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建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4:2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防建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防建筑论文

篇1

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便是人防地下室。人防地下室主要分为甲乙两类,设计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生化武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各种防护要求的为甲类防空地下室。设计能够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生化武器以及常规武器的各种防护要求的为乙类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不仅仅要在日常生活中适用,更要根据当时的战争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战争期间建筑的防空地下室的柱子、顶板、底板、梁以及外墙都要比平时的普通地下室的尺寸要大。有时候还要临战前进行转换,来满足平时的一些使用功能,例如战时的洞口和封堵墙等。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防空地下室的设计要对顶板上进行水平遮弹层设置,这样才能有效抵挡炸弹以及导弹的猛烈冲击。

2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人防地下室出入口的设计

人防出入口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在甲类防空地下室中,主要的出入口必须设置成室外出入口,而且在地面上的建筑部分一定要在防倒塌范围之外,也可以增加设置防倒塌棚架从而避免战时人防重要的出入口被建筑构件堵住。因为汽车库的坡道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室外设置,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选用汽车库的坡道作为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出入口。如果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位置选择有错误,就会对其后许多的设计及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2.2人防地下室门的设计

首先,人防地下室的门不能全部开启,根据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附建式人防地下室中的出入口一般采用楼梯式的出入口,作为公用通道的楼梯,在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管道井、排水管道以及消防设备的布置。人防地下室的门与普通的门存在抗爆性与密闭性的差异。人防地下室的门扇的尺寸在一般情况下要大于洞口,而且不能镶嵌于洞口之中,门框墙和钢筋混凝土门扇都需要搭接100mm。同时在设计的时候更要注意,人防地下室的门在开启与关闭的范围之内没有消防栓、消防管道以及顶板梁等因素的制约,充分保证人防地下室门的前面的通道的尺寸能够达到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安装与关闭开启的要求,比如在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一定要设置一个后凸梁。如果没有对防护密闭门的门洞上方通道的内侧进行一个后凸梁的设置,就会使密闭门在开启的时候被防护密闭门上方的后凸梁挡住从而无法开启。又或者是在防护密闭门的侧面设置了密闭门,这就使防护密闭门与密闭门有闭锁的一边相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密闭门的开启会不会受影响进行思考。在进行防护门的开启与安装的时候注意设计的宽度也是尤为重要的。其次,要对人防地下室门的开启方向设计进行考虑,由于人防地下室门的比较重,开启较为不方便,所以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在人防地下室门的下边进行垫块处理,这样就可以支撑门的自重避免了人防地下室的门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过大而产生的变形。在对人防地下室的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使开启的门完全的贴近墙边,在没有遮挡消防栓与门洞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占地面积的目的。由于密室的通道尺寸比较的小,并且滤毒室的门经常开启的话会给在地下室的人的通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人防地下室的门的开启方向设计为朝内开启。最后,要保证防护密闭门的设置能够达标。在图纸交底时,发现竖井内部的防护门或沿通道侧墙在设置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在设计中人防地下室门的竖井的内墙面或是通道侧墙和门框外边都在同一平面内,使得门扇正对冲击波的作用方向。对此应当对设计进行改进,将门扇镶嵌入墙内,使内墙面与门扇的外表面持平。

2.3人防地下室集水坑的设计

战时的防空地下室,重要的进出口防护密闭门的进风口的竖井、通道内部以及外通道内都要对集水坑进行设置,对于排水与给水,滤毒室、进风扩散室和除尘室或是防毒通道等,都要对收集洗消废水的集水坑、清扫口或是地漏进行设计。

2.4人口疏散问题

如果按照每200个人不小于0.6M的要求来计算的话,每个门的设计人数就要小于等于700个人。2.1m为每700个人的疏散宽度,所以即便是门洞的宽度为2.1m,其可以疏散的人数也就是700人。楼梯虽然是疏散的口部,但是疏散宽度主要是看楼梯之间的中到中的轴线距离。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就会使实际的疏散要求不能达到正规的设计要求。

3结束语

篇2

关键词:人防工程建设,科学发展,加固改造

 

人防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防工程建设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发展步伐,抢抓机遇,在新的起点上谋求人防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

一是解放思想,多渠道吸收外部投资,加快公共区域人防 工程建设

由于每年收取的易地建设费用于人防基础工程建设都明显不足(如人防指挥中心、疏散地域建设等),结合民用建设修建的防空地下室比较分散,且都位于住宅小区或单位内部,对公共区域市民的疏散掩蔽作用较弱,造成公共区域人员疏散掩蔽面积不足,群众对人防工程平时了解不够,因此,如何加大公共区域人防工程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仅靠人防办自身财力是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的,只有多渠道吸收外部投资,才能加快公共区域的人防工程建设速度。

二是积极探索,为“结建”防空地下室产权问题探索路子

目前,国家对“结建”人防工程的产权归属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说在法律上存在空白。随着 “结建”工作的不断开展,防空地下室产权明确问题也将凸现。目前,我们逐步推行的人防工程使用证制度,也是为了这一问题在作一些探索。论文参考。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将法律义务范围内开发商或单位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产权收归国有,我个人认为,在适当时期,也应报政府审议,开展该项工作。在前期可只认定产权国有,收益、管理由原建设单位负责,可适当收取一定金额的维护费,再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考虑收取使用费问题。免费论文参考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空地下室在平时能够得到妥善维护,确保战时功能发挥。

三是加强地下空间有序开发,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加快人防工程建设速度

目前,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利用资源越来越少,城市建筑不但向高空发展,而且向地下延伸。虽然制定出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应法律、法规,但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上,还存在严重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缺乏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协调地下空间建设管理,管理体制不科学。因此,应与政府加强沟通,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工程建设需要的管理工作,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纳入法制轨道。论文参考。要抓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机遇,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防工程要求纳入相关章节,规定规划项目审批时,应同时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审批,确保在规划实施中,将人防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四是加强早期人防工事维护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早期人防工程进行加固改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人防工程都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加强早期人防工程防护效能评估,通过加固改造增强防护能力,是当前人防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免费论文参考网。免费论文参考网。

早期人防工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经费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早期人防工程出现设备失效、防护级别降低等现象;二是受当时建设条件与设计水平限制,部分工程“矮、窄、深、长”,防护能力不强;三是部分工程渗漏严重,造成了开发难、维护难;四是随着城市改造、建设等原因,早期工事损毁现象时有发生。论文参考。对早期人防工程进行改造,要按照“立足现有、充分利用、全面评估、科学分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形成“全面评估、科学非类、综合治理”的维护管理理念,在对早期人防工事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早期人防工程作出科学的评估,而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待开发、维持现状、加固改造”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利用和加固改造,最大限度地节省建设经费,提高防护效果。

篇3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人防设计的平战结合问题,从人防荷载的确定、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及构造要求等方面介绍了人防结构的设计要点。在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也经常会遇到防空地下室的平战转换设计问题,协调好防空地下室在平战两种状态下的不同使用要求,已成为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TU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29-02

