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宣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5:3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宣传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宣传论文

篇1

信息技术连接农业与市场信息的桥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扩大农业生产中的成本收益率,缩短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从某种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开创了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新体系或者新天地,它根据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特点,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的新型科技传播体系,使得农业的发展更好地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同自然的规律相和谐。例如,电子商务就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经营中的典型运用,它集多种信息技术于一体来进行农业贸易活动,其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营销的缺陷,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组织营销方式的发展方向。其主要优点有:

第一,加快了农副产品的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互联网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可将触角伸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使得普通农民也能够利用它推销农产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从而减少了农业生产和销售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二,拓宽了农产品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农副产品信息网应运而生,为农民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生产和销售信息,拓宽了农副产品经销的市场空间。

第三,减少市场交易风险。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就能更好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不可否认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而农产品市场信息却瞬息万变等,往往导致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增加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风险。农业信息化通过其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很好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决策、生产、分配、消费等的有机衔接和运转。农民掌握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环境

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发展的进程中,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效能和速度就越高,农业发展的水平就越高,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就能尽早实现。因此,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创造条件。随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主多元化”的推广体系,“一主”是以政府主体构建的农业科技传播管理体系,它主要依托国家、省、市、县、乡的农业管理部门;“多元化”指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专业协会组织和涉农企业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服务模式,比如“企业+专家+协会+组织”和“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但是,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应用还很薄弱,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还不高,农民利用科技等能力还不强,这也是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主要差距。为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有效传播,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发展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政府主导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领域要不断拓宽;再次,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实现向双向互动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实效性;最后,农业科技推广手段要更趋信息化和现代化,从而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创造条件。

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做好农业科技知识载体建设。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需要载体,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农业科技知识信息化,称为农业科技知识载体建设。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将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方便信息渠道传播的农业信息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信息具有“能使农民操作”的可操作性、科学有效性和因地制宜的适用性,利于农民对农业知识的吸收和接受。事实上,农业科技知识载体建设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3、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媒介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科技推广,势必要借助媒介,媒介发展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表现,也就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良好的传播环境有利于激发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从传播的任务上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就是传播渠道的选择,渠道选择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首先,政府和公共机构应该在农业信息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农村的信息主干网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从主干网到中心局的管道可以考虑由电信企业投资建设,从中心局到用户的网络,由电信企业负责,政府给予经费补助。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逐渐深入铺开,电信网络的基础建设会更进一步加大和基本保证网络全覆盖率。互联网依靠电信网而发展,发展的趋势是“三网融合”,主要通过电信提供的ISDN、ADSL、DDN等宽带服务。其次,还可以制定优惠措施方便农民上网,同时农林水产网站的信息应免费给农民使用。农业科技信息媒介建设,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物质基础。

4、要借助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认可度决定于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接受程度,接受度高的农民会更快地将农业科技信息应用于实践,而这种能力恰恰取决于农民的素质。在信息社会,农民在对信息接收能力的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素养,也往往被称为农民信息素养建设。农民信息素养提高往往通过“科技传播”和“教育”这两个途径。但对于农民,在没有直接利益驱动下,他们主动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和学习的动力不足,“教育”的效果已经非常有限。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科技传播,从传播效果中的利益驱动激发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知识的热情。可见,农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决定着农业科技推广的成败。

要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

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农业的信息化,只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过程也就是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的落后状况。在信息社会,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和建设,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更凸显其重要性,特别是农技信息网站要迅速发展,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和传播农技信息要进一步延伸,农技实用数据库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系统要加大开发。比如,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农业网站的传播,它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特点,以最大化的适应农民的科技需求。其中,网站资源应加强几种类型资源的建设:第一种是各级政府部门专门创建的农业信息网站,其涵盖的农业科技信息是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与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在加快农副产品流通、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农业科技交流和引资招商等方面进行的公益信息服务;第二种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创建的农业科研教育信息网站,它们不仅具有专业权威性、服务范围地域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而且在农业科技研究与服务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等优点;第三种是涉农企业和赢利机构所创建的农业信息网站,它们一般以企业经营范围为中心,进行自身产品及科技的宣传、销售、服务等,并通过开展相关的农贸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共享与双赢。

篇2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慧阅这份申请书。

我是来自劳动与社会保障081班的周立梅。现担任学生会科技部副部长。借我院学生会调整之际,我申请学生会科技部部长一职。

我是一个内向与外向相接的女生,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也曾经担任过一些学生干部的工作。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我都在奋力的前进。可能因为我一直都在体育训练,所以在艰苦的条件下筑成了我坚强、有毅力、乐观的性格。在学习上,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自己。虽然我没有考取高中,但是我在自己的求学道路上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突然间地长大、成熟。我觉得我的改变就是证明自己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最好例子。我由一个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人转变成了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人。这就是我成长的过程中最让我骄傲的事情。我没有荒废自己的时间,我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一点一点的进步。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那种拿奖学金的,但是我没有放弃过这个目标,每次我都会认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每次我的成绩都会有所进步,我也相信自己会达到那个目标。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我也会经常关注我国、世界上的动态。阅读报纸、看新闻几乎是我每天都做得事情。认真、细心是我做事的风格。

在思想上,我一直都是大人们所肯定的好孩子。当然,我也有我的理想、我的目标。在我纠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后,我更加勇敢的去面对我的现实、我的不足,我也更加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可以说我是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青年。

在生活上,我一直坚信“好的生活习惯也决定了你做事的成功。”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自己健康的生活状态、良好的生活习惯。本人是个很勤奋的人。我在生活上是很有规律的,我跟同学、室友之间的关系一直都相处的很好。生活上的我也是很热情的,远离家乡的我也会尽量地去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朋友。从上初一开始,我就离开家去求学了,所以这也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生活。生活上的独立也锻炼了我在做事、与人交流方面的独立、自信。

进入大学以后,我一直都很积极的争取每次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大一的时候,我很荣幸的进入到了学生会,开始了我的学生工作。在学生会做的这一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从事学生工作的艰辛。当初自己也是抱着“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态度而选择进入学生会的。在做干事的这一年里,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敢于讲话。当然这个进步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它给了我很多勇气和鼓励。我选择做学生工作不是为了从中得到什么利益,我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施展自己的舞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是为了服务同学,为我们学院尽自己的一点力。一年的锻炼,让我有了很多体会和收获。

