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形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10:4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形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形设计论文

篇1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策略手段、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教学预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对教案的说明,更重要的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案则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确保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讲稿式、纲要式、表格式、网络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教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中小学体育课教案通常采用表格式,多数以学校自订的标准为规范。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一是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二是都是根据同一堂课所涉及的所有因素来进行设计的。进行新型体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四个问题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之处。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实践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学情、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够全面

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部分。教学背景分析由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单元教学计划等要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由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等要素组成;教学评价设计由安全预案和课堂效果评价方案等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与教学设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这十一个要素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对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制定学习策略、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等起着关键作用(见表1)。

3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课次

安排不合理,东拼西凑出来的,缺少单元考核与评价的课时安排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教学计划的初步设计,是教学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要先安排好单元教学进度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参考所使用的教材,安排若干个单元;高中阶段的,分必修和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为18个学时,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可由3-4个单元组成。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内容,要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此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妥善安排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措施。单元教学内容简单一点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安排4-5课时,比如短跑、长跑、技巧等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复杂一点的则安排6-8课时,比如广播操、武术套路、健美操等内容。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一般采用表格式,内容包括:课次、达成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内容和方法等六个方面。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课时应安排考核与评价课,一个单元教学结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4教案设计表面花俏,但内容老套;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

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缺少动作要领叙述、身体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布置等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案的格式通常采用表格式。有些教案从表面上看,分了七、八个部分,如:情景导入、情景再现、模仿尝试、合作探究、创新提高、身心放松等等。为方便实用,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有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课改前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来叙述的。教学目标的分类受到了各教育流派的重视,他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对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最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地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新课改的要求是从认知、技能、情感、社会适应和运动参与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总体目标,编写教案一般可以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案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构思要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基本部分的设计是一个教案的核心和精华,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构思不要混乱,条理要清晰;能体现体育新课改所要求的分组、合作与探究,师生评价等环节,能运用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指导。还要遵循动作技术教学顺序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围绕技术动作学习时的易犯错误与纠错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在设计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来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小学低年级(水平一)简单一点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滚爬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动作展示与评价分组创新(生活化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展示与评价。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水平三、水平四)动作技术难度稍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篮球曲线运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分层分组(男、女分组,分二到三个层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展示与评价游戏或教学比赛(运用所学技术提高能力)。高中(水平五)动作技术难度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纵箱分腿腾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陆地辅练习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分解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分层分组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完整动作练习独立完成练习。教案的教学内容中对动作要领的叙述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动作示范很规范,但动作技术讲解时不能用术语精简准确表达,常常用自己的语言随意讲解的现象。对动作技术要领的叙述可以是专业术语,也可以是动作口诀。一个完整的教案,体能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的布置等内容同样不可缺少,体能素质“课课练”一般安排在基本部分结束后或穿插在整节课中,时间为5-8分钟,选择的内容要合理,与主教材相关联,应充分利用当堂课的场地器材来进行素质练习。课外作业的布置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谭文瑰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参考文献:

[1]祁晓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与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2011(04).

[2]杜俊娟,潘勇.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及操作程序[J].体育教学,2011(01).

[3]曹桂华.浅谈体育老师如何对体育课教学进行有效的考核[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

篇2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1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必要性

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加强建筑结构的设计相对较为重要,简单的说也就是保障建筑使用的安全与实用,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1.1 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必要性

首先建筑结构的设计安全程度将对工程的质量以及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就应该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对建筑的施工以及使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我国的发展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这也就必须要加强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此来保障人们生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此外,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提升,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风格等外在形态较为重视,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控制,在保障外观的美化与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建筑的安全性。

1.2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对各个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也逐渐的趋于完善,这就要求加强对结构设计的控制,因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与依据,因此,建筑的设计安全就是工程施工安全以及建筑质量的前提。由此可见,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是工程的关键,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工程造价的管理。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应保障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以此来为人民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抵御,可以确保建筑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应具有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的趋于稳定化的发展,但在对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

2.1 抗震性相对较低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的设计进行规范,明确要求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而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抗震性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就从近几年我国出现的地震来看,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没有满足国家的抗震标准,这也就对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同时,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抗震性认识不到位,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就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将其流于形式。由于我国的范围较广,各个区域之间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保障设计人员对地区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设计。

2.2 设计的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筑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也就造成部分的建筑类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状况,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首先,有的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节约成本,在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成本过于克扣,对建筑的安全以及质量并不重视,这也就为建筑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威胁,例如在对钢筋进行配筋的过程当中偷工减料,导致其使用的期限较短,并且容易出现变形。

2.3 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由于设计单位的员工经验的不足或者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原因,也就导致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为建筑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也有的设计人员对外观过于重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明知道建筑公司对外观的要求是行不通的,但为了利益,没有提出异议,这也就导致建筑的危险性,虽然这一状况在设计单位相对较少,但仍是存在的。此外,由于设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对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知识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也就导致其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

3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也是工程的关键工序,这就应该加强对设计的重视,从设计中来加强建筑的安全性,保障设计的安全以及实用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下对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建设。

3.1 严格遵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想要加强建筑的质量,并保障建筑的安全问题,就应该按照我国对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对结构进行设计,加强建筑的质量。国家对建筑设计的规范不仅是从技术上,而且是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可以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对建筑设计单位进行约束。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的趋于完善化发展,建筑的结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应进行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来鼓励相关的人员进行举报,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2 提高建筑设计的抗震性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应保障建筑的抗震性达到国家的要求与标准,并要求相关的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对我国近几年所发生的地震区域的建筑物进行分析,对抗震因素进行了解,保障建筑物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抵抗,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发展。此外,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其有足够程度的重视。