人防工程是战时防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的发展,人防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空地下室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类型人防工程一样,它具有国家规定的防护能力和各项战时防空功能,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如何设计好人防工程,使人防工程在战时能真正起到防空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防工程的设计工作,而且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结构物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的作用机理及对结构的反应比较了解。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95)及《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结合已设计建成的大量人防工程,现将防空地下室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原则

(一)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

1.人防地下室水平荷载作用及变形特征。(1)风荷载计算均扣除地下室的高度。地下室是否约束、约束的程度与风荷载计算无关。(2)设计设定地下室部分的基本风压为零;在地上部分的风荷载计算中,自动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高度,地下室顶板作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起算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受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程度的影响。(3)由地下室质量产生的地震力,主要被室外的回填土吸收。

2.人防地下室竖向荷载作用及变形特征。对于一般结构而言,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对竖向荷载作用几乎没有影响。当地下室出现悬挑结构,则地下室外的回填土约束对竖向荷载作用有一定影响。所以,地下室不应有悬挑结构。首选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因为竖向变形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当地下室体量、面积很大时,与上部结构所占面积差异太大,如超大地下室、底盘等,此时可以根据上部结构的底面积取外伸2~3跨作为地下室,并与上部结构共同分析。

(二)人防结构设计的原则

人防工程依据其对冲击波的防御能力可分为四个抗力等级:6级、5级、B4级和4级。其中4级防御能力最强,等级最高。B4级仅次于4级。按照人防工程“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必须使结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设计荷载应全面考虑动荷载以及土体作用力、水压力、结构自重静荷载及地震荷载的作用,人防工程抗力等级是按照抗核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大小来划分的。人防工程除战时受到核爆炸和常规武器爆炸荷载作用外,在平时使用时,还会受到地震作用。随着人防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人防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人防结构工程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人防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某甲类防空地下室总建筑面积7350m2,局部配电房、水泵房、消防水池为非人防区,其余大部分为人防区。地下室人防区分设A、B、C、D共4个六级人防单元,人防单元A为912m2,人防单元B为1580m2,人防单元C为1450m2,人防单元D为1973m2,共计5915m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不考虑风荷载作用。地下室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上部结构整体计算所得,采用C40混凝土。

(二)人防地下室底板设计

1.地下室底板人防荷载确定。本工程采用先张法高强预应力管桩,属有桩基钢筋混凝土底板,且为饱和土,底板人防荷载取值为25kNm2。

2.地下室底板反向荷载确定。依据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及室外道路标高系统,本工程设计抗浮水位标高9.2米,即相对标高为-1.05米。底板标高-4.550,底板厚度为0.3米,计算水深3.8米。底板疏水层为100~200mm,以均厚150mm计算,底板自重0.3×25+0.15×20=10.5kNm2,计算反向荷载扣除底板自重为(1.35×38-10.5)1.35=30.5kNm2。

3.底板截面设计。按人防要求,底板最小厚度250mm,因板跨、荷载较大,本工程取底板厚度为300mm,保护层厚度50mm,可满足底板承载力及裂缝宽度0.2mm的要求。最大水头H为3.8米,底板厚h为0.3米,依据《高规》表12.1.9基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确定办法,Hh=3.80.3=12.7,地下室底板设计抗渗等级为0.8MPa。底板设计采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考虑人防荷载、水浮力的反向荷载并扣除底板自重的倒楼盖模型进行设计,反向荷载以恒载计算,底板自重为对结构有利恒载,取分项系数1.0,人防荷载为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为1.0。

(三)人防地下室顶板设计

1.地下室顶板概况。顶板为小区花园,覆土700mm厚,设计恒载为14kNm2。小区内设有消防车道,消防车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顶板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为70KNm2。地下室车库为6×8米,经与设备专业配合后,地下室净高应不小于2.8米,即梁高最大为800mm。

2.顶板截面设计。顶板设计采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考虑人防荷载、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活载等的单层楼盖模型进行设计。有限制的梁高,按通常的做法无法满足大跨度下的大荷载。采用降低底板标高以增加地下室层高为增大梁高拓展空间,这势必增加地下室的开挖深度,增加工程造价。加大梁宽可以解决配筋率过大的问题,但又造成梁截面过大,形成典型的肥梁胖柱型结构,这也是结构经济性要求所不容许的。最后经过研究采用框架梁端加掖的构造措施,梁中间高度为800,支座处高度为1100,这既解决了配筋率超限的问题,又满足地下室净高的要求,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为各设备专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实现了工程的可行性。

3.嵌固及后浇带设计。主楼部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即要满足人防荷载,覆土荷载及本层活荷载的要求,又要满足本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的要求,所以在地下室顶板主楼部分的设计中,按主楼整体计算的结果进行截面设计。本工程总长度达到136.8米,总宽度为70.4米,如何解决温度应力引起的收缩裂缝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做法,地下室顶板底板以30~40米的间距设置800宽的后浇带,同时注意后浇带避开坡道及人防口部,后浇带在顶板覆土之前封闭,并加以养护。传统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做法,经验证明这种做法是防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导致裂缝的最经济的措施。

4.人防口部、人防隔墙及外墙的结构设计。地下室层高3.8米,口部大样均可套用国标07FG04图集,人防隔墙及外墙采用单向板模型计算,上部支座为简支端,下部支座为固定端,人防隔墙按弹塑性模型计算.外墙按弹性模型计算,控制裂缝宽度0.2mm。在外墙施工中施工方反映出一个问题,主楼外侧的柱与外墙整浇在一起,且主楼为小柱网,多为3米多的柱距,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施工中必然会造成外墙大部分都是C40的混凝土,大面积的高强度混凝土是必然造成大量的水化热,容易产生大量的收缩裂缝。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做法:一是外墙及柱都采用C30混凝土,通过柱轴压比的等效换算加大主楼柱截面;二是外墙及柱都采用C30混凝土,柱截面不变。以柱两侧的250厚外墙作为柱截面的翼缘,可以看做是增大了柱截面。以500×500柱为例计算,C4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为18.91Nmm2,C3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为15.4Nmm2,500×500柱的两侧可增加翼缘面积为400×250,理论上这种做法是可行且安全的。最终决定施工中采用第二种做法,即不改变柱截面直接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至C30。但由于剪力墙所增加的翼缘面积相对比例较小,无法达到等效轴压比的要求,故剪力墙部分还是按C40混凝土施工。这种做法亦有其局限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相差大于10,柱截面面积不宜大于500×500。

篇4

【关键字】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加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中吊装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建筑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立安全施工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复杂和必要的,应该针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工程概况

