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0:27: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效益审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效益审计论文

篇1

〔关键词〕效益审计;思考;探索;创新

我国开展效益审计起步较晚,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展了效益审计。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稳步推进,政府不仅承担社会管理职能,而且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向社会服务型转变。开展效益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至关重要,为此,很有必要对效益审计进行积极探索。本文拟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审计理念,确认审计主流

效益审计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并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实现财政财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这就说明我们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创新审计理念,正确认识审计工作的主流。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强化审计监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进行推动制度创新、方法创新,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树立“审出效益,审出水平”的审计新理念,才能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事业单位效益审计的现状还差强人意,在财务收支方面仍然固守于“审会计”,而不是“审效益”。因此,要创新效益审计理念,抛弃局限于“审会计”的传统习惯,树立“审效益”的新理念,充分关注事业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及其活动在经济上的节约,投入产出的效率和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

效益审计果真是审计工作的主流?

国家审计署五年规划提出“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水平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这为审计工作发展构建了基本框架。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审计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审计监督由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检查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延伸是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审计工作不仅在查处违纪违规履行好职责,还要在促进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高度,推行效益审计,依法加强对权力在经济活动中的监督,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检查力度。因此,审计工作总是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开展效益审计正是顺应时代的旋律,实现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正视目前困难,不断探索总结

效益审计在我国还是刚出土的萌芽,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目前我们开展效益审计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篇2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和内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简言之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政府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推动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速度。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经济性(Economy)审计、效率(Efficiency)审计、效果(Effect)审计,即“三E审计”模式,这就是最早的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三种特性的审计也就成为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具体涵义如下:

(1)经济性:它是指经济活动耗用资源的节约程度。劳动消耗的节约程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大。经济性通常以成本降低额、降低率、资金节约额等来衡量。

(2)效率性:它是指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比率关系,反映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效率越高,就意味着资源得到了越合理的配置。效率性通常以劳动生产率、资金使用率、原材料利用率等相对数来衡量。

(3)效果性:它是指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结果或成果,反映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经济活动的成果越大,那么经济效益就越好。通常,效果性以产量、产值、利润等绝对数来衡量。虽然经济效益审计概念从提出后,社会经济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三E”特性仍然是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内涵。

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特点

经济效益审计与现代财务审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效益审计以现代财务审计为基础,所以很多情况下要借鉴采用财务审计的方法;经济效益审计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又要延伸拓展,融合了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所以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又表现出交融创新等特点。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多样性。经济效益审计是依托现代财务审计而进行的,所以财务审计的各种方法都会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得到充分的利用。现代财务审计方法种类繁多,这就导致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也呈多样化特征。另外,因为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除采用常规审计方法外,还运用到多种学科知识,如数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所以,经济效益审计又要综合多种知识来决定具体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采用哪一些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素,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来决定。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发挥的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方法体系的掌握和运用。

2、融合创新性。经济效益审计涉及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与各种数学方法、管理方法,但并不是这些方法的各行其道、简单使用。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审计要在更高层次上将这些方法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正确、恰当审计方法的目标。另外,为揭示某些事实、问题,也要注重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创新审计方法,从而使得审计证据更有力,审计结论更有可靠。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注重实践需要。经济效益审计通常从定性和定量这两方面对经济效益进行鉴定和评价。因为主观、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把所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量化后再用数学方法求解,所以,在审计中要必须注意定性方法的运用,必要时依靠专家的经验与能力对问题和现象本质做出判断。另外,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也必须合理,应呈动态修正变化,以及时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时效性要求。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复杂多样,因此,整合相关的审计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体系,这是审计理论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理论界关于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体系的争论很多,但综合各方观点,可以将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基本划分为四大类:即组织实施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

(一)经济效益审计组织实施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从何入手?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问题。对此,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界基本形成三种观点:

1、财务审计延伸法。它是从财务审计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运用财务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核查证各种财务数据。然后,对于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内控制度导向法。它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评估;然后,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对于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建议。最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后攻坚。

3、效益结果倒推法。它是从经济效益成果入手进行审计评估的方法。首先,对经济效益成果进行验证,重点做好综合分析工作,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客观评价。然后,结合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策。

我们认为,在现有的三种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法中,内控制度导向法应成为经济效益审计重点实施方法。现代审计理论的重大突破就在于风险审计方法的运用,它带来了审计效率的革命性提升。风险审计理论认为,可允许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时发生错误舞弊的风险,而内部控制风险则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时产生的风险,而检查风险则是实质性检查没有发现错误舞弊的风险。如果可允许的审计风险水平已经设定,在固有风险水平既定情况下,内部控制风险越高,所允许发生的实质性检查错误水平就应越低,也就是说不允许在实质性检查过程中发生重大的错误,这也就要求进行更多的、更深入细致的实质性检查。相反,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很健全,所评定的内部控制风险水平很低,这就可以减少实质性检查工作,从而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因此,尽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看起来似乎增加了审计工作量,但它却真实地顺应了那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中介审计的重要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理应借鉴现代审计理论的最新成果,积极采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法来进行相关审计活动,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评估。它的基本评估程序是先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况,再描述并证实内部控制制度,然后登记内部控制制度缺陷,最后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第二阶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先根据健全性评估的结果、业务发生的频率和固有风险的大小决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然后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抽样,再运用检查证据法、重新处理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进行最终的符合性测试,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结果。

