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4:2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英语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英语教学论文

篇1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篇2

教师给学生进行口语辅导过程中,会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学生对文章进行读和背时,有很多错误出现。例如:学生的语音语调比较奇怪、单词发音不准,学生不会连读和断句等等。学生比较紧张,导致在读的过程中语速比较快,学生声音比较小,有颤音出现,学生读文章不够连贯,还出现语法错误、人称混乱等等问题。学生在上机考试时,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避免有口误错误出现。

二、学生口语辅导策略

(一)要熟悉评分、明确重点知识

在口语考试过程中,电脑一般会综合四个方面因素给学生口语进行打分,这四个因素分别是准确性、完整性、韵律性以及流利性。在这四个因素中,完整性所占的比例是70%,准确率是20%,剩下的是5%。进行单词评估时,如果学生在单词重音、辅音以及元音都准确无误时,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口语不太流利,主要是学生在词汇、短语停顿时,只注意到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没有注意到首词。因此,不能准确地进行停顿。一般而言,停顿主要有连词后停顿、代词停顿以及副词停顿等等。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流利性上下工夫。

(二)全面普查,分层要求

在学习初期,教师要对学生的口语部分进行全面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教师会有所发现,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在朗读短文以及话题时,一般都是课堂中临时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流利性以及准确性,韵律性就很难达到了。这个时候,学生要使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监控。想要实现监控应该满足两个前提:一、学生要重视语言的准确性,有避免语言错误出现的强烈欲望。二、学生要了解相关的语言规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给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师明确提出教学要求。借助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我的监控,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教师才会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口语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从而推动班级教学水平提高。

(三)创设情境,加强训练

从口语考试题型中看出,很多都是情景问答类型的。教师对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针对性,这才可以弥补应试不足问题出现。深入研究发现,学生缺乏的不是材料的准备,而是在面对情境时,不能准确地做出回答。学生在进行回答时,不论是选择了完整回答还是简略回答,一般都会使用到语块。语块之所以会被大量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它的省力原则。使用语块可以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的流畅性,如果只是简单的依靠语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这还注重对语块的学习和使用。在情境问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灵活性。学生平时学习到的语块可以简单的被使用,而且还能够保障流畅性和准确性。语块的使用不仅是使用于简略的回答,完整回答也是需要的。举个例子,进行动作陈述时,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李华看了场电影,名字是《音乐之声》。他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第一,When andwhere did LiHua see the film The Sound of Music第二,What did he think of it?学生在进行问题回答时,需要明确这两个过去式的问题使用的句式,第一问题可以回答为He saw it at the Red StarCinema last Sunday,对第二个问题回答时,只能回答“He thought itwas wonderfu1不能简短的回答成wonderfu1。

(四)当堂抽查,现场指导

进入了总复习阶段,一般学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学习任务也比较繁重。但是教师不能忽略了当堂抽查,现场指导教学环节。上课时,教师可以随机抽查三位学生,要求学生朗读某一个短文,学生的语音语调要正确,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连读、停顿、注意爆破音等等。节奏要紧凑、语速要自然流利。最好全班要进行情境问题训练,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的听,教师随机叫一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速度,看学生表达准确性。学生可以针对话题进行简述。进行朗读短文教学时,学生对文章背诵连贯性、完整性以及流利性都需要进行观察把握,从细节中查看变化。

三、使用图式理论方法推动阅读水平提高

阅读前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能够实现从上到下的内容图式激活。所谓激活就是对学生闹钟所学知识及结构的刺激。在实际阅读之前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插图或者关键词来进行预测。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这些关键词,要仔细研读掌握这些关键词并结合这些关键词来探讨文章的主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要进行深入理解,通过深化理解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要求学生建立起相应的语篇图式。通过建立图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迅速地掌握教材脉络,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该把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原有的图式结构中,最终产生新的图式。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讨论范围,要允许学生进行争论,通过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讨论过程中要逐步扩充和应用新的图式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图式知识,在阅读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图式复述以及图式协作。

