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1:1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引导文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机电教学开展之前应结合机电教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机电理论知识。另外,要合理划分小组,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可行的机电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教学开展的时效性与合理性。教师的引导是否发挥了作用主要体现在课下学生对机电知识的探究,比如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在课下自觉性研究机电知识等这些都属于教师引导的范围。通过课前引导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机电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可以说机电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是有效开展机电教学工作的基础。
1.2正确应用及创新行为引导教学法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当然机电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在机电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行为引导教学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使机电教学始终保持其独特之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对机电学科的兴趣。行为引导交教学法中涵盖了多种子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及引导课文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在机电教学中单项应用,也可以进行合理的综合应用。教师在机电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状况,正确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那么不论是应用单项教学法还是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及时为机电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3全面贯彻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全过程
在机电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机电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课堂中全面贯彻落实,教师作为机电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合理引导机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及疑惑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正所谓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个人能力才会得以快速提升。在机电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机电教学环环相扣,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学生的活跃度,切不可过分活跃导致机电教学偏离主题,不论是在行为引导教学任务操作中,还是机电教学引导中都要始终围绕教学主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企业及社会培养一批批复合型人才。
2结束语
篇2
1.1研究对象
我校2010级三年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两组均使用同一统编教材、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授课计划,由同一位教师授课。A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学生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
1.2方法
1.2.1A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写出教案,依照教科书的程序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感性认识。
1.2.2B组: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典型疾病为主线,由外科护理学教学组教师联合临床带教老师集体备课,讨论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乳腺癌、腹外疝、肠梗阻、阑尾炎等,提供病例相关疾病的多媒体资料和参考书籍。学生以10人为1组,分为6个学习小组。课前1周将病例资料发给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病例相关问题的讨论、分工合作及查阅文献,学生结合课本和查询的资料预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每组选派学生模拟真实的病例,授课教师按照病例资料内容,依据教学组编排的诊疗护理评价规范引导学生根据病例设置若干临床情景,每个情景提出若干问题,由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引导、补充、完善、总结并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各小组在每次课后相互评价,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3考核方法
期末理论考试从本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训操作考试由学生抽签选取两项操作,占总成绩的30%。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B组同学对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B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及问卷结果可见,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在以下方面提高学生及教师的综合能力:
3.1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需要亲自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参与备课和讲课等活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和引领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促使学生完全自主利用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这种教学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便形成他们自己的临床思维。学习过程中,在教育者不断地启发、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交流,充分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学生获得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也引导和激励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3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是临床典型病例,情景也大多为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情景,使学生仿佛处于医院工作任务的实际情景中,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角色扮演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相互评价的环节,既能保障学生基础知识达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以促进他们竞争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篇3
论文关键词:创作,朗诵,诗歌,教学法
诗歌教学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和强化学员的人文精神,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掌握文学作品鉴赏的步骤和方法,领悟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自觉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培养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创作性朗诵”教学法。该教学法引导学员对诗歌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能使学员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的内涵,还能提升美感、涵养语感、培养战斗精神,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
一、概念诠释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师生依据自身对诗歌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方面的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朗诵,即再创造式的诵读练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使学员全方位理解把握诗歌的内涵、情感、结构特点,深入体验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意蕴美,全面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达素质的培育和滋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员在初步领会诗歌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根据自身的认识、理解,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技巧的处理和标注,即将个人选择的情感基调、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标注在诗文当中,然后反复练习,使学员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文教学论文,读出情感。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初级阶段,学员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对诗文进行态势语技巧方面的处理,即对重点词、句所需要运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行设计。比如:朗诵“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句诗时,视线是长、是短、还是中等距离,是虚的,还是实的;面部表情是刚强、坚毅,还是豪爽、豪迈;手势是用掌还是用拳,是用双手还是单手;劈刺的动作是在上区、中区还是下区,是横劈、直劈还是斜劈等,然后反复练习,为下一阶段上台表演做准备。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中级阶段,学员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台表演。即以登台表演的方式,将经过自己二度创作,亦即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后的诗歌朗诵,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全体学员进行展示。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高级阶段。这时学员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发和各种口语、态势语表达技巧已浑然一体,学员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从而创造出我“这一个”的诗歌朗诵作品。