(二)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方法。这两类方法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的,因为传统技术方法中也在不断融入现代科技因素,所以这两类方法都有其广阔的应用天地。

传统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调查法与盘点法等。这些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在现代财务审计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检查财务的错误舞弊仍具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传统技术方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是经济效益审计技术的重要方法,不断完善抽样技术将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审计效率。抽样审计方法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都会应用到。符合性测试主要涉及三种抽样技术:

(1)固定样本抽样。它利用样本规模确定表,来找到相应的样本数,然后利用样本结果评价表对检查结果做出评价。主要适用一次性检查的项目。

(2)连续性抽样。它是边抽样检查边评价,适用预计错误率较低的项目。

(3)发现型抽样。它适用性质严重或数额巨大的错误舞弊审计。

实质性检查抽样也主要包括三种:

(1)均值估计抽样。它是用样本均值来推出总体数值的方法,重点应用于验证账面记录正确性和估计账面记录数值。

(2)差异估计抽样。它是用样本平均差错额来推出总体差错额或正确额。它的优点在于可减少审计工作量,只对有差错的样本进行计算;缺点是样本中的错误不能太少,否则可靠性受影响。

(3)分层抽样。它的基本办法是将总体分成若干层,从各层抽检样本,最后汇总推算总体估计量。这种方法最为复杂,需要的数学知识做多,主要用于复杂样本审计。总而言之,抽样审计技术已成为现代审计事业的巨大推动力,经济效益审计应积极采用抽样审计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中为达到特定的审计目的而采用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法,它主要针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特殊方面而选用。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1)预测审计的方法。例如集合意见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自适应模型预测法等,这些是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需要的数学统计知识很高深,主要用于预测论证。

(2)可行性研究审计。它是对工程投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审计,它用到的专门技术方法是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的。

(3)计划、控制审计方法。常用的如综合平衡法和计划评审法等,主要用于计划和控制非重复性工程项目的复核和检查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融入,使得经济效益审计获得了更多更强大的工具,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

(三)经济效益审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分析方法,它是进行审计评价和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可分为单项分析、局部分析和全面分析三类;或按时间划分为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审计分析方法很多,我们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值得充分重视并需合理利用的:

(1)价值分析法。它是以功能为核心,来揭示技术方案的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它的简明数学表达式是价值(V)=必要的功能(F)/成本(C)。价值分析以V=F/C=1为标准,根据分析对象,从必要的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剔除多余功能或降低必要功能的成本,以达到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合。这种方法可以评价企业决策是否科学,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因素分析法。它是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根本性原因,分清主次,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通常它计算的顺序方法是:以实际指标依次替换计划指标,直到全部替换完毕。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就可以测算出某一因素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3)对比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数值的增减变化来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做出评价。可以采用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能揭示很深刻的问题,通过同计划指标比、同上年同期比、同历史最好水平比、同地区与国内国际水平比,可以很好地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

(四)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评价方法,就是运用审计评价标准将通过审计查证和分析取得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所达到的实际水平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结论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评价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结论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和两类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三种方式是指一事一评、局部评价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对前两种方式的综合和概括。这三种方式互相补充、密切配合,能够达到全面评价的目的。两类评价方法是指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因为经济效益审计会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很多时候要征求专家的评价意见,所以定性方法是不能忽视的。而评价中运用的重点是定量方法。综合评分法和综合指数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赋予相应权数,然后根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后加权计算总分,做出评价结论。这里的权数赋值是关键,需谨慎处理。综合指数法是种动态评价方法,它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因素组成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变动情况,能概括反映总体效益变动相对程度。综合评分法与综合指数法相辅相成,共同对经济效益审计做出适当的评价。

总而言之,经济效益审计由于其自身特性,决定了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具有综合多样性和融合创新性等特点。我们使用各种审计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收集足量、可靠的审计证据,从而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技术和手段,只要对于采集审计证据有用,我们就可以采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是有机整体,是个完整的综合体系,不能将它们孤立起来,而应根据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平,论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四川会计,1995年第10期。

[2]李刚,试论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3]刘艳玲,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新思考,商业研究,2002年第11期(下半月版)。

篇3

(一)审计目标

对医疗设备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审查和客观评价,优化医疗设备运行的有效途径,及时发现医疗设备在投资决策、使用管理、维护与保养、运行调配、报废等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审计范围

单价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纳入审计范围,审查一年中经济运行、设备管理等情况,以此来评价其运行能力的真实性、经济性、效益性。

二、审计方法

(一)常规审计

以医院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中涉及的设备科、财务科、临床科室等部门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使用的流程和环节,对临床资源配置、资金取得、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由相关部门提供书面材料,包括设备名称、编号、购置日期、折旧年限、购置价格等基本信息;设备购置、维修等管理制度;设备有关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成本核算体系及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调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的医疗收入、工作量和各项支出(主要是折旧费、人员工资、水电气费、耗材费等)、设备采购价、折旧年限等相关资料。按年统计汇总每台设备的收入、使用次数、折旧费、维修成本、耗材费等,进行数据处理与核实(主要是检查治疗人次、收入指标)。对于存疑的数据,要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以避免分析结论有误。

