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5:1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护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护技术论文

篇1

对信息安全专业来说,目前的实验教学还停留在以演示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的阶段,明显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无法适应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我国的部分研究型高校中,仅有部分教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进行了尝试。文献[1]将学生安全编码能力的培养与程序设计课程群、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相结合,提出在教学中加强安全编码能力训练的几种主要途径。文献[2]从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两大环节中的共性问题入手,在分析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际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内容点面结合、教学实践知行合一的内容安排与学生认知评价体系。文献[3]针对信息安全课程具有的计算复杂性大,算法理解难度大,实验内容灵活的特点,基于三年的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一种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式,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交叉三个维度的研讨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于2011年为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选修课程,“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推出,是对我校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分析

与信息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网络安全防护致力于解决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以及其他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因此此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还面临许多未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及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前沿应用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是整个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数字信号与信息隐藏”、“数据通信原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及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经过三年的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的研究,我们发现,该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存在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严重、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备、实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并加以实践验证,本文针对这门课程的实验环节提出研究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包括研究型项目引导,开放式教学内容、多样化实验考核、随堂实验环节、团队实验研究等多方面的实验改革措施。使得该课程能在信息安全专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作用。

3.“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验证。

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网络安全与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依然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例如:防火墙的配置实验、入侵检测的规则建立实验等都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方法进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然后填写报告。对于这类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完成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验设计,无法培养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够。

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理论授课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往往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忆课本内容以应付考核,无法借助双眼环节验证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导致课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3)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备。

目前信息安全类课程大多采用统一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衡量学生实验的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倾向于按照传统的实验方法做实验,而忽略对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

(4)实验创新性不够。

网络安全技术从第一阶段防火墙,到第二阶段的入侵检测,再到第三阶段的入侵容忍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实验环节必须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编制在教学大纲中,等到学生上课的时候已经大三了,两年的变化使得有些实验已经变成了“往事”,如何适应这种飞速发展的技术变化,一直是每一个信息安全专业任课教师思考的问题。

(5)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锻炼。

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始终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够完成,因此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锻炼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都局限在每个学生的“单打独斗”,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锻炼。

4.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1)研究型项目引导。

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课程目标,教师根据研讨的专题为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安全类项目。开课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查资料和找文献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后续项目做准备。另外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自己主动查资料,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弥补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2)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实验任务为主线,配合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插入多个精心设计的子实验。教师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验任务,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己组成实验课题组,并动手解决问题。一方面克服了学时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实验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学习主体。

(3)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多样化。

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而且要求通过开放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探索培养创新能力模式。“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实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和固定的,例如:利用防火墙禁止某一个IP地址的URL请求可以使用多种配置方法。因此实验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并使用创新性实验方法。

(4)随堂实验环节。

在课堂教学之间穿插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实践,或课堂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知识点后,都能迅速通过实践方式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5)团队实验研究。

学生组成小团队自己带着实验课题,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并定期将工作计划和所完成的实验由学生组长向老师汇报,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实验进度和方向把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的安全产品,组成员的交流和发言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和纠正对网络安全技术理解的偏差。

5.结语

篇2

网络本身的缺陷

信息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中进行自由的传输和获取,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网络本身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和安全威胁。其中针对网络开放性进行攻击主要是针对网络通信协议、物理传输线路或硬件与软件漏洞的攻击,这类攻击具有广发性和难控制性。此外由于网络覆盖面积以及国际化自由性的加强,使得本地网络受到其他国家黑客攻击或信息拦截的风险增大。