四、优势特点
㈠可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内涵。读,是诗歌教学之魂龙源期刊。[1]由于朗读是脑、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化于心,使纸上的诗变为学员心中的诗的过程,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因而作品丰厚的内涵是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品味出来的。朗读的遍数越多,与作者交流就越深,理解课文的内容就更透彻。[2]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就是通过牵引学员的眼、口、耳、心,在有声语言再造文学语言中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激发学员全部的注意力与创造力,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动、沟通和共鸣,让学员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达成对文学作品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㈡提升美感。文学作品为学员提供了审美对象,而美感的产生还需要学员在实践中获得。创作性朗诵这一实践活动是对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活动,是人文与个性结合的再创造过程。由于诗歌音调和谐,注重押韵,本来就富有音乐感,[3]而“读”使诗歌的精华润物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中,使学生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4] 所以正是在这种“创作性朗诵”的过程中,学员不知不觉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到作品不同风格的美语文教学论文,进而感受到诗的美,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5]
㈢涵养语感。培养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6] 而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感情的朗读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即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内心感情的共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古人就是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的。“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很好地传承了这一做法,使培养学员语感之目的得以完成。
㈣培育战斗精神。“创作性朗诵”强调进入、交融、共鸣,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再创造。因而,当学员双眼放射着豪迈的光芒,口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挥手做出抽刀取剑、劈刺的动作时,当他们伴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做出由外向内归拢的手势时,当他们双手抱拳,目光炯炯,仰视苍天,高诵“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诗句时,学员与作者已融为一体,“我”就是渴望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李白,“我”就是胸怀大志的曹操,“我”就是气壮山河的岳飞,……学员的战斗精神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
㈤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陈丹老师说:“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它具有很强的表演性。”[8]正是这样,学员在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基调、语音轻重、语速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口语表达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态势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并将自身认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创造,从而提高解读、建构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又很好地锻炼了心理素质、形象气质等,从多方面培养了学员的能力素质。
五、注意事项
㈠从理念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员读。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作为语文教员务必要传承这一理念、重视这一环节。其道理在于,“在诗歌教学中,熟读成诵是基于汉语的特点而形成的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数千年一以贯之语文教学论文,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宋学家朱熹指出:“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读,注中训释之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诗歌教学尤其是这样,只有熟读背诵,才能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体悟作者的情感与操行,继而咀嚼其中的语文味道。[9]还在于:“诗歌作品的精华都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这些精华是不会自动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缎子上的文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通过读,而且要出声地多读、细读,才能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0]
㈡教员须加以指导。教员应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对学员加以教导、提示。“可用体态语进行提示,用目光激发学生诵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手势表示诵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以此来激发学员的诵读情绪,引导学员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11]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龙源期刊。
㈢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在运用“创作性朗诵”教学法时,可穿插采取教员范读、学员领读;按班次、座次,或排、列轮读;单读,齐读,接龙读,分角色读;小声读、大声读、轻声读、喊着读,快速读、缓慢地读;模仿播音、录音、录像朗读;配上音乐、画面朗读,欣赏(录音、录像)性朗读等方法,“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12] 这样的训练可使学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兴趣。
㈣大力倡导吟唱古诗词。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诗境”。[13]彭士强先生认为,吟唱古诗词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熏陶情操,健全人格,升华艺术趣味都是有积极影响的。[14]以曲配词诵读,既符合词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融在其中,乐在其中。彭先生说:“曼吟、轻诵、放歌诗词语文教学论文,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语言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古诗词的怀抱,有助于人文底蕴的增厚、精神的升华!何乐而不为?”[15]我们可以选用彭士强先生编著的《古诗词吟诵唱鉴赏》教材,也可选用劳在鸣先生编著的《古典诗词吟唱曲谱》[16],还可选用叶至善先生编撰的《古诗词新唱》增订本(开明出版社1998版)。这本古诗词歌曲集创意极为新奇,是由150首由中外经典名曲与我国经典古诗词配合而成。其经典+经典的配合,使演唱者收获的是双份经典,双份享受。这里热心推荐邵燕祥在文汇报上“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的文章,[17]读后,《古诗词新唱》的精妙之处就了然于心了。
㈤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朗读之后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评议,而且评价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师或学员要进行归纳、提炼、升华,错在何处,教师或学员应针对性指出,并提出订正建议,使学员获得朗读方法的正确导向。[18]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的效果如何?在对本院2006级44名学员的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41份),认为本教学方法不好的无,一般的4人,较好的11人,很好的26人,达63.4%。认为该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达到20%的1人,40%的1人,60%的6人,80%的24人,100%的9人,其中认为效果达到80%以上的学员达到80.5%。
参考文献:
[1]龙泉明.读——诗歌教学之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4.
