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5:3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桩基检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桩基检测论文

篇1

1.1桩基成孔质量检测

在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其成孔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当成孔直径低于标准值时,会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能力,如果成功直径高于标准值,则有可能造成桩基上部阻力增加而限制桩基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如果桩孔位置出现偏差,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桩基承载力的发挥。因此,桩基成孔的大小与桩基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对成孔质量和大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成孔的位置、深度、垂直度等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成孔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的主要内容。

1.2桩基承载力检测

桩基承载力对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桩基承载力的检测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1静荷载试验法

静荷载试验法主要是对桩基的静荷载进行检测,检测主要采用横向静荷载测试和纵向静荷载测试两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对桩基进行检测时,普遍使用纵向静荷载测试对桩基进行检测。静荷载试验法通常是用来检测工程试桩的承载力,但是由于工程试桩不能进行破坏性试样,而导致检测的结果准确度不是很高。

1.2.2高应变动测法

高应变动测法主要是通过重锤的方式对桩基顶部进行桩基试验,当重锤时,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力,这个冲击力可能会导致桩身发生塑性变形,然后通过桩基的变形速度和曲线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相关的参考数据,然后分析桩基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以获得相关的质量检测数据,以此来计算出桩身的承载能力。

1.3桩基完整性检测

通过桩基完整性检测,能够提前发现存在问题的桩基,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工程的质量。

1.3.1低应变动测法

低应变动测法通过使桩顶承受激振力量使桩身产生形变,同时还会引发桩体周围土体发生小幅度颤动,这时通过利用仪表对桩顶的震动速率进行记录,然后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桩身完整性相关的数据,并以此数据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

1.3.2声波透射法

声波透射法是通过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的声学参数来对混凝土的连续性及断层、蜂窝等缺陷的位置、大小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中主要利用的参数包括超声波传输的速度、频率、振幅及波形。

2工程实例

本文选择某地的一栋高楼为作为研究对象,该建筑檐高39.5,建筑面积9884.2m2,建筑整体采用框剪结构。该建筑的基础设计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承台基础,灌注桩数量达到240根,灌注桩直径为600mm,有效桩长25.5m。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单桩静荷载试验法及低应变反射波法作为桩基的检测方法。

2.1单桩静荷载试验检测

2.1.1选择试验方法

该测试中选择静荷载试验检测作为桩基的检测方法,主要使用一个采用钢槽及锚桩组成的法力系统,并用液压泵对桩顶施加纵向压力作为测试数据。在施压的过程中,利用千斤顶进行配合,不断增加其荷载,同时在千斤顶上安装一个荷载传感器,对千斤顶产生的荷载进行记录。如果桩身发生形变或沉降,传感器能及时对该变化进行记录,以记录的结果作为实验的数据。

2.1.2分级加载

本次试验过程中,分为10个等级对桩身进行加载,每个等级所增加的荷载需保持相同,本试验中每次所增加的荷载值为220KN/m 。

2.1.3形变观测

在每级加载完成后,分别间隔5分钟对桩身的变形进行以此记录,然后每隔30分钟对桩身的数据进行测量并记录,当数据变化趋于平稳时停止观测。

2.1.4沉降标准

针对每隔一小时沉降在0.1mm以内,且连续出现两次时,说明桩基的沉降已经趋于稳定,这时可以进行下一级的荷载测试。

2.1.5终止加载条件

当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值与上级荷载的沉降值差异达到5倍以上时;或者桩基在荷载作用下与上级荷载的沉降值差异达到两倍且桩基经过24小时的加载试验,其沉降仍未达到规定值时,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对桩基进行加载试验。

2.1.6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中使用的是钻孔灌注桩,进行了三组静荷载的试验,符合随机抽检原则检测比例满足规程要求。

2.2低应变检测

在桩身顶端安装一个传感器,在对桩基进行重锤的过程中,桩基动测仪会产生一定的加速信号,这时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桩基的相关数据并显示出来。针对本工程,本次测试的桩基检测数量为48根,检测的数量及比例符合桩基检测规范的要求。对低应变实测所得曲线进行分析,当波速在3700-4000m/s时,波形比较规则,桩底能对超声波进行清晰的反射,测试出桩身并未出现大的缺陷。

篇2

关键词:桩基检测;监理;问题探讨

沿海地区,特别在沿海基岩较浅地区,高层建筑多数设计为大直径桩,以中、微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单桩竖向承载力大。此类桩的检测现状:承载力检验部分工程没有条件做,只做桩身质量检验(抽芯和小应变)以及综合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来替代。那么,该如何对规范所要求的条件,和现实情况作出合理的把握呢?

在实际工作中, 技术人员对规范的把握程度, 一些开发商对经济利益与工期的过分追求, 以及各方主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对建设单位盲目听从等, 无不影响着桩基检测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笔者作为工程监理从业人员,有幸参与了诸多桩基工程的检测讨论和验收工作,试从如何正确执行标准和规范的角度, 对桩基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基桩检测应以现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为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整合了设计、验收规范及各类检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统一了检测数量、类别划分、评价依据、复检规则;规定了各类检测方法的相互关系及适用范围;强调了各种方法并用及并用时的主次关系,使基桩检测技术更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规范》对桩基检测的规定是系统化、体系化的, 所以桩基检测应以该规范为主, 并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以下简称《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以下简称《验收规范》) 执行。《技术规范》虽然是《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的子规范, 但它颁布较迟,内容更全面、权威,《验收规范》中的许多检查项目均注明“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执行”(如《验收规范》第5.1.5和5.1.6条的条文说明),这说明执行《验收规范》, 就必须执行《技术规范》, 其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是迄今相对而言比较权威的关于桩基检测的专用标准。

2 对《验收规范》中定性非定量描述的正确理解

承载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还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的要求,所以规范中规定“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在《验收规范》中不管是承载力检验还是桩身质量检验,均提到了成桩质量可靠性高低的问题,成桩质量可靠性的高低对桩基检测数量的多少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可靠性的高与低只是一个定性描述,无法给出一个定量的数据。笔者在多次桩基讨论和验收中,对成桩可靠性高低的争论有着切心的体会,有时甚至是决定检测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要讨论成桩质量可靠性的高低,可将工程桩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预制桩一般桩径较小,在沉桩前桩身质量可见(可以观测或检测),桩身问题也易于发现;沉桩过程中垂直度可控;终桩时的压桩力或贯入度直观可测,对于静力压桩可由压力表测得具体压桩力,对于打入桩也可以测得贯入度;事后控制时还可以查工程桩进场检验记录和沉桩记录,还有监理人员的全过程沉桩旁站记录,由这些情况可以判定为成桩可靠性高,典型的就是静压预应力管桩。灌注桩据成孔又可分为挖冲孔和沉管成孔两类。挖孔桩成孔过程可见,桩端持力层可辨别,地下水位和渗水量均直观可见,混凝土灌注过程也可控,可以根据其在地下水位以上终孔或虽在地下水位以下终孔但孔内渗水量很少甚至没有地下水,判定为成桩质量可靠性高;反之则为成桩质量可靠性低,检测数量宜取大。典型的就是人工挖孔灌注桩。沉管桩成孔过程隐蔽,孔壁岩性不明,软弱夹层(淤泥或淤泥质土)不详,地下水位及出水量也无法观测,混凝土灌注成桩提管过程地下情况不明,应定为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桩,检测时必须明确说明。此类桩典型的就是沉管夯扩桩。笔者曾代表监理方参加过一个沉管夯扩桩的验收,结果承台土方开挖后露出桩头或检测出是Ⅲ类桩后深挖接桩的过程中,其缩颈现象令现场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大为惊叹,好在注册结构师有着丰富的经验,设计时已考虑充分。至于常用的冲孔桩则介于挖孔桩和沉管桩之间,更要依据工程地质具体情况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来把握。

