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1:0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惩罚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惩罚教育论文

篇1

惩罚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合理的惩罚教育有助于儿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儿童成就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见,合理惩罚教育对幼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幼儿的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幼儿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探索,而且还与同伴、教师以及父母等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表现。个体社会化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违背了这些规范和准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惩罚和服从倾向”。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有形的结果(处罚与奖赏)或根据规则制定者的权威来揭示行为的好与坏。凡不受惩罚和服从权威的行为都是好的,认为受到来自权威者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权威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师。行为动机是避免惩罚。这一阶段与我国幼儿期的年龄阶段相对应。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家庭作为幼儿个体社会化的首个场所,当幼儿出现这些违反道德规则和行为规范时,家长要对其实施合理的惩罚教育。通过惩罚教育,幼儿认为受到来自家长的惩罚的行为是坏的行为,并且潜移默化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将好的行为标准逐渐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幼儿犯错误后受到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但要让其明白有过失就要对此负责。从而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意识,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有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他们不适应竞争激烈和复杂变化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现今很多人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而反对惩罚教育,对孩子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种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父母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甚至无法正确辨别是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惩罚教育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适当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有利于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有利于个体良好习惯的养成

心理学上认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个体内驱力的一个源泉,而内驱力是个体行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当家长发现幼儿出现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惩罚教育。幼儿受到惩罚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冲击,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适行为逐渐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潜移默化中认识到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惩罚教育对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

惩罚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存在与运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马卡连柯说:“正确地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家长利用惩罚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笨拙的家长不合理地、机械地运用惩罚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到损失。”家庭惩罚教育的理性回归,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恰当运用惩罚教育的方法。

(一)惩罚的目的是教育

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并不是为惩罚而惩罚。之所以要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并逐渐改变这种不良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更应该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惩罚的目的。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只罚不教、以罚代教等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对幼儿实施不合理的惩罚教育,导致幼儿身心疲惫,同时也影响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所以,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要以教育为目的,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对幼儿采用合理的惩罚手段。

(二)惩罚坚持一致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容易使得幼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教育的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达成一致观念,而不能出现为了袒护孩子而指责惩罚实施者的现象。只有家庭成员齐心协力,统一科学意见,孩子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三)惩罚要适时适度

惩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惩罚需要适时适度,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惩罚教育时要坚持这一原则。当幼儿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时,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不能延迟教育,这是因为幼儿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幼儿的思维发展不具有守恒的特点。家长要敏感地察觉教育契机,灵活运用教育机制,对幼儿实施教育。当幼儿犯错误时,家长大可不必直接使用惩罚教育,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说教无效之后,就应该及时采取合理的惩罚教育,让孩子对自己不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错误的改正。家长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要注意惩罚的适度性,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惩罚过轻,教育效果不明显,惩罚过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当幼儿对自己不道德行为有所认识时,惩罚教育就应该适可而止。

(四)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篇2

1.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由来已久,在教育中也起到了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惩罚教育法的运用经过历史的验证,是可行且有效的。在抗战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政权存亡的工作。因此,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成为胜负的关键。惩罚教育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以行作为开端的需要。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说过:“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样才能使犯错者不在去犯错或者说不再去犯同样的错误呢?那就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实施惩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既然行是知、情、意、信的外显,那么改变外显的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在的知、情、意、信也必然要随之改变,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能把行作为开端的原因之一,惩罚教育法则正好符合以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端的需要。惩罚是一种具有威慑性的手段,在教育中则转化为对学生不端行为的威慑作用,有对行为人本身也有对行为人周边人群的威慑。惩罚主要针对外显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从而引起思想意识的改变。惩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只有具有艺术性的惩罚才能使学生从自己的行为中认识到本质错误,从而改变内在认知,由好的认知再上升到良好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最终产生良好的行为。

2.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需要社会化是社会学的名词,不同的研究学者对社会化有着多种解释。布卢姆认为:“个人为了以一个多少有效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个集团和社会而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倾向进行学习的过程就叫社会化。”《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根据这两种解释,总结地说:“社会化就是一个人学会适应社会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这些都是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所必须的良好品质。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使用惩罚教育