(二)重点分析

对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益的绩效审计,按照审计项目所需评价效益事项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设备成本和运行效益的分析,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对设备购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审计评价。

三、审计过程

(一)审计步骤

一是审前准备。初步了解医院医疗设备总体概况、大型医疗设备总台数、总金额、占医疗设备比例、分布科室。二是选择重点。根据重要性、敏感性、典型性原则,选择投资金额大、对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大、对医疗科研比较重要、经营状况有一定代表性的设备作为审计重点。三是收集资料,拟订方案。收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通过筛选、数据整理,拟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四是内控测试核实资料。通过内控测试,审阅设备收支数据,核实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五是测算评价分析原因。通过对设备全面绩效评价,观察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选择评价标准,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影响设备效益原因,综合评价后作出结论,提出建议,形成内审报告初稿。六是落实措施。及时反映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递交主管领导,为医院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二)审计结果分析

审计部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设备样本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分别为A、B、C和D设备的统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并通过年现金净流量、单位边际贡献、年保本人次、安全边际量、净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绩效分析。A设备全年检查1793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715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A设备运行3.04年收回投资成本,而A设备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20.04%。B设备全年检查20567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4987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尚可;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B设备运行3.97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而折旧年限为8年,投资收益率为12.47%。C设备全年检查27.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21人次,没有达到保本人次,设备利用率较低,营运效益较差;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C设备要运行7.56年才可收回投资成本,高于折旧年限6年,投资收益率为-4.16%。D设备全年检查231.61人次即可保本,而实际检查311人次,超过保本人次,营运经济效益一般;根据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计算,D设备运行4.28年收回投资成本,D设备折旧年限为6年,投资收益率为6%。

四、审计结论及建议

(一)审计结论

通过对选择的医疗设备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发现:一是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总体良好。从投资回收期来看,常见且使用率很高的大型设备回收周期较短,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回收年限小于其使用年限。二是部分医疗设备利用率不高。由于设备购置后预期使用病人数与实际相差甚远、使用条件发生变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医疗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投资回收期等指标都远远低于预期值。三是在单位收费水平已定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量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可通过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来提高医疗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在安全边际量不变的前提下,工作量决定利润。因此,应充分开拓医疗市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以提高设备运行的经济效益。

(二)审计建议

一是加强对新购医疗设备的可行性研究。在充分考虑设备先进性、适用性、科研作用、教学作用的同时,还要从财务角度分析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对大型设备投资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二是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现存的效益不高或闲置的医疗设备,要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并统筹调剂。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增加开机时间,开展新的检查项目;加强科室间的横向联合,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资源统筹和共享,提高效益。三是控制大型设备购置成本和维修成本。大型医疗设备投资金额大,回收慢,更新周期长,维修费用高。因此,对高、新、尖的大型设备的引进要反复论证,对于同种大型医疗设备拥有多种型号和价格的,应当多方调查,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诊疗特点进行多方调查,注意控制大型设备的购置成本;要对医疗设备维护进行重点管理,健全设备管理制度,严格设备使用规定,防止人为造成仪器损害,努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效益。同时在选择维修策略时,应根据各设备结构特点、效益、工作状况、是否有替代设备、备件供应以及维修工程师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量化处理,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维修策略。

五、审计启示

篇4

崇高的审美价值从红歌的内涵来说,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乐观进取、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宝贵精神面貌,革命先辈就是靠这种精神的力量,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从红歌的艺术表现形式看,有多样化特点,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红歌的艺术美还体现在它的旋律美和节奏美上,“歌曲的旋律或慷慨激越,或清丽婉转,简约流畅,易于传唱,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真实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重大的时代价值红歌重大的时代价值就在于:“时代需要红歌,红歌精神也需要时代的弘扬”。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当代的人们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坚定的信念,有为民族、为人民献身和奋斗的精神,而这正是红歌所表现的和倡导的;说红歌精神也需要时代的弘扬,那是因为红歌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这笔财富需要我们好好利用,让它在新时挥新作用,激励全国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抒写新的乐章。重要的教育价值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音乐对人的心性修养、道德感化和美学教育的作用,孔子甚至认为,音乐是修身成仁、兴邦治国的根本;红歌是音乐领域中最通俗、内容形式最健康、与大众联系最密切、受众群体最广泛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我国当代改革开放与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教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红歌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据调查,红歌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丰富了艺术体验当代大学生,都出生在90年代以后,正是我国音乐多元化发展阶段、大多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就是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其世俗化、生活化、浪漫化、口语化、虚幻化的音乐形式和内容对他们影响极大。而当青年大学生们参加过红歌的演唱或欣赏后,却有了与当下流行音乐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他们普遍认为,红歌能“给人带来震撼和激情”,能“让人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能“让人不再颓废、痛苦”,超过90%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与演唱或欣赏流行音乐不同的体验”,并觉得“喜欢这种感觉”。提高了审美情趣虽然当下流行的通俗歌曲中也有不少优秀的经典曲目,但是总体上来说,流行歌曲的内容多为抒发和关注个人内心情感,有不少流行歌曲中毫无缘由的胡乱宣泄和无病乱式的自哀自怨。过多的沉迷于这些个人小情绪中无法自拔,势必会使年轻一代人的审美情趣低俗化。通过对调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红歌最吸引自己的原因有:“大气磅礴的美”、“乐观向上的美”、“催人奋进的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等,9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红歌的演唱或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增强了民族认同感缺少对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发展史的了解是当代大学生的弱点之一,而缺乏民族认同感的青年,势必缺乏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让大学生参加红歌演唱或欣赏活动,是一个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一个很有效的载体,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参加演唱或欣赏红歌最大的收获是:“使自己民族、国家意识得到了增强”、“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找到了做中国人的自豪”。

