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6:0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和教育要求不断提升,如今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那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把“填鸭式”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启发式”的课堂模式,主动学生的知识吸收,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动手能力不断增强,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他们所需要的技能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以下具体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偶尔会增添案例教学,但是所列举的例子也都是处于理论层面,与实际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也比较枯燥无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有所下降,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化教学技术为依托,将实际的教学环境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不断完善教学环节,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2)有利于促进教材的革新,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数控铣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很多,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数控铣技术人员,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按照企业需求,并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展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正是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要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学课程教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教师要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亲自指导学生的操作实践,这就会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还能够时时刻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就能够在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安排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水平自然就会有所提升。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边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它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后,才能够进行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而且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等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的较强,因而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2数控铣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析
在我国的教学结构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数控铣教学中,理论课是实践课是分离的,学生首先是完成全部的理论知识学习,然后再进入到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忘记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自然不高,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下降了,因此要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关系,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2.1数控铣的理论教学
由于数控铣专业性较强,其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含有许多概念性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可能会极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提不上去,也就无法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对学习充满了很大的兴趣。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用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展要求。
2.2数控铣的实践教学
其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数控铣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要把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要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教学模式的改进。要想改变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相分析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们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创新与探索,以更好地完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数控铣专业自身的专业性比较强,理论知识学习较多,而且枯燥无味,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因此,在数控铣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机会,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尽可能集中,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到位,同时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是无从下手的问题都要进行引导、讲解以及示范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要有与实践相关且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在实际的数控铣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碰到教学任务或者是进度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数控铣教学的质量,我们就要提高教材的质量,编写适合学生培养目标的校本教材。由于本校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任务有全面、清楚的认识,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就要依靠其来完成,然后再由专业的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将课本中的每个知识点与实践技能课题一个一个相连接,更好地与理论教学进度相适应,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此外学习也可以选用一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参,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要具备合适的车间环境和充足的可操作的数控设备。对于学生来所,良好、舒适的实践操作环境和数控设备也是激起其学习欲望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为了能够将操作过程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相应的理论知识,在车间内要配备好所有的教学多媒体设备,以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其次要保证车间内有足够的操作工位。单纯的理论学习而不付诸实践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学校要为数控铣实践教学配备足够数量的可操作的数控铣床,一般来说要保证每台设备的学生人数不超过3个人,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操作集会所和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数控铣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数控铣的教学中,虽然采用理实一体化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在进行数控铣理论教学中,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学内容,这就会给教师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其次是在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不是很到位之处,学生在掌握相应的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教学之外的状况,因此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到数控铣教学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措施。
3.1教师工作量大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开展小班教学。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控学生的能力会有所差异,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重难点的时候也会不同,因此在分班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师,尽量保证采取小班教学,人数要控制在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内。其次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打牢自己的知识基础,并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教学热情,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2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我们就会很难找到与之相符合的实践操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教师,就应该肩负起这个重担,在教学中,要有耐心,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指导,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掌握不足之处,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4结语
篇2
为了改变中职生不爱学习的现状以及传统呆板的课堂教学,作为专任教师,我们不断尝试采用各种不同的教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懒动手的课堂现状。基于这个教改的背景下,课题组萌发了本课题研究的想法,尝试将递进教学法应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去。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在美国J.B.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出了掌握学习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掌握在复杂社会中求得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依据布卢姆及其同事对掌握学习教学实施步骤的论述,掌握学习教学的程序概要为:为掌握学习定标、定向,为掌握而反馈-矫正,为掌握而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给小课题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对象、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13级平面1班、平面2班和网络班、14级平面班、网络班、动漫班的学生,以13平面1、网络班、14动漫班为实验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网络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的目标