[2]马素娟.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和背诵[J].文学教育,2006,(4,上):48.
[3]魏建主编.文学教育[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30、31.
[4]冯晨辰.古诗阅读教学方法趣谈[J].文学教育,2006,(4,上):44.
[5]江亚平.美读学古诗[J].文学教育,2008,(7,上):45.
[6]李丽萍.通过有效朗读培养学生语感[J].文学教育,2007,(11,下):126.
[7]龙平.语感培养的途径[J].文学教育,2009,(1,下):52.
[8]陈丹.古体诗的朗诵技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71.
[9]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诗歌教学需重视“读”》,(粤教版高二必修)2009-06-08
[10]刘荣.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8,(11,上):36.
[11]黄群芳.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9,(3,下):85.
[12]王跃琳.例谈诗歌的诵读教学法[J]文学教育,2006,(4,上):39.
[13]张守敏.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尝试[J]文学教育,2007,(5,上):31.
[14]何郁.且吟且唱学语文——彭士强先生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9):54.
[15]何郁.且吟且唱学语文——彭士强先生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9):54.
[16]劳在鸣.古典诗词吟唱曲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7]邵燕祥.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N].文汇报,2009-7-6,11.
[18]丁志珍.新课改中的朗读教学[J].文学教育,2008,(9,下):119.
篇4
关键词:过程写作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写作是一个可以展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然而目前我国针对语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尚不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僵化使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缺乏写作热情,并且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关注写作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进一步加剧了写作的低质量现状。为此,教师应该强化过程写作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重新塑造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现状分析
过程写作教学法最早被应用于英语写作中,是一种脱胎于第二语言产生的教学方法,在英语写作领域取得了较好成绩后被众多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希望能在语文教学领域同样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缺乏丰富的实践资料做研究,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即使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过程写作教学法,但是很多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给学生提供科学的写作指导,不利于促进学生产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态度,并且过程写作教学法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完整,还需要进一步地融合。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按照过程写作教学法的规律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使学生陷入茫然无措的写作困境。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过程写作教学法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过程写作教学法具有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的作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在应用过程写作教学法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地利用前期准备阶段明确写作主题,后期修改阶段丰富内容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写作理念。例如,学生受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影响形成内在写作动力,提升写作的成就感。此外,过程写作教学法还可以起到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维、情感等多种写作要素共同展开的一种语言表达的转换过程,使学生在将语言转换成文字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自身的想象力展开文章的构思、写作、修改等阶段,进一步丰富了写作内容和写作情感,推进了整体写作进程。
(二)帮助教师探索写作思路
过程写作教学法不仅对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起到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帮助教师进行新式写作教学思路的探索添砖加瓦。比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具体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高效地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并且在应用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同时,语文教师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来,使原本枯燥的写作过程变得轻松且充满趣味性,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积极性。但是教师也要重视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结合前人的实践经验,取长补短,将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策略分析
(一)为学生提供良性指导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过程写作法的教学步骤、运用模式,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已经经历了多次反复的研究和探索。借助前辈们的实践研究成果可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过程写作教学法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科学的写作指导,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愿意接触写作、展开写作。写作的过程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写作初稿阶段。(2)写作修改阶段。(3)写作终稿的校对阶段。教师既可以选择在这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前期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展开写作的过程中融入个性化的元素,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的窍门。比如,以“酒香不怕巷子深”为论点展开议论文的写作过程。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主题和写作内容的分析确认工作,即督促学生将看见标题之后产生的想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其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构思主题,帮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列举出论点、论据等与写作有关的关键信息,构建好写作框架,从而保证整个写作流程的顺利展开。并且教师务必时刻关注学生对写作材料运用得是否准确、合理,避免写作偏题的现象,同时引导学生精炼、简化写作语言,减少文章中过多的口语化表达。