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微软研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其他程序或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能做到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都会留下一定的破绽,这就为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针对操作系统进行的攻击通常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或服务器系统瘫痪。此外计算机系统的远程调用和后门程序也是易被利用和攻击的方面,在进行远程调用时会经过较多的中间环节,而所有的中间通讯环节都有被人监控或拦截的威胁,后门程序的设立主要是方便程序员绕过系统访问权限进行程序的修改或更新,如果在前没有进行后门程序的删除则极易被黑客利用造成信息的丢失或泄漏。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的管理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约束网络中的行为,同时也为控制和惩罚影响网络安全的行为提供了保障。此外通过对于网络安全制度的推广来加强用户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加强相关立法的建立和执行,增强用户的法律和道德观念也是有效控制计算机犯罪、病毒干扰或黑客攻击的重要管理措施。我国数据保护法、保密法及计算机安全法等的建立不仅明确了相关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还明确了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改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改进主要有防火墙、防病毒、数字加密和入侵检测技术等四方面,首先对于防火墙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有服务器型、过滤型和复合型等,针对的是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之间的信息隔离,其主要缺点是仅对计算机内部网络发起的攻击进行控制和预防。防火墙技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应用级网关、数据包过滤及服务和地址转换等,有效的防火墙不仅能够对流入或流出的信息进行检查和报警提示,同时还能缓解IP地址紧张和避免重新编号的麻烦。其次对于病毒防火主要是采取安装查杀病毒防护软件等的被动防御形式,但是随着病毒辨认难度的增加以及扩散速度的加快,转被动为主动对于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网络病毒的防治时还应提高防范意识,将治理机制与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发展。此外对于病毒防护产品的发展也趋向于入口拦截、全面优化、客户定制和反黑杀毒等多方面,不仅加强了相关的防护水平同时也在功能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再次是对于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因其具有在不知道特定信息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互换算出的优点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密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身份鉴别、版权保护和访问控制等实现对于数据传输安全的有效控制。最后是对于系统入侵的检测技术,实际中主要应用的是将检测器直接安插在受管服务器内部的主机入侵检测,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免受网络加密、协议或速率的影响,同时还能进行特定用户监视和特洛伊木马的检测。

3应用先进的网络安全对策针对网络应用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将网络进行分段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网络广播风暴,同时还能实现敏感资源与非法用户的隔离,有效降低了产生非法侦听的风险。对于局域网中用户与主机间的数据通信通常采取的是通过分支集线器接入的操作,由于目前的分支集线器主要应用的是共享式集线器这就增加了其他用户进行侦听的风险,所以建议用交换式集线器进行替换实现数据包仅在两点之间的传送,有效的防止了非法侦听。除了上述两种方法针对网络的开放性防护还可以运用VLAN技术,这一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以太网的点到点通信,按照划分基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端口、MAC地址和网络层等三类。

篇3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8例,手术类型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3.7岁;住院时长3~7d,平均5.4d。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由手术室派专人至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进行口头宣教,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头宣教后并发放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术前访视宣教单设计内容包括:(1)患者手术前做好的准备:①手术前1d沐浴更衣,保持清洁皮肤,减少感染发生。②成人病员于手术前12h禁食、4h禁饮;婴幼儿及特殊情况听从医生指导。③本着对患者安全负责任的态度,要求并检查其取下假牙、发夹、假发、隐形眼镜、戒指、耳环、手表等金属物。④术前请做好个人卫生(刷牙、洗脸、梳头等)便于术中观察病情。⑤术前排尽大、小便(留置尿管除外)。⑥保证手术室清洁环境,最低限度的减少感染,术晨贴身穿好病员服,并尽量不要将自己的衣裤带入手术室(手术间温度22~25℃)。⑦不要将贵重物品及现金带入手术室。⑧准备好术前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等,以便带入手术室。⑨如有家属随同,建议在等候区等待,医生在有特殊情况出现时,会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2)进入手术室:①做好以上准备,在手术当日接患者入手术室。②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查患者的姓名、手术部位及住院科室等,嘱咐患者充分配合。③有序地为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准备,若患者出现不适,应及时给予处理和解释安慰。包括:为保证手术安全的需要,护理人员通常会选择较大口径静脉留置针;为防止患者坠床,需进行适当的肢体约束,请患者配合;留置导尿根据手术需要而定。④麻醉医生会有序地进行麻醉前准备,包括:胸部粘贴电极片;手臂上会缠绕上测血压的袖带;手指上会安上血氧饱和仪探头;若行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需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吩咐,躺好。(3)术后注意:①手术结束后,有护理人员及时送患者回到其亲人身边。②将患者带入手术室的物品随患者一道返回病房(如:病历、摄片、病员服等)。③术后,如果患者的手术部位安置了引流管,应嘱咐患者小心翻身,避免滑脱。④术后回病房,嘱咐患者多注意休息。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结果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各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的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84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8%。对照组满意65例,一般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91%。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的内容较多,口头宣教后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一定全部记住,或者当时记住过后又忘记,如果造成术前准备不充分,会使患者心理紧张,手术配合不好,影响手术质量。发放术前访视宣教单,患者可反复查看,避免遗漏,对术前准备的操作心中有数,减少恐惧、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效果有助于患者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患者预后等诸多方面。

