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3:4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算编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算编制论文

篇1

(一)领导对预算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人员配备不合理从目前的预算管理状态来看,事业单位中的预算人员大部分都不能得到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大部分的领导都缺乏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一些事业单位中的预算部门形同虚设。单位在进行日常活动或工作活动的时候,预算部门对于资金的管理通常是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预算方式,通常是由基数决定一切,而不是根据单位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的人员配置所决定的,这么做的结构就让事业单位中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面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

(二)预算编制过于粗化,编制方式不合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一般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单单是为了得到预算结果而进行预算编制,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出现为预算而预算的情况,全面专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额度,而削弱了预算编制中应有的预算功能。

(三)工作项目的预算额度不全面,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不合理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着相同的缺点,那就是“重形式,轻管理”,这种长期存在的缺点严重导致了工作项目预算的不全面和不严谨,从而让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管理难有威严性,致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以上所述现象主要出现在编制年度预算之前一段时间,体现出预算部门对全年的工作规划不合理和年底预算工作不足,编制预算工作上的先天缺陷,再加上各种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导致事业单位在年底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甚至出现了业务部门为自己牟取私利,随意的改变预算编制,从而能够得到更多的套用经费,这么做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之间脱节,预算编制出现问题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正在事业单位之间快速的蔓延,现代大部门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不单单是靠国家定期定量的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是由事业单位自己进行经营得到的经济资源,从而弥补资金的不足,我国事业单位中传统的预算模式,是将内外资金来源分开进行管理,这么做的结果就导致单位在进行编制预算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掌控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这种问题的出现也间接地导致传统预算模式逐渐的失去使用的意义,不能真正地看清事业单位实际的资金使用过程。

(五)预算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从事业单位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单位经费实际的使用效益如何,没有一个系统的衡量机制,让经费使用充满了随意性。很多单位工作费用的开支都会遇到各种情况的干扰,致使出现胡乱使用单位经费的情况,最后让单位经费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小,甚至出现单位经费脱离单位的控制范围。事业单位在对经费一层一层的分解过程中,随意性、临时性较大,对于工作之外的经费开支很少有人过问,让经费的预算过程和执行过程严重脱节,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加大实际经费使用的额度,从中赚取私利。换句话来说,就是工作开支之前不计划,开支之后的审批工作不严谨,资金约束力较弱。

二、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管理的创新

(一)加强预算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统一价值观事业单位中的领导应该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力度,增强预算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预算方面的约束力,实现预算管理合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首先要让事业单位中的所有人认识到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是对自我的约束和自我的控制,更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有效方法,能够优化使用单位中有限的资源,让这些资源都用到实际上,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事业单位领导还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是大家一起参与执行的,而且这份工作是要有战略目的和战略方案的。预算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的工作。尤其是本事业单位中上季度的预算和本年度的预算,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对于预算部门中人员的流动情况也要做好统计工作。最后,还应该对预算人员的价值观进行培养,从而防止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犯罪。

(二)构建内部控制方案,创新预算管理模式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内部管理的要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的预算约束制度,做到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根据规章制度进行运算工作的管理,防止单位资金出现“跑、漏、扣、谋”等严重资金浪费现象,从源头上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高效、严密的管理过程也是不能缺少的,并且当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以及一些零散的预算过程,应该严格实施内部控制的中心思想,让管理中的沟通显得更加人性和细致,多方面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系统是要建立在预算之上的,以预算分析的数据作为内控系统的参考资料。最后还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力度,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是从理论出发,然后必须是工作实践,所以我们不能纸上谈兵。

(三)从单位实际资产出发,创建事业单位实际资产预算制度预算管理与实际资产是两种息息相关的要素。预算管理工作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实际资产的分配合理性和占有资源的效益。另外,资产存量是评价事业单位的基础要素,并且与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挂钩。事业单位中的实际资产掌控制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实际资产的使用效率,可以向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这也有效的补充了我国预算制度的缺陷。因此,从预算管理工作出发,增强单位实际资产的管理力度,促进预算管理和实际资产管理,那么加强事业单位实际资产的管理制度,也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加强。

(四)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模式,强化财务管理能力所谓的复式预算模式就是指,将一年中不同季度的经费支出进行统计,并且按照不同的性质分别进行管理,最后在制定不同的数据表格。从特定预算收入来源入手,保证特定预算支出的费用,并且让其中元素之间保持相应的平衡。如果在事业单位中实行复式预算管理,那么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就能有所加强,可以把不同性质的资金,进行分门别类,并且可以根据相应的财力把资金分割成为两个资金比例,从源头上杜绝资金的混乱,避免资金在使用和安排上出现互相影响和挪用的现象。

(五)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事业单位中的考核工作有很多,不同的考核针对不同的部门,对于预算部门的考核相关领导一定要加强关注力度。增强预算考核监督工作是加强预算考核的第一步,这个环节主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监督考核工作应该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的,不应该片面的去看待考核结果,还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由领导层组建考核团队,这样不仅可以从实际对预算管理进行考核,还加强了对预算人员的关注力度。