(二)开发教材内容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各个环节,如写作素材的搜集、文章的意思构建、写作大纲的起草以及后期的加工修改等。并且由于过程写作法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存在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还不够丰富,因此,对学生的教导要事先做好相关写作课程的培训工作,具体可以将写作过程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文章立意的构思训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与思维聚合能力。(2)初稿起草训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做到心中所想宣之于笔。(3)终稿的修改训练课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完成后自主修改的意识。比如,在构思环节,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进行写作思路的梳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诉求和经验累积展开知识的二次塑造;在起草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采用修辞手法、写作方式等多种手段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反复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在修改环节,教师可以设置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过程写作法的顺利应用,实现写作教学的高效与稳定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即选择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载体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整合写作素材,更有利于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例如,在后期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列举在网上搜集的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例文,让学生针对其中的错误进行批评式的学习和借鉴,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有参与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写作水平。
(三)符合阶段性写作的规律
文章的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构思准备阶段、文章起草阶段、反复修改阶段以及文章成型阶段,这四个过程都有着各自适用的写作规律。而想要保障文章的质量就必须严格地按照各阶段的写作规律进行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塑造。比如,在文章的准备阶段,要注重写作视角的正确挖掘和分析、写作素材的搜集与整合、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等,既关心学生素材分析能力的培养,又关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开辟写作新视角,增强文章脉络的合理性以及文章内容的新颖程度。此外,语文教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将自身的真情实感、亲身经历等融入写作过程中,可以起到丰富写作构思阶段的情感素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同时建立起筛选写作素材的意识,提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这样的阶段性教学,更有助于对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教学,逐个击破,从而降低写作难度、缩短写作所需时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整个写作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过程写作教学法有助于更生动、更直观地将抽象的写作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为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增添助益,但事物皆有两面性,在享受过程写作法的价值时,也不能忽视它由于过度看重写作过程而下意识地忽视其他教学环节的不足,会使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写作的含义,长此以往,学生在脱离现实的写作语境中逐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为了充分发挥写作过程教学法的价值,必须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践过程科学地对待过程写作教学法。
参考文献:
[1]贺娟.以高中议论文写作为依托聚焦“过程写作”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邓瑕.探究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
篇5
幼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参考文献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6.参考文献
[1]林俏霞.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儿歌创作训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49-250.
[2]杨宝风. 儿歌创作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2:78-79.
[3]郑黎丽. 基于儿歌特质进行儿歌创作[J]. 语文建设,2012,22:26-28.
[4]周思缔. 谱写孩子心中的歌——与师范专业的学生谈儿歌创作[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8:17-21.
[5]陈小芳. 儿歌:洒向童心的种子[J]. 思想理论教育,2005,10:62-63.
[6]王巍. 小学儿歌教育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陈乔芬,郭富生. 激发说写兴趣 引导儿歌创作——《六个矮儿子》教学赏析[J]. 云南教育,2006,11:38.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开创思维;研究性;语感;综合阅读;名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认识:
1.倡导开创思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法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看待的。
就中学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不明了这一点,就永远也走不出传统阅读法的圈子。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的主观认定为语文学科的专利,更不能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来阉割它的技能性。有了这种阅读观念上的更新,再审视现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就明朗了。不妨举一个典型例子比较两种阅读教学法的长短。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状,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传统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
1、给下列生字注音:冗 沓 赅 汩。
2、首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哪里?
3、文中第三处冒号,其作用是什么?
4、本段论述的大意是什么?