结束语

篇3

1 思想上的若干共识

1.1 抓好问答训练是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加强英语基础知识教学是英语教研活动中广泛讨论的重大话题。随着新教材的普遍使用,我校教师仔细考察研究了实际教学过程,一致认识到抓好师生课堂上的问答是上课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使学生能牢固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一个个英语单词、词组及句型,只有经过反复见面,反复使用,才能获得巩固,进而理解掌握。使用与见面相比,层次又更高一点,效果也更好一点。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依附在师生的问答这一形式上,可以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实际。

1.2 抓好“问答”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经过教学提炼的发问声音,传到学生耳朵里,经过耳膜的震动作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听觉区,促使学生对语言进行辨别、比较、判断。常常接受这一训练,学生的听觉灵敏了、听力也随之提高了。经过精心设计的师生问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也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克服在运用英语来表达某种意思所造成的某些缺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感受情景,有效地帮助学生依据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语言能力标准,迅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

1.3 抓好“问答”是发展学生智力、陶冶语言情操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你问我答是一种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受器官的共同参与,通过中枢神经、多渠道的信息反愧协调的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较高训练标准的问答活动是一种密集型智力活动,它能充分反映智力上的精细性、敏锐性、清晰性和丰富性。从脑科学角度来看,问答过程,左半脑球分管词的连续,右半脑球分管声调变化。训练力度较强的一问一答,有利于开发脑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英语语言是一种很美的语言,语言中的韵律美、节奏美,通过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答的形式促使学生感受和品味,确实能陶冶学生的语言情操,进而演变为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动力。

2 实践上的若干做法

2.1 要认真备课。师生课堂问答,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涉及到怎样备好课的问题。譬如问答目的是否明确,问答内容是否正确、恰当,问答方法是否得当,问答对象的选择是否合适,问答过程如何组织进行等等,都要方方面面周密考虑。还应十分注意:(1)针对性强;(2)时间紧凑;(3)只许成功。针对性强与时间紧凑是“问答”教学成功的二个重要标准。

2.2 要正确选择“问答”时机。“问答”时机一般有三种:课首、课中、课末。课首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牵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营造出“紧张”的教学气氛。课首“问答”内容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作用。课中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课中时机在多数场合都具有突发性,起到随时集中学生听课注意力的作用,它可以使走神的学生意识到没有逃脱教师的注意,是老师给了面子,正在暗示、期待他的回答。课末也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它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听课后的精神疲乏,促使学生持续兴奋,充实45分钟的边角时间。课末“回答”内容都是巩固授课内容性质,有画龙点晴、捉漏补缺、强化要点的作用。

2.3 要在“内化”上下功夫。“内化”就是学生将要学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具体“内化”措施之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教师认定的答案稍加变动表达出来。“内化”措施之二:多结合训练,摸一摸实物,演一演过程,画一画图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问答训练。“内化”措施之三,把英语问答教学形式纳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整体工程之中,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篇4

关键词:教学衔接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一、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深入具体地了解和掌握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校每年会对升入高中后不久的高一新生进行一次较正规的,由本校老师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教学目标的要求所设置的统一测试。考试结果显示:许多中考中表现出色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摸底考试不及格,甚至有些中考取得满分的学生的成绩也仅限于及格。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曾经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经历一段高一学习生活后,成绩急速下滑,从曾经的“优秀学生”转为“后进生”,以致自暴自弃。针对上述现状,笔者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角度出发,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基础,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2.1高中教学节奏快、容量大,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约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往往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繁多,时间紧迫。结果,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使得习惯于初中活跃的课堂气氛,直观的教学模式,变化多样的操练形式的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从而出现了高中英语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的困窘局面。

2.2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识点。

升入高中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笔记的记录和整理。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力图将老师讲的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不就等老师明确告诉才知道哪些需做记录,自己难以判断主次和重难点,造成了顾此失彼,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得不偿失;另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全在教材中,没必要做笔记,结果复习时没有参照;还有部分学生笔记做了课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以上这些显现出学生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不会抓学习规律、知识体系,只是一味盲目的学习。

2.3延用机械的词汇记忆法,对相当数额的新词望而生畏。

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困扰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题。学生经常抱怨单词记不住、记不准、记不牢,从而产生恐惧感、厌倦感,以至于看到单词就头痛,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高中课标所要求的3500~4000个词汇。

