书店便被引申为有品味、有学识、有气质的女性应该经常光顾的场所。这正是从本质走向现象,从深层走向表面,从所指走向能指,从诠释意义走向文本的不断翻新。其实,这不就是抛弃了符号代码的逻辑构成,使之产生模糊的不稳定因素,化解现有话语秩序的试图影响受众心理的意识形态话语吗?

如果还意犹未尽的话,我们可以从“超现实”的广告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著名的斑尼顿广告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在广告的系列图片中,两位白人与黑人妇女抱持着一个裹上毛巾的东方婴儿;一个白人婴儿吸吮着一位黑人妇女的;一个黑人小孩的手放在一个白人男性的手上;附带了公司的标语:“斑尼顿的联合色(UnitedColorsofBenetton)”照片本身并未传达任何关于购买这种鲜明颜色针织品的讯息,但是,却以隐喻的手法意指公司的国际名牌的形象。更显得突兀的是,斑尼顿干脆把新闻照片转化为广告,诸如:一名荷枪的非洲雇佣兵手握一条人的大腿骨;濒死的艾滋病人跟他悲恸的家人;几排白色十字架的墓地,埋葬着波斯湾战争中死亡的军人。这是所谓“社会良知”的广告,让人关注野蛮、不幸与死亡,并通过建构的“现实”去推销名牌。它们不仅破坏了新闻真实性而使广告的视像被当作不真实的文化符号,而且还从原先的新闻价值中捞到好处,使新闻照片变成商品化了的超现实。⑩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广告和电视广告,从市场营销的经济角度来看,是从商品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的一种具体表现。电视广告作为一门沟通的艺术,其目的就是影响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广告更多的是指向消费者的心理、意欲和环境文化,让消费者自身说话。广告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刺激了商品消费的增长,更在于它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极大地调动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消费过程的那份自信与的快乐感。而广告符号与消费者的交流更多的是上升到“感觉的体验”,这种现象在流行商品领域表现得犹为突出,而且在广告发达地区似乎已成了一种时代潮流。

这是意识形态作为权力关系在文化逻辑中的折射,外在地表现为我们受到影响和限制而改变的生活态度和主张。如果品牌所体现的生活态度与消费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默契,品牌所涵盖的商品必然更乐于被消费者接受。意识形态广告所宣扬的文化价值观,其实就是“赞美消费”。它通常都有明显的替消费“立法”的意识形态倾向。它们设法伪装、弘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使崇拜物质消费具有合法的理由和说词,于是消费也就成了反叛传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流行文化。

总之,电视广告已经在大众文化消费时代中崭露头角,而且以其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的符号特征吸引了亿万电视观众的关注。现在的问题是,理论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冷静而合理地进行评价和诠释,给予中肯的批评和引导。

注释:

①田晓菲:《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译者前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②汪民安:《罗兰·巴特》,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页。

③[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9页。

④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⑤同上,第8页

⑥[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

⑦[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页。

⑧王逢振主编:《电视与权力》,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195、209—210页。

篇5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场以Internet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挑战,广告业人士开始注意到在跨文化和语言交流方面,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媒体正伴随着网络营销而迅速崛起。网络广告究竟在网络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与传统媒体的认知模式有何区别?应该如何培育和发展这一新兴的广告媒体?对这些问题,本文将逐一进行探索和分析。

交互空间中的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媒体。交互空间中的网络广告可以帮助网络用户获取感兴趣的商品信息,通过商务手段实现购买商品的目的。在搭建厂商与消费者沟通桥梁的作用上,网络广告均优于传统广告媒体并构成新的挑战。因此,因特网正在成为继电视、报刊、广播后的“第四媒体”,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媒体优势。

信息资源的广域性。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有一个特点,其传播技术的基础是模拟传输。这种模拟信号的传输不仅会受传播距离的干扰而失真,而且信号无法压缩,信息的广域度也受到了限制。网络广告则不同,其传播技术的基础是数字传输。它可以在强干扰的情况下正常传输信息,通信质量不受距离的影响;易于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使数字系统能兼容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和其它通信媒体;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便于数据的存储和传递;网络传播的光纤通道具有宽畅、容量大、信息损耗小、不易受干扰等优点。因此,尽管网络广告的问世还不到十年,但广告受众早已覆盖全球。

产销沟通的互动性。在网络广告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接收方式由被动变主动,网络受众占主导地位,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现在的网络广告已经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定向投放和网上电子直邮,厂家在生产的同时就可以把信息传递到全世界的用户网中。消费者则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供应商、生产商“对话”。

同时,精确的信息反馈也能使广告主准确地评价广告效果,及时调整广告策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与目标消费群的沟通,适时把握商机,制定高效快捷的营销对策。这种新的定制营销方式是一对一的,不带丝毫强制的人性化促销,比较符合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发展趋势。

传播界面的宜人性。从广告表现手法来看,网络广告的传播界面非常丰富多彩。它可以充分调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色彩、音乐等诸多手段,几乎集电视、报刊、广播等所有传统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可在24小时内不间断地传播信息,对任何年龄和文化层面的浏览者都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广告效果的追踪性。网络广告效果的直接评价标准是显示次数和点击次数等量化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到有多少人对此广告感兴趣并点击了该广告,甚至还可以统计出看过广告而没去登记或没去购买的准确信息。广告主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广告业务的测评和监督,根据广告链接的点击人次或实施购买行为的人次作为计费标准。在直销型电子商务站点,最终的广告效果评价是在线销售额的增长。因为web服务器的跟踪程序能判断任何一笔销售的买主是从何处站点链接过来的,这是其它媒介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的优势所在。