三、结束语

篇2

1.水利工程的概预算对于基本建设具有一定的监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再生资源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并且得到广泛的利用,从而推动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速度,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国家要发展水利工程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加之我国是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所以说地位更加重要。要重视水利工程中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控制水利工程的预算成本,最大限度的保障质量。概预算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概预算在水利工程基本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并且也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

二、对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技巧进行分析

1.重视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用性。水利工程量计算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造价,所以水利工程量的计算坚持从科学、合理这两个方面出发,还要将实际的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因为水利工程量方面的计算是否妥当,会直接决定水利工程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必定会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进行。因此,针对工量方面的计算,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要落实不能流于形式,对实地进行各方面的考察,并严格依照相关的科学方法,灵活规划让计算有根有据、有理有节。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量随意出现放大或者缩小的情况,也会给工程在今后的各方面规划、安排、实施留有一定的空间。例如: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部分是非常容易算重的项目:人工土石方工程的运输距离、土方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装、起、卸”等等,如果出现算重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这个项目在施工后的结算中出现给分包施工企业多付劳务费用的情况,会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成本,这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特别是负责编制的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一切以真实为基础”的工作原则,需要保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充分发挥现代水利工程编制技术的作用,提升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最大限度的保障经济利益。

2.提高材料预算价格编制工作的能力。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很多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成千上万,在价格与规格上也有很多的差异性。因此,给编制材料预算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一一做好详细的计算,而是将施工工程中对工程造价最具有影响力的材料作为主材料,基于用量大或者用量小但是价格贵这方面,常见的会有钢材、水泥、柴油、火工产品。砂石料等等。对材料进行预算时,需要掌握很多基本材料,才能确保所编制出来的材料预算价格的实用性、及时性。因此,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中建筑材料的实际状况、客观的交通条件以及已建成工程的相关实际信息,从而才能正确的、合理的对供货地点进行选择、对运输方式进行选择、对各种材料与物质的价格进行选择等等。砂石料是很多工程中用量都比较大的,水利工程也不例外,而且直接影响工程的造价。因此,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时,需要到现场进行考察,深入调查;做好关于试验、设计、地政勘探等资料的收集,逐步掌握好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等等,才能合理地、正确地进行定额计算,才能确保砂石单价更加可靠。

3.水利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正确使用。定额是水利工程预算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客观的外部条件下,进行水利工程预算时需要按照规定好的某种合格产品所包含的关键要素,如:人力、物力、财力等标准定额。定额是对一定时期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它与水利工程中的硬件配备、工作人员的素质、机械化使用程度、新材料与工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编制预算时,因为各种设计阶段的不同,所以对于定额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各个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重视定额方面的过度系数。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使用时,在选择条件相符的定额是要根据施工组所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运输等条件来选定。

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图纸预算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需要工作者能对建筑行业的各种知识都十分熟悉,而且能够胜任所接受的任务,并且按照工程的实际需要作出正确的工程预算。因此,工作者要对建筑工程图纸十分熟悉,并能对其进行编制。

1、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施工图预算编制常用的方法有单价法和实物量法两种。

方法一:运用单价法。

每一种预算都有它的来源,工程预算也不例外。首先有工程图纸,工程图纸上明确规定了工程建设的板块区域,对于不同的区域,图纸上明确说明了需要建筑物的长宽高以及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其次,依据工程的地质报告,做出合理预期判断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工程使用后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都需要在工程预算中给与确定度量。最后通过现阶段各种工程材料的单价计算工程预算费用,以及在施工工程中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劳动工资也与定价,使得预算明晰。

方法二:实物量法。

工作人员不应只以施工图为标准,同时应该到施工现场亲身度量一下。在施工工程中,对于施工人员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掌握,各种材料的实际运用情况,预算人员都应该掌握。针对工程中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对工程进行合理地预算分析。

2、施工图预算计算

首先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作为编制预算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施工预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真实记录原始资料。

再者,预算人员要熟悉了解图纸内容,对图纸中理解构建工程的区域内容,以及对区域构建的尺寸和建设板块也应熟知。只有对图纸十分熟悉后,预算工作才能在预算人员的理解和分析下顺利完成。俗话说凡事不能只看一面,预算人员需要到现场实际考察,对施工地的地质信息深入分析,能考虑到工程建设中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同时预算人员理应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对市场上的材料信息进行及时关注,以便做出最合理的预算。然后预算人员应该掌握计算规则。我国对定额有明确规定,预算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定额,学习关于定额的各种计算方法,以便能清楚地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如果预算建筑工程量计算有误差后,那就需要预算人员重新根据图纸数据和自己切身考察的实际情况重新计算。最后预算人员要掌握计算定额方法。计算讲求有清晰的计算思路,以及正确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任何计算的准确对造价影响很大,预算人员计算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定额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或者调整定额。二、工程预算的合理预期和管理

