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8:3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听说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听说教学法论文

篇1

(1)情知融合,意义深远

情景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它把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还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会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受更加深刻,也会很好地掌握并融汇贯通。同时,在理解了所学知识的情况下,情景式教学还为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所创设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说情景教学法让情感和知识达到了很好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对学生们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

传统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老师,老师是课堂的中心。情景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界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情景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通过主体活动和现实环境的交互作用,活跃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而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中,他们得到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当困难和负面情绪出现时,教师能在课堂中及时地发现并给予指导和鼓励,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坚定信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练习。

2情景景教学法在高职双语幼教方向英语听说中的教学设计

笔者选取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的学生,在所执教的英语听说课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为期16周的情景教学法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的文献资料,结合高职双语幼教的职业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在情景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和考量:一是根据情景教学法创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设计出适合双语幼教英语听说特点的课堂任务;二是利用多媒体平台、直观教具、角色扮演、体态语及音乐渲染等情景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结合学生的特点,预测学生在完成情景教学任务时会面临的困难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列出相关注意事项。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访谈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全面了解情景教学法在双语幼教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实践效果,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3情景教学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情景创设内容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务必要考虑到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设定情景任务时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在完成相同的情景任务时,本着让学生大胆开口、大胆走上讲台的目的,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对于她们的表现要给予鼓励,让这些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获得信心,从而慢慢取得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心急,要耐心引导基础差的学生慢慢成长。

(2)情景教学的内容设置要规范

在整合书本及网络上的教学资料进行情景教学内容设置时,务必要使内容规范并相互联系。书本的编写每一章都有其目的性,每一章节之间都有其密切的联系,而网络上的资料就显杂乱无章,需要大量的查阅和分析才能添加到教学中去。因此,在针对幼教英语听说教学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整合时,要考虑到情景内容创设的职业性特点来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在16周中,每周的情景任务都有其目的性并相互关联。

(3)定期接受学生反馈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设置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掌握她们对不同形式情景教学的适应情况,从而调整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为探索多样的情景教学形式做好准备。要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可以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单独访谈的方式,面对面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4)尝试多元化的情景教学考核方式

双语幼教方向也是近两年在我院开设,在以往的英语教育专业听说课程考核中,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核结果往往具有片面性,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以职业为导向的英语听说课程考核,应尝试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与素质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

4结论

篇2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视听说教学是以试听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视听说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耳、眼、脑等感知器官对语言感知而进行学习。视听说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听说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听说法中的一些原则都在视听说中得以运用。 

一、开展英语视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1.视听说有利于开展英语语境教学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语境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它对学生理解运用英语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运用语境进行英语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英语的语言特征以及实际活动的发生与语境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英语教学脱离语境是非常难以让学生获得英语的全面的学习以及掌握英语应用能力的。毫无疑问,视听说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掌握英语并运用英语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帮助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2.视听说有利于学生文化交叉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文化交叉意识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著名教育学家A Lptekins曾经提出,任何语言及其母语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在任何语言教学中都应当保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语言教学中文化交叉的缺失甚至比时态以及语序的错误更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所以,学习英语不但要注重对英语词汇以及结构的理解,同时要与以英语为共同语的国家多进行文化交流。 

英语视听说教学之所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其主要原因就是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英语国家的文化。视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如何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英语,同时也能让学生观察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英语的视听说教学所展示的英语更加具有文化背景,并且较为真实,对学生文化交叉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帮助。 

3.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视听说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运用视频与声音的合成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将语言交际以及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取广泛的英语知识。因此,视听说英语教学在形音义结合方面比其他任何英语教学模式更紧密。根据美国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如果只通过听的方式学习英语,那么只能获取全部知识的15%,如果只通过看的方式学习英语,那么只能获取全部知识的23%。如果将视听结合,那么学生会获取全部知识的65%。教育心理学也提出,人们在使用大脑进行记忆活动时,图像式信息表达方式的记忆要远高于文字式信息表达方式。通过图声并行的教学方式接受英语的信息,就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深层的理解以及内涵的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 

二、视听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图像与声音的视听说英语教学的应用主要有三面内容构成,视听教学、听力沉浸以及听力模仿。 

首先,在视听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播放视频之前,教师要结合视听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性的提问,问题的提出应符合学生对视频的关注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视频之中。这种通过图像方式进行视听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具体化,并且运用图像与声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外语的感受。在视听教学之中,语言并不占据最重要位置。 

其次,在听力沉浸之中,教师应当将英语图像内容进行声音的单独处理,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听说英语,从而促进学生在听到视频中英语对话时能激活脑海中通过“视听教学”获得的语境,锻炼学生英语学习的听说能力。 

再次,在听说模仿之中,视听教学主要是经过视听情节以及对英语进行输入两个阶段。在视听教学之中,学生多以视为主听为辅。而在听力沉浸中,学生又以听为主视为辅。在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学生分别获取了对英语的视觉以及听觉感受,那么接下来的英语教学就应当通过视听拆分的方式进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对话进行模仿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英语输出性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视听进行模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曾经提到,模仿练习是学生学习口语的基础,只有通过机械的模拟以及大量的训练才能学好英语,如果模拟不足很容易导致英语学习出现各种错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门群.从建构主义观点谈听力教学[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1). 