尝试通过利用递进教学法,设置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能有所收获,改变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邮植僮餍巳ぃ提高学生参加市技能竞赛的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 将课堂的一体化实训目标分割为多个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得着自己能举手可及或跳一跳就能触及的目标,各取所需,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实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逐步完善课堂活动评价体系,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阶段、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法了解当前我国对于递进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一体化教学中学习操作技能的看法、困惑。3.采用课例研究法、集体研讨法,以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设置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做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5月立项到2015年5月结题,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1)文献资料研究
课题组深入学习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 等有关的文献资料,找到了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此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该课题的研究目标、范围、方法等进行了反复思考并作了具体的分析,初步理清了下一阶段研究的思路。
(2)进行调查调研和分析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了前期《调查问卷》。2014年7月,利用学生放假前的时间对1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分层递进教学法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回答;9月份对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两次共发出227份问卷,回收问卷22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100%。
(3)选定实验班,制订研究方案
经过充分的文献资料研究、调研、访谈和讨论,课题成员统一了研究的思路,制订方案,选定实验班。以13平面1班、网络班、14动漫班为实验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网络班为对照班。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实施,在2015年4月份进行总结。通过递进教学,希望能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3月)
(1)制定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及操作的具体要点(2014年8月)
1)教学目标分层递进
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应用目标、拓展目标。
2)教学内容分层递进
为了与教学目标对应,将理实一体化课堂的知识点划分为基本知识点、提高性知识、拓展性知识。基本知识点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部分,是专业课必不可少的部分;提高性知识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变转后的部分;拓展性知识是前两者的提升和发散,要求会更高。
3)实训练习分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目标和内容是分层的,所以实训练习也相应地划分为不同层次: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它们层层相扣,由浅入深。基本练习是该专业课中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技能,单一的技能,只需要直接应用知识;提高练习是在将多项单一的技能合并应用才能做出作品的,要求能灵活结合、应用知识点;拓展练习是在灵活应用知识后,进行自我提升的练习,会插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培养牢固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
4)教学对象分层递进
根据分层递进教学需要,教学对象也需要进行分层。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后将他们分为ABC三层。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作业有不同的要求,C层次学生只要完成基本练习,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学有收获,有成就感,逐步培养学习和动手兴趣。B层学生要求完成基本练习,收获了成就感后,要求继续完成提高练习,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努力向A层靠拢。A层学生除了要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以外,要挑战拓展练习,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提升,这一层次的学生是专业学习和技能精英,一般都比较灵活,接受能力强,应多点要求他们进行创新和创意练习。
5)评价体系分层
在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中,每一层次的评价都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最高,D为最低。对于C层学生来说,完成基本练习一半以下的评D;完成一半的评C;全部完成基本练习评B;尝试去做提高练习的评A。对于B层学生来说,只完成基本练习的评D;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一半以下的评C;完成基本练习和全部提高练习评B;尝去做拓展练习的评A。对于A层学生来说,只完成基本练习的评D;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一半以下的评C;完成基本练习和全部提高练习评B;完成包括拓展练习在内的所有练习的评A。
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被评到A级,主要体现出鼓励学生努力向高一层次靠拢的思路。只要学生能表现出本人的努力,就能争取到评A级。同时,评价分别由学生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组成。
6)分组合作策略
在将学生划分层次后,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三人或三人以上小组,由技能较好的组员担任小组长,开展互帮互学,小组内各层次组员互相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也充分发挥A层次的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按照分层递进教学策略进行教学(2014年9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在实验班的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堂中有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互相进行研究,寻找解决办法。
(3)中期研讨,检查分层递进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对分层递进教学法进行调整改进后继续实施。(2014年12月)
课题组教师认真开展研究,将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论文、案例、课例等,并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成果汇编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成效
(一)成果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训练习,主动向高一层次发展,减少了厌学的情况,也保证了学习的量。(二)成果二:自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学风得以改善,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精英学生的技能提高得很快。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江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的成绩获得突破。2015年参加江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0人次,参加竞赛的学生全部获奖。(三)成果三:教师的组织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发展。(四)成果四:逐步完善形成一体化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法评价办法,有效地补充了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五)成果五:撰写了研究报告、论文、课例、案例、反思等,编写校本教材,开展公开课和观摩课。
六、研究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
(1)由于在教学过程前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应该完成的不同层次要求的实训练习,所以容易导致贴标签效应,引起个别学生的抵触情绪。(2)部分A层或B层学生在完成相对容易的基本练习、应用练习后不再主动向更高层次任务挑战。(3)C层次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有应付式学习的现象。(4)在分组进行练习过程中,有些小组长未能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只顾着自己的练习,不能很好地帮助到小组成员。(5)在研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实施支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难以提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
数控加工
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学校推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CAD/CAM软件应用、模拟仿真软件应用、实际操作训练等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等教学形式进行一体化实施。近年来许多技工院校在数控加工专业中推行一体化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上教师的讲授仍占很大比例,没有进行“任务驱动”型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仍不够高,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模式呢?现就这个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任务指导书,让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紧紧围绕任务,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点拨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任务指导书设计的原则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任务要有连贯性。
任务指导书的新旧知识能够相互衔接,承前启后,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在数铣技能实训中,完成某一零件的加工可以选择的刀具路径方式有很多种,因此,在设计任务指导书时要注意对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横向对比。
(二)注意因材施教,难度适中。
任务指导书的设计不能太细,难易性要适度,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任务的难度应具有层次性。基本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完成,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较高要求的拓展任务。
(三)注意生产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设计任务指导书时要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被加工的工件要有集成性、互相配合性、一定的功能、良好的推广性,同时能代表大多数企业实际加工的特点。例如,可以加工一些结构典型工件,并且把整个工件的制造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由各个小组负责完成,最后把各小组完成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完成总任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四)注意要涵盖本专业工种的鉴定标准。
任务指导书要与省市及全国数控大赛的要求相一致,在职业鉴定标准与实际能力两者间找到结合点,在涵盖鉴定标准的前提下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划分教学模块,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