3 承载力施工验收检测应严格遵照《技术规范》执行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地质条件复杂成桩可靠性低、本地区新桩型新工艺的、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的,承载力施工验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当有与本地区相近条件的对比验证资料时,高应变法也可作为上述四种情况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的补充;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受现场及设备条件限制无法做静载试验时,可采用钻芯法测定桩底沉渣厚度, 并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来检验桩端持力层。

对于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的桩基, 仍应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验收检测的方法与数量,可依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现场条件,结合当地技术条件与经验确定。这一点应引起重视。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上述四种情况之外的桩基,不需做承载力检验,是不对的。对于嵌岩桩及大直径摩擦桩、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竖向承载力验收检测,其中用于灌注桩时须有可靠对比验证资料;扩底桩不应采用高应变法。

4 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替代静载荷试验是有严格条件的

人工挖孔嵌岩桩施工中,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省造价、赶超工期,常用桩端持力层中岩芯加工成立方体试块,在试验室做一组强度试验,然后就不做静载试验了。这是值得商榷的。《技术规范》作为最新的技术标准,没有这一提法;《验收规范》中也没有相关规定;而《设计规范》的颁布又早于《技术规范》,本文前面也论证了桩基检测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后者。以成桩质量可靠性高的灌注桩不必做静载试验,更是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偏概全了,前面也有分析。

1)《技术规范》及《验收规范》中, 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应该谨慎采用。鉴于《技术规范》为最新专用标准, 应该首先执行《技术规范》。

2)《设计规范》规定, 大直径嵌岩桩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设计规范》是一个体系, 应全面、系统地去理解。以下从岩性报告、桩身质量入手进行分析, 主要抓住两点: 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与桩身质量检验报告。

①《设计规范》规定,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 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 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孔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人工挖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 验收重点是持力层的岩土特征。对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嵌岩段岩性特征及下卧层持力性状。终孔时, 应用超前钻逐孔对孔底下3d 或5m 范围内的持力层进行检验, 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软夹层等, 并提供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②岩性报告, 系指岩土性状的报告, 主要内容应为对持力层岩土性质的描述及鉴别, 即确定地层是否与勘察资料相符, 3d或5m范围内持力层是否有溶洞、破碎带、软夹层、脉岩等。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的描述判定应有岩土工程师参与, 并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持力层的描述应包括持力层钻进深度、岩土名称、芯样颜色、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坚硬及风化程度、取样编号和取样位置,软岩、强风化岩石等,还可给出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位置和结果。分层岩性应分别描述。对于中、微风化岩层应分层进行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桩端持力层的岩石性状应根据岩土特征、岩石芯样单轴抗压强度、标准贯入等原位试验结果及岩层厚度来综合判定。

③《设计规范》规定, 直径>800mm 的混凝土嵌岩桩, 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直径≤800mm 的嵌岩桩, 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进行桩身质量检测。检测数量不得少于10%, 且每根柱下不得少于1根。

④《设计规范》规定,当桩端无沉渣时,可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确定承载力, 因此该方法的前提是“桩端无沉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满足了以上条件,才能“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承载力”。即终孔时用超前钻逐孔对孔底下3d 或5m 范围内持力层进行了检验, 出具了由岩土工程师参与试验的岩性报告, 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了桩身质量检验, 且已证明桩端无沉渣。

工程实践中, 严格满足这四个条件的很少, 因而用岩性报告核验嵌岩桩承载力需要严肃对待和处理。个别大直径嵌岩桩既未用超前钻检验,也未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进行完整性测试, 仅凭一组50mm×50mm×50mm立方体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就验收了。大量原型试验及现场嵌岩桩实测资料表明, 当嵌岩深度较小(

5 端承型大直径嵌岩桩检测方案

如果理论分析可以证明嵌岩桩为桩端承受大部分荷载, 则依据《技术规范》和《设计规范》, 可有以下几种检测方案, 供有关人员参考。

1)方案1

钻芯法抽取10%,不少于10根。其中钻芯法必须钻取桩端持力层岩土芯样检验桩端持力层,并须检验沉渣厚度;再另外抽查10%( 重要工程抽查20%) 的桩用小应变进行完整性测试。其中每一柱下不得少于1根。

单柱单桩时,钻芯法抽查10%,不少于10根, 其余桩全部用小应变检测其完整性。

2)方案2

声波透射法抽查10%,检测完整性(直径不大于800mm 桩可用小应变法,每柱承台下不少于1根),终孔前用超前钻检验桩端持力层,出具岩性报告;施工记录、监理旁站记录或钻芯法检测证明桩底无沉渣;设计单位进行核验, 提供书面核验结果。

单柱单桩大直径嵌岩桩, 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全部桩测试完整性( 直径不大于800mm的桩可用小应变法) , 终孔前逐孔用超前钻检验持力层出具岩性报告;施工记录、监理旁站记录或钻芯法检测证明桩底无沉渣;设计单位进行核验,提供书面核验结果。

6 结语

标准是特定时期内国家先进和成熟技术的经验总结,是技术方面的法律,具有技术上的权威性和法律上的严肃性。因此,参建各方主体应该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相关标准、规范, 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3

电机制造的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因此得到广泛的重视。在电机制造中,不仅要保证电机性能适合电力系统的配置,质量的安全,还需要提高电机制造的经济效益。电机制造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组合的复杂以及组合方法对于电力系统极为重要。主要是由于在电机制造装备的组合方式中,零件的数量及其多,且配备复杂,每个零件都在不同的组合中。其中,每个组合中的零件的配置及加工情况不同,材料与质量也存在差异。因此,想要使每个零件适合各个组合方案,就必须克服零件的多样化及材料的异同的特点。在制造设计操作中,点电机配备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及水平,保证电机操作的规范性与精细化,提高电机制造工艺装备的质量与性能。

2电机中几种重要的装备的制造工序

电机中端盖及机座是电机中的主要零部件,能够起到保护电机运行,为电力系统带来重要的保障的作用。因此,对于端盖和机座的性能、质量、制造的工艺、技术要求较高。对于端盖和机座的具体操作及性能分析如下:

