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范文

时间:2023-03-22 12:0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生

篇1

关注民生,让关系群众利益的事都有档可查

让关系民生的事有档可查,加强和拓展民生领域的档案建设,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突出重点,大力加强民生领域的档案建设,努力做到让关系群众利益的事件件都有档可查。

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档案局召开了全省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提出了深化“三农”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四个转变”的总体目标。开展了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创建活动,表彰了首批90个“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1318个行政村档案室达到规范化标准。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指导镇村档案室做好新村规划、旧房拆迁、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环境整治等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档案管理列入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档案和农业技术培训档案。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档工作,全省有4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建档。制定《浙江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以点带面推进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档案。

二是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省档案局与省农业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通知》,明确土地承包档案的归档范围及归属、流向,档案工作纳入了农村二轮土地承包验收标准,全省二轮土地承包档案验收合格率达100%。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纳入了《浙江省延长山林承包期工作验收办法》,与省林业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延长山林承包期有关档案管理的通知》,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为山林定权提供服务,去年各级档案馆提前接收山林延包档案19347卷、764件。

三是规范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省档案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一个意见和三个办法”,按照“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归档材料一份不少”的要求,加大了对社会保障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全省有34个社保(医保)中心档案工作通过目标管理认定,为600多万个社保(医保)对象建立了规范的档案。

四是城市社区档案工作不断拓展。从2003年起,省档案局在全省全面部署城市社区档案工作。目前,全省2656个社区中有1849个建立了档案工作,建档率69.6%。宁波市在全市城市社区100%建档的基础上,重点在建立社区基础台账档案、特色文化档案上下工夫。海曙区、鄞州区积极开办家庭档案讲座,指导开展家庭建档活动,为社区档案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五是规范建立水库移民档案。2003年,按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为接收安置的2104户三峡移民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并通过了检查验收。2006年,省档案局又与省移民办联合召开了全省滩坑水电站移民档案工作会议,总结推广余姚市、宁海县开展滩坑移民档案工作的经验,加强对移民建档工作的指导,为2万多户滩坑移民建立了档案。

保障民生,让更多的民生档案入藏国家档案馆

2004年,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金华市档案馆将分散在婺城区、金东区、各乡镇(街道)及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保管的1992~2003年的婚姻档案共计2539卷进行整理后及时接收进馆,同时建立婚姻档案数据库,既改善了馆藏结构,又方便了群众利用。2005年,衢州市档案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并由市府办转发了《关于衢州市市直改制企业档案处置意见》,将物资、粮食等6个系统83家企业的20多万卷档案接收进馆。近年来,像婚姻档案、国有转制企业档案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成为浙江省各级国家档案馆收藏的重点。

把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由国家档案馆永久收藏,实质上就是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一份保障。2005年,浙江省档案馆工作座谈会强调,档案馆收集工作要注重贯彻“民本”思想,切实加强婚姻登记、山林定权、土地、社会保障等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的收集,加强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公众感兴趣的档案的收集,加强民间保存的档案、记录普遍百姓生活工作状况的档案资料的收集,使档案馆真正成为既保存政府信息,又保存社会公众信息的综合档案馆。

“十五”以来,浙江省各级综合档案馆通过接收、寄存、代管等多种形式,提高民生档案馆藏比例。一是加强破产和转制企业档案接收工作。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有70多家档案馆开始接收或寄存国有企业转制档案429万多卷,占全省国有企业转制档案总数的52.6%,成为维护国有企业下岗和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二是加大了婚姻、房产、土地、知青等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据统计,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都开展了民生档案接收,其中接收婚姻档案的21家,接收地籍、房产和山林存根档案的34家。如宁波市江东区档案馆积极开展土地、婚姻等专业档案和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档案的接收工作,馆藏总量从2000年的4千余卷迅速增加到现在的4万余卷,4年增长了近10倍,彻底改变了馆内只有文书档案的单一结构,档案利用率也比五年前翻了3番。三是创新档案管理体制,整合社会民生档案资源。上虞市、长兴县等档案馆抓住新馆建设契机,按照“大档案”的建设思路,通过建立城市档案综合管理体制,实现了对房产、土地多种分散民生档案实体的集中统一管理,使有限的档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目前长兴县已将15000卷城建档案、132000多卷土地档案移交综合档案馆统一保存,有39000多卷房产档案以目录管理的形式纳入县档案馆的管理范围。上虞市档案馆已将全市12卷房产档案和全部婚姻档案移交进馆,以统一查阅窗口对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档案信息资源