1、做到合理预期

工程建设是一个耗时长、投入大的工作。在工程建设初期,招标投标者对建设的地段应该充分做过调查,该路段或该区域是否处于地震带或者山体滑坡区域等等。对所选区域的周边环境也应该做到适当保护,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施工作业时,防止环境污染和打扰当地居民的生活。

在工程建设中,预算人员需要对各种情况有一个合理预期。工程建设中涉及到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机器设备等主题元素。施工单位的选择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施工单位是一个技术全面,信誉及佳的单位,那么就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和安全性;然而,如果施工单位的技术不全面,信誉也不是很良好,那么工程质量和安全就难以得到保证。那么工程的使用年限就会缩短,以后的预算就会增加。所以提前做好施工单位的预算很有必要。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预算单位一味的追求预算最低而使用低等劣质的材料,那么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我们就可想而知。当然,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也对预算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社会,人类创造了各种先进技术,为了减少人的体力劳动,发明了大型机械,当运用这些大型机械在工程建设中时,不仅提高了建设效率,而且工程的难度工程的质量也会提高。当预算人员对建设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预期后,工程质量不仅会得到保证,而且预算价位也会是最合适的。

当然,预算单位也应该对工程未来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期判断。使用后是否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都需要预期判断,同样也需要对工程本身的使用年限和质量问题进行判断,这些都应该加入工程建设预期之中。只有预算单位把工程建设所有出现的情况考虑在内,才能为预算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做出保障。

2、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

当代社会工程建设都离不开资金。有的资金来自于国家,有些来自于投资企业。有了资金的支持,工程建设才得以发展。一个工程能得到并且使用的资金总是有限的,那么预算单位就必须依据所得到的资金进行建设预算。如果预算单位一次性把资金用于建设,没有存留一些预备资金,那么,一旦出现预算不合理的地方而缺少重要资金,工程进度就会受到影响,降低了建设效率。

建设工程是否合乎标准,应该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评判。预算单位在考虑预算时,应该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监督部门。好的监督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检查时,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及时给与纠正,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了工程预算。监督单位同样也可以对预算资金管理单位进行监督。如果预算资金单位的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谋取利益,导致暗箱操作和问题,对工程建设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当监督单位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时,就能极大的杜绝犯罪问题的产生。

三、有效控制投资和提高经济效益

1、有效控制投资

工程建设需要外来的投资,同时也需要对工程建设进行投资。在招标过程中,预算单位和监督单位都需要对投标人进行实际考察。投标方是否有能力参与建设,是否能胜任工程建设任务,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招标方和投标人有某些关系,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结合,都将不利工程建设。如果投标人没有真正实力,而与招标方的领导有一些关系获得到投标,那么这个工程就会流失获得好的投标人,同时工程的预算资金就没有保障。以致后来的建设由于缺乏资金而停工,影响施工进程。

在拥有好的投标人后,能得到理想的预算金额,预算单位应该妥善运用这笔金额。在建设中常常会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预算单位作为资金的运作方,理应有好的资金管理手段。预算单位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把握越仔细,资金的运用效率也会越高。

2、提高经济效益

现在社会都在追寻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工程预算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导,它的作用可想而知。预算单位主要是对资金的有效配置,但同时资金可以买到资源,所以预算单位也同样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用资金获得的资源好像一个初级产品,它需要预算单位对其加工,使它成为一个制成品。只有初级产品变为制成品后,总体价值才会提高,才能在使用中呈现它应有的价值。

预算单位不仅要对工程的现在价值进行考量,同样也需要对未来的价值进行估算。在未来的使用中,现在的工程建设能在未来做出多大贡献和现在的预算施工选择分不开的。如果预算单位未来节省预算金额,任用建设能力差的施工队,同样使用不合格的建设材料,那么工程结束到使用中,我们不难猜出这个工程不会使用多久。那么这次施工的经济效益是很低的。也许在这个工程损坏后需要补建的费用远远超过第一次预算选择优秀施工队,使用优秀建筑材料的费用。那么对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以工程预算在每一次预算中都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根据前人的经验,找到利于这次工程建设的最合理方式,以便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总结:工程预算在工程建设中起着引领全局的作用,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应根据工程图纸的信息进行编算。同时,预算人员要实事求是,提高能力,并从实际出发进行考察编算。预算单位也应该对工程建设做到合理预期,得到投资的先前预期,对建设工程中的资金使用也要做到合理预期。加上监督单位的全程监督,加强建设工程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华林;何燕.浅议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预算编制的质量控制[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2]卫创业;冯兴才.工程建设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篇4

【关键词】工程预算编制 质量 施工工程预算 施工成本 经济预算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房屋及其附属工程称为建筑工程。人们对拟建房屋及其附属工程在建造前,对其所需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都得事先加以计算,以衡量自己有没有力量去建造它。因此,根据拟建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即间接费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有关规定等,预先计算和确定每个新建、扩建、改建和复建项目所需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则称为建筑工程预算。根据设计阶段划分的不同、建筑工程预算可分为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统称基本建设预算或简称建设预算。工程预算以货币的形式来反映建筑工程的工程价值,编制工程预算,实际上也是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的最主要手段。

