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9:3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费审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费审计论文

篇1

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有以下两个目标:(1)将被审计机构的主要收支项目与资源的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进行审计,并将最后形成的资料提供给管理者,同时,还需要提出一定的建议;(2)能够帮助被审计机构找到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并能够帮助被审计的机构制定出改进的措施,改进他们的控制系统,从而让被审计机构能够更好的对各种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总的来说,绩效审计有着以下的一些特点:(1)具有经济性,绩效审计是为了能够用最低的费用取得尽可能多的具有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的说就是支出是否足够节约;(2)具有效率性,主要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包括了是否是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取了一定的产出或者是通过一定的投入却能够获得最大的产出,即是支出的效率是否合理;(3)具有效果性,其指得是能够从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也就是目标完成的如何。必须要明白,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划分。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应该从这三方面开始进行综合的考虑。

二、工会经费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工会经费绩效审计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有许多工会领导对于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都缺乏一个清楚的认识,例如经费绩效审计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与地位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是将工会经费的审计工作当作是一种形式,使得绩效审计工作处于工会工作中的弱势地位。如今虽然工会会对经费的绩效审计进行组织,但是却因为缺少专业的懂审计、财会的,使得工会经费绩效审计成为一个空架子;还有一些单位则是让经费绩效审计形同虚设,不能够按照要求来开展工作,很少开展经费绩效审计工作,也很少进行业务培训、专业知识学习,经审人员的素质提高不能够跟上时展的需求,不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绩效审计制度不完善

如今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与跟踪问效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制度,十分不利于工会经费的绩效审查工作的开展。其具体的表现有:(1)其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不能够对活动的大小、层次、深度等进行一个良好的控制;(2)执行结果与资金使用绩效还不能够完全的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在很多时候甚至是都没有有效的执行过跟踪问效。

(三)工会经费收入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需要精细化管理作为支撑,然而如今的工会经费收入管理却是精细化的程度不够。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对于工会经费从来都是只计收缴总量,却没有算应收总额是多少,在收费的过程中总是显得不够理直气壮;(2)太过于依赖相关的收费部门,没有重视到自己的责任,自从我国开始实行财政划拨与国税代收工会经费以来,工会的收缴经费基本都是很少自己进行,而且收缴经费的压力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对于经费收缴的主体责任思想开始出现松动,也因此工会在挖潜增收、提高经费的收缴效率方面没有尽到全力。[1]

(四)对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监管

对于一些基层的工会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监管。如今,很多较小的基层工会都没有实行有效的预决算制度,使得所收取的经费不是被乱用就是不用的现象,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没有注重过使用的重点与效益。而一些上层的工会则是因为人力的问题,无法对数目众多而且分散较广的基层工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评价。

三、对开展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的几点看法

(一)必须引起足够的认识

通过对工会经费的绩效审计,可以让很多问题能够从源头发现原因。如果是因为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是某种缺陷,使得一刀切的方法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那么就应该要从修订制度出发,让制度能够得到改进和完善。因为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够让很多问题从源头上得到解决,从而大大的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工会经费支出特别是对于活动类的经费支出(包括会务费、培训费、宣传费、劳动竞赛费、职工活动费、职工教育费等等),必须要进行深入的考虑,考虑其结果执行的如何?所取得的经济性、成效性、效果性、效率性又是怎样?然而这些都是传统经审所没有考虑到的范畴,但是却应该是工会绩效审计的主要审计事项,通过绩效审计可以进一步的发现一些隐藏着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出问题,督促那些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防范。

(二)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来开展绩效审计

在进行工会经费进行绩效审计时,不仅仅需要对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所分管的部门或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和运作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依法实施审计。还需要对他们任职期间的资金的使用的社会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所进行的审计必须要能够全面的反应出审计对象的政绩、存在的问题,明确被审计对象应当受到的奖励和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

(三)对于重大的工会经费使用项目可借用社会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

对于那些重大的工会经费使用项目,如果工会自身无力进行绩效审计,那么可以借助于社会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而对于那些花费巨大、涉及面较广的、内容较为复杂的项目,则可以全面委托社会审计力量进行绩效审计。工会也可以与社会审计力量共同组成审计组,对工会经费使用后的的社会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分析,保证审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用性,确保工会经费的安全、完整、效益和保值增值。

(四)必须要对责任追究制进行完善

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必须将绩效审计结果的利用与经济责任审计、行政监察进行有机的结合。并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告警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那些表现较好的典型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表彰与奖励。而对于那些存在着问题的项目与单位就应该要能够一查到底,并要坚决的对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直接责任进行依法追究。而对于那些置职工利益于不顾,甚至可能隐藏着腐败问题的则要坚决进行严厉打击。

篇2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政府审计,应用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的新的审计方法。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则是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上发展起来的,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的一种旧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除了继承吸收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优势外,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人员风险的要求下,体现出:重点在于对风险的评价和防范;重心前移至计划阶段;内外环境相结合,以实际审计结果作为调整重点;合理预期的使用,有效地识别各种重大错报风险等特点。

二、政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已有的责任机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审计风险也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重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要求新的审计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政府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政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这种情况下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引入以风险控制和方法为主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审计方法的局限性要求进行改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来确定审计的时间,范围和内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己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势在必行毕业论文格式。但将其应用在政府审计之前,必须明确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有明显的差异。只有准确地了解其差异,才能更好的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政府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政府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

(一)现代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道德规范的缺失

首先,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对被审单位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确定期望审计风险。而期望审计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其次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千差万别,而大部分审计人员熟悉的只是审计、会计的业务,而对其他专业方面了解很少。还有,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范围被扩展,会计师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决定了专业能力范围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师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审计人员在风险判断上出现方向性错误,会导致其搜集不到充分有力的证据证明审计结论,就极有可能导致审计无效率或审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合理科学的衡量审计风险水平。

另外,对法律风险的预期影响审计人员道德风险。一般来说,当审计人员认为法律风险较高而可能引起较大审计风险损失时,可能会执行尽可能详细的程序来保证审计质量。而当其对法律风险的预期较小而不会引起明显损失时,则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目前我国审计人员承担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而会降低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足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存在的一些不可量化的风险做出主观判断,因而对独立性有更高的要求。在地方上,审计机关被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视同为一般行政机关,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年初预算安排和罚没收入返还两个部分,在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基层审计机关有时连正常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都得不到保证,没有充足的经费保证,政府审计机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有时审计机关为了保证占总预算经费绝大部分的预算管理资金,势必与被审单位形成某种变相的利益纽带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迁就被审单位,避重就轻,甚至互相串通,从而严重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另外,审计人员方面,受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地方行政首长对审计人员有巨大的影响力,依法审计在许多地方没有落到实处。