篇2

“把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实实在在让民众享受发展成果”,这是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多个场合强调的重点。而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城乡的市场就业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老百姓们的公开承诺。一系列民生保障体系在湖南已基本形成,更多的民众一起分享着湖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

学有所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

据统计,2007年湖南省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民本支出由2002年的191.3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16.7亿元,增长了1.7倍。2008年,省级新增安排18.2亿元,占新增支出预算盘子的65%,用于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表示,今年春季开学,湖南省将免除所有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初步测算,这一政策每学期将为每名小学生减负95元、初中生减负130元。另外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也将进一步减轻,今年将安排29.73亿元财政资金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所有农村初中、小学学生将免费领取教科书。这是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之后,推出的一项惠民重大举措。

劳有所得

“劳有所得”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充分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按照他们的贡献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充分就业是湖南省委、省政府2007年为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在2006年初的全省摸底调查时,全省共有2.2万余户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涉及5.2万名未就业劳动力。一时,资金援助、培训援助、就业援助、技能鉴定援助、岗位援助、生活援助及“一对一”帮扶援助等,成为湖南消除零就业家庭帮扶援助的关键词。

“零就业家庭爱心联系卡”作为零就业家庭享受有关扶持援助的有效凭证,上面有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的电话,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援助。是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积极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帮扶援助的又一具体体现。

岗位安置是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关键所在。公益岗位开发有限,湖南省通过各级政府出资购买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挖掘一批,再就业基地创造一批,劳务派遣输出一批等途径,多渠道落实援助岗位,共为零就业家庭落实援助岗位2.4万多个。

病有所医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民众最关注的就是“农村合作医疗”这一热词了。从2003年开始,湖南省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只要出资10元钱,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贴下,建立50元的个人补贴基金,如果出现疾病,可享受30%以上的医药费用报销,短短四年时间内,湖南4900多万农民迈入了“医疗保障”的时代。200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从两级别财政的补贴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而老百姓仍然只交纳10元,老百姓享受到更大的保障空间。

4年时间,湖南投资15亿元,建设1800多所农村卫生院”。这几组数字在省卫生厅厅长刘家望的眼里看到的是一种希望。

刘家望表示,解决农村老百姓”病有所医”的目标,已迈出了重要一步。继续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药品价格等一系列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真正实现“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湖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近年来,湖南省政府一直把农村敬老院建设作为老百姓办的八件实事之一,推行力度很大。民政部门每年大部分资金用于帮助各地建设乡镇敬老院,现在全省有126家社会福利机构。从去年开始,每年拿两三千万福利资金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兴建改造县一级的100所福利院、福利中心,从资源整合节约的角度,城市里就是福利院、老年公寓、光荣院、几院合一的方式。”

湖南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开展社会化养老。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住有所居

住房是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拥有一个栖身之所是实现安居乐业的第一步。湖南省政府省长日前在省“两会”上提出:力争对符合住房困难条件对定、申请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经济适用房建的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保障类住房总量偏少,土地制约是重要的因素。2007年末,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用地供应的同通知》,强调“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优先安排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住宅供应总量的70%”。这意味着,在今后一到两年内,湖南的房地产市场的格局将出现新变化。

为进一步解决市民住房问题,2007年,长沙市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住房保障局。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保障住房工作,通过购买、联建和政府订购等方式,集中储备保障住房资源,全面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实现应保尽保。

篇3

今年的“两会”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那就是关注民生、畅达民意。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事实上,这不仅是“两会”传递的信息,更是中国社会生活的根本诉求。如同初春的脚步,虽然轻盈,但却坚定。