3.3 加强设计师的质量意识

对建设结构进行设计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这就对设计师有一定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工作态度、创新思维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应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还要求设计师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并做到按规范设计,在保障结构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设计的安全性。此外,还要求设计师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加强对新事物的学习与接受,并对建筑中的抗震进行正确的认识,确保建筑的安全。

3.4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的加快,相应的规范也在不断的完善,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由于科技的发展逐渐的加快,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在建筑行业中也逐渐的融入了先进的技术,但是有很多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对先进的技术不能进行熟练的使用,这也就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就应该在设计单位定期的进行培训与教育,加强设计人员的相关技能水平,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以此来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与质量逐渐的受到重视,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是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的趋于完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对建筑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博,石国栋. 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科技信息,2012( 4) : 88-89.

[2] 周超. 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建材与装饰,2013( 3) : 36-38.

篇3

关键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054-05

“彰显大学生精神风貌、蕴含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大学班级文化本质在于文以载道、以文化人。”[1]然而,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在充分发挥释放自由、渗透主流价值、促进对话交往、提升精神品质等功能的同时,也广泛存在着深度异化的问题。因此,探求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问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方式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学界对“班级文化”理论的阐释不断深化,诸如,亚文化视角认为,“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大多数成员在学校环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产生的生活式样。”[2]文化综合体视角认为,“高校班级文化是经过反复实践而创造的对班级成员的行为模式起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综合体。”[3]虽然学界研究的视角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其最基本的内涵,主要包含从社会文化、大学文化、青年文化三个维度对大学班级文化进行剖析。首先,从社会文化维度,大学班级文化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传播、借鉴先进外来文化,培育并创新新型文化的同时,将自身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是社会文化发展最为牢固的根基;其次,从大学文化维度,大学文化通过促进、提升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尺度等产生积极影响,辐射到大学的各个领域,推动班级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共同发展;最后,从青年文化维度,“青年文化是得到青年基本认同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以及生活方式的总和”[4]。大学班级文化的主体是青年人,它是凝聚青年人的精神纽带,体现着青年人的思维以及对大学班级文化的认同感。虽然不同时期大学班级文化会产生变化,但大学班级文化中始终彰显着青年人特有的气质和精神的价值观。

明确“大学班级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探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则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指在社会文化、大学文化、青年文化的浸染和影响下,发挥其释放、渗透、促进、提升等特有功能,并通过扩宽渠道、凝聚共识、联结生活、选择高雅文化,从而实现班级文化主体的认同和内化。

(一)释放自由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获得自我教育的自觉意识与能力”[5]。释放自由功能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将班级学生追求内心自由、生命自由,成为实现理想、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真实要义,并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陶冶、锻炼、反省、培养的精神摇篮。大学班级文化为学生绽放自由、释放生命的原始能量提供一个自由的生态环境。“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6]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释放自由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营造宽松环境、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不断发挥作用。释放班级学生自由主要体现为两个优势:其一,激发班级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自由使创造绵延,班级学生按照新的方式对原有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和联想,从而形成独有的个性特征,进而成为具有创新个性的班级主体。其二,唤醒班级文化主体的自我意识。倡导彰显学生个性、重视学生个人意愿表达的班级目标与正确价值观,使其成为班级学生认同的深层次的行为准则,唤醒班级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渗透主流价值功能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使这些主导文化进入班级,并被班级文化主体认同和内化。”[7]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把社会主导文化渗透到学生中并被学生吸收、内化的功能。所谓渗透主流价值功能,是指通过班级文化环境、活动等间接的文化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渗透性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在吸收、整合、内化的过程中提升其思想品质和素养的功能。一是通过主题渗透。通过理论知识研讨、名师座谈等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教育内容的问题与观点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通过实践渗透。利用班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平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引导行动,在行动中渗透知识;三是通过环境渗透。通过硬件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网络环境的渗透,使其发挥潜在的导向作用。

(三)促进对话交往功能

“大学班级文化的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会通过各种形式和传播载体,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促进对话交往功能是指利用班级活动、班级网站等载体,以提升班级学生的对话意识与创造对话情境为前提,借助适宜的主题与时机,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与自由对话,并实现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相互联系。首先,提升班级学生对话交往意识,创造良好的对话交往情境。辅导员以“激发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彰显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世界,从帮助与关怀的视角唤起学生对话兴趣。其次,找准对话交往的主题与时机。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正确引导性的主题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正是激发学生思维与言语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促进精神交流与自由对话。“对话的深层蕴意就是精神交往,其目的是促进人内心世界的丰盈,实现人心灵的陶冶和充实”[8]。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以人性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知识传授、生命领悟、行为规范等方面,激发班级学生心灵碰撞,产生共鸣。

(四)提升精神品质功能

提升精神品质功能是着眼于教育者有意识指导和受教育者潜意识接受,主要以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的价值选择、精神品质和理想追求,促使班级学生追求高层次、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9]为此,运用好班级文化形态中的提升精神品质功能是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一是培养班级学生的理性自觉,这种独特的理性自觉不仅将学生的生活意义、价值实现与美好生活的普世价值相联系,与校园、社会发展相联系,而且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与班级成员的幸福生活相联系;二是培养班级学生追求卓越、优秀的精神动力,帮助班级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建立良好的精神世界;三是培养班级学生审思明辨的能力,引导学生明智地处理社会、班级以及个人事务。

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开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

