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14: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课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课件论文

篇1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情境化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协作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英语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病,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革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方向。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给学生,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教师不可以提出一个统一建构的要求。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对新信息加工处理、建构自己的关于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其中起指导、帮助及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线索,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把教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此,笔者结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浅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下,应如何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1、学生二如何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通常都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后应达到的结果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把教学内容细分为几个知识单元,设计教学顺序及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许多优点,比如操作性强,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等,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常见弊病: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抛弃一切围绕如何“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而应从有利学生“如何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各种教学元素,努力创设贴近学习主题、贴近真实生活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借助多煤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可以把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种元素集成在一起,向学生提供活泼、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性,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学生熟悉有关句型后,再利用Powerpoint打出学校周边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如Wal-MartSupermarket,TheBankfChina,XingHuaBookstore等,让学生2人一组,分别扮演问路及指路的人,练习会话,并说明等会每小组请出几对同学代表所在小组进行英语会话竞赛。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交际情景,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的英语活动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协作学习。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气氛,或利用提出问题,让学生协作讨论,大胆质疑,在共同探讨,相互启发中解决问题,建构意义。如在讲授第一册UnitSix的课文TakeCareoftheEarth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两个问题:Whatdopeoplepollutetheearth?和Whatshouldwedototakecareoftheearth?,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各种解决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促进、组组员间的合作。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是学生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篇2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南航为例,自该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加入天合联盟以来,大力倡导“英语工程”,强化英语培训,英语成为该公司的工作语言,该公司还明确提出对包括飞行安全、乘务服务、值机、售票、营销、机务、驻外经理等在内的8个业务单元岗位任职的英语要求。而海航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使该公司需要英语人才的有关岗位扩展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航空客货运销售、境外场站代表、国际空中乘务员、酒店管理培训生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对熟练使用英语、熟悉经济和民航业务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面对民航业对高素质外语应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考虑到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民航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

目前中国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院都未开设独立的英语专业,英语只做为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也只是将其设置为英语专业内的小方向,通过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学习该方向的有关专业课程。其中,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下设为民航、商贸和语言文学三个方向;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民航商务运输、涉外文秘、客舱管理和英语教育四个子方向。此外,跟民航行业紧密相关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设置了英语(民航业务)专业。笔者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调查了三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各所大学因为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虽然在语言课程和民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不相同,但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设置都采取了“英语+民航”的形式,即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民航方向的辅修课程。这种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了学生与行业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而根据调查可见,三大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了在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管理局和机场承担翻译、外事、管理、教育培训、研究等工作之外,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这也证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2.2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作为地处广东的一所行业内高职院校,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也应当考虑所处地区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笔者调研发现,它们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主要为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旅游英语、经贸英语等。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应用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含商务英语在内的四个外语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商务专业类课程组成,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该院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采取“英语+专业”的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界限清晰,主干课程几乎不重合,完全依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这样也避免出现专业方向模糊,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的情况。业虽然都针对民航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但主要以培养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等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的一线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在民航业从事的是翻译、外事、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工作。与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非技能的锻炼,因此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基层岗位的工作相对辛苦,并且学历和薪酬不对等,许多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往往会难以安于现状而选择跳槽。笔者在针对用人单位所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视。在进行一线岗位的招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并能安心立足于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那些培养应用英语人才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但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商务、文秘、旅游、外贸等行业或者岗位群,并非针对民航业内的岗位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因此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民航行业内单位就业。而通过对数家民航业内单位的调研,笔者发现,民航业内的许多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以航空公司的客票销售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之外,还应能熟练操作电子订票系统,为旅客预定座位等,这些工作任务都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民航业务,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对南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部门目前的社会招聘主要招收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民航各岗位的普及,民航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际旅客的数量日益增多使该部门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示出语言上的优势。但因为民航业务知识的空缺,这些毕业生在入职初必须要接受一系列业务知识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后,公司仍需安排一些老员工来指导他们实际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公司许多成本和精力,却无法避免。因此,根据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基于行业标准,为行业培养大批既精通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且具备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是很有前景的。作为立足民航的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和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掌握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民航相关业务知识,能以英语直接参与民航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语言技能课程组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而这个专业知识通常针对某一专业方向,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作为民航院校,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凸显行业特色,民航业务知识应纳入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应采取“英语+民航+商务”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入民航业务知识和相关商务知识的教学,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既面向民航,也面向地方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与支撑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更要建立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构建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也需要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据调研,应用英语人才可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空服务企业,民用机场,旅游服务公司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可分为涉外商务和涉外文秘两大岗位群,两大岗位群又分等;涉外文秘可分为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和外事翻译等。各个岗位任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3.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精外语、通民航、懂商务”的民航应用英语人才,既要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兼具民航专业素养和商务沟通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理论够用,重技能、重操作的原则,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倾向,在此指导下着力配置和开发应用性复合性强的课程,加大基础语言技能和专业操作的比重。因此,专业课程的组成应体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民航业务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这一结构。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即开设培养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品德修养、法律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等;(3)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所需的民航和商务知识,如航空运输地理、航空商务英语、危险品基础知识、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选修课程强调专业适应的方向和知识的跨度,如报关英语、文秘英语、外事英语口语、商务行政管理等;(4)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调研、技能竞赛、考级考证、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