深圳市某超高层工程由地下室、裙楼、二座呈镜像对称分布的塔楼组成。建设用地面积14788.29 m2,总建筑面积157425.87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30158m2,裙房约20234 m2,住宅约100696 m2,幼儿园约1600 m2。建筑基底面积8750.65 m2,容积率8.55,建筑密度59.17%,建筑高度:149.95m。本工程为超高层高尚住宅楼,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防火分类: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人防工程等级:六级。结构类型:核心筒-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层数:地上48层,地下4层,裙房2层,19~20层、35~36层设有避难间。其中:①地下室:共四层,结构层高为3.9m、3.9m、3.9m、5.85m,地下四层至地下二层主要用途为车库与各设备用房,人防地下室设在地下四层,人防面积2542 m2;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②裙房(2层),建筑层高分别为6.0m、4.8m,主要用途为商业用房。③塔楼(50层),转换层在3层、建筑层高为3层8.1m;3层以上(4~50)为住宅,建筑层高为2.9m。

本工程钢结构构件的分布情况为:在主塔楼-2至3层顶框支柱KZZ1a、KZZ1~KZZ5,设计采用型钢混凝土柱,转换层采用劲钢梁。劲钢柱56根,劲钢梁31根;型式为两个焊接H型钢交叉而成,壁厚25mm;总用钢量1200吨,由此可见,本工程钢结构吊装工程量是相当大的。另外,由于本工程是旧村改造工程,拆迁面积有限,造成现场施工用地紧张,工期紧凑,因此,钢结构吊装施工是本工程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三.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前准备

为了使吊装施工快速、安全的开展,在吊装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检查设计图纸并对图纸进行学习、审核和会审,对图纸中的不详、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地向甲方交谈,并对其交谈结果进行确认。

2.组织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与安装规范要求,掌握安装工程验收标准,并备齐相关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规范及质量表格。

3.钢构件的加工制作质量以及型号必须符合规范与设计的规定,并有出厂技术文件和合格证明。

4.施工现场必须满足其施工的要求,路面无障碍、地面结实、标高与轴线符合要求。

5.必要的工器具必须准备好,如吊索具、扳乎、垫木、装机械、扭矩扳乎、焊机、乎持电动砂轮、电钻、撬棍、焊钳等。

6.焊条、螺栓、涂料等连接材料必须有相关质量的证明,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的要求。

7.对施工机械进行组装、调试,使其有良好性能。

四.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

1.吊装顺序

不同的建筑工程有着不同的吊装顺序,就本工程而言,其吊装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则按照实际情况决定。

2.钢梁吊装

本工程钢梁安装经调整后必须满足下列技术要求:钢梁水平偏差为L/1000,目不应大于10. 0mm;钢柱的垂直度偏差为H/1000,目不应大于10.0mm;钢柱间距偏差为士4mm。吊装梁的吊索夹角一般不得大于60度,钢梁的吊点设置在梁的二等分点处,在吊点处的吊耳设置在钢梁上翼缘上,待钢梁吊装就位完成之后割除。钢梁拼装:钢梁在吊装前以地面作为工作平台进行涂装、拼装,用螺栓按要求紧固。钢梁绑扎:钢梁按合理的绑扎点进行两点绑扎。钢梁起吊:在钢梁两端分别绑扎一根缆风绳随钢梁起吊,起吊时保持钢梁两端平衡,钢梁超过钢柱柱顶200mm以上才能徐徐下降,与柱了对位,起吊时要注意风力对起吊的影响。

3.钢柱吊装

在进行钢柱安装定位时,应该注意在每一节钢柱安装完工后对其进行测量调整,在本工程中,要求如下:十字中心线偏差毛小于等于1mm;柱顶标高偏差为3mm;垂直度偏差h/1000,且不应大于10. 0mm。钢柱安装过程中偏差控制要点:地下室钢柱主要包括Z1钢竹柱、Z2箱形柱、Z3日字巨柱。安装时全部采用100t履带吊吊装就位,其最大吊装分段为Z3-3(分段3)钢柱,重量为32. 8t 钢柱安装后,应对柱顶作一次标高实测,根据实测标高的偏差值来确定是否对后一节钢柱的高度进行调整。标高偏差值为3mm,只记录不调整,超过3mm需进行调整。

本工程钢柱安装过程中结构稳定控制措施:

(一)采用揽风绳临时固定。

(二)采用码板进行加强。

(三)采用临时支撑进行固定。钢柱安装过程中垂直度校正措施校正的方法是:大多采用螺旋千斤顶作微调来完成垂直度的校正,校正过程中应边调整边测量,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吊点设置在预先焊好的连接耳板处。为防止吊耳起吊时的变形,采用专用吊装卡具,采用单机回转法起吊。采用4根钢兹绳起吊,起吊时,不得使柱端在地面上有拖拉现象。

五.超高层建筑吊装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1.在对超高建筑物钢结构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楼板混凝土建筑、栓钉熔焊、压型钢板铺设、焊接结构、测量校正、吊装、构件验收和构件制造等环节进行安全管理。在超高层建筑物之中的吊装工程之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具体而负责的工作,应该对在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如果没有对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不仅会使工程的工期受到损害,同时会使建筑物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可以分为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工期控制、材料质量控制、焊接质量控制、精度控制、构件安装、吊装前的准备、构件进场验收、构件制造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整体调整和单柱校正相结合的方式,使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3.在对钢结构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制造的规范、工艺和工程试验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在实验的过程之中,覆盖所有的接头要求和接头形式,针对在超高层建筑物之中的形式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灵活的选择。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富有经验的承包商,应该对其以往的焊接工艺进行评价,在制造钢柱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措施和工艺措施,最终促进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使其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之中,安全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其具有悬空作业和高空作业的特点,因此,十分容易产生在高空中坠下零件的现象,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减少这种安全隐患的产生,应该在施工的现场设立完善的监督安全小组,在每个安装过程中设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不断完善员工的安全施工意识,在员工之中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

5.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将安全管理知识落实到生产之中。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的基础之上,着重对薄弱部分加强保护,通过安全网的增设和树立安全护栏,使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和安全程度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超高层建筑之中的安全管理机制。

六.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关键技术对于钢结构吊装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钢 邓利辉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31期

[2]李宏生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施工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安全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8期

[3]崔晓强 胡玉银 吴欣之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用 12 次) [期刊论文] 《建筑机械化》 -2009年6期

[4]刘司华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吊装工程的施工监理及安全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8期

[5]罗梦恬 国金中心高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干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 2008 -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6]苏铁斌 宫健 卢俊嶙 超高层钢结构伸臂桁架安装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4期

篇5

论文摘要:对为什么要进行大型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以及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作者在人防工程的设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本地区配套人防工程建设规划情况和特点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

0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建设开发项目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大型项目的建设开发规模由原来的几十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上百万平方米甚至几百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由以前的几十亩发展到数千亩,居住人口数万人,相当预新建了一座城镇。项目开发的周期也比过去长。如何让这些大型建设项目的配套人防工程建设与我们城市的人防工程规划相一致,与我们城市建设同步呢?