2.4语法知识不系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构语法知识框架。

除受词汇困扰之外,高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语法知识的淡薄,具体表现在对英语语法术语知之甚少,词性辨析困难,不懂得句子中的成分划分,难以把握不同词性与不同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5阅读量有限,阅读技能和策略匮乏,缺乏阅读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过不了语言关;另一方面阅读方法不科学,习惯于指读、笔读、回读、出生朗读等阅读方法,或是过分重视每个生词的词义,忽略文章的篇章处理,即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加之阅读技能和策略欠佳,阅读速度太慢,难以根据语境中的提示和构词法猜词意,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不能根据上下文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文章段落的寓意,难以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2.6开放式的作业无从下手。

高一新生中绝大部分仍停留在初中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总习惯性地将作业默认为是“写单词”、“记单词”——只做有书面要求的任务,而忽略听、说、读、背等无形任务的训练。而这些作为英语学科中“软指标”的作业恰恰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之一。

2.7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重视课堂45分钟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不知道预习—听课—巩固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知道上课如何记笔记,如何自主高效完成本学科中的大量的“软指标”的作业,没有语言积累的习惯等。

三、教学顺利衔接的解决对策

新课标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地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总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现就上述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3.1促进初高中教学学段的交流与沟通。

新课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初、高中英语教材编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这为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高中教师,关键是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这样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矫正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要做到上述几点,高中教师就要有“向下”的意识,多听初中教师的课,多与初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已有的知识储备。

3.2注重初高中生心理的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有独立与创新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因此,高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端正,既不能让学生有升入高中了就可以放松一下的想法,又不能让学生有进入高中英语特难的畏惧心理,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思想顾虑,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3学习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单词。

对于单词,其实天底下没有背不好单词的人,只有不愿背单词的人及不善于有效背单词的人。因此,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保证自己激昂的学习斗志和积极心态;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则,引导其把握单词的字母组合,通过音标逐步拼写单词;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中的词汇合成、转化、派生及词根等规则记忆单词;最后,教师还可尝试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背诵单词,使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学习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首先,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词汇方面、篇章理解方面预习,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加以解决;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听、说、读、写综合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跳读、略读等阅读技能,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意,使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应使学生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对平时阅读中遇到的重点词汇、句型做好摘记。

3.5把握全局,加强学法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而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依次是:文化背景介绍、小组讨论和游戏表演;而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依次是:语法讲解、课文结构分析和作业讲评,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可以加强和鼓励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环节,解决得好,学生便可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相信初高中教师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一定能把英语的衔接做好,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伟敏.中学阅读教学本质及教学过程探讨.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2]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

[3]史海霞.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考试高考英语,2008,11~12

[4]张静.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浅谈

篇5

关键词:迁移理论;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教师要合理利用迁移理论来指导语文课程的教学,这不仅能够全面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还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在我国古代就有在学习中用到迁移理论的例子,孔子在教育学生时曾经提出“由此以知彼”“举一反三”等蕴含迁移理论的论述。由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这说明以前学过的知R是现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或者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来推理出新的知识,通过已有的知识推断、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虽然古人发现了学习中迁移的现象,但并没有系统地提出迁移理论,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那么,在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迁移理论呢?

我将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的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迁移。第一点是由字到字的迁移,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对字、词的教学,在教生字的时候,有的老师常常会单个单个地教,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如果将迁移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常常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一个字的时候,我们将它的偏旁、笔画、顺序以及组词教会后,就可以把类似的字一并学习,比如说这些字的偏旁不一样,但是另一半都是一样的,如“清”这个词,我们可以联想到“请”“情”“晴”等,它们因偏旁不同而读音不同,但是它们却非常相似,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比学习,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而且提高了学生字、词的认知程度。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举一”归纳识字方法,如示范教“偏”字,指出“偏”是形声字,左边的“人”表示“偏”与人的住处有关,从而归纳出识字方法:看偏旁,明字义。举一之后,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自学其他类似的生字,如僻、础、勉、厕、资、膜等。运用这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第二点是词语到词语的迁移,词语有褒义、贬义还有中性词之分,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是褒义词、什么是贬义词、什么是中性词,然后运用迁移理论,对词语的词性进行分类,只有辨别词性之后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第二方面,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这个原则是语言学科必须要坚持

