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0:4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微企业融资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微企业融资论文

篇1

1.传统信贷模式对比分析传统担保制度是指以第三人的信用或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来确保特定债权人实现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总体上看,传统担保人制度对债权人确实非常有利,而对债务人却相对较为苛刻和不利。一旦被担保企业出现经营危机,资金融通和企业债务遭遇重大困难,无法向金融机构履行债务责任时,责任将会落在担保人身上,最糟的可能性是冻结负债企业或担保人的现金或有价证券,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巨大冲击。除此之外,传统担保人制度还会造成以下常见的不良后果: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容易导致欺诈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有其它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本方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金融贷款连坐工程三大模式的组合运用。首先,贷款连坐模式,形成一种小组之间互相监督的“连坐”制度,组内每家企业都会影响整个小组信誉;其次,保证金模式,连坐小组成员除每月必须缴纳必要贷款利息外,还需要向上缴“小组合作中心”缴纳保证金,由金融机构代为保管,保证金额视小组企业规模及融资规模而定;最后,惩罚激励模式,通过建立贷后管理预警监控检查系统实现对信贷资产的有效监控,为贷后检查提供风险预警信息和便捷的数据查询方式。对于信贷状况良好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视情况适当放宽信贷额度,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一定优惠;而成员信誉过低则会招致多梯度惩罚。

2.机遇风险分析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的经济发展遇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业贷款存款派生能力较低,导致金融机构从事中小微贷款不但成本高,风险也较大,常常会出现金融机构“贷大不贷小”的倾向;另一方面,民间贷款的高额利息使得无法还贷、越借越多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客观上对融资贷款却拥有极大的需求,而本方案的推出,能够激励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向实体经济,提高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减轻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负担。本方案在分析当前浙江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和瓶颈问题,并充分借鉴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的经济理论基础,他从第一笔生意向42名农妇贷款27美元,到今天向大约660万贫困人口贷款超过57亿美元,而被称为小额贷款之父。孟加拉乡村银行独特的运作方式使它维持了高达97%的还款率,稳居世界银行业之首。本方案引入尤努斯格莱珉银行管理理念,充分结合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实际,经过充分结合金融机构放贷和企业融资的现实状况,总结得出了“风险共担,责任连坐”的融资新方案。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目前,金融机构正努力采取加快信贷审批工作、创新信贷投放方式、推进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合作等措施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表示“金融连坐、风险共担”的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强的的可行性,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此同时多数中小微企业对本方案也表示了极大的认同和支持。

3.成本收益分析本方案主营利润点旨在吸收更多可信任的贷款投放对象,在不增加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增加贷款额度,获取更多的贷款利息。此外,该方案的主要附属利润点就是为企业介绍符合条件并有意向共同合作的企业,履行中介职能,将每一家报名企业的条件记录在案,为有意向合作的企业提供沟通交流渠道,收取相应费用。①成本分析。本方案成本主要体现在显性与隐性两个层面。显性(固定)成本主要为内部评级的系统开发上,包括信息技术的实施费用与集成成本,聘用专业人员设计分析模型、系统正常维持费用等;隐性成本主要是风险数据分布在整个经济体系,量化并跟踪较为困难,当一个小组中的企业全部都有贷款,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在“连坐制度”下会影响其他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所有企业全部亏损或破产的情况,导致金融机构的损失扩大化。②收益分析。本方案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其中有一家企业破产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其剩余的债务可以根据合同有其它企业承担一部分,或直接从该小组的保证金里扣除,这样金融机构的损失就会减少;另外一部分收益体现在:金融机构可以把贷款业务扩展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中去,获得更多的贷款利息收入。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就是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就是为推动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帮助信贷双方获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还能获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二、风险评估及控制

1.建立金融方案动态跟踪机制针对贷款连坐融资工程,金融机构对其进行动态跟踪,针对中小微企业这一重点客户建立用户及方案信息库。信息库的内容主要包括月度贷款额度、月度各类上期和去年同期贷款增减数据、金融市场各渠道放贷信息、主销金融市场的重点客户信息等。对收集的金融信息和客户信息要即时分类整理。做到对本方案放贷动态、市场同类金融竞争方案动态、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状况熟知于胸。

2.建立金融方案分析与预警机制根据本方案提出的贷款连坐融资工程,针对中小微企业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制度,细分为贷款前、贷款时和贷款后三种模式:①贷款前,通过金融机构内部风险评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连续性的监测、定位和预警分析。如确定客户在同行业中的位次,或在当地企业中的排名,或者在其所在地区和所在行业中的排名等等,对客户实施连续的跟踪监测,如何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②贷款时,建立预警模型应用于中小微企业的信息记录、还款周期和意见反馈进行登记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决策部门;③贷款后,金融机构定时通过反馈的信息,去发现本方案实际使用时候出现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就召集专家研究,进行完善。

3.建立金融方案全方位检测和定向修复机制根据长期对该方案的跟踪调查,结合对中小微贷款客户的相关信息反馈,金融机构主管召集项目经理及其团队一起对该金融方案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论证办法的可行性,并形成《贷款连坐融资工程金融方案维护项目计划书》,按照项目计划书展开对本方案的维护管理工作。该项目经理及其团队根据《贷款连坐融资工程金融方案维护项目计划书》,针对这一金融方案在推广过程中,出现或预计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聘请优秀金融专家团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对策略的论证,形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操作方案,项目经理及团队按此方案来推进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连坐融资工程的维护和提升工作。

三、前景与意义

1.前景探索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若无法妥善处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小微企业外源性融资的首选对象仍然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浙江省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上仍存在着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将会对其顺利成长甚至浙江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

篇2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发展迅猛,并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GTP贡献率达到60%、提供75%就业机会、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和财税收入,却普遍出现资金链严重吃紧现象,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自身积累56%,亲友筹借14%,金融机构融资30%(绝大多数是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只能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

融资成本高,负担沉重。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加大融资成本。对于银行来讲,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次数多、信用担保弱,造成银行经营成本高,管理费用上升。对此银行采取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提高。

融资风险大,影响企业生存。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短,企业本身资产少,受经营影响,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归还困难;同时各家银行为控制风险,不会为还贷困难的企业提供后续资金,直接威胁到企业生存。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都集中在老板手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一般比较缺乏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银行审批贷款的时候,要考虑这一经营风险。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经营成本上升,生存盈利空间大大压缩,经营风险更大,银行更加不会轻易批准这些企业的贷款。

(2)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人员变动频繁。导致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稳定。很多企业为逃避税收,出具虚假财务报表。金融危机下,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为得到贷款,就有可能出现企业掩饰财务上的亏损,进行财务作假。这就使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别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3)资产担保不能令银行满意。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和弊病使得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产担保抵押品。金融危机下,银行从整体市场环境和自身利益出发,对资产担保抵押品要求更加严格。而且中小企业一般比较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可以担保的其他资产,资产评估的费用也较高。这些都降低了中小企业得到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1)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失衡。我国目前仍然是以国有四大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体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财务管理等原因,使的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比较谨慎。金融危机下,银行为了保持最佳盈利水平,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这样中小企业得到及时贷款资金的机会就更小了。就算有少部分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到40%,直接造成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里,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有众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有一些中小商业机构,从总体看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这也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危机下,这些中小金融机构也会更加考虑自身的盈利性和贷款安全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也会更加谨慎。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的渠道可以是直接融资,也可以是间接融资。就目前来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直接融资渠道不成熟、不畅通。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依靠银行来达到融资的目的。金融危机下,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刻薄,增多粥少,最终获得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从政府方面来看:

政府部门的扶持一直倾向大企业,对大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来说,明显不够;相应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金融危机后,众多的中小企业倒闭,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距中小企业的需求还是相距甚远。

三、金融危机形势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完善自身体制

(1)事前做好论证,充分评估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中小企业做好融资的前提。中小企业正是因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中小企业在筹划每一笔融资时,首先要对资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论证资金是用于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保障,还是用于市场竞争的规模扩张,或是用于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项目。

(2)扎扎实实运营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收益,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基础。市场经济,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美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银行才会放心地把资金投放给他,让企业投入其生产经营,从中获取预期收益。中小企业在其资本实力还不够雄厚的情况下,必须立足现实,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抓好生产,优化经营,扎扎实实运营好现有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是中小企业实现良性融资需求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必备素质。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论是融资规模,还是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都无法与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相比拟,因其既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又没有健全的融资制度,要想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那么出色的沟通能力将是企业能否顺利融资的关键。中小企业必须主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说明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和财务状况等企业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产品的未来广阔发展前景,如实说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资金困难,并向其提供详细的资金使用和回收计划,用真诚取得信任,用实际行动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赢得其认可。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与银行保持密切的沟通,以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银行人员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视察,加深其对企业的了解,验证资金投放到企业的实际使用状况,认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资金按期回收的安全性,从而增强对企业的信心,使其能够自愿给予企业的更多支持。可以说,对每个中小企业,能够保持与银行的良好沟通关系,是其实现融资策略的必备素质。

(4)树立良好的融资信誉,扩大长期融资规模,是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的关键。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性质,企业信誉整体而言比较差,从而造成各类融资渠道都比较谨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特别是长期融资项目很难达成协议。形成了制约中小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要想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唯一方法就是珍惜每次得到的中长期融资机会,抓好企业自身管理,优质运作投资项目,实现项目的超预期收益,这是与融资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的根本和基础。长期融资的实现程度成为中小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5)培养风险意识,重视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保持一个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安全水平范围内,是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融资因素。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不是这样,他们无视自我发展的实际,不注重自我积累,不依靠内在发展,而是尽可能把项目做大,盲目上规模,超负荷借贷,最终导致将企业的利润消耗殆尽,造成经营“透支”,不但没有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反而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就是因融资规模失控,不堪承受高额负债而走向死路的,对此,中小企业必须引以为诫。(6)中小企业在利用银行贷款融资的同时,充分利用内部融资方式。金融危机下,就业环境不乐观,在这样的形势下,员工不会轻易离职,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会太高,因此可以通过类似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方式融资,设定若干业绩和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达到融资的目的,也能留住核心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还贷能力。

2.完善金融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调整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金融危机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寻找和培养有市场、有潜力、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也给自身带来新的利润支撑点。

(2)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政府加大扶持。金融危机下,及时的资金补充是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比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

总之,金融危机下,只有中小企业、金融体系、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3

【关键词】微小企业 融资问题分析 未来渠道

一、我国微小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微小企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微小企业受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有限、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程度低、内部缺乏监督和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每年都有30%左右的微小企业倒闭,而在这部分企业中有60%以上的倒闭原因是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我国微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融资问题,这样才能给其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保障。目前,我国微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可是由于体制等原因的影响,这一融资途径并不是很容易。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微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而银行以及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微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发展各种有利于微小企业融资的信贷服务。各大银行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增加了对微小企业的贷款量,有效带动了微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我国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微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首先就要分析内部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微小企业注册资本少,企业规模有限,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不高,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厂房、设备、规章制度等不完善,一般都处于被企业的起步阶段,所以,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并且无法融资的话,就会严重制约其发展。而银行考虑到微小企业的以上影响因素,为了规避风险,一般不会给微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只能提供短期贷款,这就给企业自己的周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微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二、偏好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进行融资,其中一种就是内源性融资,这是微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就是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通过长期的利润积累而获得的发展资金;另一种是外源性融资,其内容主要就是在公开市场上发型债券,但由于自身的原因,这种融资方式很少被微小企业所使用。第三、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与实力有限,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数据不完整、会计信息透明度低等原因,严重影响了银行向微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因为对于那些无法进行详细了解、不能保证信息质量、可靠性低的微小企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就会尽量避免给他们提供贷款。

(二)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在对微小企业的内部原因进行分析以后,就要来考虑下外部原因所带来的影响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国对微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国有企业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别,微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第二,融资体系不完善,金融网点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针对微小企业的一些贷款业务较少,缺乏相关的信贷产品,尤其是受到贷款权限的制约,微小企业的融资较难,及时微小企业能够从中得到贷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且,一般的大型国有银行都会建立在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一些基层城市金融网点较少甚至没有,而微小企业一般都不会选择在大城市设立,因为成本太高,只会选择一些建设成本项对较低的中小型城市,所以金融行业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给微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严重影响。第三,担保制度不够健全。根据调查, 中小企业由于无法落实担保和抵押而拒贷的比例高达50%,并且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 但这也只是限于企业之间的相互借贷,相互拆借资金,但是目前这种发展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而那些由政府设立的担保机构,由于后续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原因,对不能有效地缓解微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

三、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本文作者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为了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积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才能获得银行的信任,也是取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条件。所以,微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增加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与经济发展眼光,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根据自身企业特点结合具体的市场情况实行差异化战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保证企业良好的信誉度;其次就是注重科技创新,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生产出的商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只有将自身因素解决好,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也就能够得到银行的信任,有实力去吸引金融机构主动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最近几年,政府才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地位及其重要,制定一定的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但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地方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法规,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制定帮助中小企业, 例如政府应在今后的政策和调整中应对内外资、国企、私营一律平等对待,要加快制定《反垄断法》以及与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可以设立财政专项基金, 用来帮助中小企业抵御风险、 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如果能向他们投资,或者减轻税负,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

当前,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状况、国家政策以及金融等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融资手段:首先,企业可以进行票据贴现融资,根据销售合同金额的大小进行贷款;第二,发展融资租赁,这样可以减少企业一次性支付设备价款的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以融物间接实现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是这种方式所付出的成本会高一些;第三,吸收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阶段, 当中小企业处于初创阶段, 直接对其投资也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初创资金,还可以获得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最后,还可以进行保险公司融资,银行在选择担保方时,一般会选择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这会给中小企业的带来不便,如果保险公司作为担保企业,就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增强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四)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地方各级政府应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工作。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成立微小企业担保机构,针对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担保业务与再担保业务等,主要风险由担保机构承担,在约定好风险的承担比例后,再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还可以对那些风险较大的担保项目进行强制性再担保,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第二,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这两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将银行的风险分散,在为微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第三,不断完善担保公司的业务流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完善担保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并进行严格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小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财会通讯,2010(9):37-39.

