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22: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步教学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步:激发兴趣
大家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设想,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欲睡、照本宣科、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多大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涣散,目光呆滞,无所事事,制造混乱,主要根源就是教师的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苏霍姆林斯基讲:“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有时候,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话语、数帧促成思维飞跃的多媒体演示,都能产生惊奇、赞叹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牵强作秀,摆花架子。教师要在大脑迅速处理视听反馈信息,把学生“从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有的学生胆小,老师多年的“棍棒使他积成了一种“思维的惰性”,这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怕讲错了,要敢于破胆儿,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可引导他们去感受现实生活,看人家怎么写的,只要他一次作文写出来了,他就会有写不完的事,抒不尽的情,讲不完的理,他也最终会因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而走向成功。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质变,从而改变整个学习的面貌。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自读深化
篇2
关键词:体裁教学法;教学循环模式;自主学习;写作能力;学术用途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33-02
一、引言
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及共通语(Lingua franca)地位的建立,英语在学术知识传播中逐渐成为主要媒介语言,大多数全世界交流的学术论文都是使用英语的(Ammon,2001)[1]。一方面,英语通用语使学术交流更广泛和高效,而另一方面,形成非英语母语(NNS)学者在发表学术见解的障碍。所以,NNS学者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处于劣势,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学术知识,还要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因为语言技能与成功与否是相关的,这也使得非英语国家学术用途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的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蔡基刚[2]也提出大学英语应从基础英语逐渐转到专业英语上来,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应是学术英语。本文将讨论如何在学论文写作中通过体裁教学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二、体裁教学
以Halliday[3]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Swales[4]和Bhatia[5]建立了自己的语篇体裁理论。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将genre解释为:“体裁包括一系列交际事件,交际成员共享某种交际目的,这些目的职能为该话语社团所承认,因为构成某一体裁存在的基本理论。这一基本理据形成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内容以及文本的选择。”每一个专业领域的语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generic stages)、目的(social purpose)和语篇形式(textual form),这些都是由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discourse community)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hatia曾对此作过进一步的阐释,其要点是:(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5]。
Swales提出“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根据语篇的“语步”(move)和“步骤”(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对语篇的各部分的体裁特征作了概括总结。“体裁教学法”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盛行,建立在语篇的体裁分析基础上,即把体裁和题材分析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是:(1)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构建(linguistic constructs),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构建(social meaning constructs);(3)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撰写属于某一题材的语篇(Kay,H.&T.Dudley-Evans 1998)[6]。
国外对体裁教学法的研究提出各种形式,笔者在此借鉴Feez[7]提出的教学循环模式(teaching and learning cycle),包含一套系统完整的某个特定体裁的写作教学的参考模式,为写作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循序渐进地认识和建构特定语篇体裁的五个步骤,每一教学步骤都有不同的目的,所以也有不同的教学活动。这五个步骤是:Building the context- 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Linking to related texts。
以论文的“介绍(introduction)”部分写作为例,Swales提出,论文的介绍部分通常有三个语步:(1)确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2)建立合适的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3)占据该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通过Feez提出的五步教学循环过程,学习者能够对论文介绍部分的构成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每个语步极其目的探索解构过程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语篇布局,教学过程可以遵循下列步骤:
第一步:建构语境(Building the context),即引导学生了解目标体裁语篇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目的,介绍或者提问学习者对论文的介绍部分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提供辅助及背景知识。第二步:塑造并解构语篇(Modell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ext),使学生分析实例语篇的结构模式和解构语篇了解其特征,在解构论文介绍部分时,可以使学习者参考Swales提出的三个语步,并让学生自行探索实力语篇是否符合这三个语步,进一步分析各个语布都如何通过语言得以实现的。第三步:共同建构语篇(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学生共同参与建构所学体裁的语篇,小组共同探索,参与学生互相学习。第四步:独立建构语篇(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所选题目独立建构语篇。第五步:联系相关语篇(Linking to related texts):学生探索如何把再次教学循环模式中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同或相似语境的其他语篇相联系。
第一和第二教学组成部分,如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论、讨论等部分都可以参考教学循环过程完成教学步骤注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使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论文介绍部分的语篇布局,即在理论上认识论文的写法。第三步和第四步则在有了语言输入后让学生能够合作甚至独立建构类似语篇,使学生在认识目标论文后,能够合作或独立完成类似语篇,即主动探索论文的写作过程。第五步则是提高学习者分析推理能力,能够将所学语篇应用实际并得到发挥,即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完成介绍部分写作教学后,论文的其他。
