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21:2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英语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级英语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二年级英语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并且其教学师资力量在近年来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较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大。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对当前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做出改进。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已经获得了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对其在高二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加以分析,以期分层教学能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合理、有效。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及学习潜力等来实施教学,从而最终达成每个学生都获得提高的教学目的。这是一项科学的教学法,它具有多项理论依据作支撑。首先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在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距离,此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要想实现由当前水平向理想水平的转变,学生就需要有针对性的锻炼及学习[1]。分层教学即以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为立足点,强调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和差异性,所以它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趋向一致的。其次为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公正的学习机会,获得教师的帮助,那么即使学生最初的学习水平较低,但是最终都能够学好。分层教学吸收了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即通过某种途径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可行的,而这个途径就是分层次实施教学。最后是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九种智能,这些智能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存在于人类身上,从而构成各有特点的人。在此理论的支撑下,分层教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其智能优势和劣势,不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因此,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可行的。

2分层教学在高二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生分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学的分层首先应从学生分层着手。具体而言,其划分方法如下:将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基本功比较扎实并且语言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归为第一层次;将学习兴趣较高、英语学习方法存在缺陷、语言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归为第二层次;将对英语缺乏兴趣、基础较差、语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划归为第三层次[2]。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学生的分层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使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同时,这种分层乃是隐性的分层,不能将分层结果公布出来。第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即教学目的的达成,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分层教学中,教学目标也应该层次化,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其能力范围内达成学习目标。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设定的目标,它要求所有学生均掌握新单词、短语、语法。第三,课后练习分层。课后练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在高二英语的分层教学中,课后练习也应实现分层:将基础练习、知识巩固型的题目设置为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必做的题目,将一些比较难的综合题、发散思维类的题目设置为选做题,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必做,鼓励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选做。

3结语

分层教学在高二年级英语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为广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继续加强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发扬分层教学的优点,从而普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作者:任会明 单位:河北涿州中学

参考文献:

[1]黄维强.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英语教师.2013(03).

篇2

(一)高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思考,表达,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任何语言教学中,词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述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述任何事物。”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生活交流中,我们也能发现词汇量直接影响交际,有了词汇,即使没有语法,人们也能完成有缺陷的但是有效的交际。而没有词汇,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以及实际交际能力。根据江苏省高考考纲要求,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词汇。所以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词汇量不足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瓶颈。如果能在词汇学习中取得有利优势,那么对于学生在高考英语中取得好成绩以及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传统高中词汇教学的现状

从2005年9月开始,江苏省开始使用《牛津高中英语》,与老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中词汇可总体归纳为新,长,杂,多。平均每个单元平均有七十到上百个单词,这中间还不包括wordpower中的生词和task以及project中的指示词。一般两个多星期就要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而词汇的学习只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常常是死记硬背,完了就忘了。除却本身词汇的变动之外,词汇教学课时的安排也存在着问题。在中国,尤其是高中阶段,由于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语法翻译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单词课上,主要体现在老师长篇累牍的讲,学生被动的记,笔记可能记了满满好几页,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

二、交际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一)交际法简介

在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当被问到采用的教学方法时,很多老师都会把“交际法”列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但是如果让他们给出一个具体的解释时,答案往往多种多样。有的人认为交际法就是完全摈除语法,在课堂中只教授对话;也有人认为运用交际法,就是要把开放式的讨论作为课堂的重点。那么交际法到底是指什么呢?交际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或Communicative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英国语言学威尔金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和英国的现代语言学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观点构成了交际法语言学习理论的基础。交际法是一种教授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互动的重要性,是语言学习的工具,也是其终极目标。交际法的目的就是教授“交际能力”。何为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对应语法能力而言的。语法能力指的是时态,语态,句子结构等,是如何运用一系列的语法规则来创造句子。虽然语法能力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掌握了句子的规则后有时候仍然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这个时候就需要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则指的是语言的一下几个方面:1.知道如何使用语言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和功能;2.知道如何根据语境和参与者的不同而改变语言;3.知道如何创造和理解不同的体裁(叙述,报道,采访等);4.知道如何在语言能力有不足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交流。