[2] 成永前.浅谈企业融资问题及融资策略.现代商业,2011(8): 20-22.

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效率;产业集聚区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小微企业出现经营举步维艰,融资十分困难且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政策,以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产业集聚是当代经济非常显著的现象之一,相比游离型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为区内小微企业提供了独特的融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小微企业融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融资效率仍然不高。因此,通过发展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已经成为带动地区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近几年,国内对小微企业集聚区融资的研究则伴随着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已经逐步展开。丁明磊(2010)针对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机构的职能特点,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分析了平台机构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1]翟书斌,杜强(2011)着重从如何利用产业集聚区的融资优势,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2]张荃香(2012)认为银行及风投机构对知识产权融资持谨慎态度,并从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融资补偿机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建议。[3]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对小微企业集群集聚区融资的研究起步较晚且成果较少,多为借助国外研究成果来解释我国小微企业集聚区融资的现象,而且焦点多集中于产业集聚区的融资优势分析上。因此,本文将尝试解析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融资的不足之处,以期从新的角度提高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一、小微企业的内涵

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首次提出小微企业这一概念,认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2011年,工信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四部联合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该规定首次提到了“微型企业”,其标准是结合各行业特点,将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纳入考虑范围具体制定的,该规定共列出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等16类行业的划型标准。以批发企业为例:企业从业人员小于200人,或者营业收入小于40000万元即为中小微型企业,如果从业人员大于等于20人,而且营业收入大于等于5000万元即为中型企业;如果从业人员大于等于5人,而且营业收入大于等于1000万元即为小型企业;如果从业人员小于5人,或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元即为微型企业。[4]然而,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却表示,应该放开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全国各地工商户甚至农民家庭果园、蔬菜大棚等,都可以纳入小微企业,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享受税收减免、获得融资担保等政策优惠。[5]

二、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融资的不足之处

与集聚区外部企业相比,小微企业集聚区融资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实际上,我国多数集聚区内的小微企业融资还是很困难。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融资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便未形成集聚区内产业链,降低了融资效率

许多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业务关联性和技术关联性不大,上下游企业衔接和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集聚区内存在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其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尚未形成产业纵向链条。早在2007年,工商银行就提供核心企业产业链融资服务,通过审查整条产业链,基于对产业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融资。产业链金融产品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但前提必须是有完整的产业链作支撑,不能形成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链势必会降低融资效率。

(二)产业集聚区地理位置制约银行经营

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多数处于县域,这种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由我国产业集聚区形成条件所决定的。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重点发展城市业务,不断上收贷款权限,县级银行审批权限有限,部分企业若接到大的定单,欲扩大生产规模,在贷款过程中手续比较繁琐,而贷款额度较小。另外,权限上收后县支行被动调整多,主动出击少,对县域有效金融需求研究不够,适合县域经济和县域客户特点的产品较少,县支行的信贷授权和资源配置缺乏针对性,差别化管理程度低。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在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三)传统产业集聚区担保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产业集聚区担保模式对小微企业参与联保以及贷款担保的条件很要求高,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参与联保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导了联保基金规模小,难以支撑小微企业担保的需要。另外,集聚区联保基金最初是有政府及合作企业一次性投入,未能吸引社会资金,内外部补偿机制不健全。集聚区的联保基金往往都存在合作银行,这使基金收益仅限于担保费以及利息,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严重不成比例。集聚区联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空间局限性限制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由于担保机制不完善,专业人员缺乏,担保的审批决策都有较大的盲目性。这势必导致风险大都集中于联保机构。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聚区担保模式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三、提高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融资效率的建议

通过对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产业集聚区融资模式仍然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可是这种融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一)促进产业链与产业集聚区的有效融合

产业链是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和基础,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链的孵化成长场所。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整合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这就要求:首先,纵向整合产业链,做大产业集聚区。通过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扩展终端产品的应用领域。同时,要真正引进一些有创新能力的、能激发产业集聚区活力的产业及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其次,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横向整合产业链。积极扶持小微企业以高端、终端产品为目标,形成产业配套网络,发展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制造商、采购商、配件供应商参与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吸引产业链上游产品供应商来集聚区设立销售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和研究开发中心等。再次,增强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能力,做强产业集聚区。只有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步伐,增加价值环节,骨干企业竞争能力才能不断增强,通过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区才能得以获得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最后,引进外资企业,加入全球产业链。承接欧美高端制造业链,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科技产业转移,成为全球制造产业链中的重要一份子,以形成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功能区建设的基础。

(二)加强集聚区创新,提高集聚区竞争力

创新是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加强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降低由集群的生命周期引发的金融风险,从而可以提高集聚区内小微企业融资效率。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产业集聚区形成并得以成为优势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因素,而创新环境建设又是一个涉及到政府、企业及相关配套结构的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地方政府是集聚区技术创新的主要行动者。因此,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的建设上,政府应当愿意承担起创新项目的风险,积极扶持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项目。

(三)鼓励大型银行及地方银行开展县域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多户联保信贷业务

目前,集聚区化、园区化的块状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县域小微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截至2010年,通过引导发展,全国以小微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达2000多个,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近一半位于县域。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将坚持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小微企业成长的着力点,建立起企业间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努力形成小微企业“专、精、特、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此大环境下,县域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将迎来加速发展时期。但现阶段,县域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仍未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建议各银行针对依托产业集聚区、具备一定发展前景和抗风险能力的小微企业,采用多户联保方式为客户提供包括短期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等多样化的融资服务,积极支持县域小微企业的集聚区化、协同化发展。

(四)建立基于集聚区联保的小微企业集聚区创新融资模式

这种融资模式在延续传统小微企业集聚区联保融资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解决了其基金规模、联保机构风险、基金保值增值等问题。在此模式下,地方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协作银行的贷款参与无不壮大了基金的规模,分散了联保机构的风险。与此同时,小微企业参与联保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联保基金规模的壮大也为小微企业担保带来了更有力的支撑,满足了广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其次,各小微企业要参与联保,必须要通过由供应商、生产商及销售商组成的商业联盟的审核,再由信用组织对集聚区联保机构进行信用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进行相应的融资。[6]此外,此模式可以解决担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互助担保基金的性质决定了要保持其流动性和安全型,为此互助担保基金大部分应该存入协作银行。现行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规定,担保资本金的运用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但由于利率偏低,难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为避免担保机构私下到资本市场上运作资本金,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允许并支持其逐步拓宽业务,并且明确规定担保机构选择投资组合的比例。只有担保机构实现盈利并且进入良性循环,担保行业才能发展壮大,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好服务。因此,应该允许集聚区联保机构在保证担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投资增值。为此我们可以成立担保基金发展及管理中心,拿出一定比例的基金,委托权威投资机构,选择合理投资组合进行一些稳健性的投资。

参考文献

[1]丁明磊.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的会计核算[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

[2]翟书斌,杜强.进我国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7).

[3]张荃香.论文化产业集聚区企业融资新途径[J].财会月刊,2012(12).