(五)注重考虑创造性。
任务指导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同时,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在明确任务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务必需的条件外,不要限定实现任务的方法和思路,只对涉及的知识点做出要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例如在数控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做一些精美的工艺品。事实证明,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作品丰富多彩。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实施过程
实践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可用下面图示来说明:
1、任务引入。
如何能够顺畅地将任务引入到课堂上,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在进行任务指导书设计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将知识点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2、任务分析。
任务提出后,应当运用相关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分析,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等方式,为完成任务做好铺垫。例如:对于任务书要求加工的某一零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图纸和加工工艺过行分析,包括模型构建、编程编制、刀具选择、切削速度、主轴转速、加工余量设置等进行分析。这期间,学生会遇到共同存在的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
3、任务实施。
在任务实施阶段,由于学校的数控机床价格昂贵,数量有限,并且加工时也需耗费不少材料,不可能做到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一台机床进行操作练习,因此,可以让学生先在计算机上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然后,对学生分组进行实操训练,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协作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主要是启发和引导,给学生指出思路,教给学生分析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4、任务评估。
任务评估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评估方法分为过程评估和作品评估:过程评估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自主探索、发言、协作、创新等能力;学生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是否会通过互相交流来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等。作品评估则指的是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以及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等。评估方式有:①、个人自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②、组内互评:展现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③、组间互评: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和评价别人,在竞争中强化协作意识。④、教师点评:教师将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加以纠正。例如,在数控加工中,对于学生加出来的零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1)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的合理性;(2)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的掌控;(3)表面粗糙度的控制;(4)装夹方式的运用;(5)切削刀具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创新作品,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学生自主练习、勇于创新。
5、反馈总结。
作为整个任务指导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是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过程,进而可以研究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各个小组代表对本组在完成任务指导书的整个过程进行课题小结,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反思、学会归纳总结。教师同加以总结,使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要求。
通过上述的五个阶段,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提高了自学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结束语
在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老师监督管理要到位,指导总结要及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仍需要通过不断地完善改革,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成本会计》课程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光靠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需要,而应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来教学。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会计学相关实践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对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看法,现简介如下:
一、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的模块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法。
1.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设计的需求,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应控制在96课时左右,其中理论教学64课时左右,实践教学32课时左右,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新模式。
(1)在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上,基于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过程全方位对接的模式,将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成本会计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公司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相吻合,具有课程体系完整、结构新颖的特点,便于会计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按照成本核算业务流程要求,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业务常见的单据,掌握各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在教学中以模块的实际业务资料,要求并引导学生按照课程教学的要求,独立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当一个教学项目结束时会有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期的最后一周将进行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根据这个定位,笔者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从应用的角度,强调成本会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2.以真实成本核算业务组织案例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法,归集我国企业在成本业务中的会计核算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并与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按课程单元授课并指导学生进行具体会计实务操作。
(2)采用团队研究教学法,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将不同专业学生分成3~5人的研究小组,布置一定数量的实务课题(包括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研究讨论,相互学习,从而探寻实务问题的解决方案。
(3)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安排阶段性实岗参观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模拟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3.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网上考试系统和在线答疑系统,成立了以主讲教师为首的答疑小组,同时还利用QQ、E-mail、BBS等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答疑解惑,使学生对外贸会计实务的疑虑在相互交流中得以解决。
二、完善考核标准,突出考核内容
1.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强调能力标准及考核的整体性,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坚持实践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既有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有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坚持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结果考核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考核主要考查理论基础知识,项目实训考核主要考查操作技能。
2.课程考核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内容
各模块按满分100评定成绩,再按模块权重折算后计入课程总分,课程总分=∑模块得分×模块权重。
三、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1.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理解该课程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与协作精神
《成本会计》每一单元设计教学目标中必须有态度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内容中必须融入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成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模拟的财务部,按企业成本会计业务流程设岗,一人一岗,项目任务的完成好坏依赖每一位学生自身岗位任务的履行情况和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将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外贸企业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职业素质要求,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能得到不断增强。
2.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就该课程写学后感,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有很大帮助。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训中设分组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就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热点,或自己实习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学生都能完成三千字以上、结构合理、内容具体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市场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03(10).
