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8:2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乐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旨在教师在课前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学生课前主动研究解决。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凭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相互配合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引导,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将任务带入课堂,保证其时刻处于完成任务的激情状态。需要注意,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时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并利用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
2.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学中不争的事实。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其积极性才能得以激发,从而不断推动其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进行学习。所以,在高中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兴趣教学法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学习软件或小游戏,如吃苹果、打地鼠或生死时速等游戏,使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兴趣会越来越浓,其教学效果必然非常理想。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如此,其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有了层次性。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也应该体现出这种层次性。况且,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考虑其心理素质、认知水平等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这些差异,没有针对性,那么不但教学没有效果,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能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关注学生普遍性的同时能估计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教师的及时引导,有针对性地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这样,通过多层次、小步子、重反馈、快反应的策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亦师亦友,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发挥着引导作用。而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在学生心目中营造一种亦师亦友的形象。实践证明,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才会对他的课感兴趣,高中生的心理年龄和特点更将这种现象发挥到极致。况且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演示,其魅力怎能得到发挥?所以,在平时上课时,教师要乐于并善于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察觉学生上课的状态,以便调整授课策略和状态。不仅如此,平时教师也应融入学生之中,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和作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学生能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分外融洽,学生能在这样的氛围内得到学习的乐趣,必然喜欢这样的计算机课程。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足球教学,兴趣教学法,运用
前言:
兴趣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练习技巧、增长本领的巨大动力。因为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心神向往,努力追求的。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做出成就,首先必须对这个专业特别感兴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应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硕士论文,足球教学。
1.“兴趣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1.1什么是“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知识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里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某项活动的习惯。反之,利用学生对某种运动产生的性却,并逐步加以引导,使之加深对某项运动的感情,则能促进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1.2足球技术的教学特点
足球技术是影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重要因素,在足球教学和训练实践中,运用多足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使学生掌握足球技术,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参与兴趣的主要手段。足球技术教学贯穿在整个足球教学、训练过程(包括理论知识传授、技战术教学与训练课中每个技术动作的学习,战术配合等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精心借助各种生理、心理的研究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足球技术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足球技术教学,主要是以足球技术动作掌握为标准,教学围绕技术动作来进行,教师的教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硕士论文,足球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比较死板,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探索一个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的教学方法,是目前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依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理特征,运用“兴趣教学法”,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2.“兴趣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学生足球技术的具体措施足球是项综合性的竞技运动,由于其自身独有魅力与健身价值,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顺应时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适应自己发展的体育项目。但是,足球运动的特点造成了教学和训练的复杂性。硕士论文,足球教学。足球技术也是制约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是高校足球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大学生的实际与业余特点, 高校增设足球选修课、专修课和组织各级足球训练队,教师在足球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教学,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硕士论文,足球教学。但是,由于足球技术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示范、简单讲解,学生就可以实现独立操作了,但动作的正确合理性、熟练与运用自如却需要通过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达到),单纯的技术教学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错误的认为足球技术简单容易掌握,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通过在足球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兴趣,对足球技术的掌握与巩固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通过游戏加强技术练习
由于游戏自身的特点,广大学生不仅喜爱而且也容易接受,对足球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结合所要授课的不同摘要动中有变,增强实战应变能力。在运传球、接传球等技术教学训练中结合各种二过一配合练习,培养基本配合意识与传接球时机与力道的把握,加强身体与球之间的协调性和连贯性练习,提高运球的起动、急停、急转和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在多人传球与配合射门练习中,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一些复杂的传跑路线,在路线上有意设置一些干扰,用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能力及转移球的意识,以提高学生运用足球技术的能力。
2.2 强化竞争意识加强在对抗中技术的运用
