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20:0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漫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漫教学论文

篇1

除一些专业理论课以外,绘画是动漫和游戏美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素描、色彩、速写课程是美术基础训练的重点。在动漫设计和游戏美术制作中虽然要运用各类二维和三维的不同绘图软件,但千万不要认为用软件制作和美术基础无关。不论运用哪个软件,一个绘画基础好的人和一个没什么绘画基础的人做出来的作品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在形体结构以及光影和色彩的把握上都是绘画功底在支撑最终的完成效果。同理如果运用绘图软件能够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那么他的绘画功底一定很好。在高职的动漫和游戏专业美术教育体系中,笔者建议在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进行大量的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而且反复强调一定是大量的正规的训练。所谓正规的训练就是尽量在美术课程上借鉴中国美术学院的课程安排,例如:素描课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能仅仅是启蒙素描,学生训练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一定要开设人体素描,色彩和速写也是一样。因为任何一部动漫作品或是游戏作品都是离不开人物角色的。那么学生应该深入的了解人体的结构、解剖与外形,而这种能力就必须从大量的人体绘画训练中获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想要从事动漫游戏制作的相关工作就必须先要画好画。

2学习绘图软件的使用

现在的动漫和游戏行业美术人才要有两支笔,如果你有了扎实的绘画基础,那么恭喜你已经拥有了你的第一支笔,那么另外一支笔就是你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为此现在各个院校的动漫游戏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学习,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其实学那么多学生显然不能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几年的游戏美术制作经验告诉笔者,其中的几个软件还是应该作为学习的重点的。应该包括Photoshop、3dsmax、Maya、Flash、Zbrush。这几个软件想要灵活运用就足够学上一个学年的。继而笔者推荐将绘图软件学习放在大学二年级进行。在绘图软件操作的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不然软件命令错综复杂,忘的会比学的快。为了加强记忆和提高使用软件的熟练程度,大量的课下作业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3项目教学与参加大赛

第一,按照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应该同时具备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遵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校企合作引进项目教学无疑充分实现了这一教育特点。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项目实践教学中使自己的的专业能力得到完善和升华。这不仅可以检验自己之前的学习成果,更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业界的要求,更好的适应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真正做到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接壤。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实实在在的引进先进相关企业的一部分制作项目进行项目教学,创建“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专业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直接进到企业参与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也可以在学校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室,由企业的人员来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和检验。另外,每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也是高职院校的重头戏。为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现职业院校师生的风采,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动漫设计赛项是职业技能大赛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对于专业水平的要求甚至要超出企业的技能考核标准,具有绝对的说服力。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紧张的备战,带队教师和参赛选手在激烈的比赛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总结

篇2

关键词:教学团队 课程体系 教师评价机制

0 引言

伴随着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师资队伍的相对落后与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动漫产业的兴起,促使各类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动漫专业,但是多数院校是在师资不足、硬件设备均不到位的情况下匆忙招生、授课。而面对师资队伍匮乏的问题,各院校一般采取两种方法:第一,送本校现有教师到一些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第二,直接聘用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的从业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学工作。这样是可以临时解决动画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但是短期培训的教师只能掌握所教某一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或是某一软件的操作。而临时聘请从业人员又缺少了教师岗前培训环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加强动漫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改善这种情况的必要途径。随着教学团队的建设,将整合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大职业资格认证的力度、完善教学服务平台、建立新型的教师评定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高职学院动漫专业教学团队,成为推动动漫专业发展的持续力量。

1 通过实践改善动漫专业教师团队的文化理念

向心力是任何一个团体蓬勃发展的保障。具有向心力的文化理念就是教学团队对学校的认同与支持,实现专业发展与教师价值观的统一,它表现为教师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执行力。

1.1 组建团队 高职学院的动漫专业对任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在教学团队的人员组成上尽量招聘在动漫企业有过从业经验或是在培训机构授课的人员成为专兼职教师。当然,学校还是要依托现有的专职教师。在大多数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一部分来自计算机应用专业,另外就是新招聘的美院毕业的艺术设计专业人员。这部分教师通过教育厅的专项培训及寒暑假到企业的实践学习,已经全面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

1.2 选出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教学骨干和学术权威,其职责是指导和从事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研究等。动漫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的选取范围在本专业的专职教师中产生。具有一定动漫从业经验的、与动漫企业联系广泛的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宜。