(一)在顺应中逃离自由

在当前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管理者遵循着马克思所说的“形成真正集体的前提条件是个人自由,集体不应该成为个人自由的束缚和绊脚石,而应该成为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在顺应中逃离自由”的问题十分突出,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自由”本质内涵的错误解读,以及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行动上发生了偏差。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在充满种种利益诱惑的市场社会,存在着在顺应中媚俗的大学班级文化,正如钱理群先生哀叹的“我们在培养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二是将自由等同于绝对自由,也就是无任何限制的自由。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部分班级学生认为“随心所欲”最重要。然而,“自由和约束是不可分开的统一体,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约束,二者互补互渗。”[10]因此,长期地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由、理解自由,将导致班级学生认识问题发生偏差、对待事情极端化。

(二)在功利中逃离价值

在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班级文化异化为犬儒文化,一种顺应主义的文化。受网络媒体错误引导的影响,班级学生在功利中逃离价值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辨不清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之间的关系,导致个人主义滋长;重视追求物质生活之梦,轻视对精神生活之梦的追求”[11]。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主流价值的错误认知。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功利主义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少关注集体利益。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有帮助,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较强的目的性导致部分同学对自己目标以外的其它事情不闻不问,认为参加活动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因而拒绝参与班级活动”[12]。二是功利主义使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化。学生认为班级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完全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三是功利主义使价值取向个人化。学生一味地追求显性的、即时的效益,并不考虑对自己长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功利中逃离价值问题将直接影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在形式中逃离对话交往

班级文化活动是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但目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深入、持续性。班级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沉醉于只有概念没有多少实际内涵的“空中楼阁”式的班级文化,把大学生的真实生命丢得干干净净,脱离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13];二是缺乏创新性。班级文化活动主要以传统的娱乐形式开展,未能实现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并未为人们提供一种充分体现尊严和生命价值的理念信仰,使之成为生命意义新的荫庇所。”[14]而且,开展的活动过于重视数量而缺少对质量的关注,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倦怠,以及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削弱。“对待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也不应‘大呼隆’运动式地开展,必须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思维创新的空间,一个实践的舞台”[15]。因此,班级文化活动是否具有持续性、创新性、主导性将会影响开展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

(四)在追求外在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

“人的精神品味是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开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1]从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来看,班级学生存在着在追求时尚中丧失精神品味的问题。一是班级学生主体选择具有盲目性,素质具有差异性,认识具有封闭性;二是功利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存在偏差。其具体表现为:首先,盲目追求时尚。班级学生呼吁举行以时髦的节目、话语为主题的班级活动,但在活动中却“忽视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在班级塑造中独特的地位,并没有将行为、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班级文化深层融合”[16]。其次,缺乏精神自律。在行动中,大学生往往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他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自动地获得相应的补充。因此,在追求时髦中丧失精神品味将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价值的体现。

三、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保证学生与教师有一个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积极扩宽教育渠道,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这样才能切实增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扩宽渠道,让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

大学生思想自由释放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与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扩宽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释放大学生思想自由是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宽教育渠道。通过利用主题研讨的形式,以“国家梦・社会梦・我的梦”为主要内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热点进行每周固定的研究讨论,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其次,扩宽宣传渠道。通过利用班级宣传栏、海报、编排话剧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后,扩宽网络渠道。“调查显示,新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17]由此可见,网络渠道成为大学生最典型、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并起到促进教育渠道、宣传渠道的作用。网络渠道主要通过利用班级网站设立“班级文化建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讨论专栏,为班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建立专栏维护、监督小组,以保证讨论专栏的持续性、话题的准确性以及班级成员的参与性。

(二)凝聚共识,在尊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

“文化多元化使整个社会不再有至高无上的文化权威,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失去了解释标准,造成了价值选择的迷茫、价值尺度的失衡,大学生也只能跟着感觉走”[18]。因此,如何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至关重要。“寻找主流价值取向归位的途径和方法,要在充分认识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差异性和超前性的基础上,侧重大学生价值取向本身合理性的增强及其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整合。”[1]从班级这一独特的基本组织出发,凝聚班级学生思想共识,回归社会的主流价值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路径。凝聚班级学生思想共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将幸福观教育与日常情感熏陶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将正确幸福观传递给班级学生,解决班级学生实际问题。其二是要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教育与推进生涯规划与发展的针对性活动相结合。班级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会、就业技能培训会”等,针对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三是要将培养批判能力与案例分析活动相结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与重建”[19]。班级文化建设亦是如此,班级学生更应具有批判能力,班级举办案例分析活动,对社会的话题、行为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并不断增强学生做人做事的自治能力与自律精神。

(三)联结生活,让大学生有交往对话空间

大学生有交流对话空间是推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要从联结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拓展主题教育空间,提升大学生交往对话能力。班级是“组织动员大学生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形成的以依托空间为基础的特定社会场域”[20]。由于创设地点、发展形态不同,班级将拓展班内与班外主题教育空间。首先,班内主题教育空间。班级组建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组,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特点、趋势进行探讨与分析,增强班级存在感。其次,班外主题教育空间,以“班级梦,志愿行”为主题,开展“三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化。班级在偏远山区学校成立志愿服务基地,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学习梦;团队化。走进社区建立班级志愿服务站,让学生在行动中回馈社会;常态化。以内在建设和外在宣传两种途径打造班级志愿服务文化。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结合班歌、班训等文化要素,吸引更多的班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同时以内部建设为核心,班级将志愿服务时刻体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组建班级一帮一互助小组,实现班级学生共同成长。

(四)选择高雅文化,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

精神品味凝聚了文化创造的智慧和理想,内涵着人本质的全部意义,将对人的情感、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将提升大学生精神品味作为核心,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首先,要引导班级学生选择具有道德感、使命感、责任感的高雅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确立的坚定信仰”[2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对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先要了解和培养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追求,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其个性联结关系,联结世界,以提升大学生个人的精神品质。最后,要引导班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的高雅内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个人创造性的同时,不盲目地追求“自我利益”,应拒绝现世社会的各种诱惑,不能失去自己的灵魂而沦为现实的附庸,从而在帮助学生处理好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味。

参考文献

[1] 黄正夫,易连云.意蕴、境遇及诉求:大学班级文化的德性审视[J].大学文化研究,2013(1):109.