[4]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EB].中国政府网,2011-07-04.

[5]王兴娟.小微企业融资背景、困境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2(7).

篇5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rapid upgrading of products,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whole alliance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establishing dynamic alliance. The paper firstly defines the dynamic alliance, and the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dynamic alliance from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the selection of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of dynamic alliance of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关键词: 小微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模式

Key words: small micro enterprises;dynamic alliance;oper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11-02

1 动态联盟的涵义

动态联盟,又称“虚拟企业”或“虚拟组织”,是企业间通过加强合作,形成的一种协作性竞争组织,组织成员保持自身独立生产和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协作把企业间的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进行互补、使得组织成员的市场竞争力得以加强。简而言之,动态联盟是企业通过联合进行优势互补,得以快速的响应市场需求的一种合作方式。这是一种针对传统组织制度模式的创新,目前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2 小微企业构建动态联盟的必要性

我国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人才匮乏等不可避免的劣势,面对内外部激烈的竞争,有必要构建动态联盟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技术水平。理由如下:

2.1 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2.1.1 应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和激烈,面临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产品技术含量和研发费用的增加等挑战,小微企业不但要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要面对竞争对手对市场的争夺。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敏捷制造的生产模式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和发展要求。动态联盟具有敏捷制造,整合核心竞争力的特点,这正是小微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最好选择。

2.1.2 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创新成本

当新兴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时,它们的生命周期却日趋缩短,同时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日益分散,当今社会已经没有企业能长期实施技术垄断;同时技术开发费用越来越高,面对高额的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单单依靠小微企业自身的力量是不现实的。因此,小微企业应尽可能的充分利用联盟内其他成员的现有技术资源,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匹配和衔接。通过联盟成员间科研人员的技术合作,加快产品的研发进程。实践证明,动态联盟不仅能整合联盟企业成员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还能比传统管理组织拥有更活跃的创新机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有更强的竞争力。

2.1.3 适应日益深化的社会分工,防止过度竞争

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加速,使社会分工日趋深入,小微企业一般只承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因此负责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势必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随着分工的深化,在同一领域的小微企业在成本、价格及贸易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往往会通过低价竞争造成两败俱伤,更可能会因为竞争过度而扰乱市场。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联盟,加强合作,维护竞争秩序。

2.2 企业内部因素的要求

2.2.1 弥补企业产能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

小微企业的生产能力往往会因为其规模小,雇员少,资本不足的劣势而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小微企业间往往会进行合作,通过建立生产联盟关系的方式来提高产能,实现规模生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主在经营管理、技能、经验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不足,企业主要从事贴牌或低层次生产,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多小微企业在面临较大环境变化时受冲击较大甚至倒闭。因此有必要通过联盟的方式抱团取暖,共同抵抗外来的风险。

2.2.2 人力资源竞争的需求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往往处于弱势。面对落户、住房、子女入学、个人未来发展等问题,小微企业单单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而作为补偿的高薪资即使能吸引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也很难留住,最终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建立人才联盟,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之间人才的交流合作、人尽其用,更能降低人才使用成本。

2.2.3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小,投资风险大,因此,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都不会冒险向它们贷款,小微企业大多会面临融资困难的窘境。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引入政府指导机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把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四方链接起来,企业与企业间形成担保联盟,能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融资效率。

3 小微企业动态联盟的结构及运行模式的选择

3.1 小微企业动态联盟的结构

动态联盟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规模大、层次多、要处理大量的交互信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就联盟的结构形式而言,普遍认同的有星形和网状两种:在星形结构中,处于联盟中心的盟主往往是掌握核心产品或技术的企业,其他企业均为盟员。这种运行模式多见于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的总部与分部之间;而网状形式更适合小微企业组建动态联盟,在网状结构中,小微企业间没有固定的盟主,企业既是盟主又是盟员,互相联系并影响。通常由最早识别出市场机遇或者掌握某一关键技术的企业发起建立联盟的号召,其他相关企业不断加盟,组成网状结构,盟员间互相协作、共担风险、共同受益。处在这种网状联盟结构中的小微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3.2 小微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模式选择

动态联盟的出现归因于企业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小微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是小微企业进行动态联盟的根本动机。在实践中,企业间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的联盟模式:

3.2.1 人才联盟合作机制

企业动态人才联盟就是依据市场机遇,灵活动态集结盟员间的人力资源,通过人才互换机制使联盟企业从企业内部挑选出优秀的员工,由这些优秀员工对联盟内其他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或者联盟企业根据企业间现有员工的素质以及所需员工的素质,在联盟各企业间实行员工轮岗,安排各自的员工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可见小微企业间的人力资源通过盟员间的整合,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匮乏和使用不充分的问题。

3.2.2 供应链联盟和技术联盟

供应链联盟可以是小微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这种联盟合作机制主要是以产品或服务为线索在小微企业间建立起来。供应链联盟不但保持了联盟内企业各自经营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强化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小微企业还可以借助联盟力量分享和学习先进技术,推进技术创新。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联盟整合,实行费用分摊,风险分担,在合适的风险控制下开展技术创新。

3.2.3 价格联盟和营销联盟合作机制

在价格战中,小微企业一般处于弱势地位,而“囚徒困境”模型来告诉我们,价格联盟可以使联盟企业总体利益增加。因此,小微企业通过价格联盟可以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经营目标。另外小微企业还可以建立营销联盟,即生产同质或同类产品的小微企业间由联盟体共同出资建立销售公司或销售渠道,统一销售联盟内企业的产品。

3.2.4 融资联盟的合作机制

小微企业融资合作联盟是在地方政府引导下,由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信用评级机构和银行等机构参与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合作经济组织。融资联盟的成立,使得原来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双方信贷关系转变成为政府助保、机构担保、企业互保的“三合一”集合担保的信贷关系,形成交互性的约束。同时融资联盟会在事前对提出加盟的企业进行严格的挑选,又有银行和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诚信的调查,这些措施确保了加入融资联盟企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还款保障。另外,联盟企业成员之间都彼此了解并互相监督,一旦有成员恶意逃债将失去联盟其他成员的信任,不再会得到任何的融资机会,这些会使融资联盟成员被高额的违约成本所约束。因此小微企业融资联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联盟成员的信用,增强融资效率,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具有现实的意义。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动态联盟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小微企业联盟必须建立在市场动态的环境基础上,小微企业动态联盟的发展和运作必须有政府、社会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同时,企业只有选择适合各自的联盟伙伴、建立正确的联盟协议和机制,对联盟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联盟才会给小微企业带来规模经济、速度经济、协同等效应等优势,联盟企业才能能够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并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延中.中小企业动态联盟合作相制研究[J].市场论坛,2011(07).

[2]周跃锋,温星彬.中小企业竞争合作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2012(6).

[3]王华栋,王润孝.面向中小企业的动态联盟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9(07).

[4]罗新星,曾字星.动态联盟与中小企业的成长[J].企业技术开发,2004(12).