二. 编制预算及内容。

1.工程预算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2.编制预算的工作内容。

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建筑工程预算工作主要是围绕工程设计图纸来开展和进行的,工程设计图纸为工程预算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参考数据和技术参数。

三.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工程预算以货币形式来反应建筑物的价值,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对于搞好基本建设计划和投资管理,克服三超,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推行投资包干和招标承包责任制等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不断的提高编制质量,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度、真实度。

1.加强学习,精通设计、施工规范。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图设计方面的实际情况,要求预算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和熟悉设计、施工规范,如果规范不精通,必然造成漏项成差错。

2. 合理确定计算项目。

凡是预算项目中综合的工作内容,编制预算时均不得再另列目计算。这就要求预算人员必须熟悉定额子目中所含工作内容,材料的类别、数量及价格考虑到的正常工作程序并把定额的总说明、分目说明及有关说明,真正了解透彻,不然势必造成重复计算或漏算的错误。

3. 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预算的原始数据,是编制预算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直接费及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量计算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每个预算人员必须十分重视的重要工作内容。

4. 注重平时工作总结,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每做完一次预算后,都要进行一些总结。总结也是多方面的,如在计算工程量时遇到卡壳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发现计算出差错,要总结错在哪里,是粗心大意,还是不熟悉图纸,差错又是如何发现的。每做完一次预算后,最好做一次经济指标分析,如造价指标、项目直接费指标、总人工指标、三材指标,以便再做同类型项目的工程预算时作为参考,检查工程量及造价的准确性,在工程量计算中对于各个分项工程要掌握技巧,找工程量计算规律,这些也是靠经常总结得来的,如某些工程量的计算有没有较简便的方法,按什么样的计算顺序计算工程量能够又快又准,等等。

5. 加强工程预算审查。

审查单位的有关人员,必须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公平合理,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审查,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决不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敷衍了事,甚至接受施工单位贿赂,使工程资金造成巨大损失。通过上面审查后的预算所确定的最终工程造价,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6. 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

工程量要计算的即快又要准,和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关系密切。土建工程的特点是:图纸张数多、施工项目杂、需要计算的工程量大,因此在计算工程量时一定要把计算式写清楚,每一项工程量都要标明来源图纸的编号或所采用的标准图集号、页数及构件编号,并把所需砂浆的种类标号及砼的标号注明,使计算式不得自己能看懂,更重要的是甲方审核时也能看的懂。计算时首先确定"三线一面"的尺寸做为基数,运用"统筹法"的基本原理来计算工程量,还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避免出现漏项、重复计算和计算错误等现象的发生,做到工程量计算的即快又准。总之,土建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艰苦工作,责任心要求很强,它是土建预算编制的关键环节。计算方法正确,不但能提高计算工程量的速度,还能保证土建预算的编制质量,为确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起到可靠保证。

7. 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 

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预算,也是合同风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建设单位应重点注意其动态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工程造价人员对具体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8. 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应熟悉。工程造价预算工作又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项目繁多,要求非常细致的工作。就是对造价预算非常熟悉的人员,也难免有一些疏漏和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上现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必须要不断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对图纸、当地法规文件、地方特色一定要了解透。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还要深入工程第一线,因为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图纸上的有时候差别很大。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加大,工程预算方面高端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其待遇也在水涨船高,同时,每年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薪酬也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跻身这个行业。要使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质量有所提高、对建筑工程结算进行有效控制,从业者必须具备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层层把关,力争维护建设单位及国家利益,施工企业合法权益也理应同时保护,一分一厘当思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王显志 Wang Xianzhi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预算编制质量[期刊论文] 《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2期

[2]方旭清 Fang Xuqing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期刊论文] 《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8期

[3]韩岳 浅谈如何提高市政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期刊论文] 《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年5期

[4]王树俊 浅谈如何提高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2期

[5]丁丽 浅谈如何提高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期刊论文] 《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篇5

摘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论文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预算管理的实施步骤,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高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我国的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1]。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改革,原先粗放式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重新审视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预算管理的实施步骤及管理策略,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事业单位项目的立项往往不经过可行性分析,缺乏严谨科学的评审论证程序。在项目编制中,对实现项目目标和任务所需的条件缺乏充足分析,项目的支出不够细化准确,导致预算失去指导意义。同时,事业单位往往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预算工作人员往往着重于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较少关注预算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项目负责人往往置身事外,预算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而财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条件,造成预算不准确,预算编制与具体执行不匹配等问题。

(二)重事后核算,轻事前预测

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对预算的科学预测,造成预算的经费不足,使项目难以顺利按计划执行。事业单位往往只重资金的使用,忽视使用过程的资金控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支出考核体系[4],难以对预算资金的效益做出整体全面的评价,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