1.3 制定发展目标 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以“项目化教学”作为基本手段,以“专业对口就业率”为基本评价依据,形成教学团队的核心文化理念。制定发展目标可以提高项目化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基于动漫专业的自身属性,学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1.4 沟通与协作 在本专业发展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能在团队中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我的职业素质。本院动漫专业多数专业课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将多门专业课穿插在一起,在教学的工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教学相长。

2 完善“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结构体系

动漫产品的创作与开发是一个团队的集体协作的过程,细分为很多工种,高职院校培养的不可能是动漫专业的全才,而专业的发展也不能只是一个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动漫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教学中分层次、分方向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分方向培养动画制作的前期、中期、后期人才,全面开展课程建设,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分解工作岗位对能力、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3 主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程标准及系列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实践)

完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符合动漫专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实用技能的掌握。并不要求学生每门课都达到精通的程度,只要求有二至三个实用的专业软件学的精通,所以学院把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多个选修课模块。

课程标准应该由教学系、部组织相关专业制定,在专业带头人及课程负责人的主持下,组织教师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认真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经过充分调查与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撰写。

项目化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访谈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课程开发团队完成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优秀的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动漫专业的核心课程设计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的需求标准,引进专业最前沿的教学理论。

课程标准制定后,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了解此门课的内容和要求;课程标准执行时,在保证完成学生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教学内容根据硬件环境、学科的发展情况有所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 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专业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模拟动漫企业的工作环境,虚拟动画制作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工作的真实感,增强学习的动力,充分为就业服务。

为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校内建设动画制作工作室,有两至三名教师负责,将动手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按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动画制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在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还可以为学院各部门提供服务,如:网站动画的制作;学院整体布局的三维展示;学院宣传片的制作;会议、报告讲座的录像剪辑等。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也实现了学校、学生的“双赢”。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推广运用也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同时,也实现了多学科技能的综合演练。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现有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动漫专业依托沈阳动漫产业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5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

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职业发展、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保障,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师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在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时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对学生采用“因材施教”,对教师的评价同样需要。动漫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个教师的背景和基础不同,教师个体差异大,应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

5.1 评价教师要反映新课程的要求 动漫专业新开设的课程较多,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掌握、熟练新课程的过程中其他教师应及时帮助、指导,不可短时间内盲目、草率的评定教师的能力,充分给予教师逐步掌握、提高、创新的过程。

5.2 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发展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一言堂”,而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具体目标的指引者。“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具体的有两个作用:第一,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第二,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能及时发现,在有困惑、困难、盲点时进行引导,项目成功结束后进行相关的总结与评定。第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学校的大纲培养计划之外,学生还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学习,一个人学习的动因不能只是外在的督促,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拓展的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5.3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教学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有一个既合作又竞争的工作环境。合作与竞争并不是一对矛盾,如动漫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各门专业课程教师的通力合作;高职类院校的各种技能大赛也不是一名教师能组织学生独立参加的;而在面临职称评定、工作量核算的问题上教师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的压力,可以利用较高层次的科研合作、项目开发合作来平衡较低层次的授课能力的竞争,达到团队和谐、共同发展的目的。

5.4 评价教师尽可能使用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体系由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工作状况和绩效工作三个维度构成。教师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师工作状况:育人管理、教学工作;绩效工作:教学成果、公开课情况、教学论文、课题情况等。建立以教师量化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6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建立生机示范校的契机,构建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数码绘画写生室、MAYA三维动画室、定格动画室、动画非线性编辑室、动画集群渲染服务平台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一个专业完善的教学实验平台。同时,组织建设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有专业课教师负责各个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软硬件的维护与维修,并可以自行组织课外项目活动小组,将实验室的管理情况和项目小组开发的作品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构建一个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

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管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训、实习与企业工作实际相适应,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实现“毕业、上岗零过渡”。

7 鼓励教师、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动漫专业以多次参加辽宁省、沈阳市等各级教委或机构组织的各类动漫技能大赛并多次取得良好的成绩。切身体会到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首先,基本部分大赛一般由动漫公司承办,具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和专业的创作团队。大赛能促进老师和学生在专业素质上的提高,将创作和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加强了团队合作。为了参加一个技能大赛,各专业课的授课教师要群策群力,制定参赛方案、开发参赛的项目;在探讨与总结中汇聚思想、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团队合作精神有效的突出与强化。最后,加强了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无不需要教师的参与与协作。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要培养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与理论传授为主的其他专业不同,动漫专业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意、以实际操作为教学的核心,这需要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高职学院动漫专业教学团队,才是推动动漫专业发展的持续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帆.高职院校“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研究个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

[2]张国庆.以动漫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5).