尽管网络广告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困扰其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设计出吸引访问者点击的Banner,就必须认真分析网络广告受众的认知规律,探索网络广告信息传递的最佳途径。

网络广告受众的认知模式分析

由于网络广告受众不是单一信息认知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动主体。网络广告设计师更应以网络受众为中心,将需要传达的商品信息翻译成词汇和画面,转换为具体的可视化传达符号,确保网络广告受众在接收信息时能正确理解和阐释信息。这是网络广告交互空间信息传递的主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广告既要有传统媒体吸引网络受众注意力引发促销回应的功能,又不能向某些传统媒体那样遭到抵制与拒绝成为令人厌恶的垃圾信息。因此,网络广告应首先学会营销自己,利用视觉传达语言直观生动媒介整合力强的优势,通过内化——认同——依从的心理学原理来建构广告信息传递的认知模式。说服网络受众的有效途径有:通过营造氛围,使广告受众产生体验的真实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内化”效果;通过视向引导,使广告受众产生浏览的情趣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认同”效果;通过猎奇画面,使广告受众产生品味的独特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依从”效果。

(一)通过营造氛围产生体验的真实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内化”效果

网络媒体是目标受众存储相关知识、技能或经验,并相信它可以带来公正、客观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网络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应是诚实、有道德、可信的。当目标受众认为该信息比较准确时,影响其信念、观点、态度和行为的“内化”就开始发生作用。如果接收方视同玩笑或当成“恶作剧”,就会对网络广告本身带来负面影响。

营造真实情景的有效办法是发挥网络互动性优势,创造一种支持和促进信息传播和信息认知的环境,从而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内化的效果。网络广告如果仅仅是一幅图片(包括动画)被动地等待用户的点击,其交互性往往不够明显;一个企业网站,如果采用静态网页则更是体现不出其交互的功能。当我们通过电脑浏览一幅交互式网络广告或者一个多媒体形式的产品演示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某个部分进行详细的研究,甚至可以改变各种图像的显示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或者根据自己的指令组合为新的产品模型,这样才能显现出一定的交互性来。可见,交互性的主要特征是用户的实时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是有意识的询问、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顺序和内容的改变,也可以是随机的、无意识的点击等行为。交互的程度除了设定的程序之外,也与参与者的兴趣和方式有关。在互联网上,交互式广告、网络游戏、智能查询、在线实时服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性,因此,一般将交互性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通过视向引导产生浏览的情趣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认同”效果

如果说印刷技术造就了以“文字”为主的语言文化的时代,那么多媒体技术则奠定了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新时代的格局。各种网络广告通过对图文信息的视觉整合,推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界面效果,给浏览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尤其是媒体本身超越时空限制与声光电功能的综合作用,不仅可以使浏览者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各种电子商务事件之中,而且起到了传统媒介所无法企及的整合媒介效应。采用动画效果往往能使广告富有情趣性,在互动性游戏中留住受众的注意力。如能调动消费者对信息储存中与广告有关联的相似性、熟悉度和喜爱程度的记忆,就能更好的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

通过情趣性的视向引导并不是直接告诉网络受众怎样去解决问题,而是要让这些受众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种视向引导包括三个部分:引导受众完成对问题的界定和表征——引导受众寻找答案并提出假设——引导受众验证其认知结论。

(三)通过猎奇画面产生品味的独特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依从”效果

当选择好的词语、标志、画面等媒介,透过色彩、图形及编排置入象征符号时,不仅可以将网络广告承载的信息更加方便地推介给网络受众接收并译解,而且还能培养网络受众品味其中蕴含的独特创意。因此,将交流、对话、沟通放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往往能以快捷有效的方式迅速形成公众认同的广告形象。

同时,与众不同的广告创意再加上形象生动的猎奇场面,很容易触发消费者的联想激情,体会猎奇画面带给人的憧憬,形成能够说服自己和他人的依从反应,实现预定的促销目的。

在研究网络广告受众心理认知模式时,应充分运用网络广告视听效果的集成性和交互性特点,为网络广告创意放飞灵感,为网民受众构筑一个宽阔的信息认知平台。

网络广告的信息传递载体

笔者认为,我国网络广告的信息传递研究应进一步加速对网络广告设计价值的开发探

索,逐步朝着网站促销形象化,广告形式多样化和网页设计趣味化的趋势发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营销多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网站促销形象化

通过Web站点构筑企业形象,已成为众多企业和传媒关注的焦点。WebSite是公司组织在网上虚拟的地址。一般由一页主页和许多网页构成。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灵活性特点,一个网站可以和任何网站连接,浏览者会不自觉地从一个网站跳到另一个网站。这就需要平面设计师在网络的海洋中树立独特的自身艺术形象,加强站点的形象识别系统,建立起页面与页面之间的统一感、美感与整体感,使网站具有相对独特的视觉吸引力。因此,一个网站应有统一的标志,外连图标和广告条等,其色彩也应相对统一,突出侧重点,运用独特的艺术效果来加深访问者对网页的印象。如:偏爱白色的苹果电脑公司,无论其包装还是网页都给人留下简洁而富现代感的视觉印象;而可口可乐仍用人们十分熟悉的字体标志和红色做网页,不必细看便可感知其品牌形象的魅力;国内的则以龙形图案和深红的标准色贯穿网站始终,其方便快捷的识别方式颇能博得浏览者的好感。