篇3

论文摘要: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要立足于教学实际,综合考虑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各种教学法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本文从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四种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的介绍入手,指出了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高级英语教学效果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的发展史中,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在不同的时期各领,尽显风采。每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先前的教学法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即使是传统的听说法和翻译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外语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纳各家之长,并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要实现高级英语课程的要求,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在教学方面要从基础阶段的语言形式教学转变到侧重语言意义和功能教学,同时要做到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语言和文学相结合。在新原则的指引下,这门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3种意识,即语篇、文体和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四种能力,即语篇分析、文体分析、文学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法来实现高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呢?

二、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简介

1.听说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结构为纲是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其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2.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手段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发扬了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3.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和挑战的情况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时就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将语言学习和理解过程概括为语言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或运用等几个基本步骤。使得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

4.功能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仅有听、说、读、写技能并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意念和传达思想,因为话语的具体意义受制于使用场合的诸多社会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可能有一种功能。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功能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英语教学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个别语言错误上,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一般不因为语言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功能交际法以功能项目为纲,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三、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人口头表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当学习者学习上有动力,他就会积极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机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

2.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主,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励学生机械翻译课文,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在语境中练习翻译,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将传统的“一言堂”改为“师生/生生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随着高年级课程的难度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较低年级有所下降,教师应积极挖掘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而不是仅仅成为接受教师知识的接受器。课堂是学生学习使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课堂上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活动,都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的一致。切忌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进行的虽妙趣横生但毫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读增加他们的语言储备,利用所学到的技巧对语言进行分析和讲解,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增强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等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对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Brumfit,C.J.& Johnson,K.(ed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79.

[3]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Krashen,S.The Input Analysis[M].London:CUP,1987.

[5]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Sket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UP,1998.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9]Wedell,M.&(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篇4

摘要:众所周知,听、说、读、写、译是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同构成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其它的技能训练来培养。以前教育界倡导的阅读教学法(Reading Approach)和听说教学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就是通过阅读或听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李阳的“口语突破听力”就是用“说”来培养“听”的技能。因此笔者认为,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技能。

关键词:英语语言 技能训练 翻译

1.翻译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系

翻译就是把源语言形式的内容用目标语言再现出来的一种语言活动,不仅要确保源语言信息准确,而且要考虑到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保证译文的可接受性。翻译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且与其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英语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的学习有了很大提高,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些认识。这些都为翻译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同时,翻译教学能够反作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锻炼与应用。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翻译可以使学生更透彻、更深刻地理解原文意思,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二者不可分割。将翻译与翻译教学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现状

2.1翻译教学和翻译练习时间短

如上文所述,迫于应试教育的要求,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被听力、词汇、语法、阅读教学占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翻译的时间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中阶段的翻译教学往往集中在高三,学生不能在高一、高二形成正确的翻译习惯,学生课后又没有充足的翻译练习,导致学生得不到充足的翻译训练。

2.2翻译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高中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专设的翻译单元或者模块,翻译教学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阅读、写作教学等的辅助形式,教学方法也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应试性讲解,很少涉及翻译技巧和跨文化知识,学生接受不到系统的翻译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师生对翻译教学与学习的重视不足

虽然教师们认同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也有着强烈的翻译教学意识,但是往往不能做到对翻译教学的统筹规划。学生对翻译学习的态度又受学习成绩影响,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重视翻译学习,而成绩较弱的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翻译学习阻力较大,因而兴趣薄弱,重视程度低。

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翻译教学的建议

3.1在高考英语试题中适当增设翻译题型

由于我国大部分省份的英语高考都取消了翻译题型,因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翻译教学重视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将大量时间用于听力、语法、阅读教学中。翻译作为英语五大能力的重要一环,应该被纳入英语能力考查的范围之内,翻译题型的设置应既能测试学生的翻译技能,也能考察学生的跨文化知识。