也是去年的春天,我们去杭州进行“和谐创业”的调查。杭州的富庶毋庸多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杭州市民生活中的一幕。那是傍晚的西子湖畔,一片空地上围了许多普通市民在议论国事。其中一人站得高些,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人群中不时有人做出回应。几天后,我们再次路过又看到类似情景,不禁让人想起古希腊的公共生活,这不正是现代公民社会的表现吗?开会的时候,杭州市委领导对“和谐”做了这样的解释:“‘和’字是‘口’加‘禾’,我们理解为人人有饭吃,这就要发展经济,让百姓富裕起来;‘谐’字是‘皆’加‘言’,我们解读为人人可以畅所欲言,这就要建设民主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民生,畅达民意,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两会”透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要更加关注民生。被百姓称为“三难”的上学、买房、看病问题成为“两会”代表讨论的重要话题,透出了对民生的关注。关注民生不仅要求政府应该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而且在今天有着更具体的内涵,那就是切实转变施政理念,尤其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但是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发展、发展是为了什么?这些根本的问题需要梳理清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如果将手段当成目的,结果就会南辕北辙。让最广大的民众从改革中受益,这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这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体制改革入手,在行动中真正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

“两会”传递的另一重要信息是要更加畅达民意。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许多代表在会前就与周围群众进行沟通,民众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参与“两会”。民意包含民众的意愿、意志、意见,民众的意愿是他们根本利益的反映,民众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向,民众的意见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民意是现代政治的基石,只有遵从民意才能夯实执政的根基。民意需要畅达,需要得到尊重和实现,如此社会才能稳定和谐。社会的和谐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合理的社会结构、合乎正义的制度安排,这就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两会”传递出来的这种诉求需要化为具体的行动。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但是如果我们坚定地相信民众,关注民生、畅达民意,蕴藏于民众之中的智慧和勇气就会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篇4

【关键词】民生科技;机械臂;刀削面机器人;采摘机器人

1.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人类正处在向知识经济时代大步迈进的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近年来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的科技成果主要有:互联网络、数字影像技术、卫星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即时通信技术等。当代科技的发展中,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其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即通常所说的科技走进生活,惠及民生这一点。现代科技发展理念正在从“工业科技”走向“民生科技”。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超导研究等高精尖技术是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标志性项目,是科技“顶天”的一面;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直接造福于民,是科技“立地”的一面。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重要导向,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科技产品的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民众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经逐渐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篇论文中,将从机器臂的应用出发谈科技对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

2.机械臂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机械臂是目前在技术领域得到最广泛应用的自动化机械装置。在工业制造、医学治疗、军事以及太空探索等领域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尽管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形态以及不同的特点并且发挥这各自不同的作用,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能够接受指令,精确地定位到三维或者二维空间上的某一点进行作业。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机械手得以广泛应用,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应用机器臂改善我们生活的产品。比如最常见的当属果蔬采摘机器人。现在常用的主要有黄瓜采摘机、苹果采摘机器人和茄子采摘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都是一类工作于非结构环境中的复杂机电一体化产品。

果蔬采摘机器人是实现农业自动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对农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高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农业机器人已逐步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中,并将促进现代农业向着装备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果蔬采摘是农业生产中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作业要求高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和开发果蔬采摘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对于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果蔬采摘机器人一般可分为移动机构、机械手、识别和定位系统和末端执行器四大部分。而其中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机械手。机械手又称操作机,是指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动作功能,并使工作对象能在空间内移动的机械装置,是机器人赖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实体。在收获机器人中,机械手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末端执行器移动到可以采摘的目标果实所处的位置,其工作空间要求机器人能够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果实。机械手一般可分为直角坐标、圆柱坐标和多关节等多种类型。多关节机械手又称为拟人机器人,相比其它结构比较起来,要求更加灵活和方便。机械手的自由度是衡量机器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控制的复杂性。

2011年10月15日,第七届南京农业“嘉年华”在南京绿博园开幕,现代农业馆内展示的摘黄瓜机器人、施药机器人吸引了大量民众观看。摘黄瓜机器人有一双“眼睛”(机器视觉系统)和一支灵活的机械手臂,它不仅能在15秒内完成黄瓜的采摘工作,还能自己辨别黄瓜的成熟度,只采摘那些个大饱满的黄瓜。这种果蔬采摘机器人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据其研究员张春龙介绍,果蔬采摘机器人现在已经在北京、新疆的农业示范区得到了推广应用。