三、体裁教学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传统的大学英语学习写作教学及四六级考核形式,侧重写作的最终成品,应试的学生完成写作上交试卷,学习者在写作中没有更多的反思。然而,论文写作与四六级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目的都不一样,研究生阶段学生更重视其在学术研究的发展,其论文撰写过程也是要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而EAP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单纯采用过程教学法(process-based approach),其典型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一稿、二稿至终稿的撰写和同辈互改等形式,难以满足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所以,笔者认为,要借助过程教学法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文本,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采纳体裁教学法(genre-based approach)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分析文本-解读文本-构建文本的过程中学习论文写作的过程。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学习者仅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很可能在步入社会时发现所学知识已经陈旧,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跟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就显得尤其重要。自主学习并非孤立的自我学习,而是要有教师辅导、同辈互助和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而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时,更应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得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将体裁分析法结合到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能够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体裁分析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在于它的解析性,它不仅是对语篇语言特征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揭示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并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回答了语篇是如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这样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体裁教学法过程的问题
(一)教师要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和在课堂利用合适的语料,以完成整个教学循环过程,因为在前三个环节,学习者都要围绕教师所提供的语料进行结构分析,这三个环节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提升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的作用,对学生的继续学习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时,这也体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辅导作用至关重要。
(二)教师在辅助学习者进行文本解读时,也要提醒学习者,体裁也并非一成不变,它是在一定时期被某一人群所共同接受和遵守的,但体裁可能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text parameter)的不同,而存在某种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在写作课堂学到的是写作方法,他们才能够举一反三,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教师在遵循上述教学循环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与学的次序,并在必要时对某个环节进行再循环或多次循环,直至达到教学效果和要求。
参考文献:
[1]Ammon,U.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language of science:effects on other languages and language communities[M].Walter de Gruyter,2001.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306-308.
[3]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
篇3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弊端、坚守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与教师之教会带来何种不利影响?而回归研讨式教学法对物权法的教学会带来何种新的改变?这些问题是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坚守研讨式教学法的前置性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疑问,才能在物权法教学中更好的推行研讨式教学,才能求在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无论在师生关系、教学模式还是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问题。其一,传统教学模式坚守主客模式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样,课堂教学势必限于单调与死板的“满堂灌”与“填鸭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将消失殆尽;其二,传统教学模式遵循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传授知识,轻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极其单一,那就是传授学生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被无视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势必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重大的欠缺;其三,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需要培养科研能力,特别是独立解决课题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四,传统教学模式追求学生学习效果上之“我学会”,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基础上之“我会学”,传统教学模式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只要学会了知识,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只求达到“授人以鱼”,它不求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渔”并非传统教学模式所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学会”知识而不能“会学”知识。以上传统模式所有的弊端综合为一句话来说就是,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必然成为低能的知识人。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弊端,在物权法的教学中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而寻求新的出路就成为了合理的选择,抛弃一个旧的事物对于选择者而言是十分容易的,然而要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却是充满艰辛的,笔者在物权法教学中之所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乃是理性与经验之下必然选择,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下文予以详尽论述。
二、藩篱突破:理性下的必然选择
一种教学模式的抛弃与选择,必然是理性与经验之下的谨慎选择。研讨式教学法在物权法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藩篱突破的结果,是研讨式教学法自身所具有的特有优势发挥的功效所致。在探讨研讨式教学法的特色之前,有必要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进行相应的前提性阐述,以求研讨式教学法的探讨能在全方位的视野下得以进行。
(一)研讨式教学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德国,后经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改进为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法,国内不少学者对于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法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为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法的改进提供了学术土壤前提和条件。郭汉民所倡导的五步法研讨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指导选题,在此步骤中,老师要讲解导论以使得学生对课程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就某一选题进行研讨,并且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第二个步骤为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在此步骤中,学生要独立探索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小组交流;第三个步骤为交流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要将各自在第二环节中所形成的心得进行交流,就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第四个步骤为登台讲述,在此步骤中,各小组要推荐学生上台讲述,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就该讲述进行评述;第五个步骤教师综述与评论,针对每一个专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专题评述与总结,要指出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存在的不足与值得改进的地方,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中所培养的能力。[2]40研讨式教学法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倡导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很好的创设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要查找资料,要共同探讨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研讨式教学法抛弃了传统教学所秉持的“满堂灌”模式,它坚持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开发和塑造。研讨式教学法要求老师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要求老师能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研讨式教学法是追求老师和教师互动的教学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和学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研讨式教学法坚守学生主体性原则,它强调学生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老师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而因材施教;研讨式教学法倡导启发性原则,反对填鸭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讨式教学法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它要求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的地阶,它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时要避免一蹴而就的作法;研讨式教学法还提倡互动性原则,它要求教学相长,它倡导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讨式教学的特色