竞争是大多数人所具有的潜意识,在足球竞赛中处处都能体现初竞争激烈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竞争,在足球教学课堂中体现初竞争的特点。例如:通过一对一对抗,培养学生敢于控制球或掩护球快速突破;防守时能冷静封、堵,突然“对脚”抢截或积极铲球主动进攻的意识。通过一抢三、四对二、三对二、传、跑、抢、截等练习,培养学生传接球时的反映与应变能力。通过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等攻防训练与传、跑、抢、截等练习,使局部位置配合默契,熟练基本战术(二过一、二过二、三人配合等)的打法。硕士论文,足球教学。结合进行特定的攻防训练,如中路进攻结合边线传中、包抄攻门、边线进攻、传中包抄射门、防守反击,能提高学生整体足球意识与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对抗中合理应用冲撞,积极抢夺球和敢于抢时间、争空间顶断空中球,力争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接球前能知己知彼迎球接球,接球时能随机应变,充分利用出现的空当儿,或传或进攻的意识,尽可能直接传球,传球后立即跑动的快速接应意识。
2.3 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技术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条件相对于中小学要完善,因此教师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依据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从教学设计开始着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根据足球课程教学中不同足球技术教
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羽毛球或网球的网带,创设网球规则下的足球传接球技术练习手段。利用排球吊球来练习足球的头球技术,或者利用跳绳、跨栏架等器材,设置不同位置,不同难度的障碍让学生练习足球的运球技术等等。
2.4 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状况进行分组教学
由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多数都是根据学生兴趣自主进行课程选择,这就造成学生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较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体质差别这个实际情况,在足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体质的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对足球技术的学习充满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足球技术,培养对足球的情趣。
3.实施足球“兴趣”教学对教学方法新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观念逐步树立,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以以增强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观点,认真地分析足球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构思教学设计。硕士论文,足球教学。足球“兴趣”教学对教学方法总的要求是: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变传统足球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谋事。倡导足球的“兴趣”教学是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法上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和实际效果,不应过多地强调动作难度、技术精度。其次,在进行足球的“兴趣”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不应过分片面强调教学的组织纪律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生动活泼的带有情绪化状态的体育实践学习,变成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演练,失去了体育实践学习的本来面貌。
结论:
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何培养身心素质良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们高校体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摒弃“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模式,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彻底决裂,树立从教学实践的本性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为根本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足球教学中不能忽略足球技术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方法的角度重新认识足球技术教学方法,对于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来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郭文芳:快乐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的发展趋向[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4):66-68
[2]谢宗皖:高校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2,(1):93-951
[3]李晓宇:论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76-771
[4]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6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泳越来越受到广大人群的喜爱,已经作为一种健身运动逐渐得到普及。作为高校来说,更好的发展游泳运动,普及游泳知识更应该走在前例。目前我国的很过高校都开设游泳课程,普修课,选修课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游泳运动,但在游泳课的实施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游泳的教学方法就是重中之重,逐步完善游泳教学方法是各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2、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
传统的游泳教学方法沿用了体育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和完整法以及错误动作法、重复练习法、交换法、竞赛法、程序教学法、模式教学法等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的学者不断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出应当重视“快乐游泳”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观念上应该有所改变,不能再以竞技游泳教学为中心。将各种游泳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更有利于高校游泳的教学。
3、高校游泳教学方法的应用特征
随着高校游泳教学的不断认识和不断改革,游泳教学观念逐渐由简单的泳姿的掌握到快乐游泳。让高校游泳更加社会化、大众化,易让高校学生接受,而不是单纯枯燥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里掌握游泳这以生存技能。所以,高校游泳教学方法不断的接受新的元素,逐渐的进行自身的完善。
(1)游泳教学的讲解法和示范法。讲解法也即语言法,是指教师正确的运用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和动作要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的基本方法。动作示范法是游泳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最直接和效果较好的一种直观方式。它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要领和方法。示范和讲解有机结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示范特别重要,直观地观察动作有利于学生观察动作的实质,迅速、准确的模仿动作。
(2)程序教学法和模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运用程序教学原理和特点,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和编制,按步骤循序渐进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实施程序、检测程序和游泳技术教学程序教材,在教学中会有学生的反馈。程序教学法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模式教学法是根据游泳教学的一般规律,制定出教某一游泳姿式的计划步骤,确定每次课的主体练习极其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安排一个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游泳教学的分解法和完整法。在游泳教学中,分解法和完整法的单独运用,都存在局限和不足,而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则可以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弥补各自的不足。在游泳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完整―分解―完整的组合教学方法。
(4)游泳教学的练习法和错误动作纠正法。游泳教学中通常采用的练习法包括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水中游戏要考虑学生的游泳基础、教学内容等的实际情况。在游泳教学中,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动作常会出现缺点和错误,要纠正和改正,否则学生易形成动力定型,会影响动作技能的掌握。纠正错误要抓主要矛盾,对学生的错误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共性错误集体纠正。