[2] 初晓磊.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9):79.

[4] 万美容.论青年文化及其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17.

[5] 张桂生.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人格本位”教育理念[J].思想教育研究,2010(8):10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7-508.

[7] 杨骞,蒋洪波.大学生自我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0.

[8] 成雁瑛.论大学教育的对话机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9] 海国华.积极建设班级文化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中国教育学刊,2008(8):25.

[10] 马海花.追求自由与逃避自由[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1] 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8(8):38.

[12] 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1):117.

[13] 王泓.大学生文化的俗化倾向原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9.

[14] 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8):57.

[15] 李堂.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12.

[16] 李合亮,王辉.新媒体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49.

[17] 苏旭东: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的理性回归[J].教育探索,2012(10):124.

[18] 李琰,易连云.基于道德精神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4.

[19] 严振华.“中国梦”视阈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J].江苏高教,2013(5):134.

篇4

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从刀笔契刻到青铜浇铸,从竹简书写到纸张的水墨挥洒。汉字字形由大篆、小篆的古文字慢慢发展出隶书、楷书的今文字。篆书雄厚浑厚,端庄凝重,盘曲圆转,字形狭长。隶书扁方平整,横画蚕头燕尾,撇捺左右分张,精致典雅。楷书横平竖直,稳健端庄,字体方正有型。汉字笔画从复杂繁复变为结构简单笔画规整,从象形的图案符号,发展到相对简洁的抽象符号。我们现今使用的汉字都有其特有的构成和布局特征。基本的结构方式有独体汉字和合体汉字。合体汉字根据偏旁的多少与所占位置比例,又可分类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品字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设计师在掌握了汉字造型的基本的规律后,从汉字的字形入手,以汉字为主题,保留汉字的基本架构和笔画形态同时借鉴对比、均衡、对称、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突破字体固有形象,丰富原字体符号的所指内涵,形成创新的字体创意造型。如中国铁路的标志,就是由“工人”二字设计而来,“人”撇捺变形为圆形环抱在“工”字上方,整体造型像火车头行驶在“工”字形铁轨的上方,寓意工人阶级是推动时代前进的火车头,标志较好的体现行业特征,既表形又表意,造型简练而又寓意深刻。

二、从字意入手——以意解形

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其表意的特征决定每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字意,我们在进行汉字型标志设计的时候首先可以从汉字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入手结合与之相适应的符号变形夸张,将字体的笔画意象化、具有暗示性,使字体设计变得有意味。将文字的内涵特质通过视觉化的表现手法揭示并拓展文字含义,达到文字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完美融合。杭州的城市标志以汉字“杭”篆书形式演变而来,把汉字笔画替换为航船、城郭、建筑、园林、拱桥等诸多要素,标志运用了江南建筑有的翘角屋与圆拱门来表现江南蕴含的中国文化和特有的地域特征。整个标志像一艘前行的航船、一座历史悠久又时尚新潮的城市。抽象的文字与具象的符号图形结合象征关系提升了文字标志的意境。

三、文字的图形化处理

汉字的起源就是图画,古代石刻、陶器中均有发现类似汉字的图案符号,汉字的造字本身就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取自对自然之物的形体描摹概括,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来,越是古老的汉字越是具有较强的象形特征。以汉字为主题的汉字型标志,利用汉字“以形见意”的特征,结合现代标志图形的设计手法,设计成形式独特又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

1.字体设计的局部图形化处理

汉字字体设计中局部图形化处理在现代包装、招贴、标志中常常见到。一般根据产品特征、公司文化、广告传达内容结合文字本身内容含义,将汉字中一个或几个笔画置换为意义相关的图形,使文字的含义形象化,内涵得到充分展示。如1992年国际拍卖会标志,采用标准宋体字“拍”,利用置换同构的手法,将文字的局部替换为设计图形符号,用代表拍卖行业的小锤子替换“白”上方的撇,文字由抽象转换为具象,形与意高度提炼概括。文字外观的印章式圆环,则是象征拍卖会的公正、诚信、严肃。这种将文字的形象化、符号化的处理方式,能将标志信息准确、直观的表现出来,充分发挥汉字的图式性、象征性的特点,“半字半图”的设计方式,使标志图形寓意深刻。

2.字体设计的整体图形化处理

与文字与图形融合的局部处理方式不同,整体图形化的字体设计方式是将文字所有笔画向图形转换。将文字的内容与外在造型所表现的含义融合,既是可以辨识阅读的文字,又是具有形式美感的图画。在保证字体大体框架结构的同时,利用汉字的笔画连接、穿插、变形等处理手法将文字形象化,使字体符号不仅可以“读”还可以“看”。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就是取用“世”字,在保有原有字形的基础上将字体变形为牵手舞动三口之家,并且巧妙的与下方的“2010”结合,整体变为图案,较好地表达的家庭和睦的涵义,广义上又可以理解为“你”“我”“他”的全人类和谐相处美好愿景,标志整体图案拓展了原有字体的寓意,内涵更加丰富。