[3]于洪波.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方法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367-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Fundamental Computer Application

SHAO Shi-yuan, LI Hai-yan, LI Dong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many ways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examining mode and practiceteaching combined of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ourse offered by 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eanwhile we proposes many aspects of reform designs includ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attern,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s well as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aimed at the course we develop the Compute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ute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for effective reform of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 application found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以后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以及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培养上。要不断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中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1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分班学,统一进度,统一考试。在教学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平衡,一些学生可能需要从零开始,一步步操作,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可能有能力进行较难的设计型实验。2)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的实施,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水平趋于非零起点。3)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专业教学、科研结合得更加紧密。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统一要求,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没有太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学习计算机知识,在专业学习中自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1]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还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课堂讲授过细、过多。学生缺乏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3)教学内容及学生练习内容多,课时紧,师生交流互动的时间少,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4)实验多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较少。5)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未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辅助教学,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6)考试手段相对落后,效率低。

2 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学院培养的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能力的这一超越具体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教学的层面,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会学习, 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3 教学改革的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应用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与应用能力,大力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发展,为其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教学改革的内容

4.1 基础建设

1)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以全国计算机考级考试大纲为基础,设计六个模块: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汉字录入、文本处理、电子表格、上网应用。常用工具软件与数据库技术基础作为选学内容。2)根据原有教材不能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组织课程改革课题组老师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程》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与讲授同步,重点突出实用性、实践性。3)课题组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撰写教案,制作了本课程的系列课件与电子教案。

4.2 教学手段

树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应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实现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1)教师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课堂演示实验、练习题,以讲解为主,老师灵活采用个案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理解。在机房练机约占总学时三分之二,以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利用本课题组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统中练习与考试软件进行课堂练习及模块测试。2)课程的授课安排按专业有不同的设置:护理、艺术、文秘等文科类专业为每周四节,信息、机电等工科类专业为两周集中授课。周四的授课方式采用讲练一体,两周集中授课方式是采用讲练分时进行,让学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强化技能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4.3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题组开发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统,设计了配套题库,在课堂学习与上机实践同步进行,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授课结束后,学生能应用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反复练习,自主检查。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利用系统随机抽题,现场评判,解析操作正误,检验学习效果。

4.4 考试方式

传统考试方式教师要出考卷、印刷、装订,考试完成后要改卷评分,过程复杂繁琐、环节多、易出错。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技能课,既要考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上机考操作技能。教师既批改试卷又在机器上阅卷,工作量大,又不能保证客观公平。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系统中考试系统,可以不断完善和更新试题库,实现上机计时考试和自动评卷模式,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考试全部在机器上完成,学生登录后输入自己的学号,试卷随机产生,相互之间的试卷互不相同,考试结束自动评分,当场给出考试结果。考试结果直接反馈给学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5 改革的创新点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的辅助教学应用系统能结合现有资源,师生互动,人机互动,随机组卷,自动评分,公平客观,一方面为任课老师提供优秀教学资源供备课查阅和参考,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练习和考试的快捷途径,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减少教务与任课教师的压力,又能与教学过程紧密配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统一标准要求,学生能自主上机练习。同时通过自主开发教学软件,也提高了老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6 改革应用及效果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形成的教材、教学模式、管理、考核等成果已用于全校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对2007级的新生适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2008级新生使用了配套的教材。在2008年的新生中,本课程的及格率达99.9%,优秀率达63%。

1) 实施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教授2007级和2008级新生共6000余人次,受到学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广泛好评。

2) 教材实施。本课题组面向全国出版发行教材4部,其中主编3部,参编1部,邵士媛主编的“21世纪高职高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被多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

3) 教学为中心、科研促教学。2007年来已获教学研究课题2项、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

4) 教学成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了极大地提高,近年来在各类计算机专业应用方面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同学显示了较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优秀的成绩。