(1)端盖。端盖是连接转子与机座的重要结构零件,其对电机而言,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电机内部构造的作用,还能够通过端盖内滚动轴承的安放进一步确定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对端盖的制造加工则尤为重要。尤其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实际端盖加工中,端盖的加工过程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由于端盖壁普遍较薄极易变形,一旦切削量过大或夹紧力过大,都可能造成端盖尺寸的偏差与变形。因此,在端盖制造加工中,要根绝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夹紧力,在不同精度等级的车床上进行加工。

(2)机座。机座是电机中重要的零部件,对于电机起着支撑电机的作用,能够将定子铁心进行固定,保证各个电机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在于端盖互相结合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电机绕组的支撑与保护,对于电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于机座的质量与性能的重视。

(3)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以机座的结构类型为主进行划分,则可以将其分为:在划分过程中,经过对于机座的制造工艺进行划分的情况,会导致分离性焊接机座的质量安全,同时影响底脚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装备制造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要求及电机内部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型的分析,在保证电机整体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各项制造工艺的操作。

3对电机制造工艺装备的质量检测与性能分析

电机工艺的优劣直接反映着电机本身的性能的好坏及质量的好坏,即电机工艺能够提高电机制造的质量,同时能够降低其质量及性能。由于电机的种类几期滋生特点的异同,导致其操作困难性的增加,质量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求专业人员在电机制造操作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针对电机机座、端盖以及转子铁芯等装备的制造中,必须具备严格的质量要求,以增加装备性能与质量,延长耐用性,为电机的保护提供保证。

(1)当转子铁心外圆尺寸较小时,会使气隙大于设计值,将导致定子谐波漏抗和转子谐波漏抗减小,电机总漏抗随着减小,因而起动电流增大。同时,也导致气隙磁动势和空载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定子电流和定子铜损增大、效率降低、温升增高。

(2)当转子铁心外圆尺寸车大时,会使气隙小于设计值,导致定子谐波漏抗和转子谐波漏抗增大,因而电机总漏抗增大,结果使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和最大转矩降低,满载时电抗电流增大,转子电流和转子铜损也增大,效率低、温升高、转差率增大。

(3)当机座止口、端盖轴承室和止口、轴承挡、定子铁心内圆与转子铁心外圆等处的圆柱度、同轴度和端面跳动偏差过大时,会造成气隙不均匀,使电机产生单边磁拉力,引起振动和噪声,严重时,将使转子外圆与定子内孔相擦,电机发生局部烧伤。

(4)当定子与转子铁心间发生轴向偏移时,会引起铁心有效长度减小,将导致空载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当普通封闭式电机机座内圆表面粗糙度偏大或缺陷过多,使得定子铁心与机座接触不良、热阻增大,将导致电机温升增高。机座止口、端盖轴承室和止口、轴承挡等部位加工尺寸超差,使电机装配困难、运转不灵活或抱死。轴承室和轴承挡的尺寸精度与形位公差超差,将使滚动轴承内外圆变形,产生振动与噪声,轴承摩擦损耗变大,轴承温升增高。

4结语

篇4

质量管理论文2400字(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保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能够准确地对数据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科学的解释以及综合运用的过程。环境监测主要是服务于环境管理,因此,较高的环境监测质量有利于我国的环境管理,有利于对污染源的控制,有利于正确进行环境规划。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保护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对于环境进行监测以预防灾害,到如今的环境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无不体现了对于环境管理的重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环境监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滞后现象,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因此,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1环境监测的概述

所谓环境监测,指的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态势进行监督和检测。其主要通过对某些能体现环境质量的典型数值进行测量,从而掌握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集中于污染成分、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这几大方面,从具体内容上来看,主要可分为物理污染监测、生物监测、土壤监测、水质监测和空气监测等。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对各类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态势进行监测,并评估相关措施的执行效果,判断环境标准落实情况,并集中整合质量监测数据,从而判定特定范围内环境污染综合状况及其发展态势[1]。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管理队伍整体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任务量较为庞大,故有关部门所需投入的资金也较大,而长期的经费短缺问题,致使一系列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下去,长此以往,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人才资源的不足,始终是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人才资源的匮乏,导致一些实际矛盾的产生。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也就无法提供保障。受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许多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重点放在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上,对现场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往往存在忽视的情况。

2.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就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关法律法规,尽管如此,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是宏观层面上的。而对于更加具体的问题如责任划分和执行细节办法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规定。此外,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交错的问题还有待于给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划分。

2.3环境监测资金不足

现如今,虽然环保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也调高了环境保护与监测的经费投入。但是,由于环境监测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购置相关机械设备、维修以及监测的成本非常高,并且日常成本开支也很高,政府提供的资金并不能使得监测系统有效运转,许多机械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了环境监测任务也不能及时有效执行,监测数据及信息也不够精准,达不到信息分析的基本需求,对后续信息分析结果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2]。

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3.1建设素质型人才资源队伍

要想在基层有效实施我国环境检测办法与工作,就要通过精确的数据与科学的分析来指导工作,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定期专业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建设素质型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只有通过专业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从人力的角度使基层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而强化学习的过程,也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将环境监测工作更加经验化、技术化,推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相关科技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质量的保障。

3.2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环境问题当前已经受到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首先,可以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来帮助解决现下我国环境监测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更多细节问题进行明确划分,如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环境監测各环节中的具体职责,做到各项事务能有专人负责,能准确找到责任部门。此外,还应当对环境监测工作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相关解决方法给出清晰的规定,以明确实施方法、划清实施责任界限。具体操作办法可以是依照从国家到区域到地方的标准来划分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的划分能够保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对区域及地方的环境数据进行更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估,从而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3创建专项监测控制经费

高效的环境检查管理机制的运转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撑,只有拥有了专项经费,才可以为该管理机制提供更加先进的设备以及人才,从而全方位的提升环境监测成效。为此,国家应该考虑设置专项经费,并且安排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控制该专项经费的资金流向。在相关部门获取到该专项经费后,要善加利用,合理运用到设备采购、维修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上。实现专项经费收支合理化、细致化,并且将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针对挪用公款的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此外,在创立该专项经费时,还可尝试性地与污染企业以及各环保单位展开合作,旨在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应基于技术与设备的条件,在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设更具有专业素养的团队,从多个方面促进整体专业性的进步,才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自身,处理好内、外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为环境监测质量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质量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关于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意义以及当前水质采用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强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相关举措与解决方案进行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希望对环境监管部门起到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水质保护;环境保护

相关部门在治理水体污染,监控水质变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监测结果与水体实际状况不相符的问题,同时,相关监测人员在对水体进行采样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很大的误差,进而导致环境保护部门在实施相关治理工作时,缺少足够精准的数据凭证,治理效果与方向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强化水体污染治理工作,首先就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