大二的我选择继续留在学生会工作,很庆幸地是我实现了自己的这个目标。我成为了学生会科技部的一名副部长。在从事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跟多、学到了更多。作为干事,最主要的工作是服从并主动的提出一些意见。而作为副部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主动做事并带好干事。在这一年里,我的工作做的很顺利。我所负责的工作是院刊《窗口》的出版。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事情,根本不懂得一本期刊是怎么出版的。在这个学期里,我完成了我的工作,并且得到了院里老师的肯定。从一开始,我就抱着学的态度来做事。在准备工作之前,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份策划书。在这份策划书里,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每件事情都是需要你好好的策划的。每件事的成功都要有好的开始,而这个开始就是如何来策划。虽然我的策划书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也给了我很多肯定。有了好的策划我也正式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的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收集资料;在这项工作里,我发挥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当然我也学到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第二个部分也是很难的事情——排版;其实我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面是几乎没有用过的,让我来排版真的是我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原本我以为自己会退缩,事实上我从零开始了,我不断地去请教老师、同学,每天我都会将图片、表格不停地做修改。在这其中我曾试着让我带的干事去做,虽然他们并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但是我也从中学到了怎样做一个领导者。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经验、没有接触过。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也努力的去解决,并且也得到了老师、部长的帮助。从中我学到了如何待人、如何处事的更深一层。第三个部分就是印刷;这一步用掉了我很多时间,与印刷商的商讨真的让我学到了怎样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益。在做这项工作里,我还认识到了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

在学生会工作的两年里,我深深地感受着学生会的文化气息。在我的理解里学生会就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选择学生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这是我从中得到的一点感触。做学生工作的同时需要你放弃很多东西,比如说时间。大学的生活是很惬意的,大学生的时间也是很宽裕的。怎样利用好这些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选择学生会就意味着你要将业余时间多用在学生工作中。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这个组织,因为我确实得到了很多,交了很多朋友、参加了很多活动、学会了很多管理、开阔了很多视野,历练了人生、磨砺了品质。要说失去的,我想如果是机会,那只是你没有做好准备;如果是时间,那只是你没有学会自我管理;如果是休闲与娱乐,也就是我们小小的偷懒。在我看来,选择了就要坚定,坚定了就要付出,不应该说后悔,只有向前看。现在我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我会像以前一样充满斗志,继续前进。我很喜欢学生会这个组织,虽然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它也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但是我希望它可以在一代一代人中得到传承与发展,能够让学生会这个组织更加完善。

任何事情都不是非常完美的,学生会这个组织也是一样的。虽然多人认为,学生会是一个官僚的组织,是欺压广大同学的组织,这所谓的“官僚”是指主席团压部长、部长压干事。但是我想说,一个组织中,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不叫官僚,这只是一种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他们朝着正确、正规的方向前进,而不是单纯地说我认为这件事该怎么办,你就该怎么办。学生会是一个讲求传承的组织,但是也是个力求创新的组织,它是需要思想进步、与时俱进的地方,所以没有人会去说我的决定就是对的,你不要提出异议,而是彼此间去进行沟通与交换思想,胜者是正确的思想与方法,而不是上级的想法。上级的想法往往只是某种借鉴,是大体的工作方向,而不是最终的决定。我不知道每个学生组织是否都是这样会去沟通与共同解决问题,但是。当然,也许某我们学院的学生会是很注重这方面的。有些时候会出现“官僚”的举动,因为一个组织里的每个人不可能完全平等,必然会有一定的等级划分,这个划分在思想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中是必须要有的,例如一名干事就不应该在公众场合工作时直接喊主席的名字。不过我想,这不该叫“官僚”,应该叫“尊重”。当然,尊重必须是相互的。也许我的话说得过于绝对,学生会中或多或少会有人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去做某些事,但是,好同志还是很多的,大多时候还是很好的。

有人说学生会腐败,会看见学生会的“上层”在一起吃吃喝喝,但是我可以说,学生会除了某些部门办完重要、长期性活动会去吃晚饭以外,所有的任何形式的吃饭都是他们自己掏钱,就算是部门的工作餐,学生会也会严格要求钱数。而那所谓的“吃吃喝喝”,也只是因为大家因工作而结下了友谊,朋友之间出来吃饭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而且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注意他们的谈话,其实大家在一起时,往往谈论最多的是自己对工作和学生会的发展的看法。吃饭,只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的一种形式而已。当然,可能会形象不好,会干杯、会激动、会大笑、会流泪,但是学生会人也是人啊,也是一群正青春年少、激情满怀的学生啊,我们会为经过重重困难而最终举办成功的某项活动而抱在一起幸福的流泪,会为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顺利开展的工作而沮丧甚至懊恼,这时,一些可以相互理解的学生会人坐在一起,便是一种对彼此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以上这些是我进入到学生会后深深体会到的。这也是我对学生会在另一方面的理解。

我申请的是学生会科技部部长一职。对于科技部,我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科技部是我们学院的一个有特色的部门,它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研究能力,同时它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部从成立到现在已有六年的时间了,虽然它还只是一个年轻的部门,但是它给我们学院创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科技部的成长道路上,它举办了很多有特色的活动。比如说专业论文大赛就是科技部的传统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很好的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帮助同学整理所学的专业知识。

科技部的理念:一个部门的发展重中之重是自己的内部文化建设,内部的文化建设决定了一个部门的前进方向,是部门的知道思想、精神支柱!针对于此,科技部提出“创新、服务、实干”的口号,意义在于:科技部的每一个人都要以创新精神、实干的态度服务于经贸院的每一位同学,科技部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科技部的服务,同时,科技部内部成员之间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坚持创新,丰富和发展科技部的内部文化建设。

如果我能够荣幸的继续从事学生工作,我将会从以下这几方面做起:

一、内部人员的管理

每一个团体的构成都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如果我能够接手科技部部长一职,我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内部班子的建设。好的团队才会创造出好的成绩。部长的决定就是一个团队前进的方向,部长应当领导好副部和干事,把握好大局。新的团队的建立非常需要大家之间的沟通,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也是给我们大家交流、沟通的平台,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也促使每一个新成员更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此外也为本部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促使我们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并进行了人员的分配。在人员分配上,我将整个部门的成员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副部来负责。四个小组分别有自己负责的活动,四个小组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又相互作用。每一位副部直接对部长、部门负责。通过这样的分组,可以很大成大程度地锻炼每一位副部的处事能力,锻炼他们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从而也提高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办事效率。

一个团体的成立不仅仅只是建立在工作上的,我们的组合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同学,锻炼自我”而走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很珍贵的,作为一名部长也要关心副部和干事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为此我觉得我们内部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可以共同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开展一下内部联谊。。。。。。除了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我们内部也可以自己提供锻炼的机会比如开展一次演讲比赛、针对某次活动开展一次策划活动的比赛,在乐趣中得到锻炼,一点一点的提升干事的处事、交流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坚定为同学服务的信念。