1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人防工程控制性详规的重要性

一个大型建设项目对一个地区的来说往往是个重要的工程,它的许多方面对其所在地区周边的开发建设项目都有一定的影响,其配套人防工程建设对于该地区的人防工程建设来说也应是引导性和标杆性的,因此怎样建设好该区域的人防工程,是我们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企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要使大型建设项目区域人防功能完善,建设有序推进,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人防工程控制性详规是非常必要的。

2大型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

目前我们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多为区域性的功能规划,且主要针对的是公共人防工程的规划。而对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规划缺乏指导性,实施性不强。有的建设项目位于城市发展的拓展区域,从而缺乏人防建设规划,也缺少人防工程控制详规。 同时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缺少与城市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相配套的逐地块的详细规划。因此,过去在某一个地区的建设开发项目,虽然在其配套的人防工程数量上能够按照当地的政策法规得到配套实施,但其功能组合缺乏规划指导,人防工程的使用功能其它附属配备设施也不够完善。有些地区的建设项目过去建设的均为战时普通人员掩蔽所和物资库,且其比例不合理,同时缺少专业队掩蔽所,街道指挥所等功能的人防工程。

许多大型建设项目都是分地块分期进行开发建设的,开发建设的周期长,一般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无论是我们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企业都希望对其配套的人防工程所要达到的规模、等级功能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因此仅仅依靠我们的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人民防空条例是不够的,对于这些大型项目我们还需要一些更具体的,更具操作性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作为指导。因此在大型建设项目中实施前进行配套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一般大型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主要是以该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所在城市的人防工程建设规划, 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根据人民防空法、各地方人民防空条例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确定所规划项目的设防等级。其次根据该项目的每一块建设开发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出相应地块的配套人防工程的规模。一般开发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面积应该与开发建设的面积相匹配,但有些建设开发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总希望其在项目的前期少建一些人防工程或者不建,在后面的以后各期开发中来将前期的补齐,因为都为同一个项目,如果建设开发企业有承诺是乎可以接受,然而这样会带来许多问题,如该地块人防工程不能配套,战时该地块人员的疏散距离增加,一些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变更开发企业,这些都会为后期的配套人防工程建设增加管理上的难度。然后就是对每一块用地的配套人防工程的功能进行合理规划分布,如在哪些地块设置普通人员掩蔽所,哪些地块设置物资库,按照有利于防护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在合理位置设置街道指挥所、专业队人员遮蔽所和车辆掩蔽库等等。最后就是人防工程附属设施的规划,主要是确定区域电站和区域水库的设置位置,防空警报台设置点位,是否达到规定的覆盖范围。 转贴于

重庆市的大型建设项目的配套人防工程建设规划是从2005年开始,(注:我市对大型建设项目的界定是规划地面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项目),此前还没有城市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配套人防工程建设进行过规划,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完善,目前的大型建设项目的配套人防建设规划已经形成有一套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规划设计步骤和模式。同时,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论证审批程序。即保证了规划的合理合法和可操作性,又能够保证规划的严格实施。目前我市已完成了十多个大型建设项目的人防规划,最小的建设开发项目50万平方米,最大的310万平方米。

重庆是一个山地丘陵城市,大型建设项目的配套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也有其自己的特点,规划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如人防工程的设置重点在高层地区和住宅密集区布置,这样即方便对人口密集的地方的快速疏散,又有利于防护。对于高差大的地块,由于地下室的外围结构临空面较多,因此建设人防工程的条件有限,还有一些沿江部分地块有防洪控制高程要求,人防工程较难设置,这些特殊情况可结合周边地块统筹安排。此外人防工程的规划还应按照人防规范中在规划选址方面的要求,如人防工程一般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置,其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人防工程尽可能利用基地平缓的地块修建,以保证人防工程全埋于地下,减少防护外墙的临空面,有利于防护,节约造价,减少对自然山地的破坏,同时也方便平时作为车库的使用。人防工程的设置尽可能使平时和战时功能得到统一,以满足平战的快速转换,同时降低工程造价。人防工程距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厂房、库房的距离不小于50m,距有害液体、重毒气体的贮罐不小于100m,一般比较多的是加油站和变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作者认为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出来的成果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图,另一个就是地块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表。以下为某大型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规划成果。

3 结束语

大型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是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即是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的完善和补充,对落实整个城市的人防工程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指导大型建设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要严格实施开发项目配套人防工程的建设规划,即要求我们的编制单位因地制宜地、科学论证和规划,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部门的配合、监督,确保规划能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防空,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主办

篇6

关键词:地震,图书馆,减灾防灾

 

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给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我们灾区的图书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笔者地处重灾区亲历了这次地震,更加觉得应该从这次地震灾害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探讨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应对地震灾害的发生、减少地震灾害对学生和学校所造成的损失的办法。

1.地震灾害发生之前的安全防范工作

1.1拟定防范地震灾害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建立安全应急机制

图书馆是高校人流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外,还不能让读者在图书馆内受到伤害。要把危机管理纳入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之中,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做好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要预先制定本馆的应急预案,组建危机控制和检查小组,并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上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必要的技术训练。免费论文。

有效防范地震灾害带来的危害,首要的因素还是灾害发生之前的准备,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应急机制。目前,高校普遍建立有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但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往往很不明确甚至缺失。地震灾害的安全预案首先要建立图书馆应急指挥部,其指挥体系要在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上,突出安全员的作用。其功能主要应该着眼于人员的安全撤离、水电的管理、人员情绪的稳定、警戒措施和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快速有效的展开。

人员的安全撤离。安全预案中对人员的安全撤离要作出详尽合理的安排,特别是阅览室和流通借阅处的读者撤离,要努力做到“迅速、有序、安全”。一旦判断发生地震,当值馆员应指挥馆内人员就地躲避;关闭电梯;利用第一次震后的间隙,指挥馆内人员按照预案规定的各馆室人员撤离路线,依次有序地通过安全楼梯撤离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大地打开出口,冷静而恰当地通知和疏导人员是安全撤离的关键。免费论文。

水电的管理。馆内工作人员在撤离前要切断水、电源,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人员情绪的稳定。地震灾害发生时,指挥人员要尽可能地稳定人员情绪,设法及时准确地通报相关信息,避免信息通报不及时而产生的恐慌,避免撤离时因慌乱造成通道上出现踩踏事件。引导已撤离人员尽快使自己从惊恐中平静下来。

警戒措施。或叫非法进入的应急措施。非法进入包括多种情况,如读者或其它外来人员在灾害发生后进入办公区和设备区、闭馆后仍滞留在馆内或未通过正常通道进入等。发生以上情况时,安全员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均应询问、制止,必要时可通知保安前去予以制止。

信息的传递。从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来看,地震灾害发生同时,几乎所有的现代电子通信方式都将受到影响而中断。预案中,如何组织专门的人员采用人工传递方式应对尤其重要。重点要防止地震谣言和消息误传。免费论文。

1.2深入开展防范地震灾害突发事件的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防范地震灾害突发事件的安全宣传,使馆员和读者拥有正确的危机观,具备危机处理的基本知识,明晰在灾害应对过程中的基本措施。同时还要重视员工与读者的心理教育,避免过度恐慌心理的发生。要靠日积月累的安全文化熏陶,让安全理念、规章制度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让安全成为自觉的行为。