另外一个贴近我们生活的机械臂的应用是山西省阳原县崔润全先生发明的“刀削面机器人”。现在我市的部分面馆可以吃到这种机器人削的面条。

刀削面机器人具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用机械模拟人工削面过程。根据汽车雨刷器原理,这个机器人的右臂(削面手)由电机带动,通过曲轴连杆实现不断往复的削面动作;左臂(扶面手)则负责托住面团,随着右臂的削面动作不断左右摆动,以便使整个面团能够被均匀地削下。二是它的刀片有两个凹槽,且来回均可削出面条。人工削面的刀片只有一个凹槽,而崔润全自制的削刀有两个凹槽,相当于两个师傅在同时削面。另外,这种锋利且有一定弧度的刀片,来回都可削出面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这个机器人右臂由电机带动,通过曲轴连杆机构实现循环往复的削面动作;左臂(扶面手) 负责托住面团,随着削面动作的不断进行,左臂可以配合右臂的削面动作而左右摆动,自动完成整个削面过程。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削面机相比较,崔润全的设计模拟了真人削面的姿势和手法,削出的面条中厚边薄、有棱有角、口感爽滑有劲。经过测试,这种“刀削面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三倍以上,而且节能省电。

从以上两个有关机械臂的例子给我们不少启示。就采摘机器人来说,采摘机器人可以适应不同形状个体和状况的作用对象。采摘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具有柔顺性和灵巧性,可以达到对果实无损伤。此外,果蔬采摘机器人的操作者是农民,因此果蔬采摘机器人有高可靠性和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特点。其应用真正地贴近了农业生产,实实在在地发挥了科技的作用,拉近了科技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关于刀削面机器人的发明就更加证明了科技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重要性,这样一个发明,尽管简单,却真正解决了刀削面制作时间长,过程复杂,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还有节能省电的长处。同时,机器人外观的设计更是引起大家的眼球,有助于带动大众消费。可以说这项机器臂的应用真正地贴近了人们的生活,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我认为这就是科技的重要意义所在。只有真正为人们考虑,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科技才是真正有用的科技。

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科技的发展应当加大科技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让机械电子产品更多地应用与民生领域,让先进的科技实实在在地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周元.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中国科技论坛,2010.12.

[2]王志学.民生科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民生科技,2008.2.

篇5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是创造社会生产力的源泉,同时,就业又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我国人口多,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就业状况总体趋好,但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每年新增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压力很大;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改革,有大量富余人员需要分流,需要再就业的人员不断增加。扩大就业以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扩大就业,才能增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只有扩大就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从根本上保持稳定。也只有通过扩大就业,广大人民群众才能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经济收入,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不断改善和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扩大就业,首先应当着力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生产规模扩大了,才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我们要采取多种办法,致力于发展经济。国家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要广开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类型的调整上,要注意兼顾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及企业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既要保证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又要兼顾扩大就业。对提供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领域,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要采取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全面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以扩大就业。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节机制,是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了扩大就业,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要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清除劳动力流动和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各种障碍,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分配的市场机制。同时,要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种有利于劳动力就业的中介组织,规范其经营活动。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使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通过职业培训,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开辟再就业渠道。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要转变由政府安排就业的观念,善于把握就业机遇,到市场中寻求就业门路,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扩大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城镇就业困难的群体,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给他们提供特殊就业照顾和就业援助,支持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防止恶性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篇6

所谓“大民生”,主张以更广阔的视域、更人文的视角、更宏观的高度、更多样的形态,关注并展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它不仅包括老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以及提供生活信息和服务讯息的“小民生”,更包括对国计民生、重大政策等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及代表全社会价值取向的信息解读和诠释。所以,