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有着自身显著的特色。其一,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也是科研的过程,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要学会文献检索、搜集和整理资料,并在消化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文稿并进行宣讲,可以说研讨式教学就是科研式教学,它着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它旨在培养学生做学问的能力;其二,增进师生互动,拉近师生距离;研讨式教学抛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从消极被动的学习中拉了出来,它促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全方面的交流,在研讨式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而教师是引导者,在引导者的引导下,作为学生的主角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全方位的互动,这种良性互动无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师生陌生感一扫而光;其三,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研讨式教学法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研讨式教学看来,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对于研讨式教学而言至关重要,研讨式教学着重通过上述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其四,在教学形式上不再坚持“讲授式”而采用“研讨式”;研讨式教学强调问题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老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教授目的,他应当选择适当的问题为学生的讨论主题,研讨式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也以问题为终点,问题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其五,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对老师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他更是一个引导者和问题分析专家,这就要求老师不光要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大力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讨式教学中,老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物权法的教学过程中,大胆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确实具有上述特色,这使得研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而言,具有无以伦比的优点与长处。
三、完美切入:物权法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之实效应用
鉴于研讨式教学法所具有的优点与长处,笔者在物权法教学中采用了研讨式教学法。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2010级法学一二班,在教学中,笔者遵循研讨式教学法的要求,以问题意识为诱导,以专题讲解为中心,将物权法知识分解,在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的框架下逐渐传授物权法知识体系。具体来说,笔者将《物权法》这一课程分为七个专题,这主要包括:物权法总论三个专题、物权法分论四个专题,总论的三个专题包括物权法概论、物权概论以及物权的变动,分论四个专题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以及占有权,在专题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按照专题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专题,七个小组所研讨的内容如下:第一小组研讨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与外延;第二小组探讨物权的客体、种类、效力与保护;第三小组探讨物权变动的情形;第四小组探讨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以及共有的法律性质;第五小组探讨用益物权的种类及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第六小组探讨担保物权的变动模式与抵押权、质权以及留置权法律关系形成路径;第七小组探讨占有法律关系之形成路径。在提出上述研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就相关研讨问题寻找资料以便撰写论文和制作课件,学生应当独立自主的查找相关文献,就相关问题撰写3000字以上的讲稿,讲稿应当对研讨问题有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了解,对该问题的学术前沿观点大致通晓。在学生对于研讨问题独立探索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就独立探索所形成的心得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并要求学生就相关专题上台演讲,上台演讲的人数和时间得依照上课进度而定。在完成小组交流环节和登台演讲环节后,笔者与学生就上台演讲学生的表现进行评议,并且要就该上台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讲述水平,还包括课件制作的质量以及演讲的总体效果。在专题结束时,笔者都将就学生演讲发表意见,并就专题研讨中所呈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述,在学生没有讲述的专题部分,笔者将就该遗漏部分进行补充,如果该遗漏部分确属重要,笔者将就该遗漏之处予以专门教授。在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后,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他们普遍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使他们受益匪浅,具体来说,研讨式教学给他们至少带来以下好处:其一,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们反映,相对于其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而言,物权法更能引起他们兴趣,不少学生不仅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教材的阅读与理解,他们还能就该问题进行研究,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显示出任何疲态与厌倦;其二,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研讨法教学,学生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他们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研讨式的学习,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学生们充分地了解到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有力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三,学生们形成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是研讨式教学法的终极目的之一,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们普遍形成了问题意识,他们往往是带着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新的问题,问题意识贯穿着他们学习的始终;其三,学生能力增强了,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研讨式教学,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猛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科研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值得说明的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物权法教学实践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使得笔者和学生受益良多,但是也有一些值得解决的问题。
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科研能力 教学设计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6]陈珂.浅谈体育教师科研[J].时代教育,2009(10):19 .