四、政府审计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从我国政府审计机关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要在政府审计中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进一步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我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立足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政府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估,可以简化风险导向审计工作。

风险评估的过程主要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政府应根据各种风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运用特定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决定控制程度和策略。在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可以分为5类,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风险意识是风险导向审计得以有效使用的重要前提,只有意识的提升,才能加快工作的效率和提高工作的稳健性。

(二)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是能否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决定性条件,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决定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能发挥的作用,因而是重中之重,必须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吸收的办法,打造一支符合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审计队伍毕业论文格式。审计机关能否拥有一批具有相应能力的审计人员,对能否有效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起决定作用。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激励审计人员自主提升,从社会上吸收各类专业人才。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要推动社会建立完整信用体系,在政府、银行、协会及审计机构等单位之间连网,实现资源共享。审计机构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审计对象所在行业、企业战略,成功、失败审计案件介绍等信息,以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为政府审计完善管理的信息依据。

(四)完善审计制度以保障审计独立性

要保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就要求政府审计机关在经济上断绝与被审单位的联系,就必须解决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问题。对此,政府必须要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把地方审计机关的经费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审计机关的经费进行垂直管理,这样不仅切断了同被审单位的经济联系,而且切断了与同级政府的经济联系,审计独立性明显增强;其次是提高审计机关经费的优先级,使之得到地方财政的优先保障,经济落后地区地方财政实在不能完成的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由上级财政直接拨付;还有是对审计机关审计经费情况定期进行行政性抽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明确政府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

针对政府审计人员责任轻,法律规范弱化的现状,最好的办法是,对审计人员的权责范围进行明确,让审计人员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同时做到有所担当。理性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明确合理的权责范围下,审计人员自然会主动的履行审计职能,规避审计风险。权力方面,宏观上,应当加强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明确界定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范围,在审计法中对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明确规定,对政府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进行规范,同时明确规定必须进行政府审计的单位和项目,通过法律适当地加强审计权力。责任方面,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如果出具虚假的审计信息,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利益损害,就应该对此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或刑事责任。对此可以在法律和行政制度上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的权责范围下,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个人而言才具备其应有的意义,能够得到审计人员主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伟.风险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3)

[2]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4)

[3]张龙平,李长爱,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会计研究.2004,(12)

[4]陈茂芬,张奏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94-96页

[5]陈强,杨智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审计与理财.2005,(6):96-97页

[6]赵煜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审计.2005,(5):43-44页

[7]乔瑞红.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经济师.2005,(3):213

[8]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审计研究,2005,2

[9]许莉,透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研究,2005,5

[10]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审计研究,2005,6

篇3

关键词:高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审计

一、引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思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要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高层次人才薪酬结构,凝练学科优势和特色,全力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本文以广东省某高校人才引进经费的使用情况为基础,结合科研启动经费审计案例,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广东某高校人才引进情况分析

广东省某高校每年设立人才引进及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其中,人才引进经费包括高层次人才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以及长江学者、珠江学者等配套经费。科研启动经费根据引进人才工作需要分年度拨付。由表1可见,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预算执行率大于或等于100%,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较大。高层次人才的层次分为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突出人才、青年才俊、优秀博士。根据个人情况及科研需要,一人一议,一人一策,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及相关配套。

三、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审计案例

(一)审计方案

广东省某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院士,引进方式是学科兼职教授,首聘期为三年。学校委托内部审计部门对该兼职教授的科研启动经费进行全面审计,开展审计的目的是对科研启动经费开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高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审计案例分析目前,高校的科研启动经费审计和科研绩效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的制度或评价指南进行指导,也没有相关的案例或经验进行参考。本次审计的对象是科研启动经费,结合聘任合同、《第2202号内部审计准则——绩效审计》和科研经费审计发现问题的重点领域,确定本次审计的重点关注内容为到岗时间及薪酬情况、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研启动经费财务维度审核、科研启动经费投入产出绩效情况等。到岗时间及薪酬情况主要是院士在首聘期间的到岗时间及薪酬领取的情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院士科研团队成员开设课程的情况。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数据统计,统计各年度院士科研团队成员到位科研经费、论文数量、重大科研课题数量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是院士在首聘期间对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队伍的情况。学科建设任务主要是院士对学科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提高学科排名的情况。科研启动经费财务维度审核主要是科研启动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科研启动经费的资金类别、到位时间、金额、实际支出金额、执行率以及经费开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是否专款专用等。

(二)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

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在科研启动经费投入产出绩效情况,审计组通过讨论研究确定本次审计项目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两类,投入指标为学校下拨给院士的科研启动经费,产出指标为院士及科研团队以学校为依托立项的科研项目数量及金额以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为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数量、院士科研团队招收研究生的数量以及培养青年教师获得高端人才项目的情况、学科的实力提升情况等。1.科研启动经费的预算执行及支出情况根据学校与院士的高层次人才聘任合同,学校为其提供1000万元科研启动费,500万元由学校直接提供,500万元由学院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经费中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总执行率为85.26%,执行进度良好。学校关于人才引进配套科研启动经费的要求是科研条件建设及业务费原则上不低于科研启动经费的75%,其中科研条件建设及业务费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费、实验室维修改造费、信息资料费。根据项目支出明细账,依照经济科目分类,其中实验室维修改造费、实验材料费、设备费等属于科研条件建设及业务费的,占科研启动费总支出的89.90%,其余各项合计10.10%,符合学校关于科研启动经费的使用要求。2.科研启动经费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通过采取抽样、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发现科研启动经费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点。本次审计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点主要为固定资产管理、低值易耗品及实验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及实验数据管理等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风险。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实验室家具、计算机等根据学校相关规定通过招投标程序按照采购合同完成付款,已办理固定资产登记。但审计盘点中发现,上述固定资产未及时贴上条形码标签。条形码标签是固定资产的唯一身份,需做到标签、账、实物三者相符。低值易耗品及实验材料管理方面,实验材料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11.19%。实验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领用未按规定办理出入库手续。实验耗材的“进、用、存”环节没有登记记录。缺乏采购入库、领用出库、定期盘点清查的管理程序,无法统计库存情况,不利于日常管理,容易造成浪费现象。财务管理方面,科研团队对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账的相关规定理解不够透彻。审计发现,存在部分借款在冲销账款时从另一科研项目报销,与原借款科研项目不一致的情况,以及部分借款未一次结清、分次冲账的情况。根据预算控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暂付款实际支出应与借款用途相符,不得随意改变用途,不得挪作他用或公款私用,必须一事一借,不能一借多用,同一类别业务不得拆分借款。实验数据管理方面,目前各类仪器的实验数据主要依靠人工手动备份。实验室曾突发性地停电造成实验数据来不及保存而丢失。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生数据丢失,影响科研活动的继续。3.投入产出的绩效情况人才引进科研经费1000万元投入使用后,获得省部级以上重点及重大项目经费总额6877万元,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与投入的科研启动经费相比,投入产出率为687.7%,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详见表2。院士作为领军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思考与启示