“大民生”是对民生定位内涵和外延的深化和扩展。

首先,

“大民生”是从“鸡毛蒜皮”、

“鸡零狗碎”到公共关切。提高民生关注点,从关注一家一户到一批人、一类人。大民生新闻正是在吸收原来民生“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的一种提升和扩容,是对原来意义上的民生新闻的一种“扬弃”,是对事关民众生存状态、生存意识、生存需要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公开表达。

公共关切还包括怎样在事关全局的重大活动中进一步找到媒体的位置;如何在重大话题主流平台上发出媒体的强音;如何进一步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树立负责任的强势媒体的社会形象。

其次,

“大民生”是从迎合到引导、从宣泄到沟通。民生节目不能只是单纯地展示与迎合,而要在激发人的潜能上做文章,引导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发挥自己的能量。例如湖北经视的《阿星笑长开讲》,通过板块设计和特别节目推出,将大民生的概念不断丰富和扩大,变单纯迎合观众口味以追求收视,转为以丰富的事例引导消费,真正以轻松欢快的表现形式建立起湖北地区最强大的电视服务平台形象。再如《经视直播》以五名女记者,体验现场、体验过程、体现公益,由简单的现场记录,转为主动站在民生前沿,化解百姓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引导百姓由宣泄到沟通,反响不俗。又如,《情感大搜索》融入“经牌调解团”,让普通老百姓充当调解员,进入当事人家中,现身说法,解决矛盾,构建和谐。

再次,

“大民生”是从苦情到感动,展示生活中的亮色。民生节目不能只是展示苦情悲情,或者帮助弱者擦眼泪搞募捐,应该激发人的梦想和希望,告诉所有的人再平凡的人也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光彩照人。“大民生”要求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命运,不仅要讲百姓关心的事,讲事的切入点也要从“人”入手;不仅看到生活中的苦难,更应该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从苦情到感动,也是拓展大民生实践的方向。比如湖北经视的《经视婚典》节目中展现出来的坚贞纯美的爱情、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幽默浪漫的求婚真人秀、对亲人的爱等都是在用真诚感动人。通过节目,要让人产生梦想,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民生节目成为社会帮助和个人努力的纽带,向观众提供积极健康、趣味盎然而又没有污染的“绿色综艺”。

篇7

开掘话题的公共性:从个体到公共,从边缘到主流

2010年初,湖北经视开始新一轮的战略转型,提出并全面实施“大民生”定位战略。五年来,湖北经视通过开掘话题的公共性、增强舆论的引导性、注重视野的开阔性、构建帮扶的长效性、注重情感的提升性、坚持形态的创新性这六个方面实现了“大民生”的突破。经过5年的检验,频道的公信力、美誉度、收视率有了较大提升,“大民生”为频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小民生”的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小事上。小民生在重大事件中常常甘于让位缺位。“大民生”强调在重大事件、重要话题、主流平台上发声,树立起负责任的、具有公信力的媒介形象。

为此,湖北经视于2013年专门成立《直播大事件》栏目组,开启了湖北经视随时打断型的新闻直播模式,确保湖北经视不在大事中缺位。2013年5月18日晚9点50分,武汉沌阳高架桥实施爆破拆除,湖北经视《直播大事件》围绕当晚9点50这个关键点,从当晚9点30分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小时的直播。这也成为湖北经视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大事件直播。随后的2013年6月12日,《直播大事件》又对武汉东湖端午龙舟赛进行了全程直播。从开播到现在,《直播大事件》已经直播了30多场大事件,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增强舆论的引导性:从展示到引导,从宣泄到沟通

从2010年开始,《经视直播》重抓直播观点和新闻评论,从2011年起,更是聘请了一批社会评论员。《直播观点:让25度的水温传递政府的温暖》、《直播观点:高温停工不能隔靴搔痒》、《直播观点:一问讨薪难 讨薪需政府力量》、《直播观点:二问讨薪难 农民工维权意识弱》、《直播观点:三问讨薪难 讨薪需政策支持》等等。

