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3:2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民族艺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民族艺术论文

篇1

我们大多是在幼儿园、小学里上美术课的时候才接触过绘画,但这还不能称其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只能算是对绘画的一种启蒙教育。但也正是这种启蒙教育,才为一些人将来走上专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到了初中,虽然也开设美术课,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加重,画画就成为了一些热爱绘画或将来想走专业道路的人的“专利”。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的学校则更是少之又少。除非拜师学艺或到一些美术机构里学习,否则,直到大学,才会有继续系统学习绘画的机会。实践证明,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初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要务。从事绘画方面工作或爱好绘画的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往往也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感兴趣,你还能指望他对此有什么更高的热情和投入吗?所以说,加强对绘画兴趣培养的确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不否认有一些学生出于某种考虑,选择报考专业性较强,或者是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这其中不乏“临时抱佛脚”者,并不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但是,要想真正学好绘画,还真得加强对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我们如何培养人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呢?当然最好还是从小开始。然而,我们不能一上来向其灌输较为专业的绘画知识。试想,我们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讲什么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笔法、技法等,他们会听得懂吗?其实,他们只是对那些画面上五颜六色的色彩感兴趣,属于纯感性认识,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感知入手。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往往要超过他们对文字和说教的理解。我们要先给他们看一些色彩艳丽的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再辅以教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小花等常见的事物。等他们画完了,无论画的好坏,我们都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使其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过,不能急于求成,毕竟小孩子的兴趣点容易多变。在这个阶段里,除了为了培养其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外,主要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增长见闻,使其受到多方面的培育。

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

如果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还能够继续保持,条件也允许,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对绘画进行继续深入地学习。即使将来不走专业之路,也可以适当地向其讲授一些绘画的相关知识。这就好比老人在向自己的子孙讲述光荣的“家史”一样,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使其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绘画相关知识的讲授方面,对于学画的人来说,我们在教学上主要还是应该先以普及传统绘画基本知识为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其了解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一门高雅艺术。在传统绘画产生的初期,人们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用矿物颜色在岩石、陶器、青铜器等物体上面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经过数千年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人们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为了增长绘画方面的阅历,还可以带其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或向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古今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然后通过讲解,使其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工具和材料方面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在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花鸟;在技法方面有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还有各种流派等之分。托物言志,寓情于诗、于画是我国文化作品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向学生们讲授绘画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们通过对先进的传统绘画艺术内涵进行了解,从而使其充分地认识到绘画者、绘画作品在思想和艺术创作上也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敢于抵抗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这是除了相关的基本知识之外,我们向学生进行传统绘画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体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先进性。

三、在绘画作品中

篇2

摘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歌唱流派,美声唱法拥有完整的科学发声体系,而我国的声乐艺术在发展中则强调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声音、形式的合理选择,增强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可见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本次研究将着重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起源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艺术的异同,并对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作出了思考,为我国声乐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声乐艺术;异同;影响

作为声乐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声乐艺术,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声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美声唱法的传入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艺术界对民族音乐的反思,因此,对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影响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

1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起源、发展

美声唱法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过公派国外留学生及国外声乐教师引进传入我国。在美声唱法传入初期,国人对该艺术相对陌生,在声乐教师及各类文化交流教育工作的支持下,美声唱法艺术模式在我国初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著名美声歌唱家到我国进行了示范性教学,主要对美声发声方法、发声练习方法以及发声技巧等进行讲解,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强调关闭唱法,引发了国人学习美声的热潮,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外著名歌剧大师、男中音歌唱家到我国进行讲学,传授了美声的歌唱技能、技巧,涉及到声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声乐训练的整体水平。90年代后,世界著名歌唱家阿米玲到我国讲学授课,除了对歌曲演唱技巧的讲述外,还对部分作品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阐释与指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所能接受的美声强调的是声情并茂,要求在确保美声声音优美的同时,能够传达情感,这也是美声唱法在我国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

2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艺术的异同

2.1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共性

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共性首先表现为呼吸位置的共同性。我国民族声乐及美声唱法都强调呼吸的顺畅性,其不仅是发声的原动力,更是歌唱的重要基础,在歌唱中要确保声音连贯、流畅,做到吐字清晰,并能够实现对音量强弱的有效控制,呈现出完美的演绎效果。其次,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在高位置声音安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我国民族声乐主要借鉴的是京剧唱腔,美声唱法则更多借鉴了西洋歌剧唱法,这一技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声音的内在感染力。另外,我国民族声乐强调歌唱声音要上下贯通、流畅自如,而不是挤塞喉咙;美声唱法也明确强调歌唱要打开喉咙,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2.2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差异

首先,表现为共鸣器官运用的差异。美声唱法强调的是头腔、喉咽腔、口腔、鼻腔等所有共鸣腔体的整体共鸣,尽可能确保同时并用,体现各腔体的共鸣优势,增强艺术感染力。在发音技巧方面,多采用的是上下垂直柱状共鸣通道发声。而中国声乐艺术的共鸣则相对单一、清淡,主要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燕子、润腔的不同造成的。另外表现为演唱艺术追求的差异。美声唱法关注声音的美感,强调技巧性突破,在确保歌唱技巧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音质的清纯、饱满,实现对气息的持久控制,呈现出宽阔、柔韧的演唱风格。而我国民族唱法则更多保留了传统的美德,呈现出清灵、委婉、飘逸的嗓音特色。

3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

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依托于不断的交流与相互借鉴。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及中外音乐艺术的交流融合,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艺术中不断渗透,对我国声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中国声乐学派发展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主要为戏曲,其在具体的演唱中多采用本音,且音域较窄,注重自行腔圆、悠扬绵长,以描述故事与情感为主,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与世界声乐文化融合相对困难。而作为中西方声乐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入也将西方文化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戏曲艺术中不乏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以戏曲的结合成为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框架,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完善,歌唱形式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并诞生了一批著名的民族艺术歌唱家,使我国的声乐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2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美声唱法的引入是我国对西方声乐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对中西方声乐文化做出了对比分析。老一辈声乐艺术家针对美声唱法传入的现象,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声乐艺术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20世纪30年代,我国声乐艺术家将美声唱法特点融入到艺术歌曲创作中,出现了大批以美声唱法为核心的优秀抗战歌曲。20世纪50年代,美声唱法技巧与中国声乐艺术实现了更进一步融合,使我国的艺术歌曲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著名的有《草原之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等。

4结束语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更加凸显。尽管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然而在文化艺术交流、碰撞过程中,两者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基于当前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必须注重对美声唱法的合理引入,在借鉴的同时扬长避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促进我国声乐艺术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颜雄心.美声唱法在我国传统民歌声乐唱法中带来的影响[J].北方文学旬刊,2016,14(08):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