在宣传的途径上,要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自愿者、馆内橱窗等多种方式进行。

在宣传的内容方面,可以突出以下几点,促使理性避险:一是多数时间的地震不会导致房屋的倒塌或者很快导致房屋的倒塌,避免过度恐慌;二是地震灾害就其强烈的程度,可能出现的灾害是:书架上的书刊掉落、设备倒伏、吊灯、吊扇掉落、书架倾倒、外墙和室内吊顶装饰材料剥落、围墙倒塌、框架楼的填充墙破裂倒塌、框架折断楼房坍塌等。三是同次地震中,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室内设备倒伏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桌椅下面比桌椅旁边受到伤害的几率大。五是强震的时候处在高楼层内的人员往楼顶撤离比集中往楼下拥挤要好。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强震所造成的楼房垮塌,绝大多数自上而下的坍塌。

在方法方面,要建立每学期一次的防灾演练制度。这次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有条不紊地组织师生撤离,创造了震裂带无一人员伤亡的奇迹,就得益于他们的紧急疏散演习。经过这种制度化的演练,在地震发生时,安全撤离才能做得比较到位,师生安全由此方能得到保障。对于处于地震带上的图书馆安全宣传及防灾演练是非常必要的。

1.3加大投入,强化人防、物防、技防三要素的合理组合

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减灾防灾的投入,满足人防、物防、技防三要素的基本条件和合理的组合。安全物防是基础,安全技防是手段,安全人防是根本。

对于图书馆建筑,要加强检查,进行抗震加固。图书馆的书库中书架的摆放,两架之间距离、主干线通道、贴墙通道等要有足够的宽度。要时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就成排的书架来说,最好将其顶部用钢材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不致于轻易变形及倒伏。

在各个馆室内,应该配备应急灯和应急包。应急包内应配备常用工具、应急药品、应急指南等。馆内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

要重视和加强图书馆网站及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提供灾时的公共信息访问和灾后重建期的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器放置最好放在抗震级别高地方,并配备后备电源;技术上要加强无线联网建设并建立镜像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保障在灾害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2.地震灾害发生期间的应对措施

2.1地震主震灾害发生期间的人员撤离

地震发生时,按照预案的程序立即通告,给人以明确的信息和行动要领。可以指挥人员暂时躲到结实的桌椅边等;要特别提示书架旁边不能作为避险处;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以防异物砸伤。注意告诫读者千万不要采取跳楼、跳窗等方式逃生,以免摔伤或被玻璃扎伤;不要上阳台、乘电梯。要按照预案规定的各馆室撤离路线组织撤离到楼外面或者楼顶。撤离时不要拥挤,防止发生挤压踩伤。撤离到大楼外面时要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悬挂物等,特别要关注掉在地上的电线。馆员撤离时要尽可能带上应急包和应急灯。

2.2地震余震灾害发生期间的次生灾害防范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历史经验表明,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有时比直接灾害还要大。就图书馆来讲,次生灾害主要可能有电路、水管断裂造成的火灾、水灾。防范这些次生灾害首先要有专人,在第一次地震发生后马上切断对大楼的水电通路。震后震区常会出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对于有裂缝或较大损毁的书库来讲,要防范大雨对馆藏物品的损坏,尽早使用塑料布防水。

3.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恢复重建

地震之后的应急响应不及时和管理混乱,往往是造成次生灾害的主要的原因。地震主震发生之后,必须尽快启动善后修复机制。迅速上报地震造成的损失情况;提出补救工作方案,修复损坏的设施;拟定并公布因地震灾害而造成的各种问题的临时处理办法,以稳定人心重建秩序;清理现场、做好各类图书、物资的清点整理等工作,都是非常必须和急迫的。

3.1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警戒

地震主震发生之后,应迅速对图书馆馆舍实行警戒,防止灾害的扩大和新的灾害发生。警戒的目的主要有:(1)劝阻人员随意返回受损的馆舍内寻找遗失物品,主震中产生裂缝的馆舍在余震中随时可能发生倒塌,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新的不幸;(2)防止馆内的公共及其私人财物在混乱中被盗;(3)防止读者遗留物品被无序误取。警戒应使用有明确标示的专用警戒带围出警戒区域;安排专人佩戴标志24小时守护、巡视以执行警戒。

3.2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各方协调

若馆舍有严重损害不能继续使用时,应及时与图书、期刊的供应商联系,协调暂停图书、期刊的发送。在有替代馆舍后再分别通知供应商使其及时送货上门。如学校需搬迁异地,要及时与邮局联系取消已订的报纸或协调转入新址,减少图书馆的损失。

3.3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读者资料管理

地震发生时,由于大家仓促离开馆舍会遗留大量的私人物品。对这些遗留物品,管理人员应该在主震后进行分类清理,注明物品原所在位置。在遗留物品的招领环节,最好采用物主填写寻物单,注明遗留物的详细特征或者规格型号,由管理人员寻找、核对的办法发还,减少有意无意的错领发生。

3.4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馆藏资料的收集整理

馆藏资料的整理。对贵重的馆藏物品、文物要特别注意收集整理或转移存放。在清理时还要防止余震或者扶正书架所引发的其他物品坠落,从而造成新的人员伤害。对于垮塌比较严重的区域,要由专业救援人员处理。

3.5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临时服务

地震灾害发生之后到正常开馆之前会有一段恢复重建的过渡时期。无论是出于人性化服务还是稳定人心、重建秩序的考虑,地震灾害发生之后都应该及时发出“图书馆临时服务通告”。对读者遗留物品的发还办法、书刊借还的临时管理办法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相关规定并及时公告。必要时可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为读者服务。

3.6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网络服务

地震灾害发生之后馆舍及其现有的实物资料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虚拟的网络服务这时将充分显示出优越性。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可以很好地克服空间和馆舍等实物资料方面存在的困难。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基本掌握网络环境下的资料搜索和查询的方法,所以,只要我们在震后能保障图书馆服务器正常工作,保障图书馆网站的正常运行,就能很快地实现为读者提供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使我们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得到很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忠祥.21世纪高校图书馆安全防范工作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4 (2):31-33

2 徐国华.图书馆也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 (2):72-73

篇7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结构选型 体系

正文

1 结构选型

结构是一个建筑的骨架,也是主体,对于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更是重中之重,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1 结构的规则性问题。在新旧规范这方面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动,新规范在强化了这方面的内容,增加了许多新的限制条件。例如:嵌固端上下层的刚度比信息、平面规则性信息等,并且,新规范新增了一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建筑不采用严重不规则设计方案) 。所以,对于结构工程师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新的改动,避免后期工作的失误。