篇5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含义及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意义

1.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客观、公正的监督控制活动,它对商业银行经营控制提供评价和咨询活动。同时,内部审计也是银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尽快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地位。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理念缺少风险预警机制和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不足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国际借鉴

1.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特点

(1)合理的审计模式,内审部门有更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审机构的设置问题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至关重要,西方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总行实施了机构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而在各分支机构则只是设立简单的审计控制办事处,这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实现了“倒金字塔”型。各分支行担任服务窗口的职能,总行执行主要的经营职能。

(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明确

纵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已经走在内审领域的前沿: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咨询和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内部审计过程而不是审计结果、对商业银行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出合理的审计咨询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

2.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启示

(1)重视内部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但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必不可少会出现一些内部控制的问题,所以关于如何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质量的标准和规范必须有章可循。如果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或者内部审计成本高于企业内部审计所实现的价值,那么银行完全可以把内部审计外包给其他审计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还可能为实现商业银行的效益做出贡献,从而降低商业银行成本。

(2)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并重。进行实地审计检查是传统的审计方式,这有利于更加直观的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直接的审计证据。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输系统的发达已经可以满足审计证据和报表数据实时传递。通过对审计对象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有计划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审计。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发展趋势就是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并重。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1.创新内部审计理念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概念也很旧,仍然在“金融审计”的阶段,在实践中,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审核,这种内部审计理念强调的是针对会计材料和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评价,无法给商业银行带来效益,也不能间接增加银行的价值。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是风险基础审计,把风险评估作为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分析经营风险成了内部审计的焦点。因此,只有从审计风险的思想认识,深化“增值型审计”的概念,以促进审计模式的发展,对审计风险的利益,商业银行的风险规划,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的实时动态监督,为商业银行增加效率和效益。

2.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手段、方式和方法

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进程加快,各项业务的经营和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科技和电子银行的大力发展使得风险控制问题在当下变得越来越突出,银行业的各项业务也必须面向电子化,网络化。

在审计手段方面,应大力推广使用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定义各种问题,在审计软件等现代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动态地对商业银行各部门会计资料和财务数据进行匹配和分析,对其出现的异常活动实施风险预警,从而缩小审计范围,精确风险审计的领域,科学合理的安排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计划,最终使得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在审计方式方面,改变以往事先预告多的工作方式,增加突击审计力度。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惯例,选择不定时的对商业银行各部门进行一次突击审查。

3.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息相关。只有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商业银行各部门中具备较高的地位,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关系到审计任务是否按期完成,是否高质量完成。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也是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公司在规划法人治理结构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将内部审计定位于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之下,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向董事长负责,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和权威。

五、结语

感谢老师们一路上对我论文的指导和支持,对于我存在的不足及时指出并加以指导,如果没有老师们的帮助,我想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走下了,经历了许多汗水和挫折,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在我的论文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参考文献:

[1]杨国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8:16-21.

[2]付文燕.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研究.审计之友,2011,6:8-10.

[3]丁卫.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完善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3,6:6-10.

篇7

论文摘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三、内审工作的发晨对策

(一)找准定位,突出服务职能

找准定位,是高速公路经营 企业 内审工作 发展 的前提。《规定》将内审职能定位为保证和咨询两大服务职能,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 经济 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履行监督检查、查错纠弊职能。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充分利用其熟谙企业经营管理诸环节的有利条件,以监督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出谋划策。只有这样,内审工作也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明确地位.增强独立性

独立性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而内部审计的独立程度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有:隶属于财务部门.受财务经理或总 会计 师领导的模式;独立设置内审部门.受总经理、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的模式。WwW.133229.COM很显然.前一种模式的独立性较弱。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目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拓宽审计范围.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开展效益审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关键。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效益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转变是 现代 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效益审计在加强企业内控基础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审计方法上.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能更好地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目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效益审计.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内部审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稳定内部审计队伍.改善内审人员组成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内审制度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基础。首先.要稳定内部审计队伍.限制随意抽调或挤占内审岗位的现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增强内审力量;其次.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范围的拓展,并向管理领域延伸.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 法律 及lt审计人才:再次.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同时.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最后。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内审人员岗位责任体系。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 计算 机审计开展计算机审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必要手段。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日进入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尽可能减少、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8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50108)