篇6

关键词 互联网 众筹融资 调查分析

众筹(Cloud Funding)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一种以投资者分散化为特征的项目融资方式。融资者借助互联网上的众筹融资平台为其项目向广泛的投资者融资,每位投资者通过少量的投资金额从融资者那里获得实物或股权回报。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众筹融资发展异常迅速,形成了“欧美引领,亚洲赶超”的格局。从2009年全球第一家互联网众筹公司Kickstarter成立开始,到2015年互联网众筹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250家。2011年,

国内首家互联网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的开端。随后,互联网众筹开始了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354家众筹平台,目前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有303家,其中股权类众筹平台数量最多,达121家,占全国总运营平台数量的39.93%;其次为产品众筹平台,达到104家;纯公益众筹平台最少,仅有5家。以下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这些企业对互联网融资方式的熟悉与运用情况。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这些企业对互联网融资方式的熟悉与运用情况。在2016年10月-11月期间,我们对嘉兴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是浙江省内地^)的企业进行了网上不记名问卷调查及实地发放问卷的调查,采用的抽样方法是系统抽样方法,发放问卷总数120份收回114份,其中选择互联网筹资的企业仅占9.38%,而银行贷款筹资的比例高达46.88%,可见虽然“互联网筹资”被看成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兴投资方式,但却发展困难。本次问卷调查共设有四大维度,分别是企业的性质类型、企业资金组成、企业融资方式及问题、企业与互联网融资,每个方面的问题下都设有4至11个选项,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也可以就开放性问题对互联网众筹融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

二、调查样本

调查样本主要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此类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这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创业带动就业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研究互联网众筹融资的突破口,具有典型性。所调查企业中多数小微企业为工业,占63.16%,且大部分创办初始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故其资产结构中自有资金所占比率较高,且资产结构中负债比率较低,发展良好。有超过10%的企业表示遇到融资难问题,以及企业的融资团队建设程度还有待提高,并且在调查过程中反映出互联网众筹融资存在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的调查样本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的研究报告可以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供相关对策,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出台相关文件提供理论参考,或作为宣传互联网众筹的材料,也可作独立论文公开发表等。这样,科学研究的成果,就可以直接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发挥产生直接生产力的作用。

三、调查问卷

第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性质,所属行业,规模,资金构成等。

第二,调查对象融资原因、方法、遇到的困难,以便后期提出相应对策。

第三,调查对象对互联网众筹融资的认知度,使用情况,以便分析互联网众筹融资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的普及度以及前景期待度。

第四,调查对象对现有互联网众筹融资的顾虑以及评价,反映互联网众筹融资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的发展现状,包括优势与不足。

第五,调查对象针对互联网众筹融资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

本次的框架分析主要是基于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现状,现有的融资方式以及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角度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对互联网众筹融资这一融资方式的选择。

为了深入了解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此份问卷基于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风险认知度和信任度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企业对于互联网众筹这一融资方式的认识。

在分析前,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以下5点假说:

第一,企业的性质,所处的行业以及规模大小是调查样本主体的基本信息内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大小的公司对融资的方式选择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认知度体现了企业对互联网这一平台的认知程度,可能会对企业选择互联网众筹融资产生一定影响。

第三,参与度、信任度反映了企业对于新兴的互联网融资方式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对企业选择互联网众筹这一融资方式产生一定影响。

第四,满意度和风险认知度反映了企业对于投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收益和风险,由于选择互联网融资这是选择性的行为,故二者对互联网融资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五,风险偏好度、投资经验部分体现出一个企业筹资、投资理财的基本观念,而不同的观念对各种融资方式有不同的偏好。

(二)关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企业总数达到114家,其中个人独资企业12家,占10.53% 合伙企业15家,占13.16%,股份有限公司占27家,占23.68%,有限责任公司60家,占52.63%。大部分企业所属行业为工业,剩余部分主要所属行业有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企业的规模即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以上有76.32%,其次是100~200万元达到10.53%,100万元以下有7.89%,处于200~500万元最少为5.26%。

关于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有68.42%的企业创办初始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而通过银行贷款的占28.95%,剩余的2.63%是通过内部职工集资创办企业的。由于大多数企业是通过自有资金创办企业的,因此当问及自有资金所占比例时,占44.74%的企业自有资金比例达到80%以上,以及问卷第六题中涉及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资产负债比率,大多数的企业是在20%以下,负债比例在20%~40%以及40%~60%的数量差不多,分别为28.95%和26.32%。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超过10%的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对于企业融资问题我们设计了更深入的调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门槛高,风险评估难,股权结构单一等问题,因此我们调查了关于企业融资专业团队的组成情况,管理层设有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的占52.63%,但有不少企业无融资团队,老板说了算,还有13.16%的企业通过管理层在企业内部临时筹组,说明企业的融资团队建设程度还有待提高。

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进行融资,企业资金不足时的主要筹资方法是银行贷款,达46.88%,选择商业信用筹资与租赁筹资方式的企业较少,但仍然多于选择互联网筹资的企业数量,仅9.38%的企业会选择互联网筹资。该数据反映了互联网融资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未成熟,企业认可度低。

接下来我们对企业关于互联网众筹融资的了解程度和看法进行了研究。具体情况显示,55.26%的企业表示了解一些融资渠道但不了解操作程序,34.21%的企业回答不了解互联网融资,7.89%了解大部分的融资渠道及其相关程序,只有2.63%的企业非常了解常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程序并有成功融资的经验,从中可以看出互联网融资在企业融资中还未普遍,企业对互联网融资渠道及其相关程序了解不多。

有超70%的企业期待“互联网筹资”的发展,也有不少企业不太信任该融资方式的发展,主要是对于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管的风险和在融资过程中易触碰非法集资和非法发行股票的法律风险有所顾虑,也存在一小部分企业表示对众筹平台的道德风险有所顾虑。看来互联网融资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不得不把企业的顾虑因素考虑在内,并提供相应的保证,以获得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认可。

当多种互联网融资方式提供给企业时,一半的企业选择股权模式,26.32%的企业选择债权模式,偏向奖励模式的有21.05%,可以看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互联网融资过程中倾向于股权模式。基于一部分企业接触该融资方式,根据评价融资成功的标准,表示基本满意的有73.68%,有26.32%表示不满意,因此可以得出互联网融资存在吸引企业选择的优势,也存在不足。经调查发现互联网众筹融资具有作为一种更为开放的融资模式,吸引潜在长期支持者,轻松开启众筹渠道,华丽的营销手段,融资风险小等优势。同时,对小微科技型企业来说互联网众筹融资还存在不足,主要有互联网众筹融资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互联网众筹融资的风险难以控制,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管理水平低下,其次是互网众筹融资的资金缺口较大和互联网众筹融资成功率较低。

互联网众筹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并未成熟,互联网众筹多以单一网站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针对互联网众筹融资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的发展现状,所调查企业提出了健全法律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宣传力度,政府加大支持度等宝贵建议。这些将对未来互联网众筹融资更好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为嘉兴学院商学院)

[作者简介:劳文淑,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专业本科生。吴珂莹,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专业本科生。郭予悠,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专业本科生。余晨瑜,嘉兴学院商学院财务专业本科生。李郁明,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嘉兴学院商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互联网众筹融资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2016年嘉兴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重点SRT)“互联网众筹融资的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的部分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纪玲珑.中小型科技企业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5(5).

