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0:2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课堂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英语课堂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发以来,我国各高校都在探索采用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的需求。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张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研究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其出发点:一是缓解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所引起的大学英语教师短缺的矛盾;二是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训练;三是改变多少年来一成不变的黑板、粉笔、书和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从《要求》中可以看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网络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其实质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在《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直言不讳:“多少年来,我们的外语教学一直保持着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多数是大班上课,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是传统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扩大招生以后,这种状况更加突出,据两年前(2003年)对340所高校调查表明,40人以下的教学班只有37%,2/3的高校英语教学班都是40人以上的,甚至有20所高校教学班人数在80人以上。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思想相对滞后、模式、方法相对单一和陈旧、师资队伍建设巫待加强、与中小学教学相对脱节以及应试教学倾向依然存在等五大问题。”

1.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程式化,缺乏活力,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点的教学上,热衷于应试教育,学生进人大学后学习英语的目标是通过四级拿学位,通过六级考研、找工作。教师上课大多采取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学模式单一,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还有一段差距。

2.随着各高校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其先进、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许多教师开始依赖于计算机及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进行大容量、填鸭式的教学,造成学生吸收不了、消化不良,提高不快。

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课堂教学效果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改进,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将会落空。因此,如何合理运用先进教学设备,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Model)还可译成模型、范例、典型、样式或模特儿。按照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是某一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使人照着样子去做的一种标准样式”。美国两位著名的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在研究了一般模式后下的定义是: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教学模式有不同的定义。1972年美国教学研究者乔经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构成课程、选择教材、在教室或其他环境中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式。“教学模式”一词在中国英语教学文献中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宽泛的概念,以至于有学者担心这一概念的滥用会成为“一种误导”(罗伟,1999)。赵有斌(2001)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隋铭才(2001)对英语教学模式的解释是:对语言教学理论和英语教学过程各主要因素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形象性表述。查有梁(2003)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的组成方式作简要概括,以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组合、变换、重构。

对教学模式的概念不同的学者还有很多不同的叙述,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体现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王才仁教授(1996)将现代英语教学归纳为三个不同层面的模式:宏观模式(语言教学模式),中观模式(教学大纲设计层面)和微观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微观模式,是最基本的模式。

1.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情境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遥(ConstruetivismLearningTheory)的核心要求教学迁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尤其强调创造真实情境,而多媒体和网络系统技术能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色彩的优组合与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提供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二—演示型课堂教学。演示型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界Powerpoint`L''''ord或Frontpage编写简单的教学演示文稿,并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计算机、投影、大屏幕或桌面显示器等设备进行演示课教学,也可以选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课程软件,如《大学英语教学光盘》等,或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AuthorWareVisualBasic等软件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影、录音、录像以及网上下载资料作为辅助材料,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三—多媒体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产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于一身,用于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从而创造学习者最理想的意义建构环境。目前,全国各高校试行的体验英语(ExperiencingEnglish)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座位上的电脑直接从控制台主机中提取各种学习资料,按照课程总要求自主学习,教师起到组织、指导和帮助的作用,从整体上控制和协调课堂的学习活动,对教学内容不作详细讲解,只是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体验英语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视听说为主,学习内容编排由浅人深,分成不同等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必须一关一关地过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画面进行双向交流。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或发现式的学习,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之四—大班十网络+小班课。大班+网络+小班课这一新模式的特点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以纸质教材为主,网络资料为辅。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大班面授: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精讲课文,组织各种课堂活动,以英语语言知识及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写作及翻译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书面信息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网络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网络教室进行自主上网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由教师预先设计的各种听说练习任务及其他相关的教辅材料,学生在网上可做测试,用来保证教师能够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估。网络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作为面授课的有益补充,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班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检查大班课和网络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系统化的英语口语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学习,由任课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和教学。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中心、主导论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及信息提供者来体现的。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参与各个阶段的语言活动和交际活动,并从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交际能力。简言之,教学是由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双向交际活动的过程。