【摘要】文章从国内外论文期刊中发掘并详细梳理了DEA 方法在审计方面各个领域的应用,并相应作了文献的总结,对推动DEA 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后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DEA 审计 绩效

一、引言

本文将主要针对按DEA 应用的领域按审计的内容分类来组织内容,分为绩效审计即管理审计,以及非绩效审计两个部分。因为关于绩效审计,称谓非常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是现金价值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的同义词,绩效审计包括: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人力、财务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审计其业绩效益,并根据预期影响,审计其活动的真实影响。美国审计总署在2003年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从使用惯例及我国传统来看,可以将针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非财务审计称为绩效审计,把针对企业进行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惯例审计或经济效益审计。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

Charnes 和Cooper 在1980 年率先将DEA 模型运用于审计和会计,用来评估非营利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并同时探索了其他可能的运用。H.D. Sherman 在1984年描述了DEA 如何能够被用作内部审计的工具,将DEA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审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测试和评估,1985 年运用DEA 对商业银行的分支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DEA 能够提供除了财务指标以外的其他信息,识别出了无效率的分支机构,对于提高银行分支效率来说是其他技术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方法。类似对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研究。P.L.Brockett, A. Charnes, W.W. Cooper, Z.M.Huang, D.B. Sun(1997) 运用DEA 锥比率方法中的数据转换监测银行绩效或者建立提前预警系统。该论文通过1984年和1985 年德州最大的16 家银行的绩效数据做了应用举例。引入5 家大型非德州的银行作为优秀者,用来评估这些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效率方面的业绩,其中DEA 锥比率法用来转换原始数据,为了反映非德州银行在风险覆盖和绩效方面的绩效。Chair Schaffnit, Dan Rosen, JosephC. Paradi(1997) 将DEA 运用于评估加拿大某银行的分支银行的相对效率,运用的是DEA AR 模型,将分析的重心放在分行人员的表现上,分别运用传统的DEA 模型以及精炼的DEA 模型分析了分支银行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Rongbing Huang, YuhuiLi(2012) 通过建立不良输出DEA 模型和标杆管理相结合的两阶段模型探索了环境绩效审计的新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DEA 模型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应用的缺陷。

(二)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在分析过前人主要将DEA 运用于绩效审计后,将重点放在估计审计风险中而不是经营效率,并独创性地在一个新的领域作应用举例,展示它在另一种前沿方向和权重中的灵活性。其中DEA 在审计风险中的应用是指在对集团企业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时,对每个审计单元进行风险评分的步骤。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借用了Miltz等(1991)的一项案例研究,在这项案例中Miltz 等用AHP 来为Janssen 制药集团分配审计资源,运用多标准成对加权方法(Patton 等,1982 和Lin 等,1984),建立了一个包含57 个审计单元的风险评分体系。而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运用DEA 方法分配资源时,分成了高风险测量和低风险测量两种方法。

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认为DEA 与AHP 相比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将专家在一定范围内的意见依据每个风险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处理,而不是简单地取中位数或平均值。DEA 也能用来提供高风险和低风险评价和从其他能被评价的单元中提供一个审计单元的标准。除此之外,Michael 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总结到DEA 的优势包括:第一,DEA 能够处理在不同的单元中的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虽然此文采用的是5 标度法,但是DEA 也能处理连续型的数据;第二,不像简单的中心趋势测量,DEA 可以处理专家的在一定范围的意见;第三,DEA 可以进行交叉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第四,DEA 可以从高风险和低风险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五,DEA 的输出结果提供了能够定义同类单元和同类风险评估的诊断性的数据。DEA 对于外部审计人员来说最明显的用处就是能够对多地理位置的客户评估审计风险以及在审计客户群体中评估审计风险和评估这些客户在时间序列上审计风险的变化。DEA 的一个可能缺陷在于,随着变量的增加,风险得分将是非递减的,即越多的变量加入后,一项审计单元就越可能被发觉是有效的,所以限制了DEA 的下降能力。也展示了运用限制分析减少并通常克服了这项缺陷。

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2005) 在Michael E.Bradbury 和 Paul Rouse 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详细阐述了DEA 之所以能用于审计风险评估的原因。虽然DEA 原本是通过投入和产出的研究用来评价生产效率的,在审计中,从实物上来说,我们既无投入也无产出,但是正如Greenberg,Nunamaker(1987) 和Michael E.Bradbury, Paul Rouse(2002) 指出的那样,DEA 模型可以被用作绩效的指标用来衡量每一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在内外部审计中,我们把在盈利过程中承受的风险当作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因为风险通常是消极因素并且人们都想避免的,正如生产中的投入,所以风险越高也就相当于投入越高,因此,把风险当作投入是合理的。接着,在内部审计中,利润被当作产出。在外部审计中,审计事务所经理引发的风险越大,外部审计师保证的风险也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审计费可以当作风险的回报,即外部审计的产出。