[2] 韩廷春,孙|.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风险与监管[J].理论探讨,2015(5).

篇7

关键词:吉林银行;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

1吉林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银行)是于2007年10月10日由长春市商业银行与吉林市商业银行、辽源市城市信用合并成立。目前在吉林省内拥有9家分行,并在大连、沈阳开设2家分行,共有367个营业网点,共建立起10家村镇银行和一家贷款公司,并与一汽财务公司合资设立了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营运至今,吉林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吉林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全行资产总额达到357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7.51亿元,增长25.99%,是成立时的7.0倍;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22.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68亿元,增长11.24%是成立时的5.13倍;各项贷款余额1591.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70亿元,增长12.33%,是成立时的4.96倍。2016年7月,吉林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评比中跃升至第298位,比2015年上升了9个位次,比2014年上升了24个位次,首次跻身于前300位。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由于外资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纷纷涌入,吉林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趋势较好,民营企业是拉动了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到2017年吉林省全省民营企业收入将达到5亿元、民营企业经济增加值将超过1.3亿元,这两项指标将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民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吉林省的小微企业,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约93%,占全省民营市场主体约98%。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烈,融资具有“短、小、平、快”的特点,截至2016年6月末,吉林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817.95亿元,同比增长21.01%,比年初增加244.5亿元,增幅6.8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7.38万户,同比增加0.78万户,小微金融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重点争夺的市场。吉林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贷款占全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比例约为15%-20%,吉林银行在市场占有率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吉林银行于2008年起开始重视小微金融业务,2009年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开发小微金融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通过扩大业务覆盖面不断完善营销模式,抢占吉林省内小微金融业务市场。吉林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综合实力不比大型商业银行,但是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所以吉林银行必须要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消除同质化的发展道路,为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提供更加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吉林银行提供的小微金融业务主要包括是融资业务和结算服务,融资业务主要是贷款、贴现等,结算业务主要是业务、理财产品、非柜台服务等。吉林银行主要的小微金融业务仍然是传统的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吉林银行已扶持小微企业近10万户,贷款额超过500亿元,信贷投放总量在区域同业中保持领先。

2吉林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吉林银行对小微金融业务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现有45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行业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2.1贷款业务仍保持传统模式、过分依赖抵押物

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固定资产都较少并且价值不高,租赁的情况也很多,商品贸易企业资产价值则更低,而吉林银行对于大部分的小微企业贷款仍持没有抵押物就不能放贷的思想,这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如果抵押生效,也很可能会资不抵债,给吉林银行大量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带来较高的风险。所以传统的贷款模式会给吉林银行小微金融业务量和后续收回资金带来影响。

2.2对小微企业客户挖掘的深度不够

吉林银行目前对小微企业主要提供贷款服务,但小微企业在吉林银行的产品使用数量平均不超过两种,现有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仍停留在基本层面,其实小微企业客户还有很多需求,例如个人理财、票据管理、网银等产品。吉林银行对这些产品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同时对小微企业客户采取单个开发的方式,规模效应得不到发挥,也使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综合收益低下。

2.3产品创新性不足

有很多小微企业经营项目较好,或者属于高科技类型,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但资金支持不足,银行如果能够从其初期开始介入,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这样不仅会形成银行的优质客户,也会推动经济环境的良好运行。然而目前吉林银行仍以放贷业务为主,利率差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过度依赖传统产品,并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吉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新产品应用及组合能力较弱,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的能力较差,而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应当加入各类中间业务和本外币业务,所以吉林银行的经营理念需要提升。如果吉林银行不能跳出同质化产品的束缚,不能形成特色的差异化营销,则很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2.4审批链条过长

吉林银行提供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期限较长,由最初的调查报告到最终的放贷需要经过八个到十个流程步骤,在一切流程顺利的前提下,平均一笔项目至少需要15到30天。倘若中间若发生服务方案的调整等情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还有对于续贷业务,操作流程与初贷是相同的,又要经历同样的期限。而目前各银行都已经在积极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间,吉林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如果不改进,会导致效率严重低下,影响业务发展。

2.5放款后管理不严

吉林银行业务相对保守,也重点针对一些省内的大型优质客户,这类客户违约的风险比较小,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也较低,这却造成了贷款部门不重视贷款的贷后管理。随着吉林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扩大、客户不断增多,对小微金融也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沿用旧有的管理模式没有对小微企业及时跟踪调查、摸清情况,出现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后,吉林银行的处理是直接转入资产保全部门,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这些都不利于风险的防控。

3吉林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2015年4月13日,省工信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机构和网点的优势来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力度,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吉林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更应该立足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专业化经营和为当地居民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是十分有效的。吉林银行作为具有网点多、覆盖面广、人员众多的优势,所以充分利用地缘人缘和本乡本土优势,抓住二次振兴东北这一契机,加快转型步伐,逐步去除自身劣势,制定出可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1重视小微企业的现金流量

银行提供贷款,希望按时收回本利、获取利润,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银行要求提供贷款抵押,但是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性,如果小微企业的资产不足,对贷款本利可能是有影响的。其实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足,是能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所以吉林银行应该注重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量,分析服务对象的特点,预测其经营发展趋势,进而决定是否提供融资服务。

3.2细分目标市场、深度挖掘客户需求

有效的细分市场,有助于明确营销的目标,这样既能够发挥吉林银行的竞争行定位优势,又可以全面提升业务竞争力。吉林银行可以从地域特点、行业特点、产品特点等对市场进行细分,制订对应的产品服务方案和营销策略。在借鉴同业优质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经济环境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掌握行业数据等方式充分激发客户需求,推出针对各细分市场的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3.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升级、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

吉林银行想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就要积极发挥本土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拓宽小微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以主导产业、特色集群、乡土产业等为切入点,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区域特色市场,有计划的推出适应市场、贴近客户、风险可控的小微特色金融产品,将多种产品整合打包提供给小微企业,充实小微金融产品体系。同时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推进线上、线下产品一体化,与电商平台积极合作,实现银行、电商、客户的三方共赢,以创新产品带动业务发展。

3.4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并且客户的差异化大,吉林银行应当简化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建立高效审批机制。建立一套控制规范的操作流程,将计算机技术真正应用,实现无纸化、全天候、集中在线审批,并且充分利用目前的企业征信系统,建立起适应小微业务特点的、独立的、专业化的授信评审体系,实施专职评审人制度、打造快速通道,与此同时要注意风险的防范,减少贷款坏账的发生。

3.5建立优质的小微金融服务团队

为了对吉林省辖内小微企业金融市场进行更精细的管理,吉林银行应组建更专业化的管理部门,对省内的经济数据和市场发展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各行业的小微企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进而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和产品。还应当紧随国家政策的变化,针对小微金融产品、推广营销、风险控制、办理流程多角度进行培训,提升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吉林银行也在不断改进小微金融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能够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制定更加适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

作者:李红艳 孙建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齐睿.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张妍.吉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建平.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4):83-87.