(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高校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存在中期考核、合同聘期期满是否续聘等问题,除了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薪酬结构等,还需构建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高校对人才引进专项经费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人才引进经费的绩效评价缺乏相应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对“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如何应用”等没有明确的指引。缺乏人才专项经费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不利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推进,无法评判经费下拨以后使用的绩效情况,对后续高层次人才续聘、解聘等无法提供依据。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学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整合审计资源和力量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审计项目与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逐渐体现。学校2019年至2020年,内部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27个,其中经济责任审计22个、省教育厅部署的专项审计2个、预算执行审计2个、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1个,未涉及学校及所属单位贯彻国家和地区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绩效审计等类型,实施的审计项目类型不够全面。内部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项目接触较少,对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如何构建审计绩效指标、如何评价等业务知识有待加强。高校引进人才聘任合同中对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人才培养等任务考核不够细化,不利于绩效的考核。

(三)加强审计通报力度,实现审计结果共享共用

通过对高校审计报告的梳理,发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风险集中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资产管理、科研实验材料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但对审计通报的力度不足,科研经费管理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不利于高层次人才对其科研启动费和科研经费的管理。通过加强审计通报力度,可以实现审计结果共享共用。通过审计报告及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加强审计通报力度,将高校内部相关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形成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构建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体系,推进审计结果共享共用。

参考文献:

[1]夏雪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建设[J].智库时代,2019(32):63+71.

篇4

Abstract: Internal audit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used by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monitor enterprise operational status. Through interviewing experts, researching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nd reviewing papers, the problems in terms of the scope of the internal audit,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 staf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nal audit which exist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proces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关键词: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internal audit;problem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69-02

――――――――――――

作者简介:王瑾(1971-),女,河北保定人,审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不断改革深化,电力企业被推向市场,实现了自负盈亏,完成了企业制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因其具有资产比重高,投资回收期长及投资规模大等特点,面临着其它一般行业所不能比拟的风险与挑战。面对这一切,电力企业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工具,被电力企业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受多种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在内部审计方面仍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在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1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根据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所指出的,内部审计师应该着眼于增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经营管理活动做出合理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1]。然而,尽管我国电力企业实现了政企分离,转变成了公司制企业。但电力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观念未能从传统审计中转变过来,仍将内部审计视为政府审计的补充,将自身定位于经济警察的角色,将工作重心仍放在查证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财产安全的防护性及监督生产经营之上,缺乏事先预防措施及对风险管理审计的关注,缺乏对被审计部门和下属企业的咨询服务意识,未能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步调,难以为管理者决策支持提供服务,难实现内部审计应服务于经济飞跃的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完成由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向为受托管理责任的完成提供鉴证和咨询的转变过程[2]。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相比我国电力企业更为广泛且内容更为深入,更着重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范围除了查证内部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外,也将风险管理的审计、全球发展战略的审计、经营决策的审计及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等方面的工作纳入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3]。显然,电力企业在上述几个领域的审计尚未全面深入开展。在电力企业发展已经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内部审计范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以适应在新的形势和体制下电力企业迈向国际化大公司的发展需要。

2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要求

内部审计作为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人才的支持。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面对国内普遍缺乏复合型人才的大环境,只能通过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以及优化人员结构才能保证电力企业更有效的实施内部审计。但是,通过企业调研及查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与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仍存在很多差距,并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2.1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结构上应满足:经济管理专业、工程技术专业及其它专业各占1/3[4]。而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财务会计专业比例高达50%以上,使得工程技术专业及其它审计所需专业占据比例非常小。显然,这种专业人才结构只能适应开展财会方面的审计以及其它以财会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活动,对电力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评价等活动不能有效支持,不能适应审计范围的日益扩大,严重影响着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增值职能的全面发挥。例如,对经营活动种类繁多的电力多经企业而言,若内部审计人员只懂得财会知识,而不懂得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则审计人员对企业所需原材料价格的高低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也很难保证。

2.2 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理念有待提高 限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多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仍然停留在“监督与评价”及“查错纠弊”的观念,已难于适应现代经济事项多样化、复杂化的挑战。对于改变固有审计模式,创新审计理念,及内部审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功能发生的变化鲜有思考。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人员难以真正融入、参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更多的是以监督员的身份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无法将新的审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影响了企业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由差错纠弊向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转变的速度,从而对提高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整体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形成不利影响。

3 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

审计机构应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独立是审计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前提与基础。然而,经过企业调研及工作实践当中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目前,由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与其它职能部门处于平级,甚至还要受到其它部门在审计经费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牵制,使得难以对同级部门和其它经营管理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难以保证。

3.2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部门,由于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所限,在经营管理中处于被领导地位,其工资、前途与福利直接受企业领导影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进行审计活动以及出具审计结果时存在多方面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3.3 内部审计经费来源缺乏独立性 充足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的经费来源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公正性的必要保障。然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活动与有财政保障的国家审计活动不同,其经费一般来源于企业管理费用,通常由管理层决定经费多少,随意性较强,存在经费来源短缺的情况,使得内部审计活动不能顺利实施[5]。

4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竞争力。然而,电力企业虽然完成了政企分离,在内部审计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工作质量上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4.1 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内部审计作为一项规范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工作质量的高低需要一套完整的、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支撑。但通过企业调研及查阅文献发现,电力企业在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①内部审计业务无章可循,个人经验依靠严重。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章程与工作规范,致使审计工作无章可循,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经验的多少,进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②现场审计为主,后续审计并未跟进。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平时与其它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一般只是通过现场审计活动获取信息,不仅内部审计成本大,而且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由于后续审计并未及时跟进,使得一部分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了解其整改情况,常常在下次审计过程中发现同样的问题。③未能提供“增值”服务。根据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所指出的,内部审计师不应仅仅是对公司内部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做出验证,更应该着眼于以增值和改善电力企业运营状况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增值性审计,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增值”服务。然而,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往往涉及多个行业,需要多个行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这对于多数来源于财会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说,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并不能对多个行业的运行状况做出深入的分析与判断,一般只限于以财会审计为主的工作,并不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4.2 内部审计程序需进一步规范 规范的内部审计程序是其工作质量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分为准备、实施与终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任务。然而,有些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存在内部审计程序流于形式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忽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详细审计工作计划,及详实的审前调查方案,使得审计工作无法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运用,未能很好发挥内部审计服务管理、促进管理的职能。

5 结论

通过从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四个方面分析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电力企业虽然完成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体现出了独有的特点。但要与国际大公司形成竞争力,在内部审计方面仍需解决很多问题。

参考文献:

[1]鲜梅.电网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黎洪琥.江西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晓莲.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篇5

论文在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预算编制的难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目前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面临预算标准及目标不明确,预算平衡很难把握,预算编制人员水平不足,预算编制影响因素多等难点问题。同时在编制的过程中可能面临预算的依据不足、重点不突出、事前审计缺乏等问题。基于此论文给出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编制的三条原则:首先预算应结合重点学科的长远规划;其次要坚持将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同时要坚持将项目投入成本与效益相结合。

【关键词】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预算编制

0 引言

“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1]。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教育资源相对于发达国家或世界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教育资源还十分有限,因而采取择优加强的策略,对一些大学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科在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无疑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突出重点。项目经费的预算及管理成了项目建设工作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编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的必要性分析

重点学科建设作为项目进行建设,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学科建设的一项创举。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的要求,各省各地区十分重视国家、省级的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很大,有些地区和部门甚至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专款支持重点学科。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我国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是由财政支出,那这些资金怎么用的,用在哪了,用了多少等问题都是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的,而项目预算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项目预算是指用货币单位表示未来某一段特定时间内,项目资金及资源取得及运用的详细计划。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就是指重点学科就所获得拨款做的详细运用计划。由于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比较复杂且难度较大、周期较长。所以对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十分必要,有关部门可以以预算的手段,对项目建设进行预算管理。一般的流程为: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并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复后,有关财政部门会将投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控制数给予该建设单位,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编制该款项用途的详细计划,此后工程的经费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并在最后的绩效评价中给予审计及评价。这一过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是控制投资的主要途径。教育投资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消费性投资,往往不讲究投资效益,这就造成了一些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条块分割、运用效率低下等现象。然而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所收益,这里的收益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所以教育投资也一样必须要讲究效益。一方面,重点学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收入,属于人民的公共财产,有关建设单位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预算,让人们清楚资金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对经费进行预算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控制执行偏差,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预算是项目过程管理的依据。预算及预算管理是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通过规范预算及预算管理加强工程过程的监管。这样有利于控制项目过程,如果出现差错可以早纠正,有利于避免专项经费的浪费。

(3)预算是项目绩效管理的内容。从财政工作的角度来看,进行预算管理是实施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既符合有关财政工作的法定程序,也体现了财政工作的严肃性。因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采取的是项目管理的办法,在项目的最终评价将采取项目绩效评价的办法进行评价。而预算将是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通过分析预算及绩效间的关系,作为判断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2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编制的难点分析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属于教育事业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教育事业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公共性等特征,而且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编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时不能简单地套用项目管理办法。因此,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标准及目标不明确。在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里,各项投入和支出无法准确计算,基于学科建设的这种特殊性,学科投入和产出目标也具有难确定性。对于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人才队伍甚至社会公誉度等。投入多少才能得到产出的成果,什么时候以及出什么样的成果,都是未知数。也就是说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缺乏一个确定的标准。

(2)预算平衡很难把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平衡学科内部的不同诉求。而维持学科发展、促进学科进步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源往往也十分有限。学科内部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预算编制者为容易将整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变成教授分钱,难以真正突出建设重点,这是学科编制预算面临的另一个非常实际的难点问题。

(3)预算编制人员水平不足。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往往由学科带头人或者学科有关工作人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编制。但大多数学科带头人或者工作人员并非是财政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市场情况不是很了解,这给编制预算带来极大不便。预算编制者往往要花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个并不是非常准确的预算,这也是编制这一规划的另一难点。

(4)预算编制影响因素多。预算编制不仅受预算目标、标准、内容及预算工作人员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有关部门财政支出、报账的规定、利率、汇率等因素。因此,编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要尽可能多地考虑一些外部的因素。

3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常见问题分析

因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经费预算在编制中面临许多难点,这些难点也导致项目预算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一些问题。

(1)预算的依据不足。由于投入和产出目标的难以确定,不少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取一种较随意的态度。很容易将目标设定得过高或过低,而在投入方面则乱要价,缺少明确依据。预算的缺乏依据,造成经费分布严重不合理,这使得预算编制及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2)预算缺乏重点。预算缺乏重点,导致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对学科来说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是很重要的资源,应该珍惜这些学科专项经费,可以通过集体决策做好有关预算,争取将学科建设经费用在刀刃上。但事实上,不少学科在编制预算时,往往将学科建设的专项经费当成是项目经费,喜欢将钱分散使用,将可贵的资源化整为零,没有发挥好专项经费的最大效益。

(3)预算缺乏事前审计。不少预算决策者,对于市场情况不了解,且缺少深入调查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采用常见的约数成本进行预测,最后可能由于约数误差大导致整个预算不准确。而如果能在对学科制订预算前做事前审计,则可以防患于未然,有利于对计划、预算以及投资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利因素及时纠正和剔除,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或效益不高。

4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制的原则分析

由于各学校、各学科的实际情况不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的编制没有一定的标准模式,但在编制预算时,可以参考一些共同的原则。

(1)预算应结合重点学科的长远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专项经费的提供在于提高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尽管投入和产出难以确定,但学科发展方向是相对稳定的[3]。因此,预算应尽量参考学科的长远规划,保证经费投入方向和用途落实到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

(2)坚持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随着学科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学科资金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在学科资金安排上,要优先投入学科急需方向,当然也要适当兼顾学科内部各方面的需求。

(3)坚持项目投入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学校在做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效益性。不仅要对预算编制人员加强普及预算知识相关知识,而且要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工作。其次,要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全面掌握预算的基础资料,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5 结语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是一种系统、复杂、难度较大的工作,对此进行项目预算管理非常有必要。论文在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预算编制的难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给出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编制的原则。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科研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211 工程”“九五”总结报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8.

篇6

高校科研经费数量逐年上升,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关注。作为内部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内审应重点开展科研经费审计。文章分析研究高校内审机构如何做好科研经费审计。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科研经费

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数量逐年上升,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科研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健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作为内部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逐步将科研经费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工作之一。

一、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定义、定位和内容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科研管理业务活动合法性、适当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28条指出,高校内审的目标是促进完善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科研经费审计的定位就是通过审计,促进科研管理的完善,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科研水平。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起着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作用。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评价。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机制、预算标准都不是很合理,如果我们生硬地去追求与预算一致,侧重预算执行效率,不但不会提高科研管理效益,还会引导科研支出的虚列,造成负面影响。预算不是我们的定性标准,它本身也是我们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应该通过正面引导,科学预算、科学执行,而不是生硬地追求一致性。科研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是对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核。科研经费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科研项目个人的。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都须合法合规。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特征

1.政策依据的专业针对性

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管理审计的范畴,审计依据除了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外,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政策依据也不同。纵向科研经费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办法、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横向科研经费更多地是依据合同(任务书)或委托方要求。