(5)分层次教学法和分组互助教学法。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以及起始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起始水平和主观努力的不同,以及学生在水中的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出层次进行教学。从实践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是游泳教学法中一个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自由结合分组互助教学法,将学生自由分组,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岸上模仿练习和水中练习,由教师统一指挥,按组进行练习,定量完成教学内容。
(6)辅助器材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辅助器材包括救生圈、浮漂、浮板、脚蹼、护目镜、呼吸管、鼻夹、竹竿、哨子等,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辅助工具。针对初学者,一些教学辅助器材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多媒体计算机也应属于辅助器材这一列。教师可以结合动画示范和讲解,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动作的错误,自行分析和纠正。
(7)深、浅水教学法。合理利用游泳池深浅水域教学的原则。安排具有救生员资质认真负责的教师作为游泳课教学时段的游泳教学安全负责人,在上课时合理划分游泳池教学区域和教学时段,统一对上游泳课的教师进行教学时下水出水指挥,监管制止教学时出现的违纪现象和危险行为。
4、高校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各种教学方法的衔接。现有游泳教学方法的论文对各个游泳教学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缺乏其之间的有机结合。建议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任务有所侧重。需要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更有效的用于游泳的组织教学中。
篇4
一、“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做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课,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落实集体备课呢?我校集体备课主要从七个“有”字上下工夫。
1.有领导
一是有一位副校长分管集体备课,定时安排、备课活动,定时检查收集集体备课资料;二是每个备课小组安排一位领导蹲点,全程参与备课小组的活动。
2.有主题
我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各小组根据本科组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英语单词“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识字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数学概念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等。
3.有备课组长和主备人
备课组长由学校教导处指定,负责整个学期的备课工作,工作量纳入量化考核;主备人由备课组长负责安排,轮流主备。
4.有时间保证
每周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期初教导处排课时就对各组备课时间进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为语文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四下午为英语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科组集体备课时间,轮到集体备课时间的科组教师不排课。这样,集体备课才有时间保证。
5.有展示
主备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组成员及学校课题组领导和其他教师进行上课展示。
6.有反思
主备人根据上课及评课情况,对二次预案进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
7.有流程
每月为一个集体备课周期,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备课组长根据“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课题研究计划定出研究主题,安排主备课人初备,形成预案。第二周主备人预案下发组员研讨、修改、补充、删减、矫正,主备人形成第二次备课预案。第三周主备人上课,集体评课,修改补充,主备人认真做好记录。第四周主备人根据上课、评课研究记录,对二次预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填写集体备课表,备课资料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
通过集体备课,以“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教改实验为主题,探讨各科各种课型的“高效六步教学法”操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成效
开展“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学法”的精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科组建设,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备课前,要自我钻研。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因此,在发言之前,教师都会走进教材、研读课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大纲、研究大纲,并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集体备课时,主备课人向科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分析,并按照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回顾、当堂检测这六个步骤来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同科组教师要依次发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主备课人的设计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备课人记录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备教师根据众多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备都是对教师的一次升华。
集体备课上课,更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提高。通过上课,验证教学预设是否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执教者会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上课反思中,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再经过组员的评课、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这种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以来,我校教师成长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评优课、论文评比等教学竞赛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获市级奖58人次,省级奖60人次,国家级奖41人次。黄琪、张欢、吴幼丹等教师“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现场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李红、彭瑜雅等教师的“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教学设计获省一、二等奖。
2.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为备课组成员搭建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增进了备课组成员的了解,在备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如我校二年级的备课组是由有教学经验的刘棠老师和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组成的。虽然她们的年龄差了一大截,但她们的相处与合作似乎没有年龄的隔膜。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尊重刘棠老师,体谅刘棠老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刘棠老师尽量少做。所以学校布置备课组内的一些琐碎工作,她俩能够应付得了、独自承担,根本不让刘老师操心。而刘老师呢,尽可能在学识与经验上给予她们帮助与支持。开学前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要上公开课,周丽文把主备好的课《坐井观天》在组内进行讨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有些肤浅,于是刘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学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学设计和课件从头到尾进行了指导,并把教学意图和上课应该注意的细节一一对周老师交代清楚。上公开课的时候,刘老师知道周老师年轻,应付大场合的经验欠缺,他特意坐在讲台旁,让她有颗定心丸。上课时,周老师时不时瞄一下刘老师,刘老师总是给予她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一节课下来,周老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听课教师对《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周老师通过这节课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驾驭课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发挥了余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获了快乐,两位年轻教师主动承担一些科组工作,在学识与经验上得到刘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备课组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备课组的建设。