1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意义

当前,治理水体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水质监测也成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真正核心。监测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工作,可以快速有效的获取水质真实数据,可以让环境保护部门以及水污染治理工程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是实施高效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前提。在水质监测工作中,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水质采样过程,而采用过程对于最终结果有着最为直观的影响,所以,各级部门以及水质监测人员,需要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更为认真负责的态度,使用专业技能完成水质采用工作,确保最终采样所得到结果可以真实反映水体现状。总而言之,水质采样工作的质量好坏,是影响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核心,更是实施系统化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

2当前水质采样工作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2.1采用工作中的设备检修问题

环境监测人员在对水质进行采用过程中,需要专业设备来保障总体工作的稳定,因此,采样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将会对采用工作所获取的数据以及采用进度造成直观影响。现如今,水质采样设备可以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等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持续性监控,并且,有些较为先进的设备,也可对水体的中的成分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数据就是后期实施环境保护策略的有力凭证。但是,水质采样设备的总体技术标准较高,要求操作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并且,其在运行过程中,也要进行必要的检修与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采用结果的精准性,保持监测过程的平稳。但是,在当前的实际采用工作中,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往往被人为忽视。虽然部分监测人员也会对监测设备进行检修工作,但是,其检修过程没有按照专业流程来实施,且检修频率很低,存在这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现象,不仅让监测结果失真,也让监测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大打折扣,不仅无法为环保部门提供治理凭证,还会造成设备资源的额外消耗。

2.2水质采样工作中采样点选择不够合理

水质采样工作对采样点的位置选择有着一定的要求,采样点需要符合相关采样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采样点自身也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采样点的管理也对最终的水质采样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只有那些具备代表性的采样点,才能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有效性,才能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凭证,促进地区环保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很多水质监测人员在实施采样点选择过程中,缺少责任意识,对采样点的位置并没有进行科学考量,单纯为了节省时间,采样点的位置极为随意,不具备代表性,大幅度降低了水质采样工作的总体质量。水质采用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后期的调研以及长期性监控,如果前期监测人员所设置的采样点不够合理,且没有对采用点进行有效管理,一旦采样点的周边环境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将会对后期的长期性监控工作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2.3采样后的水样保存与运输问题

水质采样后,需要将所采集到的水样送至专业检测部门来进行深度检查,因此,水样在运输与保存过程中,需要保证水样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自身所具备的相关特性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改变。通常情况下,监测人员在完成水质采用工作后,会对所采集到的水样进行科学管理,会在其内部添加适量的固定剂来完成水样的整体保护,并对其容器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但是,再是水样保管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要求来对水样进行高质量保管,水样在采集后被随意摆放,进而导致水样保存过程中发生水质变化,最终检测数据无法真实有效的反应采样点附近的真实水质状况。并且,很多水样的运输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外界因素对于水样性质的影响,进而导致水样整体数据失真。

3强化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举措与解决方案

3.1让前期的准备工作更为有序化

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覆盖水样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采样过程到最终的数据监测,每一个环节都是监测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想要确保水质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首先就要保证采用实施前的准备更为充分。根据行业经验,为了让准备工作更为有序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3.1.1技术学习

在实施水质采样工作前,相关部门需要对参与采样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水质采样工作的重要意义,熟知采样方案与规范,并可熟练实施采样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3.1.2设备学习

水质采样工作需要专业设备来配合进行,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让每一个监测人员对所有监测设备有着足够的了解,熟知设备的规格、型号以及工作过程,并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判断采样过程是否稳定,并需要其具备一定的设备保养与检修能力。

3.1.3其他保障

采样过程中,水质的保存容器需要符合具体的采样工作要求,所要使用的药品以及其他材料等都要符合具体的采样规范。

3.2强化设备检修与保养工作

采样设备的稳定性对于采样结果有着至关的影响,因此,负责水质采样的部门需要强化设备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设备检修与保养机制,明确设备使用规范,明确每一位监测人员的具体职责。监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由专人负责,并严格遵照相关使用规范来进行,同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与保养周期表,确保最终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此外,实施监测流程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强化对水样保管容器的管理工作,确保容器的材料不会对水质,确保容器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容器内壁的清洁度。

3.3科学管理采样点

水质采样点的选取,需要监测人员进行综合考量,严格遵照相关监测方案,并从技术角度出发,仔细判断每一个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监测人员在确定采样点位置后,如果想要更换,必须要依照相关规范与技术来进行。采样点完成定位后,需要及时进行拍照,并交给审核人员进行检查。采样点的选择过程中,污染源常常被忽视,同时,环保部门所实施的净水工程也会导致采样的水质不能综合反映水质的整体状况,因此,监测人员需要对采样点的周边工况进行细致排查,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3.4确保水样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的稳定

水样在保存与运输过程中,需要对保存容器进行有效固定,使用特定的减震材料。为保证水样在运输过程中,其性质不会出现改变,需要及时添加相关药品或稳定剂,添加过程需要严格遵照操作规范。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冷藏的水样,需要确保冷藏箱内部温度的稳定。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预防环境因素對于水样的影响。

篇5

关键词:西部地区 电子政务 信息化 数字鸿沟

一、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在中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西部各省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以为例,电子政务网络一期工程城域网建设2005年已组建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到目前为止,内蒙古电子政务城域网己有90个委、办、厅、局接人自治区本级政务城域网。其中,新、旧两个政府大院内35家,院外55家。电子政务城域网采用双备份结构,中心结点分别设在党政新区和自治区政府旧院,网络采用全光纤通信方式,主干带宽1000M,接入带宽100M。

第二,在“政府上网”工程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市,甚至于旗县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2003年2月20日开通了“中国,内蒙古”政务综合门户网站,有直属部门39家,各盟市与门户网站完成了链接。经过2次改版,门户网站内容不断更新,在2005年度中国政府网站评估中,“中国,内蒙古”政府门户网站从2004年排名第25位上升至第13位。目前,内蒙古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70%以上的旗县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中。巴彦淖尔市的90%的旗县区己开通政府门户网站。

第三,一些城市已步入电子政务的高级阶段,即互动式的电子政务。他们实现了网上办公,可也进行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等。如成都市构建了政府信息平台,拓宽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开通了网上政务大厅。44个部门的服务内容、前置条件、办事流程、表格样式在网上公布,实行了网上申报和预审批。把政府对公众的服务窗口开得更大。

二、西部地区电子政务落后的成因分析

虽然西部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祖国的边陲,其总体特征是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水平低下。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这些都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主观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客观制约条件

第一。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信息化水平整体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少。在我国,东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其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而制约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在于其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内蒙古地区为例,2007年我国GDP总量为249529.9亿元,内蒙古地区总量为6091.12亿元,仅占全国GDP总量的2.4%。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4元,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7.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953.10元,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更加明显。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影响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居民用于购买信息服务的支出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二是社会信息综合指数低。西部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截至2007年底,全国长途交换机总容量为17092213万路端,其中西部地区长途交换机容量为3538411万路端,仅占全国总容量的20.70%,东部地区长途交换机容量为8534000万路端,占全国总容量的49.93%。