2.审计内容的特定性

科研经费审计内容根据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项目经费来源确定,主要是审计相关项目内容及制度的遵循性,目的是查错防弊,查处与科研不相关的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审计报告使用范围的指向性

目前所做的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课题结项验收或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科研项目主管部门。

4.审计结论比较单一

审计结论主要侧重于经费管理的规范性,预算支出的准确性,以及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关注绩效部分较少。

三、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往往被看成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项目管控方面,内控不完善,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疏松。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未按教财【2012】7号文件要求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统一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科研人员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预算。具体表现有:项目管控方面,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规模大的学校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服务岗位或机构;横向科研经费未完全实现分项目核算;科研经费尚未完全实现辅助账登记;因异地转账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外地专家咨询费发放未使用银行卡;少量科研劳务费发放存在无人员身份信息、无银行卡号、代领代签等现象;纵向科研经费报销烟酒、餐费;报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如:衣服、包、药品、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报销汽修费、保险费;部分办公耗材大量从商场、超市购入,存在报销个人生活用品的可能;个别旅游景点住宿、往返车票,与科研活动关联度不高;发票无抬头或发票开具单位与开票内容不符,存在极个别虚假发票问题等。

四、科研经费管理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对科研经费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向有关部门申请来的,是个人的经费,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

2.科研管理内控不健全

三级内控失效,项目级内控没有,院系级内控虚设,校级内控乏力。内部审计一般停留在核查单据层面,对内控关注不够,整体把握不够,重点突出不够。

3.审计资源有限

科研项目数量多,经费金额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内审人员一般不超过教工人数的2‰,还要从事工程造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将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内审范围,对内审来说,显然力不从心。如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主要擅长公司、企业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学校业务比较陌生,审计效果不佳。

4.难以界定支出合理性

科研项目涉猎广泛,专业性强,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和自身的能力,对一些支出特别是对一些专用设备、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科研无法界定,部分支出合理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科研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有时很难认定。你没有办法去认定一个科研人员是坐出租车,还是开车,或者租车与科研成果更有关,你也没有办法去确定科研过程中是用200个试剂比用300个更应该。

5.审计时效滞后

由于目前多为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立项、预算编制等事前和经费使用、核算等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既成事实,有些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在顺利结项和存在问题之间容易引发矛盾。

五、内部审计机构如何搞好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1.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可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河北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学校应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审计工作。高校应建立规范高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业胜任的审计人员,购置必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2.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服务性作用,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

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准确地查出问题,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的宗旨在于为本单位增加价值、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控制与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促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发挥建设性和服务性作用,通过纠正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当行为,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必要时责令清退违规资金,促进学校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工作规范等),科研管理任务重、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确保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执行。高校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包含校级、院系级、项目级三个层级,应完善三级内控。高校内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三级内控落实。

3.把握重要项目和重要业务环节

重要项目指项目到位资金总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关注度高的项目;或者是金额虽不大,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的项目;来自财政拨款的纵向科研项目,也应作为重点。目前科研经费领域出现的问题按照性质与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在预算与执行过程中,擅自扩大开支标准、未经批准调整项目预算等问题;

(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重复采购、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

(3)应该用于某类型的开支被通过某种方式挪作他用,比如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购买其他物品,以购买办公家具的名义购买自用家具等;

(4)不仅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有些完全用于一些无中生有的项目,比如虚列项目支出、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重要业务环节,是管理控制中的薄弱部位、衔接部位。主要有经费转拨、材料采购、劳务费开支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应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有效地管控。

4.综合运用审计调查、跟踪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

科研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在开展审计时,可采取下列方式:

(1)为了全面了解科研管理的业务、控制和风险,内审部门定期对学校科研管理状况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2)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能更好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控制潜在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事后审计可以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审计,并从中发现问题督促项目组整改(包括违规资金的清退)。内审部门扩大事后审计的覆盖面,加强事后审计。如:审计科研经费转拨时,审计人员应在“企业信用网”查询收款单位有关信息(法人代表、高管、股东等信息),查阅项目任务书、预算评审书、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资料,审查经费使用的相关性。从科研项目结果入手,发挥审计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5.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全程审计

高校科研项目细分预算复杂,数量多,涉及人员广,内部审计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还要将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单独或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等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适时掌握、评价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识别、评估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将变得更加便捷。

6.推行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示

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参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在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公示。一定程度上推进校务公开。审计结果公示由发起审计项目的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充分考虑学校保密规定,对于项目不能公开。审计公示有利于将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监督力量。科研经费审计结束后,公示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和审计结果信息等。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应通过查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学校科研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学校科研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芸.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7

一、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不完善,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校硬件资源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学校的软件没有跟上学院硬件的脚步,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水平低下,申报科研项目不积极。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主要的精力在教学上,培养人才。忽略了重要的是搞好科研项目。提高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校的形象才能得到提升。故在科研管理方面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意识到了科研项目给学校带来的利益,所以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但是这些管理办法盲目的效仿其他高等院校,没有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人与项目组成员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两者缺乏沟通,信息传递是单向的,存在有的事多人管,有的事没人管的现象,造成项目组人员的困扰。是典型的管制型官僚制,权利大,责任小,管理多,服务少。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通常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不强,工作局限于对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等被动管理。没有主动在科技信息搜索、加工和方面的开展工作。使项目管理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2.2.2 重申请轻管理,项目的过程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目前,由于近几年来项目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来源多样化,科研管理人员频繁更换,新手多,工作不熟悉,因而许多高职院校忽视了项目的过程管理这个重要环节,只要立了项就万事大吉,根本不管此项目能否顺利完成。

众多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申报科研项目、争取科研奖励上。放松了对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不重视提高科研的质量。对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人员,都把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以及学校学术水平的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的价值取向会对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不良的引导作用。假如把从事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教师、从事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都按照科研经费的多少来衡量他们学术水平的高低,那显然是滑稽可笑的了。

二、科研项目执行控制重形式.轻监督,造成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缺乏科学性、计划性。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更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 虽然科研项目的合同或责任书作为法律文书.详细地规定了任务下达单位和项目承担着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最终的成果形式.但是 在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没有进一步完善科研合同或责任书管理.尤其是细化年度目标和最终成果目标.以及明确相关的违约责任.规定违约追究的办法。因此,结题时很难对科研成果进行实质性的审核.许多项目的验收和鉴定都流于形式,对于完不成科研计划着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造成处理起来无据可依.只好不了了之。由于缺乏有效的科研项目监督制度,没有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无法得出有力的数据来说明项目的经费绩效.因此也就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科研的效益.造成科研经费的效益低下。