1.2 结构的超高问题。抗震规范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着相当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在规范中更是强化了这一点,不仅将原来的限制高度定为A级高度建筑外,还增设了B级高度的建筑,现在的建筑商有时为了利益最大化,对高度的限定都是马马虎虎,有时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至超过,但是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没有发生改变,导致施工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对结构该项的控制因素严格注意。

1.3 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题。新规范中,将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体定义为短肢剪力墙,并对短肢剪力墙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增加很多的限制,所以设计人员在高层建筑中应尽量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减少后期设计的麻烦。

1.4 嵌固端设置问题。现在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有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通道,所以嵌固端有可能设置人防顶板等位置,也有可能设置在在地下室顶板,因此,设计工程师往往忽略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限制、嵌固端楼板设计、结构整体计算嵌固端设置、结构抗震缝的设置和嵌固端位置协调、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一致性等等,任意忽略其中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整个结构的返工。

2 结构体系

2.1 结构刚度。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与抗侧刚度有很大的关系。设计的建筑物是偏刚性还是偏柔性,因人而异。这样就导致各结构物经济指标有很大的区别,目前的建筑设计的都比较偏于刚性.高层建筑中,剪力墙较多,而且墙普遍较厚,计算出最大的相对侧移值只有1/3000~1/5000,有的甚至更小。但是根据常年的经验,在那些土质好,基岩埋置也比较浅的地区,且高层建筑采用桩基的时候,地基特征值较小,所以高层建筑的抗侧刚度可以设计得柔些。把结构的极限变形能力作为控制值。如果满足变形的限值,结构刚度尽可能设计的小些。这样,不仅减低地震作用,也降低场地与建筑物发生共振的可能性,还有可以满足经济要求。

2.2 侧向位移的限值。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位移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相关。为了防止位移过大,建筑规范对顶点位移和每一层的位移都有一定的限制。控制位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并且使人在工作的时候有舒适感和满足抗震需要。人的舒适感主要与结构的顶点的加速度和自振周期有关。另外,控制位移是保证结构遭遇强烈地震不发生倒塌的关键因素。控制层间位移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装饰物,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开裂与损坏。弯曲产生的变形以及剪切产生的变形对构件内力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2.3 后浇带。由于结构水平位移过长,温度变化,受力不均匀等原因,需要设置三缝(抗震缝,伸缩缝,沉降缝)。有些建筑结构对缝的处理比较困难,而建筑规范对此要求有比较高。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都用后浇带代替结构缝。就是在施工时,先预留800~1000mm左右的缝,等过一段时间再后浇混凝土。用于代替沉降缝的后浇带,一般后浇时间为主体结构完工后开始施工。一般情况,如果基础置于压缩模量较大的土层或砂土上,则在后浇混凝土前建筑物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这种情况利用后浇带代替沉降缝基本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建筑基础置于压缩横量较小的土层,建筑沉降需很长的时间,后期沉降量占有一定的比倒,后浇带浇灌之后还会继续沉降,后浇带就不能代替沉降缝了。这就要在结构上理由其它构造措旋来解决。对于代替伸缩缝的后浇带,一般后浇带预留时间为几个月。此时,采用后浇带,混凝土浇灌时收缩变形一般不产生附加应力,后浇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后浇带浇灌后乃至建筑物整个正常使用阶段,由于自然温差引起的伸缩缝仍会产生一定附加应力。此时的情况与不设后浇带是一样的,这种情况需要引起设计人员足够的认识。此外,后浇带处钢筋不可随意切断,不然很难满足锚固长度,特别粱中钢筋较粗,而后浇带的宽一般只有800mm左右。难满足规范的锚固要求,并且同一截面截断所有钢筋锚固也违反规范要求,如果钢筋不截断,则混凝土伸缩时就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此力与正常受力方向一致,就会降低承载力。因此,不同的情况要具体对待,有的结构不能用后浇带代替结构缝的。

3 圈梁的设置

现在高层建筑基本上都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为了加强楼层整体性,增强楼层刚度,往往在楼层设置圈梁,特别塔楼更是设置多道圈梁,对于预制大楼板结构及内浇外挂类型结构,设置楼层圈梁是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在全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来说,作用不是特别大。在楼层处,由于楼板的钢筋和墙体的钢筋纵横交错,已无形成了一个圈梁.此时再设置圈梁就会产生钢筋过密的现象,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扰。

4 地基和基础

地基与基础设计是整个结构最基础的部分,也是设计人员最为重视的部分。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坏不仅仅将直接影响设计人员后期工作的进行,同时,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因此,在这一阶段,如果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貌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地方性规范。由于我国的形态百异的地貌,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全面详细的描述与规定,因此,建立在国家大标准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更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与设计处理方法等成熟的经验描述与规定描述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地方性地基基础,要地方规范进行深入细致地学习,避免对整个后期结构设计工作造成重大的影响。

5 梁柱节点箍筋

现在高层梁节点箍筋施工的问题有:节点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钢筋分布密集,特别中间柱子的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方便,当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的箍筋不好绑扎,会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子箍筋,就会留下严重后患。通过多年的实验,笔者认为可以有下述的改进方法:在柱子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以便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再搁置于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防止附加短筋位置和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的问题,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箍筋角部约5cm。

结语:总之,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相当麻烦并且需要多方面考虑的工程,任何的失误或者认识不到位都会对结构产生或大或小的问题。上述的只是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高层建筑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郭岗 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建材 2009(2)

篇8

关键词:空心楼盖,CBM管,施工质量,抗浮技术

 

1.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特点

近年来,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广泛地应用于商场、办公、教学、停车场、住宅等公共、住宅和工业建筑领域。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按照一定规则在现浇楼板中放置埋入式芯模,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内空腔的楼盖施工技术。论文参考网。该技术可有效地减轻楼盖自重,提升抗震性能,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同时具有提高净空空间利用率、隔音、保温、通风、采光性能好、楼面平板有利于房间灵活隔断等优点。

CBM自稳型高强芯模是由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封闭筒体和夹持钢筋的支架组成,具有强度高、自重轻、自带固定支架的特点。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将CBM自稳型高强薄壁管(楼盖内模)固定在楼盖现浇板的上下层主筋之间(与梁筋保持一定的间距),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排列并浇筑成形,使原实心楼盖变成空心楼盖,实现建筑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目标。

焦作市都市花园馨苑二标段的地下人防工程成功地应用了该项技术。

2.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流程

2.1 工程概况

焦作市都市花园馨苑二标段工程为框混结构,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地上5.5层为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24900M2,其中地下室部分采用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技术,面积约为3852M2,采用直径250MM的芯模,长度1000MM和500MM二种规格。CBM现浇空心楼盖施工时间为2008年10~12月,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量1316M3。

2.2 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搭设模脚支撑系统­­­→安装底模板→在模板上弹线,确定芯模的安装位置,底板钢筋及管线预埋的位置并弹好墨线→绑扎底板钢筋、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安装芯模模座和预埋管线→绑扎纵横肋的钢筋网片→底层钢筋验收→安装、固定芯模→绑扎面层钢筋、做好预留预埋→搭设施工架空便道、安装砼输送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