篇5
刘景喜,女,1979年8月15日出生,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逊克县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在从教的13年里,刘景喜始终恪守着忠诚教育、奉献教育、创新教育的原则,把强化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参与省市级各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与汗水,在点滴的岁月里给予学生无限的鼓励与关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刘景喜真诚执教、勤恳奉献,所带的5届高考毕业班不仅课堂秩序优良,教学成果也连创辉煌:2004年高考语文学科平均分首次超过百分;2005年高考重本率全市第一,语文平均分全市第一;2007年高考她所教的班级郝成龙同学语文成绩考取了129分,居于全市榜首;2009年高考理科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多出二十几人;2012年高考学校第一次实现了本科上线人数157人的历史性突破。
实践出真知,课题带发展。从教以来,刘景喜一直致力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科研的点点滴滴。“十五”期间,她从事了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国家级、市级课题的研究。2006年,她成为“十一五”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和方法的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子课题《高一新生心理调适》的负责人,该课题已于2010年7月通过验收;2011年她又成为“十二五”省学会重点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五步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多次代表学校向省市专家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收获,学校已经申请更换她为此课题的主持人;2011年她主持的《高中作文层次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被市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一般课题。2011年刘景喜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县级教育科研骨干。课题研究给了她不断总结经验的机会,也给了她创作的源泉。2006年她的论文《让文章“亮”起来》在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试验”课题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008年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让感恩的心重新飞翔》在黑龙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届优秀科研论文评审会上获省级二等奖,《用正确的人生观驱走自私的阴云》和《作文夺魁秘诀》获市级二等奖;2011年论文《从管理的角度探究有效课堂改革深入推进的方法》获得市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在第五届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她的下水文《永远的感谢》被评为一等奖;2012年《深入思考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利于弊》获得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她的论文《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实践》和《初步探索高中作文层次教学法》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刘景喜多次承担的公开课《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分获省市级奖励。因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刘景喜先后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黑河市优秀教师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备课组长。
从教的十几年仅仅是沧海一粟,今后刘景喜将继续把提升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为逊克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她的绵薄之力。
篇6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幼儿师范忧校的音乐教师,要适时改变观念,顺应学校发展,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上入手制订出一套适合男性特征的音乐素质培养模式。
2002年5月,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并人牡丹江师范学校,2007年,月,牡丹江师范学校升格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9月为适应市场需求我校招收了第一个男生幼师班(往届招收的男生与女生同班上课),由此拉开了我省幼儿师范院校职业化背景下招收男生幼师班的序幕。随着近几年来社会对男幼师生需求量的不断高涨,男幼儿教师也成为幼教队伍中的“香悖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由于观念上对男女所从事职业的局限性,在幼儿园男女教师不成比例,更使得男幼儿缺乏男子汉气概,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点男孩子的感觉都没有。这些都让幼教工作者看在眼里,疼在心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校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招收男幼师班。学前职业化教育中音乐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但它又有别于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转型后的学前教育专业既具有师范性,又具有职业性。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素养,以及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弹唱、伴奏、艺术鉴赏能力等。因此,探讨男幼师班的音乐教学培养模式就尤为重要。
1.男生班教学师资占首位
现阶段我校音乐专任教师都是音乐学校毕业,也有一些兼职教师是来自其它音乐团体的。学校升专后,无论是教师的数量还是业务素质,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按岗位、年龄、需要和本人意愿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培训,有条件的要到其他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进修,以达到专业适应市场,教师适应专业,教学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针对男生班这个特殊群体,一些艺术课就要安排相应人员来上课,比如舞蹈课、声乐课,可以安排男舞蹈教师、男声乐教师专门上课,根据男性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男性在幼儿教师队伍中的优势。
2.针对男生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合理安排敬材
(1)文字型教材
一些理论课如乐理、和声,包括一些技能类教材文字表述部分都是不可忽视的。男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文字性的知识重视不够,这时教师就要使学生理解:理论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源泉,幼儿教师音乐理论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他音乐学科的发展,进而直接影响在未来幼儿园工作中的音乐教学水平,因而一定要提高对理论的重视程度。
(2)目标式教材
在一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多个目标项目通过一段时间或一学期的学习来完成目标项目,最终达到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目的。
(3)见习实习
通过见习实习活动,男生能摆脱从事幼教事业的心理压力,并把学到的音乐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3.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指导男生班音乐课教学
(1)指导发现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男生好钻研的特征通过指导的方式对所授音乐教材进行组合,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的书面或影像资料,学生在课前结合自己对音乐知识的个人理解进行预习,将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寻解。同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既能缩短技能形成所需的时间,又易于学生深人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发展。
