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7: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语课堂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语课堂论文

篇1

1.缺乏过应的教育能力

所谓教育能力不仅是要求外语教师具备过应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讲授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观察、组织、协调、沟通、启发、激励、创造等多种能力进而形成其综合效应。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因材施教,用恰当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今后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积累、完善,熟悉教材,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差异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2.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

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外语教材多年没能更新,教师多年讲授不变的内容,导致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也就逐渐丧失了发展的能力,很多教师一直在吃老本,这样长此以往,教师不但不能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也没能具备“一桶水”,那么又怎能给学生高质量的一杯水呢?因此,教师应除了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过应的教育能力,还应根据时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高于教材,而不能教材的奴隶。

二、高职外语课堂的科学性改革

1.开展课堂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学习,因此,外语教学要有目的的进行相关的文化背景导入。文化导入的方法很多,以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Ⅱ第一单元为例,课文讲授内容为《麦当劳第一家餐厅》,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背景知识展示法,将麦当劳文化及发展过程用多媒体图片方式逐一展示,这样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B讲授内容为《迪士尼—没有的镜子》,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导入法,先介绍词汇“mirror”的含义、引申义及在课文标题中的巧用,之后系统地,导入迪士尼的相关内容。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学习

科学的外语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要从“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导师”向“参与者”转变;由“知识源泉”向“开发者”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知识的“继承”向知识的创新转变,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授课氛围。例如教师在讲授《时尚和潮流》时,教师可以就现今时尚话题与学生热烈探讨,比如买房、健身、瑜伽、电影、食品等等。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讨论,也可以参与到小组中进行,根据课文内容把握讨论方向,提高研讨效率。在互动学习中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观点,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也在口语表达中增加了词汇量,练习了听力,纠正了发音,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3.3完善任务型外语教学任务型外语教学是要在外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任务中实现自身价值,挖掘自身学习潜力。科学的设计外语课堂,并适当分配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任务以实现因材施教是高职外语课堂改革的重点。任务的完成会给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感和满足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分成几个小组,让优等生完成较难的观念表达问题;让中等生完成翻译或角色表扬问题;让学困生在课文中找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任务的学习和完成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学习,提高了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一言堂的教学观念需要转变,改进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设计外语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知道“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典故,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方面,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的课堂表达,还应具备清醒的头脑,严谨的逻辑和充满激情的授课状态。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情商的提高对于高职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高职学生并不喜欢外语学习,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常常可以成为学生外语学习的助推器。因此教师要具备自信、乐观、豁达的情趣和博大的胸襟来包容和欣赏学生。此外,教师要具备分析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学生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将来生活和就业打好基础。

4.实施课堂激励性教学评价

篇2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课堂提问 设计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地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走进课堂不难发现,许多教师都喜欢提问,可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提问的技巧和艺术,有的提问过深,学生很难回答,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提问过浅,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答出;有的提问的形式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艺术,在英语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提问目标。备课时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中提问应达到的目标,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确定提问目标。

2.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教学重点好像是统管数十盏灯的‘总开关’,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设计问题,一不要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二不要频繁琐,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3.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英语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考虑学生现有的语法知识、词汇量等因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区别“have/has gone to...”“have/has been in...”“have/has been to...”这三个易混句型时,教师首先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提问引出句型,再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特定的情境中掌握句型,培养交际能力。

这样,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适时适度地提问,把句型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句型,再根据板书的三个句型进行适当的有层次的操练,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句型。

4.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问题新颖奇特,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比如,在学习A Little Hero时,笔者通过猜谜语引入课文:The first two letters of me is a man.The first three letters of me is a woman.The first four letters of me is a brave man.The whole of me is a brave woman.What am I?(谜底heroine)这种猜谜的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效果颇佳。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堂提问在难度上要有选择性、针对性。要本着分层次提问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可以提一些浅显的表层性问题;对于中等生,可以提一些深层次的细节性问题;对于优等生,可提一些概括性、评价性的问题。

2.提问要师生、生生互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问是一种课堂交流,是融语言、情感于一体的信息交流。“如果想让课堂效果更好,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独自表演,独自提问的舞台,课堂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提问,这种问与答应该是交互式的”。外语是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师生间相互交流非常关键。教师可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如: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对一的生生问答,组与组之间的生生问答,以及合作互动学习小组的问答对话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生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提问应能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的回答不得当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嘲笑。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表现,选用真实的评价用语,如“Perfect!”“Wonderful!”“You are very clever!”“You are half way there!”“Don’t be nervous!”“Well done!”等。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少批评,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体验。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恰当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提问技巧、恰到好处地设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不断地、科学地、艺术地提问,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史道群.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5:88-90.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3

    【论文摘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分成不同的种类。当前外语课堂提问中存在不少问题,根据有效提问的标准,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近年来语言学家在外语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input)、输出(output)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在教师课堂话语中,提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胡青球等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开始上课的头30分钟内,平均每位教师提出的问题高达61个。因此,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是极有必要的。

    1. 课堂提问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外语课堂提问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形式分类,可分为yes/no问题、选择性问题、wh-问题(who,what,which,when,where)和how/why问题;根据内容分类,可分为信息性问题(wh-问题一般属于此类)、理解性问题(如why问题)、应用性问题(即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分析性问题(要求回答者分析、解释问题)和评价性问题(要求回答者对人物、事件等做出评价);根据答案的伸缩性分类,可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display/ referential questions);根据问题的难度分类,可分为浅层问题和深层问题(low-level questions/ high-level questions)。