① 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制作诗集、编写论文和报告等,有的同学利用所学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在教师指导下为本专业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的同学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动漫制作等。这一事实也得到这些学院的专业老师的认可,他们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只要指导其专业方面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求解专业领域问题。2008“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我院1名学生获三等奖,8名学生获优秀奖,两名教师获得大赛先进个人,学院获组织奖。

② 通过近几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步提高。图1所示的是近两年4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铁院考点)过关率。

7 结束语

通过课程教学团队持之以恒的努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设计与教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学生的好评。但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本课程的创新设计与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一对一;摄影表;节奏;曲线运动规律;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逐格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77-03

《原动画剖析与动检》是2007年我院开设的第一批动漫专业课程之一,这门课也是动画课程中的重点基础课程。本课程在开创之初困难众多,在国内尚无完善的可借鉴经验。课程组通过大量的走访企业、先进院校的积累,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岗位要求设计制定出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出一整套的二维动画制作教学方案。在教学实施方案方面,一直在寻求解决“一对一”实际操作指导困难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实施,验证了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专业课程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教学质量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便于进一步的完善、改进该课程教学与实训。

通过二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这门课已经积累了一系列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的作业水平也逐渐进步。本课程对原动画的创作和表现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实践体验。原动画是动画和原画的统称,是一个动画形成的最基本的元素。只有在掌握好动画和原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动画制作的下一个阶段。原动画的创作部分是动画中一个很庞大的部分,一般包括动画原理、运动规律、动画技法、原画技法、放大设计稿技法、描上技法、动作检查、动画调整等步骤。本课程将逐一教授学生对这些步骤的掌握及实践运用,最终能够用后期合成软件编辑出一段动画来。本课程的特色是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熟悉原动画创作制作过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段成品动画。而传统教学中只是平面化的教授学生这一生产过程,却没有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在动画制作中实际完成这一部分原创的感受。而本实训课程正是从这方面进行突破的。在视频案例中表现的是动画运动规律讲授的环节。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教师并不像传统院校只是照本宣科,而是突破了平面教材僵化思想的限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全面集中到课堂上,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在《原动画剖析与动检》课程的教学改革课题与研究的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感想和收获。通过研究,深入体验了动画实训教学的规律、原理和过程。比如教学之初学生刚开始看到摄影表的时候都感觉特别复杂,但了解之后就感觉摄影表其实是简单易掌握的东西。但是动画的中间画的确太多了,1秒要画24张,就算全是1拍2的话也要画12张。学生在上这门实训课前对动画的原理一直比较模糊,以为有一个什么工具或是软件可以使动画制作变得更容易,不用画很多画。经过这门实训课的学习后,学生们的这个念头被彻底的打消了,每一张画都是必须动手去画的,尤其在造型上,工具和软件仅能起到方便和辅助的有限作用,而做动画就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动画首先要真实才能让人相信,动画的夸张也是在真实的前提之下才有生动的效果,要让动画角色活起来,要使之感觉像是场景中的的确确存在的一个实体。要做到生动和真实感,就必须掌握好许许多多的运动规律,比如重量弹性等,不同质感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也是不同的。动画中的角色一般都要受到重力的影响,因此要有重量感。物体发生形变的时候都有恢复原来形状的趋势,因此要有弹性。除了重量和弹性,角色和物体还受到很多因素的作用,空气、风、惯性等都影响着我们的衣服以及物体的运动。如果动画中忽视了这些因素的作用,都会使运动显得僵硬、不真实。许多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我们都是了解的,但也有许多运动规律我们很难注意到,但如果做动画时不去遵守这些规律,就会使运动看起来不舒服。这门实训课要让学生了解到很多日常生活中不怎么注意到的运动规律,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必须要处理好。比如走路的时候是后脚跟先着地,人用双手搬运很沉的物体行走时物体的运动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等等,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使动作变得很别扭,物体则会显得轻飘飘的。了解运动规律不但能使角色的运动变得更加自然和真实,还能够加强动作的弹性和力度,起到加强效果的作用,使动作不但真实而且强烈。有的时候只要改变一格就能使动作的力度和弹性发生很大的变化,要通过了解这些规律才能做出想要得到的效果,所以在课程前期,必须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运动规律,打好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原动画技法训练。