广告形式多样化

网幅图像广告(Banner)是以GIF或JPG等格式建立的图像文件。除用丰富的平面设计艺术语言来表现广告内容以外,同时还可使用java等语言使其产生交互性,用Shockwave等插件工具来增强视觉效果的艺术表现力。近年来网幅图像广告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易趣在网胜科技投放的RichmediaBanner广告,当浏览者看到广告并将鼠标移至Banner上面时,javascript会自动打开下拉框,出现一个更大的广告页面,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点击相应的页面,它浓缩了易趣网首页的内容精华,形成新的迷你型易趣网站。

另类广告则指除网幅图像广告之外的其它网络广告。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Browser/Server方式,主要抢占InternetExplorer并利用其内核,如菜单上的金山词霸;工具条上的网易Easebar;,在工具条下自生成frame的互联码;把页面分为一半信息一半广告的中文网址等。另一类是基于Client/Server方式的软件搭载广告,如免费PCtophoneIP电话,其广告已突破了传统的广告方式,更富亲和力。此外,还有其它的多媒体广告等。

网页设计趣味化

随着互联网宽带传输等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有线网络和其它接入平台的应用,上网速度将越来越快,费用也会越来越低。因此,在制作网页的时候可以使用更多的特效、动画和让网友实时参与的互动技术,而不用过多去顾及网页文件的大小。形象生动的网页设计将成为吸引众多网民的“杀手锏”,也是网络设计师所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智慧竞争。耐克在其网站中大量使用Flash技术将游戏的形式与广告宣传结合起来,不仅吸引网友延长了在网站的逗留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着其真正关注的营销目的。

中国曾用2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广告发展历程;而现在,中国又在奋力追赶日新月异的网络广告新潮流。我们清醒地看到,随着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已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广告层面上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复杂多变环境下的人文背景和信息承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等译.《当代广告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篇6

Internet在最近的两三年中爆炸地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上基于超文本技术,能同时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的WWW(WorldWideWeb,环球网站)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在Internet向商业应用开放后,无论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还是刚刚崛起的新兴企业,纷纷上网设置主页(Homepage),架设网站(Website),以寻求商机。

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杂志Wired推出网络版Hotwired()。继Wired之后,许多传媒媒体如美国的有线电视网CNN、《华尔街日报》等,无论电视、广播还是报刊、杂志,也都纷纷上网并设立自己的网站,将自己的资料搬上网络。在刊登信息,服务网浏览者的同时也在网络媒体上经营广告。

最近美国有三家市场研究公司分别对网络广告市场容量提出相关的研究报告。尽管不同研究公司所提供数据有所出入,但每年会有数倍增长的预期却是相似的。1997年全球Internet上的网络广告总收入高达9.065亿美元,是1996年的三倍。从这些数字可看出网络广告的市场增长惊人,不容忽视。可以预计Internet将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后的第五大媒体。

一、网络广告的特点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之所以受到各个国家及地区企业的重视和喜欢,是因为它与当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媒体的广告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非强迫性。我们知道,电视、广播、报纸、户外路牌、霓虹灯广告等都具有强迫性,它们要想方设法转移受众的视觉、听觉,将有关信息塞进受众的脑子,而网络广告却是非强迫性的,它具有类似报纸分类广告的性质,让受众自由查询,受众既可以只看标准,也可以从头浏览到尾;既可以初略浏览,也可以详细查看,这样就使受众大大节省了时间,并避免受众注意力集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

2.交互性。网络广告是一种交互式的广告,俗称“活”广告,查询起来非常方便,由一般受众感兴趣的问题,一步一步深入到具体的信息。只要受众在一般介绍中有标记的关键词上用鼠标一点便出现对这个关键词的内容作更为详细介绍的新画面。受众可以通过他正在看的WWW页画用电子邮件向公司发出咨询甚至订单。

3.实时性。在传统广告媒体上,广告发版后很难改变,或者说改换广告版面的经济代价太大,因而难以实现。而在Internet上做广告则能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包括改错。例如,一则有关电视机促销广告的电视机销售价格变动了,更改价值只需要1、2分钟,更改成本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做到经营决策变化与广告变化之间的无延迟。

4.广泛性。网络广告的广泛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播范围广。网络广告通过Internet可以把广告传播到Internet网络所覆盖的150多个国家的3600多万用户中,并且这个用户群还在不断以每年月日0%以上的速度发展壮大。相比之下,传统的广告往往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2)内容详尽。传统广告由于受媒体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其内容只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而网络广告则基本不受这样的限制,可以将广告做得十分详尽,以满足想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情况的用户的需要。(3)形式多样。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包括动态影像、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画、三维空间、虚拟现实等,它们可以根据广告创意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创作,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制作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广告。(4)无时间地域限制。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不同的是,受众可以在任何地点的Internet网站上,在他们方便的任何时间内随意浏览广告。

5.易统计性。运用传统媒体广告,评价广告效果比较困难,因为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人接受到了你所的广告信息。例如,虽然报纸和杂志的网络浏览者人数可以确定和统计,但是刊登在其上的广告有多少人看到过却只能推测估计而不能统计,至于电视、广播广告等的受众人数就更难估计。而通过Internet广告就能很容易地统计妯每条广告被多少用户看过,以及这些用户浏览这些广告的时间分布、地理分布等,从而有助于广告主和广告商评估广告效果,进而审定他们的广告策略。