篇8

关键词:物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2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63-02

2005年商务部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初期,由于融资渠道少、结算方式单一等原因,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受到制约,其规模远未满足农村便捷消费、安全消费的需求。银行是企业融资和支付结算的重要渠道,为了充分发掘银行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机会点,笔者选取了吉林、山东、安徽等农业大省以及物流需求比较旺盛的北京周边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目前农村物流现状,挖掘了农村物流网络产业链参与各方包括承办企业、配送中心、农家店的金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银行金融服务与农村物流网络结合发展的共赢模式。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金融需求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指定承办企业,承办企业以直营或加盟的形式开设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并安排物流配送中心为有效范围内的农家店进行统一配送,构建以承办企业(配送中心)为中心,以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形成承办企业、配送中心、农家店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的产业链。调研发现,该产业链具有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

(一)承办企业资金归集下拨需求

承办企业可以有直营或者加盟两种模式开设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其中直营模式下,由承办企业对配送中心和农家店的资金进行统一核算,并进行资金的归集下拨;加盟模式下,配送中心和农家店进行独立核算,承办企业根据配货情况逐笔收取货款。直营模式下承办企业有资金快速归集下拨的需求。以北京新世纪商城为例,其为北京昌平区承办企业,每日日终将直营配送中心和农家店的账户资金归集到统一结算账户,并定期向直营店划拨经营资金、应付款项、人员工资等。

(二)配送中心安全、快捷结算需求

配送中心每日向农家店配送货物,现场收取货款,其中加盟配送中心还需要及时向承办企业上缴货款。配送中心向农家店收取货款时,多采用现金结算的方式,配送中心需要专人进行清点,并偶尔有收到假币现象,对配送中心带来一定的损失,配送中心希望能够安全、便捷的非现金结算方式。另外,加盟配送中心向承办企业上缴货款时,多采用赴网点柜面转账或现金汇款方式,配送中心需要专门人员负责货款上缴非常不便,希望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支付,例如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汇款。

(三)农家店便捷融资和POS结算需求

直营农家店可以得到承办企业的资金及人力支持,但加盟农家店需要靠自有资金满足店面筹建、日常经营以及规模扩展方面的资金需求。以湘西某地区的农家店为例,每新建1个加盟农家店约需16万元左右,包括店面、货架、招牌、电脑等开支4万元,首次配货12万元,很多有意向加入的农民由于难以一次性支付,而融资贷款门槛较高难以筹资,导致农家店加盟规模受到限制。农家店希望能够容易、快捷的获得资金融通。

同时,在北京等大城市周边村镇POS支付结算方式也逐步得到人们认可。这些地区的农家店也希望能够通过POS满足其客户的划卡消费、代缴水电费等需求。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金融服务匮乏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发现在物流产业链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有迫切的金融服务需求,但在当前农村无论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提供的产品种类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发展的需求。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主要由一部分银行向其提供服务,并且以信用贷款为主,其他金融服务相对较少;且银行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尚局限在对其的直接融资上,为农村可提供的金融产品本来就少,服务农村物流领域的金融产品更是匮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严格

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原则与小微企业融资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着矛盾。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上“急、少、频”,与大企业相比贷款的违约率相对较高。因此,商业银行从综合考虑贷款风险的角度出发,很多小微企业不符合银行的贷款审批资格,无法及时获取贷款额度。

(二)农村贷款人缺乏可抵押物

在贷款过程中,银行作为放贷人为了有效预防信用风险,通常需要借款人提供有效抵押物。但农村可用来抵押的物品主要是农村的土地、房屋、劳动力以及农机具等,一方面银行很难对抵押物品估值,另一方面对于银行而言农户的抵押品执行成本太高,或近乎不可执行(如劳动力以及没有完全产权的土地)。以上原因导致工商信贷的借贷双方对抵押物估价大相径庭,加上抵押物执行机制缺乏,农村借款人很难获得充足的银行融资。

(三)银行系统缺乏金融服务的创新

对于银行已有产品由于风险控制的原因手续比较严格,普遍存在业务办理流程长、准入门槛高的问题,难以适应乡镇小微型企业经营过程中周转灵活的特点。在该领域金融创新投入不足,目前尚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服务与农村物流网络结合发展

缺少银行金融服务的支持,农村物流很难发展壮大。为了打破这种限制局面,市场急切希望能有一种新型模式能改善原有的各种不足。让银行金融服务真正参与到农村物流建设中来,积极探索一种农村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共赢的局势呼之欲出。

对于农村企业而言,它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农村小微企业日常业务当中的资金缺口提供快速安全的资金供给;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农产品物流金融可以带动农村物流的发展进行带动整个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银行而言,就整个物流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可以降低单一业务风险,增加银行利润来源,扩展银行业务市场占有率。农村物流与银行金融服务的结合创造了物流网络中参与各方的一种共赢局面。

银行介入农村物流金融,既能实现减少农产品物流的中间环节,同时又可以满足农产品在物流当中由于其特殊性而需要的一些特定需求,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产品服务农村物流的创新型模式是将物流环节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农村金融需求,银行产品服务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促进资金流与物流完美结合

针对农村小微企业物流产业链的特点,适时推进供应链融资等直接融资产品的营销,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目前国内供应链融资局限于订单、应收账款作为抵押进行融资,而农村小微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考虑到农家店同承办企业之间存在供应链关系,商业银行可通过承办企业担保的方式向农家店发放贷款, 承办企业资质良好,且对农家店的资信情况也比较了解,担保风险也比较低。

(二)推广结算业务,促进资金快速运转

一方面为承办企业提供资金归集下拨服务,促进承办企业与直营店之间资金的迅速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配送中心、农家店提供灵活的结算方式,例如批量扣款、POS结算等,考虑到农村网点较少的现实情况,依托POS机具提供转账、刷卡、代缴各项费用等多种功能。

(三)加强渠道建设,实现金融网络的全面覆盖

鉴于乡镇地区网点覆盖率较小,向当地农民推广渠道有限,为了全面搭建农村金融网络,商业银行可适时推进自助渠道的建设,依托已有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一方面铺设自助机具,自助设备受地区限制较小,功能强大。可在农家店推广自动存取款机、POS机、转账电话等的使用, 以“万村千乡”各个销售网点为依托,建立金融服务网络,实现资金流通渠道与商品物流通道的高效融通。一方面借助银银合作,拓展柜面服务渠道。可以通过大中型商业银行与当地农村信用社等银银合作的方式,实现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办理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取款、查询明细、转账、基金、国债、理财产品的购买等服务。农村信用社可通过与大中型商业银行协议分配收入,大中型商业银行可通过农村信用社拓展业务,小微农村企业以及农民可方便办理业务,实现多方共赢。

四、结论

银行金融服务介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是当前发展农村物流网络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通过构建银行金融服务与农村物流网络结合发展的共赢模式,促进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充分发挥银行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娜.农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篇9