二、科技部的具体工作

(1)使用办公软件的培训

进入大学的我们几乎每人都有一台电脑,然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利用好了这一资源呢。据我所知大部分同学买电脑的目的是为了打游戏、上网、看电影。。。。。如今技术信息的时代更新的速度真的很快,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很多人对于办公软件的使用还很不熟练,甚至有些同学根本就不会。这一点就严重影响了我们日后的学习。毕业论文是我们每位同学必须完成的,办公软件的使用也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开办这次的培训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培训是以前科技部所没有举办过得活动,当然这也是我在主持院刊出版工作中遇到困难后所想到的。这个培训是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全体同学,科技部将会请老师亲自指导、讲解。此活动大约将会在十月份举办,这样也为以后的“专业论文大赛”做个好的铺垫。

(2)专业论文大赛

“专业论文大赛”:作为科技部成立以来最出色、最传统的活动,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活动已经趋于成熟,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创新思路,积极调动同学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严格把关,提高同学上交论文的质量,达到一种即要论文数量多,更要论文质量好,在工作细节方面还需要注意和完善,安排好讲座、收稿以及评比时间,使整个活动能够有章有序的进行,在执行活动的期间,充分让干事参与活动的安排,达到锻炼干事的效果, 我们举办“专业论文大赛”这一活动的目标是:把“专业论文大赛”这一活动办成经贸院的一个品牌活动。

“专业论文大赛”这个传统的活动它所面临着两个难点,第一:学生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熟悉;第二:此活动时间比较长,容易使参赛者丧失信心。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将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1. 在论文比赛活动之前我们将会大力宣传此次活动,激起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我们将会在十月份开办一次“办公软件使用”的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同学完成论文的能力,减少他们的阻力。与此同时我们还会进行一次“写论文”

的咨询活动,在此活动中,科技部将会请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如何写论文的咨询。此外科技部还有自己的网页、博客,我们将会搜集一些如何写好论文的资料放到里面供大家阅读、学习。

2. 活动时间长容易使参赛者失去信心,为此我们将会把所以的参赛者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会派干事进行监督,定时的给参赛者发短信以此进行鼓励,并起到保证活动质量的目的。这个做法也将会锻炼每位干事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信息及时的转达给参赛者。

3. 活动的举办的成功还应当取决于活动的宣传工作,科技部在此活动的宣传中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即每位干事负责一个班级宣传活动,每位干事都将下到各个班级进行活动的宣传,这样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干事的胆量、交流、随机应变的能力。

以上只是我的初步设想,今年学生会工作换届的时间比较早,这也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针对此活动我的时间安排是:九月份主要是进行活动的宣传,我们采用下到班级进行宣讲、贴海报、网络宣传等方式。十月份将会进行报名和举办“办公软件使用培训”“论文培训”的活动,做好此活动将会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十一月至下学期的三月中旬是参赛者准备论文的时间。在此时间段里,科技部的干事将会进行监督和鼓励。三月下旬将会把参赛者的论文上交给老师并进行打分。四月中旬进行论文的答辩并评出前三名。

(3)院刊的出版

院刊《窗口》是我们学院的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展示我们经贸学院的学术研究与氛围。它的出版不仅仅是为了让其他院系了解我们学院还是提高我院学生学术水平的又一平台。院刊《窗口》也很有利的提供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同学学习论文写作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相互交流。院刊所刊登的论文都是我院学生自己的论文,论文的来源很大一块是“专业论文大赛”的获奖论文和一些在各大院刊、比赛中获奖的论文。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保证院刊的质量。由于出版院刊的工作比较繁琐,我将会集中给一个小组来负责,其中这组的副部担负主要的责任。院刊封面的设计、内容的排版将会完全交给副部和他的组员负责,由此来锻炼副部的处事能力,从中我将会起到协助作用。

因为上一届的科技部很好的完成了“专业论文大赛”的活动,所以院刊出版的内容将会主要的采用获奖的论文。院刊的出版将会在九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十月份至十一月份的中旬主要是进行院刊的排版;十一月份下旬将会印刷;大约十二月份会将院刊送到院里领导、老师手里,并发放到各个班级。在新学期里还会出版一期。

(4)成功事例交流会

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我们学院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在学术方面的研究能力、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每一年我们学院的考研学生都会给我们学院带来很好的成绩。考研、考公务员、就业一直是我们每个同学所考虑的问题。召开此次交流会可以很好的给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与那些在这方面取得很好成绩的学长学姐的交流机会,从中我们也会得到很多启示和鼓励。在这个交流会里,科技部将会邀请在考研、考公务、就业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学长学姐亲临现场与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会之后,我们将会组织好同学的交流心得、体会以及同学们的问题放到科技部的网页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直以来,科技部都是很低调的做事,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同学并不了解科技部,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在宣传工作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我们不仅仅应当利用好每次举办活动的机会,将科技部进行一下宣传。我们还应当管理好我们部门的网页、博客,及时的更新里面的内容。不断地把新的面貌、新的状态呈献给大家。与此同时,部长也应当注重培养一些有能力、有干劲的副部、干事,不断地为科技部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样科技部才会越走越好、我们的学生会也会长青。在我们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还要有创新的精神。一位部长不仅仅是掌握部门发展的方向,还应当积极的鼓励副部、干事他们的自觉能动的做事,给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

综合的考虑自己实际情况之后,我觉得我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我是一个做事积极、认真、细心的人,当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我应当好好争取一下这次机会,因为它不仅可以更加的锻炼自己,也是我可以继续为同学服务的一个好机会。我觉得大学四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只在乎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有质量。坚持、创新、认真是我继续从事学生工作的一个态度,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我认为从事学生工作,为同学服务对我来说就很有意义。我要坚持做好它,这也是我给自己的一个目标。当然事实上还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即使我没有当选,我也不会气馁,因为我还可以在其他方面继续努力,继续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希望领导、老师给我这个机会。

此致

篇3

【关键词】广电技术 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 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篇4

参考文献是每篇论文都要用到的,因为作者引用了他人的作品就要在文中做上标记依次在文后列出来,这样才不会让人觉得是抄袭他人的作品。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刘玉璞.宣传也有新天地[J].中国社会保障,2006(03).

[2]郭林龙.吹响社保宣传的新号角[J].中国社会保障,2014(12):42-43.

[3]朱志松.海口社保:形式多样搞宣传[J].中国社会保障,2006(12):36.

[4]曲颖.加大社保宣传满足参保需求[J].天津社会保险,2013(04).

[5]王炜.切实发挥好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宣传主体作用[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4(10):35-37.

[6]杜晓玲.定点医院医保窗口宣传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24-27.

[7]晓剑.社保宣传也要“扩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08-19(004版).

[8]李艳艳.制度利益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困境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2)(总第18卷):19-24.

[9]顾敏敏,李江璐.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典型问题剖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656-657.

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朱铭来,奎潮.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J].保险研究,2009(01).

[2]诸葛彩霞,徐林萍.论社会保障体系中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互补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6).