3.书法笔触在汉字型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篇5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文化”甚嚣尘上,产品的人文内涵普遍缺失。然而,大众对于产品的要求却水涨船高,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对于技术的膜拜,而是开始注重自然美,追求个性化。富有人文内涵的产品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有社会、个人,也有设计本身等原因。对于产品而言,当人文内涵被提升,就有了人情味,产品更加富有亲和力,人们也对它更加认可。从另一方面讲,为了得到市场认可,人们的青睐,各大商家和设计师都在产品的娱乐性、趣味性、便捷性等方面努力,体现产品的人性化。人性化和工业设计并不相悖,相反两者还是相辅相成的。换而言之,工业设计的发展能够为人性化设计的发展提供条件,而人性化设计也能够提升工业设计的内涵。事实证明,无论是服装行业还是电影产品,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餐饮行业,它们的分类越来越细腻,也越来越多元。这是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重要关系。这就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产品设计的内容在增加,生产模式也发生着改变,产品文化更加多元。换而言之,正是因为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流行文化的到来,才导致产品设计的审美特征更加多元。因此,设计师在产品设计中一定要抓住不同社会群体的情感需求,提升产品的人文内涵。这是尊重市场的要求,也是产品在市场中生存的依据。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理念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人性化产品的设计,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都走在世界前端。二战之后,他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对人性化产品的设计非常重视。比如说,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就设立国家设计委员会,英国前首先撒切尔就宣称:“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是不能没有设计师”。德国也提出“设计就是科学”的口号。可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多数发达国家将人性化产品设计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虽然有“设计”一说,和西方概念并不相同,尤其缺少人性化概念。我国的设计更多是民间创作,注重外观没,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我国人性化产品的设计在推广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资金投入少,优秀设计人才群尚未形成。当然,了解自己缺点,对阵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都需要积极向西方学习,扬长避短,才能为我国人性化产品的设计铺平道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产品设计理应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我国人们的审美趣味,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也是让产品更加人性化的道路之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地位也大幅度提高,在产品设计方面融入传统文化理念,走本土化品牌路线,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在产品设计中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只把带有民族符号和纹饰简单叠加,而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自然的观念融入到设计中。

三、产品功能的人性化设计

篇6

剪纸艺术虽然是一项民间艺术,但是其艺术表现形式中有许多特点是现代平面设计可以借鉴和取用的部分:首先,剪纸艺术具有平面化(二维化)的特点。剪纸作品会将不同时空地域的人物、事物、动物或植物结合在一起,并且在结合过程中将各种形象以正视的角度表现,就像埃及岩画一样,身体部分是正面,而把头来回扭动的过程记录下来。这种表现看似不符合透视法则,但是却反映了物像最基本的特征,也便于在二维画面中将各个部分进行有机的联系。其次,剪纸艺术还具有鲜明的图底表现关系的特点。剪纸的美学基础是阴阳学说,在各种剪纸作品中,人们都可以最直接的感受到虚实结合的造型关系。这种表现方式又被称为阴阳相存。所谓“阳剪法”是把有用的花纹保留下来,剪下留白的地方,而“阴剪法”就是挖空的部分为花纹,保留花纹以外的部分,呈现出凿空的形态。现代平面图形创意设计中的正负形表现运用了剪纸这一艺术特征。再次,剪纸设计中运用了优美的构图和构成形式,在团花形、方形剪纸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对称式、放射式构图的使用,在拉花剪纸中又可以欣赏到连续式、反复式构图的使用,在人物、动物、场景、字体剪纸作品的细节之处,存在着节奏韵律、疏密繁简的构图变化。此外,剪纸具有概括的特点。剪纸的创作过程受到材料和制作工具的限制,不可能将设计对象的每一个细节表现和展示出来,只能对刻画事物做减法,将最具有设计对象特点的内容保留并剪刻。剪纸还具有夸张和变形的特点。

二、剪纸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

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城市,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聚集地,最具代表性的就包括地方小吃、剪纸、纸扎灯(秦淮灯彩)、木刻、石像、明城墙等等。南京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北文化艺术交汇融合的所在,因此南京剪纸也在继承苏、浙等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吸取了北方剪纸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南京剪纸艺术的造型手法粗中有细,拙中显灵,它摒弃了北方剪纸中规律性极强的图案和高度程式化的特点,比较忠于自然原物,又不失归整均衡的造型,显得比较淳朴。将地方剪纸艺术和地方小吃内容结合进行宣传展示和推广,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和表现空间的。这是对剪纸形式的新运用,通过研究分析剪纸形式,并将南京特色“秦淮八绝”的宣传内容运用新的形式进行设计展示和表现,使得剪纸艺术的传达表现有了新的内容主题,同时又能很好地宣传地方美食,推广地方特色。在设计探究过程中,进行了步骤分解:首先,是基础图形的简化概括表现,剪纸的图形轮廓一般是使用二维化剪影的表现手法,所以搜集的实物图片需要被加工和简化。第二,是剪纸元素和剪纸构图的重新组合,这需要对剪纸基本纹样做一个查找和综合,将剪纸纹样进行分类,包括点状纹样、水滴纹样、几何纹样、月牙纹样、锯齿纹样等。接着,进行纹样组合位置的分析,即哪种纹样适合在构图中心,哪种纹样适合在图形边缘修饰,纹样和纹样组合过程中如何形成符合图形轮廓的完整构图。第三,创作和绘制剪纸元素表现的“秦淮八绝”的图形和运用其到版面设计中,由于剪纸图形的表现形式是传统的,图形表现细节较多,所以版面设计风格简洁,运用简洁的细圆字体和字体段落块面,加上虚线和实线对于版面装饰与分割,形成现代构图和传统图形造型的共存。特别是在书籍(菜单)每个页面设计中,也需要整体版面统筹。虽然内容简洁,但是鲜明的剪纸风格以及独特的线条感,却给人一种精妙的感觉,每个页面的红与白相对相称,形成节奏变化,大方而整洁。