(二)交际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交际法的诞生,它正慢慢的在以语法为主的传统课堂中流行起来,英语课堂的重点也慢慢从对话,文章的背诵开始往双人作业,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发展。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是完全转移,交际法的应用还是应该以背诵,重复等作为基础的。美国匹兹堡大学的Paulston提出的MMC体系就是指三种操练的有机结合,一种是机械操练(MechanicalDrills),一种是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Drills),一种是交际性操练(CommunicativeDrills)。这三种操练从结构到意义到交际依次过度,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机械操练是反应受到完全控制而且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操练,此种操练学生不理解也能进行。有意义操练则是反应受到一定控制,学生需对操练的语义和语法有所理解才能进行的。而交际操练是从所学语言材料到能自由运用的升华和转化,反应一般不受控制。这三种操练的重点在于交际操练,机械操练和有意义操练不过是过渡。下面就详细阐述交际法在词汇教学中常用的活动:

1.角色扮演(RolePlay)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被赋予了各种虚拟的角色。不管复杂程度如何,Paulston都认为老师在角色扮演时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情景,老师应该详细的描述情境和情节,并且告知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效果。二是角色,分配角色时一定要注意角色不能太复杂,要确保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三是有用的表达,这些表达能够帮助学生表演出这些角色。比如说,在学习模块六Unit4Helpingpeoplearoundtheworld这个单元的单词时,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促进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应用。在讲解了一些重点词汇之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首先是想学生描述场景,我把场景设置为一个记者采访一个亿万富翁,问他如何能为中国作出一点贡献。两个角色也是中国课堂中最好操作和控制的,相邻的同学就可以一个扮演记者,一个扮演亿万富翁。分配好角色之后,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些重点词汇,要求学生在采访中把这些词汇用上去。比如说:voluntary,awareness,takeon,remote,accessible等。经过8分钟的时间准备之后,可以通过volunteer来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都是听众,是学习者也是纠错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管学生范什么样的错误都不可以打断,因为角色扮演的关键是交流,只要对方能听懂,那么这个交际就是有效的交际。但是在角色扮演结束之后,可以指出学生犯错的,或者不能熟练的掌握的词,包括用法和读音,再次进行强化。经过课堂实验,这比单纯的翻译句子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果也更加显著。

2.解决问题型活动(Problem-SolvingActivities)在这项活动中,老师给出一个问题已经几个回答,问题和回答中都包含本单元所涉及的单词和短语,要求学生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回答,也可以自己给出认为恰当的回答。

三、交际法在词汇教学中的局限性

篇3

1.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计算机水平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些国家的母语几乎都是英语。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学习国外的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时,不可避免就会碰到大量的英文资料,如外文版的教材、技术手册和联机说明等,这时就要求读者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该具备相应计算机英语基础。

2.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他们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英文对话框、命令等,设置还会出现一些英文的屏幕信息提示。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是基本的计算机英语,应该能够迅速读懂,并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时,发现程序代码都是和英文相关的,如果想学好专业课,就需要学习计算机英语。

3.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也都出现了计算机英语相关的试题。比如,在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中,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中级资格(网络工程师等)以及高级资格(网络规划设计师等)中都有相对应的计算机英语试题部分。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够。一般来说,很多就读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都是分数不高,学习的底子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英语,对于公共英语,他们都有点惧怕,更别提专业性强的计算机英语。另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认为计算机英语不如其他的一些专业课(如C语言程序设计)来得重要,所以,在态度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进行学习,积极性不够,效果当然不理想。

2.教师英语教学素质不够强。一般而言,计算机英语教师要么是英语教师兼任,要么是计算机教师兼任,二者的知识都不够全面。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解释一些专业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而对于计算机教师而言,或许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力,但很难实现英语口语教学,并且在翻译一些复杂长句英语的时候不够到位。这些都会引发一些计算机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

