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能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7:5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能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能论文

篇1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篇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个别调查法和座谈法,对本校05级教育技术学生的信息能力作了一个初步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目前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转化速度加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比其它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信息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需要具有对信息的查找和创新能力。

1信息能力的含义

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信息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利用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批判、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其中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批判能力尤其重要。在信息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的信息交合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信息的终极目的。信息交流就是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人统一的、正规的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准确的判断能力是关键。

2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2.1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该次主要是针对陕西理工学院05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71位学生展开的一项小范围调查。通过座谈法,访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目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的能力分散到该专业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编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力上。

2.2现状分析

2.2.1基于计算机机基础的应用能力现状

在计算机的基础能力掌握方面,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主要涉及到的是计算机基本技能(Word,ExceI,PPT)的掌握,该项能力是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只不过是要求我专业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教技学生的能力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应用。

通过对40个学生(其中男20,女20)进行小范围调查,统计发现,对于WORD的应用,20位女生中,有19人能够基本掌握,1人对此根本不熟悉,其中13人能够熟练掌握;20个男生中,全部学牛都能够基本掌握该项能力.16人对此应用特别熟练。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大部分认为只需要会打字,会进行简单的排版就可以了。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文本的编辑和处理能力是较打字能力重要的多。文字的编辑能力应该包括文字的录人,排版,编辑以及图文处理。在这个模块中,文字的录人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图文的综合处理方面,女生的能力则较男生次之。

对于EXCEL的应用,主要对20个男生和30个女生进行了小范围的访谈,通过谈话,我从中了解到,有18个男生能够基本掌握该能力,12人达到熟练,2人不熟悉;在30位女生中有21名基本掌握,15人达到熟练,其他9人基本不接触。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明显低于对WORD的掌握要低得多,这项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就是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如对数字做进一步的计算,排序,以及插入图表图片等。

对于PPT的应用现状,主要是通过观察法来调查实现的。通过整体的浏览和观察发现,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够基板掌握该项技能,能够作出比较简单的少页数量的作品。但是若要完成比较复杂或者连贯的多页数的作品,则没有多数人能够顺利的完成。并且从完成作品的质量上来看,大多数人存在页面设计不合理、缺少实质性的内容等问题。

综合上面三种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方面,男生有明显的强势。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文字信息,图文图像信息上,这一点在文字编辑和PPT制作方面体现的较多,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普通的文字和图片图像处理能力,还必许具有过硬的图文处理能力,这也就是说我们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在生成信息的能力:数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用与EXCEL中基本信息的得到,基本信息的获得有利于后期的再利用,体现在该项目上主要就是数据的处理。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实际也是在进行某些信息的处理和在加工。

2.2.2程序编写能力的现状分析

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我们学习程序的编写主要应用与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上,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掌握和了解后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能够通过对所获的基本信息进行生成和创新,开发设计一些教学辅助软件。

在该项调查中,主要是对20个男生和10个女生的C语言及VB语言的应用现状进行的。通过访谈得到如下数据,从数据中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学生能力的不足

从这两个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能力的获取和应用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下,更谈不上信息的生成,创新和交流。基于这种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反应听不懂或者是原本有信心后来却力不从心等等。总结起来,更多的问题还是在学生自己的身上。不能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说明信息的获取能力较差,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不能将已有的信息资源转化为一种动力,不能理解消化信息,不能生成新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意识不够。

2.2.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的现状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体现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应用上主要是能够熟练的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适合个科教学实用的教学课件。那么,我校该专业05级学生是否能达到熟练制作出优秀的课件呢?通过调查发现,实际的现状并不能达到要求。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在应用发面的能力微微优于男生的发展。在该项软件的应用实际上主要体现学生生成信息和再创造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课件不光需要文字的录人,同时需要配有相关的图片,图像,动画以及其它有助于教学进行的各种媒体,不单单要求具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制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课件制作的比较具有人情味儿。在这一点上,刚好发挥了女生比较感性的优势,由此,女生将注意力投人的比男生多,所取得的成果也较男生显著。