三、小结

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特点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75-02

近年来,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话题增多,环境艺术设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而其设计的个性化是其满足观众的基础,本文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个性化的相关问题做具体的分析。

1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环境为基础,将设计作品与环境相融合,并通过空间体型、比例缩放以及材质肌理等来实现艺术的价值。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广泛,包括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广场等公共场所的设计以及雕像等艺术作品的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可将环境艺术分成三个层次。其中,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共同组成了人居环境。而对于商业、娱乐休闲等人居环境是由人造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属于具有情趣的空间环境。人类的基本素质、审美理念以及对环境的判断是相互统一并互相影响的,只有三个层次紧密结合,才能够使人类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2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应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整体性、动态性以及特色性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个体的特性应该在整体中得到体现,并重视同一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效果差别。总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其特色性,其具体的特点如下: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互相统一,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服务功能。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尊重人类的基本利益。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无害性和积极性互相统一,其无害性主要是指环境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同时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自然,设计过程及设计作品都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其积极性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以积极性的、正面的意识为主体,同时不带给人消极的情绪。

(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整体性与多样性互相统一,首先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要具有正确的、统一的理念,并能够满足不同审美对象的需求,实现整体性与多样性的并存和统一。

(4)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互相统一,也就是说,现代艺术作品除了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审美需要外,还要适合人类的基本生活,具有实用性。

3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下个性化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具有个性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对概念化、公式化环境设计的冲击和反思。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创新意识弱,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具有良好设计理念的设计师,往往由于设计师的经验不够丰富,使设计作品不具有实用性且不能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为了实现其设计的个性化,首先设计师要具有高超的水平和正确的理念,设计师应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经验,并在坚持环境设计服务于人类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使所设计的作品具有独立性,并且设计师对作品的考虑要全面,要做到尽量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个性化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对整体设计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的掌握,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是却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缺少和需要的东西,对设计者思想的解放和更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大工业生产的影响,个性特点不明显,导致了人类的审美疲劳。因此,近些年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个性化设计理念也被大量引进到设计师的作品中。而对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首先是要尊重自然,并将自然风景引用到人类的室内设计上,同时要打破以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中的个性化缺乏现象。如用优美的曲线代替枯燥单调的直线,用丰富的色彩代替单调的灰白色等。总之,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人类审美观念变化的需要,好的环境设计能够愉悦人的心情。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必须强调其设计的个性化。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设计师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并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设计水平。

4 影响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的因素

现代环境艺术的个性化设计主要是指设计师对环境的形式和风格的改进和创新,是设计师主观意识的体现。强调客观设计中人的主观理念的重要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主观意识和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本文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因素分析如下。

4.1 个性化设计易受风格化的制约

城市设计在长期发展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风格和理念。这样很多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尤其是城市居住空间设计时很容易遵循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设计理念,使其个性化无法发挥。另外,个性化是环境设计师对自然和对建筑设计的本能反映,为了使城市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设计师也往往会选择约定俗成的设计理念,这样设计师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化设计受到制约。

4.2 个性化设计易受到空间使用功能的制约

任何一个设计都应具有实用性,这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使用功能是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也正是由于过分重视空间的使用功能而忽视了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意义,很多设计师不能做到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并且在两者发生冲突时,选择前者作为设计理念,这样严重影响了个性化设计的发展。环境意识的渗透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需要设计师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个性化做出体现,这样也能够更好的体现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在同一空间,不同风格的个性化就是功能化增强的最好体现。

4.3 科学性与艺术性存在矛盾

对于一个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说,要时刻保持其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统一,加强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但是很多设计师由于正确设计理念的缺少以及设计经验的缺乏,往往顾此失彼,所设计的作品要么乏味枯燥,要么匪夷所思,不具有实用价值。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中,坚持设计的科学性十分重要,设计师应从整体设计、作品装饰、物品陈列以及其他细节上将科学性与个性化紧密结合,并合理的运用于其作品设计。从而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互协调统一。

5 结 论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未来人类重点研究的学科。环境的发展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心情。好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表现,然而由于受传统工业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往往缺乏个性化,不能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个性化成为了设计师需要深刻讨论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除了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工作经验以及对审美的把握等。因此,要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就要不断地增加设计师的经验,使其从根本上改变单调的设计理念。当然,环境艺术设计还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个性化特点,使作品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从而丰富人类的视野,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勇.环境艺术设计与美的形式法则[J].郑州轻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8

体育教学要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健康是三维的。所谓三维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给体育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课题。

一、如何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的束缚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导致了在教学设计和操作上过分追求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只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基本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何摆脱传统的体育教学观的束缚,用三维健康观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它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新的课题。我们要在传授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身、心、社”的健康,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因此,应当以“运动”和“运动技能”为载体,突出“身、心、社”健康的教学设计新思路,强调课程目标在三维健康上的达成,用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用教学评价把握教学方向,进行教学设计。