目前我国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大多数以项目制为主,是以项目为单位的管理体制。具体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是以项目为单位来进行的。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科研经费是由项目的性质来决定的,这些性质包括项目的规模、项目的难度、项目时间等因素。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忽略从全局的角度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用途进行审计考察、没有细致地审计与监督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资源浪费等现象。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上,项目申请者对经费预算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预算编制不够详细,预算过于笼统,各种支出项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和估算,预算内容没有反映项目的实际需求。预算和支出不对应,不合理支出普遍存在。造成科研经费管理出现财务问题,通常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畅。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明细支出缺乏监督与审计。例如经费支出是否是项目的必须支出,支出是否合理。

三、项目科研成果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学校教育改革转型期,新校区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提升、技术中心、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领导及教师对科研工作尚未引起高度重视。学校通常对教师的考核往往以项目级别、数量和经费为标准,对项目的实施效果和项目成果转化程度重视不够。绝大部分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科研能力普遍不强,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从事科研的基础和经验。教师个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立项上,一味追求项目数量和经费,造成项目承担人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项目研究工作,项目延期现象严重,项目结项成果水平不高。特别是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重视研究论文的发表,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少之又少忽视专利的申请。

四、科研项目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篇8

论文摘要:随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工商系统积极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强化“收支两条线”和其他财务管理工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支持各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也存在种种问题。本文主要以河北省为例,归纳总结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指明应从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管理的制度、体制、财会人员的素质上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的能力。

一、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隐瞒收入

以河北省为例,有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少报上年结余资金和事业收入,有的部门编报部门决算时隐瞒年末结余资金;有些部门收取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款等非税收入未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有些部门超出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或自行调剂预算支出。在其他省市中,如广西省某市工商局1994年至1999年共隐瞒行政性收费收入468.96万元,其他收入6950.99万元[1]。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隐瞒收入408.33万元;漏缴税费141.55万元[2]。

(二)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挤占挪用

以河北省为例,工商系统被查出“小金库”的主要是将收取的企业登记费、门面出租收入交易费等未入账,而是用于职工福利、购车等开支;将收取综合管理费、市场管理费、服务费、摊位费、治安费、水电费等分别存入存折;有些工商局的出纳员将规费收入和经费结余以个人名义存入存折,直接在账外列收列支。如广西省某地区工商系统被查出“小金库”157.34万元,主要是1999年以前将收取的企业登记费、门面出租收入交易费等未入账反映,用于职工福利、购车等开支[3]。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挤占挪用资金1156.86万元,私设“小金库”420.81万元,国有资产流失102.99万元[4]。

(三)拖欠、截留应缴预算收入和财政专户资金

以河北省为例,主要表现在:截留、拖欠应缴财政预算的企业注册登记费、商标注册费,经济合同签证费收入;截留、拖欠应缴财政专户的集贸市场管理费资金等。在其他省市中,如广西省某市工商局历年应缴未缴罚没款541万元;某地区工商局欠缴财政专户931.25万元[5]。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拖欠、截留应缴预算收入968.08万元,拖欠应缴财政专户款172.03万元[6]。

(四)违反规定超范围乱收费乱罚款

以河北省为例,有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内容、范围、及标准收费,擅自立项收费,超范围收费,超标准收费。其中一些工商部门超范围收费,主要是继续执行1997年财政部、国家计委取消了汽车、钢材交易市场管理费。据统计,1999年全国共清理掉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32项,清理关闭银行账户1578个[7]。在其他省市中,江西省审计厅在2000年对全省工商系统的审计中查出乱收费乱罚款金额389.92万元;其他违规金额940.65万元[8]。

(五)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以河北省为例,在预算管理、收费“收支两条线”方面主要有经费超支严重,没有依法办理经费追拨手续、一些地方没有严格贯彻执行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的规定、部分地方票据管理中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规费代征管理普遍松懈等问题。

二、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上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违纪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1)业务经费不足:以河北省为例,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减费因素不断增加,决定收入呈现停滞或下滑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监管任务的不断加重,工作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工资因素和办公消费指数上升,决定支出呈现递增趋势。在目前工商财务体制不变情况下,收入和支出矛盾较大,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费都出现紧张局面。

(2)经费保障能力较弱:以河北省为例,由于工商行政部门业务经费不足,经费保障还不能完全到位,部分地区仍然使用行政性收费来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经费需要。

2.工作性质原因

工商管理局除管理正常经费外,还要按规定要求进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管、用、缴”工作。这就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内部财务管理的难度,也为财务管理的违法违纪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可趁之机。

(二)主观原因:

1.缺乏科学的理财思想

以河北省为例,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内部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性,守法意识差;没有树立预算观念;没有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公的思想。

2.财务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以河北省为例,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公开制度、财务内审制度、财务检查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基建工程管理制度、罚没物资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体制上没有落实新的财务管理关系等,给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漏洞。

3.财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对财务工作的要求

以河北省为例,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公款私存;职业道德缺乏,工作散漫,不负责任;会计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等业务技能不合格。

4.无法满足规范化统一管理需求,且财务监控滞后

以河北省为例,一些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单机和局域网处理账务,财务监控不仅受到时间、空间、及人力方面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它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事前或事中的财务监控。

三、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财务管理。

(一)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财思想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法制观念、预算观念,还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公思想和提高效益的思想。

(二)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和财务体制建设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要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落实到部门,有专人负责,统一登记、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推行政府采购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效益”的原则,大宗办公用品、仪器设备、装修装潢等消费品集中由政府采购,提高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基建工程管理

加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前论证工作,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实行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加强竣工财务决算工作。

4.加强罚没物资管理,严禁任何人私自动用涉案物资

(三)建立高效严格的财务管理体制

1.适应上下级关系的变化,迅速转变观念和行为方式

下级机关要坚决地贯彻执行系统财务管理办法,经常向上级局汇报财务工作的情况。上级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局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

工商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工商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工字[1999]4号),以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关于下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5]27号)的规定。

3.建立顺畅快捷的上缴下拨渠道

在系统内部,抓好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在外部,要解决好与省财政的关系,加快经费的核拨速度;加强与银行的联系,解决划款的时间问题、代收代缴款的上划问题和代收网点问题。

4.理顺资产、债务关系

做好垂管后资产上划工作,各地在市场管办脱钩的基础上,积极与当地财政、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做到产权清楚、债务清楚、收支清楚、家底清楚,保证经费上划和资产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1.加强财务人员政治业务培训

财务人员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政治素养。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加强财务会计知识,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

财务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精通业务,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对于那些业务不精且不努力学习的人员进行淘汰。要有效的发挥全系统对工商财务软件操作作用,不断提高全系统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和账务规范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雷月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有待强化[J].广西会计,2001,(6):14-15.

[2]黄雪梅.搞好工商行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树立五个观念[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48-49.

[3]黄瑞珍.加强财务管理实现科学理财[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2):36-38.

[4]李林.试论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财思想[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11):30-31.