3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对策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得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我们应从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角度着手考虑。

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向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予以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这些地区信息渠道畅通,信息软硬件资源充足。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经济不发达的陕西,且位居秦巴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缓慢,信息资源不足,硬件基础不够完善,不利于在校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能依旧如高中教学那样,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提供充足的软硬件资源供在校学生使用。

篇3

1.1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原则

电能计量管理部门应建设电能计量管理高效的信息系统,并与用电营业等相关部门实现工作联网,电力部门才能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其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要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电能计量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上,应保证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保证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电力部门电能计量满足各业务功能的需要,各项业务处理有效实现独立性,实现连贯和统一的业务流程;第二,用电管理中,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基础组成部分,还要预留数据接口为系统功能的扩展;第三,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以计量器具资产为辅线,以电能计量装置为主线,保证系统可以全程监控和管理整个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第四,保证系统设计中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一致性好、共享性高,便于用户查询,保证系统维护简单。

1.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设计模式

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整个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器的采用作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器负责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用户通过售电系统,可以在售电系统上购电,电力公司通过互联网数据交换,通过管理系统命令将电量输入到数据管理器,然后数据管理器再将电量通过控电机柜传输到用户区,实行李振中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湖北孝感432000电能用电的自动管理。同时,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将用电信息在售电系统、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相互传输,最后端口为电力管理部门中相关用电管理中心,监控系统由各用电管理区放置在相应位置,电能计量进行逐层管理,便于电力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

1.3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功能设计

正常情况下,电力部门要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应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使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管理整个电能计量工作,凭借信息处理技术达到计量系统信息共享;第二,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全程跟踪电能计量资产的状态,通过建设电能计量资产的各种台账,并实现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计量资产流转过程的跟踪管理。另外,电能计量信息系统为了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信息系统利用口令以及权限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第三,用电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操作可以利用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逐步取代用电业务的传统手工管理方式;第四,要求电能计量系统能方便查询计量业务进展、各种统计数据、用户的相关信息资料、计量器具的信息资料等。

2.电能计量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设计量信息管理系统

电量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产档案、运行计量装置档案、标准设备、检测数据档案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实时抄录分析各种电量表、自动检测各种计量器等特征,还可以对系统中存在分散、混乱的抄表系统测量信息和静态测量进行技术计算,将分类为营销、管理等功能模块,将原来计量和抄表系统内的计量信息转换为动态、综合、有序的信息,实现现代化的计量管理。要充分利用计量和抄表系统功能,适应电网商业化运行的需要,核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实时提供各类电量信息,实时查出有疑点的计量装置,对不合理用电情况进行严格查处,对在线计量装置引起的误差电量进行计算分析,能够改进计量管理,为电力营销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2做好计量装置的维护

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可以“补偿”计量TV二次回路的电压降,并且可以减少电能计量误差。同时,采用加大导线截面、电能表采用低功耗、缩短电压互感器和电能表之间的连线的有效解决方法,解决计量二次回路电压降过大的问题。在电能计量中采用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降补偿器,不但增加了计量装置的故障率,而且还影响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引起用户异议,造成不必要的争端,所以建议取消这种补偿方式。近年来,电量变送器代替电能表的现象逐渐出现,但是电量变送器因其用途、误差计算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不符合特殊的计量要求。所以,电量变送器不能代替电能表使用。

2.3优化计量工具

篇4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多种物理信号进行检测以便实现计量和控制,针对不同的信号往往需要不同的采集电路,这样一来在设计、安装与调试方面就存在很多不便之处。本文提出一种通用的可对多种信号进行采集的信号调理电路。若将此电路应用于仪器仪表中,则不必开箱,只需通过软件设定即可接收工业现场常见的各种信号,并可同时对八个通道模拟量进行采样记录,各个通道完全隔离。