1.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英语教学应该以谁为中心的讨论似乎早已有了定论,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这种理论共识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特色,原因之一在于理论上的讨论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实践中的中国国情。中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教育传统、师生关系的定式、教师思维和行为模式、学生思维和行为模式、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规章制度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不能把西方的“learnercenteredness”简单地移植到中国英语教学中来,国情不可违,实践与理论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一个流行的折中口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肖礼全2005)。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本校资源,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工具,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际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双主模式是对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各自角色的重要作用,“双主”是指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避免在传统课堂上的教师成为知识的灌输者,也避免在建构主义课堂上的过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产生的无序化学习。

(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篇2

由于教学的改革,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来说,改革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教了十几年老教材的教师来说,要找好方式方法,就等于跟着年轻人重新学习一遍。所以,从现在的教学情况来看,一定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跟上学生的思维。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2.1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

作为近现代语言教学法中生命力最强、使用最广、第一个对外语教学产生影响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即以语法讲解为主要内容,翻译为主要手段,掌握语法为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做法为:把文章分解为句子,再以句子为教学和练习的基本单位,进行讲解翻译。该法认为语法学习是外语学习的核心。但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这种方法过于强调语法的讲授,忽视了口语教学,可谓弊大于利。

2.2直接法(TheDirectMethod)

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末,是通过运用外语本身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或口语法。主张不依赖学生的本族语,通过思想与外语的直接联系来教外语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并且在对单词和语句进行解释及翻译时,应同其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直接联系起来,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增加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比如实物、图画、手势、表情等直观手段。其主要特点:完全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语言和实物“直接”建立联系;强调模仿,养成习惯;听说领先;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最大限度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且输入必须是自然的、可理解的。因此这一方法具备以下优势:第一,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第二,采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既丰富了课堂,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直接思维、记忆和表达的习惯。当然,它的优势不是绝对的,它在讲解一些较抽象的语言知识时,完全排斥母语的中介作用,既易造成理解困难也浪费时间,同时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及教学的条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很难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

2.3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

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也叫功能法或意念法,是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在具体社会环境中恰当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单是操练活动的主动者,也是构成影响所操练的话语功能的社会因素之一。而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的场景,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其优点在于:第一,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成为交际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甚至充当活动的示范表演者。第二,教学形式多样,如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对话表演等课堂活动。使用这种教学法的课堂一般气氛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错。当然交际法也有弊端,因为注重语言的流利程度,就不可能过于严格的要求语言的正确形式,这就导致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虽增强了,但质量却难提升。如何处理语法与功能、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关系的问题是一大困扰,因此使用它难以培养学习者形成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

2.4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

任务教学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来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任务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使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更多的发挥自身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获得美好的英语学习体验。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较容易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以往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它从重语言知识转向了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重视教师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这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再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的参与学习,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及各种潜能都被大大激发,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还加强了互动与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认知能力,语言的理解、操作和运用都得到了训练。可见,任务型教学法独具优势。但对基础薄弱、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适合使用该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运用能力,这极易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压力,甚至对语言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直至完全放弃。此外,该方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较高,教师除了要具备有效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对于任务目标的拟定,时间、内容的安排,进度及难易程度的把握,等等,都要适当,否则学习者很难从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运用好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难度。

3常用英语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所教授英语题材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地说:在每个新单元的导入部分主要采用交际教学法。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要接触到一部分新的知识点,如新视野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贯穿始终,教师在这一部分给学生布置口语任务。其次,在对课文进行讲解过程中,由于课文中涉及了较多的词汇以及语法知识,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困难,这时就要采用语法翻译法了。在这一部分使用语法翻译法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生硬的词汇、语法知识变得易懂,进而降低学生学习课文的难度,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这部分应用语法翻译法对文章中篇幅较长的句子和篇章结构进行逐层分析,逐层讲解,用演绎法来给学生演示语法构成和运用语法。再次,当完成对课文的讲解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就要采用视听法。教师可以以试题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小测验,当发现学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将正确的答案和练习中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展示出来,让学生看起来较为直观且印象更为深刻。

