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9: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财务分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的单位在财务分析中,重核算,轻分析;或者以财务报表代替财务分析;或者仅对已有结果进行总结,而缺乏对其成因的分析;有的财务分析缺少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或者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及干预措施;有的财务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服务的医院,而不大关注宏观经济发展对医院运营的可能影响;还有的财务分析选用指标不规范,缺少针对性,很难作为医院领导决策时可靠、可信、或可用的参考依据。
2.基层医院财务分析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对策
2.1通过聘用高水平专业人才、业务培训和自学等各种方式
提高基层医院管理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对财务分析作用的认识,并增强其财务分析水平,及解读和使用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
2.2财务分析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
分析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既要重视事中、事后分析也要重视事前预测分析,同时应注意分析的针对性及可用性。如果分析结果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及可行性,将使分析工作失去意义。
2.3医院财务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以保证原始数据和材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要选用合理的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判断。要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会计、统计、市场等相关经济信息资料,对财务运行结果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全面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
2.4财务分析不仅应该正确评价过去
全面反映现状,更应该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因此,其既要报告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要找出这些结果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的改进和干预方法。
2.5基层医院日常财务分析的重点和常用
篇2
医院会计制度建立,是为了将医院的会计核算科学化与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依据相关的中国会计法规、相关国际会计法律规定以及事业单位的会计规章制度而成立的,此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满足我国国境内各相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的公立医院机构、社会团体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非盈利性医院的财务核算。新《医院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发行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与老板会计制度想比,改变了其中某些项目的内容,比如医院的固定资产项目、成本管理项目、基建会计项目、预算管理项目、医疗收入项目以及财政资金核算项目等项目内容。对老版制度以及医院制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改善其存在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其特点是凸显公立医院组织的公益特点,并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收支管理,并对某些方面进行了重要创新,比如对于医疗药品的收支核算、财务报告与会计科目的体系、医疗成本的归集核算体系、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核等方面。此外,新制度还对科教收支、医疗收入确认以及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等内容实施了规范,并整理与完善了科教体系核算的内容。所以,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指引了我国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新老《医院会计制度》主要变化及特点
(一)主要变化的资产类科目项(1)“坏账准备”科目增加改变坏账准备计提范围、允许多个方法计提坏账准备、明确了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定义其核销条件。(2)增加了“预付账款”科目,并对其过程中出现的坏账痕迹进行核算,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项后,然后依据相关规定来处理。(3)对于“应收医疗款”科目,对其增加医疗保险机构结算的相关处理规定。(4“)其他应收款”增加应长期投资利息利润核算内容。(5)扩大“库存物资”科目的核算范围,并使药品的核算,由依靠售价来核算变为依靠进价来核算,且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6“)固定资产”明确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使用年限。
(二)负债类科目变化(1)新增设“应缴款项”项目,并对其需要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实施核算。(2)增设“应缴税费”科目。(3)在职工薪酬项目上增设“应付福利费”。(4)新增加“应付票据”项目,增加核算带息票据应在会计期末或者票据到期时计算应付利息。(5)增加“应付社会保障费”核算范围。(6)缩小“其他应付费”科目的核算范围。(7“)长期借款”科目的借款利息处理更明确。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作用
新《医院会计制度》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制定和更新的需求,更是医院财务会计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的体现。与旧医院制度比较,新会计制度充分展现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特性,符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成本核算,及时和客观地将医院成本的亏盈情况反应出来。此外,新制度对提升职工的节省降耗观念、通过降低成本使得医院建立优质地服务观念、推行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以便使得人民群众分享最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医院成本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制度的实施,反映出医院与企业会计准则并轨的趋势,使得信息更能被理解,通用性得到强化。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作用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科学确定了收支的分类和规范化了收支的核算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表示,应该依据“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的划分标准,对医院收支分配实行正确且合理得调整,按照业务活动的相关要求,使其收支单独核算方式能够合理分类。这些规范要求,不仅将医院公益的性质与其业务特点凸显出来了,还对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与管理实行了相关的规范。
(二)加强了预算约束和管理力度在新制度里,将医院的全部收支全归入预算管理,此种方法,能够调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可以为医院个部门在实施相关的成本考核责任制时,为其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通过将成本核算具体落实到医院的各个科室的相关部门,使部门得管理效益以及工资发放制度与成本核算相联系起来,才能确保各部门科室在实行预算时,保持其预算工作的严肃性,以促使医院的运营规范化。
(三)提升了对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力度在新制度里已经确切的提到,应加强控制与核算成本的力度,而且应该对医疗服务成本定期核算,使用科学考评方法,评价医疗的服务效率。新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医院加强自身管理,并且为其全面提高控制水平和成本核算水平提供有效的支持,也为以后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条件。
(四)加强资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在新制度里,对其资产负债状况进行了规定,明确其反应的信息应该具备真实性与全面性,使其医院筹资行为与投资等行为能够依靠此依据,作出合理的安排。
(五)改进完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告体系新制度对科目体系实施了全面的整理与改善,并对其核算内容更全面与充实。新增设现金流量资金表、财政资助补贴情况表,改进了各个报表的项目以及排列方式,提供了说明和参照格式,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四、结束语
篇3