第二,从社会文化环境看,西部地区复杂的多元文化和传统的农耕模式也是政府推动电子政务不可忽视的阻力。西部地区是多民族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有的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封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当前绝大多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为汉文版本,尚未实现多民族语言交流体系,没有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支持,没有与公众和社会的互动,缺少地区及民族特色,这就将一些少数民族群体拒之电子政务大门外。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发展应拥有其自身的地区及民族特色,否则,电子政务发展就失去了价值,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电子政务的方向。

第三,从地理环境看,西部地区地处祖国边陲,境内多为高山、大川、丘陵、戈壁、草原和荒漠等地形。且人口居住分散,给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地区通信网络容量的指标中,只有长途光缆和数字微波波道长度指标高于东部,而这恰恰反映了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幅员辽阔的特点。

第四,地区发展差异巨大,“数字鸿沟”问题严重。一方面,我国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远高于西部地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注册的CN域名总量为1,094,470个,其中东部地区注册的CN域名总量为835,471个,占全国总数的76.34%。西部民族地区注册的CN域名总量为87.557个,仅占全国总数的8%。全国网民总数为2.98亿人,其中东部地区网民人数为6.415万人,占全国的57.8%,网民普及率为13.0%:西部地区网民人数为2.229万人,仅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0.1%,网民普及率为6%。与东部地区相差甚远。

(二)主观制约因素

第一,政府公务员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热情不高。首先。部分公务员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于是大量购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然后建立了政府网站,把政府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搬上网络。就以为实现了电子政务。把自己的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其次,既得利益作怪。在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下,由于长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和监督机制不力等原因,容易滋生腐败,公务员可能由各种途径获得“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而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规范、透明的政府,这种开放性、透明性使公务员获得“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的机会减少,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对电子政务建设持抵触态度。

第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低。开展电子政务

建设,对公众非常有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需求电子政务的上网用户比例较小。据调查,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这人数众多的网民中,主要是青少年,而且在校大、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但他们对电子政务的使用需求相对较少。二是,对电子政务解决问题缺乏信心。

第三,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网络结构重叠,设备和软件大量重复购置,低水平建设问题严重。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相关信息也不能共享与互操作,形成了“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的存在导致了行政割据局面,导致更多的职能交叉与利益冲突。

第四。电子政务投资模式单一。推进电子政务是政府行为,但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在我国,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进展是“由上而下”的,政府既是电子政务的倡导者,又是电子政务的投资者。如果只靠上面定方向下指标,甚至下命令,而不创造环境,鼓励和发挥企业、民众、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电子政务即使搞起来了也是不能持久的。而且这种“由上而下”的策略容易导致投资模式单一。因此。电子政务建设还应有“由下而上”的策略,这样既拓宽了投资渠道,又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三、推进西部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而电子政务建设又是以政府改革为基础,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机构的精简,流程的简化和政务的公开,电子政务就不能落到实处。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西部地方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上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统筹规划,阶段推进”的原则来发展本地区的电子政务。

第一,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电子政务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更是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政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前提之一。一方面要加强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各界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第二,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规划和技术标准,并组建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小组。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是要搞好整体规划,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普遍经验。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的长期规划。作为西部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电子政务建设采取“大集中”思路。注重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建设,走集约化、低成本的道路;二是建立专门的信息领导机构,专职负责电子政务建设;三是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

第三,弥合“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东西部经济的巨大差距,因此要弥合“数字鸿沟”,首先就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努力发展西部地方经济。其次,加强东西部在信息发展方面的互助合作,利用东部先进的信息技术带动西部的发展。最后,尤其要关注西部农村牧区信息化的建设。在信息化日益提高的今天,西部的广大农牧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弱势群体,各级政府应采取倾斜政策。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降低上网费用,提供廉价使用的上网设施,让农牧民也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实惠。

篇6

关键词:电气安装;质量

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组成部分,国家有关规范及各地标准均对工程质量有明确的规定,然而许多的电气工程普遍存在各种各样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较差,不能有效掌握水电施工规定和工艺流程。(2)在对设计图纸进行的自审、会审中没有深入地领会和深化设计图纸意图。(3)没有加强和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而产品的质量是工程质量好坏的有效保证。(4)没有加强技术交底未把工程要求、应注意的问题和制订方案、技术措施等各个方面,向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作详细的交底。(5)没有加强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及其它各专业协调配合。(6)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执行工序交接检验制度,使上道有可能不合格工序转入下道工序。因此要加强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等各方面质量管理,才能有效保证电气的工程安装质量。

一.电线管道敷设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由于电气施工人员对施工规范不熟悉,施工班组人员技术不过硬;操作中敷衍了事,图省事方便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管理人员要求不严,监督不够等方面的原因,电线管敷设存在以下问题:

(1)焊接管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没有按设计要求选用材料,各种管道相互替代;焊接钢管连接使用对接焊。

(2)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未考虑保护层及抹灰层厚度,预埋时与墙体错位,造成管外露、堵塞,影响穿线。明配管进明箱没有进行固定连接。

(3)钢管不接地或管与管之间、管盒之间,不考虑管径大小一律采用Φ6圆钢做跨接线,导致无法达到接地效果。镀锌钢管在接地时采用焊接。

(4)电梯前室吊顶内电管采用PVC塑料管。吊顶内金属软管敷设长度过长。消防管道未按规定做好防火处理。

可采取以下改进对策:

(1)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配管,监理及现场管理人员严把质量关,管材不符合要求的不准施工。

(2)预埋时应与土建专业互相配合,认真对照土建图的墙位及墙厚,浇捣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护,以保证预埋管不产生移位。

(3)管道接地跨接线要根据管径大小选用接地圆钢大小。镀锌管接地不宜采用焊接,这样会破坏镀锌层。如果一定要采用焊接,一定要对镀锌层进行处理。

(4)明配管需用锁紧螺母或护口加以固定,管道还应按规范规定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架。

二.配电箱、接线盒、开关插座预埋和安装问题及改进对策

(1)配电箱体、接线盒、插座盒安装:在墙体抹灰后,箱盒不平、移位、凸出或凹进墙面太多,这样会影响配电箱、开关、插座后期安装效果。而预埋在现浇混凝土墙面、柱子内的箱、盒固定不牢、不正,容易被振捣移位,或凹进去的较深。

(2)卫生间插座安装位置和高度不符合规范规定。阳台插座没采用带开关型的,插座没用带防护门的。

(3)配电箱内未对N线、PE线进行编号,插座接地线缠绕圈数不够,搪锡处未按要求先包扎黄蜡带后包扎绝缘带。

解决对策主要有:

(1)配电箱、开关、插座、预埋时应符合图纸要求,抹灰时应与土建配合好,根据土建专业做好定位,并对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在现浇混凝土内预埋箱盒要紧靠模板 ,固定牢,密封要好。浇捣时 ,要派专人看护时以防移位 ,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2)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材料及违反规范规定。