4结语

篇3

在生态视角下,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需要对英语课堂教学做出生态优化。在此过程中,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将英语教学当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并将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二是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自然生态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具有共生、竞争的关系,这样,自然系统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中,教师应当将学生英语知识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当做一个整体,在英语教学中尊重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将自身和学生看做一个整体,认识到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与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成效以及情绪变化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型的师生关系以实现师生共生。另外,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中的各类要素看做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课内教学与学习的关系、课堂中教学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以及教学氛围的关系等,并通过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来发挥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英语课堂构建中的生态优化策略

(一)树立学生为本的英语教学观念

生态视角下的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在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要强调推动学生的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英语教育服务。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特点,在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对于实现学生英语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高效英语课堂构建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将学生当做英语教学系统和教学结构中的主题,明确学生在英语课堂各个要素中所具有的中心地位。其中英语课堂构建目标与英语教学要求的制定需要以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体系,同时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需要随着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来做出相应调整。实践型本科院校强调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应当重视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组织学生以英语为载体开展组织交际来推动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参与性的调动,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帮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应当作为英语课堂中的评价主体。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而评价指标不仅应当包括学生掌握了多少英语语法与英语词汇,并且应当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优势在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具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了解,并且这一过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生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学生作为英语课堂中的生态主体,其本身是否获得了良性发展是生态外语教学观所关注与强调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态度情感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生态位。生态视角下的新兴实践型本科院校在英语课堂的构建中应当关注与尊重学生的生态位,并采用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生态位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优化。另外,教师需要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学生生态位的变化,生态位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生态位的转变,并根据高斯法则来对学生种群中的内部关系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学生生态位的分化与重叠。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合作学习方法来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享有共同的资料,通过小组对学习内容的共同开发与探索,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学习问题,同时能够学习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位的分化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展现自我、发挥自身长处,体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与竞争力。

三、总结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所衍生的一些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的日用品空前丰富,但也看到我们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案例层出不穷。虽然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楼歪歪”“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报道也屡见报端。很多企业、商人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财产安全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商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些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丢失了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支撑,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跟环境问题相比,精神支柱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并弘扬新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指引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但实践中,却遭遇到了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巨大阻力,西方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已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和商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的道路,以变得真正成熟和取得进步。新时期在呼唤着儒商精神的回归。源于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商精神从上世纪末开始再次被商人和专家学者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东亚儒家文化经济圈见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为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即新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三)实践实训问题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近些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尤其是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中,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在许多高校都逐渐开展起来了。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向学生提供比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得多的学习手段和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但在很多高校,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够显著。这里,笔者将探讨英语第二课堂的几种活动形式。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如下:

1.安排常规活动:

1.1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是由专人负责的常设项目,可在校园内固定地点,定期进行。英语角能提升全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它所创造的良好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交流愿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角可以采用下面两种方式进行:

1)自由交谈。邀请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参加,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也可以提前公布一些讨论的题目让学生有所准备。讨论题目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或是大家都比较熟悉和关心的话题。

2)访谈外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访谈任务。例如:了解某种风俗习惯,风景名胜,校园生活等。学生根据任务设计不同的问题,与外教进行交流。访谈结束后.各小组可以就访谈结果进行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问,如何与人沟通,而且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1.2英语情景棋拟室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搬进教室进行模拟,并定期开放。比如,商店购物银行交易、餐厅就餐、机场登机等等。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会大大提高,英语操练的效果也会十分显著当然,这种活动同时需要多个教师指导组织并配合。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必要道具才能进行。