    2. 当前外语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2.1 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

    外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大部分所提的问题是展示性问题,教师在提问之前自己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学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一点。Richards和Rodgers(2001)提出从交流的观点来看,语言具有四个特点: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思的体系;其主要功能是用于交流的;语言自身的结构也应体现出这一点;语言中的基本单位不仅要符合语法结构,还属于日常谈话中交流部分的范畴。因此,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说者(speaker)和听者(listener)之间用于交流观点和思想的。wh-问题和yes/no问题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参考性问题则无明确的答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对材料进行深层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知识范围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较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提问由于学生所需投入的程度较多,能够激发学生回答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大参考性问题的比重。

    2.2 提问没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

    这表现在问题的设计过于随意,不合理,没有一定的梯度,有些问题太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有50%猜测机会的yes/no问题,没有刺激性,结果不但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反而会影响其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2.3 给学生留出的等待时间不科学

    等待时间(wait-time)指发问和答复之间的间隔,其长短会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态度。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能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回答。如果等待时间过短,如少于1秒钟,学生就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来理解问题和组织自己的答案,回答的质量很难保证。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等不及学生回答,常常自问自答;或者这个学生没有回答出来,马上转到下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挫伤了其自尊心,也丧失了语言锻炼的机会。如果等待时间适当的延长,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回答的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话语的积极性也就增强了。另一方面,如果等待的时间过长,如30秒以上,提问对学生的刺激性就会减弱,也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 有效课堂提问的建议

    针对外语课堂话语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使我们的提问是真正有效的。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Penny Ur (1996:230)提出了有效提问的六条标准:清楚(clarity)、具有学习价值(learning value)、能激发兴趣(interest)、刺激参与(availability)、具拓展作用(extension)和适当的教师反馈(teacher reaction)。

    据此,提出以下课堂有效提问的具体建议。

    3.1 丰富课堂提问的类型,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比重

    课堂提问中,一定量的展示性问题或wh-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可以借此掌握所学材料中现成的语句,教师借此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是,仅仅这些问题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能提高他们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外语交流的能力。在语言习得活动中,理解输入虽然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的成分,"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一直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真正的语言交际"。 因此,教师应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数量,多问学生一些how/why问题。

    3.2 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避免无的放失

    提问不是为提问而提问,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中提出不同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难度适宜,达到提问的目的。问题必须有不同的难易梯度,必须适合学生语言能力,必须和学生有关,必须确保能够运用常识做出回答。为此,教师应该简化自己的问题语言,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多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完善时,及时调整自己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反问等手段帮助和诱导学生找到完善的答案。因此,在准备问题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事先确定好提问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提问内容,预测学生做出不恰当回答或拒绝回答时自己该如何反应。

    3.3 给学生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University of Delware 研究者们认为教师的提问应留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以3到5秒为宜。时间不可太短,否则学生没有充足的反应时间。等待时间延长了,可以减少回答问题不充分、回答人数太少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所给予的等待时间也应有所区别。比如,yes/no问题的等待时间应该是最少的,信息性的问题的等待时间要少于理解性的问题和分析、评价性的问题的等待时间;浅层问题的等待时间要少于深层问题的等待时间。

    课堂提问对于课堂外语教学和学生外语习得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语教师应该不断研究课堂提问的各种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提问水平。

    参考文献

    [1] Jo McDonough, Christopher Shaw. 英语教学中的教材和方法:教师手册(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西方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丛书oII)

篇4

论文摘要:课堂活动是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组织,激励和提问策略的应用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增强他们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大学英语课堂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依赖的是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而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是策略运用的结果。这里的策略运用不是指教学法的运用,也不是针对语音、语法、词汇或听说、阅读、写作等教学领域的具体方法,而是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旨在了解教师的哪些课堂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课堂策略,并成为外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中西方外语课堂的比较

外语教学研究在中国正日益受到重视,但似乎与外语课堂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中国人学习外语主要依靠课堂,而且中国的外语课堂现实有别于西方二语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外语课堂互动。我们可以先对中国和西方的外语课堂作一简单对比,从中了解在中国研究外语课堂策略的必要性。

1.课堂是语言教学的主要途径。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成人,都是在本国学习别国语言,即“外语”。一般来说,他们到课堂上来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而在西方国家,二语学习者除了专门到课堂上学习语言,平时就在目的语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有大量自然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这就是说,课堂在二语环境中仅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而在外语环境中即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主要的途径。

2.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这是语言课堂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他课堂的特征。在西方,二语教师多为该语言的本族人,且具备教育学或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大学教师则需有博士学位。而在中国,外语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虽已获得外国语言文学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也只能算高级外语学习者,不具有本族人的语言优势。

3.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正因为语言课堂具有特殊性,课堂互动本身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极好机会。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话语交流”和“问题提出”的场所,英语的学习通过“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课堂上更强调学而不偏重教,所以课堂讨论以及各种活动比较多,教学常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为主体。西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而在中国,如果外语教师不接受专练,平时也得不到足够的交流机会,那么他们初上讲台时所能参照的往往是自己以前的老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对外语教师进行课堂策略指导很有必要。