2.3 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的质量问题

⑴ 主要质量问题

CBM管有飞边、毛刺、蜂窝、贯通裂缝、纤维外露或破损现象;由于控制措施不严密或混凝土浇筑顺序、振捣时间等原因导致的CBM管水平位移、上浮、破损等。

⑵ CBM管上浮的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现场勘验发现:①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CBM芯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结果CBM芯模上浮严重超标,说明CBM芯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单靠板内钢筋加固CBM芯模不能满足要求;②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靠近梁边部位CBM芯模上浮幅度较小,板中上浮幅度较大,说明梁内混凝土及钢筋对CBM芯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③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CBM芯模容易上浮,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④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则CBM芯模也会上浮,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

由此可见,CBM芯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CBM芯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每次摊铺厚度过大,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CBM芯模上浮的主要因素。

3.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质量控制措施

常见的CBM管位移有水平位移和上浮两种,其中以上浮最为常见,是影响CBM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其质量控制技术是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

3.1 支撑体系及定位措施

⑴ 在暗梁钢筋和楼盖底层钢筋安装完毕后,钢卷尺测量实际铺设CBM管的空间尺寸,分隔点用石笔在梁筋上划线,排管时用铁丝调直,待一个柱网排定后,用定型模卡卡定后进行点焊固定。为了确保CBM高强芯模在砼浇注过程中不上浮,需用10#铁丝每间隔1000mm,扣在底层钢筋交叉点并穿过模板锚固在钢管上。

⑵ 在芯模的安放过程中,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其位置准确和整体顺直,以保证空心板肋间及上、下板混凝土的几何尺寸。芯模安放时底部宜用混凝土垫块或撑筋垫起,管间肋部在钢筋网片上焊横向短钢筋,或U型钓钩,间距在1000mm左右,以确保芯模的净距,CBM芯模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芯模安放整体顺直度和端头顺直度(指芯模端面设计有横肋时)控制偏差为2.5/1000,最大不超过15mm。

⑶ 芯模安放过程中要随时铺设架板,对钢筋、芯模成品进行保护,严禁直接踩踏。当板面筋未绑扎之前发生芯模损坏,应予全部撤换。

⑷ 当芯模安放符合设计要求后,采取抗浮技术措施。为了防止芯模移动或上浮,应设置抗浮点,做法见图1。

3.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再浇注板,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CBM芯模纵轴线单向进行,不宜沿垂直CBM芯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泵管下料时,冲击力较大,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CBM芯模挤倒,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CBM芯模,造成CBM芯模移位。

3.3 混凝土振捣控制

⑵ 施工便道搭设:混凝土输送在楼面搭设专门的架空150mm的施工便道,运输道下铺设彩条布防止浇捣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⑶ 混凝土振捣:①梁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②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一次浇至板肋2/3处,此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60~180mm,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振点间距25cm;第二次浇至设计高程,塌落度控制在200~220mm,并注意必须在上次浇筑的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完成。论文参考网。用振动棒振实后,用平板振动器沿CBM芯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s左右,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否则混凝土会挤入CBM芯模底部,导致局部CBM芯模上浮,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CBM芯模进行振捣,以免振破CBM芯模。

⑷ 砼布料、振捣同步进行:混凝土布料时应在芯模板的两侧应均匀下料,相对振捣。施工时宜采用3CM的震动棒。见图3。

3.4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⑴ 安装预留预埋:预埋水平管线应根据管径大小尽量布置在暗梁处或管肋间。当水平管线、电线盒等与芯模无法避开时,应将芯模断开进行避让(见图4)。遇管线交叉或特别集中处,可换用小直径芯模安放予以避让。

⑵ 板上层钢筋:按照常规进行绑扎,在钢筋运输至作业平面时,应尽量将钢筋摆放在梁上,避免直接冲压空心管造成空心管损坏。板上层钢筋高度靠安装马凳来控制。论文参考网。

⑶ 芯模破损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空心管的破损,原则上应更换。也可对破损处用胶带进行封补,填塞,孔洞较大的可在孔内塞入塑料布、水泥包装袋等对钢筋、混凝土无害的材料,再进行封补。修补的标准为混凝土水泥浆不进入管内。

3. 5 质量控制措施效果

通过以上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并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对CBM芯模加固体系、CBM芯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使用专门设计定做的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CBM管的上浮率控制在3%(板厚)以内,平均上浮高度为5~8mm,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观感质量较好(图5所示)。

图5 无梁楼盖整体效果

4.结语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克服了传统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整体性差、跨度小、楼板出现裂缝、漏水,隔音不好等诸多不利因素。由于整体浇筑,无缝隙,整体性受力非常好,在使用上隔音效果非常明显。另外,现浇整体空心板技术,可以减轻楼板自重,比原来传统的预制空心板,在跨度方面有重大突破。在8~15m跨度内完全不用预应力技术,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本工程于2009年10月竣工验收合格,并获得了焦作市优质结构工程。整个地下室空间宽敞明亮,视线通畅;经测量、检验,现浇空心楼盖无肉眼可见裂缝,变形符合规范要求,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项目参与方的认同,并吸引了河南省建筑业各方面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前来工地参观考察。

参考文献

1. 邱则有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S].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S].

篇9

论文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地基与基础设计;概念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建筑类型与功能也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更加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做好高层结构设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概念设计

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采取减少扭转和加强抗扭刚度的措施,设计延性结构和延性结构构件,分析结构薄弱部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薄弱层过早破坏,防止局部破坏引起连锁效应,避免设计静定结构,采取二道防线措施等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结构概念设计内容。强调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是要求建筑师和结构师在建筑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规范、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设计中不能陷入只凭计算的误区。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在结构体系上,应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结构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递地震力途径,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2.一般工程都仅进行小震下的弹性设计,而用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保证“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没有验算和证实,那么建筑物是否真能做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无人知晓。对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地区的特别重要建筑和超限建筑,审查专家往往会提出更具体的设计指标:(1)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2)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要求设计单位确保实现“三水准”的设计目标。

3.建筑物是应当有个性的,不应当千面一物。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允许按照业主的要求选择不同层次的抗震性能目标作为设计者的设计依据。例如业主可以提出更高的抗震设防要求,按中(大)震不屈服设计或中(大)震弹性设计,保证重要的建筑物在大地震作用下不影响正常使用功能,而不仅仅是不坏不倒。

4.水平地震作用是双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应使结构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结构刚度选择时,虽可考虑场地特征,选择结构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效应,但是也要注意控制结构变形的增大,过大的变形将会因P-Δ效应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结构除需要满足水平方向刚度和抗震能力外,还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震动的能力。

5.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应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方向不宜均匀、连续分布、避免造成结构的软弱或薄弱的部位。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力。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单元之间应遵守牢固连接或有效分离的方法。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应采取加强连接的方法。