关于讨薪难的选题,来源于一名普通观众的投诉信。电焊工辛苦做了一年工,8000元的工钱却迟迟要不回来,原因是包工头失踪了。该电工师傅跑了三个月,找了多家单位,万般无奈之下,他求助《经视直播》,希望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帮他解决问题。随后,经过记者的多方查询,终于找到失踪多月的包工头,面对记者的发问,包工头答应11月份偿还电工师傅工钱,可这样的承诺又有多少信服力呢?讨薪为什么这样难?这些年来国家关于讨薪的各种法律条款、政策法规出台了那么多,为什么农民工讨薪难的状况频频发生?这是哪里出了问题?直播观点三天三问讨薪难,我们振聋发聩的表达观点,用事实说话,从事实引申出来讲道理,一个有责任的媒体要能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

构建帮扶的长效性:从临时帮扶到爱心基金,从一个栏目到系列公益

以往在采访中,一般是看到谁需要帮助,媒体就通过节目临时呼吁一下。而“大民生”着力构建长效帮扶机制。以湖北经视主持人命名的“谈笑爱心基金”,是我省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慈善基金,谈笑每天将帮扶送进社区,送进家庭,成为湖北家喻户晓的“爱心大使”,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那些愿意付出爱心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专业、透明、高效的慈善运行机制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不少热心观众给谈笑爱心基金捐钱,仅2014年上半年,通过谈笑爱心基金捐出的善款就有一百多万,这样做就成了一个全社会都够参与的大爱工程。这种帮扶模式,与过去那种谁需要帮助,就通过节目去呼吁的做法,从效果和影响力来说是截然不同的。

注重情感的提升性:从苦情到亮色,从感伤到感动

小民生以记录生活的苦情居多,而“大民生”则注重挖掘苦情中的生活亮色和感动,激发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看到未来和希望,进而让观众一同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和关爱的温情。

湖北经视新创的中老年相亲节目《桃花朵朵开》,把中老年人的恋爱、寻爱过程打造成一档综艺节目,浓缩成人生一页快乐的回忆,这样更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经视直播》推出的系列报道《感动湖北人物评选》,四年来,一直将注意力聚焦在面对困境展现坚韧和顽强精神的普通人,推出了孤岛医生江志国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江志国22岁卫校毕业后,坚守孤岛40年,与麻风病人生命相守,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震撼,最终当选为感动湖北十大人物。去年,有五十多万人参加了《感动湖北人物评选》年度投票活动。

坚持形态的创新性:从单一民生概念,到多元民生组合

如今,湖北经视将民生与电视的其它节目形态相结合,开发出民生法治、民生慈善、民生娱乐、民生公益等节目,由单个的民生新闻栏目扩展到整个频道定位,形成了大民生电视节目集群。不同的形态,同样的关怀,合力出击,共叙民生。同时,我们将电视综艺、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等多种形态相嫁接,开发出一系列原创民生类大型活动。在“母亲节”大型主题直播活动中,有六档栏目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深挖,推出《荆楚好妈妈》、《好妈妈小课堂》、《为母亲圆梦》、《留守妈妈,你好吗?》、《魔豆妈妈》等新闻、专题、谈话节目。此外,我们在直播新闻中,尝试同步开放公共网络论坛,让公众的意见和公众提供的新闻(DV)及时地进入节目中来,实现了台网互动、多种媒体联合传播,实现了大民生品牌的跨媒体发展。

篇8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隶属海东地区,素有“青海门户”之称。109国道、兰青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辖8镇14乡312个村,居住着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总人口39.2万人。在海东建区30年之际,我们来到这座具有浓郁高原民族特色的县城,采访了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长马成龙。

民和是一个农业大县、资源大县,但也是经济发展小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油菜等;有丰富的矿产、水能、森林、人力等资源。近年来,民和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委、地委的区域协调发展思路,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地理环境区位优势,民和紧紧围绕“发展、生态、民生”三大任务,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民生得到极大改善。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9亿元,增长13.55%;行政辖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增长22.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873万元,增长27.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240元,增长13.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3元,增长17.49%。