二、课堂互动的普遍性策略

课堂互动是教学的实际过程,外语教师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其中包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要建立的课堂气氛。这些将分别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实践机会和心里吸收状态。然而计划不等于结果;影响必须经过课堂互动过程才能作用于学生。事实上,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也将带来输入,各种语言交际和练习的机会将随时出现,课堂气氛也会变化。所以,教师要学会运用组织、激励和提问策略管理课堂互动。

1.组织策略。不管什么课型,是听说还是阅读、写作甚至是复习,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应。因此,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尤其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和指令给予。

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把教师定为“传道、授业、解惑”,从而造就了延续至今的“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把学生推上了课堂的主体,这也使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以下六种角色。

(1)组织者(organizer)。作为一个组织者教师必须清楚活动的目的、学生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以利用的解决方式。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清楚准确地交待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必要时加以演示,使学生能明白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适时给予帮助,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活动懈怠的学生,帮助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2)控制者(controller)。对教学的适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阅读教学中开展跳读阅览活动时,教师应明确阅读活动的时间。在全班活动中,教师发挥控制作用,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机会。但是教师的控制应视活动的不同而变化。从控制练习,半控制练习到自由练习,教师对学生语言的使用和准确性的控制应越来越少。(3)检测者(assessor)。课堂教学中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作为一个检测者,教师有两件事要做:改正错误和组织反馈。改错应使学生清楚错误所在,又不伤其自尊。反馈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正确的反馈应侧重学习上的成功与进步,以创造“成功定向”的学习环境。(4)启发者(prompter)。当学生不清楚如何开始一项活动、不清楚如何继续开展下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激励。比如说,当一个学生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帮助其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过于简短时,教师可以启发其扩展和解释自己的答案等。(5)参与者(partici—pant)。活动开始以后,教师不是无事可做。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去,作为活动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这时教师是与学生们平等的参与者,不再是控制者。(6)信息源(sourceofinformation)。尽管“罐子——杯子”的方式受到广泛的批评,教师仍不失为一个方便的知识源,与教学材料起同等作用。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方面的帮助。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争取教师和同学们帮助的习惯。

2.激励策略。教师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励学生。动机是成功的前提,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包括学习意向的选择,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兴趣的保持和努力的持久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是有效教学的保证。能够激发学生动机的方式很多,包括环境、教师的榜样、奖励和惩罚等,总之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对于命令,人们有一种天然的抵制心理。每个学生都希望有自我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强制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还给学生这一权力,使其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比如说,鼓励学生自己拟订学习目标,自己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决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使其不会担心受到他人的嘲讽和批评,从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自我实现原则。动机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源于自信的缺乏。经过艰苦奋斗却屡屡失败的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相反,如果能不时体验成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也就越高。每个学生都有证实自己能力的愿望,正是这种愿望赋予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肯定其学习的潜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3)乐学原则。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喜欢活动给他们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事实上,学生也在学校活动中寻求快乐。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如若缺乏兴趣,缺乏快乐,则很难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就是“让你的活动充满快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活动,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历相联系,将幽默故事和趣闻轶事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3.提问策略。作为师生交互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问也是任何课堂都无法回避的教学行为。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有关问题的分类很多,如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聚合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陈述性问题与推理性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学生认知水平和英语语言能力各有要求。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问题有难有易、等待时间有长有短、反馈方式各式各样,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提问的质量。要做到有效提问,就必须注意提问策略的使用。

篇5

关键词:外语课程设置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15-01

在大学的外语教学中,课程的设置与综合应用是教学的核心。由于大学英语主要教学的目标是以语言为主,因此,对于语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了解都是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对现代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评估,以及提高学生在日后工作和生活所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既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由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达到符合国际间交流的需要。

1 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确保英语基础课的课时充足,例如: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基础。只有掌握了坚实的基础,拥有扎实的基础,作为交际的工具才能不会在语言上成为阻碍。这是外语课程必须要保证的。

其二,大学外语课程在基础课程结束后,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知识模块来进行操作。例如:利用翻译模块和商务模块组织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的阅读和写作、交流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专业模块结合自身进行选课,并且明确自己的目标,使学生在语言工作能力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其三,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语言。从实践中,学生及时检验自己对语言掌握度,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言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更正。例如: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企业进行实践,测试和观察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能力,同时对其能力和表现给出评价记入成绩项目。由于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只有将培养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投入全部课程进行实践,才是课程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2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和在英语语言能力上的培养。通过课堂活动模拟现实生活的语言交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融入英语,并用英语的思维,体会英语的语感。同时培养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英语中的词汇和语言规则。

其次,注重文化的培养。教师应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词汇、语句、文体等方面进行文化对比,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特别是在文化交际的培养中,应该注重语言的得体性。例如,当你帮外教檫黑板,他会说:“Thank you!”且所期待的回答应该是:“It’s my pleasure.”或“You are welcome.”而不是:“It’s my duty.”所以,在教学中应通过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

最后,注重语篇交际激活学生的交际思维,利用语篇进行课堂真实交流,并创造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B部分题目为“The Power of Good Name”的文章,当学生读到这个标题时,教师就问“What qualities belong to a good name?”来唤醒学生对“好名字”整个情景的想象,这种交流方式能使学生预测下文的内容与“好名字”有关,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