1、硬件设计

信号调理电路单路输入的硬件结构,包括信号输入、放大、单片机控制等几大部分。信号输入电路由精密基准电源MAX872、光继电器AQW212E、运放4502及精密仪表开关电容模块LTC1043等组成。其中精密基准电源的使用一方面提升输入信号的电位,避免低电位测量时的干扰误差;另一方面作为一路检测电路,其测量结果可以修正其它回路的检测结果,实现系统的在线自校正。MAX872具有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2.7~20V),输出精度可达2.500V±0.2%。LTC1043CN是双精密仪表开关电容,电容外接,多用于精密仪表放大电路、压频转换电路和采样保持电路等。当内部开关频率被设定在额定值300Hz时,LTC1043CN的传输精确度最高,此时电容器CS和CH大小均为1μF。LTC1043CN和运放LT1013组成差分单端放大器,采用LTC1043CN为差分输入的电压采样值,电压保持在电容器CS上并送到接地参考电容器CH中,而CH的电压送到LT1013的非反相输入端放大。LTC1043CN是通过电容完成电压的传输,使电压由差分输入变为单端输入,并起到了很好的信号隔离作用,在本设计中双电容的巧妙接法解决了热电阻的三线制输入问题。

放大电路由运放LT1013和数字电位器X9241M组成,放大增益由数字电位器X9241中三个数字电位器决定,使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后均变为0~500mV的电压信号,满足模数转换器允许的电压输入范围。本部分电路仅完成信号输入,是我们研制网络化智能仪表的一部分,对于输入信号模数转换、数据处理、显示则由其它模块完成。S4、S5、S6是控制一路输入的光继电器,采集该路信号时同时合上,其他电路是所有通道信号输入的公共电路,只是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单片机改变其余光继电器的状态,形成不同的输入电路。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采集1~5V电压信号时:继电器CH合上,P11、SI、P37断开,通过电阻R2、R4实现分压后变为0.25~1.25V的电压信号加在数字电位器X9241的0号电位器V0的两端,经过软件实现对该电位器的调节,令其滑动端的数值为25,按25J63(电位器内共有63个电阻单元组成的阵列)这样比例继续分压变为约100~500mV信号,加LTC1043CN的电容CS上,此时数字电位器X9241的其它3个电位器形成的放大倍数应为1,才能保证在运放LT1013的输出端最大电压不超过500mV;具体如何设置这3个电位器滑动端的数值见后面软件部分。

(2)采集热电阻信号时:继电器SI、P11合上,CH、P37断开。热电阻采用的是三线制接法,消除了长距离传输时传输导线的电阻带来的误差。采集过来的电阻值接在IN1、IN2两端,IN2、IN3被三线制接法后短接,2.5V基准电压此时加在热电阻及R8、R9上,变为毫伏级电压信号输入。当为Pt100输入390.26Ω时转换为约290mV左右的电压输出。

(3)采集每个通道信号前还要采集两个不同的基准电压,实现仪表在测量中的自校正功能。电路中精密基准电源MAX872输出的2.5V电压经精密电阻R1(66kΩ)、R3(192kΩ)分压后,将约为640mV左右加在X9241的0号电位器分压。此时继电器S4、S5、S6断开,继电器P37合上。

2、软件设计

软件部分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控制各光继电器的状态及设定数字电位器X9241中各数字电位器滑动端的位置。本模块采用单片机控制,可与其它模块单片机或上位机进行通信。信号类型的设定,也可通过扫描键盘或IC卡完成。确定了各路的信号类型后,对应不同的输入信号,数字电位器X9241内部的4个电位器滑动端的数值不同,其中决定放大倍数的电位器RW1,RW2,RW3的数值n1,n2,n3可用下面计算方法得到,使得当信号输入为上限值时,在LT1013的输出端得到约为500mV的输出电压。算法为令n1=63ViH500,n2=n1+1则得到电阻RW3两端的电压V3=500H63(mV)

由Vi=(V3H63)n3+(500H63)n1得到n3=(63×63H500)·Vi-63n1其中Vi为信号输入上限值时对应的LT1013输出电压值。若采集8个通道,则需将24个字节数据的电位器RW1,RW2,RW3的数值n1,n2,n3顺序保存在本模块的中,另外还要保存8个字