[3]周李海.我国城镇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融合对接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

[4]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7.

[5]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1.

[6]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3.

医疗保险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中凯,龚荣霞,王梓萱,潘雯.强化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医院,2014,v.1808:68-69

[2]郑普生.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建设与策略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1,v.25;No.17701:15-17

[3]李蕊,张淑珍,孙丽荣.医院医疗保险环节管理服务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9,v.1301:49-50

[4]沈海沁,吴三兵,王继年.浅析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v.30;No.30912:1001-1002

[5]滕玉龙,李文元.浅析区域性医院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0):24.

[6]陈秋晓,孙亦晖,姚志刚,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81-83.

[7]秦立建,杨倩,黄奕祥,等.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转接研究述评[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2):17-20.

篇5

关键词:设计策划; 科技馆; 展示设计策划; 空间; 主题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s the important place to learn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xplos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becoming more complex, the audience 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personal needs, m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display content determination beca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display design also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ontinued to make progress. Alth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display design planning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ve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but still the lack of systematic. This thesis research results can hel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ystem, efficient planning exhibition content,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ctivity exhib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hibition teach ascension.

Keywords: design plan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Display design planning; Space; them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设计策划与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

1、设计策划

设计,已经成为了我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园林设计等等各个方面。策划,作为最广泛的一种人类活动,最早源于军事谋略,人们绞尽脑汁奇思妙想各种各样的战略、战术,实际上就是一种策划活动。基于策划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及特点,王敏将策划定义为:策划就是策划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考以构思、谋划、制定和选择能够有效整合可用的资源以实现预期目的的合理、可行的方案的过程。

那么设计策划是什么呢?胡俊红将设计策划定义为“设计策划是预先对设计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各方面的计划,做出各种方向性的决策,从而为设计提供指导。设计策划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经验和能力,经过思考、筹划、设想与选择,卓有成效地解决设计中所需要处理的问题”。

换言之,设计策划就是设计策划者在对设计能力、设计资源、价值需求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围绕特定价值需求以制定出能够有效整合设计活动和设计对象资源的各种方案,并从中选择出合理、可行的方案的过程。

2、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

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就是设计策划者在经过对观众对科学知识价值的需求和科技展示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后,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制定科技展示设计的战略和策略的过程。

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的过程包括确定宏观的设计战略定位和微观的设计策略的过程。

2、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活动的目标是以社会目标为核心。

3、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需通过综合多方面的设计资源整合来达到展示效果。

4、科技展示的特色化、差异化是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的核心。

二、实证研究――武汉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

1、武汉科技馆的SWOT分析

通过对武汉科技馆宏观环境、发展环境、观众价值需求和自身的展示资源与能力的分析,得出武汉科技馆的SWOT矩阵。

表1 武汉科技馆SWOT分析

2、展示设计目标市场定位与战略目标

基于对武汉科技馆展示环境的SWOT分析,武汉科技馆的市场定位是:

在科技展教核心价值和科技展教对象上,基于武汉市这个超大型城市和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特点,定位于比较全面、综合的展示科学知识。要突出武汉特色的科技知识展教,贴近武汉观众、服务武汉市广大市民提升科学素质的需要,并且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重点。

在科技展教的价值标准上,一方面,作为地方科技馆有限的资金投入和展示场馆限制,在内容选取上以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展示内容和高质量的展品;另一方面,根据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增强展示效果的需要,基于现有的展示条件,营造简洁、雅致、充满活力的展示环境。

根据展示设计的定位,将武汉科技馆的展示设计战略目标体系确定为:

表2 武汉科技馆的展示设计战略目标

3、展示设计的空间布局

以过去、现代、未来为主线,以旧展厅三楼的“科技乐园”体现“承载过去、面向未来”作为新老展厅连接点,让观众形成系统的参观感受与体验,以楼层为单元进行展示空间的布局安排和参观路径设置。总体的参观路径如图1所示。

图1参观路径图

各展厅的空间布局如下。

1、老展厅

展厅一层:主体部分建设“科技时代”主题展区,利用原“儿童乐园”展区空间建设“智慧之光”主题展区。

展厅二层:建设“科技之光”、“人与健康”主题展区,将其打造成馆校结合的重要阵地。

展厅三层:建设“科技乐园” 主题展区,让少年儿童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体验科技的乐趣,同时呼应其他展区的展教氛围。

2、新展厅

新展厅以体现未来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展望、武汉特色的科技创新成果等科学知识的展教为重点进行整体布局:

展厅三层:定位为展品较易安装的“未来世界”主题展区。

展厅二层:定位为展品安装比较复杂的“百湖之城”主题展区。

展厅一层:定位为“临时展区”。

4、展示设计战略的实施策略

4.1 定价策略

武汉市科技馆是公益性的非盈利组织。但为了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可收取一定的参观费用。制定收费标准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特殊情况实行优惠的措施,如学生、1.2米以下儿童票价减免为半价,节假日团体学生免票,老年人、离休干部军人、残疾人等人员免票等。

此外,还可以为了吸引长期观众,推行门票套制、年票制、会员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4.2 宣传策略

1、CI建设策略

实施科技馆理念、科技馆行为及科技馆视觉识别系统,以培养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增强科技馆的服务理念,为观众提供便利、美观的展厅参观环境。重点是展厅辅导员等展教服务人员要形成特有的、积极向上的、以高质量服务的精神风貌。、强化行为规范;提升展厅服务员、售票员、清洁人员、维修人员等的服务技能、统一文明礼貌用语、提高讲解水平;美化展区名称、引导等标志,解说文字、展板文字等标准字,展品、展示环境等标准色增强科技馆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

2、媒体宣传策略

与宣传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系统策划、定期组织大中型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宣传科技馆展教的内容和特色。

统筹武汉科技馆自身的网站、电子屏、科普画廊、工作简报等宣传资源,形成馆内立体宣传模式,对展厅的展教内容和特色进行重点的宣传。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加速,观众对科技展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科技馆在展示内容选择上越来越困难。本论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了比较系统、实用的理论,对于帮助科技馆以观众需要为中心进行展示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敏. 基于价值空间理论的科技馆展示设计策划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11

[2] 胡俊红.设计策划与管理.合肥:合肥工业人学出版社, 2005.5页

[3] 杨先艺. 设计策划与管理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5.10

[4] 金炳华等. 哲学大辞典(修订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5] 王亚明等. 展示设计.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10

[6] 许超, 刘年华, 杨英. 展示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7.8

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数字化;增值;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065-03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学术出版成为期刊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如何开展科技期刊在网络化环境下的增值服务也受到期刊界的重视[1-5],但是目前这些研究还主要立足于开展服务层面。数字化、网络化使得科技期刊的内涵和外延均在无限扩大,其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纸媒期刊本身。本文希望从科技期刊作为特殊商品这一自身的特殊性出发,首先分析科技期刊的价值与增值的内涵,然后从学术价值、使用价值、销售收入三个方面,介绍在增值方面国外科技期刊的做法、国内科技期刊的经验,探讨我国科技期刊如何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开展多样化运作,增加自身价值,各种价值相互促进,从而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一、科技期刊的价值与增值