[2] 李延.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新趋势[J].中国教育周刊, 2006(2).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技能 创新 教育理念 转变
在21世纪,我国经济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势必造成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重任。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位职教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里就中专专业课中开展素质教育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一个认识
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素质教育应着重体现在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进行了目标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科体系完整和知识灌输,强调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但对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这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教学大纲没有指出明确方向,给教学计划的制订带来困难,加之教材不配套,使素质教学无处着眼;二是教师认识不足,对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教师们已普遍认同,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怎样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处在探索中;三是实践演练设备缺乏、陈旧、不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专业课已向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靠拢,但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还是比较薄弱,教学工作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费短缺。这已成为中专专业课推进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阻力。
所以在中专专业课中必须先明确认识,才能解决从教师到大纲,从教材到实践演练设备的问题,才能将素质教育踏踏实实落在教学实践中。
二、确定专业课教学工作的几个方向
1.改变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导向,突出技能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实训课程的设置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一个专业教学目标、内容、发展方向的基础。现行的各种专业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较少体现对创新意识的重视,教学内容侧重典型设备的原理、使用、维护知识的介绍。知识的针对性较强,但对知识的拓展应用重视不够。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实践演练的教学时数在向理实一体化提出的6:4靠拢,随着学制向“2+1”转变,大纲将会有相应的变化。
现有大纲对专业课的设置要求,主要体现的是模块化教学思路,比较侧重于技能训练,如何培养创新意识鲜有提及。开设课程和课程的具体内容又是以教学大纲为基准。这样在课程中就很少会以培养创新意识为重点来展开教学。
如果说现有的大纲只是在导向上缺乏对创新意识的注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加上这一内容呢?在大纲的培养目标中着重提出,并在专业课各实践教学模块中突出技术改进方向的探讨,这样既会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使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有所转变,使大纲在教学上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这就要求大纲对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有严格的比例要求,便于将素质教育向具体操作转变。同时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既不要盲目否定过去,也不要过早对一个新生事物下定义。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中专学校中开展的目标教学和CBE教学的成果,应积极地吸收和借鉴。
2.加强教材、多媒体课件建设,以新的教学模式代替旧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台设备的事情,而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普遍使用,尤其是电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使得教学在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上更方便、更迅速,不断地开发出适合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成为当务之急。
教材是讲好每一门课的基础。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使老师的备课省时,而且便于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传统的教材建设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练习题和思考题中很少有启发创新意识的题目。新的教材应既有理论教材也有实践教材,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统一又各自独立。深挖具有开发智力,拓展思维,科技创新内容的习题。这对专业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说是建立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
首先面对现实,当务之急是抓统编教材建设,另一方面各校要抓自编教材建设,解决当前教学需要,自编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文笔流畅,语言要浅显易懂。编写的过程是对教师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总结,是对教师综合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不断进行这种工作,既得到一本好教材,又得到一批好教师,促进师资培养。在此基础上,着意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教材、教案的电子化。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充分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和学生的共享。第二阶段是开发初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应达到示教板教学水平,开始示范教学活动,使教师逐步掌握制作技巧和相关计算机知识。第三阶段是开发高水平教学软件。教师掌握较高水平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技术,并逐渐进入远程教学网络,建立起高水平的教学体系。
其次,专业教师的定期轮训、进修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由于新技术发展迅猛,教师知识老化快,不经常培训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要开设某一门课,整个教研室没有一人学习过有关知识,在教学中就造成尽可能的不开新课,大量重复旧知识,使传授的知识离实际使用越来越远。为避免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从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挑选一些新教师,或与某些技术人才定外聘合同。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新,思维超前,干劲大,但实际工作经验少,对设备不熟悉。这需要时间来弥补。外聘技术骨干一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欠佳。由于受学校定员和经费影响,更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做好现有教师的定期轮训,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丰富,既不耽误当前授课又可广开新课,扩大专业内涵,一举两得,省钱省时。
再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践演练设备的配置。从大纲到课程中,各校已广泛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渐向6:4靠拢。要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在校内必须建有实践演练场。这就要购进大批实训设备,当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各种设备尽可能有,数量不要多且分批购买。做到设备贵的演练项目可以演示,花钱少的项目学生能动手,数量不多且分批购买,保证年年有新设备,可以跟上技术的变化,加快教师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减少培训的费用,逐渐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最后,是软硬件相结合,即师资与设备的建设要配套,不可厚此薄彼。在教师的配置上,主课和重点课设专职教师1~2名,且在年龄上形成五年左右的差别,以便形成梯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进行。其他课程以外聘教师任教为主。尤其在新技术的介绍方面,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校教学经费,还能给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弥补知识更新快,教师培训不及时的弊病。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大纲教学方向的变化,新型教材的使用,教师任用制度的改革,无疑会带来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这样,素质教育才有了根本保障。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逐渐形成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我们的理论教学的方式以满堂灌为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启发式教学法已被人们认识,并被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法来使用。