6.经济性。目前在Internet上广告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便宜得多,每年只需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

二、网络广告的类型

目前在Internet上播发的网络广告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按钮型广告(Button),这是网络广告最早的和常见的形式。通常是一个链接着公司的主页或站点的公司标志(logo),并注明“Clickme”字样,希望网络浏览者主动来点选。按钮广告的不足在于其被动性和有限性,它要求浏览者的主动点选,才能了解到有关企业或产品的更为详尽的信息。

2.旗帜型广告(Banner),网络媒体者在自己网站的页面中分割出2*3、3*16或2*20厘米的一个画面(视各媒体的版面规划而定)广告,因其像一面旗帜,故称为旗帜广告。旗帜广告允许客户用极简练的语言、图片介绍企业的产品或宣传企业形象。它又分为非链接型和链接型两种。非链接型旗帜广告不与广告主的主页或网站相链接,浏览者可以点选(clilk),进而看到广告主想要传递的更详细信息。为了吸引更多的浏览者注意并点选,旗帜广告通常利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处理,如做成动画跳动效果,做成霓虹灯的闪烁效果等。

3.主页型广告(Homepage),即将企业所要的信息内容分门别类制作成主页,置放在网络服务商的站点或企业自己建立的站点上。主页型广告可以详细地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如发展规划、主要产品与技术、产品定单、售后服务、战略联盟、年度经营报告、主要经营业绩、联系办法等,从而让用户全面地了解企业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4.列表分类播发型广告,即利用电子邮件列表和新闻组(专题讨论组)列表,将客户的广告信息按信息类别发向相应的邮件地址和新闻组。

5.综合型广告,即同时采用上述几种广告方式或其中几种。

三、网络广告的播发途径

广告主如何通过Internet企业的广告?从目前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

1.主页形式。建立自己的主页,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但是一种企业形象的树立,也是宣传产品的良好工具。实际上,在Internet上做广告,归根到底要设立公司自己的主页。其他的网络广告形式,无论是黄页、工业名录、免费的Internet服务广告,还是网上报纸、新闻组,都是提供了一种快速链接至公司主页的形式,所以说,在Internet上做广告,建立公司的Web主页是最根本的。主页形式是公司在Internet进行广告宣传的主要形式。按照今后的发展趋势,一个公司的主页地址也会像公司的地址、名称、标志、电话、传真一样,是独有的,是公司的标识,将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

2.专类销售网。这是一种专类产品直接在Internet上进行销售的方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网络出现,著名的如AutomobileBuyer''''sNetwork、AutoBytel等。以AutlmobileBuyer''''sNetwork为例,消费者只要在一张表中填上自己所需汽车的类型、价位、制造者、型号等信息,然后轻轻按一下Search(搜索)键,计算机屏幕上就可以马上出现完全满足你所需要的汽车的各种细节,当然还包括何处可以购买到此种汽车的信息。

另外,消费者考虑购买汽车时,很有可能首先通过此类网络先进行查询,所以,对于汽车商和销售商来说,这是种很有效的Internet广告方式。汽车商只要在网上注册,那么他所销售的汽车细节就进入了网络的数据库中,也就有可能被消费者查询到。

与汽车销售网类似,其他类别产品的商和销售商也可以连入相应的销售网络,从而无需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将公司的产品及时地呈现在世界各地的用户面前。

3.免费的Internet服务。在Internet上有许多免费的服务,如国外的

及国内的与、等都提供免费的E?/FONT>mail服务,很多用户都喜欢使用。由于Internet上广告内容繁多,即使公司建军有自己的Web页面,但是需要用户主动通过大量的搜索查询工作,才能看到广告的内容。而这些免费的Internet服务就不同,它能帮助公司将广告主动送至使用该免费E-mail服务,又想查询此方面内容的用户手中。具体说来此种方式有诸多特点:(1)主动性强: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订阅一些免费信息。一旦你选择订阅了有关的信息,就可以定期地收到所订阅的信息。当然,其中包含着广告的内容。不过用户既可以随时增加订阅,也可以随时修改或停止订阅信息内容。(2)统计性好。每一个用户在第一次使用免费E?/FONT>mail时,必须要详细地填写一张用户档案(MemberProfile)。这就使得提供免费E-mail的服务商能详细地知道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若有公司利用免费E-mail做广告,免费E-mail服务商就会每月给你一份调查报告,告诉你在这个月中有多少用户看了你的广告,又有多少用户进一步了解了广告的内容(即按了广告的图标)。在每月报告中,免费E-mail服务商还会提供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用户的具体情况的统计资料。(3)针对性强:随着免费E-mail会员的进一步增加,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性(地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兴趣爱好、婚姻状况等),有针对性地自己的广告。

4.黄页形式。在Internet上有一些专门的用以查询检索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的站点如Yahoo!、Infoseek、Excite等。这些站点就如同电话黄页一样,按类别划分便于用户进行站点的查询。在其页面上,都会留出一定的位置给企业做广告。比如在Excite上,你在search一栏中填入关键字automobile,Excite页面的中上部就会出现某汽车公司的广告图标。在这些页面上做广告的好处是:(1)针对性好,在查询的过程中一秀都有是以关键字区分的,所以广告的针对性性较好;(2)醒目,处于页面的明显处,较易为正在查询相关问题的用户所注意,容易成为用户浏览的首选。