3.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高效六步教学法”是针对全科提出来的,而实际上,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学科特点以及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特点来设计“六步法”的教学。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同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克服一个一个难题。如英语单词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对话六步法教学模式等,当某一备课组研究出某一种六步法教学模式并得到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快乐,更是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激发,从而推进了我校六步法课题的深入开展。如吴幼丹在《“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集体备课给我带来的发展》一文中写道:
集备前一周,我就对本课时的情感教育提炼感到很棘手,无论怎么提炼都很空洞,甚至牵强,我提出这个困惑后,其他教师也陷入思考中。许久,张老师灵机一动说:“既然本节课不能用常规的手段提炼情感教育内容,那么我们尝试一下用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对图片内容作是非判断,让学生说看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做总结,教师再出示情感教育的英文版。这样,学生既能印象深刻,又能达到自己认知的教育目的,比起生搬硬套要好多了。”我受到启发,说:“这个相关内容网上有一个教育视频,可不可以尝试看视频,中间停止然后让学生猜剧情最后总结,会不会更生动?”张老师拍手赞同,科组决定把两种方法都试一试,作为一种微创新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可以借鉴。就这样,大家投入热烈的讨论中,收获着方法,也收获着快乐。我第一次觉得集备,是付出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是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学法、微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TP3-4
1 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影响着大家的工作与生活,而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工具,也在时刻发挥着它最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培养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的教
育。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结合与企业相关的项目,提高学生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传统计算机教学与高职学生特点
传统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老师讲授为主,知识点较为枯燥,没有吸引力,教学内容同未来的工作实践不贴合,传统意义上的项目教学,大多也只考虑知识点的应用环境,学生较为被动的接受讲授内容,没有独立完成项目的经验。
通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经验,总结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较为被动,对于纯知识纯理论的学习更加不感兴趣,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虽有新奇感,但极易遇难即返;同时,再加上外界诱惑及学生毕业后大就业机会较多,没有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学习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没有主动性。
(2)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眼高手低现象比较严重。由于高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如果学习方法依然是知识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感觉不到知识的新颖与重要性,所以学习没有积极性。
(3)重视专业学习,忽视工具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高职学习一般在校学习时间较短,所以学校普遍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压缩基础课的课时,所以学生心理上也会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但是一旦在专业学习中遇到使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发现计算机基础掌握的不够熟练或全面。
3 项目化教学方法介绍
根据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现状,国外也很早提出了项目教学的概念,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为。但是,项目化教学也不能以偏概全,要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和不断变化更新的学习内容相应改变,而且,项目任务一般学习周期较长,自由度大,难度较大,获得成功的时效较长,而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比较容易浮躁,所以真正实施起来,会有很多学生坚持不到最后,从而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项目教学的特点,本人以为微项目教学法更适合现在的高职学生学习的需要。
4 微项目教学方法的提出
关于微项目教学法,通过查阅资料,国内外研究的并不多,因为微项目是项目的微化、简化,虽然出自项目化教学,但是又有其不同之处;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微项目学习的转变过程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高效、灵活、实用。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喜欢接受快捷高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因此出现了很多“微元素”――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流和联系更加快捷,而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更使得人们的学习娱乐变的简单有趣,尤其是微课的出现,使得学习变得简单快捷,成为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下面以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word为例,展开研究与设计。
Word2010是office2010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word文档排版在日常工作学习应用最为广泛,但是如果单纯的讲解操作方法,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采用微项目教学法后,我们可以将该部分内容按照不同的知识点分为几个微项目:第一:制作活动通知;第二:制作宣传海报;第三:制作个人简历;第四:论文排版。这几个项目都是日常学习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实例,交给学生去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好本章内容的所有的重点知识,并且在讨论问题中养成团结互助的习惯。其中每个项目完成的时间均不超过两节课甚至更短,最后,将提交的好的作品给大家演示,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进行点评修改。
以制作宣传海报为例,来简单分析微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因为我所教专业是药学系各专业,所以在做宣传海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项目――药品宣传海报。我让学生课下利用网络搜集自己熟悉的一种药品的资料,并且将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并且构思出宣传海报的大致样貌,然后在课堂上,把所收集的资料利用word进行排版,使用到的知识点有字体段落、艺术字、图形、图片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所想主动利用word命令实现,当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指点,两节课后提交作品,老师进行指导点评,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以及吸取不足的经验,从而进一步的完善。
5 结语
总之,微项目教学法不光可以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同时适用于其他基于项目化的科目,微项目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信息时代下传统教学的弊端,更有利于吸引学生课堂兴趣,让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成就感,让学习变的更加有乐趣,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中应用、在工作生活中也能自如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希望在下一步微项目教学的继续应用与探讨中得到更加成熟广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刘力.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09,(5):138-141.