[5]加强工商系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工商部门依法行政[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0,(9):15.

注释:

[1][3][5]雷月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有待强化[J].广西会计,2001,(6):14-15.

[2][4][6]加强工商系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工商部门依法行政[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0,(9):15.

篇9

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国家对教育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的科研项目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类型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十一五”以来,中央科技经费的财政投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1 521亿元,各地方财政的投入在2009年总和已经超过中央的直接投入,全国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25.5%,“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2%。科研经费在推动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贡献日益突出,但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却存在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中国政协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用于项目本身的只有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合理

科研课题的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研经费的申请难度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科研经费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对提供了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有权检查科研人员的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研究成果。而科研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科研人员未必能按计划完成预期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Ziman(2002)提出,科研人员需要为特定的科研项目提出详细的研究计划书,甚至于在事先承诺做出具体的研究成果,是自相矛盾的。朱苏飞,马健(2009)研究指出,按计划进度分批拨款制度弊大于利。按科研进度进行拨付,科研人员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预期的阶段性目标上,以更好的完成科研进度,而获得科研经费。这种管理制度并不能够最大化的减少科研风险,降低科研成本,还会使科研人员丢失掉创新的灵感,阻碍科技的进步。

(二)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合理

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都不进行成本核算,只注重科研工作者得到实惠。学校重视科研经费的总量,至于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在意,甚至认为“宁可学校赔钱,也要支持科研”。因此,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参加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支出。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比较简单、笼统,或未分类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财务处无法判断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容易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固定资产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更有甚者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开具发票,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科研经费成为新的腐败工具

部分科研人员以学术的名义,利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漏洞或者伪造印章或相关材料骗取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管理处很少核实印章和手戳的真实性,只是对报销金额和项目进行检查,这就为科研经费的流失带来了机会。科研设备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购买设备的经费占高校科研经费的很大一部分。科研人员购买科研设备,并不对所有人公开,只是向科研经费管理处报销票据,双方没有协同作战,形成了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高校实行先自行支付事后核查报销制度,财务部门在核查报销时很难核实科研设备的真实用途与课题是否相关。因此,就导致了“夹带现象”即科研人员在购买科研设备和实验室器材的同时购买私人用品,并一同开票报销。

三、高校科研管理问题的成因

科研经费的申请难度加大,科研经费主观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的进行重复博弈,科研经费主管部门在设计按计划进度分批拨款制度的时候,是出于通过制度安排来激励科研人员敬业,并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科研风险,降低科研成本的初衷。各大高校往往以科研成果的数量来评价科研人员的业绩,并直接和职称的评审相关。这就容易使科研人员为了获得科研经费和更好的业绩评价,只是追求论文的数量,不重视整体质量,科研人员不能静下心来搞科研,发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职称评审。

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学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两个部门,科研处往往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财务管理制度认为应由财务部门掌握,而财务部门也会认为科研经费是他们争取来的在执行财务制度时相对于学校经费的管理要相对宽松一些, 再加上课题负责人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使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人员廉洁意识不高,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把握不了自己。有些科研人员会觉得课题是自己申请,经费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些思想的存在造成了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形成了科研经费的腐败现象。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实践中,许多高校都制定了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课题项目负责人各司其职,对科研经费的报销程序上规定的比较严,但现实管理中却并非如此。财务部门不负责课题预算工作,也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管理,只是在科研经费报销中审核审批人签字和相应的票据的真伪,对科研经费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的多少则无法进行监控,看似严谨的审批流程却因审批人员放松警惕而漏洞百出。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分析

(一)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在制定科研经费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口径,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定。从根本上治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充分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编制预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步骤,其合理性至关重要。在项目的立项阶段,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实项目成本,合理制定预算;项目实施阶段应根据项目预算,保证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和合理性,监督项目预算的执行;在项目结题阶段,要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有利于保证项目的有序开展和实施,有利于控制课题经费的支出范围,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的支出结构。

(二)科学的核算科研成本

科学核算科研成本,可以使管理部门掌握科研项目成本的真实构成,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能。全成本核算的关键是科学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对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可以采取措施,首先,对原先未计入科研直接成本的项目,如固定资产使用费、燃料动力及水电费等,可通过安装水电表、计费电话等设施,制定固定资产使用费率,在科研经费中据实列支,保证成本计量的相对准确性。其次,由上级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在保障科研成本核算科学性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成本核算。

(三)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大科研经费报销核查力度

学校审计部门每年抽查审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及执行情况,科研、财务、审计、监察联合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实施科研项目的预算、实施、结题的全程监督和重点课题的跟踪监督,加强对科研结余资金的管理。严格科研经费报销程序,加大科研经费报销单据的核查力度,是完善科研经费报销制度的重要举措。有错必纠,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和课题负责人共同签字后才能报销。对于签字,不符或者出现替代签字,假冒签字的现象一律不予放过,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及时上报学校监察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财务部门在审核报销票据的同时要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时间相符性对于有问题的票据还可以再次向经办人、审查人和科研管理部门进行核对,在项目结束后还应该保留对核查失误的项目进行追踪问责的渠道。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廉政化建设

以人为本,人是有限理性的,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人的管理,加强科研人员的防腐教育工作,提高科研人员的廉洁意识,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诚信制度;明确各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责任,完善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审批流程及支出控制,强化大额经费支出、经费转拨、项目劳务费支出管理。使科研人员从内心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的使命,热爱科研工作,积极努力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对科研设备进行有效监管,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对与科研无关的支出禁止在科研项目中报销。在审核报销时不仅需要审查购买科研设备的手续和票据,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审查科研设备与课题的相关性,防止课题组成员用课题经费购买与科研无关的设备。为了杜绝科研设备被“私有化”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科研设备追踪制度,从科研设备的购入、使用、处理进行全程登记。

篇10

[关键词] 临床在研项目;精细化指标;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005-03

我们处于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有效规划我们的信息,尤其是管理好临床在研项目信息,成为现代医院比拼科技实力的关键。我们计划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建设,着眼于解决“项目多,项目水平低,成果少、高水平成果少”的问题,加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成果产出。在信息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项目统计并提取出若干要素,并发现若加强这些要素的监控与管理,将带来良好的研究成果及触发一定程度的后续经济效益,如何实施且完善该平台的建设成为本文讨论的重要议题。

1 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

1.1 系统设计

绝大多数单位缺乏临床在研项目管理平台,目前停留在用手工或EXCEL表格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有信息管理平台,但仅限于提供给科研人员申报项目、专家评审等功能,缺乏对项目可持续性管理、资金的使用监控等功能,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制订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审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在监控项目经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1.2 技术人员

科研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信息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技能,缺乏根据指标与功能需求建模能力。

1.3 资金投入

政府在临床在研项目信息管理方面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投入不足造成平台建设落后,缺乏长远管理规划。