5.企业名录。一些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或政府机构会将一些企业信息融入他们的主页中。如香港商业发展委员会(HongKongTradeDevelopmentCouncil)的主页中就融有汽车商、汽车配件商的名录。只要用户感兴趣,就可以直接通过链接,进入相应行业商(或者配件商)的主页上。

6.网上报纸或杂志。在Internet日益发展的今天,新闻界也不落人后,一些世界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国内的如《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日报》等,纷纷将触角伸向了Internet,在Internet上建立自己的Web主页。而更有一些新兴的报纸与杂志,干脆脱离了传统的“纸”的媒体,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种“网上报纸或杂志”,反响非常好,每天访问的人数不断上升。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的发展,网上报纸与杂志将如同今天的报纸与杂志一般,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对于注重广告宣传的公司,在这些网上杂志或报纸上做广告也是一个较好的传播渠道。

7.新闻组(Newsgroup)。新闻组也是一种常见的Internet服务,它与公告牌相似。人人都可以订阅它,成为新闻组的一员。成员可以在其上阅读大量的公告,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公告,或者回复他人的公告。新闻组是一种很好的讨论与分享信息的方式。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选择在与本公司产品相关的新闻组上发表自己的公告将是一种非常有将效的、传播自己的许信息的渠道。

在以上几种通过Internet做广告的方式中,以第一种即公司主页方式为主,其他皆为次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只应取第一种而放弃其他。虽说建立公司主页是一种相对比较完备的Internet广告形式,但是如果将其他几种方式有效地进行组合,将是对公司主页的一个必要补充,并将获得比仅

篇7

论文关键词:外包,人力资源,内容划分

 

一 引言

目前人力资源外包的研究已经非常的普遍和广泛,但是专注于人力资源外包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少。人力资源外包内容的划分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企业要外包那些内容,外包什么,不应该外包什么?这需要一些针对性的划分方法。

二 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划分的主要方法

(一)基于价值和独特性的划分方法

这种方法建立在两个标准上面:价值标准和独特性标准。所谓的价值标准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活动界定在高价值和低价值这一范围内,高价值是指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具有较大的影响。低价值是指一般的事务性的操作,对组织的影响也比较小。独特性标准是按照人力资源活动在企业中的特殊性界定的。高独特性指的是非常特殊的活动,在市场上难以获得,低独特性指的是普通的日常活动。根据这两个标准将人力资源活动划分为4个象限如图---1:关于这四类的名称,李颀称为核心活动,传统性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核外活动,特殊性活动(李颀,2009),顾海、雷婷称之为核心类活动,外围类活动,传统类活动,独特类活动(顾海、雷婷,2004)。

在第一象限中,这些活动属于高战略价值并具有高独特性,这样的活动对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所以企业不会外包出去,而是交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处理。

在第二象限中,这些人力资源活动对企业的战略影响较大,但是可以通过外部的标准服务来解决,比如招聘活动。找到合适的人员能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反之则对组织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市场上有很多专业的人才中介可以做到这些活动,因此这些活动适合外包期刊网。

在第三象限中,这些活动属于低价值,低独特性,既不会对组织的战略产生较大影响,市场上也很普遍,比如薪资发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退休金管理等活动,最适宜外包

在第四象限中,这些活动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是外部的资源也很难解决,比如说员工纠纷等事物。这些活动留有内部解决更有效率。

另外基于同样的原理Alan speaker则把独特性的分析细化,将其变为可交易性活动和关联性活动,但是得出的记过是基本相同的。如图----2:。

基于价值和独特性的划分方法只能在理念层次上给企业的外包内容划分一个直觉上的认识,它很难做到细分,也没有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影响。由于它是在人力资源外包的初期阶段提出的,由于当时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的数量,质量,和规模都比较有限,所以个别的时候不太适合今日的市场现况。

(二)基于专业化和收益/成本的划分方法

这种方法将外包活动是否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及外包的收益/成本比值来进行考虑的(吕佳,2008)。亚当斯密认为专业可增加熟练程度,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则认为当组织费用大于市场的交易费用时就可以将此项活动外包出去。基于这两个标准,将人力资源活动又划分为四个象限,如图---3:

在第一象限,进行外包技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而且成本收益也比较高,是最为适合外包的。比如企业的培训活动

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则是只能获得提升专业化和较合理的收益/成本比值的一个方面。这主要取决与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第二象限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市场成熟度不高,外包市场竞争不激烈早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企业可以等待市场成熟之后外包。而第四象限则是纯粹的业务关系。这个时候企业要注意考虑外包后外包商的道德风险。

在第三象限是外包之后既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程度,收益和成本的比值也不高。这样的活动就不适合外包,比如企业的员工纠纷,家庭矛盾等等。

基于专业化和收益/成本的划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外包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简单的成本和收益方面也可以做出计算,能为企业的外包提供一定意识上的理性分析,具有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过度性质。它的不足就是太过于笼统,在细节实施方面还不足。一般只适用于大企业。它还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地域性和企业的特性对外包内容选择的影响。

(三)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对人力资源外包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李沐天,2007),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如图---4

在创业期的时候,企业规模小,财力有限,人力资源部门处于初步阶段。人力资源部门的各岗位职责还不清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评,薪酬制度,这一阶段企业最适合人力资源的规划,咨询外包。而其他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任务相对较少,不适合外包期刊网。

企业在成长期的时候,人力资源逐步买入正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这个时候企业继续大量的员工,因此适合招聘外包。在薪酬方面需要外包公司根据市场的调查,给出合理的薪酬依据,也可以全部外包。这个时候企业的培训也胡相应增多,适合外包。