1.3影视欣赏英语影视教学的优势是多面的。首先,它能提供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造就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其次,它能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再者,通过影视的形象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其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因此,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价值、有利于练习口语的外语录像、电影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环境,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师生之间观后感的交流,学生的英语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1.4英语专题讲座有计划地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外籍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增强语感、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领略到某一知识领域的精华,看到成功的希望,找到通向成功的方向。

2创办各类英语机构:

2.1英语协会

英语协会是由学生组织的社团,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外语协会可下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分支机构,供学生选择参与。如:英文演讲小组、英文剧社,英文合唱团,英语朗读小组,英语阅读小组,英语智囊团等。

2.2校园英语调频台

校园英语调频台是英语课堂之外覆盖面最大的辅助设施。它可以在学生的闲暇时间,如早晨、午休、晚间广播,让学生时刻处于英语的氛围中;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环境中逐渐培养他们的语感。培养语感在语言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多听、多说、多模仿自然就能形成一种语言使用上的感觉。校园英语调频台,可以招募一些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担当主持人,分级分段播报各类英语节目。例如:转播经典英语广播节目、访谈外籍教师、介绍英美国家风俗习惯等,以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调频台的负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采、编、播,在制作精彩节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节目播出后,应对学生的收听情况进行走访、问卷调查、并反馈,以便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2.3学院英文网站

1)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创办校园英文报刊,开辟各类英语学习专栏,招募英语水平较高、有专长的学生负责相应的栏目,让他们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踊跃投稿,由相关教师担任责任编辑进行审阅、定稿,上传到网上,定期出版。2)通过校园网络资源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安排教师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解惑,探讨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交流学习经验。)3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软件、教师教案、在线测试等教学工具供学生自主学习、操练使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英文原版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听力资料等有价值的视听学习资料。4)设立校园网上英语聊天室。聊天室的英语输出,形式上是文字性的,但实质结构是口语性的,甚至比口语还要简洁,还要有个性。这实际上是学生锻炼口语输出和新兴的网络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聊天室内,除监督和提醒学生用英语沟通外,也会主动提供一些话题组织大家讨论。由于大家都用网名,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而遭人嘲笑,都能大胆地发表见解。所以这里的聊天不再是一种语言活动,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在聊天室里,最关心语言形式的是教师,当他发现一个学生频繁发生某种严重错误时,应用巧妙的方式进行提醒,而不是打断他的谈话。

3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

丰富多彩的英语竟赛活动,使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与机会,来体现大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的特点。适时地举办英语词汇竟赛、英文朗读比赛、英文书法比赛、英文游戏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比赛、英语知识竟赛等。通过竟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中发现不足,互相交流、总结,促进进一步的共同提高。另外.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省级、国家级的英语竞赛,增加他们与兄弟院校优秀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篇6

关键词 建构主义;课堂提问;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27-02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很早就得到中外教育家的重视和应用,在当今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课堂提问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办法。

1 建构主义理论,可理解输入理解理论和互动假设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可理解输入理论是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设: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途径,学习者总是遵循自然顺序,通过理解比自己的水平稍难一些的输入习得语言。

Long(1983)的互动假设在肯定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又特别强调了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Long认为“双向交际”比“单项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因为前者会促使交谈双方进行意义协商和互动调整,从而提高语言输入的量和可理解性。

2 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现实意义

根据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言语是课堂活动的的主要内容,而教师课堂提问又是其话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专家的研究归类,课堂提问可以归纳为:1)按照提问内容(Barnes),可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2)从认知角度(Kathleen),可分为高认知问题和低认知问题;3)根据学生对答案的理解程度(Long、Sato和Brock),分为展示性和参考性问题;4)按照问题在课堂中所起作用(Ri-chards),可分为程序性问题、聚合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1]。

虽然问题的分类不同,但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与其所学语言材料有关的活动中。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因此,作为课堂语言的主要成份,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1)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发挥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主动性和持续性,最根本的就是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具备理想的学习状态,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课堂方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好的提问类型和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促进学生产出丰富的语言输出,增进师生交流,从而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一个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千万,引导他们发展智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3)课堂提问有助于增进师生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语言的输出。作为教师话语的主要成份,课堂提问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好的提问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输出。