3.2适当传授翻译理论和技巧

很多人认为翻译理论和技巧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作用不大。然而笔者认为,教师将一些简单有效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巧妙地融入英语教学中,以课文篇章为例,进行翻译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3重视中英文化差异的讲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将翻译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注重英汉文化差异。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沟通融合。教师应该能够明确辨识教材中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化知识的讲解。这样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4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而且为师生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翻译学习网站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学。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翻译资料,交流翻译学习心得。

3.5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英语教师作为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首先应该具备扎实英语功底,不断提高自身听说读写译能力;其次应该掌握必要的英语教学法、文学、翻译、跨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最后应该主动参与到翻译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获得第一手的翻译实践素材与资料,为翻译教学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翻译在教学中很重要,在现有教育背景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翻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翻译也应被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中英互译不仅符合英语教学规律也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当然在英语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其它教学法,取长补短,综合运用,使外语课堂教学更优质,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陈学云.新课标下高中生翻译能力问卷调查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篇5

关键词:激励,策略,英语教学

 

0.引言

达芬奇曾说过,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不情愿的学习会损害记忆,所记东西无法保持。学生如果缺乏兴趣,教学则成为死亡之物;学生如果缺乏动机,教学不过是一种厌恶疗法。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因素会因个性差异、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课堂教学艺术等变化。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控制影响动机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注重激励策略的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教学中激励策略应遵循的原则

1.1自主性原则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有研究表明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具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坚强学习的毅力。每个学生对于命令,都会产生抵制心理,都希望能自主的学习,而不是被迫地学习。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使其不会担心受到他人的嘲讽和批评,从而树立自信,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学生在发表观点时出现错误,教师首先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称赞他只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就已经做到了勇于挑战自我,然后对学生在发言时出现的错误予以更正。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估的能力以增强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免费论文参考网。

1.2自我实现原则

动机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源于自信的缺失。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几次报考大学英语B级、A级、四级等考试,却屡战屡败,那么这些学生长期不能体验成功,就会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所怀疑,进而降低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肯定其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设计弹性评估程序,使优秀生能看到自己的高水平,差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收获。

1.3归属感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基本需求。对班里的每位学生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孤立、被拒绝和寂寞。归属感的缺失会使学生变得自卑,从而缺乏自信、自尊,继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满足学生被认可的心理需要。

1.4乐学原则

学习原本就是一件艰巨的任务,教师授课时应适时改变自己的语速和语调,几分严肃,几分幽默,常给学生以新鲜感。教室是一个舞台,可以根据学生的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活动。

2.激励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训练

听说教学是否能有效进行依赖于学生的动机能否被激发,教师授课时可以适当增加听说活动中学生竞争的成分,注意听说内容由易到难,增强听说材料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余地。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物、图片、录象等视觉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2.2激励学生培养有效的阅读策略

阅读前,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进而引出话题。阅读中,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清楚阅读任务,通过有效的阅读技巧,比如:浏览文章大意、捕捉具体信息、将信息图表化、构化文章的结构等达到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汇报的方式重述文章的梗概,教师可对其表现做出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采访以及模仿写作等活动来重温阅读内容。

2.3激励学生培养英文写作思维

除了学习传统的写作模式外,可以通过创新的活动培养学生英文写作能力。比如:新闻编辑室和粘贴鼓励性评语等。在班级里创建新闻编辑室,学生自己思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或者叙述校内发生的事情,培养学生自主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闻栏内每天更换内容。开展粘贴鼓励性评语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小组成员各自宣读自己的作文,其他成员边听边记录,然后讨论对作文的看法,最后每位成员都要在讨论过的作文上粘贴自己写上的一两句好的评语。这样,每位同学都有很多有关自己写作的鼓励性评论,以激励自己更好的提高写作水平。

2.4激励学生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

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语法不感兴趣,但由于语法又是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注重语法学习的高效性和实用性,而动机的激发又在语法教学中显得愈发重要。增加语法练习的开放性,可以通过图片案例(Visual case)、猜测模仿(Mime guessing)、虚拟情景(If I were…)以及爱好选择(Preference choice)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参与热情,改变学习语法时机械练习居多的教学模式。免费论文参考网。

3.结语

在教学中,激励策略能够促进英语教学有效地、更好地进行。实践表明,恰当的激励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因此,激励策略能够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红云,李守京.英语学习的理念和策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4]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张积家.普通心理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6

教学重点、难点:《语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要求、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

教学内容与过程: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

一、基本概念:

《语文教学法》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二、学科的建立:

它的建立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P1—3页)

语文教育是社会、民族以及个体的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它对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文化起着日益普遍而又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的语文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教育科学领域中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门崭新的语文教育学,从更高的层次对语文教育加以研究.