赶超发达县市加快发展民和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民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是振兴民和经济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民和县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立足县内丰富的石英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电力等优势,大力发展以硅铁、电石为主的冶炼工业,冶炼业得到长足发展。冶炼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民和县冶炼企业大多摆布在县城地区,布局分散、工艺落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和规模较低,环境污染严重。面对这一实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建设民和下川口工业区的重大决策。通过对现有冶炼企业进行整合迁建,有效整合土地、水、电、路等资源,达到防治污染、节能减排、治理环境的目的,在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同时,还民和地区一片蓝天,重塑青海东大门新形象。

篇9

2010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在全国各地一片“涨”声之中,“物价”登上了“2010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之首。年终盘点,互联网十大热词里就有一个叫“涨时代”,老百姓还创造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玉米疯”、“辣翻天”、“糖高宗”、“煤超疯”等词语。可见,物价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能否稳住物价,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定价格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最紧迫任务。2011年1月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诸多调控措施的出台,稳物价,正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战。

物价问题关系民生。什么是民生?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大到衣食住行,小到吃喝拉撒,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是民生的范畴。物价问题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对于物价上涨感受灵敏、反应强烈。因为在物价上涨的构成当中,74%是食品,18%是住房。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现实生活水平。广大居民切身感受到的不是笼统的物价总水平上涨4%或5%,而是其中食品类特别是粮食、食用油、蔬菜、蛋类、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10%甚至是20%以上。价格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只有物价总水平稳定,才能赢得民心,这既是衡量执政党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的标准,也是衡量执政党对人民群众是否真有感情的标准。

物价问题关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极其重要,但稳定不是抽象的说教,不是玄而又玄的理论,它是实实在在的,是和个人、群体、社会息息相关的。在社会稳定中,生活稳定处于最基本的层面。对于老百姓来说,居家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平凡而简单,却是生活最基本的成本支出。而不断高涨的物价,让人们在承受的同时,也对现实生出了很多不满和无奈,使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另外,高涨的物价,会加速社会财富向少部分人聚集,导致更为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对于全国各地投资买房的有钱人来说,高物价只会让他们坐收投资翻番之利,姜蒜这些玩意儿,再涨几倍也无所谓,但对天天算着钱过日子的老百姓而言,衣食住行这些日常消费,会占去其可支配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持续加大的收入差距,会严重影响群众的情绪,影响群众未来生活的安定,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价格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物价问题关系发展。物价过快上涨对经济发展也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它扰乱市场秩序,打破经济平衡,将国民经济引导到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对生产企业而言,由于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往往快于产成品,从而会增加生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也会使企业的各项专用基金贬值,使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难以进行。由于价格上涨解除了企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既不必用降低成本的方式赢得市场,也不必用提高产品质量的各种措施来增强竞争力,这将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物价过快上涨还会造成我们国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极大削弱,这对于已经处于困境中的出口行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总之,物价的大幅度上升,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宏观经济失衡的一种表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稳定价格总水平,打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战。

篇10

居民健康卡承载惠民重任

居民健康卡是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居民健康卡将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身,记录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所有医疗信息。居民健康卡结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任务和要求,要确保居民健康卡在卫生领域的通用及开放性,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鼓励与金融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促进一卡多能。

2012年,随着居民健康卡发卡和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标准规范体系和密钥管理系统、产品备案工作和卡管系统建设等基础性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原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工作的通知》中确定了居民健康卡建设的目标要以新农合参合农民、新生儿(儿童)、职业病高危人群、无偿献血者等4个重点人群和大型医疗机构为突破口,到2015年底,使居民健康卡发卡率达到75%以上,初步实现跨机构、跨地区就医“一卡通”,到2020年,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成效显著

2012年居民健康卡试点启动以来,原卫生部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关于推进居民健康卡的政策性文件,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居民健康卡的建设。原卫生部相继了《关于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的通知》和《大型医院发放使用居民健康卡实施方案》。

大型医疗机构在发卡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进展。湖北同济医院与合作银行一起创新性地研制了自助发卡设备,实现了医院现场发卡、即办即用的良好效果。2013年1月,原卫生部办公厅和医管司在同济医院召开了大型医院发卡使用居民健康卡的现场推进会,确定了北京协和医院等13家大型医院作为首批医院发卡居民健康卡的试点。

居民健康卡发展促进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