二、结构选型问题

对于高层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 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 B 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三、地基与基础设计问题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结构计算与分析问题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当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 或 ETABS、SAP 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振型数目是否足够。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

3、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篇10

化学灌浆材料又称防水浆材,其与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腻子或胶泥、橡塑止水带或金属止水带等同属防水建筑材料范围.而所不同处则是化学灌浆材料具有如下特性:

①它是溶液,而且是真溶液.应永不分层,无沉淀;

②粘度很低,有些浆材粘度甚至接近水;

③固化或胶凝时间可人为控制;

④可用泵灌入裂缝,充填裂隙,堵截渗漏水,具有原位修复止水结构或单独构建防渗帷幕之功能,特别适用于地下隐蔽工程;

⑤固化或胶凝时体积收缩很小;

⑥固化物或胶凝体本身不渗水;

⑦固化物或胶凝体耐久性良好.上述特点和功能是我们通常熟习的防水建筑材料所不具备也无法替代的,正因如此,化学灌浆材料在防水工程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并以此成为防水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2.常用化灌浆材的分类

目前国内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按其性能与用途大致分为两大类,六大品种系列,上百种品牌.第一类是防渗止水型,这包括水玻璃、丙烯酸盐、聚氨酯和木质素浆材四大品种系列.第二类是补强加固型,这包括环氧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浆材两大品种系列.其中水玻璃浆材又可分碱性与酸性两大品种,聚氨酯浆材又可分油溶性、水溶性与弹性三大品种,环氧树脂浆材又可分为非活性稀释剂、活性稀释剂及呋喃树脂三大品种.必须指出,在第一类型中的水玻璃浆材也能用于补强加固工程,只是强度较低;在第二类型中的环氧树脂浆材也能用于防渗止水工程,只是单价偏高.现将国内用量较大的环氧树脂和聚氨酯浆材品牌及研发单位列于下表1和表2.

表1.国内常用环氧浆材品牌及研发单位

浆材品牌SK-1JXHK中化-798CW

研发单位中国水科院天津基础公司杭州华东院科研所广州中科院化学所长江科学院

表2.国内常用聚氨酯浆材品牌及研发单位

浆材品牌

PMLWHWTZS发单位天津大学华东院科研所华东院科研所上海隧道公司

3.主要用途及应用部门

由于化灌浆材具有前述七大特性,故化学灌浆浆材和技术特别适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堵漏止水、帷幕防渗、基础加固和裂缝修补四个方面.从现在来看,化学灌浆的应用领域主要在水电、建筑、采矿和交通四个行业,具体应用领域大体如下

①大坝、水库、涵闸等基础防渗帷幕和基础加固;

②大堤、渠道、渡槽等的防渗堵漏及加固;

③核电站等的封闭止水防渗[1]和基础加固;

④地下建筑物(如地铁、人防、隧道等)的防渗、堵漏止水、基础加固和裂缝的补强加固;

⑤矿山、工厂有毒废渣、废水和城市垃圾场等截渗工程的防渗帷幕;

⑥矿井建设中的涌水堵漏、流沙治理及对软弱地层加固、稳定的预灌浆;

⑦石油钻井开采中的堵漏止水、钻孔护壁加固和驱油;

⑧桥基加固及桥体裂缝补强;

⑨机场跑道和停机坪、公路和铁路特殊路段的软弱地层加固、防渗和混凝土裂缝补强加固;

⑩江河海港港工建筑物(如码头、船闸、防波堤等)的基础防渗和加固

4.国内化灌浆材应用概况

化学灌浆材料在防水材料中虽属小品种,但随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应用量在逐年增加,年用量己远超万吨,现仅根据2004年沿海八城市12个企业或公司粗略统计的用量就有6635T,见表3.同时,在各部门中化学灌浆材料的应用也因工程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所选

表3.沿海八城市12家企业或公司2004年用浆量粗略统计

浆材种类水玻璃聚氨酯环氧丙烯酸盐

用量(T)/年4000220042015

择差别.如地下建筑业及地铁建筑防水多选用聚氨酯浆材;采矿部门止水和交通部门修复路基多选用廉价的水玻璃浆材;水电部门修筑大坝多选用丙烯酸盐做防渗帷幕和选用环氧浆材加固坝基;文物保护部门则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浆材来修复文物建筑等.化学灌浆材料在大型工程中应用量是很大的.葛洲坝电站一期工程护坦止水系统渗漏事故的修复,一次用弹性聚氨酯浆材20余吨;上海地铁4号线塌方冒水事故仅止水一项用聚氨酯浆材就达102吨;三峡工程近几年防渗堵漏和地基加固应用各种化学灌浆材料570多吨,见表4;广东一家化灌企业

表4.三峡工程化灌浆材应用概况

浆材名称CW环氧LW+HW聚氨酯丙烯酸盐

主要用途地基加固止水堵漏防渗帷幕

浆材用量(T)32018070

去年仅在桂、粤、湘公路修复工程的路基加固防渗中就用了水玻璃浆材2000吨以上,由此可见一斑

5.国内化灌浆材研究概况

我国化学灌浆事业是解放后开创的,经50余年发展,成绩斐然[2].这与一些产业部门和部份大专院校培养了一批从事化学灌浆技术的研究队伍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防水化灌浆材应用量逐年上升,浆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以近五年为例,在科技期刊杂志库捡索中化学灌浆的研究论文约有323篇,其中浆材研究与应用占240篇,见表5.由

表5.近五年国内化灌浆材研究与应用捡索概况

浆材环氧聚氨酯水玻璃丙烯酸盐丙凝甲凝木质素篇数1127327111052

%46.730.411.24.64.22.10.8

表5可见,从研究论文数量排序讲,前三位是环氧树脂浆材、聚氨酯浆材和水玻璃浆材,而

实际应用中则正相反,水玻璃浆材多于聚氨酯浆材,而聚氨酯浆材又多于环氧树脂浆材.从研究与应用所获成果水平来看也较高,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化学灌浆的成果就是例子.该工程在

①应用国内研制的无毒丙烯酸盐浆材,替代有毒并有致癌可疑的丙凝浆材,首次建造大坝化学防渗帷幕[3];

②选用CW环氧浆材和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加固软弱泥化断层破碎带;和

③采用包括化学浆材在内的五层防渗止水措施,处理好泄水闸迎水面多条混凝土活缝上[4]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其中三峡工程的高水头混凝土活缝处理,一直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6.化灌浆材与环境保护

化学材料中常含少量有毒害的化合物,用于防水的化学灌浆材料也不例外,因此研究与应用化灌浆材的人员一定要提高环保意识,做好防止污染的工作.积多年从事研究与应用防水化灌浆材工作的经验,特提出如下选择与应用化灌浆材,防止污染的四条原则[5]:

①能用水泥浆材解决工程防渗加固问题的绝不用化灌浆材;

②在满足工程防水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化灌浆材应首选无环境污染的水玻璃浆材;

③选用其它防水化灌浆材应选用无公害产品,并注意不要任意扩大应用范围及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