5、与本段观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D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
1、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2、文段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3、请从作者的基本观点出发,引申出一些新的观点。
4、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体会。
很显然,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着眼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并不排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但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它从不重复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做好的事情,它从不要求学生识记可以通过工具书解决的一般性语文知识,它拒绝把语文知识性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能力训练内容。学语文当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字形、词形、意义、修辞、句式、文章写作知识等,但它们不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更不是阅读能力本身。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一)、问题中心,确立阅读目标。(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三)、切磋问题,提高阅读效能。(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将教与学完整的结合,实现了教学相长。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
要特别重视自我全面发展;(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题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三)、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仓库、权威和真理的裁判官,而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四)、要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乐于把阅读教学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三)、从深究中培养语感
(四)、在应用中培养语感
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贯穿于朗读训练整个过程之中。以上谈的集中方法,应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要使学生的语感增强,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教师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朗读基本功训练。
3.大力开展语文综合阅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综合阅读正式顺应这一基本理念应运而生的。语文综合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课程。
(一)、首先明确阅读目标
综合阅读应由围绕话题的一组文章构成,这些文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无论是从情感、趣味还是理念上,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探究价值。
1、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在读课文时教师要强调对课文的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让学生大胆设身处地,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品味文学作品;
2、科技作品的阅读:在综合阅读中有一系列的科技作品,科技作品的阅读不能走以往说明文教学文体化的老路,其阅读目标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所进行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从而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3、议论文的阅读:在综合阅读中议论文的阅读重点是“区分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一阅读改变了过去议论文阅读的方向,将议论文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二)、其次提供交流平台
在综合阅读中,交流是阅读行为的延伸,是基于动口、动手的实践性较强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行为。
1.续写片段,想象交流: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结尾余意未尽,这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达到开拓思维空间,创造想象的目的。
2.填补“空白”,发展想象:合理的想象就是一种创新。没有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既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又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有些文章的中间和结尾等地方留下了一些“空白”,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发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身临其境,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
(三)、最后形成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阅读过程的反思。评价既着眼于整个学习过程,又着眼于学习结果;既着眼于全局,又着眼于某个局部;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有他人的学习评价,并涉及到教和学的双方。设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1.现场评价:在语文综合阅读课题实验实施过程中,有许多活动必须现场予以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一定的希望,这种评价虽然没有给学生打分,也未给学生发奖品,但适度的现场评价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有好处的;
2.过程评价:在语文综合阅读中,许多活动的实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的从网上找,有的在图书上找,有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教师就应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过程 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的精神。
3.自我评价:在语文综合阅读课题实验中,有一种最主要的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活动设计、活动方案。活动过程 及活动预测结果。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接受有效建议修改、完善许多内容,这就是收获。
4.鼓励学生读名作(经典)
篇7
关键词:读悟评写;作文教学法;资源;阅读实验课程;流动书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55-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是语文课程改革中意义重大的事件。《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目标及实施建议的论述,深深影响着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各个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意识到新课改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并进行过走出困境的尝试。在此过程中,我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
一、 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反思
经十多年新课改,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如何?
首先,看看语文一线教师反映的情况。以省一级学校雷州一中为例,下表是近年各语文备课组作文教学情况。
年级 作文教学内容要点
高
一 每周完成1500字以上练笔,时间、内容自定,老师每周批改;两周一次作文,课上教会学生自改作文。
高
二
训练要有序化和规范化,使学生作文言之合度、言之有物,使学生会写议论文、写好议论文;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拟题、作文首尾、结构(列提纲)、材料积累与选择运用等系列训练。
高
三
采取有效训练方式,从审题、立意、结构、文采、语言表达、书写格式抓起,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丰富人生体验,拓展知识范围,提高整体写作水平。在多种形式和内容前提下突出训练重点:1、注意审题能力、发展等级;2、关注生活、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提高学生认识能力;3、重视创新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写好规矩文基础上鼓励创新,强化创新思维训练;4、加强思想修养,进行思想感情训练;5、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训练。
据上表不难看出:随年级增加,语文教师扩大作文训练量和范围,侧重解析作文技法,重视考场作文指标达成训练。作为当事人,我感慨颇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辞劳苦引领学生探究作文技法、尝试高分模式、记诵作文素材,同时对作文精批细改,已使作文教学陷入“简单重复、耗时少效、师生共怨”的怪圈。
如某次作文训练,教师就专题讲解一课时,让学生写两课时作文,耗费十几个钟头批阅,最后用一二课时评讲。此过程中,教师听说读写思等能力都训练了,忙得够呛,而学生写两课时作文只看一眼评语、听同学几篇例文,就完事——何等轻松!每次训练都同一流程,老师不嫌累,学生倒先累,甚至厌烦。可见,语文教师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仔细一想,我觉得责任在我们自己身上。显然,这种作文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境地,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变成教师单向“演讲”或“阅读”。一学期下来,教师感受最深的恐怕是作文教学:责任心强的“谈文色变”,敷衍塞责的“谈文自愧”。作文教学竟至此凄惨境地,岂不痛哉!