3.1患者心理护理

在进行术前访视时,护士需将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详细向患者介绍,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认识,有效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缓解患者焦虑和不安情绪。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笔者可以得出,即将要手术的患者,通常由于对自己病情的不确定性和面对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会处于紧张、焦虑、不自信等状态,手术风险意识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这些不利因素,对手术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间接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3.2患者术前准备、术中配合

对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数,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3患者预后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麻醉及疾病本身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不同程度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防御能力以及对手术本身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宣教单教会了患者正确看待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4结语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岩质坡面,挖沟挂网,生物防护工程

 

一、传统的岩质坡面绿化方法

岩质坡面传统的绿化方法是在坡脚栽植攀缘植物、坡顶栽垂吊植物或在岩面上挖种植槽或鱼鳞坑栽植攀缘、垂吊植物及花灌木等实现绿化。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施工速度慢,养护困难,成活率低,重要的是岩面达到完全覆盖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应用

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是指在坡面上按一定的行距人工开挖楔形沟,在沟内回填适宜于草种生长的土壤、养料、土壤改良剂等种植基质材料,然后挂三维植被网,再覆盖基质材料喷播植草。

2.1适用范围

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要充分了解该施工区域内岩质边坡的结构,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其适应范围为:

(1)硬岩边坡。如花岗岩、闪长岩、中生代砂岩,表面坚硬、不易风化、龟裂少且稳定性好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考虑采用挖沟植草护坡方法。

(2)软岩边坡。如岩浆、凝灰岩、页岩、第3纪泥岩、粉砂岩等,根据其是否易风化、是否会砂土化及龟裂的多少可采用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

(3)易风化硬岩。如蛇纹岩、粘板岩等开挖后在短时间内风化为砂土或沿裂隙分解为细片的岩石,按软岩边坡处理。

2.2材料的选择

(1)基质材料

种植基质材料主要有土壤、有机质、化肥、保水剂、接合剂、pH缓冲剂、水及草种。

土壤:土壤可因地制宜,选择就近的沙壤、壤土或黄土。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要保持干燥、过筛,去掉粗的颗粒物及杂物。

有机质:常采用的有机质有泥炭土,泥炭土有机物持水量很高,通气性良好,其独特的轻质、持水、透气和富含有机质特点,可蓄水、保水,防止板结,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并保持肥效的持久力。

化学肥料:加入一定量的缓释全价肥有利于植物生长后期肥料的持续供应。

保水剂:岩体面基本上为不透水层面,易反射辐射热。因此,岩面上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对气候相当敏感,稍一干旱植物凋败枯萎。此时加入保水剂是岩面上植物得以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保水剂可吸收自身数百倍至数千倍的水分。这些水分不易被一般物理方法挤排出来,而植物根系却能吸收贮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保水剂可将偶尔的降雨迅速而膨胀成凝胶将水分贮存起来,干旱时便慢慢地释放给根系。

接合剂与pH缓冲剂:为了避免雨、风、雪等因素对种植基质造成侵蚀、冲刷,必须在种植基质中加入适量的接合剂,以促使基质与岩面粘结和基质硬化。常用的接合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呈碱性,一般来说对种子的生根、发芽是有害的,因此其用量必须控制得当。掺入水泥的同时,可加入一定量的碱性中和因子,如磷酸作为缓冲剂以调节基质pH值。

用水:就近利用,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植物种子选择及配比:岩体坡面上种植基质厚度薄,环境恶劣,植物除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种类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抗旱性、抗逆性强的品种。实际应用中多以一种植物为主,多种草籽混播,以便增强适应性。常选用的草种主要有高羊茅、白三叶等。为了丰富景观,可加入一定比例的草花种子,如波斯菊、金鸡菊等。由于风化岩上常有灌木和乔木自然侵人岩体,还可在喷播时加入少量银合欢、丁香、胡枝子等灌木种子。

(2)辅助材料

三维植被网:采用约15mm的三维三层植被网,底网为两层,网包一层或约18mm的三维四层植被网,其底网为两层,网包两层,原材料为聚乙烯,质控抗拉强度分别为≥1.6±0.2KN/M,≥2.4±0.4KN/M,单位重量分别为300g/m2和350g/m2,幅度可选定。

U型J型钢钉:起固定作用,用直径6mm钢筋预制。

无纺布:无纺布作为植物养生网能防止种子和土壤受暴雨冲刷造成流失,也可适当遮阴,防止土壤干燥,使种子更容易发芽,无纺布可选16-20g/m2热合或热粘型无纺布。

2.3施工工艺

(1)坡面修整

高速公路路堑坡面因山势和征地等原因,一般都较陡急,修整前边坡因暴露风化,碎落,形式凹凸不平。在进行绿化前应按设计要求,对边坡不平整处进行人工修坡,清坡平整度宜控制好,并把坡顶和可视断面一并修整,保持坡体线条流畅。