4.总结

篇3

制作合成环节是设计课件非常重要的步骤及重点。我们使用DreamweaverUltraDev8、Flash6及设计所要的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合并,整个根据教学意图设计过程及制作脚本的要求来完成的。系统课件的调试及运行阶段不管是制作好的课件,还是制作好课件,都要进行反复调试和更改,这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之前,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

2课件的结构设计

现阶段,《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往往采取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树状结构、复合结构、线性结构以及网状结构。通常而言,树状结构是课件结构设计中最为常用的,这是因为树状结构又便于内容逻辑关系的构建,也让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层次性有效划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此同时,远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运用网状结构还能实现长文本结构的设计,即非线性结构设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越过路径设置,根据自身不同状况进行学习。

3教学系统模块简介

3.1教学板块

主要用Dreamweaver8和Flash6来开发设计,并用相应的按钮将其交互功能链接。

3.2考试练习板块

题库及对成绩查询及询问的使用,可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建立。

3.3讨论交流并学习板块

讨论区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实现,电子邮件使用Intemet资源。

3.4优秀作品分享板块

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实现,学生可分享受给大家自己的设计作品。

3.5学生管理板块

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注册的信息修改等。

4课件的开发

4.1素材的开发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课件开发过程中,素材的开发也是整个工作量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将素材开发放在课件开发的首要地位,切实做好各种素材的整合和调整,才能保障课件的有效性。

通常进行课件的合成和编辑可以采用VB、C++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通过这些设计,课程开发的容错性更好、运行效率也更高。这就需要课程开发人员在进行开发过程中精确掌握编程环境和编辑语言,确保往后的应用能够顺利进行维护。

5总结

篇4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里,交互式教学是通过在师生、生生以及生机之间“互动”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套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系统的学习目标,组织具体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交互式学习。交互式教学理论凭借其“互动合作”的核心理念,特别适用于多媒体网络课堂,该理论必然会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认知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网络资源的共享,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交互式教学法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及其教学影响

笔者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作为此次研究的课件制作教材,选取了第三册第一单元TextAHowIGotSmart作为研究材料,以西北地区某高校大二某班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交互式教学法的指导下对该单元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制作,并以此验证这种依托于交互式教学法理论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否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在形式上,由于本课主题与初恋有关,因此笔者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意采用温馨浪漫的背景色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题目TextAHowIGotSmart这张课件上,笔者使用了粉色花蕾组成的心形图案,事实证明,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文的讲解中,笔者还会适时地插入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图片,丘比特之箭以及携带动态问号的图片等。这些元素无疑为课堂增添了一抹活力,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其次,在情感层面上,鉴于本课讲的是一个高中男生喜欢上了班里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充满智慧的女孩,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吸引女孩注意力的故事。虽然最终男孩没能赢得女孩的爱,但是男孩所积累下的丰富的知识也使他收获了自己的事业与人生。在课件制作中,笔者通过增加一些关于恋爱的问题设置,以此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恋爱观。最后,在内容上,由于TextAHowIGotSmart,讲的是有关初恋的故事,因此笔者在课件中提出“Doyourememberyourfirstlove?”的问题,以此作为课前阅读导入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接下来,笔者又设置了课前听力环节,听力共听两遍。第一遍使用多媒体音频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挑出所听到的与爱情有关的短语,笔者会在课件上用特殊图形标记。第二遍给出听力原文,加深学生印象。这种教学法在导入课文的同时,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能够拓展其知识面。之后,通过课件给学生留两个思考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随后进入正文讲解环节,由于本课共有34个自然段,笔者将其按意群划分为三大部分进行具体讲解。在课文的讲解中,笔者采用与传统讲解不同的模式。传统课堂通常是在课文中讲解单词短语或者把语法放在课文之后,而笔者采用先讲单词、短语,再讲课文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课难点,也保证了课文讲解的连贯性。讲解单词,语法时,笔者使用超链接的方式,多样性地向学生展示语言知识。尤其是文章中的专有名词,笔者同样采用超链接,使用图片,音频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扩充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每一部分具体讲解完毕后,笔者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该部分内容,再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呈现,并让学生对该部分中的重点句型进行复述和翻译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汉译英的翻译练习中,笔者将汉语句子写在课件上,并用彩色横线划出重点词汇,短语,引导学生练习。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优化