听听其他同行的声音。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魏晓斌说:“中学写作教学存在种种弊端:一是为学生写好作文而单纯训练写作文,二是枯燥地教给学生写作技法。” 教育专家魏书生说:“我不改作文,但我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其中奥秘之一便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淮阴师范学院老师李兆新说:“魏书生作文教学观……深刻揭示了作文教学规律,对于改进当前作文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面对作文教学困境,老师专家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付诸独特行动。
那么,教学主体学生如何看待作文教学呢?基于近年作文教学现状,我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对待作文教学(课)调查问卷,以2008年来我任教的600名学生为例。
雷州一中学生关于作文教学(课)问卷调查统计表
教学评价 人数
% 写作得益 人数
% 课改意见 人数
% 成绩期待 人数
%
满
意 162/
27% 作文
课程 36/
6% 希 望 372/
62% 希 望 504/
84%
不
好 96/
16% 各种阅读 462/
77% 失
望 54/
9% 放
弃 6/
1%
一
般 240/
40% 家教辅导 24/
4% 随
便 78/
13% 随
便 72/
12%
不
知 102/
17% 自己多练 78/
13% 不
知 96/
16% 不
知 18/
3%
注:此问卷调查跨越年级,生源在文理科方面有些差异;以不记名形式,力求客观;600份答卷均有效。
篇8
一、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对象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这一类学习者在入学前已经完成了母语的部分自然习得,已经获得了较高的母语听说能力。然而,进入小学阶段,母语的读、写技能及拼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能力亟待提升。笔者通过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发现,仅依赖教学方法的探索改进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过程应基于尊重学习者的前提,兼顾教学法研究和学习策略研究。同时,语文学习策略应回归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
汉语学习策略研究对于应用语言学研究、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以及教学模式的探讨都具有深远意义。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探索语言学理论和认知学科理论的结合方式,丰富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外延,拓宽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视角。汉语学习策略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学生汉语学习过程,还可以使教学者结合学习者个体因素和教学任务,更加深入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小学写作课型的过程引导缺位
通过对小学各年级期末语文考核试卷纵向梳理,不难发现写作在整个小学的重要地位。低年级阶段以初级写作为主,考查学生的句法能力及句衔构段能力;中高年级考查学生的中级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词汇、语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语法句法手段表达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审美能力。
然而,小学写作课型缺位问题也日益突出,写作成了深深埋藏于阅读教学中的隐形课程,教师对学生缺乏写作过程的显性引导,仅凭借阅读阶段积累升华,致使班级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学生行文表达能力。
据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倾向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在阅读中嵌入写作学习策略的培养及写作教学,及时完成阅读输入到写作输出的过程衔接,缩短产出过程。
三、小学汉语写作学习策略基本框架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策略的统筹管理,是凌驾于学习策略体系上的核心内容。在对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引导过程中,通过课堂活动设置、课后检查、反思反馈等方式逐渐强化学习者元认知学习策略使用习惯及运用水平。
1.头脑风暴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拓宽写作思路,初步搭建写作框架,捋清行文思路。在简单议论文的写作练习中可配合教学法改进,在课堂教学中为头脑风暴置留时间,鼓励学生在讨论中不断深化、固定行文思路。
2.写作零件管理
如果将写作过程比作设备生产,则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写作零件的收集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培养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感悟颇深的词句收集整理,对日常生活中对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超常搭配进行记录整理,并反复揣摩写作零件的使用方法,会稳步增强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认知策略
1.写作思维策略
鼓励学生针对不同文体培养个人写作思维模式,并使其最终固化。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汉语写作形外显、意深藏,以情、意为核心环形连续分布以成为汉语写作的常见模式。而写作过程重形轻意、夸张达意已成为小学生写作的一个集中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续写、接龙等练习不断增强写作思维训练策略的使用能力。