1.现行医院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近阶段,医院的外部宏观环境日趋复杂,而医院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不足。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突发事件等。例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可以使公众加大对医疗保健的投入;社会经济环境趋好,公众的诚信度增加,逃避医院的医疗费用的情况就会减少。这些都是有利于降低医院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反之,则会加剧财务风险。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反应滞后,采取措施不利,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另外,医院会受到更新换代产品的挑战,一些药品、材料是进口的,国内货币贬值亦会提高其采购价格,增加了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2.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不力导致支出膨胀
(1)时间跨度短,往往重视年度预算,无法考虑由政府建立养老金和其他政府津贴计划,也无法分析由政府发放或担保的贷款所引发的后续风险。(2)传统的预算仅仅知道现金流量,不考虑负债的增加、不考虑有债务、不考虑财政的过去承诺所引发的未来成本,带来财政成本的转移。(3)预算外收人、制度外收人的膨胀影响了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之外。
3.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同时,一部分财务人员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低,这些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4.医院使用资金管理不善
(1)从投资上看,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造成资金浪费。(2)从资金使用上看,目前医院的药品支出在全年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药品管理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虽然目前医院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是只片面地通过降低药品的进价来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而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形成了药品大量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医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状况。(3)从资金回收看,一些医院由于投资过多而导致过度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财务信誉下降,一些坏账收不回来,使医院自有资金甚至濒临警戒线,而医疗欠费问题向来是不少医院都头疼的问题,有的病人经济困难导致欠费发生,有的病人则用假名恶意欠费,医疗纠纷本身更是不少欠费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医药费拖欠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也使医院财务报表与其实际的财务成果相距较大,而蕴含巨大的财务风险。(4)资金的收入来看,也存在着部分医生截留医疗费用、巧立名目收受病人的款项,有的不开票据或收费不入账,不仅在资金上对医院造成损失,长期的话也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增多。从而导致医院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形成财务风险。
5.财务决策缺乏可行性导致决策失误
近阶段,医院的财务决策都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主观决策等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引起财务风险。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1.合同风险
指由于合同本身不合法、不明确、不细致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引起的风险。如:医疗设备、药品等采购合同,病人医药费用结算合同,病人家属在手术前与医院签订的医疗合同等,结果在合同签订时,没有对数量、质量、价款和酬金、履行期限、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等事项做出合法的约定,便会导致合同的无效,甚至引起各种经济纠纷、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风险。
2.信用风险
指交易双方不能履行合同造成的风险,如医院的债权(医药费、住院费等)不能如期收回,假若医院因此拒绝收治患者,就会违背医院救死扶伤的宗旨,违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但医院继续背着沉重的欠费包袱,且政府不予补偿,这亦属于医院承担的财务风险。
3.政策性风险
指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如收费标准的制定或变更,如果没有考虑医院设备的价格、投资回收期等因素,就可能增加医院损失。还有药品价格的变更等,都是医院面临的风险。
4.资本市场风险
它分为权益资本风险和债务资本风险。权益资本就是医院的净资产,它受到医院经营业务收入、上级拨款的制约,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权益资本,扩大权益资本,能为医院的业务发展提供保障。债务资本就是通过银行借款或其它金融机构借贷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的成本会受到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影响。
5.实物资产的风险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原有实物资产的贬值,因此应对资产进行定期评估,按现值进行管理。其次,购买进口设备也有价值风险,如国内货币贬值会提高其采购价格。再有,医院以市场价格购进医疗用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而销售却以国家统一价格补偿,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购销方式,也是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预警
财务风险从萌发到产生再到恶化,都将在某些财务指标的数值变化上体现出来。比率分析是将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指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比较分析是将企业本期的财务状况同以前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或将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企业进行对比,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水平以及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将这些指标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起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对医院的经营发挥很大的提醒作用。
1.流动比率
即医院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该比率越大越好。
2.速动比率
即医院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后的资产值)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短期快速、较准确的偿债能力。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最低为1,该比率太大则占用太多资金。计算速动比率时为什么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其原因是:(1)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2)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未作处理;(3)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4)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综上所述,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3.资产负债率
即医院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对于资产负债率指标进行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分析的角度。债权人认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他们最关心的是贷款的安全程度,债务比例越低,贷款风险越小。自己的权益越有保障。从股东的角度看,只要是能保证全部资本利润率大于借债利息率,就希望资产负债率越大越好,否则反之。从经营者的立场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正确决策,合理安排好资本结构。该比率越小财务风险越低,但比例太小又表现出医院利用债务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差。所以医院要根据本行业、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全面考虑,确定资产负债率的正常比例范围(各地区、各行业、各种时期有不同的合理资产负债率范围)。至少要保证净资产多于全部债务,即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