三.灯具安装问题及改进对策

灯具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灯具金属底座尤其地下室灯具没有按规定做好接地。

(2)地下室线槽灯安装导线接头在线槽内。

(3)应急疏散灯灯罩未选择玻璃材质。

解决对策主要有:

(1)现在设计照明线路都是三根线,因此不分灯具安装高低及类别,只要有金属外壳均需做好接地保护。

(2)线槽内不允许有电线接头,应把线接头放在灯具专用接线盒内。

(3)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四.桥架安装问题及改进对策

(1)电气施工现场使用的桥架或线槽厚度不符规范要求。

(2)桥架或线槽接地保护干线线径随意采用,连接片间接地跨接没有接在专用接地端子上。

(3)安装在竖井内的桥架或线槽内电缆未有编号标志和固定。其头尾端没有按规定做好保护接地,穿楼板处没有做防火封堵。

解决对策主要有:

(1)材料选用严格按规范规定。

(2)桥架或线槽接地保护干线要根据其热稳定性选择接地线截面大小。连接板固定螺栓与接地螺栓由于绝缘层不同会导致接地效果不同,因此接地跨接线要接在专用接地端子上。

(3)要根据接地保护及防火要求做好桥架或线槽接地及防火封堵。

五.防雷接地安装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接地施工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电气施工过程中接地极利用地梁两根面筋,接地焊接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大于或等于12倍圆钢直径。

(2)利用屋面金属栏杆做避雷网时壁厚偏薄。

(3)总等电位箱和卫生间内等电位箱形同虚设,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未接入总等电位箱内端子板上,卫生间内要求做等电位联接的部位常常漏做。

(4)竖井内电表箱内接地线接在表箱固定板上。

解决对策:

(1)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极时,一定要采用地梁两底筋,这样便与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面筋如果埋深不足,容易对雷击产生强烈反应,从而形成跨步电压,易对设备或人身造成伤害。焊接应采用双面焊,以保证接地效果。

(2)严格按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选好做避雷网的金属管道的厚度,认真对照设计图,不漏掉需要做等电位联接的金属构配件

(3)由于电表箱由供电局施工,无法得到电气施工方的监督,其接地线往往就接在镀锌固定板上,容易造成脱落。因此要向甲方反应,要求接地线接在专用接地端子上,以防后期把责任推给电气施工方。

六.电气调试和整定

当电气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部分电器元件进行整定,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有关调试和整定要求如下:

(1)接地电阻测试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达不到要求的要补做人工接地。

(2)线路的电阻应符合规范规定。

(3)设备运行前,检查电机外壳接地是否良好,电机转了的灵活性及旋转力一向是否门确 ,并无碰卡现象;电机应做单台送电试验。

(4)联锁系统调试应与工艺机械各专收配合进行,以防止损坏设备和发生事故。

(5)电器(空气开关、热继电器)电流值应按电机额定电流实际大小进行整定,以防设备误动作。

七.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电气施工质量,工艺等要求都有了提高.由于每个建筑工程都会有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电气安装工程的多样性,因此要做好每个工程电气施工,并不是一件易事,从进场到工程竣工都要精心策划。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CPR1000核电站 岭澳二期 汽轮机高压缸 热控测量孔 蒸汽泄漏

1. 事件描述

2010年2月16日,在CPR1000核电站首台机组岭澳核二期3号首次进行机组热态功能试验(3HFT)期间,高压缸进气温度测量元件( 3GME581YT /591YT)与汽缸的连接部位发生较大面积蒸汽泄漏,现场立刻采取了加强紧固的方式临时处理,保证热态功能试验的继续进行。在热态功能试验结束之后,施工现场对泄漏的温度测点进行拆卸检查,发现高压缸本体及高压主汽门的大部分热控测量孔密封面存在较严重的加工不平整、管座与测量套管不同心等问题,致使高温压蒸汽进入后产生较大面积蒸汽泄漏。

2. 原因分析

通过图纸核对和外方专家的技术确认,我们了解到,CPR10

00核电站首台机组的高压缸属于我国首次引进的核电百万千瓦级半速汽轮机组(原型机为法国阿尔斯通半速机),汽轮机的进气压力约是6.8MP。高压缸本体的热控测量孔是圆锥形的孔,采用六面形垫片密封,六面形垫片的A /B密封面分别和锥形面和热控测量接座密封面接触,密封线较窄(约2毫米),六面形垫片的材质为Q235材质,较一般的铜垫片硬,不易变形,且对加工面配合要求较高。(图1)

在针对高压缸热控测量孔的生产过程的加工处理上,工厂直接参考了外方的设计图纸,但忽视了图纸上对加工精度和密封面的较高配合的要求。导致发货到现场的热控测量接座、六面形垫片、锥形密封面三者之间的配合效果不佳 。

施工现场在安装前进行了简单检查,发现部分热控测量孔的锥形密封面在工厂内加工不平整、有划痕及点坑,各密封面间的配合不佳。虽然联系工厂进行确认,但未得到各方足够的重视,而工厂提供的相关的安装程序文件中也没有对安装前后检查做具体的要求。

在泄漏事件发生后,现场各方对锥形密封面进行了蓝油检查,发现较多数量的接触面存在断续,未接触、加工不平整、划痕及点坑等缺陷(图2),这是是产生蒸汽泄漏的主要原因。

3. 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的原因,经过现场各方讨论,采取如下措施:

(1)采取紧急修复措施

生产厂家派出技术人员携带专用工具对现场岭澳二期核电站3号机高压缸及主汽阀门的热控测量孔密封面进行精研磨加工,保证密封面的平整性和有效接触。

(2)完善安装程序中对热控测量孔安装和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1) 安装前对应密封面进行目视检查,并使用蓝油对密封面的平整性和垫片接触有效性进行核查。

2) 对目视和蓝油检查不合格的测量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研磨处理,研磨直至蓝油检查合格;

3) 安装时使用力矩扳手将螺纹拧紧,采用高温螺纹密封脂(牌号GRN50),拧紧力矩值460NM。

通过以上的措施,对岭澳二期3号高压缸及主气门热控测量孔的蒸汽泄漏问题进行了修复,修复之后,在岭澳核电站3号机的汽轮机多次冲转和商运中都没有再次出现类似泄漏问题,说明这次泄漏处理方案是成功的。

4. 经验反馈

CPR1000核电站首台机组岭澳二期核电站3号机作为国内首台核电半速汽轮机组,在消化和吸收国外成熟技术中的过程中,第一次使用锥形密封面和六面形垫片密封的形式,对制造和安装过程有较高的工艺要求,通过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对热控测量点漏气问题的处理,我们得到如下经验总结和反馈:

1)锥形密封面和六面形垫片密封的形式是一种国内较为少见的高压蒸汽密封方式,对密封面的加工和零件间的配合都有相当高的制造和安装要求。工厂需在后续CPR1000项目核电半速汽轮机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应对高压缸和主汽阀门上热控测量孔密封面加工过程加大质量控制,提高整套产品的制造精度;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检测;桩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影响建筑桩基工程检测质量的因素较多,基本上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检测过程中,要依据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检测要求进行检测。检测机构要确保设备的运转正常,提高检测人员的操作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一、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