(2)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认知规律和音乐技能形成的规律,分解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小项目,使之成为便于学习的大的项目载体,并建立相应的评估反馈系统。如果达到预定的项目标准,即进行下一步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项目标准,则考虑建立新的项目目标,并配以相应的矫正措施。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4.提高实践在男幼师班音乐课教学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师可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在他们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检验、提高、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
(1)课堂实践
将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散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之中,组织、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编写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也可提前进人教师角色体验,。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2)艺术实践
专门为男生设计一些具有男生特征的工作项目,并创造他们与女生班级的项目竞赛,提高他们自身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儿童剧或文艺演出,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示范能力。
(3)社会实践
适时安排学生下乡支教,安排去幼儿园实习,体验教学的乐趣。并带着问题和思考回到课堂,寻求教师的解答和指导。
总之,幼儿师范男生班音乐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性别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要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开拓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35187.2/
(3)评价学习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不服输的特征.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初始技能水平测试的结果,把音乐课程教材内容分解为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系并指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教学状态进行评价,其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追赶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程度。
(4)“问题”教学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根据男生好学好问的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解决学习问题的五步程序,即“提出问题一确定问题一提出可能答案一分析各种答案一选择合理答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求得对问题的解决,获得知识和技能。
(5)案例实践教学
在儿童剧创新编排的教学中,通过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剧目作为教学内容来分析、排演,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6)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学生分组一小组讨论一学习结果评价”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主张教学从学生心理需要出发,提倡“合作”学习。
当然,每一种现代教学理论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也必然有其各自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所学情况来合理运用。
4.提高实践在男幼师班音乐课教学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师可随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在他们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应通过学习、检验、提高、再学习、再检验、再提高的方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
(1)课堂实践
将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分散到各课程、各教学环节之中,组织、辅导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编写教案,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实践,使学生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也可提前进人教师角色体验,。并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2)艺术实践
专门为男生设计一些具有男生特征的工作项目,并创造他们与女生班级的项目竞赛,提高他们自身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可按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儿童剧或文艺演出,让学生参与策划、组织,从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在未来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协调配合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示范能力。
(3)社会实践
篇7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将游戏和数学知识以及娱乐融为一体,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还易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因此,把游戏教学法引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技术;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法进行授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开展游戏教学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也随之做出了调整和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本文主要结合有效教学法浅析以下几点教学见解; 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出一份力。
一、数学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阶段,而且正处在活泼爱动的时期,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比较的强。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们喜欢游戏,不喜欢陈旧没有新意的事物这一特点,多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那种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当中,让学生去享受数学知识所独有的魅力。这样,数学课堂的效率也就自然地有所提升了。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游戏教学是比较重要且有效的。
二、用游戏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调。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端,导入效果的精彩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这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
(1)游戏规定;向前走是“正”,向后走则为“负”,选择某一个点作为起始点;