4)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3]。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师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欠缺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以此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进而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做出必要的调整,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5)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更好衔接各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让整个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层次清晰,有逻辑、有组织的统一体。另外,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集中,时刻准备着问题的思考,无暇顾及其他,从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

依据以上三个理论,不难发现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构建知识和语言输出的学习资料和资源,也是连接课堂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纽带。而且提问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从而实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对课堂提问的探讨和研究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

3 课堂提问存在的普遍问题

提问运用得当可以促进教学,如果提问带来的是学生长时间的沉默或简短应付,那么提问就一定存在问题[4]。目前国内对课堂提问的众多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有所增加,说明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课堂提问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笔者调查分析发现问题: 课堂提问总数多,高质量的少;课堂问题针对课文理解的多,与学生个人现实情况相关的少;低层次问题多,推理分析性问题少;教师问题分配不均衡,一部人回答和集体回答或教师自问自答现象多;教师提问的预留时间短,学生缺少思考时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缺少必要的有意义的反馈。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教学内容避免“满堂灌”现象,教师不能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避免低级的、重复的问题;提问要清晰,不能让学生无法回答;精心设计问题,所提问题要与课堂内容相关,问题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课堂提问要兼顾全体学生,不能只提问部分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及时、中肯的反馈评价。

4 小结

本文分别从构建主义、可输入理解和互动假说理论角度论述了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归纳并就此提出笔者的些许建议。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断摸索实践,才能找到合适的提问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从容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大学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2]王庆玲.高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7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 Interaction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

二、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构建主义模式 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

(2)角色扮演模式 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

(3)以学生为中心模式 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性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5)情景设置模式 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本论题将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互动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宏观上的概述,从而引出本文论题,通过例证分析、验证人际互动模式对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五、提纲: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1 Definition of Interaction

1.2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on

1.3 Some Main Interactive Modes in the Present Classroom

Chapter Two The Necess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1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2.2 The Necessity and Merit of Taking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2.3 Oral English InteractionTeaching Mod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Chapter Three Personal Interaction in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3.2 Two Types of Personal Interaction

3.3 Classroom Climate

3.4 Classroom Size

Chapter Fou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Or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4.1 Some Principles Should Follow When Evaluating

4.2 The Concept of Evaluating

4.3 The Technology of Evaluating

Conclusion

六、参考文献

Jonssen, DHThinking Technology: Toward a Constructivist Design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gy. 3 (1994): 3435.

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卢艳春, 路雅琴。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前沿杂志。 11 (2006):98100.

司洪海。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 基础英语教育。 4 (2005):89.

吴蕾。构建主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东华大学学报(社科版)。7 (2007):2324.

范雄飞, 黄玉兰。把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之中。读与写杂志。 9 (2006):3537.

徐志敏, 王瑛。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 外语研究。 8 (2006):5657.

黄影秋。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效果。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3 (2007): 8188.

何亚娟。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渭南师院学报。 12 (2004): 7273.

顾晓乐, 黄芙蓉。合作学习与情景剧表演。 国外外语教学。 2 (2004):5556.

黄艳。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 长沙大学学报。 10 (2007):145146.

慕东文。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 甘肃农业。 6 (2006):304305.