现在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专业课中使用得还不普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写教案时就要有意识地将这种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地实践摸索;不仅如此,还要大胆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等。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加大课题型的论文量,减少单纯训练记忆型的作业量,将整个的教学氛围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4.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考核的成绩应能显示出一个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知识的记忆、运用和探究的综合情况,而我们现在在专业课的考核中主要沿用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方式――闭卷,笔答。
由于考核形式的限制,加之命题的原因,这样的考核结果主要显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探究能力基本上没有反映。这样对学生就有了一个很不好的导向,似乎我们的教育只要求学生能记住老师讲解的知识,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没有要求。这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考核的方式和命题方向,在学生为考试而学的思想中,对他们的学习方向起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笔者建议在专业课中采用这样的计分方式:
综合成绩=笔试成绩(30%)+专题论文(30%)+实做技能(30%)+提问,作业(10%)。
根据每一学期教学侧重点不同,各科目所占比例可以调整。
5.以等级分制代替现有的百分制评价模式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也许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特色。但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评分,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方式给学生评分。笔者建议用等级分制代替百分制。
首先,等级分制将学生分解为若干个群体,百分制将学生分解成一个个单一的个体,群体中的学生和成为个体的学生,在心理上的接受感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群体中的等级结果更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小个体压力所致的焦虑情绪。
其次,等级分制为教师分组辅导与个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且有利于改变师生双方各自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
篇6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中职教育;电气自动化;运用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适时提出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得人才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模式改革也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中职院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互动教学法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效果显著,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下文将结合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对互动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1 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目标核心是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从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发展趋势来看,该专业的中职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职业素质:
一是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以及其后的生产组织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等。
二是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部分。方法能力是指学生应当掌握识图绘图、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学习方法;社会能力则是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教师是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分开的,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以这种教学方式获得的知识相对抽象,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氛围相对枯燥。运用互动教学法,把课堂引入实验室,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演示,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进行巩固。学生遇到的理论理解和操作技能疑问能够的得到及时解答,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运用互动教学法,不仅课堂氛围变得轻松热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2.2 调动课外学习热情,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运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也得到了提升。而互动教学法除了可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外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的形式得到体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主要以创新发明的形式展开,既鼓励学生发明新事物新方法,也鼓励学生对前人的发明创造进行改良改进。这样,在课外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不但使得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成果得到体现,而且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课内课外相辅相成,使互动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 效果加倍放大,达到1+1>2的理想效果。同时专业技能竞赛的展开,也满足了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使之成为适应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2.3 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生天资聪颖,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有的学生相对笨拙,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有这样一位学生,通常很简单的一个电气改造,他总是有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有时甚至他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没有想到。看到这位学生如此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推荐他去查看一些专业期刊论文资料,了解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竭力推荐他去参加校内外开展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创新活动,最终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还有一位学生则非常懒惰,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喜欢拖拉。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以更加严厉的要求去规范他们,督促他们改掉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长处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4 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要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二者的区别在于将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教学从课堂搬到了企业生产车间,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刻、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为此可以以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开展互动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丰富就业履历,使学生成为符合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素质要求,适应社会、企业要求的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互动教学法运用到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可以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能够在中职毕业之后最快地融入社会,融入自己的岗位。
参考文献
[1] 司徒少平.在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职业教育.2012(16).