(一)预算编制阶段

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工作。在预算的编制阶段,主要需要确定谁做预算,怎么做预算,预算需要做什么等问题。

1.预算编制主体

预算工作涉及部门和单位的所有收支,需要树立“全民预算”观念,建立一个预算编制班子进行预算决策。该预算编制班子需要负责集分析、计划、统计、预算于一体的全面综合预算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合理配置预算人力资源结构,吸收预算会计人员、计划统计人员等人才,并努力培养综合型人才,探索出适合本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2.预算编制方法及工作开展

目前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在不考虑上一年基数的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本部门的所有可用资源进行计算,结合人员情况与工作任务合理配置资源[2]。具体编制思路如下。

(1)充分了解预算的全局信息。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可用资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构成等基础资料。

(2)合理分配资源。预算编制进行系统合理的资源配置,具体要依据战略发展规划,对所有部门的工作任务汇总并依据重要性进行划分,估算每项成本,并确定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以实现对财政资金有效化和最大化利用。

(3)制定定额标准。首先应明确单位的中心工作,测算不同部门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制定定额标准。依据相

关政策标准、统计数据等对人员、办公、会议、水电等工作进行量化,并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相应调整,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完善定额制度。

(二)预算执行阶段

预算管理要求对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即按照国家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严格财务报销手续,做好财务工作。

1.明确预算的执行内容

对预算的执行,基本要求是上报有关报表资料。同时还需分析各种资金调度、财务收支平衡情况及其合理性、预算变动因素等,旨在发现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因素,为新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2.重视信息资料的管理

信息资料的整理对预算编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善于整理归类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更好的服务于财务预算工作。

3.加强部门交流

首先,财务部门应及时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其次,定期组织各种部门参与的会议,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讨论,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会议,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应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编制预算前的准备工作,细化各种财务项目,依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科学准确测算各项所需资金,划分等级,效益优先。使预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二)重视支出结构及预算总数的控制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时要依据各项项目性质,恰当进行归类,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并进行精确的计算,优先控制支出结构,并兼顾总数控制。

(三)搞好预算资金的动态平衡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资金动态管理体系,做到资金使用前的预测、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后的绩效评价等工作,以动态的角度,从项目全过程统筹各项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评价。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预算职能的实现和资金效益的发挥。全面统筹预算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海芬.基于全面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新思路.中国总会计师.2010(12).

[2]牟华娟.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交通财会.2011((03).

[3]段秀朝.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篇6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认识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方略,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它是企业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各级经营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对与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控制安排的活动。应是涉及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和约束力。

从实践上看,预算管理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管理方式。2002年4月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更是对国营大中型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

本文拟从三方面来简要阐述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以及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现象的一些思考,简文述之。

一、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再认识

全面预算管理应不仅仅拘泥于财务范围。它应是以财务

计算为工具,财务利润为最大追求目标,并辅之以企业管理各要素为一体的系统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企业实行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等都是子系统管理、部门单位管理,不能从战略高度上来进行整合资源和聚合力量。只有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更好地协调价值链、供应链、作业链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长远目标的贯彻执行和预定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为出资人对企业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督提供了基本依据。全面预算管理为出资人提供了合理有效监督的平台,有利于出资人履行职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有利于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考核和奖惩。

全面预算管理能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从而有利于不断改进各项消耗标准、现金安排等基础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有利于解决困扰经营者的分权管理与集权控制的矛盾,有利于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落实企业的利润、资金、成本费用、业务量等目标责任,有利于挖掘企业资源潜力而实现协同效益,也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细生产、规范流程等基础工作。

正确认识预算与计划的关系,保持预算与公司各项计划相

统一。计划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统一并存、互不矛盾。全面预算管理源于计划管理,是对计划管理的量化,是计划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的具体化。只是全面预算管理较之计划管理更注重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它能更好地运用核算手段实现经济业务中参与人员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使得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形成合力。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

应建立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并且由各单位负责人及各相关部门的主管组成。其主要职责在于负责审查预算草案、预算调整草案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组织预算考核与监督,从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上保证了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相关基础工作。免费论文参考网。(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企业长远目标,预算体现的是企业长远发展意图,其实质是根据战略来配置资源,因此,明确的长远目标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和前提。(2)确定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免费论文参考网。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是企业确定预算指标的基本依据之一,企业要制订先进、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比如,企业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有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从实践上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采用适当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模式选择确定适合企业全面预算的形式。正确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是保证预算科学性、可行性的重要前提,预算编制的方法很多,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往往结合使用。

采取严格预算执行措施。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免费论文参考网。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为确保预算的贯彻执行,应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推行细节管理等程序,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主要目的在于强化执行力,要求预算执行单位执行组织机构下达的目标计划,确保预算控制指示执行到位。

运用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企业预算管理机构应制定科学的预算考评制度。根据年初预算与年终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水平对各预算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也同样反映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对于经营者绩效的一种人文关怀。

三、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实践操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常常就执行与被