3 新理念下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由于目前很多大学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学时一般在3400~3600之间,对外语基础的英语教学学时则只有230~280之间,只占总学时的7.5%~8.6%之间。与其它科目相比要少了将近1个学期的学时,减少了学生实践磨练的时间,加大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难度。因此,我们更要借鉴其它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通过实践来强化和加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落实延长教学学时。

新理念下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减少理论、增加实践时间为主,用实践周来计算大学外语课程时间,有计划的完成英语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教学。例如:在前三个学期,完成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的基础听说、读、写、译课程;在后两个学期,培养学生在专业英语交际的课程。同时,对英语教材进行改革,改变以往用教材替代语言和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结合,加大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进行训练,从多方面的实践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语言的学习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的模式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掌握语言、理解和领会语言,直至吸收和巩固,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语言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虽然,目前大学外语教学采取了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等,但是,这些依然是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潘小华.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电教(上),2006(2):31-32.

篇6

强化外语体验教学特色,广泛开展外语体验活动,让外语学习成为生活化的交际场和快乐学习的体验场;让开朗、乐观、自信成为德外小学生的特有气质;让合作、表达、组织等能力和习惯成为德外小学生必备的素质;让学生敢说、乐谈、能演、会唱、善玩、爱写,真正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自我发展潜能,让学校的外语教学特色更加彰显。

工作任务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3、开展外语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4、开展特色体验活动,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5、聚焦体验课堂研究,深化外语教学改革。

工作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组织教师重温新课标理念,认真学习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反复研讨《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一书的精髓,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积极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2)每月组织一次全组人员到图书室开展共同学习活动,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找出有价值的文章,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进步,并做好教研记录。

3)充分利用博客,分享、交流。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抓课堂教学。各年级积极开展组内研究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促进课堂教学地不断优化。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上一堂组内研究课,上课时要求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和直观教具等,生动活泼地进行外语教学。

2)抓集体备课。本学期将加强集体备课并作记录,为提高教师常规课、研究课的质量做准备。备课时通过专研教材,民主讨论,深刻分析,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翔实,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抓作业批改。各年级严格控制作业总量,规范作业批改,按照“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确保作业质量。

4)抓教学质量。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关注培优,更关注辅差,还要关心潜能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力求在教学中对薄弱处加以改进。

5)抓课题研究。深化外语组市级立项课题《营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验场的研究》的研究,各年级要按既定的方案扎实开展子课题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知识,撰写科研论文,最后将科研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3、开展外语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1)针对各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外语竞赛活动。并适时地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

2)认真开展好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3)认真组织参加“英语风采大赛”活动。

4、开展特色体验活动,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1)继续深入开展西文经典诵读实验,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各年级分批分次轮流进行诵读展示,同时聚焦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西文经典诵读专用教材《英文名著选》的使用开展专题研究。

2)完善《双语科学教材》、《英语口语手册》《法语教材》的编印工作,投入试点使用的教材进行专题课例研究。同时做好校报《英语泡泡》的编辑工作,并督促检查本校报的使用情况。

5、聚焦体验课堂研究,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另附详细方案)

附件:工作行事历

时间

主要工作

负责人

第一学月

2、25—2、28

1、讨论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落实学期教研工作任务和目标。

2、西文经典诵读准备工作。

3、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

4、英语教学目标标准化工作专题研究。

各教研组

各教研组

第二学月

3、1—3、29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常规”,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2、组内教师互听互评组内研究课,多反思,多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3、《双语科学》《趣味日语》《趣味英语》《英语泡泡》等校本教材和校报的编辑及使用研究会。

4、学科指导教师及师徒结对工作会。

5、启动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6、学月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常规检查。

第三学月

4、1—4、30

1、“体验教师”专题调研(一)。

2、市级立项课题专题研讨会和校级课题研究会。

3、“体验课堂”特色教师观摩课展示。

4、深入开展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5、开展优秀外语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6、开展市直属学校联合教研活动。

7、学月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常规检查。

第四学月

5、6—5、31

1、“体验教师”专题调研(二)。

2、继续深入开展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3、专家顾问组听常规督察课,组内教师互听互评,多反思,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4、落实期中质量监控,开展外语学科竞赛活动。

5、学月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常规检查。

第五学月

6、3—6、28

1、继续深入开展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2、专家顾问组继续听常规督察课,组内教师互听互评,多反思,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3、完成新授课内容,准备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4、组织教师交流在新课程标准下外语体验教学、教研的心得,并撰写体验教学叙事文章。

篇7

通过分析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材选取等方面出发,提出教学改革意见,旨在实现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是面向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采矿工程领域中矿井设计与开拓、煤田地质与勘探、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煤方法、矿山环境保护和系统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技巧,了解外文文献检索、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和专业交流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扩大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并且具有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科研能力的精英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目标之一[1,2]。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被引入煤矿,而扎实的专业外语基础及其应用能力成为汲取国外先进经验、丰富学术交流和开拓视野的必备条件[3]。虽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大学基础英语的学习,但这无法满足专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在经过公共英语和四六级应试培训后,进行外语学习内容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专业外语。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方面缺乏成熟教学方法,作者结合近几年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对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一、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且不稳定

目前,我校担任采矿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师流动性大,且教学任务繁重。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造成上课积极性差,效果低。且教学轮次少,连续性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专业外语教师多为本土教师,在外语学习上存在“哑巴外语”的现象,虽然具有很强的听、写和读的能力,但口语表达能力差,存在开不了口的问题,采用双语教学难度大。