[2] 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3
[3] 吴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篇6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 思想政治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
1.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参与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方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分层教学、网络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安排不同的活动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发现知识、形成能力、锻炼品格。
2.鼓励学生创新、注重主动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发散性的答案,演说辩论式的反馈形式,小论文或者资料查找形式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的兴奋神经处在最佳状态,完成着前一项任务的同时,期待着下一项任务的精彩,主动性和责任感得到空前的调动和激发,使学习由沉重的负担变成快乐的探究和积累。参与式教学法是学习的魅力充分展示。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思想政治课因其内容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枯燥说教、索然无味的感受。为了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的抵触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独特魅力,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把他们从教条、枯燥的沉闷氛围中引领出来。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为参与式教学创造宽松的外部氛围,使学生的兴趣高涨,乐于参与。
参与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氛围。因为参与活动是涉及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一种协调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交融的过程。实践证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温床,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多维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激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肯于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这就要求教学为师生互动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新课程理念提醒我们,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把学生当成主动发展的认识主体。教师也不应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而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教师要舍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课堂由过去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焕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参与的精神面貌。
三、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参与式教学法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结果的综合展示。参与式教学法旨在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氛围,提供适当的活动和提升的机会。这里的发展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同样包含着学生坚强意志的锻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要求。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方面受益,另有小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行为习惯、思维观念等因素影响,根本不关注学习内容,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参与或者是“兴致所至”的偶然行为。
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按照参与式教学法活动时,心里清楚哪些学生的作用常常是“帮倒忙”。政治教师要摘下应试教育注重学业水平制造的有色眼镜,客观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有差异的鲜活的人,在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就会更多地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从每一位学生的基础高度去看他的相对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这对于学生而言,应该算是一种公平,教师也能减少部分急躁心理。
2.参与式教学法需要连贯的氛围和在教法上的顺利过渡。
当前教育体制下,学习者的教育阶段大致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我国,能把这几个阶段集中于一体并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的学校并不多。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学方法模式更是形态各异,这给受教育者形成了不同的影响,在接受另一种教学法时,总要经历一定的冲击和调适阶段,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强,转变快先受益,有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学习上的挫败感明显,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调适不成功,初期学习受挫,导致高中三年都无法“再创辉煌”。我们在遗憾这些学生调适能力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外在教育环境的稳定和一致的重要性,这一点,并不是教师的个人能力所及,需要教育体制的完善来保障。教师个人则要重视在确定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在学生方面做好妥善的铺垫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原有的学习模式到新的学习模式的适应过渡。
3.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要关注“综合”。
政治学科教材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在运用综合方法方面有充分的优势。综合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开展政治课教学活动,既可以在内容选取上进行单元知识、专题知识的综合;又可以在时事政治和学科知识间进行综合。通过综合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综合法解决问题,在联系中寻找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晓艳.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J].甘肃高师学报.2005.10.