虽然素质教育说了很多年,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仍存在这样一些不足: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师生关系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2教学内容情景化

高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如:讲close单词时,教师先做出关门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单词,由于形象、直观,他们很快便能接受。再如:教句型wouldliketodosth时,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说:I’mhougryIwouldliketoeatacake。然后讲解句型,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liketodosth的用法及特点,由此完成了该句型的教学活动。

情景教学的途径很多,可利用电教手段、实物、简笔画等展示情景,也通过深造学生参于来模拟情景。情景教学应力求形象、生动,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及语言材料,同时有助于调动其多方面的感知活动,使他们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以增强理解程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焦虑感及畏难情绪,从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活动。

3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同时,还可灌输情感和思想教育,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将合作精神创精神和友爱、孝亲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当然,教师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点及局限性,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艺术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真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艺术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放进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开发。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因此,我们除了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还必须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英语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 学科建设 内涵 现状 概况 课程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需求也越来越高,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目前,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已发展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主流,其语言规划模式有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语言教育教学工作也逐渐趋于规范。但在学科建设问题上仍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实际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实现应用语言学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本文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针对语言教育课堂、学生写作指导和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应用语言学的内涵

应用语言学的最初提出,目的在于将语言学的应用方面和理论方面区分开来,而近年来,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普及,以及语言交际和传递功能扩大的影响,应用语言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其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在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后,应用语言学形成了许多新型的边缘学科,其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从研究对象上看,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一般主要涉及母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成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语言教学、语言规范化、语言辞书编写、翻译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内容。在研究范围上,应用语言学可以分为语言教学、语言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和规划等领域。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应用语言学表现出了应用性、综合性和实验性三种学科特点,均受到其学科性质、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向特殊性的影响。从学生写作指导的角度来看,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语言是人类之间沟通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技能。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发展也不断深入,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大量涌现。这使得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对应用语言学进行研究。对于当今社会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成果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语言学与文化语言学研究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主流。

自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兴起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背景,展现出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意义。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交际、语言功能,和与其相关的语境、条件等等社会语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语言研究的范围,也使得语言学更加生活化,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涌现出来大量论述语言与文化的著作,形成了文化语言学,并被广泛研究实践。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已得到了广泛发展,是应用语言学的两个不同方面,逐渐成为了应用语言学的主流

(二)形成了独立分支学科的语言规划模式

在应用语言学的应用过程中,语言规则是对社会语言进行的人工干预,是按照约定俗成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一种语言标准,必须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以及人民大众的广泛要求。语言规划是对语言选择、文字改革等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语言政策的研究和调整、语言规范制度的制定、以及对制定的政策标准进行推广、落实和监督检查。语言规范的制定需要坚实的语言学理论作为基础,要以社会学、管理学、民族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学、统计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共同指导支持。目前,国家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对于语言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有着长远的战略计划和决策。此外,语言规划也已发展成为应用语言学中的独立分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将在日后得到充分发展。

(三)语言规范工作的思想转变

语言规范的目的在于对语言进行标准化的统一,主要通过推行标准化共同语的方式来保证语言学的健康发展。从语言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语言学最大的魅力在于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感性的,能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语言的语法规则是相对性和弹性的,其在运用过程中以实践为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一些不合规则但被广泛运用的习惯性语法,应该在不排斥禁止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因素分析和解释。面对多种多样的语言现象,要对语言的种种新型变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中肯合理的研究结论。这就要求研究者能够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对语言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处理,将语言规范的目标定位在为人们的思想和认知服务上。这是我国语言学研究学者多年深刻反思之后实现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这也将成为应用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思想依据。