的。语文学科中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的知识,一堂语文课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他学科,因此要利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来促进语文学科能力的迁移,同时提高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站在语文的角度,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乌鸦并没有因为现实环境的限制而没有喝到水,而是通过变通来实现了自己喝水的愿望;从另一方面来考虑,为什么乌鸦把小石子扔到细颈的瓶中,水的位置就会上移,由此能顺利地喝到水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生活中的常识,或者说是进入中学后的物理知识来解答,这就达到了学科与学科或者学科与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第三方面,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知识的迁移建立在学生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才能够充分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语文学科中,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能力。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的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探索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和谐持续发展、动态平衡的课堂教学形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需要老师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环境,促进课堂的高效率。

小学语文知识的迁移是由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任务决定的,教师要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需要创设形象化的教学情

境,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是教师就课文教课文,学生就课文学课文,除了读就是背,很少了解课文以外的东西,由此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兴趣不大的弊端。而应用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将课本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之外,还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与课文学习内容相联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的视野。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创设有效的英语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正确发音,提高听力,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的原则

1.目标突出原则

英语课件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做到目标突出,所选用的资料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比例一定要恰当准确,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做到目标清晰,中心突出。

2.生动有趣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图、文、声并茂,这也是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因此,课件的制作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所熟悉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注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提高课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但那些与课文学习关系不大的背景、画面等,不能因追求形式的热闹而硬性附加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互动教学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互动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生硬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互动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后,进行一些师生问答、小组交流、课本剧表演等。

2.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强调教师的指导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把多媒体当成主要手段,把以前的“人灌”变成“机灌”。正确、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恰当地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指导。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间,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交流、探讨,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做到取长补短,对症下药。

3.要注重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在光线比较暗的条件下进行,这样,学生才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屏幕上的内容。而在利用多媒体学习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做笔记或者看课本,而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中看书或写字,对学生的视力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调节好室内的光线,适时地改变教室环境,不要让学生一直处在光线暗淡的教室环境中,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例如,把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合理间隔,或在需要学生看书或者讨论问题的间隙,拉开窗帘透透气,透透光。

4.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活动

英语是一门工具,和其它语言一样,其主要作用在于交际,而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此,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而不要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锻炼胆量,用英语大胆地说,大胆地讲。例如,组建英语兴趣小组,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听力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5.要消除“多媒体教学无足轻重”的误区

篇7

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

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5)情景设置模式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Brown&George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篇8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扩大,英语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重视,其地位和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乏乏,始终不能很好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导致学习成绩也是马马虎虎,不是很好。针对这种情况,针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有效探索,并结合自身反思,总结出了几点看法:

一、有效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课堂导入的意义和作用,也经常设置一些新颖、别致的导入,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一扫他们萎靡不振的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这章内容时,我会给学生讲:“My birthday is on May 28.I love that day,because on that day,I can get lots of presents from my family members and my best friends. And When is your birthday?Do you love it?Why or why not?”这样一来,学生会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促使他们对这一话题充分展开讨论和描述,为接下来的课堂讲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其学习中必定会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英语难学、不好掌握,甚至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往往会为自己设置一个屏障,告诉自己:我学不会这个,对这个也没兴趣。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呢?因此,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英语教学场景,借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最佳办法。在学习“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我会让学生把课堂布置为邮局、学校、超市、体育馆等不同场所,并用英语进行问路和指路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课后作业的本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跟能力,合理安排。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标准的课后作业,切莫“一刀切”“一把抓”,为学生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学完“动词的ing形式”之后,我会要求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并在课下完成几个句子;对于英语基础一般或者比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个新知识点往往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因此,我会要求他们在课下加深对“动词ing形式”的理解,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缓冲和掌握。这样的效果非常好,优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进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在缓冲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帮助他们逐步确立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为日后更好地进行英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篇9

论文关键词:说英语,课堂朗读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其中“说”的作用在交际上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英语成绩不好而影响学习成绩。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影响进行正常的课堂活动。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听”与“说”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

(1) 培养“说”的能力。从听入手, 先听后说。英语课上教师要全英语授课,更要示范性的多说英语。还可以利用中午学生活动时间10-15分中,播放适合初中学生听的英语,也可以在班会课让学生观看全英文的电影。但让学生“听”之前, 教师一定要对较难的听力摘要内容。学生在广泛听的基础上, 在语言的接触中吸取大量积极而有用的词汇。通过这种长久“听”“说”结合的强化训练, 使学生能开口说英语。