3.实训环节薄弱。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是没有实训环节,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有少量的实训课时,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这些实训课一般变成了普通的理论课,并没有能将计算机英语落实到实际的应用方面,单纯的理论课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结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应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条件,翻转课堂应潮流而生,它的出现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现代课堂构建带来了新的思路。

一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学情特点、教材内容、教师风格、教学目标等。此外,从宏观角度讲,教学设计不单单是为了实现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单元的内容讲授,它应该被放置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作为一个教学链条存在,并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与学活动的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在职业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专业的英语教学,公共英语已经成为提高高职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学科。公共英语的内容相对基础,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并能够应对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教学设计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第一,教师仍然牢牢把握着教学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延续着传统教学中“知识呈现—课堂练习—教学评价”的步骤。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决定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这样一来在英语课堂中,语言输出的主导者就变成了教师,而学生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英语应用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第二,统一的教学设计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两极分化。学自然是要以学生的整体或者平均英语水平作为教学前提,这样在学生差异性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形,基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在长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中,必然会出现负面情绪,并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课堂上缺乏互动。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既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高职生来说,英语的应用性更为重要,但是在缺乏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英语知识无“用武之地”,这样必然会导致听、说、读、写能力的失衡发展,影响英语学习的整体效果。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翻转课堂。“翻转”不仅是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翻转,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活动的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授”活动自然要先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集中压缩成教学视频,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让他们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而课堂上则成了教师答疑解难、学生互动讨论的环节。这样的翻转式教学,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更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模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学视频的制作与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切实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来制订学习计划;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交流经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孜孜探索的工作重点。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实现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统一,则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差异化教学原则。人本主义理论不仅强调个体之间的共性,更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就是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利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诉求,并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确保个性化教学。第二,有效互动原则。课堂互动是知识输入与输出的主要手段,在传统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但是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入手,还应该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提高合作意识,同时深挖问题,避免课堂互动交流的表面化。第三,“授人以渔”原则。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词一句一堂课的教学,而是应该从学生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四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课前分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分析:第一,课文分析。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从整体出发,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把握,以保证翻转课堂环节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从细节出发,并对其中的典型字词句做好知识点分析,以做好教学视频内容的备选。第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翻转课堂上要充分把握高职生的学习情况,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在一些重点的句型、语法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做好教学突破。第三,教学目标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多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目标确定时应该突出层次,即知识目标要掌握常用单词、句型的用法,能力目标要能够根据文章结构做好写作练习,情感目标则需要从文章中体会作者情感,并用以引导自身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第四,教学重难点分析。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因此,教师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可以集中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2.课前活动设计。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学视频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做好教学视频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保证视频内容的简洁性和集中性,通常教学视频的时间被限制在6~8分钟,并且只包含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其次,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学视频要符合其职业发展要求,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进行了教学视频的设计,即教师以作者MichaelJordan的成功经历为基础,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的用法进行剖析;以Nothingseek,nothingfind为引子,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追求进行初步规划,并对如何实现职业目标进行探讨,而学生通过对这些教学视频的观看,不仅可以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进行文章内容梳理,还可以从职业观、人生观的角度进行情感培养。最后,教师在应用视频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班级交流群,在群里教师可以上传微视频,学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师生之间还可以就重难点进行问答,从而提高翻转课堂交流的有效性。3.课堂活动设计。翻转课堂中的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问题设置。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会出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并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完成答疑解难。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角度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第二,自主探索。在问题探究中,教师应该打破课堂“垄断”的局面,以合作小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而教师这时还应该做好合作指导,以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课堂参与机会。第三,成果展示。合作讨论的结果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如小组长进行讨论结果汇报,组员进行意见补充,这样不仅能够在展示中锻炼口语表达,还能够完成教学结果的共享。第四,反馈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小组合作结果进行评析,还应该对学生的课下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如利用适当的教学延伸,提高学生参与翻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实践验证,采用翻转课堂后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微视频教学不仅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托现有的教学条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唐芳 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李艾伦.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1)

[2]赵侠.“翻转课堂”对高职公共英语有效教学的提升途径分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1)

篇5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BookIALesson26&Lesson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WhichwastheUSA''''sstrongestearthquakes?