它的建立是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P3—5页)

我国的语文教育,曾经发生三次历史性的转变,21世纪初,21世纪初,我国语文单独设科,并因此实现了语文教育由古代的"文字型"教育向"文字—语言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21世纪年代开始,我国的语文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而今语文教育正在实现向"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展,语文教育观念、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许多问题都是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法"所无法涉及的,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全貌和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

它的建立是教育学科发展和语文教育自身理论发展的需要

当代科学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二学科内部的高度分化.语文教育学既是语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又是教育学本身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建立符合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就语文教育理论本身发展来看,我国古代没有专门论述语文教育的理论著作,只是在有关教育的论着中有零散的论述.直到21世纪,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才经历了由一般教授法到本学科教授法,再到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直到语文教学论以及今天的语文教育学的发展.由于语文教学法学科侧重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忽略了语文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研究领域相对狭窄,加上其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为主,也束缚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使之更趋科学化,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

三、学科的研究对象(P6—9页)

〈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是以学校语文教育为重点的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四、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二)特点

实践性

综合性(P9—11页)

五、学科的结构体系

语文教育的本质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育系统语文教育目标

语总体方面的研究语文教育历史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文语文教育比较语文教育评估

教语文教科研语文德育语文教学系统

学学校语文教育语文智育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法语文美育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

结本体方面的研究社会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构语文教学卫生

体家庭语文教育课外语文教育语文知识教学

系语文教育对象阅读教学

主体方面的研究写作教学

语文教育者听说教学

六、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P11—13页)

1、哲学原理研究法;

2、跨学科研究法;

3、历史文献研究法;

4、比较分析研究法;

5、观察调查研究法;

6、经验总结研究法;

7、实验实证研究法等.

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

一、意义

这门课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

知识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中文系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对于树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正确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系统的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和教育实习的成绩,对就业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要求

这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实践很重要,考试有教学实践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实习.学习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教学录象等;

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小实习(微格教学)等;

读——通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专着、杂志等),通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参等;

写——作业、心得、听课评议、论文、教案、作文等;

练——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朗读,写作等),课件制作,模拟教学等;

用——教育实习,教育调查.

思考题: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你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

语文教育的本质(4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语文教育的历史,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篇7

[论文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 动态顺应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社会文化语境

一、引言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把大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并对每一层次的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分层教学实际上增加了写作教学的难度。长期以来,虽然广大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但写作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停滞不前,与课程要求相去甚远。

二、动态顺应

杰夫·维苏尔伦(Jef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深入探讨了人类使用语言的心理机制、动机和社会文化的作用,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宏观上,它对语言使用现象从认知、社会、文化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微观上,它包括在语言结构所有层次上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作全面、细致的考察。

动态顺应是顺应理论的核心。维苏尔伦指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所作的是动态顺应。动态顺应包含以下三部分: (1)时间顺应。语言的产生和理解会因时间差异而出现变化。时间因素会促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作出调整和顺应,而调整和顺应的结果又加速语言的变化和发展。(2)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语境是动态的,根据语境来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动态性,与交际双方所处的社会关系以及他们的认知心理状态有关。另外,交际者的认知状态、信念、对所谈论的话题是否感兴趣等也都影响着语言选择过程所作的动态顺应。(3)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动态顺应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线性结构的变化上。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话的信息结构进行灵活的安排,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

三、顺应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虽然有学者提出写作的重要性,认为写作反映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认为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写作教学游离于教学的边缘状态。在非英语专业所用英语教材中一般不会单列写作,学生的写作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大班教学人数多,课时少,仅有的时间被阅读等课程挤占,教师无法顾及费时低效的写作课。写作的教学方法也以传统的结果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被动写作,容易产生畏难和厌烦情绪。总之,写作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

每一种语言学理论的兴起,都对外语教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说,是对外语教学进行隐形或显性的纵横指导。动态顺应理论不一定能被用来解决写作教学的实际问题,但它可以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一些启示,指导我们在教学中探索创新,改变写作教学的胶着状态。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形式和内容上应做到对时代和社会文化的动态顺应。教师应关注各种流行的外语理论特别是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求新求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关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写作中的认知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来灵活安排写作的体裁和题材,提高写作的实用性。

(一)写作教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动态顺应

维苏尔伦认为“顺应不断创造新的可能”。外语教学就是在对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尝试和整合中发展的,创新和求变是外语教学的趋势。针对传统成品教学法的费时低效,教师们纷纷从各种教学理论出发,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各种教学法应运而生,出现如“过程法”“环境法”“范文法”“体裁法”“社会—文化法”“认知法”“功能法”和“评论法”等新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因此又出现各种综合教学法。