4.现金流量比率
即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比率,用于分析和预测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比率大于1表明整体上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现金流量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财务弹性;有助于评价企业的流动性;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分析不仅依靠现金流量表,还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5.维持当前现金流量的能力保障率
即营业现金净流量与必须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的比率。该比率大于1时,说明医院不仅能维持经营,还可以扩大经营或满足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
6.营业现金流量偿债贡献率
即营业现金流量减维持性资本支出后与到期债务本息的比率,反映医院在满足维持经营情况下的偿还到期债务的水平。该比率小于1时表明医院不得把通过增加新的债务或其它资金融通方式来偿还到期债务。
四、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研究
1.要建立包括工作数量、业务质量、成本水平、药品库存、收支结余等指标在内的预警系统
。
2.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日常现金管理、成本费用控制、仓库物品保管、固定资产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信贷、往来账管理等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理财方法,强化预算管理,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
3.财务人员要注意发现理财中的异常情况(如库存药品或材料激增、各类资金比例关系失衡、业务量下降、成本上升等)并及时反映以便领导采取措施,保证资金调动灵活、供应及时、流向合理,使财务工作规范运行。
4.坚持弹性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就是财务管理的弹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之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弹性,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财务管理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缺乏完全的控制能力;(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3)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都是对未来的一种大致的规划,也不可能完全准确。为此,就要求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保持可调节的余地。
5.贯彻优化原则
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这就是财务管理的优化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贯彻优化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多方案的最优选择问题;(2)最优总量的确定问题;(3)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问题。
6.采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财务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防护性控制。防护性控制又称排除干扰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发生前,就制定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把可能产生的差异予以排除的一种控制方法。(2)前馈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又称补偿干扰控制,是指通过对实际财务系统运行的监视,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使差异得以消除的一种控制方法。(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又称平衡偏差控制,是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实际财务活动或调整财务计划,使差异得以消除或避免今后出现类似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7.降低筹资的资金成本是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用;在用资过程中支付的报酬,如向股东、债权人支付的股利、利息,这是资本成本的主要内容。
资本成本通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即支付的报酬与获得的资本之间的比率。一个企业通常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筹措长期资本,而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成本高低不等。为了进行筹资和投资决策,确定最佳资本结构,还需测算各种长期筹资方式下的综合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故称之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它是由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的权数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Kw=KjWj
式中: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j:第j种资本的成本
Wj:第j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先需测算个别资本成本,还需计算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资金成本降低意味着企业筹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
总之,建立了包括上述指标在内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医院可以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对上述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医院财务状况,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制订负债经营警戒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政策建议。
8.完善政府预算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预算制度
(1)采取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调整各级人代会召开时间,或采取跨年制预算年度安排,使预算年度与人代会审批预算草案的期限衔接。(2)改革预算科目设置体系和审议制度。(3)改革预算执行监督制度。要必须对预算执行各个低财政风险节给予富有实效的监督,形成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突出财政监察、审计检查、行政法制监督的作用。
9.建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1)建立医院管理会计工作体系。医院设立管理会计工作岗位,对每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年平均报酬率预测、非贴现的回收期预测,避免利率变动造成的损失。对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应采取谨慎原则,每月计算汇率损益,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目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构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分析,收集财务经营风险的有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现有医院的财务会计报表、医院工作的统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资金使用效果和负债能力。(2)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实物资产风险可以通过主管努力,完善内部管理进行控制。对固定资产、材料认真执行定期、不定期清查盘点;药品按月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①把物资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管理。②从医院院长、财产管理部门(财务、设备、总务)到使用科室及操作人员,实行全员管理。③建立健全三帐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④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玄香兰: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5).
[2]刘璇:如何降低医院管理中的风险[J].中国医院统计,2005(1).
[3]涂平安:试论医院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1998(6).
[4]郑大喜:医院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6).