2.行文监控策略
行文监控策略是指在作文过程中时时提醒自己写作目标的在明确,确保写作速度和进程的策略方式。在作文批阅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低分作文结构混乱,收尾草率,与行文准备的口述目标差距较大。行文监控策略可有效预防作文跑题,铺垫过长等问题,保证写作结构完整。
(三)强化策略
1.句型变换操练
指导学生通过扩句、缩句根据表达需求精简或繁复使用句子的能力,在扩句中鼓励学生对限定性成分进行词汇的优化选择。同时对把字句、被字句等句型句式熟练变换表达,避免行文过程中单一语势表达。
2.情境口头作文
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场景,鼓励学生通过腹稿口述的方式完成作文,增强学生“语”“文”并重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抑制行文过程的口语表达,增比书面语的使用频度。情境口头作文配合教师当堂点评及时纠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行文规范程度。
四、基于写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法应用
(一)3P教学模式
3P教学法是20实际70年代西方兴起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的产物。3P教学法将语言教学细分为呈现、操练、产出三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引导性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学生在控制和半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操练完成语言输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3P教学模式配合学习策略引导,通过教学互动完成写作教学目标。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组织教学,通过任务及任务环的形成,促使学生参与、体验、合作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重视挖掘学习者调动组织已有资源,强化学生认知能力,是典型的鼓励“在做中学”教学模式。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将写作过程分解,向学生下发过程任务,形成完整的任务环,引导学生完成写作过程。
(三)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造或模拟情境,呈现、在线、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不断强化知识。在写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情境创造中鼓励学生完成写作。鼓励学生在观察中体悟,在体悟中行文。
五、结语
写作学习策略是基于语言学习技能的微观策略研究,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对本文初步确立的写作策略框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访谈、问卷方式进一步深化、细化策略各子项目,同时,实验研究方法也可以对策略使用有效性进一步检验。对母语为汉语的小学生写作学习策略深化认识和研究为各阶段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将助力于其他学科的认知和学习。
(本文受楚雄师范学院院级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YJRC30)
篇9
关键词:教学识字小学
1.画、图片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方法适用于刚入学不久的儿童,因为他们听课注意力时间短,写一横一竖对他们困难,可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好娱乐、爱游戏。动画、图片教学法恰好具备这个特征。例如学前班上册《写字》课本中的生字“三”,教这个字时可设计一张生字卡“三”,三张图片(其中一张画上三只猫,另外两张分别画着三朵花和三个小学生)。教学时,首先在投影仪中放出生字卡“三”引读,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写书画笔顺;其次分别展出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和多少?使小朋友在玩乐中掌握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及结构等基本知识。
2.“读顺口溜”识字教学法
根据儿童大脑发音特征,六七岁儿童正是语言发展较快阶段,他们爱听故事、好读儿歌、背歌谣、绕口令、顺口溜等。故对那些字形易错的独体字编成顺口溜,让他们在读顺口溜中学习记忆生字,会收到好的效果。
3.猜谜语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方法,不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孝、想象和理解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六课《比尾巴》中有“公”、“鸡”两个生字。教这两个字时,老师编成谜语告诉他们“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袍袍,每天早早起,高声喔喔叫。”这时学生别说多高兴,个个兴致勃勃,很快猜出谜底,从而加深了对“公”和“鸡”两个生字音、形、义的理解。不过采用这种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范围,否则会事倍功半。
4.对比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教学法,主要运用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教学。通过对所属字的音、形、义的对比,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字,并能在应用中对号入座,例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十七课《三只白鹤》中有“午”和“升”两个生字,就可以用已学过的生字“牛”和“开”对比“牛不出头是午”,“开”的第一笔换成撇是“升”,这样记就容易许多了,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知识巩固练’习中?