这些综合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实践一些启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即使是传统的写作教学法也有重视篇章语法和语言训练的长处;走多元化之路是趋势,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融会贯通,采百家之长;任何优秀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因人(学生)而异,因事(题材和体裁)而异,因时(学生写作的不同阶段)而异,因地(课堂和网络)而异来设计课程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各种英语教学理论的实践提供更为便捷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它使英语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尤其可以解决班级人数多、课时少的困难。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网络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写作的焦虑感;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起点,积累适合自己特点的写作技巧;网络提供庞大的素材库,有丰富的视频材料、网络书籍、电子杂志等多渠道资源,提供广泛的写作题材,有利于写作视野的拓宽;修改文章也变得非常容易,学生更乐于并有信心在用英语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做思维和语言上的冒险;网络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多种便利的渠道,比如电子邮件、讨论版、博客等。网络写作教学是写作教学的革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的教学工具本身并不能引起教学上的变革。真正的变革力量不在于工具,而是来自于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当然是主体,教师由授业解惑的传统形象变成便利提供者、兴趣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训练者、诊断者、监控者、评估者、合作者和顾问,教师从单一到多重身份的演化是写作教学在动态顺应中的巨大变革。

(二)写作教学对社会文化的动态顺应

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不仅是语言错误,还反映出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做到对目的语文化的顺应。邓炎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读起来像从汉语翻译过来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法不同。很多学者指出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很多是母语文化干扰的结果。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用“应该”“必须”等情态动词来表示说服或建议不是损害听话人面子的行为,相反对听话人有益。笔者发现,“must”“should”这样的高肯定程度情态动词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经常被过度使用,常常使文章有命令、说教、口号式的语气,影响文章的说理效果,读起来会使目的语读者反感。学生英语写作中诸如此类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妨碍了学生英语写作交际能力的提高。究其根源,在于学生的语言输入不足,所储备、积累的语言知识太少,在运用语言时缺乏语感,只好用母语来补缺。

我们观察到,目前听说读写教学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严重,学生的阅读水平因为种种原因大大高于其他技能。如果我们把写作纳入外语教学的整体之中,形成听说读写的横向融合,重视各种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就可以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选择一些典型的阅读材料作为学生顺应的目的语对象,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减少学生在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陈立平认为,既然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写作教学就不应忽视或排斥以范文为中心、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教学,更何况范文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它是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最好途径,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材料时根据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注重从宏观上的语篇结构到微观上的积极词汇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地道的外语书面语特点,然后通过续写、缩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习,变单纯的输入为主动输出。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输入从阅读材料得来的比较多,不太注重听说材料的文化输入。笔者认为,利用听说教材进行知识积累和语感训练,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很有好处。听说材料有视频影像的外在包装,比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听说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材料多取自原版,更具时尚性和文化敏感性。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完一个单元,增加学生对主题的知识储备(有些主题和表达方式是精读课本无法提供的),再对与材料有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使用材料中的一些地道表达方式,然后就该主题自选角度写随笔、总结等。听说读写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程度,刺激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愿望,缩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距离。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固然是写作中的巨大障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写作教学无法离开母语文化。王立非、孙晓坤指出,汉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写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汉语写作水平有助于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Byram指出:“虽然外语教师不愿过于强调学生自身的文化,本族文化仍不应该就此轻而易举地被抛弃,因为相互排斥肯定不能取得文化的能力和对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 。

只要我们关注一下历年四六级考试作文命题,就会发现一些命题,无论是有关校园还是社会,都或多或少与中国社会文化现象有联系,很多是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有鲜明的时代顺应性。董耐婷对2004年6月份的CET-4作文(A Brief Introduction to a Tourist Attraction)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所涉及的中国的旅游景点和传统食品的英译错误连篇。现行的高校英语教材选取的都是原版材料,以传播英语文化为导向,缺乏与中国社会文化有关的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表述中出现明显的词汇贫乏,显示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入的不足,影响学生今后英语的实际应用。

写作的目的是传递思想和文化,学生的写作对象在今后真实语境的交际中可能是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也很可能是目的语读者,不可能不涉及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传递,母语文化输入的不足恐怕会影响交际效果。束定芳和庄智象指出:“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记住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进行交际,而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介绍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正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奠定基础。

在英语教材之外适当补充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的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述有关中国社会文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目的语国家作者撰写的有关中国的文章,建议学生经常接触中国的对外媒体如《中国日报》和中央九套等。充分运用网络的时尚性、便捷性和信息性,鼓励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在口语和作文的命题中突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顺应性,介入一些有争议的热门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对社会文化语境的感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写作的社会效应。

篇8

    1.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英语阅读中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作用探析        