[5]孙晓燕:医院现阶段收支分析与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3).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层次分析法医院财务分析
一、医院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财务分析对医院的存在和发展十分重要。医院财务分析工作也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医院来说,财务分析不仅仅总结了财务方面的工作,而且分析了医院的财务状况、分析了绩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分析能够掌握财务计划的进度,对其现状做出评价,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的工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但目前来看,医院财务分析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核算,轻分析
在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下,医院会计工作人员把会计工作看成是一种机械工作,即收费、记账、报账等工作,而且也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传统的核算注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成本核算首先要审核生产管理费用,是否发生,是否应记入产品成本,实现对成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管理。其次,对已经使用的费用进行分配,计算总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资料。在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总结和分析,医院的决策没有可依据的资料,医院管理仍属于粗放管理。
(二)核算单位过大
以医院为单位的核算总收入和支出,没有做到具体的科室盈亏的分析,更没有涉及到个人,多认为,盈亏是医院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成本核算不全面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医院也参与到了经济活动中,参与到了特殊的医疗服务环境中,以尽可能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还要充分考评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四)评价指标不全面
在当前的评价指标中忽视了事前和事中预算,仅注重事后预算,造成了评价指标不全面,影响了财务分析的质量,不利于决策的制定。
二、管理会计视角下医院财务分析
中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数学家托马斯、塞蒂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融合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若干因素,然后将分别两两对比两个因素,然后得到解决问题方案的权重。层次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系统性,即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一个系统,不认为割断各个因素的联系;二是简洁实用,即不高深、不片面注重逻辑推理,将定性和定量法结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三是所需定量数据少,仅需要问题的本质和要素,以模拟人的思维只保留要素印象,以简单的权重进行计算。
(一)模型建立
模型的建立应根据评价对象选择评价目标和因素。应将评价指标分为投入和产出两大指标。对医院财务分析来说,其主要的投入指标是人力、医疗设备等,产出指标是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医疗科研成果。按照先目标后项目再准则的顺序归类分析结果,可以将评价指标氛围首要评价指标、次要指标,以此类推。然后建立判断矩阵,将各矩阵元素按照重要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
(二)求取系数
在对层分析模型中的相关系数进行求取时,首先应根据判断矩阵求出向量,得到的即是系数向量。在之后的评价指标中,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应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填写调查问卷,从中获取更多指标,用专业的软件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即可。例如,医院财务分析中的评价指标有预测维度、决策维度和评价维度等:预测维度包括医院资产的增长率;控制维度包括管理费率、存货比率等;决策维度包括资产收益率、产权比率等;评价维度包括好转率、治愈率等。
三、管理会计视角下层次分析法在医院财务分析中的应用措施
(一)积极践行全员成本管理
财务分析要规范化、制定化进行,重视事中和事后分析。注重分析的有效性。要保证分析结果得到落实,保障其工作的意义。任何一所医院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财务收入和支出单一、财务部门弱、管理粗放等缺点,这时的财务管理以单一的流程管理为主。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医院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财务管理和分析也要加速扩张。例如要加强医院财务和义务数据基础,优化各科室和部门的管理方式,以权责制规划财务和业务数据,提高财务的预测能力,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另外,在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工作也应积极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将原有的管好用好资金向适应医疗服务竞争转变,由过去的保证资金不出错向如何使用资金发挥资金最大的经济效益转变。应明确问题、掌握依据,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做好检查。提高财务分析工作的实效性。
(二)财务集中管理
财务集中管理体现的是一种集权思想,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也能够保障医院财务目标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应实施财务人员委派制,委派到各个部门实施财务管理和监督,进行财务分析的差异化定位,这样也能够抓住医院发展的重点,避免因财务分析问题阻碍其发展。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推动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能够化解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能够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应注重预算编制程序和方式的使用,根据整体发展目标,合理预算,以经营收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充分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健全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
医院要充分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项目,获取政府的优惠政策;优化会计组织机构,消除会计制度造成的局限性。降低人力成本,采取贷款、税务筹划、前期规划等。医院应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由于医院财务分析必须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如果失去了数据的真实性,财务分析就失去了判断的基础,要注重医院财务分析的过程管理。
篇5
医院会计人才培养研究分析
一、现阶段医院会计人员的状况
现阶段医院会计人员在多方面表现出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下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所需的要求,具体如下:
1.人员结构问题
随着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人员结构的弊端逐渐明显,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够,业务知识陈旧,更缺乏理论研究;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亟需提高。
2.业务能力及继续再教育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现代医院所需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不断知识更新,这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只有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了解国际惯例和规范、迅速适应经济发展新情况的会计人员,才能保证医院经营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
3.会计监督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医院的自主性、独立性日益增强,国家对医院的直接的行政干预逐渐减少,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医院会计人员的身份究竟该如何定位,为谁服务,由谁来监督,如何处理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我们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现阶段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也在以更快的步伐渗透到医院领域,因此确定医院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使培养的会计人才适应经济需求,成为医院会计领域过程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其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1.新型的工作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体制的变迁,会计人员要学习计算机技术,从繁琐的帐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仅仅会使用会计语言“说话”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医院发展要求,要从专门进行帐务处理的工作扩展到参与医院经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策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工作中去。会计人员要在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目标的要求下转变工作理念,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扩展医院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成为医院利润的创造者。