1.抓住时机,一击即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时机一直是一个研究的话题。在什么时候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是最好的时机,我们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运用哪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的方法就必须在不同的时间使用,犹如病人用药,不同的症状在不同的时间就必须使用不同的药。惩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使用时,选择好时机非常重要,时机选的好事半功倍,时机选的的不好事倍功半。

2.明确目的,教育为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育人的工程,它进行的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惩罚教育法亦是如此,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不是为了惩罚学生本身,而是惩罚学生身上发生的不良行为。

3.力度适当,防止“两用”《周易·系辞下》认为“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惩罚教育,惩罚一定要适当,要注重对惩罚“度”的把握。质量互变关系指出:“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促成质变,质变又会开始新的量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惩罚教育需要尊重质量互变规律,教育者要善于把握惩罚的“度”,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而不失教育本质。把握惩罚的“度”即惩罚“泛用”和“滥用”两个问题,泛滥无度的连续惩罚是可怕的。同时,从心理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惩罚的威慑力将会随着惩罚的频繁使用而逐渐减弱,只有当惩罚构成一种威慑而存在时,才会保持它的全部力量。因此,过度的惩罚教育会适得其反。

篇3

关键字:远程教学;发展历程;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05-02

计算机网络辅助下的网络课程可以跨越时空局限,将教学供给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远程学习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讲授者也可以随时更换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更具优势和活力。

一、远程教育及其发展历程

远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它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了各种教学的有效方式,特别是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纵观目前的教学情形,从小学、初中到大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辅助下的网络教学都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该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深受学习者和教学者的喜爱。我国的远程教育也是教学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具备一定物质条件后产生的,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比较原始的远程教育,以函授为主要形式。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电视机的出现,我国开始了第一次远程教育的尝试,并且在当时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个阶段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特别是借助网络这一独特的交流媒介,我国的函授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进入了普通家庭,让学习者有了方便的学习媒介;另一方面,学习者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包括在学习层次、学习目标、课程选择等方面,学习者的学习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虽然我国的远程教育起步晚,但是相对国外的研究、实践来看,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远程教育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在当今教育活动中肩负起了重要的教学任务,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都有了很大提高,正逐步朝着“自主式、研究式、讨论式”[1](李伟、王惠书、杨海燕,2010)的教学模式发展,远程教育克服了师生之间空间相互分离的缺陷,并在网络辅助条件下,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在当今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远程教育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目前,远程教学发展得很顺利,也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得到了办学单位、学习者个人等的认同,但其发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网络使用、管理、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硬件设施问题。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电脑设施、网络设施、信号接受设施、网络教室等一些教学活动必备的硬件设备,这些硬件组成在远程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这些设施在购入过程中就占用了很大成本,对学校财务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而这些费用也会在将来的教学中转嫁到学习者身上,使本来依靠低成本优势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

2.软件问题。软件问题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个人素质两个方面。一方面,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完成,这不仅加大了财务负担,还增加了人员负担。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当前的学习软件管理知识,还要具备软件更新的前瞻能力,这种高技术要求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个难点。其次,远程学习对学习者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要求,它要求学习者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使用知识以及网络管理知识。如果学习者不能及时处理网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容易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进度上不能保持一致,最终会导致学习失败。

3.远程教学的课堂组织。远程教学课堂组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教育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的新定义中,资源(Resources)包括了材料(Materials)和环境(Environment),即除了各种各样用于教与学的实物设施、设备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与学的社会活动、环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资源或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根据凯伊和鲁姆勃尔(1981)的论述,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媒体(或译媒介)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的,它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印刷媒体、视听媒体(播送的和非播送的)、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对远程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发送,而对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过程的教学系统开发包括对远程教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模式,特别是对远程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及其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教与学双向通信机制的综合的设计和开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网络教育平台系统在数据安全、系统性能、系统扩展性等方面都应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国内网络教育刚起步之时没有以往经验可借鉴,往往都是借鉴传统教育的管理模式。网络教育平台系统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

4.远程教育评估。与校园封闭式管理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管理与评价是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就给远程教育的评估带来了问题,在评价方式上不好控制。目前,在远程教育评估方面出现了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体系混乱、评价体系单一、评价过程不规范、评价信息不规范。这种评价方式使得远程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认为,网络远程教学管理与评价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应关注思想、方法、手段、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顺利教育的目的。

三、结论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就是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确立远程教育的目标,明确远程教育的性质,抓住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仅有这些理念的把握还是不够的,远程教育的其他相关问题也需要学者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篇4

1.1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教学过程监控

2.1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网上学习效率

3.1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

[4]杨清珍.美国远程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

[5]李嘉岭.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2006,(2).