篇8

[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变革,英语课堂教学正逐步从传统教学法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英语教学法上来。但是不难看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中还存在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内掀起了一轮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浪潮,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从现实状况来看却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堂形式单一,上课程序化、模式化

综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虽然革新的理念倡导了很多年,许多高校仍在沿用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上课已经成了简单的程序;学生则是课上忙于记笔记,课下忙着背单词和语言知识点。这一传统的教学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哑巴英语”成为普遍现象。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很多人在工作后不得不继续上培训班补课,这无疑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教师自身缺乏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身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必须创新自身知识来满足社会和教育工作的需要。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从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方面,教学方面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这样一种观念存在,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研究是看不到效果的,是在做无用功。事实上,有很多教师也意识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所在,更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是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其结果并不理想,于是绝大部分教师宁愿守着旧的教学方法裹足不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当体现在勇于破除传统教学模式,敢于推陈出新,应对挑战。既立足课堂教学又要突破课堂的束缚,大胆灵活的选取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摈弃旧的认为英语教学科研是做无用功的观念,吸收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论证和完善。

三、长久来形成的英语教学环境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

刚才谈到了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但客观上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我国自下而上的英语教学环境最终深刻地影响并妨碍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可否认我们国家现在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上所做的努力,无论在教学观念上、教材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和创新,交际式教学法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认可和推广。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在现实中受到大的教育环境的压迫相当明显。应试教育迫使家长、教师甚至学生仍然把英语考试成绩当成第一位的。这样的现状其结果是老师依然满堂灌,学生依然埋头死记硬背,习惯于沉默死板的英语课堂。到大学以后这种多年来形成的惯性必然深刻影响到英语课堂的氛围。老师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如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帮助他们“反客为主”。

这个过程的确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首先是学生多年的学习习惯已然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结束时的意见反馈是认为大学英语所学的“知识”不如高中所学的多。这里,学生所说的“知识”其实是传统课堂所灌输的语法知识和各种知识点。可见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其次,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严重缺乏导致课堂活动开展受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必定要求学生承担主人翁的角色,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状况是许多课堂活动安排下去后很难得以良好的实施。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宁愿埋头记笔记也不愿意站出来展示自己。很多学生缺乏信心和勇气,因为无法用英语表达而使自信心受挫,表现出非常紧张、焦虑和不安的负面情绪。这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转贴于

四、过分强调四六级考试,忽视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

尽管近年来关于是否取消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争论不断,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考试形式都会影响到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为了淡化四六级考试对学校、老师尤其是学生的影响,我国也进行一系列革新,如:取消了四六级考试的百分制,不颁发考试合格证书而代之以成绩报告单,取消了四六级考试证书与学生毕业和学位证的挂钩。这一举措是积极的合理的,旨在使四六级考试回归理性。然而我国特定的社会状况使学生依然不敢忽视四六级考试,尤其是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苛刻要求都使在校生们把在四六级考试中拿高分当做目标。这样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以至于学校和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做出倾斜,进一步忽视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素养的培养。这一情况在许多高校表现的非常明显。

当然,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存在的现状不仅这些,还有其他诸如学校硬件设施不足,评价体系不合理,师生沟通不畅等诸多问题,这都是教育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希望今后有机会再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 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 本文作者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五点体会,即: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基础;平等地关注学生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认真备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用英语授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条件;课堂活动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的手段。 

 

随着高校的扩招, 现行的英语课堂已不可能进行小班授课, 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在60~100 之间,一些学校班级的人数甚至更多。如此大的班级, 如此多的学生, 导致师生间的交流机会减少, 情感联系减弱, 老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这会使得部分学生感觉被老师和集体冷落, 产生消极情绪,同时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心理需求不同,课堂教学难以有效进行。同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仍沿袭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实践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够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同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保证课堂教学交际化。 

一、和谐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知识信息的传递以外,还有情感的交流。只有做到师生情感相通,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上课关注的对象,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如果学生喜欢教师,自然就喜欢上这门课,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样的道理。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同时还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状况去调整教学和组织课堂。要关心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紧张、不活跃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言,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无意识、无忧虑、无压力的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给每节课、每单元的学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梯式目标,学生就能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就感会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更愿意与教师配合,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 