2)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andhowmanypeoplelosttheir

homesinthe1906earthquake?

3)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inthe1989earthquake?

4)Whenthe1906earthquakehappened,howmanymetresdidthePacific

platejumptothenorth?

5)Howmanymeasures(措施)canwetakeinordertodealwith

earthquakes?

6)Whatis"TheBig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interactive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schematheory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causes---solutions----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Whatdothefirstthreeparagraphstalkabout?

2)WhatdoesthewritertrytoexplaininthelastparagraphofLesson26?

3)WhatdoesthewriterintendtodointhefirstparagraphofLesson27?

4)Whydoesthewritermention"TheBigOne"?

5)Ifwecomparethe1986earthquakewiththe1989earthquake,whatcanwefind?

6)Ifthe1989earthquakehadhappenedinthecentreoftown,whatwouldhavehappened?

7)Whycan''''twestopearthquakes?

8)DoyouthinkthatSanFranciscoisnowindanger?Why?

9)Howdoesthewritermakeeachparagraphofthetwolessonscoherent(连贯的)?

10)Whathaveyoulearnedfromthelessons?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WhydoyouthinkSanFranciscoareeasilyshakenbyearthquakes?

2)Giveaspeechonwhatweshoulddoinordertodealwithearthquakes.

3)Writeapassagetoreportthe1989earthquakeinSanFrancisco.

4)Writeashortarticleonthe1999earthquakein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主张适应各类体裁的阅读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使各种有用信息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篇6

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课程之间的辅助关系,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教学时间顺序,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将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学期放在公共课《大学英语》之后,而将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时间进行穿插或者放在其后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英语学习的阶段连续性,在课程设置准备工作上为双语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同时可以循序渐进的开设具有农林特色的双语课程,为农林类机械双语教学的实现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课件准备工作中授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高校机械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课件内容,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先进教学系统,使教师能更加生动形象的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2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高校的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很重,长期沿用传统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教师以翻译加语法讲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没有强调英语教学的现代特点,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培养,将类似于普通英语的语法教学摆到次要地位。针对授课学时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布置任务,让学生精读英文原版专业材料并撰写读后感等,并培养学生课堂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也为后续双语课程的顺利实现做好铺垫。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复合能力,并不断提高综合教学素质,学科应进行长期的师资建设,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去外企或者欧美国家进修深造,持续提升师资力量。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认知水平,在不同授课阶段采用相应的授课方式,在课程前期采用较少的英语讲授比例,建立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课堂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慢慢适应语言环境和英语授课方式。在后期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重,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机械学科本身知识结构较复杂,而高校机械专业学生英语听力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专业英语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专业水平,难度要适中,可结合机械零件、模具、机床等实物进行形象教学或者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授课教师也要调整教学态度,营造轻松的有益于互动的英语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结合课件内容播放一些专业方面的外语短片和介绍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视频,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我们引入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课程形式,适当选择一些网络专业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内容,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在线课程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复多听直到最终理解,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慕课课程还包括在线论坛和学习小组等互动学习模式,通过网络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和完成专业知识更新。慕课的引入也为机械专业其它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还可以在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中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以提升教学氛围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要求学生在授课前查阅和准备与授课主题相关的短篇英语材料,在课堂进行翻译和交流讨论,表达对专业内容的心得、疑问及创新思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加入专业英语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训练,包括英文简历、自我介绍、学术报告、科技论文撰写等;授课过程中穿插内容讲授和学生分组讨论,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4考核方式的完善

专业英语的考核应区分于普通英语教学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学生在解决相关机械专业问题过程中的英语综合应用水平,而不能简单的通过笔试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专业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和专业知识的翻译水平。专业英语的考核重点应突出其实用性,对学生的机械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2个部分。平时成绩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学生的出勤(占10%)、作业(占10%)、课堂表现(占20%)和平时测试(占10%)。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和分组讨论表现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平时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专业词汇、常用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英语的基本应用能力。期末考核占50%,主要着眼于专业资料的翻译和书写,同时也涉及听力和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了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最终考核结果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结语