[2] 胡杰.中职电气控制和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时代教育.2015(26).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399-01
一、财务会计历史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部十六号文件的指导思想下,为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会计专业的课程也在朝着工作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改进,在过去的改革与探索中,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还难免存在形而上学的偏差,导致我们在教学中片面追求实训课时的增加,实训条件的改善,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反思这个过程,应该是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理实一体的教学还没有充分结合会计专业学科的特点。山西财专的郑红梅教授指出,“理实一体化”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为例,这门课应该要教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对实际业务做出职业判断,然后运用专门的方法做出处理的过程。这门课的核心任务是教会学生在面对实际经济业务时如何做出职业判断。《财务会计》如果只重理论教学,会使学生面对实际业务时,知识的转化和运用能力不足,如果一味强调实践,又会使学生缺乏基本的知识进行职业判断。所以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定位在还原真实的业务,教会学生判断的理论,培养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实现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模块的划分
按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涉及到得知识的性质,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财务会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这一部分是后续模块的前提条件、原则指导以及理论基础,尽管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运用,但却是后续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在实际业务中作出的判断往往体现了这一部分的指导思想,在理实一体化得教学理念下,不但不能轻视这一模块的教学,还要想办法让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切合实际,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牢固掌握。
模块二,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模块。这一模块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业务中个会计要素的计量和记录,这一模块与会计实务工作中的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因此,对这一模块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对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业务有一个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整个业务流程,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项业务都不会孤立存在,会计从业者可能会在一项业务的某几个环节参与该业务,所以要将这些工作环节串联起来呈现给学生,保证知识的连贯和完整;最后,对这一模块的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各项会计要素账务处理的原则、方法和思路。这里的原则,便是指会计准则的规定,方法是指计量和记录的方法,准则是一般性的规定,方法往往也有多种,处理的思路就是指在处理具体业务时如何运用准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也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模块三,财务报告的编报。这一部分是除模块二之外另一项重要的业务。会计人员将记录会计信息编制财务报告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这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这一模块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看、编、报三项能力。首先,要看的懂财务报告,熟悉各种报表的结构和作用;其次,要会编财务报告,根据各种账表信息和专门的方法,会编制报表;最后,要了解不同的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在报送时还需要提供哪些附注和说明或是分析报告,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出色完成工作。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针对不同教学模块的特点,同时为了最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各模块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模块一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模块一是理论基础部分,没有直接动手操作的地方,要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最好运用大量来自于企业一线的案例,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讲故事、放录像、纠错等等,让学生在生动的例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运用学过的原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
模块二主要运用模拟真实业务的方法。首先用仿真的原始凭证向学生呈现真实的业务,同时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知道业务的流程和原始凭证的传递过程,然后教学生对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和整理,学习该业务涉及到的准则和方法,最后用真实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教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完成一项具体业务的学习之后,立刻给学生同类型的业务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处理。
模块三主要运用案例模拟演练和讨论的方法。首先把企业真实的报表拿给学生看,让他们认识报表,并能从中分析一些表外的信息,因为很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并非财务人员,所以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对报表信息有极高的敏感度,因此把看这个任务放在第一位。第二步是教学生编报表,给学生真实的编制报表的基础数据和真实的表格,教学生逐项进行编制,要点学完以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编制。第三步是教学生在向不同信息使用者报送报表时要做的工作,这里可以运用分组讨论和分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站在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去看报表,了解不同的使用者最想获得的信息,让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模块的整体教学思路就是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都在真实的业务中找到原型,等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很好的实现所学知识与所做工作的对接,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了解各行业的财务工作流程,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这需要老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想各种办法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仿真还原各种业务,并给出处理业务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40-01
塔里木大学正处在教学转型时期,而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学院。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围绕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改变实践教学传统的惯性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开展“课题教学法”的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院校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果树栽培学的课程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程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2学期与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分2个学期开设,与果树的整个年生长发育季节相适应。根据植物科学学院园艺试验站果树种类和栽培形式,调整组合果树栽培学课程实验项目,使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按照科研训练形式增加实验研究内容和观测指标,使整个实验课题内容更加丰富完善。采取“课题教学法”的方式,按照科研训练的模式,明确“实验课题”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实验教学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帮助者角色,将室内实验与田间实验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相结合,课程实验与科研能力锻炼相结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