摘要:近年来,由于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验的相对不足,致使现代远程教育问题林立、质量难保、社会信誉下降。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作为教育工作,只有敢于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认真全面地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才会使现代远程教育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当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目前社会上的需求、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实际,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篇5

(一)高职法律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法律课程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法律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于就事论事的特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使其深入思考,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体分析。还可以利用模拟法庭来培养学生对实际法律问题的适用能力,但在整个过程中,更多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价值、情感、信念和责任方面法律综合素养的培养缺失,这无法实现高职院校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法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更好的与社会生活的人文性要求相适应,在法律课程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上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其他各方面的知识的传递并没有要求,所以在法律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有关人文精神知识的传授更不可能。但在社会生活中,人性和理想也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更需要融入人文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更高的境界和理想信念,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高职院校法律课程人文教育的不足

当前由于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较为重视,而各高校和高职院校也专门设置了人文教育课程来进行人文教育,但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讲,人文教育课程并不被重视,而且这样单独设置,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效的分割开来,这样科学教育培养目标则会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偏差。而且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占主导地位,学生对专业课程更为重视。这样就会导致人文教育课程没有一点优势可言。所以在法律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可以融入人文教育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自然会形成追求公正、公平和法律责任感的理想和信念,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人文教育内容相对都较为单一,具有各自的特点,无法把高职院校法律类的职业特征更好的体现出来。而在高职法律课程的人文教育中则应更注重于对学生法律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在具体教学中,针对法律职业的特性来进行与法律类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人文教育,从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法律职业性人才。

二、高职法律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法律课程教学对人文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高职法律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高职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律职业技能。特别是在法律课程中利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其不仅具有丰富多样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对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道路的多面性有所了解,从而为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提供良好的切入点,为人文教学提供有用的素质,通过对道德和价值的评判,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育人围绕育人这个主线,便于学生接受并逐步形成符合职业特性的人文素养。同时,职业人文教育也可以丰富法律教学的内容、形式,更为立体地呈现案例,并能充分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这也可以为高职法律课程教学创造有效积极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二)法律职业人文素养对法律课程教学的影响和作用

将法律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入法律课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在教学当中穿插法律人文素养的培养内容,提升法律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法律课的教学中,突出了教书育人的“育人”主题,也就是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人文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观、道德观、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法律职业心态。对传统的法律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相比,更为全面,更符合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法律课的教学中结合法律人文教育,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即通过直观的案例、反面的教训、两难的处境,让学生从中能感悟出法律职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何遵守基本的法律职业道德,让学生在饶有兴趣聆听案例、分析案例的同时,也能耳濡目染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去进行自律和内修,为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责任的法律职业者创造条件,同时也能够为社会输送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积极推动作用的法律职业人才。

三、结束语

篇6

(一)成人教育领域的社会化特点

成人教育从来不是孤独的教育事业,它是包含在整个社会之中的为社会服务的社会教育事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可以说成人教育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群众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成人教育离开了它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就不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因为成人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教育事业,在办学方面,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工作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办,而不是依靠国家办学。成人教育所以被称为“无围墙的大学”,在于它的无限开放性和广泛的社会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下,企业利用自身优势,为成人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产、学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实现了学习场所和工作环境的对接。

(二)职业性的教学目标

成人教育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进行系统性学习的过程,它不等同于职业教育,但却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成人教育是源于社会职业的需求应运而生,视为提高社会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从业人们的职业能力,满足更高的职业需求为目标的教育。现代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对新知识的需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成人教育的职业性尤为明显。对就业人员来说,任何生产工作对科学文化技术的需要,实质上都是职业分工的需要,是谋生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变换与流动的加快,劳动者要从一个生产工作岗位转到另一个生产工作岗位,就需要进行转业训练。成人院校通过和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使用和培养的需求信息,据此设置专业并制定教学方案,使其更加适应越来越高的职业要求。而企业可以利用高校这一平台,获取先进的技术、培训等服务,也可以成为院校的实践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去向。