    3.心理语言学卡罗尔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理论述评      

    4.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       

    5.从心理语言学语篇理解的角度理解网络神回复       

    6.心理语言学在英语语言学中的应用     

    7.心理语言学     

    8.提高日语培训课堂教学效果的心理语言学思考    

    9.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背诵对母语学习的影响     

    10.否定句研究中的几种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模型探析     

    11.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对心理语言学发展的贡献     

    12.从心理语言学视角谈二语词汇教学     

    13.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失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     

    14.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15.心理语言学研究对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6.心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对高校公共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     

    17.英语阅读中的心理语言学图式理论     

    18.浅析心理语言学关照下的英汉语句翻译     

    19.心理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工程心理语言学          

    21.花园小径句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特征       

    22.关系从句的心理语言学模型评述          

    23.习题反复出错现象的心理语言学探究       

    24.心理语言学对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     

    25.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6.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日本女性用语的变迁      

    27.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中学生口试中的自我修正    

    28.心理语言学理论模式下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29.试论运用心理语言学提高专业英语的口语教学    

    30.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浅谈言语理解的特点    

    31.心理语言学视角下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心理特征研究     

    32.基于心理语言学的听障儿童听觉记忆的临床探究     

    33.心理语言学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34.从少儿英语看心理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35.阅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模式    

    36.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积极心理培养     

    37.基于心理语言学理论语篇分析与语篇记忆在英语言中的作用     

    38.回顾与展望: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39.句子——语篇理解与心理语言学模型     

    40.国外关于阅读的心理语言学模式研究综述    

    41.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析造成民航英语陆空通话歧义的原因     

    42.东巴文认知研究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及展望     

    43.基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44.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解读英语阅读教学     

    45.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感培养     

    46.浅析心理语言学原理对克服高职学生外语焦虑感的应用启示     

    47.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观     

    48.从心理语言学视角解读语言迁移现象    

    49.心理语言学对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启示    

    50.心理语言学中的心理模块和语言模块的综述    

    51.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设计的一例高中英语课堂教案    

    52.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中职英语教学      

    53.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中职英语教学    

    54.心理语言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5.隐喻理解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56.口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语言学研究初探     

    57.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      

    58.基于心理语言学基础上的外语学习     

    59.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谈词汇的异常搭配     

    60.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心理语言学依托     

    61.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62.汉语词汇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前景     

    63.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学    

    64.心理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65.心理语言学理论对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课程的启示    

    66.从心理语言学中注意的角度分析二语习得中话语的自我修正     

    67.心理语言学概述    

    68.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理语言学原理渗透       

    69.浅析心理语言学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70.心理语言学支持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71.心理语言学理论在英语快速阅读训练中的启示     

    72.心理语言学理论对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课程的启示    

    73.心理语言学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C级学生对话式英语学习的启发和应用     

    74.外语教师课堂中加强学习者学习动机之心理语言学阐述     

    75.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的天赋性和普遍性思想及其对心理语言学的贡献    

    76.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77.心理语言学证据:如何学习英语更有效     

    78.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79.从心理语言学研究看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自我提高    

    80.心理语言学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81.从心理语言学谈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的心理因素     

    82.构建对外汉语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心理语言学依据    

    83.言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84.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改进写作教学    

    85.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86.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87.英语“写长法”中心理语言学的运用      

    88.心理语言学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89.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探究     

    90.听力理解过程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91.心理语言学视角下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应对      

    92.心理语言学观照下的听说教学法述评    

    93.英汉口译听力中的心理语言学基础及其启示    

    94.论多项选择试题的心理语言学基础与命题原则       

    95.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组织形式透视     

    96.心理语言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7.心理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98.语言理解过程中句法分析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篇9

【论文摘要】 为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水平,适应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英语口语教学历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高职院校中更是如此。英语口语交流沟通能力是对未来劳动者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和技能要求,事实上在菲律宾、新加坡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亚洲国家对大多数人而言,其英语发音并不准确、语法知识水平也不高,但他们与欧美国家人员的交流却无障碍,毋容置疑,这就是语用能力;印度的软件业遥遥领先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源,印度年轻人的英语应用能力强于我国。因此英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功能越来越突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尽快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1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向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当作教学重点,而口语一直是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这并不是说大学不重视口语教学,而是应试教育影响了口语教学的开展。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了或者说根本无法满足口语教学的条件。学生不仅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有时甚至缺乏足够而合适的听力和口语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提高不了听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也不理想,往往是“哑巴英语”。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长期系统的口语训练和交际实践。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学生在口语中常出现的问题大致有几类:问答过于简短;问答空洞无物;谈论不熟悉的话题;遇生词卡壳;背诵答案;时态混乱、代词不分;过分担心语法和发音而影响交际;把口语当成知识竞赛。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