运动的过程要充满变化,要有节奏,再简单的动作都有可能做的很有意思。实训案例中的角色从半侧面转到正面,这是在简单不过的一个动作了,如果我们不用心的话,就可能加上一个同样呆滞的动画。而实训案例中就给我们举了好几个例子。同样是一个服务员的转身,每个例子中都让这个动作变的活跃起来,而且效果各不相同,原来我们可以把身体每一个部分分解开来,给它们一个运动顺序,让这些部位一个接一个的动,并且他们之间总是有重叠,那么哪怕是最呆滞的动作或者是人物都能变得有活力,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身体的部位,让他变得更有意思。变化丰富是动画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使我们的动画变得丰富起来,就算是再简单的一个人物形象,也必须有五官,有身体。有了五官我们就有了丰富的表情,有了身体我们就有了灵活的肢体语言,就算只是一只眼睛的动作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动画的可塑造性是很强的,一定不要让动画显得呆板,要让它充满变化,要有细腻的动作和表情才能使运动变得活灵活现,才能使动画看起来更加真实。

做动画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动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创造出很多现实生活中做不出来的动作,但看起来是真实的。在课堂示范时仅走路的姿势,教师就介绍了很多种,最有趣的是那种双反弹式走路姿势。动画世界里无奇不有,各种各样的走路姿势都可以存在,哪怕是脱离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去思考、实践,要有一定的步骤创新和实践,还,动作的创造就是在符合运动规律的前提之下对动作进行夸张,要塑造一个有特点形象就必须要创造他的动作习惯,如果没有创新的话,虽然运动规律没问题,但是人物没有特征也是不行的。

这些经验都是这二年在动画教学研究总结中,经过不断实践得出的经验,想要教好动画就必须首先把这些原理性的东西理解透。有些原理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利用起来就会比较难,要想用好就更加需要对原理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动画制作中易犯的一些错误,在我们看起来可能很可笑,但是真正做的时候,可能犯了错自己都看不出来。在示范教学时,我边画边讲解,讲解细致、易懂,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看的话,看完后细节的东西也忘的差不多了,很多东西肯定是记不住。所以学生必须跟据教师示范进行同步的练习,还要经常做课后练习,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才能把运动的规律搞懂,还要把练习的内容加以延伸利用。

在教学上,教师采用了一些新方法和手段,改变被动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运动细节,再仔细分析细节得出运动规律,将规律加以适当的夸张,最后应用到动画的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洞悉力,突破以往学生是照本宣科的习惯,使学生具备更良好的学习意识,对提高动画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内容方面。把原来的运动规律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原来笼统的二维动画制作分为《二维动画制作》、《人体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创意与设计自选题》使得本课程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从动画的线条练习到繁琐的多次对位法再到曲线运动规律的掌握的过程设计,在短时间里对学生的帮助很大,落后的学生不再担心自己的能力,只要多练几遍,能达到基本较全面掌握的效果。整个课程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基础设计出模块化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构建系统实用的知识结构及实际操作能力。课程设计与课程内容由公司与二维动画教研组共同制定,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为培养目标,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实训室,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实训室示范、授课,使学生能在生产实践中边学边干,增加实践能力。

在实训教学手段方面,我以人物运动规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集两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自创了一套“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采用了新媒体计算机加软件技术讲授传统的原动画的制作示范,使繁杂、枯燥的教学直接化、可视化、趣味化。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直观性和感知度。并于 2009年4月开课期间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实施教学。“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同时结合相关影片片段的观摩,充分发挥视觉材料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二维动画的中割和多次准确的对位方法更为直观生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在课堂训练中,教师通过数位板示范和相关软件的合成转换,把铅笔的绘画步骤,逐格的运作在多媒体幕墙上,每一步,每一个动作,每一条线的画法变成了多媒体视频教学,并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解演示。该项课堂示范改革,大大节省了课堂训练的教师示范时间,并可以把示范的动画内容多次重复演示,同时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可视化的学习资料,解决了一对一授课的难点问题,也解决了课程师生比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便于批量培养动画人才。