(三)多样性的教育结构

由于我国现有成人教育入学门槛低,教育对象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组织学习。因此,在教学上必然形成多类型、多样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多样化的结构体系。这不仅需要成教学院因材施教,对教育对象来说,还必须发挥其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能否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校企合作是调动教育对象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最好的方式。其学习目标明确,加之以教学结合以前的工作实践在实习中以教育对象为主体,通过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亲自操作完成。这些都有利于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调动成人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实用性的教育内容

成人教育的实用性体现在成人教育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需施教,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大多为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他们学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成教学院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办学能力,按职业需求要求缩小学习者与应用者之间的差距,尽快地建立学习与生产工作之间的联系。

(五)速效性的教学目标

速效就是短期内的低投入,高产出,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果。能否收到较好的成效,是成人教育成败的关键。我们经常说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但成人教育的对象都有一定的文化技术基础知识和生产生活经验,他们学习目标明确,而且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资质能力、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教育对象到企业参加实践。这种按照成人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来实施教学的方式,有助于短期内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成人教育速效性的教学目标。

(六)终身性的教育过程

终身教育的理念古已有之。国外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从摇篮到坟墓”贯彻一个人的整个生命的过程,成人教育不是权宜之计,可有可无,而是人的生命长河中贯彻始终的事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成教学院与企业的密切联络,学校对企业人才不再是一次性的打包出售,而是要做好人才的回炉工作。而学校也可根据企业的需要,逐渐改进课程设置,研发新的技术成果,不断培育紧跟时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七)经费的保证

充足的经费是成人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物质基础。国家的教育经费不仅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重要的是要对所有的教育部门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成人教育要和普通教育一样得到重视。但国家的经费划拨毕竟有限,为了更好地发展成人教育,就必须鼓励社会各方力量集资办学。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根据成教学院的规模和任务,提供稳定可靠的办学经费,以保障成教学院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和日常教学经费。企业也利用学校的优势,挖掘潜力,在扩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二、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教育产品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对于成教学院还是企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双赢的成人教育模式。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在实践中的发展却步履维艰。一方面成教学院积极主动,而另一方面企业却被动接受,敷衍了事,究其原因是对成人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现有的成人教育是定位为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自然不能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但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是二者的矛盾所在。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把成人教育作为一种产品来经营。也就是说成人教育可以适当追求一些功利性的利润和效益。把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产品,就是把具有公益性质的成教学院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一起经营、管理教育这一产业。这一做法与教育的非盈利性并不矛盾。因为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成人教育一直秉承着“谁付费,谁受益”的原则,它只具有半公益性质。这种办学模式下,一方面成教学院可以解决因国家对成人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而导致成人教育的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把成教学院作为员工的培训基地,利用院校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培训内容和计划,并优先从成教学院挑选出优秀人才,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又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从政府角度讲,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工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下,这种社会工程还主要是由政府主导。而地方政府作为一个行政主体,其动机显然定位于地方行政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在成人教育提升地方人力资本档次和实现就业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才有可能积极参与。而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把帮扶,成人教育事业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对教育产品进行经营是可行的,教育事业无论是纯公益性的,还是掺杂了些许的功利,只要对社会的发展有益,都应该是我们提倡的做法。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成效

篇7

关键词: 导游语文;考证;课程教法;通过率

对于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学生在毕业时能拿到导游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通过导游证考试的比率,又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准的重要指标。目前,湖南省导游证考证通过率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不论学校系部,还是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考证类课程的教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强,或者教师的教法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么,这对考证通过率无疑有着重大影响。

当前,湖南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由电脑上机考试和现场导游考试两部分组成。电脑上机考试设四个考试模块: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汉语言文学。现场导游考试包括景点讲解、电脑题库抽题解答和考官提问。在笔试的四个模块部分,高职院校一般开设了四门相对应的课程,并统一采用湖南省旅游局组织编写的教材。

就导游语文而言,笔者结合自身数年的教学经历,试分析如何优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考证课程通过率。

一、导游语文课程特点

导游语文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员所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导游带团的具体实践之中。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2010年开始,湖南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采用省旅游局编写的《汉语言文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作为导游语文这门课程的考证教材。就教材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言基础;写作;中国文学史简述;诗词对联常识;风景名胜区诗词散文选。