(2)开挖楔形沟

在岩石坡面上人工开挖楔形沟,楔形沟竖向保持直立,横向设置5%的倒坡以保证填土的稳定,沟间距离为300-400mm。

(3)回填基质材料

沟内回填富含有机肥料的基质材料,土壤和基材必须事先混合均匀,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适当洒水以确保坡面潮湿,再挂三维网并用U形J形钉固定,网上撒细粒土经多次喷水沉降以覆盖三维网网包。也可采用灌浆法对三维网灌浆,还可通过喷混机,将表土均匀喷到三维网上,直到全面覆盖三维网。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

(4)喷种

采用液压喷播机,将种子、保水剂、肥料、纤维混合料均匀喷播在坡面上,喷播完成后,视情况可撒少许细土覆盖表面。

(5)覆盖

喷种后可在坡面覆盖无纺布以防止雨水冲刷,并可在干热季节适度遮阴,利于种子萌发。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

(6)养护

喷播后应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在春天5-10天左右发芽,一个月成坪,成坪后进入正常养护。

三、存在的问题

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岩质坡面,其硬度大、土壤少甚至无,植物生根、发育非常困难,因开挖后的岩质边坡大多较陡,在坡面上回填的种植基质往往难以固定,即使一时附着,还会因降雨、流水及大风等遭到流失,使种植基质连同生长的植物一起滑落、崩塌。因此,岩质边坡绿化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坡面上必须有植物能赖以持续生长的种植基质,二是种植基质能永久固定在岩面上。

四、结论

过去对护坡常采用浆砌条石或水泥喷浆等构造物进行护坡处理,随着人们环保及审美意识的提高,需对裸露的坡面进行绿化处理,以防止坡面的侵蚀和风化,恢复自然植被,在绿化的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以求达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经在多条高速公路通过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传统的绿化效果更明鲜,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篇5

关键词:生态防护植被选择边坡防护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边坡包括路堑边坡和路基边坡,因对公路本身的安全性能和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其生态恢复和景观的营造,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边坡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美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工程防护既增加成本,又破坏道路景观。因此,边坡的生态防护及景观重建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防护的弊端

1.1 生态景观效果差

缺乏植物覆盖的边坡一方面不利于固土护坡,破坏路基,还造成对周边地区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大量的岩石和混凝土不仅视觉效果差,且不利于净化环境,与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的特点不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给高速公路的行车带来不安全因素。

1.2 安全稳定性差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路基边坡开挖和防护的设计比较简单。这类设计主要缺点是,设计笼统、针对性差、防护措施简单,对通车后出现的边坡坍塌事故一般通过后续养护来处理。而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干道,交通量大,行车速度快,路基边坡一旦出现事故,对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很大。

1.3 大量工程措施使成本增高

过去,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大量采用浆砌片石等防护方式,这些防护形式大量使用石料和劳力,破坏了自然环境,造价也较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护效果逐渐降低,无自我更新能力,必须经常维护,施工难度大,对行车环境和景观环境影响也很大。

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案一般造价较低,工艺简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绿化设计的首选方案。

播撒草种

最简单经济的植被护坡形式应是直接人工撒播草种,但其要求边坡坡率舒缓,覆盖土壤肥沃湿润,必须在适宜季节施工,并且从播种到成坪需要1~2个月的时间。苛刻的条件使人工撒播这种植被防护形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已很少使用。

铺设草皮

铺设草皮可以“瞬时成坪”,减弱坡面径流溅蚀,迅速发挥护坡功能,除寒冷的冬季外,其它季节都可以施工。铺设草皮各地区均可应用,也可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多用于路堤边坡。坡率一般不超过1∶1. 0,局部可不陡于1∶0. 75,坡高一般不超过10 m。对于急需植被封闭坡面的边坡,采用铺设草皮是首选方法。

液压喷播植草

液压喷播植草喷射出的是含有草种的悬浊液,草种被纸浆等悬浊液包裹,还有保水剂和其它各种营养元素,能不断地供给草种发芽时所必须的养分和水分,粘合剂又能通过喷射时的压力,使草种紧紧地粘附于土壤表面,形成比较稳定的坪床面,降水时不能形成冲刷表土的径流。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的方法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主要由固定物、网(底布)和基材3部分组成。固定物(常见的有锚杆或U形钉)的作用是将网固定于坡面上,并对坡面的浅层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网(底布)的作用是使基材混合物依附于边坡坡面;基材提供植物生长的环境。