2.全面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帐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能更准确地反映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可以使医院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外界。它将促使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和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因计算机的知识发展不断更新,会计人员还需不断更新知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会计人才的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工作针对性不同,会计人才主要分三类:一类会计人才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因此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术,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此类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另一类会计人才其工作的侧重点仍然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因此应培养其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要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类是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为主的会计人才,这类会计人才就要求能全面掌握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知识、要具备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能力、要能依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医院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作出事前预测或规划,能融理论和实践于一身,能指导全局性、整体性财务工作。
2.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使会计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会计制度经常随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才要不断学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技巧;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会计行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直接接受理论的指导,只有一个人不断地从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理论结合实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应鼓励并支持会计人员在职继续学历教育,建立长期后续教育机制,以提高会计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3.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灵活的用工制度
建立严格的竞争上岗机制,提高医院会计从业门槛,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岗前职业培训,从源头上把握医院会计从业关口。对会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竞争上岗、定期轮岗、末位淘汰,从制度上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4.完善选拔和聘任机制
篇6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绩效 评价 指标体系
一、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及评分值
妇幼保健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医院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管控、预算执行、风险评估、资产营运能力、资源利用效益、成本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病人费用评价、服务综合评价等指标组成。
(一)医院工作效率分析指标(12分)
1、平均每医生门诊人次
平均每医生门诊人次=门诊人次÷平均医生人数
2、平均每医生当期出院人次
平均每医生当期出院人次=当期出院人次÷平均医生人数
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出院病人数
4、床位使用率
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数÷实际开放床日数
5、病床周转次数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6、在职职工人均医疗收入水平
在职职工人均医疗收入水平=医疗收入÷平均在职职工人数
(二)医疗质量管控分析指标(14分)
(1)孕妇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2)儿童系统管理率=年度辖区中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6岁儿童数/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6岁儿童数×100%
(3)剖宫率=剖宫产活产数/活产数×100%
(4)孕产妇死亡率=当年孕产妇死亡人数/活产数×10万/10万
(5)婴儿死亡率=当年儿童死亡人数/活产数×1000‰
(6)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任务完成率=实际完成数/任务数×100%
(7)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生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病人人数或出院病人数)×100%
(三)预算执行分析指标(6分)
1、预算收入执行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100%
2、预算支出执行率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100%
3、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
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100%
以上指标反映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四)风险评估指标(8分)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负债
(4)医保结算资金到位率=本期医保结算实际到位金额÷本期医保应结算总额×100%
(五)资产营运能力分析指标(6分)
(1)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
(2)应收医疗款周转天数应收医疗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帐款余额×365÷医疗收入
平均应收医疗款余额=(期初应收医疗款余额+期末应收医疗款余额)÷2
(3)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支出÷平均存货额
(六)成本管理能力分析指标(16分)
(1)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人次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100%
(2)住院收入成本率=每住院人次支出÷每住院人次收入×100%
(3)百元医疗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
(4)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5)公用经费支出比率=公用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6)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7)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
(8)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
(七)资源利用效益分析指标 (8分)
(1)每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净额×100
(2)百元专业设备医疗收入=医疗收入÷专业设备平均额×100
(3)设备使用率=设备实际工作量÷设备额定工作量×100%
(4)固定资产收益率=业务收支结余÷平均固定资产×100%
(八)盈利能力指标 (4分)
(1)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业务收入×100%
(2)经费自给率=业务收入÷业务支出×100%
(九)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8分)
(1)总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100%
(2)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总额÷期初净资产总额×100%
(3)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4)固定资产增长率=期末固定资产总额÷期初固定资产总额×100%
(十)病人费用评价指标 (6分)
(1)门诊人均费用=门诊收入÷门诊诊疗人次
(2)住院人均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次
(3)每床日费用=住院收入÷实际占用床日
(十一)服务综合评价指标(12分)
(1)群众满意率
(2)内部管理流程
(3)创科研创新能力
人均科研成果=全年科研成果/职工平均数
人均核心期刊论文数=全年核心期刊论文数/职工平均数
(4)医院长期发展规划
二、妇幼保健医院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按得分评出A、B、C、D、E五个等级。根据妇幼保健院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先给定每个指标的评分值,然后,各项指标的标准比率以本行业平均数为基数,用实际比率除以标准比率,并通过修正指标来计算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求和计算总评分,再按总评分,评定财务状况的等级。
(1)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得分
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评分值
(2)修正值:对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进行修正,规定上下限。上限定为评分值的1.5倍,下限定为评分值的0.25倍。
(3)计算总评分值
总评分值=各指标的修正值之和
(4)绩效评级表
三、结束语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医管分开”管理模式的建立,对医院经营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者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通过横向比较,反映各妇幼保健院同期绩效水平,发现医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使医院达到 “优质、高效、低耗”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徐迅.构建公立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07,7(129):12
篇7