(四)计算机语言学蓬勃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在语言学领域中,也出现了“计算机语言学”这一新型学科。计算机语言学是指利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处理和加工。在计算机学科与语言学的结合过程中,实现了文字的识别与合成、信息的处理和检索、语言语料库建设、字数统计及词频和句型统计等内容。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科技的发展是新技术革命的核心。

三、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发展概况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相应的语言课程在国内广泛普及,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我国设立的众多外语院校和语言学专业,制订了高要求的应用语言学课程培养目标,受各自教学科研的不同特点和人才结构的差异的影响,表现出了诸多状况。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并不完善,面临着语言观念不明确、理论水平不够和教育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语言观包括对语言学及其生活、工作的认识,也是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语言功能,因此,要充分认识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本质,使得适应其不断的发展。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应用语言学理论水平的不足是应用语言学学科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理论依据和思考上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是毫无意义而言的,其研究成果更不能作为学科建设的基础保证。此外,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目前,许多学校的应用语言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应用语言学的教育推广和应用。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大力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

四、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语言教育完善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社会语言学的整体发展,就必须建设健全的应用语言学分支学科结构,加大优秀的人才培养的力度。针对应用语言教学课堂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问题,本文对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深化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理念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更有着很强的时效性。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和情感思想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所包含的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时刻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写作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时代特点。这就要求必须深化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理念,使得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写作的指导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语言观的认识,随着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从而丰富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

(二)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应用语言学基本功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有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更好地将语言运用写作的方式顺畅地表达出来。因此,在进行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有的写、写的出、写得好,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

语言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学科,它能够将无形的思想转化成有形,通过口述和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写作的功能就在于对这种魅力的充分展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是对教学知识的讲解和阐述,而这并不适用于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中学生写作指导的课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只能满足于基本技巧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写作灵感的启发,要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文章。这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由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写作水平突破瓶颈,取得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戚雨村 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J].外国语,199(92):76

[2]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与分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8- 59

[3]高素珍 刘海燕 应用语言学综观[J].济南大学学报,200(35):59- 63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时间优化

虽然素质教育说了很多年,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现仍存在这样一些不足: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师生关系民主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否则,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学习热情也得不到激发,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困难,应耐心地指导、帮助,使其保持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勇气。

2教学内容情景化

高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如:讲close单词时,教师先做出关门的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该单词,由于形象、直观,他们很快便能接受。再如:教句型wouldliketodosth时,教师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说:I’mhougryIwouldliketoeatacake。然后讲解句型,利用实物进行示范操练,学生边理解边模仿。最后,教师提供图片或描述情景,学生根据此内容,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际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牢牢掌握wouldliketodosth的用法及特点,由此完成了该句型的教学活动。

情景教学的途径很多,可利用电教手段、实物、简笔画等展示情景,也通过深造学生参于来模拟情景。情景教学应力求形象、生动,因为形象、生动的情景有助于学生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及语言材料,同时有助于调动其多方面的感知活动,使他们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以增强理解程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减少焦虑感及畏难情绪,从积极主动地参于教学活动。

3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一味以书本、教师为中心的形象,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为此,教师应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重视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变单向传播过程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双边活动过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指导其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图片、幻灯、录音机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不同的角度展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

课堂教学要敢于打破旧模式,适时开展小组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节目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的同时,还可灌输情感和思想教育,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将合作精神创精神和友爱、孝亲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当然,教师要明确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点及局限性,选择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相对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将所教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艺术化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更要真培养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艺术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放进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化苦为乐、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就会很自然地得到开发。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因此,我们除了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还必须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改革旧模式,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英语教学体系,使英语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英语专业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 问卷调查 建议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因此,高校翻译教学的优劣不仅影响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翻译人才的培养。穆雷曾就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对我国20世纪的翻译教学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1]。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新疆南疆地区,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对外交流等相对闭塞,这些因素给笔者所在高校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一门以翻译实践为基础,进而延伸至了解翻译理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科阶段要求以实践为主,适当了解翻译理论知识。目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该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发面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对该课程教与学的各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该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塔里木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级汉族学生(因我校英语专业有汉族本科和民族本科两个层次)作为调查对象,就翻译课教学与学习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就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并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本次问卷调查共提出22个问题,大致分为六组,其中19个问题是单项选择题,其余3个问题是开放式选择或问答题。第一组3个问题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第二组3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所使用的教材及学习资料的看法;第三组5个问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教师个人及讲授方法的意见及建议;第四组4个问题调查学生个人努力提高翻译技能的程度、练习的方法及效果的评价;第五组2个问题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考查方法及题型设计的看法;第六组5个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整个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总体印象及相关建议。