(二)学生认识不足,积极性差

我校采矿专业外语为大三开设,之前已学习了大学基础英语,很多同学将外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四、六级考试,认为专业外语只要考试及格即可,学习积极性差。本专业学生在采用母语授课条件下的专业课学习存在理解困难,由于专业外语授课期间增加了外语部分,且外语听说能力欠缺,学生经常出现听不懂、看不懂、说不出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信心,造成厌学态度,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失去了教与学的积极互动,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的学习气氛逐渐影响其他同学,使得整个学习氛围减弱,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形式单一

在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讲解提问,学生笔记回答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显得尤为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目前很多教师已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代替了板书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注重专业外语课文的翻译讲解,或是教师翻译课文,或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自行翻译,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方式不健全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外语的考核仍然停留在课内考核加平时考勤的方式。课内考核主要通过对词汇、句子和短文的翻译,无法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没有形成一套听、说、读、写等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教学期间尝试过进行考试题型的改变,但明显发现学生表现出严重不适应,考试成绩下降明显。

(五)专业教材匮乏

适合采矿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的教材不多,原先使用的教材为蒋国安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就知识结构而言,该书是非常好的教学及科研参考书,但其涵盖内容过多且内容陈旧,涉及不少淘汰落后的采煤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用途不大,没能体现出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知识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匹配,与专业课相关性及实用性低,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不重视专业外语学习。由于教材广度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在有限的课时中,无法吸收全部内容,导致学生积极性差,学习气氛低。

二、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建议

(一)加大专业外语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是采矿工程专业外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加强师资力量和提高教学水平。一是引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国外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和优秀的硕士。二是加大专业外语教师的出国进修学习,通过国家、省部和学校的留学资助,鼓励老师出国深造,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和扩宽视野。三是定期组织老师到其他高校进行调研,学习国内采矿工程专业外语先进的教学经验。四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可采取定期举办专业外语教学法研讨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以前的常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小组讨论的方式,由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查阅资料和讨论,最有由老师随机抽取小组进行回答问题。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2.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常用的专业词汇和短语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阅读采矿工程相关的外文文献等方式扩大阅读量和词汇量。3.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正式学习课堂内容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相关的专业知识,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并在课堂内添加一部分课外专业内容和词汇,增加学生的学习广度。4.另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和多媒体资源,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例如,课堂上通过一些煤矿开采方面的外语视频,让学生逐步意识到专业外语的重要作用,可以将专业外语教学从课堂上延伸至课堂之外,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将采矿工程专业课程相关知识融入到课件中,在必要的时候用动画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5.采用教师提出在煤矿生产中的虚拟情景,让学生进行专业外语交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可采用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以卷面成绩为主,内容主要为采矿工程方面的专业词汇、句子和短文特别是学术论文摘要的英文表述等知识。平时成绩分为平时到勤率、平时作业、课堂翻译和课堂提问等方面,其中平时作业成绩避免单调的卷面作业方式,采用规定题目,学生到图书馆和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的方式完成;课堂翻译可采用下课前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挑选出未讲课本内容的1段让学生进行翻译,下课交上来,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可避免抄袭的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课堂提问除了采用常规的提问方法外,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词汇抢答及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讲解。通过这种改革的考核方式,采矿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外语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最终选用的教材是蒋国安、付玲毓主编的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该书难度适中,便于学生学习,学生认可度高。该书共包括五大部分24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HistoryofCoalMining(煤炭开采史);OriginofCoal(煤的成因);CoalExploration(煤田勘探);SurveyingandMineMaps(测量和矿图)MinePlanning(矿井设计);MineDevelopment(矿井开拓);ShaftSinkingandTunneling(井巷工程);UndergroundPressure(矿山压力);LongwallMining(长壁开采法);Room-and-PillarMining(房柱开采);MineHaulageandHoisting(矿井运输和提升);MineVentila-tion(矿井通风);MineDrainage(矿井排水);MineElectricalPower(矿井供电);MineEnvironmentProtection(煤矿环境保护);CoalMiningunderSpecialConditions(特殊条件下采煤)。涉及面广,这五大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均和学生平时所学的五门专业课程(煤田地质学、煤炭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系统工程)内容对应,学生对课堂内容熟悉,接受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重专业词汇的整理,而不再花费巨大精力纠结于个别单词的意思,可以提高学生的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建议学生自学的一些书目,例如煤炭工业出版社《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实用矿业英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地质学专业英语》等。

三、结束语

在了解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可通过加大专业外语师资力量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和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最终实现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吕文玉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智刚,谭冬莲,曹权,等.轨道工程专业外语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25-226.