三维土工网垫植草

三维土工网垫是一种三维柔性材料,铺在坡面上,由于空腔的作用,能防止土坡面被雨水冲刷和维持其稳定,降低雨滴的冲击能量,阻挡坡面雨水的流失,避免径流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抵御雨水的冲刷。

土工格室植草护坡

土工格室生态护坡是土工格室与植草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护坡形式,由于土工格室对流水起到缓解消能作用,可促使其携带物沉淀在格室中,有效避免了草籽及幼苗被雨水冲走流失,大大提高植草覆盖率。植物根系可增加土壤透水性能,一旦遇到雨水可迅速渗透,植被的覆盖可使坡面减少雨水的直接冲击,缓冲雨水流速。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一般称为客土喷播)是目前解决岩石质边坡植草绿化最常用的技术,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物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要防护的工程坡面上的植被防护技术。

结语

理念是灵魂,管理是关键,设计是核心,施工是保证。要树立保护、回归、融入、享受自然的理念,树立与动植物为伴、地球大家园的理念。另一方面,建设业主要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大环保专业的参与和发言权,做到环保与安全、质量同等重要,取得实效。只要各参建单位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真抓实干,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环境当做家园来保护和建设,就能够将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环境友好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潘树林,王丽,辜彬. 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5,24(2):217~221

[2]苟文龙,白史且,张新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的探讨[J].草原与草坪,2002,(3):34~35

[3]钟守宾,赵明华,陈昌富.破碎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J].公路,2004,(10):174~177

[4]邹胜文,饶黄裳,江玉林.高等级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方式浅析[J].公路,2000,(4):50~52

[5]范竹姗,初晓波,史金山. 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防护林科技,2005,(5)

[6]蒋自立,江海东.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的选择方案[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

[7]王永林.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藤本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2010,(11)

[8] 路 艳,卞贵建,赵树青.藤本植物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7,(24):355~356

[9] 魏阳平.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方法的选择与使用[A].2009,(4):152~155

[10] 贺喜. 挂网喷草技术在金安桥水电站边坡支护施工中的应用[J].2009,(3):57~59

[11]袁木林. 三维土工网垫在护坡、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 吉林水利.2005,(04):32~35

[12]杨晓华,王文生.土工格室生态护坡在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 公路 , 2004,(08):180~182

[13]郭鹏.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技术研究.硕士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篇6

英文名称:Radiation Protection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8187

国内刊号:14-1143/TL

邮发代号:82-17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7

【关键词】移动基站环境安全电磁辐射模型软件仿真

一、引言

随着通信需求量的增加,为保证整个网络的信号覆盖和通信质量,兴建了大量的基站,这同时增加了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引起了社会对电磁辐射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及公众健康的影响意义重大。对于处于不同的地形地貌、环境、地区等的不同类型的基站天线,电磁辐射也各不相同,实地测量费时费力,需要对于具体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辐射的电磁场值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才能研究电磁污染程度,从而确定通信基站选址是否合适。本文从理论数值计算方面分析和研究,模拟基站天线电磁辐射过程。实用软件进行仿真,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高效,合理,全面的建立基站。此模型的建立与推广应用对通信基站的辐射环境管理,设计建设,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诚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规划和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影响。

二、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颁发了《公众照射导出限值》(GB8702-88)与《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分级标准》(GB9175-88)两个主要技术标准,并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项技术标准。1997年3月,又国家环境保护18号令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在一天24小时内,电磁辐射场量在任意连续6 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30~3000MHz):

职业照射≤2W/m2=200滋w/cm2

公众照射≤0.4W/m2=40滋w/cm2

三、模型建立

3.1电磁辐射模型一:理论预测模型

自由空间是指一种理想、均匀的、各项同性的介质空间,当电磁波在该介质中传播时,不发生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现象,只存在电磁波能量扩散而引起的传播损耗。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损耗公式为:

Ls=32.45+20lgr(Km)+20lgf(MHz)

式中:Ls―――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损耗;r―――天线轴向与被测点的直线距离;f―――电磁波的频率;

测试点实际接收的电磁波接受功率为:

从表四的预测结果中看出,当远场轴向距离为14.63m时,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功率密度已下降到0.08W/m2以下。