科技期刊的价值,是科技论文在评审、编辑、出版、传播、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所形成的创造性劳动,主要包括学术价值、使用价值、销售收入等。“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增值是指科技期刊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从自身特点出发,以内容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比传统纸媒期刊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获取更便捷的信息资源,从而满足作者和读者更多方面、更具差异的个性化需求,使科技期刊的价值得以提升、影响力得以扩大。

国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普遍开展早,理念先进,技术手段领先,我国科技期刊虽然近几年也开始重视数字出版,但是普遍尚未掌握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缺少政策、人才、资金的支撑,因此大多数科技期刊还仅局限于将纸媒期刊的内容数字化后搬到网络上,网站上的信息普遍内容较简单、形式较单调,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挖掘和发挥出科技期刊更大的价值,实现增值运作。

二、学术价值的增值运作

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是由它所刊载的内容来体现的,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不再是其登载的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的简单加和,而是远远超出论文本身,延伸到可由其论文所能挖掘的内容、承载其论文的期刊网站所刊载的内容等无限广大的范围,其学术价值也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有无限运作的空间。

(一)内容的挖掘与关联

对内容进行挖掘与关联,指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挖掘和丰富论文的内涵,实现相关的知识和文章的轻松链接,提升论文的附加值,即实现所谓的语义出版。国外一些知名的期刊出版集团如爱思唯尔(Elsevier)、斯普林格(Springer)等,利用XML等技术对论文进行结构化的描述与深度加工,达到了论文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完成了对数据的处理与整合,实现了知识点间的关联与链接,使期刊不再局限于纸媒期刊的内容,信息量得以成倍扩大,学术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目前普遍采用方正、Word等软件进行排版,受语言、出版软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在知识挖掘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已经有一些科技期刊如中国科学院的部分期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Frontiers系列期刊等开始采用XML排版,尝试对内容进行挖掘和整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已经开始进行语义出版方面的研究。传统科技期刊应关注相关进展,在现有基础上开展相关尝试,实现自身学术价值的提升。

(二)网站的改进

网站作为科技期刊信息和展示的平台,能够提供纸媒期刊所无法承载的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展现形式,科技期刊利用自身的网站,提供文字、音频、视频、多媒体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和环节,能够增强科技期刊的凝聚力,提升科技期刊自身的学术价值。网站建设越来越受到科技期刊的普遍重视。《科学》(Science)的网站提供科学播客(Science Podcast),展示编辑对作者的采访,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内容和科研成果[6];《英国医学会杂志》(BMJ)在网站上提供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和审稿意见等论文之外的许多内容;《自然》(Nature)、《细胞》(Cell)、《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了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探讨平台,引导读者开展学术研究[7]。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已连续评选了三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宣传优秀网站的成功经验,促进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建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转化神经医学》(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inics)在网站上提供论文有关的视频文件等。但是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的网站还普遍比较简单,不像国外知名期刊的网站内容那么丰富,视频和音频文件较少,使科技期刊增值的内容不多,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较大。

三、使用价值的增值运作

科技期刊的使用价值是指科技期刊供作者、读者使用所带来的价值,“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使科技期刊更好用,用起来更便捷,用处更广泛,读者可以在纸媒期刊出版前便阅读到优先出版的期刊,不花钱便免费获取期刊,通过期刊网站获得更多专业信息、专业资源,科技期刊的使用价值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能够吸引更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进而促进其学术价值的提高。

(一)优先数字出版

优先数字出版(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是指在印刷版出版之前,将期刊的内容以数字出版的形式提前在网络、移动媒体上,读者可以对优先出版的论文进行阅读和引用,从而缩短论文面世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论文的显示度和被引用率、提高期刊的影响力[8]。优先数字出版增加了期刊的使用价值,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已成为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的大趋势,为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所采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都采取了优先数字出版,如Nature的优先在线出版(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AOP)、Science的快递(Express)、Springer的在线抢先阅读(Online First)、Elsevier的即将出版(In Press)。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的期刊论文经过同行评审被录用后,通过制作在正式编辑发表之前便在线发表,通常从接收到初次在线发表学术论文仅需 60 天,短篇评论文章只需45 天[9]。中国知网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目前为学术期刊提供单篇和整期的优先数字出版,实现了互联网出版、电子出版、手机出版等形式的优先出版,得到国内科技期刊的积极响应。

(二)开放获取(OA)

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出版模式的传播形式,它的理念和做法已被科技界、期刊界、图书馆界普遍接受。传统纸媒期刊普遍采取在期刊出版的同时或一段时间后上网供读者免费检索、阅读、下载、复制、传播,使读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论文,有利于提高期刊的传播效果。不同的期刊在阅读权、再使用权、版权等方面开放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国外一些知名的期刊均采取了开放获取的形式,如《细胞》(Cell)的系列期刊在出版12个月后可以免费获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出版6个月后可免费获取[10]。欧盟要求欧盟研发框架计划(PP7和“地平线2020”)资助的项目,其研发成果实施开放获取,鼓励各成员国一致采取开放获取政策,加强对科研成果开放获取的资助。2014年5月15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宣布开放获取政策,规定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的论文,在发表后1年全部向读者免费公开。《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在2008年创刊时采取全部开放获取,以便读者阅读下载,提高期刊影响力和显示度,并收到良好效果,2013年其影响因子已达7.392。近年来,世界知名的出版公司纷纷推出了OA期刊,如《自然交流》(Nature Communication)、《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细胞报告》(Cell Report)等,我国也有《光:科学与应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等OA期刊问世[11]。开放获取有利于科技期刊扩大读者群,增强了科技期刊的使用价值,促进了科技期刊学术价值的提升,因此成为科技期刊增值运作的手段之一。

(三)期刊群的建设

为了加强学科与出版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提升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期刊群、期刊联盟应运而生。加入期刊群对于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的个刊无疑是加入到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提高个刊的显示度,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吸收高水平的稿件,吸引更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实现自身发展,提升自身使用价值,因此期刊群的建设日益受到科技期刊界的重视。国外有Springer、Elsevier、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等刊群。如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出版化学、生物学、材料、医学和物理学等专业的40余种期刊,同专业的期刊间共享审稿专家,可以互转稿件,避免了重复审稿,缩短了论文刊发时间;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旗下有约110种期刊,其平台具有协同采编、跨库检索、文献评价、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研究等功能[12]。我国目前有20多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刊群、期刊联盟,如中华医学会刊群、中国光学期刊网、材料期刊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网等,以及中国航空学会期刊联盟等。其中中国光学期刊网(http://opticsjournal. net/)[13]截至2016年3月6日汇集了52种光学期刊,投稿专区汇集了47个期刊的作者投稿系统或投稿邮箱,资讯栏目有会议资讯、行业动态、招聘信息等,社区栏目有博客、我的博客、学习小组等,为光学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了日常关心和关注的专业信息,为专业人士投稿提供了方便,也避免其受到虚假网站的欺骗;当然,由于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期刊的性质不同,期刊群内的期刊还只是松散的结合,若能够共享审稿专家、互转稿件等将能够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使期刊群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四、销售收入的增值运作