导游语文作为具有职业特性要求的语文课程,一方面它会侧重于导游员所需的言语技能、风景名胜区的诗词散文解析,另一方面,它仍是以普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文学史常识为基础。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特点、教法,尊重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融为一体,从职业或专业需求角度来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从笔者历年教学及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都感到这门课程学习生动有趣,但考试要想拿高分,却实非易事。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容繁杂,它牵涉到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名人名篇及汉语言基础常识,考点很多又很分散,对许多同学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授课教师责任心不强,自身知识面不宽,上课只是照本宣科似地灌输,或者把责任寄附于学生的自觉和死记硬背,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二、课程教法存在的主要弊端

通观导游语文的教材,就会发现其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它涉及的面既宽又广,但都不深入。绝大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过,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要把这些内容都牢牢记住,并能有效的鉴别区分,举一反三的创作,就不容易了。当前,导游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考分较低的原因,除了学生自己的不认真刻苦学习之外,教师的教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师自身的功底不深,讲课时不能融会贯通。若教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注重文史哲的结合,课堂就容易沦为就事论事、就文论文。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强记,一旦考题变通,就混淆不清了。

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有的老师为了图省事,只是单方面的讲析,让学生圈划重点。语文课堂,完全可以更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没有突出职业特色,缺乏技能训练。在语言文字、词汇语法、写作、文学作品鉴赏方面,都可以渗透学生的听说读写练习。若课程缺乏技能培养过程,即使学生通过了理论知识的考试,但她坐下来不能写文,站起来不能解说,走出去不能鉴赏,作为一名导游员,其语文功底薄弱,是非常遗憾的。

三、课程教法的改进

(一)旁征博引,扩大知识点的信息量

由于导游语文涉及面广,这就要求教师是一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其实都蕴藏着历史学、民俗学、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想使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讲解中穿史实变迁、民俗风情,这就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其记忆。

如汉语发展的四个历史分期,教师就要结合历史学解释这背后的原因。上古汉语分期在五胡乱华以前,是因为这时期的语言较纯正;中古汉语时期是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影响的时期;近代汉语的分界期是,只因这之前国门尚未真正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华民族长期使用的是自己的文言文。到了1919年掀起的,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才意味着现代汉语的开端。再如现代汉语方言的分界,教师就要结合地理学来解释,每一个方言区的涵盖范围,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又如讲到近代戏曲的“徽班进京”,教师需要介绍戏曲的基础知识,再以隐藏于书本背后的有趣故事介绍这一典故。

(二)归纳总结,理清史实的来龙去脉

文学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同一个题材,在不同的朝代被不同的文人,进行着再创作;同一片山水,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的观光者,写进了诗篇。这方面,需要教师点醒学生,前后贯穿彼此对照,区分鉴赏,做好笔记。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白朴的《墙头马上》改编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汤显祖的《紫钗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等等,在讲到这些相关联的文学作品作家时,教师常常需要举一反三,让学生例举出这些文学名人写作这些名篇的故事概要,同一题材他们不同的表现手法处理方式,他还有哪些代表作品,有哪些称号等。

再如讲到清代的诗词散文时,学生很容易将“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词派”“常州词派”等文学流派的特征和代表人物弄混淆。在这方面,教师不宜“就说论说”,着重分析这几个学说之间的区别,并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强化记忆。课堂上进行小测验,以便学生留下牢固的印象。

在比较归纳之余,教师还需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更为牢固。

(三)课堂练习,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程学习,职业资格证的考证,这都不是仅凭良好的记忆力就可以通过考核的,它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多做习题集,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写作应用文,可以锻炼提高笔下功夫;朗读诗词佳作,可以培养审美情怀。

考证课程,一般都会有相应的习题册。每学习完一章一节,教师应督促学生做完相应章节的习题。或者,教师给学生做单元测验。这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在汉语言基础部分,如异体字的辨析、字音的矫正、病句的修改等,需要学生的实际练习,列出有代表性的音、字、词、句,纠错改正;在写作部分,如欢迎词、欢送词、讲解词等,可以让学生充当模拟导游员进行现场写作及演练;在文学史部分,可以练习诵读的文学作品很多。特别是风景名胜区的诗词散文部分,更可用来反复诵读。