1、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检测机构的资格进行认可以及对该行业进行资质管理,政府质量管理的政策也直接决定着该行业检测市场的范围。因此,检测市场并非完全开放的市场,政策导向性是该行业的显著特点。

2、检测行业具有地域性

检测行业的地域性是由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政策性引发出来的。由于各地政府部门根据地方特点来制定管理要求,直接决定了检测的服务范围多以当地为主,具有浓烈的地方和系统保护色彩。检测行业的地域性,导致在进行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检测行业技术门槛不高,检测手段较为单一

建筑桩基工程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的垄断经营下,导致市场化程度较低。处于长期保护下的检测机构未形成一套独立的运转和发展模式,同国外先进检测行业相比,在检测硬件、检测模式和管理方面都缺乏系统、科学的体系。检测行业的水平低下,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影响当前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因素

1、检测人员自身的因素

检测人员作为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经验,会对质量检测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的质量检测人员没有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检测的随意性很强,他们只是简单按照检测的一些参数数据来判别工程的质量,却很少对工程的实际质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还有一部分检测人员,技术检测水平达不到要求,检测模式比较落后。在新技术手段不断应用更新的时代里,单一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检测需求,且存在较大的误差性,所以检测人员一定要多学习新方法,适应时展的需要。

2、检测单位之间的硬件设施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西、沿海和内陆的不均衡性,由此引起的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的部分专业建筑桩基检测单位在装备配置、技术先进程度以及设备维护方面的差异性,而且地方区域的土层差异性及工程现场条件限制最终导致了不同地区在检测结果上的差异。

3、检测市场不规范

目前检测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由于检测市场不规范,一些检测单位在现场数据采集不认真,数据资料处理草率,甚至冒用检测人员或技术负责人签名;甚至出现冒用资质或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个人联营的现象。某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垄断经营,阻止外地检测队伍的进入,限制了检测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检测质量的监督。

4、检测报告结果不够规范

检测报告的的规范程度和内容的详尽度与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不符合。如引用的相关资料过于片面,结论简单、含糊不清;检测报告不具备被建筑桩基工程质检权威部门的认证资格。已检测出的数据不合规范要求,无法体现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如在质检过程中,主观选取质量较好的桩进行检测,从而导致了被检测数据的片面性。检测内容与执行规范不相符合:例如对原始数据的涂改,观测时间果断,手工绘制相关图表,执行标准不一致等。

三、加强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对策

1、明确桩基质量检测机构在工程建设中的法律责任

要想改变桩基质量检测市场现状,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就必须要明确检测机构在建设工程中的法律责任,使得建设工程检测机构能与工程监理共同作为施工单位的责任主体,并且能够独立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中的风险责任。第二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质量检测机构,以施工工程造价的比例或是按国家相应收费标准进行检测费用的合理收取,以第三方监督机构的形式进行质量监督控制,这样可以保障质量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负责,以及对建设单位负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并且要承担市场开放性带来的压力与风险。

2、加强检测试验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类别、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等均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这决定了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下最新施工工艺技术及对应的桩基检测技术体系,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第一,针对不同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特点按规范要求选定检测项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工程质量和体现我们自身的检测能力以及服务效果;第二,加强检测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性;第三,加强检测与监督间的工作互动,这样二者可以相互促进,有利于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提高。

3、检测机构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管要加强

工程质量检测属于工程施工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承担着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属于工程质量检测的一部分,除了对桩基工程进行最直接的质量检测工作外,还应负有一定的桩基工程施工监管责任,因此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的合格性具有监管权,能够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共同完成施工。

4、培养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观念

对于大部分检测机构来说,从附属单位向独立企业的转变是十分困难的,转变之后的定位也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所以检测机构需要培养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观念,借鉴其中的先进手段和经验促进机构在独立后的健康发展。比如通过引进ERP来控制检测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利用CRM来管理客户服务;使用“5S”的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以及借助品牌推广来解决行业的信誉问题等。

5、市场行为监管力度要加强

对于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自身技术水平较低的质量检测机构,在查实的情况下向政府监督部门汇报,阻止其利用不正当方式实施恶性竞争。和政府监督部门联手对质量检测的收费标准实施管控,以此来确保质量检测单位的责任并确保检测单位的合理收费,促进市场的良性发展,使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技术水平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深层次打破垄断经营模式,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经营市场,以保障质量检测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6、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建筑桩基检测行业的发展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技术成果,逐步使桩基工程的管理网络化,强化对桩基检测工作、检测单位的控制。一方面网络化的桩基工程,有利于其质量信息的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将检测市场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保证质检工作有序、真实地进行。

结束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也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作为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相关机构和企业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对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各个阶段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监管,才能有效实现建筑桩基工程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进虎,邢莉莹.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J].河南科技,2013,(06).

[2]张玉范.建筑检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

篇9

关键词:建筑,桩基沉降,处理措施

 

0.引言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据统计,世界各国建筑工程事故中,以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居首位。而且一旦发生地基基础事故,因位于建筑物下方,补救非常困难,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正确地认识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对预防和治理不均匀沉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工程背景概况

某建筑的主建筑占地空间为309m×125m的矩形地块,建筑的柱基采用桩承台基础,基桩为5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32.6m,由于生产工艺对地面平整度要求较高,该建筑地面采取了无缝设计,地面板为连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板,结构层厚250mm,面层厚40mm,双层双向配筋。地面地基选用粉喷桩复合地基:粉喷桩桩径500mm,桩长15m,桩间距1.2m。在柱基承台部位,设计采用了搭接方式处理。该建筑交付使用的第三年经过我单位的勘察监测,发现地面和结构均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2. 沉降发生的理论分析

本建筑原来设计采用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对地面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粉喷桩桩体水泥土的质量和置换率。但是由于饱和软土的塑性指数较高,用搅拌机械进行强制搅拌时,不易搅碎,很难和水泥粉均匀混合形成满足要求的水泥土。同时,在实际施工中,粉喷桩的成桩质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现场施工人员不严格按施工规程进行操作,如施工时喷粉过少,不仅不会使地基土得到加固,反而扰动了原状土,降低了地基承载力。从现场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该工程中粉喷桩复合地基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

该建筑建筑主体结构的沉降主要是指柱基的沉降,柱基沉降由桩端持力层和下卧层的沉降两部分组成。但是从柱基沉降的现状看,柱基的沉降以及差异沉降超过了设计计算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板的沉降量大于柱基的沉降量,而地面板与承台的连接采用搭接方式,使得地面板的沉降在承台处受到限制。当地面板的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把地面的一部分荷载施加给柱基,加剧柱基的沉降,当柱基自身荷载加上地面荷载大于柱基所能承受的极限承载力时,会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而建筑地面实际对每根柱基施加的荷载并不一致,这样就造成主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