二、突出三维健康观的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应当围绕增进学生“身、心、社”健康进行设计,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作用方向。在设计时,它主要把握以下教学设计环节:确立作业目标、设计教学等。通过对作业目标进行合适的技术性的界定,可使目标得以最好的实现。通过设计教学为实现作业目标提供支撑和途径。

三、如何确立作业目标

确立作业目标时,首先根据各“活动目标”之间的关系,筛选教学内容;其次,应把“活动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下位作业目标;然后,应把这些下位作业目标进行整合。现举例说明确立作业目标的方法,以“水平四”“活动目标”为例。

第一步:将学段课程目标进行合理整合,形成三维健康的多目标体系。《课程标准》在“水平四”的“活动目标”里有: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等)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比赛中,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等。这些“活动目标”容易融合成作业目标体系,实现多目标的整合。因此,可以选择篮球教学内容。

第二步:将篮球教学内容分解,筛选出运球、行进间传接球、投篮、运球上篮、教学比赛等。上述教学内容都可以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如分解成运球练习、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等;而上述教学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如分解成自己统计成功率的投篮练习和运球上篮练习等;而通过教学比赛,借助运动角色的分配、转换,能与同伴配合,如谁打中锋、谁打前锋等。

第三步:复习运球、行进间传接球,实现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的目标;复习投篮、学习运球上篮,实现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目标;进行教学比赛,实现在体育比赛中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的目标。

四、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有可能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已有教育功能,挖掘其增进“身、心、社”健康的功能,注意多目标的整合和实现。下面举例说明。

例1“耐力跑”的教学设计。

(1)自定慢跑速度的2分钟节奏跑。要求:自己跑,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注释:实现作业目标之一,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2)2人商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要交谈体会。注释:实现作业目标之二,培养同学间的情感和顽强的毅力。(3)用动作代替语言描述,传递信息接力跑。要求:4人一队,每人跑400米,排头在弧形起跑线后起跑。注释:实现作业目标之三,发展耐力。

例2“障碍跑”的教学设计。

(1)每个学生挑选一种自己最有把握通过障碍物的方法做尝试性练习。(2)每个学生挑选两种自己最有把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安全;选线;对策

        1  线形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1.1 直线。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员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一旦有突显信息出现,就会因措手不及而肇事。另外,驾驶员在长直路段爱开快车,致使车辆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分速度仍较高,若遇到弯道超高不足,往往导致倾覆或其它类型的事故。

        1.2 平曲线。平曲线即弯道,平曲线与 交通 事故的关系很大。在圆曲线上,由于横向力的存在,对汽车的安全行驶会产生不利影响。大半径曲线比小半径曲线的事故率低;连续曲线当半径协调时,事故率比不协调时低。

        1.3 纵坡度。调查表明,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山区高速道路上,发生于坡道部分的交通事故分别占17%、18%和25%。分析山区高速公路坡道上交通事故率高的原因,主要是下坡时,驾驶员为节油常采取熄火滑行的操作方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采取应急措施。

        1.4 线形组合。行车安全性的大小与不同线形之间的组合是否协调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线形组合往往是诱发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如线形的骤变,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上,在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插入急转弯的平曲线,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设置断背曲线,纵坡长度过短,出现锯齿形纵断面等等。

        2  线形设计中的其他问题

        2.1 公路选线与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线形设计密切相关,山区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往往忽视了与选线工作的重要性,线形和选线之间缺乏联系。

        2.2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各个阶段,忽视运用先进的手段对线形设计方案做深入细致地研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比选就确定设计的最优方案。

        2.3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缺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出现了占多农田,占多高产田的现象。

        2.4 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忽视环境保护,忽视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勘测,没有查清其对高速公路的影响,缺少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线形设计问题的对策

        3.1 安全问题的对策。在平曲线上应该保持期望车速的连续性,如果由于 经济 和环境的原因在某一地点标准降低,就应通过清晰的标志、标线和其他警告设施提前告之驾驶员前方潜在的危险,并引导他们安全通过危险位置。曲线的偏角不能太小。曲线偏角过小时,曲线长度看起来将会比实际的短,使驾驶员对公路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这种错觉偏角越小越显著。尽可能使用缓和曲线,使用道路曲线能自由流畅。缓和曲线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设计的一条驾驶员易于遵循的路线,能使车辆在进入或离开圆曲线时不致侵入邻近的车道。慎用直线,直线长度的长短直接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直线过长时,在长直线上行车过于单调乏味,容易造成驾驶人员的疲乏和放松警惕。与地形相适应的路线不仅能诱导驾驶员的视线,而且能使司乘人员心情舒畅,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在纵断面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有纵坡、坡长和竖曲线半径,采用较小的纵坡和大半径的竖曲线,能同时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距及超车机会,有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竖曲线设计中就尽量避免连续的短竖曲线(特别是在直线路段)和长而浅的凹型竖曲线上应确保道路的横向排水系统。横断面设计要素包括路面、路肩、路拱、路缘带、边沟、中间分隔带等对行车安全都有影响,其中尤以行车道宽度和路面状况对道路安全的影响最大。

        因此,规划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用户提供安全、快速、便捷、舒适的公路 交通 基础设施。