5.联想识字教学法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思就是说象形要忠实于客观事物,随物赋形,以曲折的笔画来勾勒客观的对象,这就成了象形文字。许慎又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这句话讲,从字的形体上初看起来只是一种标诡式的符号,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它们的内在含义。实践中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初看似乎超越了小学生的思维,可按许慎说的话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中等教育研究论文集语文编缉利用这种方法去教“象形字”和“指事字”会有独特的效果。“山“‘口”两个象形字和“上”、“下”这对指事宇是学前班《写字》上册课本中的四个生字,在教“山”和“口”这两个象形字时,让学生掌握其读音,随物赋形,不难记住这两个字;在教“上”和“下”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其音和形,此后以横为基准线,作为象征性标志,逐步引导学生区别“上”、“下”的意义。
6.形、义识字教学法
形义识字教学法是针对那些形体易混字的识字教学。例小学语文第二册看图学文第七课《乌鸦喝水》中有“渴”和“喝”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右同左不同,易使学生张冠李戴。利用形义教学法,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渴了要喝水,故“渴”是三点水旁;水要口来喝,因此“喝”是口字旁。
7.知识迁移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教学法,也称为自学识字法。主要应用于合体字教学。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独体字和偏旁部首。而合体字是由独体字和偏旁部首组成的,所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去学习由它们组成的薪字,不仅省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熟练为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力,引起他们尽可能地自己探索。”例如《谜语》中有“语、腰……”等十个生字,按一般识字教学教这十个生字一节课完成很紧张,可利用迁移识字教学法教,时间宽松多了。
8.换部首识字教学法
篇10
良好的方法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保证,是确保少走弯路的捷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做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去读、怎样去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没能切实地去解答,就不能很好地算注重了方式方法。”在给学生日常授课和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白他们要去读的是什么,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和指向性,目标要明确,还要明白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它们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脉络。不同的作者在写相同体裁的文章时也会因为个人文学修养、意趣爱好、侧重习惯等的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写作习惯和突出的语言文字风格等。
在给学生授课和指导时,要引导学生精细阅读,逐渐去发现这些差异和不同,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分类,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记叙文时,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去品味叙述部分和议论抒情叙述部分。一般来说,初中学段学生所接触到的议论文,其论点往往出现在句首或句尾。但偶尔也有出现在句中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因为一般性特征而湮没了特殊性存在,亦不能一概而论。学习说明文时要仔细分析其课文内容,明确课文的说明对象,找出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并根据关键字词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文章不同的知识点去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纳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知识点,以循序渐进式地提高现代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是关键。
二、鼓励学生适度扩大阅读视野,涉猎课外美文,加大阅读量,进行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分析
能力的有效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特点是其阅读量积累量是没有限度的,是没有上限的。从古自今,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敢说自己读尽了天下书,识尽了天下字。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也是积淀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阅读是积累,是吸收,是消化,是把阅读材料内化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和必须方法。我们应该鼓励新生代学生放宽视野,不要做井底蛙、蜀地犬,在学好教材里面的课文之外,还要广泛涉猎那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读物和文章。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读物,尤其要注意思想情趣方面的精细选择,要挑选出那些能激发学生正义感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特性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也说:“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量的长期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外阅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起了强化和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符合法度,显然跟吸收密切相关。”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是针对语文考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当今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任。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具体措施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中课本所选篇目都是著名作家作者的优秀作品,在词语的使用、句子的把握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学习的典范,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知识积累之余深化文意认知。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冯骥才的《珍珠鸟》、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等佳文中,词句运用写作技巧无一不蕴藏着作者无限寓意、深情,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设置与课文写作背景、引申含义、留白手法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思考、解答,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其次是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即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要有所掌握,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加以引导,详细说明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以及注意事项等。再者是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2.注意事项据笔者教学经验,建议采用上述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计划,即在计划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先行制定本季度或年度的工作规划,并将该教学方法融入到整体教学计划之中,从而妥善分配课时。二是设计新教案,即教师先要全面加强对此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以往教学案例,并对此展开纵深层的研究、分析,学习相关教学技巧与经验,在已有的教案基础上创新。三是充分教课准备,即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大致介绍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式教学法有所了解。四是充分备课,即根据课标要求选择应实施互动教学的章节,结合知识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于课后调查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五是将课堂提问设置为开放性。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将语文问答设作开放性的答题方式,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使想象力和联想力得以充分锻炼。以笔者教学经验总结,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紧扣文章主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3.效果分析采取问题式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睡觉不听课、听讲但不互动、听讲且参与互动、积极提问与考试成绩”等课堂指标调查结果均优于传统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同时,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学习兴趣的调动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由此,说明了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课堂表现、提升学习成绩等改善作用显著。
- 上一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论文
- 下一篇:素质教育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