两个模型得到的安全距离大致吻合,也就是说,当场点距离大于14.63m以后,都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移动基站的电磁辐射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四、软件仿真

在实际操作中,模型的计算比较繁琐,而将理论模型导入软件,制出专门分析移动基站电磁辐射的软件,便于我们对移动基站的选址、估算。

我们利用VC++中MFC应用程序框架制作软件进行仿真,将上述两个模型导入软件中,系统自动计算,只有当两个模型的求解值都满足国家一级标准时才输出可以建立基站。

在图3中输入相应参数。

参考文献

[1]黄云飞,黄美美. 900MHz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2010

[2]马海卫,庞新新,刘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及水平[会议论文],2004

[3],徐辉.认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特点,保护环境,实现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2003

[4]王亚民,张永富,张金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的讨论[期刊论文],2002

[5]张海鸥.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仿真模拟及应用[学位论文],2010

篇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分子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分子。这一成就标志着生物分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预计在未来把探测能力和生物医疗知识结合起来,用以诊断疾病、控制药物释放,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研究在近期《纳米快报》上。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分子组装成纳米计算机的设备,,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检测生理指标、诊断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个愿景,必须克服许多障碍。

      研究小组此前曾演示过一种二态系统(two-state system)生物分子计算机,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一种限制酶制成,能根据mRNA(信使RNA)的表达水平和变异来探测疾病指标,但每一步计算只能检测一种疾病指标。在新研究中,他们扩大了计算机的能力,根据的miRNA(小分子RNA),蛋白质,小分子如ATP,而其他指标来检测多种疾病。这种方法比以前更简单,而且只需检测更少的成分,便能更敏锐地发现疾病指标。研究人员解释说,,探测几种疾病信号的组合,比单纯探测一种信号更有用,能更精确地诊断疾病,比较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比如甲状腺癌有甲状腺球蛋白和降血钙激素这两种指标,就比仅用一种指标作出的诊断要准确得多。 “根据我们的设想,纳米计算机可以徜徉在人体,及早期检测疾病。他们可以检测疾病的指标,疾病的诊断,并能激活药物分子实施治疗。也可以将它们送入血管、植入某个器官或组织细胞内部,用作预防护理。”论文作者之一宾雅明•吉尔说。然而,生物分子计算机在生物活体技术、程序控制药物释放方面还有许多挑战,他表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活体环境中,如血管或细胞质里操作这些设备。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更简单的、不需要限制酶或者能依靠细胞自身运作的机器。”

      硕士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篇9

关键词:网络安全,入侵检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许多部门都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 以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但在连接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在现今的网络安全技术中,常用的口令证、防火墙、安全审计及及加密技术等等,都属于静态防御技术,而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新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仅仅依靠初步的防御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整个系统进行主动监控。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来网络安全领域的热门技术,是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有力措施之一。

1 入侵检测和入侵检测系统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动态的跟踪和检测方法的简称, 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旁路侦听的方式,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组成了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它能够帮助网络系统快速发现网络攻击的发生,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入侵,及进做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或者报警等。由于入侵检测能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为系统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有效保护。因此,为网络安全提供高效的入侵检测及相应的防护手段,它以探测与控制为技术本质,能弥补防火墙的不足,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网络安全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免费论文。

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其检测数据来源分为两类: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目标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其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发现可疑事件。该系统通常运行在被监测的主机或服务器上,实时检测主机安全性方面如操作系统日志、审核日志文件、应用程序日志文件等情况,其效果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安全事件的定义。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检测效率高,分析代价小,分析速度快的特点,能够迅速并准确地定位入侵者,并可以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行为特征对入侵进行进一步分析、响应。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只能检测单个主机系统。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搜集来自网络层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通过嗅包技术,使用在混杂模式的网络接口获得。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视和检测网络层的攻击。它具有较强的数据提取能力。在数据提取的实时性、充分性、可靠性方面优于基于主机日志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对本网段的多个主机系统进行检测,多个分布于不同网段上的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协同工作以提供更强的入侵检测能力。

3 入侵检测方法

入侵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异常入侵检测和误用入侵检测。

异常入侵检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将入侵性活动作为异常活动的子集,理想状况是异常活动集与入侵性活动集等同,这样,若能检测所有的异常活动,则可检测所有的入侵活动。但是,入侵性活动并不总是与异常活动相符合。这种活动存在4种可能性:(1)入侵性而非异常;(2)非入侵性且异常;(3)非入侵性且非异常;(4)入侵且异常。异常入侵要解决的问题是构造异常活动集,并从中发现入侵性活动子集。异常入侵检测方法依赖于异常模型的建立。不同模型构成不同的检测方法,异常检测是通过观测到的一组测量值偏离度来预测用户行为的变化,然后作出决策判断的检测技术。