[2]张洪莉.新课程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
篇7
人生应该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应该与教育的梦想结合起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志存高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做思考的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做一名充满智慧和诗意的幸福教师。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不只是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引领者。
二、教师成长:爱心、学习、反思、思想
教研员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唤醒、点拨、引领的作用,引导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靠内在的动力。教研员要引领教师向名师学习,像名师那样关爱学生,拥有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拥有一颗进取心,加强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我始终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理念。阅读经典使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近年来,本人组织开展了英语教师新春读书报告会、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这样,学生在学校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标杆,能跟随真正的读书人在一起学习。
教研员要有大海般的胸怀,真情帮助教师,看到教师的进步犹如自己进步了一样。我开设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等有关教师成长的主题讲座,“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师”发表于《教育艺术》,“与名师为友创精彩人生”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
三、教学主张:20字教法、比较教学法、任务学习、三轮复习法
一位优秀的教研员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主张,唯如此,我们才能充满魅力,才能有一种精神感召力,才能谱就出一首快乐、幸福的当代教育的和谐乐章。我不断创新,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交际、精讲知识、培养能力、加强反馈”20字英语教学法(获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英语比较教学法(刊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兴趣开路、任务推进、学会学习”英语学习方式(刊于《中小学英语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纵向搜索、横向贯通、综合演练”英语三轮复习法(刊于《中国高校招生》)及“归纳、浏览、联想?复习法(刊于《学英语》;这两种复习法配套用书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及青岛出版社出版)。
四、生命课堂:激情、智慧、互动、发展
一节好课是激情与智慧和谐统一的生态课堂。针对课堂教学,我开设了“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创造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等讲座。在主持开展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生态课堂的主张,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课题成果《实施任务型教学,享受教育的幸福》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获中央教科所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五、教育科研:敬业乐研,反思前行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教育科研不可畏,用心感悟,反思前行,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教育研究与写作尤其是课题实验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教研员是一座桥梁,其优势在于兼具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经验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更有优势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用先进理论指导实践。做有心人,做有用功。成就教师,成就自我。我的讲座“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我市主办了“庆入世迎奥运”英语演讲大赛,我将大赛作品整理、完善,形成了《新世纪中学生英语演讲精粹》,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我把新课改以来的讲座、研究成果归类、梳理,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著作《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我主持开展了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实验,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课题著作《任务型教学理论与实践》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并获安徽省十年课改成果一等奖;我还指导教师发表教学案例、论文50余篇,辅导学生发表习作40余篇。我与一线教师共研究同成长。我主办过200多场次讲座,在《光明日报》、《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报刊上发表了400余篇论文,《英语基础教育前瞻》等1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物全文转载,《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和出路》等30余篇获全国优秀论文或成果一等奖;完成了四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课程标准新教案》、《阅读科普》系列丛书,等等。本人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省优秀教师,省课改先进个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近年来,我市英语教师发表作品千余篇,获省级以上论文奖项百余次,指导学生发表英语习作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两部;获全国优秀外语教师称号、全国外语教师同丁奖10余人,被评为省教坛新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40余人次。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造就的。
篇8
论文关键词:音乐记忆,音乐教育,模唱,体态律动,感知觉,美
一、 以模唱的方式,训练听觉记忆
大多数的音乐教学活动开始并非识音符、拍节奏,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的教唱,这种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方法看似很原始,但事实上此种“回声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记忆积极性。在一般情况下,新学的乐曲,教师一开始的领唱分句时间控制在:学前儿童在1-6秒,学龄儿童在3-15秒,此时,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听到的音响快速编码进入感觉记忆。接下来,教师将分句组合成乐句进行模唱,使记忆内容经过重复的过程有所扩大,得到加强,这时,经过复述的乐句,进入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约5-20秒,一般不超过1分钟,存储在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大约在30秒之后开始消失,除非这些信息在30秒的周期内得到有效的加强。最后,学生可以自己从头至尾完成对整首乐曲的记忆,便进入了长时记忆。
以模唱的方式训练听觉记忆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法中都有所体现。为提高听觉记忆,在具体的操作中,依不同的对象,模唱的初始长度可以从一开始的两小节逐渐扩展到四小节、八小节,完整的乐句甚至整个乐段。在模唱的分句时要顾及乐思或乐句的相对完整,结构平衡,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句法、秩序和结构的美感体验。
二、体态律动--用身体来体验和表现音乐,运动记忆、视觉记忆、审美记忆与音乐记忆相结合。
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对其后发展起来奥尔夫、柯达伊等诸多教学法都有所启发和借鉴。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 体态律动的目的是通过音乐与身体动作的结合,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及其敏锐的动作反应,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笔者认为:体态律动对音乐记忆的强化功能和协助作用效果突出。原因有三:
(一)、以听觉记忆为主,视觉记忆与运动记忆的参与,使得对音乐的审美记忆被增强。
和着音乐的体态律动从原始的音乐起源开始,就将音乐记忆与运动记忆联结在一起了,它们关系密切。肢体的运动能够刺激大脑皮层更加活跃的活动,使得记忆更为深刻。听觉记忆容易转瞬消逝,而运动记忆却能够协助音乐记忆,使它存储的更为长久、清晰。在这种情况下,听觉记忆不再孤立,有了相应的运动记忆和视觉记忆的参与,对音乐的审美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重感官来记忆音乐,用“耳”来感知音乐;用“眼”来观察音乐美感在肢体上的细微表现;用“身体”动作来体验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用“脑”来分析和记忆音乐,强调运用多感观的协调运作。在听觉记忆、视觉记忆、运动记忆的多重工作下,音乐记忆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提供了新的提取方式(通过对动作的回忆提取音乐要素)。
在提取过程中,当回忆一段音乐受阻时,记得当时的体态动作,就能唤醒相应的情绪、情感;音乐要素不断重现,使得音乐记忆得到连续。
(三),提高了对音乐学习的审美情趣和记忆兴趣。
通过体态律动,主体以不同的肢体运动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这种音乐活动不仅对音乐的情绪、情感有所深化,而且对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织体、曲式结构等都要在肢体上有相应的表达,快乐的音乐活动促使儿童在听觉上更加积极、主动,尤其激发年幼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审美情趣和记忆兴趣。
因此,体态律动能够强化音乐记忆,加入体态律动的音乐记忆比纯听觉的音乐记忆更加深刻、持久,而且在美感的表达上也更为生动。
三、 对音乐要素分析、强化、实践、创新,使之得到内化,音乐记忆从对感觉的记忆上升到
对感知觉的记忆。
要深入的理解音乐和记忆音乐,掌握、熟悉音乐的各个要素是必备的条件。每一种教学法都会运用不同的方式对音乐要素进行练习。通过听觉,以儿歌、游戏等儿童喜爱的方式感知和强化各音乐要素;在熟悉音乐要素后,再以音乐实践和创新来内化它,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并增强音乐学习的成就感,这些都是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手段。
对音乐感的记忆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只是对感觉层面的记忆,所以一般比较模糊、易错、存储状态很不稳定,此时教师会针对音乐要素编排儿歌、游戏、音乐社交活动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对音乐要素由感觉上的深入体验,上升到知觉层面的深刻理解。对知觉的记忆可以建立在已有的各种知觉经验之上,它们经常得到重复和巩固并长久、稳定的储存在长时记忆里。在感知觉上都对音乐要素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时,学生就会乐于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参与到音乐的演奏、表演中来,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将音乐感知内化、记忆,变成学生自己拥有的音乐能力,此时对于音乐要素的记忆就会在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从感觉上升为感知觉,深深地记忆在大脑里了。因此,有了感觉和知觉的共同参与,就可以将听觉记忆、逻辑记忆、语意语词记忆等联合起来,加强对音乐的记忆,最有把握的音乐记忆是经过知觉参与、分析之后的记忆。
四、 音乐素材的选取贴近生活,体现本民族的音乐审美经验,易懂易学易记。
在各个教学法中都非常重视教学中音乐素材的选用。不仅选用艺术价值较高的音乐素材,而且注重贴近日常生活和本民族的语言特色。例如:柯达伊教学法在其教材中选用的音乐首推本民族音乐。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用民间音乐素材,除了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从记忆效能的角度来说,使用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可以和主体的本民族语言,生活习惯、审美特点等彼此联系、互相渗透,使得音乐记忆自然发生,更快速持久。
篇9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也应该进行教学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文章针对目前中职教学状况,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一些尝试,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职教学应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中职学校现状。
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也往往是以建立在新的硬件和软件操作基础之上。然而许多学校因为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计算机缺乏适宜的硬件环境,导致其所能接触和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要求。
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他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说来不高。
2.计算机教学的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如何定位,事实上就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因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不少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如c语言;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数据结构、算法等。如果开,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如果不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
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中职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低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作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像开发其他产品,只有少数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考验、竞争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但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双点石成金的手,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这也是一些专家、权威的看法。
而主张不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低层原理等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
(1)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比较薄,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现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语言和理论。
持上述看法的并不单是中等职业学校一般的计算机教师,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首席技术顾问大卫·艾伦(dwight w.allen)博士也有类似的观点:“基于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实际上只对高级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或是最优秀学生的学习有利,而对大多数平均水平的学生是没有用处的”。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现状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我挑战,不断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步骤
项目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活动的开始、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结束。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设。例如:
第一阶段:活动的开始。
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项目”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学生在讲述他们的经验和表达他们对已知概念理解的同时,对此项目的兴趣不断增加,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设计自己的活动,老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中要调查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活动的展开。
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工作。例如:安排他们与项目的有关人员、专家等谈话(实地考察)。老师提供资源(利用多媒体及相关的录像、相片、故事和音乐等)以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老师为学生进行调查提供各种建议。在此阶段老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讨论并相互提供建议和帮助。