作为一名准导游,在实训练习中,听要做到会听、能听、善听;说要说得清楚、准确、简洁、流畅、生动有情趣;读要广泛阅读,有一定的判断和鉴赏书画、楹联、诗词等文艺作品的能力;写要能写出清楚、流畅、生动、优美的导游词。

(四)品评鉴赏,提升真善美的情怀

导游语文虽然是一门考证课程,但如果是为了考证而考证,把学习当成是记忆、练习反复操练,那么,这势必离语文的本质特征越来越远。忽略了审美情怀的提升,学生感受不到它内在发散的魅力,在学习效果上就难得有质的飞跃和提高。

这个部分,特别体现在风景名胜区的诗词曲选、散文选、对联选中。从最早的代表作《蒹葭》,到后来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等,太多的佳作。若教师在讲析这些作品时,自己都沉醉其间,点化重现其美景真情,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兴味盎然。

文学鉴赏,是一次受到美感教育的过程。旅游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次审美活动。这两者交汇于游记类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在今人对它的欣赏、鉴别、领悟中。

(五)多管齐下,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多媒体上导游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讲授上课相比,其优越性不言而喻。教师广罗素材,适时地利用图片、视频等音像资料,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极易给学生带来感染力与冲击力。

使用PPT时,教师能图文并茂地讲习文化名人名篇,直观生动的图像更具视觉冲击力。而能加强这种印象感知的,则是视频音频资料。如讲到文字的起源发展,教师可播放纪录片《世界历史》中的第三集“古代文字的起源”;讲到汤显祖的《牡丹亭》,可播放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中的“昆曲”部分拓展学生的认知;讲到《春江花月夜》,可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听听古筝与琵琶合奏下的诵读;李商隐的《无题》,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的《兰花草》等,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被当代人改编成的歌曲,增添了课堂趣味。

导游语文的教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掌握考试知识要点,为通过考试取得好成绩、顺利取得导游资格证书服务;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培养和锻炼导游技能,为将来导游从业服务;再一方面提升审美情怀专业素养。这对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旅游局.汉语言文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

[2]高午阳.浅谈如何提高导游考证课教学效果――以《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为例 [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3]李华平.《导游语文》教材教法初探 [J].才智,2009(17):115

[4]喻峰.从实用角度构建高职导游语文的教学体系 [J].职教论坛,2005(14):19―20

[5]张丽君.构建《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J].文学教育,2010(3):58―59

作者简介:

篇8

1.教学目标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对学生在通过教学之后应达到的学习水平程度要形成正确的期望,同时还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纺织学科的特点为出发点。

2.教材内容特点

学科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就截然不同,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3.学生特征

教学活动的效果是在学生身上得到最终体现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教学环境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综合地考察本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有利的教学环境。

5.教师自身素质

要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除了要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外,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条件与素养来判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并能很好地驾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

二、中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1.讲练结合法

在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法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要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自身的练习从实质上将其内化为新的知识结构。职业中学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反应速度较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讲练结合法能够让职业中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训练。在《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中运用讲练结合法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织物结构与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纺织专业课,当每上到一种新的组织时,教师必须对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如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与织物的特征、组织的形成原理、上机图绘作以及上机要点等进行详细透彻地讲解,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子白板上按照正确的步骤向学生演示作图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图步骤尝试新的组织的绘作,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以便能及时地掌握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只有多听多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纺织专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可以将课堂移到实验室。如在讲到一些简单组织时,就可以利用小样试织实验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训项目,将教学做形成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景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以既定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以由于该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知识讲解与实物分析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组织形成从具体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每讲到一种新的组织时,可以先通过图片、视频及实物向学生展示该组织,使他们对织物的风格特征有直观地认识。如在讲授织物风格特征时,有许多描述织物风格与手感的专业术语,如果只是简单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易造成空对空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能多找些风格不同的面料,让学生亲自对不同面料进行手感目测,就可以使抽象的术语变成学生直观的感知,从而使抽象的“爽、滑、弹、挺、柔、糯、丰满、悬垂感”等表征织物质感的术语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肯定会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可将课堂与实训或实习现场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到上机图的组成时,教师可利用小样织机,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边做边总结,利用实践结果达到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围绕预先设定好的“教学任务”开展和实施教学,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所扮演的仅仅是项目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引导和协助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以及掌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直接全程参与。在本课程的实践课中就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在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组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预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块小样,花型、色彩等自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内部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制定计划,解决任务进行中的难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完成自己设计的小样试织。最终成果的评定也由学生自己参与决定,每组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要对本组的成品进行展示及答辩,之后由小组之间的互评选出最受喜爱的作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责任感参与到学习中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明显增强,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讨论交流法