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2 制约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

2.1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制约 由于各级考试主要以笔试形式进行,对学生英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使得各高校把重点放到了追求cet4 cet6的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说的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是听不懂,更说不出。我们没有真正把握语言的运用技巧,没有真正领会那些比较简单的英文单词组合成语言后的真正含义,就像我们用汉字一样,我们知道的字可能成千上万,但是我们日常用的可能就是1000多到2000个字。只要我们能够很熟练地应用这2000个字,就可以自由地交流。学习英文,背熟和把握大量的单词很有必要,但我们更应强调熟练使用高频词。灵活地掌握住中英文转换的技巧,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2.2 有效理论和实施模式的为数很少 教材全国高校数以千计,但真正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业已构建有效理论和实施模式的为数很少。严格地讲,富有大学英语特色的口语教学理论探讨是当前英语教研中的“盲区”。目前充斥市场的口语教学理论书籍,大多针对英语专业,而针对高职英语口语的却凤毛麟角。

2.3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口语教学。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英语口语授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根据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由于学生数量多,有的学校甚至200~300人一个班上大课。这样的大班,只能是老师讲讲语法、

翻译,再讲讲课文和笔头练习,教授口语是很难的。这种教学模式所引起的后果必然是使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爱好。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授法。基本上是“教师+学生+教材/磁带+粉笔”的模式,很少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这种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的最优化作用。教学形式单调,效率较低,信息反馈弱,师生双向交流不足,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2.4 教学师资匮乏 现有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口语教学师资力量亟待壮大。当前,国内口语教师在实践经验、学历资格、教学态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也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的口语培训。教师由于大学英语属于基础教学,许多高校没有赋予大学英语应有的学科地位,待遇一般,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另外,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大部分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自己没有出过国,没有亲身感受过英语国家的人文、风俗、宗教等,这些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制约。

2.5 学生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 由于中学的教育背景、英语学习基础以及个人语言学习天赋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进行口语练习时,很多学生不敢开口、害怕出错,非凡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此同时,一部分口语好一些的同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发言的次数,以避免其他的同学说他好表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造成了基础差的不敢开口,基础好的同学不愿开口的恶性循环的局面,不利于英语口语教学。

3 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对策探究

3.1 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有效

沟通的交际能力,从而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可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了交际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等。

3.1.1 交际教学法 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的使用的恰当性,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充当交际过程的组织者与监控者,要求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开展交际活动,使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

3.1.2 任务教学法 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把语言应用的基本观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该教学法强调通过将真是语篇引入学习情境,为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语言,而同时集中于过程本身,提升学习者个人的经历,试图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的激活联系起来。

3.1.3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寻找出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以及协调和沟通能力。同时网络的出现,多媒体的运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增添了无穷的活力。视频音频的刺激让求知欲极强的学生们找到了新的学习途径。

3.2 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增加口语测试 众所周知,测试对教学具有很强的反拨作用。过去淡化口语测试,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尽管口语测试的实施存在很多困难,如资源问题、时间问题、人力问题、信度与效度问题等,我们仍需把口语测试进行下去。期末考试应增加对学生的口语测试,教师可以灵活地采用问答,复述,独白等形式进行测试,也可参照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的形式进行。

3.3 更新、优化教材,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样本 严把教材编写关是成功实施口语教学的关键。为了极大地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情感动力,该类教材的编写及内容的取舍,不仅应“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普遍教学原则、体现教学方法”,还应符合“以人为本,贴近时代”、“以交际为目的,追求真实”的发展趋势,更应体现自身特色,既能为学生提高说能提供系统的话语规则,也能提供融趣味性、启迪性、适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最佳语料和实践活动。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应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放宽教师进修学习的政策,可以采取在岗轮训制度,培养教师成为自觉学习型教师,与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同步发展,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需要提高;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握英语口语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综上所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使广大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严重的考验。然而,建设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无疑是所有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3.5 教学形式多样化 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操练和实践。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人数较多,学时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为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难题,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和教学模式。例如,采用大、小班结合的授课方式,听说教学尽量采用小班授课。另外,科学合理地开设第二课堂,将有限的课堂练习与无限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第二课堂,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便让更多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如:英语角、英语讲座、演讲赛、辩论会、英语晚会等。在开放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学生可以观看录像片、原版故事片、英语系列教学片等并进行讨论、发表感想,寓教于乐。在网络实验室,学生可在座位上直接从控制台主机提取各种感爱好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而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练习口语的爱好和口语水平必然会得到提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提高高职口语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口译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工作的优秀人才,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harmer.thepractice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83