另外,Hurhan Davutyan 和Lerzan Kavut 沿用了MichaelE. Bradbury 和 Paul Rouse(2002) 使用的案例以及抽取的7 个审计因子,对他们关于控制和规模两个审计单元进行考察,并通过比较他们的DEA 得分,两个审计单元的风险得分,以及在风险上投影后的得分对这7 个审计因子进行排序,得出了从最好到最差的排序,并对这项排序结合DEA 效率得分进行了两方面的解释:投入的视角和产出的视角。即以投入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招致了太高的风险;以产出导向来看,效率得分低于1 的审计单元的产出太低。在外部审计中,运用产出导向是更合适的,因为当审计对象的风险太高时,我们或者开价更高或干脆放弃这个客户;而在内部审计中,无论是投入导向还是产出导向,都会引起管理层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转,或者在利润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暴露的风险,或者在不引起更大风险的条件下产出更多的利润。Toshiyuki Sueyoshi, Jennifer Shang, Wen-Chyuan Chiany(2009) 借助DEA 和AHP 相结合的模型对一个大型汽车租赁公司进行内部审计的案例研究,通过DEA 和AHP选取需要审计的业务单元。其中DEA 和AHP 相结合的方法为:运用AHP 来处理过去的审计和管理层经验得到的定性的信息;DEA 模型用来衡量会计部门和车队信息系统得到的定量数据。在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用于风险分析时,作矩阵分析可使结果变得非常清晰明了,该矩阵具有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很低的管理者投入却有高效率得分,表明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具有最低的控制失灵风险,属于低风险的;第二象限表明该店铺具有较高的管理者投入和高的效率,处于这象限的店铺应该被作为其他店铺的标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店铺因为有较高的暴露评级,它们属于高风险潜在审计单元;第四象限的店铺具有低投入和低效率,就风险暴露来说较低,但因为它们效率低,所以属于低风险的潜在审计单元;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象限的店铺具有高的管理者投入, 效率却非常的低,这些单元具有最高的控制失灵风险。在论文的结尾,作者提到了这项研究将来可以扩展的方向,其中提到了Sueyoshi(2004,2006)和Sueyoshi, Goto(2009) 将DEA 运用于财务效率分析(包括破产评估)的观点,并提出在此方向上的DEA 和AHP结合也许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三、国内研究综述

(一)政府或国家审计

许汉友等(2008)为了解决国家审计机关资源的不足与审计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采用DEA法来遴选国家审计对象,并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遴选过程。案例中挑选了14 家商业银行,选择了实收资本金额、贷款金额和投资金额三个投入指标和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三个产出指标,运用EMS 软件进行DEA 效率分析,遴选出了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结果认为,DE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遴选方法,它不仅可以迅速地找出符合审计计划数量的审计对象,而且可以事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大致的运营效率评价,为下一步展开具体的经济效益审计活动进行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可以说,这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应用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动因和理念完全一致。此种应用与国外学者所说的在内部审计中发现风险较大的审计单元思路基本一致。张心昌(2012)分析比较了DEA 的BCC 模型和三阶段DEA 模型,最后得出三阶段DEA 在评价农村公共投资绩效的优势,最后运用三阶段DEA 模型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进行评价。邱琪华(2012)基于AHP/DEA 方法对上海闵行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研究,并针对AHP/DEA 方法的繁琐问题,建议在原有的“打分制”基础上进行权重确定的改进,或者利用高科技工具减少工作量。田怿民(2012)运用CCA-DEA模型对2010 年辽宁省14 个市的政府社会保障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唐荣华(2013)运用DEA 方法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审计体系中的四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署机关、特派员办事处、派驻审计局和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处理的执行过程中的审计处理执行效率没有显著的差别。

(二)会计师事务所效率

曹强(2008)等应用DEA 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事务所特征和行为对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事务所审计生产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张杰(2009)运用了DEA 方法中的CCR 和BCC 模型,CCR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面和规模报酬不变时的效率值,反映的是总技术效率,BCC 模型得到的是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得到的是纯技术效率,对重庆市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郭颖(2009)运用DEA 模型中的CCR模型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对效率,运用投影原理实现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杨永淼(2009)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体现着外在的市场效率,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事务所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需要在保证一定市场效率的同时提高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引入DEA 的超效率模型,评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效率。刘明辉等(2012)应用DEA 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审计师运营效率进行计量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审计师运营效率的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邱吉福等(2012)运用DEA 和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2007 年至2009 年的效率变动进行实证研究,实证了会计师事务所投入要素的使用效果具有波动性,在经营管理上存在投入成本的浪费等结果。

(三)企业的绩效审计

官建成等(2003)提出了DEA 控制投影模型,并给出了在特定情形下非CRS 有效单元有现实意义的投影。在工程应用中,对182 家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控制投影模型得到的有效性分类不仅与传统CRS 模型的有效性分类完全一致,而且其按行业分竞争力投影结果为企业审计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高标,并运用DEA 对国家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2005),对高校科学创新活动进行研究(2012)。谢晨(2007)运用DEA 中的CCR、C2GS2 以及超效率模型对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披露了2005 年度审计报表的17 家证券公司经营效率进行了探讨分析。孔德明(2008)认为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我国的企业绩效审计还很少见,并提出在国内推广企业绩效审计非常必要。同时,提出了基于DEA 的风险基础审计一般程序包括审计工作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和审计结论的确定与报告阶段三个基本环节和步骤,另外,也对政府效率审计和国内师范类高校的效率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刘键(2010)采用DEA 方法对中国工商银行境内一级(直属)分行效率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未来对该行持续评价需要关注的方向。