2 实验教学的设计
“课题教学法”就是通过学生完成1个小型“实验课题”,是在实验课题实施过程中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围绕某一实验内容(实验课题),从理论知识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结果调查总结、实验课题报告撰写等,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研训练的形式完成的。学生通过“实验课题”的教学,实现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经历了基础科研训练。
“课题教学法”的关键是“实验课题”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实验课题”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适应果树生产实际、符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特点和实验教学计划要求。果树的年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其季节性、实践性很强。在果树生产的不同季节,教学上有着不同实践性(实验)教学内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小型“实验课题”来完成。因此,将果树栽培学中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成多个“实验课题”,实施“课题教学法”。通过调整组合将整个果树栽培学实验课构成10个小型课题。例如:将主要落叶果树树种识别和主要果树品种识别,合并成“主要果树资源调查”;将主要果树开花结果习性观察与枝芽特性观察,组合成“主要果树枝芽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研究”;将果树果实结构观察与果树果实品质测定结合,形成“仁果类(核果类)主要果树品种果实品质性状比较”等。
3 “实验课题”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下达“实验课题”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就是每一个小型“实验课题”。下达任务就是明确实验课题目标、内容和要求。
3.2 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
拟定实验初步方案,是实施“实验课题”的基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充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每个实验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了解研究的方法,明确实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讨论,根据学校试验站和生产果园的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案及调查方法、指标和时间安排。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通过教师引导、点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
3.3 实验课题的实施
实施是“课题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实施之前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对实验指标调查的方法进行示范,统一实验方法和标准,减少实验的误差,然后让学生按已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施[3]。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对学生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要予以纠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疑点、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对这些问题可以适当的调整实验方案并进行探讨,必将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3.4 实验结果整理分析
实验结果整理分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是“实验课题”实施效果好坏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形式对自己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表格或绘图,然后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5 实验课题总结报告撰写
实验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是实施“实验课题”重要环节。很多时候学生只注重实验过程,对实验报告的撰写缺乏足够的重视。然而,实验课题报告的撰写既是对实验课题完成过程的总结,使学生了解总结报告撰写的格式、要求,又可检查学生完成实验情况,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题总结报告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小结与讨论、参考文献等。这些锻炼了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6 总结
在“实验课题”教学中,教师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但教师自始至终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实验实施中,基本掌握整个“实验课题”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结束实验课题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行为、理论准备、动手能力、参与态度等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工作成绩,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今后做得更好[3]。同样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工作进度等内容,讨论安排是否得当,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可行,课题内容是否全面;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理论准备得以解决。通过“实验课题”教学自己学到了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加深学生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个人成绩评定要注意对整个课题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协作精神和个人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考核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因此,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技能水平、实验完成程度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让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从而使其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增强求知愿望,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以后毕业论文完成、科研能力培养、工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实验课题教学效果
在果树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课题教学法”,把学生学过的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验课题教学中得以应用和巩固,进而掌握了每个“实验课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显著。培养了本科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4]。随着果树生产的日新月异,新的品种、栽培模式 、栽培技术不断出现,教师更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出具备从事果树栽培生产管理和科研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张媛,李明,张钢,等.果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23(5):75-77.
[2] 胡子有,黄海生. 项目教学法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09(6):45-46.