篇7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1)构思(讨论题目)(2)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3)起草(打草稿)(4)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5)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篇8

关键词 : 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都在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以英语为交际工具,直接参与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应用语言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英语教学必须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这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比较慢,而且本科的英语教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较大,导致多年来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一直缺乏明确的目标。近年来英语教学发生了新一轮的改革,高职英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

        二、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高校学生的英语优势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困难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许多大学在积极有序地改革英语教学,比如在大学英语领域中制定了教学大纲,编写了一系列教材,建立了全国的规模化得标准化的考试体系;很多教师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而且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的总体水平,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已基本上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

         但是从很大程度上讲,高职英语教学与高校教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近年来,我国对外交流的领域会不断扩大,社会对毕业生外语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加,这样的社会要求对高职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单,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这些都是求职时的有利优势。这些都导致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就业越来越困难。

        2. 扩招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困难

         近几年来,全国高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扩大规模。但是出现了很多因为扩招出现的问题比如师资、生源、教室等问题。当然扩大招生难免出现生源质量下降,两极分化日益加重。

        3. 教学模式和语言环境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问题

         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学生学习英语只能通过课堂教学,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所学到的英语得不到巩固。很多院校的教师,工作压力非常大,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很少有时间和能力组织第二课堂,课本是唯一的学习英语的工具。而现代的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不是传授知识,现代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为学生在课堂内外提供大量的英语活动才能使得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实现。

        4. 当前的师资状况和学生总体水平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需要更新,不能只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因为很少有机

会与外国人接触,没有机会练习英语会话,自身英语交际能力有限。

 学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许多乡村中学尚未开设英语课,而且许多乡村中学师资水平低,这些条件导致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高职院校录取新生时间上一般比较靠后,这当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不及格,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也不自信,对学习英语自然也没有兴趣。

        对策与思考

        1. 利用教材优势,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实用

         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和一般的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标准是截然不同的,要想衡量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学质量,不仅要衡量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突出体现在衡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要更侧重衡量和培养实用能力,这是高职特色之一。课堂教学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为操练新学语言内容提供真实的场景,鼓励学生以实用的语言进行交际,多在真实的实际生活中寻找情境。

        2.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面对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各位教师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想培训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注重培养英语应用的能力,加强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英语教学技能和英语教学研究方法。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文化、专业、身心素质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上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不能忽视少数学生。

        3. 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院要实事求是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较先进的学校可以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分班教学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分班教学有利于提高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语言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和实践场所,为了给学生提供语言环境,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及实践环境,语言环境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继续。应该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内外语言活动,针对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的学生,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用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 大班课堂环境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交互性模式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 2008

【2】王建华. 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3, (03)

篇9

【关键词】网络 论文写作 评估体系

1 引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检验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重要方式。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发挥英语专业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保障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职高专外语系课程改革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高校校园网宽带的不断升级,使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成为可能。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参与研究和写作的整个过程才能建构自己的学术研究理念和实践技能。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整合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网络技术、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基于网络的论文写作教学新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他们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促进自身认知结构发展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探索式的、协作式的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像建构理论下的情境创设、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人与人的协作关系都是随时空转换而不断变化的。而以往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不能对教学过程起到跟踪、监控、检测和指导的作用。为了弥补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和不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名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激发学习者潜意识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众多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于网络学习这个大环境中。

3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维评价体系其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评价资料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而完成。评价体系:

(1)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作用。教师评价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2)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提高评价的说服力。建构主义重视个性发展,提倡多情境解决问题,主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分五个步骤:

1)选题;

2)搜集材料;

3)论文提纲的撰写;

4)撰写初稿;