篇8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外语教学模式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一、引语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和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了迅猛发展。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徐洁,2005)。但是,外来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若未经本土化很难解决国内高校的实际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把国内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使国际教育资源的本土化是当前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外语课程经常被认为缺乏学术深度和实际运用价值。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过多地停留在以过级考试带动教学,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英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明显不能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束定芳,2004)。本文基于中国计量学院(CJLU)和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AUT)的合作办学经验,通过改革外语教学模式,引进新西兰的IT教育资源。按照对方要求,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在被录取后先接受系统的外语教育,如果达到外方对雅思成绩的要求或合作学校对语言能力的考核标准,可进入专业阶段学习。基于此,双方的语言学院共同管理外语教学,现已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模式。

二、AUT语言教学模式的特征

1.以学习者的专业为导向的服务型语言课程

AUT是新西兰一所重要的工科院校,一直以较高的就业率而闻名全新西兰。语言教学主要分三块: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的普通英语课程;针对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英语学术课程;面向各学院的具体专业的服务型课程。其服务型语言课程也是该校语言教育的优势所在,学生修课率很高。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有:计算机与数学科学学术读写和旅游与饭店管理学术读写。这些课程的老师对相关学院的专业课程都有相应的功底,教师合作团队也完全是基于学术兴趣和教学专长组建的。这种服务型语言课程的特点是:课本不是固定的,教学团队里的老师们各自都有很多的参考书,大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累,自成体系并不断更新;网络课程非常有特色,把语言技能、专业特色、社会需求有机融合于网络课程中;形成性评估做得非常细致,平时表现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AUT的语言教育模式,不但重视语言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以做项目为主要教学模式;为学生安排特定的任务,以语言为工具,强调通过分配任务,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社会调查和实践做项目。教学中以小组活动、课堂表演等活动进行课堂组织,并根据不同课型需要灵活安排座位,培养学生相互协调、合作的创造性言语活动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指定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但能够建构语言知识体系,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而且能够学会与社会上的单位沟通,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AUT的语言课堂通常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精心设计活动,并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交际式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以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合作完成相关的活动和任务,真正做到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所教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时展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不断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学生依据收集的各种材料,进行口头报告。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的标准化评价体系

新西兰的语言能力评估属于“能力本位评估”。在新西兰,国家与地区、学校之间建立了完整的评价体系。AUT的语言考核体系明确规定了语言考核的形式、题量、题型、考核时间、阅读文章来源、评分标准,并有完整的文件规范考试过程对监考老师进行严格的考前培训。教学评价也不是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是AUT的语言评价体系的重要特点,同时AUT设置了严格的评价监督体系。

三、CJLU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没有对外语的熟练驾驭和在语言能力关照下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很难真正学习国外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外语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必要工具”(张漾滨,2008)。但传统的大学英语或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都无法做好这样的衔接工作。本文着力探讨一种既基于我国教育现状,又能有效利用国外教育的外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外语教育以及外语教育过程中的与语言有关的通识教育、跨文化沟通与交际能力及国际通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引进国际教育资源的重要法宝。教学思路要点如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专业沟通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听说领先,全面推动交际式外语教学的全面展开,以应用沟通等课程为衔接点,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通用能力;实行分层教学,基础教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基本分三个层次:(1)外语基础训练阶段,着重于基础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夫,接近与英语专业低段的教学模式;(2)雅思、托福考试为目标的语言提升阶段;(3)依据AUT语言学院的外语学习考核要求及课程设置特点的衔接课程学习及专业课程接轨学习阶段;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的服务型课程,如计算机与数学科学学术读写的开设,提升学生的以专业学习为目标的学术能力;以完成任务或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旨的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的真实世界、生活情景带入课堂的体验性学习,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的外语教学首先是基于中方教学为主的外语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夯实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把四、六级考试要求与雅思、托福中的要求结合起来,既重视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考虑到学生听说能力的加强,以英语专业一年级的教材为蓝本,听说读写四门课分开上,听说课中有1/4的语音课,听说读写每一单元根据课程内容和当前国内外时事要闻加入最新的内容。同时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要从课堂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出勤、考试成绩几方面入手,加上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单元测验和月考等形式的阶段性考核,单元测试主要检查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主,月考则基于学生所学内容和水平,结合四、六级考试与雅思、托福中的要求,重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接着采用基于中西双方要求的交叉型外语教学模式,就我方的教学而言,主要是以雅思考试为目标的教学,集中进行雅思考试培训。就外方教学要求而言,此阶段同时为学生开设沟通型课程,让学生理解沟通相关理论与基础知识,以雅思口语和听力考试的题型为基点,结合AUT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运用部分AUT的语言教学内容(AUT的语言教学一般都是来自生活与时事的新鲜语料),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基本的沟通技能。这阶段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教师必需接受过基本的培训,最好有过国外学习或访问经历;其次,要熟悉雅思考试,一般是考过雅思,且通晓沟通式教育,尤其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一是帮学生过语言关,二是使学生具备学习国外课程的基本技能与策略,为后面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再是基于外方专业学习要求的学术素养和专业内容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考雅思后,将进入语言学习带动专业学习的阶段,这阶段语言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帮助学生最终去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随着外籍教师授课比例的加大,如何适应外籍教师的授课方式、完成相应的课程作业,这就需要显示了解西方的学术规范,这种学术能力的培养需要很好的积淀,因此这一阶段的写作课就逐步发展成论文写作,阅读课发展成文献阅读,听说课里可以加入跨文化沟通或是学术交流等非纯语言课程。

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如何享用对方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外语课程改革中,我们把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有机地纳入到外语听说读写课程中来,与常规教学形成有效的互动,并在考核中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立足本校的现实情况,正确地对待外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才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计量学院在认真借鉴新西兰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的同时,积极进行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探索,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和全心投入,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完善与提升,形成了中国计量学院的特有国际化语言教学模式,这对加快合作办学语言教学改革和发展,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产生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义务教育改革;学制年限;语文教材;外语教学方式