二、平等地关注学生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首先要关注每一个接受者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要不时地用目光的交流来表示在意学生。学究型地只埋头教案是讲课的大忌。这种授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忽视了, 从而丧失了听课的兴趣。老师的关注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多鼓励、少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于语言学习者犹如催化剂,它会激发学生发挥更大的学习潜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三、课前认真备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提条件 

1. 要精心备好课堂上要教授的内容。要熟知每一课中的课文、词汇、注释、练习等几个部分。还 要考虑在课堂上怎样合理安排这几个部分,才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该节课中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才能培养学生交际语言的运用能力。 

2. 备课时,我们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堂课的讲解进度和难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不仅要照顾到不同班级上大多数的学生,而且还要照顾到班上较差的学生和较优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备课前要掌握好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且做到潜心研究,诸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每天花费在英语上的时间、学英语当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3. 备课时,多收集一些课外知识,以此来弥补课文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报刊收集一些新闻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来激励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片、电影来锻炼学生的听力,弥补课堂上听力训练不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广告、说明书等英语注释来补充教参中的缺陷,充实自己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 

四、教师用英语授课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但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及语言的抑扬顿挫等,要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发音。课文讲解时,应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授课的中心内容,这样,除了英语听力课之外,学生还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不过,遇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及复杂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汉语,但要避免说一句英语马上翻译成汉语的做法,这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使部分学生不用心听英语而分散精力去听教师讲的汉语,不利于学生的听力,而确实遇到学生听不懂的地方,则以反复用简单的英语解释为宜,不必用汉语。这样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 

五、课堂活动是有效组织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的手段 

要想很好的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技巧,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提问。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提问对于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是很必要的。通过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教师在讲课时,可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结构等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语言输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使用语言的过程。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或讨论,还可以把课文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一问一答,学生既掌握了所学内容,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讨论时常常会遇到:在下达一个讨论任务时,学生感到茫然失措,不知从哪儿下手进行讨论,学生积极性不高,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因此,在新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下去准备。在讲授课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师再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话题,组织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展开讨论,然后每组找一位同学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并把他们小组的意见与课文中的观点加以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英语的积极性,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讨论的时间应控制在15 分钟左右。教师还需要注意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解决问题,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3.课堂会话。可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份3~5分钟的简短会话,题目可以围绕所学课文的话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做大量的资料查找工作,而后组织、筛选,再加工、记忆,最后再在课堂上有感情地、大胆地表达出来。会话活动也可以是师生即兴对话。如谈论天气、所见所闻、名人轶事等。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维方式。 

4.短片表演。短片表演是通过确立角色和选择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社会情景之中,使他们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跟不同的对象打交道时,应该如何得体地使用语言。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有很多的章节可以演变成短片,而我们的学生就可以成为其中的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人物情感与教学要求,同时也让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教师如同导演,在小组的编排上应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指导学生以好带差。教师尤其要关注英语较弱、而有其他特长的学生,给他们安排好适当的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综上所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教师平等地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用英语授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上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以上所谈到的五点体会,只是作者平时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发现和总结,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愿与同行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1] 郑秀芬.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02). 

[2] 翟佳.浅谈如何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j].江苏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2009,(26). 

[3]李裕娴.谈大学英语课堂讨论[j].内江科技,2006(07). 

[4] 彭灿.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j].湖南大学,2010,(04). 

篇10

[论文摘要] 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面临挑战。本文依据情感教育的内涵,从教学活动中的人、教学过程和情感课程角度对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对大学英语课程论价值进行挖掘,使大学英语课程意义得以充分发挥。

一、引言

教育部2004年正式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语言应用性、学习自主性和文化多元性成为引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性指标。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的学科资源,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从而提高自身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员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正性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以促进过程优化、效果增强和目标完善的教学模式。它具体包括以下四点要义:情感教育是师生间以情感为媒介搭载信息和认知行为的循环互动的局域系统;它是师生间基于情境的不同情感的交流场,也是正性情感的激发场;它是克服教学中知情矛盾、取得知情平衡甚至达到知情合一的协调平台;它是实现师生间教学相长、知情相通的正确途径。