关键词:医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效率;收支平衡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172-02
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起点和重要内容。只有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医院运营活动的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能使医院领导统筹兼顾地制定医院的发展目标以及合理的支配开支,并能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率,保证管理活动有序有计划进行,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预算的作用
1.有利于各部门和科室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医院的总目标只有在各业务部门和各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忽视医院的总体利益,片面追求本部门、本科室、小团体利益的现象发生,促进部门、科室之间的团结和协调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有利于降低医院成本、深化成本核算。为了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就必须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拥有的资金数量,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的数量和方向,做到量入为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用资金,又不失去收入与支出间应有的制约关系,保持经费的收支平衡。
3.有利于经营活动的评价。预算有助于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与实际结果相比较可以提供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财务分析,找出医院资金使用上的潜力,分析影响医院收支数额增减变化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积极帮助医院领导进行经营决策。做到理财有方、用财有度,不断增强医院活力,提高医院综合经济实力。
4.有利于控制差异,激励先进。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这就需要加强对预算的控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使实际的执行活动尽可能符合预算要求。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便于对各部门及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和人事任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预算编制的原则
1.必须更新预算管理观念,使预算管理成为全局性财务管理行为和理念,通过硬性的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
2.收入预算要参考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对预算年度的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重要的地方,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控制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3.预算编制要细化到部门、项目,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同时,需加大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和监督的力度。
4.院领导出面组织财务部门会同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召开预算编制会议,要求各职能部门按财会部门的要求,提供编制预算所需的各项原始收据;定期将预算执行的详细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各科室负责人,增加预算的透明度,院领导定期在全院中层干部会上通报和分析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讨论分析医院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将部门预算完成情况与科室负责人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对完成预算指标给予物质奖励,从而调动科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
1.医院应当建立预算执行核算系统。通过预算分析,对医院内部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为了使预算考评落实到实处,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结合,有效引导员工的行为,应当制订有效的奖惩制度。
2.医院领导应重视并参与。在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科室主任和部门负责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联系预算与实际工作的中间环节。预算专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预算专职管理部门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部门负责人和具体负责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3.医院预算管理要求要实行电算化管理。预算管理的执行必须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会计电算化以后,电子计算机就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部分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断以及提供决策的全过程。使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会计信息更准确、更及时,提高了会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为全面预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定期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实行绩效考评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时,及时查明原因,通过定期预算差异分析,及时反映医院经营过程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并将情况反馈到院领导和各科室,使医院和各科室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确保医院的经营向既定的预算目标发展。同时,预算执行情况还得与职工利益挂钩,奖惩分明,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给予惩罚,此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使管理者、职工与医院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医院预算目标的实现。
2.严格全面预算审批制度
通过预算审批,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则、各类目标要求对医院的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职工产生约束力,在这种约束力的影响下,医院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及职工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势必会相应形成,这样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才能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成为规范医院日常管理的准绳,从而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因此,医院及其监管部门都要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对预算草案进行综合审核。
3.加强助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建立高素质的医院财务管理者队伍。医院应该逐步建立专业化的医院财务管理者队伍,使财会人员不再仅充当传统的“记账员”角色,而是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设计师”或“工程师”,因此,应当认真考核和严格选拔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全国会计专业职称考试,通过职称考试选拔合格的会计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扎实、层次鲜明、梯队合理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以适应医院财务管理需要。
总之,通过预算控制,加强对医院经济活动及医疗成本的分析预测、决策、控制和监督等,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从而充分发挥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2007:9-23.
[2] 张晓玉,方培元.医院管理会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9-170,180-181.
[3] 程淑珍.医疗卫生单位预算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205-206.
[4] 张秀烨.逐步完善预算管理控制[O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01-31.
[5] 谢文.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5,(7):78.
[6] 吴中.实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华医学丛刊,2004,(9):124-125.
Thinking of the hospital overall budget management
XU Yan
(Lvnan county people's )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Lvnan 276600,China)
篇8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绩效管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医院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伴随着新制度的颁布和执行,对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需要根据新的制度,加强对二者的监管,进一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公益性和盈利性更好地结合,促进医院更长久地发展。
一、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关系