(2)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做这个游戏,例如,让这个学生向前走四步,然后再向后走九步,最后,这名学生站在离起始点后五步的地方,这个时候,教师再在黑板上列出数学算式。等做完游戏示范之后,教师还可以再多请一些学生上来做同样的游戏,然后再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
(3)做完这一游戏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游戏中所列出的算式进行分类,最终再有效地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上述的这个游戏是一个非常简单又容易操作的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很多学生都乐于参与进来且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都变换着各种方式来进行游戏,课堂中充满着阵阵的欢笑。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有效的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而且记忆深刻,正式讲授新知识的时候,同学们由于受到之前游戏的刺激,大家表现得也都非常的积极。
三、在定理教学时应用数学游戏
在讲授数学定理时巧妙地引入数学游戏,既能活跃教学氛围,又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定理。在教学中,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定理、性质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这些数学知识,逐渐的培养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数学定理教学过程当中,有些定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比,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比较的弱,数学逻辑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对相关数学定理的记忆力,可以巧妙地设计数学游戏。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个“三角形裁剪”的相关游戏,可以先指导学生任意的裁剪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再用三角板去测量三个角的和;也可以让学生先将裁剪下来的两个角拼到第三个角的旁边组成一个平角,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基本原理了,而且还利于加深他们的记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也是最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的。
四、数学游戏可作为一剂“调味剂”,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概括性以及逻辑性,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调节课堂的教学气氛,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这个时候,同学们的大脑可能会由于“超负荷”接受,降低了学习效率。如果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加入游戏环节进行授课,既能将学生的思绪拉回来,又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娱乐中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根据要教授的内容,事前准备好相关的游戏竞赛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题目抢答,回答快并且正确率高的小组则为胜出方。开展这种竞赛式的数学游戏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求胜欲望,而且还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变得异常的活跃起来。很多学生为了让自己和小组能在游戏竞赛中获取胜利,他们都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构建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结合游戏教学法传授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等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郑长虹.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0):32-33
篇8
关键词:高二学生;策略和方法;小组竞争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214-01
一、学生分析,明确学生需要什么
他们是重庆市北碚区田家炳中学的高二(三)班的学生,共52名。由于大部分人在小学初中时的英语基础没有打牢,在高二阶段又是学习英语的疲乏期,所以教想通过任务型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通过小组竞争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前面的阅读材料的补充,所以教师按照教学法,设置了三大步骤: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上课前带着学生预习了单词,但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教师在上课时还要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记单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在while-reading 部分只设置了三个任务。而且穿插同伴合作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降低任务难度。
三、内容分析,明确文章大意
四大著名网站:雅虎,谷歌,易趣,亚马逊。本文主要介绍他们各自的发展历程和它的优点。而且本篇文章结构清晰,一个网站介绍一段,便于学生理解。出现的生词会在pre-reading部分解决。
四、备好教案,以防意外
教师在此部分对目标,重难点及内容进行了分析,最主要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准备:教学流程,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培养和时间的分配。而教学流程分五步,也可说成是三步(分法不同),主要按照教学法的步骤。同时将指令语放在每个任务前,确保让教师说的课堂用语让学生明白。亮点在于从头到尾采用小组竞争机制,同伴合作及小组合作。同时单词部分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教案内容主要包括Background information, Objects, Personal objects, Focal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Contents和Procedures and Time Allotment等部分。
五、课后反思,以便更上一层楼
(一)授课中的优点
1、本堂课基本完成了目标,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凑。
2、从课堂开始便引入竞争机制,每个学生答对问题,该小组便加上一分,分数最高的小组会得到老师发的奖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中的不听课现象并且积极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见小组竞争机制的确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
3、在阅读前的单词环节采用各种方式包括猜词,英汉互译等,使学生有所期待并且不觉得枯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4、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激情澎湃,有亲和力并具有个人魅力在课堂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会振奋学生的精神,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授课中出现的不足
1、个别指令语不清晰,学生会不知道做什么。
2、在同学回答问题时,有时忘记说鼓励性的语言如:good,wonderful, perfect 等。
3、出现在说完整的一句英文时,会出现吞音想象,影响学生的听力并进一步影响任务的完成。
4、课堂的节奏感需要进一步紧凑,例如在教室抛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之间。
5、在while-reading 中的选择最佳选项时,采用一个小组做一道题有些不合适,因为此题较难,而且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全班一起做会更好,以免出现冷场现象。
6、在讨论最喜欢的网站时,由于时间不够讨论不充分,导致展示环节不积极。
7、板书不清晰,个人教师基本功需加强。
通过此次授课的案例分析,让教师更明白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教师要明白任重而道远,坚持不懈探究与发现,会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 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篇9