5)修改初稿、完成论文。

根据W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选题分为前期写作任务,搜集材料,论文提纲的撰写以及撰写初稿分为写作期,而修改初稿、完成论文分为任务后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把论文质量监控和管理分成3个方面: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监控;论文写作过程质量监控;论文写作中期检查和学生意见反馈。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监控主要任务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的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同时在论文写作各个阶段进行论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涉及毕业论文选题、写作方法、规范格式、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等。论文写作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是:教师就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如定期抽取某个小组,了解其组员毕业论文撰写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写作中期检查和学生意见反馈表。在论文写作进展到中期时,教师自己填写其中检查表,对自己的进度、组织安排、质量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自查。学生意见反馈表主要涉及教师的态度、科研水平、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组织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4 实施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首先是通过网络监控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填写毕业设计选题表,并通过e-mail发给指导教师。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和岗位性,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原则是结合英语专业特点,符合本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语言技能,更应该是英语语言技能与文秘、商务、旅游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此外,题目难度应适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同时题目还要求有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创新性。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对选题进行审批。

其次是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毕业设计前期,管理部门落实管理选题工作并监督进展情况,提供标准来确定各种表格填写是否规范。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要求,学生网上提交选题报告。教师在网上进行评阅,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毕业设计中期,学生网上提交设计稿并汇报设计情况。教师通过检查工作进度,了解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网上指导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可考察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能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对部分态度不认真或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和教育。通过网络,教师可全面审阅学生的书面材料,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关键环节如设计方法、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结论等环节进行指导时,指导教师通过存储的学生的初稿进行评阅并做批注,最终论文定稿。毕业设计后期,指导教师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对进度缓慢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同时决定毕业设计答辩的具体安排等。

5 建立评估体系,导向规范评价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应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毕业设计的质量要素,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我系建立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包括6个评估要素,细分为18个评估项目(见表1)。

6 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评估体系的实施效果

我系学生毕业设计始于2006年,几年以来,我系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取得了如下成效:

(1)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关文件。我系制定了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毕业设计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发挥了系、教研室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毕业设计有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而系、教研室两部门在过程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系是宏观监控组织,教研室则针对高职英语专业特点,加强了对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和检查,制订了毕业设计工作的相关细则。

(3)加强了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保障与评估。在贯彻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过程中,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1)提前选题时间,选题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并充分利用寒假开展社会调研工作,增强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并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及时选择或更换题目。实践结果表明,提前选题时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才能;同时,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查阅、调研文献资料,提前进入角色,为第六学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奠定较扎实的基础。2)加强了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教学督导组成员、主管教学系主任、教务处有关人员深入到各专业查阅有关毕业设计的教学文件,了解设计的选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编写了毕业设计指导用书,规范了毕业设计的撰写形式。4)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后,教务处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审阅,了解当前毕业设计质量以及存在的不足,评出系、校级优秀毕业设计。5)在毕业设计工作结束时,组织专家组按照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对当年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评分,明确现状,找出差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我系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成绩分布合理,设计优秀率保持在10%左右,良好率稳定在60%以内,中等率在20%及格与不及格率控制在10%左右。理论性题目保持在40%以内,而实践性题目稳定在60%以上。

参考文献

[1] Airasian Peter W.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Graw---Hill,1991.

[2] Cohen Andrew D.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room[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 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

[4] 丁光惠,唐正连,杨伟等.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促进发展,2007(29).

篇10

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一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词汇量为目标,教师、教材、教法以及测试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突出知识,学生充当了语言知识的“容器”。尤其是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干扰着英语教学,使得英语教学过于偏重语言素养,而忽视了文化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知识背景和言语交际的内在修养的重要作用,忽视文化教学在满足素质教育即人文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没有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实施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直接影响到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与交际效果。

一、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想要恰当地理解和运用好英语词汇,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例如,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带有贬义,如走狗、狗眼看人低等,而西方文化中dog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a lucky dog (幸运的人),a big dog(重要的人或大亨),a top dog (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再如学习 peasant 农民一词,切记不能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什么?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 peasant 在英语中往往却是贬义词。《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而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 farmer。