篇9

关键词:教育公平互助共同体阶层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们应该追求教育投入的均衡与增长,以现代公平理念为指导,重视教育立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在差异性极大的现实中,必须依靠政府补偿性的倾斜政策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予以特别关注。同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根源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新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直接导致他们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成为新经济穷人。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通过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资金,取得更大的办学效益。同时通过城乡学校互助,拓宽当地农民的视野,转变落后观念,促使学校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以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我国人口结构来看,农村人口占大部分。建设新农村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舒乐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也是资本,是广义资本的一部分,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资本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货币资本的积累,也包括人力资本积累,人口素质的改进主要通过教育进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为此我们应该继续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我们在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和实施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时,可以将它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通过增加农村教育投资的途径解决受到世贸组织限制的农产品补贴问题,让农民得到实惠,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胆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如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保持更新的管理人员储备库,改变农村学校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现象。学校之间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和学习各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每年互派管理人员到双方学校进行挂职锻炼,实现共同发展。同时发挥特色名校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将其优质资源向城乡、区域学校进行辐射。

同时转变办学观念,进行新课程改革,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分层次培养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梯队。教师的素质是教育之本,但是目前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政策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推进教师交流制度,派出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挂职,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传送给农村学校,开展课题示范,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提升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滞后的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并且通过校际团队研课、教师上课、专家点评,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带头作用,城市优秀教师与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结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应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吸收最新教育信息。而且应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放宽评聘职称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针对农村学校举办的优秀活动设立专项基金予以鼓励。

农村教师普遍缺乏,师生比例过小,教师很难改善教学质量,为此应加大师生比例,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再次,加强学生相互交流,共享现代文明成果。运用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等多种手段扶困帮贫,每年帮扶一定数量的农村贫困学生。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内部制定结对互助计划,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通过学校间的互动机制,共同参与信息互递、教研观摩、师生活动。互助团体内部以科研为龙头,提升教育理念,成立师生结对互助,规范学校结对互助行为,确保互助行为的可持续性。建立专项基金奖励生活困难、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构建城乡一体化德育网络,让城乡学生都受到教育。同时加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树立其文化个性和特色。最后,全面推进农村学校布局的结构调整。通过相对集中的教育投资,能够提高农村学校的建设标准,又可集中农村可贵的优秀教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逐步撤销规模过小、布点分散的学校,推动学校布局合理化,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办学水平,改善以往教育投资分散等诸多弊端。

参考文献:

[1]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2]赵泽碧.从构建和谐社会高度探讨教育均衡发展问题[J].教育探索,2006(3)

篇10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

一、制约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过少

成人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对学校办学资格的审批、评定,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学历的发放缺少有效制约和监督,成人教育的诸多工作缺少相应法律依据。成人高等教育几乎是高校自己的办学行为,主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进行自我约束。缺少了法律法规的外在刚性约束,各学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有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对办学过程中的乱设教学点,乱办学,乱发文凭等现象难以有效监控和治理,使得唯利是图的学校有机可乘,肆无忌惮。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批、监督、管理机制,各院系举办成人教育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成人教育办学鱼龙混杂,破坏了成人教育办学环境,败坏了成人教育的声誉,降低了人们对成人教育的信赖和期待,降低了成人教育学历的含金量。