【关键词】 五步法 初中历史教学 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因内容是“史”,因此大凡教师教学都采取满堂灌的办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方法,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无味,还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我尝试一种师生互动,学思结合的教学法,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问、记、练”五步教学。学生学起来乐趣无穷,教师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
读教学中我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又设问:“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这样,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得。
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不要平淡无味,要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手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不好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兴趣盎然。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一目了然。
问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
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如讲宋元三大发明时学生提出火药、火药武器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意义,教师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而后教师联系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补充,归纳: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是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以往单纯靠大刀、长矛、弓箭作战的局面;火药、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质疑,再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就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记“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
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直观教学记忆。直观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如讲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奇迹”时,为增加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教师带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一座庙内的一块大型浮雕(泥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塑像深深吸引了学生,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
前后联系记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教材组织得先后有序,使讲课既能一环扣紧一环,又可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如将初一历史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中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居民和上课中的北京人、山顶洞人联系记忆,效果较好。
练学生在经过“读、讲、问、记”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
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五步”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
参考文献
1 孟英茹等.国民中小学学习行为特征检核表.新竹师范特教简讯,2001(2):32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改革
一、高中物理新课标与大纲之间的区别
1.1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大纲”要求学生经过高中物理课的学习要具有基础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学习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标准”指出课程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1.2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高中课程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保证必要基础物理知识的前提下,加强物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物理课本内容应涉及当前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3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定位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课程与大纲物理课程存在较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中学科的定位,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物理课程教学评价方面。其培养下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从学科体系来看,大学基础物理课程是中学物理课程的螺旋上升,尽管二者关于教学内容的基础内容相似,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内容的逐渐加深和扩展,因此,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必然对大学基础物理造成极大冲击,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必须实行改革以便与中学物理顺利接轨。
二、大学基础物理存在的问题
2.1基础物理教学目标单一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授阶段,教师应加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物理思维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一般院校理工科专业在单一的课程目标指导下,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从而忽视了不同专业所需的物理知识侧重点不同的特征。因此,对于不同专业要突出其专业特色,在保持大学物理经典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则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2基础物理教学课时较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淡化了专业,多样化的课程被引入至大学课程。这就意味着,大学传统的基础课程没有了充裕的教学课时,时间在不断被压缩,甚至有人认为基础物理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对掌握专业技术帮助不大,索性删掉基础物理课程。
三、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3.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基础物理课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教育,或者是为专业服务,而是能充分展示物理学的知识性、社会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另外,基础物理研究所形成的科学观、价值观、物质观、自然观、时空观、宇宙观等对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各类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观点,大学基础物理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新课标的形势下,大学基础课程内容应不断优化,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
- 上一篇:故事教学法论文
- 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