此次调查的问卷发给53名学生,收回48份有效问卷。访谈是在10名学生中展开的,他们是从提供有效答卷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的。其中包括6名女生,4名男生。访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座谈了解一些问卷中无法表现的细节,有利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在课程设置、教材学习资料、教法、学法、课程态度及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观点,通过访谈的辅助,分析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

75%认为不合理,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加大课时量,通过大量实践训练提升翻译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希望能将课程安排时间调整为大三的两个学期来上(我校安排该课程的上课时间是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他们希望大四时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工作和复习考研。有11%认为合理,14%认为基本合理,认为应该加大理论课比重,他们对于翻译效果或翻译质量的评价没有什么概念,希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加入有关翻译质量评价方面的内容。

(二)教材及学习资料

75%赞成或基本赞成,25%不赞成。我校使用的翻译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和《汉英翻译基础教程》,两本教材分两学期使用,先开设英汉翻译,后开设汉英翻译。在问卷调查和相关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学生认为没必要分成两门课来上,可以合并为一门课,分两学期上,只要侧重点不同即可;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大多只是片面地浏览教材的内容、目录、出版社等来评价;另外,持反对态度的学生主要认为学习参考资料过于单一,希望增加辅助教材的使用。

(三)教师个人及讲授方法

58%赞成或基本赞成教师的授课方法,42%不赞成。主要表现在:课堂实践训练较少,教师讲解偏多;课程授课速度过快,学生翻译思维跟不上等。

(四)课程态度

令人吃惊的是,有83%的学生表现出对课程无所谓和不喜欢,而且他们大多都认为英译汉比汉译英简单。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问题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大三的两个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课程分布过于密集,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没有太多的时间开展翻译实践练习,导致学习效果不好,进而引起对课程的反感情绪。

(五)课外学习时间

调查发现,44%的学生每周花不到5小时的时间练习翻译技能,47%的学生练习时间在8-10小时之间,8%的学生每周练习时间在10小时以上。

(六)个人努力的效果

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的效果不显著,17%的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效果,还有5%的学生认为效果显著。通过访谈了解到,之所以学习效果不明显,一部分原因是和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有关,另外和学习认真程度有比较大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议

从问卷调查结果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翻译课有比较高的期望,问题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合理,尤其是教学大纲存在一定问题;再者,就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介于此,我依据相关研究以及自己近今年翻译教学的实践,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应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我校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所涉猎的课程纷杂,多而不精,容易造成学生学得多却收获少的现象,该建议已经讨论过,目前正在调整中。另外,对于教学大纲,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仅对翻译课兴趣不浓厚,对其他专业课的态度也基本如此。经了解,由于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而学生在大四要毕业实习,所以大三课程任务较为繁重,一些学生学习开始吃力;而大四第一学期1-9教学周在外毕业实习,10-18周返校完成本学期的课程学习,这就继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习不再是乐趣,而是苦差事。为此,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目前首先应对教学大纲积极调整,调整课程设置情况。另外,应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进行调整,才可改善教学效果。

(二)应积极调整课程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基础的摸底,我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将英译汉和汉译英融合在一起,这样可系统讲解英汉语言的特点以及英汉互译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许卉艳教授也曾建议翻译课分两学期完成:即第一学期适当介绍翻译理论流派及相关历史,重点放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以及词句的选择及翻译技巧方面;第二学期注重各种文体的语篇翻译,涉及题材、体裁要广,内容要紧跟时代,还可增加译文赏析及对比分析内容[2]。我对此观点表示赞同。此外,应根据南疆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按照新大纲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翻译教材和学习资料[3]。

(三)应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积极调整授课内容。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向学生推荐风格相同的翻译范文,尝试构建自己的语料库,检查他们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4]。开展讨论式课堂,进行小组合作翻译,并尝试让学生练习互评译文,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完成作业时的优点和不足,善于表扬学生,不足之处,应作为重点给学生集体讲解。教师还可以开展适量的翻译欣赏课,或让学生欣赏翻译一些名家的译作,总结心得体会等。

(四)加强翻译测试的研究与改革

翻译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有适量的翻译实践训练等,这些方面都应在课程考核体系中有所体现。目前的翻译命题方式单一,多为词、单句和段落翻译,无法系统、明确地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巧运用能力,也难以有效地与相应的教学阶段接轨[5]。建议在考试中丰富命题方式,扩大试题的覆盖面、题型多样化、突出考试重点,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葳.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许卉艳.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6).