第三阶段:活动的结束。
由老师安排一次项目活动总结会。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让他们有目的地展示自己开展活动的全部成果,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会了什么,分享他人成果的快乐。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转向新的项目活动。(或对该项目活动的后续发展)
四、教师的体会
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活动,我体会到:
1.项目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项目教学不可能替代全部的正规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以及生活和生存能力。
2.教师在项目教学中要注意自己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3.项目教学选题的要求:
①项目怎样结合教材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②项目是否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相结合,是否给学生有实际操作机会或环境,达到教学目的;
③项目能否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项目能否激励学生;
篇10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任务设计
论文摘要: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职业教育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过分强调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等;另外,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出新。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综合性。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及其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通常以从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为核心,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围绕项目或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具体项目、技术及其方法。这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知识,还必然涉及跨专业知识。
(二)自主性。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活动的主人——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个具体环节的细节;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生的学习较多采用工作小组方式进行,同时创造条件、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这便于学生发挥特长,有助于形成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及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会计工作能力行为提高——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形成这种多样性的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教,而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培养。
(四)多元性。职业教育与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方式:不仅用笔试、口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进步程度,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解决问题的学习成果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
评价主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独立探究的自学-探索能力、小组合作的社交-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与此同时,教师给予恰当指导;着重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控制。
二、项目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效果。针对现今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和分岗位学习薄弱和缺失的状况,我们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计了项目任务,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岗、出纳岗、固定资产核算岗、工资核算岗、成本核算岗、财务成果核算岗、材料核算岗、往来结算岗、总账报表岗等的业务流程,同时还把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及有关规章制度也作为一项项目任务。以下是出纳业务流程项目任务描述。
(一)教学目标。终极目标:熟练掌握出纳业务的相关工作流程。分解目标:1、现金收付;2、银行结算手续的办理;3、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4、差旅费的报销审核;5、员工工资发放;6、银行存款、现金账的处理。
(二)工作任务。以现金收付为例,现金收付业务主要是现金的收取、支出及保管。学生可自行设计相关经济业务,完成现金的收入、送存银行、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的清查等任务。来源于/
(三)相关知识。仍以现金收付为例:1、货币真伪辨识;2、现金的交存银行和从银行提取现金的办理过程;3、日常收支业务现金的使用范围;4、其他相关内部管理规定。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组织与控制
(一)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恰当项目。项目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一个或几个项目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项目和一些参考资料,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教学项目,并写出教学项目工作计划。
(二)分头实施项目,落实工作计划。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介绍项目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时应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讨论由学生按照制定好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可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及将来的职业流向自由组合分组,一般以3~4人为一组,分担总账、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固定资产管理等岗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以互相轮换,以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
(三)教师实施项目辅导,学生编写项目报告。教师授课的同时,对项目实施进行辅导,解答学生实施中的困惑;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项目的广泛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分析编写项目报告,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学习方法,取得相应的分数。(四)教师综合评价,给出考评成绩。项目结果评价方法灵活多样,以鼓励学生为主;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当然,在学生交流项目实施的结果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不然的话,学生就会失去信心,项目实施就会失败。
“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你承诺记忆多少东西,甚或知道多少东西。而是要能区分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么,我们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判断学生做得好和坏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弥补不足,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
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把书本上死板的理论变为灵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项目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