误用入侵检测是通过将预先设定的入侵模式与监控到的入侵发生情况进行模式匹配来检测。它假设能够精确地将入侵攻击按某种方式编码,并可以通过捕获入侵攻击将其重新分析整理,确认该入侵行为是否为基于对同一弱点进行入侵攻击方法的变种,入侵模式说明导致安全事件或误用事件的特征、条件、排列和关系。免费论文。根据匹配模式的构造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误用检测模型。误用检测模型能针对性地建立高效的入侵检测系统,检测精度高,误报率低,但它对未知的入侵活动或已知入侵活动的变异检测的性能较低。

4 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估

对于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估,主要的性能指标有:(1)可靠性,系统具有容错能力和可连续运行;(2)可用性,系统开销要最小,不会严重降低网络系统性能;(3)可测试,通过攻击可以检测系统运行;(4)适应性,对系统来说必须是易于开发的,可添加新的功能,能随时适应系统环境的改变;(5)实时性,系统能尽快地察觉入侵企图以便制止和限制破坏;(6)准确性,检测系统具有较低的误警率和漏警率;(7)安全性,检测系统必须难于被欺骗和能够保护自身安全。免费论文。

5 入侵检测的发展趋势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险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但它存在的问题有:误报率和漏报率高、检测速度慢,对IDS自身的攻击,缺乏准确定位与处理机制、缺乏性能评价体系等。在目前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中,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

(1)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

(2)宽带高速网络的实时入侵检测技术

(3)入侵检测的数据融合技术

(4)与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

6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为网络安全提供高效的入侵检测及相应的防护手段。入侵检测作为一个新的安全机制开始集成到网络系统安全框架中。

[参考文献]

[1]张杰,戴英侠.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计算机与通信,2002,96]:28-32.

[2]陈明.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

[3]罗守山.入侵检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4]戴云,范平志,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4.

篇10

关键词:旅游公路;植物防护;植物选配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九重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公园内最高海拔2471米,最低海拔705米,相对高差1766米,森林覆盖率达85%,风景资源质量评定为一级,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难以人工再造,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由于公园的特殊地理、地质条件,景区旅游公路的建设必然少不了开山劈石,公路边坡具有高度高,坡度陡,挖方量大等特点,采用单一冷色调的的工程防护体系,将难以满足景区的观赏性、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要求,所以,景区公路边坡防护需大量采用植物综合防护技术,其美观、环保、低造价、水土保持功效强等特点是景区的旅游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景区公路边坡植物生长环境分析

1.1景区公路沿线边坡自然条件

公园境域为西南沉积区,其上部为灰色泥灰岩、紫红色泥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砂质页岩不等厚互层,下部为泥灰岩、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岩层倾角多为50~70°,断裂及垂直节理较为发育。景区沿线公路多以土石混合、石质边坡为主,坡度较大,高度较高,缺少覆土层,不利于边坡植物生长,应采取特殊的建植技术,达到稳定、长期的防护效果。

1.2公园水文气候条件

公园境域常年平均气温为12.0℃;公园内的卧龙景区一月平均气温为-3.0℃,7月平均气温为16℃,年温差为19℃。极端高温30.9℃,极端低温-13.2℃。公园境内无冰川、湖泊及外来水,地表水主要靠降水补给,水资源十分丰富,年均降水量1418.1mm。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景区气候呈现出冷暖交替变化,边坡植物应选择冷暖季混合型植物,同时点播豆科植物,使边坡四季常青。

1.3景区植物类型

据现有资料统计,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190科2500余种。植被类型包含了植被型Ⅰ-Ⅺ内的多种植被;境内的木本植物资源主要是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和竹类4类,优势树种有栎类、桦木、华山松、杉木、马尾松、冷杉等,珍稀保护树种有:银杏、水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巴山水青冈等共55种;公园草本植物资源丰富,草甸植被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占总草量的32%;豆科植物占15%;菊科植物占10%;此外还有莎草科、蓼科、蕨科、车前科等植物及灌丛。由于公园植物物种丰富,包含了多种边坡防护常用的植物,且有大量珍稀植物,所以边坡植物的选择应采取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少改变公路沿线的植被环境,同时减少由外来植物对乡土植物的侵害。