执行之间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管理思想,出发点无疑是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但如何能够被正确地理解、被正确地执行、被正确地使用,其中,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做到信息的顺畅交流,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这里对具有代表性的五种行为予以论述。

全面预算等同于财务预算。由于财务预算贯穿全面预算的始终,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就是财务行为,甚至把预算管理片面地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实际上预算虽属计划范畴,但不等于财务计划,它是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

选择预算的形式意义大于预算的内容。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实际工作中,企业可选用的预算模式很多(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应本着实用、便于执行和控制的原则对其进行选择。管理部门实施预算管理时,必须根据具体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不能简化工作程序而将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这样往往会产生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错误。

以预算的方式进行静态分析。实践中,企业习惯将年度预算加权12个月来确定月度预算,于是预算执行的进度结果要么远远超过预算指标,要么大大低于指标。可见,预算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该在预算期内适当的时候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将当初预算确定时未能预见到的市场或内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及时纳入考虑范围,以减轻预算执行和预算目标的差距。

重编制轻执行。编制预算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毕仿佛大功告成,为了预算而预算。由于财务部工作的局限性,它无法对所有企业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单纯根据预算额度决定是否批准支出。造成了“年底突击花钱”、“不超预算也不低于预算”等等怪现象,实际偏离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而且也增加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扯皮情况,大大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

偏离实际,将预算管理过程理想化。预算是企业对未来经营的整体安排,主管部门、企业和企业职能部门都应该制定较为贴近实际的目标,然而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实际工作中不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导致预算编制的主管部门、企业、职能部门之间不够协调一致,从而使各层次、各单位的信息不对称,确定的预算指标严重失衡,导致预算准确性失真。

事实上,预算应是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和业绩考核的工具。主管部门、企业、企业职能部门的长远目标应是统一的,预算执行的单位间关系也应该是密切协调的,始终围绕整体的战略目标,通过价值链条将提升收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考核绩效等连接起来,确保预算编制的客观、准确、有较强的操作性。

 

全面预算管理应与“流程再造”和“不断改进”理念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活动,与公司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因此在公司流程再造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同时,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暴露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流程再造工作,促进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F

篇7

论文关键词:部门预算 编制 问题 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民生投入, 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这就要求作为基层预算单位的事业单位必须做好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配,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部门预算由政府的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实行部门预算,也是政府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部门预算已在全国各基层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它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较好地消除了传统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弊端,成为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部门预算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是对传统预算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对沿用多年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变革。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细化了预算,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但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部门预算编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笔者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工作并提出建议。 

一、部门预算的定义、原则和目的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单位。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因此部门预算,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预算内收支计划,又包括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部门预算应该是反映一个部门全部收支状况的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部分,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部门经费的安排,一定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以及“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的原则。预算应该是部门各方面的人员根据深入细致的调研得到的可行的方案。财务预算可以使一个部门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全面考虑,捋顺思路,确定工作内容和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为控制部门的费用支出和评价部门绩效提供依据。 

二、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经过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虽然日趋完善,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 

1.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和整理,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有些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 走走形式;有些领导则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集业务、资金、费用等预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尽管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部门预算的基础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应该集全单位之力做好预算。 

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发放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向其讲解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要科学地编制预算,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情况清,心里明,编制的预算有根有据,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财务部门应根据核实无误的基础数据,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单位建立了规范的预算制度,结合现有的情况和规定的程序编制,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搜集,基础资料薄弱,这就造成了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不高。 

2.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因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收入是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再考虑下年的市场经济等各种不可测因素的影响来测算下年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基层单位预算支出是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如人员支出是按上年8月末单位在册在编人数来核定并编制下年度的部门预算,而从上年9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单位职工增减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影响了人员支出的准确性。 

3.有些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既得利益,不能适应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事业单位不是想着本单位下个年度要干什么事,也不是想如何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社会效应,而是只停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财政拨款的基数上有所增长,单纯的认为财政资金不多拿是吃亏了。而零基预算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测算需求,并根据财力情况寻找最佳的需要与可能结合点。目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单位为了考虑既得利益都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4.执行、监督力度不足。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执行实际上是会计代办制,使日常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脱节。基层事业单位认为财务收支的正确与否有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把关,与本单位关系不大,因而搞好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主观能动性有所下降;同时,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业务量大,工作任务重,而且业务科室的经办人员对被集中核算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的用途了解不详细,造成客观上不能正确反映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结余等实际状况。 

三、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1.预算编制与部门发展规划相结合。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没有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预算的短期行为。为此,一方面要把预算的编制和单位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在预算编制前,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建立项目库,确保预算项目编制有的放矢。 

2.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严格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预算作为一种科学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一定要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产地等详细列报,并编制政府采购目录表。建设性项目和专项支出要递交支出项目申请,并同时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准确地确定预算项目所需资金。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支出申请科室及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地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对政府安排的刚性支出项目必须保证,不留硬缺口。只有这样项目支出预算才不背离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单位的事业发展才有资金支持。 