科技期刊的销售收入是指通过销售期刊所获得的收入,“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的销售收入不再只是来源于销售纸媒期刊,还包括数字期刊的使用、版权的使用所带来的盈利收入。

(一)销售网络版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纸媒期刊销售量越来越少,而加入知名的数据库和检索平台是越来越受到科技期刊重视的,获得电子版、网络版销售收入的方法。Springer和Elsevier是世界知名的两大期刊出版机构,加入其平台,是科技期刊提高影响力、获得销售收入的举措之一。如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的《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加入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平台,每年获得稳定的销售收入。中文的科技期刊选择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出版,获得销售收入。

(二)加入美国版权结算中心(CCC)

美国版权结算中心(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 CCC)是一家全球版权经纪公司。科技期刊编辑部只需提交期刊的名称、刊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语种等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授权和许可。科技期刊加入版权结算中心后,有国内外读者要使用科技期刊上的论文、图表时,只要付费给版权结算中心后即可直接合理使用,编辑部从中可以获得版权收益[14]。国外知名的出版集团如Springer、Elsevier、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均加入了版权结算中心。目前国内的《浙江大学学报(A辑:应用物理和工程)》(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等已与版权结算中心签约,并且已有期刊开始获得版权收益。数字化时代,检索、获取、使用论文变得越来越便捷,版权的保护和开发日益受到科技期刊的重视,与版权结算中心合作可以保护自己的版权,提高期刊的国际国内显示度,获得版权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加入版权结算中心,加入版权结算中心也成为科技期刊增加销售收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按需印刷、出版抽印本

数字化、网络化为传统纸媒科技期刊实现按需印刷、满足作者和读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的纸质版印刷量在不断缩水,取而代之的是在线阅读的大量增长。作者出于留念、上缴、保存等目的可能需要自己论文的抽印本、豪华版,科技期刊按照作者需要完成按需印刷,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和提升科技期刊销售收入,更能扩大宣传,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因而越来越受到科技期刊的重视。如Nature在论文录用后,会随论文录用通知,给作者发去论文抽印本的订购单,作者可以另外付费购买其论文的抽印本;《中华内科杂志》将特色栏目“临床病理讨论”中的126篇论文汇编成《内科疑难病例讨论选编》,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不仅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而且还为编辑部带来不菲的销售收入[15]。随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科技期刊开始关注经营、效益的问题,按需印刷、出版抽印本是科技期刊开展经营、增加销售收入的重要手段。

五、结 语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为传统科技期刊带来了巨大的增值空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科技期刊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通过多样化运作,增加自身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销售收入,提升学术影响力,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需要做,必须做。

参考文献:

[1] 张维,吴培红,冷怀明.数字化环境中国内外科技期刊增值服务的发展现状[J].编辑学报,2014,26(2):156-158.

[2] 张静.科技期刊借助数字化手段提供增值服务探析[J].编辑学报,2013,25(2):105-108.

[3] 冯玲.我国科技期刊信息增值服务路径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6):141-143.

[4] 孙守增,杨琦.学术性科技期刊的价值构成及其特点[J].编辑学报,2001,13(1):6-8.

[5] 杨志华.学术期刊价值链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45-649.

[6] Science Podcast:2 November 2012 [EB/OL].(2012-11-08)[2016- 03-10].http://.

[7] 肖宏,马彪.“互联网+ ”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1053.

[8] 付雅静,钱俊龙.数字出版时代提高科技期刊显示度途径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62-1266.

[9] 出版问答[EB/OL].[2016-03-12].http://.cn.

[10] 吕小红.试论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经营策略[J].中国出版,2013(310):34-36.

[11] 齐国翠,石应江,李哲.开放获取――学术期刊低成本高显示度的重要出版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05-709.

[12] 迟秀丽,侯春梅,贺郝钰.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研究[J].编辑学报,2015,27(2):182-185.

[13] 期刊集群[EB/OL].[2016-03-10].http:/// Journals.

篇7

英文名称: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ding Forces in Northwest China

主管单位:政治部宣传部

主办单位: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8622

国内刊号:62-1033/R

邮发代号:54-1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8

Abstra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o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ppened frequently, i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strength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f each departm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team construction, develop publicity and training, 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rotators and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key research projects,handle disputes properly.

关键词: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tellectual property;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314-03

0 引言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战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也是高校本身赢得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几年,随着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知识产权激励政策的有效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工作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然而,纵观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需引起重视。

1 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1.1 急于,致使专利丧失新颖性 当前,广大科研人员已经逐渐改变了过去“只重成果论文,而轻专利”的习惯,开始有意识的申请专利保护科研成果。然而在申请专利过程中,由于专利“新颖性”概念不清,或缺乏“先申请专利后公开”的意识,时常因为一时疏忽造成对技术方案的公开,致使专利申请因丧失新颖性,而不能授权。具有新颖性[1]的发明创造应不属于“现有技术”和“抵触申请”[2]。任何人在申请日之前公开技术方案使得技术方案处于任何人可合法获知的状态,将使技术方案构成“现有技术”。除传统的公开行为,以下几种情形需特别注意:①传统期刊论文是以论文正式刊登日为公开日,然而目前部分期刊采取网络预公开制度,使得论文在正式刊登前已经被公开;②学位论文实际公开日一般晚于学位论文首页记载的时间,该学位论文理应不会作为此期间申请专利的“现有技术”;然而对于专利审查员来说由于现有审查检索系统无法提供学位论文的实际公开日,因此学位论文首页记载的日期将被认定为实际公开日,除非申请人能够提供有力证明证明实际公开日。对于“抵触申请”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科研人员完成一系列关系紧密的技术成果时,由于未把握好系列成果间申请专利的先后顺序,致使在“先申请”成为“在后申请”的 “抵触申请”,而使“在后申请”丧失新颖性。由于专利文件需要满足对技术方案的“充分公开”,致使一份专利文件有时不得不包含其他系列成果的内容,对此可采用系列成果同日申请专利的策略。