[3]文军,俞森林.新世纪呼唤统编翻译教程改革――次翻译调查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4]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中国翻译,2001(9).

[5]徐莉娜.关于本科生翻译测试的探讨[J].中国翻译,1998(3).

课题: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RWJG1305)资助。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 新模式

【中国分类法】:G623.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强调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全新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制约课堂氛围的要素很多,比如教材、教师、教法、学生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只有通过创造的性劳动,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其应有的主导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1、教师应调整教学心态、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教学

学生学习的情绪受教师教学的心态的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态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应认真仔细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内容适度、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表情、神态、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学习知识的高尚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才能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教学。

2、适应新课标要求、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教师角色的转变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古训,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坚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权威型、专制型的教学旧模式;构建全新的伙伴型、合作型关系新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地对话、交流,呈现一种商讨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用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用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着手,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学技巧、态度和语言创设一种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1、用新手段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信息化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那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信息化条件下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写景散文类的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2、注意课堂细节新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满堂灌的课堂上,教师唱着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与学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要实现适应新课标要求构建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总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并形成良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申小龙《文化语言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篇10

一、电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英语课堂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提供许多非语言素材,声、图、文并茂,这种栩栩如生的英语语言环境,构成语言与情景密切结合的认知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学生学英语的情绪就会十分高涨,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克服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弊端,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论文-网-欢迎您

2.加大教学容量,提高上课效率

传统的讲述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电教媒体的使用能提高信息强度,增加可见度和可闻性;还能加大信息容量,提高传输速度;更能发挥调动和启发作用,变单纯听觉为主的学习方式为视、听、思结合,动脑、动手结合,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51-论文-网-欢迎植3.重点、难点突出, 使英语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英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重在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动画、录音、录像、电影等多种媒体,可以使英语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有趣和快捷。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化解难点,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重点,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

4.及时反馈,矫正偏差

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能及时、准确、真实地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它能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多种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解重点语言点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练习题,学生及时操练从而反馈信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后,方可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辅手段,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即手段不能代替目的。目前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1.过多关注视听的提高,忽略口语交际和写的训练

很多教师精心的制作课件,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少,英语课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多媒体有时仅仅把文中的情节和有声音的语言展示给学生,它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语言操练。要想牢固掌握一门语言,还需要大量的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因此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多媒体完全代替,应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2.课件容量大,演示快,学生跟不上而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速度太快,很多学生都跟不上教师的速度,加之长时间看屏幕,很疲劳,易造成精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样慢慢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要注意内容适量,速度适中,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3.课件重形式,轻内容,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制作课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对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不够。尽管使用了课件教学,但重点不突出,偏离了教学大纲,影响教学效果。衡量一节课,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的标准,并非在于媒体和课件使用的量,而是视其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些英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像看电影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训练提高到最后掌握。所以教师应该优化课件,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立体式地接受信息,促进学生五种感官并用,学、思、练结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如何实现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英语教学法的最佳结合

1.多媒体技术在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单词教学法改革中,要求教师结合单词创设情景,创设的情景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涉及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畴,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单词、理解词意的目的。为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扩大认知范围,尽快理解掌握新单词,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结构、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多媒体技术在讲解语言点,掌握语法知识过程中的运用

现代英语教学中,强调英语听说能力,但语法知识的掌握也不可忽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避免了学生趁板书时“走神”的现象,也增加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的操练时间。同时,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呈现语法知识,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大量操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与掌握语法知识,实现了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与学习语法知识,加大了课堂操练密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多媒体技术在总结重点、难点、强化知识记忆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最后的sum up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性,把本节课内容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随着画面的变换,强调其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外,还可通过设置新情境,让学生即兴编演,在编演中再次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