企业在成熟期的阶段,各方面已基本完善,并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员工基本稳定,能力已基本定型,因此在招聘和培训方面已没有外包的必要。这个时候薪资、福利、待遇的计算和发放等成了一项事物性的工作,一般可以采取外包。

企业在衰退期的时候,企业要面临合理的裁员。如何合理的裁员,不留下后遗症,需要人力资源法律方面的专家来帮助解决。这个时候劳资关系式最适合外包。

基于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考虑到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开始将考虑的因素向活动外围伸展,在一定方面也体现了企业的规模与人力资源外包的需求的关系,但是还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性质及地理位置的关系,即没有考虑到外包的可行性。

(四) 基于地域和企业特性的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划分方法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众多,分布也不均匀,有的离城市比较近一些有的离城市比较远一些,而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的发展还只限制于较为繁华的城市,在乡镇以下则很少有人力资源外包机构。而企业的特性比如生产性的企业和销售性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外包的需求也是要分开对待的,针对这一点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我们也将其分为四个象限,如图---5,

在第一象限中是城市型的销售性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由于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招聘外包方面做的比较谨慎。一般是将招聘广告外包给网站,经过内部的选择来实现的。在培训方面,大型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机构,但是有的时候也通过外包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在薪资方面,城市型的销售企业都是制度性的,保密的,一般都是外包的。

第二象限内是乡镇型的销售性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比较小,人数也相对较小,可以归纳为“微型企业”一类。这样的企业的员工素质一般比乡镇生产性的企业高,但是文化偏低。所以这样的企业培训的时候比较多,最适合将培训外包。而在招聘方面大部分是靠熟人介绍等方式获得人才的。在薪资方面由于人数少,计算简单,一般不适宜外包

第三象限是乡镇型的生产性企业。乡镇企业一般距离大城市比较远,而且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是依靠农村充足的剩余劳动力,所以在招聘上一般不用外包。在培训方面由于乡镇企业缺少专业的人才,所以一般是通过外包的方式进行培训的期刊网。由于乡镇型的企业的员工比较稳定,而且经常有迟发的现象,所以在薪资方面主要是内部计算,内部发放而不外包的

在第四象限中是靠近城市的生产性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在城市规划的开发区内。由于生产性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操作工人,而且由于工业的密集中高层的人员也容易跳槽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所以适合将招聘外包给专业的中介或猎头公司。在培训方面由于城市中的企业规模比较大,有计较成熟的传帮带制度,所以生产性的培训一般不用外包。在培训方面主要是引进新技术的时候,对第一批工人的培训。在薪资方面,一般都是采取内部计算工资,而发放是外报给银行的。

基于企业性质和地理位置的划分方法既考虑到了不同性质企业的外包需要,也考虑企业的地域性及与外包商合作的可能性,这样的方法在实际中运用广泛,指导性比较大。但是没有将外包商加以区分,没有考虑到不同外包商的优点和缺点,长项与弱项,这是下步研究的方向。

三 总结和展望

结合以上几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首先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划分的考虑范围在扩大。从较早的分析人力资源活动本身扩展到企业生命周期再延伸到企业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见划分人力资源外包内容时所考虑因素更加更加全面,以后的研究方向可能会进一步的外延即要考虑外包商的差别能力分析,市场的成熟度与外包内容的关系等等。第二是目前的划分方法都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缺少定量分析的方法。如何用定量的方法来划分人力资源外包内容?这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另一个区域。

参考文献:

[1]李颀,浅析人力资源外包的判别模式和内容,现代经济[J],2009.4,89-113

[2]顾海、雷婷,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探析,企业论坛[J],2004.8,19-21

[3]张晔林、陈万明,人力资源外包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1,29-30

[4]吕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模型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J],2008.7,90-91

[5]Gilley,Human resource outsourcing andorg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firms,

JouralofBusinessResearch,57(2004),232-240

篇8

资源和资本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资源是自然形成、未经开发的,而资本却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成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基础。其次,资源和资本在使用上考虑的角度完全不同,如果要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但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第三、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而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

由于上述区别,将人力视为资源和视为资本有很大的差别。

1、在人才招募上:

如果我们正在找工作,我们读十份招聘广告,会发现可能有五份内容十分雷同: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等等,难道有这么多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吗?

我曾听一个朋友抱怨过,他工作的公司在招聘时要求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时,这个要求很普遍,为了找工作,他在应聘前还真在口语上下了不少功夫,应聘面试时与考官侃侃而谈,顺利过关,结果工作快半年了,除了“Hello、beybey”之类的就没说过什么英文。

上述的招聘就是将人作为资源,只片面地追求好,不论是否需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流利的英语等,只要别人要求,我就要求。这种招聘方式,或者会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或者成为员工队伍不稳定的根源。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个人的能力不同,其对薪金和发展前景的要求就会不同,一个不太会讲英语的人和一个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人对薪酬的期望会有很大差别,同样,一个营销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和一个MBA对薪酬的要求也会大不相同,一个人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就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其容易不稳定,同时,由于他成为了较为稀缺的人才,社会提供给他的报酬水平也会较高,一个企业如果想招募并留住这样的人才,只能按社会标准付给他较高的薪酬,这就意味着我们增加了成本。如果,我们将人力看作资本,这是我们会很自然地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多付的成本能否给我们带来收益?