1.2 缺乏专业知识,误将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了非职务专利 “职务发明创造”概念不清,错误的将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了非职务专利。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下班后或退休后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非职务发明创造。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满足《专利法实施细则》[3]第十二条任意一款的,即为职务发明创造。无论是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还是退休人员返聘到学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只要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或是履行单位交付的任务都应属于职务发明创造。

“申请人”[4]概念不清,错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很多科研人员在明确要申请职务专利的前提下,错误的认为向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请求书”涉及的“申请人”和常规课题申报书、任务书中的“申请人”概念类似。认为申请人是指具体办理专利申请事务的发明人。其实,职务专利中申请人是指单位。此时,只有单位才是合法的专利申请人,只有单位有权提出专利申请。

1.3 科技合作交流与技术贸易中造成的知识产权流失 很大一部分高校科研人员与外单位签订的技术合同中,知识产权条款约定不明确,增加了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机率[5]。比如:虽约定了保密条款但缺少对技术秘密内容约定,使得日后对是否泄漏技术秘密难以认定;约定了“知识产权共享”但缺乏具体共享方式和范围。还有一部分科研人员只顾合同金额忽略知识产权保护[6],轻而易举将知识产权拱手相让。有时甚至由于合同约定不明而将科研合同开展前高校已拥有的知识产权也让与委托方。高校科研人员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必须改变重技术、轻法律的习惯,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谈判技巧的积累[7],切不可目光短浅,对不公平条款一味委曲求全。

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使得对其准确评估非常困难,高校知识产权在运营中经常被低估。例如在技术入股时,没能对技术进行正确评估,仅把直接费用如科研费计算在内而未把预期经济效益算在内,低估知识产权真实价值。由于专利维护需要缴纳高额年费,有些科研人员认为与其因缴纳不起专利年费而使专利权终止,不如将专利低价许可或转让,许可费或转让费用常常低于该专利技术的开发费用。

1.4 人才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流失 近几年,为盘活高校科技资源,各地市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及资助政策支持高校科研人员携带科研成果,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响应政府号召,一方面在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开办企业把自己掌握的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8]。由此也带来了高校知识产权流失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开办企业时使用了高校已经拥有的专利权或技术秘密未支付任何费用;其次,科研人员在校内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在所开办企业中开展的研究工作高度重合,难以界定企业运行阶段中科研人员完成的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再次,科研人员直接将校内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实验装置为开办的企业开免费所用;更有少数科研人员将自己指导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力派驻自己的企业工作。除科研人员兼职过程中易侵犯学校知识产权外,高校学生毕业后[9]擅自泄露、私自使用学校知识产权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1.5 校名校标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很多学校对校名、校标进行了商标注册,加强了校名校标的法律保护。但大多数学校校名、校标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得校内部门或个人侵犯本校校名校标的情况仍然频频发生。比如:学校产业集团未经校方批准直接将校名、校标用于设立公司的冠名中;高校院、系办学、办班未经校方批准直接在宣传活动和宣传资料中使用校名、校标。另有一部分学校管理制度相对严格,也有相对完整的审批流程,但在授权合作单位使用本校校名、校标的谈判过程中也时常低估或未考虑校名校标的经济价值。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2.1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各部门交流合作 学校应建立知识产权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分管科技工作的校领导主管全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校办归口管理校名校标等工作,校科技处归口管理专利、商标、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其他知识产权。校科技处具体负责全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计划安排、宣传培训、检查实施、业绩考核等工作。各学院负责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另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为知识产权工作持续、纵深发展提供保障。为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应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高校主要涉及专利、校名校标、技术秘密、著作权等)管理制度。同时注重知识产权制度同其他管理制度(科研、教学、人事、档案等)的有效融合[10]。

2.2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及教学水平稳定的知识产权 为适应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性强、头绪多的特点,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11],设立知识产权专、兼职岗位,建立一支既懂科技管理又懂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知识的管理队伍。同时,为顺利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还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不仅应包括法律专业老师、还应包括懂得具有专利实务经验、软件著作权登记经验、商标注册经验、专利检索经验的人员。

2.3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认知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是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坚持“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利用宣传橱窗、横幅、大屏幕、校电台、电视台、校报、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宣传知识产权知识、报道知识产权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要做到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针对不同人员可以分别开展法律基本知识、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合同技术经济、无形资产评估、专利撰写、信息检索、专利检索与分析、软件登记等专题讲座。另外,逐步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必修课教育范畴[12]。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即包括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又包含专利等实务技能,将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培养成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懂得合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能够处理知识产权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2.4 加强流动人员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高校科研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才流动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调节资源余缺,应该鼓励与支持。然而也必须警惕所引发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学校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很多是以“技术秘密”的形式储存在科技人员的头脑中的,很多未申请专利,未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这种“自我保护”状态下的知识产权极易随着科技人员的调动而流失。另外,虽然很多学校实行了科研资料的归档制度,对保护学校的科技成果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相关科研人员调离后想要再从归档后的科研资料查找出相关技术方案实属困难。专利文献[13]经过专利人的梳理编辑,具有格式统一规范,高度标准化的特点。如果这些科技成果申请了专利则可以更方便的加以利用。加强流动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以采取了一些列措施:通过在校期间的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构建“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激励政策,鼓励专利申请;学校教职工和研究生离校必须签订保护学校知识产权协议。

2.5 加强重点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对有重大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对国家建设有重要影响的科研项目,逐步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14],力求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生产等环节管理的有机融合。在项目立项论证时,进行查新检索;科研项目研究中,跟踪国内外专利发展状况;项目鉴定、验收前,采取合适的保护措施;项目验收时确保技术资料、研究报告归档完整;项目结题后继续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积极推进相关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技术产业化等工作。

2.6 妥善处理纠纷、遏制侵权行为 对擅自许可或转让本校无形资产,擅自泄漏本校技术秘密,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学校无形资产流失的学校师生员工,应予以严肃处理。对侵犯学校专利技术、校名校标等知识产权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一旦发现,立即采取措施,遏制侵权行为,维护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王景川.新专利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8:130-1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5-16.

[5]康建辉.王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115-117.

[6]曲博,朱雪忠.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与控制[J].知识产权,1995,6:86-88.

[7]沈永清.保护高校知识产权制止技术权益流失[J].科技成果纵横,2001,1(25):18-20.

[8]吴绮慧.防止高校专利权流失的对策研究[J].高教管理,2010:142-143.

[9]张成立.析高校科技人才流动与知识产权保护[J].东岳论丛,2010,31(5):183-186.

[10]刘东民.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思考[J].管理科学,2003,17(2):55-58.

[11]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M].(2000年12月26日以科工技〔2001〕1073号文).

[12]郭剑坤.高等院校开设知识产权公共必修课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06(26):190.