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制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学制年限划分不够合理,语文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外语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因此,有必要对上述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一、我国义务教育学制年限改革

现今世界各国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大体为6至12年。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较长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则较短些。目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一般为9年。其中,前6年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后3年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这种9年义务教育年限学制一般称之为六三学制。我国目前还有很少一部分地区存在着五四学制(即小学五年和初中四年)和五三学制(即小学五年和初中三年)这两种义务教育学制。六三学制是由全国教育联合会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演变而来的,其间虽然经过小修小补,但是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学制。解放后,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种已实行85年之久的六三学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对六三学制进行重大改革。

如何对六三学制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将六三学制改革为四五学制。也就是说,将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由6年压缩为4年,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由3年延长为5年。将六三学制改革为四五学制的主要理由有如下两点:

一是有利于儿童和少年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分段教育管理,即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年龄段的学生就应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采用相应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其分别进行教育管理。一般来说,6至10岁为儿童时期,10至15岁为少年时期。在四五学制中,若小学生6岁入学,则小学生年龄段就与儿童时期一致,初中学生年龄段就与少年时期一致。而在六三学制中,上述这两者显然就不一致。因此,四五学制比六三学制更有利于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分段教育管理。例如在六三学制中,少先队活动组织工作主要分布在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这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而在四五学制中,少先队活动组织工作主要分布在初中一年级至四年级,即主要集中在同一个初中教育阶段。从而保证了少先队活动组织工作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实行四五学制有其组织依据。现行的六年一贯制小学教育阶段原先是分为四年制初级小学和两年制高级小学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管理阶段。小学教育阶段之所以不像中学教育阶段那样平均分成两个三年制教育阶段而是分成四年制和两年制这两个不同年限的教育管理阶段,必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小学四、五年级分界线是儿童时期和少年时期年龄段的分界线,所以小学教育阶段分成四年制和两年制这两个不同的教育管理阶段。考虑到将四年制初级小学教育阶段改革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同时将两年制高级小学教育阶段和三年制初中教育阶段合并为五年制初中教育阶段,并将五年制初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因而这样形成的四五学制就必然有其组织依据。

若将现行的六三学制改革为未来的四五学制,则有如下两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由于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这样就使得小学生家庭住址到学校距离的半径范围较小,因而在本区域小学学校的布局就较为合理。但是该区域内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普遍都有要求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迫切愿望。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故而本区域内的小学最好能实行小班教学。若原来的六三学制继续保持不变,则普遍实行小班教学后就会导致同一小学的教学班级大量增加,这就会大大加重了原小学各方面的负担。若将小学教育阶段由6年压缩为4年,原先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分流到初中去。则同一小学在原有的条件下,就可大量增加教学班的数量,也就有条件普遍实行小班教学,这就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同时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原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要分流到初中去,三年制初中要改革为五年制初中.原初中学校规模要扩大很多。但是城镇和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财政状况普遍较好,办学资金较充裕,可满足其初中扩大办学规模的经费需要。

二是有利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形成合理办学规模。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为了形成合理办学规模,因而很有必要缩小小学生家庭住址到学校距离的半径范围,这就需要增加和分散小学教学点。若将小学义务教育年限由6年压缩到4年,则同样多的资金就可增加和分散更多的小学教学点,从而可满足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的合理办学规模要求。

二、语文课教材内容改革

语文是人们学习百科知识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最重要工具,历来都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和文学性。语文之所以能作为中小学课程的主科是因为其工具性和实用性而非其文学性的缘故。虽然语文课历来都是技能型科目,但是,目前的语文课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要进行重大改革。语文课教材改革主要是只保留其工具性和实用性,也就是只保留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写作知识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语文课教材范文要选用科普作品而不选用文学作品方面的改革)。现语文课中的文学知识和古汉语知识可合并为另外一门新的副科。

(一)小学语文课教材内容改革

小学生年龄正处于6至10岁儿童时期,其学习的课程应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生理需要来安排。由于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教材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因而要进行重大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方向是使学生掌握其一生中都必须要使用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使小学毕业生能掌握至少3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理解日常生活内容的文章就行了。小学语文课教材范文选用的作品应该是科普作品而不是文学作品。作品的科普知识是指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普及知识和社会科学普及知识。小学语文课教材范文内容之所以不选用文学知识而选用科普知识,一是因为处于6至10岁儿童时期的小学生社会阅历浅,不易理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即使能背诵许多诗文,也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而科普知识很贴近日常生活,很有趣味,特别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也就很容易被处于6至10岁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二是因为文学作品内容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很不利于处在6至10岁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而科普知识则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信息,小学生思想就好像一张白纸那样纯洁且可塑性又极强,因而从小就给小学生灌输科普知识则很有利于其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二)初中语文课教材内容改革

10至15岁年龄的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其语文课学习也应根据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来安排。初中语文改革目标方向就是只保留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即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只保留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写作知识。现代汉语知识主要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体型演变、简化汉字表、简繁汉字对照表、常用汉字总表、汉语常用语词表、异形词整理表、汉语语法、汉语修辞、汉语工具书使用等知识。现代汉语写作知识主要包括记述文、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四种文体的写作技能知识。初中语文教材选用范文也应由文学作品改革为科普作品。科普作品知识内容既包括自然科学普及知识又包括社会科学普及知识。语文教材范文内容之所以要将文学知识改革为科普知识也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使其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缘故。同时,可将现初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和古汉语知识内容合在一起,另外作为一门新的科目,不妨称之为文古科,文古课只作为副科。