四、总结与展望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DEA 在审计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开始得较早,国内引进较晚,在前人的不断探索中,有对DEA 模型的改进,有将DEA 与AHP 等模型进行结合方面的探索,也有单纯运用DEA 进行绩效评价的。总体看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DEA 在审计中的主要应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 对于企业或事务所的绩效审计,以同质的其他企业作为DMU 进行DEA 的效率分析、标杆分析、灵敏度分析、松弛变量分析等,通过DEA 投影找出提高改进的方法;(2) 对于审计对象的挑选,主要见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中,通过考虑同行业各个国有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各个分公司子公司的相对效率,考虑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审计资源的分配。

2. 从DEA 模型的角度看,使用率最高的是CCR 和BCC 模型,它们广泛地用于评价企业的效率,同时DEA模型也常常和其他模型相比较,如AHP 模型,另外DEA也可以与其他模型相结合,如AHP 模型、标尺模型、Malmquist 生产力指数等。

3. 国内运用DEA 对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绩效的评价方面的论文是较多的,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出DEA广泛地用于评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效率、经营效率、审计运营效率、提高审计质量、评估生产效率等方面。研究有点扎堆,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相比较之下,对DEA模型进行创新或改进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DEA 模型的改进创新可能成为将来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石桥. 绩效审计方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 邱吉福, 王园, 张仪华.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注协2008—2010 年数据[J]. 审计研究,2012(2).

篇9

审计论文范文一:现代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进步,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如今,会计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进一步分析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能够迅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其经营效益。

一、国内企业会计审计现状及其意义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状况

伴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控的专业性、综合性不断增强,会计审计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未能实现合理管控,导致企业处于分离状态,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权益,设立了会计审计体系。这一机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本身的经济行为、监管财务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各个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尚未成熟,和预期的会计审计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够帮助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外,也可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强化会计审计,令相关人员依据有关制度行事,能够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经由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化,提早发现企业中有关机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审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要想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设立会计审计体制。会计审计机制的确立,有利于保障经营管理者及董事会成员积极履行职责、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目的。对此,企业需要设立严谨的内部审计体系,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和职业管控双管并立,导致审计机构的职责范围模糊。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工具之一,承载着监控企业决策合法、不损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职责,而审计体制同管理机制的失衡,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失了应有的监管职能,双向性的服务体系令内部审计失去了有效性和独立性。

(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缺失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不同于其他审计。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由决策者进行管控,而审计部门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处处受领导束缚,致使审计机构独立性丧失,也无法合理地审计企业的经济行为,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在此种经营模式下,企业的审计工作难以正常运行,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三)会计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国内企业的会计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不少财务人员缺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一些法律常识等,难以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因会计审计工作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每名员工密切相关,它的职能范围也很广,通常要求会计审计人员兼备多种知识储备。而现今的大部分会计审计人员还暂不具备这些能力。

(四)审计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存在着会计审计方法过于陈旧、单一的问题,由于会计审计形式的转变和创新,其由常规的财务审计逐渐向责任审计等方面扩展,然而不少会计审计人员依旧停留在以往的作业模式当中,无法熟练运用相关经验,缺少风险意识等。

三、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内部审计体制

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工作的力量,企业应当继续健全内部审计体制。为此,首先必须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监管;其次,可以借助网络科技来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令各项资金的配置情况更加明晰,便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及管理;另外,国家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增强企业审计部和财务部的联系,保障监督机制的安全有效。

(二)提高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这一点是保障内部审计的重要举措。会计审计是监管企业经济行为的关键对策,更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构成部分。所以说,审计部门必须具备独立性,才可更好地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丰富审计形式

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审计队伍,是保障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除了强化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外,还应当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并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综上,当前企业要想增加效益,就必须更加注重会计审计工作,继续深化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论文范文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及其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对内部审计具备充分认识和正确的运用,有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前文已述,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构成,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处:第一,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方向;第二,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和问题,积极寻求改革方式方法,有助于企业的综合治理。比如,内部审计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使用方法,有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内部控制措施方面,内部审计也能针对制度漏洞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补救措施,提高控制效果。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制约企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指企业能够借助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漏洞,从而提出改善建议;能够对企业的不合理之处起到一定的揭示和制约作用,将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此外,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企业管理者决策所用信息的可靠性,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实而导致的决策失误。

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内部审计实际是近年来才被企业所重视,尚不完善。不仅如此,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较为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常,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岗位往往变动不大,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环境、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较为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有利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中感情用事,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尤其是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再者,内部审计不同于企业的其他岗位工作,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较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税法等专业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还要熟知企业销售、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与步骤。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素质高专业性人才。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个人素质均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甚至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非专科出身,而是调任委派,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审计技巧和能力。审计效果难以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