(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教学质量

市场经济条件下,急功近利和浮躁的风气也影响到成人教育。许多学校没有把成人教育作为基本任务,仅仅是把它看作增加收益的途径,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片面重视经济效益、招生规模,忽视教育质量,对成人教育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明显不足。自2002年以来,由于成人教育学历吸引力减弱,普通高校扩招等原因,成人教育传统生源质量下降,生源数量急剧减少。各校为抢夺生源,保持办学效益,花样百出,违规行为时有出现。招生时做虚假广告,不实承诺,降低分数线,教学管理中放松要求,考试中睁一眼闭一眼,已有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行宽进宽出的办法,以帮助学生较容易获取学历来吸引生源,助长了混文凭的风气,同时降低了学校的声誉,以致影响以后的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人教育应该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和各种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工作的适应性。可是我国成人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偏重书本知识,注重理论性、学术性,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技能培训、项目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等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小。在目前学历补偿阶段已经完成,学历需求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成人教育的学历教育反倒局限了生源,招生面狭窄,降低了对其他人的吸引力。学校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开设专业,而是根据久不变更的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学校开设什么学生学什么,脱离实际需要办教育。成人教育缺少应用性、社会性、技能性,面向市场的办学体制还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办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四)“普教化”倾向严重,缺少成人教育特色

我国的成人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倾向,课程设置基本上与普通高校一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几乎完全照搬普通教育,只不过在内容上有所删减而已。考试也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考核方式,以记忆学习为主,短期内学习后学生只能仓促应付考试,而对教学内容根本无法理解和消化。有的学校盲目开设新专业,有什么生源就开设什么专业,已有的优势专业因此受到削弱,新设专业竞争优势不强,专业开设随意性比较大。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和考核,都忽视了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使成人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丧失对成人对象的吸引力。

(五)教师队伍建设欠缺

首先,兼职教师将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照搬到成人教育中。教学缺少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大多数兼职教师已经承担了本部的教学任务,教学负担很重,没有时问也没有精力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来备教材和备学生。第三,由于成人教育激励机制不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工资调整等与成人教育无关,兼职教师任课积极性不高,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增加一定经济收人。由于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偏差,部分兼职教师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教学应付草率,无视纪律,上课随意性大的情况,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成人教育缺少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很难有效监控并缺少制约的手段。从另一个方面也间接纵容了部分兼职教师的不当行为。

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成人教育法律法规,适当增加成人教育投入

要使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必须有法可依。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刚性规范约束成人高等教育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审核学校的办学资质,监督办学过程,加强宏观调控,从宏观上指导、检查成人教育。对那些办学资质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声誉不佳的学校限期整顿或取消办学资格,促使教学资源向有条件的学校流动,提升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声誉,优化成人教育环境,避免成人教育由于不良学校的干扰恶性竞争,走向误区。

政府应该适当增加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切实支持和鼓励成人教育的发展。目前,各高校由予校园规模的扩大,校舍的更新,教学楼的翻建等投入巨大,基本上是负债运行,自顾不暇,无力兼顾成人教育,甚至还希望通过成人教育来弥补经费的不足。成人教育基本上是在极艰难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因此,要想根本改变成人教育目前的处境,从以赢利为目的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方向,就必然要进行资金投入。成人教育有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不必担心生存问题,才会优先考虑教学质量。政府也可以通过控制资金流向,对成人教育进行有效的制约。不能“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任其自流。欧美很多国家成人教育发达,和国家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在目前阶段,依靠各继续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自身的力量来发展成人教育,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二)确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观念

办好成人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各高校盲目追求短期规模效益,忽视长期教学质量,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办学声誉。随着竞争形式的不断严峻,人们在重新审视成人教育发展时进一步认识到质量优势在竞争中所占的主动地位和“以质量求生存”的深刻意义。各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摒弃浮躁思想,把成人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为成人教育的发展解决好人员、场所、经费等问题,为成人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使得成人教育可以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把教学质量搞上去。

(三)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成人教育优势

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改变以提高学历为基础的办学目标,坚持市场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空间,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成人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扩大学校和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向企业、社会、社区、农村寻求合作单位和教育项目。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无法为员工提供岗位

培训的企业提供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公关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既保证,了生源,又获得了利益。还可以将成人教育面向需要提高种植、经营技能的农民,促进新农村新农民的建设,面向需要技术培训的下岗工人以及众多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应付转岗、再就业等竞争压力的在岗人员。

(四)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应用性和实践性

优化专业设置,更新课程体系,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的状况,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目的,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调整专业布局,拓宽专业范围。针对成人学生记忆力差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弱而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材建设。改革考试方法,可以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写文章,做调查报告,实践操作多种方式相结合,多考实际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观性试题,少考记忆性的内容,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