2.九重山公园景区公路边坡植物综合防护植物选配原则

2.1景观协调性原则

景区公路边坡植物是景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其自身除了要具有较好、稳定的边坡防护效果、长期的水土保持等功能外,还应满足景观的观赏性、协调性要求。九重山公园相对高差有1700多米,植物群落的分布呈梯度变化,植物风光也有层次变化,所以不同海拔位置的公路边坡应选择能适应相应小气候、相应植物风光的植物,让其能和谐融入到九重山景区的大环境中,成为景区旅游观赏资源的一部分。

2.2乡土植物优先并结合外来植物的原则

公园内的“乔、灌、草、藤”等植物资源丰富,多种植物能是边坡植物防护中常用的物种,如马尾松、狗牙根、马桑、火棘、杜鹃等,这些植物对景区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选择培育条件已经成熟的乡土植物,能减少引进外来植物带来的工程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但另一方面,乡土植物并不能满足景区内各种条件的公路边坡,就需要引进少数外来植物来加以弥补。

2.3互生互存原则

由于多数边坡为土石混合、石质陡边坡,边坡立地条件不能满足大多数乡土植物生长要求,边坡植物需要采取特殊的建植技术才能良好生长,景区内的乡土植物无法全部满足,需要引进外来植种,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应合理结合,共生共存,不但能减少工程成本,还能有效的保护境内的乡土植物与珍稀植物。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单一的植物群形成的生态系统较为简单,生态稳定性差,只有多样性的防护植物相结合,才能形成复杂的生态群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维护成本。所以景区公路边坡植物应建立“木、灌、草、藤”“高、中、低”相结合的绿化模式,提高边坡单位面积的绿化度,提高群落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3.九重山公园景区公路边坡植物筛选

基于以上选配原则,结合重庆地区公路边坡绿化案例工程,分别筛选出观赏性强、美观、适应性强的“木、灌、草、藤”科类的植物,具体分析结果如下表

植物科 推选植物 特点

乔 1.马尾松 2.香樟

3.桤木 4.刺槐 远期观赏性强、根系发达、固土深度深,但不宜种植于高、陡边坡

灌 1.杜鹃 2.蔷薇

3.山柳 4月季

5.马桑 6.火棘 覆盖度大、景观价值高、初期植被均匀整齐、耐贫瘠、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根系深、生长周期长,与草本植物结合防护效果好

草 1.暖季型:狗牙根、野、城口风毛菊、狗尾草

2. 冷季型:高羊茅、无芒雀麦、白茅、早熟禾 引种快、对土壤要求不高、投资少、建植快、见效快、适应性强、冷暖季混合、边坡四季常青

藤 1.爬山虎 2.野葛

3.油麻藤 美观、生长快、抗逆性强、扩张性强、根系发达、垂直绿化效果好

4.九重山公园景区公路植物组合

通过研究西南地区公路边坡常用植物组合,结合以上筛选结果,本文从防护坡效果、观赏性、植物适应性、人工栽植情况、植物间的生物学关系、养护管理等方面入手,总结出几种适合九重山公路边坡防护的植物配置模式:

1、坡面草坪:狗牙根+草地早熟禾+高羊茅;

2、坡面灌、草组合:杜鹃(或蔷薇、月季、火棘之一)+狗牙根+冷季型草;

3、藤本植物护坡:爬山虎或油麻藤;

4、路基边乔木选择:马尾松、刺槐、桤木;

九重山景区公路相对高差1700多米,边坡类型、所处的小气候形式多样,所以边坡植物的组合配置模式及植物配方,应根据边坡的坡率、坡高、边坡类型及边坡所处的小气候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并通过建设前期的实验论证,制定各路段边坡的植物组合配置模式。

5.结论及建议

九重山景区旅游公路的建设,会对景区沿线自然风光、植物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植物边坡综合防护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改善公路沿线的自然风光的观赏性,提高公路边坡、弃渣场、取土场的绿化程度,提高开挖面、填筑面的水土保持功效。公路建设前期,应尽量修建植物边坡防护实验路段,结合实验效果,选择合理的防护植物及植物组合配置模式,同时加强公路建成后边坡的日常养护管理,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养护成本、提升景区公路观赏性及发挥植物边坡防护的长期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家富、姜金植.公路路基边坡植物防护的探讨,北方交通,1673—6052(2008)05-0103一03

【2】边坡绿化与生态防护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陈向波,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