篇8

论文关键词:经费 预算管理 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经费分配的随意性,科学地制定各项经费供应标准,避免苦乐不均;三是要将预算外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与克服只重视预算经费而忽视预算外经费,造成预算经费失控。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单位建设事业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事业任务。这就是要根据年初单位工作中心任务,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3)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审批的预算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制计划,按照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4)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能,缓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发扬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单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讲求预算的效益,就是要认真寻求最优化的方案和目标。

3.运用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编制预算时,由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务,提出部门预算,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终完成预算编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项目库。预算单位应根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首先将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运转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其次对可列可不列的项目进行调研,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考虑单位工作实际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项目库,无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基本支出,比如水电费用、取暖费用等开支相对确定的公务性支出,直接列入预算内;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项目,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专项支出,比如基建项目、大型物资采购,要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建立依据、工程概算、批准立项文件、货物采购询价单等相关信息,论证其可执行性,经预算委员会上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3)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科学编制预算。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已由过去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转贴于 它是指将基期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预算安排时只考虑预算期内各项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数,而是围绕单位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排队,统筹安排经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支出预算由也过去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预算”仍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还有单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

有了预算,并不等于有了预算管理,预算的有效实施和过程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执行预算的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1.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许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正因为所有人有了这种预算意识,这种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支出随意,拍脑门花钱现象。

2.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预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尽其责。

3.严格把关,确保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严格把关,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严格,即严格票据审核,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严格拒绝随意性支出。改变过得去就行,当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预算支出的第一关口。

4.及时调整预算,做到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加强预算科学性。预算一经确定,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这里要兼顾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预算如不能灵活性进行调整,就可能造成偏离实际,失去了其指导作用,但如果随意进行调整,又势必失去其严肃性。因此,在执行预算时,要随时追踪预算执情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虽然预算执行完了,并不代表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还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这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考核,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和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如何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促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年度分析时,根据管理层需要,应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即在进行全面分析时对一些管理层关注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时,要分析整个资金流向,重点保证的事业任务,达到的事业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对于全年工作重点方面,可进行专题分析,对项目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总结项目开展得失。再如,可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在按年、季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定期分析,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多种方法,如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有关财务、业务、技术、政策等信息资料,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变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比如预算年度结束,我们只是将本年的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向前延伸比较,使几年的数据滚动起来,这样使得数据更准确,更可靠。再如,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算以外事项,比如价格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进行预测,预计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经费支出,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篇9

【关键词】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事业单位中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在事业单位中,资金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形象,更关乎国计民生。所以说加强事业单位,尤其是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义非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一般来说,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领导主要精通的是计划生育领域,对于财务领域管理并不是很熟悉、很了解,所以他们对于预算管理的内容与性质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即使有领导会精通财务管理业务,但是也往往因为受限于计划生育事业单位本身的性质,不重视预算管理。除此以外,因为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这也就导致了内部员工的不重视,随意的使用资金,造成了资金使用的浪费。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重视的程度不足。

2.内部控制力度薄弱,缺乏有效监督

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力度上也稍显薄弱,这就导致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众所周知,对执行预算监督的主要部门为财务部门,但是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往往缺乏应有的权力、权限去对其他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并且其他部门也存在不配合财务部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预算管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监督力度。

3.缺失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零基预算”已逐步取代“基数预算”的方法,成为预算编制的主流方法。所谓“零基预算”,指的就是计划生育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目标、职责以及政府部门的施政计划,以本单位现有资源为基础,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行预算的编制。但是实际上,“零基预算”的推行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中遇到了阻力,多数单位仍然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其科学性不高,缺乏可靠性。

4.预算人员素质较低,难以满足要求

实际上,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成为财务预算编制的主力。因为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导致单位内的预算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甚至不存在预算管理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他们大多未受过专业的预算编制培训,缺乏预算编制素质,进而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二、加强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

这点尤为重要,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领导及员工都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有效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途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将预算管理纳入到日常的工作范畴中来,摒弃预算管理仅是财务部门工作的思想。基本而言,如果要想预算管理能够发挥作用,体现根本的价值,就应该发动全员,力求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才可。这就要求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必须转变观念,强化预算管理理念才可。

2.加大预算管理监督、控制力度

众所周知,监督是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如果没有监督,那么预算管理就形同虚设。而在计划生育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既需要监督具体的资金使用状况,确保资金的优化配置,还需要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加大预算管理监督与执行力度,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监督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形成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最大化的实现监督管理。

3.采取更为科学的预算管理编制方法

众所周知,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给予预算编制部门充足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充分考虑,可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实现“零基预算”的编制,以确保编制预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时,编制人员应该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兼顾,有针对性的原则,以确保财务预算能够符合本单位实际。