节的通道信号类型。当巡回采集0~7八个通道时,根据不同的通道号,一方面从EEPROM中取出X9241滑动端相应的数值通过总线写入X9241数据寄存器中,数据寄存器的内容可传输到滑动计数寄存器WCR以设置滑动端的位置;另一方面从EEPROM中取出该通道的信号类型,根据信号类型控制各光继电器AQW212E的开合状态,并将X9241的0号电位器RW置上合适的数值,实现信号的正确输入及调理。

3、实验与总结

在设计中,电压、电流、热电偶、热电阻等多种类型的输入信号,完成了对各种输入信号以及多种输入范围的高精度测量。设计中器件传输信号的线性度与信号高、低端的测量是关键,它们影响着测量的精度,在小信号测量时注意提升电位,大信号测量时注意电源的供给要留有余量。通过选择精密的元器件,在软件上做一些算法修正,这个信号调理电路的线性度很好,而且通过自校正算法克服了零漂。

参考文献:

篇5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必须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双基”的培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当前,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面临着继续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发展“两基”的成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的必由之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电脑个性化的设计,功能开发的多样化都是创新精神的结果。计算机功能之广泛,曾有人这样来形容:只要你想得到它都能做得到,就怕你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身特点也是创造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如:在教学WINDOWS桌面属性的设置时,关于桌面墙纸、屏保等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学生也倍感兴趣,设置了具有个性的桌面属性会马上就显示出来,从而体会了成功的感觉。另在“画图”、“文字的装饰与排版”等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信息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正如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要看其在世界先进水平上的成就,而且要看其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全社会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就可以为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这是辩证统一的。何谓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有效、自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查找、收集所需信息的能力;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提取、评价、组织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并认识个人对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和修养的要求。主要包括:①对信息的意识、兴趣和认同感;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③对维护信息安全性、完整性的意识;④对使用和发展国产软硬件的感情和信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时代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6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02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0201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02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04年9月至今,本人担任0419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04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04年溧阳市专题学习网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05年3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校主页七色彩虹教师空间曲长利个人主页)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2004年9月本人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被选为溧阳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培训教师。

在毕业班教学中,所带毕业班0116班和0201班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和理科综合考试。所带0217班一次性通过省单招技能考核。

篇7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在分析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变革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阐述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改革。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1、信息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变革影响

1. 1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传统教育观念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必然会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观念变革包括2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大量信息之中分析、挑选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

1.2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巨大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式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写作和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使计算从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

1.3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的内容。管理内容的丰富性、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信息质和量的变动性等,要求教育管理变得更具有专业性、灵敏性和技术性。另外,由于信息的流动性急剧增强,使得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来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这也必然要求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改变自己的管理态度与管理方式。

2、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

2. 1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不再只单方面强调如何教,而是更关注学习者如何学习。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现代教育观念追求学习者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只是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是社会型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对急剧发展的社会作出的必然反应,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 2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的研究能力,应偏重实践中应用层次的研究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教师来讲,终身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能够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地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2. 3信息技术环境下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着更加广泛而新鲜的内涵。首先,从设计的观念和方向上,强调运用现代教育观念。它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一切教学的安排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改变以往只重视“教”而忽视“学”,造成学习者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其次,从设计的策略上,强调运用系统观和整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对各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协调的、整体的把握。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强调设计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其三,从设计的方法上,强调对学习者的分析,强调师生间的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强调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结合,强调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2. 4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以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多媒体素养。信息时代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

3)网络素养。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该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开展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电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网站自己的认知和观点,同时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

4)课程整合素养。教师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 5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因而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求教师要非常明确地意识到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应该具备较强的对相关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资源(如设计撰写课件脚本、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建设专题学习网站)以应用于教学,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即使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或传统媒体,也能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3、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3.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主要是培训在校师范生,具体方法是开设选修课、指导毕业论文和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等。

1)开设选修课。开设实用的选修课程,学生可结合兴趣自由选择。课上师生一起分析、讨论课程内容及其反映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探索。