(2)重视朗诵和背诵。朗读和背诵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知识等。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好多句子就会脱口而出,头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立足课堂训练强化学生开口说英语。

(1)“值日报告”和“师生会话”来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每节英语课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用英语演讲、对话或用英语讲小故事,甚至是唱英语歌曲,形式通常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时间通常为3-5分钟。 这种“值日报告”可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对于“值日报告”中所涉及的见闻,谈论的人物,爱好、景色等进行师生会话,一般先安排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对于稍差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降低会话的难度,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在课堂能展现自己,有所收获。

(2)组织口头练习为主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开口说英语。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How do you make abanana milk shake ?”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出现各种水果。先请一名英语学习较弱的学生说出水果的英文名称,其他学生听写所提到的英语单词。然后,请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分别用课文中学过的单词联词成句。最后,请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看图复述这种食物的制做步骤。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训练,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

(3)模仿和复述课文中的部分段落也是训练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重要形式。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个关于人物外貌,兴趣等特征的描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一段来描述身边所熟悉的喜欢的家人或朋友。初中的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乐于开口用英语来表达。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人称、时态来复述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写在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复述。教师也可以用简笔画,边画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三、倡建有效地课外活动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开展一些说英语的课外活动。比如,定期召开英语演讲会,关键词,如何过渡和如何结尾等。其他的学生要准备演讲稿。在这准备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让每个学生都进入自己的角色,有声有色地完成整个活动。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愉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说英语, 语言环境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可以布置一个充满英语的环境。可以每周出英语黑板报,教室墙上可以贴英语标语、英文地图,教室书架上可以准备英语报纸、英语杂志、英语阅读等等,可以让学生随处见到英语,随时翻阅英语书籍。学期开始让每个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英语课上, 教师叫英文名字,同学之间也互相叫英文名字, 这些都能创设一种浓浓的英语氛围, 使学生渴望用英语交谈。总之,一名英语教师,就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家,组织学生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训练,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市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程玉根的“新课程下的英语朗读教学策略初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3.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篇10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英语作为语言课程的特殊性,进一步开展自主的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灵活的课程体系,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基础,适应个性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发展的平台。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新体系,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结奋斗,努力将外语组打造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工作思路

1、教学目标: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高效课堂,稳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教研目标:

(1)配合学校及教务处、教研室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撰写论文,组织老师上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2)本学期继续加大力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形成较完整的备课教案。同一个备课组同一层次的班级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各年级具体目标如下:

七年级:以构建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起始年级的英语学习习惯,平时注重口语的训练,切实做到轻负优质。

八年级:加强阅读教学,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体会到乐趣,在稳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化培优补差,力求进一步提升质量。

九年级: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查缺补漏,着力加强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着重对复习课型和中考命题方向和命题的基本原则、方法、思路的探讨研究,为实现11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础。

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体英语教师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即努力做到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指导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培优辅导”等主要环节,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特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打造“常态课堂、高效课堂”。教研组各教师认真学习常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并每人按计划上一次组内公开课,要求集体备课,及时评课,找出不足,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从而来实现高效课堂。

4、加强集体备课仍是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各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情况,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时间固定,要有活动记录。每次活动要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主题,做到活动有充实内容,每次集体备课都由指定老师作话题发言,指出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如何突出、突破的方法,再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改进,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统一的方案。备课组要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检测、统一作业及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做出统一的评价,及时了解反馈,及时调整改进,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培优补差等多种形式缩小平行班间的差距,争取整体取得较好的成绩。

5、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配合教务处和教研室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能够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6、组织好英语课外小组活动和竞赛活动。协助教务处做好期中、期末命题双向分析和补缺、补差同学的成绩跟踪,加强考试命题分析的研讨和落实。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和命题进行调整。建立备课组内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自我诊断、自我调解、自主发展的目的。在英语教师中提倡精选习题、精编习题、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英语补缺补差工作。加强九年级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组织九年级英语教师及全组成员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连云港市中考说明》,加强对中考动向的信息收集和试题研究,凝神聚力,争取九年级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一、二、三轮复习,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7、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英语组要确定教研专题,全体英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校本培训,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