假设一个企业只做国内贸易,估计在一年之内都不会与国外公司打交道,如果招聘时非要求良好的英语水平,这对企业来说只会带来两种结果:

(1)增加工资成本。本来销售部的工资成本可能是15000元/月,由于要满足高素质员工的薪金要求,使工资成本增加至30000元/月,而增加的15000元成本并不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

(2)造成流动,增加招聘培训成本。如果公司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招来的员工在了解到他们的收入状况后会产生不满,然后另谋高就,这样,不仅使公司已支出的招聘培训费打了水漂,还得不断再去“浪费”招聘培训费用,以维持公司在人才上的高要求,而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

2、在人才的使用上:

一个公司招募了一个新员工,在招聘时其条件完全符合公司要求,但试用期结束时,该员工却未能完成公司的工作,因而被解聘,这是谁的过错?公司?员工?

我们很难说这完全是一方面的过错,但我们知道,对同一个员工来说,将其视为资本或视为资源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孙先生的故事。

孙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X公司做销售员,三个月过后,被炒了鱿鱼,于是,孙先生又来到Y公司,销售业绩却很不错,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销售主管,同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招聘过后,X、Y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孙先生来到X公司后,人力资源部让他填写了各种表格,然后,就让他到销售部上班。销售经理将一摞产品和公司的介绍资料给了他,安排他去行政部领了笔、本等用具,向他介绍了部门的其他同事,最后,给他下达了销售指标,并让他坐到办公桌旁开始工作。孙先生没有销售经验,由于拿到的资料是公司发给客户的宣传资料,对产品的介绍很简单,孙先生对产品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能自己瞎闯,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仍是一头雾水,不要说完成销售任务,根本就没开张,结果被炒了鱿鱼。

在Y公司孙先生有着不同的经历,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后,人力资源部对他们进行了关于公司文化、公司发展史、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孙先生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到了销售部,又受到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随后销售经理亲自带他到销售现场观摩其销售过程,在这之后,才让他独立进行工作。在每周的销售例会上,销售经理还会不断组织大家对销售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孙先生不笨不傻,在这种周到的训练和辅导下,很快就入了门,加上孙先生勤奋敬业,销售业绩迅速上升,渐渐成为销售员中的佼佼者。

X、Y公司对人才不同的处理方式反应了不同的人才观,X公司将人才仅视为资源,只要招进来,就算完成任务,而Y公司将人才视为资本,根据企业的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经营开发,使其升值,成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两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X公司在感叹“人才难求”,一直忙于苦苦寻找好的“人力资源”,Y公司却人才济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而实际上他们拥有同样的资源棗孙先生们。

现在,我们了解了将人力作为“资源”和“资本”的不同做法和不同结果,我们知道只有将人力视为资本,才能最经济地拥有人才,并拥有充足的人才,并使人才不断成长,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那么,我们应如何将“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一、在人才招聘方面

1、招聘前进行规划:现在许多企业尚无能力做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但起码在招聘前应有一个针对本次招聘的规划,这个规划应包括如下内容:

招聘的目的:为什么要招这个人?

应聘者的工作任务:招进来的人将完成哪些工作

对应聘者要求:为完成上述工作,应聘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2、追求“门当户对”

农夫娶到公主当然是美事一桩,但如果日后因农夫养不起公主而遭公主抛弃,那还不如开始就娶个村姑,白头偕老,和和美美过一生。招聘人才也是这样,不要一味追求水平高,而要追求经济适用。

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招聘条件。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过高的要求将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或人员流动频繁。

增加透明度,

你的位置:首页>>经济管理论文>>人力资源论文人事管理论文>>新闻正文

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

充分确认合作意向。人力资源部应该尽力为企业吸引人才,但吸引人才应靠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政策,而不要仅靠招聘技巧。“骗”进门,留不住,不如当初就不让进门,因此,在招聘时应与招聘者充分沟通,首先,应让应聘者了解他到公司后将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需要具备哪些技能,以使应聘者能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并胜任这份工作,其次,应该向应聘者客观地介绍公司能提供的待遇和发展机会,这样,虽然损失一些人才,但愿意进入公司的人会相对稳定地为公司工作,从而减少因人才流动造成的招聘和培养等费用的损失。

二、在人才使用方面:

1、人才开发:

(1)人才开发的目的:

使社会人才成为企业人才。虽然我们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做了基本的规定和审核,但要想使应聘者的能力能充分为我所用,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例如:当我们招聘一名销售代表时可能会要求他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有关公司和产品知识的培训,他还是不能很好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公司和产品,只有提供相应的支持,员工的才能才会被开发利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使人才适应企业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也会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提高,而企业不可能靠频繁地换人来适应这种变化,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增长,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2)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人才开发的主要方法是培训,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即可以是参加培训课程,也可以是在工作岗位上的辅导和训练,还可以用鼓励员工自学的方式使员工自己通过读书、上学、进修等方法来进行自我培训,因为是以为企业开发人才为目的,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从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鼓励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去不断提高自己。

2、人才使用:

恰当地使用人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并能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相比有其独特性,即其创造利润的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一个工人可以每天生产20件产品,也可以每天生产50件产品,一个销售员可以每年带来10万元利润,也可以每年带来40万元利润,这关键看企业如何去使用员工。从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讲,员工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想使人才创造最大价值,就要为员工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种支持,包括相关的培训、相应的办公设备、其他部门的配合等等,这样,员工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2)激励:

篇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针对国有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要创新。因为国企改革就其微观来讲,转变机制,三项改革等都有一个加强管理,创新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适应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行有效调整,合理配置生产力要素,实现最佳管理。