2 平台优势

管理要素指标按时间设计指标划分为研究初始期指标、研究中后期指标,按构成部分划分为研究资源与运作指标、研究突破指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推广及第三方证明指标,而每个指标下又进行细分,通过指标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数据通过科研管理的各个阶段采集而成,如经费按年度使用情况、项目成功申报情况等,无需人工手工录入,达到电子化信息自动管理的目的。见表1。

3 研发内容

系统监控管理部分采用C/S结构设计,而项目汇报部分采用B/S结构设计,项目负责人使用WEB 浏览器界面对项目进行申报与过程实现,结合项目管理的新业务流程,实现网上汇报、网上科研办公等功能[1-4]。见图1、2。

下面简述一下科研人员申报及后续合同、验收等功能结构:

3.1 项目负责人操作模块及功能

3.1.1 工作助理

重要通知、在途申报项目、申报项目是否通过等信息,对用户当前项目进度作一个大概、总体上的清晰提示,如已使用金额、剩余金额、已完成成果、计划成果数,并对当年未按计划年份使用完金额的则提示。

3.1.2 业务申报

细分为市教育局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横向项目等,用户按模板填写申报书并自动生成WORD、PDF版本,方便离线编辑浏览;其中通过浏览全部业务可查看所有申报项目,科研科获取批文后审核该项目,申报人就可以在此签订合同,已有的内容不用再重复填写。

3.1.3 合同管理

所有合同下均附中期检查、验收申请、经费报账等操作。用户在此查看先前填写的合同并可在先前未完善合同的情况下修改,同时该栏目也作为后续的中期检查报告、验收申请等操作的入口,整个项目周期围绕此开展;中期检查报告含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年度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当期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内容,申报者在此填写后科研科即可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于科研经费使用不当者予以提醒,有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不及时使用等情况的发生。

验收申请含工作总结、完成成果等内容,申报者申请验收后科研科即按相应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如组织专家验收、查看相关成果文件等。经费报账涵盖暂付款申请及各类费用的操作,不同项目负责人根据预算金额及类型提出报销申请。

3.1.4 中期检查管理

用户在此修改查看所有汇报测评表,对项目进度有个清晰完整的流程安排及结果查看,每次使用了经费可及时在此录入,并可查看详细的剩余经费,如业务费计划是5万,现在还剩3万等。改善了旧时项目开展过程中缺乏进度的电子文档记录及经费统筹安排。

3.1.5 个人设置

包含个人信息修改、密码修改。与普通信息维护不同,这里注重于项目负责人的交互协作。只要填写了手机号码,系统在关键时候便会发送温馨提示。项目负责人只要在此完善了个人信息,下次申报时或进行其他操作时项目组成员中的信息就不用填写,会自动带出。

3.1.6 管理文件

包括科研项目申报流程、发表科研论文流程、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成果申报流程、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等说明文件,申报者在此栏目可以了解相关的科研政策文件,最新的制度,省去旧时为了了解而跑去科研科手工拷贝相关工作的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增加了政策透明度。

3.2 管理部门操作模块及功能

科研科管理模块由以下部分组成,供管理部门使用,通过汇集终端用户的关键信息,实现高度集成于一个管理平台,避免系统间的频繁切换,提高工作效率。

3.2.1 申报及合同库管理

3.2.1.1 项目详细信息 由项目信息、项目内容、工作单位、人员信息、经费信息、附件清单、Word文件、批文、合同信息组成。其中经费信息栏目涵盖申报者填写的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经费以及详细预算经费;批文由科研科将扫描文件在此上传。

3.2.1.2 审核项目 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意见、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单位审查意见组成。可将扫描图片上传至数据库或录入文字。

3.2.1.3 通知 对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回给申报者,提醒申报者注意等,申报者登录系统时将以红色文字醒目提示。

3.2.1.4 查询统计 支持自定义双条件进行查询,如首条件可选“项目类别”或“工作进度”,次条件可选“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或“项目名称”,时间类型支持申报日期、项目开始日期、项目结束日期等进行查询。为方便经费管理,查询结果前三行分别显示总经费完成百分比、已使用经费和总经费。并对即将到期而经费未完成九成以下的项目予以红色颜色预警显示。

3.2.1.5 用户管理 提供用户注册认证、用户应用模块、数据使用权限分配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业务系统能安全运行。 3.2.2 经费效益管理

根据项目产出与资金投入的关系,系统具备一定的统计筛查功能,按不同分析指标分为:经费进度使用得分、论文产出得分、项目综合得分,这样可以对不同级别、不同结题年度的项目给予直观分析结果,对结果的表现形式也有多种多样,这里考虑到用户的易用性,提供了柱形分析图与饼形分析图,柱形图对所有同等条件的项目进行排名,饼形图对单一项目的不同分数构成分析,可以指出这个项目的某方面欠缺的地方,帮助项目管理者改善项目的执行进度。

3.2.3 论文库管理

此功能有助于每年度管理科室的论文统计。不仅可以依托基金,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发表,论文不仅仅反映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更与整个单位的综合专业水平有关,该模块按不同级别、年度及是否依托基金发表等选项筛选并显示详细信息。

4 讨论

本文阐述的系统旨在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使管理层更容易、清晰地规范研工作者的行为,避免经费滥用的现象[6],对于存在违规行为、完成经度及缺乏科研成果的将影响项目负责人的以后项目申报,同时对于在研期的项目进行多方面指标的考核,从而为管理者提供优秀项目的遴选建议。采用电子认证,可以简化项目负责人的报销流程,大大缩短手工签字消耗的时间。对不同金额费用我们予以不同管理方法:① 1万元以下:一次发生的1万元(含1 万元,下同)以下的支出由课题负责人按预算签字,经过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审核,交财务报账、支出;②1万~5万元:一次发生的1万~5万元支出,需要由科研科负责人签字,经过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审核,交财务报账、支出;③5万元以上:一次发生的5万以上支出,需要由科研科负责人、医院主管院长签字,经过专项经费管理系统审核,交财务报账、支出。对预算支出范围内的劳务费、接待费、餐费、交通费、办公用品等经费报销,不论支出金额大小,均需三级审核。从而加强了经费的监控管理,避免差旅费、餐饮费等非相关活动过多从中套取支出,促进实际项目活动的正常开展[7]。

[参考文献]

[1] 任传成.企业销售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8, (28):115-116.

[2] 耿文霞.基于WEB的文科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OL]..2009-01-20.

[3] 力梅,姚少军.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的深圳市交通预报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1):44-46.

[4] 谢寒生,辛吉武.基于WEB技术的项目管理平台设计[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4):93-94.

[5] 王娜,任大娟,马永祥,等.科研管理及项目监控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198-199.

[6] 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