4.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预算管理人员

培训对于加强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大多由财务人员完成的状况,事业单位就必须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预算编制的合法性。除此以外,还应当加大培训力度,以便提高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素质,确保预算管理人员能够掌握预算知识、财会知识等。此外预算管理人员还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的增强自身业务素质与水平,确保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规范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计划生育事业单位来说,只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才能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此,计划生育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并完善预算管理的监督体制,通过编制更为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加强计划生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吕冬梅.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09(16)

篇10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环境愈来愈复杂,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传统预算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动态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向传统预算模式中注入非财务因素,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新模式,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

一、平衡计分卡的内涵

平衡计分卡(Balancde Scorecard,简称“BSC”)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在总结了12 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设计出来的,它是以公司战略为中心,把单位及其内部各部门的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多样的、相互联系的目标,再把目标分解成多项衡量指标的一种业绩评价系统。它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即财务维度、社会公众维度即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其中财务维度是平衡计分卡的一个基础维度,是绩效考核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平衡计分卡在强调财务指标基础地位的同时,指出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事业单位预算体系,可以实现预算与战略的融合,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与单位长远规划脱节,缺少战略导向。传统预算模式局限于财务指标,未考虑影响单位的非财务因素,如创新能力、人员结构、市场开拓等。而财务指标只是结果性指标,缺乏远瞻性,若单纯地考虑财务指标,会使预算管理变成一种事后考评的工具,将不利于单位预算与战略的融合。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多年来,事业单位编制传统预算大都是采用基数法, 即在上年度的支出基数基础上,结合下一年度各项支出的数额来编制下一年度支出预算。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制约了单位战略布局的调整,强化原有利益分配格局;二是受个人情感、外界压力等方面的干扰,缺乏科学依据,极易导致预算基数不能按正常情况调整;三是定了基数以后年度的经费就有了保证,从而造成分配不公的现象的产生,导致实际工作中各预算单位争资金、争项目,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预算编制无定额标准。预算编制涵盖单位所有收支,涉及方方面面法规政策及规章制度,十分复杂。目前尽管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了比基数法较先进的方法即零基预算,却没有制订出科学、可行的定额标准,大多数是根据单位自身财力确定一个综合公用经费定额来进行编制。因此,制定科学的定额标准,是我们改革传统预算模式所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4.缺乏预算编制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传统预算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预算制定后,除非特殊情况不应随意调整和追加。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预算编制质量的长效考核机制,预算数据导入指标执行系统,紧接着就进行预算指标的追加,从而使监督仅流于形式。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事业单位预算模式构建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手段。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通常应该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预算评价,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构成了单位的预算框架。

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事业单位预算模式,就是将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方法应用于事业单位预算框架之中。首先需确定预算管理的核心战略及各评价维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战略目标是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体系,即逐步建立起治理完善、监管有力、功能明确、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结构布局合理、供给水平适度、公平公正服务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与之相对应的维度则分别为财务维度、社会公众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

1.财务维度。财务维度则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以能量化的各项经济指标为着眼点,用于考核预算编制与执行实际结果与预算契合程度,从而直观地反映预算执行及控制的效果。根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服务体系战略,财务维度指标的设立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收入、支出和成本。具体可细分为财政拨款、人均工资、净资产增长率、预算外支出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2.社会公众维度。事业单位是以公益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其目标大多体现的是社会效益。社会效益表现在工作人员通过履行本职工作,为单位带来社会声誉、国家声誉、人民满意率等的反映。因此,社会公众维度指标的设立主要考虑社会公众的满意率及受益率,如群众综合满意度、社会使命的清晰度、是否为国家重点单位、发生的重大新闻等。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用于衡量单位办事效率、办事精度,反映的是单位的执行力。事业单位的预算应有严格的内部流程控制,即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做好预算的执行与调整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禁止各部门擅自调整预算,若遇特殊情况,则须严格按规定办理追加手续。同时,事业单位要对收支项目进行细化,确保预算与实际相符合。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要遵循国库集中支付为主、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的原则。其指标的设立可以从内部组织机构信息及预算执行调整的流程来反映,可以考虑使用以下几个指标:组织结构的精简程度、预算的执行及调整是否组织制度创新项目、不同部门工作是否有重合、预算与实际差距等等。

4.学习与成长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体现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水平的一个维度。单位从招聘伊始,应注重招聘人员的素质,然后通过定期培训、知识竞赛、竞聘上岗等方式加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培养员工获取和使用信息、组织适应变化等方面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评价指标主要来自单位人力资源水平及员工培训与发展等,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如:岗位培训的人次及费用支出、员工学历结构以及职称、核心员工的保留、获奖项目、科研成果、关键人才的引进、网上办事、专利项目、文化建设等。

相对于传统预算模式,平衡计分卡通过其四个维度,在原有的的财务因素的基础上,注入了非财务因素,使预算的编制者和执行者不仅关注财务结果,而且还要关注非财务层面的驱动因素的变化,及时发现相关驱动因素的变化并加以调控,从而补充传统预算的诸多不足,增强了预算的实效性,实现预算与单位战略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赵小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3(6).

[2]赵丽丽.哈尔滨市道外区政府部门预算编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