篇9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手段。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和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形成独特、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
“项目工作室”是一种仿真的职业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环境决定了艺术设计“项目工作室”硬件设施的投入不用很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全面实现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平面设计工作室”按平面设计工作环境配备硬件设备,包括扫描仪和打印机,学生人手一台高配置电脑,并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显示。本课程校内教学阶段全程在工作室完成。教师通过项目导入,将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项目。教学过程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授课的教学模式
课堂(工作室)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训交替循环的方式进行,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演示一个小型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教师进行现场辅导。WwW.133229.Com对于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讲授与演示,学生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课程后半段,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现场教学与项岗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要融人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校内学习场所为工作室,通过针对课程知识点的实训和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设计与制作能力。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入现场教学与实训阶段。安排学生进入相关公司顶岗实践,由公司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实施本阶段教学,以公司实训教师为主,企业与任课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考核。
(四)把作品讲评与学生作品展作为重要教学环节融入教学过程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成果主要为学生设计的作品。在课程总结阶段,教师指定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设计理念、制作过程等进行简要阐述,并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并选择30%左右的优秀作品公开展出,这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职业岗位(群)特点和课程特点,将企业相关项目引进教学。我们聘请了企业设计师担任部分理论及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走进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新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即把学生带到工作岗位现场施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作过程,熟悉专业公司运作模式,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导人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师带领下组成一个团队进行设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学习从项目分析到项目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与项目实施能力等。同时,通过项目的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养成了其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风气,为适应就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教学特色。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以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设置任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中,精心设置项目驱动任务,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通过开展对话、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的活动中深化,教学难点在学生讨论中突破,不但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而且使学生从多种训练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精选企业项目案例导入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导人法包括将教师完成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课堂,进行讲解、演习,也包括教师对一个设计作品设计制作过程的全程演示。
(二)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产品、技术服务结合起来
1、以艺术设计行业设计项目和真实案例为主,基于职业岗位设计综合性的实训课题
突出应用与实践的职业教育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项目,通过工学结合形式,组织学生调研,师生共同设计,以教师为主。教师给学生讲解设计理念与设计流程,由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
2、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
实行开放型、多方位教学形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网络资源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艺术设计类实习基地的特点,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进行现场教学二个方面相结合。校外实习教师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教师为主,考核主体也以实训基地教师为主。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带到校内实训室,师生共同完成,并针对课程辅之以较多的模拟项目。教师可将优秀的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共享于校园网,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关键词:分类教学;重构评价体系;分层作业和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72-02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初中毕业生选择上普通高中乃至通过普通高考上大学的热度一直没有减弱,职业学校成了社会的冷门乃至下三流学校,也一直受歧视,家长、学生若选择上职业学校大多是无奈之举,有的把职业学校当做是这个年龄段的"托儿所",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实际是让孩子在职业学校长长个子,有个寄宿的地方;有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少"关爱",单亲、贫困、学困等等多种复杂因素制约;有的学生在家习惯极差,家长也管不了,到职业学校去混混日子,家长也省点心等等五花八门,而真正让其到职业学校学习成才的只占一少部分。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而落后的群体,我们仍采用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一视同仁,我校多年来教师、领导真是深受这种管理及教学的折磨,难上加难,苦不堪言,还常常陷于尴尬的境地。要么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睡倒一大片,要么学生在下边玩手机或做其他小动作,考试时,连卷头都懒得写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到教室连笔都不带等等,如不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职业教育就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因此必须下决心改革,实实在在的改,要根据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分类施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这些文化知识的"残缺儿"重新找回自信、自尊,树立起奋斗目标,点燃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1.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孩子们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古语说:"先生不能先教书,应该先教人做人。"职业学校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受过挫折,遭遇过白眼,我们更应该带着一颗美丽纯洁而高尚的心走近他们,温暖其脆弱而敏感的心灵,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心灵的距离近了,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校原来有个学生脾气暴躁,经常打架,很多老师都远离他,而我却经常拉住他和他聊天,慢慢地他对我的戒心消除了,而每当他发脾气时,我一跑过去他都会"偃旗息鼓"不再惹是生非。
2.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应试成绩"不理想,但并不表示所有的方面都差。大家都知道,大发明家"爱迪生"是个应试教育的低分儿,学业都不能完成,可是他回到家中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潜心研究成了一个大发明家。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这些学生厌恶枯燥的文化课学习,喜爱动手,面对各种实体他们争先恐后,踊跃参与实操。因此,我们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帮助学生跨越其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3.巧妙地进行知识链接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授课时不必死搬书本。我所教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第一节课上,面对那些生鲜活动的面孔,我首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就业争做金蓝领,实现自己的梦想,接着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展开教学,学生们学的轻松愉快,我也觉得信心倍增,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4.重新建构评价体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崛起应试教育下评价学生的"唯分论",重新建构评价体系,多层次多方位评价学生,让学生有习得的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唤起学生内在的潜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不理想,但并不等于他们的智商低下,他们渴望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得到外界的充分肯定。当前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要改进考核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立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方评价体系,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与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
5.面向全体分层作业和考试
我们不仅要考虑成绩差的学生,也要考虑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教学中要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也要分层次命题考试,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要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开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粗暴、简单、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许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的轻松自然,进步也快,兴趣与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
[1]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汤继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