        3.2 其他问题的对策。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首先,根据山区特征顺应地形设计,即是线形设计要达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降低路堤高度,减少切割,尽量保护山体平衡体系。其次,根据山区地质水文条件设计线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线形设计时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地质水文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较全面地掌握有关地质水文情况,根据地质水文条件,使线形设计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带,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线形必须经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纵断面的变坡点控制填挖高度,减少开挖面,使路基设计时较容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对于受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技术标准限制,纵坡控制难度较大时产生的高填深挖路段,因形成的大面积新坡面在雨水冲击下易产生山体崩塌、滑坡,一定要进行多方案比较,不仅从 经济 上作路基高填深挖与桥隧方案的比较,还要从技术上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全面分析地质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使工程经济、合理。如果各方案在技术经济上相当时,从保护 自然 环境考虑,宜选用桥隧结合方案。另外,高速公路工程穿山越岭跨江过河,连接城乡,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变化多端,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公路线形设计必须适应多变的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注重道路的功能需求,使线形顺适,平、纵、横组合合理,满足技术经济标准,有良好的视线诱导,注重环境保护,结合工程沿线植被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线形设计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人文景观、居民区等生态及社会环境敏感区,尽可能绕开森林、湿地、水利设施和基本农田,少拆迁电力、通讯设施及建筑物,由于山区土地资源十分珍贵,所以更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及劣质地,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控制填挖,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和植被的破坏,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要同步做好恢复工作,使公路自然融入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人工景观。

参考 文献 :

 [1]白冰,王飞.浅谈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原则和优化[j].科技信息,2009(5).

[2]王颖.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j].北方交通,2008(9).

篇10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密度日趋提高,从而加大了建筑单位的工作难度。建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其质量的优劣会对相应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合理性等产生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结构设计。因而相应的建筑企业领导及设计师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

一、概论建筑结构安全性

所谓的建筑结构安全性主要指在相应设计师的设计下,通过比较合理的施工,在相应环境下具备防止破坏及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决定于相应的施工水平及设计水平,另外还同相应的建筑结构是否进行正确的使用相关,这些又同相应的土建工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合理设置与运用相关。

二、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抗震度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几起比较大的地震,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充分表明了我国建筑缺乏足够的抗震性,大部分建筑都没有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所以,现阶段建筑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减少或避免地震给人们造成的损失。要想有效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提高建筑结构的抗折设计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国家颁布了相应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而使设计师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有法可依。但是一些建筑企业的领导并不重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其他员工,致使大家都不重视,特别是相应的设计人员。部分设计师不能充分认识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有些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甚至忽略了抗震性原则,从而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产生,这种问题在全国都非常普遍。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质状况不同,因而对抗震的级别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不光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抗震原则,更要充分结合施工地区的具体状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抗震级别。

(二)偷工减料问题严重

一些建筑结构因为缺少钢材造成安全性能降低。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部分建筑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就会过度节约钢材、偷工减料,忽视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及质量,从而减弱了建筑物当中的钢材性能,造成相应建筑物质量较差,安全性不过关。我国对于建筑物的钢筋配筋率具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不同部位的配筋率不同。所以相应的设计公司设计师必须充分重视相应建筑物的配筋率,实时监督施工过程。

部分小型建筑企业为了节省企业开支,就会采用目前还在发展中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通常都在中小城市建筑中应用,具有较强的刚度和脆性,但是韧性比较小,而且不利于建筑物的抗震性,可是能够大量节约钢材,降低成本,所以很多小的建筑企业置建筑质量于不顾,为了牟取利益而采用这种钢材。

(三)不能科学设计建筑结构

因为相应建筑结构的设计师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及丰富的经验,从而导致设计师所设计的建筑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及问题。部分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单纯追求建筑设计的美观性,不重视建筑质量,或者有时候在明知道企业所要求的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下,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不提出反对意见,导致悲剧的无法挽回。虽然在建筑结构设计业这类人只占少数,可是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相应的设计师必须要有人人自危的意识,绝不可以只站在自身或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切实为消费者进行考虑,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相应的设计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需求及情况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设计,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美观性、经济性,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三、提高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对策

(一)增强设计师对建筑抗震性的重视程度

建筑结构设计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灵活创新的思维。设计师应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认真设计建筑的每个基本构件,充分做到知其所以然,有效理解相应章程及规范的意义,积极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做到事无巨细,对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反思和总结,从而吸取教训,为之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建筑结构设计师还必须积极转变自己陈旧思想,充分认识建筑抗震性的重要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负责,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对工作高度负责,有效发挥个人材质,不断提升并有效控制相应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从而设计出能够充分体现人本意识的作品。

(二)认真遵循相应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近年来,建筑行业进入到了黄金发展的时期,建筑结构更是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出台了很多相应规定。国家出台的规定不光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更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但是相应的规定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不断的修改,因而相应的设计师绝对不可以单纯的满足以往设计标准,为了有效提升建筑质量,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相应的设计师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在建筑设计当中不符合相应国家规定的行为提出反对意见,然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或者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发生,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另外,如果建筑结构设计师对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及那些屡教不改的设计师进行及时地举报,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

(三)积极创新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所有行业及从业人员都懂的道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内容日趋复杂,难度也日趋增加。换句话来讲,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对相应的设计师的知识广度及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程序显然无法满足建筑结构设计师的要求。因而,要想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必须积极开发一种新的高精度的软件,所以相应的建筑结构设计师同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必须积极合作,共同完成软件开发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不满足于现状,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建筑业的发展,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多,不仅要求建筑具有较强的舒适性,更要求建筑具有较好的质量和较高的抗震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结构设计,因而相应的建筑企业及设计师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遵循国家相应标准及规范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伟.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控制与运用[J].科技与生活,2010(17):24.

[2]朱江.试析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J].价值工程2010(27):35.

[3]王艳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概念应用[J].中华民居,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