为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二维动画制作资源库的不断充实,通过对前期的大量资料的分类、整理与制作,制作了包含大量动画制作步骤的图例,完成了整套原动画课件的制作,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绎成为屏幕上生动的动画,学生通过观察运动中的对象,观察能力和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从而有动画的课件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教师并不局限于投影课件的单种方式,而是结合数位板的使用,给学生提供新的视觉效果。课件不再是学生只能看不能参与的形式,将数位板上的示范过程同步地在投影上播放,使得学生可以与教师示范的内容同步进行练习。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些训练项目过程中,由个别学生上讲台在白板上绘制动画中间张,然后由其他同学上台修改错误处,一旦发现类似的问题存在,立即要求全体同学停下作业,由老师在数位板上画出准确的运动规律,进行集体辅导,形成一种互动的氛围。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教师批改每一套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汇总,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一对一辅导,作业分数公开化,让学生互相学习、攀比和竞争,形成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没课时也常常在教室加班加点作画。

在运动规律的讲授中,传统院校的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知识接受度和掌握度都非常低。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规律这一重点基础内容,教师除了自创“数位同步示范教学法”用于教学外,还利用课余举办专业演讲,邀请了企业的动画专家,用国外非常流行的表演教学法来当场示范。作为动画师自己一定要具备表演的素质,因此叫同学上来表演动作,然后激发所有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使得学生们体会到寻求真理的过程,自己得到的结论,永远是记忆最深刻的。通过自主实践得到真理,使学生掌握得到知识的方法,是教师“授之以渔”的重要手段。激励学生自我发现,激发自主能动性,然后在大家互相帮助中,达到真理的彼岸。教师从旁协助、引导和分析,帮助学生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另外,还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在由任务驱动课堂,完成整体的课程教学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参与制作动画片的水平,课程结束阶段加入校企合作的联合教学的模式,能够深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2009年6月 16日,2位专业教师和4位企业指导教师齐聚课堂,亲自给学生表演各种角色动态以及绘制技法,不厌其烦地示范和言教身传,用肢体语言想尽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规律,还鼓励学生自己表演各种动态,体会身体重心的转移以及运动规律的原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对动画创作的热情,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实施的教学效果很不错,备课中准备的每一个例子都做成动画,并成功地进行了课堂示范,非常直观而且清晰,这是以前的教学中所达不到的效果。有时候学生看教材和教学资料上的一些原画和空间幅度,看不到最后效果,也不容易想像它是怎么运动的。但一看我到教学示范中的动画例子,学生就明白了。再用练习加以巩固、加深理解。这门实训课结束之后的确使许多学生对动画的理解大大的加深了,有许多的感悟和体会。基本掌握了三种动画方式:原动画法、逐张画法以及两者的结合法,并且了解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一些学生之前不知道怎用原动画法,做flash用的都是逐张画法,就是没有计划的一点一点的做,能做多少算多少。对这种方法的缺点感受最深,比如偏离,变大变小等,尤其是在画逐格的时候没法控制时间和空间幅度,画完这一格,不知道下一格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因为几格的差距时间太短,根本无法感觉,只能是画完一个动作,感觉慢了就删几格,感觉快了就加上几格,而且调整特别费劲。通过改革后的该实训课程的原动画法的学习,学会了利用接触位置作为原画,然后逐渐细分,通过教学课件里的很多的动画例子使学生对格的感觉更加准确了,通过细分动作,空间幅度也比较容易掌握,能够整体的控制运动是加速减速还是匀速,在时间的分配上井然有序。不过还是要再结合逐张的画法才是理想的制作方式。学生们还学会了几个人合作去完成中间画的部分的方法。通过实训教学实施的检验,《原动画剖析与动检》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效率较高的一种方法。

同时,我们在实训室内配备和运用了拷贝灯箱、定位尺、规格框、打孔机、关节木头人、线拍动检系统、数位板、电子感应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放系列等设备,通过大量的动画实践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为此我们布置了大量的习作,4个课时完成一套动作,包括原画创作。同时通过教师课堂点评学生作业,让学生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为基础,采用“项目驱动”、“真题假做”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考核方式上与实操项目挂钩。在最后的自选题的任务项目制作中,学生们分小组进行,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进度,完成制作任务,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并从团队合作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专业制作技能等多方面进行评分。在考核内容和方法方面,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偏重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平时练习、测试和大考核相结合的考察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在考察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锻炼了能力。从而保证在比本科生少了一年的课时的前提下,高职学生的制作能力能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