[2] ellisr.theempiricalevaluationoflanguageteachingmaterials[j].eltjournal,1997

篇10

【论文摘要】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重点,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和学习风格的分析,探讨了教师的教学策略,以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社会对从事涉外工作人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日常业务活动和交际活动中,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能顺利与人交流并完成工作任。因而,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缺乏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发音不准确,听不懂地道的美式英语语或英式英语,用英语与人交流更无从谈起。面对这种现状,可以找出以下三种原因:

1.个体因素。中学时期忙于应试,学生对英语的听说不够重视,缺少练习听说的环境,基础比较差。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听力的一些技巧没能掌握,听不懂,自然说不出,学习自信心倍受打击,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2.教学因素。教材枯燥,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听力教材中对英语的联音﹝即“同化”,“缩音”,“连读”和“省音”等﹞介绍不够详尽,学生缺乏音位能力和信息处理技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够了解,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听不懂英语,口语表达受到很大限制。

3.社会因素。前些年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中高考英语试卷中,听说能力测试所占比重较小,导致教师与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忽视。

因此,在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迫切需要找到一个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探研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在听说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是预先准备的齐全的知识。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我们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积极探索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1.了解学生,确定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在我们的试验班里,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是用英文自我介绍,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语音语调,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听说基础和学习心理做出正确判断。在初步了解学生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略低于大纲要求,课堂教学从最基本的音标开始,目的在于消除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障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格,打牢英语基础,为日后的提高做准备。

2.紧扣大纲,辅之趣味。教材以课本为主,补充以英语新闻和故事,经典英文电影和歌曲,英文演讲和小品比赛等趣味性较强的训练项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学性。在教学中,VOA和BBC的标准语速新闻对一年级学生有较大难度,但慢速英语新闻和故事不但比较容易听懂,还帮助学生纠正了不少语音错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如今的英美国家概况。让学生听懂英语新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听懂英语的过程。通过对英语中联音现象的介绍,让学生听关键词,以及大量的实际操练等,大多数学生能学会课后如何自学提高听力水平。偶尔播放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既能放松有能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听力水平。英文演讲和小品比赛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坚持做英语听写,锻炼学生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听力材料做分析判断的快速反应能力。

3.形式多样,听说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注意把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相结合,做到在听力课堂上不忘练口语,在口语课堂上检查听力课效果。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但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放松。例如,在听力口语课堂上运用视听说教学法。完成课本教学任务后,欣赏一部影片,讲解其中精彩的对白与情节,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用自己的语言重演这些情节或是给电影编续集在口语上表演,鼓励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充分运用语音语调的作用,并把他们的表演计入他们的口语课平时成绩。在表演时,成绩好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编写剧本,成绩差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重现这一段精彩。这样既可喻教于乐,又可检查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因为他们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热情也很高。因而,只要是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积极运用。

4.创新教学、科技保障。在教学技术上,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在语音室里用多媒体进行听力教学,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最新的英语听力材料和传统的英美文化知识。VOA和BBC的网站上每天有由发音优美,语言地道的专业播音员播送的最新新闻,VOA的慢速英语故事更是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文化的点点滴滴,而欧美流行音乐则是我们学习中的一大乐趣,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的宝贵的听说教学补充材料。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后下载英语新闻听,坚持每天学会运用一句地道的美语或英式英语。

三、教学策略效果

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我们把我院英语系同一年级的五个班学生分成两个教学组,对其中的三个班进行常规教学,在其他两个班的教学中试行新的教学策略。一学年后,两个教学小组差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实验组的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明显优于非实验组学生。他们对听力材料中的重音和节奏的感知较好,在口语中的发音相对与非实验组的学生来说要地道得多。这得益于坚持听并模仿VOA 慢速英语新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自己的发音。

2.实验组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由于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吸收新的教学材料,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绝大部分学生在听力课堂上愿意听,在口语课堂上愿意开口说,课后也愿意练习。口语课上,我们学期末的英文小品比赛,不仅吸引了众多同年级学生,还引得不少其他年级学生驻足观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听说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

3.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课堂上的宽松环境,大量的练习机会,自身的兴趣,在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很多学生开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心态发生很大变化,入学时的自卑厌学情绪开始从一些同学身上消失。很多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学生的自信心对他们的听说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一项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但不是可以一蹴而成的,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策划者,要积极对待高职学生听说普遍较差的现状,努力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探询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内外因共同作用,才能取得真正的教学成果,从而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内涵丰富,论文所述仅仅是教学中的一点初步探索,我深信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