医院成本核算是根据相关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范围,对医院在医疗服务、药品销售、生产制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分类、归集、分配、分析核算,从而为医院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医院进行成本核算,能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整体把握医院的运营情况,为决策者提供了真实的数据信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医院绩效管理是医院依据自己的经营目标,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估员工的工作结果,从而来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是一种内部激励机制,通过影响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医院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便于医院更好地运作。
对于任何一个医院来说,虽然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并不能说二者等同。成本核算是对医院的各种费用支出进行核算并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医院改进成本费用结构;而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想经过绩效评价来激励医院的各个部门和员工,这就使两者不相符。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绩效管理是改善医院成本支出结构最好的手段,通过绩效管理,使员工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在成本核算中,从而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水平。所以说,医院的二者是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的。
二、改进医院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对于医院来说,成本核算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要想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首先,医院在财务部应该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通过该部门建立详细的成本核算规则,对各类药品的采购、领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定期检查,从而为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其次,医院要进行全方面的成本核算,要将医院的每一项支出都纳入在核算的范围内,并将各项成本费用分摊在每个科室,对医院的每个科室和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全面和规范。
(二)推进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增加了更多的会计科目,使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加复杂,而也需要相关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而且药物的种类较多,工作量较大,有时会出现失误,不能及时地提供数据,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医院可以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系统,根据各类药物的名称,可以将各项收入和成本数据自动录入相对应的系统中,通过相关的部门进行上报并审核后将自动导入成本核算系统中,这样就可以根据系统中提供的数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医院信息及时共享,防止数据出错,也可以避免人为改动,从而使医院成本核算更及时、准确、科学,有利于加强对核算的监管,以便于医院进行财务分析并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增强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和综合素质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想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对各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领导起带头作用,调动全部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对成本意识的宣传,同时加强每个科室间的合作,从而提高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促进医院整体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新制度下,随着成本核算的复杂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学习和掌握新的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电算化水平,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率的关键,要想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坚持绩效管理的原则
在医院中每个部门不论在工作内容、难度还是工作风险方面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医院坚持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各个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医院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内容的不同,将绩效管理划分为临床科室、普通科室、行政后勤三个系统,并通过这三个系统分别建立适合自己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
(二)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根据三个系统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指标和标准,在确立评价指标的时候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方面。目前大部分医院只考虑到了经济利润等财务指标,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指标,因此,增加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便成为了现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根据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可以将社会效益指标分为:(1)医疗质量,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2)医疗效率,主要是指医疗服务效率,主要包括住院率、急诊次数、病床使用率等指标;(3)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论文数、科研项目数、科研成果数这三个指标。这就需要每个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将合理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相结合,从而完善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参考与自己相似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指标数据,确定本医院全部的绩效管理指标标准。
(三)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医院应该将绩效考核和员工的奖金分配工作相结合,将考核的结果体现在奖金分配的最终结果上。
四、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相结合
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医院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保证医院运作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医院更长远地发展。
首先,医院在实施成本核算后,根据各项业务的费用支出情况,能够合理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医院每一年度的收支情况,通过节约成本来增加医院的年度收支结余;其次,根据医院的结余情况将资金分为激励资金和发展资金,再依据医院的激励计划和发展目标,合理确定两者的分配比例,从而根据激励资金确定总的奖金额;最后,根据分配出的激励资金确定的总奖金额,再结合每位员工当期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金分配,从而确定每位员工的奖金额度。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将奖金直接分配给每个员工,也可以选择将奖金先分别分配在三个绩效考核系统中,然后三个系统再分别根据自己内部的考核结果进行二次分配,从而确定每个员工的奖金额。
医院进行绩效管理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上的。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项业务进行合理的成本分配和归集,为医院进行绩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医院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绩效管理,确保其在成本核算中的实施成果。绩效管理要在成本核算的预计范围内进行,不能因为绩效管理影响成本核算,打乱成本核算的正常工作,否则会使成本核算工作很难展开;若有预计范围外的情况,可以报到下一期的成本核算中,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正常进行。
五、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是成本核算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医院将二者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绩效管理,有利于合理控制医院的运作成本,同时激励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这就需要加强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相结合,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能动性,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从而提高了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保证医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文.基于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管理,2014(22).
[2]王芳. 略谈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J].管理观察,2014(27).
[3]刘亲.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
篇9
[关键词]费用粘性;文献综述;述评
[DOI]10.13939/ki.zgsc.2015.42.031