2)指导毕业生论文。这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机会,在指导他们的过程中,注意将毕业论文与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科研题目结合起来,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3)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都是对此有兴趣的自愿者,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关专业的创作;课下组织学生到外面参观,了解专业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3.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终身教育中备受推崇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教师队伍中所有成员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3种方式。

1)学位进修。此方式主要指教师为了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本科学位的自考与函授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学习等。

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进修活动,主要包括由各大学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政府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篇8

本人自工作以来,认真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付出终有回报,在溧阳市第四轮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我荣获二等奖,在20xx年度学校教师技能竞赛荣获二等奖。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xx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xx01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xx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xx年9月至今,本人担任xx19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xx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xx年溧阳市专题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xx年3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校主页→七色彩虹→教师空间→曲长利个人主页)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20xx年9月本人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被选为溧阳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培训教师。

在毕业班教学中,所带毕业班0116班和xx01班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和理科综合考试。所带xx17班一次性通过省单招技能考核。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是不同的,但只有在信息时代才能使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而网络可以向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学习机会和汲取知识的环境,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个性,极有利于教师实现向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因而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自然成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特别科学类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探寻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实施探究学习的有效点,探寻出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途径。

三、实验研究原则

⒈适度超前原则。

⒉实践性原则。

⒊主体性原则。

四、研究途径

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室和信息技术平台等设施和网络教育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创设探究式学习氛围;探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⒉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向的。通过创造使试验班学生能够更充分更主动利用学校功能室浏览信息的条件,研究如何结合电子功能室展开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广度、深度和速度,使他们掌握新的探究技能,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精神,积极投入探究创新活动。

⒊学生获取信息最直接途径是查阅书籍资料。因此,要在推进我校图书馆实施电脑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真正功用,使他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完成研究项目、提高探究能力的另一片天地。

五、研究措施

⒈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精选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⒉加强教师特别是科学类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⒊确立研究对象:我校初二年级三个班作为试验班。

⒋实验周期:根据总课题组的情况确定。

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⒍收集实验资料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7.争取多方面支持:如人力、物力的支持,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持和业务上的指导等。

六、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加强资料的采集和分析、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修正研究方向,不断完善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七、成果形式

⒈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论文、小研究等发表或获奖。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整个社会成员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随着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学界也积极的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并将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认知工具和丰富教学情景的工具,中学数学作为中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对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深入的

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与功能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辅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的情感认知工具与学习工具,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交互性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涉及的内容较多,这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均带来较大的冲击。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整合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更要将其作为信息资源的传播渠道、提高教学资源的和谐性,从而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引入中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带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能够使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具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教学手段的生动性

信息技术具有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特征,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文字说明的抽象性与语言表达的不确定性,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令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丰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

网络与超文本的结合为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以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和自主发现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也为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协作式的学习氛围,网络可以让封闭的课堂变得开放化,不同区域的学生都能够围绕同样的课题开展网络学习,此外,网络也能够围绕相同的问题提供多种观点,这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4 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

信息技术能够构建出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能够及时的收集和反馈教育信息,令课堂学习的节奏与方式可以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整合应用

2.1 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令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易懂明了、生动活泼,尤其是在应用题与几何图形课中的表现尤其的突出,信息技术能够将静态的数学课本创设为一种动态的情景,这样既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模糊的思维导向变得更加清晰。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往往难以掌握好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相关定理,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制作出直线及其与直线平行的平面,并假设该条直线与平面存在公共点,然后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让学生发现客观事实的矛盾,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使用红色的线条标示是来,再将这一知识点深入的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造性

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是影响学生综合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数学技能与基础知识上,可以说,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其结构的技能训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学有着逻辑性强、抽象性高、应用广泛、系统性强的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开拓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为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处理功能,将不同的题目编制成为不同的解题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选择中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举例来说,在《几何概型》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中的函数制定出0-1之间的随机数,在使用a+(b-a)ran()这一公式得出[a,b]的随机数,再引导学生利用得出的结果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2.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技能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必须要建立在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说,练习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必备过程,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练习,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才能够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练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由于其手眼并用、试听结合的优势,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信息技术仅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教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连銮英.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条件[期刊论文].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