篇9

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学校依托卓越工程师系列讲座、主题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先后邀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研究所、Altera公司、Xilinx公司、新百利制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泰克公司、海格通信集团、固伟电子有限公司、湖南中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高新科技园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剖析产业人才需求方向,介绍国际标准化设计规范,传授工程设计方法和技巧。这些来自企业的实例常涉及许多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技术,学生意识到其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形成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

2提高工程设计选题比例,鼓励到企业做设计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围绕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这三大目标,加大紧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选题的比例。注意选题的深度、广度与工作量大小要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相适应,不能贪多求大,要确保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工程设计型、应用型题目应占80%以上。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毕业设计选题中,为学生接触行业的前沿科技、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条件。

鼓励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由厂方提供实际工艺改革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学校教师与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设计题目。条件成熟的部分专业也可安排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企业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和导师人选后,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审核。题目确定后,由学生网上选题。选题页面提供课题工程背景、学术价值、经济价值方面的简要介绍,企业指导项目还需提供合作企业概况和企业导师简介。

3加强过程监控,确保设计质量

学生选题名单确定后,在第七学期末前两周内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由导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向学生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布置文献检索、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等任务。对于企业指导毕业设计的项目,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由校企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本届毕业生指导的具体安排和管理措施。学校向企业方介绍本校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和教学流程安排,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毕业设计(论文)撰稿指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集》等相关资料。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时,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丰富的独立科研经验。

在毕业设计进行到第三周时,开展初期检查,重点检查题目设置、课题主要任务与要求、工作量和进度安排等。第七周时进行中期检查,审查进展情况、有无偏题或跑题、完成课题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在答辩前一个月,重点检查学生的设计和论文初稿,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设计任务。校外进行的毕业设计工作,学生按企业作息制度上下班,由导师对学生进行考勤,学生每月一次书面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论文环节中专业方面的指导与论文专业内容质量的把关由企业导师负责,学校教师负责论文的形式审查,协助做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协调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毕业设计经费向与生产实践、科研、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及硬件设计制作较多的课题倾斜,毕业设计评优指标也向此类课题倾斜。

4改革成绩评价模式,引入企业专家意见

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三部分评分组成,分别按30%、20%和50%加权得到总分,最后由学院答辩委员会审核。对于校内进行的工程类毕业设计课题,评阅和答辩环节需聘请相关专业的企业专家参与,并将评价意见反馈至学院及指导教师处。通过企业界的评价干预,促进毕业设计与工程应用需求的良性对接。对于企业指导的毕业设计,验收时,设计方案和结果需接受生产现场的检验和评价。

篇10

一、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报考,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报考的人数,尤其是高素质考生的报考人数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质量。

学校的知名度除了取决于学校的历史积淀外,还取决于学校现实的办学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林业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业大学虽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大学,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所以林学为主导的单科性大学,学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近几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发展的机会,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试办研究生院,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进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扩大,招生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学学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为163人,2003年高达900人。仅1999年至2003年间的招生人数就扩大了5倍。以前报考我校的生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本校和其他农林院校的毕业生。近年来,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全国其他综合大学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扩大,招生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

严把培养质量,是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招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各个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研究生生源竞争激烈,如果在报名条件、入学考试、录取及其后学习、考核和毕业论文的要求上比较严格,将会影响本校的生源。但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严把学生入学和培养质量关,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的考生。些学校,只为盲目扩大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和培养标准,短时期内达到了扩大招生规模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却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长期下去,考生和社会最终会摈弃这些学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严把招生和培养质量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真正能学到知识,增长能力,顺利地成为生产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最终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质量,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通过硕士生提前攻博、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资助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建立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制度、建立优秀论文激励机制、资助出版优秀博士论文等措施,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是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块试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学科和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两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博士论文,林业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国农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国大学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参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语学位统一考试,我校硕士生的一次通过率达到62.3%,博士生达到41.6%,已进入北京市高校先进行列。

三、多渠道筹集科研经费

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不同,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企业和教学科研单位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一名硕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养经费为9000元,3年需要2.7万元;一名博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养经费为1.1万元,3年需要3.3万元。林业科学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主要研究的对象树木和森林生长周期长,进行科学研究环境艰苦、工作量大,需要的科研经费较多。因此,林业高等院校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就必须拥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一部分导师的研究经费明显不足,使正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无法落实。因此,我校要求研究生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在积极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和各类国家科技项目的同时,加强和地方及社会上各单位的横向科研合作,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

我校研究生院除了配合导师和学校有关部门广开各类科研项目的申请门路外,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研究生培养基金,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资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经费不足的学生。2001年资助33人,投资13万元;2002年资助53人,投资20万元;2003年资助70人,投资25万元。我校计划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资助人数每年增加20%,资助金额每年增加25%,加大资助范围和资助力度。

四、对专业学位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一种新型的学位类型。与林学及相关科学硕士学位相比,农业推广硕士(林科)专业学位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应用,为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为保证招生质量,我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按照国务院学位办下达的当年录取限额,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总成绩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对拟录取人员进行复试,复试着重考查考生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为了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上的优秀人才倾斜,保证符合招生条件的优秀在职人员有更多的入学机会,真正达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目的,对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或获得一定级别奖励的基层单位业务骨干,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在培养方面,针对农业推广(林科)研究生注重应用的特点,我校在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浙江、广西、山东、山西、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区建立了教学实习点,许多应用性和现场性强的课程均在教学实习点进行。在论文选题方面,要求农业推广(林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和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上述措施的实施,使我校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在林业生产单位和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随着学校声誉的提高,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稳步增加,近年来的招生人数一直居全国农林院校的第2位,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保证。

五、就业状况对学科招生质量的影响

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和考生的报考数量和质量是呈正比的。如果某些学科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或就业前景看好,这些学科和专业的报考人数将会显著增加,招生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一些学科和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长期偏低或就业前景不好,这些学科和专业的报考人数将会减少,招生质量也会相应下降。

我校研究生的招生,在保证国家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及对国计民生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基础作用的学科专业外,在国家招生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向那些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或就业前景看好的学科和专业倾斜。例如,我校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业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近年来的招生和就业均很好,生源质量较高。我校已有计划地提高这些专业的招生比例,将研究生的扩招名额适度地向这些学科倾斜。

六、积极有效的宣传

有的放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针对考生的各种问题,解疑释惑,对学生的报考和招生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力度,相应的科学研究项目大量增加,林业战线上对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林业科学的高级科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林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应结合当前这一大好形势,在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中广为宣传,积极引导高素质的考生投身到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宏伟事业中来。

1999年以来,我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国建立了10余个招生基地,派专人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了数十次招生宣传,宣传地区的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有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招生信息或在影响面广的报纸等媒体上进行招生宣传。我校每年举办2次咨询会,深入到院系学生中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引导和促使一批素质较高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本校研究生。

七、软硬件条件的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