三、外语课教学方式改革

外语是我们学习外国发达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人文科学知识的最重要工具,也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交往的最重要工具。外语课是技能型科目,教学难度大,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国小学初中的外语教学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因而现行的外语课教学方式要进行重大改革,小学外语教学要提倡盲读法教学方式,初中外语教学要采用半双语教学方式,半双语教学就是指非外语课教学要渗透一部分外语教学内容。

(一)小学外语教学方式改革

小学外语教学目标方向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即小学毕业生应具有最简单的有关日常生活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小学外语教学水平,小学应从一年级开设外语课。小学外语教学应提倡盲读法教学方式(即学生不接触外语书面文字,只通过情景教学,以听说认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应像幼儿学习母语那样学习外语,可通过模仿、操练、记忆等方式学习外语。特别地可利用儿童模仿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唱歌、跳舞、游戏、对话、朗诵、简易戏剧和体育活动等形式,寓外语学习于娱乐之中。小学生毕业后的外语表达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这时进入初中再学习外语书面文字用语就容易得多了。

(二)初中外语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初中外语教学水平,可考虑在我国初中非外语课要采用半双语教学方式,即让每一门非外语课都负担一部分外语教学任务,从而可大大改善外语教学语言环境条件。如何实现半双语教学方式,可初步设想如下:

1对于初中所有非外语课来说,各科的课文都要用中文和外文逐句一一对应的双语印刷出来。这样就可使学生每见到一句中文就能立刻联想到其对应的那句外文来,从而可使学生大大提高其中外文相互之间对应的书面翻译能力。同时,初中一年级所有非外语科课文中的外文单词都要注入相应的读音音标,这样又可使学生每见到一个外文单词都能念出其读音来,每见到一句外文都能说出其对应的那句外语来,从而可使学生大大提高其外语口头表达能力。

2对于非外语科来说,根据各科授课时间长短,可规定每科都要教授有关本科内容的外语单词100至500个和有关本科内容的外语口语20至100句。教师可在课堂上用外语致开场白和作自我介绍,可用外语板书有关本科内容的专业术语(例如数理化学科中内容的定义、定律、公理、定理、推论、结论、命题、公式、方程等专业术语),也可以用外语来解释本学科专业术语,还可以用外语来念一段本学科课文,也还可以在每堂课教会学生一两句有关本学科的外语口语。这种新型的外语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极大地扩展其接触外语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地改善了外语学习环境,也就可大大减轻学生学习外语的难度。

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交际能力;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08-01

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确立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当时对语言交际能力的界定尚不明确。1972年海姆斯(Hymes)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性),心理(行为),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用他的话说,“交际能力”是“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何人说何内容”。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一般说来,语言交际能力由三方面构成:即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涉能力。所谓交际是指听话人存在的前提下,双方所进行的交谈。近些年,在语言学教育中,不仅是语言,对方的心理,态度和立场也作为交际能力训练的重要因素被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本文以具有中上级日语水平的学生为对象,就如何在日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出教学策略。

一、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练习法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1、听解练习(解)

对于具有中上级日语水平的学习者而言,听解练习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日语课堂教学中,由于中上级水平的学习者具备一定量的日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基础,因此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实用交际会话能力。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可以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影视材料及新闻节目等难度适当的音声材料为教材。以这种“实物”教材,不仅能够通过“听”来提高学生的听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常用的词汇和用法,丰富发话时的语言表现形式,了解地道的日语交谈方式和日本事情。在中高年级的日语视听课堂教学中,以这些“实物”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日语,提高日语听解听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节课以提交レポト的形式检查授课情况。并对常用的日语会话情景,通过情景教学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会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实用交际会话能力。

2、模拟实战练习(シミュレション)

模拟实战练习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主要是以实际有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为例,将学生分成两个对立小组,让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运用外语进行讨论的练习方法。在日语会话课堂教学中,使用这种练习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模拟实战练习法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由教师确立题目,尽量选择与时事相关的社会问题为论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题确立后,首先,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资料,阅读文献,统计数据,调查分析等方法进行情报收集,从而培养情报收集的能力。其次通过整理情报,发表意见等培养学生制作文案,伦理分析的能力。最后,通过双方学生的课堂讨论,交换意见等方式培养学生情报提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中高年级的日语会话课堂,定期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3、项目练习(プロジェクト・ワク)

项目练习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练习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由老师或学生自主确立题目,然后将学生分组,分配各自的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信息,制定计划等方式写成报告,并最终让学生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发表。项目练习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语言的实践性活动,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是一项能够培养学生协作,交际能力的练习法。在论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运用此练习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发表,以便汇报论文的进展和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演讲练习(スピチ)

课前演讲也是锻炼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练习法。演讲的题目和时间由学生决定,演讲稿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综合日语课堂教学中,课前10分钟运用演讲练习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在学生演讲结束后,对学生的发音、声调和语调进行纠正,学生也可以对演讲内容提出疑问。

二日语课堂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语用能力作为交际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用能力的却是必然导致语用失误现象。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是影响双方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交语用意识,这涉及到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明日お休みをいただきたいんですが……。

a:明日家へ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か。

b:ちょっ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