3. 施工控制措施探讨

3.1 主要施工技术工艺

经过多方面的查阅研究资料,对该建筑的沉降做出了使用TSC桩成桩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处理,为了验证TSC桩成桩工艺在主建筑地基土中成桩的可行性和成桩质量的可靠性,我们在建筑内选定了一块空闲场地进行了TSC桩的成桩试验,试验桩数5根。经过试桩检测发现,效果完全满足预想的加固设计,所以经过多方协定后决定使用该方法对该多层建筑的基础进行处理,主要施工技术工艺如下。

(1)地面板开孔

桩位测放后,用金刚石钻进在地面板开孔,钻头选用150mm的金刚石钻头,钻进深度大于地面板的厚度(290mm)。论文参考。

(2)旋喷钻头钻进

地面板开孔完成后,将工程钻机就位,安装旋喷钻头,启动高压注浆泵开始钻进。为使钻进顺利进尺,确保钻进效率,钻进进尺应和注浆泵的泵压和泵量相匹配。现场试验结果,当泵压(5-10MPa)、泵量(120-150L/min)时,钻进效率较高。旋喷钻进深度达到要求后,停钻准备压灌粉煤灰砂浆。

(3)压灌粉煤灰砂浆成桩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用循环液清孔,并检测孔径和孔底沉渣是否满足要求。提出钻杆换上注浆钻头放入孔底,自下而上压灌粉煤灰砂浆成桩。为保证成桩的完整性,钻杆的提升速度应水泥砂浆的泵送量相适应,以保持注浆钻头在浆液面lm以下。结合现场试验结果,室内确定的砂浆配比能够满足泵送要求,具体的工艺参数为:泵压≤2MPa,泵量≥150L/min,钻杆提升速度≤lm/min。

(4)TSC桩与地面板的连接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当托换桩与地面板形成刚性连接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托换效果。因此,要使地面荷载通过TSC桩传到地面下较好的土层,必须让地面板和桩头形成很好的连接。TSC桩成桩后,在桩内放入一根127mm的无缝钢管,使TSC桩板地面板形成刚胜连接。论文参考。为了避免后续抬升注浆对TSC桩产生影响,TSC桩头与地面板的连接选择在抬升注浆结束以后。

3.2 地面抬升试验

(1)地面抬升平整度控制标准

地面板面积较大,柱与柱之间高程不一致,很难制定整体平整度控制标准。为此,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平整度控制标准,以便指导施工作业。

为确保地面抬升的均匀性,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将地面划分为112个抬升地块,每个地块范围为18×150;每地块承台处现地面标高程为地面平整度测量的基本依据,即将承台处现地面高程视为不变高程;四角承台现地面高程的平均值为抬升基准;每地块内最终高程差异不大于±20mm;对差异沉降较大的相邻承台,连续地块实现平滑过渡,抬升基准以相邻承台地面之间的连线为基准,地块内各点以两侧承台连线形成的连线为基准。

(2)注浆孔的布设及要求

为减少对混凝土地面的破坏,注浆孔布设时应避开地面板45°线,而且孔的直径应尽可能的小,现场采用的钻孔直径为63mm。现场试验时,根据设备、堆载以及生产情况,对注浆孔的布设进行了相应调整。

(3)抬升注浆修复过程中的抬升观测

在注浆抬升的过程中为随时准确地反馈地面变形值,采用量程为50mm的百分表进行观测,并随时提供抬升数据,当抬升量达到设计抬升高度时,停止注浆。注浆同时,应对注浆区附近货架及设备基础进行观测,发现异应立即停止注浆并进行及时处理。抬升注浆结束,待浆液完全凝固后,再次进行地面高程测量,检查各地块的平整度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4.结语

通过对加固处理后的桩基进行检测完毕,并对原基础的承台进行了加固处理,同时对各承台进行了沉降观测,通过一年的间断观测,我们得出的结果为基础承台的最大沉降量2.5mm,一般在1.0-2.0mm,其加固效果大大超过了设计的期望值。论文参考。通过对本工程加固处理,为今后处理类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高淑芹,徐永胜.桩基不均匀沉降治理的工程实践.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2).

[2]宋功河,王永祥,朱金生.桩基不均匀沉降治理的工程实践.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4).

[3]李朝晖.桩基沉降的研究现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篇10

关键词:产学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异则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最后的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最终使学生符合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毕业设计[3,4]论文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5]之间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设计与参与生产实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6],在更好地运用综合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创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有机结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就是在毕业设计与研究论文中,实现毕业设计[7]、教学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产学研项目中,结合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有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之中,可以优化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当前土木工程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教育课程评价[8]及调控机制,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2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意义

利用产学研机制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从工程实际与学术问题的联合创新出发,丰富与扩展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产学研科研或工程项目转化为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依据工程实际与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优化学生力学模型计算能力,培养技术学术交流,扩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基于产学研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提高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创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产学研平台,优化服务,能够优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有效实践产学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其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使其与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的实现措施

3.1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密切协调土木工程教学与后期毕业设计间的联系,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最终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设施打下基础,增强课程试验与毕业设计等与外部生产与科研创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工程中与企业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毕业设计题目,使其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参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热情。

3.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实力

高校院系加强与地方科研生产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其实践指导实力,为毕业设计与论文提升工程实际的支撑,激发土木工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潜在能力。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设计,更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到土木工程设计实践中。

3.3提升选题水平

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必须要确保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特点,切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深度可为学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选题简单重复的陈旧题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毕业设计中选题过深、题目过大而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确保学生切实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3.4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院系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应细化到具体教学指导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细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土木学生的工作、人际交流能力。

3.5协调毕业设计考核环节

建立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分阶段考核方法,首先对指导教师要求其书面陈述毕业设计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设计论文内容、难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况,由院系讨论与考核设计选题。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学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投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励教师培育基于产学研等的创新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

4产学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探索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依据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逐步推行创新教学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在基于产学研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上,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开发了“企业文化、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现代施工关键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等校企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网络共享络课程,鼓励开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对“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等课程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实完成实践课程培养目标与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教师团队目前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土木工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承担“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对工程桩的影响及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项目,旨在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同时,进行土木工程创新毕业设计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探索工作。在教学中,针对盐城多河地区特点,分析深大基坑开挖的设计、施工与环境影响特点,将工程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与试验及实习实践。对深大基坑开挖回弹引起的桩基承载形状变化等问题,在“桩基工程”课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试验与产学研课题研究试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试验研究,为创新性毕业设计提供知识能力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项目特点,毕业设计选题有“先锋岛三期多面临河深大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盐城多河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与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程桩承载力计算”“深大基坑开挖坑底回弹与桩基承载计算与检测”“临河高层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等,创新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并推动了工程生产实践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工作。

5结语

在土木工程教学、试验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基于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促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直接接触到工程实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可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完成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文炜,葛友华,刘平成,等.基于产学研机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园地,2009(33):28-29.

[2]杨果林,曾伏爱.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21-22.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57-58.

[6]陈树华,郭轶宏,梁文彦,等.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6-68.

[7]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