除了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之外,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也较差,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审计机构不独立。纵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当前现状不难发现,在很多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企业的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在关系上从属于企业。不仅如此,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利益甚至要依赖于所审计的经济事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有失客观与公正。第二,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不独立。从制度上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严格依据客观事实,合法合规,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影响,独立的做出合理公允的审计结论。审计人员应具有充分的独立权利和独立地位。然而现实中,由于审计部门从属于企业,部门与个人利益与所审计的经济业务紧密相关,导致审计人员与审计行为也难以真正独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难免不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合规性较差

除上述问题之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够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内部审计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引入”,似乎更是一种“跟风行为”。在很多企业中,管理者等相关人员都并未从根本上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有些管理者在概念上对内部审计有所误解,将内部审计简单等同于一种财务管理工作,无视内部审计的要求与程序。“有章不循”、“守制不严”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四、现阶段我国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应有所转移,“经营审计”是未来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现代企业产权机制愈发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要积极采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内部审计作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门,其作用和功能也应逐渐转变和加强。内部审计的重点应向“经营审计”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主要是财务审计,实际很少涉及内部管理和具体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审计范围也过于狭窄。以上种种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率是重中之重。内部审计也应将其作为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托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审计,及时挖掘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中的漏洞,探寻有效的改善措施,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二)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前文已述,目前,无论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还是具体的审计工作,独立性都较差,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发挥实效。对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从内部审计程序、审计制度、审计模式等角度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形式”的独立性。实际上,内部审计可以看成企业的一种“自我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从属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与企业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鉴于此,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机构赋予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权力”,审计机构直接对企业管理者负责。第二,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精神”上的独立性。“精神”上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正直的道德品德、独立的精神状态。既能够独立进行审计工作,具备必须的职业操守和判断力;又能保证审计结果不受他人意志所影响。第三,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法制”上的独立性。法制,既是保障也是约束。法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我国企业应严格依据我国审计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三)我国企业应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之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运用。很多企业不仅利用“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财务工作,很多企业还引入了ERP等数据库管理模式。鉴于此,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审计软件,可以将“自查”作为审计软件的主要功能。相较于人工,审计软件能快、更全面、也更彻底,其能通过“穿行测试”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纠正,以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控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现有财务、ERP等软件,及时搜集和过滤审计数据,并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运用,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独立性一直都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强调的重点。既要求审计部门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还要求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审计范围时不受客观干扰,对企业能够提供指导。笔者认为,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中的沟通技巧紧密相关。唯有内部审计人员与各部门、各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方能方能使自己的工作被他人认可和支持,最优化的实现内部审计的效果。同时,也才能保证最后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受到干扰与影响。五、结束语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内部审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无论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其发展、经营、决策等各个方面,内部审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转移其侧重点,向“经营审计”转移;积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应注重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切实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2.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3.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4.浅谈成本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我诊断,自我约束制度,是管理与控制链条中重要环节,是管理与控制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公司治理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趋势。良好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重点。加强内部计、提升内部控制和管理理念,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一、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受传统人文因素和传统理念的影响,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很不容易,特别是民营企业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不乐观,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引导。 

1.内部审计工作没有财务工作重视,没有设置内部审计职能或没有开展实质性内部审计工作的企业大量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的日常工作履行财务职能,或者只限于费用控制业务的审批。 

2.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从财务会计工作中分离出来,审计队伍全是财会人员,缺乏经营管理复合人才,很难独立全面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工作难度大。 

3.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审计方法简单,审计风险大;内部审计工作只有财务稽查,分析、确认、咨询、评价能力不足,跟不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应有作用。 

4.一些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受老板、老板娘及其亲属的控制,成为维护“家族集团”利益的工具,往往使审计工作抓小放大,失去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很难独立地、全面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5.对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督和服务积极作用的认识不足,对如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更好地改善企业管理,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缺乏统一的组织定位。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充分发挥作用。我国内部审计模式的确立应将目标定位转向管理审计,将监督融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确定的政策认真履行其职责,正确处理好与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关系,力争将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权限和职责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章程,得到管理层的批准和董事会的认可,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普遍问题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和信赖,以保障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2.明确内部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内部审计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另外,在审计方式上,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做到事前科学预测与决策,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系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需求。 

3.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组成,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队伍建设上,关键是注重审计人员的构成,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要求审计人员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要抓好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达标上岗制度,加强岗位培训,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4.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规范与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职责,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促进内部审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同时,要严格执行审计决定,认真做好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有关部门或所属单位认真进行整改。 

5.拓宽内部审计领域,拓展内部审计作业领域。内部审计不仅要实现观念上的突破,要重要的是实现内部工作上的突破。凡是加强企业科学管理,防范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和事项,都应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如财务收支审计,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审计等。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日益加强,公司治理的逐步完善,合规性审计目标或效益性审计目标将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同时也给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机遇。内部审计通过创新理念,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为优化公司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洋玲.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j].辽宁经济,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