二、在听说训练中渗透文化背景的了解与运用

外语教学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 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 而后者的性质往往更严重。如在中国见面问及年龄、婚姻等个人问题表示关心,而在与西方人交流时你绝不能询问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像“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等,这样会显得非常没礼貌。因此在听说教学时,教师要懂得取舍,结合一定的语言材料,适当地根据需要点出不同的习俗。 围绕教材设计的任务要紧扣教材内容, 要设在教材内容的关键点上, 把课本中的话语变成学生想说的话,围绕生活情景设计的任务, 可以是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 把语言教学活化为语言交际, 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即“学会做事”。

比如:在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背景发生在商场、学校等一些公众地方,那么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习惯为走在后面的人挡住自动门,以使后面的人顺利进出。但是当他们招待别人时,却不像我们那样一定会让客人先吃,他们可以自己管自己打开饮料而不去管你,而让你“Make yourself at home.”(随意,别客气。)这样在进行role play, pair work 或group word时学生们就能“ 入乡随俗 ”了,而不是仍然按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来进行对话练习,从而达到真正的口语教学目标。再比如说“致谢”: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一般不说“谢谢”,否则会被认为过于客气、缺少亲切感。可是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不仅仅在接受他人服务时会说“Thank you”,就是亲如夫妻的关系,也会为帮忙倒杯水、取报纸等琐事而表示感谢。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常会因为忽视这些小小的恩惠而不致谢,被认为是缺乏一定的教养,显得不够彬彬有礼。除此之外,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西方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们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东西,如报刊、电影等,从中领略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减少文化冲击的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阅读训练中加强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感受

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可以看出:高考英语阅读试题在选材趋向于材料的多样化,阅读材料关注当今社会热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逐渐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如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推理判断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些高考阅读选材和命题的原则和思路体现了阅读能力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师应深入挖掘,注重方法,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族、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

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对英语文化的渗透还是比较重视,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而每个主题都是有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料来专门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文也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其中有些文章更是专门讲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人教版高一(上)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阅读材料就向学生们介绍了英语的发展变迁历史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不同等等。再如在进行高一英语(下) Unit14 Festival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调查一下学生既有的东西方节日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再分别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方节日,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和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等,或者课前让学生自己通过图书馆或因特网先了解有关节日的时间、起源、习俗、活动、饮食、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对比东西方节日在文化上所体现出来的异同后再通过课堂让学生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达到我们在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训练中感受文化背景的目的。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反复运用头脑中有关东西方节日的信息,把已有的背景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有效地理解材料内容,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同时让学生补充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丰富和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很有效的。多种多样的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大量的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整合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教材内容是不变的,教师就只有更多地引用和借鉴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化输入,丰富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文化背景内容,传授学生以正确灵活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四、在语法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

英语语法教学对于中国学生尤为重要,掌握必要的语法基础知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不仅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为指导和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还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供学生更多运用语法的机会,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目前在中国由于受高考的压力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过于教条,使得学生厌烦语法。因此将学生认为枯燥的语法知识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化背景知识,从他们喜欢的事物和话题入手,让他们融入教师创设的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情景中去,从而用所学到的语法知识点来完成对事物的描述和话题的讨论。这种轻松和愉悦的氛围能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学习语法时的焦虑度和学习难度,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定语从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Harry Potter为背景来设定练习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略地介绍一下这套书或这一系列电影的一些写作拍摄背景,以及西方一些有关巫师的文化背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PPT上利用Harry Potter影片中各个主人公的图片来给例子,“He is a brave boy. He is a boy who can use magic.”从这两个句子中向学生们呈现定语从句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定语”“定语从句”“先行词”的概念。可以“Harry’s pet is an owl which/that can carry mails for him.”来介绍当先行词时物体时可以使用的关系代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语法的学习是枯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特点,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最好是设计与一些有趣的文化背景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对语料进行加工和改进,使得输入的语言材料生动有趣并且实用,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能降低甚至消除他们情感焦虑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还要提供给学生大量使用语言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只有把所学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语言中,学习语法才“物有所值”。

结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随着国际日益加强的文化交流和商业交流,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重视有关的文化知识导入和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只有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资料】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英语(高一、高二)(人教版).

[3]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胡文仲. 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修订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