成本性态理论认为,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属于半变动成本,其数学表达式为y=a+bx,其中y是成本总额,a是固定成本,x是业务量,b是单位业务量的成本。然而有学者发现一定期间内,企业某些费用的边际变化率随着业务量变化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即业务量上升时的系数b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b,这一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费用粘性”。
1费用粘性的提出及存在性研究
Anderson(2003)最早提出了费用粘性的概念。Anderson的研究结果发现:销售收入上升时,费用的边际变动为0.55%,而销售收入下降时,费用的边际变动为0.35%。之后又有很多研究证明了不同行业(Subramanian and Weidenmier,2003)、不同国家(Kenneth Callejia,2006)以及不同部门(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都存在成本费用粘性。
国内最早研究“费用粘性”的是孙铮和刘浩(2004)。他们证实了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费用也具有粘性特征,费用粘性程度比美国上市公司大。笔者分析这种差异很有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和管理层高成本引起的。此外,刘武(2006)、孔玉生等(2007)等学者也相继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存在。刘武(2006)、陈灿平(2008)从行业、地域角度检验了费用粘性,研究发现:在行业方面,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表现出较高的费用粘性,有些行业可能粘性较小甚至不存在粘性;从地域角度来看,东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竞争机制完善,其费用粘性较低,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则存在着较高水平的费用粘性。
2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2.1调整成本
契约理论认为一旦公司稳定的契约关系被打破,企业将面临高昂的调整成本。当管理层面临销售下降情形时,他们还会考虑调整成本,如果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会使调整成本大于闲置成本,那管理层会选择保留闲置资源而不做改变。
Anderson(2003)发现资产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越大的公司,其费用粘性水平就越高。Callja、Steliaros和Thomas (2006)的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但是,Chen (2012)却发现劳动力密集度与公司费用粘性负相关,他们认为要降低公司费用粘性则需要更多的员工去支持公司运营。Callja(2006)发现英美国家的费用粘性程度低于法德两国的费用粘性程度,这可能是由于法德国家在调整资源方面存在更大的难度。Banker(2006)研究了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特征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当工会的议价能力较高、失业后的补偿水平较高、失业保护条款较严格时费用粘性较高。Balakrishnan和Gruca (2008)研究结果表明医院的核心部门的费用粘性更大。因为核心业务的调整成本更高,因此管理层不太乐意去削减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较高费用粘性。孙铮和刘浩(2004)也检验了资本密集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但未发现二者有显著关系。
2.2管理者预期
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会呈增长趋势,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会是乐观的。管理层将营业收入下降视为短期现象而不会急于处理闲置资源;而收入上升时,他们则倾向于扩大资源投入生产,由此费用粘性就产生了。
Anderson(2003)发现当公司连续两期需求下降时,公司的费用粘性就会有所降低。其他学者(Weidenmier,2003;Banker and Chen,2006;Chen,2012)也有类似发现。我国的研究则发现宏观经济对费用粘性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孙铮、刘浩,2004;刘彦文、王玉刚,2009;王满、曹歌,2012)。Banker,Ciftci和Mashruwala(2011)从管理层预期成因入手,发现管理层乐观时,公司费用出现粘性,而管理层悲观时,公司费用出现了“反粘性”。王满、曹歌(2012)也检验了国内管理者预期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3问题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于自利动机,人不能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经营管理。当业务量下降时,他们也不愿减少自己所能调用的资源和在职消费,这就阻碍了费用开支的缩减,从而产生费用粘性。
Chen(2012)发现管理层“帝国建立”动机越强,公司的费用粘性越大,尤其是治理能力较弱的公司。万寿义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中包含公司管理层自利动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费用粘性越强;董事会两职分离与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也能够减弱公司费用粘性。曹晓雪、于长春、周泽将(2009)发现业绩考核降低了管理层自利行为,从而降低了公司费用粘性。万寿义等(2012)首次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Kama和Weiss(2013)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动机会弱化公司的费用粘性。不过当销售上升时,没有得到证据表明盈余目标会抑制管理层增加公司资源。
3费用粘性的经济后果
Banker和Chen (2006)将费用粘性引入盈余预测领域,发现加入费用粘性的模型的盈余预测能力要显著高于传统的预测模型。Anderson (2007)认为较高的费用粘性程度并不总是负面信息,当公司业务量下降时,如果管理者预期未来业务量会上升,则不会削减费用,这会传递管理者对未来乐观预期的积极信号。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业务量下降期间,费用率的变化与下期盈余变化显著正相关。Weiss (2010)还研究了费用粘性对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分析师对具有较高费用粘性程度的公司的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较低。Banker(2013)研究发现费用粘性对本量利分析会有影响,传统的本量利分析基于成本习性假设,没有考虑收入变化方向的影响,在收入下降时高估了利润。
国内关于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朱乃平、刘志梧(2009)认为过低和过高的费用粘性水平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过低的费用粘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过高的粘性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灵活性和短期效益。刘嫦(2014)发现费用粘性是盈余反映非对称性的根源。
4文献述评
费用粘性理论是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的挑战,尽管已有国外相关教材开始介绍费用粘性,但是比例仍很少。目前费用粘性相关理论研究仍不够彻底,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国外学者在费用粘性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主要研究的还是存在性和影响因素方面,对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今后可增加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费用粘性水平高低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过高和过低的费用粘性都会降低企业长期绩效。不同的费用粘性水平适合于不同行业及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还未有文献研究费用粘性到底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才是最合适的,这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Anderson,M.C.,Banker R.D.,S.Janakiraman.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3):47-63.
[2]Balakrishnan R.,T.S.Gruca.Cost Stickiness and Core Competency: A Not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4):993-1006.
[3]Banker R.D.,Byzalov D.,Plehn-Dujowich J..Sticky Cost Behavior: Theory and Evidence[R].Working Paper,2010.
[4]Banker R.D.,M.Ciftci,R.Mashruwala.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st Behavior[R].Working Paper,2011.
[5]Chen C.X.,H.Lu,T.Sougiannis.The Agency Problem,Corporate Governance,and the Asymmetrical Behavior of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29(1):252-282.
[6]Kama,Weiss.Do managers deliberate decisions induce sticky cost?[R].Working Paper,2011.
[7]Kama,Weiss.Do earning target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affect sticky cos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51(1):201-224.
[8]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92-95.
[9]刘娥,赵智全,杨元贵.盈余反应非对称性:会计稳健性,抑或费用粘性[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39-144.
[10]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1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12]万寿义,徐圣男.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的经验证据――基于上市公司实质控制人性质不同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27):79-86.
[13]万寿义,王.管理层自利、董事会治理与费用粘性――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14]王满,曹歌.管理者预期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C].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