国内外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较为丰富,具体可以归纳为四种方向性成果。第一,以人为中心,研究重心定位于学生。如Stern和王初明等,他们都是在二语习得的理论范畴内突出情感变量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同样以人为中心,但侧重师者。如黄良波,强调在情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三,以教学过程为中心,将情感功能策略化、常态化和模式化,卢家楣和薛丽芳;最后,以心理学为视角,对情感教育理论溯源,如卢家楣。上述四类研究各有所长,或关注于情感教育中的“人”,或聚焦于“情感”本身,但它们均建构在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属于教学理论中的某种模式探讨。如果将情感教育建构在课程背景中而摆脱教学的局限性,那么情感教育势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的课程论价值

大学英语课程主要面向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程体系中扮演公共课甚至选修课的角色,就目前的资源掌控和学科地位而言,带有某种被边缘化的倾向。就主观原因而言,大学英语的课程价值还有待挖掘。Marsh和Willis将课程分为课程规划、课程制定和课程体验三个层级。其中为课程制定全面而明确的目标定位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将课程价值最大化的动力之源。那么,如果将大学英语工具化,即定位为传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课程,那么很难激发学生的长久动力,也难以摆脱边缘化的趋势。

语言是信息沟通的物质载体,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交际桥梁。这是语言课程独一无二的优势,从这个意义出发,语言课程应肩负起启迪思维、成熟心智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大学英语教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工具,而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沟通媒介,以此为平台,以小见大,促进学生开拓个人视野,激发理性思维,理清生活需求,完善自身能力,塑造健康品格。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英语课程不再是学习中需要迈过的一道坎,而是自身生活旅途的帮手,他们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经历将超越传统的学习价值,而是被自觉地纳入到人生轨迹中,追求生命意义的存在,从而获取了不竭动力。这些目标的阐述不仅与上述三大方向性指标相吻合,更是赋予了其课程论层面上的无限价值。 转贴于

四、情感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课程规划的实现离不开具体实践,而情感教育以自身特质为依托,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将发挥三方面作用。

1.从“人”的因素出发,发挥情感教育在语言交际中激发学习者正性情感需要的系统作用

教师是情感信号的发出者,信号传递到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情感反应,从而形成师生间的互动系统。教师应该充分使用鼓励性话语,将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迁移到学生中,调节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努力驱除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抑制等消极情感因素,使他们能够在乐观积极的情绪情境中享受语言学习乐趣,从而真正发挥情感教育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决定性本质”的作用。

2.从“教学过程”出发,凸显情感教育在语言学习自主化条件下的长效作用

语言学习自主化,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既包括语言学习过程的自主化,也应包含学习者成长过程的自主化。这要求情感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中,而应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紧密相连。事实上,情感教育在引导学生认知活动,树立积极语言学习动机中作用发挥较为充分,而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创造力培养和困难形势下的心理应对等方面则明显存在落差。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情”的定位:“情”不是为“知”服务,而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部分,将“知”与“情”相融合,使课堂深入人生,才能起到长效作用。

3.从“课程”出发,建立情感教育在创造大学英语课程价值中的机制性作用

情感教育可以超越教学模式的范畴,摆脱英语教学中手段性角色,产生课程层次上的功能。这是将情感教育与语言教育课程交融的崭新课题,需要从课程目标、内容规划、实施方法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加以定位,使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形成独立性机制,创造出知识、能力、精神、文化等多方位的综合财富,从而将大学英语课程价值最大化。

五、结语

情感因素的丰富性决定了情感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和人的发展为立足点。笔者从课程论角度对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加以初步剖析,旨在加强情感教育课程模式下的理论探讨,使其与英语课程的融合能够发挥更大效能。

参考文献:

[1]黄良波.情感教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J].长沙大学学报,2010,(3).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