一、黑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内源融资能力不足。内源融资是黑龙江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占比超过70%,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还严重不足。据统计,2014年,71.5%的中小企业选择内源融资作为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且在融资规模上,中小企业的内部留存利润仅占其全部筹集资金的16.7%[1]。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就是留存收益,可是黑龙江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财税负担较重、不确定性风险较多,导致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同时,有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只注重当前获利,在年终利润分配中遵循“重分红、轻积累”的原则,使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导致内源融资能力较低。

(二)经济新常态发展下的特有问题。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也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中小企业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经济增长下滑、外需乏力、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节能减排任务越来越重等压力,中小企业也在千方百计提高内销比重、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但见效甚微,主要是有些中小企业存在着盲目转型,不注重品牌建设、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整合能力较低,致使盈利能力不足,最终导致银行对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小企业惜贷、慎贷 [2]。

(三)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单一。根据2014年对黑龙江省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固定资产融资情况: 内源融资占72.5%、亲友借款占9、8%、银行贷款占8.8%、商业信用占3.3%、其他占2.1%、股权占1.8%、创业基金占1.1%、融资租赁占0.6%;流动资金融资情况:内源融资占75.3%,银行贷款占9.7%、亲友借款占6.3%、商业信用占6.4%、其他占2.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占比都超过了70%,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占了较高比例。

(四)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财税负担较重、不确定性风险较多、盈利能力较低,银行做贷款风险评估时,认为风险较大,一般不太愿意提供贷款,即使提供贷款, 中小企业承担的贷款利率都远远超过了央行所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黑龙江省政府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2014 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其贷款利率绝大多数超过了贷款基准利率,平均超过贷款基准利率19.3%,大大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由于自身资质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愿意提供贷款,甚至追贷,其贷款利率一般远远低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

二、进一步增强黑龙江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措施

(一)增强内源融资能力。根据优序融资理论,黑龙江的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选择内源性融资。如果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较低、留存收益较少,就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等外部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使中小企业缺乏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所以我省中小企业应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扩大留存收益比例,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需不断提高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大力扶持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在金融监管制度上,要注重遵循“分类监管、分级监管”原则,将设置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度增加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并建立扶持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等金融杠杆,适当降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比例,使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有相对充足的信贷资金留给中小企业;二是中小型金融机构要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的信用评价体系,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拉入其授信范围;三是允许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在本省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中自主选择合适的模式,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四是中小型金融机构适当提高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并量化具体指标。

(三)积极拓宽各种融资渠道。一是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方式。黑龙江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方式可以借鉴国外的方式。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大多数在柜台进行交易,只有极少数通过证券交易所严格审查,才能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虽然我国现在有中小板块和创业板块,吸引了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但是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建议地方政府推出和扩大“二板市场”、“三板市场”,甚至允许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来融资;二是进一步规范和扩大间接融资渠道。除了贷款融资外,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私募基金、互助基金和民间融资等各种渠道进行融资。一方面,这些融资还得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金融立法力度,规范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创投基金的退出机制,增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力度。

(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和美国和德国等具有成熟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要建立覆盖全省中小企业的再担保制度。政府应当作为主导者,联合相关的再担保营运机构和担保机构,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再担保体系,从而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大幅度提升基层担保机构运营能力,增强担保能力。其次,同时在各地市建立完善的担保制度。对于担保机构缺乏的地区,要在政府的牵头下,由民间资金发起设立自主经营的担保机构,而政府的财税部门也要对这些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从而为担保机构在起步阶段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这也是对担保体系建设和完善的直接帮助。第三,充分发挥担保行业协会的功能。行业协会的功能就是通过行业自发组织的非官方机构对本行业的业务经营进行自律管理,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指引,引导该行业规范和健康地经营,因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和引导功能对于担保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第四,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完善包括房管局、国土资源局、车管局、工商局等在内的相关政府部门的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担保机构抵押合同登记的服务需求,同时,应当尽快开放担保机构使用公用信用信息系统的权限,满足担保机构进行相关信用查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于蓝.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解决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16-33

[2] 曹广涛.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简要分析和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3,(27):131-132

篇10

互联网金融已经融入和贯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以及其他特性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传统商业银行的关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尤其以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无疑从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如何在这种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趋势下做好自己,已经成为现在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商业银行的或许不仅仅是冲击和威胁,这或许更是传统商业银行转型的绝佳时机。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与内涵

谢平和邹传伟(2012)是较早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人,他们首先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他们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经济社会的金融模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宫晓林(2013)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将为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竞争带来机会,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日渐成熟,尤其是成型的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随着六大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总结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三大冲?簟?

(一)对银行支付业务的冲击

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尤其是近几年以支付宝、微信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往往是需要通过支付人员到银行柜台进行支付,是支付双方的前端支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支付业务由前端向幕后转移,支付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以完成网上平台的各项支付,这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虽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对比国外起步较晚,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每年的增长率却是十分惊人的。2013年,我国的互联网支付规模已经达到了5.37万亿元,第三方的支付数量已经超过了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总和。在短短的这几年的发展中,虽然互联网支付在全社会支付的总额中还未占到千分之二,但是每年正在以180%的年复合增长率飞速增长。由此可以预见,互联网支付今后的发展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二)对银行大数据的冲击

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对信息资源的争夺。可以说,谁掌握了客户最有用的信息,谁就站在了最有利的位置。互联网金融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迅猛发展下的产物,客户通过网上搜索引擎会留下大量的消费痕迹,如果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就是能够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大数据。虽然互联网金融近两年发展迅速,但是还是无法和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海量数据相企及的,传统商业银行的数据都是零散的,没有针对性的数据,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正通过这些信息深入挖掘顾客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等方面的经验规律,互联网金融拥有敏锐的“嗅觉”,能够迅速并且准确的捕捉到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这也是传统商业银行虽然拥有足够的数据,但是仍然处于劣势的原因。

(三)对小微信贷的影响

一般的小微企业很难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获得借款,而互联网金融天生就是解决长尾问题的最好办法。前几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贷,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很多小微企业而言是很大的福音。小微企业很难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但是阿里小贷对于贷款没有特别多的要求,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资质是知否获得贷款的条件。小微企业的发展是现在中国不能忽视的经济力量。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金融进入支付领域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现在,而互联网金融进入小微信贷影响的就是商业银行的未来。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笔者通过研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相关论文和文献资料,总结出传统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威胁可以采取的几点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合作弥补相互间的劣势

互联网金融虽然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速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互联网金融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会有人利用互联网金融筹集大量的资金,然后带着这些资金跑路,我国法律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方面尚且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没有明确的相关法律进行保护。由此可以构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合作的平台,将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相关账号和传统的商业银行绑定,依靠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誉措施对互联网上的用户进行约束。互联网金融可以利用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整理分析商业银行的海量数据,以供双方使用,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合作提升用户体验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更是飞速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学习互联网金融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成功之处,并能灵活的运用于自身,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怎么做,可以参考Facebook和花旗银行的完美联姻。

2013年,随着“余额宝”金融服务的开启,各大银行也纷纷抓住机会,审时度势的推出各类基金和各种“宝”类产品,所以说传统的商业银行也在一步步的学习互联网金融,加强自身对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