大家都知道,企业是生产力要素的载体,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备,它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如何,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90%是70年代和70年代以前兴建起来的,50年代和50年代以前建成的企业也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由于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传统管理模式很难一下子解决。以来我国进行国企改革,但国企管理还没能按市场经济来组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的各个环节,管理跟不上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据有关部门97年对我国2585家亏损企业的抽样调查,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亏损达到2112家,占总数的87%,问题非常严重的。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管理要创新。

那么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呢?根据目前国际企业管理新的趋势和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因为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其次,从单一生产意识转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再次,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的责任和对用户的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前不久,在美国国际性评选优秀企业时,采取九项指标,其中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份量,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地拓宽思维,超前发展。最后,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向竞争与合作和统一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国际上原来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纷纷掀起合作浪潮。例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N与日本东芝的联盟;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公司的联盟;电器设备制造业中美国通用电器与欧洲西门子联盟。当今世界出现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我国近年来一个突出现象,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今天的国内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决管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是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现在是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精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管理的创新。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橄榄型向亚铃型管理模式转变。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大型企业是拢大而多层次的管理组织结构,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随着企业用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这样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人本管理的创新。过去,我们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是人才,人才高于一切。所以做为企业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篇10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课程有效性 

所谓应用,“应”就是反应、适应,“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显然,人才培养目标是在课程体系的编排、课程单元的设计下实现的。因此,以课程有效性评价、指导课程实施是一种必然途径。 

一、课程有效性的相关概念 

(一)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把课程理解以社情为依据、学情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和完整的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对话性情境性生长性特征。换句话说,课程就是一种活动,一种整合资源、创设情境的活动。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学生迅速地从校园人转变成职业人。 

(二)课程有效性。学习上的“有效性”,指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考量学生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是学习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1]。 

二、课程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曾有学者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提出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为以下几点。 

(一)符合教学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自己的心智,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不能单纯地抓知识传授或只重视能力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简捷地获得全面知识,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有效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应当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而共同活动。 

(二)教学有效果。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数理分析能力等。 

(三)教学有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获取较好的学习收益。 

(四)教学有效益。教学效益是教学活动获得的收益、教学活动产生的价值。对社会而言,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人才创造出社会价值,那么教学应该是产生效益。对个人而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学会做人、做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产生学习效率。 

(五)教学有魅力。在有效的课堂中,教学氛围应该是和谐、融洽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是愉悦、轻松的,同时是乐于接受挑战的。学生与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互动能力,对问题进行由浅到深层次的探讨、交流。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发展自己的持续学习能力[2]。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措施 

(一)有效调查。为设计出更具有效性的课程,在课程设计之前应当对“社情”、“学情”进行调研。“社情”即社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学情”即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入学成绩、实习经历、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社情”与“学情”的调研是课程设计的依据,既要使课程符合社会需求,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效设计。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计体现在专业整体课程设计、分科课程情境设计、情境教学活动设计三个方面。 

1.专业课程设计。就专业整体课程而言,应当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专业核心能力。以此为目标将整体课程进行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领域的重构。依据调研及对营销管理行动领域的重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面向营销岗位群把专业核心能力定为策划、调研、销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分科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应当突出以上三种能力培养。 

2.分科课程情境创设。分科课程的设计,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确定情境名称及项目。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情境教学设计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推销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推销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等。为此,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项目教学法,通过选取推销工作的两个典型的工作情境——上门推销和柜台推销,分别以保险产品和家电产品作为推销的客体引导学生进行推销实践。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效的课程设计,应当强化情境教学设计。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它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和学生外部的情况[3]。有效的情境教学设计是结合学生自身成长需要和实际工程任务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体认专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在完成工程任务,客观上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化为生产管理行为,取得一定的学习结果。 

3.情境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实现学习与行动的同一性。每个学习情境以明确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围绕该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序化,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工作过程中,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如上述《推销技术》这门课程在设计时应当在情境中不断重复步骤,达到强化、体认的目的。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推销活动的分解,学生在从事职业技术活动时系统地考虑问题,了解完成推销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步骤和计划,具备独立计划、实施、检查的能力,进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学做合一”。这种课程设计的理念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有效实施。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有效的设计需要有效的实施,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真实的职业环境。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齐齐哈尔齐工商贸有限公司为依托,对外承揽工程任务。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以项目带动课程,以课程促进项目的“两化”教学。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公司和环宇创业团队为载体,对外承接项目、工程任务,以融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在部分课程标准中体现出以齐工商贸的工程任务如小商品营销、化妆品营销、农产品营销和营销策划、调研等工程任务。 

(四)有效评价。有效的评价,不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评价目的。有效的评价,应当促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职业兴趣和探究兴趣。因此,为了加强课程的有效性,应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 

四、提升课程有效性的保障 

(一)转变师生角色。提升课程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师角色,即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资源的整合者。本着课程即是活动的设计思想,将教学任务与企业实际的销售、管理、策划任务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其次,要转变学生的角色,即变知识的接受者为知识的运用者。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完成各种经营管理的项目。 

(二)创设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外在保障条件。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以项目带动课程,以课程促进项目的“两化”教学改革,大大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市场营销专业公司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两化教学,培养营销管理、服务一线的营销人员,提升与锻炼关键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提升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迅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诗亚,周谊.震荡与变革一20世纪的教育技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32. 

[2]黎纪东.提高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档案管理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